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1 沪教版(最终版)
沪教版语文三下:《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本课生字。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贮藏”、“蹭”等词语的意思。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取文中信息,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牛吃东西会反刍的现象,并能有条理地说清楚。
3.朗读红头和青头的对话,了解对话中省略号的作用,体会青头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积极的鼓励,及时的援助,帮助朋友红头摆脱困境。
4.初步了解科普童话这类题材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课前预习】
1.写出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贮藏()咀嚼()细嚼慢咽()蹭来蹭去()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哪些角色,想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了解本文的题材
1.二年级时我们就学习过科普童话——《微波炉的话》、《人体内的修理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篇科普童话,讲的是一次旅行
(指导书写:旅)
2.了解故事的主人公?(红头)学习生字:蟋蟀
3.红头旅行的地点可不一般,是在——(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和在其他地方旅行有什么不一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出示课题,齐读
二.学习1—7小节,试着概括故事的起因
1.开火车读1—7小节,了解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的。
2.学习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
(红头和青头捉迷藏,红头躲在草堆里,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3.小结:这就是故事的起因,我们可以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来概括,这样既简练又清楚。
三.学习8—20小节,体会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把科学知识告诉读者的方法
1.轻声读读课文8—20节,把红头经过的地方,用圆圈圈出来。
连起来说一说红头的旅行路线,可以加上适当的连接词。
2.学习红头和青头的对话,感受作者生动的描写
故事在青头和红头的对话中逐步展开。(出示三组对话),自己读一读,分清角色,读正确,读通顺。引导学生关注三段对话中的省略号
(1)“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就把它摔在地上。青头顾不得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1指导朗读红头的话,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小结: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让我们感受到当时情况的危急。
2了解青头想告诉红头的知识,并指导朗读
板书:不会细嚼 3分角色读这一组对话
(2)“那我马上就会死掉了!”红头大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听我说,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用来贮藏食物,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
1指名朗读红头的话,体会红头当时的心情
·理解上文青头的话中省略号的作用。
·理解红头说话时的提示语放在后面的用意
小结:当后面一个人说的话与前面一个人说的话接得很紧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提示语放在后面。
2指导朗读青头的话,看媒体加深对牛4个胃的了解
板书:4个胃 贮藏 消化
(3)“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1了解牛吃草时的“反刍”现象。板书:细嚼慢咽 反刍
2理解青头话中省略号的作用
(·告诉红头等一会儿跟着草一起回到牛嘴里就可以得救了;
·牛把草送到嘴里细嚼慢咽后再送回胃里消化。)
3启发学生课后收集资料,把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完整。
4指导朗读 理解反问句的含义
(4)小结
1师归纳:阅读时,我们要关注标点符号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
2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这是一次怎么样的旅行?
3.了解故事的结果
(1)了解故事的结果,学习生字:蹭
(2)现在你能再说说这是一次怎样的旅行吗?
四.小结科普童话的特点,有条理地说说有关牛胃的知识
1.归纳从这个童话中学到的科学知识,将了解到的知识连起来说一说。
2.总结:我们拿到一篇课文或者一篇作文,首先要关注题目,题目中有特定的时间.地点的,一定要读懂或者写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你的作文也会紧扣题意。
板书:
29.在牛肚子里旅行
牛嘴
从不细嚼 细嚼慢咽
第一个胃 第二个胃
4个胃(贮藏 消化)
【课后练习】
1.抄写并默写以下词语:
蟋蟀 贮藏 消化 悲哀 细嚼慢咽 蹭来蹭去
2.下面两个词语都有“藏”的意思,查字典理解它们的不同之处,然后选词填空。
蕴藏 贮藏
(1)春天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灿烂!它把冬天()的力量,都尽情地发挥出来了。
(2)松鼠会在冬天到来之前()大量食物。
3.联系课文内容,把牛胃的构造和牛吃食的过程写下来。
要求:
(1)加上你从课外了解到的牛吃食的内容把这段话补充得更完整。
(2)语句通顺、连贯,100字左右。
(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用来贮藏食物,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牛在刚吃草的时候是不会细嚼的。在休息的时候,它会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细嚼慢咽。经过细嚼慢咽后的草迅速通过前三个胃,进入第四个胃。在第四个胃中进行消化。没有消化的草经过大肠被排出体外。)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范文模版]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抓住文中描写青头的词句进行理解、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
2、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
2、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开门见山,提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4、教师梳理问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5、教师强调识字难点。
6、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读文解疑,整体感知
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
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
(1)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
(2)从文中画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四、总结课堂,了解牛吃食的特点
1、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4—17自然段。
2、说说:从红头的旅行过程,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2、导言: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红头能顺利回来,离不开谁的帮助和鼓励?
二、再读课文,了解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
1、学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
2、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
(1)指名反馈找句子。
(2)练习说话: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青头……;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头……;当红头
重新来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弹时,青头……;当红头流着泪感谢它时,青头……
(3)组织谈话:从青头的所作所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三、总结想像,拓展延伸
1、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
2、引导想象: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还会对青头说了些什么?
3、拓展: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
第三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尊重朋友
教学目标
1.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真心地帮助别人。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句子,感受红头与青头真挚的友谊。
难点: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同学们,看屏幕,词语,句子和什么有关?
你们有朋友吗?说一说。
是啊,朋友是春天的一缕微风,是夏日里的一股清泉,是秋风里的一片落叶,是寒冬里的一丝暖意。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几篇有关“朋友”的文章。
1.老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你去过哪里旅游?
同学们去过的地方真多啊,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牛肚子里的旅游》
阅读提示:A.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红头旅行的故事吗?
B.完成填空(阅读单)
青头和红头是()。有一天,红头不小心(),青头()。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
三、角色朗读,体会感悟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二、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
2.交流指导,品读感悟。(1)在牛嘴里
师:青头和红头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着捉迷藏呢,这时意外发生了,一只大黄牛低下头吃草,可怜的红头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瘦小的红头只能看到大黄牛那白白的牙齿,你能想象小红头此时的心情吗?
生:可能会说到“害怕、慌张”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红头的话。在一问一答中,通过想象朗读,学生体验到了当时的危险场面。
师:这时青头是怎么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
学生找到相关段落,指名读相关段落。引导学生明白青头是在告诉红头保全自己的方法。)
师:再读这一部分,说说你在这些描写青头的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住“大吃一惊、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声喊”这些词语体会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只想救朋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读出青头在朋友遇到危险时那种着急的关心朋友的心情。
(2)在肚子里
师:当红头听说大黄牛会把它和草一起吃到肚子里时,红头是怎么想的呢?
生:红头大哭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死掉了
师:红头已经进了牛的肚子里,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你能想象此时红头的感受吗?生:可能说出它害怕,近乎绝望了。
(3)青头鼓励
做为朋友的青头此时又在做什么呢?读相关段落,谈体会。在指导感情朗读中使学生悟出青头是在用话语鼓励红头,给它以信心。青头的知识丰富,明白牛吃食的特点,用上这知识帮助自己的朋友。
“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假如你就是在牛肚子里的红头,听了青头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象青头的话产生的作用和结果,初步感受遇到困难时,朋友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
(4)想象对话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死里逃生,这时他会对自己的朋友说些什么呢?
读了青头和红头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些什么?读了它们的故事,你应同桌一人当青头,一人当红头,想象当时的对话。充分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三、领悟情感,总结升华 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朋友?
一句“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那是来自朋友最真诚的鼓励。
我们再来阅读一篇《咒语》,阅读提示:默读后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阅读单 第一次写下咒语时,你觉得贾佳是个坏孩子吗? 当张小强变成小狗后,贾佳后悔吗? 第二次贾佳写下咒语时的心情怎样? 你认为世界上有这样的咒语吗? 那个看不见的声音意味着什么?
解除的咒语为什么那么灵,它意味着什么? 课件
情同手足,血肉相连
心心相印,息息相关
唇齿相依,唇寒齿亡
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贾佳看着小强变成小白狗,多么想把它变回人!他想了好多办法,但最管用的只有一个——让自己也变成小狗,好永远地陪着他。这句充满了牺牲与友爱的咒语具有改变一切的最伟大的力量!小组内合作阅读《回声》,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总结:校园生活五彩斑斓,同学情谊深似海,只要胸怀宽广,懂得尊重,人人献出爱,同学之间,友谊之花就会永远盛开!
第四篇: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10在牛肚子里旅行(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咱、答”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应、骨、几”,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遇事冷静、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
【教学难点】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几”,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谜语激趣,导入课题。
师生交流:
1.出示谜语:家住暗角落,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打仗逞英豪。(打一动物)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尝试着揭示谜底。
(2)小组代表发言,并说说理由,课件出示图片及谜底:蟋蟀
2.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有一天,两只蟋蟀中的那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你们想知道蟋蟀在牛肚子里旅行是怎样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图片)
3.交流:你了解牛在吃食方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吗?(学生交流,自由发言,课件出示:反刍动物是偶蹄目中的一个亚目。反刍是指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在胃中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再次咀嚼,反刍动物就是有是有反刍这种消化方式的动物。通常是一些食草动物,因为植物的纤维是比较难消化的。反刍动物采食一般比较匆忙,特别是粗饲料,大部分未经充分咀嚼就吞咽进入瘤胃,经过瘤胃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经过再咀嚼,再次混入唾液并再吞咽进入瘤胃的过程。除骆驼和骆马以外,这些动物都没有上门牙,而是在相应的位置上长着坚硬的齿龈,用来支撑下门牙要撕咬的东西。进食时,反刍动物粗略咀嚼后咽下食物(主要是草木和小树枝),然后躺着或坐着将食物重新返回口中细嚼一遍。)
4.教师板书课题:10
在牛肚子里旅行。学生齐读课题。
5.指导书写“旅”:“旅”的右下部分比较容易写错,笔画顺序是:撇、竖提、撇、捺。(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解读课题。
(1)说说你去哪里旅行过?感觉怎样?
(2)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预设:在牛肚子里旅行感觉怎样呢?
二、介绍作者,了解题材
1.介绍作者:
张之路,男,1945年生于北京,山东诸城人,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集团一级编剧、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
他的作品在青少年中影响广泛并享有很高的声誉。短篇小说《羚羊木雕》(原题:“反悔”)选自《东方少年》1984年第10期,后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原名《反悔》)在台湾地区共出版了15本书,并多次获得“好书大家读”优秀作品奖。
第一位入选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1997)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获得者(2006年)。中国安徒生奖获得者(2005年)。2006年被IBBY中国分会任命为中国推广儿童阅读大使。2017年11月16日,张之路创作的《吉祥时光》获得2017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图书(文字)奖。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张之路写的科普童话,是2006年中国福利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2.谁来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科普童话的特点。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评议,引导了解:科普童话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童话故事。在科学知识的普及基础上加上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3)学生自由阅读,了解科普童话。
【设计意图: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交流资料“反刍”,了解作者的同时了解本课题材,自由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咱们
偷偷
答应
卷入
一骨碌
牙齿
细嚼慢咽
吞到
胃里
悲哀
几乎
眼泪
笑眯眯
(重点指导生字“咱”为翘舌音;“齿”为平舌音;前鼻音“咱、卷”;后鼻音“应”;多音字“答、应、骨、几”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多读几遍。
③识记字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形声字记忆:眯
熟字带生字:自一咱
因一咽
米一眯
熟字加偏旁:自+口=咱
忄+令=怜
田+月=胃
口+因=咽
非+心=悲
(2)学习多音字:骨(ɡǔ
ɡū)答(dā
dá)
应(yìng
yīng)
几(jī
jǐ)
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①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骨(ɡǔ
ɡū)
gǔ
1>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胳(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雄健的笔力;刚强不屈的气概);3>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gū尚未开放的花朵:骨朵儿。
②红头不说话,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答(dā
dá)
dá
1>回话,回复:回答、对答、答辩、答复、答案、对答如流;2>受了别人的好处,还报别人:报答、答报。
dā
用于“答应”“答理”等词。
应(yìng
yīng)
yīng1>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应有尽有;2>回答:答应、喊他不应、应承。
yìng1>回答或随声相和: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反应(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回响,反响);2>接受,允许,答应要求:应邀、应聘、应考;3>顺合,适合: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4>对待:应付、应变、应酬。
③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几(jī
jǐ)
jī
1>小或矮的桌子:茶几儿;2>将近,差一点:几乎、几至;3>苗头:知几其神乎。
jǐ
1>询问数量多少(估计不太大)的疑问词:几个人?2>
表示不定的数目:几本、几百。
练读一读。
①小狗见到骨(ɡǔ)头一骨(ɡū)碌爬起来,叼起来就跑了。
②小明答(dā)应(yìng)老师,只要别人提出问题,提就回答(dá),并且表示学生应(yīng)该认真听课。
③我家的茶几(jī)几(jī)乎紧挨着沙发,小沙发上也坐不开几(jǐ)个人,空间小的让人窒息。
(3)理解词语:学生自由读课文,互相交流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交流
了解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蟋蟀】
本指慢慢地吃东西。引申慢慢去体味。
【大吃一惊】
储存收藏以供需要时使用本课指牛把吃进去的草暂时保存在胃里。
【细嚼慢咽】
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退粗大,善于跳跃。中国又称促织、蛐蛐儿、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是农业害虫。
【贮藏】
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4)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本课在教学生字时,放手学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在平时学习中积累的最喜欢的、最拿手的方法认识汉字,而且遵循语文识字的基本规律,通过课件提示,帮助孩子直观的识记生字、理解字义、理解词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4.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同学们,我们把这些字宝宝放回课文中一起来读读他,看我们能不能认识他。
①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
②教师引读。
师: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和红头玩捉迷藏的游戏,没想到意外发生了——(师示意,生读: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
师: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师示意,生读:“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师: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师示意,生读:“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师:“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青头告诉他:(师示意,生读:“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师: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结果:(师示意,生读:“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师:谁的眼前浮现画面了?老师告诉你啊,一边读书,一边在脑海里浮现画面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我们都要学会它。
③谈话过渡:就这样,红头看见了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蟋蟀红头被牛吃进了肚子里,它的朋友青头鼓励它抓住机会,在牛反刍的时候逃出来。红头在青头的鼓励下坚持不放弃,终于想办法在牛打喷嚏的时候逃了出来,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
【设计意图:教学中,从整体入手,抓住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把握文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师生交流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旅
咱
怜
救
命
拼
扫
胃
管
刚
流
泪
算
1.学生字:
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旅行、咱们、可怜、救命、拼命、一扫、胃里、管着、刚才、流下、眼泪、就算),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课本田字格中的生字(旅
咱
怜
救
命
拼
扫
胃
管
刚
流
泪
算),交流: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怜
刚
拼
救
管。如“怜”
“忄”表义,这个字和人的心理有关,“令”表音。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咱:自+口字旁
胃:月字旁+田
组词巩固:如“旅行
流泪
泪水
流水”
(2)学生细致观察课本田字格中的生字,交流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
①左右结构的字:如“旅
咱
怜
拼
扫
流
泪
”等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而“刚”书写时则左宽右窄;“救”书写时左右基本同宽。
②上下结构的字:如“胃
管
算”,上边的部分不要写得太宽,是上窄下宽的字;“命”书写时撇捺要舒展,下面的部分要紧凑。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管、算”和左右结构的字“旅、救、流”,学生练写。
旅:“方”要窄小;倒数第二笔的短撇不能忘记。
咱:“口”要小,“自”上撇要短。“目”稍窄,里面是两横。
怜:“令”撇和捺要舒展,末笔点稍大一些。
救:左右都要略窄,左边横短,竖钩要长。
命:“人”撇和捺要舒展,中间一横要短,“口”和单耳上部大小相当。
拼:左边要窄,“并”字下横要长。
扫:左边要高、窄,右边要宽、扁,横折的折下方稍向左拉。
胃:“田”要扁,“月”稍窄。
管:“宀”的横要长,“
”的“
”要扁。
刚:“冈”里面的点要大一些;“刂”左边的竖略短。
流:右边的撇折稍往上提,末端有一点;下边中间有一竖不能忘。
泪:“氵”要写得窄一些;“目”里边是两横。
算:字形偏窄,三部分都要扁,中间是“目”,下边的撇和竖在横上边都要出头。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的认读、识写。)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蟋蟀
青头
红头
草堆
牙齿
眼泪
(2)表示动作的词语:答应
卷到
救命
一扫
一骨碌
贮藏
消化
细嚼慢咽
蹭来蹭去
喷嚏
流下
旅行
(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要好
可怜
悲哀
几乎
(4)叠词:偷偷
慢慢
笑眯眯
蹭来蹭去
(5)含有反义词的词语:蹭来蹭去
2.练习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练习用要好、答应、旅行说话。
【设计意图: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六、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了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对话。
点拨:课文多处运用了语言描写,其中以青头和红头的对话为主。如:“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要读出青头着急的语气,音调稍高,语速稍快。而红头遇到危险时既害怕又紧张。如: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读时声音要大,语速要快,要读出害怕的心理。总之,朗读对话时要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人公,体会主人公的心情。
(1)
(2)
(4)
(5)
(6)
(7)
(8—10)
(11)
(12)
(13)
(14)
(15—27)
(27)
(28)
(29—30)
(31)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重点)
3.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结果怎么样?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课文主要写了蟋蟀红头被牛吃进了肚子里,它的朋友青头鼓励它抓住机会,在牛反刍的时候逃出来。红头在青头的鼓励下坚持不放弃,终于想办法在牛打喷嚏的时候逃了出来,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
4.谈话过渡:在牛肚子里旅行感觉怎样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读通课文,问题交流,起到过渡的作用,为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分析做好准备。】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通读全文。你可以一个人读,可以找同桌读,要求边读边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相机参与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事情的起因:红头在和青头捉迷藏时被大黄牛吞进肚子里。再写事情的经过:青头一边鼓励安慰好朋友一边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利用牛反刍的机会终于想办法在牛打喷嚏的时候逃了出来。
4.谈话过渡:下面我们就按照课文的描写顺序随“红头”做一次惊险而又刺激的旅行。
三、品读释疑
(一)学习1—7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1.学生朗读课文1—7自然段,交流: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
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
(1)“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一句告诉了我们什么?(告诉我们“青头”和“红头”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揭示了童话主人公之间的关系。)
(2)从青头的话“咱们玩捉迷藏吧!”你了解到什么?(青头提议捉迷藏,这是后面故事发生的原因。)
(3)在捉迷藏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从“做梦也没有想到”你感受到什么?“做梦也没有想到”写出了红头的遭遇很意外。)
2.学生轻声读读课文1—7自然段,根据提示简练地说说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
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相机参与交流。
②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③教师评议,引导交流:红头和青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高兴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红头(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吞到嘴里了)。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红头是怎样跑到牛肚子里的?(青头和红头正在草堆里捉迷藏,红头躲进草堆里,一头大黄牛低下头吃草,红头没来得及跳开意外被大黄牛吃到肚子里。)
(二)学习课文8—20自然段,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1.谈话过渡:就这样,红头不得不随着吃到牛嘴里的草开始了它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红头被大黄牛吞进了嘴里后有惊无险,幸亏它的好朋友——青头在外面。课文就是通过它们两个的对话展开的。同桌两个合作读好对话,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交流,从“红头”和“青头”的对话中你了解到什么?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1)交流:“红头”和“青头”的第一次对话。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①“急忙”说明了什么?(“急忙”说明了红头遭遇危险时青头很着急。)
②“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写红头情况很危险。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说话断断续续。)这表现了什么?(表现了“红头”的惊慌、害怕、着急。)
③指导朗读:朗读时要读出“青头”的着急,读出“红头”的惊慌、害怕和着急。
④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
(2)交流:“红头”和“青头”的第二次对话。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①
“红头”陷入了危机,它的好朋友“青头”赶紧来救它。“蹦、一骨碌”写“青头”为了救朋友而奋不顾身,尽管它和大黄牛的力量很悬殊,但它仍然不放弃。
②谁来读读“青头”的话?(指名读“青头”的话。)
③青头想告诉红头什么?(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④“这时候”
是指什么时候?(“这时候”是指牛刚把草吃进去的时候。这就是牛吃草的特点“青头”通过自己的知识,为“红头”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⑤“青头”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呢?(焦急)你从哪里看出来?(一骨碌、大声喊)
⑥指名读这段对话。师生评议。
⑦尽管
“青头”这样指导,“红头”还是说——(“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你读这句话的时候心情如何?(非常着急)急得怎样?(哭起来)
⑧教师提示:是啊,急得都哭出来了,所以提示语放在后面,并且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
“青头”被“红头”打断的话。
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2)交流:“红头”和“青头”的第二次对话。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①
“青头”安慰鼓励“红头”叫他不要怕,表现了什么?(“青头”安慰鼓励“红头”叫他不要怕,表现出“青头”的沉着冷静。)
②从“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一句中你了解到什么?(“青头”很了解牛的消化系统,这也是“青头”能帮助“红头”的原因。)
③从“青头”的语言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青头”的什么特点?(“青头”对待朋友很真诚,朋友遇到危险它奋不顾身的救助。它能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遇事丝毫不惊慌,非常冷静。)
④引读“红头”的回答:
“青头”认为“红头”生还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可“红头”却说——(“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
指导朗读,读出“红头”的悲哀。
⑤后面“青头”的话中又有一个省略号,省略了哪些内容呢?(这时候你就有机会逃出来的。)为什么要省略?(因为时间仓促紧迫。)时间仓促紧迫,青头为什么还要说最后一句?(为了鼓励红头。)
教师小结:青头一方面安慰红头不要失去信心一方面告诉红头脱险的办法。
⑥指导朗读:读出“红头”的悲哀,读出“青头”对“红头”的关心和鼓励。
4.“青头”除了用语言指导和鼓励“红头”脱险,还做了什么?
(1)指名朗读有关课文。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睛:“谢谢你……”
(2)从这段课文中你有了解到什么?(进一步了解到“青头”熟悉牛的生活习性,以及它的机智。)
(3)谁来做一做“蹭来蹭去”的动作。(学生演示)写出几个和“蹭来蹭去”(x来x去)结构一样的词语。(跑来跑去、跳来跳去、走来走去、扭来扭去)
5.引导小结:青头是怎样帮助朋友脱险的?(青头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先是让红头躲开大黄牛的牙齿,然后告诉红头牛有四个胃,让红头利用牛反刍的机会再一次回到牛的嘴里,最后它在牛的鼻孔里蹭来蹭去,让牛打喷嚏,这样把红头喷出来。这样红头就得救了。)
6.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8—20自然段。
7.“红头”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怎样的旅行?(“红头”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遇事要冷静、机智和勇敢,要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三)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1.谈话过渡:就这样,“红头”不得不随着吃到牛嘴里的草开始了它的旅行。那么,在这次旅行它到过哪些地方呢?
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线路。
3.全班交流。
(1)指名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牛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
(2)课件出示: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从第一个胃走到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来到了牛嘴里。终于,红头又看见了光明,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3)鼓励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语,用连贯的一句话,把这个过程说清楚。(“红头”被大黄牛先是吞在了嘴里,接着到了肚子里的第一个胃里,然后到达了第二个胃,最后到达了牛嘴里。)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感受课文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寻找信息的能力,为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鼓励学生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1.谈话激趣:“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根据他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方法指导。
概念: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没有现实的图画美那样直观,它需要通过感受语言,去联想、去再现,而讲故事就是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再现形象的过程。
方法:可以在讲故事之前用简单的思路图做个提示。如:绘制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线路,让自己有一个清晰地思路。在讲故事时候声音要响亮,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讲完整,讲生动,讲的时候如果加上自己的表情、手势、神态、动作就能把故事讲生动。
运用:这篇课文讲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惊险旅行,按照课文内容画出红头的旅行线路:红头、青头做游戏---红头被牛吃进嘴里----牛第一个胃里---牛第二个胃---牛嘴。按这样的思路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总结课文主旨。
1.体会友情:读了这个故事,从哪些地方看出“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用“
”画出来。
(1)体会红头的语言
①当红头被牛吃到嘴里的时候,它害怕极了,红头拼命叫了起来——(“救命啊!救命啊!”)
青头大声地告诉红头——(“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②红头大哭起来,打断了青头的话——(“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这时,青头用坚定的语气鼓励它——(“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③红头这时候已经开始绝望了——(“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
还是青头,不离不弃,继续鼓励它——(“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2)体会青头的行为
①谈话过渡:青头不仅用语言鼓励红头,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它。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②结果怎样?(“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2.总结主旨:从红头脱险的过程你体会到什么?(课文主要写蟋蟀红头被牛吃进了肚子里,它的朋友青头鼓励它抓住机会,在牛反刍的时候逃出来。红头在青头的鼓励下坚持不放弃,终于想办法在牛打喷嚏的时候逃了出来,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让我们体会到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五、学习写作方法。
1.小组交流:课文中除了对角色的语言和行为描写,还运用了什么写法?(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心理描写就是将人物内心的喜、怒、哀、惧、秘密和矛盾,生动具体呈现给读者。其方法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描写,它包括:内心独白、梦境幻觉等描写;另一类是间接描写,它可以借助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环境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心情。本文有多处心理描写,如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这句是直接描写表现出红头的聪明和机警。还有一处是通过红头的语言描写来刻画心理的,如:“可是你说的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这句话看似语言描写实际上是红头内心非常沮丧,对自己的生命已经失去信心了,是通过语言刻画心理的心理描写的句子。
3.举例欣赏:
玫瑰想:这真是可悲!即使我愿意,我也缩不进我的身体里面——我不听地开着花,开出玫瑰花。花瓣落下来,在风里飞翔。虽然如此,我还看到一朵玫瑰夹在一位主妇的圣诗里,我自己也有一朵花瓣被藏在一个美丽年轻女子的怀里,另一朵被一个充满了快乐的孩子那去用最亲吻。这是真正的幸福。这就是我的回忆,我的生活。——安徒生《蜗牛与玫瑰》
4.练一练:写一段自己考好(或考差)了,在(喜悦与激动)或担心和痛苦中回家的心理活动。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通过两只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进肚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只胃,牛吃食具有反刍现象。并让我们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
七、主题延伸
从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看出知识的重要性,请你查阅资料,了解牛四个胃的功能。
成年牛的胃由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组成。
瘤胃:最大,内有大量微生物,暂时贮存饲料。
网胃:其功能如同筛子,将随饲料吃进去的重物如钉子、铁丝等存留其中。
瓣胃:其功能主要是吸收饲料内的水分,挤压磨碎饲料。
皱胃:可分泌消化液与消化酶,消化在瘤胃内未消化的饲料。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小熊生病了》《友谊的力量》
(一)阅读《小熊生病了》思考:
小熊猫生病后,小动物是怎样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阅读《友谊的力量》思考:
跳跳发现毛毛掉进井里后,是怎样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九、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中的习题。
(1)
(4)
(5)
(3)
(9)
(6)
(7)
(8)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25)
(26—28)
(29—30)
(31)
板书设计
误入
红头
牛肚子
用知识巧救
青头
红头
真诚关爱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一、多种形式阅读,进行朗读体验。
故事内容能够抓住学生的心,使其一口气读完,教师放手让学生在课上读,分角色朗读,尤其是青头的话,句句在激励红头,给了红头信心。教师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理解,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他们也从读中感悟出生活中的哲理——遇到困难、危险时,帮助朋友、鼓励朋友。在危险到来时要镇定、还要学会乐观的面对。
二、品词析句,深入体会。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抓住青头语言及行动,理解青头奋不顾身帮助朋友的精神,并且能灵活运用知识救出朋友。而情意目标的达成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它需要教师激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本人文思想的熏陶。语文教学需要文道有机结合,需要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涵。因此,在了解了红头的遭遇后,教师让学生仔细品读描写青头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文字传达的情感。这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体验,又培养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提倡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不足之处: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第五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汉字,会写13个字,积累“旅行、答应”等词语,掌握“答、应、骨、几”4个多音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3.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汉字,会写13个字,积累“旅行、答应”等词语,掌握“答、应、骨、几”4个多音字。
2.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教学难点:
1.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2.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吗?哪位同学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
畅聊旅行,感受旅行的快乐。
2.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有一天,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一起进入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画出你觉得感动的地方。朗读要求:
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小蟋蟀的旅行惊险而又刺激,下面让我们跟上小蟋蟀来学学生字吧。
出示生字指读:咱、偷、答、应、卷、骨、齿、嚼、吞、胃、悲、咽、几、泪、眯。
2.注音领读。
3.重点认读:答、应、骨、几、卷。3.开火车朗读生字和词语。出示词语:
旅行
要好
咱们
草堆
作声 答应
做梦
可怜 来得及 救命 拼命
大吃一惊
马上
消化 当然
刚才
知觉
光亮
眼泪 学生根据要求朗读经过的词语。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快来朗读课文,看一看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惊险旅行吧!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课文讲述了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在同伴的帮助下侥幸逃脱危险的经历。2.阅读课文1-7自然段,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预设:
红头青头捉迷藏,红头遇险进牛嘴。
3.指导读好角色的语气。朋友玩耍时要读得欢快,出现危险时要读得着急。4.随文识字:掌握多音字“答、应”的读音和用法。
5.重点语段朗读。哪一点写出了小蟋蟀的处境危险,你能读出来吗? 预设:
朗读指导第7自然段,抓住关键动词,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6.朗读课文第8—18自然段,了解红头历险的同时感受青头对朋友的鼓励。(1)读好红头和青头的对话,读出好朋友的友情。(2)勾画青头的动作,读出青头的奋不顾身。
7.朗读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经历,分别朗读对红头和青头的描写。体会小蟋蟀的情感。预设:
(1)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读出危险的语调。青头告诉红头躲过牛的牙齿,读出青头的急切。
(2)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读出悲哀。青头告诉红头牛的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是管消化的,读出青头对好朋友的鼓励。
(3)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读出红头的害怕。青头鼓励红头是勇敢的蟋蟀,一定能出来,读出安慰、鼓励的语气。
(4)当红头重新回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弹时,读出红头的筋疲力尽。青头爬到牛鼻子上,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读出青头奋勇相救的勇敢。
8.同桌演一演这个关于友情的故事,要演出红头处境的危险和青头的帮助鼓励。9.读好故事的结局,读出好朋友历经劫难后重逢的开心。预设:当红头流着泪感谢青头时,读出它的感动。青头笑眯眯地开导红头不要哭,就算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读出它的幽默。
五、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流利,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我们在书写时一定认真写,请拿起你的钢笔跟老师一起写字吧!
强调执笔姿势和书写规范:小组成员比一比,看谁的坐姿最正确,书法最漂亮,写得最快速。
出示书写要求:规范、端正、整洁。
1.出示生字:旅、咱、怜、救、命、拼、扫、胃、管、刚、流、泪、算。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重点学习:“旅”和“旋”的区别;注意“算”的中间是“目”。4.学生临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
六、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牛肚子里的旅行》”,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读词语,寻找词语中的多音字。
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找一找这些词语中的多音字。预设:答、应、骨、几、卷。2.看拼音写词语。
出示拼音,学习写词语。小组评价书写情况。3.科普知识。
牛的胃由4个胃室组成,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饲料按顺序流经这4个胃室,其中一部分在进入瓣胃前返回到口腔内再咀嚼。这4个胃室并非连成一条直线,而是相互交错存在。
二、开心游戏
阅读课文1-7自然段,说一说课文使用什么描写使你感受到了这对好朋友的开心快乐。
1.找出语言描写,读一读,感受两只小蟋蟀的快乐游戏、友好相处。2.找出动作描写,感受小蟋蟀捉迷藏的天真活泼。3.找一找红头的心理描写,感受红头躲藏时的心理。
理解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方法表现红头和青头是好朋友的手法。
三、非常历险
1.这对开心玩耍的好朋友一起经历了一次怎样的冒险? 红头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 学生自由表达,感知内容。
2.默读课文第7—18自然段,从文中画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学生按照地点提示说一说。预设:
图片展示。
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是:嘴→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3.红头被吞掉后,青头是怎样做的?说一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预设:
(1)青头不顾被牛尾巴扫下来的疼痛,继续跳到牛身上和红头说话。(2)红头在牛胃里快要绝望的时候,青头一直安慰它。(3)红头返回牛嘴时,青头勇敢地爬到牛鼻子里蹭,使牛打喷嚏,救下了红头。4.赏读自己最感动的地方,抓住关键词说一说自己的感动。
(1)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预设:从“蹦”“摔”“一骨碌爬起来”“喊”等词语中体会青头临危不乱、和青头与红头的真挚感情。(2)“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预设:从“一定能出来”“咬着牙”等词语感受这对好朋友相互鼓励、永不放弃的精神。
(3)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预设:对一只蟋蟀来说,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这种不顾自己的安危救助朋友的行为真让人感动!
四、完美结局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对好朋友见面时的情景。出示句子: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谢谢你„„” 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吧!” 2.师问:两只蟋蟀一哭一笑让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由谈体会。
五、我的思考
红头为什么能够脱险?关键因素是什么? 1.自己的坚持。
2.好朋友青头的帮助。
青头是用什么帮助红头的?(1)知识丰富,方法正确。(2)安慰鼓励,永不放弃。(3)坚强勇敢,及时出手。
六、大家交流
1.有一个成语“吃一堑,长一智”,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是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道理。
2.经历这次危险以后,青头和红头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七、课堂总结
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是多么值得庆幸啊!正是青头的临危不惧,对朋友真诚的关心,以及灵活应用了所学知识解救了自己的朋友!
八、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一听,同时跟家人分享自己这节课的收获。2.积累相关的格言,抄到积累本上。知识就是力量。
竭诚相助亲密无间,乃友谊之最高境界。勇敢里面有天才、力量和魔法。
九、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起来闯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