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案-诗歌教学创新设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仿写诗歌作文教学(网友来稿)
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xiexiebang.com/afeiz 诗歌教学创新设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仿写诗歌作文教学(网友来稿)奉新县第二中学 邓井英
一、教学设计理念
诗歌是诱人的玫瑰,大家都喜欢诗,但真正认识诗的同学就少,知道怎样写诗的同学则少之又少,所以要将诗歌仿写教学设计得通俗易懂,可触可摸可感,在品位诗歌时领悟方法,从而掌握仿写诗歌的基本方法(品—悟—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流畅性,提高学生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并自觉灵活地迁移到作文实践中。
二、教学目标
1、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教育的艺术》),我们正可以借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2、借助诗歌精炼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
3、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4、自制多媒体课件,以增强教学的交互性。
三、导入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 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xiexiebang.com/afeiz 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遨游于诗海,其乐无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学会仿写诗歌。
四、教学过程
1、营造诗的氛围,感受诗的魅力。欣赏配乐朗诵余光中的《乡愁》,之所以选这一首,一者熟悉,二者这首诗的意象之优美、情感之浓郁、节奏旋律之美妙,可谓诗中上品。通过朗诵,一种氛围自然形成,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诗歌上。
2、品味诗歌、领悟方法,学会仿写。
品味诗歌,然后根据平时大家读诗的体会和对诗歌的理解,结合诗歌写作指导,共同讨论诗歌写作的特点,即诗歌应饱含感情,注重意象不宜平铺直叙,应有些比喻象征,还要有韵律到音乐性的效果.总结写诗应该注意些什么?(多媒体显示)
一、要有浓烈的感情和鲜明的节奏 情感美 音乐美
二、要有鲜明的形象,做到情景交融 意像美 意境美
三、要有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像,构思美 想像美(1)写诗首先要酝酿情感。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xiexiebang.com/afeiz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或诗句能使人感动,首先在于它的情感。(多媒体显示)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这些诗句分别抒发的是爱国情、别离情、母子情、兄弟情、爱情、友情。)这些诗句为什么能拨动我们的心弦,关键在于一个“情”字。无情即无诗,诗是跳出来的心。诗,首先以情动人,写诗,首先要酝酿感情。
(2)写诗只要抓住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内蕴。有了感情是否就能写出美妙的诗句呢?(多媒体显示)春 天
春天啊,我赞美你-我赞美你红红的花,我赞美你绿绿的草,我赞美你绵绵的雨,我赞美你蓝蓝的天。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xiexiebang.com/afeiz 迎春花 伊蕾
把我镶满你的皮肤 我要和你一起盛开 让我的嘴唇长成你的花瓣 让你的枝条长成我蓬松的头发 我呼吸着你的黄色 在万物中通体透明
(同样写春天,写热爱春天的内容的诗,都有情感,但前一首诗缺少意象,没有诗的味道,第二首诗诗人爱春天,并不是大喊大叫,而是找到“迎春花”这个意象,于迎春花融为一体,来表达热爱春天的心情,诗味足,语言表现力强。所以,情感必须用意象来表达。而有情感无意象的却不能成为诗。)
再看看下面的诗: 其一
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使人进步 其二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xiexiebang.com/afeiz(其一是将毛泽东的名句改写成的,这不是诗,最多只能是格言。而同样表达此意的,冰心的《春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
接下来,我们就仿写冰心的这首小诗。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写时要注意,第一句选择某一“事物”而不是人,第二句写该事物的“缺点”,第三句写这个缺点造成的“危害”。(大屏幕显示)
井底的蛙,你自鸣得意时,池塘的水,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交流,师生一起点评。)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类诗。(大屏幕显示)“春天是个贼,窃走了我的心”
“你是我早上的包子,中午的馒头,晚上的咖啡” “我象爱读金庸小说那样爱你,象爱电脑游戏 那样爱你--”
(选择意像必须是鲜明的,突出的,有力的,而且能给人以美感的,和谐的。如果选择缺乏美感的意像,那只能破坏美感,失去诗意。)
(3)好的诗歌更需要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像。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xiexiebang.com/afeiz(大屏幕显示)露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哪——又有甚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让露自述,角度新。写露珠在草叶尖上、花心里,不声不响,不大引人注意,但纯洁、命澈,自生自灭,在“阳关明媚的清早”,还会“升华起一朵美丽洁白的云。)
(4)想象应该是诗歌走向美感的前提,诗歌要走向美感,除了想象,还必须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1、那白色的风帆是大海的翅膀 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xiexiebang.com/afeiz 凌空而起--赵丽宏
2、象落下两片饥渴的嘴唇 紧贴着大海波动的胸膛--蔡其娇
3、风帆吻着暗色的水 有如黑蝶与白蝶--王辛笛
(1、2、3分别把风帆比作翅膀、嘴唇和蝴蝶;比喻新奇,意境独具,语言极富表现力,令人品味)
接下来我们来作一个练习
依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面写上相应的诗句。(大屏幕显示)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如果我是。她温柔的话象只小手,轻轻拂去了他心中的悲伤。她动情的歌声如同。
3、学以致用,大胆写作
阅读下边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 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xiexiebang.com/afeiz 一、三小节保持连贯(大屏幕显示)
小时候
母爱融在乳液里 吮着它 香甜甜 上学后 母爱 长大后
母爱藏在枕头里 枕着它 爱意绵绵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交流,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构思美 想像美 课后练习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诉真情”,真、善、美是人们永远歌颂的主题,借你一双敏锐的慧眼,送你一对想象的翅膀,去发现、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哪怕是一滴水、一棵草、一片树叶、一缕阳光、一根白发……,让我们带着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尽情挥洒诗兴吧!
以《乡愁》一诗为范例,创作小诗一首,内容自定,题目自拟。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xiexiebang.com/afeiz 参考诗题:《园丁颂歌》、《童年》、《母爱》、《绿》、《春》 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再一一让大家欣赏了,课后我们将作进一步的整理,出一期小报。优秀的诗向报刊杂志投稿,我想:通过这次练习,大家对诗歌想必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并祝贺我们班级诞生了一批新兴诗人!
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读诗就是沟通情感,写诗就是重塑情感,热爱诗歌就是热爱生命!
(投影呈现:“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读诗就是沟通情感,写诗就是重塑情感,热爱诗歌就是热爱生命!”)
五、教学反思:
本次作文教学,我有几点深刻的体会:第一、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教师给机会,善于发掘。第二、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起引导角色,只有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堂才会活跃,才会有教学效果。第三、改变评价学生的陈旧观念,改变师生重分轻能的心态。本堂课,平时语文学习不太积极认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文思敏捷,竟仿写了好几首诗,被公认为好诗;而有些学习认真,考试得高分的学生竟一首诗也写不出。通过这次教学,差生重拾信心,那些考试成绩好但创造力不够的学生会认识到,学习语文的终级目标是培养能力。第四、一堂课的成功绝对不可能是偶然的,教师要平时多积累,对学生写诗尝试要多鼓励和引导。
作者邮箱: shuizhong@sina.com
第二篇:春 诗歌仿写教学设计
仿写小诗
教学目标
1、能按照要求写出一首诗歌,2、要注意诗的意境,诗的节奏,诗的语言。
3、学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完整地写出一首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注意诗的语言,诗的节奏,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学习诗歌的特点
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诗歌吗?学生举手发言 诗有什么特点? 讨论
教师小结:
1、每句诗都比较短,和文章比较它有一种跳跃性。
2、想象力都和丰富
3、重章叠句,有几段的格式都是一样的,只是变换了几个词语
二、阅读小诗《春的消息》,《春,我悄悄的告诉你》 春的消息(作者:金波)
走累了,我就躺在田野上,风,摇绿了树的枝条,头顶有明丽的太阳照耀。水,漂白了鸭的羽毛,是谁搔痒了我的面颊? 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
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让我们换上春装,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飞过树林,飞过山冈,到处有春天的微笑。
看到第一只蝴蝶飞,它牵引着我的双脚; 我高兴地捉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我会禁不住欣喜地雀跃,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 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来到去年叶落的枝头,等待它吐出新的绿苞; 再去唤醒沉睡的溪流,听它唱歌,和它一起奔跑。
《春,我悄悄地告诉你》 春
我悄悄地告诉你 你的礼物我收到了 那温暖而柔和的春风
春
我悄悄地告诉你 你的信我收到了
那写满了生机的碧绿原野
春
我悄悄地告诉你 你的照片我收到了
那浮现着你的笑脸的鲜花与嫩芽
春
我悄悄地告诉你 你的祝福我收到了
那充满着欢声笑语的童年
三,朗读,品析
这首诗歌是我国著名儿童诗人金波写的,诗人以一颗童心与大自然无拘无束地交流。全诗共六个小节,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浓浓的爱意。今天我朗诵了前三个小节,下面就重点赏析这三个小节
第一小节仿佛是一个特写镜头:春风、春水、树枝、水鸭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春天的美好跃然纸上。第二小节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作者把自己比成了快乐的小鸟,换上春装,飞过树林,飞上山冈,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寻找春天那种快乐高兴的心情。第三小节给我们描绘了一副戏春图:从“牵引”一词,能体会到作者发现第一只蝴蝶时高兴又情不自禁的感情。“爱怜地”和“放”这两个词,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捉住蝴蝶的高兴又怕伤害小蝴蝶的心里。这幅戏春图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捉、放飞舞的蝴蝶,是爱怜,是珍惜的情感流露在字里行间。
四,仿写。
1,作者真有诗情画意,写出这么灵动的句子,让我们也做一回小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
我是小诗人:风,摇绿了树的枝条,风,—————。水,漂白了鸭的羽毛,水,—————。(预设答案:风,吹高了小朋友的风筝;风,吹绿了遍地的小草;风,飘来了花的清香…… 水,染绿了小溪里的水草;水,映出了岸上的桃花……)说的真好。
2,春天是美丽的,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都有每一个季节的特色,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说说喜欢他的理由吧!
3,接下来的时候就交给你们了,仿照这两首诗的格式,写一些你喜欢的季节吧 五,修改与评析 六,誊写。
第三篇:仿写水果诗歌教学设计
仿写水果诗歌
设计理念:
儿童天生就富有观察力和想象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利用了许多形象直观水果及水果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写出和他们最喜欢吃的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来,引导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水果写成一首有趣的儿童诗。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大胆地想象和尝试,并且与同学共同交流,大胆地表露出自己的想法和体验。学生就在这样的仿写写中不断地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教材分析: 水果是儿童熟悉且喜欢的食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认识香蕉、苹果、橘子、梨子等水果,通过直观的水果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实物、范文,再现水果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介绍水果的方法,有步骤有重点地介绍。通过创造性的互动活动,逐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活学生的情感,促进创造性语言能力的发展。
学情分析:
二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因此习作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对水果,小朋友再熟悉不过了,但要有条理地说清楚它的外形特点、颜色、味道,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教师按照先观察体验后说,先说外形颜色后说味道,先练说后练写,使学生观察的细致,也降低了说、写的难度。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写儿童诗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写诗并不难。
2、观察水果的形,闻其味,展开新奇的想像,写出以水果为主题的小诗。
3、积累运用好词好句,学会运用修改习作中的标点,用错的字词。教学重点:
1、让学生用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
2、学会从外到内的观察方法。
3、教学难点:
1、按一定的观察方法观察事物。
2、大胆的展开想象。教学准备:
1、梨、苹果、杨桃,等多种切成圆片的水果。
2、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水果引入,欣赏诗歌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你们看,吴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师举起实物柠檬)生齐níngméng读带拼音的词语,柠檬。
吴老师带来了切成圆片的柠檬,是不是很漂亮。它形状像什么?我请几位同学闻闻感受一下柠檬的香味。(个别说)你闻到了怎样的香味。
日本有一位叫畑地良子的诗人,她就是用这圆圆的柠檬片写了一首有趣的诗。
大家一起把这首诗读一读。
柠
檬 日本
畑地良子
柠檬
一定是想到远方去。
薄薄地切一切,就会明白柠檬的心。
薄薄地切一切,滚出来好多个车轮。
散发着好闻的香味儿,车轮,车轮,车轮。
柠檬
一定是想到远方去!
诗中诗人由柠檬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先由柠檬美丽的色泽,诱人的香味,引入课题。再出示范文,激起学生上课的兴趣,也拉近了学生与范文的距离。
二、观察水果,展开想象
1、这节我们也来试着写一写关于水果的诗,请大家展示一下你带的水果。谁来介绍一下你所带的水果。大家带的水果真多,品种真丰富。
2、下面吴老师请同学们带着三个问题,观察感受一下你带来的水果? 学生读幻灯片7中的题目。
3、谁能说说你带的水果像什么? 用句式
切成圆片的 像
。预设:
月亮
太阳
年轮
花朵 切成圆片的橙像
雪花
星星
飞碟
圆盘
光碟
烟花
风扇
荷叶
玉盘
„„
4、把水果放在鼻子上闻一闻,感受一下水果的香味。谁能说说你闻到了怎样的香味?(课件出示:词语宝典)
大家都有一个灵敏的鼻子,都感受到水果的芳芬,我们再来把这些描写气味的词语读一读。诱人
迷人
辛辣 醉人
刺鼻的气味 酸甜
浓烈 芬芳的香味 清甜 淡淡 浓浓
小结:刚才同学们都有认真观察水果的形状,花纹(板书看),闻一闻水果的香味(板书:闻),并展开了大胆,新奇的想象(板书:想象)。
吴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水果,大家请看(课件,有关水果蔬菜的,同时边看师边介绍)。这是红柠檬,黄柠檬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水果的形,闻其味,尝其味,用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展开新奇的想像。在说的同时引导学生合理准确地运用积累的词汇,为写做好铺垫。
三、仿写小诗
1、重新观看《柠檬》诗歌
谁来试着编一首诗(请3、4个位学生编)
2、请大家试着把你们想好的诗写下来。注意诗歌的格式
橙
中国
卓成锐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空格、空行、标点符号)
【设计意图】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语言描述,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审美期待,借以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转化为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品味诗歌时领悟语言,从而掌握仿写诗歌的基本方法(仿内容、仿表达),让学生乐于表达,并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鼓励独立创作。
四、欣赏、评议
1、同桌互相交换,互相朗读,互相欣赏,并找出用错的字、音、标点。
2、谁愿意展示他的诗意作品。
个别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共同评价写得怎样(好在哪里,你最喜欢,最欣赏的诗歌中的哪句话,为什么?)
幻灯展示中等生,存的词,标点等方面的毛病,指导大家一起改。同时肯定存在的优点,给予“奖”的奖励(如欣彤、智华、成辉等)。
五、品尝水果
请同学们品尝美味的水果。
【设计意图】师生互赏互评,学会修改习作中用错的标点、字词。在师生评议的过程中,孩子们既能分享其他同学的作品,又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
仿写
水果
诗歌
闻
看
想象 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标准”同时对低年级的写作教学提出了以下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回顾本节课的指导,我有这样的体会。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力求通俗易懂,可触可摸可闻可感。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从颜色、形状、味道介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写出几句完整的话。通过品尝水果的味道,使学生体验水果的香甜,激发他们的写话欲望。让生活中真实的水果把孩子的思维激活,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教师的范文,使学生有模仿的范例,更快捷的掌握写话的格式要求。
2、着重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发展思维。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上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诗歌,通过“读诗悟法——观察水果——展开想象——仿写”,引导学生用各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去感受水果。由扶到放,中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运用语言,在培养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训练思维。
3、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强调合作精神。
在仿写诗歌的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全班或小组交流。师生、生生间充分对话,孩子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求得不同答案,引发新的思考。从而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合作的重要,有效地培养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能大胆地想象和尝试,并且与同学共同交流,大胆地表露出自己的想法和体验。
4、遗憾和不足:
课堂上学生的想象力还未充分激发;在分组观察与交流时,应明确目标;课堂的调控还应加强。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仿写诗歌》教案 语文版
写作 仿写诗歌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透露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炙热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遨游于诗海,其乐无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学会仿写诗歌。
1.培养仿语言、仿结构、仿意境的写作能力。2.体会诗的语言特点,在仿写的基础上学习独创。
1课时
一、作文指导 要有鲜明的形象,做到情景交融(意象美和意境美)对比欣赏:
春天
春天啊,我赞美你: 我赞美你红红的花,我赞美你绿绿的草,我赞美你绵绵的雨,我赞美你蓝蓝的天。
迎春花 把我镶满你的皮肤 我要和你一起盛开 让我的嘴唇长成你的花瓣 让你的枝条长成我蓬松的头发
我呼吸着你的黄色 在万物中通体透明
(同样写春天,但前一首诗缺少意象,没有诗的味道,第二首诗描写诗人爱春天,并不是通过大喊大叫,而是找到“迎春花”这个意象,与迎春花融为一体,来表达热爱春天的心情,诗味足,语言表现力强。)
再看看下面的诗: 其一: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其二: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其一是将毛泽东的名句改写成的,这不是诗,最多只能是格言。而同样表达此意的,冰心的《春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
仿写冰心的这首小诗。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写作时要注意,第一句选择某一“事物”而不是人,第二句写该事物的“缺点”,第三句写这个缺点造成的“危害”。
井底的蛙,你自鸣得意时,__________________。池塘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一首诗。“春天是个贼,窃走了我的心”
“你是我早上的包子,中午的馒头,晚上的咖啡” “我像爱读金庸小说那样爱你,像爱电脑游戏 那样爱你。”
(选择意象必须是鲜明的,突出的,有力的,而且能给人以美感的,和谐的。如果选择缺乏美感的意象,那只能破坏美感,失去诗意。)有了意象是否就能写出美妙的诗句呢? 还应有什么?(充沛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或诗句能使人感动,首先在于它的情感。例如: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这些诗句分别抒发的是爱国情、别离情、母子情、兄弟情、爱情、友情。)
这些诗句为什么能拨动我们的心弦,关键在于一个“情”字。无情即无诗,诗是跳出来的心。诗,首先以情动人,写诗,首先要酝酿感情。好的诗歌更需要新颖构思和奇特想像。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露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那——又有甚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让露自述,角度新颖。写露珠在草叶尖上、花心里,不声不响,不大引人注意,但纯洁、清澈,自生自灭,在“阳光明媚的清早”,还会“升华成一朵美丽的洁白的云”。)想象应该是诗歌走向美感的前提,诗歌要走向美感,除了想象,还必须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读诗就是沟通情感,写诗就是重塑情感,热爱诗歌就是热爱生命!
二、作文练习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诉真情”,真、善、美是人们永远歌颂的主题,借你一双敏锐的慧眼,送你一对想象的翅膀,去发现、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哪怕是一滴水、一棵草、一片树叶、一缕阳光、一根白发……让我们带着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尽情挥洒诗兴吧!
作文:以《乡愁》一诗为范例,创作小诗一首。
三、佳作展示
幸 福 春天
幸福是一根长长的风筝线
我在下头 梦想在上头 夏天
幸福是一眼清清的泉水
我在源头 拼搏在尽头 秋天
幸福是一个甜甜的苹果
我在地头
收获在心头 冬天
幸福是一片皑皑的白雪
我在外头 孕育在里头 乡愁 春节时
乡愁是一张精美的贺卡
我在这头期待 伙伴在那头祝福
元宵节
乡愁是一个红红的灯笼
我在这边想象 爷爷在那边牵挂
端午节
乡愁是一个甜甜的粽子
我在这头品尝 奶奶在那头守望
中秋节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亮
我在这边观赏 亲人在那边企盼
四、作文讲评
1.教师讲评2、3篇作文。(10分钟)姓名
时间
字数
第一卷: 第二卷: 末卷:
2.学生评改,写出评语。(15分钟)
3.教师讲评2、3篇评语,并小结这次作文。(15分钟)姓名
时间
字数
第一卷: 第二卷: 末卷:
4.张贴优秀作文和写得好的评语数篇。
第五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崇德修身"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崇德修身”教学设计
——修身正己,净化心灵
【编写意图】
第四单元四课计五篇文章,篇篇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星海中的一粟,文质兼美。
选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语言具有“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介,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在享受语言美的同时,又得到思想的净化。
选文《陋室铭》,它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传诵不衰,脍炙人口。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选文《爱莲说》,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是流传后世的传世佳品。选文《最苦与最乐》,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凝重,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编者有意把这四篇经典之文,攒成一个单元,让学生咀嚼,欣赏中华文化之浩瀚,之深邃,之美丽,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又陶冶了心灵,为学生生命奠定了一个牢靠的基础。
【教学设想】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架构有二:一是略读,二是写作,在选文中都有内在的联系,有例可循,学生既可学得,又可习得。
1、本单元强调重点学习略读,在单元提示中,有对略读的要求:“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在本单元第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还规定了时间要求:“这篇散文2100多字,尽量在5分钟读完。”单元目标与选文目标有相关,学生对略读很明确,在试教中,感觉到学生能很快学到略读之法,这对提高阅读效率大有好处,将使学生终身受用。
2、写作教学贯穿在整个单元阅读的过程中,对学生习得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没有明确的中心,同时对表现中心的材料不善取舍,无详略之分。而本单元的“怎样选材”写作专题与单元课文阅读有机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写作习惯。
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围绕中心,从待人厚,律己严两个方面组材。待人厚主要从修改文章、送客、复信三个材料写;律己严主要从写话是话、重视语文两个事件来写。
在《怎样选材》中,又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判断详略,并思考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处理,紧接着,注意材料的真实性,新颖性,且在“写作实践”三道作文题中,各有相关的写作提示,学生通过选文学习,作文指导,写作起来有方向。
【学习内容】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读课文),第十四课《驿路梨花》(教读课文),第十五课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第十六课《短文两篇》,其中有刘禹锡的《陋室铭》(教读课文)和周敦颐的《爱莲说》(教读课文)。有写作指导课《怎样选材》,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还有《助词
(一)》、《助词
(二)》。
“修身正己”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从为人处事方面来赞颂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陋室铭》是从生活条件差来表现刘禹锡不慕荣利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是从名利方面来表现了作者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以及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则是从“孝”和“敬”方面来谈修身养性的。“修身正己”以选文为载体,辅以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自然渗透,正如单元提示所说:“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净化心灵,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
【单元设计说明】
2课时单元导读课单元导读+文学常识+浏览单元文章总起、定向
2课时群文阅读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丛书三篇文章学习略读,感悟人物品格
2课时精读拓展课《驿路梨花》+丛书两篇文章赏析精彩语段,培养社会公德心
1课时情感意蕴课《最苦与最乐》+丛书多篇文章巩固略读方法的应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课时自主阅读课自由选择阅读《崇德修身》其他文章保证自由阅读的时间,提升品德修养
2课时古文赏读课《短文两篇》朗读赏析背诵
2课时写作训练课单元写作训练《怎样选材》内容前置,任务驱动
【主题划分及课时安排】
单元导读课主题一:学汉字文化,传词语瑰宝
2课时单元导读课单元导读+文学常识+浏览单元文章
1、通过比较,初步感受语言风格;积累本单元重要字词。
引导学生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重点生字词并掌握其音、形、义。借助课下注释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相关内容,掌握本单元作者、写作背景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结合课前“预习提示”和课后“研讨与练习”,反复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可小组内互助学习。
一、识记字音、字形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自学指导: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先独立完成注音并写会以上字词,10分钟后由小组长负责检测,检测完毕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人复备
二、理解词义
说说下列词语的含义
自学指导: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工具书来完成,组内由组长负责给组员安排学习任务,10分钟后检测并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汇报展示,教师对重点词语的含义做讲解。
三、积累运用词语
1、词语接龙对下列四个词语进行接龙活动,2、连词成句运用下列四组词语分别写一段完整的话
学习指导:
1、词语接龙可在小组内展开比赛活动,接龙不局限于成语,词语也可以。
2、连词成句要根据表达需要恰当的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也可以使用关联词语。
以上两项活动首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给予指导,10分钟后各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展示。
四、阅读课文,积累文学常识、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圈点勾划关键词、句、段。做好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
一、听写大赛:各组抽签听写生字。
二、名人趣事(作家作品回顾)
分小组交流,有关于这几篇文章的作者出处及相关的故事。
三、课文内容概括,并分组交流
群文阅读课主题二:诲人不倦躬行君子
课型:1+X(一篇课内精讲篇目带多篇丛书篇目)
教科书分析:
1.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
2.《新课标》要求:七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同时要求:“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获得有益启示。”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略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更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3.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一方面对写人记事的散文不再陌生,除了掌握了概述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之外,他们对于文章中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个学段,要求学生在继续领会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借鉴本文写法进行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写作练习。所以,在这堂课上,一方面需要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另一方面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4.通过这篇文章要让学生体会到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领会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写法的好处,引领学神在学习人物美好品德的基础上掌握写人写文的技巧。
学情分析: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现代文的学习方法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渐渐开始有了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所以应该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来让学生真正高效地参与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课文,了解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理解文章,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4.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5.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
领会本文夹叙夹议、行文平易、内涵丰富的写作特点。
学习内容: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悼沈从文先生》
方法指导:《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采用阅读指导法和关键词赏读法,重点指导学生基于“一定目的或重点”略读,再对需要深刻理解的问题进行精读
学习略读的方法:
1.默读,运用意群视读。
2.注意首段和尾段的内容。
3.抓段意,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4.扩大“视野”,增大扫视范围。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导语:大家看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它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字体浑厚圆润,气概凛然,正如叶老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
二、阅读文章,速读感知
1、略读两篇文章,尽量在六分钟内读完。
2、读完后,思考哪个情节你印象最深,回读批注。
3、从这个情节中你感悟到叶圣陶先生怎样的品格。
三、品读感悟,追思敬仰
1.叶圣陶在作者眼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作者通过那些事件来表现他的品德?课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方面的内容?
3.深入探究,把握内容。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体现?
那批阅修改的痕迹,是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体现。
改动的是标点,传递的是态度。
那的,是先生的体现。
是,是.四、主题阅读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悼沈从文先生》
1、选择一篇文章略读。
2、读完后,思考哪个情节你印象最深,回读批注。
3、从这个情节中你感悟到先生怎样的品格。
小组内交流,班级展示,教师点评、小结。
4.用句式写真情
学生自主阅读主题丛书
那的,是先生的体现。
是,是.小组合作,班级展示
那批阅修改的痕迹,是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体现。
改动的是标点,传递的是态度。
那铿锵而出的话语,是蔡元培先生英勇无畏的体现。
维护的是学校,宣扬的是民主。
那陋室门外的花圃,是沈从文先生乐观从容的体现。
种下的是花草,流露的是豁达。
过渡语:通过大家对叶圣陶精神品质地
5.在本文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小组合作说说它们的意思并进行交流。
(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2)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诲人不倦躬行君子
五、推荐阅读作业设计:
1.找出文章中让你印象深刻或难以理解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和摘抄。
2.《那些难忘的人》中四篇文章
精读拓展课主题三: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
课型:1+X(一篇课内精讲篇目带多篇丛书篇目)
教科书分析:
1.小说《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展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小屋”和“梨花”是文章的两个线索物,贯穿了整篇文章。文章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所见所闻为序,围绕“小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设计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分两个层次,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现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格。
3.作者彭荆风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姑娘和她的小妹妹在十几年中相继照料一间路旁小屋,为过往行人提供方便的故事。然而,作品并没有停止在少数民族青少年为过往旅客做好事的这种生活现象的描述上,随着情节的展开,作品进一步表现出梨花姑娘精心照料这间小屋的思想动因。原来这小屋是十几年前路过这里的一支人民解放军部队建造的,修建这间小屋是为了给行人遮风避雨。文章相当生动地展现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青少年一代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热情为人民服务的崭新精神风貌,将他们的心灵的真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作品的主题思想。
4.七年级学段,学生基本能读懂小说类的文章。并能够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学习本文新颖巧妙的构思,同时抓住关键词语“梨花”,说出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对学习记叙文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分析本文记叙的巧妙构思时还需要教师引导。因此我强调课前预习,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当地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雷锋精神”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主动帮助他人的意识,缺少关心他人的举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也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当代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与其产生共鸣之处,感悟助人为乐的朴实民风,获得精神上的洗礼,将内在的精神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提高自我的公德意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学重点:
1.理请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以“谁是小茅屋的主人”的巧妙设疑的构思方法。
2.理解“梨花”的多层含义及作用。
主题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事情写得具体清楚的特点。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学习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自觉为人民服务,多做实事做好事。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学习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内容:1.《驿路梨花》
2.语文主题丛书:《滴水之恩》《指路小孩》
方法指导;采用阅读指导法和关键词赏读法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赏析精彩语段,培养社会公德心
一、图片导入,切入主题。
导语:同学们,请欣赏梨花的图片。
1.出示任务(PPT显示):由梨花的图片你们想到了哪些关于梨花的诗句呢?
(1)学生浏览图片,回忆诗句。
(2)预设:
柳絮风轻,梨花细雨。——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总结过渡:在不同诗句中梨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彭荆风这篇小说的题目“驿路梨花”出自陆游诗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那么,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中的“梨花”又有怎样的含义呢?请带着疑问快速阅读课文。
解释题目:“驿路梨花”出自南宋诗人陆游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诗的最后两句是:“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课文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出示任务:学生带着疑问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出关键词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方法指导: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
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可借助文章标题,首尾,文中反复提及的人、事、物。)
(一)概括课文,一个故事
1.出示任务:
(1)思考:
A.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
B.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C.按小茅屋修改、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展示文中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故事。
D.按“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顺序,复述故事情节。
E.比较两种记叙书序,思考讨论课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2)学生活动:快速圈点勾画,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并列出表格。
2.反馈指导
(1)学生要明确事件发生的地点。
(2)要抓住文章的主旨思想。
(3)学生勾画出文中的时间点并列表。
(4)补充并完善课堂笔记。
提示:
一个故事:小说通过发生在袁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按小茅屋修改、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展示文中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故事。
课文记叙顺序的作用: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3.总结过渡: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按“我”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如果从小茅屋建造和维护的过程来看,课文采用的是倒叙。
三、细读课文,写法探究
(一)两次误会、三个悬念
1.出示任务:
(1)思考:
A.“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发生了几次误会,作者设置了几个悬念?
B.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2)学生勾画圈点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句。
(3)学生自主学习并简要概括。
2.反馈指导:
(3)关键词句:“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主人家是谁?”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小姑娘。“"她一定是梨花。”“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梨花呢?”
提示:
两次误会
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
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三个悬念:
悬念一: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悬念三: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表达效果: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回答时,应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引导学生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进行细致的品读赏析,感知“我”和老余的激动与疑惑,瑶族老人的善良与见到梨花姑娘的妹妹时的激动心情。
3.总结过渡: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之后,全文便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那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二)追根溯源,寻找主人
1.出示任务:
(1)思考:你认为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是瑶族老人吗?是梨花吗?是梨花的妹妹吗?是解放军叔叔吗?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2.反馈指导:
到小说的最后,通过哈尼族小姑娘,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梨花姑娘深受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继续帮助过路人,并且一直照料着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妹妹接管了小茅屋;瑶族老人、“我”和老余等过路人,受到照料,心存感激,也都尽力照料小茅屋。所以,小茅屋的建造者、照管者都是主人。
(1)通过寻找小茅屋的建造者是谁,进一步明确文章的线索,推动学生对文中人物内心善良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3.总结过渡:驿路上的行人得到了照顾,在孤独的旅途中,在漆黑的夜晚,在饥饿的疲惫里,是这间小茅屋给予了他们希望与温暖,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感恩在路上。那么,课文题目是“驿路梨花”,“梨花”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又有何含义呢?
四、聚焦“梨花”,体悟情感
(一)五写梨花,各有不同
1.出示任务(PPT显示):
(1)思考:文中几次写到“梨花”?将其语句勾出,并思考其作用。
(2)学生勾画相关的语句,讨论、交流。
2.反馈指导:
五写梨花: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自然界的梨花、人名、雷锋精神。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这是自然界的梨花,一是写出了陡峭大山中淡淡月光下的梨花林,洁白,美丽。二是出现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带给人希望和温暖。三是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2)“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
(3)“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
这是写人。由此,景物的“梨花”和人物的“梨花”建立起关联。
(4)“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作者借助梨花,赞美了给人们提供帮助的梨树林边小茅屋的主人。
(5)“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处处开”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1)学生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理解。
(2)把握文本主旨内容。
(3)补充完善课堂笔记。
3.总结过渡:作者描写“梨花”贯穿了全文,也是文章的线索,在理解了不同“梨花”的含义之后,我们知道了“梨花”不仅指是自然界的景物和人名,还象征着“雷锋精神”.那么,你能在课文中寻找到对“雷锋精神”传承的事例吗?
(二)梨花绽放,处处花香
1.出示任务(PPT显示):
(1)思考:文章中哪些事件是“梨花”绽放的体现呢?
(2)学生圈点勾画,总结概括。
2.反馈指导:
A.“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向哈尼族姑娘学习方便过路的人。
B.瑶族老人,送米、修葺小茅屋,向哈尼族小姑娘学习方便过路的人。
C.哈尼族小姑娘,照管小茅屋,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
D.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向解放军学习方便过路的人。
E.解放军,建造小茅屋,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1)学生要抓住文章的人物及事件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明确文中人物做好事的目的,以此来更明确地把握文章主题。
3.总结过渡:“驿路梨花”处处生香,我们看到了在边陲之地的淳朴民风和不计回报的助人为乐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弘扬。在学习了文本之后,我们再回到文章的标题上,文章以“驿路梨花”为标题,有何妙处呢?
(三)驿路梨花,品味妙处
1.出示任务(PPT显示):
(1)思考:课文用“驿路梨花”作为标题,有何妙处呢?
(2)学生自由交流。
2.反馈指导:
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
(1)“驿路梨花”既指自然界的梨花:洁白、香气四溢。又指梨花姑娘:助人为乐,朝气蓬勃,淳朴热情。还指解放军战士: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也指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淳朴热情,知恩图报,从善如流。更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
(2)“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
(3)“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3.总结过渡: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与不幸,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那么这个社会便会充满真、善、美。
本篇标题为“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恰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出梨花姑娘的鲜明形象、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环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帮助路人。
驿路梨花
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山峦层叠日暮作好铺垫
山陡人稀天晚担心露宿
意外看到梨花产生希望
小屋无灯无人设出悬念
第二课时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课时目标:赏析精彩语段,培养社会公德心
一、导入新课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是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二、主题阅读,提升感悟
1、阅读篇目:《美丽的微笑与爱心》《滴水之恩》《指路小孩》
2、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
强调略读方法:不能指读,必须默读,可以扫读,可以跳读。
哪个人物打动了你?因为他做的哪些事?
“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从“小人物”身上汲取营养,看看哪些是值得学习的?
3、小组合作,交流分享
从阅读的篇目中任选两篇,分别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读后感。
(参考格式:读了《》,我被触动了。由此联想到.这篇文章让我获得了这样的启示:.)
(或者读完后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
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品读心得。班级展示,各组选代表与其他组代表交流分享。教师点评小结。
学生充分阅读,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交流后展示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适时评价,适当鼓励点拨。
三、拓展延伸,洗涤心灵
1.出示任务(PPT显示):在与文本、与作者的交流中,你是否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呢?如果哈尼族小姑娘想再一次修葺这个驿站,你想为她或者这个驿站做点什么呢?
2.反馈指导:
我想帮她再种一些梨花。
我想给驿站取一个名字:梨花思缘。
我想给驿站前后修建一排路灯,以方便路人的行走。
我想写一篇关于驿站的文章,把这个驿站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种精神。
……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文本中的精神转变为实际的行动。
(2)用关爱的情感去帮助他人,这也是对文本个性化理解的一种体现,也是对文本主旨的升华。
四、布置作业
本文构思精巧,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现在要求改作直接描写,以《梨花来到了梨树林》为题,根据课文有关内容,发挥丰富的想象,续写一段文字,不少于300字。
情感意蕴课主题四: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课型:1+X(一篇课内精讲篇目带多篇丛书篇目)
教科书分析:
1.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这篇议论性散文,从浅显的问题出发,阐释了一个深刻人生的哲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没有尽责任,就是自投苦海。文章先提出一个常需思考而又困惑着人们的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否定了“贫”、“老”、“死”,而是身背一种未了的责任,然后阐述为什么身背未了责任最苦。接着又论述了什么事最快乐,为什么“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最后得出身负重任者享受的是苦中真乐的结论,再通过责任能否推卸得出“最苦”与“最乐”关系的认识,使论题更加凸显,观点更加鲜明。
2.《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有关阅读训练的目标共十五项,基本指导思想是: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在新课标下,语文课文一般分为精读课和略读课。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我们发现,阅读课教学在具体实施中经常出现两个偏差:一种是把“略读”全变成“精读”,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另一种是完全由学生课上或课下“自己看”,几乎没有收效。这两种情况都严重影响了阅读课的教学。
3.培养略读能力。首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文本大意。其次,化整为零,依照论证的逐层展开,筛选并概括带有作者看法、观点的句子,引导学生整理并加以积累。最后,再化零为整,理清文脉,在对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感悟的基础上,形成对文章深刻立意的认识。通过三个层次的略读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框架,从而形成对规范议论文的逻辑感知能力。指导研读文章。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以及7—9年级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以这样一篇论点鲜明、论证严密,论据充实的议论文作范例,有助于学生总结,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了解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为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进一步学习议论文知识打下基础。
4.阅读理解程度与阅读速度是略读中的一对矛盾,因此,对略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阅读速度两者结合起来。本文乃梁任公经典演讲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语言特点,使略读与精读能力均得以提升。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又简洁的语言。由于七年级的起始阶段对带有议论性的文体不好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谈话、讨论、诵读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仿写句子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七年级学生对人生的体悟经验很少或没有,对梁启超先生了解较少。因此,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少年中国说》《敬业与乐业》等文章片断,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人生主张。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文中俗语、古语、名言的意思与作用,真正体会到作者的人生态度,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⒈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⒉文章论证严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论证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⒊本文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进行感悟、积累及训练。可通过句子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⒋“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⒈学习略读的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⒉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巩固略读方法的应用
主题学习目标:巩固略读方法的应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习内容:《最苦与最乐》
语文主题丛书:《幸福的真意》《敬业与乐业》《幸福的人》
方法指导:先略读了解大意,再自读勾画,合作探讨,对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有引读之法。
教学过程:
1.略读课文,把握观点
方法引路:
1.以题目为抓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针对从题目中产生的疑问,略读课文,从文中找到作者的观点。
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观点,填在下面横线上。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默读思考,明白说理
默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完成以下问题。(用文中词语来回答)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3.归纳总结,明确思路:
4.举一反三,学会分析
默读第四段,说说作者是怎样说明尽责任后是最快乐的?
5.总结全文,明确目的默读课文第4、5段,结合全文,说说面对责任是我们应该逃避还是承担?为什么?
五、归纳总结
综合观点:(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第二课时: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主题阅读,提升感悟
1、阅读篇目:《幸福的真意》《敬业与乐业》《幸福的人》《学问与智慧》《最先与最后》
2、情感道德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朗诵,激发起学生昂扬少年情怀,增添一份神圣的责任感。
一、导入
《最苦与最乐》的文化品位首先表现在文章的价值取向。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高尚、深刻、朴实、永恒,具有极强的普适性。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尽自己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别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
一个世纪过去了,在当今的时代,作者的思想,他所倡导的责任感,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反而愈益显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请同学们齐声诵读:(ppt显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节选自《少年中国说》
二、拓展阅读
自主阅读丛书四117页《敬业与乐业》、135页《学问与智慧》139页《最先与最后》《幸福的真意》、《幸福的人》
划出文中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说说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写在书上。
思考、批注:
①幸福的真意是什么,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②如何敬业,如何乐业?
梳理心得,交流展示
三、能力迁移:
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然后进行小组交流。(ppt显示)
⑴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躬耕陇亩的陶渊明
⑵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⑶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⑷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⑸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三、学生交谈,发表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在人生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厌弃痛苦,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学习知识亦是如此,为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呕心沥血,因那令人头痛的作文煞费苦心。这些表面上看确实辛苦,然而在你超越自我之后,尽到责任之时,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赠送寄语
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古文赏读课主题五:陋室可铭,德者居之出淤泥不染,持一身傲骨
学习篇目:《短文两篇》
方法指导:朗读赏析背诵
一、整体把握
1.《陋室铭》
铭,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与格言颇相似。本文虽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期间在当地居住的简易房子。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文章开篇四句,简洁有力。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芬芳馥郁。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与日常生活。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再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无丝竹”二句则含有对比的意味,突出了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既像隐士,又居于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至“何陋之有”):运用类比手法,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作者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屋舍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说明自己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本文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2.《爱莲说》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作者周敦颐是北宋哲学家,人品高尚,胸怀洒落。任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县,“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文章。
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对莲高洁的形象铺排描绘,后一部分则揭示了莲的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作者开篇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是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接下来入题,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做烘托,然后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自己心意。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的心态,与陶渊明独自避世和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的区别的。接下来说到莲的种种可贵之处。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至“亭亭净植”几句,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语言精练而一气呵成。最后一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则高度概括了莲的气质与品格。
第二部分,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在作者眼里,三种花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逃避现实,更不像牡丹,以富贵媚人,从俗从众。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君子。到篇末,作者进而对“爱”做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里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二、素养提升
理解托物言志的文章,要引导学生从物象的特征入手,抓住理解“物”的特点,也就类比出作者的感受或思想了。这是一个由实到虚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陋室铭》的作者借“陋室”表达自己的志趣。他笔下的陋室,是“苔痕上阶绿”,读者从淡雅之色中可以感触作者的恬淡之心;是“草色入帘青”,淡雅中又生机盎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生活状态;而“素琴”“金经”则暗示了质朴高雅的情趣。自然环境、生活情境,共同构建了一个鲜明生动的“陋室”,也就突显了一个鲜明生动的“吾”(作者),从而使“德馨”的含义变得具体可感了。
《爱莲说》的作者则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具体地说,“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理解本文的主旨,关键在于要引导学生把握莲的整体形象,然后借助丰富的联想仔细寻味,这样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才会鲜明生动起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自读课文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熟了文章,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谁来说说在朗读课文时也没有不会读的字啊?)
3.谁来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朗读的效果。
4.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1)词语理解
(2)重点句子
四、探究道理
《陋室铭》陋室可铭,德者居之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
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和“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3.在文章最后引用了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4.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法?
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延伸
(1.)阅读主题丛书4(221页)《新陋室铭》。
(2.)仿写:以“"铭为题
提示:学习铭,劳动铭……
师抛砖引玉:
为师铭
路不怕远,坚持就行;厄不怕近,拼搏就成。桃李不言,润物无声。春夏送笑颜,秋冬迎新容。讲解细入微,谈心意诚诚。课堂品文章,谈人生。摒世俗之影扰,涤纯净之心灵。古有孔夫子,今有陶知行。欣然曰:无愧今生。
《爱莲说》出淤泥不染,持一身傲骨
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品格?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点拨: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4.拓展延伸
阅读主题丛书4,160页《枫叶礼赞》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点拨: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自主阅读课主题六:自主阅读课
自由选择阅读《崇德修身》其他文章(3课时)
读书汇报,展示分享课时安排:1课时
课型:读书汇报展示交流
活动准备:
1、对丛书阅读篇目进行批注式阅读。
2、课后自主积累阅读。
活动目标:
·通过共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加强阅读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通过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走向文章的深处,感受生命的魅力。
·通过个性化的推荐,将课外阅读引向更广阔的远方。
活动流程:
·书中内容知多少
看谁读得好?
形式:抢答。共20题。
规则:每抢到一题且回答正确,组内考评加5分。
·思想天空无限美
看谁读得深?交流最喜欢的一篇文章。
1、小组交流。按A-B-C-D的顺序发言,结合精彩语段,分享自己的批注,丰富自己的点评。准备班内精彩展示。
2、班内交流。可一人代表展示也可小组合作展示。
·书海凭你阅,天空任你飞个性推荐,图书漂流
送给亲爱的你:
阅读,是要让真正的阳光住在心里,讴歌生灵,敬畏生命。阅读,让内心强大,勇敢面对抉择与挑战。在书中,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