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精品教案
教学目的:
1.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出示课件千米的认识.ppt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 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千米的认识.ppt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1000米)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 米? 4.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3、实践作业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巧记进率.千米的认识.ppt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 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 1千米= 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 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 1千米的长度,掌握 1千米和 1米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 1千米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 1毫米有多长吗? 1厘米、1分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我们在高速公路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指示牌,你知道 200m是什么意思吗?还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
(二)、新课学习
1. 认识千米
如果描述比较远的距离,米这个单位有点小,所以,人们就用千米来表示,今天我们来认识千米。我们也看到过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 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作单位?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继续播放课件:
点击图片,认识千米。
2.进率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 1千米。
你们知道 1千米和 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 1000米)
继续播放课件:播放课件千米的认识---点击出题后,有学生回答后,再点击出现答案及分析。
估想:
(1)1米有多长? 50米有多长? 100米有多长? 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 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继续播放课件:播放课件千米的认识
(三)、知识运用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 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实践
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 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 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 1千米?(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
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千米
1000个 1米是 1千米。
米
1千米= 1000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数学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测量》的要求为: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以直观和动手操作为基本手段,注重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感受与有关知识建立联系,„„要避免繁杂的单位换算,而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测量的实际意义和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说说“千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千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中的一个内容,从教材编排看是在学习了米、厘米、毫米、分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之后,学生对长度单位就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对较小的长度单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已掌握了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直至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主要考虑:
1、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大量的生活中的照片让学生犹如在生活现场一样。感知1千米时,教师拍摄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景点,让学生来估计从校门口出发到这些地方大约有多少路程。再通过观察来强化1千米的观念。最后,公路里程碑、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摩托车速度表等照片的出示,让学生明白了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重视估测,力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估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新课标把它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在本节课中教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估测。
四、说教学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以“引入、感知——展开、体验——巩固、应用——总结、回顾”为主线展开的,分四个环节进行的。
(一)第一个环节:引入、感知
从了解学生身高的对话中引入,使学生明白测量物体要用到长度单位,并通
过简短的对话复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后教师提问:生活中你在那里见到过“千米”?
(二)第二个环节:展开、体验
这个环节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联系生活,感知1千米。这里组织了三次估测。课始第一次让学生估测:1千米有多长?在学生的经验中,知道1千米很长,但到底有多长,却没有这个概念。第二次估测是在学生具体了解“在跑道上走5圈就是1千米”之后,再来估测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剧院等熟悉的地点约有多少距离,以及“你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什么方向走1千米大概到了色怀念个么地方?”第三次估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相隔1千米呢?在大量感知1千米之后,学生已逐步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观念,因此估计的地点也比较准确了。
第二步:回归生活,了解千米的应用。教师拍摄了公路里程碑、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摩托车的速度表等照片,帮助学生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步:千米、米的化聚。则放手让学生去自学。
(三)第三个环节:巩固、应用
把四道练习设计成四颗智慧星的形式,有利于化枯燥为新奇,能更好的调
动学生的好奇性和好胜性。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第四个环节:总结、回顾。
让学生自己来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最后一道实践题,则很好把知识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 20151230 4
第四篇:关于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的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的教学是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依据课标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落实,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3、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估算能力和实际测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学习重点是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而整个学习活动也都是围绕这个重点展开的。
二、说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设计《千米的认识》的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活化教材,体现数学思想。
教材通过一个标准跑道来认识1千米(400米一圈,2圈半就是1千米),备课时,我问自己:如果我这样讲了,学生是不是就认识了1千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而看见教材后面的做一做安排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走一走去实际体验1千米的时候,我决定把这一部分糅合到新知识的教学中,分三阶段进行,使学生对千米的认识丰富立体化。同时使学生在解决旧问题中不断生成新问题,而就在新旧问题交织的过程中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辨证思想,学会解决问题的数学解决方法。
第五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知识目标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考虑到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就比较困难。教学中,学生确实最不容易理解的是从哪到哪大概有1千米,因此,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实际走一千米的路,这样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这样有一部分的学生就能跟实际操场的情况联系起来理解和掌握。这对于一部分学生有了很好的帮助,不过在课堂教学时我带学生下操场实际测量和感知的时候受别的班上体育课的影响,有些学生就显得特别兴奋,有部分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的学生,对于该课的内容的关注度减少了,所以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说,达到的效果就并不是那么的理想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如果要出课堂外进行实际方面的操作。我会事先讲清目的,以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