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歌教学中的感悟-感受诗歌的“美”
诗歌教学中的感悟——
享受诗歌的“美”
[摘要]: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有着特别的魅力。在古诗文教学中,应抓住诗歌的意境美、音乐美、语言美,享受审美的乐趣。[关键词]:意境
想象
音乐
诵读
语言
古典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大多有着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充满着动人的诗情画意。但由于年代久远,初中学生很难把握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因此古诗文教学就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应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
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发展想象力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过“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说的也便是诗中的“意境”。而古典诗歌是诗人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需要读者的感性认识和情绪体验。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除了物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因此,阅读古诗必须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就是一幅生机勃勃,意趣盎然的春景,而它表现的就是作者赏春的愉悦之情。这个意境是通过山、水、云、莺、燕、花、草等事物使读者进入诗中的意境来勾画出早春的生机盎然,色彩斑斓的画面,让学生深深的感受到作者冗务之余的赏春的愉悦。古典诗歌就是这样,通过诗中的物象使学生脑海中浮现一幅幅立体的画面,引导学生步入诗的意境,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
古诗中的想象当然也需通过学生的诵读来实现,教师大可放开手脚,让学生在读中译出诗文,对诗中的情与景进行初步理解,然后,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对诗文不加限制的改写、描摹。那时那物那人那景那情就会跃然纸上,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当堂竟说。如教导《天净沙 秋思》一诗中,有的学生这样描绘:暮霭中,躯干上缠着枯藤的百年古树无声耸立,光秃秃的树枝,铁似的直刺苍天,一只乌鸦静静地停在古树枝头,没有动,也没有叫。小桥下,一条小溪潺潺流淌。小溪边,一座农舍悄然而立,房顶上,炊烟如蛇,袅袅升起。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一位游子正骑在一匹瘦骨嶙峋的马上,朝着夕阳走去,渐渐消失在地平线„„当学生能够当堂联想、想象到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时便是入情入境了。如此诵读,学生既读出了画意,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诗的意境,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其创造意识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把握诗歌的音乐美,反复诵读,感知诗文。
古典诗歌语言凝练精辟,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乐感极强。因此,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感情。如教导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先要求学生通读全诗,做到停顿正确。“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反复诵读,学生感受到了诗人怀才不遇,抱负不能实现的抑郁苦闷、沉郁的感情,奔放的语言,使学生领略到了古典诗词的音乐美。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读准音调和节奏。这样有利于体会古诗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通过反复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所感染,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奠定了基础。
三、积累诗歌的语言美,陶冶情操。
古典诗歌语言凝练精辟、形象生动,每一个字都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学习诗歌,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不仅有色,而且有声,令人拍手叫绝。又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用“绿肥红瘦“形容暮春季节,如此精妙含蓄确是值得学生去揣摩、体味。而更多诗句则以其丰厚的情感和精邃的哲理启迪后人、流传千古。如:激励人们乐观自信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寓意顽强拼搏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还有表达英雄气概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许多陶冶文化情操的诗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粮。学生往往通过诵读很快受其感染,必定会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起相似的情感,从而达到心物交融、心领神会。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把握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的同时,让他们熟读精背以至默记于心,最终完成语言积累和情感熏陶。
在古诗教学中,鉴赏诗的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始终是教学的主要目标,诗的诵读也应贯穿教学的始终。所以,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对古诗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加深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第二篇: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大班诗歌学习
梦来过了
我一睡觉,梦就来了。
我一醒来,梦就走了。
梦从哪里来?
又到哪里去?
我多么想知道,想把它们找到!
在枕头里吗?
我看看——没有。
在被窝中吗?
我看看——没有。
关上门也好,关上窗也好,只要一合眼,梦就又来了。
这是一首意境优美、富于童趣的小诗。语言简洁、生活化,就像是随口说出的。很担心孩子会“笑场”。因为大班的孩子们从认知的角度清楚地知道梦“不存在”。因此进行了设计。
我的设计有效果。我拉上了窗帘,把教室的光线变暗了。一开始,用轻柔的语气导入。“夜晚来到了,大地一片漆黑,安安静静的。许多人进入了梦乡,做起了梦。”于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告诉孩子,今天我们教室的布置是因为我们一起要来说说梦。并要求幼儿用轻柔的声音来讲述自己的梦。孩子进入了这样的氛围,于是缓缓、轻轻的讲述着自己的梦境。我,则为孩子的梦小结:甜甜的梦、美丽的梦、有趣的梦、奇怪的梦、可怕的梦。从梦的内容,我们一起探讨:为什么会有梦?戴文婷说:是因为白天想的事,晚上就会做梦。我告诉她,科学家也是这么解释的,叫: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她非常自豪。戈义轩说:梦是不存在的。徐俊杰说:梦是一种幻想;薛佳伟说:梦是自然现象;非常想要的东西会在梦里出现;在梦里我会变得特别厉害;在梦里我有变身机器„„看,孩子们对梦解释得多么透彻。
诗歌的学习,对大班孩子来说不具挑战性。重点是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一说到诗歌的内容——找梦。陈家伟就说:不用找,眼睛一闭就有了。马上就点题了。但孩子们没有因此笑场。他们感受着诗歌的趣味,就像刚才述说着对梦的理解一样。因为诗歌,就是孩子们的心声。虽然在认知层面清楚地知道梦境的不存在性。但,梦的神秘、梦境的有趣,又是孩子喜欢与向往的。我自己就一直喜欢与人讲述自己的梦境。诗歌中找梦的情节,天真有趣。孩子们非常喜欢。在尝试用轻柔的声音朗诵诗歌的基础上,我们一起还对找梦的情节进行了仿编。“在衣柜里吗?我看看,没有。”“在洗衣机后面吗?我看看,没有。”“在鞋子里吗?我看看,没有。”“也许乘着飞机到天上去找,能找到呢?”多么有趣的仿编活动,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展开了。飞进了诗歌的意境里。
第三篇:诗歌中的秋天美
诗歌的美 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诗歌“摇篮”,这首诗具有奇妙新颖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婴幼儿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需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示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和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导幼儿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为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感情的朗诵诗歌。
4、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含有丰富的知识性,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干在感情上发生共鸣进行朗诵。
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情色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基础,幼儿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身的想法,有创编的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幼儿靠自身是难以实现的,必需有教师的引导和协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第一种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具挂图和小图片。首先,在课题导入局部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白云飘等动作,用动作理解诗歌中的动词。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新颖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婴幼儿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音乐扮演游戏“快乐婴幼儿”。
第二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恬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性强的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这些都充沛的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方:“谁会是婴幼儿的摇篮?”“你想想还会有那些婴幼儿?谁又会是他们的摇篮?”。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沛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梦幻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充沛刺激了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幼儿的讲述。幼儿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讲、分组讲,充沛表达自身的愿望。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沛注重了个别差别。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沛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第三种方法是分段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大图片进行了分段跟诵的方法,因为形象的的图片很容易在幼儿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所以,选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沛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第四篇:诗歌单元教学感受
小诗歌大文章
——诗歌单元教学有感
高一语文组 张力争
在近来诗歌教学中对诗歌感受颇多,很想在诵读经典中感受诗歌的神韵,体会其中孕育的精神。在品读中让我意识到小诗歌呈现大文章的丰富多彩,于是我有了一诗一幅景,一诗一段情,一诗一生事的认识与感慨。
诗歌借景抒情是常见的手法,于是对景的描写是诗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时我们不难想到一位诗人——王维,诗仙李白对他有这样的褒誉“观摩洁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见王维诗歌对景展示的丰富性。我们来随意审视他的一首诗,看他诗画的神合。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让我们品读过后都有一种“一诗一画处处景”的感觉。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是为悼念妻子王弗去世十周年而作。生死阔别,本词的时间跨度达二十年。上阕写死别十年,一直对亡妻铭记在心,但亡妻若能见到自己,也会认不出来,因我过于衰老。于是由悼亡到自伤,哀婉凄凉。“尘满面”道尽十年辗转尘世,历尽坎坷和创伤。下阕记梦,兼写生前死后。“小轩窗,正梳妆”,既是十年夫妻生活的回忆,又是梦境。“相顾无言”二句,状写今日失意、哀苦无处诉的情怀。具体真实,生动传神。全篇采用白描手法,朴素自素,字字句句流露出深沉的感情。读完该词让我们不禁谈言苏轼对亡妻的无限追忆与缅怀之情何等的深刻,何等的绵长,一段段情愫孕育于字里行间。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在诗中,他自己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在苏轼的一生中,政坛上大起大落,落差令常人难以想象,十几年的贬谪生活是他生命中的主题,一生漂泊,暮年投荒,他经受了无数的磨难。然而他仍然能够用诙谐的语言总结自己,足见坡公胸襟之坦荡。其中“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句,即是自嘲也是自我肯定,贬谪在这三州期间是他政治上最为失败,生活上遭受苦难最多的时期,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更是他人生精神升华到极致对人生意义哲思体会最为深刻的时期。正是因为这个时期才成全了苏轼,成全了一种伟大的人格,一种进退自如,超然人生的文人士大夫的最高精神境界。
总之,诗歌是诗人思想情感的结晶,是文人雅士传达个人志向意愿的空谷幽兰,需要心意者用真情实意来会来感。
第五篇:距离等于美诗歌
想起
那古先知们的语录
千古流淌
宛若花丛中那朵绝色
无论如何挑剔
眼中就有它的位置
是太偏执
今天的人们
只能拾牙慧般
拼凑着那些文字
又无病呻吟地
有了崭新体验
仿佛
创造了一场革命
就这样
吃着洋快餐收了洋垃圾
却把祖产送到海外
我们吹嘘的文明礼仪
已经开始心虚
方块字的魔法
我们是始作俑者
由她展开的美
炫了五千载
而后辈无情挥霍和买卖
还能剩余几许
难道
要到某一天
只有看着陈列的文物画册
啊
美则美矣
距离有些远
那在若干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