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2.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能力方面: 1.对图文和视频资料进行分析,尝试归纳和总结。2.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认识鸟卵的结构。3.进行交流与讨论,学会表述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探究、合作、交流中,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认同鸟类与人类的关系,确立保护自然环境和爱鸟护鸟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鸟类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认识很浅,《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课可以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鸟类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机会动手操作、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爱护鸟类的情感,懂得父母对儿女的爱。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2.鸟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 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认识鸟卵的复杂结构,自主构建“鸟卵的复杂结构增强了鸟类对陆地环境的适应”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让学生欣赏图片(大致内容是:数以万计的各种鸟类,有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岸上栖息的,它们各自选择合适的地点筑巢安家、产卵、孵卵、育雏,使岛上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情趣。)你喜欢鸟吗?为什么?最喜欢哪种鸟? 大部分鸟类每年的春天都要繁衍后代,来维系种族的延续。其实你们刚才看到的很多图片都是与鸟类繁殖有关的行为。那么鸟类究竟如何生殖发育呢? 鸟的生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那它的受精卵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将从观察鸡卵的结构开始,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课件展示两只可爱的小鸡,提出问题:鸡卵为什么能孵出小鸡呢?引发思索,引出主题。学生活动: 在鸟语花香的情境中,品味自然的美丽,领略生命的精彩。思索并回答
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遐想,分析并交流有关鸟类的生殖发育。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将大自然的美丽与人文精神结合,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又使科学内容富于审美情趣,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既充分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究新问题的情境,激发他们进入下面的学习环节。
活动2【讲授】鸟的生殖和发育 教师活动: 1.提出要求 请根据即将播放的家鸡画面内容,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讨论 ,分析图片中涉及到的有关家鸡的繁殖行为,进而总结归纳出鸟类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2.设问
大部分鸟类每年的春天都要飞回来繁衍后代,来维系种族的延续。其实你们刚才在图片中看到的情景,都是与鸟类繁殖有关的行为。那么鸟类究竟有哪些繁殖行为呢?是否和家鸡一样呢? 观察一幅幅精美的自然画卷,让学生总结关于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指导学习
走到学生中间,协助 他们结合图片内容,调动知识储备,作出贴切、合理的分析。4.组织交流
组织学生间的交流,鼓励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对正确合理的分析给予及时的肯定,不科学的描述则给予适时的点拨 5.质疑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定要经过这些阶段吗?有没有例外?所有的阶段都有例外吗? 6.指导辨析
巡回,进一步启发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参与他们的讨论,起好点拨、指导作用。学生活动: 1.明确要求
带着问题观察图片,分析图中鸟的行为,品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思考着鸟类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并讨论、分析、归纳家鸡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和顺序。
调动知识储备,展开交流,自由发言,或陈述知晓,或提出疑问,或相互解疑。带着问题走进鸟的世界,共同探讨有关鸟的生殖和发育问题。3.协作学习
各小组成员热烈研讨,达成共识,形成了小组统一观点。4.汇报交流
小组代表阐述本组观点,组间进行补充、修正、完善,进而归纳总结出鸟类生殖发育的基本过程 : ·求偶·筑巢·交配·产卵·孵卵·育雏 5.讨论
调动经验储备,将前一阶段形成的概念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之中。6.得出结论
讨论明确:(l)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鹊。(2)无论各种鸟的生殖和发育有何特点,都必须具有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以及同学间的合作能力。“趣味认知”
用趣味图片帮助学生澄清日常常见的错误,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形成正确完整的认识。认识生命的可贵,增强珍爱生命意识。
教师在既充分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究新问题的情境,激发他们进入下面的学习环节。
引领学生“从生活走进课堂,从课堂走向社会”,边观察边思考。
通过形成概念之后的质疑,不仅可以激励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真正理解鸟类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最基本行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借助该情境可以有效地诊断学生对前面所形成概念的掌握程度,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活动3【讲授】观察鸡卵的结构 教师活动: 鸟卵在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鸟卵有什么样的结构呢?下面我们就以鸡卵为例,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鸟卵的结构。
教师课件展示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讲述观察的基本方法:由外到内,层层深入。
提出实验要求:观察应做到全面细致、实事求是。1.探外形
鸡卵椭球形的外形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选出两位同学,单手用力握鸡卵,卵壳能捏破吗? 卵壳有何作用? 我们都知道蛋壳易碎,“保护”如何有效实现? 很厚的卵壳行不行? 2.探气孔
鸟的胚胎发育需不需要氧气呢?氧气从哪里来呢? 用肉眼和放大镜仔细看一看。如何验证气孔确实存在以及具有透气作用呢?教师演示鸡蛋放温水里。3.探结构
卵壳内有怎样的结构呢?让我们进一步认识鸡卵的内部结构。鸡卵不同的结构,各自有怎样的功能? 通过对鸡卵结构观察,你认为鸡卵为什么需要这样复杂的结构呢?这些结构与怎样的环境相适应? 动动脑:鸟卵的结构为什么这样复杂,这样的结构适合处在怎样的环境中? 学生活动: 每四人为一组,各组同学尝试、体验,讨论、分析。
学生自主完成探究实验,在实验中思考相关的问题,小组交流、师生交流中完成鸟卵的结构及其功能的归纳。
通过“大力士”同学的尝试,对比认识鸟卵的卵形结构对于保护鸡卵的作用。放大镜初步观察 在观察、分析和交流中,认识卵的结构,理解卵的各部分作用;学会区分受精卵和未受精卵,明白新鲜的鸡卵是“活”的。学生观察
小组合作设计探究方案,然后集体交流和评议。
小组合作,参照“观察鸡卵的操作步骤”进行观察。对照图和实物认识卵的结构, 小组讨论分析,理解卵的各部分作用,以及其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设计意图: 教师在既充分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究新问题的情境,激发他们进入下面的学习环节。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并且提高学生交流合作、积极探究以及实践创新的能力。
感受卵壳对外力的承受能力,建构“卵壳对卵起保护作用”,从而增加了对陆地环境适应性。建构“卵壳上的气孔可以透气,确保卵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概念。观察鸡卵,建构“鸟卵的复杂结构增加了对陆地环境适应性”的概念。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使学生对鸡卵结构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活动4【活动】课堂总结 通过幻灯片出示本节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设计意图: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能强化认识,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活动5【活动】学以致用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来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分析古诗中描述了鸟的哪些繁殖行为? 古诗为: 燕
诗
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设计意图: 希望学生通过了解鸟类繁殖后代的艰辛,进一步认识到其实父母对我们的爱比鸟类对后代的爱还要深远、还要厚重,父母的爱更是不能忘记的。
活动6【练习】巩固练习
幻灯片出示一些练习题,游戏互动形式,砸金蛋选题。
设计意图:这些题目既能达到巩固新学知识点的目的,又能煅炼思维,使学生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习题完成情况以及课堂反应情况来检验学生在知识、探究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达成情况。
活动7【活动】知识拓展 课件展示: 我国珍稀的鸟类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现有鸟类1256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褐马鸡、朱鹮、金雕、中华秋沙鸭等特产珍稀鸟类50种以上。世界上的鹤类有15种,我国就有9种;雁鸭类148种,我国有46种;野生雉类276种,我国有56种。地球上自1600年以来,已有96种鸟类灭绝,目前还有1000多种正面临灭绝的危险。任何一种鸟类的灭绝都是大自然和人类不可挽回的损失,加强鸟类资源的保护,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朱鹮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分布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 褐马鸡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分布山西、河北、北京
白颈长尾雉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分布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两广 绿孔雀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分布云南南部 设计意图: 鸟类作为生物圈的重要一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为生物圈增添了色彩。我们应该掌握一些与鸟类有关的知识,并且不仅要爱鸟护鸟,还要让鸟类在生物圈中更好地生存、繁衍和发展。
第二篇: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教案背景:
1、学习对象:初中生
2、课前准备:(1)准备好实验观察鸡蛋的结构的实验器材,包括:培养皿,解剖刀,镊子,放大镜,鸡蛋等。(2)预习课本鸟的生殖过程发育过程、实验观察鸡蛋的结构
3、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课题:本节课题是鸟的生殖和发育,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们培养爱鸟护鸟的情感目标,锻炼学生科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描述鸟的生殖结构和发育过程。
2.观察鸟卵的结构,说出鸟卵适于陆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鸡卵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鸟类、感受自然之美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课标题显示本节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但实际上整节课的安排是以鸟类繁殖的“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过程为主线的。通过观察鸡蛋结构的实验,结合课本插图,认识各部分的结构,讨论并明确各部分结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接着利用两种鸟类的对比说出鸟的发育过程有早成雏和晚成雏之分,亲鸟的筑巢、孵卵、育雏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鸟卵的结构。
2、难点 探究鸟卵的结构,说出鸟卵适合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收集与鸟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的材料、鸟的繁殖行为视频
探究实验材料:解剖剪、镊子、烧杯(内有40℃~50℃的温水)、培养皿,放大镜,鸡蛋,鸭蛋,鹌鹑蛋
学生:收集与鸟的生殖和发育有关的资料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自主互助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创设情境:请同学们欣赏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配乐诗朗诵:《钱塘湖春行》
在学生被诗中的意境所感染时,再请学生分析:诗中提到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的是鸟类的什么行为? 点评:利用学生已知的古诗导入,既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又可借此提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特殊情境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中来,点燃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热情。
二、观察分析,探究新知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找到鸟的繁殖的过程: 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
这就是鸟儿生息繁衍的全过程正是这个过程才有了莺歌燕舞的风景。……我们人类是喜欢鸟的。请看:
1、展示鸟巢奥运会馆图片,漂亮吗?它表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体,大家再看,鸟巢又像一个孕育着新的生命摇篮。
2、那么你见过哪些鸟的鸟巢呢?(收集鸟巢的信息及鸟巢的作用)学生回答:麻雀、燕子等等。展示几种鸟的鸟巢,通过观察,思考:鸟巢的作用是什么呢? 保温,育雏、保护……除此之外还有吸引异性的作用。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鸟巢”入手,结合实例联系到真正的鸟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3、(筑巢)观看视频(鸟的求偶视频):
这只雄鸟买力地展示它的优美的舞姿是为了……?(为了求偶。博得雌鸟的欢心。)
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你还知道哪些鸟儿不同的求偶方式? 学生回答:…… 展示图片:企鹅求偶…… 她们用独特的方式求得配偶。
[设计意图]链接生活,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观察、收集、分析能力。
4、视频播放。
请学生思考:它这种受精方式叫什么?(体内受精)体内受精有什么好处?
提出问题:不同的鸟产的卵相同吗? 展示几种不同的常见的鸟卵。
让学生得出:不同的鸟卵的大小是不同的,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5、以鸡卵为例观察鸟卵的结构。
展示鸡卵的观察步骤和方法:
一、观 鸡卵的外形 思考这种形状有什么意义? 生:鸡蛋是椭圆形的。
师:鸡蛋的形状为什么不是球形的?这种形状有什么好处吗?请同学们用手拨动鸡蛋,看看它的移动状态。
生:我用手拨动鸡蛋。它向前滚动一段距离,又基本返回原来的地方。这样可以防止蛋从窝内滚出来。
二、摸 让学生单手均匀用力握鸡卵,看会不会轻易捏碎,理解卵壳作用。生:蛋壳比较硬,它起保护作用。
三、探 鸟卵的内部结构展示鸡卵的结构图
学生四人一组,按照要求逐一找到卵的各个结构(及时巡视指导)学生分组汇报他们看到的结构
展示鸡卵的内部结构图,让学生逐一指出卵的内部结构
6、大家知道了卵的结构,知道各结构的功能吗? 讨论:
1、卵壳有什么功能?
2、卵壳膜有什么功能?
3、卵白有什么功能?
4、卵黄有什么功能?
5、胚盘有什么功能?
6、卵细胞是由谁组成的?
7、气室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分组回答:
7、探究气室的作用:
(1)、观察:大家都看到了,气室容积很小,那么如何提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大量氧气?(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卵壳)
(2)、检测:启发学生利用桌上的物品设计探究方案,并且用温水浸泡法来探究一下气孔是否存在
[设计意图]实物观察时注意到细节的指导,就探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提示,利于学生实验步骤的优化和观察的实效,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8、大显身手(略):
三.随堂检测:
四、知识小结: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变抽象为形象,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还注重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懂得父母关爱及爱鸟、护鸟的情感。若过渡的语言更优化些,时间分配更合理些将会变得比较完美。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考虑不够全面,有个别实验失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操作的能力。
第三篇:鸟类的生殖教学设计
篇一: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探究鸟卵的结构,说出鸟卵适合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鸟类生殖与发育过程,培养学生关心爱护鸟类的情感,并懂得父母对儿女的爱。
二、教学重点:鸟卵的结构和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三、教学难点:探究鸟卵的结构,说出鸟卵适合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方法:以“启发—探究”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和讲授法。
五、课时:1课
六、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线索清晰明了。在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变抽象为形象,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还注重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懂得父母关爱及爱鸟护鸟的情感。若过渡的语言更优化些,时间分配更合理些将会是一节很好的课。篇二:《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更高一级的鸟类是如何摆脱水的限制,具有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生殖发育特点。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首先是认识鸟卵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明确鸟卵的功能,然后安排鸟的生殖和发育,以鸟类繁殖的“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过程为主线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概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认识鸟卵的结构及其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在图文和视频资料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合作讨论,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探究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鸟类与人类的和谐发展,渗透爱护鸟类、保护自然的情感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鸟卵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建立起“鸟卵的形态结构、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和陆地生活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案、收集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与鸟类生殖和发育有关的资料、预习新课内容。
五、教学过程
篇三:鸟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新疆昌吉州回民中学 张岚
一、前期分析 1.教材分析
《鸟的生殖和发育》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的第四节。
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通过学习初一上册的
开花和结果,初一下册的人的生殖,已经不陌生了。对于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体内受精、体外受精等知识很熟悉了。在刚刚学习完昆虫的生殖发育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主要让学生了解更高一等动物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并能与其他动物生殖发育做比较,找出生殖发育高等的原因。并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介绍的最后一节,有一个小结的任务。所以本节课在教学内容在整个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本节涉及到探究实践的活动好操作,与学生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兴趣。2.学生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初二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探究能力和探究的方法,比如在开花与结果那节课训练了学生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形态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并能对镊子、放大镜使用熟练,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生殖方面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对鸟类也比较熟悉,但对鸟卵是如何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还比较模糊。因此在知识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尽可能贴进生活实际。鸡卵虽然熟悉但是还不够了解,有强烈的探究的愿望。教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3.学习任务分析
3、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开展观察鸡卵的实验操作,认出鸟卵各结构,并通过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得出各结构的功能。认同鸟的生殖更适应陆地。认同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2、通过听老师编写的黑天鹅的故事,说出鸟类生殖发育的一般过程。
3、通过课前听《一个真实的故事》歌曲、课后制作人工孵化箱、做爱鸟护鸟的宣传画活动使学生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爱鸟护鸟、感恩自然的情感。通过介绍鸟类育雏的行为,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4、通过对鸡卵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5、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争取评为优秀小组过程,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6、在开放性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难点:设计实验,探究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及设计思路】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在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用和拓展,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实 践条件,教师及时引导,让学生真正在 “ 做中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物学基本概念的建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让他们在动手中发现生活中没有发现的 “秘密”,给他们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这堂课采用的是“gspd”式教学模式,所谓“gspd”式,也就是 guide、search、probe、disscuss,意思为引导,观察,探究,讨论,即以明确的任务驱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设计的驱动任务,安排课前、课中、课后小组协作完成。采用任务驱动并与评价良好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生物课程的兴趣。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分析问题。2.根据任务问题,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总结概括的能力。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教材和学案资料。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温开水(50摄氏度)一杯、生鸡蛋一个、一大的洁净的容器(回收)、保鲜膜、提前给学生下发学案及学案资料。学生:每组两个生鸡蛋、一个注射器、一洁净的小碗、干净的剪刀或筷子。
第四篇: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课前检测:
1.昆虫的生殖方式属于()发育是()2.有些昆虫如蚕的发育经过、、、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被称为()发育。3.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三个时期,属于()变态发育。
4、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中,用()呼吸;成体生活在(),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呼吸,兼用()辅助呼吸。两栖动物常见的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教学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重点难点:两栖动物盛衰的原因 教学设计: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有性生殖
雄蛙有鸣囊,有婚垫,雄蛙的鸣叫是为了吸引异性,雌雄蛙抱对使受精更加容易。
2、发育: 变态发育
青蛙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成蝌蚪,蝌蚪外形和内部结构都很想鱼,用鳃呼吸,所以青蛙为变态发育。
卵 → 蝌蚪 → 幼蛙 → 成蛙
生活在水中 生活在陆地上 注:蛙卵团状,蟾蜍卵带状。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1、资料分析:
资料说明,两栖动物由繁盛到衰弱,与环境的变迁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而成体需要在潮湿的陆地上生活,随着气候向干燥方向的变化,使得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缩减,这直接影响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
2、畸形蛙: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
3、如果采集一些蛙卵放到鱼缸中培养,应当为蛙卵的发育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答: ①蛙卵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等条件,所以,培育蛙卵的水环境应是水质清澈,向阳温暖,水中最好放一些水草。
②蛙卵发育成蝌蚪后,应用一些碎饭粒或碎菠菜饲喂蝌蚪。还应饲喂煮熟的蛋黄和水蚤等动物性饲料。还应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
③当蝌蚪长出四肢时,应在水中放置一块石块或木板,以便蛙能登陆到陆上生活。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有性生殖 鸣囊、抱对
2、发育: 变态发育
卵 → 蝌蚪 → 幼蛙 → 成蛙
生活在水中 生活在陆地上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课后巩固:
1.都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A.乌龟、青蛙、鳄鱼 B.大鲵、小鲵、乌龟 C.蝾螈、大鲵、蟾蜍 D.蟾蜍、鳄鱼、水獭
2.下列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B.体内受精,土中发育 C.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D.体外受精,土中发育 3.两栖动物是指()
A.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B.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C.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D.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 4.明辨是非
①.水质污染可导致畸形蛙的出现。()⑵.所有两栖动物的幼体都必须在水中发育。()
③.所有两栖动物的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生活。()④.雄蛙和雌蛙都能鸣叫。()
⑤.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上生活的动物,就叫两栖动物。
第五篇: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预案完成学案任务一
第二章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
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重点难点:
1.描述两栖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法
板书设计: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 1.雄蛙的鸣叫及其意义: 2.雌雄蛙的抱对及其意义:
3.青蛙的生殖特点: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生殖活动离不开水。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1.蛙的发育的四个阶段: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内部结构等方面的区别。
外部结构 呼吸器官 生活环境
蝌蚪 有尾,无四肢 用鳃呼吸 只能生活在水中
成蛙 无尾,有四肢 用肺呼吸,并用皮肤辅助呼吸 可生活在水中,也可生活在陆地上 3.变态发育:在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不仅在形态结构上有很多差异,而且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发育过程就叫变态发育。
4.两栖动物:象青蛙这样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两栖动物。5.代表 动物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6.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7.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和水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集体完成学案任务一
二、自学教材合作探究
1大家思考一下一般在什么季节可以听到蛙叫?青蛙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雌雄蛙都会鸣叫吗?他们的鸣叫有区别吗?其意义是什么?
3除了鸣叫之外,青蛙在繁殖季节还有那些现象呢?其意义是什么?
4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什么?
5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蚕有什么异同?
学习任务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1思考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较少的原因。
2我们应该怎么做?
练案玩成学案上的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