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生物《根的生长》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根的生长》教学设计
《根的生长》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区别根尖四部分结构,举例说明四部分的作用。2分析根主要靠哪部分生长。技能性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验操作、观察能力情感性目标:1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根尖四部分的结构和功能。2根靠哪部分生长。3根的生长方向教学难点:根尖四部分细胞结构特点,以及每部分的功能。教师准备学生准备:(1)预习本,清楚本的探究目的。(2)收集植物根以及与根的作用有关的资料。教师准备:(1)准备“根尖的结构”材料用具。永久性切片、放大镜、镊子、培养皿、显微镜(2)准备十余份己做好标记的培养24h的根尖(3)制作相关,有关教学录像资料等。时分配:1时。教学过程:导入新:一株长在路边的苹果树,但是这些红红的果实可不是我们要看的重点,大家可以数一数,看看苹果树的枝条有所少呢?是不是最多也就十多根啊!但是如果把苹果树地下部分的根挖出来看,你会发现,根的分支多达0000多条,为树枝的000多倍!接下来看到的这幅图片看上去很普通是吧,它叫骆驼刺,是一种生长在荒漠里的植物,可以看到,地面以上的部分还不足一米,现在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吗?这是骆驼刺的根系,又粗又长,可以伸到地面以下1米之多!这就是骆驼刺完整植株的示意图,上下对比非常的强烈吧!听完了老师的介绍,看过了这么多图片,相信大家都充满了好奇。你们有些什么想法或者问题吗?都可以大胆的提出来。老师也总结出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1、根有些什么结构?
2、植物的根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3、根为什么会生长得这样旺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一同来进入一个新内容的学习,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新讲授:生:展示并介绍自己收集的植物的根。植物体的根形态各异,指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结构?师:都有根尖和根毛。生:用肉眼、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植物的根尖的外形,小组交流并派代表描述。师:展示根尖的纵切挂图认识根尖及根尖四部分。
首先,根尖的最下部呈淡黄色是根冠和分生区,往上呈白色的部分是伸长区,再往上密布白色的绒毛,这些绒毛由于生长在根上,所以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根毛,当根毛形成,就表示这些细胞成熟了,因此我们把这一段称之为成熟区,根毛增加了根尖与外界接触的面积,有利于根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最尖端的地方,有一个透明的、像帽子一样的结构,套在前面,我们把这一段叫作根冠,冠,顾名思义就是帽子。根冠的细胞有些什么特点呢?从细胞大小,形状以及排列上来看生:分组讨论,推荐一代表发言。细胞较大,形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是保护作用师:观看根尖纵切图分别指出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大家看这样一个区域,也就是被根冠包围的部分,它的细胞特点是排列紧密,细胞核大,细胞质比较少,还记不记得以前学过的,植物的主要组织,这些特点符合哪个组织啊?没错,正是分生组织,它分布于植物的茎尖和根尖处,而在根尖中的分生组织被根冠包围着,我们把这一部分称为分生区。
在根冠与成熟区之间的这样一段,从外部看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大家看看右边细胞的特点,是不是非常的长啊?而且从下往上,越来越长,所以我们给它取名为伸长区。伸长区细胞的特点很明显,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成熟区的细胞体积也较大,也呈长方形。生: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玻片标本,了解根尖各部分细胞的大小、形态等特点,小组讨论并派一代表描述。
师生:共同小结,将根尖各部分细胞的大小、形态等特点填入本的表格中。、2、1根尖的结构结构功能细胞的大小细胞的形状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师:到此为止,根尖的基本结构我们就全部了解了,从下至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以及成熟区。这几个区的名称和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大家一定要牢牢的记住。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根尖的模式图片,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根尖在显微镜下是个什么样子。现在看到的是根尖的横切面,知不知道是哪个区的横切面啊?看看最外圈的细胞,有向外突出的什么结构?所以这是成熟区的横切面的图。大家可以一边看一边回顾每个区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老师呆会儿要提问地啊!接下来看到的是纵切的各个区。最尖端的根冠,根冠包围着分生区,由于分生区很小,所以又称为生长点。再往上是呈长方形的伸长区,而且很明显,伸长区的细胞从下往上越来越长。最上面的是成熟区,向外伸出了许多根毛。最后我们再来看两个思考题,稍微有点难度的,第一题,根尖的四个部分是互不连续的吗?怎么来看这个问题呢?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师:之前我们学习了根尖的四个区,每个区的细胞都有各自不同的形态结构,行使不同的功能,所以说根尖的四个部分是不连续的,也就是说相互没有关系,老师说的有道理吗?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一点,老师提示一下,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来分析看看。根冠包围着分生区,而分生区细胞分裂,一方面补充了受损的根冠,另一方面又向上提供伸长区的细胞,而伸长区细胞不断长长,到了一定程度即长出根毛后便形成了成熟区,能够大量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说,从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看,根尖都是一个整体,是逐渐过渡的,没有严格的界限来区分,而我们人为的将根尖分成四个区就是为了便于大家的学习和理解。记住了吗?生:小组讨论交流,提出假设:根尖的四部位都有可能与根的生长有关。师:我们怎么能说明提出的假设可能正确呢?那就要做实验了。(学生4至6人一组进行实验,每组提出一个假设,如根冠与植物的根生长直接有关等)取一株根长约2的红豆苗,给幼根的各部分做上标记,测量长度,认真培养,再与生长24h后测量得到的长度做比较。(教师随时提示根尖所作标记的部位、长度和距离,应注意的事项等)讨论:标记做几条合适?如果画不上标记,应怎样处理?教师拿出24h前已做好准备工作的红豆幼苗,请同学们把原来已做好标记的长度与现在的长度做比较。四组学生代表四种不同的假设发言,提供实验数据,各组之间交流实验的过程。师:究竟哪种假设成立,到底什么部位能使根的长度不断增长?生:学生讨论后回答:同学1:伸长区是使根不断增长的部位,因为它24h后长度变化最大。同学2:分生区是使根不断增长的部位,因为如果没有分生区细胞的分裂,细胞数目的增多,就不能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它是关键部位,使根不断生长。同学3: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共同结果。老师不作回答,请同学观看“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的,生:总结出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的结果。生:猜测根的生长方向,然后再以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师: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和向水生长的特性。生:阅读实际用:提出几个生产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如:移栽幼苗?深层施肥?蹲苗烤田的意义?堂作业
一、填空题1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2.根具有____、_____和___ 的特征,与植物根的_____、______有关。
二、选择题1.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结构,由尖端一次向上是
()A.根冠、分生区、成熟区、伸长区B.
分生区、根冠、成熟区、伸长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D.
分生区、根冠、伸长区、成熟区3.下列结构中,使根不断长长的是
()A.根冠和生长点
B。伸长区和成熟区
.分生区和伸长区
D。根冠和伸长区4(1)根不断长长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移栽幼苗时,一般要带土?总结:根不断长长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移栽植物一般要带土是因为: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而且主要是依靠成熟区的根毛,而根毛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受损。刚移栽的植物非常虚弱,如果不好好的保护根毛的话,植物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容易萎蔫,所以,为了保护根毛,在移栽植物的时候一般要带土堂小结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理清思路:根尖的结构2根生长的原因——根各部分的功能3设计几个问题:①你学了什么?②你体验到了什么?③你掌握了什么?后作业:1后找到其它几种根进行观察找到根的四个区2请学生后查找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现状,谈一谈植物对黄土高原的保护作用,怎样才能重现黄土高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板书设计:根的生长--------靠根尖一.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成熟区:吸收水分营养
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分生区:细胞分类增生
根
冠:保护作用
二、根的生长方向:
向水
向地
向肥
第二篇:“植物根的生长”教学设计及实施(范文)
“植物根的生长”教学设计及实施 设计依据和构想
本节教学主要内容是通过前面一节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植物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吸收外界的水、无机盐、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根的吸收作用与它的结构有何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根尖结构中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以及植物是如何生长的。教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到根对植物的重要性,并且向学生宣传如何保护好生活在人类周围的植物的根。本案例力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对所探究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达到新的《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目的。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因渴望了解而产生探究的愿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领略科学探究的魅力。教材分析
2.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描述植物根生长的部位及生长的原因。
能力目标:通过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根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经过2~3d根的生长的长度测量比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科学探究的思想;培养学生关心植被,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好习惯。
2.2 教学重点
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探究根的生长部位,描述根生长的原因。
2.3 教学难点
描述根尖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有关根的多媒体课件;查询书籍录像等,搜集有关根结构、功能、生长发育过程的资料;准备实验材料:放大镜,显微镜,根尖纵切模式图,根尖的纵切玻片标本,萌发的小麦种子,培养出幼根的大豆,油性记号笔。、学生准备:按平时学习小组,每组提前一周准备好用透明塑料瓶培育的幼苗(玉米或小麦等),油性记号笔;预习教材有关根的生长部位探究试验;上网查询有关根贮存营养、保持水土和吸收无机盐等方面的资料。教学流程
4.1 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听说过“树有多高根有多深”,也就是说植物生长在土壤里的根与地上部分的生长是同时进行的。土壤中的根不断地长长,长到一定的程度便伸出分支,形成庞大的根系。出示图片资料:这是一株长在果园的苹果树,大家可以数一数,看看苹果树的枝条有多少呢?是不是最多也就十多根啊!但是如果把苹果树地下部分的根挖出来看,你会发现,根的分支多达50000多条,为树枝的5000多倍!原来植物稳固的扎根在土壤中,是因为植物有那么多的“手”在抓握土壤啊。植物靠根深埋于土壤中。所以就有这样一句话,根深叶茂,根锦果肥。前一节学习了种子萌发首先是长出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根是如何生长的;根的结构又是怎样的?
设计思想:通过这样的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迫切想知道,在黑暗地下,根是怎样生长的,导人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疑问好奇中主动走进探究学习的乐园。
4.2 讲授新课
活动一:根尖的结构。
方案一:展示多媒体课件“根尖模式图”,当学生掌握各部分结构以后,按照教材第60页的观察试验。用放大镜观察根尖结构,教师指导学生尝试用压片法制作根尖临时装片,再用显微镜观察根尖临时装片和永久切片标本。在观察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要用低倍镜观察。观察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并对共性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解,有些问题可以提出由各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的办法和自己做答。
观察结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所观察到的根尖结构与教材上模式图比较有什么不同。并讨论:出现不同的原因;讨论镜下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与永久切片为何不同;讨论根尖各部分的功能。
方案二:学生用肉眼、放大镜观察根尖,对根尖的形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再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动手做的根尖临时装片、根尖永久纵切片。对比书上根尖模式图,总结出根尖的基本结构。讨论回答的问题和方案一基本相同,并完成表1,以巩固学到的知识。
设计思想:通过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对根尖结构有了初步认识后,再观察实验,通过对根尖临时装片和永久装片实物标本观察进一步理解根尖结构。同时通过本活动还可以复习显微镜的使用,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根尖的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活动二:探究根的生长部位。
方案一:学生按小组进行探究。首先对前一天切去根毛以下部分根尖生长情况与正常根尖进行对比,讨论为什么切去根毛以下部分的根不再生长?教师展示课件根的生长有关视频资料,使学生懂得根生长最快的主要部位,总结出根伸长的原因。观看视频资料“根毛的形成”。让学生懂得根毛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小组讨论:为什么根具有向水性和向肥性?
方案二:由每个小组选出多个发育健壮的玉米根,用油性记号笔在上面做上记号,并且按照原来的培养方法继续培养2~3 d进行观察,测量生长的长度,作好记录并填入表2。
小组进行测量时,教师要巡回指导,最重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做上标记,不要损伤根毛,指导学生思考,从测量后填好的记录表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探究结束后,教师安排学生完成实验探究报告,重点写出自己小组探究的问题、提出的假设、设计的实验方案、得出的结论,总结本次实验的体会及学到的知识、掌握的能力、获得的收获。
小组讨论的问题:如何证明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分生区和伸长区?为什么成熟区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我们在移栽花木时为什么根要带土?请学生举例说明具有经济价值的根,提醒学生要把地下茎和根分开。
设计思想:通过向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懂得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毛是根吸水的主要部位。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在自己的研究与探索中掌握科学知识,感悟客观规律的存在,同时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探讨等活动感悟科学知识和科学规律。
活动三:评价升华。
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投放出教材第62页的“自我评价”,并对各组抢答进行小组加分,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展示多媒体资料:海南的红树林、植物根系对于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观看完资料由小组讨论植物的根还有哪些作用。
设计思想:通过各组抢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活动;此活动中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资料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植物根的其他作用。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课堂小结:同学进行总结归纳本节课自己通过观察和探究活动的收获,学到的知识,并纳入知识体系。教师特别要指导学生总结出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课外延伸:体会这句歌词――绿叶对根的敬意,谈谈你的理解。
设计思想:在让学生总结归纳的过程中,不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绿叶对根的敬意”这句歌词,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关心植被,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好习惯。教学感悟
在探究活动中,要求教师尽可能地放手,不能包办代替。但这并不等于要忽视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事实上,教师适时、适度、恰到好处地指导,在探究性学习中是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它决定着探究活动的走向和深度。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对探究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提高对探究学习的指导能力,保证探究活动高效而有序地进行。例如:学生在自主研究“根的哪一部分与生长有关”时,教师若介入探究的时间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展开自主探究,教师就介入进来,往往会使学生丧失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机会,造成包办代替的后果。反之,如果教师介入的时间过晚,在学生迷失探究方向或探究不得法而急需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时,教师没有给予及时的帮助,往往会使学生处于盲目探究状态,影响探究的效率和结果。再如,如果教师对学生不敢放手,介入太多。就会剥夺学生探究的机会。如果教师过于放手,指导不到位、不充分,也常常会导致探究活动偏离目标和方向,或使学生不知所措,从而降低探究效率。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把握介入的时机和指导的分寸,适时、适度、适当地发挥指导作用。
第三篇:《根的生长》说课稿
这节课是冀教版八年级上的第二章第一节根的生长。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来说课。
说教材
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根尖各部分的结构、作用,以及根主要生长的部位,根的生长方向。首先通过肉眼观察分辨出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利用显微镜观察出根尖四部分的细胞大小、形状以及细胞排列状况。第三步通过实验得出根生长的部位。第四步通过探究根的生长方向,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有关根生长向性的有关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质疑和探究精神。本节是第三单元关键性的一节。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性目标:
1.区别根尖四部分结构,举例说明四部分的作用。
2.分析根主要靠哪部分生长。
技能性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验操作、观察能力
情感性目标:
1.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根尖四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根靠哪部分生长。
3.根的生长方向
教学难点:根尖四部分细胞结构特点,以及每部分的功能。
确定难点的依据是,学生必须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才能获得这点知识,而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较差。
二、说教法:
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根据新教学理念,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生物学科实验性强的特点,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分组科学探究法。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师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第一学会观察:在让学生用肉眼、放大镜观察根尖,直观感受根尖各部分的外观形态。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装片,再对比“根尖模式图”,总结根尖的基本结构。
第二学会实验操作:在探究靠根靠哪部分生长时,留学生亲自动手在幼根上划墨线,参与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加兴趣。
第四篇:八年级生物《鱼》教学设计
《鱼》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某某
授课年级:八年级(12)班
授课时间:2018年9月12日 星期三 第三节课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的分类。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4.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5.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6.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看视频,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鱼的呼吸与运动。2.教学难点 :鱼的呼吸与运动。【教学方法】
知识讲授、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法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及视频资料。【学法指导】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自已探索,看视频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以旧知新、自主学习,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与生活比较贴近,因此,在设计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以获得鱼的结构和生活特点相关知识为知识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学为主”这一教学宗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鱼的图片和之前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通过观看视频与阅读自主学习
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对鱼的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2、用手摸鱼的体表,有什么,作用是什么?
3、鱼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
4、有人说,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为什么?
5、鱼是怎么进行呼吸的
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归纳出主要知识点
设计目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活动二: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下问题:
1、分析鱼儿离开水为什么会死?
2、有些动物如 “带鱼”“鱿鱼”,名称里面都有一个鱼字,它们都是鱼吗?
活动三:简述鱼对生活的作用
设计目的: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鱼的重要性
三、课堂练习:用学过的知识做练习,强化知识点
四、本节小结:
1、鱼的主要特征
2、鱼对生活的作用
第五篇:根教学设计
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
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
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
能发现什么?
2、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
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生:讨论后回答。(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6、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实验步骤如下: 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7、师: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8、师:(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作业布置】:
家庭实验:参看p8页书,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并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水量的变化。【板书设计】: 3.我们先看到了根
固定植物
植物根的作用
吸收水分篇二:平方根 教学设计(一)平方根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是全章的教学重点.学生对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常常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这两个概念的本质是什么,并能分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这是两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力求在以下两方面突出特点: 1.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系统,首先在第1课进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平方根的概念的意义和平方根的表示法;其次在第2课时专门讨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表示.对于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的条件是,被开方数a表示非负数,而a本身也表示非负数,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要向学生说明规定的合理性.为此,提出算术平方根的一种几何解释,即面积为a的正方形(a为正数),它的边长为a(a也是正数),从而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算术平方根约定的合理性.2.编选了有针对性的、有梯度的、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和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使学生尽快地把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2.知道开平方与平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3 表示的是非负数a的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体会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联系和区别; 2.在学习开平方运算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过程中,体会开平方运算与平方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难点:弄清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问题仅运用这五种运算是无法解决的.例如个面积为 50平方米的正方形展厅,它的边长应是多少?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运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这种运算叫做开方.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开方运算和平方根.二、大家谈谈
(1)计算:4,(-4);(),(?);(10),(-10)0(2)如果x2=16,则x等于多少?
因为4=16所以x=4;又因为(-4)=16,所以x=-4.4或-4的平方都等于16,可以表 2示为(±4)=16.因为4或-4的平方都等于16,我们把4及-4叫做16的平方根.2比如100的平方根是10与-10.因为(±10)=100,所以10与-10是100的平方根.你能说出49,144的平方根吗?
三、一起探究
1.当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互为相反数时,它们的平方有什么关系? 2.正数有平方根吗?如果有,有几个?它们的有什么关系? 3.0有平方根吗?如果有,它是什么数? 4.负数有平方根吗?
学生独自思考,通过具体实例弄懂上述问题,然后总结出: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负数没有平方根。
一个正数 a 的正的平方根,用符号“a” 表示,a 叫做被开方数,2 叫做根指数。正数a 的负的平方根,用符号“- 2222352352222a”表示。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可以记作“±a”。
这里,符号“a”读作“二次根式”,±a读作“二次根号 a”。根指数是 2 时,通常将这个 2 省略不写,如,a记作a,读作“根号 a”;±a记作±a,读作“正、负根号 a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例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8;(2)362;(3)0.64;(4)(?2.6)121 2解:(1)因为(?9)?81,所以 144的平方根是±19.
即 ??9.
6236,)?11121 636所以 的平方根是±. 11121(2)因为(? 即 6??. 11 2(3)因为(?0.8)?0.64,所以 0.64的平方根是±0.8.
即 ?0.64??0.8.
(4)?(?2.6)2??6.76??2.6.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各式中哪些有意义哪些?哪些无意义? 2(1);(2)-2;(3)4;(4)(?3);(5)?3.2.判断下列各题正确与错误,并将错误改正.?1?1(1)???=; ?3?3(3)=?4;
22(2)|-9|没有平方根; 2(4)(?2)=-2;(5)(?3)=-3; 2 22(6)?=; 3321?1?(7)??; ?的平方根是?10?10?(8)-?24是的算术平方根; 525(9)-(-2493)是的算术平方根;(10)-?是的一个平方根.41639 3.还应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1)10,000;(2)7.29;(3)4.求下列各式的值: 121;289(4)111.25 24(1);(2)-;9(3).21;(4)-???2??.3?
五、小结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开方与平方逆运算;平方根的定义;平方根的性质;平方根的符号表示与读法;开平方运算。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问:1.625的平方根是多少?这两个平方根的和是多少? 2.-7和7是哪个数的平方根? 3.正数m的平方根怎样表示? 4.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各是什么?(1)64;(2)0;(3)(-0.4);
答:
1.625的平方根是25和-25,这两个平方根的和是0.2.-7和7是49的平方根.3.正数m的平方根表示为?m.4.(1)64的平方根是?64=?8.(2)0的平方根是0.2?2?3(4)??1?;(5)-16;(6)(-4).?3?2(3)因为(-0.4)=0.16,所以它的平方根是?.16=?0.4.2 255?2??5?25?2?(4)因为??1?=???=,所以??1?的平方根是?=?.93?3??3?9?3?(5)因为-16<0,所以-16没有平方根.(6)因为(-4)=-16<0,所以(-4)没有平方根.问:已知正方形的面积等于a,那么它的一条边长等于多少?
答:设正方形的一条边长为x,则x=a,根据平方根的定义,x=?a.因为正方形的边233222 长是正数,所以正方形边长为a.二、讲解新课
正数a有两个平方根(表示为? 表示为a.0的平方根也叫做0的算术平方根,因此0的算术平方根是0,即0=0.用几何图形可以直观地表示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如图所示,面积为a(a应是非负数)、边长为a a的算术平方根.a),我们把其中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是算术平方根的符号,a就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a的意义有两点:(1)被开方数a表示非负数,即a≥0;(2)a也表示非负数,即a≥0.也就是说,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负数不存在算术平方根,即a<0时,a无意义.如9=3,8是64的算术平方根,?6无意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算术平方根的符号“”不仅是一个运算符号,如a≥0时,a表示对非负数a进行开平方运算,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性质符号,即表示非负数a的正的平方根.篇三:平方根的教学设计
平方根(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学习“棋盘上的故事”就认识了一种运算 “乘方”,并能熟练计算任何一个数的平方.知道正数的平方是正数,负数的平方是正数,0的平方是0.在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的学习中又认识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已能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那么这一课时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方根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继续学习习近平方根的概念及其运用.并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平方”和“开平方”的概念做辨析,使学生在“引导---探索---类比----发现”中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二.学习任务分析 第二章《实数》的第二节.本节安排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了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在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继续学习习近平方根的概念及其运用.并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平方”和“开平方”的概念做辨析,使学生在“引导---探索---类比----发现”中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平方根、开平方的概念.2.明确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3.进一步明确平方与开平方是互逆的运算关系.能力目标 1.经历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不仅掌握概念,而且提高和巩固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2.培养学生求同与求异的思维,通过比较提高思考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1.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的精神.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四.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平方根开、平方根的概念.2.了解开方与乘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
根和平方根.3.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难点:
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2.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平方根的运算.五.学习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六.课前准备
完成导学稿
七.学习过程设计
需要3分钟
检查学生完成情况(方式一:组长检查,对答案)
(方式二:教师经行抽查,找出典型的问题经行讲解)
(一).自学范围:请自学教材第69页至第72页;
(二)1.0.64 ;
2.(?6)2? 3.25分钟
2(一)1.因52?25,所以25? 5 ;所以36?6 ;所以25 6?36,(用 “>”﹑ “<”“=”填空)222.因12?1,所以 1<2< ;因1.42?1.96,所以1.4<2< ;
1.5?2.25,2?4,3.算术平方根的估算:小组展示(一位组长展示,让其他学生思考找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比较大小)再在课堂上展示
比较大小:5?1 2与0.5
(二)算术平方根的平方:
(1)的平方等于3;(2)比较大小:23与32;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1.包含关系:平方根包含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的一种.2.只有非负数才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3.0的平方根是0,算术平方根也是0.区别:1.个数不同: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但只有一个算术平方根.2.表示法不同:平方根表示为 ?a,而算术平方根表示为a 分钟检测,为了让学生对新知巩固,我增加了课堂检测,围绕“平方根”这一知识点进行各种题型的变式练习.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3平方根;②25的平方根是5;③-36的平方根是-6;④平方根等于0的数是0;⑤64的平方根是8.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的平方根是0(b)?22的平方根是?2(c)非负数的平方根是互为相反数(d)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大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3.已知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则该自然数的下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a)a+1(b)4.指出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4 5.面积为9的正方形,边长= ;面积为7的正方形,边长= ; 1(c)a+1 2(1)0.04(2)6 6.比较大小: ?3 8与1 8 本节小结
作业布置
习题2.4
课堂学习设计反思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平方根》的第二课时.(1)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交流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2)设计之中多处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类比概念:“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平方”和“开平方”运算.(3)根据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材
为了让学生对新知巩固,我增加了课堂检测,围绕“平方根”这一知识点进行各种题型的变式练习.当然,选题要有层次,有梯度.老师们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取舍.篇四: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13.1算术平方根
学科长:
备课组长:杨爱国
授课教师: 审核意见: 签名时间: 备课组成员:杨爱国、杨明海、杨占成 授课时间:2009年10月 日 第 节
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并会求某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2、分析: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计算是学习习近平方根的基础,充分理解和掌握了算术平方根,对将来学习习近平方根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目标:
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并会计算出某数的算术平方根。
2、分析:
注重学生掌握、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后,会求某数的算术平方根。
三、教学问题分析
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算术平方根一般式x2=a中x与a的关系时,教师要给予指导。
四、教学过程
(一)基本流程:
(二)教学情境:
1、导入:
由引言中提出的问题:计算第一宇宙速度v1和第二宇宙速度v2导入新课。
2、问题与例题:
问题1:要制作一块面积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它的边长应为多少?假设正方形的面积变
4为1 dm2、9 dm2、16 dm2、36 dm2、dm2,此时正方形的边长应分别为多少dm? 25 设边长为xdm.x2=25 因为52=25,所以x=5.答:正方形边长应为5dm。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 1 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设计意图: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定义。师生活动:教师指导,师生一起分析得出定义。
问题2: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00;(2)0.0001;(3)49 64.解:(1)因为102=100,所以100的算术平方根是10,即=10;(2)因为0.012=0.0001,所以0.0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01,即0.0001=0.01;
(3)因为(7 8)2=49 64.,所以497497 64.的算术平方根是8,即64=8.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做题中去理解怎样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核实答案。
问题3:引言中第一宇宙速度v1和第二宇宙速度v2该如何来求?(不用求解出结果)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现实价值意义。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
五、目标检测 1、121的算术平方根是()。2、6是()的算术平方根。3、0的算术平方根是()。
4、计算下列各数的值: 32=()1 81=().0049=()0 2009=()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求一个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师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自主完成。
六、课堂小结
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怎样求一个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本节的学习内容。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回忆阐述。
七、配餐作业 a组: 1、1 9的算术平方根是()。2、12是()的算术平方根。
3、计算:36 121=()0.00169=()2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加深对算术平方根的掌握。b组:
1、-(-8)是()的算术平方根。
2、若x2=1,且x>0,则x=()。
3、计算﹣25+9=()。
设计意图:通过做题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求法。教学反思:
3篇五:平方根教学设计
平方根教学设计
邮编423000 郴州市第六中学 王辉 教师 联系电话:***
一、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从学习内容的角度看,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方运算,能迅速求出一个数的乘方.理解乘方运算的本质,对加减、乘除运算的互逆关系有了明晰的认识;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能从具体事例中归纳问题本质,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抽象出问题的规律;
从学习能力方面看,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的经验,具备合作交流和归纳概括能力.二、知识分析:
《平方根》是湘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内容,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重点结合实际问题情景认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探究平方根的性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乘方”运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同时为后面学习实数及二次根式做铺垫.本着从学生实际认知情况出发,从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堂,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中,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基础上,掌握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会算出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3)了解平方与开平方是互逆运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习近平方根的概念,进一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通过探究平方根的特征,及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体验类比、化归等问题解决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