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时间:2019-05-12 22:0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指导·学会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第一篇: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案·作文指导学会感悟汤登仲

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写作指导]

感即感受,悟即领悟。如果对所叙写的人、事、景、物有深刻的感受,进而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就可以撼人心魄,引人深思。

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考历史时,有道题考某一事件的年代,他忘了,又想起曾在课桌上写了这一事件的年代,于是慢慢移动试卷,在移动试卷的过程中,他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快下考时,他大着胆子移开试卷,一看,没有,才恍然大悟:原来坐的是别人的课桌!失望之际,心情一下子倒觉轻松起来。结尾他写道:“铃响了,虽然那一个空没有填,但我觉得没填比填了更好。”

无疑,作者对这件事的感受是深刻的,但我们是否可从中悟出更具普遍性的道理呢?比如,我们可以加上这样一句:“──得到某种东西的同时,不能失去比这更珍贵的东西。”如果不加这一句,只能使人感到,做为学生,应该遵守考场纪律,做人要光明正大等等。加了这一句,就会使人更领悟到:除了要注意自身的品德修养之外,在对待他人、社会、自然等方面,不也同样要懂得珍惜你拥有最珍贵的东西吗?

丰富多采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如果我们反映生活时,只是把那些素材机械地搬进文章,我想,即使描绘得再具体再形象,也是很难给人以心灵的颤动、思想的启迪的,而如果从中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就能令人回味,得到教益。

再举一个写人的例子。有个同学叙写了他的太婆(奶奶的妈妈)一生的经历──太婆小时读过书,结婚后生下奶奶没几年丈夫就去世了,守了几十年的寡。奶奶二十岁参军离家,太婆就一直住在亲戚家,没过上好日子,80岁时才跟奶奶住在一起,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背驼了,头发白了,皱巴的脸上是一双凹陷的眼睛,牙齿也只剩一颗了。由于体虚,行走不便,她很少下床。她从不出门,整天在床上呆着看书读报。她很少说话,没人能体会她的思想感情,她那迟钝的动作,呆滞的目光,无力的话语常给我一种无法名状的伤感。今年春节她生病了,3月的一天,快90岁的她,竟与世长辞。作者在伤痛之余叹道:太婆所过大都是寄人篱下的生活,她一生心中的辛酸苦辣谁品味得尽?

行文至此,人物形象不可谓不生动,但总只让人感受到太婆一生的可怜。如果我们经过深层思考,悟出下面的道理──“而她近九十年的坎坷经历,六十多年的遗孀生涯,又怎不令我感到她生命的韧性、耐力与伟大?”这样不是把人物的精神特质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吗?

还举一个写景的例子。夕阳下的炊烟许多同学都见过,但能否从眼前炊烟中感悟出深刻的情致与事理呢?有个学生写道:“我默默地想,炊烟或许是灶前老母搓成的风筝线,牵着对游子的挂念;炊烟或许是灶前老母的诗篇,挥洒着写不完的挚爱情感。”作者由炊烟想到灶前老母,由老母想到游子,进而想到风筝线,──即景生情,景中悟理,赞颂了真挚而伟大的母爱。

最后举一个写物的例子。有个同学以《网》为题,写自己观察到一只小蜘蛛在墙角织

网,不一会儿,一张天衣无缝的网展现在眼前。“我”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试着将网捅破,没想到这一捅,小精灵又忙着补起来,不一会儿,蛛网又完整无缺了。“我”一连捅了好几次,都是如此。作者由此感悟到:我们的生活不正如在织一张网吗?这张网,我们开始时并不知道有多大,也并不知道将收获到什么,但我们只有一个信念:把这张网织得完整、结实、精美。尽管我们会遭受到各种失败、打击,但我们仍有不灭的信念,永不停息地编织着自己的生活。

由此可见,感悟,可以使笔下具体的人、事、景、物焕发出哲理的光彩,从而拨动读者的心弦,并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怎样才能从具体的事物中感悟出深层的道理呢?方法是:要运用好“联想”这一武器。由具体到抽象的联想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扩展联想。揭示所写事物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它的外延。如上文第一例中,“某种东西”比“分数”的范围更大;“更珍贵的东西”比“品德”的范围大。(某种东西>分数;更珍贵的东西>品德)不遵守考场纪律属品德问题,但可以进一步扩展为“更珍贵的东西”,使之更具有广泛意义。

二、相关联想。这里的“此”与“彼”必须是相关的事物。如第二例中,由太婆“生活的可悲”联想到“生命的伟大”。

三、相似联想。如第三例中,由“炊烟”想到“风筝线”的形似,由“炊烟”想到“诗篇”的神似。第四例中由“蛛网”想到“生活中的网”。

由此可见,感悟,可以使笔下具体的人、事、景、物焕发出哲理的光彩,从而拨动读者的心弦,并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佳作示例]

珍惜

常德市一中高179班杜明

总觉得珍惜这个词离我似乎很不贴近,天天吃着妈妈做的三餐饭,背着书包去上学,总是认为没什么值得珍惜、留恋的。但有两件事却让我改变了看法。

一天,上语文课的早自习,那天天气不错,早晨便有太阳。我坐在窗边读着课本,这时,同桌告诉我:“看啦,走廊上没人呢。”我奇怪了,这有什么好看的,但却禁不住看了一眼。是的,走廊上没有人,十分宁静,我再次拿起课本,心里却想着走廊。于是我再看一眼:静悄悄的走廊上,晨曦洒在明净的玻璃窗上面,映出无数个小太阳,点点的金黄落在走廊上,走廊映成了金色。护栏的影子错落有致的列成行,真美啊!我又拿起课本,心中却全是走廊。禁不住我又看了一眼。宁静、祥和的气氛令我心醉。天边,太阳光桔汁般洒满了天空,洒在了护栏上,像艺术家手下绚丽的图画。“铃─—”下课了,我放下书跑出去,走廊上已有了许多人,我又不再觉得美了。我也奇怪,平平常常的走廊我怎么会认为它美呢。怪。

中午回家,妈妈一个电话打来,说中午不能回家,要我自己做饭。没法子,自己做吧。做饭,我忙乎了一中午,做出的东西自己都难以下咽。我愣住了,想着平时妈妈做饭我总挑肥拣瘦,说什么什么不好吃,尽管它们并不难吃。

想着走廊与妈妈,我想到了许多。万一妈妈不会再为我做饭,我又去怨什么呢?我平时总觉得爸爸妈妈为我准备好饭菜是天经地义的,却不懂得珍惜那一份情;平时吃剩的面包随手扔,不珍惜其中许多人的汗水;平时只顾在走廊上打打闹闹,却不懂得珍惜那一瞬

美丽的景色。

今天的生活中,其实是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去值得我珍惜的,友情啊、亲情啊、风景啊。也许它们很普通,可就是这些东西,普普通通的东西,失去了,我会后悔,甚至落泪。既然知道了这些,我就应从现在起体会生活,热爱生活,不该为了一点不顺心的事去否定它。我想:可能,明天会更美的!

[简评]

这是一篇考场作文。文章写得富有哲理意味,这种哲理意味来自作者对眼前景象、对身边生活的思考,而这种思考首先取决于作者对生活的爱心、体验与感受。从联想的种类来看,属于从个别到一般的联想,也就是前面说的“扩展联想”。

[幻灯片]

作文构思训练: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想到生命的短暂,而感悟到要珍惜时光发奋进取……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

请你以“感悟”为题,写两段话。

要求:

1、在“感悟”后面空白处填一个词语或短语,只要是根据自己的感受中最深切的一

点来填的,符合“思想健康”的要求,填写什么词语(事、物、景)都可以;

2、第一段:略写感受的事(物、景等),一句话带过。

3、第二段:“画龙点睛”,写出自己的感悟。

4、总共不超过120字。

[学生写作]

[学生交流]

[学生推荐、评论]

[板书]

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感:感受。扩展联想

相关联想

悟:领悟。相似联想

第二篇:作文指导·学会感悟教案

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写作指导]

感即感受,悟即领悟。如果对所叙写的人、事、景、物有深刻的感受,进而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就可以撼人心魄,引人深思。

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考历史时,有道题考某一事件的年代,他忘了,又想起曾在课桌上写了这一事件的年代,于是慢慢移动试卷,在移动试卷的过程中,他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快下考时,他大着胆子移开试卷,一看,没有,才恍然大悟:原来坐的是别人的课桌!失望之际,心情一下子倒觉轻松起来。结尾他写道:“铃响了,虽然那一个空没有填,但我觉得没填比填了更好。”

无疑,作者对这件事的感受是深刻的,但我们是否可从中悟出更具普遍性的道理呢?比如,我们可以加上这样一句:“──得到某种东西的同时,不能失去比这更珍贵的东西。”如果不加这一句,只能使人感到,作为学生,应该遵守考场纪律,做人要光明正大等等。加了这一句,就会使人更领悟到:除了要注意自身的品德修养之外,在对待他人、社会、自然等方面,不也同样要懂得珍惜你拥有最珍贵的东西吗?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如果我们反映生活时,只是把那些素材机械地搬进文章,我想,即使描绘得再具体再形象,也是很难给人以心灵的颤动、思想的启迪的,而如果从中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就能令人回味,得到教益。

再举一个写人的例子。有个同学叙写了他的太婆(奶奶的妈妈)一生的经历──太婆小时读过书,结婚后生下奶奶没几年丈夫就去世了,守了几十年的寡。奶奶二十岁参军离家,太婆就一直住在亲戚家,没过上好日子,80岁时才跟奶奶住在一起,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背驼了,头发白了,皱巴的脸上是一双凹陷的眼睛,牙齿也只剩一颗了。由于体虚,行走不便,她很少下床。她从不出门,整天在床上呆着看书读报。她很少说话,没人能体会她的思想感情,她那迟钝的动作,呆滞的目光,无力的话语常给我一种无法名状的伤感。今年春节她生病了,3月的一天,快90岁的她,竟与世长辞。作者在伤痛之余叹道:太婆所过大都是寄人篱下的生活,她一生心中的辛酸苦辣谁品味得尽?

行文至此,人物形象不可谓不生动,但总只让人感受到太婆一生的可怜。如果我们经过深层思考,悟出下面的道理──“而她近九十年的坎坷经历,六十多年的遗孀生涯,又怎不令我感到她生命的韧性、耐力与伟大?”这样不是把人物的精神特质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吗?

还举一个写景的例子。夕阳下的炊烟许多同学都见过,但能否从眼前炊烟中感悟出深刻的情致与事理呢?有个学生写道:“我默默地想,炊烟或许是灶前老母搓成的风筝线,牵着对游子的挂念;炊烟或许是灶前老母的诗篇,挥洒着写不完的挚爱情感。”作者由炊烟想到灶前老母,由老母想到游子,进而想到风筝线,──即景生情,景中悟理,赞颂了真挚而伟大的母爱。

最后举一个写物的例子。有个同学以《网》为题,写自己观察到一只小蜘蛛在墙角织网,不一会儿,一张天衣无缝的网展现在眼前。“我”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试着将网捅破,没想到这一捅,小精灵又忙着补起来,不一会儿,蛛网又完整无缺了。“我”一连捅了好几次,都是如此。作者由此感悟到:我们的生活不正如在织一张网吗?这张网,我们开始时并不知道有多大,也并不知道将收获到什么,但我们只有一个信念:把这张网织得完整、结实、精美。尽管我们会遭受到各种失败、打击,但我们仍有不灭的信念,永不停息地编织着自己的生活。

由此可见,感悟,可以使笔下具体的人、事、景、物焕发出哲理的光彩,从而拨动读者的心弦,并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怎样才能从具体的事物中感悟出深层的道理呢?方法是:要运用好“联想”这一武器。由具

体到抽象的联想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扩展联想。揭示所写事物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它的外延。如上文第一例中,“某种东西”比“分数”的范围更大;“更珍贵的东西”比“品德”的范围大。(某种东西>分数;更珍贵的东西>品德)不遵守考场纪律属品德问题,但可以进一步扩展为“更珍贵的东西”,使之更具有广泛意义。

二、相关联想。这里的“此”与“彼”必须是相关的事物。如第二例中,由太婆“生活的可悲”联想到“生命的伟大”。

三、相似联想。如第三例中,由“炊烟”想到“风筝线”的形似,由“炊烟”想到“诗篇”的神似。第四例中由“蛛网”想到“生活中的网”。

由此可见,感悟,可以使笔下具体的人、事、景、物焕发出哲理的光彩,从而拨动读者的心弦,并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佳作示例]

珍惜

杜明

总觉得珍惜这个词离我似乎很不贴近,天天吃着妈妈做的三餐饭,背着书包去上学,总是认为没什么值得珍惜、留恋的。但有两件事却让我改变了看法。

一天,上语文课的早自习,那天天气不错,早晨便有太阳。我坐在窗边读着课本,这时,同桌告诉我:“看啦,走廊上没人呢。”我奇怪了,这有什么好看的,但却禁不住看了一眼。是的,走廊上没有人,十分宁静,我再次拿起课本,心里却想着走廊。于是我再看一眼:静悄悄的走廊上,晨曦洒在明净的玻璃窗上面,映出无数个小太阳,点点的金黄落在走廊上,走廊映成了金色。护栏的影子错落有致的列成行,真美啊!我又拿起课本,心中却全是走廊。禁不住我又看了一眼。宁静、祥和的气氛令我心醉。天边,太阳光桔汁般洒满了天空,洒在了护栏上,像艺术家手下绚丽的图画。“铃─—”下课了,我放下书跑出去,走廊上已有了许多人,我又不再觉得美了。我也奇怪,平平常常的走廊我怎么会认为它美呢?怪。

中午回家,妈妈一个电话打来,说中午不能回家,要我自己做饭。没法子,自己做吧。做饭,我忙乎了一中午,做出的东西自己都难以下咽。我愣住了,想着平时妈妈做饭我总挑肥拣瘦,说什么什么不好吃,尽管它们并不难吃。

想着走廊与妈妈,我想到了许多。万一妈妈不会再为我做饭,我又去怨什么呢?我平时总觉得爸爸妈妈为我准备好饭菜是天经地义的,却不懂得珍惜那一份情;平时吃剩的面包随手扔,不珍惜其中许多人的汗水;平时只顾在走廊上打打闹闹,却不懂得珍惜那一瞬美丽的景色。

今天的生活中,其实是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去值得我珍惜的,友情啊、亲情啊、风景啊。也许它们很普通,可就是这些东西,普普通通的东西,失去了,我会后悔,甚至落泪。既然知道了这些,我就应从现在起体会生活,热爱生活,不该为了一点不顺心的事去否定它。我想:可能,明天会更美的!

[简评]

这是一篇考场作文。文章写得富有哲理意味,这种哲理意味来自作者对眼前景象、对身边生活的思考,而这种思考首先取决于作者对生活的爱心、体验与感受。从联想的种类来看,属于从个别到一般的联想,也就是前面说的“扩展联想”。

[幻灯片]

作文构思训练: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想到生命的短暂,而感悟到要珍惜时光发奋进取……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

请你以“感悟”为题,写两段话。

要求:

1、在“感悟”后面空白处填一个词语或短语,只要是根据自己的感受中最深切的一点来填的,符合“思想健康”的要求,填写什么词语(事、物、景)都可以;

2、第一段:略写感受的事(物、景等),一句话带过。

3、第二段:“画龙点睛”,写出自己的感悟。

4、总共不超过120字。

[学生写作]

[学生交流]

[学生推荐、评论]

[板书]

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感:感受扩展联想

相关联想

悟:领悟相似联想

感悟的原则

第一,要正确。

第二,要有深度。深度是指从生活现象、社会现象或材料中发掘出了人所未见或不曾注意的本质和规律,预见到了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第三,要鲜明突出。“要鲜明”,是指作者态度明朗,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突出”是指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主题。中学生写文章容易犯的毛病是转移中心或多中心,说着说着忽然转移了话题,或者这也想说那也 想说,结果是什么也没说清。相传雕塑家罗丹最初创作完《巴尔扎克》后请他的学生欣赏,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称赞巴尔扎克的手,罗丹立即提起大斧砍掉了那双手。他告诉学生,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比整体更重要、更突出。这个故事也说明文章的主旨要鲜明突出。

第四,要有价值。有价值的主旨首先是有针对性的,或是针对公众所关心的 话题,或是带有普遍性的话题。其次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第五,要新颖。有出息有见地的作者应勇于创新,耻于因袭,要表现他人未曾表现的主旨,要敢于打破他人已有的定论,这样,你才能出新,才能写出不同流俗的佳作。

二、感悟的途径

1、从习见的现象和人生经历中演绎出深邃的哲理

自然是伟大的哲学家,自然景物、自然现象能给我们深刻的启迪,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 光辉,一草一木常反映出深邃的哲理。苏轼登山,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的现象领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观水,从“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 观里明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绍翁游园,从园门紧闭,红杏出墙想到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李白从老太婆磨 针明白“世上无难事,铁杵磨成针”;苏轼从古人对石钟山名称由来的探究中懂得,事不目 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是不行的。可以说一切看来平凡的事物,平凡的现象,若能从崭新的高 度去认识,就能发现蕴含其中的哲理,也就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来。

跳山羊是一项极普通的体育活动,很多人都经历过。有的人就那么轻轻一跃,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有的人却视为畏途,始终不敢迈出第一步。不论是轻轻一跃还是视为畏途,多数人 就那么经历了,什么也没有留下,有个学生却从跳山羊这一极普通的体育活动中发现了不平常的意义——“其实人生正如这跳山羊一样。人生的道路也会有坎坎坷坷,也会有荆棘挡 路,面对坎坷,荆棘,只要自信不失,勇敢地冲过去,然后轻轻一跳,也就过去了。”作者 还由此引出更深的思考——“今后的人生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山羊,但我想,自信在,就没有跳不过的山羊。”

2、透过现象揭示事物产生的原因

任何事物、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有其不同的原因,探究它们就可能有新的发现,这在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史上都有许多经典的例子。同样,从事写作的人如果能在描述某一事物或某种现象 时深入探究其发生发展的原因,文章的立意也就大不相同了。文学不同于科学,因此文学作品(文章)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的推断不要求十分科学,只 求自圆其说。它对原因的推断是为了使文章立意出新而并非对某种现象作科学解释。

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在文章中记叙了一次和罗丹的交往。作者细致地描绘了罗丹工作时的情景,他全力集中于艺术创 作上,几乎忘记了身边的一切,当最后完成自己的创作时才发现身边的客人。作者由此参悟 出罗丹成功的原因,即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时必须全力集中,把易于分散松弛的意志贯注在 一件事情上。文章的主旨也因此而升华,如果文章仅仅记叙罗丹工作时的情景,没有深层次 的探究,文章就不能算很成功了。

有个学生家里安装了会“洋溢起美妙的乐曲的门铃”,但依然响起“咚咚咚”的敲门声,先是父亲,然而门铃是父亲亲手安装的;接着是表弟,是因为太急;而后是阿婆,是害怕触电;最后是 贴纸条的我。为什么有了门铃却仍旧敲门呢?作者由此揭示出原因,这一切都是习惯使然。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指出要改变一个习惯了的小动作,还真需要一个过程。文章给 我们的启迪还不止于此,它会引起我们深层次的思考——要改变习惯是何等不易。这个立意看似简单,但却是作者精心提炼出来的,它切中要害,紧扣现实,自然而贴切。、要善于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和规律,科学家们总是竭尽全力寻找它们,以此来 指导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然能不断揭示这些规律,同样,一个成功 的作者也应当有这样的眼光,能在一个新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就能预知它的发展趋向,能从一个普通的现象中发现它的发展规律。所谓见微知著,就是这个道理。在现代社会中,对事 物发展趋向的预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一篇成功之作若能在描述某种现象的同时,揭示隐藏在这种现象中的规律,预测这些事物的发展趋向,对于指导人们的行为将发生不可 忽略的作用。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规律除了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深思。深思才能透过现象发现其规律性,深思才能预知事物的发展趋向。

有个同学在文章中详细地描叙了我的父母的两代人的“代沟”。在生活习惯、态度,学习习惯,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两 代人都存在着差异。文章结尾揭示了一个规律,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代人之间必然发生观念 上的冲突,这就是所谓代沟。尽管有代沟,但仍然可以和平共处,不存在谁对谁错,谁是谁 非的问题,不过是两道不同的风景而已。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又感知了事物发展的趋向,同时也是一条规律。

有个同学写自己满心欢喜地去学电子琴,却“发现电子琴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么有趣”;心血来潮时弹电子 琴,却又发现“要弹好电子琴也不是件很难的事”。于是作者从自己学弹电子琴悟出一个人 成功的规律——“要想成功并不一定要付出巨大代价”,“付出了代价并不意味着能够成功,但若能从所做的事情中找到乐趣,即使不能做得十分出色,你也不愧为一个成功者。成功与失败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两者之间仅隔着一层膜,这便是兴趣,只要你冲破它,便可享受成功的喜悦”。

4、从习见的事物和现象中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

我们每天都能见到许多平凡的事物和现象,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平凡的事情。对于这

些平凡的事情平凡的现象,无心人视而不见,有心人却能发现隐藏其中的普遍的社会意义。其实这里并没有什么诀窍,关键是有没有思考,会不会思考。可以这样说,大至宇宙,小到蝼蚁,凡是新鲜动人的人、事、物,或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或思想上的一点火光,或感情上的一丝波澜,都隐含着某种普遍的社会意义,揭示出这种意义,文章的立意就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怎样表现隐藏在这些事物和现象中的社会意义呢?一是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一粒沙里见 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谈身边琐事而寄托深远,论人情世故而放眼天下。从一些东鳞西爪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的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片断,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二是由表及里,深入发掘。抓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探赜发微,揭示出这些事物现象的普遍意义,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三是由此及彼,展开想象。无论记人叙事还是写景抒情不能只停留在眼前的人、事、景物上,可以由自然而及社会,由此类想到彼类,由物及人,由近及远,由本体到相关,在展开一系列的想象之后,你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这种新的发现或许就具有普 遍的社会意义,将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发现作为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立意就出新了。

不少同学曾在作文中写过这样的题材:原本是好朋友,后来因某种原因彼此之间变得隔膜了,这也是正常的,但我们可以从这一变化中揭示出蕴含其中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繁重的学习、激烈的竞争使朋友之间立起 了一堵墙。这样的墙原本是不该有的,中学生除了学习竞争还应当有友谊,这是文章为我们揭示的社会意义。

5、从历史的旧案里开拓

宋人杨万里说:“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旧案翻新其实是一种求异思维,是把以往对 历史公案的定论推翻,提出新的见解和看法。譬如,《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杀马谡一案,你可以说马谡不该杀,这种翻新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从历史旧案里开拓出新,必须把握几点:一是翻新的目的是借古讽今,这类文章多为杂感; 二是定论可以推翻,推翻定论要能自圆其说,不能牵强附会;三是要把握分寸,不能一概否定而要辩证分析。

旧案翻新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全盘推倒先前定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二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要在某一点上能自成一家,“强词夺理”也未尝不可。旧案翻新,谋求新意,要突破固有的观念,反映作者与众不同的见解,言必有据,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敢做敢为,屡建奇功,可以说没有孙悟空就没有西天取经的成功,按理孙悟空功高盖天,取经回来后当然可稳坐第一把交椅了。但是有篇文章却将结果整个儿地翻 转了。作者设计了这样的情节,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孙悟空险些下岗,而平庸的八戒却得到提拔。于是孙悟空不服,找菩萨问缘由。而菩萨对孙悟空的一席话更是将孙悟空全盘否定,优点成了缺点,而猪八戒的缺点却被看成优点。内容是荒诞的,但荒诞中却含着真实,孙悟空的结局不正是某些正直干部的结局吗?

第三篇:作文指导·学会感悟(课堂启发材料)

作文指导·学会感悟(课堂启发材料)

感悟的原则 第一,要正确。

第二,要有深度。深度是指从生活现象、社会现象或材料中发掘出了人所未见或不曾 注意的本质和规律,预见到了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第三,要鲜明突出。“要鲜明”,是 指作者态度明朗,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突出”是指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主题。中学生写文章容易犯的毛病是转移中心或多中心,说着说着忽然转移了话题,或者这也想说那也 想说,结果是什么也没说清。相传雕塑家罗丹最初创作完《巴尔扎克》后请他的学生欣赏,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称赞巴尔扎克的手,罗丹立即提起大斧砍掉了那双手。他告诉学生,一件 真正完美的艺术品,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比整体更重要、更突出。这个故事也说明文章的主 旨要鲜明突出。

第四,要有价值。有价值的主旨首先是有针对性的,或是针对公众所关心的 话题,或是带有普遍性的话题。其次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第五,要新颖。有出息有见地的作者应勇于创新,耻于因袭,要表现他人未曾表现的主旨,要敢于打破他人已有的定论,这样,你才能出新,才能写出不同流俗的佳作。

二、感悟的途径

1、从习见的现象和人生经历中演绎出深邃的哲理

自然是伟大的哲学家,自然景物、自然现象能给我们深刻的启迪,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 光辉,一草一木常反映出深邃的哲理。苏轼登山,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的现象领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观水,从“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 观里明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绍翁游园,从园门紧闭,红杏出墙想到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李白从老太婆磨 针明白“世上无难事,铁杵磨成针”;苏轼从古人对石钟山名称由来的探究中懂得,事不目 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是不行的。可以说一切看来平凡的事物,平凡的现象,若能从崭新的高 度去认识,就能发现蕴含其中的哲理,也就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来。

跳山羊是一项极普通的体育活动,很多人都经历过。有的人就那么轻轻一跃,简单得不能再 简单了。有的人却视为畏途,始终不敢迈出第一步。不论是轻轻一跃还是视为畏途,多数人 就那么经历了,什么也没有留下,有个学生却从跳山羊这一极普通的体育活动中发现了不平常的意义——“其实人生正如这跳山羊一样。人生的道路也会有坎坎坷坷,也会有荆棘挡 路,面对坎坷,荆棘,只要自信不失,勇敢地冲过去,然后轻轻一跳,也就过去了。”作者 还由此引出更深的思考——“今后的人生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山羊,但我想,自信在,就没有 跳不过的山羊。”

2、透过现象揭示事物产生的原因

任何事物、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有其不同的原因,探究它们就可能有新的发现,这在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史上都有许多经典的例子。同样,从事写作的人如果能在描述某一事物或某种现象 时深入探究其发生发展的原因,文章的立意也就大不相同了。文学不同于科学,因此文学作品(文章)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的推断不要求十分科学,只 求自圆其说。它对原因的推断是为了使文章立意出新而并非对某种现象作科学解释。 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在文章中记叙了一次和罗丹的交往。作者细致地描绘了罗丹工作时的情景,他全力集中于艺术创 作上,几乎忘记了身边的一切,当最后完成自己的创作时才发现身边的客人。作者由此参悟 出罗丹成功的原因,即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时必须全力集中,把易于分散松弛的意志贯注在 一件事情上。文章的主旨也因此而升华,如果文章仅仅记叙罗丹工作时的情景,没有深层次 的探究,文章就不能算很成功了。

有个学生家里安装了会“洋溢起美妙的乐曲的门铃”,但依然响起“咚咚咚”的敲门声,先是父亲,然而门铃是父亲亲手安装的;接着是表弟,是因为太急;而后是阿婆,是害怕触电;最后是 贴纸条的我。为什么有了门铃却仍旧敲门呢?作者由此揭示出原因,这一切都是习惯使然。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指出要改变一个习惯了的小动作,还真需要一个过程。文章给 我们的启迪还不止于此,它会引起我们深层次的思考——要改变习惯是何等不易。这个立意看似简单,但却是作者精心提炼出来的,它切中要害,紧扣现实,自然而贴切。、要善于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和规律,科学家们总是竭尽全力寻找它们,以此来 指导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然能不断揭示这些规律,同样,一个成功 的作者也应当有这样的眼光,能在一个新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就能预知它的发展趋向,能从 一个普通的现象中发现它的发展规律。所谓见微知著,就是这个道理。在现代社会中,对事 物发展趋向的预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一篇成功之作若能在描述某种现象的同时,揭示隐藏在这种现象中的规律,预测这些事物的发展趋向,对于指导人们的行为将发生不可 忽略的作用。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规律除了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深思。深思 才能透过现象发现其规律性,深思才能预知事物的发展趋向。

有个同学在文章中详细地描叙了我的父母的两代人的“代沟”。在生活习惯、态度,学习习惯,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两 代人都存在着差异。文章结尾揭示了一个规律,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代人之间必然发生观念 上的冲突,这就是所谓代沟。尽管有代沟,但仍然可以和平共处,不存在谁对谁错,谁是谁 非的问题,不过是两道不同的风景而已。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又感知了事物发展的趋向,同时 也是一条规律。

有个同学写自己满心欢喜地去学电子琴,却“发现电子琴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么有趣”;心血来潮时弹电子 琴,却又发现“要弹好电子琴也不是件很难的事”。于是作者从自己学弹电子琴悟出一个人 成功的规律——“要想成功并不一定要付出巨大代价”,“付出了代价并不意味着能够成功,但若能从所做的事情中找到乐趣,即使不能做得十分出色,你也不愧为一个成功者。成功与失败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两者之间仅隔着一层膜,这便是兴趣,只要你冲 破它,便可享受成功的喜悦”。

4、从习见的事物和现象中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

我们每天都能见到许多平凡的事物和现象,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平凡的事情。对于这 些平凡的事情平凡的现象,无心人视而不见,有心人却能发现隐藏其中的普遍的社会意义。其实这里并没有什么诀窍,关键是有没有思考,会不会思考。可以这样说,大至宇宙,小到 蝼蚁,凡是新鲜动人的人、事、物,或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或思想上的一点火光,或感情上 的一丝波澜,都隐含着某种普遍的社会意义,揭示出这种意义,文章的立意就进入了一个新 境界。 怎样表现隐藏在这些事物和现象中的社会意义呢?一是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一粒沙里见 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谈身边琐事而寄托深远,论人情世故而放眼天下。从一些东鳞西 爪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的一种思想、一个有 意义的生活片断,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二是由表及里,深入发掘。抓住一事一物一情 一 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探赜发微,揭示出这些事物现象的普遍意义,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三是由此及彼,展开想象。无论记人叙事还是写景抒情不能只停留 在眼前的人、事、景物上,可以由自然而及社会,由此类想到彼类,由物及人,由近及远,由本 体到相关,在展开一系列的想象之后,你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这种新的发现或许就具有普 遍的社会意义,将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发现作为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立意就出新了。

不少同学曾在作文中写过这样的题材:原本是好朋友,后来因某种原因彼此之间变得隔膜了,这也是正常的,但我们可以从这一变化中揭示出蕴含其中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繁重的学习、激烈的竞争使朋友之间立起 了一堵墙。这样的墙原本是不该有的,中学生除了学习竞争还应当有友谊,这是文章为我们揭示的社会 意义。

5、从历史的旧案里开拓

宋人杨万里说:“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旧案翻新其实是一种求异思维,是把以往对 历史公案的定论推翻,提出新的见解和看法。譬如,《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杀马谡一案,你可以说马谡不该杀,这种翻新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从历史旧案里开拓出新,必须把握几点:一是翻新的目的是借古讽今,这类文章多为杂感; 二是定论可以推翻,推翻定论要能自圆其说,不能牵强附会;三是要把握分寸,不能一概否 定而要辩证分析。

旧案翻新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全盘推倒先前定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二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要在某一点上能自成一家,“强词夺理”也未尝不可。旧案翻新,谋求新意,要突破固有的观念,反映作者与众不同的见解,言必有据,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敢作敢为,屡建奇功,可以说没有孙悟空就没有西天取经的成功,按理孙悟空功高盖天,取经回来后当然可稳坐第一把交椅了。但是有篇文章却将结果整个儿地翻 转了。作者设计了这样的情节,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孙悟空险些下岗,而平庸的八戒却得 到提拔。于是孙悟空不服,找菩萨问缘由。而菩萨对孙悟空的一席话更是将孙悟空全盘否定,优点成了缺点,而猪八戒的缺点却被看成优点。内容是荒诞的,但荒诞中却含着真实,孙 悟空的结局不正是某些正直干部的结局吗?

第四篇:高一语文教案作文指导学会感悟1

作文指导·学会感悟(课堂启发材料)

感悟的原则 第一,要正确。

第二,要有深度。深度是指从生活现象、社会现象或材料中发掘出了人所未见或不曾 注意的本质和规律,预见到了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第三,要鲜明突出。“要鲜明”,是 指作者态度明朗,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突出”是指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主题。中学生写文章容易犯的毛病是转移中心或多中心,说着说着忽然转移了话题,或者这也想说那也 想说,结果是什么也没说清。相传雕塑家罗丹最初创作完《巴尔扎克》后请他的学生欣赏,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称赞巴尔扎克的手,罗丹立即提起大斧砍掉了那双手。他告诉学生,一件 真正完美的艺术品,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比整体更重要、更突出。这个故事也说明文章的主 旨要鲜明突出。第四,要有价值。有价值的主旨首先是有针对性的,或是针对公众所关心的 话题,或是带有普遍性的话题。其次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第五,要新颖。有出息有见地的作者应勇于创新,耻于因袭,要表现他人未曾表现的主旨,要敢于打破他人已有的定论,这样,你才能出新,才能写出不同流俗的佳作。

二、感悟的途径

1、从习见的现象和人生经历中演绎出深邃的哲理

自然是伟大的哲学家,自然景物、自然现象能给我们深刻的启迪,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 光辉,一草一木常反映出深邃的哲理。苏轼登山,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的现象领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观水,从“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 观里明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绍翁游园,从园门紧闭,红杏出墙想到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李白从老太婆磨 针明白“世上无难事,铁杵磨成针”;苏轼从古人对石钟山名称由来的探究中懂得,事不目 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是不行的。可以说一切看来平凡的事物,平凡的现象,若能从崭新的高 度去认识,就能发现蕴含其中的哲理,跳山羊是一项极普通的体育活动,很多人都经历过。有的人就那么轻轻一跃,简单得不能再 简单了。有的人却视为畏途,始终不敢迈出第一步。不论是轻轻一跃还是视为畏途,多数人 就那么经历了,什么也没有留下,有个学生却从跳山羊这一极普通的体育活动中发现了不平常的意义——“其实人生正如这跳山羊一样。人生的道路也会有坎坎坷坷,也会有荆棘挡 路,面对坎坷,荆棘,只要自信不失,勇敢地冲过去,然后轻轻一跳,也就过去了。”作者 还由此引出更深的思考——“今后的人生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山羊,但我想,自信在,就没有 跳不过的山羊。” 2

任何事物、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有其不同的原因,探究它们就可能有新的发现,这在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史上都有许多经典的例子。同样,从事写作的人如果能在描述某一事物或某种现象 时深入探究其发生发展的原因,文章的立意也就大不相同了。文学不同于科学,因此文学作品(文章)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的推断不要求十分科学,只 求自圆其说。它对原

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在文章中记叙了一次和罗丹的交往。作者细致地描绘了罗丹工作时的情景,他全力集中于艺术创 作上,几乎忘记了身边的一切,当最后完成自己的创作时才发现身边的客人。作者由此参悟 出罗丹成功的原因,即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时必须全力集中,把易于分散松弛的意志贯注在 一件事情上。文章的主旨也因此而升华,如果文章仅仅记叙罗丹工作时的情景,没有深层次

有个学生家里安装了会“洋溢起美妙的乐曲的门铃”,但依然响起“咚咚咚”的敲门声,先是父亲,然而门铃是父亲亲手安装的;接着是表弟,是因为太急;而后是阿婆,是害怕触电;最后是 贴纸条的我。为什么有了门铃却仍旧敲门呢?作者由此揭示出原因,这一切都是习惯使然。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指出要改变一个习惯了的小动作,还真需要一个过程。文章给 我们的启迪还不止于此,它会引起我们深层次的思考——要改变习惯是何等不易。这个立意看似简单,但却是作者精心提炼出来的,它切中要害,紧扣现实,自然而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和规律,科学家们总是竭尽全力寻找它们,以此来 指导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然能不断揭示这些规律,同样,一个成功 的作者也应当有这样的眼光,能在一个新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就能预知它的发展趋向,能从 一个普通的现象中发现它的发展规律。所谓见微知著,就是这个道理。在现代社会中,对事 物发展趋向的预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一篇成功之作若能在描述某种现象的同时,揭示隐藏在这种现象中的规律,预测这些事物的发展趋向,对于指导人们的行为将发生不可 忽略的作用。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规律除了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深思。深思 才能透过现象发现其规律性,深思才能预知事物的发展趋

有个同学在文章中详细地描叙了我的父母的两代人的“代沟”。在生活习惯、态度,学习习惯,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两 代人都存在着差异。文章结尾揭示了一个规律,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代人之间必然发生观念 上的冲突,这就是所谓代沟。尽管有代沟,但仍然可以和平共处,不存在谁对谁错,谁是谁 非的问题,不过是两道不同的风景而已。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又感知了事物发展的趋向,同时

有个同学写自己满心欢喜地去学电子琴,却“发现电子琴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么有趣”;心血来潮时弹电子 琴,却又发现“要弹好电子琴也不是件很难的事”。于是作者从自己学弹电子琴悟出一个人 成功的规律——“要想成功并不一定要付出巨大代价”,“付出了代价并不意味着能够成功,但若能从所做的事情中找到乐趣,即使不能做得十分出色,你也不愧为一个成功者。成功与失败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两者之间仅隔着一层膜,这便是兴趣,只要你冲 破它,便可享受成功的喜悦”

4我们每天都能见到许多平凡的事物和现象,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平凡的事情。对于这 些平凡的事情平凡的现象,无心人视而不见,有心人却能发现隐藏其中的普遍的社会意义。其实这里并没有什么诀窍,关键是有没有思考,会不会思考。可以这样说,大至宇宙,小到 蝼蚁,凡是新鲜动人的人、事、物,或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或思想上的一点火光,或感情上 的一丝波澜,都隐含着某种普遍的社会意义,揭示出这种意义,文章的立意就进入了一个新

怎样表现隐藏在这些事物和现象中的社会意义呢?一是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一粒沙里见 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谈身边琐事而寄托深远,论人情世故而放眼天下。从一些东鳞西 爪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的一种思想、一个有 意义的生活片断,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二是由表及里,深入发掘。抓住一事一物一情 一 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探赜发微,揭示出这些事物现象的普遍意义,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三是由此及彼,展开想象。无论记人叙事还是写景抒情不能只停留 在眼前的人、事、景物上,可以由自然而及社会,由此类想到彼类,由物及人,由近及远,由本 体到相关,在展开一系列的想象之后,你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这种新的发现或许就具有普 遍的社会意义,将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发现作为文章的主旨,文章

不少同学曾在作文中写过这样的题材:原本是好朋友,后来因某种原因彼此之间变得隔膜了,这也是正常的,但我们可以从这一变化中揭示出蕴含其中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繁重的学习、激烈的竞争使朋友之间立起 了一堵墙。这样的墙原本是不该有的,中学生除了学习竞争还应当有友谊,这是文章为我们揭示的社会

宋人杨万里说:“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旧案翻新其实是一种求异思维,是把以往对 历史公案的定论推翻,提出新的见解和看法。譬如,《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杀马谡一案,从历史旧案里开拓出新,必须把握几点:一是翻新的目的是借古讽今,这类文章多为杂感; 二是定论可以推翻,推翻定论要能自圆其说,不能牵强附会;三是要把握分寸,不能一概否

旧案翻新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全盘推倒先前定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二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要在某一点上能自成一家,“强词夺理”也未尝不可。旧案翻新,谋求新意,要突破固有的观念,反映作者与众不同的见解,言必有据,持之有故

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敢作敢为,屡建奇功,可以说没有孙悟空就没有西天取经的成功,按理孙悟空功高盖天,取经回来后当然可稳坐第一把交椅了。但是有篇文章却将结果整个儿地翻 转了。作者设计了这样的情节,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孙悟空险些下岗,而平庸的八戒却得 到提拔。于是孙悟空不服,找菩萨问缘由。而菩萨对孙悟空的一席话更是将孙悟空全盘否定,优点成了缺点,而猪八戒的缺点却被看成优点。内容是荒诞的,但荒诞中却含着真实,孙

第五篇:学会感恩作文指导

学会感恩作文指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把握“感恩”话题作文的立意、选材角度,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点拨诱导,在充分理解“感恩”含义的基础上写出真情并有所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感恩”的重要性,学会感恩,培养良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把握好立意、选材的角度。

三、教学难点:

引领真情体验并能表达真情实感。

四、课前准备:

播放有关“感恩”的语录和图片

五、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引入课题

(课件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师:同学们从歌曲中领悟到什么?

生:学会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师板书:学会感恩)

二、解题,理解感恩

课前我让每个小组搜集了有关感恩的名言警句俗语,我们来听一听吧。小组展示搜集到的名言警句。

师:说了这么多,那感恩到底是什么呢?(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张图片

师:这张图片的主人公叫做郎铮,在汶川地震时他被压在了放屋里,在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终于被武警官兵从废墟中救出。他的左手似乎骨折了,一位战士用木板小心地夹住他的手臂,细心地缠上了绷带,然后,又慢慢地为男孩喂了一些矿泉水。把男孩放在一块蓝色的木板上,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然而,就在这时,一幕让世界动容的场景出现了:年幼的男孩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

请大家仔细看这张图片,然后讨论讨论:这孩子为什么要敬军礼?

生:感谢救援人员、说明他有一颗感恩的心„„

三、构思与技法

师:小小的孩子忍着剧痛,微笑着以一个军礼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这就是感恩。那么,在你心中,你最想要感恩谁呢?

生:父母,老师,同学„„

师:我们要感恩他们什么呢?

生: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同学的关怀之恩„„

师:是呀,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需要感恩的人太多了,如母亲节和父亲节就是让我们去感父母的养育之恩,9月10日的教师节让我们感老师的培育之恩,当然,感恩不是在哪个节日才能进行,应该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现在我们知道了身边有许多人或事值得我们去感恩,关键是我们应该怎样去感恩呢?大家想一想,动笔写出你的妙计。

生: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的教诲,自觉当环保卫士回馈自然的恩惠„„

(生畅所欲言,由学生讲出自己的良方,让其他学生听后帮忙修改,提出意见。)

(播放课件后小结)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良方,都说出了感恩的方法。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看看文中的小女孩是怎样感恩她的妈妈的?课件出示《我为妈妈洗头》,请一个同学读这则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并讨论讨论:这篇短文侧重于哪些细节描写?

师:由此可见,感恩应该是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真诚,不一定要惊天动地,但一定要注意写出真情,关注细节,然后抓住细节变化来体现真情,这就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刚才我们已经共同学习了这么多,现在老师想请大家为这篇文章写一写提纲。

(1)写我最想感恩的人是父母(略)(2)写我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详)(3)写出我对感恩的理解(略)

四、写作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你最想要感恩谁?你打算怎样感恩?重点写出感恩的过程。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

2.老师寄语:有了一颗感动的心,你就会觉得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有意义的。如果我们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一句劝勉,如果我们曾感动于一抹曙光、一片绿叶、一颗露珠、一泓清泉,如果我们曾感动于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落红护花、落叶归根,那么,请你拿起笔,记录下自己的情感历程,用自己的智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

下载作文指导·学会感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指导·学会感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会等待作文指导

    《学会等待》作文指导 主备人:李小培 审核人:刘翠兰 时间:2016年3月 一、从审题立意方面看:现在的社会有一种浮躁,患得患失,好高骛远,太急于求成,太见花求果。“学会等待”就是学......

    感受和感悟作文指导(范文大全)

    感受和感悟作文指导教学目的:1、让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引导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2、指导学生学生有意识地培养思考生活的好习惯;3、指导学生写出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感悟。教学重点:1、......

    在-中学会-作文指导

    “在——中,我学会了——”写作指导 1.注意审题 “在中学会”看似简单,实为不易。“在中”限制了选材的范围,“会”是题眼,是重点,要在“会”字上做文章。一些考生把重点落在“学......

    【作文】“学会调整”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学会调整 读完《渔夫的誓言》,你有什么感想、联想?请以“学会调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有这么一个故事。古时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

    《学会感恩》感悟(范文大全)

    《学会感恩》德育实践活动感悟(3.1) 理念阐述: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幼被视为掌上明珠,父母对孩子千般宠爱,要什么给什么。然而,孩子对于父母的付出并没有意识到,反而形成......

    感悟爱学会感恩作文

    感悟爱学会感恩作文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字眼,它象征着浪漫,象征着温馨,象征着永恒……可爱,它究竟在哪儿呢?我苦苦地寻觅着…。 前几日,听了王亮老师深情的演讲,我才真正认识到爱的含......

    感悟亲情作文指导学案

    扬中市外国语中学教学案 校风:求真向善 明德 务实 《感悟亲情》作文指导课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情感渲染,让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并懂得珍惜身边的亲情。 2.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

    【作文指导初步】学会联想和想象

    【作文指导初步】学会联想和想象 学会联想 作文中,在写自己看到、听到的事物的同时,往往还要写一些由这些事物引起的联想。 联想,就是由眼前的事物而想起不在眼前的其它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