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和感悟作文指导 教学目的

时间:2019-05-13 04:4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受和感悟作文指导 教学目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受和感悟作文指导 教学目的》。

第一篇:感受和感悟作文指导 教学目的

感受和感悟作文指导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引导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

2、指导学生学生有意识地培养思考生活的好习惯;

3、指导学生写出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感悟。教学重点:

1、培养感受和感悟生活的意识。

2、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感悟。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998 年高考作文题目之一叫“战胜脆弱”。当年的《文汇报》有一则消 息说: “据估计,约有 20%的安徽考生在作文中开了自己和父母的玩笑,以父母 双亡来写自己如何战胜脆弱,微笑着走出考场。一位书法很好的考生写自己失去 双手后如何战胜脆弱,学会用脚写字,用脚答卷。而省招办表示:今年没有用脚 答卷的考生。”这种千腔一调的文章早有人将其概括为“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 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的“四不”现象。究其根源,正是应试作文模式 扼杀了学生对生活个性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使学生把严肃的作文当成随意涂抹 的玩物,以致我们的记叙文、叙事流水帐、写人干瘪、绘景枯燥,毫无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气息。如何改变上面的现状?这是个问题。我们今天的作文任务就是:让写作建立在生活之上,感受和思考,“原 来生活可以更好”!

二、入微的感知: 先看一反例: 《我的烦恼》 爸妈常在晚上出门,我一个人待在家里,非常害怕。晚上看家,实在可 怕,非常非常的可怕。这种可怕是文章所写不出来的。啊!晚上看家,太可怕了,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可怕,可怕,真是可怕。所谓感知,就是通过五种感官对生活的观察,它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得外界信息。感知是感受的基础。*我们在作文中是如何感知生活的?(简单例说:由学生找出例中描写 种类)1、通过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通感、直觉。〔写事 件〕 例: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精彩一段: 第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 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打在“眼眶际眉梢”“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上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馨儿、钹儿、铙儿一齐响”。《昨夜风和雨》 :在这个冬日的午后,我推开了古铜色的家门,迎 接我的先是扑鼻的饭菜香,随后是父亲、母亲关切的话语。拍拍一路的征尘,谈 笑着,议论着,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尽显出祥和与团圆的气氛。…… 2、通过各种细节: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景物 〔写人物〕 例: 《爸爸明天就走》 夜深了,我们家的灯还亮着。屋里静悄悄的,只有墙上的挂钟在滴答滴答响个不停。爸爸默默地点上 一支烟,抽着,是回首往事,还是向往明天?我无从知晓,我只知道爸爸明天就 走。爸爸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了支撑起这个家,为了我们兄妹俩能 安心读书,他要去打工。“勇子,你过来。明天,我就要走了,”爸爸顿了顿,“以 后你放学早些回家,帮你妈干些家务活。听妈妈的话,好好学,要争气。“嗯,” 爸爸。”我心里难受极了。“你给我找一张照片,让我带上。我放不下你们娘儿几个。” 爸爸接过“全家福”,用袖子使劲地擦了擦,仔细地端详了起来。“爸,我……去写字了……”我鼻子发酸,想进屋去,这时爸好像在擦眼泪。…… 3、通过声、光、色、态各方面 〔绘景物〕 例文: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黑孩的眼睛原本大而亮,这时更更变得如同电光源。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的图 画: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光。泛着青幽幽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个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 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苞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 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自我盘点:我以前在叙事、写人、绘景时有意识从以上几个方面对生活现 象体现入微的感知吗? 你能够对《我的烦恼》作出具体描写吗? 今后在这方面还有方法性困难吗?(如果答“没有”,就可继续——)

三、个性的感受: 有了入微的感知,才能有个性的感受。所谓感受,就是由客观外界事物 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越是突出自 己的独特感受,这种个性化的东西越能打动人。有意识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 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是展示个性感受的关键。例: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胡娟)〔找一个学生读一遍,略作点评〕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做作业总是不安心,猛听到什么响声总是“唰”地 回过头,多么渴望再见到父亲端着茶杯含笑进我的房门,可是回过头去,依然是 冷清清的屋子。这时,我突然感觉到家变大了,做作业的时间格外长。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总要把家中所有的灯都打开,还要煞有其事地咳几 声,那不大的回声老在耳边回旋。有时,突然感到一丝寒意,便冲进爸妈的房间 里找到一件爸爸的外衣,披在身上。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多想打开电视看一看,却不知今天怎么克制得住。若在平时,哪天晚上不总是往电视机旁一凑,虽不想看什么,但总想调一下节目。也不想跟同学打电话闲扯,却担心爸爸、妈妈的同事来了电话怎么办,家里的虚 实是不能让外人探知的啊!于是,干脆把电话搁断了。*怎样获得个性化感受? ——理解以下两种感受: 情感性的感受——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感情上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 伤、恐惧、爱慕、憎恶等,多通过叙述、抒情方式表达。评价性的感受——对外界刺激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等价值判断上的心 理反应,如好坏、优劣、强弱等,多通过议论方式表达。例:说说上语文课的感受 *体验感受:创设情境,让学生具体感受。

1、假设你是一名特困生,接受学校的特困补助,你的感受如何?[作思维开 拓](K:我低着头,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心情是复杂的。贫困是一种不能重视 的痛苦,接受资助总有一种被“施舍”的味道。此时的我,神经变得特别敏感,一抹夕阳从窗口探入教室,想以它柔和的光辉照亮我的眼睛,但是很难,秋天的 夕阳让我更伤感,我深深地埋下了头。)

2、〔打印成篇〕学校有一门实验分析的选修课,老师说这门课以实验报告的 分数来计成绩,共十个实验,每次满分为 10 分。有一个学生每次操作都很认真,报告也写得很规范,可每次分数都只是四分或五分,最后统计的得分无论她怎样 算都只有 47 分。老师公布成绩时,说到: “几乎所有同学实验误差小,因此分数 很理想,只有一个同学分数不太高。然而根据我们学校的仪器设备,实验误差应 该比较大,我做了三十年的实验从没得到你们那么精确的答案,你们的答案很显 然是根据课本编出来的,我都判了及格,只有那位同学一直坚持使用原始数据,我想给她满分。这位同学因自己付出努力而不能及格,在老师宣布结果之前她的心情是如何 委屈,如何沉重,在这沉重的深渊老师突然宣布给她满分,她的感受又如何呢? 如果你是她,你的感受如何?请先独立想一想,然后写出你自己的设身处地 的真实感受。[5 分钟独立写出 150 字的感受;朗读;点评](K:请听听这位同学的感受:听这番话时,我先是惊诧,后来逐渐有些 震惊了,等老师说完最后那句话,我脑海有过片刻的空白,接着心中就被一股很 汹涌的情感激荡着。我微微抬起头,两眼满含感激地望着李老师,李老师也在看 我,那温暖的眼眸中充满了理解、信任和支持。不知何时,泪水已模糊了我的双 眼,只是,我知道,虽然我眼中有泪,但我已不必再低着头。)

四、深入的感悟 深入的感悟生活,是在个性化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间接、概括的认 识。说它是间接的认识,是说它是人通过某种事物作为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如 昨天还看到一座院子整整齐齐,今日则只剩焦门烂墙、断壁残垣,我们便知道这 里失过火。“失过火”这个事实不是直接看到的,而是通过眼前的现象作为媒介 经过思维间接反映的。说它是概括的认识,是说它反映的不是个别事物的个别特 征,而是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写作就是要把从现实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感受,通过深入思考,上升为理性认识,使文章闪耀出思辩的光辉。*如何深入地感悟? ——掌握以下认识事物、思考生活的方法。①由此及彼:就是以已感知的事物为基础,通过对其外部事物作横向的广泛 联想,在比较中思考、探求事物的本质意义,这讲的是思考的宽广性、联想性。一般说来,通过之间的类推,由平常事物联想出不平常的道理。在《邹忌讽齐王 纳谏》中,邹忌作为一家之长,妻、妾、客都认为他比徐公漂亮,他“暮寝而思 之”,认识到妻、妾、客有“私、畏、求”的情况,使他一度受蒙蔽。由此邹忌 联想到齐王作为一国之君,朝中左右宫妇、朝廷之臣、四境之民也有“私、畏、求”的情况,推想齐王也会有受蒙蔽的情况。由于范围更大,人更多,所以受蒙 蔽程度会比他自己更厉害。②由表及里:事物本身是很复杂的,本质与非本质常常纠缠在一起,非本质 的东西有时还会掩盖本质的东西。正如和氏璧没有雕琢以前,外面包着一层石头,这层石头掩盖了璧玉的光辉。所谓由表及里,就是要透过事物表面现象去把握它 的本质特征。这里讲的是思考的深入性。然而事物常常包含着若干个层次,所以 人们在每一个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认识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的过程。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过程就是一个由表及里的 认识过程。它最初的主题定为“反迷信”,后来改为“反迷信和反封建”相结合,最后才确定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三次改动说明思 考在不断地深入,最后确定的主题应该说是深刻的。③由点及面: 即由个别到一般。“点” 的事物是比较实在的、具体的,“面” 而 的事物则往往是抽象的、理性的。“由点及面”一般是由实到虚,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写作最重要的是紧紧把握住特殊的、个别的、具体的东西,通过自己的思 考,把它上升到对人们普遍情绪和感情的概括。这种概括愈广泛,就愈具有典型 意义,愈能引起人的共鸣。这就是思考的概括性。有人说,科学家关心的永远是 一般(面)的东西,艺术家永远关心的是个别(点)的东西。徐志摩《再别康桥》 就是紧扣康桥的优美景物,通过身临其境的描绘,由此抒发既是个人独有的,又 是人人皆具的对已逝美好事物的无限不舍和怀念之情。*感悟能深入到哪里?—— 情感爱心:乡情、亲情、友情、山河情、爱国情;宽容、尊重、同情、悲 悯、仁爱、无私(大我)之爱; 价值观念: 公私、义利、贤愚、廉贪、成败、得失、祸福、荣辱、苦乐、爱恨、生死; 真善美、真理、正义、自由、和平、平等、公平、公正;幸福、责任、尊 严、信念、理想、希望; 精神:奉献、牺牲、拼搏、实干、探索、追求、挑战、冒险、大无畏、抗争、进取、开拓、创新、实践、改革、团结、惜时、求知、求实、求真、乐观、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独立自主、侠义、助人、舍己、扶危济困、吃苦耐劳、执著、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知难而进; 品质:善良、忠诚、正直、诚实、诚信、谦逊、自知、忍耐、节俭、勤劳、刻苦、勇敢、坚韧、坚强、毅力、高洁、淡泊、坚贞、人性、良知、见义勇为、光明磊落、能屈能伸、任劳任怨、艰苦朴素; 意识:生命、命运、忧患、挫折(逆境);时间、自然(宇宙)、环保、种族、毒品; 哲理:人生感悟、生活事理(如: 《我的小狗》《拐弯处的美丽》《月光手、、帕》等。)例文1、由此及彼式 《我的小狗》 : ……一会儿,打狗的人真的到了。小狗呀,小狗!你千万不要叫!你要 一叫,命就保不住了!正在我暗暗祈祷的时候,只听一阵汪汪汪的叫声从缸里传 出,我的心堵在嗓子眼里,气都透不过来了。打狗的人跑近大缸,掀开盖,一棒 打下去。小狗口吐鲜血,只见它呆呆地望着我,才慢慢的歪倒下去。它仿佛想说 什么,可来不及了。(感悟)小狗就这样离我而去了。我怜悯它,又恨它不该叫那几声。仔细思 量,小狗听见有生人进院能不叫吗?它是在恪尽职守啊!于是,我原谅了它,又 迁怒于打狗的人。可又一琢磨,他们不也在履行职责吗?我也理解了他们。(深 入)是呀,人们活在世上,都应该尽职尽责,哪怕是死,也应该死在自己的岗位 上。2、由表及里式 《月光 手帕》(鲍尔吉·原野): 很多年以前,我在医院为父亲陪床。病人睡熟之后,陪床的人并没有床可 睡。时间已是后半夜,我散步在一楼和三楼的楼梯间。这时的医院没什么人走动 了,几个乡下人披着棉袄蹲在楼梯口吸烟。偶尔有系着口罩的护士手执葡萄糖瓶 轻盈往来。我下到一楼,又拾级上楼,走在我前面的一个小姑娘,约模是个中学生,行走间蹲下,捡一样东西,旋又走开了,回头瞅我一眼。她走开后,地上一个薄 白之物仍放着,像一个手帕。我走近看,不是手帕,而是一小片月光摊在楼梯上。为什么是一小片呢? 原来是从被钉死的落地长窗斜照进来的,那上面只有一方手帕大的小窗未钉死。子夜之时,下弦月已踱到西天。这一片月光射入,在昏黄的楼道灯光下,弥足可 贵。小姑娘误以为这是奶白色的手帕,她弯腰时,手指触到冰凉的水泥地上便缩 回了。她瞅了我一眼,也许是怕笑话。(深入的感悟)我不会笑她,这一行动里充满生机。小姑娘也是一个病 人的家属,我不知她的病人在床上忍受怎样的煎熬。但她是这么敏感,心里盛着 美,不然不会把月光误作手帕。〔诗意的、审美的心灵向往〕 在她发现这块“月光手帕”前,我已将楼梯走了几遍,对周遭懵然无动 于衷。正是因为她弯腰,才诱使我把这一小片月光看成是手帕,或者像手帕。但 我感伤于自己没有她那样的空灵,走过来也不会弯下腰去。因为一双磨炼得很世 俗的眼睛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悦。许多年过去了,我对此事有了新的想法。多么喜欢她把这块“手帕”拣 起来,抖一下,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我替月光遗憾,它辜负了小姑娘轻巧的半蹲 拣手帕的样子。3、由点及面式 《走进生活》 : 小时候住在乡下,随外婆到菜园收拾菜蔬,发现她总是把菜苗中间长出 的粗茎掐掉,无论木瓜、扁豆尽皆如此。我迷惑不解,外婆告诉我说: “这是摘 心哪,要摘去中间的心,才会在旁边长出更多更好的芽,这样木瓜才会变聪明呀!” 那时我仍不太懂,只是对木瓜变聪明颇有兴趣,便乐得帮外婆“摘心”。近来母亲在楼下的空地种了一些牵牛花,她竟然也要时常掐下中间的 芽,我猛然忆起儿时的“摘心”之说,原来木瓜会变聪明是假的,摘心会让植物 长得更茂盛更茁壮才是真的。(深入的感悟)“摘心” ——原来最平凡最普通的耕者农夫,!我的祖母、母亲,推而广之即那些踏踏实实经营生活、打理生活的人才是最懂得生命哲学的 人啊!他们早就懂得生命的力量原本在于愈挫愈勇,在承受了摘心之痛之后,能 于伤口处绽放更美更强壮的新生,生命就是以最委婉的方式求得其存在与飞扬。*模仿操练: 请就上篇 “选修课满分” 的感受,进行深入地思考,然后写出你的感悟,力求深入到某种精神、品质,或生活哲理。〔5分钟思考写作 100 字;学生 朗读;适当点评〕

五、小结 感受与思考生活,建立在你对生活的入微的感知基础上。我们必须要能把心 灵感知的生活形象用文字入微地描绘。当然,光是入微的感知是不能打动读者的,要能让读者陪你笑,陪你愁;你 必须写下你自己深深的伤感、痛苦、喜悦和兴奋等个性化的感受。如果能在感受中追问几个“为什么”,让你的思维能够在横的纵的和抽象化 的维度上前进一两步,那么,你的文章能让读者不是心动,而是震动!请相信我,更要相信你自己!

六、课下作业及延伸

1、将你课堂上的练习在课后按“入微的感知——个性的感受——深入的感 悟”程式整理、完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写在作文本上,明天交。《青年文摘》 《读写月报》等)找出两

2、请在你所能及的视野(如《读者》 三篇符合“入微的感知——个性的感受——深入的感悟”这一程式的文章,摘抄 在周记本上,以供体会、揣摩和模仿。

第二篇:感受和感悟作文指导

感受和感悟作文指导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引导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

2、指导学生学生有意识地培养思考生活的好习惯;

3、指导学生写出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感悟。

教学重点:

1、培养感受和感悟生活的意识。

2、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998年高考作文题目之一叫“战胜脆弱”。当年的《文汇报》有一则消息说:“据估计,约有20%的安徽考生在作文中开了自己和父母的玩笑,以父母双亡来写自己如何战胜脆弱,微笑着走出考场。一位书法很好的考生写自己失去双手后如何战胜脆弱,学会用脚写字,用脚答卷。而省招办表示:今年没有用脚答卷的考生。”这种千腔一调的文章早有人将其概括为“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的“四不”现象。究其根源,正是应试作文模式扼杀了学生对生活个性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使学生把严肃的作文当成随意涂抹的玩物,以致我们的记叙文、叙事流水帐、写人干瘪、绘景枯燥,毫无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气息。

如何改变上面的现状?这是个问题。

我们今天的作文任务就是:让写作建立在生活之上,感受和思考,“原来生活可以更好”!

二、入微的感知:

先看一反例:《我的烦恼》

爸妈常在晚上出门,我一个人待在家里,非常害怕。晚上看家,实在可怕,非常非常的可怕。这种可怕是文章所写不出来的。啊!晚上看家,太可怕了,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可怕,可怕,真是可怕。

所谓感知,就是通过五种感官对生活的观察,它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得外界信息。感知是感受的基础。

*我们在作文中是如何感知生活的?(简单例说:由学生找出例中描写种类)

1、通过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通感、直觉。[写事件]

例: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精彩一段:

第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打在“眼眶际眉梢”,“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上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馨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昨夜风和雨》 :在这个冬日的午后,我推开了古铜色的家门,迎接我的先是扑鼻的饭菜香,随后是父亲、母亲关切的话语。拍拍一路的征尘,谈笑着,议论着,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尽显出祥和与团圆的气氛。„„

2、通过各种细节: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景物 [写人物]

例:《爸爸明天就走》

夜深了,我们家的灯还亮着。

屋里静悄悄的,只有墙上的挂钟在滴答滴答响个不停。爸爸默默地点上一支烟,抽着,是回首往事,还是向往明天?我无从知晓,我只知道爸爸明天就走。爸爸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了支撑起这个家,为了我们兄妹俩能安心读书,他要去打工。“勇子,你过来。明天,我就要走了,”爸爸顿了顿,“以后你放学早些回家,帮你妈干些家务活。听妈妈的话,好好学,要争气。”“嗯,爸爸。”我心里难受极了。

“你给我找一张照片,让我带上。我放不下你们娘儿几个。”

爸爸接过“全家福”,用袖子使劲地擦了擦,仔细地端详了起来。“爸,我„„去写字了„„”我鼻子发酸,想进屋去,这时爸好像在擦眼泪。„„

3、通过声、光、色、态各方面 [绘景物]

例文: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黑孩的眼睛原本大而亮,这时更更变得如同电光源。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的图画: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光。泛着青幽幽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个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苞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自我盘点:我以前在叙事、写人、绘景时有意识从以上几个方面对生活现象体现入微的感知吗?

你能够对《我的烦恼》作出具体描写吗?

今后在这方面还有方法性困难吗?(如果答“没有”,就可继续——)

三、个性的感受:

有了入微的感知,才能有个性的感受。所谓感受,就是由客观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越是突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种个性化的东西越能打动人。有意识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是展示个性感受的关键。

例:《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胡娟)[找一个学生读一遍,略作点评]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做作业总是不安心,猛听到什么响声总是“唰”地回过头,多么渴望再见到父亲端着茶杯含笑进我的房门,可是回过头去,依然是冷清清的屋子。这时,我突然感觉到家变大了,做作业的时间格外长。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总要把家中所有的灯都打开,还要煞有其事地咳几声,那不大的回声老在耳边回旋。有时,突然感到一丝寒意,便冲进爸妈的房间里找到一件爸爸的外衣,披在身上。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多想打开电视看一看,却不知今天怎么克制得住。若在平时,哪天晚上不总是往电视机旁一凑,虽不想看什么,但总想调一下节目。也不想跟同学打电话闲扯,却担心爸爸、妈妈的同事来了电话怎么办,家里的虚实是不能让外人探知的啊!于是,干脆把电话搁断了。

*怎样获得个性化感受?——理解以下两种感受:

情感性的感受——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感情上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憎恶等,多通过叙述、抒情方式表达。

评价性的感受——对外界刺激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等价值判断上的心

理反应,如好坏、优劣、强弱等,多通过议论方式表达。

例:说说上语文课的感受

*体验感受:创设情境,让学生具体感受。

1、假设你是一名特困生,接受学校的特困补助,你的感受如何?[作思维开拓]

(K:我低着头,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心情是复杂的。贫困是一种不能重视的痛苦,接受资助总有一种被“施舍”的味道。此时的我,神经变得特别敏感,一抹夕阳从窗口探入教室,想以它柔和的光辉照亮我的眼睛,但是很难,秋天的夕阳让我更伤感,我深深地埋下了头。)

2、[打印成篇]学校有一门实验分析的选修课,老师说这门课以实验报告的分数来计成绩,共十个实验,每次满分为10分。有一个学生每次操作都很认真,报告也写得很规范,可每次分数都只是四分或五分,最后统计的得分无论她怎样算都只有47分。老师公布成绩时,说到:“几乎所有同学实验误差小,因此分数很理想,只有一个同学分数不太高。然而根据我们学校的仪器设备,实验误差应该比较大,我做了三十年的实验从没得到你们那么精确的答案,你们的答案很显然是根据课本编出来的,我都判了及格,只有那位同学一直坚持使用原始数据,我想给她满分。

这位同学因自己付出努力而不能及格,在老师宣布结果之前她的心情是如何委屈,如何沉重,在这沉重的深渊老师突然宣布给她满分,她的感受又如何呢?

如果你是她,你的感受如何?请先独立想一想,然后写出你自己的设身处地的真实感受。[5分钟独立写出150字的感受;朗读;点评]

(K:请听听这位同学的感受:听这番话时,我先是惊诧,后来逐渐有些震惊了,等老师说完最后那句话,我脑海有过片刻的空白,接着心中就被一股很汹涌的情感激荡着。我微微抬起头,两眼满含感激地望着李老师,李老师也在看我,那温暖的眼眸中充满了理解、信任和支持。不知何时,泪水已模糊了我的双眼,只是,我知道,虽然我眼中有泪,但我已不必再低着头。)

四、深入的感悟

深入的感悟生活,是在个性化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间接、概括的认识。说它是间接的认识,是说它是人通过某种事物作为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如昨天还看到一座院子整整齐齐,今日则只剩焦门烂墙、断壁残垣,我们便知道这里失过火。“失过火”这个事实不是直接看到的,而是通过眼前的现象作为媒介经过思维间接反映的。说它是概括的认识,是说它反映的不是个别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写作就是要把从现实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感受,通过深入思考,上升为理性认识,使文章闪耀出思辩的光辉。

*如何深入地感悟?——掌握以下认识事物、思考生活的方法。①由此及彼:就是以已感知的事物为基础,通过对其外部事物作横向的广泛联想,在比较中思考、探求事物的本质意义,这讲的是思考的宽广性、联想性。一般说来,通过之间的类推,由平常事物联想出不平常的道理。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作为一家之长,妻、妾、客都认为他比徐公漂亮,他“暮寝而思之”,认识到妻、妾、客有“私、畏、求”的情况,使他一度受蒙蔽。由此邹忌联想到齐王作为一国之君,朝中左右宫妇、朝廷之臣、四境之民也有“私、畏、求”的情况,推想齐王也会有受蒙蔽的情况。由于范围更大,人更多,所以受蒙蔽程度会比他自己更厉害。

②由表及里:事物本身是很复杂的,本质与非本质常常纠缠在一起,非本质的东西有时还会掩盖本质的东西。正如和氏璧没有雕琢以前,外面包着一层石头,这层石头掩盖了璧玉的光辉。所谓由表及里,就是要透过事物表面现象去把握它的本质特征。这里讲的是思考的深入性。然而事物常常包含着若干个层次,所以人们在每一个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认识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的过程。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过程就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它最初的主题定为“反迷信”,后来改为“反迷信和反封建”相结合,最后才确定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三次改动说明思考在不断地深入,最后确定的主题应该说是深刻的。

③由点及面:即由个别到一般。“点”的事物是比较实在的、具体的,而“面”的事物则往往是抽象的、理性的。“由点及面”一般是由实到虚,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写作最重要的是紧紧把握住特殊的、个别的、具体的东西,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它上升到对人们普遍情绪和感情的概括。这种概括愈广泛,就愈具有典型意义,愈能引起人的共鸣。这就是思考的概括性。有人说,科学家关心的永远是一般(面)的东西,艺术家永远关心的是个别(点)的东西。徐志摩《再别康桥》就是紧扣康桥的优美景物,通过身临其境的描绘,由此抒发既是个人独有的,又是人人皆具的对已逝美好事物的无限不舍和怀念之情。

*感悟能深入到哪里?——

情感爱心:乡情、亲情、友情、山河情、爱国情;宽容、尊重、同情、悲悯、仁爱、无私(大我)之爱;

价值观念: 公私、义利、贤愚、廉贪、成败、得失、祸福、荣辱、苦乐、爱恨、生死;

真善美、真理、正义、自由、和平、平等、公平、公正;幸福、责任、尊严、信念、理想、希望;

精神:奉献、牺牲、拼搏、实干、探索、追求、挑战、冒险、大无畏、抗争、进取、开拓、创新、实践、改革、团结、惜时、求知、求实、求真、乐观、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独立自主、侠义、助人、舍己、扶危济困、吃苦耐劳、执著、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知难而进;

品质:善良、忠诚、正直、诚实、诚信、谦逊、自知、忍耐、节俭、勤劳、刻苦、勇敢、坚韧、坚强、毅力、高洁、淡泊、坚贞、人性、良知、见义勇为、光明磊落、能屈能伸、任劳任怨、艰苦朴素;

意识:生命、命运、忧患、挫折(逆境);时间、自然(宇宙)、环保、种族、毒品;

哲理:人生感悟、生活事理(如:《我的小狗》、《拐弯处的美丽》、《月光手帕》等。)

例文1、由此及彼式 《我的小狗》:

„„一会儿,打狗的人真的到了。小狗呀,小狗!你千万不要叫!你要一叫,命就保不住了!正在我暗暗祈祷的时候,只听一阵汪汪汪的叫声从缸里传出,我的心堵在嗓子眼里,气都透不过来了。打狗的人跑近大缸,掀开盖,一棒打下去。小狗口吐鲜血,只见它呆呆地望着我,才慢慢的歪倒下去。它仿佛想说什么,可来不及了。

(感悟)小狗就这样离我而去了。我怜悯它,又恨它不该叫那几声。仔细思量,小狗听见有生人进院能不叫吗?它是在恪尽职守啊!于是,我原谅了它,又迁怒于打狗的人。可又一琢磨,他们不也在履行职责吗?我也理解了他们。(深

入)是呀,人们活在世上,都应该尽职尽责,哪怕是死,也应该死在自己的岗位上。

2、由表及里式 《月光 手帕》(鲍尔吉·原野):

很多年以前,我在医院为父亲陪床。病人睡熟之后,陪床的人并没有床可睡。时间已是后半夜,我散步在一楼和三楼的楼梯间。这时的医院没什么人走动了,几个乡下人披着棉袄蹲在楼梯口吸烟。偶尔有系着口罩的护士手执葡萄糖瓶轻盈往来。

我下到一楼,又拾级上楼,走在我前面的一个小姑娘,约模是个中学生,行走间蹲下,捡一样东西,旋又走开了,回头瞅我一眼。她走开后,地上一个薄白之物仍放着,像一个手帕。

我走近看,不是手帕,而是一小片月光摊在楼梯上。为什么是一小片呢?原来是从被钉死的落地长窗斜照进来的,那上面只有一方手帕大的小窗未钉死。子夜之时,下弦月已踱到西天。这一片月光射入,在昏黄的楼道灯光下,弥足可贵。小姑娘误以为这是奶白色的手帕,她弯腰时,手指触到冰凉的水泥地上便缩回了。她瞅了我一眼,也许是怕笑话。

(深入的感悟)我不会笑她,这一行动里充满生机。小姑娘也是一个病人的家属,我不知她的病人在床上忍受怎样的煎熬。但她是这么敏感,心里盛着美,不然不会把月光误作手帕。[诗意的、审美的心灵向往]

在她发现这块“月光手帕”前,我已将楼梯走了几遍,对周遭懵然无动于衷。正是因为她弯腰,才诱使我把这一小片月光看成是手帕,或者像手帕。但我感伤于自己没有她那样的空灵,走过来也不会弯下腰去。因为一双磨炼得很世俗的眼睛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悦。

许多年过去了,我对此事有了新的想法。多么喜欢她把这块“手帕”拣起来,抖一下,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我替月光遗憾,它辜负了小姑娘轻巧的半蹲拣手帕的样子。

3、由点及面式 《走进生活》:

小时候住在乡下,随外婆到菜园收拾菜蔬,发现她总是把菜苗中间长出的粗茎掐掉,无论木瓜、扁豆尽皆如此。我迷惑不解,外婆告诉我说:“这是摘心哪,要摘去中间的心,才会在旁边长出更多更好的芽,这样木瓜才会变聪明呀!”那时我仍不太懂,只是对木瓜变聪明颇有兴趣,便乐得帮外婆“摘心”。

近来母亲在楼下的空地种了一些牵牛花,她竟然也要时常掐下中间的芽,我猛然忆起儿时的“摘心”之说,原来木瓜会变聪明是假的,摘心会让植物长得更茂盛更茁壮才是真的。

(深入的感悟)“摘心”!——原来最平凡最普通的耕者农夫,我的祖母、母亲,推而广之即那些踏踏实实经营生活、打理生活的人才是最懂得生命哲学的人啊!他们早就懂得生命的力量原本在于愈挫愈勇,在承受了摘心之痛之后,能于伤口处绽放更美更强壮的新生,生命就是以最委婉的方式求得其存在与飞扬。

*模仿操练:

请就上篇“选修课满分”的感受,进行深入地思考,然后写出你的感悟,力求深入到某种精神、品质,或生活哲理。[5分钟思考写作100字;学生朗读;适当点评]

五、小结

感受与思考生活,建立在你对生活的入微的感知基础上。我们必须要能把心灵感知的生活形象用文字入微地描绘。

当然,光是入微的感知是不能打动读者的,要能让读者陪你笑,陪你愁;你必须写下你自己深深的伤感、痛苦、喜悦和兴奋等个性化的感受。

如果能在感受中追问几个“为什么”,让你的思维能够在横的纵的和抽象化的维度上前进一两步,那么,你的文章能让读者不是心动,而是震动!

请相信我,更要相信你自己!

六、课下作业及延伸

1、将你课堂上的练习在课后按“入微的感知——个性的感受——深入的感悟”程式整理、完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写在作文本上,明天交。

2、请在你所能及的视野(如《读者》《青年文摘》《读写月报》等)找出两三篇符合“入微的感知——个性的感受——深入的感悟”这一程式的文章,摘抄在周记本上,以供体会、揣摩和模仿。

第三篇:《感受亲情》作文指导教学设计[推荐]

课题名称: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感受亲情

教学内容分析:

亲情,特指亲人之间的那种特殊的感情,不管对方怎样也要爱对方,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甚至无论善恶。

本设计就是从歌曲《亲情》入手,因为学生特别喜欢听歌,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感官上初步体会亲情。然后通过“说一说”现实中真实的故事来理解亲情;通过“想一想”现实中的例子来思考亲情的重要,幸福的含义;通过“议一议”来讨论亲情的可贵;通过“读一读”来品味亲情的魅力;通过“写一写”来表达亲情的理解。

教学对象分析:

本教案主要针对小学生。现在的学生有很多是留守学生,父母大多长年在外打工,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家里照顾。而他们又无法真正代替父母亲,因而在情感上太偏激。这种亲情的缺失必将导致学生体会不到亲情的可贵,体会不到亲情的重要。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会亲情

2、学会用真挚的语言表达亲情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亲情》导入: 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爱:母亲!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二、说一说

1、听老师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缆车下滑即将坠地的那一瞬间,一对年轻的夫妇,爸爸潘天奇和妈妈贺燕雯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潘子灏得救了,这一对年轻的父母却失去了生命。两个人把孩子举起来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壮举,这个壮举也许是出于父亲、母亲的一种本能,也许是出于他们对孩子的一种爱,也许……,潘子灏的生还,是他父母的双手托起的一个奇迹。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之爱。

2、同学之间分小组互相述说你所知的真情故事,然后推选出一位给大家讲一讲。(用《真情树》配乐)

三、想一想

1、去年6月一个夜晚的一场大面积泥石流,在一瞬间就冲毁了四川省美姑县的4个村庄,吞噬了一百五十余条生命。一位年轻的母亲,不顾自己的大腿已被乱石压断,在齐腰深的泥石流中双手高举着仅有几个月大的婴儿,艰难地挺立了四个多小时。她一直坚持到清晨,等来了救援的人们,婴儿竟然毫发无损!

2、下面是一片同学的习作,思考:“我”为什么幸福?

“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不知是谁轻轻哼了一句,把我从思绪中拉回。外婆桥,外婆桥,外婆一定又在把我“瞧”了。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她探着矮小的身子,站在高高的门槛上,踮脚倚门盼望的情景。此时,一股浓浓的亲情如春天那温暖的阳光,洒进我的心田,令我感到幸福无比。

四、议一议

如何让作文生动传神,富有感染力?

1、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

2、抓动情点,由小事见真情

3、通过鲜活的细节来表现人物。

五、读一读

1、母爱是伞,为你遮风挡雨。母爱是衣,为你送去温暖。母爱是灯,为你送去光明。母爱是光,照亮你的心灵。在寒冷的年代里,母爱是温暖。在温暖的年代里,母爱是关怀

2、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 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 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 亲情,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

3、有关母亲的俗语 儿行千里母担忧!

养儿方知父母恩!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4、名人谈母爱。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六、写一写

1、用精练的语言写出你对亲情的热爱和赞美。例:亲情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给心田带来甜甜的滋润; 仿写:亲情是 亲情是

2、用你手中的笔记录下你的亲情故事,与同学们分享。教学评价设计:

1、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

2、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在回忆与现实中去体会亲情。

3、注重名人效应与现实例子的结合,让学生从名人事迹,从现实例子中去感悟亲情。

4、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参与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亲情的重要,亲情的可贵。

第四篇:感受自然作文指导

“感受自然”为话题的作文

一、教学内容:

如何写以“感受自然”为话题的作文

二、命题趋势

1、能够运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通过细致观察,生动描述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3、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4、恰当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式,合理安排文章的层次。

三、解题方法指导:

(一)理解话题

“感受自然”的“文眼”是“感受”,要避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客观“再

现”。如果只是写出自然事物的表面属性,没有把它和我们的主观体验及心灵思索联系起

来,作文也就失去了灵魂,严格说来就脱离了文题的要求。要在作文中与读者产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就要求作者善于体验自身经历,将心中的感动饱蘸于笔端,流泻于笔

下,这样做,才能将“感受自然”之情具体化,形象化。

这个话题决定了最容易写成借物抒情的记叙文。

写作时,首先要在眼前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要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并且在自然

万物中加入你的情感体验。

其次,通过讲述动人的故事,感悟一段道理,对本题特别适合。对于初中生来说,用

一个曲折的故事作为载体,写出一段感情,是很容易做到的。

再次,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自己的情怀。关于“感受”的内容,可以见于篇

末点题,也可散见于篇中。

切忌写成纯粹的议论文,那样是不易把握的。全篇议论,反而令人厌烦。

(二)写法指导

1、巧取自然之景,让内容新颖夺目。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便是典范,词人先列举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特定的看似孤立的“自然”景物,而后用“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一语道破天机,使前面的九个“自然”景物一下子有了词人浓浓的悲愁色彩,很是新颖。

2、细描自然之美,让语言靓丽多姿。想写活“自然”,就要在把握自然景物特点的前

提下,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这时,修辞便是让作文语言形象、生动起来的最佳办法。

3、巧抒喜爱之情,让情感与众不同。一个具体的“自然”景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抑或不同的人“感受”上结果肯定不同。

抒发真挚情感的方法有:1)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文章里,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抒

发自己的情感。它不借其他任何方法,而是直接把自己独特的情感抒发出来;2)寓情于事。

带着强烈的情感来记叙事情或记叙人物,一边叙事,一边抒情,但目的在于抒情,记叙是

用来抒情的手段;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就是通过对事物或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的一种抒情方法,这种抒情方法,抒情应是最终的目的。4)寓情于议。即通过议论

来抒情,常被用于记叙类的文章中,当作者对所写的人或事产生强烈的感情时,通过议论

来抒发;5)寓情于理。所谓寓情于理,就是通过阐述某个道理,来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的一种抒情方法。6)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对某种客观事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抱负和

志趣。

注意:对大自然的“悟”,首先要有一定的深度,作文的“意”才能有一定的内涵,古人云:“意高则文胜。”如果仅仅写出自然属性,没有把它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深刻体

验联系起来,就只能写出现象而写不出神韵,作文就失去了灵性。其次,对大自然的“悟”

还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浮光掠影。写“悟”,可以散见于全文,也可以凝聚于篇尾。

四、帮你积累

1、大自然和智慧在任何事物上都不存在分歧。

2、到广阔的天地中去,聆听大自然的教诲。

3、大自然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

5、叶—— 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

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6、果——山腰里、山崖上一根根毛竹修长挺拔,叶子上,晶莹的露水如同一串串珍珠玛瑙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成片的果树硕果累累。你看那黄澄澄的橘子挂满枝头,压弯了树枝。那经霜的柿子仿佛大红灯笼,高挂枝头。松影里,竹荫下,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好像一点也不知道秋天的来临,还是那么有精神。真是“花谢花开无了日,春去春来不相关。”

7、云——向往飞翔,向往天空,于是,我要做片云。时而,我会调皮地遮住太阳,任他那从我缝隙中透出的和煦阳光,为我镶上一道美丽的金边,把我打扮得光彩照人。时而,我会温柔地和彩虹做伴,用自己的一身洁白去映衬她那缤纷的七彩。时而,我也会有一点点虚荣:我会悄悄溜到河上,羞羞涩涩地去张望自己水中的倒影„„然后再偷偷地在天空中对着自己微笑。

8、晨——早晨,推开窗户,只见晨雾笼罩了整个山村。远处的山,近处的树,宛如壮观的海市蜃楼。远处山谷传来牧童喧闹的回响,但辨不清方向,更看不见人影。一会儿,太阳慢慢升起来,雾渐渐在涌动中扩散、变薄、消失,周围的景物便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远处,峰峦叠嶂,连绵起伏;近处,流水淙淙,飞瀑四溅。此时的山村脱去了灰蒙蒙的睡袍,换上了金灿灿的新装,别有一番秀逸风姿。

五、优秀范文

总想起那条瀑布,无须记住它的名字,只需在心中留着与它邂逅的那种默契。它所在的那座山,有着和它一样的气质。山中有一潭清清的流水,清新、鲜活,静默中有一种隐隐的骚动。细看,原来是一脉清流涓涓注入,似乎满山都和着一种震荡的节奏。峰回路转,它竟在眼前了。

瀑是纯美的。那叠翠堆绿的山头,泻着一条几米宽的绿色的瀑,鸣响着一曲澎湃动人的歌。山被鼓动得喘不过气来,壁岩的新绿也像在涌动着,光洁而丰腴,有如少女的唇,接受着瀑布狂放不羁的吻。

瀑是热烈的。它浩浩荡荡地直泻而下,带着男儿强劲的呼号,虽然被岩石迎面劈成无数股水柱,但它仍顺势往下猛冲,溅起的一朵朵水花儿被击得狂放四溢,似烟似雾地朝人扑来。一切像生活一样轰轰烈烈,永不枯竭。

瀑是豪放的。它坦荡、自然、豪情满怀的狂泻中,有那么多色彩在奇妙地变幻,流光溢彩,仿佛大千世界里纷繁绚丽的生活;有那么多热情在奔突,在涌动,在宣泄;有那么多的清泉在欢唱,在奔腾,像大合唱,像交响乐„„

我被胸中盈盈的喜悦冲击着,尽管这颗即将成熟的心在生活面前,有时会茫然不知所措,可眼前的瀑布却启发了我。是的,它比我更懂得生活,更懂得自信,没有一丝彷徨忧郁,没有一点畏惧退缩,在无数个溅起的水沫中,塑造自我,走向辉煌的永恒„„

我默默地走近这水的屏障,呼吸那醉人的气息。纵然它经受疾风骤雨的打击,面对着山石怪岩的阻隔和刁难,它仍然奔涌着向前。

我心怀敬意地静静伫立着,看到了生命的极致:壮美的人生正是那些不畏险阻、奋勇前行的人们写就的,就像这眼前的瀑!

第五篇:感受自然作文指导

“感受自然”话题作文范文及素材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自然。自然万物看似渺小,却是魅力非常。如果你曾见过大海的万丈狂澜或滔天白浪,你会明白什么叫生命;如果你曾见过高山的峰壑争秀或巍巍雄姿,你会懂得什么叫顽强。静心地走过自然,听听水是怎样流成一脉智慧,看看山是怎样站成一种尊严,你会发现,与自然交流不仅可以放松心绪,更可以尽化灵魂。朋友,走进自然吧,你会享受到一种级致的乐趣。

【写法导引】

春天一到,积雪消融,绿绿的嫩尖托起了生命的幻想。放眼望一望,世界已经变的多姿多彩多媚多娇。树的苍拔之生机,湖的静谧之眷恋,瀑布的激情之倾泻,无不让你留连忘返。当你穿过经年丛生的荆棘藤蔓,惊叹于千奇百怪的石钟乳,忽然一道日光照临头顶,眼前豁然开朗:青天绿野,几疑世外桃源!使你深深感悟到人生无穷的理趣,尽在“锲而不舍”这四字真言里。所以古人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美丽的山与水,还只是大自然亿万年的杰作之一,只要细细观察,自然里会有写不尽的素材,道不完的美丽。下面的方法,也许能让你下笔有神:

一、巧取自然之景,让内容新颖夺目。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便是典范,词人先列举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特定的看似孤立的“自然”景物,而后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语道破天机,使前面的九个“自然”景物一下子有了词人浓浓的悲愁色彩,很是新颖。

二、细描自然之美,让语言靓丽多姿。想写活“自然”,就要在把握自然景物特点的前提下,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这时,修辞便是让作文语言形象、生动起来的最佳办法。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写道:“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拟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方法是“自然类”文章取胜的一大法宝。

三、巧抒喜爱之情,让情感与众不同。一个具体的“自然”景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抑或不同的人“感受”上结果肯定不同。《岳阳楼记》中,面对“洞庭湖”的“自然”景色,“迁客骚人”们的“感受”是“或喜或悲”,而作者范仲淹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充分体现了其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骤然一新,产生了极其神奇的效果。

【佳作展示台】

这个季节属于秋

张 夏

这个季节深匿在一种静谧中,它属于秋。一段梦曾被我埋下,但它却已随风飘逝,随雨滴落„„【眉批:诗一样的语言,营造出了诗一般的意境。】

深邃的天

秋的天空蓝,蓝得迷人,蓝得透彻。【眉批:“迷人”与“透彻”,简洁形象地状写出了秋天之美。】没有浮云,没有低压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抬高了一阶,开阔了不少。秋的夜空更是深邃,月光下,窗框镶上银色的棱条,玻璃映出银白的光芒。慢慢移到窗边,仰望天空,星不多,月亮很清晰,很明亮。初秋的月只是一轮弯月,孤单单的挂在那儿,它的弯口正对着不远处的小星,想要拥抱它,但又不能靠近,只能遥遥相对,无法缩短彼此间的距离。不知要这样维持多久,可能待到月圆之夜,它们也能同地上的人儿相聚吧。对着月色,我许下心愿。银色的月光洒下了薄薄的一层纱,看得见,却拾不起,只是当你脚轻轻地踏上时,才感觉这不是纱,又把鞋照亮了„„

朦胧的雨

秋的世界雨绵绵,密密的细丝儿无声无息地飘入土中,【眉批:一个“飘”字,写出了秋雨之轻,秋雨之细。】在空气中蒙上一层薄薄的雾,一把小伞,擎起一方天地,我独自走在小路上,曾经彷徨、迷惘,只识得清前方是朦胧的一片,任着十月的秋雨飘洒在脸上,凉凉的,潮潮的,时儿淋湿我的心。几只晚归的鸟儿唤起浅浅呼应,低低掠起,垂缀起一串串雨珠。静静地等待,静静地梦呓,四周时儿哗然,时儿隐退。我依旧没有抬头,只是径直地走着,朝着朦胧的亮处寻觅,执着地追求,去寻找我春天埋下的梦。【眉批:这段文字对秋雨的描写细腻准确。】

凋零的叶

秋是轻风摇曳、树叶飘落的季节。我静静地坐在树下,用手去接那一片片飘散的黄叶,忽儿发现它的枝叶间纹理如此清晰,一种未经修饰而天成的美无法诠释。是啊,一些普通而美丽的东西恰恰是忙碌的一生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你可曾为路边的一只蝴蝶而驻足?可曾为天空中一声雁唳而翘首?【眉批:通过“蝶”“鹤”的动作写树叶之美,巧!连用两问,情感充沛。】如果曾有过,那么忙碌的生活便有了淡淡的点缀,生命中也多了一段美好的回忆。我的希望更茫远了,只想休憩一下,去感受一下,去寻回一些可贵的友谊。叶儿就这样飘落着,飘洒在两位相互搀扶的老人身上,衬着夕阳的光色,他们沧桑的眼神似乎在寻觅曾经逝去的恋爱季节。

寂静的夜

秋夜有时静得可怕,常常夜里醒来,没有睡意,只听见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落在屋顶上,落在我寂寂的心上,把夜淋成一片海,把我的心淋成一只舟,和着脉搏一上一下。【眉批:比喻新颖贴切,形象地写出了秋夜之深沉、秋夜之美丽。】我的心郁闷、凄凉、茫然,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关上灯,却怎么也睡不着,爽性去细细体味这份静,让浮躁的心平静一下,再Listen一下Walk-man,把声音调到若有若无。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黑暗中,会感觉到音乐好似一条潺潺的流水,在身边环绕,浸进在人群中久已关闭的心扉。【眉批:再用一喻,语言美不胜收,情感又进一层。】这时,脑中独有一片空白,独有一片宁静,许多事已被忘记,而许多事又被忆起,一段美好温馨的记忆„„

绵绵的思

秋,凝造出浓浓的离绪别愁,我静静地看着你,送你前行。你踏着夕阳,和着月色,踏着如思的惆怅,悠悠地离开了,只留下一首无韵的小曲,缠绵在我凄凉的心房。

深邃的天空中隐着我的希望,朦胧的雨曾把它淋湿,凋零的叶曾把它深藏,寂寂的夜曾让它迷失。我知道,失去的童年不会再回来,逝去的友谊也不会再镜圆。这个季节属于我,属于秋,我只有悄悄地告诉它,让它帮我藏起新的愿望。

【眉批: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收束,再一次将秋天展现地读者面前。】

【整体评析】应该说,这是一篇关于秋天的很是难得的美文佳作。虽然文章在感情上略带些伤感,但对秋景和自己的感受的描述却很是细腻真切,加上独特的小标题并列式绘景抒情的结构模式,这就使文章有了极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很容易引发读者心灵的共鸣。

张钰梅

总想起那条瀑布,无须记住它的名字,只需在心中留着与它邂逅的那种默契。【眉批:下笔含情。】它所在的那座山,有着和它一样的气质。山中有一潭清清的流水,清新、鲜活,静默中有一种隐隐的骚动。细看,原是一脉清流涓涓注入,似乎满山都和着一种震荡的的节奏。峰回路转,它竟在眼前了。

瀑是纯美的。那叠翠堆绿的山头,泻着一条几米宽的绿色的瀑,鸣响着一曲澎湃动人的歌。山被鼓动得喘不过气来,壁岩的新绿也像在涌动着,光洁而丰腴,有如少女的唇,接受着瀑布狂放不羁的吻。【眉批:比喻、拟人的运用,让语言魅力十射。】

瀑是热烈的。它浩浩荡荡地直泻而下,带着男儿强劲的呼号,虽然被岩石迎面劈成无数股水柱,但它仍顺势往下猛冲,溅起的一朵朵水花儿被击得狂放四溢,似烟似雾地朝人扑来。一切像生活一样轰轰烈烈,永不枯竭。【眉批:“泻”、“呼”、“劈”、“冲”、“溅”“扑”等动词,将瀑布的气势状写得淋漓尽致。】

瀑是豪放的。它坦荡、自然、豪情满怀的狂泻中,有那么多色彩在奇妙地变幻,流光溢彩,仿佛大千世界里纷繁绚丽的生活;有那么多热情在奔突,在涌动,在宣泄;有那么多的清泉在欢唱,在奔腾,像大合唱,像交响乐„„

我被胸中盈盈的喜悦冲击着,尽管这颗即将成熟的心在生活面前,有时会茫然不知所措,可眼前的瀑布却启发了我。是的,它比我更懂得生活,更懂得自信,没有一丝彷徨忧郁,没有一点畏惧退缩,在无数个溅起的水沫中,塑造自我,走向辉煌的永恒„„【眉批:由景入情,借景抒情。】

我默默地走近这水的屏障,呼吸那醉人的气息。纵然它经受疾风骤雨的打击,面对着山石怪岩的阻隔和刁难,它仍然奔涌着向前。

我心怀敬意地静静伫立着,看到了生命的极至:壮美的人生正是那些不畏险阻、奋勇前行的人们写就的,就像这眼前的瀑!【眉批:由情而入理,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整体评析】善于抓住“瀑布”内在的诸多特点,是本文最吸引人的地方,这就使“瀑布”充盈了一种浓浓的生命气息:纯美、热烈、豪放,就像是作者人生旅途中的一位极好的楷模,它对作者的影响肯定是及其真实、深刻、长远的,难怪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动情地说:“总想起那条瀑布,无须记住它的名字,只需在心中留着与它邂逅的那种默契。”本文的语言非常美丽,是同学们学习的典范。

古莲家族的绝灭(童话)

安生

天啊!我揉了揉眼睛,一不小心就睡了1000年。

【眉批:夸张的笔调,新颖引人。】

哦,忘了自我介绍,我叫小莲。旁边这些呢,都是我的弟弟、妹妹。他们都醒来了,嚷着要钻出地面。我们都高兴极了,拼命地发芽、长高。我们实在忘不了花儿姐姐的身影,她们有的红得像火,有的黄得像金,处处是色彩绚丽的画面;我们也忘不了大树哥哥的伴舞,微风吹过,他们似闲庭漫步,大风来临,又像磐石一样从容;我们更忘不了鸟儿姐姐的歌唱,那清亮活泼的声音就像一曲曲的乐章,让我们时时感受着自然的幸福!【着意刻画出了小莲的纯洁可爱,交代了它们与自然万物的感情。】

突然,妹妹大声叫起“姐,我这儿好多沙子,我钻不出去。”别的弟弟妹妹也在喊,我安慰他们不要急,可能睡太久了,地下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努力钻出去就好了。外面很漂亮的,有鸟姐姐,树哥哥,草儿妹妹。大家听了,又努力地钻,看到弟弟妹妹身上被沙子利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而且也越越瘦,我心疼得不得了。但一想到外面的美好世界,也就没什么怨言了。

【眉批:进一步铺垫,衬托莲花家族与自然界不同寻常的情感,为下文张本。】

终于钻出来了,我第一个冲出了地面。

当我正准备欢呼时,我惊住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全部是沙丘。地面堆满了沙砾,天空飘舞着黄沙,简直让人分不清哪里是地,哪里是天,我们怎么来到了沙漠呢?【眉批:情节出现波澜,环境的变化出人意料。】不可能。我还记得,当年我是偷偷地带着弟弟妹妹找了一个舒服的地方睡下的,以前那那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呢?那些在河里自由自在的鱼叔叔呢?树哥哥和鸟姐姐呢?【眉批:通过回忆,发出发人深省的疑问。】

我被烈日烤得头晕,还没还得及说话,弟弟妹妹都钻出来了。欢呼声没有了,只剩下沉默。突然,听见几个人的欢呼声:“你们看,这里有植物,奇迹!我好久没看见过植物了。”几张粘粘乎乎的手伸过来了,弟弟妹妹大声喊着,转眼间,一个妹妹被他们齐腰斩断了,鲜血流到了我的身上!不要这么做,我们和人类是朋友啊!可我的努力都是白费。弟弟妹妹们在片刻之间,都相继被折断了,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血滴在这沙土上,我彻底失望了。

天啊,这便是我们对人间的体验么?无奈中我闭上了痛苦的双眼。【眉批:照应标题,点明主旨。】

【整体评析】这篇考场作文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立意巧妙形式新,用童话展开,通过千年古莲从出生到灭绝的生活经历,道出了一个极为深刻的话题——人类正在破坏着自己的生存环境,;

二、角度细小内容真,文章避开读者耳熟能详的内容,通过几颗小小的古莲来写这么重大的题材,收到了“小中见大”的效果;

三、对比鲜明手法新,作者把古莲家族的纯洁可爱,与人类的凶残可怕放在一起,内容震撼人心,主题新颖深刻。

【素材加油站】

【叶】 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果】 山腰里、山崖上一根根毛竹修长挺拔,叶子上,晶莹的露水如同一串串珍珠玛瑙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成片的果树硕果累累。你看那黄澄澄的橘子挂满枝头,压弯了树枝。那经霜的柿子仿佛大红灯笼,高挂枝头。松影里,竹荫下,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好像一点也不知道秋天的来临,还是那么有精神。真是“花谢花开无了日,春去春来不相关。”

【瀑】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云】 向往飞翔,向往天空,于是,我要做片云。时而,我会调皮地遮住太阳,任他那从我缝隙中透出的和煦阳光,为我镶上一道美丽的金边,把我打扮得光彩照人。时而,我会温柔地和彩虹作伴,用自己的一身洁白去映衬她那缤纷的七彩。时而,我也会有一点点虚荣:我会悄悄溜到河上,羞羞涩涩地去张望自己水中的倒影„„然后再偷偷地在天空中对着自己微笑。

【晨】 早晨,推开窗户,只见晨雾笼罩了整个山村。远处的山,近处的树,宛如壮观的海市蜃楼。远处山谷传来牧童喧闹的回响,但辨不清方向,更看不见人影。一会儿,太阳慢慢升起来,雾渐渐在涌动中扩散、变薄、消失,周围的景物便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远处,峰峦叠嶂,连绵起伏;近处,流水淙淙,飞瀑四溅。此时的山村脱去了灰蒙蒙的睡袍,换上了金灿灿的新装,别有一番秀逸风姿。

下载感受和感悟作文指导 教学目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受和感悟作文指导 教学目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案·作文指导学会感悟汤登仲作文指导·学会感悟[写作指导] 感即感受,悟即领悟。如果对所叙写的人、事、景、物有深刻的感受,进而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就可以撼......

    《感受亲情》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5

    写人记事作文教学设计 ----感受亲情写真情教学内容分析: 亲情,特指亲人之间的那种特殊的感情,不管对方怎样也要爱对方,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甚至无论善恶。 本设计就是......

    作文指导用心感受生活

    作文指导——“用心感受生活”教学实录发布时间:2006-12-1 10:37:41 信息来源:《听袁卫星老师讲课》 作 者:袁卫星 浏览次数:590 【大 中 小】师:常有同学问,作文竞赛中的获奖......

    教学目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红楼梦》的作者,了解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能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特征。 3、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

    专家进校指导教学的感受

    “高效课堂”专家进校指导有感 刚学完了安徽“双语”,又去了湖北“襄阳”;刚学完了湖北“襄阳”,又请来了江西“前景”,随后便是山东“杜郎口”。教师们发现,虽同是“高效课堂”,......

    感受 感言 感悟

    感受 感言 感悟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祝福青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课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中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的第三框内容。本框内容包括“青春的幸......

    感悟亲情作文指导学案

    扬中市外国语中学教学案 校风:求真向善 明德 务实 《感悟亲情》作文指导课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情感渲染,让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并懂得珍惜身边的亲情。 2.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

    作文指导·学会感悟教案

    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写作指导] 感即感受,悟即领悟。如果对所叙写的人、事、景、物有深刻的感受,进而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就可以撼人心魄,引人深思。 有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