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教案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全章概述】
一、本章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课,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新教材第一章相当于五四制教材的绪论,其地位特殊,肩负了教材培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定位,构建教材框架和栏目,体现教材特色等任务。
2.教材特点
(1)使学生对物理世界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新教材改变了旧教材绪论的单纯的讲述,教学方式单一的特点,向孩子们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首先给学生视觉上的轰炸,学生带着欢喜、疑问走进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物理世界。让孩子们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大致历程,在亲身实践中让孩子们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家的高尚情操以及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重大作用等,以便使孩子们对物理世界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2)充分突出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如第一节“在自然中―――;在生活中―――的神奇”。在每一章、每一节中也同样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涉及的知识面广,注意学科渗透。不仅与物理学有关,还与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考古学、科技史等内容有关。注意科学探究,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上》的基本要求就是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渗透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体现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充满神奇的物理世界。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大致历程,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家的高尚情操以及物理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大应用。
3.使学生对物理世界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建议
(1)讲授
最好制作课件讲授。讲解时不要全讲,更不要让学生自学。根据新课标精神,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学由传授为本转变为学习为本,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因此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多样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出或回答某些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对、错教师并不要急于肯定和否定,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达到相互促进,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2)评价
本章的主要目的是引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物理的各种思想意识,因此,对本章的评价如下:
1)关于本章各节的作业:可以灵活布置,也可当堂完成。
2)关于本章(单元)的学生学习评价:
可以采取开卷或者讨论的形式进行,不必让学生死记硬背,然后单元测试。
四.教材内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本章有三节,走进神奇、探索之路、站在巨人的肩上。当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神奇的物理世界,来自自然的神奇非凡而震撼人心,让人惊叹;来自生活的神奇虽然平凡,但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本节把学生引进神奇的物理世界,意在借助这些神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面对神奇,古人早已开始探索,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古人的思索还停留在对经验的总结上。而后来的物理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以及对那些神奇现象的理性思考,才使物理学逐步有了令人惊叹的发展。这就是第二节《探索之路》。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人对
神奇现象的探究及方法(思辩与总结),物理学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及物理学家的探究方法(实验与理论)。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物理学家们不仅为人们留下了物理知识,而且还留下了科学探究方法以及不朽的科学精神。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上》的三个段标紧扣物理课程的三个维度的培养目标。在硕果累累的知识园地是知识与技能;其乐无穷的科学探究是过程与方法;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1 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 时】1课时
【教 具】多媒体、水、塑料瓶、塑料绳、玻璃杯、磁铁、铁钉、三棱镜、光源漏斗、乒乓球
【教 法】讲解、实验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好!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下面看
二.新课讲授
宇宙的什么地方?
、在自然中 自然现象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请看书上图1-1-----图1-7: ⑴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复活的地球在⑵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⑶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⑷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 ⑸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
⑹巍巍雪山,高耸入去,为何甚至一声喷嚏高可能导致雪崩?
⑺风是怎样形成的?
观看录像:海市蜃楼片段。
介绍:1988年6月的一次凌晨,旭日自海面冉冉升起,先出现的是一个扁平的太阳,突然人们发现在它的上方,又出现了一个太阳,奇怪怎么有两个太阳呢?
电脑模拟雷电的产生。
介绍雾凇:冬天,我国东北松花江畔百里长堤上常会出现满眼的玉树琼花——雾凇(又称“树霜”)。这是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这是怎么回事呢?
自然真美丽,真神奇。
请同学们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
学生举例(约5-10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生活中
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
看课本图1-8------图1-13;
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见到哪些些神奇的现象?
下面我们看几个有趣的现象
实验一:光的色散实验
实验二:隔掌吸钉
实验三:摩擦起电
散开的塑料绳有干燥的手捋几下,看有什么现象?塑料绳不仅不能合拢,反而会膨胀开,有趣吗?
实验四:放大镜
一矿泉水瓶中装水。把手指放到后面观察,手变粗了;用它看书上的字,字变大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还有一有趣的事,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111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身边似乎有一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这个传说真实吗?
实验五:学生实验
请同学们做个实验,撕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你能不能把纸条从钢笔帽下抽出来,而钢笔帽不倒。
实验六:
现有一小漏斗,一个乒乓球,如果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给它吹气,会怎么样呢?
实验七:矿泉水为什么流不出来?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理现象。大家举些来看。
以上的事例及很多有趣的现象都可以用我们的物理知识来解释。
三.小结: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认真地观察、实验、思考。
四.布置作业:
2的)
.阅读课文。.写出你见到或听到的一些神奇的物理现象(至少10个,书上没有.阅读第二节内容,下节讨论 【板书设计】 §1-1 走进神奇、自然中„、生活中„ 【教学反思】
§1-2 探索之路
【教学目标】
1的。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过程与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重点难点】了解探索之路 【课 时】1课时
【教 具】录像
【教 法】阅读、讲解、讨论
近代每一次的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举些身边的物理现象 二.新课引入 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从蒸汽机到电的产生,再到信息技术的出现,物理学的研究上出现重大的突破。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三.新课
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看图1-14---图1-18及说明,了解古文明
我国古代文明:
我国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无数的变化,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看图1-19---图1-22 及说明,了解四位科学家的贡献
从蒸汽机到核能发电:17-18世纪,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和力学、热学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研制。蒸汽机的出现,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由手工业生产走向大规模机器生产,人类生活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到19世纪,由于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在电与磁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人类产生了电能,并制造了各种电气设备,人类社会进入了应用电能的时代。21世纪,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日益深入,开始利用核能发电。
物理与高新技术:现代,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进一步认识,促进了信息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电脑、纳米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正在迎接着我们。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谈谈人类对自然探索的认识。
【板书设计】
§1-2 探索之路
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教学反思】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重点难点】知道什么是物理学,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及方法
【课 时】1课时
【教 具】录像
【教 法】阅读、讲解、讨论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人类在认识自然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那么什么是物理学(physics)呢?
二.新课引入
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园地、科学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三.新课
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很多的前进在探索神奇现象的过程,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便 逐渐形成了。
那么什么是物理学呢?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看图1-23-----图1-28
人类科学探究的硕果。
正是由于众多的科学家致力于不断的探究,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丰富起来。
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科学巨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贡献最大的应该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
看图1-29,了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讲“钟”的故事。
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 ●科学探究环节:
猜想与假设 评估 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
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学生看图1-31-----图1-33阅读后讨论。
问:通过阅读,你们认为科学家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诀窍在哪里?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什么是物理学?科学探究的环节是什么?谈谈对初中物理的想法。
【板书设计】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猜想与假设 评估 交流与合作
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教学反思】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上册走进物理世界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1希望你喜爱物理
(一)三维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知道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物理的广泛应用。3.知道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仪器
玻璃杯、鸡蛋、硬纸片、圆底烧瓶、铁架台、旋转七色板、放大镜、散开的塑料捆扎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难点:让学习学会观察各种实验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先试后导,实验法
(五)教学时数: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从现在起,我们将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物理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些内容在小学自然课上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如摩擦起电、热胀冷缩等。有一些我们还不了解,尽管它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新课讲授:
1.物理研究什么
(1)让学生观察和讨论:课本图1一1到课本图1一6中所列举的现象,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也都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它们分别属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
(2)在生活中,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
例如: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保温瓶为什么能保温?电动机为什么能转动?用望远镜为什么能看得远些?(此处举例应包括力、热、电、光的现象。)
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曾经使你感到新奇的现象?(引导学生发言,并指出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哪一些是属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指出这都是物理研究的内容。若学生发言涉及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内容,也给归类,说明不是物理研究的内容。)
2.物理是有趣的
物理课上研究的一些现象,许多是我们没有见过,也没有想过。下面我们将要做的几个实验,虽然我们今天还不能揭开它们的谜底,但可以告诉我们,物理学研究的现象是十分有趣的。(展示一些简单而又效果明显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实验一:学生实验
请同学们将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你能不能把纸条从笔帽底下抽出来,但要保证笔帽立在原地不动。(有的同学慢慢地拉动纸条,笔帽倒了或是笔帽跟着纸条走。)教师演示:快速抽动纸条笔帽立在原地。
为什么要快速抽纸条。才能休证笔帽不动。而慢慢地拉动纸条不会成功?这就是物理研究的内容,今天我们暂不研究,但我们毕竟知道了怎样做才能成功。
实验二:课本实验:原封不动
有了前一个实验的基础,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应怎样弹出硬纸片,才能使鸡蛋落入杯中,而不会随纸片飞出。
实验三:旋转七色板实验
先介绍实验装置的构造,将可以旋转的圆盘分成若干个扇形,分别涂上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颜色。要强调其中没有白色。
提出问题:当圆盘飞快旋转的时候,圆盘该多好看?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演示:当圆盘旋转时将出现白色。
本来圆盘上涂有各种颜色,当它旋转的时候,却偏偏呈现它所没有的颜色——白色。这是为什么呢?当我们学过光学之后,这个谜底就不难揭开。
实验四:放大镜观察实验
我们常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物体,放大镜中间厚、边缘薄,也称为凸透镜。大家可以隔着放大镜看看自己的手纹,看看书上的字,是不是放大了。
问题: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是不是总是放大的?
让学生手拿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看黑板上的字或墙上的标语。(要让学生观察远处较大的,且容易分辨倒立、正立的物体。)学生观察后,回答观察到的现象。(看到的是缩小的,而且是倒立的)
用放大镜看物体不总是放大的。在什么情况下是放大的,什么情况下是缩小的?这正是光学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实验五:
首先解释沸腾:日常生活中常说把冷水烧“开”了,水“开”了在物理学中则叫沸腾。通常为使水沸腾,需要加热,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用冷水使热水再次沸腾的实验。
演示实验:将保温瓶中的热水倒入烧瓶,使水占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将烧瓶置于预热的电炉上加热,让学生看到水在沸腾时有大量汽泡产生。迅速将烧瓶加塞后倒置于铁架台上。在用冷水浇烧瓶前要让学生观察瓶中的水是平静的。浇冷水时,烧瓶中的水会再次“沸腾”起来。
实验六:
散开的塑料捆扎绳(应将扎绳尽量“破”细些)用干燥的手捋几次,扎绳不仅不能合拢,反而会膨散开,甚至会被手“粘”开。
3.作业: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1.1希望你喜爱物理
1、物理是研究什么的2、物理是有用又有趣的
第二课时
引言:
上节课的实验包含着重要的物理知识,学了物理就会知道它们为什么发生,我们还要应用这些知识为人类服务、造福。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曾运用过许多物理知识,只不过有的我们知道为什么,有的我们还不知道。例如:乒乓球瘪了,用热水烫一下能使乒乓球复圆。再如我们常用棍子来撬动一些笨重的物体。由于在小学里学过热胀冷缩、杠杆等知识,就懂得为什么这样做。
新课讲授:
1.物理是有用的
①列举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
如照相机、高压锅、电热杯、收音机等等。这些事例学生还不懂为什么,说明需要学习物理知识。②列举事例说明在工农业生产、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等方面,都有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有的就是在物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懂得它们,就需要学习物理知识。
③举例说明物理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它使我国某些尖端技术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如:同步通信卫星发射、原子弹、氢弹、低温超导技术、十亿次银河巨型计算机等。
④举例说明物理也是学好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不可缺少的基础。⑤简要介绍课本 “科学家的设想”,说明在未来的科学中,物理应用将更为广泛,未来物理将更有用。2.怎样学好物理
要学好物理,就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从观察和实验得来的,观察和实验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观察决不是简单的看看,重要的在于思考,要注意观察的现象有什么特点,要明确观察目的,并注意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这样才能有所发现。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些现象,是否也能有所发现。
实验七:物体下落实验
(此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如何观察)
取一张纸和一支粉笔头,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演示)。演示后让学生回答看到了什么现象?(粉笔头落得快,纸片落得慢)从现象来看,粉笔头落得快。类似的现象同学们见过很多:树枝和树叶落地快慢不一样,石子和羽毛落地快慢不一样。通过这些观察会想到“是不是重的物体落地快,轻的物体落地慢?”带着这个问题再进一步的观察,这就是明确观察目的。
教师:现在我们把原来的纸片,团成纸球。问:纸球是否比原来的纸片变重了?(没有)
演示:再使纸球和粉笔头同时下落。请同学们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少停一会,学生有所思考后再演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示,结果将是两者同时落地)。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同一张纸,展开的纸片飘飘悠悠的慢慢落下来,团成纸球就很快地落下来,两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在观察中,就是要注意这种变化,并考虑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纸片落地慢的原因(纸片面积大,受的空气阻力大)。
总结学生的发言,指出:物体落地快慢不同,是由于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而不是物体的轻重。要学好物理,就要重视观察和实验;要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同时要重视应用知识,使之在应用中加深理解。
3.作业:用手帕、细绳、螺帽自制一个降落伞,观察它下落的情况。
(四)板书设计 1.1希望你喜爱物理
1、物理是研究什么的3、怎样学好物理
2、物理是有用又有趣的(1)重视实验和观察
(2)勤于思考、着重理解
(3)重视知识的应用
(五)教学后记
引入各种有趣的实验,再加以图片展示,有趣的视频实验现象,大大引起了学生对物理这门新学科的兴趣。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2动手做实验
(一)三维教学目的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分度值的下一位。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教学仪器
示教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长度单位、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等
(五)教学时数: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测量(着重讲测量的意义)
让学生观察两图(见课件),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现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2.长度的单位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1)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是米。米的代表符号是m。
(2)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 dm, cm, mm, μm,nm。
(3)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心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4)练习单位换算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1、1dm= m 1cm = m 2、1m = μm 1m = nm 3、64dm= cm = m = km4、6.37 ×103 km= m = mm 5、253.7cm= m = mm 6、2.35769 ×1010 nm = m = mm
3、长度测量的的工具:刻度尺
板书设计:
1.2动手做实验(长度测量)
一、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观察、实验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米(m)
3-11km=1000m=10m
1dm=0.1m=10m
-21cm=0.01m=10m
1mm=0.001m=10-3m 1u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2、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作业:见练习卷
第二课时
3.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的刻度:
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关于量程和分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数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
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
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向上)。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将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都不对)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可参照课本图1-18)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
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致。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测物体的始、末两端。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并总结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规则:刻度尺应“立”着放正,不能歪斜。(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立”着的说法。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要求学生按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纸条的一个边,看纸条的另一条边靠边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纸条的宽。如果要求测量更精确些,则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就是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规则。
4.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
5.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①测量前先观察刻度尺,看零刻度是否磨损,确定以哪条刻度线做测量的起点;明确最小刻度值,了解应估读到哪一位数字。②刻度尺放置应立在被测物体的面上,不能歪斜。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尺面,并对正观测点。④读取数值时要估读出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⑤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标注单位。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练习
1、下图中各物体的长度分别为多少?所用尺的分度值是多少。练习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高 练习3:估测生活中常见的长度: a.成年人走路时的步长: b.课桌高度;
c.一支新铅笔的长度:
5.误差
测量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
任何测量都存在着误差。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物体的末端恰好对着刻度线,测量的结果应是准确的。其实,任何刻度线都有一定的宽度,“恰好对着刻度线”也是估计的,这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数字是零。(估读数字为“零”,容易被忽视,要提醒学生注意)由此可见,测量中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跟错误不同。像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板书设计:
1.2动手做实验(长度测量)
二、长度的测量:刻度尺
1、长度的单位
米(m)
2、正确使用刻度尺
(1)刻度尺的刻度: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2)刻度尺的使用
使用前: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尺要放正,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的减小。
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求平均值的方法,是简单而有效的。
第三课时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3尝试科学探究
(一)三维教学目的
1.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
2.经历科学探究,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认识,领悟科学探究的几个重要环节,在科学探究中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了解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仪器:铁架台、停表、刻度尺、带摆线的小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几个重要环节 难点:设计探究步骤
(四)教学方法:学生实验探究法
(五)教学时数:2课时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提出问题
1.这个摆来来回回摆动的时间由什么决定?
2.师傅拧摆锤下面的螺母对摆动的快慢会产生什么影响?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猜想与假设
1、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锤的轻重有关。
经验依据:日常生活中各种摆钟的摆锤不一样。2.摆动的快慢可能跟偏角的角度大小有关。
经验依据:摆钟不摆时,师傅让它偏离一定的角度就摆动起来。
3、摆锤下面的螺母位置估计会影响摆的长度,看来,摆动的快慢跟摆的长短有关。经验依据:刚才情景中,师傅拧摆锤下面的螺母几下,摆钟走时就准了。(螺母可拧上,也可拧下)
发现问题和找到症结所在是探究赖以进行的前提,提出假设则是核心 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摆的摆动快慢(摆动一次的时间)与什么有关?
实验器材: 铁架台,停表,刻度尺,摆线,两小球(体积相同,轻重不同)实验步骤:
1、①用细线挂上小球1,组成摆球。②把摆球摆线的一端悬挂在铁架台上。
③用刻度尺测量摆线的长度(悬点到摆球中心的长度)
④把摆球拉起,然后放开,在小球某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同时将此次通过最低点作为第一次。(摆来回一次算一次)
⑤依据④测小球摆动10次和20次的时间。⑥摆线长不变,摆角不变,换成小球2,重做①-⑤。
2、①用细线挂上小球1,组成摆球。②把摆球摆线的一端悬挂在铁架台上。
③用刻度尺测量摆线的长度(悬点到摆球中心的长度)
④把摆球拉起,然后放开,在小球某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同时将此次通过最低点作为第一次。(摆来回一次算一次)⑤依据④测小球摆动10次和20次的时间。
⑥摆线长不变,小球不变,改变摆角,重做①-⑤。
3、①用细线挂上小球1,组成摆球。②把摆球摆线的一端悬挂在铁架台上。
③用刻度尺测量摆线的长度(悬点到摆球中心的长度)
④把摆球拉起,然后放开,在小球某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同时将此次通过最低点作为第一次。(摆来回一次算一次)⑤依据④测小球摆动10次和20次的时间。
⑥小球不变,摆角不变,改变摆线长,重做①-⑤。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进行操作实验,并把数据填入表格(课本P15)。作业:完成实验报告
第二课时
一、实验总结 分析与论证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与同学讨论,总结分析得出结论。
2、师生共同总结:
1)控制变量法
2)摆的快慢与摆线长有关,而与摆球、摆角无关。评估:
讨论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你认为你们总结的结论是否可靠?你的理由是什么?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1)如果多做几次,总结出来结论可能会更可靠。
(2)认为是可靠的,因为刚才看见师傅把螺母往下拧,估计起了增加长度的作用,使摆动变慢,原来走快的针就走准了。师傅的做法跟我们实验的结论是一致。
(3)认为不是很可靠,认为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钟的快慢可能跟它所处的地点有关。
2、你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
(1)摆的摆动快慢(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摆长有关,那它他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2)实验中的小球摆动不久就会停下来,挂钟的摆锤为什么能摆动很长时间? 交流:把自己写好的实验报告与同学共享。
交流评价是当今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家就是通过交流评价把自己的研究情况告诉别人的,以获取反馈信息并加以不断修正。此外在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评价中培养学生之间的互信精神。
二、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 教学后记:
本节重在学生参与探究,体会探究的整个过程,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学生在充分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杠杆教案
第一节 杠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杠杆、支架、钩码、测力计。
2.演示材料——钳子、剪子、起钉锤、镊子等杠杆类工具,以及厚纸板、木板、钉子、粗铁丝等材料。
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在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的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
二、学习新课 ㈠认识杠杆 ⒈讲解: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其中比较简便的就是用一根木棍或铁棍来撬。如图9-1第一图。一根棍子,当在棍下垫一块小石头或其他能支撑棍子的东西,用它撬重物时,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而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板书课题)
在杠杆上有一点:被垫着的那块小石头支撑着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板书“支点”),杠杆两端是围绕支点转动的。驱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⒉提问: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分别在图上指出。㈡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作用 ⒈讨论:
用手搬不动大石头,用杠杆能撬动。这说明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是不是只要应用了杠杆一定能省力?例如垫那块小石头,是不是垫在什么地方都能省力?
⒉实验1——学习实验方法
讲解: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出示杠杆及支架)。实验的方法是:在杠杆一边挂一个重物,在杠杆另一边向下用力,提起重物,测量用多少力。
分组实验:(在教师带领下,分步进行。)
我们用2个钩码当作重物。首先,用测力计测量1个钩码有多重,2个钩码有多重。(学生测量,汇报。)
然后,把2个钩码挂在杠杆左边、从中间数第2格的位置,右手握在杠杆右边、从中间数第4格的位置,用力向下压,把钩码提起。(学生实验。)此时,杠杆像不像那撬动大石块的棍子?在杠杆上,哪里是支点?哪里是动力?哪里是阻力?动力臂是多少?(用格作单位)阻力臂是多少?
那么,我们是用了多少力把重物提起来的呢?可以在动力作用点挂钩码来测量。试一试,在动力作用点(杠杆右边、从中间数第4格的位置)挂几个钩码,能使杠杆平衡。(学生实验,汇报。)
讲解:当杠杆平衡时,右边挂的钩码的重力就是提起重物用的力。如果右边的重力小于左边的重力,是省力:如果右边的重力大于左边的重力,是费力;如果右边的重力等于左边的重力,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提问:以上实验结果是省力还是费力?(省力)
在这个实验中,动力臂与阻力臂关系是怎样的,大于、小于、还是等于?(大于)指导学生把以上实验条件及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中。⒊实验2——学生自己探究杠杆的规律
讲解:下面,各组接着实验。利用实验1的方法,分别测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连做三次实验。把每次实验的条件、结果,像实验1那样填写在实验记录中。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你发现使用杠杆提起重物有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指导学生填写本课关于杠杆作用的空白。㈢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应用
⒈谈话: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想一想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哪些装置像用棍子撬石头一样?哪些装置像杠杆一样?
⒉讨论:
(出示剪子)剪子是不是杠杆?哪里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要剪一块很厚很硬的纸板,把纸板放在剪刃的哪个位置剪比较省力?(演示)为什么?
(出示钳子)钳子是不是杠杆?哪里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为什么用钳子能截断很粗的铁丝?(演示)
钉在木板上的钉子很结实,怎样把它拔出来?(如果学生说用钳子,可以接着问“除了用钳子还可以用什么工具?”待学生提出起钉锤后,演示用起钉锤起钉子。)为什么利用起钉锤能比较省力地把钉子拔出来?在用起钉锤起钉子时,锤子上哪里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是动力臂长还是阻力臂长?
(出示指甲剪)这是什么?(指甲剪)指甲剪是不是杠杆?在指甲剪上,哪里是支点?它是省力的杠杆还是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要做成这样的杠杆?.指甲剪上有三个杠杆。手把部分是一个省力杠杆,刀口部分是两个费力杠杆。
还有哪些工具应用了杠杆原理?
⒊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杠杆的外形是可以变化的,并不都像一根棍,凡是工作时围绕支点转动的装置,都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杠杆类的工具也并不都是省力的,有的是费力的,为了使工作方便。人们掌握了杠杆的规律,就可以根据需要,制造各种各样的杠杆类的工具。
三、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杠杆。2.提问:
⑴什么样的装置属于杠杆?
⑵在杠杆上,哪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⑶使用杠杆,在省力费力方面有什么规律?
3.讨论:一个大人与一个小孩能不能玩压板游戏?怎样玩小孩才能把大人压起来?
四、布置作业
⒈观察还有哪些装置应用了杠杆原理?分析它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研究它是省力的杠杆还是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要做成那样的?
⒉ P5 1—2 教学后记: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变阻器教案
《变阻器》 教案
白水镇初级中学
李
萍
教学目标: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能改变电阻的原理。
2.知道滑动变阻器所标规格的含义,会识别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使之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教学重点:
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连接方法。
教学器材:
干电池两节,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电流表一只,变阻器两只,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分别是怎么影响的?
二、引入课程
调一调收音机的音量旋钮,声音的大小会发生变化。调一调电视机的亮度旋钮,亮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呢?学了今天的课程,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 变阻器
三、新课教学
(一)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符号 出示并介绍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其符号。
(二)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三)探究
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1.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思考下面的问题 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为什么要刮去?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
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2.设计实验电路,思考下面的问题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 机械运动 教案
简单运动
【引入】
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在小学的语文课本里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说的是战国时期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说:“这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当船停下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其结果只能是空手而归。我想,故事的主人公如果学过咱们这节课将要讲的内容,他就肯定不会犯下如此逗比的错误了。下面,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简单运动。
【正文】
1.机械运动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说到“运动”这个词,相信大家一定不是很陌生,在5月4号,中国历 史上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序幕;在体育场里,大家进行的各种体育运动,打篮球,踢足球,跑步等 等„„这些都是生活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运动。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物理 意义上的运动。
我现在站在讲台上,你们坐在教室里,然后我走到你们身边,现在我相 对于你们而言,位置是不是发生了变化;我现在手中有一支粉笔,等我松开 手,粉笔就掉到地上去了,粉笔的位置相对于地面而言也发生了改变;那么,我们物理学中就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板书:
1.机械运动:
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机械运动的特点?
第1页
在我们日常生活里,哪些物体是在做机械运动呢?马路上的汽车相对于地面在飞奔,河水相对于河岸在流动,再往大了一点儿说,月亮围绕着地球在转动,地球围绕着太阳在运转。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粒子,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板书: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下面我们先看一个例题,在讲义31页的例1。
2.参照物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讲义31页的第一幅插图,看一看坐在出租车里面的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
这里可能就会有两种观点:
① 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以车厢为标准,乘客是静止的; ② 乘客相对于地面,或者车外的建筑物,是在飞快地运动着,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以地面为标准,乘客是运动的。
所以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那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
板书:
2.参照物
定义:事先选定的—个标准物体,将其作为参照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选择方法:
a.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目的是简化要研究的问题。
比如:研究汽车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若研究
人在汽车上的运动情况时,常以车厢为参照物。
b.既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又可以选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但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c.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因为自己以自己为参照物任何物体的位置都是永远不变的,也就是这一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下面我们先看一个例题,在讲义31页的例2。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我们再来看一看讲义31页的第二幅插图。
板书: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
4.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a.选定研究对象;
b.选定参照物;
c.判断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
我们再来看一看讲义32页的例6。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照物以及参照物应该如何选取,然后我们还研究了如何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下一节课我们讲学习新的内容——如何定量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这一节课的课后作业是讲义第37-38页的1-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