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大自然的感悟中获取灵感-作文立意指导》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3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对大自然的感悟中获取灵感-作文立意指导》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对大自然的感悟中获取灵感-作文立意指导》教学设计》。

第一篇:《在对大自然的感悟中获取灵感-作文立意指导》教学设计

《在对大自然的感悟中获取灵感—作文立意指导》教学设计

罗平县腊山第二中学

路俊刚

【教学目标】

1.掌握立意的常规方法---在对大自然的感悟中获取灵感。2.从立意角度寻求亮点。【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自然,打开思路,拓展思维,立意出新。【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题

1.以聊天说故事的方式导入„„

同学们,假设你妈妈昨天刚为你买了李宁牌球鞋,今天就被你不小心弄丢了一只,你心疼吗?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刚买的法国老人头皮鞋不慎从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之惋惜,不料老人却出乎意料地把剩下的那只也扔了下去。众人迷惑不解,老人却坦然一下说道„„

同学们想一想,老人会说些什么?

(同学相互交流,老人干脆把另外一只也扔下去,如果被人捡走了,这双皮鞋就拥有了新主人,又可以发挥它的价值了)2.引出课题„„

这位老人和一般的老人一样不一样?哦,原来这位老人善于感悟,他站在了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就是老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让自己的文章与众不同呢?如果我们在给作文立意时打破常规思维,打开你的发散思维,换一个角度思考,注重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你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出课题—在对大自然的感悟中获取灵感—作文立意指导)3.明确概念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简单地说,立意就是写文章之前心里的想法,这是让自己的文章与众不同的重要一步。立意的要求:正确、鲜明、深刻、新颖。二.多角度立意训练

(一)观察“梅花” “滴水穿石”图片,以“梅花”“”“滴水穿石”的立意为例,抛砖引玉。

1.面对无言的生命—梅花,你怎么立意?(让学生欣赏“梅花”图片,再联想到相关古诗句后回答)

(1)“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带给我们后人的启迪是成功离不开逆境的磨砺。

(2)陆游的《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达了一种即使惨遭迫害,高洁品行依然不改的可贵品质。

(3)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成了报春的使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就表现了在春花竞放时,她却悄然消隐,退处花丛,寄寓了梅花“乐观、大度”的精神。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第三种更加新颖,因为写出了梅花与众不同的品性)2.面对滴水穿石的景象,你怎么立意?(让学生欣赏图片后回答)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恒心和毅力是成功的保证;坚持就是胜利;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二)训练二:有人问:“O”是什么?音乐家说:“O是休止符。”数学家说:“O是零,是圆。”诗人说:“O是朝阳,满月。”摩登女郎说:“O是耳环”同样是“O”,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联想(让学生欣赏这些图片后思考回答)。

请你从“O”的外表和本质特征去联想社会生活,多角度构思立意(至少一个,最好2—3个)。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O”是人生的起点; “O”是人生圆满的结局; “O”是美好的开始; “O”是人生的曲折回环之路;不要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

(三)训练三:以“良师”为题,进行立意方法指导。1.联想到“人” „„

同学们看到“良师”这个题目,首先会想到什么人?(让学生欣赏相关歌曲后,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后回答:会想到老师,还有父母。)除此之外,大家还会想到什么人?(让学生欣赏相关图片后回答:清洁工、矿工、抗洪英雄、见义勇为的勇士„„)。

提问: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呢?

示例:我们 从老师身上学到了敬业、奉献;从父母身上学到了无私与宽容;从清洁工身上学到了„„

除了这些,我们还学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老师点拨:还有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责任,甚至是在困苦艰辛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乐观、一种追求、一种豁达„„)

小结:如果以“良师”为话题,写作对象确定写人,要想立意出新,就要排除第一思想,选择与众不同的人物来写。

2.联想到“景”、“事”、“物” „„

除了“人”之外,从“良师”这个题目我们还能想到什么?

请以“_______是良师,因为_________________。”句式表达交流。

师生互动归纳:如果你选择的对象是某种“景”或“物”,那么这里的“景”或“物”应该是意蕴丰富的、深刻的;如:书、落花、向日葵、大海等(教师同时展示这些景物的图片)。如果你选择的对象是“某件事”,那么这件事应该是难忘的,蕴含深刻的道理。如“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等。三.总结

大自然是多么神奇,总能带给我们很多的灵感,一片带着露水的竹叶、一群正在南飞的大雁、宽广的天空、辽阔的大海,都能让我们思绪万千。

作文立意时我们要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那么,尽管我们写的是一棵树苗,一个山村,一件小事,可反映的主题却是一片绿洲,一个社会缩影,一种时代精神。

只要善于观察、感悟大自然和生活,从大自然和生活中获得灵感,换一个角度会让我们的思路更开阔,立意更新颖。

四.展示例文,感悟立意表达

只要善于观察、感悟大自然和生活,从大自然和生活中获得灵感,换一个角度会让我们的思路更开阔,立意更新颖。

那么如何将我们想到的立意在文章中表达出来呢?以学生平时的随笔为范例,让学生感悟立意如何在文中表达出来。(教师用电子白板展示学生习作)。

学生习作展示

梅花颂

坐在窗前,无意中发现一树梅花,嘴边的话儿沉淀在心里,宛如这纷纷扬扬的大雪轻轻飘落在你的枝头。

梅花,你的枝干是多么苍劲而挺秀;你的花朵是那么简洁而凝重;你的芳香是那般淡雅而醉人。你用勃勃生机,装点着这个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隆冬,使这个世界不再寂寞。无数文人墨客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你的傲骨风姿,而我,只能用我苍白的语言诉说对你的情思。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你用你那苍劲而富有生机的枝干,驱走了浓浓冬意。“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你那红得像火,白得似雪的花朵,点缀了人们的视线。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你用你那清幽的香味芬芳了寒冬的寂寞。你那遒劲的身姿在雪地里巍然伫立,任凭风吹雪压,你依然一枝独秀,香飘四方。

嗅着缕缕梅香,我不禁想起了至今还在工作岗位上奋斗着的老师。正如一首打油诗所说,“一杯冷茶吃一天,下班回家备课先,夜夜灯光亮通宵,人人皆睡你难眠”。他们正是如此,一方教室,三尺讲台,是他们每日的田园。将知识的芬芳播撒给我们,自己却在那黑白的世界里褪尽了青春华发,只留下一颗幸福的心散在空中,任由它飘得很远、很远„„他们将无限的爱都给予了我们,留给自己的则是来年春发,独在丛中笑的背影。他们,如梅一般平凡,却又如梅一般不凡!

五.布置课堂练习

观察图片,思考下列作文题目如何立意?(教师用电子白板展示题目和相关图片)

题目:1.感恩别人 2.放弃也是一种美 3.落满阳光的回忆

第二篇:作文立意指导教学设计

作文立意指导教学设计

屠格涅夫说:“谈旧调不管弹得多么热情,总有一点学生练习本的味道。即使愚笨也好,但必须是你自己的!要有自己的气息,自己固有的气息,这一点最重要!

[教学目标]

1、掌握立意的常规方法;

2、从立意角度寻求亮点。

[教学重难点] 关注生活,打开思路,拓宽思维,立意出新。[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以聊天式说故事导入——

同学们好,假设你妈妈昨天刚为你买的阿迪达斯球鞋,被你不小心丢了一只,你心疼吧?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刚买的新皮鞋不慎从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地把剩下的那只也扔了下去。众人大惑不解,老人却坦然一笑,说道……

同学们想一想,老人会说些什么?

(学生相互交流,老人干脆把另一只也扔了下去,如果被人捡走了,这双皮鞋拥有了新主人,又可以发挥它的价值了。)

2、引出课题——

这位老人和一般的老人一样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哦,原来这位老人是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这就是老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让自己的文章也与众不同呢?如果我们在给作文立意时打破思维常规,打开你的发散思维,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出课题:打开另一扇窗——作文立意指导)

3、明确概念——

发散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式,因此又叫多向思维、多维思维或辐射思维。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简单的说,立意就是写文章之前心里的想法,这是非常重要的。

立意的要求:正确、鲜明、深刻、新颖。

(设计意图:以聊天式说小故事导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自然引出授课内容。)

二、多角度立意训练

(一)以“梅花”的立意为例,抛砖引玉。要想文章别具一格,就要大胆创新,要善于从寻常事物中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一面。面对无言的生命——梅花,你怎么立意?从前人的各种理解中选择你认为最好的一种立意,并说说为什么?

(1)“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带给我们后人的启迪是成功离不开逆境的磨砺。

(2)陆游的《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达了一种即使惨遭迫害、高洁品性仍然不改的可贵品质。

(3)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成了报春的使者。“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就表现了在春花竞放时,她却悄然消隐,退处花丛,寄寓了梅花以“乐观、大度”的精神。

学生思考交流(第三种更加新颖,因为写出了梅花身上与众不同的品性。)

(设计意图:借助此环节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新颖的立意。)

(二)训练

二、有人问:“O”是什么?音乐家说:“O是休止符。”数学家说:“O是零,是圆。”诗人说:“O是朝阳,满月。”摩登女郎说:“O是耳环,项链,戒指、手镯。”同样是“O”,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联想。请你从“O”的外表和本质特征去联想社会生活,多角度构思立意(至少一个,最好2—3个)。

(三)训练三:以“良师”为题,进行立意方法指导

1、联想到“人”—— 同学们看到“良师”这个题目,首先会想到什么人?(会想到老师,还有父母。)除此之外,大家还会想到什么人?(清洁工、矿工、抗洪英雄、见义勇为的勇士„„)思考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呢?

示例:我们 从老师身上学到了敬业、奉献;从父母身上学到了无私与宽容;从清洁工身上学到了„„ 除了这些,我们还学到了什么?

(生思考交流,老师点拨:还有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责任,甚至是在困苦艰辛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乐观、一种追求、一种豁达„„)

小结:如果以“良师”为话题,写作对象确定写人,要想立意出新,就要排除第一思想,选择与众不同的人物来写。

2、联想到“景”、“事”、“物”——

除了“人”之外,从“良师”这个题目我们还能想到什么?

请以“_______是良师,因为_________________。”句式表达交流。

师生互动归纳:如果你选择的对象是某种“景”或“物”,那么这里的“景”或“物”应该是意蕴丰富的、深刻的;如:书、落花、向日葵、大海等。如果你选择的对象是“某件事”,那么这件事应该是难忘的,蕴含深刻的道理。如“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等。

三、展示例文,感悟立意表达

过渡:换一个角度会让我们的思路更开阔,立意更新颖。那么如何将我们想到的立意在文章中表达出来呢?以学生平时的随笔为范例,让学生感悟立意如何在文中表达出来。

师结:大自然是多么神奇,总能带给我们很多的灵感,一片带着露水的竹叶、一群正在南飞的大雁,宽广的天空,辽阔的大海,都能让我们思绪万千,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

以“良师”为题,我们要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那么,尽管我们写的是一棵树苗,一个山村,一件小事,可反映的主题却是一片绿洲,一个社会缩影,一种时代精神。

3.请君莫奏前朝曲——立意要新颖

这里的“新”不是刻意求新,而是从切题的几个角度中选出新颖的一个角度。文贵出新。韩愈说:“唯陈言之务去。”所谓陈言,即内容陈旧,拾人牙慧之言。新文不厌百回读,备受阅卷老师青睐。

如何使立意新颖呢?

(1)与时俱进。“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将个人与时代融为一体,国事家事事事关心,万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

如:“金饭碗”

(2)提升眼光见识。站得高,方可看得远。有远见,方可有新颖独到的立意。如:曹操、潘金莲

(3)逆向思维。对于平常大家司空见惯的言论或现象,人们已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习以为常,如能逆向思维,反弹琵琶,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新思想。例如,人们对秋这一自然现象,常感悲凉,于是不少文人骚客写出了不少悲秋的文章,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如:螳臂当车

(4)巧选角度。立意之法多种多样,不论何法,只要得法,便是妙法。

有一题目:《你听,多美》,在很多同学写听雨,听音乐,听山泉叮咚的同时,有一学生另辟蹊径,巧选角度,立意与众不同:“听心灵,是一种美德。听一颗和善的心灵,我们的心灵也有了落脚点;听一颗真的心灵,我们的心灵也得到净化;听一颗美的心灵,我们的心灵也如鲜花般绽放;听一颗智的心灵,我们的心灵也环绕着智慧的灵光。只要你用心听,你就会真切感受到美的真谛。”作者见解独到,立意可谓新矣。这样的美文,谁不喜欢?

二、立意方法举例

(1)抓住关键句,仔细推敲巧立意

要善于抓住所供材料中一些关键句,仔细推敲,吃透含义。从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在近期发布结果。随着学历的增加,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6倍、16.5倍、55.5倍、288.5倍和323倍。著名重点高校,农村学生的比例逐渐减少。例如清华大学2000年农村学生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北京大学2001年农村学生比例为16.3%,比1991年减少2.5个百分点。不过经过扩招,在2003年,一些高等学校例如唐山学院、华北煤炭学院、河北理工学院等在校农村学生的比例占到60%以上。

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仔细审读此材料,你会发现材料分两层意思,每一层都有一个关键句总领下文。第一层,关键句是“城乡之间差距逐渐拉大’,第二层关键句是“扩招,农村学生比例上升”。材料作文重在找到突破口,选好最佳角度。这两处关键句就是我们要找的突破口,及所选的角度。仔细推敲“城乡之间差距逐渐拉大”这一关键句,可以立意:“城乡教育不公平亟待解决”,“保证公平教育。建设和谐社会”。仔细推敲“扩招农村学生比例上升”这一句,可以立意为:全社会应关注农村教育,“为扩招喝彩”,让农村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在材料的范围之内,立意角变虽多。切忌四面出击。面面俱到,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写作需要,巧选一个角度来立意。在这里提醒考生,抓关键句时,多在概括句评价句及文眼句上下工夫。

(2)揭示寓意,把握意蕴巧立意

有些材料是寓言,属隐形材料。要善于吃透材料,明了寓意,把握意蕴。例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啪”的一声锁开了。铁棒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费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把他弄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钥匙、铁棒都有象征意义。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对材料是寓言的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寓言,真正了解明白材料的寓意所在,这是立意的关键一步。此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立意,从铁棒,从钥匙均可,二者比较,从钥匙的角度易人手,这是寓言的重心所在,同时也有关键性的一句话“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仔细推敲,此材料的寓意应是:做任何事情必须以了解为前提,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由此可以立意为:“沟通从心开始”,“掌握规律,事事顺通”等。如果提炼出“物小力量大”,“物有所用,各取所需”等观点是不太符合题意的。

例2: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按要求作文。鸟的评说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这个材料,先要理解材料。诗中共写了七种鸟,每一种鸟都在评说别的鸟,同时每一种鸟都被别的鸟评说着。鸟们评说的内容,都是在诋毁别的鸟具有的而自己不具有的一个长处,如燕子能够随着季节的变化长途飞翔,麻雀不能长途飞翔,于是心生妒忌,攻击燕子是怕冷的懦夫,但同时却被苍鹰在背后攻击为寸光鼠目。麻雀看到燕子在飞翔这一点上比自己强,它不是采取行动来改变自己,提高飞翔的能力,而只是一味地诋毁和攻击;它为什么要攻击燕子呢?是妒忌。攻击后结果如何呢?没有改变现状,反倒被别的鸟攻击。这形成一个怪圈,最终的结果是,每一只有妒忌心理和攻击行为的鸟都处在这个怪圈的链条上,不是攻击别人就是被别人攻击。最后可以总结得出,这首寓言诗,给人们提出了一个善意的批评,批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不好的现象,即因妒忌而攻击别人,最后不仅不能改变任何现状,反倒自食其果。通过以上分析,主旨就比较明晰了,这首寓言诗向我们提出了一个生活课题:如何面对别人具有而我们不具有的优点。沿着这样的审题思路来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准确立意,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就不会偏失。

鸟的评论

有人放鸟,有人捉鸟。如此之恶性循环,何时了 ——题记

天穹苍茫,映你孤弱身影如汪洋里的一叶孤舟,举你欲起的双翅如断崖间飘荡的一片秋叶。你背负长天飘然万里,整个天空都是你的。你一路东风来去自由,所以一路东风也是你的。想云路遥遥,关山冷落,一茎苇叶下的渡宿,异乡的梦里,可有亲朋的呼唤?远天的云影,误作北上的列车,可怜的孤雁,哪里才是你的栖身之地?

麻雀的旧调,布谷的民歌,斑鸠的土谣。如今这仙乐,又有几人闻?面对儿童一双双质问的眼睛——哪儿能听到夜莺的歌唱?满怀虔诚地跪向苍茫的落日,殷殷渴盼人类的朋友——鸟。人类在不断地扼杀自己的朋友,自然的大手,总有一天伸向我们,如同我们扼杀自己的朋友一样。

曾几何时,枝头的歌唱已停止。曾几何时,人类的魔爪伸向了你。一个可怜孤弱的生命,就在那一刻停止。小鸟自由歌唱、自由飞翔的权利被剥夺了。不知何时,小鸟搬家了,从枝头搬到了笼子里。笼扼杀了天籁之音,扼杀了自由飞翔的梦。鸟是朋友,我们应该保护朋友。

儿时,那一群屋檐下的啾啾,那枝头的高歌,还有那漂亮的外衣……人与鸟应该建立一种彼此依赖、彼此共存的关系。当我们看到受伤的小鸟时应该主动为它们包扎,还原它们的亮丽;当我们看到孩子用弹弓打鸟时,我们应该及时制止,告诉他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当看到城市街边一个个人工搭建的鸟巢时,我们感到欣慰,因为我们已经行动了。让我们加入到爱鸟的行列中来。

让我们用双手托起爱的鸟巢,让我们用心去为受伤的小鸟包扎,让我们用行动来证明一切。奥运即将来临,我想那“鸟巢”是你我爱的见证。那“鸟巢”不仅是奥运场馆,更是对人类朋友的一种呵护,让我们用心为小鸟搭建一所鸟巢吧。

(3)析异求同,整体感知巧立意

有些试题中的材料是无情节的,由两个或三个小材料组成,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审题时不可将其割裂,不可只取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必须将那些材料合到一起来审读,析异求同。命题意图或题旨观点大多是由那些材料有机组合后共同体现的。

材料1: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做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篇文章。

试题中的材料2和材料3,就是无情节材料,其一是某杂志社的调查,其二是某单位的调查,但调查的对象都是青少年学生,调查的问题都是属于道德品质方面的“助人”问题,调查的结果表面上看似相反,但本质上却有关联。“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就是希望或要求别人具有最优秀的品质,大家都要求别人具有“乐于助人”的品质,自己却存在着差的品质“悄悄走开”。对这样材料的审读,就需要比较它们的异同,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方可悟出材料意蕴。可以立意为:“人人都要无私奉献”。还可以立意为:“只要别人帮助,不知帮助别人,是自私的表现,需要对他们进行奉献教育”。

2007年的全国卷Ⅱ作文,对材料的整体性审读的要求更高。题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款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治疗了。”

二、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将卖废品的钱捐赠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全都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中两个材料有较为突出的对比性,从捐款助人的结果上说,材料1是个失败的例子,材料2是个成功的例子。其实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如何助人。对于贫困者,如果光进行物质援助,只捐钱,不传播助人的精神品质,不传播爱心,钱捐得再多,也是有缺憾的,有时可能还会助长贫困者的依赖心理,而不能改变他们的自私缺点。相反,在给贫困者进行物质援助的同时,进行助人的精神品质教育,意义更重大,很可能就会将助人的爱心传播下去,那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这个试题的两个材料就是这样通过对比阐明了助人的道理。审读这个试题,一定要将这两个材料结合到一起进行思考,析异求同,不可割裂它们的整体内容,更不可只审其中的一个材料。

第三篇: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审题立意

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审题立意

所谓审题,指的是写文章的人在动笔之前对题意(题目、材料的含义)、要求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领会的过程。立意,即命意,就是通过审题,紧扣话题,确立要写的文章的观点。审题不单是切题的问题,更是把文章写好的前提,它是确定写作方向的一个步骤。审题不清就会“立”错“意”,会导致偏题、离题,文不对题。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学生在作文中只有正确理解了题意,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因此,怎样训练好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可以说是作文教学的主旋律和首要环节。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1、判定体裁。命题作文给定题目后,我们就要根据作文题目中所 含有关字词来确定文章的体裁是属于哪一种文体。如题目中含有谈、评、议、驳斥、启示、有感、想到的等字词,可确定要写的文章体裁应是议论文;如含有记、忆等字或题目直接体现记叙要素的,则是记叙文;而直接以事物名称为题目的大半是说明文。

2、分析题目。即通过对题目结构,尤其是对题目中关键字词即“题 眼”的分析,来确定作文的内容、范畴而立意。如《记寒假中一件有意义的事》,文题中“记……事”这个动宾结构既表示文体(记),又表示内容(事),而“寒假中”是时间范畴,“一件”是数量范围,“有意义的”则是关于所记事件性质的特定要求,即“题眼”。文章的中心就要从“有意义的”中引伸出来,这便是“立意”了。

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半命题作文是指只给一半题目,另一半由学生自行确定,如《第一次--》、《××赞》等等,要领是先补充完整题目,然后作文。这类作文比命题作文的限制要小得多,题材也就相应地宽得多,其审题立意的要领同命题作文相同。

三、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与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有着较大的区别,关键在于这里多出了材料,审题立意必须依据所给材料进行。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是中心升华法。运用这种方法审题立意时,不论所给的材料是记叙性的、议论性的、说明性的,还是寓言、漫画等,均应先读懂材料,然后在正确概括材料中心的基础上,再根据 材料的中心提炼、升华。

四、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1、吃透材料,领悟命题意图,确定观点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总是隐藏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等做出的某种限定都是命题意图。审题之时,首先就是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意图解读出来,并根据它确立自己将要写的文章的观点。

2、吃准材料,抓住关键问题和词句思考立意话题材料中有一些关键的问题和词句,直接或间接的点名或暗示了话题的中心思想,指示话题的思想价值取向。善于抓住这些问题和词句,读懂话题材料,在领会材料意蕴的基础上构思立意。

3、看清话题,将材料和话题结合起来,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材料是话题产生的基础,话题又对材料的内涵加以揭示。审题立意,二者是密切相连的,审题是立意的前提,先审题后立意。审好了题,立意亦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

综上所述,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应对此给予足够重视。

第四篇:感悟大自然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感悟大自然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一、训练文题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训练主项

1. 提高想象联想能力(突出“构思精巧”和“有个性特征”)

2. 提高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的能力

三、训练要点

1. 增强“开合”能力(既要放得开,又要合得拢)

2. 增强“选择”能力(什么方面,什么方式,什么方法)

四、指导要点

(一)“化一为万”

所谓“化一为万”,是指打开思路,多角度观察和立意。“感悟大自然”的话题是相当宽泛的,给我们提供了神驰遐想的广阔空间。我们要善于从虚到实,化概念为万象。“大自然”仅仅是一个概念,如果我们从概念出发,当然打不开思路,导致千篇一律去写“要保护自然环境”“要改造大自然”等等。当然,这些立意本身很好,但是从拓开思路的角度说,就不能不说局限性很大。怎样才能打开思路,出现异彩纷呈的局面呢?那就要“化概念为万象”,然后“万中取一”。要在眼前呈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让大自然的万千景象奔涌眼底,这样才能让思维的触角多方接触,给写作提供无限契机。不要静止地观察,要动态地观察和感知,要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和自己的心灵碰撞,撞击出思想的火花。例如,水有千变万化,山有奇崛险怪,树有万种风情,云有千姿百态。夜望星空,慨叹宇宙之广阔深邃,感悟“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哪怕只写流星,也会想到“不要追求短暂的闪光,而要追求永恒的光辉”;静听虫鸣,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悟生命的无穷力量,哪怕只写蝉鸣,也会感悟“四年的黑暗劳作,才有短短一个月的欢唱”;走进森林,感知物种的丰富多样,感悟世界的多样性和人类应有的位置,哪怕只写小草,也会感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浮游大海,感受大海的宽阔胸怀,感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哪怕只写涛声,也会慨叹“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雨中行,感受一份洒脱和生活的情趣,感悟生活不能总是死死板板,还有另外一种活法;云中游,感受未曾有过的坦荡和奔放,感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襟怀,则“从前的大事,现在变成小事,从前的小事,现在变成无事”。啜一口溪水,感受小溪的清纯,感悟远离尘世的喧嚣,保持大自然的本真;攀一段山岩,感受大山的倔强,感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气节,不失大自然的本色。人为万物之灵长,有什么不可以摄入笔端,赋予性灵的呢?只要我们用心去和大自然沟通,就会拥抱大自然的给予,笔下涓涓,尺幅天地!

(二)“化题为象”

“化题为象”是指善于借助“象形想象”,化抽象为具象,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情思,力避概念化图解话题。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这样写北国的秋:“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到十分的秋意。”“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再如欧阳修的《秋声赋》,峻青的《秋色赋》,无不借助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寄托情思,抒发情怀。

老舍先生说:“在细微处显出才华。”切忌把大自然当成一个概念,要运用“创造想象”中的“分想”,把整体形象进行细微的分解。朱光潜先生说:“

„分想作用‟就是把某一意象和与之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独提出它来,这种分想的作用是选择的基础,许多人不能创造艺术就因为没有这副本领。”事实上,我们不应把大自然当作一个整体来感受,所谓感受总是具体的。我们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来写,要善于选择最具典型意义的景物来写,才能为写“悟”打下基础。就拿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来说,与其他地方的秋有什么不同呢?如果笼而统之地写,是难以写出故都秋色的特点的,或者说难以使读者感受到北国之秋的特点。郁达夫运用“分想”手法,抓住故都的秋天极具特色的几种景观来细致入微地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故都之秋特有的秋意。可以说,没有“分想”,就没有细描,就难以引人入胜,就难以抒发真实感人的情怀。所以,“化题为象”,就是要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可具体感知的东西,通过“化大为小”,为“以小见大”创造条件。

(三)“缘象驰想”

“缘象驰想”是指在表现客体时加入主体的思想感情。力避纯客观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再现”,力求从自然到自觉,赋予人的情感的“再造”。自然万物只有在加入人的情感之后,才有了审美意义或具有了新的品格。“春山如笑,夏山如恋,秋山如妆,冬山如睡”,都具有人的感情色彩。一方面,由我们的眼睛观察万物,则万物都著我之色彩;另一方面,自然之美也无不能“暗示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苏轼观察西湖,就看出了西湖具有人的品格:“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散文家秦牧在《榕树的美髯》一文中说:“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修竹使人想起隐者,槐树之类大树使人想起将军,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经沧桑的老人。”

【思路导引】

这是一道命意型作文,要写好这篇作文,在构思时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二、表现“感悟”内容。

三、明察隐性限制。

写这篇作文,我们还必须明察该材料作文命题中的一个隐性限制,即要让我们的作文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这一隐性限制虽蕴含在该材料作文的命题当中,却不难被我们明察,因为只要稍微动一动脑筋,就会知道,写以具体“自然景物”为“感悟”对象的作文时,你若不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你的“彻悟”就不能自然表露。注意到这一点,我们写这篇

作文时就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第五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目标

1.明确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要求

2.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

3.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立意

学习重点

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立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文是中考的半壁江山,而材料作文又是近年来河南中考必考形式之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板书课题)

二.明确并齐读学习目标,出示课件

三.明确概念

1.什么是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形式。作文时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提供给考生了。

2.什么是审题?

材料作文的审题就是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进而领悟材料的主旨,它是一种思维趋向的过程,也是写好材料作文的第一步。

3.什么是立意?

立意就是根据对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理解与领悟,确立文章的中心。

四.考情分析:明确材料类型,总结审题方法

下面我们来分析近年来河南中考材料作文。

(一)(20xx年)1.工于论人者,察己常疏。

(苏轼)释义:巧于议论别人的人,很少省察自己。

2.君子以细行修身,不以细行取人。(魏源)

释义:品德高尚的人在小事上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来苛求别人。

师:请大家读材料,划出关键词句。哪位同学来说?

生:议论别人、很少省察自己

师:不错,谁还找到了?

生:小事、严格要求自己、不以小事来苛求别人

师:很好,这是两则名言警句,通过划关键词句,我们可以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可立意:从小事做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板书:划关键词句)出示课件:关键词句法

方法一:关键词句就是能突出材料中心的语句。关键词句往往是材料中议论性或有哲理性的语句,或反复出现的句子,也可能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有总结、概括、强调材料中心的作用,它是材料的“眼”。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中心,准确理解材料,确定正确的立意了。

(二)(20xx年)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先在低处飞行一段距离,积蓄力量,然后倏地向上,在天空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生:齐读,划出关键词句。

师:提问学生

生:高飞、低处飞翔、积蓄力量、一道漂亮的弧线

师:这是一则自然现象,除了划关键词句,我们还可以把燕子想象成人,由物及人,燕子高飞也就是人要高飞。

可立意:人要有高飞的理想积蓄力量厚积薄发

分阶段实现理想循序渐进能飞得更高做事不能急功近利

(板书:由物及人)出示课件:由物及人法

方法二:由物及人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三)(20xx年)画家费尽心力创作了一幅画,在即将完成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想要放弃这幅画。

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渍上涂了几笔,墨渍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容融合。

师:默读材料,找出表示结果和原因的句子。

师:提问学生

生:结果是墨渍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容融合,原因是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渍上涂了几笔。

师:非常准确。这是一则生活现象,我们可以由结果追溯到原因,在原因处立意。立意为:换个角度看问题遇到困难要学会灵活变通失误面前,不轻言放弃

(板书:以果溯因)出示课件:以果溯因法

方法三:故事类作文材料涉及到的故事结果,如果往前追溯,发现材料内容前后是因果关系,应该由结果追溯到事物的起因,在原因处立意,就可能是作文的最佳切入点。

(四)(20xx)1.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

2.如果你想走的远,请和大家一起走。

3.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松松进洞里。

师:读材料,说说这三则材料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讲了团结的力量大,都讲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师:真棒!这是多则材料,分别从植物、人、动物的角度出发,都讲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我们可以寻找共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

立意:团结就是力量学会合作,发展自己

(板书:求同存异)出示课件:求同存异法

方法四:求同存异法——有些材料作文会有多个材料或多个意象,如一组谚语、一组名言警句等,敏锐地寻找到它们之间地共同点和不同点,这些共同点和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作文地立意所在。

五.牛刀小试,真题演练

师:学习了这些审题方法——“渔”,同学们一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吧!(板书:渔)

请看下列材料真题,进行审题立意。

出示课件:材料真题(先独学后小组合作交流)

生:先独学后小组合作交流。

要求:1.说出你的方法及分析过程,说出你的立意。

2.用“我用了……方法,通过找……(关键词句、原因和结果、什么物、相同点)

我的立意是……”的模式来回答。

3.声音洪亮,条理清晰

师:提问点拨,总结立意。

1.女儿问:“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父亲说:“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阳光的照耀吗?”女儿又问。父亲说:“是啊,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

分析: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是爸爸的话“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

“阳光是公平的”“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西瓜好比人,阳光好比机遇困难。

立意:做人要乐观积极向上把握机遇,迎难而上接受磨难,更好成长

只要努力拼搏,就会成功

2.许多年前,一个十多岁的男孩来到杭州一老字号药房做学徒。临行前,他的老祖母交代了一句话:“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男孩记住了这句话。?当学徒很辛苦,可得到的报酬却很少。有一天,男孩打扫卫生捡到了几枚钱币。他很缺钱,但他还是把钱捡起来交给了师傅。这样的事后来还发生过多次,他都如数上交。师傅每次见他来交钱,总是不置可否。?

治咳嗽有一味药叫鲜竹沥,需要用火烤毛竹蒸出的水分。这是一件细致活,烤好几两鲜竹沥往往需要烤上个把时辰。男孩就老老实实地烤,一点一滴地收集,从来没想过往鲜竹沥中掺点水。多年后,他成了某著名药厂的老总,他创出的品牌已热销了二十多年。

分析:找出结果男孩成为某著名药厂的老总,他创出的品牌热销二十多年。原因是男孩一直按照老祖母交代的话“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来做人做事。

立意:做人要脚踏实地坚守诚信,方能成功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胡居仁

分析:这是关于学习的三则格言警句,三个诗句都是从勉励学习的角度入手,“舍”与“不舍”,“勤学”与“辍学”,“苟有恒”与“最无益”对比,因此,“坚持”“恒心”对学习的好处应该是最佳立意。

立意:学习贵在有恒心持之以恒是成功的'不二法则

4.路边长看一株雏菊,一个小女孩每天都来给它浇水。然而有一天,小女孩不来了。雏菊开始担心起来,它将从哪里获得维持生命的水?“总会有办法的”。雏菊鼓励自已说。它闭上眼睛,陷入了深思……它开始努力向下生长它的根。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终于从深深的泥土下品尝到清凉而甘甜的水。日子一天天过去。雏菊长得越来越茁壮,开出新的花朵。

分析:把雏菊想象成人,雏菊的经历就是人的成长,由最初的索求水,到后来鼓励自己向下深扎,自己找到水。

立意:人贵在自立人生当自强告别依赖,走向自立鼓励自己?夯实基础

六.选择角度,让立意出彩

师:通过以上练习,可以看出所学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那么,我们如何选择其中一个立意呢?

出示课件:选择角度,让立意出彩

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写作角度

发散思维为你的立意提供了多种选择,但下笔写作时毕竟只能选择某一方面或角度。在众多的选项中,你应当选取最适合于你的那一个。

1.新颖的,有别众生俗论能吸引读者

2.正确的,立论稳妥而不会走火入魔

3.可写的,能够从道理上深入阐述的4.熟悉的,平时有积累、手头有素材

5.喜欢的,有写作灵感和创作欲望的生:齐读(板书:新颖、正确、可写、熟悉、喜欢)

七.小结:同学们,相信今天的学习让你对材料作文有了新的认识,老师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考试中放手大胆地写材料作文。

八.布置作业: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滴墨水落在一杯清水里,清水变了颜色;一滴墨水融入大海里,大海依然蔚蓝。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板书设计(见下页)

下载《在对大自然的感悟中获取灵感-作文立意指导》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对大自然的感悟中获取灵感-作文立意指导》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作文《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作文《审题立意》教学设计1、 知识与技能:通过讲评和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训练要点,反思上次作文中的不足,并适当加以修改;总结近期作文中出现的审题......

    大自然中的发现_教学设计

    一年级 科学教案 第二单元 第3课 大自然中的发现 王维佳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品的特征。初步感知自然界的物品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的 2.科学探究 培养观察、比较......

    “作文选材与立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作文选材与立意”教学设计教师 杨兴利年级教学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是主题,且如何来为文章确立一个新颖、深刻的主题。重点、难点: 怎样从材料中提炼出新颖......

    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材料作文命题形式的特点。 2、要求学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3、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设计[五篇]

    课堂教学设计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安县中学 费天平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继续巩固在全面理解材料基础上立意,做到切合题意。 能力目标:学会从多角度立意。 德育目标:写作立意要保持......

    汇报课作文立意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读懂材料 选准角度——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教学目标: 1、读懂材料,准确审题,掌握材料的五种类型及审题方法 2、选准角度,准确立意,掌握审题立意的角度及方法 3、在审题......

    中考语文 作文指导 认真审题立意 提高作文质量教学设计

    认真审题立意,提高作文质量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2.培养学生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3.掌握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作文专题指导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作文专题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教学生如何在考试中学会写作,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学会审题的基础上如何快速的写出自己想出表达情感的文章。 教学难点: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