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徐国庆:项目课程的概念、原理与设计
项目课程的概念、原理与设计
徐国庆
本篇依据徐国庆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职教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项目课程改革从我们开始探索到现在为止时间大概是三年左右,那么在这三年里面,我感觉到专家的努力探索,以及学校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很多进展和成果。但是同时在这过程里面我们也出现了一些偏差,还存在很多的困惑,还有一些环节怎么来把握,所以我们今天的这个报告,就要集中这些问题,和我个人的一些思索,还有一些困惑和各位代表进行交流。
首先,第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项目课程?我们怎么界定项目课程?一个课程开发出来以后,凭什么说它是项目课程?这可能是大家非常困惑,也是非常关注的第一个问题。那么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要避免这样几个的误解,这几个情况也是我们确确实实看见的,实实在在发生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项目课程不等于知识项目构成的课程,不是把原来的学科内容简单的重组一下换个名字,这就是项目课程。了解什么,这作为项目,这是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明显不合适。第二种情况呢?项目课程也不等于技能训练项目,我们怎么考虑的呢?就是把原来简单技能的操作变成了项目,这也是一个偏差。第三个偏差比较容易误解,就是把项目课程简单的等同于任务本位课程,一个任务就是一个项目,这个也错了。所以这里面有很多概念交叉在一起,待会我尽可能给大家一个回答:什么是项目,什么是模块,什么是任务。
第三种观点比较隐蔽,大家可能还认为他是正确的。象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一拿出来以后,很多人自己都感觉到它是不到位的,它肯定是不对的。但第三种情况是容易发生的。事实上,我们讲的是什么呢?项目课程也不等同于任务课程。这和任务课程是有很大区别的。我在这里简单和大家举个例子,也不是很成熟的例子。比如说这样一个课程,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制造技术这样一个例子。我们通过企业专家分析可能会得到这样一系列工作任务,分析零件图纸的结构工艺性,根据零件的材料,确定毛片的制造方法和形状,最后填写工艺文件,如果是按照传统的这个课程,拿到专家分析材料之后,怎么转化为课程体系?按照原来做法,第一堂课,分析结构图纸的工艺性。第二堂课根据零件确定制造方法,确定毛片的方法和形状,围绕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现在项目课是什么呢?项目课程是打破任务的界限,选择一个典型产品为载体,跨任务来组织教学,强调学生整体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他的教学顺序打破原任务,任务在这里边只起一个作用,怎么来加入一个载体,项目课程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推进,这是第三点。
第四个更容易发生的问题就是,这是个更隐蔽的问题。就是把项目简单化,这个不是不能做,原来的很多实训项目他确实比较有价值,有的老师也确实抓得很紧,但有风险的是这些项目是根据学科课程开发出来的。因为原来他是在三个实训课程里面的,他是根据理论知识学习开发出来的,现在简单的把他倒过来的话,很容易变成我们后面所讲的,项目课程的学科化。如果把原来的拿出来看,就产生这个现象。项目课程要避免这四个误解。
什么是项目课程?怎么界定?第一个界定,我想是课程怎么设,只有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的课程才能是项目课程。外面有一些说法,项目课程是以产品来设课程不是依任务来设。为这个问题专家专门讨论过,我个人是坚决反对的,这样会把我们学生变得就会做这个产品,产品只是教学手段,起推动作用,我想这一点与工作过程导向是一致的。对项目课程不是以项目教学法对改造传统的项目课程,课程设置一定要改掉,这个理由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我们要意识到一个机遇的问题,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不是知识加技能,课程是一个体系问题,体系区别在什么地方,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导向工作体系,学术目标是把学生导向知识体系,这个在历史上是两大传统。一个是工教传统,一个是学教传统,几千年来一直都是这样的传统。那么只是到近代以后,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我们一部分通过学校,但我觉得基本性质没变,对这里面给我一启示,职业教育课程不是知识加技能,所以我个人认为简单的技能性人才培养是不行的,职业技能与运动技能的本质区别是职业技能是情景化、任务化,脱离了岗位来谈技能,脱离了任务来谈技能,它没有价值,但运动技能是缺情景化,只提技能性人才的话,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远不能和体育比。所以技能训练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不要认为学校有很多技能训练,学生反复在那做,我们就是搞好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课程问题首先是体系问题和结构问题,这是第一个。
以任务为参照点的课程,要把他们变成项目课程,所以有第二个问题,如果只有第一个方面,那么还只是叫任务课程。第二个就是这门课程中的内容,要以项目为逻辑主线来组织,不是孤立的教知识,也不是孤立的教技能,也不是独立的教任务,而是以一个个产品为载体的活动来组织教学,让他们真正动起来,每一个环节都一定获得一个产品,(8:56—18:02)所以我们非常关注的是结果,得到什么,那么这个问题我觉得要看的比较清楚的话,还需要这个框架,这个框架看上去很奇怪,但是我是思考了很长时间,我是觉得问题不大。
这几种东西怎么会堆积到一起,这就看我们从什么角度来看职业教育课程。一门课程里面的内容设计,有这样几个办法,一个就是知识,以知识为主线的设计,老师讲课就围绕着知识点,一点点往下推。第二种设计是围绕技能,那么这其实就是实训课程,技能实训,点钞,包工。第三种课程是什么呢?第三种课程就是围绕任务,以任务为逻辑主线,那么第四种就是进一步跨越以项目为逻辑主线。在这四种课程模式里面,技能主线、任务主线和项目主线,它们都体现了实践性,所以职业教育课程只讲实践性的话,那么实践性是有不同的体现形式。技能主线,它的目的就是没有与任务相连接,技能培养,那么任务主线和项目主线呢,它体现职业性,但是只有项目主线,就是围绕项目来组织课程,才真正的接近了情境性,才能够达到我们课程设计的终点,也就把职业情境和学习情境对接起来,所以它解决了原来任务课程里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围绕任务在讲,围绕任务在做,所以这就是你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课程演变有三个阶段:实践性、职业性和情境性,脱离了任务来学习知识和技能,没有明确知识和技能的目的,这不是职业教育;脱离产品学习任务,没有突显任务对主体的意义,就是我为什么要做这个,所以我经常讲,纯粹的技能训练,在学习性质上跟知识本位是一样的。没有区别,就是这个学的东西。对学生来说没有意义,他不知道学了要干什么,他们都容易导致学生厌学,你只有具体的做这个东西的时候,学生才感觉到我这是我做出来的产品,哪怕做出来的是个假榔头,他们也会非常开心,所以我跟我那边实习项目的老师在交流的时候,大家感受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学生的兴趣大大改变,这点是我们原来不能接受项目课程的老师也在接受项目课程。
那么这里面又牵涉到一些概念,什么是项目,什么是任务。第一点,任务是个专业概念,我们这里讲的任务是一个专业概念,不是日常所理解的任务,这点要区别,比如我们公司里,今天老板让你把这份材料送到哪里去,给你一个任务,这是日常所理解的任务,所以这样的话,我让你作这个项目,就是给你一个任务,所以项目和任务就是一样的,这里面产生一些问题,那么我们这里讲的任务它是专业概念,专业概念是什么呢?也就是指的是任务分析以后得出来的,也就是专家经过工作任务分析以后得出来的这个任务。比如说我们这里的一个材料,产品控制质量,这里面涉及到一些工作任务,他生产步骤的检验,这个是工作任务,具体要干的事情,所以这个任务是什么,他是工作过程的一个环节,而项目是完成任务的结果,比如说一个产品、一项服务、一个决策都可以,那么大家可能会有疑惑,项目是不是只在适合工作类专业,服务类专业它不适合,反正我们做到现在,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只不过项目的形态不同,项目在项目课程设计里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活动的载体。那么,这样大家还会提出一个问题,到底是项目大还是任务大?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假的问题,项目和课程他们不存在上下位关系。比如说我们任务分解,一级一级分解下去,但是现在加了一个教学载体,可能是课程依据任务,我这门课程里有这样几个项目,而这样几个项目里又涵盖这样几个二级任务,而这几个二级任务就可以完成这个项目。它这里面可能是这样一个问题,它不是上下铺的关系,就看你怎么看,你从二级任务来看,他比较小,从一级任务来看,他又比项目大,这是一个项目和任务的关系。
第二个就是项目跟模块。原来也讲模块课程,现在又讲项目课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也是两个角度的概念,它不是一回事。什么是模块呢?模块它是一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课程内容,它的课程内容发挥的方式,比如说我们现在的电脑,无论是它的软件,无论他的硬件,都是由模块做成的。它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来源于组合家具。通过不同的块的组合形成一个整体。模块,我们还是觉得它太小了,还不能构成什么板块,但是,它只是课程内容划分的一个单位,而项目课程是课程形态,什么是项目课程的课程形态呢?也就是说我这个课程出以后叫它什么名字,我就叫项目课程,这就叫课程形态。叫工作过程导向,它是课程思想,课程理论,这个要注意区别。那么我这个模块课程和项目课程里面,这两个是不冲突的,我们也可以把一个项目分成几个模块来做。那么我的建议是大家不要纠缠在这些概念里。
目前比较麻烦的一个问题是,项目的边界是什么?因为我们讲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东西,那么问题是产品是到多大才称为项目,这是目前比较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没有明确的思考结果,我只是提示,原则的东西你们看,这个东西可不可以用,有相对的使用价值,因为比如说汽车生产,你说一个项目是什么你说一个整体项目是什么,这样我们教学就变成一堂课了,所以我们职业教育讲的项目就要分解。第二个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走项目化课程,我想是基于下面四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我们先回答什么是职业能力,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好。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工作过程首先是一个社会过程,它是有目标的,在这里面什么是职业能力?我的理解是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一定要和任务相连接,这里面我们有两个基本推论:第一,职业教育的课程要让学生在与工作任务联系中去学习知识,第二,要改变过去,与任务相脱离,单独学习课程知识。第二个就是结构论,结构论就是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结构的设计,课程结构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体系结构,一个是内容结构,体系结构是我这个专业要开什么课,这些课按什么思路、什么模式开出来,从什么角度开出来;第二个内部结构,从以往的课程开发里面,我们老师受职业情况的影响,比较关注课程中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具体内容,这是很容易陷进去的。因为我自己也是当老师的,教长了就会教到那个程度,就会只关注自己教的内容、知识、技能,所以下课后往往老师坐在办公室里面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张老师问李老师“你讲到哪里了?你讲到第几章了?”“我讲到第5章了。”大家只会讨论这些问题,却没有考虑更高层次的问题,而事实上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就是现在的认知心理学,国外的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成果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认知结构,课程结构是影响职业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变量,本身就教你,知识的组织方式比知识更重要,我是觉得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为什么这么讲呢?能力,其实就是一个人对外的功能,如果用机器来比喻人的话,就是你能做什么功能。决定功能的首要因素是结构,也就是知识你怎么组织的,你是围绕任务来组织,还是围绕知识本身来组织,这是结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从理论里演绎出实践的问题。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学生在专业领域最初的认知结构的来源。当学生看见我们这个计划的时候,他的脑里就开始形成,我这个专业具有这个课,那个课,我的知识也要分类,是他最初认识结构的来源。对学生能力发展在这个专业具有决定性意义。不要认为我们上了这些课就是教育,一个教育计划摆在那里对他就是教育,你老师用什么方式、用什么风格跟学生用什么语言来对话,就是教育,比你教的什么重要的多,因为这个会形成学生的思维,他的思维就是跟你老师对话形成的。你只是在那里讲、给他一些信息,没有给他真正的知识。所以,我觉得我们要意识到这一点。有人给我讲过一个例子,他说我们中国的老师,小学老师讲“1”就讲了半天,美国的老师讲一个星期,你会吗?假如我叫你去讲讲你会吗?他说,我也讲不出,我说一个“1”讲一个礼拜比讲半天难得多,怎么讲呢?他说要把小孩带到外边去,这里看,那里看,这就是建构“1”的完整概念。我们的老师只给学生符号,我们认为给他知识,你只给他符号,一个冰山你只给了它水面上的一点点而已,真正大量的知识在它的下面。在这个符号所表现概念的后面。所以我们的学生可能试卷一考,分数很高,因为他考试的方式跟你是对接的,他也是考你的符号,依他的思维发展,就是在学校里没有建构知识的完整意义,那么项目课程的价值在什么地方?从结构论的角度去考虑,要建构知识的完整意义。
第三个我们讲了,是综合论。就是项目课程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任务本位课程我也去反复思考,确实容易导致学生的能力的隔裂、知识的隔裂,今天做这个任务,明天做那个任务,当然我们讲课程要依据任务来设,他这个任务领域,学习领域它是注重整体性、综合性的。西方人容易接受这个,因为西方人本是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他习惯了,中国人见森林不见树木,我们中国人特别强调整体素质。掌握完整的工作过程对职业能力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个它是衡量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不仅要培养能做事情的人,关键要培养做完整事情的人,能画句号。只会东一榔头西一刨子,这个老板是不喜欢的。第二个是有利于从学生整体意义上理解工作任务,第三个就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觉得掌握了一个完整的过程。第四个我是同意结果驱动,我个人不太同意任务驱动。因为任务驱动总让人感到是被动的,万一给他个任务,强加给他一个任务,容易给人这样一个概念,他结果就认为我做出什么来,根据这个就在学什么,这个容易被大家理解。所以项目课程它是强调一点,以产品的载体为设计的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最重要的就是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所以我们搞项目比较有经验的老师,他往往就非常重要,就你这个东西是不是有项目,最后有没有产品出来,你做到什么时候,他非常关注这个东西。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就是它有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强调的是结果,就是对它有意义。第二个呢,就是从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获得了过程、结果的统一,这才是职业教育真正需要的实践,实践是过程结果的统一。那么这些就能避免老师讲的情况:某些学生知识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技能也不敢兴趣,这种差的学生动又不敢动,为什么不敢动呢?没有意义。反复叫他来做,他做出来的是空效的。就跟我们一个体育老师一样,你天天叫他去跑步,说锻炼你的体能,加强你的身体基础,他受得了么,这个要考虑他的毅力的,将来我们老师组织栏目,组织篮球比赛,他的运动量比跑步大的多,他的兴趣比跑步强的多,不要你去跟他讲,这是基本理念,基本设想。
第三个,我们如何设计项目课程,这里面有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个,项目中融入学科知识,为什么项目课程中要融入学科知识,这是我们老师谈论最多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呢,根据不同的专业来说,他有区别,主要就是知识的可迁移度,有的专业知识可迁移度小,他基本上就是做到哪就需要哪里的知识,不需要纯的知识,本身的知识是没有的,但有的专业理论知识确实比较深,尤其象医药类的,机电类的专业也是如此。那么这种问题怎么来看呢?我们讲不是要排除许多专业课程,但是这个问题,老师发出问题往往是围绕着项目来选择知识的,我现在是围绕我到底要做什么项目,项目里到底有哪些是要用到我需要的知识的,还是为了学习里面的学科知识来设计项目,这时候我们很多时候答案都摆在后面。疑问是什么呢?它原来学科知识已经成型了,这个知识也要教,那个知识也要教,所以这些都要教进去,我怎么教进去?问题呢就发生在这个地方,所以呢,我们该舍弃的知识就要舍弃,职业教育的重心他不在这里,他的重心就在具体能做什么。第二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学校搞这种课程开发,往往发现一种现象,就是课程体系的回归,什么叫课程体系的回归?操作课程的在操作的,但是出来的课程又回到原来的学科体系,“项目课程学科化”,产生这样一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是怎样产生的,这样一张图对学校来说不陌生。我这个专业,目标怎样定位呢?就面对他,所要面对的岗位来定,这个专业面向哪几个岗位,这个岗位需要哪些能力,围绕这些能力,我要开设哪些课程,这个表对学校来说已经非常熟悉,我们很多教育计划拿出来都有这张表。那么在整个教学环节里面,发生课程体系回归现象,两大环节,一个是岗位上的能力,一个是能力到课程,怎么发生的呢?我觉的是这几个方面,第一个,工作任务分析不够详细。刚才我们看了,简单看了一个表,这个工作任务分析表。这个工作任务分析表是详细分析的,主要分析它所面向的任务以及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但是我们有的学校只有什么呢,只有一个方法,那么这样你肯定不行。这是第一个发生的原因。那么第二个发生的原因是,没有在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能力分析,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很多拿出来就只有能力分析。但我们职业教育的分析一定要在任务分析的基础之上,否则的话,细致下去,深入下去,很容易产生什么呢,我们需要什么能力呢,第一个就是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要具备问题解决的能力,要具备与人沟通的能力等等。对能力进行抽象化理解,这是现在能力观极大的误区。能力一定是跟任务相结合。所以呢,不在详细的任务分析基础上进行能力分析,这是很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一个——岗位的能力,直接提到,结果能力不行,第三个,就是在能力的问题上存在什么呢,就是课程设置内容选择与任务的松散性联系,它是松散的。比如说这个地方可能需要力学知识,我去开门力学,它需要的不是一个完整的力学,它是一点方面的力学知识,而要从你这个角度来讲力学知识。我最近参加上海的一个课改,听了一节课,就是说的营销心理学,简直就是把大学的心理学教程拿过来,那么我也学过心理学的,我也教过心理学的,所以这个内容体系我是非常清楚的,但是老师他振振有词,他说你看我,我也是围绕工作任务啊,第一个任务就是分析课程心理,所以我要讲课程心理学。所以这里面问题为什么发生啊,就是选择的丰富性,学生他需要的不是个性心理。没有一个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就测出你的人格,我再和你谈话,这是荒唐的。那么我们有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学呢?有的,比如说你这心理学教怎么去训练你观察人的能力,他怎么讲,进一所房子,进去以后把眼睛蒙上,你刚才看见什么了,看你回想,这训练什么呢,就是你的观察能力,你一进来看见什么。或时间长了,你看到什么不重要的,他去教,它的意思是你平时在生活中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你这观察人的行为就会提高。那么这个达到预计,如果在门口看到有人讲话,他就问你,这个人是从哪来的?那么推断的结果很有可能是这个人是这个房子的主人,为什么呢,因为他说边上没有车乘,如果是外来的人肯定不知道,这个你要学会推断。我们心理学就有这种研究成果,为什么要讲什么是人格,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气质,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就整个学科,问题在这里。我们到底是类型性选择,就是一类知识来选择,我希望选择这块心理学,还是应用性选择,我根据这句话需要什么来选择,问题很大是放在这个环节上。再下面一个问题,是否项目课程都要项目化?建立项目课的主体为多元化的体系,我们是强调这样一个观点,不是所有的项目课程都要项目化,这个不可能也不现实,至少也不正确。谁也没有讲过这个话,所有全部课程都要变成项目化,有的怎么变呢?比如数学。你就是专业里面,也有一些知识性的课程。所以我们还是强调的观点是,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多元化课程体系,你不以它为主体,职业特色课程怎么体现?学生在学习我这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学不完的基础上,我觉得什么形态的课程都可以学,只要他有这个能力,只要他有这个兴趣。
第二篇: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设计
1.关于化学教学设计的一般认识 化学学科教学设计的特点
化学学科的教学设计一定要体现学科特点。例如:实验、科学探究、化学用语、科学方法论和STS等。
化学教学设计包括学科思考,学生思考和教学思考;教学进程顺序为:情景素材--核心内容、问题—学生活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流程:首先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特点,然后结合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情境、问题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学习活动的组织与评价,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评价 2.初中化学概念原理的教学内容和特点 初中化学概念的几个体系:
物质宏观微观概念体系 元素 —— 分子 —— 原子
物质分类体系 物质 —— 纯净物、混合物 —— 单质、化合物 溶液体系 溶液 ——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 溶解度 酸碱体系 酸 —— 碱 —— 盐 —— 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体系 化合反应 —— 分解反应 —— 置换反应 —— 复分解反应 —— 氧化反应 —— 还原反应 初中化学原理: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的特点:启蒙性,抽象性,层次性,发展性。3.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设计
(1)、切实关注学生的认知脉络和前科学概念 化学教学设计包括学科思考,学生思考和教学思考;
现在教学更要以学生为本。如何逐渐摒弃以往的教师一言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导性,切实关注学生对知识概念的认知脉络是非常必要的。课堂上不再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教师顺应学生的理解过程逐步推进教学进程。研究表明 , 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 , 已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或实践 , 获得了一些经验性的知识 , 这些经验性的知识被称为前科学概念或前概念。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有一些与科学概念相一致 , 而有一些则与科学概念不一致 , 甚至是错误的。这些错误的前科学概念会对学生理解科学概念起到阻碍、消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要理清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找到其与本节课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依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问题线索和活动线索,帮助学生顺利地、主动地完成科学概念的建构。
教学进程顺序为:情景素材--核心内容、问题—学生活动(2)、充分利用实验最优化的完成教学过程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流程:首先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特点,然后结合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情境、问题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学习活动的组织与评价,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评价理清学生的认知脉络之后,在这节课中占有很重要作用的实验的问题就摆在了面前。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实验,可是到底如何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实验的功用,安排合理的实验顺序为教学目标服务,为教学过程和方法服务呢?因而设计探究实验的梯度和层次就变得非常重要,每一个环节需要解决什么明确的问题,需要带给学生什么信息,提高什么能力?突破哪些认知障碍,转变哪些认识方式?
发现的思维进程:现象观察—问题质疑—假设猜想—针对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总结结论—交流认识—实践验证与提高
一些则与科学概念不一致 , 甚至是错误的。这些错误的前科学概念会对学生理解科学概念起到阻碍、消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要理清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找到其与本节课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依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问题线索和活动线索,帮助学生顺利地、主动地完成科学概念的建构。
教学进程顺序为:情景素材--核心内容、问题—学生活动(2)、充分利用实验最优化的完成教学过程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流程:首先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特点,然后结合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情境、问题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学习活动的组织与评价,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评价理清学生的认知脉络之后,在这节课中占有很重要作用的实验的问题就摆在了面前。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实验,可是到底如何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实验的功用,安排合理的实验顺序为教学目标服务,为教学过程和方法服务呢?因而设计探究实验的梯度和层次就变得非常重要,每一个环节需要解决什么明确的问题,需要带给学生什么信息,提高什么能力?突破哪些认知障碍,转变哪些认识方式?
发现的思维进程:现象观察—问题质疑—假设猜想—针对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总结结论—交流认识—实践验证与提高
第三篇:《建筑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选修课(基础限选课5)
《建筑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多种空间生成方法,具备空间尺度意识,掌握空间构成原理、构成要素与多种空间类型与形式。主要有现代主义建筑空间原理与形式,后现代主义与结构主义建筑空间艺术语言、中国古代建筑空间表现手法和现代景观园林的空间构成手法等。通过对建筑的起源与发展、不同建筑空间的组成和设计基本原理,以及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的讲解,使学生能从专业的角度更全面准确的理解建筑的含义,明确建筑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方法、内容、目的和要求,逐步培养学生从建筑总体环境布局的意识出发,对建筑进行功能分析、空间组合,掌握建筑方案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在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建筑设计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具备一定的建筑方案设计能力。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
教师准备教学范画、参考画册、幻灯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料。采用理论讲授、影像辅助教学、方案课题训练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不同阶段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建筑设计原理表现各类建筑空间,注重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创造,并加强学生的建筑设计制图和模型制作能力。
三、教学年限与学时
年限:第二学年第三学期 学时:4×18 共72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
第一章 建筑概论(2时)
教学要求:
一、二、了解建筑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建筑的分类和构成要素。理解建筑设计的历时起源和发展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
一、建筑的定义和特点和分类
二、建筑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 建筑原理(4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幻灯,图片等优秀作品的 观摩学习,深入了解不同功能的建筑构造和构成原理。
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和对实际工程的了解,加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培养,掌握建筑设计的原则是本章的难点。教学内容:
一、建筑的构造原理
二、建筑的构成原理
三、建筑的设计原则
第三章 建筑的构思与设计方法(4学时)
教学要求:
一、了解建筑设计之前的基地环境和建筑功能的调研方法,通过实例调研,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是本章的重点。
二、掌握建筑平面形态设计中的基本元素、流线组织和平面布局形式的分析是本章的重点。
三、通过实际方案的练习,掌握建筑平面、立面、剖面设计的方法是本章的难点。教学内容: 建筑基地条件分析
不同类型建筑功能和技术要求分析 建筑的流线组织分析 建筑的基本元素分析 建筑的形态设计构思平面布局的形式 建筑立面设计 建筑剖面设计
第五章 建筑设计的空间组织和表达(2学时)
教学要求:
一、通过实际方案的练习,了解别墅空间的组织方式
二、掌握空间和空间序列的推敲手段
教学内容:
一、不同类型建筑的空间组织方式
二、空间序列
三、空间和空间序列的推敲手段
第六章 建筑的采光照明设计(2学时)
教学要求:
一、了解建筑室内外的采光照明设计要求。
二、通过实际方案的练习,掌握建筑室内外的采光照明设计方法,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
一、不同功能建筑室内的采光照明要求
二、不同功能建筑照明设计
第七章 建筑的造型和风格(2学时)
教学要求:
一、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观摩中外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了解建筑的不同风格流派和文化特征。
二、掌握不同风格建筑设计的设计方法和原则以及表现技能。教学内容: 现代主义风格 古典风格 自然风格 高技术风格
第八章 设计实践(56学时)
教学要求:
一、熟练掌握建筑原理与设计的理论内容
二、理解和掌握别墅建筑设计步骤,并结合课题进行设计实践。
教学内容:
一、实习基地实践(12学时)
结合所学理论进行现场调研,考察一栋建筑物,绘出相应的平、立面示意图及透视,并对其设计、材料、风格等方面综合的做出评价,写出相应的考察报告。
二、课堂实践(24学时)
1.课题设计:任选一种类型的建筑,如别墅、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教学楼等做设计。要求完成建筑的整体设计,包括平面布置、建筑造型、内部空间,以及建筑庭院的环境设计,以图纸与模型相结合的方式表达成果。2.草图构思 3.课堂方案讨论 4.方案细化
5.方案平、立、剖面图及详图、透视图的绘制
三、实验室实践(20学时)1.模型材料准备 2.模型制作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教师结合学生平时作业和结课作业及学生的课堂表现评定课程考核成绩。
(二)评分标准
91—100分:设计方案合理,具有独创性,符合区域性体系标准要求。图纸表达完整无误,画面整洁美观。
81—90分: 基本达到上述要求。
71—80分: 对设计概念、表现手段有所了解,能够完成设计图要求,设计水平一般。
60—70分: 在老师引导下基本完成设计图要求及内容。
60分以下: 设计思路不清,效果明显较差,未达到上述基本要求。
(三)计分方法
多方面综合考察:平时课后作业情况占20%+结课作业情况70%+课堂表现10%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教材
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
(二)参考书目
1.田学哲著,《建筑初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1999年第二版
2.《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 编著,《建筑设计资料集》(新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
3.彭一刚著,《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第二版
4.黄绳 著《建筑设计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
注:本教学大纲使用范围: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方向使用。
教学大纲编写教研室:设计学院环艺系
第四篇:《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复习提纲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复习提纲
2010年12月
一、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的定义是什么?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3、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4、教学设计应用在哪些领域?试举例说明。
二、学习者特征与教学目标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涵是什么?教学中通常需要分析学习者的哪些特征?
2、教学目标分类的代表性理论有哪些?
3、教学目标如何设计?
4、举例说明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三、网络学习环境设计
1、网络学习环境的内涵是什么?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3、试述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
四、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资源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2、WebQuest和专题学习网站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3、如何设计学习资源?试举例说明。
五、教学模式与策略设计
1、什么是教学模式?什么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2、自主学习策略有哪些?协作学习策略有哪些?
3、选择一种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模式,试用案例加以说明。
4、活动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学习活动设计时都有哪些内容?
4、什么是协作知识建构?试以一典型例子,说明应用协作知识建构进行网络教学设计的方法。
六、教学评价设计
1、教学评价的概念是什么?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2、教学评价的类型有哪些?
3、教学评价的取向有哪些?
4、教学评价的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七、教学设计前沿与发展
1、绩效的含义是什么?试述以绩效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方法。
2、教学设计的未来如何,走向何方?谈谈你的看法。
第五篇:xxx项目概念设计建议
xx地块项目概念设计建议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xx东部,处于国道及环路交叉口。地块形状为L型,占地面积40780平方米。
地块西面为通往xx双向六车道干道,东邻加工厂,北面为通往xx的双向4车道主干道环路,南邻交通局及xx中学。
目前,项目周边现状:东面为约10米高单层轻钢结构加工业厂房(局部塔楼高约20米);南面为6层学生宿舍楼;西面为二层汽车修配商店、加油站、新建住宅小区;北面沿路北为二到三层的村落式民居,居民楼沿街破墙开店。
规划用地上目前已建成单层轻钢厂房一座,动力配电房(三层钢筋混凝土工程框架结构)一座,地量衡站,简易彩钢房一座。
二、项目定位及功能板块
(一)项目优势
1、规划开通至xx城BRT,今后小区附近规划设立BRT站点,对小区沿街商铺的物业出售、投资及经营有较好预期,交通出行便利;
2、本地块距在建的综合体广场数百米,西北方向是建材名品商业街项目,为今后入住业主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二)项目劣势
1、本项目东接加工厂,南面有一条10米宽的木材类加工厂,对业主生活居住品质有一定影响;
2、本地块周边街区规划的拆迁安置用地较多,可能会对区域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3、整个区域为新区,购买群体对该区域的认知还需要时日;
4、该项目未做专业市调,无产品定位、项目建议书,不能全面反映现状,存在风险。
(三)项目定位及功能
1、主要客户群:富裕的刚需阶层、改善型客户、本地投资客。
2、拟建住宅小区,沿干道建议设计为住商楼(二层底商),形成封闭小区管理。
三、项目规划及建筑设计原则
1、基础设计条件:
该地块总用地面积共4.078ha。项目容积率暂按3.0。建筑密度暂按22%控制。
建筑限高无控制要求(一般<100米)。
建筑退红线要求参见规划局提供的《建设工程规划条件》
2、小区内绿地率建议参照规划局对住宅的绿地率要求。
3、出入口建议符合规划及规范的要求。
4、建议利用地下空间,平战结合设置地下停车位,车位比建议按1:0.8配置。
5、适当配置物业管理、经营用房。
四、项目规划建筑设计建议
1、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项目定位、产品配比、配套设施、项目分期、示范区建设范围等因素进行总平面的规划布局。
2、机动车路网结构与停车:
1)合理分布不同宽度的车行道、满足道路总长最小、直达性最好的要求。在满足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消防和成本的因素。
2)道路标高应考虑市政管线的排布需求,且应考虑排水及土方平衡因素。
3)有底层商业的建筑应利用退让红线等条件设置宽度不低于5米的人
行道。
4)消防车道组织原则:
a)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基础上,与小区各级道路共用。b)消防车道如需紧急穿越景观带,应事先结合景观进行隐型消防车道的设 计。
5)住宅停车:停车数量与停车方式依据国家、地方、项目规划批复要点进行设计;商业的停车和住宅组团的停车应有效分离以满足物业管理要求;并结合组团模式规划有一定数量的地面停车位供访客使用。6)住户驾车回家的路线应精心组织,并注意和景观系统的视觉渗透; 地下停车场 可结合设计利用天井、天窗采光等综合手段增加地下停车场的安全感和舒适度。
3、步行系统:
1)住宅小区或组团应统一考虑车行、人行主出入口,建议位于同一地点;若需分流,应在车行相应出口开设辅助人行出入口。
2)步行系统应结合住户回家(访客到访)线路与感受,结合外部空间景观精心设计,具备便捷性、趣味性和创新性,应考虑步行道、底层商铺和外部空间的有机结合。
3)人车分流。充分考虑车辆通行和停放对居住生活品质的干扰控制。4)有利于分期开发。道路连同景观带自然划分开发分期,市政配套自然分割。且后期施工过程对于前期已入住居民的干扰最小化。5)入口及道路组织专属化,分工明确,人流组织不干扰。
4、地形改造原则:
1)应尽可能保持及利用其原有地形。
2)在结合外部空间设计进行人工水系营造及道路、广场、建筑物基底平整等涉及有关土方方面和市政网布置时,可对原地形进行局部改造,但应注意尽量争取总挖方与总填方的平衡和市政管网布置便利经
济的原则。
5、市政设计原则:配合市政设计单位进行必要的总图规划调整及单体调整。
6、组团设计原则: 1)住宅组团应考虑封闭管理
(或其他物业形式,结合项目调整)。
2)各期组团避免结构形式过于统一,可结合分期要求在形式和色彩上适当变化; 组团中建筑尽端户型应结合外部空间中序列空间印象的要求进行特殊设计,并避免主要用房朝向不好。
3)应根据邻里交往的特点形成适于并鼓励邻里交往的空间;结合组团布局、建筑 尽端设计、局部底层架空、外部空间设计应形成不同尺度的邻里交往、聚会的室外或半室外空间;并应注意创造交往和聚会空间的可休息性与散步性。
7、外部空间及景观系统:
1)应系统性地构筑外部空间的空间序列印象;综合运用建筑组合、步行道路、庭院和广场、小区水景和绿化等要素进行设计;注重其均好性与趣味性,并应有重点景观区域的处理。
2)外部空间设计应从小区公共空间至组团间空间至组团公共空间至私家庭院空间形成多层次的景观体系,使每个客户都能享受到共有与私有的景观资源。
3)组团入口处设计应注意空间趣味性和可停留性,不同组团入口处在空间、建筑风格协调的同时应注意差异性和可识别性。
8、其他技术考虑:
1)对小区外来源的防噪与防污染。2)小区内防噪与防污染。
3)应系统考虑地下室排风系统在地面出气孔位置的布置,不应对主要
景观、主要人行流线及主要商业空间产生不良影响。4)物业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物管用房分级按合理的服务半径分布。
6)在各入口结合外部空间及环境景观设计设固定岗亭。7)可供住户使用的室外、半室外设施的构成和分布。
9、单体设计细则
1)产品类型的分配构成原则:以规划条件及项目产品市场定位为准。2)产品分区要求:按不同等级分区域设计,不同等级住宅产品中,档次较高的住宅应享有较好的景观、朝向资源,以保证景观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基地价值的最大化;
3)应避免住宅之间的互相遮挡和视线干扰。
4)各类住宅、各个主要房间的景观朝向要求: 所有住宅单元都应享有一定的景观 资源,各类住宅至少起居室、主卧室和一个次卧室面向较好景观;客厅、主卧室、三房以上的次卧室都必须向南或者面对主要景观空间。
5)厨房、洗手间的设计要求:所有厨房应采用直接采光及自然通风的方式,卫生 间宜设计为明卫。
6)各类住宅户型设计要求如下:高层一梯两户或一梯多户小户型。户型90平米,占住宅总建筑面积的40%,110-130平米的户型占 40%,余下做大户型或其他。
10、建筑风格和立面造型:
1)设计原则:利用规划布局、体量关系、虚实对比、材质变化塑造特色立面;并充分考虑目标客户对相应产品的喜好;可考虑首层与室外空间景观的交融;
2)立面造型:建筑风格;立面色彩和用材应注重近人处的肌理、细部处理;同时考虑与外部空间、景观的衔接,避免对景观造成影响。
3)立面用材:
上述原则可根据设计需要适当调整。
五、概念性方案设计阶段成果要求
设计图纸内容和深度应同时满足济宁市规划委员会对各设计阶段图纸的深度要求、本任务书对概念性方案的设计要求,该设计阶段需计算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技术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