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练习课》教案

时间:2019-05-12 19:5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练习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练习课》教案》。

第一篇: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练习课》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平均数练习课

课型: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审题 第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并板书课题。

二、完成书上练习。1.练习八第5题。

学生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2.练习八第6题。

先让学生看图回答第(1)题,明确:平均每个小组植树的棵树在6棵和10棵之间。

再让学生看图进行估计,并通过计算检验。

组织交流,让学生具体说说估计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这样做的理由。3.练习八第7题。

引导学生讨论:题中的5个橘子是怎样得到的?任意取出5个橘子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可以根据任意取出的5个橘子质量的平均数,来推算一箱橘子的质量?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说说算出的一箱橘子的质量表示什么,它与这箱橘子的实际质量有什么关系。4.练习八第8题。

先让学生说说表中的数据表示什么。甲、乙、丙三人在这6场比赛中各上场多少场,怎样比较三人在6场比赛中的表现。

学生分别口算出三人每场比赛得分的平均数。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5.练习八第9题。

先读一读第53页的“你知道吗”,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比赛时是怎样计算选手成绩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出示题目,找出7位评委评分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按规 则算出吴萌诗歌朗诵比赛的最终得分。反馈交流。

算一算,如果不用这一方法计算,吴萌的平均成绩应该是多少分。说说两次计算的成绩相差多少,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6.练习八第10题。

先让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算出平均数,再和小组里的同学比一比,看自己每天做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在小组里所处的位置。

组织交流。

三、课堂总结。

第二篇: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平均数》教学设计

市育英小学

2019年1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平均数》教学设计

市育英小学

俊玲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49、50页的内容,练一练、练习八1、4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2.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学难点:理解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

一、自学展示

1、出示例3主题图。

谈话:四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你想了解他们的比赛情况吗?

出示:男女套圈成绩统计图,你认为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你是怎样比出来的?

2、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成果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发言。(学生提前使用学习单预习以后所填的自己的比较方法)

3、学生讨论后,集体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以下几种方法,明确: ①比较每个组的最好成绩,只反映了小组里某个人的套圈成绩,不能反映整个小组套圈成绩的总体水平。

②由于男、女生人数不相等,比套中的总个数也不能反映小组套圈成绩总体水平。

③比较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比较合理。

4、揭示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人们经常用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像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要看哪个小组套得准一些,可以比较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也就是男、女生套中个数的平均数。(得到结论,并填到学习单上。)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二、合作探究

1、求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使用学习单,交流已填好的自己的方法。)

学生活动后,指名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介绍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并组织讲评。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方法:

(1)移多补少的方法——利用统计图说明把多的移给少的,使4人比赛成绩相等的过程,得到平均每人套中7个。

谈话: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移给少的(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板书:移多补少),求出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这里的7表示什么?

让学生说说7表示什么?指出7是6、9、7、6这几个数的平均数。追问: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是表示每个男生都套中了7个吗?(2)先求和后平均的方法——先求男生套圈的总成绩,再算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提问:求平均每人套中个数的平均数,要先求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先求和再平均分。

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请大家比较这两种方法,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表示男生套圈成绩的总体水平,求一组

数据的平均数,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也可以用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计算。(得出结论,填到学习单上。)

2、求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

看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谈话:我们再来看看女生的套圈成绩,你能估计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吗?

追问: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可能大于10个吗?可能小于4个吗?为什么?(在交流中体会平均数一定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平均数的感知,同时渗透了估计平均数的方法)

谈话:怎样求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平均数呢 ?先自己试一试,小组交流自己在方法。

(学生使用学习单,交流已填好的自己的方法。)

指名汇报两种方法求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的过程,并组织讲评。提问:这里求出的6表示什么?

(6是10、4、7、4、5这5个数的平均数)

3、小结:现在你知道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吗? 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的?

再问:和同学说说,平均数有什么特点?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一定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可以用“移多补少”或者“先合后分”的方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小结: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出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学生在学习单上将所得结论完善、修改。)

三、当堂检测

研究学习单上的检测题。(学生交流纠正)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在实际生活中,当遇到求平均数的问题时,如果操作简单,我们可以

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如果不方便操作,我们更多地使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数。平均数能较好的反应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学生在学习单上进行自我评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八6—10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的过程,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去发现。结合这节《平均数》,谈一谈自己的思考与认识。本节课的内容是帮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及算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情境,充实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猜想、验证、实践的过程,锻炼数学思考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平均数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数”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例,感知平均数,通过进行不同方法的验证、辩证揭示平均数的含义。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所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有价值的、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这一基本理念。

二、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例如:在教学猜测“谁更准一些?”这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充分思考比较的方法,然后通过小组发言、全班辩论自己的猜测,交流各种比较方法的合理性。这样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平均数含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与合作意识。

上课时,我以生动的游戏情境引入:男生、女生套圈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很快地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比较方法,让学生多种思路参与学习活动,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初步形成对平均数的需求。接着让学生认识求平均数的两种主要方法。这部分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互相交流,积极参与创设过程,既实现了探索过程的开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找到求男生套圈平均成绩的方法后,再应用所学方法独立去求女生套圈的平均成绩。最后再来解决上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得出结论。

这节课上完后,自己也发现这课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比较学生的不同比较方法的时候,没有充分辩证不合理的方法。在探索男生套圈平均数的方法时,应用多媒体多演示几次。在用不同方法,求出平均数后帮助学生理解一组数据中有的数比平均数大,有的比平均数小,有的和平均数一样大。教学时要让学生参与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第三篇: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练习课》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可能性练习课

课型:练习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教学难点:能精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红、蓝铅笔、正方体、红、黄正方体。第58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本课练习内容,板书课题。

二、完成练习十第5—9题。1.第5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说转动每个转盘,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怎样的,再逐一回答书上的问题。

2.第6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思考放铅笔的方法,再按要求完成操作。展示、交流。3.第7题。

摸出的结果可能有多少种?(共有9个样本,因而就是9种)

摸出单数的可能性大,还是双数的可能性大?(单数几个?双数几个?)4.第8题

学生做这样的正方体,同桌合作,试一试,并填写统计图。5.第9题。先估计再实验。

三、思考题

列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进行判断。

四、完成《补充习题》有关题目。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平均数》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评课稿

今天,我在名师实录里听了《平均数》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在学生初步学会了看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掌握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我就对这节课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情境。新课导入时,让学生根据踢毽子比赛中两个组的成绩,比一比哪组同学的成绩好,再讨论找出最合适的方法,引出平均数;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平均数的应用,了解男童、女童的平均身高、、、这些内容都是来自学生身边,与学生生活有紧密联系,学生很感兴趣,同时也结合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渗透了抽样调查的方法。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探究新知。

教学中教师以“移多补少”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对求平均数的方法时,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并通过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发现计算的方法。如,你们还有其他方法来求出第五组的平均数吗?激发了学生的思促使学生探讨出多种方法。

总之,本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内容丰富,数学的生活味浓,教学效果较好。

第五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七教案

练习七

教学内容:44页2—7题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3、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过程:

一、第二题

1.出示题目,弄清题意 2.学生完成分段统计

3.怎么计算合计人数呢?算加法

4.分析数据:哪一段的人数最多?前十名,你能估计她的成绩可能是多少吗?(只要估计)

二、第三题

1.分别画出横向统计图 2.注意标注数据

三、第四题

了解我国代表团在第24~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数量,完成统计图。第2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韩国汉城 5枚 第2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西班牙巴塞罗那 16枚 第2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美国亚特兰大 16枚 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澳大利亚悉尼 28枚 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希腊雅典 32枚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中国北京51枚 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英国伦敦 38枚

四、第五六题

学生设计表格,在班内统计后,完成统计表 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分工合作。数据记录准确,分析有道理

五、作业:完成思考题,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下载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练习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练习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均数应用题

    平均数应用题 1. 一辆汽车前3小时共行驶170千米,后4小时共行驶25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 一个工程队修筑一条公路,前4天每天筑路1.25千米,后5天共筑路6.7千米,平......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二》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练习二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练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练习姓名 一、列竖式计算135×45= 108×25= 54×312= 47×210= 138×54= 126 437×28= 406×23= 46×589= (6)24×126= 84......

    新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精品教案

    新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

    四年级苏教美术教案

    四年级苏教美术教案 课题: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苏教美术教案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

    2015年苏教一年级数学上册十单元教案课案(推荐)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 9加几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