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教学环节,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最终5篇)

时间:2019-05-12 19:2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教学环节,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教学环节,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第一篇:完善教学环节,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完善教学环节,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甘玉洁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独立思考能力变得日益重要,这给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保证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从完善课堂教学三大基本环节入手,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师生互动、开创探究性课堂、将归纳总结贯穿于教学始终作为基本手段,为解决这一重要议题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which brings huge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styles.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on the basis of guaranteeing the goal of classroom teach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reform.In the paper, a set of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is provided for solving this important issue.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方法

独立思考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老师的讲授贯穿于整个课堂,学生则跟随老师的思路默默学习新知识。老师一手包办了学生的所有思维认知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导致我们的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古人便意识到独立思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在经济与科技高度发达,知识爆炸的今天,独立思考能力已显得更为重要。独立思考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从而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如今中国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育工作者对此责无旁贷,任重道远。摈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思想是解决这一重大问题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尝试与探索,从完善课堂教学的三大基本环节入手,浅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途径与方法。

一、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没有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导入,直接生硬地向学生灌输概念,演示解题过程往往无法吸引学生对课堂注意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首先要确保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然地主动思考,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青少年学生往往对新奇有趣的事物有着无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情境的趣味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开心且有意思的过程。

以等比数列求和为例,笔者在导入新课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 古印度有一个官员叫达依尔,发明了至今魅力不减的国际象棋。当时的国王为了表彰他这一贡献,要奖励他,问他想要什么。达依尔说:“只要在国际象棋棋盘上摆上这么些麦子就行了:第一格一粒,第二格两粒,……,后面一格的麦子总是前一格麦子数的两倍,摆满整个棋盘,我就感恩不尽了。”国王一想,这还不容易,立马满口答应。

讲到这里,我话锋一转:“假设同学们当时就在国王身边,你们会阻止国王做出这个奖励承诺吗?”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异常地认真,故事一说完,立即有几个学生说出了他们心中的答案,有的同学虽没有最终结论,但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很显然这个故事深深地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因为这个趣味的教学情境导入而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地调动,开始积极自主的思考问题。

二、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在进入课堂情境之后,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互动,共同探究,形成研究性课堂的局面。不与学生互动,往往会导致学生倦怠,注意力无法充分集中,学生从而变得懒于思考。传统说教仅仅是在“搬运”知识,学生鲜有机会去了解这些知识提出的背景,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或者科学中的实际用途,这让学生感到学来的知识既没有出发点也没有目的性,使得学生总有一种误解,学习仅仅是为了解答考题而已,不自觉地放弃了深入地思考。“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是笔者坚持的教学理念,互动能持续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探究性学习,启发学生像数学家一样去研究数学新知识,则有助于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益于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下面以笔者进行对数教学的实例说明“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帮助,为使表达更清楚,在此利用教育叙事的形式记录主要教学过程。老师(出示题目1:256*1024=?)看看大家谁算得快?

学生(立刻都埋头认真演算,很快有人轻松说出了答案)262144。老师(出示题目2:299792.468*31536000=?)这个呢?

题目刚一出完,不少学生就开始抱怨数字太大,计算不了。听了学生的反应,于是笔者引出对数的历史背景。

老师 这个题目数字确实很大,计算起来非常繁琐。但是这个运算确实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299792.468m/s是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31536000s刚好是一年的时间,因此这两个数的乘积就是光在一年内所走过的距离。天文学把这个距离称为光年,这是天文学中最基本的物理量。

学生 物理课上提到过。

老师 17世纪的世界,航海与天文学迅猛发展,经常需要进行越来越繁重的数学计算,有些计算甚至会花费人类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于是数学家们就开始寻找简化计算的办法。最终,爱尔兰数学家纳皮尔创造出了对数这一伟大的概念。对数极大地极高了多位数的计算效率。著名科学家伽利略曾言,给我空间,时间以及对数,我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宇宙。可见对数的发明对当时计算能力的提高起来了多么重大的作用!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对数,寻找到一个快速解决问题2的办法。

听完这段话,不少同学眼睛开始发亮,开始对对数这个概念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也有个别同学已经开始邹起眉头,心里琢磨问题2的快速计算方法。

老师 回到问题1,有没有同学知道256写成指数形式的话,应该是2的几次方? 学生 8。老师 那1024呢? 学生 10。

老师 大家能不能用一下指数的运算法则来计算第一个问题? 学生(很自然回答到)2的18次方。

老师完全正确,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指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那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方法计算问题2呢?

学生(露出不解的表情)不能。

老师 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自由讨论,请大家再认真地思考一下,给出你们的最终答案。

5分钟过后,学生代表开始发言“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解决不了,数字太大了,我们不知道怎么样把这两个大数写成指数的形式。”

老师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创造条件呢?我们能不能先做好一张表格,里面包含了大量指数运算的结果,这样以后需要做任何大数运算时,查询这张表就可以得到我们需要的底数和指数,从而把大数乘法转化为指数运算。

这段话过后,学生代表立即开始思考,并说到“那如果指数和底数不是整数怎么办,如果底数不同怎么办呢?”其余同学也开始阐述观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开始交流着自己的想法,课堂的研究性气氛达到高潮。

接下来的教学很顺利,在讲到换底公式也解释了他们心中的疑惑,至于指数和底数不是整数的情况,由于超出课标的要求,我课堂上并未做出解答。但是我相信这个问题一定会深深留在学生们的脑海中,激发出他们无穷的创造力。

三、以生为主,归纳总结

归纳,即是分门别类,找出不同事物的区别与联系,形成自己有条理的思维网络;总结的核心是反思,不仅仅是回顾,更重要的是肯定取得的成果,找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高中数学系统性强,规律性强,知识点众多,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有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显著地提高学习质量,巩固学习成果。不仅如此,一个思维能力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归纳总结的人。归纳总结是对思维过程的提炼与升华,是提高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以生为主的归纳总结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归纳总结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意识和能力,与教师主导的归纳总结相比,这更有利用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笔者的教学经验,根据课堂教学的类型具体又可以分成两个方面。

第一,在进行新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开始新的课程教学之前,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地回顾,“温故”方能“知新”。这时候教师应少说话,要鼓励学生多数话,把他们对上节课的理解讲出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独立思考中抓住核心知识点的能力。主要教学任务完成之后,通常笔者会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节课主要涉及哪些数学概念?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和已经有知识又可以建立怎么的联系?引出了哪些公式?可以解决哪类问题?这些问题都较为开放,不同的学生回答也不尽相同,教师应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即使部门学生的回答会存在瑕疵,甚至些许错误,教师也不要急于否定他们的答案,而应该鼓励他们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先表扬他们回答中的闪光点,然后做适当评论以及纠正。第二,在进行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章节结束后,复习课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上好复习课,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复习课中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巩固学习效果?是上好一堂复习课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学者托尼巴赞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概念。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已被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所证实[3]:英国已经把思维导图纳入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新加坡已经成功地把思维导图引入中小学教育,《幼儿思维导图》更是成为年轻父母们的必读书。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考可视化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能够呈现思维的过程,也可先呈现知识网络,是归纳总结的绝佳工具。笔者将思维导图引入到了复习课当中,于是复习课便成为绘制思维导图课,学生参与度很高。以《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恒等变换》的复习课为例。首先让由学生找出这个章节所有公式,很快在全班同学的努力下,这个任务完成了。接下来笔者便对每个公式进行简要评述,此时这些公式在学生心中是零散的,没有构建起知识网络体系。随后笔者引导学生在以知识发生顺序来对这些公式进行梳理和学生共同制作完成三角恒等变换的思维导图。整节复习课下来,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对绘制思维导图积极性很高。这样的复习课既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框架,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该把这一思想观念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首先,在课堂教学导入时,我们应针对课程特点,创设趣味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其次,在课堂之中,我们应该加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开创研究性课堂,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予学生在课堂学会更多的思考机会。最后,不管是崭新的课程内容进行前,还是课程主体内容结束后,以及复习课教学之中,都应当坚持以生为主,归纳总结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学生个人发展以及国家繁荣贡献一份来自教育工作者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赵勤.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探讨[J].教学与管理, 2013(27):69-71.[2] 杨利平.舍罕国王的诺言[J].中学生理科月刊, 1998(19).[3] 刘强.利用思维导图指导高中生数学复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1.

第二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当老师提出一个略有难度的问题时,学生常常会依赖好学生,等着听他们的答案,缺少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习惯,缺乏自信;甚至个别学生的发言出现错误,还会造成部分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认识产生偏差。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思考的主人,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体的思考欲望,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创造条件,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前提。学生在独立思辨中纠正错误认识,获得真知,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在反思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合作与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成果。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浅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考欲望

教师围绕着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的欲望,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要的方法有:

(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或转化时,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出发,巧妙地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和认知期待;

(二)挖掘生动、有趣的学习材料吸引学生,从而诱发学生对数学问题不断探究和深入思考;

(三)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生动、直观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

(四)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中很少涉及图形规律问题,我就自己动手开发、利用现有的数学教学报纸、期刊和杂志等资料,为学生整理、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有结构的学习

素材,其中设计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花盆摆放问题、火柴棒拼小鱼、正六边形地面砖拼图案、折纸、剪绳子数数和摆棋子游戏等等,学生非常感兴趣。举例如下:

1.把编号为1,2,3,4,„的若干盆花按右图所示摆放,花盆中的花按红、黄、蓝、紫的颜色依次循环排列,则第8行从左边数第6盆花的颜色为色。

2.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图所示可得到一条折痕(图中虚线),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三次对折后,可以得到7条折痕,那么对折四次可以得到____条折痕,如果对折 次,可以得到_____条折痕。

„„

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学生看到问题时眼睛睁大了,安静了,动手开始实践、数数了,继而认真思考了。可见,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能够诱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欲,学生在质疑、操作、实验的自主探索中能够积极思考,并保持了较旺盛的思考激情。

二、重视“做数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

从教学全过程的发展情况看,学生学习能力的客观发展进程分五个阶段:1.完全依靠教师阶段;2.基本依靠教师阶段;3.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阶段;4.在教师指导下独立的学习阶段;5.独立地进行系统学习的阶段。初中学生具有了自己阅读所学教材的能力,并且会感到学习上有许多困难,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处在相对独立学习为主的阶段。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并尽可能提高其参与度;其次是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有研究发现:让学生“说数学”比“做数学”的机会多得多。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这种方式容易造成“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那些中等学生和思维迟钝的学生是否也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体验,我们不得而知,为他们感到不安。”为此,他建议:要把学生的独立的、个别的作业作为学习数学的基础,会“做数学”比会“说数学”更重要。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心选取例题。所选的例题或一题多解,或便于拓展,或一题多问,这样好学生可以多一种解法、多一点想法、多做一问,差一点的学生也能通过思考有所收获,通过讲评有所提高。虽然例题少了,但学生的思考时间却增加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必然会逐步提高。

(二)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观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无法形成。

(三)引导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将来进一步学习都有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而问题提得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深度。对于那些敢于发现问题、提出不同见解的同学,要进行鼓励和表扬。

在教学中,我把发现的权利还给每位学生,将要探索的图形规律问题,提前两天印发给每位学生回家独立观察、比较、归纳、猜想,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了自己的初步理解和见解,带着信心和思考走进课堂来学习,这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实践表明,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在“做数学”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在“做数学”中,人人都可能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在“做数学”中去感悟、去理解、去喜欢属于他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使数学活动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觉的学习行为。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改变“重教轻学”、“重说轻做”的倾向,采取“先学后教”、“先做后说”的教学策略是必要的、有效的。

三、促进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作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但是,要根据学习内容来确定是否采用,关键是要看实施的效果。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如何处理图形规律问题有很好的研究价值,所以我设计了“交流探索过程中的解题策略”的教学活动: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位学生负责组织本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上述问题继续讨论、交流,争取找到正确答案,并推选两名学生负责将本组的解答思路进行整理,准备课堂上交流;教师则深入小组进

行倾听、指导和适当的帮助,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思维水平,关注学困生的参与程度,给予及时的帮助与鼓励,以保证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探索活动中。

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与交流,学生感悟到“在找规律时必须综合各个图形,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规律”。以下是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独立思考成果,互相启发,共同归纳出的各种解题策略。可见,学生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了,找图形规律的一般方法学会了。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应明确以下几点:

(一)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因为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才有利于拓宽思路、问题探讨的多元化,促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在每一次合作交流之前都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以确保合作学习的质量,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落实。

(二)明确合作目标,形成合作机制。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合作要达到什么目标、各自在小组合作中担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从而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一个合作小组都要有一人负责组内活动的组织与协调,确保合作学习有序。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和良好合作习惯的指导与培养。如,1.尊重他人独立思考的权利,学会耐心倾听;2.质疑的能力。合作不是顺从,而是相互认同、接纳,学生要有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3.“说数学”,有条理地汇报和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表达独立的观点,能给别人讲明白,自己也就明白了,从中悟出学会独立思考的乐趣。

(三)把握好交流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有价值的问题资源,也要以真诚、宽容的态度接纳生成性资源,尊重不同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从自我个性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并把握住数学教育的时机,并给与及时的评价。

(四)慎用合作学习。在课堂中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经过个体活动确实解决不了,再进行小组合作或者同伴互助。要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就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精选合作内容。但合作学习仅仅是一个学习方式,不能滥用。

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出: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做到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达到既发挥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的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学习后的反思,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艰辛,苦思冥想解出答案后,必须认真进行如下探索: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的概念、知识和能力是什么?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命题所提供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本题有无其他解法?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过解题后的反思,改进解题过程,探讨知识的联系,进行知识整合,掌握探究的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的积极思维在解题后继续,“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这是解题过程中更高一级的思维活动。为此,应该倡导和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反思,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对知识形成的背景、过程以及作用进行思考,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

(二)从数学观念、思想方法等方面对解题策略作宏观角度的思考,鼓励思维的多样性、个性化。

(三)通过对解题后的回顾作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对学习中的错误作思考,引导学生竭尽全力寻找漏洞,调整策略。

在课堂教学的小结部分,我组织学生对课堂上学习的典型问题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归纳探索图形规律的方法(鼓励学生总结本次探索的经验和方法,必要时教师进行引导、补充),得到了以下的思考成果:

1.解答图形规律问题,第一步要观察、比较,挖掘图形的特征,第二步要根据特征寻找变化的规律,第三步是根据规律大胆地进行猜想,第四步是对猜想进行验证,做到解题符合题意;

2.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的不同,同一个问题解题策略是多样的,要在比较后找到较好的观察、思考角度,迅速解题,增强优化解题策略的意识;

3.用函数思想解决图形规律问题.由于初中范围内一般会涉及一次关系或二次关系,故基本的探索步骤是(1)列表;(2)猜想函数关系(先尝试一次关系,若不对,再尝试二次关系);(3)求所设关系式;(4)验证所得关系式;(5)用所得关系式回代所需求解情形;

4.明确数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把所学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实践表明,解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对问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不断地思考并做出新的判断,让学生体会解题带来的乐趣,享受探究带来的成就感,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好习惯。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促进学生不仅学会合作学习,更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在人生道路上,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学生将来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个性、能独立承担工作和独立作出重大抉择的人都是必要的。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独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对性,一般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会不断增强。所以教师要充满信心,坚信独立思考能力经历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是能够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的。思考是一种过程,思考是一种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第三篇:语文课堂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语文课堂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

语文课堂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作者/杜学峰

长期以来,受各种参考资料的影响,很多课文的教学内容早已具有预定性,叙写了哪些内容、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何种主题、体现了什么情感,这些已成为教学的固定构架,而且所有的说法也口径大致相同。因此在进行课文预习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几近僵化,缺少自己独立的思考。这种感觉,在我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达到了极致。我要求学生各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总体感受,学生的回答普遍是:自由快

乐的百草园,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让学生提炼这篇文章的主旨时,学生的回答又几近一致: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可是这里的三味书屋真的只是枯燥乏味吗?这篇文章真的只是表现对封建教育的不满吗?为了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了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语文阅读习惯,我立即调整了上课策略,让学生针对三味书屋是”乐园”还是”苦园”展开了辩论。下面就是这堂课上的教学实录。

先要求学生朗读三味书屋部分,按照学生自己的理解,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甲组认为是”乐园”,乙组认为是”苦园”.甲: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还可以捉了苍蝇喂蚂蚁。

这些活动都是非常有趣的。

乙:园子里只能去玩一会儿。玩久了先生就会在书房里大叫,大声呵斥:”读书!”先生还有一条戒尺,还有罚跪的规则。

乙:文中说”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从一个”只”字和”习字”“对课”这样无聊的学习活动,可以看出三味书屋的生活是非常枯燥乏味的。

甲:先生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了,”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说明我的知识增多了,这也是一种读书的乐趣啊!

甲:”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其实我们现在有时候也会这样:先发疯一样地读书,然后突然都莫名其妙都停下来,你看我,我看你,有

时候还会哄堂大笑,很有趣。

乙:可是你看学生读的内容,都是一些枯燥乏味的东西,读一两天还好,可天天读的话就一点意思都没有了。包括老师读的那段话,鲁迅也说”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说明他也不懂,只是瞎猜的嘛!

甲:我觉得作者在这里并不是为了写老师读的是什么内容,而是强调那读书入神的场面。”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大家可以试着做做这个动作,看着是不是很滑稽,很有趣啊!

甲: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孩子们有的”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有的用半透明的纸蒙在绣像小说上画画。作者回忆自己儿时在课堂上的小动作,说明这些小动作很有意思,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像我们现在有时候上课做一些小动作,没被老师发现,心里也会偷着乐呀!(不好意思地笑)

乙:这其实不也正从反面说明上课

没有意思,很枯燥吗?

甲:作者说”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说明那段读书生活培养了他对画画的兴趣,让鲁迅受益终生。

甲:鲁迅说自己最成片段的绣像,”我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可以看出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怀念,对失去童年的惆怅。

乙:作者在描写三味书屋的时候,写三味书屋的匾下面有一幅画,”画着一只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这种行为是非常迂腐死板的。

甲:神圣的孔子和威严的先生变成匾和梅花鹿,接受一群孩子的跪拜行礼,这场面很滑稽可笑!

师补充:”鹿”谐音”禄”,”肥大的鹿”就喻指高官厚禄,”伏在古树下”,意即”禄在古书中”.说明那个时代读书就是为了谋取高官厚禄。作者也是在借此批判封建教育。

乙:封建教育下的老师也是要批判的。他是城里极”博学”的,可他对”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知道,并且在学生问的时候,居然”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明显的是老师不知道,却不愿意承认,有点古代读书人那种死要面子的样子。

甲:这个老师做得是不对。可是我觉得作者说先生”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这段话是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来写的,写出了孩子被责骂的委屈以及对大人的控诉,现在让40多岁的作者写出来,让人忍俊不禁。

我在课堂上做了这样的总结:关于三味书屋是”乐园”还是”苦园”,一直以来都是争议不断。我们既能读出一个阴森、冷酷、枯燥、陈腐的三味书屋,借此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也能读出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三味书屋,表现了作者追求新知识,天真、快

乐的心理。希望大家在阅读这篇文章以及其他文章的时候都能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不过,老师个人认为,这样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用儿童的口吻叙述事物,以儿童的视角反映其主观感受。在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在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有快乐,是鲁迅先生42岁时”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用一颗童心去回忆的童年生活。这样的童年,固然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快乐。

400年前,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能思考的芦苇。”因而他又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各种教学的契机,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标,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追求。

第四篇: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苏省阜宁中学王沛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而信息技术作为新兴的学科,它独特的社会地位和学科特点有助于我们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新环境、推行项目(活动)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训练学生思维方式五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创新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智能机器人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江泽民主席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要靠教育。<<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中,作为课程方案的宗旨,提出了要“依托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数字化城市的教育环境,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智能机器人集合了计算机、声、光、电等多种技术,可以让学生全面接触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高科技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思考与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造力和进取精神。通过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智能机器人,把原来存在于科幻影片中的事物,引入到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他们以后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在教学上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1、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2、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其次,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成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组织方式,让学生在目标明确的、有意义的项目实现和活动完

成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其次,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协商”、“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了客观条件。

再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应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二、创设有利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事倍功半。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多数是学生感兴趣的,但程序设计例外。怎样才能让学生对程序设计也产生兴趣呢?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我在讲授程序设计基础《三种基本结构》一课时,通过乐高机器人(做好顺序、分支、循环三种程序),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由机器人来演示原本只能空想的三种结构执行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结构运行的异同点,体会顺序、分支循环的作用,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通过程序控制机器人做我让它做的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操纵机器人的欲望。使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改以往程序设计教学的枯燥、乏味。

三、推行项目(活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的上海市信息科技课程标准里强调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组织应该突破单一的课堂教学与上机操作的局限,坚持“以项目上(或活动)带动学习”和学用结合的原则。通过项目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项目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问题,完成项目,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或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如在(三种结构程序设计应用)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项目(夏天,电风

扇是我们常用的纳凉工具,大家可能都碰到这样的问题,晚上睡觉调定时,可到时间关了就觉得热,一直开又容易着凉。我们能不能做一个电风扇,能根据不同的温度,吹不同大小的风,这样晚上睡觉开着也不怕了),让学生自己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机器人积木,搭建一个电风扇,进一步完善我们常见的风扇功能,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1、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在信息技术教学开始时,就让学生在业余时间不断收集有关信息技术的各种知识,到对课本知识了解到一定程度时,我把他们收集的各种知识,进行一次展示,让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

2、我结合教学,适时运用机器人,把信息技术教学中较难的程序设计教学与机器人联系起来。比如讲到循环时,制作了一个避开障碍的机器人。机器人在前进中不断检测前方是否有障碍,有障碍就进行避让,形象的演示了循环的运用。在讲解枚举算法时,我给大家播放了机器人灭火的视频(受场地限制,没有实际演示),机器人在程序的控制下,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去搜索火源,找到后进行灭火,很好的演示了枚举算法的过程(一一列举出所有可能的解,检验是否是真正的解)。学生看到机器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如此聪明,产生了要让机器人更聪明的欲望,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3、由于设备和课时等客观原因,目前我校机器人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还没有普及,更多的是利用课外。学校成立了机器人社团,定期安排学生活动。作为机器人社团的指导老师,我根据班级、兴趣进行分组,各小组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项目或自已寻找项目,进行项目的完成。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相互探讨。小组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学习。比如沿线走机器人,在搭建机器人时,小组成员可以分配任务,一个负责设计、一个负责积木、一个负责编程控制。搭建后,小组之间相互比赛,看看谁的结构好,谁的机器人更聪明,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个性,在一次次的探讨中,大家都得到了提高,有了更独特的想法。

4、机器人的知识学生了解的可能并不多,在学习了网络以后,我就安排学生运用网络搜集有关资料,学生在选择好自己的项目后,也可以有针对的寻找资料。比如机器人足球比赛,我只给学生提了提,具体怎么做,由小组自己完成。学生拿到项目后,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在网上查找比赛规则、比赛方式,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提出并分析问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和进行决策。通过网络观看以前的比赛介绍,从中吸取闪光点。通过BBS、网上联络等方式,向有经验的选手学习,同同行沟通、交流。学生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的精神,激发了创新的意识。

五、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从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来看,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即它主要是关于如何获得信息和利用信息,它强调的是“如何”而不是“是何”。因而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教师将不再是教育过程中的绝对权威。教师将更多地承担引导者,支持者和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学生由接受知识的“水桶”转变为“处理器”和新知识的“生成器”。学习的过程是学

生自己探究的过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砸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框架,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当然仅仅在软件操作上采用多种方法,达到相同目标,已没有多少创新可言了,通过机器人就能更好的实现这一转变。比如在做机器人爬楼梯的项目中,我只提供了场地,由学生去想像用什么方法上楼梯,有的想到用履带、有的想到用多条脚,有的想到用翻转,方法各有不同,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搭建机器人,编程控制机器人。同一种机器人结构,换上不同的程序或者同一种程序,换上不同的结构,他们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在活动中大家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各自的项目。

创新精神是要靠激发的,创新能力是要靠培养的。通过机器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创新的意境有了,学生通过机器人,可以把自己的想像的东西实现出来,在实现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培养。比如,学生在研究型课程(物理类)中也会想到用机器人来做自己的研究项目。参加二十届INTEL机器人创新大赛获得三等奖,参加市家庭机器人挑战赛,获得三等奖。

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而且要培养千千万万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基础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石,在这方面任重道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新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他曾设立“育才创造奖金”,并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先生的“创造宣言”永远不会过时,它正是我们今天开展创新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给学生一个创新自学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摘要:为了保证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竞争,成长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是一种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尝试。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了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关键词:创造能力契机生活评价展示

为了保证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竞争,成长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是一种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尝试。美术教学要在审美内容中挖掘创新的理性知识点,通过这种知识积累来培养学生体验生活,创造艺术的素质,教师也要在学生接受能力范围内设计出创造的教学过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借助教学内容,让学生寻找创造的契机

现阶段中学的美术教育有一种倾向——偏重于教学成果的展示而忽略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学生的绘画就会停留在一个简单的、重复的低水平阶段。其实,看起来学生好像掌握了绘画的技巧,完成了学习任务,可这只是一种兴趣的转移和思维的复制,并没有完成美术的基本教育目标——独立创造。我们的教学要注重利用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要给学生一个运用美术技巧创造作品的机会。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教学内容。在美术教学里,要达到的不是一个学习任务的目标,而是一个深刻的创造美、欣赏美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为学习寻找创造的契机。如:在教学《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时,要借助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欣赏来刺激学生创新美术作品的欲望。在多媒体图文一体化的演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了古老的民间艺术,在学生沉醉其中的时候,要安排让学生用自己的表现形式来抒发对民间美术的热爱,设计一些民间艺术作品,然后在作品中表现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崇拜。有的学生将自己创造的水彩画上增添了剪纸的背景,有的将泥俑娃娃改成了年画中的形象,还有的将古老和现代结合起来,做到真正的新旧结合。想一想,学生的创造就是在这样一点一滴中进步呀!这样的教学内容主要就是要把创造的机会还给学生,为他们天马行空的创新提供一个入港口。2 激励亲自尝试,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快乐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快乐是学习任何知识的向导,因为快乐所引发的热情是不竭的动力,要上好一节课,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处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之中,然后利用这种氛围调动学生的热情,鼓励他们亲自尝试创造。反之,只要他们尝试了就必然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要使学生“口常开,手常动”,使课堂成为学生动手创造的乐园,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快乐的成长,教师的语言首先要富有激励性。激励性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军歌,能增长士气,鼓舞人心,坚定信念。如:教师在鼓励学生完成山水画时,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成功,理解学生的创造方法,尊重并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讽刺、挖苦和打击,要利用委婉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进行改正。总之,教师要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之处,并时常进行鼓励和赏识,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去尝试、充分去创造,充分表现自己的智力创造,体验创造的快乐,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创新的美术人才。3 引导深入生活,让学生汲取创造的源泉

我们的教学不是脱离生活的,无论是素描、色彩等基础技能的训练还是欣赏、写生等个性展示都离不开生活。生活给了我们最好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要知道学生的生活不是只有美术知识,多种知识都在他们的脑中徘徊,利用这些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去寻找灵感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个人的绘画感觉不是在规范中形成的,是要靠社会和生活的直观刺激,美术要从“神”一样的体会回归到“人”的世界。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多彩的人和事:淙淙流水、灿烂野花、忙碌的众生,所有的景物都应是如诗的画面,学生会在生活中感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把生活创造的加工,展现在自己的画中。如:对于素描的要求虽然是要求临摹,可是对于人物的生机和内在也要有一定的把握,通过认真的思考总结来进行个性化的创新,这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造。否则,只能将模仿者当作是单一的作画机器,那只要有电脑就行了,人类的工作又有什么意义呢?教师要因材施教多安排与他们生活有关的题目灵活要求宽泛的作业,这才更有利于学生汲取创造的源泉。另外,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也要安排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喜爱的题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做到深入人心,才会调动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欲望,使内在要求与外在教学相吻合。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和感知生活来突破传统思维模式,鼓励学生有意识进行内在思考,观察生活,轻松愉快地进行艺术统摄,完成创新。4 实施赏识评价,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喜悦

教学过程的成功离不开教学评价的科学合理性,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体验创造的满足感。我们应该利用评价的特殊功能来对一些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进行激趣培养。合理的评价甚至会树立学生崇高的情操,想一想,一个受到重视的学生对于事物的看法都是积极向上的,自身的满意度会影响他们鉴赏美、感知美、创造美的情趣。过美术活动使学生的智商和情商都得到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美术教师千万不要把简单的刺激作为评价学生作品的用语,成人的眼光作为衡量的标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在不能沟通的评价中,学生会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我们要尝试进行赏识评价,所谓赏识评价,就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即使进行赞扬,对学生的弱点要以鼓励为主。沃尔特•迪斯尼小时的经历就值得我们借鉴,他在上小学时,曾把老师留的作业“盆花”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神奇的创新行为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受到老师的一顿打击,差一点让这位艺术家早早消失,可见赏识评价是多么的重要。教师的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改变平淡与重复,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美术教育者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反映,应积极地鼓励其“以心为画” 展示个体作品,让学生彰显创造能力

再好的作品也要展示才能有人欣赏,孤芳自赏绝不是现代美术的观点。我们的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要让学生大方的彰显自己的创造能力。教师当然要为学生创造这种彰显的可能了,如: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举办课堂作业展,要求集体参与,人人评价。让学生把画拿到前面来展示给全班学生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美术展示的要求,笔者和同学们在征得校领导的同意下,大胆的将我们的美术作品放到了校走廊去展出,受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的创新作品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然后我们又设计了几个专栏,“环保在今天”、“世界的号角”、“大师再现”等创造性的作品展览为学生们赢得了赞誉和信心。

总之,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单是指掌握基础知识,更包括基本能力的培养,我们并不是要中学生现在就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完成不朽之作,只是要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他们学会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让他们敢于探索,敢于创造,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这一目标,美术教师要牢固地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贺亮.新课改形式下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12).[2]杨敏.初中美术学法指导二三谈[J].中学课程资源,2008,(06).[3]秦明华.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4]肖雪萍.信息技术在聋校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3).[5]包志坚.初中美术课堂个性化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3).[6]张玉.初中美术愉快教学的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0).

下载完善教学环节,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教学环节,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李文康 (宝鸡市陈仓区坪头中学,陕西宝鸡,721312) 摘要: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是当前教育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本文结合幼教特点,力求从以下......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点明了小学语文......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范文

    艺术讲演,打动听说 通过认真看了两个有关听的案例,我觉得两个课标中关于“听”的内容的共同点是: 1、 都是根据小孩子的生理特点,通过看和听的渠道,使小孩子很容易地、主动地、积......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音乐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多,如:听、唱、奏、欣赏、创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

    在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在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尤其在几何教学中,这一点尤为突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对于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对学......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摘 要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正确地培养学生审美观点、从而提高民族优秀文化审美的情感和能力。让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和认......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