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2019-05-12 19:5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篇:浙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1课 聚聚散散

教材分析:

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

札记:对于吴冠中的作品,多数孩子都不能理解,甚至认为这些画是“乱画”。为了让他们都理解其作品的内涵,我带他们浏览了吴冠中 作品的网站,从时代的角度、人文的角度多方面的介绍了作品的寓意,使得孩子们终于从画面中悟出了“聚”与“散”。

第二课时

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第2课 小圆点的魅力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中的奥妙。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教学思路:

本节课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圆点的几种基本形状:圆面、圆圈;发现圆点在纸上不同的位置,给人不同的感觉,产生基本变化:通过对教材创造性的处理,突出一个“玩”字,力求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现小圆点的魅力,用圆点来创造美。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教学准备:

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圆的物品,观察寻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圆的图案。

教具: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

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课,同学们好!

今天的美术课和平时有点不一样,主要有两个方面,其

一、教室里来了许多老师和我们一起来上这一堂美术课,大家用掌声表示欢迎。其

二、就是唐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同学们肯定会喜欢上它的,大家看,它来了-------

2、展示课件动画图片和播放声音,出现一个小圆点,(说话:同学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圆点,我喜欢穿各种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领可大啦!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称我为魅力的小圆点呢!)

同学们,听完了小圆点的自我介绍,它的自我评价还挺高,那今天,我们就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板书:《小圆点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1、今天我们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小圆点?谁能告诉老师,圆该怎么画呢?

2、学生来一个画圆,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标准,做到尽量而已!

3、老师加于讲解:固定圆心,半径相等长度,旋转360度就是一个标准的圆了,如果里面是实心(有色彩)就是圆点,如果里面空心的那就是圆圈了!那今天我们画的圆点就是实心的,因为比较小!所以才叫为小圆点。

(一)1、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

2、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悬空的感觉)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3.安定感(没有地方可以掉了)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主体物---苹果,具有下落感)

(二)、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出示课件---火车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看:

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老师加于讲解,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四)、小圆点不仅仅出现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且美术作品中,也有他们可爱的身影呢!你们看!出示课件,展示画面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明白小圆点的作用和独特的画面艺术效果。

同学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老师从构图、色彩等审美角度讲解,让学生认识俄国莫斯科画家康定斯基、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老先生及其美术作品,使学生在美术欣赏和审美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最后重点介绍点彩画派的创始人法国画家修拉和其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

(五)、利用小圆点还可以摆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大大小小的圆点组合在一块,就成了一张美丽的作品了!出示课件,展示小圆点的美术作品、书本范作。

让学生结合美术作品,知道什么是抽象和具象作品。并从作品中发现小圆点有大小之分、聚散之分,有无规则之分等。出示老师的示范作品(2张)

继续讲解抽象和具象美术作品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的方法。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圆点展示自己的魅力这么久了,现在该轮到我们一展自己的魅力了!但是小圆点还有几句话要给我们交代,它要和我们说什么呢?展示课件图片和播放声音:

老师再复述一遍,并根据不同水平定下三个评价标准(1个红点、2个红点、3个红点)。

1.每位同学用彩色小圆点进行装饰或用小圆点拼出其形状。2.要美观。

3.更需要创意。

(播放轻音乐,愉悦课堂气氛)

方法不限,可以大小彩点结合使用,也可以直接点出作品,或点出作品轮廓后再填充彩点,还可以和线条互相结合在一起使用,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灵活机动。

四、作业欣赏、评价

评价小圆点的美术作品,师生共评、自评,好在哪?不好又在哪?互相提点建议!再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五、总结、拓展

第二课时

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

2、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表现小圆点的魅力。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第3课

黑与白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第4课 主体与背景

课型:造型 表现、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

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 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完成整幅图。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6、学生收拾与整理

第5课

冰 川 与 晚 霞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美术知识:本课为色彩构成知识。1.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3.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美术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色相的顺序,并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 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

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现代审美意识和设计意识,以及耐心有序的工作习惯。教学重点: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教学难点: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 及掌握涂色的方法。学法指导: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会逐渐变深,逐渐加白会逐渐变浅的效果。

2、初步学会使用水粉颜色,并初步掌握调色的比例和方法,能均匀整洁的涂好颜色。

3、运用明度推移的方法画出一幅具有推移效果的图案。

色彩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通常以色彩的名称来表现,比如:红、黄、兰。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当一个基本色加黑就会变深,降低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相反,加白色就会变浅,提高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纯度是指颜色纯粹的程度,当一个颜色的色素达到极限强度时,正好发挥其色彩的固有特性,这块颜色就达到了饱和程度。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用具:范画,电脑演示文稿、文字说明等

学生用具:16开图画纸,水彩颜料、毛笔、调色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电脑演示一组图片,提出问题:图中色彩有什么变化?欣赏图片并思考问题 启发学习动机,初步认识明度和推移效果。得出结果:色彩由深到浅,由浅到深。小结:色彩逐渐变深或变浅。听讲,记忆。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冰 川 与 晚 霞》

2、反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

3、展出示学习目标。听讲,记忆,表述目标主要内容。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按照明度推移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知道什么是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明度。突出本课重点:

1、提问: 什么是明度? 什么是明度推移?

2、组织讨论

3、电视演示推移的过程。观看录像,课本参考,小组讨论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概念以及推移过程。

直观演示

1、提问:如何绘制《冰 川 与 晚 霞》?

2、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3、播放录像:明度推移的绘画过程。

思考问题:本课的作业要求,根据什么内容画?注意什么?画面怎么样?

4、绘画重点是调色的方法。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方法。提出预习当中的疑问

作业要求:按照明度推移完成作业,注意调色的方法,画面干净整洁。解决本课难点:逐渐加白色变浅,逐渐加黑色变深。启发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展示教师作品

2、比较学生作品

欣赏、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上练习出示作业要求

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开始绘画 利用明度推移的方法进行绘画练习艺术实践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展示作品

1、组织学生讨论

2、归纳小结

3、欣赏电视中的作品 评析作品 反馈本课所学知识,肯定成绩,培养成功。

第二课时

一、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思考一个问题:图中的色彩有什么变化?(放映录像)学生:色彩逐渐变浅或变深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冰川与晚霞的第二课时(明度推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粘贴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A、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B、运用色相推移画一幅推移效果的图画。

3、请看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

三、听一组有节奏感的音乐,注意音乐节拍的强弱关系.(出示电视问题)什么是明度推移?书中已经做了解释,请翻开课本,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组讨论得最快。

教师:色彩逐渐变深,深的地方即暗,浅的地方则很明亮,这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叫做明度。(电视出示文字)

学生:一种颜色加白,逐渐变浅,一种颜色加黑,逐渐变深

教师:请看一组色彩变化的图,(电视演示“心”分解图。)色彩逐渐变深变浅的有序排列叫~

四、我们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再看第二个:如何表现在纸上呢?

(出示范画)这是老师的作品,好看吗?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样画的吗?

(出示轮廓)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做了预习,着色时先涂上色相,再少量加白,按顺序上色,注意看老师的调色板。

老师只演示了“加白”,一会儿,我想请同学帮助我完成“加黑”的任务。

五、(出示学生作业)比较这两张作品哪张好?为什么? 学生:(涂色乱,排序不正确,)那么同学在绘画时应当注意那些呢?

六、请看作业要求(出示电视画面)

七、学生绘画开始 展示作业,讲评 作业小结

第6课

画嗅觉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闻一闻”、“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这五个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食物的各种味道,并将味道与色彩、色块等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用美术造型语言来表达各种味道。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打破原始的以说为主的模式,更多的是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嗅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激情。其次,要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能只局限在对食物味道的描绘上,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界中的各种味道;最后,要让学生去体会生活中的各种的味道,将抽象的味道与具象的味道联系起来,从而使课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抽象绘特征,并尝试运用色彩知识和点、线、面知识进行嗅觉的表现性绘画。

2、丰富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点、线、面等方法来表现多种嗅觉。2、学生领会不同的色彩能表现出不同的、嗅觉。教学准备:课件、绘画工具、一些气味大的食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课前老师在教室里喷上清新剂,直接刺激学生的嗅觉,引出课题。)师:你们刚才走进教室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吗? 生:闻到很香的味道。(教师同时板书部分课题:嗅觉)师:闻着这么香的味道,你们想到了哪些爱吃的水果呢? 生:我想到了„„(课件同时展示出各种水果图片)

二、新授:

1、品尝水果: 师: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个水果,不过放在袋子里。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闻一闻,说出这个水果是什么?又是什么味道的? 生:闻(苹果、甜味)

(教师同时再次补充课题:嗅觉)2、讲解甜味

师:还有什么食物也是甜的?你能说一说它们的颜色吗?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甜甜的食物让我们想到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你们瞧(课件展示甜味的颜色)

生:想着这么甜的味道,看着这么漂亮的颜色,真想把这种味道画出来呢!(再次补充课题:画)

师:这种甜味到底怎么画呢?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帮帮管老师,谁愿意做第一位小勇士。生:创作

师:指导,点评(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进行修改。)师:同样的一种甜味,我们可以画出多种作品呢!

(课件显示另外四张甜味作品)

师:你喜欢哪一张?有什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味道也可以用点、线、面来表现了,真是太有趣了。3、引出酸味:

师:红红的苹果是甜的,可是当苹果在没有成熟的时候就是青青的,酸酸的。师:那酸味给你带来的色彩感觉和甜味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对酸味色彩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呢?(电脑显示酸味的色彩)4、闻一闻

师:老师今天要让同学们过把瘾,交换闻一闻自己带来的东西,看看你还闻到了什么味道?通过你的表情告诉大家,并且说一说给你带来了什么色彩感觉。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食物当中还有这么多的颜色呢!而且不同的味道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色彩感觉。(电脑演示体现其它味道的色彩)

师:老师这里还有三样东西,想请你们上来闻一闻,猜猜是什么?(大蒜、洋葱、生姜)

生:我闻出了„„

师:原来食物当中有这么多的味道,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留意,还能发现更多的呢!

5、找一找

师:(教师出示一朵花,让学生闻一闻)除了生活当中有很多的闻到之外,自然界中也有很多的味道呢!让我们一起到自然界中去找一找!(电脑演示自然风光图片。如:大海、沙漠、花草、春雨、草原等)生:指名回答 7、再次引申

师:原来自然界中也有这么多的味道,正是因为自然界如此的美丽,我们的生活显得更加的幸福和快乐。你们瞧!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学习是多么的快乐呀;过生日的时候有爸爸、妈妈的祝福,亲朋好友的祝福,还有小伙伴的祝福,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电脑演示一组幸福生活的图片)师:可是,在很多偏远的山区还有很多的孩子却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没有宽敞的教室、没有象样的桌椅,有些孩子甚至由于家境的贫穷而被迫辍学!(电脑演示一组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情景)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这两段片子心里肯定充满了不同的感受。说一说。

三、作业

师: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本奇特的书,你们瞧,是一本“百味书”,这本书可神气了,它能过散发出多种味道呢!你们想做一个吗?(想)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让每位同学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共同完成一本“百味书”!生:作业(每位同学可以画多幅、多种味道的作品)四 评讲

五、小结: 师:我们知道了食物当中、自然界中有各种味道,也知道了生活当中也有酸、甜、苦、辣等多种味道。老师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的生活就象喝着甜甜的饮料,吃着甜甜的食物一样,永远的甜甜蜜蜜,幸福快乐!

第7课

卡通画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画图”软件;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卡通画;

3、学习如何运用“画图”软件画卡通画;

4、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画图”软件,学会卡通画的绘画方法。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认识一个新朋友,他会领着大家一起去一些好看好玩的地方。

(二)授课:(媒体出现一卡通人物)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小精灵,想和大家交个朋友,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今天我会带着大家去一个奇妙的卡通世界,我先到带你们到“卡通影院”看看吧!”

1、播放一动画片段。

师:大家看了之后,觉得怎么样/你们知道动画片是怎么形成的吗? 生:好看、有趣……是由多个卡通画面连续播放形成的。

师:对了,同学们都很聪明,大家有没有发现每一个卡通画面有什么特点吗? 生;各种形象生动有趣、可爱,声音动听,画面色彩鲜艳……

师:大家喜欢这样的画面吗?想不想学?那我们再跟着小精灵走一走吧!

2、出现小精灵,背景是一座漂亮的宫殿建筑,门口有“知识宫”字样。“我知道大家都非常喜欢画画,现在我们来到了知识宫,一起来学学怎样画卡通画,好吗?”(动画打开门,出现画图板)教师简单介绍画图板中的菜单栏、工具栏和调色板。并简单演示在画图软件中画画。在演示过程中阐述卡通画的特点:卡通画就是漫画。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手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图。

3、“走出知识宫,大家一定都会画卡通画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画展吧!”(欣赏从网上下载下来的卡通图片)切换成许多画幅的界面,点击某一幅进行讲解、评析。

这些都是小朋友们的参赛和得奖作品,我们学习了计算机里的“画图”软件,熟悉运用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就可以向这些同学一样画出精彩的画面了。

4、老师发现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露一手了,我们让小精灵带我们去一个好地方,那里什么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大家想去吗?

小精灵:我发现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现在跟着我去“绘画小天地”吧!(找个漂亮的背景,配上动听的轻音乐)

三、布置作业:学生在画图板中画卡通画,题材不限。

四、展示学生作品(将学生的作品在大屏幕上进行评析)

五、小精灵与同学们告别: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相处这么长时间,我发现你们都很聪明可爱,我好喜欢你们的绘画作品,希望大家能记得我。同学们再见!

第8课

双胞胎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2、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创作一组对称的人物或动物。

3、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学会表现对称的人物或动植物。教学难点

用自己适合的方法创作对称的物体。教学准备

师:范作、彩色纸、剪刀、水粉颜料、排笔等工具材料。生:彩色纸、剪刀、胶水及绘画工具。教学意图

对称是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法则,它的图案有一定的含义,常代表平衡、和谐,具有优美、庄重的美感。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对称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创作一幅有主题的画面,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欣赏范画,引入课题

1、师出示几幅范画:观察画面,说说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图案是对称的。)

2、引入课题: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就是对称。对称有单个形体的对称,如蝴蝶、剪刀等,也有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对称,它们就象双胞胎一样。这节所要上的主要是指两个物体间的对称。出示课题——双胞胎 让学生明确课题《双胞胎》与本课学习内容的关系。

二、引导对称的表现方法

1、观察课本范例,说说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双胞胎”的?(生说)

2、师小结课本表现对称的方法:

(1)对折剪(如“游戏”)(2)对折印(如“长颈鹿”)

(3)对折画(如“新疆舞”)

3、进一步引导表现对称的方法: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生说)

4、师小结其它方法的应用:铅笔拓印、复写纸……

让学生自己发现对称的表现方法,并动脑思考,拓展其他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发展阶段

1、小组讨论:回忆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对称的情景?(双人跳水、对着镜子练体操、花样跳水、两个小朋友对面做游戏、打乒乓球、物体在水里的投影等)

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主题?(个生说)

本环节主要是要让学生在讨论中挖掘更多的创作主题,进一步认识对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同时也体现了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3、创作步骤:(师示范)

(1)选定主题与方法

(2)设计主体造型(注意构图与色彩)

(3)可适当添加背景

4、生制作,师辅导

(1)构图、造型、色彩

(2)颜料水份的掌握等

提醒学生在作业中应注意的问题,即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鲜艳等,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5、作业展评:评出你喜欢的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四、拓展

1、欣赏一些名作,让学生了解对称也是艺术大师们创作作品的重要法则。

2、课后用其它方法制作对称的作品。

第9课

藏书票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绘画或纸板拓印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藏书票的印制过程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藏书票的知识、收集各种各样的藏书票、绘画用品、纸板、刻刀、水彩颜料、毛笔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知识、设计藏书票的草图 教学重点: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自己构图方式的设计 教学过程:

1、老师出示一张藏书票引入

这是什么?一般放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个别提问后老师小结: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画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藏书票源自西方,中国的藏书票是从欧洲传入的

2、学生欣赏交流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课前老师让大家查找有关藏书票的知识,收集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交流

学生小组欣赏交流自己收集的藏书票,要求从图画内容、文字、制作方法上进行观察

学生个别展示自己收集的藏书票以及自己了解的有关藏书票的知识

老师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藏书票,并提问:从这些藏书票中,你发现藏书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一般用什么方式进行制作的?

学生个别回答后,老师小结,介绍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和中国最早的藏书票,以及藏书票上拉丁文的意思

3、老师讲解示范藏书票的制作步骤

先在纸板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然后用小刀把镂空部分刻掉,最后涂上颜色,再印在自己的作业纸上,最后写上拉丁文

4、学生设计初稿,老师巡视指导

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绘画的形式制作藏书票

5、讲评学生初稿设计情况,为部分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活动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一份完整的藏书票 教学重点:按要求做完自己的藏书票 教学难点:刻画稿 教学过程:

1、复习有关藏书票的知识及基本特征

2、讲解初稿设计情况

展示设计有创意的作品,针对部分作品要求学生说出修改意见

3、老师强调这节课要求

注意确定好需刻掉的部分,刻好后涂颜色时要保证画面干净、整洁,最后要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还要注意使用刻刀的安全

4、学生继续完成作业,老师帮助学生涂色、印制,最后强调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

5、展示并讲评学生作业,活动结束。

第10课 我和我的小伙伴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和不同姿态。

2、学习用泥或彩泥来表现人物的各种造型。

3、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关系。

2、通过泥工活动,掌握泥塑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如何在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仪器,图片资料,泥塑作品。学具:雕塑泥,彩泥,辅助工具,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导入

2、观看人物雕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了解儿童,少年和成人不同的人物比例。

3、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认知小学生的比例关系:1 站立时约六个头长,2 坐在椅子上约五个头长,席地而坐约三个头长。

教学意图:从感知到认知,初步掌握人体比例规律。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尝试制作。

2、学生自评,互评。

A、通过纠错发指出作品的缺点。B、通过模特动作的对比指出不足

3、欣赏优秀泥塑作品,感受雕塑的语言,体会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

教学意图:感受雕塑的空间体积感,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感受雕塑语言。

三、深入阶段

1、分小组交流,讨论创作内容,2、分小组合作,添加场景,完成组群泥塑,用彩泥时还有注意色彩的搭配。教学意图:综合练习。相互帮助,相互学习。陪养协调合作能力,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四、作业展评

1、小组自评,互评。

2、师点评优秀作品。

五、课堂小结与延伸

1、师点拨本课教学活动要点。

2、鼓励学生先创作草稿,用绘画的形式来创作一副作品。再通过泥塑来表现自己的创作,通过两种艺术形式的比较来拓宽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

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

展示一下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

总结一下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折、粘。

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

鼓励同学们能大胆、自由的运用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表现新同学。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新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感情。如:表现几位同学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等。同时强调一起制作时的团结协作。

三、展示、游戏:

随着“你的朋友叫什么”的音乐互相参观作品,并向自己的好朋友献上一句祝福的话。

第11课:那一刻的我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动中人物连续动作的画法。

2.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创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教学重、难点: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片。课件。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介绍在学校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班级里集体进行交流,拓展学生们的创作素材。教师介绍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那一刻的我”。

二、发展阶段:

课件展示运动中的人物,使画面暂停,分析运动中人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像,并讲解人物在运动时的一些主要特点。

创作前,组织学生根据“那一刻的我”的命题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

三、布置作业: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如:蜡笔画、白描、吹塑纸版画等。今天完成构图,下节课涂色。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来表现。

第二课时

一、交流展示上节课的稿子,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比较谁的作品更能有新意的表现出“那一刻的我”。比较谁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人物的连续动作。

看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是如何表现着几点的。

二、修改稿子,涂色完成。

看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中是如何运用色彩表现的。修改稿子,涂色完成

三、作业展示,评价。·小组交流中,能否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能否在作品中表现出运动中的人物。·作品是否有创意。

第12课:愉快的春游

学习领域:绘画创作课

教材简析:本课正值春游的大好时机,绿色的春天万物复苏,春游中的美景美不胜收,令学生印象深刻,是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造的有利时机。引导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游的情景。教学目标:

本节课以记忆画的形式表现春游中有意义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创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一个春游的场面。

2、巩固已学的取景构图知识。

教学难点:春游中有意义情景的构思与表现。教 具:课件、录音机。

学 具:水彩笔、春游的照片。课 时:2课时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活动

一、利用课件进行情景导入。请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景物及人物的动态。

放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想一下,你在录象中看到了哪些地方的景色?谈创作思路。画野餐时引导学生将重点放在人物野餐的动态上,并强调在环境描绘上要突出春的特点。开阔思维还可以如何表现野餐? 活动二:《游乐园》

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谈游乐场里游乐的细节,如打秋千、坐滑梯、坐转盘等 活动三:扩展学生思路。如何在画面中体现“春” 字?

小结: 画中色彩以“绿” 色调为主,加以适当的鲜花、小鸟、绿树作点缀,使画面呈现出春天绿色的勃勃生机。

如何体现“游”字的快乐?(学生讨论发言)

小结:将人物的动态表现出来如野餐时的“吃、喝、坐、笑”可以使画面非常的生动形象;

游乐场里的“跑、跳、玩”等能很好的表现同学们在游乐场里的愉快心情,力求构图合理,主题鲜明。

活动四:组织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商量如何表现春游。

第二课时

活动一:讲解作画步骤

(1)构思,想一想你准备以什么为主题来表现春游,注意主题鲜明。(2)起稿,将主题物画大,居画面的中心,尽量突出主题。(3)着色,注意表现春天的特征。活动二:小组合作作画 作业要求:

用绘画形式创作一幅春游的情景。活动三:讲评优秀作业。

表扬构图合理,色彩到位,主题突出的学生作业。我们通过春游感受祖国的秀美,生活的幸福。

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呢?你打算怎样做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学评价:

学生将春游中的愉快经历和对大自然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构图合理,主次分明。

第13课 哪些是相同的

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尝试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来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2.体会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用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来组织画面。

难点是让学生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相同的图形。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示范作品、各种图形、学生作品。

学具:铅笔、记号笔、油画棒、剪刀、固体胶等工具。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今天咱们来进行一个小游戏:比眼力。

放课件,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找别扭”,每次都出现两幅非常相似的画,请你从中找出哪些是不同的。学生游戏。

刚才的游戏玩得不错,请优胜者说说自己成功的原因。(观察仔细等)

二、发展阶段:

刚才咱们找的是不同的,现在请你从一幅画中找找哪些是相同的。放课件,大家来辨一辨、认一认。

(让学生欣赏和观察作品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图案的选择可以是学生喜欢的物品或动物,但是图形要相对简单一些。在这个基础上设计一个有点不同的图案,如不同颜色,不同的图形等。)

总结:生活中,谁先学会了发现,谁就拥有了智慧和美丽。

说说刚才的画面里,相同的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美感。

三、创造阶段:

用老师带来的各种图形摆一摆“哪些是相同的”。

小结,再次体会相同的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美感。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用摆的方法表现了“哪些是相同的”,现在请大家看看小朋友们是怎样绘画“哪些是相同的”。放课件,请学生欣赏。

二、发展阶段: 示范:

制作作品,可以先画一个图形,再反复剪出或印出几个相同的图形,把其中一个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或者将其中一个画成不同的图形,然后贴在底板上做好。

三、创作阶段: 作业要求:

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指导中,应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来进行创作。

作品完成后,可组织学生互相来辨一辨、认一认。拓展

可利用各种废弃材料来做立体的图形。

第14课 千变万化的帽子

课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设计制作各种纸制帽子。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彩纸制作立体的帽子。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设计各种不同造型的帽子。3.体验制作作品过程中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彩纸制作立体帽子。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各种帽子的图片制成课件。学生:各种彩卡纸、制作工具。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

今天和我一起来到咱们班一同上课的还有我请来的小朋友们,请看屏幕,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带着各种各样的帽子)他们是来跟我们比赛的,比比谁的手最巧,谁的设计的帽子与众不同。敢不敢接受挑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节设计帽子的课---千变万化的帽子。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才叫千变万化?你能说说千变万化指的是帽子哪些方面的变化吗?(引导学生说出 装饰方法、材料、颜色的变化)

2、考考你:在1分钟内,你能把一张彩纸变成几种样子的帽子?

3、同学们,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帽子是怎样做的?帽子上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想一想这些帽子有什么作用?(表演、装饰美化)

4、你想怎样装饰你手里的帽子?用什么办法?(学生回答)看看老师跟你想的一样吗?(卷、折、刻、挖、穿编、粘贴)

5、分小组竞赛:

刚才学习了那么多的方法,下面我来考考你们哪个组学的最好: ⑴ 这些帽子上装饰的图形是用刚才教的哪些方法制作的呢? ⑵ 你还能想出其他装饰的方法吗?

6、图片说明做法

你知道他们的帽子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课件)

7、作品欣赏:欣赏各种学生作品

装饰帽子的方法还真不少,看来要想当个帽子设计师,不光要有灵巧的手,还需要有一个充满创意的头脑。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四个人的智慧肯定比一个强,我们四个人一组,共同设计装饰一顶帽子。比比看哪个组的同学做的帽子即美丽,又形象特殊。我今天还带来了相机,我要把你们当中做的最特别、最漂亮的帽子拍下来,给小朋友们寄去,让他们也向你们学习学习。

三、学生制作阶段 ⑴ 多媒体播放音乐,增添课堂愉快的氛围。

⑵ 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完成作品。同时对色彩的搭配进行辅导。

⑶ 让全体学生分享个别同学的独特构思和方法,教师参与学生的创作活动,对其创作活动多给予肯定。下次继续完成,并进行展示。

第二课时

一、继续制作:

在制作的过程中,小组长分配好角色,组员之间既分工又合作。完成后再根据该组设计的帽子角色用肢体语言或声音表演。

二、展示作品,评价作品阶段

1、给你的帽子起个名字

2、评价谁的帽子做的好、色彩搭配最漂亮。

五、课外拓展

想一想还可以使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帽子?

班级组织一次联欢会,请学生们戴上自己做的各种帽子,进行联欢、表演。

第15课 漂来漂去的小岛

课型:(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利用白色泡沫板制作小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白色泡沫板材料制作作品,体验白色泡沫板材料的特性。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准备一些泡沫板等材料。电脑、动画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放动画片《鲁宾逊漂流记》。你想要一座漂来漂去的小岛吗?怎样才能让小岛漂来漂去?

二、引导阶段: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对小岛的印象。

看课件,分析岛屿的特点,以及岛屿上的动植物的情况。鼓励学生大胆的联想漂来漂去的小岛上都会发生什么事情。

三、创作阶段:

讨论:我们用什么材料,怎样表现漂来漂去的小岛比较好?

从自己组带来的材料中找出最适合做漂来漂去的小岛的,并说明原因。作业要求: ·用白色泡沫板做小岛,然后在纸上画人物、建筑物等,剪下粘贴在小岛上。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

教师应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形状、风格的小岛。材料也可以多样化,以利于激发学生创作愿望。

第二课时

一、对比哪一组的半成品的质量更好,装饰更加美观。1.看外观。2.看构造。3.看装饰。

二、互相学习后,继续改进,完成作业。

做完的作业,可放在水里漂浮进行展示、评比。教学评价:

1、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2、能否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风格的小岛。

3、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第16课 迷宫

课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制作一立体的迷宫。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课前准备:

课前应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的硬纸盒。教学过程:

一、玩迷宫:

每组发一个老师制作的迷宫,进行“看谁先把玻璃珠滚出来”的游戏竞赛。提问:刚才玩的迷宫和平时玩的一样吗? 你像不想利用废旧物品自己做一个迷宫?

二、设计迷宫:

分析教材上的几个图例,引导学生分析这分别是对峙和进行了怎样的改造和装饰才做成的。

示范如何将一个纸盒进行改造。

基本的做法是:用硬纸片剪制成各种长短不一的长条,采用粘贴的方法,制作成一个纸立体迷宫。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创造出样式新颖的迷宫。

三、制作迷宫:

作业形式,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一立体迷宫。

四、展示评价:

教学评价:是否会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作品能否体现独特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第17课 电脑美术

课型:(设计·应用)(电脑绘画)

本课的要点是在电脑上,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绘制有趣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学习要求

用笔刷工具进行电脑绘画练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序进入电脑教室,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使用的电脑,并开机。老师检查每台电脑的开机情况,遇到电脑故障及时调整学生座位。

二、引导阶段

1、复习、启发

师:上学期,我们在电脑美术课上学习过运用“画图”程序进行电脑绘画,同学们学会了许多电脑绘画工具的用法,画出了非常漂亮的画。许多同学还在课后自学了许多绘画技巧和绘画工具的用法,现在,老师想问大家两个问题:

A、你还记得哪些绘画工具?学会了哪些绘画技巧?(绘画工具:画笔、颜料桶、橡皮擦、喷枪、放大镜等,绘画技巧:复制粘贴、反色、裁剪、移动图形等)B、你最喜欢用什么绘画工具?为什么?能不能用你喜欢的工具或绘画技巧在电脑上操作演示给大家看?

(请3-5位学生到教师机上操作演示,同时通过网络广播演示给全体学生看。)

2、老师归纳: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演示很好,掌声给予鼓励!电脑绘画的工具和操作方法很多,只有多练习、多动脑才会掌握更多的电脑绘画方法和技巧,才能画出更多更好的的电脑美术作品。”

3、欣赏图案,复习“复制、粘贴”。

课件出示上面图案:“这张画你喜欢吗?你知不知道怎么画出来的? 谁到教师主机上演示给大家看?”

主机上打开“画图”程序,画面左上角显示单个小猫图案。请1-2位学生到主机上作演示复制粘贴的方法。

操作方法:选定工具选择小猫——(编辑菜单)复制——(编辑菜单)粘贴——拖动小猫到合适位置——完成

师:“刚才两位同学复制出了小猫,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复制出很多很多。请看老师制作的两张作品。”

4、课件展示两张(2开图画纸大小)打印出来的四方连续纹样:

师:这两张图案就是运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制作的,漂亮吗?你觉得这两张漂亮的图案纸像什么?

学生发言:象包装纸、象桌布、象花布、象地毯、象窗帘……

二、发展阶段

1、认识“四方连续纹样”

(1)老师把两张作品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张作品上的图案,图案有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是否发现它的规律?

学生观察回答,老师归纳纹样排列特点:西瓜图案上下、左右翻转重复排列,小猫左右、上下整齐排列。

电脑屏幕显示:上下左右不断重复的图案叫“四方连续纹样”。

2、观察对比:这四张图有什么不一样?(方向不一样,上下左右翻转)

(2)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一张图的方向?

问:“哪位同学能把这张图上下、左右翻转过来?”

请2-3位学生到主机上尝试翻转小猫图像。对学生的操作给予表扬。方法:用选定工具框选图案——在图像菜单中选择“翻转/旋转”——水平翻转(或垂直翻转)——完成

3、欣赏课本范图

让学生翻开课本,欣赏四方连续纹样作品。

三、实践阶段

1、师示范绘制四方连续:

老师以清晰的演示讲解示范四方连续纹样的绘制过程: A、用矩形、画笔、颜料桶等工具画一幅简洁的图案。

B、选中图案,在“编辑”菜单中分别选择“复制”“粘贴”,在“图像”菜单中点击“翻转/旋转”或“拉伸/扭曲”。

C、移动图案,排列成有规律的四方连续纹样。

现在,同学们已经知道四方连续的绘画方法了,动手试试吧?

2、学生实践

A、作业:运用所学方法,画一块花布。B、学生绘画,老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认真作画,大胆创意图形。老师在巡视中注意对个别学生的指导。C、学生保存作品。(个别学生不会保存的可让学生相互帮助或老师帮忙)

三、作品展评

1、选择10-15张学生作品(包括2-3张不理想的作业),通过网络展示。

引导学生评价交流:图形是否有创意?排列是否有规律?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方法运用得好不好?

2、思考:我们设计的大花布可以制作成什么呢?(衣服、桌布、裙子、地毯……)

五、收拾与整理

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关机,摆放好鼠标、键盘、凳子。教学评价:

能否积极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能否掌握笔刷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否改变笔刷工具的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等设置,结合学过的其他方法,创作有趣的造型和场景,并进行画面的艺术处理。

第18课 会游的玩具

课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实际上就是“会动的玩具”系列,通过设计与应用的课程培养学生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学过的知识的能力。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废弃材料,设计制作简易的玩具。

2.运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3.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一种游动的原理设计并制作会游的玩具。

难点:巧用游动的原理设计会游的玩具,并进行造型美的修饰 教学准备:

师:“会游的玩具”的范作、游动原理的课件或范图

生:包装纸盒、三合板、旧TK板、彩色纸、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让学生观察会游物体的原理并进行交流 导入阶段

一、初步感知游动物体的原理及其工艺。课前让学生了解游动物体的原理,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的交流和讨论。

1、组长汇报:该组讨论探究游动物体的原理的制作报告。

2、师对学生汇报的结果进行小结。

3、欣赏图片:多方位感知会游的玩具的造型特点。

二、利用游动的原理制作会游的玩具。

1、让学生说说游动的物体游动的原理及其造型特点。

2、师出示范例—会游的玩具

3、师小结会游的玩具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a、制作玩具的模型 b、安装游动的设备

c、进行造型的修饰,注意颜色的搭配。

4、生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游动的原理来制作玩具。

5、让学生利用游动的原理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出玩具。

三、提升对会游的玩具装饰性的认知。

A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B将作品进行再装饰(小组内互提意见进行修改)。C学生展示、评议作品。

D教师小结,及时指出问题。E拓展:“游一游”比赛游戏

第二课时

一、启发思路:

教师归纳总结会游的玩具的造型及特点,分析几个相关作品的设计思路并演示一些具体的制作方法。

学生分头设计方案,与组内同学讨论改进方案,并按方案完成作品。

二、展示作品:

作品完成后,可举办一小型的展览,展示学生各自的作品,互相评价、欣赏。教学评价

1、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

2、作品是否有创意。

第19课 光的魅力

课型:(综合·探索)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了解光对美术作品的影响。

光有自然光,如太阳光等;也有人造光,如烛光、灯光等。在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光,其实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也要依靠光,只有在光的映衬下,艺术作品才会显得更加生动迷人。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指导学生采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并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3.通过活动,让学生产生对光的兴趣和对科学的追求。教学重、难点: ·欣赏、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用纸或其他材料制作作品。·用不同颜色的人造光照射作品,进行展示。教学准备:

请学生事先准备了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图片等。各种灯光设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光的魅力:

请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拿出来。

让一个学生用一些卡通形象编讲故事,几个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摆放玩偶、图片,或者简单构出画面,另一些学生用光源对已构好的画面或场景进行照射。

引导学生进入到了学习状态,认真地听故事,然后对构图不够合理的大胆提出建议。

教师引导:象不像舞台上表演卡通片?比单纯的画面效果好多了是吧?

请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把光用蓝色的皱纸包住变成蓝色的光,更符合故事情节的气氛。” “光从卡通形象的下面往上照,才能有恐怖的效果。” 在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光的魅力,兴趣被调动起来。

二、了解光的魅力:

教师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学生在美的体验中进一步分析总结光影与美术的关系。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了解不同光照射下,美术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白天太阳光下的建筑,晚上在灯光照射下的建筑;雕塑作品在不同光线下的不同效果。甚至也可以利用画室里的石膏像,在不同光线照射下的不同效果,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光的密切关系。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举电影、幻灯、投影片、皮影等艺术,来说明艺术与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激发学生对光的兴趣。

三、探究光的魅力:

在制作作品前,先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总结出:表面光滑的物体与粗糙的物体,不同材质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四、布置下一次需要的材料。

布置学生寻找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下次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

第二课时

一、启发思路:

教师归纳总结光影与生活、光影与美术的关系,分析几个相关作品的设计思路并演示一些具体的制作方法。

学生分头设计方案,与组内同学讨论改进方案,并按方案完成作品。

二、展示光的魅力:

作品完成后,可举办一小型的展览,展示学生各自的作品,互相评价、欣赏。提醒同学在展示作品时,要注意用电与用火的安全。教学评价

1、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

2、能否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3、作品是否有创意。

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课型:(欣赏·评述)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课,主要是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此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的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制成课件。·谈谈对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二篇: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完成任务的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四、课时安排:

第二周: 为中国队加油(1、2课时)第三周:茶香四溢(1、2、3课时)第五周:风筝风筝飞上天(1、2课时)第六周:七彩足迹(1、2课时)第七周:爱书、藏书(1、2课时)第八周:风车转呀转(1、2课时)第九周:十二生肖(1、2课时)第十周:年年有余(1、2课时)第十一周:巧折巧剪(1、2课时)第十二周:落日(1、2课时)第十三周:蔬果造型(1、2课时)第十四周:美丽的拼画(1、2课时)第十五周:砖石上的雕刻(1、2课时)第十六周:房间一角(1、2课时)第十七周:中国古代陶艺(1、2课时)第十八周:考试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1课 为中国队加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奖杯的构成特点和造型的形式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体育的热情,加强设计造型能力。

二、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教师)各种奖杯的图片和自制课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直入主题

教师手持奖杯,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自由回答:美观、新颖等。教师:看到奖杯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想到中国健儿的努力拼搏,想到领奖等。初识奖杯,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2.挖掘奖杯内涵

教师:那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回顾中国健儿登上最高领奖台的激动时刻吧!课件出示经剪辑的影像,学生观看,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小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金灿灿的奖杯是体育健儿付出汗水的回报,是奋发向上的见证,是荣誉,更是献给祖**亲最好的礼物。3.探索奖杯的艺术特色

教师:正因为奖杯如此重要,所以奖杯都经过艺术家精心的设计和制作。

提问:在生活或影视中大家见过比较特别的奖杯吗?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简单画出奖杯外形。

教师出示各种有代表性的奖杯图片提问:(1)你最喜欢哪个?(2)你能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吗?(学生欣赏、评述)

①学生归纳,教师板书。共同点:奖杯的设计和所要颁发的奖项有较大的联系。

②不同点:不同外形种类(几何形、人物形、动物形、植物形等)不同材质种类(金质、铜质、水晶、合金等)师生讨论小结:

有的造型简洁大方,有的精美华丽,有的形象可爱。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获得更多的感性素材,进一步认识奖杯,为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作铺垫。

教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快到了,让我们为中国体育健儿们设计一座特别而又新颖的奖杯吧!

请学生们谈论自己想设计什么样的奖杯,可让学生先表达自己的想法,启迪。教师及时总结学生想法的亮点,并罗列学生设计的类型:植物类、动物类、抽象类。师生探讨,如何预料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4.泥塑奖杯

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草图自由制作。

(学生可在纸上作草图,也可直接泥塑造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醒制作时奖杯各部件的连接要素。5.学生作业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介绍。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鼓励学生,使其获得成就感。

小结:有我们这么多同学的鼓励和祝福,在2008年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一定能取得更辉煌的成绩!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二课时

一、教学准备:

(学生)废旧瓶子等(教师)示范作品、制作奖杯的部件等。

二、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观赏获“最佳奖杯设计”的学生作品和教师制作示范作品,请学生们用旧瓶子设计制作一个奖杯,看谁做得好。

通过奖杯制作,让学生学习改旧利废,创造新的、美的东西,培养设计意识与制作技能。2.探究制作方法

教师提问:前一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奖杯的结构是怎样的?你设计了什么奖项的奖杯? 师生讨论:这一课是学习用废旧瓶子制作奖杯。制作时,同样要先有设计构思。由于是用废旧瓶子制作,所以设计时要把材料作为设计构思的依据。各人带的瓶子有大有小,材质、形状各不相同,可用切割、组合、加添的方法去选择利用瓶子的某一部分作杯身或杯座、杯耳、杯帽。对照课本的分解图,在设计时不要拘泥于上面提到的基本结构去制作,可大胆设想,重新组合制作出新颖的奖杯造型。3.实际制作,小组合作

想想前一课自己设计的奖杯,看看课本上的示范作品,再根据自己准备的废旧瓶子,确定制作什么样的奖杯,选择适用的部分进行剪、拼、接、粘,做成奖杯的基本形状,最后加上美的装饰。

本课完成杯体的制作,强调加工制作的注意事项:(1)注意奖杯的重心。(2)剪、切线要准、平。(3)拼贴要牢固。(4)注意卫生和安全。4.欣赏评比。

让学生比一比谁的奖杯做得最美,为什么? 学生谈谈自己的设计制作,作简单的评价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2课 茶香四溢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知道茶的相关知识。懂得包装艺术的一些简单方法。2.尝试设计造型别致、色彩和谐的茶具、茶叶包装盒,或用粘土或彩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茶具。

3.认识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中国茶文化的图文资料。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播放《采茶舞曲》,教师表演茶道艺术,并斟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课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的中国茶文化信息,引出学习问题。教师:很多同学对中国的茶文化很有兴趣,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运用网络资源,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了解中国茶文化。2.明确目标,确定研究主题

(1)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你准备了解、学习哪一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研究问题说出,教师板书。

(2)教师提供学习网页。网页的结构主要有9大块:①“源远流长的茶文化”;②“名茶大观园”;③“制茶工艺知多少”;④“如何品茶及饮茶的益处”;⑤“清香的茶文化”;⑥“韵味茶馆”;⑦“造型各异的茶具”;⑧“多彩的茶叶包装盒”;⑨请您留言:研究了中国茶文化,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3.网上学习,自主探究

(1)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探究。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利用《中国茶经》网页课件,通过超链接等方式大量搜索图文资料,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2)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4.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剖析整理。学生分组,围绕共同问题协作学习,通过收集、讨论、分析和整理,做好向全班汇报交流的准备。(学生可利用复制、粘贴等方法自制演示文稿)(2)汇报交流。小组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及时修改、完善自己的探究成果。5.发表感受,拓展延伸

(1)师生进入网上留言板,进行在线发言交流。

(2)学生个人留言完成后,认真阅读、思考老师和同学的留言。

(3)在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的感受和体会,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画一画记录家乡茶文化的联画,并为下节课做好准备。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茶叶包装盒,水彩笔或蜡笔。(教师)课件,范作,收集各种茶叶包装盒。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1)教师出示普通纸的茶包装(里面装着茶叶),请同学们猜猜它是什么?这样的包装让人有购买欲望吗?再拿出一个精美的茶包装盒,将茶叶放进去。这样呢?

(2)小结:一个精美别致的茶包装,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好的茶包装具有收藏价值,也可作为复用包装再次使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弘扬了茶文化。(3)揭题:今天我们学习茶叶包装设计。2.欣赏与评述。

(1)老师收集了很多精美的茶叶包装盒,请同学们欣赏。

(2)找一找共同点:文字(茶名、品牌、生产厂家及简要说明)、图案、色彩。(3)请学生谈一谈第一印象:美观、醒目、色彩和谐、形状各异„„ 3.启发与尝试。

(1)讨论设计特点及规律。①茶包装的文字设计。

主要包括:茶名、品牌、生产厂名、简要说明。茶包装的文字是设计的重要部分,一个包装可以没有任何装饰,但不能没有文字,正如同一个人一样,他一定有名字。你认为文字设计中哪些文字要醒目?哪些文字可以小些?

茶名、品牌要设计得较大,特别是茶名,而生产厂名、简要说明可设计得较小。提问:怎样将文字设计得更美观?(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各种字体)可以用到我们学过的各种美术字,如:黑体、宋体、变体美术字„„

中国的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适当地运用书法,能体现茶文化丰厚的底韵,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也可以在文字的下面加上拼音字母或英文。文字设计中增加咏茶的诗句等等。②茶包装的图案设计。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提问:你打算在茶叶包装盒上设计怎样的图案?(茶叶本身的图案,茶具、茶馆的图案)

茶叶是一种民族性的产品,可以运用一些具有强烈民族文化气息的图案如:体现茶文化的中国画、装饰纹样、吉祥图案以及民间剪纸、少数民族图案„„ 茶叶出产地的风光图片,咏茶的诗意图。

运用学到的点、线、面和几何曲线也是很好的表现方法。③茶包装的色彩设计。

提问:你认为在茶叶包装盒上什么样的色彩最能吸引你? 简洁明快、华丽动人、质朴自然或清新淡雅的色彩。

注意问题:色彩和整体风格的统一,不能用色过多,否则形成不了色调。

小结:茶包装设计中的文字、图案、色彩等要素是与茶叶紧密相关的,并表现出整体和谐、统一、完美的艺术特点。4.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要求: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用水彩笔或蜡笔设计茶叶包装盒。(2)学生确定茶名、品牌、生产厂名、简要说明。

(3)学生作业设计,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对有创意的设计进行表扬和点评,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

5.师生共同评价,深入体会。

(1)自评:介绍自己作品的创作过程。(2)组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6.提供主题,拓展思路。了解和关注其他商品的包装设计。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三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或粘土,茶具图片资料。(教师)课件,范作、彩泥或粘土。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好茶需要好的包装,当然饮茶也要讲究专用的茶具,比如:茶壶(出示紫砂壶)。好的茶壶,不仅实用,而且具有艺术收藏价值。(2)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茶壶。2.欣赏启发,课件展示:

各个时期的茶壶(教师简单地介绍)提问:一个茶壶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壶身、壶嘴、壶柄、壶盖。3.如何设计。

(1)出示一个壶身为方形的茶壶。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还可以把茶壶设计成什么形状?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小结:我们可以变出许多其他几何形体的茶壶来。教师:出示图片。

提问:壶身变了,壶的什么部分也发生了变化?

小结:壶的嘴、柄、盖等都应进行相应的变化,方对方,圆配圆。

(2)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茶壶都是用一些几何形体来进行变化的,除了用这些形体来设计茶壶以外,你还见过别的茶壶造型吗?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出示图片:看看它们都模仿了什么东西似的形状? 如果你来做,还能模仿什么东西设计制作茶壶?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设计茶壶还可以用仿生形。4.尝试制作。

(1)我们欣赏了这么多茶壶,你想亲自用彩泥来做一个吗?老师也想动手做一个!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2)教师简单示范造型、组合,并提出注意点。

(3)提出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个或一套造型新颖的茶壶。

(5)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对好的、有新意的设计进行表扬,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4)课件展示学生设计的泥塑茶壶作品。5.作业展评。

(1)自己评:介绍作品的创作过程。(2)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3课 风筝风筝飞上天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课前准备

(学生)有关风筝资料收集、制作材料准备。

(教师)有关风筝网站收集、风筝图片,准备一些风筝成品。

三、教学过程

1.导言(单元概述)。

(1)春天来临,积雪慢慢融化,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小鸟在枝头歌唱,树木吐出嫩绿,泥土散发着芳香。春天象征着生命,春天象征着希望与力量。伴随着春风,美丽的风筝飞上了蓝天,它把人们的理想希望带入美妙的境界„„风筝集艺术、科技、体育于一身,放风筝是春日里一项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如果能放飞自己亲手扎制的风筝上天,那是多么有趣高兴的事呀!

(2)根据同学们的提议,我们将进行《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就是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风筝艺术,设计制作一个风筝,让它飞上蓝天。届时将请同学自评和互评,评出优秀资料奖、优秀设计制作奖、放飞奖、合作奖等若干名,我们将颁发获奖证书。2.任务。

(1)你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你爱动脑动手,思维活跃,喜爱美术,你认为这次活动是你展现才能的机会,应该把握,即使没有做出优秀的作品,对你来说也是一次不错的实践与锻炼。(2)请4人一组共同完成以下任务:了解风筝艺术,设计制作一个风筝,让它飞上蓝天,并且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积累工作。3.过程。

(1)活动1(课时1),有关风筝资料的收集: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①小组准备工作:

a.将全班同学4人一组(以居住地或同学自由组合,教师做好联系调配工作),分为若干组,各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b.各组选举组长,根据自己的特长分配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c.组长要建立本小组工作目录,在目录下记载本组同学的学习过程资料,方便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d.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因特网、书本,或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搜寻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图片等实物、信息资料,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小课题调查报告,各种风筝展。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4课 七彩足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纸材容易造型的特点,懂得用纸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成长记录袋的功能。2.设计并制作各种形式多样、功能齐全、造型美观的成长记录袋。3.培养学生爱惜自己每一张习作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

(学生)整理好第一节课美术课堂习作若干张、彩色卡纸、剪刀、固体胶或双面胶。(教师)课件、各种形式的成长记录袋。

三、教学过程

1.演示——卡纸变纸袋。

(1)教师出示一张彩色卡纸:我能用一秒种让它大变身。(将纸对折,学生观察平面变出新形式)

(2)我还能继续变:教师将对折的卡纸两边粘贴,展示并追问:“卡纸变成了什么”?(3)教师出示一位学生的美术作品,轻轻装进纸袋内,由这个动作引出新课:七彩足迹——成长记录袋设计。

2.探究——多变的卡纸,个性化的档案袋。(1)思考:你希望你的成长记录袋有哪些功能?(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出示四款不同设计风格的“成长记录袋”。请各组同学仔细观察后,找出不同的设计方法和细节。将“成长记录袋”分发给四个小组,每组一个,并根据课件呈现的问题展开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

①你组的作品属于下列的哪种样式:折叠式、插入式、书本式、屏风式? ②袋子的内部有没有独特的设计亮点? ③袋子的外部是否个性化设计?

④仔细观察你组的作品,尝试还原它的制作过程,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

(4)以组为单位,在实物投影仪上边展示每组探究的个性化设计作品,边围绕四个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

(5)你还有更好的创意设计这四款记录袋吗?(可以是针对整体的设计,也可以是针对其中的一个细节)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3.实践。

(1)美好的创意只有在实践中才会得到体现和推广,动手做一做,你将有更多的发现。要求:根据自己喜欢的造型,设计并制作成长记录袋;给主体袋面设计一张“有个性的脸”。4.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学生的设计。

讨论自己觉得不满意的细节,大家共同开动脑筋帮助解决设计制作中的疑难问题。6.课后延伸。

成长记录袋是我们一路成长最好的见证,请把它当成你的密友,在课后根据新的需要继续完善它、美化它。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5课 爱书藏书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书签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2.学习用纸版拓印、绘画或剪贴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和书签。3.通过欣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爱读书、珍惜书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藏书票的知识和图片资料、绘画用品、卡纸、吹塑纸、水粉颜料、毛笔等。

(教师)有关藏书票资料、作品、制作材料。

三、教学过程

1.认识藏书票。

出示藏书票并板书“藏书票”。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2.了解藏书票。

(1)交流一下课前收集的关于藏书票的知识。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并交流课前收集的藏书票,要求从画面内容、文字、制作方法上进行观察、比较。(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3.交流藏书内容。

(1)学生展示自己的藏书,说说最喜欢哪本书?为什么?

(2)教师介绍一本书从编写到出版的复杂过程,渗透爱书、惜书的情感教育。

(3)教师:如果我们给自己心爱的书设计一枚藏书票的话,你的书一定更具有收藏价值。4.欣赏范作。

明确藏书票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1)出示几张藏书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并猜一猜它们是怎么做成的。

(2)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和大家交流,其他成员可作补充。(3)小结藏书票的制作方法: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藏书票的外形以方形为主,票面上的图案简洁漂亮,花草、人物、动物、风景等都可以作为内容;上面还印有一些“我的藏书”、“××藏书”、“我爱读书”等藏书票的国际通用标志性文字;EX—LIBRIC制作方法以版画为主,可以是粉印版画、油印画,也可以用树叶等材料拓印。

(4)介绍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和中国最早的藏书票,欣赏藏书票作品。5.学生制作。

(1)同桌交流一下,你准备给自己的哪本书设计藏书票,怎样设计?

(2)出示幻灯片,指出设计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请学生参考书本上的建议。①用粉印版画或油印版画制作藏书票时,文字要反写。(教师可作适当演示)

②用水粉颜料印制时,水分要少。油印版画油墨要合适,注意抚压力度,以免造成图案模糊。(3)学生设计。(能力较差的学生可用一般绘画的形式表现)(4)老师巡视指导,提出修改建议。6.展示、评价作品。

展示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评出优秀作品,说明理由,请作者谈谈设计想法。7.总结,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

一、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卡纸、绘画工具。(教师)课件、各种书签范例。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请学生说说平时在家喜欢看什么课外书,用什么方法使自己很快找到上次没看完的内容。教师出示一张书签,演示它的用法。

教师:我们把这张夹记页码的小卡片称为书签。(板书:书签)2.交流资料。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书签的知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并交流收集的书签,要求从形状、图案、制作方法上进行观察比较。(2)指名汇报交流,教师及时进行鼓励。3.播放课件,探究方法。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欣赏各式书签,小组讨论。

(1)书签的形状有哪些?制作的材料有哪些?

(最常见的是长方形,还有许多是几何形或特殊形状的,如菱形、椭圆形、公鸡形、树叶形„„„)

(制作的材料:主要是各色纸张,还有树叶、竹、皮革、金属等)(2)书签制作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书签的制作方法可以是绘画、手工、拓印等多种组合)(3)书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人物、动物、昆虫、鱼类、水墨画、风景名胜或一些有象征意义的小图案,只要是自己喜欢的画面,让我们的视觉有美的感受就可以。图案宜简单,不宜过于复杂。文字:祝福吉祥的话、名人名言、成语或自己喜欢的话,让我们在翻书时随时可见。(4)制作一张书签的步骤是怎样的?

构思——剪出外形——用画、剪贴等方法装饰书签——穿上书签丝带。4.布置任务:

制作一个(套)漂亮的书签,完成后举办一个班级书签展览会。5.再次欣赏(课件),启发思维。

(1)教师:收集了一部分书签,我们一起来欣赏,相信对你有所启发。(2)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想法。(3)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6.展评。

举办一个班级书签展览会,按组展示书签作品。学生根据形状、色彩、画面等方面选出自己喜欢的2-3件作品,说说喜欢的原因,并让小作者谈谈自己的创意。7.小结。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6课 风车转呀转

一、教学目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风车的图片,了解不同种类、不同材质的风车,懂得风车的作用和原理。2.根据风车的原理,用各色彩纸结合剪、卷、折、穿等方法设计制作漂亮的纸风车。3.通过玩风车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若干各色纸张、双面胶、剪刀、铁丝、小棒(铅笔或筷子)等。(教师)课件、风车范作等。

二、教学过程

1.引导激趣。

(1)让学生展示、介绍收集到的有关风车的图片和资料。(2)提问:你知道风车的用途吗?哪个国家的风车最多?(3)欣赏各种各样的风车。

(4)揭题:《风车转呀转》,明确这节课的要求和任务。2.了解风车的原理。

(1)教师提问:风车为什么会转动?(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3)教师总结归纳。

把风车的中心点固定在一根棍子上,风车的叶片在开口朝固定方向排成圆圈,风从前面吹来的时候,纸风车就会顺着叶片底的方向旋转。这是因为叶片底受到风的推动使其旋转。3.研究纸风车的基本制作方法。(1)自学教科书第17页的制作步骤。(2)提问:你会做吗?哪些地方还不太明白? 4.示范作品。

出示几个优秀纸风车作品,进一步启发学生。

讨论:这些纸风车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准备的各色纸张,谈谈对设计和制作纸风车的基本设想。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5.创作要求。

(1)设计一个漂亮的纸风车。

(2)找准风车的中心点来固定。(对能利用剪贴、卷折等不同方法的同学给予鼓励)6.评价。

比一比:谁设计的风车最美;谁的风车最有创意;谁的风车转动时又快又稳。(提示:从形、色、图案等方面阐述,同时转动时要快、稳)7.延伸。

将各种纸风车组合成一个装饰造型作品,美化教室。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各类纸张、废弃材料(如塑料片、纸杯、瓶盖等)、双面胶、铁丝、剪刀、铅笔(小棒、吸管或筷子)等。

(教师)几个由不同材料制作的风车范作。

二、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风车转呀转》 2.分析。

(1)出示几个不同形状、材料的纸风车。

(2)提问:这些风车用到了哪些材料?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风车?(小组观察讨论,集体交流)

(3)请几位同学上讲台演示,说说感受。

(4)研究风车可以有哪些方法来固定,并能让风车转动自如?(自主性学习)让学生试验如何固定小棒。(如牙签当中心轴固定在粗的饮料管上,铁丝固定在铅笔上等)3.制作。

(1)建议:用综合材料来设计、制作一个漂亮的能转动的风车。

(2)作业要求:从风车的叶片形状、颜色、牢固度、转动时又快又稳等方面进行考虑。(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表扬并展示构思好、又有创意的作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4.游戏。

和同学一起玩风车,并谈谈自己的作品的制作方法。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7课 十二生肖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作品,了解我国特有的民间文化——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识。认识十二生肖的基本特征。

2.大胆运用绘画、剪纸等表现方式,抓住十二生肖的特征,表现十二生肖中的一个动物。3.在欣赏生肖动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二、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色纸、剪刀、卵石等。

(教师)有关十二生肖的图片、玩具、剪纸、邮票、故事等。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谜语揭题。

(1)检查课前准备,稳定学生情绪。

(2)出谜面:“一人有一个,全国有几个?准确一计算,只有十二个。”你猜这是什么?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出示课题(即谜底):《十二生肖》。2.联系生活,感知文化。

(1)提问:你知道家里亲人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他们的属相是什么?(2)提问:你知道十二生肖是哪十二种动物?(3)学生自由说说对十二生肖的认识,各抒己见。

如:十二生肖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今年是猴年,明年就是鸡年;我属猪,我属狗„„激发学生对中国十二生肖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创作热情。

3.发展创新,引导探究。

(1)对课本、图片和实物进行研究,提问:民间美术课的生肖属相与真实的十二种动物的不同?

(2)小组探究:课件欣赏有关十二生肖的邮票、剪纸、泥塑、卵石画,提问:这些作品采用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还能想出哪些创作方法?你受到哪些启发?有更好的创意吗?(3)总结创作方法:夸张、变形、添加、简化,带给我们一种装饰性的美感。4.尝试实践,锻炼技能。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给每个组发一个有关生肖的不同的创作作品,如邮票、剪纸、泥塑、卵石画,让学生自由触摸、研究。

(1)提问:经过研究,我们知道了基本的创作方法,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手里的这些作品,看看它们利用了哪些材料,是怎么完成的?你能说说它们的制作步骤吗?

(2)引导学生讨论,尝试:每个组派代表将自己组的作品材料,设计创意和制作步骤进行介绍。

5.作业辅导,完善实践。

(1)作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里的材料,合作完成一件有关十二生肖的美术作品。(2)辅导要点:是否有创意,制作是否精致。6.展示评优,课后延伸。

(1)每组将制作好的作品上台展示,进行一次评比。(2)小结:我们用自己的作品美化生活。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8课 年年有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传统鱼形纹样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谐音”的用法,懂得圆形纹样的特点。2.运用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设计、绘制出具有童趣的鱼纹装饰。

3.通过对鱼纹的了解、设计和制作,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鱼纹图片资料、有关鱼的故事、制作鱼纹的相关工具。(教师)课件、鱼纹图片资料、范作。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播放《年年有余》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渲染的节日气氛。

(2)出示教科书第22页年画图片,请学生说说年画张贴的时间,从哪些地方表现了节日的气氛。

(3)揭示课题,刚才大家欣赏的音乐和图片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年年有余》。2.欣赏评述。

(1)小组展示交流自己准备的图片及有关鱼的故事等,体会鱼与人的生活的关系。(2)展示福娃贝贝及年画图片。

学生观察讨论,鱼在上述作品中的象征意义。(繁荣、丰收与财富、吉祥如意)(3)展示鱼纹陶盆图片。(老师介绍陶盆的年代及价值)①小组讨论,古人为什么把鱼纹描绘在陶器上。

②鱼的纹样跟你平时见到的鱼有何区别?(引导观察鱼的基本特征)

③展示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上的鱼纹,让学生观察从鱼的哪些部位去加以变化、表现。(4)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鱼形纹样,激发创作热情。3.活动表现。(1)创作要求。

①抓住鱼的基本特征,概括、夸张地设计鱼形纹样。

②用自己准备的工具,选择以绘画、橡皮泥塑、剪纸等形式进行创作。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2)学生创作,老师巡回指导。4.作业展评。(1)小组互评。(2)老师小结。5.拓展延伸。

(1)你想用鱼纹来装饰什么?(2)收集、了解圆形纹样。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鱼纹圆形纹样图片资料,有关鱼的成语、歌曲,制作纹样的相关工具、圆形器物。

(教师)课件、鱼纹圆形纹样资料、范作。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准备情况,安稳学生情绪。2.激趣导入。

说说与鱼有关的成语、童谣等。3.展示交流。

(1)展示带有鱼纹的物品,说说这些鱼纹的特点。(2)展示上节课制作的鱼形纹样,交流评价。4.欣赏激趣。

(1)出示鱼纹圆形纹样范作。(2)观察讨论,圆形纹样有什么特点? 5.探究方法。

(1)用什么方法将我们的鱼形纹样在自己带来的圆形器物上装饰成圆形纹样?(2)小组讨论制作多个相同鱼形纹样的方法。(3)反馈学生交流结果。(4)教师示范。6.学生创作。

学生用鱼纹创作圆形纹样,教师巡回指导。7.展示评价。8.课后延伸。

欣赏鱼形装饰的物品,引导学生用美术技能美化自己的生活。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9课 落 日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自转现象,观察比较分析落日前、落日时、落日后三个时段的特点,认识日落过程中天空的色彩变化。

2.把观察到落日的景色用水粉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写生能力。3.在创作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落日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观察落日,拍摄落日,收集有关落日的知识和图片以及准备好水粉画工具和颜料。

(教师)了解并收集、整理有关落日的知识和图片,制作好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课件出示(讲故事):“夸父逐日”的传说。教师:夸父能追到太阳吗?为什么他追不到太阳?

学生:因为落日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演示)太阳在这边落下,就是相当于在另一边升起。教师:虽然我们无法追逐到太阳,但我们可以把落日时最美的瞬间,用我们的画笔永远地保留在我们的画纸上。(引出课题——落日)2.欣赏落日,丰富体验。

(1)启发学生回忆原先积累的落日印象。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闭上眼),落日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情景?再请个别学生说说——得出落日给人的一般印象。

(2)组织学生交流落日的图片资料。

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欣赏交流摄影作品和图片资料,再选个别学生上台展示(在实物投影上),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落日的丰富与美丽。(板书)(3)引导学生欣赏观察教师的落日图片。教师:课件出示——落日美景。

重点观察《西湖的黄昏》,并和学生一起观察、分析得出:

落日因大气层强烈吸收折射的光线而发出红光。天空的色彩变化由远处的亮黄色依次过渡到红色、紫色、蓝紫色等。(课件展示相应的色块,用具体形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通过更多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注意到:不同地点的落日、不同天气的落日,还有不同时段的落日都有很大的不同。a.怎样的地点看落日会更好?高处向下的角度,没有物体遮住太阳,有利于观察,层次清楚。b.怎样的天气看落日会更好?晴朗多云。c.落日前、落日时、落日后天空的色彩分别有怎样的变化?当太阳在空中渐渐下落时,色温减低,形成暖色调。

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我们每一次看到的落日都有各自的特点。

我们对落日进行写生,就是要根据每次看到的落日,以及它给你的感受来进行描绘,这样才能画出美丽的属于你自己的落日。3.选定内容,创作表现。

学生:从自己准备的图片资料、摄影照片或是书本上的图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进行写生。

教师:巡视指导,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优秀的表现及时向其他学生展示说明。4.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注意欣赏别人的作品,选出本堂课中你最欣赏的三件作品。

学生:把各自的作品贴在展示台上,互相欣赏,找出自己欣赏的作品。

教师:请学生谈谈最欣赏的是哪三件作品,为什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作品,并能对作品进行恰当的评价。5.课堂小结。

学生:请学生小结本堂课收获。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去发现美,勇于去表现美。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10课 蔬果造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剪纸作品,进一步了解剪纸的艺术特点,懂得剪纸的阴剪、阳剪技法和综合法,知道剪纸的基本纹样。

2.继续学习折剪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动物或人物的剪纸作品。

3.通过剪纸练习,感受剪纸的趣味和美,体验剪纸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二、课前准备

(学生)参考教科书设想自己想要的造型去寻找合适的蔬果。牙签、切刀、彩纸及一些废弃物品等。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蔬果、刻刀等。

三、教学过程

1.情境演绎,激发兴趣。

(1)教师演示课件:用蔬果演绎自编的童话故事。(2)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3)你能说说这些作品中用到的蔬菜瓜果的名称及造型的巧妙之处吗?(说一说名称、形状和颜色特点)(4)揭示课题。2.深入感知,巧妙联想。

(1)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外形有什么特征,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2)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蔬果展示出来,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3)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4)交流讨论结果。3.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教师结合教科书上兔子造型的制作步骤,指导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做出作品的大致造型。(或教师现场制作一个范作,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切、割、挖等)

(2)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刀具。(注意用刀安全)(3)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镂、刻、组合、插接等。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4.欣赏作品,创造表现。(1)作品赏析。(2)分组自由创作。5.教学评价(创编故事)

(1)学生互相合作,根据制作的物品创作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2)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欣赏关注他人的作品。(3)集体评议最佳创意奖。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11课 美丽的拼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蔬果变化多样的形状和鲜艳多彩的色泽。

2.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学习夸张装饰的方法,运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3.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二、课前准备

(学生)参考教科书设想自己想要的造型去寻找合适的蔬果。牙签、切刀、彩纸及一些废弃物品等。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蔬果、刻刀等。

三、教学过程

1.情境演绎,激发兴趣。

(1)教师演示课件:用蔬果演绎自编的童话故事。(2)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3)你能说说这些作品中用到的蔬菜瓜果的名称及造型的巧妙之处吗?(说一说名称、形状和颜色特点)(4)揭示课题。2.深入感知,巧妙联想。

(1)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外形有什么特征,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2)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蔬果展示出来,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3)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4)交流讨论结果。3.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教师结合教科书上兔子造型的制作步骤,指导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做出作品的大致造型。(或教师现场制作一个范作,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切、割、挖等)

(2)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刀具。(注意用刀安全)(3)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镂、刻、组合、插接等。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4.欣赏作品,创造表现。(1)作品赏析。(2)分组自由创作。5.教学评价(创编故事)

(1)学生互相合作,根据制作的物品创作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2)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欣赏关注他人的作品。(3)集体评议最佳创意奖。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12美丽的拼图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传统剪纸、刺绣,了解传统拼画的艺术形式。

2.学习运用绘画、剪纸、刺绣等方法创作一幅美丽的拼画,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3.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学习精神。

二、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剪刀、胶水、绘画材料(油画棒、水彩笔)。(教师)课件、示范纸张及有关工具。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介绍拼图游戏,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演示拼图游戏。

(2)出示课题:不同的卡片可以拼成一幅画,不同的画可以拼成什么呢? ——《美丽的拼图》 2.欣赏评析。

(1)出示《合家欢》,请学生观察欣赏。

①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作品?它最吸引你的是哪些方面?(造型、色彩等)②这幅作品的构图有什么特点?这幅画是由几块小的画面来组成的? ③画面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其中的每幅小画又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

(2)出示库淑兰其她的剪纸作品请学生欣赏,教师简介库淑兰大师及她的剪纸艺术特点。她的作品有以下特点:

独特的拼贴工艺(大部分中国传统剪纸都是由整张彩纸剪刻而成);奇异的五彩装饰效果(这也是其他传统剪纸所没有的);边剪边即兴歌唱(这种强烈的激情赋予她的艺术作品以独特的魅力和神韵)。

(3)出示学生作品《美丽的鱼》,小组探究学习。

①学习教科书第31页单张图的创作过程,思考自己小组还能用其他的什么形式来创作。(绘画、拼贴、剪纸、橡皮泥粘贴等)②小组讨论选择要表现的主题。

③出示不同构图和不同外形的拼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学生创作。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1)创作要求:单幅图要求造型生动、色彩鲜艳、构图饱满。小组合作将单幅图拼贴成完整的拼画作品。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4.作业展评。

(1)鼓励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2)教师小结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

(3)欣赏不同的拼画作品,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13课 砖石上的雕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浮雕的特点及制作方法,知道雕刻的分类。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优秀浮雕艺术的欣赏感受,尝试制作一件半浮雕或线刻作品。3.通过欣赏和创作,感受浮雕具有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传统雕刻艺术的兴趣。

二、材料准备

(学生)分组,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教师)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三、教学过程

1.欣赏评述。

(1)课件出示放大的瓦当图片,师生交流该图片的有关信息。(2)引导学生谈欣赏感受。2.区别体验。

(1)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图片,比较瓦当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间的区别。(2)教师小结:浮雕具有象征性、装饰性和纪念意义。3.寻找体验。

(1)师生交流生活中的浮雕作品。

(2)多媒体展示:硬币、玉佩、笔筒、椅子靠背、房屋装饰(如石膏线、墙体浮雕装饰等)、纸浮雕等浮雕作品。(3)学生谈感受。

(4)教师小结浮雕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材质归类:泥板、木板、竹板、玉石板、金属板、纸板; 表现的面:单面[玉佩]、双面[硬币]、组合等。4.制作创新。

(1)师生探讨浮雕的组成与制作方法。组成:底版,凸起的形象;制作方法:

一是在泥板上画出形象,将需要的形象保留,剔去不需要的部分,使形象凸起;二是在泥板表面从下往上层层粘上泥块,使形象凸起;三是用泥模印制,再加工。

(2)引导学生创作,并思考创作意图(教室的墙面装饰,送给朋友的纪念品等)。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3)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

学生根据能力、兴趣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制作:可单张的简单作业,表现最简单的图案内容;可用多件组合的方式进行创作;可改变方形的泥板,可以是圆、三角、组合形等。5.成果展示。

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互评,教师表扬作品有创意的同学。6.课外拓展。

有兴趣的同学课外继续搜集有关雕刻的国内外图片文字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14课 房间一角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的房间随功能变化而设计的道理,懂得在房间物体摆放中的主次关系的重要性。

2.用写生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房间一角,可进行合理的添加或删减。

3.通过学生对房间一角的描绘,提高他们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

第一课时

二、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等。

(教师)收集并整理有关房间一角的照片资料,制作课件(可把本课的教学地点放在特定的房间内进行,若外出的话一定要注意安全)。

三、教学过程

1.欣赏课件。

欣赏《房间一角》要求学生欣赏不同风格房间的魅力,领会其色调、主次、创意等,请学生讨论其中一幅作品的创作思路。2.欣赏名作。

(1)课件出示:《凡·高在阿尔的卧室》,学生谈感想。教师小结:房间以暖色调为主,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充满感情。

(2)课件出示:《有花束的室内》,学生谈感想。教师小结:房间以冷色调为主,突出花束,房间气氛宁静、和谐,又不失活泼。(3)学生尝试阐述这两幅作品的区别。3.组织讨论。

作品如何进行适当的添加或删减,才能更好地表现创作意图。(1)课件欣赏:添加或删减的示意效果图。

(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对于感兴趣的物体、重要的物体、有意义的物体,在进行重点刻画时可适当添加细节;而与主题无关的物体可删减。4.欣赏课本的学生作品。学生谈欣赏感受。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5.学生写生。

主题为《房间一角》或《教室一角》。

(1)要求做到“三定”:定位置(学生坐的位置不能随意移动)、定距离(学生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基本固定)、定物体(物体也不能随意移动)。

(2)教师巡视指导,特别是透视不准等共同性问题应作重点指导(涉及到透视现象的原理时,教师可用一些实例进行说明)。6.教师小结

本课内容,要求学生课后设计并布置自己的房间。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设计并布置自己的房间,绘画工具、材料等。(教师)课件,中外房间设计名作等。

二、教学过程

1.交流创作体会。

(1)学生回忆上节课创作的优点和缺点,进行集体交流。

(2)教师从设计的角度进行小结,并提出本课设计的注意点:美观、舒适、有创意。2.欣赏设计作品。

(1)课件出示中外著名设计师设计的房间作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2)老师肯定学生的真实感受并小结。3.学生设计创作。

(1)学生思考如何设计自己住的房间。(2)同桌或小组内交流想法。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并提供创作建议:美观(可从主题、色调、摆设的位置等方面来考虑)、舒适(可从空间、灯光、制作材料等方面来考虑)、有创意(可从个性、意境、特殊要求等方面来考虑)。4.展示设计作品。

(1)学生谈设计思路,同学互评。(2)教师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3)学生继续创作,要求速度快的同学写出设计思路。(4)举行“谁的房间最美”评选活动,给以适当的奖励。5.课外拓展延伸。

课外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设计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15课 中国古代陶艺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陶艺的历史,懂得陶与瓷之间的区别。

2.创设鉴赏陶瓷的教学情景,运用问题引领学生讨论,培养学生鉴赏陶艺的能力。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一课时

二、材料准备

(学生)对唐三彩图片资料的收集。

(教师)收集唐三彩的图片资料和有关《三彩马》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提供图片,初步欣赏。

(1)出示图片《三彩马》,提问:“同学们知道唐三彩吗?”

出示《三彩女俑》、《三彩载人俑》、《三彩罐》、《单彩壶》等,讨论唐三彩的定义。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倾听学生的各种见解。教师:想听听专家是怎样定义唐三彩的吗?

唐三彩我国唐代的陶瓷雕塑制品。其釉色丰富,分别呈翠、浅绿、蓝、黄、褐、白等多种色彩,故而被称作“唐三彩”。“三”是色彩多的意思。早期出土的彩釉雕塑多呈红、绿、白三色而有“三彩”之名,现在的“三彩”成了统称。2.个例分析,引导细赏。

课件出示《三彩马》,教师先讲解釉色,然后将马的色彩隐去,用线条勾勒整体造型或者出现局部特写,再来看看其他时代的马匹造型,进行比较。

与学生一起讨论归纳:唐三彩马的造型比较肥硕,因为马的品种据说是西域进贡来的,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造型特点以静为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耳朵是贴着的,神态好像在听什么动静。

三彩马制作技巧高超,比例准确,线型流畅,以蕴涵的动势表现了马的神骏和强健,通过细部刻画显示其神韵,是古代动物雕塑中的精品。

鉴赏建议:欣赏唐三彩,一看其造型美不美,形态是否自然,装饰性是不是很强;二看釉色是否协调。唐三彩一般只有三种釉色,最多达到五种,有的甚至只有一种。几种颜色相互交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汇,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种自然的流畅感具有高度的自然美,而不是人工雕琢所成。

3.举一反三,欣赏作品。

根据讨论归纳的欣赏方法,指导学生分组欣赏《三彩女俑》、《三彩载人俑》、《二彩罐》、《三彩骆驼载人俑》等作品。

然后让学生推荐一件作品,说说感受。4.让学生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感悟。

请各位同学用线描的形式、简短的文字记录你今天的感受好吗? 5.评价学习效果。

我们需要一些唐三彩的讲解员,谁的解说又生动又有专业水平呢? 随意选取一些唐三彩作品,让学生自告奋勇来解说。

既让学生表达感受,又可评价学生今天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唐代工艺的辉煌,下节课我们将在浩瀚历史长河里领略更多古代陶艺的魅力。(请同学们去查找有关中国古代陶艺的资料)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二课时

一、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收集古代陶艺的资料。(教师)收集各朝代陶艺的图片资料。

二、教学过程

1.课件导入。

听一小段音乐:埙乐《楚歌》。

猜一猜,这段音乐是用什么古老乐器演奏的?“埙”是什么材料制作的乐器?(埙乐找寻方法:百度mp3搜索楚歌中华民族音乐在线)2.纹饰观察。

给同学们看一些陶器,请你给它们的花纹取个名字,好吗?(漩涡纹、席子纹、鱼网纹等)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彩陶装饰纹样。这些图案由哪几个形象组成?

展开想象力,谈一谈这些形象意味着什么?

总结中国彩陶艺术特点: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

在古代陶器中,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做色料,在陶胎上绘制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3.科学与艺术。

赏析马家窑文化漩涡尖底瓶:看了这瓶子,觉得与其他陶瓶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引导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进行讨论:①猜猜原始人为什么要把瓶底做成这样的尖底?②两侧的环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吗?③瓶子的口子为什么这么小? 总结先人智慧:科学与艺术的结合。4.比较与欣赏。

欣赏不同朝代不同地域文化的陶器。调查、了解彩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5.知识积累。怎样做个小鉴赏家呢? ①仔细观察一件陶器,并认真做记录,看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②师生对话,共同归纳陶瓷鉴赏标准。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 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 从历代陶瓷的款式来判断。6.鉴赏小试。

①出示名家陶瓷图片,学生分组观赏,交流对陶瓷的认识、鉴赏。(培养学生自鉴自赏的能力)

第三篇:浙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2016新版)

第一课.《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资源的知识,初步学习招贴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综合应用活动,提高对水资源的危机感的认识,知道用美术的方式关注生活

3、初步学习利用招贴画宣传节约水资源,唤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水资源知识,能设计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

2、难点:巧妙地设计并进行一次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美术宣传活动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认识世界水日等知识,初步了解我国的水资源建设事业发展史、文化等。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名画家笔下水姿态的欣赏体会,完成第一次练习;用合适的线条画某一种水的姿态

3、展示学生用线条描绘的各种水姿态的作业,师生共同进行简单的评价

4、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水资源被破坏前后的现状对比,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水资源

5、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调查了解家乡水资源的现状,总结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制定针对该办法的宣传活动方案

6、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评价

7、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相互欣赏并进行评价

8、启发学生观察、研究中国国家节水标志的设计手法,教师介绍其他地区先进的水资源保护方法

9、拓展:要求学生课后寻找关于水的各种知识材料 第二课时

1、请学生展示第一课时学习后搜集的关于水的各种知识的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根据课本的图片欣赏,讨论以下2个问题:(1)什么是招贴画?(2)招贴画的特点是什么?

3、教师在学生小组代表汇报之后进行小结:招贴画通常包括创意图形和标题两个部分:创意图形可以用各种手法来表现;标题可大可小,要与图形协调地编排设计在一起

4、欣赏各种爱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学习招贴设计的多种方法

5、提出本课时的作业要求:设计一幅爱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画

6、学生完成招贴设计,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招贴画,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8、教师小结本课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水资源,进行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活动。

课后反思:

本课是“综合·探索”类的美术课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画个有创意的图标或充满想象力的画面难度并不大,但是招贴画学生第一次接触,让学生懂得招贴画画面所表达的意思。为此我课前就让应学生查找水的相关知识、大量的水资源现状及现象,以此来储备创作之源泉。同时在讲授新课时向学生展示各类利用不同手法来表现的招贴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招贴画写实、装饰、抽象、漫画的艺术风格以及夸张、拟人、想象的手法,通过大量的范画和作品欣赏,让学生读懂画面所要表达的意思的同时,启发学生广泛的创作思路。学生想象丰富,作品的内容多姿多彩。

通过长时期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认为:在评价作业时,可以采用开放的评价标准。主要以表扬为主,学生喜欢把作业给我欣赏,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进行不同的指导,如:对能力强的,用语言提示,建议他添加丰富的背景等等。本节课的作业评价,我感觉是不够完善的,因为时间在前半部分用得较多,超出了五分钟左右,所以临近下课时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完成的任务。我只能挑选两、幅较好的作业进行评价,而对很多构图不是太好的学生作业没有来得及点评,造成环节的失误。以后教学要注意把握时间的控制,整体调控好讨论内容。

第二课.《砖石上的雕刻》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和了解砖石雕刻作品的有关知识

2、运用刻、挖法,学习制作泥板雕刻,提高造型能力

3、感悟砖石雕刻作品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体验造型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掌握泥板雕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2、难点:根据材质的特点,巧妙构思,创作出具有一定主题的浮雕作品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教师)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

五、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浮雕作品《五四运动》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之一),说说作品带给你什么感受

2、教师小结,出示课题《砖石上的雕刻》

3、引导学生欣赏历代砖石雕刻艺术作品,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砖雕作品的艺术魅力

4、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第7页的泥板雕刻步骤图,师生共同探究:怎样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制作一件浮雕作品。教师适当进行示范

5、提出作业建议: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创作一件浮雕作品

6、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泥板雕刻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展创作思路

7、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8、展示评价:以“泥雕作品展览会”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

9、拓展延伸:欣赏不同材质的雕刻艺术品:玉雕、木雕等

课后反思: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首先希望孩子们从美的局限中跳出来。大部分学生在几年的美术学习中已经形成很多定式的审美倾向,喜欢用鲜艳的纯色,画唯美的画面,很少有学生会欣赏质朴的泥土、石头之美。通过欣赏砖石雕刻的质朴,感受瓦当雕刻的乐趣,让质朴、原始、纯粹的美慢慢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这无疑是让孩子拥有更广阔的审美空间,更多样的审美能力。其次是砖石雕刻调整为瓦当雕刻后,能拉近学生与传统雕刻的距离,让孩子觉得遥不可及的传统文化,其实就在自己的血液里,在自己的生活中。让传统文化更加深入童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小的引子。再把本课的两种技法挖刻与黏贴,缩小到只用更容易表现的黏贴。把挖刻转移到课后拓展。在创作吉祥瓦当中,交流感情,共同探究;在创作吉祥瓦当中,激活思维,点亮创作火花,并能从学生的作品中折射出中国古老文化的灿烂光辉,这让我很欣慰。

第三课.《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墙文化(功能、类别)和艺术特点,感受不同风格的墙的艺术美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等,学习如何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将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独特的“墙”

3、感受丰富多样的墙,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并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灵活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2、难点: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水笔、纸张、泥巴和泥塑工具等(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五、教学设计:

1、解释课题后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感受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墙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运用关键词(材料、形状、色彩)选择一面墙进行介绍

3、教师小结:墙的种类繁多,不管用什么材料、什么形状、稳固对建造一面墙来说,非常重要。介绍墙的组成部分:墙脚、墙顶和墙身。点明墙脚的重要性

4、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材料的墙,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材料的墙带来了怎样不同的美感

5、教师启发学生创新: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表现墙?假如只用泥又该怎样创作表现墙呢?

6、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用泥巴制作零件

7、教师创作墙体图纸,让那个学生欣赏同学创作的砖块墙图纸方案,感受砖的多样性,同时强调注意墙的稳固性和趣味性

8、引导学生欣赏陶艺大师创作的墙作品和同学的泥塑墙作品

9、教师提出本课时的作业要求(1)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2)灵活运用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10、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11、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欣赏并进行个别评价

12、拓展:启发学生观察、欣赏各种艺术墙

课后反思: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墙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我们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城墙——长城,金碧辉煌的故宫红墙,清新古朴的江南白墙,与山水石景巧妙相容的园林墙,四合院的影背墙,少数民族的图案墙,还有各类广场上的文化墙,时下流行的攀岩墙等等,数不胜数!这些使我们感叹:原来生活中不曾留意的墙竟然蕴涵如此丰富的文化!通过教学,让学生走近墙、了解墙,感受墙不同的艺术美,让学生对本民族和世界各民族的墙文化有个初步了解,这是本课教材编写的目的之一。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资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体会、讨论、探索等形式初步了解墙的功能、类别和艺术特点;也可以拓展教材,让学生以墙为主线,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材提供了几幅精彩的学生泥塑作业,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身边易取易得的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各种技法创作一堵美观实用的“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出美术课程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墙的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会互相学习,扩大信息量,最好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容易找到的材料去做一面墙,学生作品很丰富,创新还有点不够,要加强。

第四课、《家乡的古塔》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古塔的特征、历史与文化。

2.学习用纸版画的方式表现家乡的古塔,提高造型能力。3.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与思路。

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东方建筑,它承载了东方各国的历 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是珍贵的历史文化 遗产,也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媒介。它雄伟壮观、结构精美,在辽阔的大地上,随处都矗立着它的身影。这些 古塔虽然历经沧桑,但魅力依旧,直到今天仍受人敬仰,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本课以《家乡的古塔》为题,目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环 境出发,通过搜集、了解家乡古塔的历史与文化,使学生进 一步认识古塔这一建筑形式。在感受传统历史文化特色的同 时,引导学生尝试从美术角度、美术表现方式上进行一系列 的探究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欣赏塔、表现塔的能力,书中提供了大量 的祖国各地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古塔,既有不同材料建造的 古塔全景图,也有放大了的木塔局部的图片。这些均体现了 古塔的一般特点和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特性。通过观察、比较,帮助学生认识、掌握塔的建筑特点。

教科书中选用的同龄人作品具有代表性,两者都是用纸

版画方式表现的,但因印制的工具材料不同,出现了迥然不 同的画面效果。教科书中提供的步骤图简洁明了,有助于学 生更加直观地掌握纸版画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为学生的造型 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创作中要鼓励学生尝试使用纸版画的不同印制方法进 行表现,帮助学生提高感受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学习用美 术的手段记录传统历史文化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 了解和热爱。

2.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一般纸版画或单色粉印版画的制作原理和方 法,观察分析古塔的结构特征,用纸版画完成家乡古塔的创 作。

难点:理解并掌握纸版画底版制作中古塔的拼摆、粘贴 顺序和古塔特征的表现。

三、课前准备

(学生)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 和滚筒或水粉颜料和水粉笔或彩色铅笔等)。

(教师)课件、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及玻璃板或水粉颜料和水粉笔等)。

教学反思:

教科书中选用的同龄人作品具有代表性,两者都是用纸版画的方式表现的,可是因为印制的工具和材料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画面效果。教科书中为我们提供的步骤简明,一目了然,更有助于学生的掌握,为学生的造型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课、《美术档案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档案袋的意义,初步学习装帧设计。

2.完成美术学习资料搜集、标签制作、分类编号、展 示作品等整个学习过程。

3.了解设计与学习生活的联系,感受美术设计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美术档案袋主要是用来搜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生成 的各种作品,用以展现学生的成就与进步,描述学生学习的过 程与方法,反映学生学习态度与情感的一种良好习惯养成。设 计和制作美术档案袋,能培养学生自己保留优秀作品的习惯,从这个“积累”的过程中学会取优除劣,能够自己客观地认识 到自己的作品怎样是好的,怎样是不太好的,这也是学生对自 己的劳动成果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从整理一搜集一交流一出 成果一自我愉悦,产生自豪感这样一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孩子 们的收获后的喜悦及成就感是来自于自己所积累的作品,但实 际上,是孩子们在不断积累搜集的过程中逐渐地体验到成功的 快感,因而对孩子来说,档案袋评价是过程与结果相辅相成 的。小小一个美术档案袋,虽然不是很精美,却都是独一无二 的,无不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忠实地记录下了他们 成长的历程,充分展示学生个性。

2.重点、难点。

重点:美术档案袋的制作过程。

难点:如何制作能突出个性的美术档案袋。

三、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优秀的美术作业、制作美术档案袋的工具 与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美术档案袋的示范作业,以及教 学示范演示的课件及其他工具材料。

四、教学过程 1.导人。

教师展示一个未经装饰的档案袋,提问:这个袋子有

什么用途?(装文件等)再展示一个已装饰好的美术档案袋(专门装美术作品,特征鲜明),两者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美术档案袋的作用。2.探究。

(1)欣赏一些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课件)(2)学生谈谈自己的制作想法。

(3)提问:如何设计制作一个美术档案袋?(小组讨论)3.制作步骤。

(1)选择自己满意的作业。

(2)将作业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编号或分类。(3)选用文件袋,作为美术档案袋。

(4)制作标签,注明姓名、班级、学号、建档日期。

(5)搜集自己的评语、同学的评语、老师的评语或者 家长的评语。(6)美术作业和各种评语按编号或分类,放进美术档 案袋中。4.布置作业。

设计制作一个体现个性和美观的美术档案袋封面。5.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组员讨论,共同拟订和完善各自的美术学习档案袋设计 方案,并补充一些学生互评工作。

学生分头按设计方案进行标签设计制作、选择作品、分 类编号、汇总作业等工作。

6.作业讲评。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运用实物投影),开 展欣赏评述。7.课后拓展。

欣赏各类电脑档案袋作品及各类设计优美的档案袋,并 鼓励学生积极设计制作其他学科的学习记录袋,不断提高美 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第六课、《眼睛的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眼镜的基本结构,尝试学习眼镜创意设计。

2.体验眼镜欣赏、手绘草图、材质与制作方法创新等 过程,学习设计制作一副有趣的眼镜。

3.养成勤于观察、严于计划、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生活的愿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眼镜是非常广泛实用、美观的大众生活用品,它走人了 许多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在实用的同时,也为我们凸显 了时尚与个性。眼镜产品从形状、色彩与功能性上来说,精 彩纷呈,但始终保留了它的基本要素——镜片与镜架,使之区别于面具与头饰等。眼镜的欣赏与自主创作,同样传达了 人们的一种情感、修养与兴趣。

本节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 学生了解眼镜的基本构造等知识,欣赏有趣的眼镜造型,使 学生们在制作技巧上保留很大的创作空间,感受纸材特性,以纸为主并加人相关综合材料,在一堂美术课中,欣赏并体 验创意与设计过程,学会在镜架与镜框中,重点选择一个部 分,利用多种方法,创意设计制作出一副新颖独特的眼镜。学生通过欣赏与动手实践,感悟身边日常物品的艺术美,体 验设计应用的快乐。在设计眼镜的过程中,时刻要让学生体 会设计的原则,必须在实用的基础上追求美观与创意。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眼镜的对称形的折、剪方法。难点:设计制作造型有趣的创意眼镜。

三、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毛线、纽扣、小珠 子等综合材料,旧眼镜。(教师)各种眼镜图片、实物游泳镜、太阳镜、挡风 镜、装饰空镜架等。

四、教学过程

1.故事激趣,谈话导入。(1)教师讲解漫画故事《莫林的眼镜》。

高度近视的初中生莫林回家迷路,进人一个眼镜店,古 怪的店长给他一副古怪的圆黑框眼镜,从此开始了一段神奇 惊险的冒险之旅。

(2)角色扮演法。(图示课题:眼镜的设计)今天我们也要进人一段神奇的眼镜设计之旅!在我们的故事开始之前,大家得马上担当一下造型师,替图中的这两位解决一

下眼镜选择的问题。首先根据你观察 到的两位主人公的服饰等,猜猜他们的性格,然后为他们量 身选择一副你认为最适合他们的眼镜?只要你理由充分,主 人公不仅采用你的推荐,而且一定会大加赞赏!

(设计分析:奇幻故事与角色扮演都是小学中年级段学

生最喜欢的情境方式,这一环节,学生情感百分百投人,体现了设计为人所用的理念,个 性独特,又带着那么新奇有趣的任务与责任感,这是学生非常乐意尝试的。)

2.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1)学生从最简单的眼镜图中,观察分析眼镜的基本结构(镜架与镜框)。教师提问:眼镜的镜架用怎样的材料做比较合适?(较硬,但又方便操作的)镜框与镜片呢?(镜片的透明性和有无镜片与镜框等问题。)

鼻梁处的宽度多少合适呢?(鼻梁一半的宽度。)

(设计分析:学生了解基本结构,通过师生简单的问答交流,从实物迁移到创意作 品的材料分析,这一环节简单也是必不可少的。)

(2)以概括抽象出基本形的快速读图方式,欣赏镜架形状的丰富性。(设计分析:镜框表现,画出一个独立基本形是学生的难点,在画、剪的过程中学 生很容易受第一设计灵感的影响,进人一种过分注重琐碎细节的状态,造成眼镜创意主题 反而不突出、造型成形困难、大小难掌握等问题。所以这一组以单独几何形、组合几何 形、仿生与拟物等方法成形的眼镜,给学生一个读图、练眼的机会,养成学生从整体大处 着手、小处修改细节的方法。学习从较复杂的事物中抽离出物像的基本形,便于镜框的大 结构成型。)

3.学习步骤,掌握方法。(1)创意手绘稿欣赏—欣赏评述(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说说理由)—对比欣赏。(前后两稿中,他们是如何改进自己的设计稿的?你能发现什么细节对于配戴是不 合理的设计吗?怎样改进?)

(2)同类欣赏法:以上面的流程,以欣赏评述关键词等非常简洁的方式,同桌相互 交流镜架的设计方法。

(设计分析:这一欣赏环节比较前面正面镜框设计的欣赏,是一个强化递进层次,可以一笔带过,但为学生制作又提供了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新的创意角度。个别的同学 就尤其喜欢把重点放在这个侧面镜架的设计上。)

4.欣赏练习,表现创新。(1)对折、画、剪重点指导。

对折后画的方向性尤为关键,鼻支撑由闭合线上开始画。剪时先里后外,注意剜剪 的安全问题。并强调一个创意的眼镜的重点是它的外形,当然颜色、装饰搭配会使它变得 更出彩,要充分地把自己带来的小物品利用起来。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3)材料创新大改造。

教师:为突破同学们的想象,老师又多准备了些旧眼镜 供你们改造、参考,提供给速度较快的同学。

5.集体展示,共享快乐。趣味眼镜发布会。

教师:让我们一起举办一个趣味眼镜发布会,请我们的 小设计师们戴上自己设计的眼镜上场吧!

(学生摆造型,激发乐趣。)教学反思:

第七课、《椅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椅子的创意设计,学习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椅子赏析、创意联想、设计体验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验设计制作带来的乐趣。

3.善于学会借鉴设计的方法,养成精心制作的态度,体会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单元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创意设计 就是把再简单不过的东西或想法,不断延伸给予另一种表现 方式的设计。本课通过对椅子的趣味赏析,让学生对椅子的 创意产生浓厚的兴趣,用联想创意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各类 物品上产生灵感,进行有关联的创意。椅子的造型来自物品 的主要形体特征,在制作方法的多样性上,也是对前一课的 《眼镜的设计》的延伸。设计椅子运用于生活,使学生感受 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设计练习,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精心制作的学习态度,大胆、自由地表达所想所感的事物,体验设计制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2.重点、难点。

重点:对椅子造型特征的把握。

难点:根据椅子的用途特点,通过制作表达自己的创意 与构想。

三、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双面胶、尺子。

(教师)多媒体课件、剪刀、美工刀等用具。

四、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

欣赏相关视频“神奇的椅子”,引出课题。教师提问: 这段视频给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教师小结:设计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创意,这节课就让 我们走进创意的椅子世界。板书课题:椅子的设计。

2.问题探究。(1)欣赏启发。

问题1:设计一把独特的椅子,创作素材来源于哪 里?——大自然。问题2:椅子的设计除了新颖,还应该注意些什 么?——舒适、美观。问题3:椅子的创作素材往往还会来自于哪里?——生活。

问题4:你会把书设计成一把怎样的椅子?用什么方法 制作?——折叠法。3.实践探究。

(1)体验一:构建椅子造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类椅子的主要制作技法,学生根据 自身的理解能力用折、刻、卷等方法制作一把稳固、美观的

椅子。在椅子的造型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制作。(2)体验二:完善椅子设计。

①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的制作方法,使用多种制作方 法,美化椅子的设计。②教师强调作业的要求:以自己身边的物品为题材,设 计一款有创意、造型美观的椅子。

4.评价展示。

从创意、造型等方面进行评价,小组推选优秀作品,并 给予展示。教学反思:

第八课、《水墨画鱼》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鱼的基本知识与特征,学习水墨画鱼的表现方法。

2.欣赏分析鱼不同的水墨表现技巧与方法,运用水墨 的方式进行表现。3.在笔情墨趣中,发现水墨魅力,体验水墨意趣,大 胆地亲近水墨,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和艺术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与思路。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历史悠久,博大精 深,文化内涵深厚,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作为 东方绘画的代表,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画独特的笔墨纸砚及其表现手段、奇妙的视觉效果,可以使学 生获得乐趣。? 第四册《水墨游戏》让学生了解了水墨画用具的使用 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能控制 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 技法做自由的造型练习。《水墨画鱼》要求学生在之前基础 上,主要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鱼,了解鱼的基本知识与特征,欣赏分析画家作品的水墨表现技巧与方法,用水墨创作出具 有情趣的画面。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欣赏、了解、掌握祖国 传统水墨画的特性及表现力,感受水墨画独特的韵味之美。

2.重点、难点。

重点:在欣赏、分析、认知鱼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用水墨的技巧与方法来表现鱼。

难点:探究水墨表现方法,用水墨创作出具有情趣的画面。

三、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汁、宣纸、笔洗、调色盘、毛毡等水 墨画工具材料。(教师)教学课件及常规的水墨画工具材料等。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感知特征。(1)请学生猜一猜鱼的继语,感受鱼的外形特征。没胳膊没腿,从来不离水。走路不用脚,摇头又摆尾。

(打一■动物)

(2)请学生说说了解哪些鱼的知识,交流鱼的种类、鱼的结构等。(3)教师实物展示鱼,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交流感受。2.分析探究,示范引领。(1)分析鱼的基本特征。

教师引导:要画鱼,先要了解鱼的基本特征。无论鱼的 外形怎样变化,它的基本特征都是一致的。教师用简笔画的 方式画出鱼的基本特征。

鱼的结构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头上有嘴、眼 睛、鳃;身上有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布满鱗片。

(2)欣赏齐白石水墨作品《年年有余》,并分析其所 用的表现方法。(3)教师示范水墨鲢鱼的画法。①用有变化的墨色以侧锋画鱼的背部。②中锋为主,墨线勾形,侧锋画鱼鳍。

③浓墨点眼睛,勾画鳍里的刺,题款,完成画面。(4)请学生讲解小鱼的画法步骤和笔墨技法。(5)师生共同探究墨破色的画法,教师作局部示范。3.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鲢鱼的画法步骤图,学生用水墨进行表现,体现出笔趣、墨趣、水趣、情趣。

(2)学生进行绘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笔 墨的使用、画面的安排。4.作品欣赏,鼓励创新。

(1)欣赏同龄人作品不同的表现方法,感知用笔用 墨。学生通过借鉴、启发,敢于对老师的范画、对别人的画 法有所探究、创新。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能画出自己心中的鱼。5.评价总结,拓展延伸。

(1)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围绕笔趣、墨趣、水趣、情 趣,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新的发现。(2)课后去搜集鱼的水墨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尝试 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体验。

教学反思

第九课、《毛茸茸的动物》

四、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

(1)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毛茸茸的动物的照片。学生欣 赏并谈谈这些动物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

(2)请学生说说这些动物为什么看起来特别可爱,了 解这些动物毛茸茸的特征。

(3)教师拿出毛绒玩具(如泰迪熊、小狗等)请学生 摸一摸,感受毛茸茸的质感。

2.探究体验。(1)尝试体验。

①请学生结合已学的水墨技法思考,如何用水墨来表现 出毛茸茸的感觉? ②根据自己的思考,在练习宣纸上尝试用水墨表现出毛 茸茸的感觉。③小组相互交流,评一评谁的水墨效果更具毛茸茸的感觉。

(2)演示启发。

①请练习作业效果较好的学生上台示范展示。②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教师做必要的示范启发。③小结用水墨表现毛茸茸的感觉的一般技法。

a.可以用枯笔、散锋进行皴、擦、撮、揉、丝等来表 现出毛茸茸的感觉。b.可以用笔饱蘸墨水进行点虱,利用生宣的渗化性能 来表现出毛茸茸的感觉。c.可以在画好的墨痕上再用清水或墨去冲、破来表现 出毛茸茸的感觉。

3.欣赏分析。

(1)课件展示画家作品,请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幅,并 分析其所用的表现技法。(2)课件展示同学作品,请学生欣赏并分析所用的表 现技法。(3)思考:如何才能使画面更富有情趣? 4.创作练习。⑴作业要求:

①请选择合适的水墨表现手法表现出自己喜爱的毛茸茸 的动物。②可以适当添加背景,使画面更富有情趣。③根据自己情况也可以选择临摹一幅作品。(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5.交流展示。

(1)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以自我推荐的形式介绍自 己的创作思路和所用的水墨表现技法。

(2)学生互相评价。评价要点是看画面是否表现出了 动物毛茸茸的感觉和富有情趣。

(3)教师小结。6.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课后去观察自己喜爱的动物或它们的图 像资料,搜集相关的动物水墨画作品。

(2)鼓励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去创作或临摹名家水墨动 物作品,提高水墨表现能力。

教学反思

第十课、《花鸟小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讲解,初步了解中国画写意花鸟小品的 基本知识,体会小品画的笔情墨趣,提高对中国画花鸟小品 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通过练习,基本掌握花鸟小品画的表现技法,运用 一定的构图方法创作出富有情趣和具有画面美感的花鸟小 品。

3.通过欣赏和表现花鸟小品,促进对祖国优秀传统文 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素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中国花鸟在我国传统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

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 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得到了空前的繁 荣和发展。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 绘画。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 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写意花鸟以其痛快酣畅,水墨淋漓 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人们。花鸟小品画更是以少胜多,言简意 赅、借物抒情的艺术特点广受喜爱。

花鸟小品,画幅虽小,乾坤乃大,在不同形状的宣纸间 挥洒云烟、表达情感,表现出一片生机盘然的世界,给人不 同的美感熏陶!情感的表达必须借助一定的笔墨,为此教材 还列举了如何用笔、用墨的方法,介绍了小品画的立意、选 材、构图、画面组成的方法以及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

手法。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大量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交互式的动态影音画面、静态图像等教学资源一 起探讨、学习花鸟小品。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欣 赏引领和作品示范能使学生更好地表现花鸟小品;小品画立 意、选材、构图、注重留白的知识要点能使学生更好地表达 情感、把握画面;画家作品和同伴作品的欣赏分析更是拓宽 了学生的创作思路;对于创作仍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临 摹练习以掌握基本的花鸟画技法。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花鸟小品画的独特魅力,初步掌握画花鸟小 品的表现技法。难点:运用一定的构图方法创作出富有情趣和具有画面 美感的花鸟小品。

三、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汁、宣纸、笔洗、调色盘、毛毡等中 国画工具材料。(教师)教学课件、教师范作及常规的中国画工具材料等。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欣赏音乐(可选古筝曲等),进入教室。(2)组织纪律、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2.谈话导人。

(1)教师出示一幅花鸟小品画,提问:这幅画你看了 有什么想法?与大幅作品比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件作品画幅较小,表现手法相对简练,却耐人 寻味、意趣鲜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花鸟小品的世界,感 受花鸟小品的独特魅力!

(2)引出课题:花鸟小品。3.欣赏感受。

(1)分小组交流各自搜集和准备的有关花鸟小品的资 料,表扬准备了资料的同学。

(2)教师小结有关花鸟小品的知识。

(3)教师课件展示名家作品,学生欣赏并谈谈:喜欢 哪幅作品?为什么? 4.演示启发。

(1)小品画的表现离不开用笔、用墨,回顾一下学过 的用笔、用墨的知识,请学生说一说。

(2)教师进行简单的创作演示,学生观看。(教师通 过示范一幅小品,从立意、选材、构图讲起,并且把写意画 的笔法,如中锋、侧锋、逆锋等;墨法:焦、浓、重、淡、清、干湿、浓淡泼墨、积墨等技法融于这幅画中,提示学生 教师是怎么用笔、用墨的。并且结合课件,帮助学生更直观 地理解这些用笔、用墨的方法,最后题款盖章,将整个创作 过程展示给学生。)(3)小组讨论:你能分析美术教科书中的其他花鸟小 品是怎么画的吗? 5.创作练习。

(1)现在你是否也想画一画?想好画什么了吗?师生交流。

(2)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用你喜欢的笔 墨技法,临摹或创作一幅花鸟小品。能表达一定的情趣,注 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钤印。

6.评价延伸。

(1)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学生互相评价。评价要点围绕“画面是否富有情 趣,画面构图是否美观?用笔、用墨是否有变化”三方面展 开。

(3)教师小结。希望大家利用本课所学知识,大胆尝 试各种不同的题材,画出更多的作品。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漫画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1.在漫画头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漫画语言,学习简单的漫画创作手法。

2.通过欣赏、感受、实践,让学生体会漫画与生活的 关系,并能用漫画语言来表达。

3.感受漫画带来的乐趣,形成开朗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在二至三年级已经学过《动漫宝宝》、《夸张的脸》 等。在《动漫宝宝》一课中,学习设计动漫形象;《夸张的 脸》是画头像。本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画独幅漫画或多格 漫画,为初中阶段学习动漫打基础。漫画是一种“笑的艺 术”,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深受人民喜爱。被称之为没有 国界的世界语,并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誉为“第九艺术”。漫画的题材大到政治题材的讽刺漫画,抑或小到生活题材的 幽默漫画,它们都具有令人发笑、深思和启智的功能。从而 总结出,大凡漫画都具有引人开怀、发人深思、启人心智的 三大特质,这三大特质就是漫画的基本特征。漫画是视觉艺 术,与其他绘画有着同样的共性,然而,它又不完全等同于 其他绘画,它与其他绘画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事物提出看法并 加以评论,同时还具有幽默的特性。所以讽剌和幽默构成了 漫画最基本的属性,漫画艺术就是讽刺和幽默的艺术,也是 逆向思维艺术。

学生对于漫画这一绘画艺术形式在生活中常有接触,漫

画的表现方式幽默、夸张,非常贴近儿童的审美情趣。在教 学中可以让学生读画明理,在视觉享受中明白是非,感受漫 画带来的乐趣,体验漫画的表现力。同时也学习基本的漫画 语言来简单地进行漫画创作。

2.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漫画,学习漫画的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选材立意、构思巧妙、夸张、幽默、发人深思。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漫画图片或漫画书,了解喜爱的漫画家和 漫画故事。(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张乐平漫画作品欣赏,你知道张乐平爷爷和三毛 的故事吗?张乐平和他创作的三毛形象。

(2)学生思考:张乐平爷爷和三毛的形象给你怎样的感觉?(3)教师小结:人物形象简单有趣。“三毛之父”张 乐平爷爷的创作经验是漫画来自于生活 2.深入探究。漫画与生活的关系。

①教师提问: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作为漫画的素材? ②学生讨论。

③教师举例:以现代生活中堵车现象为例,漫画家是如何表现堵车现象的? ④学生讨论:在我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题材有放学以后、考试时刻、运动会 上,等等。

以校园生活为创作题材的漫画。3.方法讲授。漫画的表现方法。

①学生分析:学生自己分析作品,画家是怎样去表现人物与动物的? 人物的夸张:人物身体大小的夸张、动作或表情的夸张。动物的夸张:长的更长,高的更高。

②教师小结:漫画的表现方法是在形象上通过夸张、变形、概括、比喻、象征、寓 意、拟人等方法进行表现。创作漫画形象时,主要运用夸张与变形。

4.教师示范。

(1)漫画的创作步骤。

①第一步:构思立意。画什么?用什么形式画? ②第二步:漫画制作。打形,在铅画纸纸张上设计线稿,制作完成。③第三步:写文字。在漫画中,文字占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④第四步:立标题。好的标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教师示范:边讲边画,并准备好有步骤的范画。(3)学生讨论:讨论构思立意、绘画形式等。(4)作品欣赏:启发学生创作思维。5.尝试实践。

(1)作业布置: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步骤,试用漫画的 形式表现生活中的事情。互相交流:讨论创作主题,你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出 一些创作的素材吗?互相交流、启发用漫画来表现生活,确 定创作内容。

6.巡回指导。

学生构思题材、作草图,教师巡回指导。7.作业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8.课外延伸。

介绍我国漫画大师丰子恺及他的作品。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给同学画漫画

—、教学目标

1.了解肖像漫画的艺术特点,了解漫画概括、夸张、变形、幽默的表现方法。

2.学习概括人物的面部特征,尝试运用夸张和变形等 表现手法,画出形象幽默的同学或自己的漫画像,培养观察 能力和表现能力。

3.体验为同学画像的乐趣,体验肖像漫画的艺术魅 力,从中获得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创作漫画的兴趣,加深同 学间的认识与了解,增进学生间的友谊。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漫画很符合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本课属于“造型?表

现”学习领域。教科书精选了漫画家创作的肖像漫画资料,通过对这些图片资料进行赏析,了解肖像漫画,学习肖像漫 画的表现方法。课题虽为《给同学画漫画》,但是可以拓展 到漫画自画像。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漫画系列课程,通过前一课《漫画 与生活》,学生已经对漫画有趣、夸张的特点有了体验和认 识,为本课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概括人物的面部特征,并进行夸张和变形,发挥想象力,画 出形象幽默的同学或自己的漫画像,并敢于创新与表现。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肖像漫画夸张和变形的表现手法。

难点:观察、概括人物的面部特征,并进行夸张和变形,展开想象,画出形象幽默的漫画像。

三、课前准备

(学生)小镜子、纸张、铅笔、色彩工具等。(教师)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1)课件展示达?芬奇肖像与漫画像,让学生说说,哪一幅更接近漫画,为什么?

(2)课件展示几位学生熟悉的人物漫画造型,请学生 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特征来表现的。

以上漫画抓住了明星相貌的典型特征,还添加了有代表 性的道具。(3)点题:我们就像这样给同学或给自己画一张漫画 好不好?课件揭示课题:给同学画漫画。

2.自主探究。

(1)组织学生利用课本,欣赏并观察马三立和马季的 肖像漫画,解决问题一:仔细比较漫画肖像和本人照片,哪 些特点被夸张了?

(2)组织学生欣赏并观察漫画《数学家与艺术家》与 蒂鲍尔的《卓别林》,解决

问题二 :这些漫画肖像在构思上 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

(3)小结:在用漫画的方式画人物肖像时要抓住面部 主要特征,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大胆进行表现,还可以加 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巧妙利用一些人物的身份、职业、性 格等信息的形象突出人物特点。(限于四年级学生的理解能 力,语言可以更浅显,让学生明白脸胖就画得更胖,瘦就画 得更瘦,耳朵、鼻子、眼睛等五官大就画得更大,小就画得 更小。这样才够滑稽有趣,更有漫画的特点。)

3.观察了解。

(1)利用课件简单讲授表情的表现方法。(2)组织学生开展“表情模仿秀”:

①描述一下自己的绘画对象(也可以是熟悉的某位同 学)常有或特有的表情,并模仿表演给大家看(也可以先模 仿,让同学猜自己模仿的是谁)。②学生小组内(或前后)进行模仿表演。

(3)介绍“瞧瞧你我他”活动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 同学或利用小镜子观察自己,提醒学生要抓住绘画对象的主 要特征,并想想稍后怎样去表现。

(4)欣赏外国漫画家的肖像漫画。(5)欣赏同龄人的创作范例,请学生仔细观察,漫画 像抓住了照片中同学的什么特点?表现时有什么构思?

(6)说说自己的构思:在小组内(或前后)互相说说 准备画谁(同学或自己),对象的主要特征、性格特点、服 饰、爱好等。并考虑对哪些特征进行夸张?如何夸张?

4.尝试创作。(1)作业要求。

①给同学(或自己)画一幅肖像漫画。

②能抓住外貌特征,运用变形、夸张等方法表现脸型、五官、表情。③表达自己的奇妙构思,增添画面的趣味。

(2)教师巡视指导的过程中进行个别示范,及时展示 一些巧妙的构思,让学生在充满愉快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 造。

5.展示评价。

(1)教师组织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展板(或黑板)上组织评价活动。(2)让学生猜肖像漫画作品画的是谁,将部分学生喜 爱的作品作为“人气作品”。

(3)组织“人气作品”的作者和部分愿意交流的作者 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4)邀请“大众评论员”们发表自己观看作品的感受。6.总结拓展。

(1)教师总结: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棒,评论也非常精 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肖像漫画有哪些认识?

(2)今天这节课有趣吗?你能用这种方法画画自己的 一家吗?让我们在班级里举办一次“我的一家”漫画大赛 吧!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自己做图画书》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图画书的基本特点及基本构成元素,区分图画 书与小人书的不同之处,尝试设计制作一本简单而有趣的图 画书。

2.在对图画书的观察、比较、分析、讨论与交流的基 础上,对自己制作的图画书从制作样式、外形式样等方面形 成创意想法。

3.在图画书的欣赏与创意制作中,获得创新精神和创 意设计能力的相应发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

对图画书不同造型、不同制作样式探究的基础上,学会采用 简易的办法创意一本属于自己的别致图画书,从而丰富他们 的业余生活,提升他们相应的创意设计能力。

图画书作为读图时代新兴的儿童读物,其不同于我们平时所称的“图画读物”、“图画故事”、“连环画”、“小 人书”,与一般带插图的书也不相同。在图画书里,图画是 主体,具有讲述故事的功能,一般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因此,图画书也被称之为“画出来的书”。

对于读着图画书长大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图画书为他们 所熟悉与喜爱,大多数孩子家里都有一定数量的图画书,所 以引导孩子们带着自己家里的图画书进行小组交流、探讨、探究,再结合教师对于图画书的外形式样、制作样式的有效引领,有助于在调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得图画 书创意视野的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借助简易的办法,制作 出一本因巧妙构思、个性创意而生动别致的图画书。

教科书在“阅读图画书”文化场景下推出该学习内容,有助于勾起学生对于图画书的美好回忆,从而激发他们创意 自己的图画书的热情。教材用了四个版面,大量呈现图画书 的各种经典创意图片,旨在启迪学生如何个性创意自己的图 画书。

2.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在对图画书制作样式、外形式样等方面进行 观察、比较、分析、讨论、构思与交流的基础上,尝试设计 制作一本简单而有趣的图画书。难点:图画书外形的个性创意和装订方式的新颖别致。

三、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整理家里各种不同外形、装订方式 的图画书,准备钝头剪刀、胶水或双面胶、简易图书装订工 具、有特色的装订线、若干张纸(具体张数,可根据自己图 画书的张数预估决定)等图画书制作工具,鼓励寻找生活中 容易找到的材料进行创意。

(教师)课件及示范用工具材料等。第十四课、《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

—、教学目的

1.了解封面及其书本外包装设计的基本要素,学会从 个性配色、配画及选取独特表现形式等方面创意构思与设计 封面。

2.学会在对不同封面观察、比较、分析与汲取的基础 上,为自己的书用手绘或纸艺的形式设计一个封面。

3.体验为自己的学习成果(书)进行美化带来的快乐 学习体验,增进对设计创意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主要是希望学生 在了解封面设计要素和多样形式的基础上,采用个性的表现

方式为自己的书设计一个封面,从而发展学生美化自我学习成果的创意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书籍出版异常发达的今天,尤其是在现代设计非常普 及的大环境里,学生对于“封面”的接触机会较多。如果没有 学过封面设计,他们也大致能抓住“书的名称”、“自己喜欢 的图样”画个封面出来。但是如何处理好封面的图案、色彩、文字的关系,使之搭配得更加好看,尤其是如何采用独特的艺 术表现形式进行创意设计,需要美术老师作出引导。

本课教科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书本外包装完整的构成要 素示意图,而且提供了有助于感受因色彩、图案与文字搭配合 理而吸引读者欣赏与阅读的优秀封面作品,更提供了不同表现 形式的最新出版封面、同龄学生封面习作,这十分有助于激发学生将朦胧的封面设计意象更具艺术创意地展现出来。

2.重点、难点。

重点:在了解封面的基本要素,学会从个性配色、配画 及选取独特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设计封面的基础上,为自己 的书用手绘或纸艺的形式设计一个封面。难点:封面配色、配画及表现形式的个性与美感引导。

三、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封面设计新颖的书,准备好自己 的毛坯样书及绘画、纸艺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1.从封面切人,引出新课。

(1)引导学生边欣赏几米的绘本《地下铁》边思考: 你从几米的《地下铁》一书的封面里读出了哪些信息?作者 试图突出表现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揭示课题:《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2.探究基本的封面要素,初得要领。

(1)出示一本完整的书,引导学生分析其基本构成要素。(2)专门探究“封面的基本要素”。3.欣赏不同特点的封面,拓展思维。

(1)从图形、色彩和文字等要素出发,欣赏不同特点 的封面的美。(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配色令人更加喜欢?怎样配 画才能更加特别? 4.欣赏多种形式的封面,启迪创意。

引导学生获得手绘、纸艺等不同表现形式封面设计的启迪。5.欣赏同龄学生的封面,寻找灵感。

引导学生寻找同龄学生作品的创意点,以及带给自己封 面设计的启发之处。6.创作自己书本的封面,迁移转化。

(1)根据自己所带的毛坯书的特点,探讨图形、色 彩、文字的选择与布局。(2)选择手绘或纸艺的形式为自己的书设计制作一个封面。

7.借博览会式的展评,关联社会。

(1)举办“我们的封面”博览会,引导学生从色彩、图形、文字等方面的创意推介自己设计的封面或鉴赏他人的 作品。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封面作品。教学反思

第十五课、《正负图形》

一、教学目标

1.欣赏正负图形,提高整体、局部观察图形的能力。

2.初步了解正负图形在形的重复、多形组合、形的虚 实表现以及图底反转等方面的构成方式,尝试设计简单的正负图形。

3.感受正负图形的特殊魅力,拓展创新思维,了解正 负图形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正负图形是指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造成在一个大图 形结构中隐含着两个小图形的创意图形。在正负图形中,一 般包括有图案部分及衬托图案的背景部分。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为“图”,也叫作“正形”;而衬托图案的部分称为 “地”,也就是“负形”。正负图形的正形与负形之间相互 统一又相互排斥,形成了各不相让的局面,正是由于这种抗 衡和矛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显示出创意图形 的特殊魅力。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通过欣赏正负 图形,使学生了解正负图形的特点和构成方式,激发学生设 计创意图形的兴趣;通过循序渐进的正负图形设计练习,培 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学会举

一 反三,设计出有独特创意的正负图形。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正负图形的特点和构成方式,尝试设计简单 的正负图形。

难点:设计有独特创意的正负图形。

三、课前准备

(学生)铅笔、彩纸、剪刀、双面胶等。(教师)课件、彩纸、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1.欣赏认知。(1)教师出示《鲁宾杯》,并提问:观察这幅图,你 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黑色部分是两张对视的脸;白色部

分是花瓶。)

(2)教师介绍《鲁宾杯》,指出鲁宾杯是图的转换图 形,也称正负图形。(3)欣赏正负图形作品,并进行正负图形作品分析。

(4)欣赏经典的正负图形作品。

(5)思考:正形与负形是怎样融洽联系在一起的?总 结正负图形的特点:正形和负形共用了一条轮廓线。

2.尝试设计。

(1)教师出示设计练习题一:以苹果为正形,以联想 的事物为负形,进行正负图形设计练习。

(2)学生分小组讨论,由“苹果”联想相关事物或由 “苹果具有的象征意义”联想相关事物,并将联想到的事物

填在表格里。.(3)教师列举:如何将联想到的事物与苹果图形巧妙 结合,设计独特的正负图形。

(4)教师请学生选择设计正确的正负图形。

(5)教师提示:除了在正形的边缘设计负形,还可以 在正形的中间设计负形。(6)学生进行设计练习:围绕“苹果”图形进行创意 联想,用剪贴或绘画的形式,设计、制作一个正负图形。

3.提升设计。

(1)教师出示设计练习题二:任选一件物品作正形,联想与它相关的事物作负形,进行正负图形的设计练习。

(2)教师列举创意范例,学生举一反三。(3)欣赏同学创意作品。

(4)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成语类、公益类正负图形。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5.展示评价。6.拓展欣赏。(1)欣赏升级版正负图形。

(2)欣赏正负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图例。7.教学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继续研究正负图形,将科学思考融入 艺术设计中。教学反思

第十六课、《剪喜字》

②双喜字的笔画变化。③双喜字的外部变化。④双喜字的其他变化。

(6)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学习其优秀之处。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用折剪法剪一个好看的喜花纹样。

(2)用折剪法剪一个有特点、有含义的喜花纹样。4.展示作品,师生互评。

请学生将喜花纹样贴在窗户上进行自评、互评。(评价 建议:从学生喜花纹样的变化、创新、特点和含义等方面评 价,也可以从剪喜花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方面进行 评价。)5.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1)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喜花纹样呢?(2)生活中你能如何运用今天所学的喜花纹样呢? 教学反思

十七课、《生肖贺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肖文化,认识十二生肖的基本特征。大胆运 用绘画、剪纸等表现方式,抓住十二生肖的特征,表现十二 生肖中的一个动物。

2.通过贺卡的欣赏和分析,认识贺卡的内容、形式和 不同绘制方法,尝试创作一张生肖贺卡。

3.了解祖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知道 贺卡有传播和增进人与人之间友谊的功能;培养尊敬长辈、友爱同学的品德。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十二生肖如同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龙”、“凤” 一样,已经成为中国传统符号。“子鼠丑牛寅虎卯兔”传承千年;“辰龙已蛇午马未羊”人人熟知;“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家 喻户晓。十二生肖不仅仅是简单的十二种动物、十二个属 相,它是一种文化,一种习俗,一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的生活习惯。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学生分为两课时进 行学习。第一课时重点了解生肖文化,欣赏以十二生肖为主 题的、表现形式丰富的艺术作品,如剪纸、邮票、年画、卵 石画等,引导学生抓住十二生肖的造型特点进行简单生肖图 案设计。第二课时重点学习贺卡设计,了解贺卡的内容和形 式,并将生肖元素融人贺卡,设计出一张有浓浓中国味,饱 含亲情、友情的生肖贺卡。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探究贺卡制作形式,引导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探究出的方法与同学分享,相互启发。

2.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生肖图案,创作生肖贺卡。难点:设计有创意的生肖贺卡。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十二生肖的图片、玩具、剪纸、邮票、故事等,剪刀、铅笔、橡皮、彩色纸。(教师)彩笔、彩纸、剪刀、十二生肖范作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了解生肖文化。

(1)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有关生肖的传说故事?(2)教师揭示课题:《生肖贺卡》。2.联系生活,感知文化。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生肖是什么?爸爸妈妈的生 肖是什么?好朋友的生肖是什么?

(2)了解生肖的寓意。

第一组:鼠和牛。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劳。

第二组:老虎和兔子。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谨慎。第三组:龙和蛇。龙代表刚猛,蛇代表柔韧。

第四组:马和羊。马代表一往无前,向目标奋进,羊代 表团结和睦。第五组:猴子和鸡。猴子代表灵活,鸡定时打鸣,代表恒定。

第六组:狗和猪。狗是代表忠诚,猪是代表随和。3.发展创新,引导探究。

(1)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生肖作品。

(2)以老虎为例,小组探究生肖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特点: ①对照真实的老虎,说说民间剪纸老虎的艺术特点。②对照真实的老虎,说说动漫老虎作品的艺术特点。③欣赏韩美林先生的老虎图案作品,感受作品对点、线、纹样、色彩等造型元素的运用。

(3)欣赏、比较、分析了这么多不同形式的生肖作 品,你认为生肖作品是抓住了动物哪些地方的特征进行创意 设计的?你还能想出哪些不同的创作方法?

4.尝试实践,锻炼技能。

小组合作,选择组员共同喜欢的、擅长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剪纸、泥塑、绘画、贴画、版画、小制作等),设计 十二生肖作品。

5.作业辅导,完善实践。6.展示评优。每个组派代表将自己组的作品材料、表现形式、设计创 意和制作步骤进行介绍。

7.课后延伸。

(1)用自己创作的作品美化生活。(2)课后可自选以下任意一项完成。

①调查长辈的出生年代和生肖,制作家庭生肖图表。②制作一组家庭成员生肖作品。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铅笔、橡皮、彩色纸、糖果纸、勾线 笔、透明胶、双面胶、刻刀等。

(教师)课前搜集不同的贺卡实物若干、投影仪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时学习的十二生肖图案,启发 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设计制作生肖贺卡。(板书:生肖贺 卡)

2.了解贺卡相关知识。

贺卡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互相赠送的、具有纪 念意义的精美礼品,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 们的生活增添欢乐,增进友谊,营造节日气氛。如果我们能 够自己动手制作贺卡,那么会使收到贺卡的人更感亲切,更 觉得有意义。

3.贺卡欣赏。

4.分析贺卡的内容和形式。

(1)贺卡的封面内容有:封面图案、封底图案、祝贺 文字、生肖、年份等;贺卡的内页内容有:边框图案或装饰 插图、祝福语等。

(2)贺卡的形式有:横式,竖式;双页折叠式、多页 折叠式;平面式、立体式;心形的、叶形的、不规则形的,等等。

(3)制作贺卡的方法有:绘画、剪贴、剪纸、镂印喷绘等。(4)贺卡制作要求:要素齐全、构思巧妙,形式新 颖,工艺精致。5.示范贺卡的制作步骤。(1)构思、设计。

①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

②设计前应考虑赠送的对象,因人而异选择贺卡的设计 风格。如老年人喜欢古朴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绚丽的色彩。应该根据不同对象的爱好来进行设计,贺卡就会受到更多的 珍视和喜爱。

(2)将纸张折叠或剪裁成预设的形状。

(3)选择表现形式:剪纸、动漫等。(教师以剪纸为例。)(4)配色。

(5)书写赠言。如新年好、生日快乐等祝福语。(6)整理画面。

6.布置学习任务:设计制作一张生肖贺卡。7.欣赏同学作品。8.教师巡视指导。

9.小结延伸。将生肖贺卡赠送给亲朋好友,送上自己 真挚的祝福。

第十八课、《青铜器》

教师: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 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鼎是青铜器种的重器,也是礼器。古人普遍崇敬神灵,希望 能和他们沟通。祭祀是件不可马虎的事,因此有身份的人选 择当时贵重的青铜器。

①权利与地位的象征——鼎(出示后母戊鼎、毛公鼎、大克鼎的图片)。鼎,代表拥有者的身份与地位。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 同数目的鼎:古代的天子最尊贵,所以有他用九鼎,其他官 员依次减少。鼎还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具有崇高的意义。老 师介绍的这三鼎可都是“鼎鼎”大名的哦!

②国之重宝——后母戊鼎。

教师:它出现在3000多年前,是现存商代最重的青铜 器。从发现、出土到收归国有、到完整修复,后母戊鼎历经 了沧桑岁月,命运坎坷。铸造这么巨大的青铜器,需要的 金属原料至少在1000千克以上,浇铸它必须有非常巨大的熔 炉。请同学先说说它的颜色和外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它造型为长方形,深腹平底,有粗壮的圆柱足,鼎耳外有双虎食人头纹,鼎上有饕餮纹和虎嗜纹,造型厚重 典雅,纹饰庄重。腹内壁有铭文“后母戊”三字。根据这三 字,结合此器物的规模,有人就认为:这是商王为祭祀他那 已经去世的名叫戊的母亲而铸造的鼎。

你看,如果没有这腹内壁的铭文,我们就不会知道这鼎 的作用呢!③“一字千金”——“大克鼎”和“毛公鼎”(出示毛 公鼎、大克鼎的图片)。你们知道成语“一字千金”吗?这个词用在“大克鼎” 和“毛公鼎”上一点都不为过。(列表比较)

鼎名 铭文数量 局 重 现藏博物馆

毛公鼎 499字 53.8厘米 34.7千克 台北故宫博物院 大克鼎 290字 93.1厘米 201千克 上海博物馆 毛公鼎。

请同学说说它的外形、纹饰和色彩的特点。

教师总结:毛公鼎比起后母戊鼎体积、重量小了许多,且装饰简朴。请同学想想,它为什么如此珍贵呢? 教师解说:周朝以前,人们把铜称作金,刻在铜器上的 铭文叫作金文,作为贵族权威的体现。毛公鼎是目前所见商 周青铜器中铭文最多的一件。这些铭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共 有499字。(简单介绍铭文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大克鼎。

教师介绍外形、纹饰。大克鼎与毛公鼎一样,它的价值

还在于腹部内壁上的290字的铭文。(简单介绍铭文的内容和 艺术价值。)④后母戊鼎、毛公鼎、大克鼎的比较。

教师总结:毛公鼎、大克鼎铭文文辞典雅,字迹优美,笔道圆润,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相当有名!这些铭文是研究当 时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资料。所以我们把它们称为“铜铸 的史书”!

这样的“史书”还很多!如利簋。

教师:这是已知西周最早的一件青铜器。老师觉得它很 像现在的奖杯,说不定奖杯设计灵感就来自这些簋呢!这件 器物是武王伐商牧野之战的实物证明。它的器物底部也有铭 文32字。

总结:这些铭文作为西周时期的金文书法,是学习大篆 的极好范本,与“毛公鼎”、“大克鼎”并称为金文瑰宝。正是有了这些记录历史的青铜器,今天的人

们可以透过每一 个f,去了解祖先的生活片段和曾经发生的许多事情。(3)四羊方尊与莲鹤方壶。

教师:如果说后母戊鼎、毛公鼎、大克鼎是以器物重 量、体积或铭文字数来取胜的话,接下来,老师要着重介绍 的这两件可是举世罕见的艺术珍品,真正将器物的造型设计 与艺术装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着重介绍这两座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它们体现了当时 非凡的铸造水平和精美绝伦的艺术装饰。

(4)青铜器众多的种类。

今天我们欣赏了青铜器中的礼器尊、鼎、壶、簋。请同 学们翻开课本,文中还向同学们推荐了迄今为止所知道的最 重的打击乐器曾侯钟(湖北省博物馆)、兵器等,其实我们 的祖先留给我们的青铜器还有许多。

(5)纹饰欣赏。青铜器不仅种类众多,而且器物上的纹饰更是神秘、独特。利簋——饕餮纹。

鼎和簋是食器的一种。许多食器上面都装饰着兽面纹。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饕餮纹、夔龙 纹、凤鸟纹??(6)总结青铜器的艺术特色。

造型——繁复;铭文一典雅;纹饰一精美(神秘、独特)。3.课堂小练习。

设计一款青铜器。要求:①一定的造型;②适当的纹饰。4.拓展。

青铜器是绿色的吗?其实铜器刚刚铸造出来时,并不是 绿色的,在地底下埋藏数千年后,铜器的表面发生氧化,才 呈现出青绿的颜色。如今,这些古老的青铜器已经远离它们 曾经存在的年代。在历经战火后,被置放于现代博物馆中。这节课,我们只是往青铜器的艺术长河中瞟了一眼,还有许 许多多优秀的作品等着大家去博物馆一睹芳容。

第四篇: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2018最新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茶香四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至公元前1 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教科书。

(教师)课件、茶具、茶叶包装盒等。教学过程

1.情境导人。

(1)教师拿出有包装盒的茶叶,问: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茶”字,并在玻璃茶杯里泡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课件完整呈现课题:茶香四溢。

(2)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初步交流。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看、闻、尝,对茶有了初步的感受,请问:你喝过茶吗?是什么茶?你家里有什么茶?你对茶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发言。

(2)教师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对茶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有关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3.深入探究。(1)分组讨论。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 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③茶叶有哪些品种?

④茶叶的制作过程大概是怎样的? ⑤你了解的茶具有哪些? ⑥你了解的茶叶包装有哪些?

⑦你见过的茶馆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 ⑧饮茶有哪些好处?(2)分组逐一交流汇报,教师逐一归纳小结。①茶的历史有多久?

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陆羽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从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三国前茶文化启蒙:有文献记载茶的制法和饮用。晋代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出现茶的诗词歌赋,茶被赋予文化的印记。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是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出现专业品茶社团,茶仪形成礼制,民间出现斗茶。明、清茶文化的普及:茶类增多,茶具丰富,茶技有别,茶事、茶书、茶诗及绘画等丰富多彩。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茶具、包装精彩纷呈,茶博馆、茶艺馆不断增多,茶文化研究、茶文化节、国际茶文化研讨层出不穷。

a.茶叶的种类。

茶叶一般分为六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其他还有花茶、砖茶等。

我国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庐山云雾、安奚铁观音、武夷岩茶(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十大名茶排名)。

b.茶叶的制作过程。

不同的茶叶品种有不同的制作过程,采摘鲜茶叶后,主要是杀青阿、揉捻、干燥、加工成成晶等。

c.茶具。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盅、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

d.茶叶包装。

茶叶包装有金属罐包装、纸盒包装、塑料包装、薄膜袋包装、纸袋包装等。

e.茶馆的环境陈设。

茶馆的环境陈设有不同的风格,主要有:传统风格、乡土风格、自然风格、复古风格、西洋风格、混合风格等。

f.饮茶的好处。

据科学测定,茶叶含有蛋白质、脂肪,以及10多种维生素,还有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近300种成分,具有调节生理功能,发挥多方面的保健和药理的作用。

4.发表感受。

通过学习,你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什么感想? 小结:

(1)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为祖先的勤劳、智慧而骄傲。

(2)人们饮茶,不仅仅把它当作解渴的饮料,还把它看作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和养生保健的途径。从而形成了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3)从各种茶具、各类茶叶包装及茶馆的形态中感受茶文化的信息。

5.拓展延伸。

了解本地的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搜集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包装袋。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有关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包装袋,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师)课件、范作、搜集的各种茶叶包装盒。教学过程

1.谈话导人。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茶叶的历史,还欣赏了各种茶具和茶叶的包装,感受了中国的茶文化。同时还让同学们了解本地的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同学们搜集的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茶叶包装袋等,都带来了吗?

(2)请学生汇报自己搜集了什么。介绍自己了解的本地的茶叶。(3)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了解本地的茶叶?

(4)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课件呈现有关茶叶的宣传卡片。问:这些是什么?(5)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2.探究学习。

(1)了解茶文化卡片的设计要素。

提问:茶史化卡片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的?

学生交流问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呈现茶文化卡片的组成内容。

①文字。提问:文字的内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文字的内容与茶有关。一般可以写茶叶的历史、不同茶的特点、饮茶的好处、诗人写茶的诗句等。

②图案。提问:茶文化卡片上图案的内容都有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图案的内容也与茶有关系。

③色彩。卡片、文字、图案都有不同的色彩。

(2)探究茶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通过欣赏讨论,我们了解了茶文化卡片的—些内容,有文字、图案、色彩等。下面我们来探究荼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

①文字。提问:这些文字为什么有大小?都是横写的吗?是写满整张卡片的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字有大小,主题写大的字,内容写小的字。字的排列有横写和竖写,而且不是写满整张卡片的。留出一些空间,视觉上较为舒服。

②图案。这些图案不仅有大有小,而且位臵也各不相同,请同学在课件图片中说明。这些图案呈现的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有摄影、绘画、纹样等。

③色彩。文字、图案、卡片底的色彩非常丰富,如何使这些文字、图案更清晰?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要注重色彩的对比。

(3)探究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①提问:这三张茶文化卡片的外形有什么不同?茶文化卡片的外形可以设计成哪些形状?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呈现各种卡片形状。

②欣赏其他各种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3.尝试创作。

(1)作业要求:设计一张有创意的茶文化卡片。创作建议:

①可以根据学到的茶文化知识和教科书中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设计一张宣传茶文化的卡片。

②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本地茶叶的资料,设计一张介绍本地茶叶的茶文化卡片。

③可以通过绘画、剪贴等方式进行创作。(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3)学生课堂练习,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对好的、有新意的设计进行表扬,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

4.作业展评。

(1)展示学生创作的茶文化卡片。

(2)学生自我评价:介绍自己设计的茶文化卡片,说兑自己的创意及作品的创作过程。

(3)同学欣赏评价: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张茶文化卡片,并说明理由。(引导学乍主要从茶文化卡片在造型,文字、图案及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

5.拓展学习。

课外上网了解更多的茶文化知识,如茶马占道、功夫茶、茶艺表演等,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了解更多与茶有关的生活用品。

第二课

年年有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鱼纹装饰的形式与特点以及传统鱼纹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鱼”和“余”的谐音寓意,学会绘制鱼纹装饰。

2.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绘制出简洁生动的鱼纹,并能将鱼纹进行简单的装饰运用。

3.领会鱼纹装饰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国鱼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鱼在中国文化的谱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中的福娃贝贝,其形象为鱼,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年有余”象征财富与收获,“鱼跃龙门”寓意光荣与梦想。自古至今,人们用鱼纹来装饰器物及日常用品,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这些人文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加强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课强调对鱼基本特征的把握,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创造出天真、富有童趣的鱼纹。而鱼纹不仅具有独立欣赏的价值,也能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在日常的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课特别强调美术学习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引导学生用鱼纹装饰身边多种造型的物品,有圆形、方形、扇形、菱形等。教科书中具体安排的图片,便于教学时赏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鱼文化及鱼纹的设计与运用。

2.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能运用概括、夸张的方法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

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运用鱼纹去装饰各种造型的生活用品。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鱼纹图片资料、有关鱼的故事,绘制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鱼纹图片资料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猜一猜:五千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画鱼的?并与自己平时厕的鱼作比较。

(2)出示鱼纹彩陶盘(陶器),让学生欣赏。

2.深入赏析。

(1)从陶盆上看出,j条鱼纹,它们首尾相连……教师与学生一同欣赏分析特点。

(2)欣赏实物——鱼:了解鱼各部分的结构特征以及和鱼纹比较异同,得出方法。

教师:看看,你比较喜欢哪条鱼的造型?和你画的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思考并评述交流。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四条鱼之间有什么联系?(共同点)

学生观察比较并交流成果。

3.强调方法并设计鱼纹。

(1)比一比。

比较两组鱼在表现方法上的区别,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线描表现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提示:以面为主的表现形式和以线为主的表现形式。

(2)试一试。

运用变形、概括和夸张等方法,用线描的形式设计鱼纹,并展示讲评。

4.吉祥寓意及同龄人作品欣赏。

(1)欣赏作品《连(莲)年有鱼》,知道谐音的用法,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2)欣赏同龄人作品,进一步了解鱼纹的装饰运用。

5.作业练习。

学生创作提示:设计鱼的纹样,构思组合方式,装饰自选图形,寄托美好祝福。

6.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7.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时期关于中国鱼文化的艺术作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激励学生课外去学习。

第三课

节日的徽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节日文化、掌握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欣赏不同的节日徽标,发现其中的设计原理,尝试用手绘的形式设计一个节日徽标。

3.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树立继承传统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欣赏经典的节日徽标设计作品,了解节日文化,感知徽标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继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

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创意思路,探究和总结出徽标设计的创意方法和思维途径,学会图形徽标、文字徽标和复合徽标三种不同的徽标设计形式,从而提高设计能力。本课的学习将应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学生了解设计与应用的密切关系。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尝试设计节日徽标。

难点:设计有创意、有内涵的节日徽标。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可自由选择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签字笔等。

(教师)课件、范例、浅色卡纸。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1)教师宣布学校体育节即将举行,要为体育节征集一个有意义的徽标,因此开展体育节徽标设计大赛。

(2)揭示课题:节日徽标。

2.新课。

(1)欣赏各类活动徽标设计,了解徽标设计的作用。

(2)以“第9届亚洲艺术节”徽标设计为例,分析节日徽标的设计要素。(图案、文字等)

(3)教师讲解徽标设计的主要原则:简、准、美。

(4)教师展示徽标设计稿,分析徽标图案的特点和创作过程。

(5)分小组讨论,徽标有哪些不同的版式设计?请同学们画出简单的设计稿(图形徽标、文字徽标和复合徽标)。

(6)教师总结徽标设计常用排版形式,鼓励创新。

(7)欣赏各类徽标设计。

(8)提出设计问题:如何使你设计的徽标引人注目且有内涵?

(9)布臵作业:为学校体育节设计徽标。

3.展示评价。

(1)自主展示、自主评选出最佳徽标设计,颁发入围奖状。

(2)你会在学校体育节的哪些地方运用徽标设计?

4.小结延伸。

(1)徽标设计在生活中运用很广泛。徽标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还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用,它能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

(2)课后,可以将你设计的徽标绘制在入场式的运动服上。

第四课

安全标识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设计安全标识的方法,了解它们的特征及作用。

2.识别常用安全标识,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元素来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呼吁身边人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种形式各异的安全标识。为了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更好地生活,需要认识并熟知各种安全标识。安全标识主要包括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每个标识的作用各不相同,它们通过色彩、图案、形状来区别各自的安全标识作用。安全标识在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运用了简洁的标识方法来提醒人们安全意识,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设计安全标识,提高安全标识作用的认识。

2.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元素来合理设计安全标识。

难点:设计的安全标识实用且美观。

三、教学课时

l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绘制图案工具(画纸、记号笔、水彩笔或马克笔、水粉颜料),搜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识并了解其中含义。

(教师)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范作、教案及课件等。教学过程

1.视频导人。

(1)教师播放关于生活中安全标识的视频。

(2)教师提问:视频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给你们什么启示?

(3)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安全标识。它们用简洁的图案、色彩和形式来提醒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如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

(4)引出课题:安全标识。2.分辨标识。(1)课件播放。

学生观察这些安全标识的色彩、图案和形式以及张贴的位臵。(2)分辨安全标识,出示一些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教师提问:安全标识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红色代表禁止标识,黄色代表警告标识,蓝色代表提示标识,绿色代表指令标识。图形简洁,形状有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

教师与学生交流。

(3)出示学习单和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提问:这些安全标识应该被张贴在什么位臵?

3.设计安全标识。

(1)提问:校园内外应该张贴哪些内容的安全标识?

(2)举例说明,如校园内外应张贴什么样的安全标识?如当心触电、禁止喧哗等安全标识;当心触电的安全标识应该怎样设计才能既清楚又醒目呢?与学生分享交流:运用红色和向下转弯箭头及三角形边框的图案,并用文字加以说明。举例说明,如果运用其他颜色、图案、形状,则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3)欣赏学生作品。

(4)要求:分组设计,每组设计一种安全标识;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

建议:运用合适的视觉语言(色彩、图案及形状等);合适的标识用色:红色和黑色搭配用作禁止的标识,黄色和黑色用作警告的标识,蓝色和绿色等其他颜色可以作提示标识;考虑制作材料的多样性,如在露天的地方张贴,材料纸张应当防水、防晒,颜料可以采用丙烯等。

4.学生作业。(1)教师巡视指导。

(2)互相欣赏各组设计的安全标识作品。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设计多样的安全标识。

5.小结与拓展。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课外分小组把设计好的安全标识张贴在校园的合适位臵。

第五课

时钟造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时钟的造型结构特征,将身边各种事物巧妙地重组,进行创意设计。

2.欣赏具有创意的时钟造型设计,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寻找设计灵感来设计个性化的时钟。

3.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懂得爱时、惜时的道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聪明的中国人发明了人类最早的计时器——日晷,通过日光影移动记录时刻。而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 64-1642)发现了等时性原理,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使人们能更加精确地认识并计算时间,随后又发明了时钟,至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时钟的形状、图案、色彩,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现在,钟表的样式已是五花八门,计时越来越准确,形式越来越多样,用途越来越广泛,最先进的有原子钟、电波钟等。未来时钟的发展,肯定也会随着时代的要求更加多样化,或许有朝一日传统样式的时钟消失了,但时间是永恒的。

教科书选取的一些时钟实物、绘画手工作品,都是造型美观、色彩丰富、富有新意的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可爱的时钟让学生认识时钟、欣赏时钟,进而设计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未来发展特点的时钟。

书中的时钟设计步骤和学生作品图例,一是为了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设计,二是让学生知道使用各种材料和多种方法来设计制造独特造型的时钟。

2.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一个富有创意的有独特功用的时钟。

难点:运用身边各种事物巧妙地重组,设计制作独特的时钟。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时钟图片资料、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时钟图片资料、课件、范画、绘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1.欣赏认知。

(1)出示《水果时钟》作品,感受创作理念。提问:你看出它是什么了吗?这里面有哪几样东西?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师介绍《水果时钟》小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这是一个水果闹钟,适合用在吃早饭的时候,那是因为这个闹钟看上去就会想吃;同时还是个小蜗牛的造型,告诉小朋友吃饭要像小蜗牛一样慢慢地吃。

(3)思考:这个闹钟适合哪类人使用?适合摆放在哪些场合?(4)分析时钟的基本结构:钟面、指针、时刻、基座。

(5)引导学生欣赏设计师作品的设计构思,走近设计师,猜猜设计师的设计灵感。思考:有没有特殊的含义?适合摆放在什么场合?

(6)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设计师的作品。

2.尝试设计。

(1)教师出示练习题:以圆(部分)的变化图形为主体进行组合,根据科学的时钟构造理念,进行时钟造型的联想设计,创造出不同形态的时钟。

(2)教师提问:对圆(部分)图形为主体运用了哪些方法进行重组?

(3)欣赏作品,师生共同分析组合方式。

(4)学生分组讨论,展开科学的联想设计。

(5)教师请学生以圆(部分)为主体,展开它的变化图形组合,设计创造不同形态的时钟。

(6)欣赏构图草图样式。

(7)欣赏同学们的创意时钟草图,说说自己的设计理念,相互简单评价。

3.提升设计。

(1)教师出示设计练习题二:任选物品进行时钟联想设计,让它成为一个有特定意义的时钟。

(2)欣赏同学创意作品。

(3)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各类富有特殊功能的时钟。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5.展示评价。

(1)同龄人之间相互欣赏作品,浅谈心得。

(2)学生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美丽的时钟群,评选出各种特色的时钟。

(3)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从创意方面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

6.拓展欣赏。

(1)欣赏富有科幻色彩的时钟。

(2)拓展延伸,让学生懂得在以后的人生中应该合理地利用时间,珍惜时间的道理。

第六课

家乡的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特点,用联想、夸张等艺术手法设计表现一座具有家乡特色的泥塑桥。

2.欣赏不同特征的桥,了解与桥有关的文化和知识,运用叠加、排列等方法将泥片、泥球、泥条巧妙组合,塑造一座桥。

3.增进对家乡桥的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架设在江河湖海上的桥,作为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建筑物,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便利。早在原始时代,人类就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开始跨越水道和峡谷。随着历史的推移,“桥”在造型与种类上进行了丰富的演变。在历史的沉淀中,桥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一件艺术品。隋朝开始建造、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通过泥塑桥,引导学生了解桥的知识,感受丰富的桥文化,同时通过家乡桥的设计,增添对家乡的浓浓之爱!

本课跨及“造型〃表现”领域与“设计〃应用”领域,分2课时进行设计。第一课时在认识桥的种类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泥片、泥球、泥条等泥塑语言,结合组合、叠加等方法,塑造一座稳固的泥塑桥。第二课时的教学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图纸绘制、小组讨论、欣赏教师示范、动手探究、总结方法等教学活动建构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灵活运用多种泥巴零件,设计完成一座具有家乡特色的泥塑桥,使设计的桥美观与实用并重。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家乡的桥,用泥塑表现家乡的桥。

难点:表现有家乡特色的桥。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泥塑工具。

(教师)陶泥、图纸、泥塑工具、课件。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感知桥的结构。

(1)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桥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桥包括桥栏、桥墩、桥面三个部分。

2.归类游戏,进行桥的认知。

(1)欣赏各种桥的图片,进行分类。

(2)试着说一说你归类的理由。(种类、外形、材质)

3.欣赏图片,感受泥塑零件的丰富性。

(1)教师出示任务:用陶泥塑造一座桥。

(2)学习运用泥塑零件,感受泥片、泥球、泥条的不同变化。

(3)运用大小、重叠、组合、刻画等泥塑方法深入学习泥片、泥球、泥条三大零件库。

4.图纸探究,感受泥巴零件的多样性。

(1)欣赏教师绘制的桥的图纸,找一找分别运用的泥巴零件。桥墩——泥块 桥面——泥片 桥栏——泥条

(2)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运用泥巴零件更好地表现一座桥,并完成桥的小稿图。

(3)欣赏同学绘制的小稿桥。说说哪一部分设计得最独特。(4)完善小稿。

5.分工合作,泥塑表现稳固桥。

(1)欣赏同学的泥塑桥,说一说独特之处。

(2)小组分工合作,选择最佳图纸方案,运用泥巴零件塑造一座稳固而独特的桥

6.参观欣赏,相互学习。

第二课时 课前准务

(学生)陶泥、泥塑工具。

(教师)陶泥、图纸、泥塑工具、课件。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回忆泥塑稳固桥的方法。说一说塑造一座泥塑桥的重点。(1)注重桥的稳固性尤为重要。

(2)桥墩应选择粗壮、坚实的泥巴零件。桥栏则应该选择小而细薄的零件。

2.列举代表家乡特色的事物。寻找“家乡特色”与“桥”的共通之处。

(1)列举代表家乡特色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特征。(2)思考“桥”与“家乡特色”的共通之处。(3)运用夸张、联想的方法。①观(事物特征)。②寻(局部特征)。③用(放大、缩小)。④加(排列、组合)。

3.以杭州的桥为例,探究设计方法。

(1)出示有杭州特色的图片,小组讨论,如何从特色事物中寻找灵感,设计创作一座杭州特色的桥。

(2)小组讨论,如何设计一座家乡特色的桥,完成创作小稿图。(3)欣赏同学的图纸,说一说最吸引你的地方。(4)欣赏同学塑造的家乡桥作品,寻找最巧妙之处。4.学毕创作.教师指导。5.欣赏展示,互评互学。

第七课

生长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1.尝试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形式。

2.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用黑白纸版画的形式进行表现。

3.体验纸版画创作的乐趣,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大自然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充满了无限的生机。这些千姿百态的植物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美好的生活环境,也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它们让大地生意盎然,更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因此,让学生从美术角度和美术表现方式等方面对植物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科书提供了一组不同时期的植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有关植物的生长规律,认识植物的个性化特征,发现植物细节的美,从中感受植物的勃勃生机。通过赏析画家王琦的作品《古墙老藤》,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画家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了植物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通过同龄人作品的赏析,又让他们从中明白,纸版画的特性更能表现出植物的立体感和动感。

教科书还提供了用纸版画表现生长的植物的方法与步骤,图示清晰明了。教学时,教师可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学生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植物之间的前后穿插关系。创作中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使用纸版画的不同印制方法表现植物之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纸版画制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纸版画的造型表现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形态。

难点: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用纸版画的形式大胆地进行造型表现。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

(教师)课件、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及有机玻璃板等)。教学过程

1.欣赏种子发芽的图片,感受植物勃勃生机之美。

2.出示课题:生长的植物。

3-欣赏一组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植物的特征。

4.赏析木版画《古墙老藤》,说说画家是怎样来表现生长的植物的。

5.学习纸版画表现生长的植物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6.教师示范纸版画表现植物的基本步骤,强调应注意的事项。7.欣赏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8.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9.展示评价。10.拓展延伸。

第八课

爱书藏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藏书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了解藏书票的来历、特点及其作用。

2.学会用绘画或纸版画拓印等形式制作藏书票。

3.在藏书票的创作、设计过程中体会艺术创作的快乐,提高审美能力,养成读书、爱书、藏书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融“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为一体,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藏书票,并使学生掌握藏书票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去用自己的方法标识自己的爱书。藏书票是贴在书籍扉页上的小型装饰画,表明书的主人是谁,同时也表达了书籍主人对所藏之书的珍爱之情。藏书票大都是以版画的形式表现的。课本中提供了不少的藏书票供学生欣赏,展现了藏书票的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体现了美术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的社会价值。

起源于德国的藏书票,是贴在书籍扉页上的小小装饰画。翻开书,首先看到一幅与精美的装帧设计相衬的美丽的藏书票,这是藏书票独有的形式美感,对于所爱的藏书能起到装饰的效果。书签也是读书时经常用到的,既实用又美观。小小的藏书票、书签的画面虽不大,却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从内容说,它可以表达藏书者的思想、感情、修养、兴趣;在表现手法上,它可以是写实的、写意的、象征的、抒情的;在技巧上,它可以运用版画、水彩画、手工等技法;在形状上,也不限于是方,可以是圆,也可以是三角;在色调上,根据个人喜好可以自由创造,只要求对于书籍有美的装饰效果。藏书票为读书、爱书、藏书人所使用,不仅仅起装饰作用,还标志着藏书者的所有权,表达读书人的心愿,更可使藏书留给后人作为某些方面的研究资料。本课通过欣赏、制作藏书票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爱读书、爱惜书的思想情感。

如果要学生在没有任何经验与方法的情况下,设计制作一枚藏书票,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会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开始,会影响兴趣。所以,必然要引导学生学习创作的思路与兴趣,将藏书票与读书的关系作为学生创作的兴趣与动力,使学生能够学习获取藏书票创作的灵感方法,激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独立创作,把自己内心的感觉表现出来。发掘藏书票与读书的关联和意义,更好地培养学生爱读书、爱惜书的思想情感。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藏书票的构成及制作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用吹塑纸板印制或直接绘制。

难点:设计出新颖、独特、富有特殊含义的藏书票。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藏书票制作材料、用品(教师)课件、示范作品、藏书票实物展示。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你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书?

老师和大家一样,也喜欢看书,并且老师把自己喜欢读的书都好好地珍藏起来了。

对你最喜爱的书你用什么办法来保护它?你有没有想过给你喜爱的书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志?想知道爱书人是怎样做的吗?(他们会在书内贴上一种小小的标志)

引导学生观察这种小型装饰画,问学生是否知道这种小型装饰画的名字。这时板书“藏书票”,引出本课内容:爱书藏书。

(教学设想:用设臵悬念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

2.艺术探究。(1)看一看。

①了解藏书票的来历,介绍藏书票的知识。

(出示课件:世界上最早的藏书票是“刺猬藏书票”)教师进行简单介绍:全球最早的一张“刺猬藏书票”,制作于1450年左右,现存于德国伊格勒,故又称“伊格勒藏书票”。此书票为木刻制版,图中是一只口衔野花的刺猬,在落叶上向前徐行。上端绸带上有一行“慎防刺猬随时一吻”的德文,意思是告诫读书者切勿盗书,以免被刺猬刺痛了手。

教师:20世纪二三十年代,藏书票开始传人中国,很快就和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相融合,不少书画文人对藏书票特别钟爱。这一枚藏书票就是1935年发表的中国最早的藏书票之一——关祖章藏书票。(课件出示中国最早的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

“关祖章藏书票”是中国最早的藏书票,充满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画面上一位头戴方巾的书生,翻箱倒箧之余,正秉烛展卷,潜心攻读,四周散落大量的线装古籍和卷轴,书籍上还标有“书林”、“易书”字样。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教师小结: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案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

②探究学习——分析藏书票的特点。

欣赏藏书票,提出问题:藏书票作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a.以方形为主,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b.图案简洁美观,达到装饰书籍的效果。

c.要刻上“EXLIBRIS”字样,原为拉丁文,是“我的藏书”的意思,还要刻上票主(即藏书者)的名字。

d.多选用版画形式,便于拓印。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随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的新作品以及学生作品,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关于藏书票的知识。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与观察,比较、分析,便于学生理解藏书票的结构特点。)

③欣赏后,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a.藏书票的设计要有图案和文字(板书)。

b.图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藏书内容,藏书者的兴趣、爱好等,构图上力求简洁明了,内容上讲求主题突出并具有一定的含义。

c.文字可以用中文、英文、拼音等书写,包括设计者的姓名或“××藏书”等内容,文字简短含蓄。

d.每一枚藏书票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国际通用标志EXLIBRIS,并向学生介绍这一拉丁语的意思:我的藏书。(板书:藏书票的组成:图案、文字、EXLIBRIS)

④人们为什么用藏书票来作为自己藏书的标记?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讲出藏书票的欣赏价值、装饰价值、促进阅读的价值等。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通过先让学生感受作品,组织学生讨论,以此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藏书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了解藏书票的特点。从而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印一印。

直观演示藏书票的制作。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藏书票,你们也一定想让它成为自己书籍的好朋友吧,那就跟我一起学一学、做一做吧!

教师讲解藏书票的纸版画的制作方法(随机出示课件,展示纸版拓印的技法演示):

①画稿、雕刻。

先在卡纸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画出藏书票的外框,在合适的位臵写上“XX藏书”或“XX之书”和国际通用标志“EXLIBRIS”字样。

②上油墨。

吹塑纸上在印版处涂上油墨。(也可在彩色颜料中加入几滴洗洁精,利用滚筒滚均匀,上色进行彩印)

③覆盖后背面用力磨压。

将图画纸覆盖在印版上,拓印出作品。

④小心揭起,签上印数、姓名和时间,完成作品。(3)赏一赏。

我们认识了藏书票,欣赏了优秀藏书票作品,也了解了藏书票的不同制作形式,印的种类有粉印、油印、胶印、水印,刻的种类有橡皮刻板、木刻板、金属刻板等。那同学们想不想动手为自己设计一张藏书票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创意,然后找几个同学一起来交流。

①确定藏书票主题。通过集体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可根据什么确定自己的藏书票主题。如依据书的内容、个人喜好等。

②说说自己的藏书票的主题,准备用怎样的构思来表现主题,并用铅笔尝试几个小构图,教师对比点评修改后确定构思构图。

设计要求:设计时要尽量做到图形简洁、构思新颖或能代表自己的个性爱好。

③学生选定创作构思构图,用色彩进行描绘或尝试吹塑纸板印,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创作、表现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独立创作,把自己内心的感觉表现出来。而教师则引导学生去思考,顺着学生的思维去开导、指导、辅导,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帮助学生拓宽想象空间。做到既要教给学生新的知识,又要对学生做好服务。)

3.评价。

(1)各小组选出几幅藏书票参加展示。(2)作业点评:

①自评:设计者说出作画意图及对自己的作品是否满意,并说明原因。

②互评:学生依照评价标准评判作业。

③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3)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建议对藏书票草稿进行适当修改。

(教学设想:新课程评价理念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设计创作出来的藏书票都是独特的,这个环节对每个学生抱以热切、积极的期望,并从各个角度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让学生寻找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潜力)

4.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藏书票的设计和制作,请同学们回去以后选几本自己喜爱的书,精心设计适合它们的藏书票。并把设计好的藏书票贴在你心爱的书上,让它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漂亮。让我们做一个读书、爱书的好少年。

(教学设想:通过课后让他们亲手为自己喜欢的书籍设计制作藏书票,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发学生爱书、读书、藏书的欲望)。

第九课

奇妙的点彩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点彩绘画艺术特点,简要分析点彩画的基本原理,掌握点彩画的基本技能。

2.在欣赏分析名家点彩画作品的过程中,研究点彩画的各种画法,大胆地尝试,并创作一幅有趣味的点彩画作品。

3.体验和感悟点彩画的艺术之美,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色彩是最能打动他们心扉的,也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语言之一。点彩画派源于法国,是从印象派的光与色彩的原理发展而来,并以“色彩分割原理”为依据所形成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又被称为“点彩画法”、“新印象画派”和“分色主义”。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的纯色点和块并列在一起形成的画面。教科书中展示了法国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大碗岛的塞纳河之

春》和保罗〃西涅克的作品《纳蒂布港》,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点彩画的主要艺术特征,提高研究点彩画的兴趣。而且通过学习了解简单的点彩画,让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知道点彩的特点及简单技巧。教科书中还列举了不同种类的色点混合的效果,提示学生也可以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运用不同的色点来表现色调,丰富学生的表现力。2.重点、难点。

重点:明白点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完成一幅点彩画。

难点: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丰富表现手段。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铅画纸等。

(教师)画在透明塑料片上的黄色色点苹果、画在铅画纸上的蓝色色点苹果、课件、学生作业、水粉颜料、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铅画纸等。教学过程

1.魔术导人,激发兴趣。

(1)教师变魔术。先出示苹果教具:蓝色色点苹果和黄色色点苹果。将它们叠在一起,请学生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奇特的现象。(变出了一个绿苹果)

(2)共同探讨,寻找谜底。把苹果依次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仔细寻找看到绿苹果的原因。(当我们从一定的距离去看这些紧挨在一起的黄色小点和蓝色小点,我们的视网膜就产生了一个调色反应,所以我们看到了绿色)

(3)这个变色魔术老师是从一位大师那儿学来的。他就是点彩派画家修拉。今天我们跟着修拉一起走进《奇妙的点彩》。

2.了解大师,欣赏名画,探究方法。

(1)修拉和点彩画派的出现。

修拉,法国画家,点彩派的创始人。修拉受画家保罗〃西涅克邀请参加了印象派,在他们的影响下修拉开始对光与色彩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印象派的用色方法不够严格,调色中出现了不透明的灰色。于是他尝试着将物理学上色彩分解与综合的方法运用到绘画中,提出了分色主义的理念,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他发现,两种不同纯色的色点并臵堆积在一起,在一定的距离内就会产生一种比用笔调出的更明亮、更纯净的色彩。于是他便不再在调色板上调合颜色,而是直接运用原色小圆点进行作画。成功创作出了一系列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安涅尔浴场》、《马戏团的一幕》、《喧闹》等,这些图画被称为点彩画.修拉也成了点彩画派的创始人。

(2)重点欣赏《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教师简要介绍《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学生欣赏并思考:

①画中画了些什么?它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②画中橙色的裙子、绿色的叶子、紫色的影子,主要是由什么颜色的小点点组成的?

③整幅图画带给你一种怎样的美感?

(3)体验与尝试。

用修拉的方法来画一个你喜欢的物体,如一顶小帽子或者一把小雨伞等。(利用小号画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色点密密地点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体验变色的魅力)

(4)简要介绍另一位点彩派大师保罗〃西涅克,欣赏其作品:《圣特罗佩港的出航》、《小镇海滩》、《大运河》等,体会其作品的艺术魅力。

(5)分析比较《纳蒂布港》与《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的不同。

色彩方面:没有修拉那么严谨,必须用原色进行绘画色彩。西涅克的画色彩很亮,基本不采用黑色。

点的形状和数量:不像修拉那样必须用很小很小的小圆点,比较多地采用马赛克形状的大点进行作画,画面更加追求一种明快轻松的光色效果。

(6)小游戏。

玩一玩:你能用你手中的笔来画出多少种不同形状的点呢?

说一说:这些不同的点,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探讨与思考。

课件出示一些同龄人的点彩画作业,讨论:

(l)你最喜欢哪一幅的内容?可以给它取个什么题目?(2)这幅点彩画的主体不是很明确,谁可以想办法,怎么修改一下?(先说一说,再改一改)

(3)你准备画一幅什么样的点彩画?

4.作业的要求及注意点。

(1)要求:用点彩画的方法创作完成一幅作品,或者把课中的小练习进一步加工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2)注意点:

①主体物要画得大。

②轮廓线的点的色彩要和底色有明显的对比。

③颜料宜厚不宜薄,尽量不要往颜料中加水。

④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要紧密。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展示评价。

(1)在黑板上展示出学生作品,谈谈哪件作品是你喜欢的。

(2)选择几张特别好的作品,请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做到的。

(3)选择一些问题比较明显的,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

7.课外拓展。

欣赏了解后印象派及代表画家的经典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搜集学生优秀的点彩画作品,布臵点彩画作品展。

第十课

落日

一、教学目标

1.观察落日美景的色调特点,掌握暖色调的相关资料。

2.欣赏落日美景,用暖色调表现观察到的落日美景。

3.学会观察、欣赏、表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夕阳西下,落日发出漫天红霞。由于大气层整整一天都受到了太阳光的强烈照射,因此,日落的颜色比日出时更为亮丽。当太阳在空中渐渐下落时,形成暖色调。天空的色彩由远处的亮黄色依次过渡到红色、紫色、蓝紫色等。这绚丽多姿的天空,带给孩子们无尽的联想。

教科书中选用了几张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视角的落日图片:有水天一色的落日,有绚丽多彩的晚霞,还有以天空和山为主体的西湖雷峰夕照。这些照片上的天空的颜色各不相同:一幅以红色、橙色为主,一幅以红色、紫色为主,还有一幅则以黄色、橙色为主。教科书中展示了日落时天空中主要的几种色彩,大致讲清了它们的变化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了解日落时天空色彩变化的原因,帮助他们理解: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不同地点、不同天气、不同时段,落日都有很大的不同,促使学生能更加全面地去了解、认识落日的色彩,感受到不同的日落之美,领略大自然无限的艺术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对英国画家透纳的美术作品赏析,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感受用画笔来表现美,表达情感。通过欣赏、比较水粉和油画棒这两种不同媒材不同绘画方法表现落日美景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用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创作的方法及基本技巧。此外,教科书还选取了两张同龄人的优秀作品,这两张作品都较好地运用了暖色调,使画面中天空的色彩有了绚丽的变化,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参考。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日落时天空与景物色彩的特点与规律。

难点:用暖色调大胆地表现观察到的落日景象。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画纸、水粉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

(教师)多媒体课件、画纸、水粉画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1)欣赏落日的图片,说说带给人怎样的视觉感受。

(2)揭示课题:落日。

2.欣赏感知。

(1)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印象最深的落日美景。

(2)观察日落图片,找寻天空与景物色彩的特点与规律。

(3)思考:你还发现了哪些日落时的色彩?

(4)欣赏英国画家透纳的作品,找寻画家表现落日的好方法。

(5)小知识: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称为色调。描绘落日景色的画面因大量的红色、黄色、橙色等而显得十分温暖、热烈的色调,我们常称之为暖色调。

(6)学习水粉色表现落日美景的方法。

(7)学习用水粉、油画棒这两种不同的绘画材料表现落日的绘画技法。

(8)欣赏同龄人作品,拓展创作思路。

3.尝试创作。

(1)作业建议:观察日落时的色彩变化,选择喜爱的工具,用暖色调表现一幅落日美景。

(2)学生创作,可按书中的步骤画,也可跟着视频的演示学画。

(3)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以“落日”绘画作品展形式展示作品,围绕作品是否用暖色调表现了自己对天空落日的独特感受展开评价。

5.课后拓展。

第十一课

夜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绚烂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掌握冷色调的相关色彩知识。

2.感受夜色所带来的美妙,用生动的色彩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

3.观察、欣赏、表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看、赏、闻、想、悟、画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在城市亦或在乡村,不论皎洁的月色、闪烁的星星,还是五彩斑斓的灯光、千变万化的焰火,都使我们的夜晚变得美丽、动人。教科书以此为描绘对象,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回忆夜晚万家灯火披上绚丽的霞衣,感受生活的美好,引发学生美好的回忆,强调色彩在美化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及美化生活的能力,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教科书的教学意图是促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美丽夜色的特征,体会美的景象,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创造力的造型表现能力;其次,深层解读夜色,理解黑夜隐没,黎明将至之时,即是万物即将苏醒,新一天到来之时。此刻虽然沉寂,但是是一种积淀,光明就在前方等待。暗夜中既有绝望,又有如灯火般的希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不惧困难、积极、乐观进取的精神。

2.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夜色所带来的美好与绚烂,能运用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夜色的美感。

难点:构思夜景,用各种冷色表现出色彩的丰富性。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夜景照片、水粉画的工具和颜料。

(教师)视频、多媒体课件、摄影作品、自制色标卡、水粉画的工具和颜料。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欣赏夜色,体验夜晚所带来的美妙,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教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何感想?(泛谈感想,“走”入学生当中)

(2)展示照片——城市的夜景,教师小结。

教师: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好的景物,日出日落、山海湖泊、名胜古迹、城镇村落、街道庭院、高楼大厦……这些都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去生活、去热爱。当最后一轮夕阳归落,夜幕降临,灯火斑斓,我们的家、我们的生活披上了别样的色彩……

(3)板书课题:夜色

设计意图:随音乐播放一段从F1天到夜晚的视频,给予学生视觉上的震撼,激起学生对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

2.深入感知。

(1)多媒体展示摄影作品,引导学生对比欣赏同一景色的闩天与黑夜。

了解白天景色与夜色的异同。(生机与生动,和谐与对比)

(2)组织“找不同”游戏,展示另一组同一景色白天与黑夜的摄影作品,要求:

①看谁找到的色彩不同的地方最多。

②看谁找出最多的色彩。

分析夜晚色彩、明暗对比规律:将学生找到的色彩书写在黑板上,并贴上相应的色标卡。(板书:色调、冷暖)

设计意图:

a.了解更多夜晚景物的特点,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创作资源。

b.找出能表现夜晚的色彩,使学生了解夜晚色彩的特点,了解光赋予美丽的色彩,为学生表现夜景打基础。

(3)探索明暗色彩规律。(板书:明度)

教师:天空、背景色与前景色有什么不同?如果背景换成浅色,这些明亮的色彩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多媒体演示黑背景与白背景上相同的色彩对比效果。

总结:深色的背景可以衬托浅的色彩,使它们显得更加明亮。

设计意图:进一步分析表现夜晚的颜色特征,引导学生感悟暗色与亮色的互相衬托作用,学会使用亮色与暗色的衬托方法。

(4)欣赏油画作品《夕星》,师生共同感受画家笔下夜色的魅力。

①教师简单介绍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

②多媒体展示油画作品《夕星》,请学生从色彩、表现内容、技法上谈谈对这件作品的认识、理解。

教师:这件油画作品,从色彩上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画面是什么色调的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表现技法?有何艺术特色?

小结:作品倾诉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依恋。蓝灰的色调、平衡的构图、细腻的笔触、寂静的表现素材,皆描绘出作者对生命的淡淡伤感。淡雅、静寂、清澄,空灵而又富有东方文化的诗韵,净化着每一位观者的心,这正是东山魁夷的心象风景画。

3.实践探究。

(1)展示摄影作品《城市的夜晚》——找灵感,寻创作。

教师:遇此夜景,你如何表现?

学生找灵感,谈构思,教师小结:

①画面如何构图;

②画面用什么色调。

③如何选择适合表现内容题材的表现方法。

(2)展示步骤图,教师示范创作《城市的夜晚》。教师示范,点到为止。

小结:

用油画棒加水彩的画法。

①用浅色油画棒画景物、灯光、星光等。

②用水彩(深色、冷色)画天空、远景、大面积近景。

③调整、修改画面。

④用较厚的暖色画亮光。

设计意图:学习教科书中创作的表现方法,丰富创作手段,启迪学生如何创想、创作。

(3)引导学生欣赏自己准备的夜色照片。(逐步挖掘学生的构思能力、创造能力)

教师:这是哪儿的夜景?照片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如何表现此夜色?

小结:画面内容组织和表现方法。

4.作品欣赏。

多媒体展示优秀儿童画作品。(引导观察、分析:表达内容、表现方法、色彩运用、技能技巧等)

5.创作表达。

(1)临摹教科书范画。

(2)根据教科书照片内容进行写生创作。

(3)根据记忆想象,构思夜景,表现美丽的夜晚。

要求:

①构罔饱满,形体概括。

②设色大胆,能表现出夜色所具有的独特韵昧、色彩效果。

6.作业点评。

(l)清学生集体欣赏夜景图,体会由每位同学作品汇集而成的集体大作品中产生的作用,感悟作品的整体美感。

(2)欣赏夜景图,用优美的语言对集体汇集的夜景作品进行描绘。

(3)教师评价并组织学生自评、互评个人作品。

7.课后拓展。

(1)用冷色调表现不同的景物。

教师:除了用水粉画的工具和颜料,你觉得还能用什么表现方式和材料来更加完美地诠释夜色的美?

(2)陶冶情操,情感教育。

播放黑夜隐没、黎明将至、万物苏醒的视频,进行热爱生活、不惧困难、积极、乐观进取的情感教育。

教师:黑夜是黎明前的沉默,是每一个乍命成长的积淀,是人类精彩的历练;没有困难、没有挫折,何来成长?何为成功?同学们,让我们在美好的夜色中,以饱满的姿态迎接黎明的第一道曙光。

第十二课

亭子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各类亭子的造型特点和建筑特色,并认识中国的名亭。

2.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家乡的亭子,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在画亭子的过程中激发对传统建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亭子,或小巧玲珑,或古朴壮观,千姿百态,翼然卓立。它不仅以自身独特的建筑造型点缀在妩媚多姿的园林风光中,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观景的好地方。在亭子里,或倚栏凝视,或站立眺望,远近的景致尽收眼底,诚如古人有诗云:“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在日常生活中,亭子也是孩子们最常见的园林建筑,他们或在亭中嬉戏玩耍,或陪伴老人下棋聊天,早已感受到亭子带来的美与乐趣。画画亭子、了解亭子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学生想必也很有乐趣。

教科书在提供亭子图片及相关资料的同时,通过提问学生了解有名的亭子及特点,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及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观察、概括不同亭子的造型特点,明确创作要点,再提供学生作业,拉近学生的创作距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重点、难点。

重点: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亭子。

难点:线描线条疏密、结构等的处理。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黑色记号笔。

(教师)水墨长卷、写生台、黑色记号笔、透明胶片、范画。教学过程

1.视频导人。

(1)教师:在进入我们今天的新课前,老师想请大家来欣赏一个小短片。

(2)教师:在这个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有没有人发现有个出镜率很高的建筑?对了,亭子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非常迷人而又能典型反映中国文化艺术成就的一种建筑。特别是在中国园林中,亭子是最常见的景观,可以说是“无园不亭”、“无亭不园”。

今天,就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领略亭子的文化,感受它特有的艺术魅力。

2.欣赏名亭。

(1)亭子初建始于汉代。其目的是为了休息、避雨,每隔五里或十里地便建一个亭子。

五里为短亭,十里为长亭。在建筑上则比较简单,四根柱子之上盖一个顶,下面臵围栏,围栏上装有条板供人们小坐。随着历史的发展,能工巧匠不断涌现,亭子作为点景建筑。出现在园林中,亭子的建筑也日益繁复、精美。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中国古代的四大名亭,并想一想,它们为何会被称为“四大名亭”呢?(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

(2)小结:亭子本是一种有顶尤墙的建筑物,自古以来,凡有些名气的亭子多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四大名亭”无一不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3.结构探究。

(1)教师:今天老师把四大名亭这美丽的景致搬到我们的课堂咀。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亭子都有哪些基本结构呢?(动画呈现亭子的三大部分:亭檐、柱子、基座)

(2)教师:下面你们可以4人一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呢?(发现细节的美)

小结: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亭檐、内顶、柱子和翘角。看,还有很多造型不同的亭子。

4.平面图。

(1)教师:现在老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变成了一只小鸟,从空中俯瞰这些亭子,我发现了好多规则的几何图形,有方的,有圆的,有五角、六角、八角、梅花、扇形,各种各样。好,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好好看看,这个亭子的平面是什么几何图形?

(2)教师:虽然从平面看都是规则的几何图形,但在经过透视后它们又发生了变化。

5.教师示范。

(1)教师:这么美丽且有文化的亭子,老师真想来画一画!你们觉得应该先画什么?

教师边示范边解说:我们先勾画轮廓,注意抓住亭子的造型特征(可以从上往下,也可以从亭尖到基座),大轮廓画好后,再来勾勒细节,如里面的瓦片。我们可以用线条的粗细、疏密、方向、形状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肌理和色彩。当画面层次不清、拥挤不堪时,可以适当地进行点或黑白处理,点要点得随意,涂黑要均匀。

(2)教师范作写生盒。

6.学生创作。

(1)教师:欣赏了那么多亭子,你们想画一座怎样的亭子呢?

(2)作业要求:用线描的方法,你可以对四大名亭进行写生,也可以画画自己印象中家乡的亭子。

温馨小提示: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不是白纸,而是透明膜,这种材质你就不能先用铅笔打底稿了。所以,落笔之前请在脑海中慎重构思,注意用线肯定、流畅。7.结束。

(1)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以西湖为水墨背景的长卷上,透明膜上的亭子与背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小结:亭子,或小巧玲珑,或古朴壮观,千姿百态。在亭子里,或倚栏凝视,或站立眺望,远近的景致尽收眼底,诚如古人云:“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作业展示的背景)

第十三课

房间的一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房间功能的设计,掌握写生时对物体主次关系的把握。

2.观察房间物体的摆放,通过有取舍的写生去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

3.提高审美能力,进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借房间一角的绘画题材进行写生练习,激发学生热爱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热爱生活。教科书中选用了一幅暖色调的凡〃高作品《凡〃高在阿尔的卧室》,用高起点的艺术作品来感染学生。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重点,在写生时,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房间的一角,构图时,根据主体物在画面中的安排,有选择地添加或删减物体。通过写生,懂得只要有真实的感受,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敢于表现的双手,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2.重点、难点。

重点:用实地写生或根据照片表现房间的一角,能够主次分明地表现房间的一角。

难点:对房间物品进行合理的取舍。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观察自己的房间,了解自己房间的布臵、摆设,准备房间的照片、铅笔、勾线笔、彩色铅笔、画板、凳子。

(教师)搜集并整理有关房间一角的照片资料;制作好教学课件;找好写生的场地,如图书室、体育室、卫生室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欣赏房间一角的照片。

(2)学生同桌讨论,并讲一讲:摆设、特色和布臵。

教师小结:一般房间的主要摆设:床、桌子、柜子、凳子,沿着墙边、窗边摆放家具和写字台……。

(3)学生扮演小小介绍员,介绍自己的房间。

教师:我们每天至少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是在自己房间里度过的,那你了解自己的房间吗?

教师:你的房间里都有哪些摆设和特色呢?请把你的房间介绍给你组内的同学。

学生回忆房间摆设,结合照片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房间。

教师:巡视观察,个别辅导学生学会取舍,抓住重点介绍。

(4)引出课题。

教师:刚才我们是用语言的方式介绍了自己房间的一角,接下来我们就用绘画的形式来介绍和展现我房间的一角,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我们对自己房间的喜和爱。

出示课题:房间的一角。

教师介绍: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

2.深入感知,感受画家笔下的房间,学会如何画房间。

(1)展示欣赏画家凡〃高作品《凡〃高在阿尔的卧室》。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特别的房问,这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凡〃高的房间。看了这个房间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欣赏作品,谈谈自己的主观感受.

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感受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一张简单又粗糙的大床,墙壁上歪歪斜斜地挂着几张纸片……门是紧闭的,有一扇窗户……整个画面以黄色为主,呈现暖色调。

教师:《凡〃高在阿尔的卧室》是一张用颜料创作的油画作品,那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丁具、什么绘画方法能简单巧妙地将我们周边环境快速地记录下来呢?

(2)展示线捕作品:《凡〃高在阿尔的卧室》。

学生欣赏作品,并说一说两张《凡〃高在阿尔的卧室》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一张是凡〃高画的油画作品,一张是其他画家所画的线描作品。线描是绘画中最为概括、最为简明的表现形式。

(3)指导欣赏照片和作品,两两比较,了解怎样画房间。

教师:怎样才能像画家一样,画出自己美丽的房间呢?

①用线流畅大胆。

②懂得取舍组织。

③黑、白、灰的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

教师小结:画面内容大部分是按照片来画的,但也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增减了一些摆设。

教师小结:线描画的要领是:用线流畅大胆,通过线条疏和密形成黑、白、灰的效果。在写生时,要根据主体物在画面中的安排,有选择地添加或删减物体,这样能更好地突出主体。也就是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3.线描写生创作。(l)提出作业要求。

教师:仔细观察房问的一角,通过增加或删减,大胆用线描的方式进行表现。

(2)学生线描写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将学生绘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其他学生展示,加以规避。

4.展示、交流。(1)欣赏学生作品。(2)出示评画标准。①用线流畅大胆。②懂得取舍组织。③黑、白、灰的节奏。

学生根据评画标准,评一评自己或同学的作品,注意分析比较,找出得意之处,并说明原因。

小结:请个别学生谈谈学习感受,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去发现美,勇于去表现美。

5.视野拓展。

介绍《房间的一角》不同的绘画方式、方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只要你有真实的感受,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敢于表现的双手,你就能够用很多的绘画方法、技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第十四课

线条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1.观察自然与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发现线条的美感形式特征与规律,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

2.通过观察、对比欣赏、分析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具体了解线条的各种线形的变化特点及线条组合的方式,临摹或创意线条组合,进行有韵律美的构成练习。

3.感受自然与生活中的具象和抽象的线条的组合美,提高学生对线的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线条是最基本的造型语汇。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直线有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曲线有波浪线、螺旋线、弧线等。线的表现力极其丰富:水平线有广阔、宁静感;垂直线有升腾、挺拔感;斜线有危急或空间变化的感觉;短线水平排列则产生跳跃急促的节奏感;流动的曲线使人感到柔和、轻巧、优美,给人轻快愉悦的感觉。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教科书中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界中神奇的线条:生涩、古朴的线产生稚拙美;斑马身上黑白相间的自然曲线产生韵律美和装饰美;钢构的大桥和建筑简括、挺拔,有一种力度美;缀满露珠的蜘蛛网则飘逸连绵、纤细稚拙。教师可以精选更多自然界中纷繁变化的线条提供给学生欣赏。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习观察、对比欣赏自然与生活中具有美感形式的线及组合,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对比观察、分析,并尝试怎样使用线条的排列与组合,对线的艺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对自然与生活中美感的线的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

2.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自然与生活中变化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学习把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的美感特点与规律。

难点:理解不同的线条进行排列组合的美感特征和规律,能在画面的创作中形成韵律美。

三、教学课时

l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颜料、马克笔、纸等。

(教师)颜料、马克笔、课堂示范用纸等。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游戏导入,四人一组,分组围坐。

(2)互动交流,游戏导课。

游戏设计过程:①把颜料倒入水中。

②晃一晃盘子,使颜料浮起来。

③用牙签沾肥皂水,轻轻碰触水面,水面形成圆形波纹。④继续用不同的手势,在水面上划出各种线条。

⑤请小助手把准备好的纸放入水中,颜料自然贴合纸面,形成画面效果。

⑥把作品用投影仪进行展示。

2.观察感受。

(1)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线条,请两三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发现。

(2)出示线条图片,观察有趣的线,进一步理解线的含义。

3.我的线条。

小练习:画一画你最喜欢的线。

(1)教师示范,边讲解边范画。

(2)学生练习,四人合作在宣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线。

(3)学生展示:选四人在教师示范画上添加上自己最喜欢的线条,并给画命名:《我最喜欢的线》。

4.线的韵律。

(1)出示拥堵的交通图片。

总结:我们现在的作品就像这个路口的状态一样,所有的线条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很有个性,但欠缺魅力。怎样让这幅作品更具魅力呢?

(2)选取自然界中的线的韵律组合,搭配构成图片进行欣赏评析。

5.文化传承。

古今中外大师作品赏析,理解线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作用。(1)古今对比:马远和吴冠中。

(2)东西对比:葛饰北斋和保罗〃克利。6.作业展示。

(1)用新学的组合方式将《我最喜爱的线》合作完成。(2)展示合作作业,学生评述。

(3)小魔术:作业变灯罩。展示作业,师生赏评。(4)总结本课,引出课题,这就是线条的魅力。

第十五课

创造美的纹理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自然纹理的美,对不同纹理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2.选择身边的多种材料,学习运用滴、吹、涂、喷、洒等创造纹理的方法来表现不同的纹理效果,以此来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3.感受创造纹理的趣味,体验在创造美的纹理过程中产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提高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名言很好地把美的内涵表达了出来: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内容的美术课。通过发现自己身上的肌理,从而理解纹理一词,即事物表面所存在的线形纹路,并进一步领略在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各式各样美的纹理,如动物身上的纹理、植物表面的纹理和其他事物的纹理: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纹理的魅力。原来美,其实就在身边!从而诱发他们产生丰富多彩的联想,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

本课选取了艺术家波洛克的作品和他创作作品时的情景图,以及一些同龄人的作品,旨在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丰富学生创造素材的多样性,拓展新的思路。

让学生走进生活,接触自然界中美的纹理。通过身边的工具材料,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学习情感,能够自主地进行探究、发现、创造有特色的纹理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审美力和创造力。在本课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愉快的创造纹理的过程。在讲解创造纹理的方法(如滴、吹、涂、喷、洒等)时可以用直观的方式介绍一种工具可以有多种方法创造出美的纹理,也可以用不同的工具来创造纹理的效果,并注意在运用方法时掌握好用水量的多少。要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以及在大胆实践中掌握和发现不同的创造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学生领会创造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掌握新知培养学生应用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纹理,感受纹理之美。

难点:运用不同的创造方法来表现不同的纹理效果。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废旧报纸、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桶、吸管、废旧牙刷、铅画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示范画作、绘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伸出大拇指观察,发现手指上的指纹,观察人身上的肌理,即皮肤上的纹理。

2.理解纹理一词,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创造美的纹理。

3.观察、欣赏。

教师引导:我们人的身上有许多纹理,在大自然中,美的纹理也有很多,让我们迈着欢快的步伐,投入自然的怀抱,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魅力!分别介绍动物的纹理、植物的纹理和其他事物的纹理。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美的纹理,诱发他们产生丰富多彩的联想,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

4.探究、分析。

(1)教师引导:领略了自然界中美的纹理,大家一定也想跃跃欲试,来创造美的纹理吧。

教师出示喷洒材料,局部示范创造纹理过程,从中发现可以用喷的方法来创造纹理。

(设计意图:利用身边的工具材料,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

(2)教师提问:大家所带的工具材料里有水粉笔,怎样利用它来创造美的纹理呢?

(用涂的方法来创造纹理)

(3)教师再问:这方法很简单,还能有其他创造方法吗?我们先试着利用水粉笔来实践探究一下,从中也许会发现一些新的创造方法。

(4)学生初步实践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初步体验创造纹理的乐趣)

(5)学生回答,教师一边小结,一边演示创造的过程。

教师引导:如何利用其他所带的工具材料来创造纹理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6)教师小结:利用身边的工具材料,可以用滴、吹、流、喷、印、刷、涂等方法来创造美的纹理。为了创造出美的纹理,我们在创造方法的运用上要注意颜料水量增减的变化,以期达到更好的纹理效果。

(设计意图:进一步完善创造纹理的方法,积累创作素材,以便更好完成创造)

5.交流、创作。

(1)出示大师作品和同龄人的画品,拓展学生创造思维。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纹理作品。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6.展示。

(l)学生展示作品,自述作品内容,并互评作品。

(2)教师总评学生作品,对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审美能力)

第十六课

瓶子变个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瓶子的造型特点,拓展多角度观察想象的视野,掌握瓶子创意美化的基本方法。

2.通过欣赏、观察、构思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用画、加、填、贴等装饰手法,装饰一个瓶子。

3.增强“变废为美”的美术创意意识,体验“美术改变生活”的学习快乐,发展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将美术表现的触角伸展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废弃了的瓶子上,通过有目的的欣赏、探索、创作、表现、评价等学习活动,使之经历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从而发展他们“变废为美、变废为宝”的现代设计与创意精神。这一课不仅是《线条的魅力》、《创造美的纹理》的综合运用,更是一节融汇以往绘画、纸艺、拼贴等多方面所学的环保美术课。这一课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生活性”,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本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发现

并采用生活中像瓶子这样普普通通的媒材进行美术创意,打开“美术创意,无限可能”的学习视野;第二个特点是“独特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的观察想象、个性表现内容的构想、特别创意手法的选择等角度,提高学生美术创意表现的独特性与创造力;第三个特点是“社会性”,用装饰美化的现代设计精神展开融合“环保文化”在内的生活创意,有助于引领学生建构更加健康、更为低碳的社会价值观。瓶子创意装饰学习要重视学生关注生活、保护生活、美化生活的社会责任感培养。

本课教科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观察想象、多形式创意表现的瓶子作品,而且提供了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彩绘瓶子表现技法”的制作步骤图,更提供了不同表现形式的同龄学生习作,这十分有助于学生展开探究为主、创新思维发展为重的美术创意学习。

2.重点、难点。

重点:对瓶子造型特点的感受以及装饰、美化瓶子方法的了解。

难点:如何做一个有特色的装饰瓶。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1至2个瓶子、水粉颜料、水粉笔、桶或各色彩色卡纸等在内的手工制作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瓶子若干、水粉颜料、笔、桶。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讨论导入。

(1)引导学生“走向瓶子世界,寻找创意灵感”。创设“乱扔酒瓶”的视觉情境,引导学生围绕“如此处理废弃的瓶子,这样做好吗?我们该怎么办”等问题展开讨论。

(2)鼓励学生叙说各种合理的建议,并随机引向“这样处理怎样?你还有哪些好办法可让瓶子变得更美呢”等的研讨,自然引出学习主题:瓶子变个样。

2.观察想象,拓宽思路。

(1)引导观看造型各异的瓶子,思考:看着这些不同形状的瓶子,你联想到什么?

(2)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变换角度去看瓶子,你又联想到了什么?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瓶子进行构想:我能把自带的瓶子变成什么?鼓励学生各种大胆的想法,加强组内外的交流。

3.欣赏探析,寻找方法。

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对相应作品进行赏析:一是这些瓶子分别采用了哪些装饰方法来进行创意?用这些方法装饰瓶子,你面临哪些动手操作上的困难?(教师在鼓励学生看步骤进行自主探究的同时,就“刷底色”和“起稿方法”等方面,进行局部示范,以解决学生彩绘瓶子技法上的学习难点)你还有不同招法吗?二是你最喜欢哪件作品的创意?为什么?这件作品为你接下来的创作带来哪些启示?

4.个性表现,视觉创意。

引导学生采用“不同角度联想法”、“用好合适装饰法”这两个办法,进行“瓶子变个样”的创意。

5.展示赏评,成功体验。

(1)举办“创意瓶子博览会”,引导学生从构思的独特处、装饰的巧妙处等方面互相进行赏评。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利用闲暇时光进行环保美术工艺品制作,以美化自己的居所或作为小礼品赠送给好友。

第十七课

虫虫大聚会

一、教学目标

1.观察并初步了解大自然中各种虫子的形体和色彩的特点,积累视觉经验。

2.尝试用折剪的方法进行立体表现,学会一些简单的纸艺方法。

3.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提高爱护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环保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大自然是天然的画室,其中各种各样的虫子以“多样的形体”和“丰富的色彩”成为学生积累视觉经验最好的资源。本课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教学要突出该领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对纸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和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学习内容选用了动画片《虫虫特攻队》的报帖,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表现对象的关注。七只形态各异的虫子实例图片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欣赏感受,进一步观察体会“形体”和“色彩”的特点。在欣赏评述活动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多元化的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去仔细观察分析、发现它们特殊的美感。教科书中还呈现了不同折剪法的步骤图例,清晰明了。这些图例构思独特,创意新颖,方法简单易学,可以很好地解决本课学习的重、难点。教师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教科书中的学生作品为完成作业打开了思维广度,让学生在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中选择不同的折剪法,并通过添画、拼贴的方法来进行立体表现。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纸艺中折剪的基本方法,学习立体表现有趣的虫虫。

难点:能抓住虫子的特点进行立体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油画棒)、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刀、胶水、彩色卡纸、范例作品若干。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虫点点》片段后教师揭示课题:虫虫大聚会,并设问:你还见过怎样的虫?介绍其形体和色彩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具体观察分析虫的形体与色彩,初步感受美感。

3.小游戏:请学生快速用线条画出看见的虫的形体轮廓,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画得又多又能抓住特征。

4.引导学生小组欣赏各种平面表现形式的虫。

5.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怎样用纸材来表现立体的虫?学生可以借助视频资料或观看教科书及教师的演示制作步骤,学习多种纸艺立体表现方法。

6.布臵作业要求:选择不同的折剪法,并通过添画、拼贴的方式制作一只有趣的虫虫。

7.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8.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放在造型上,是否将虫的特征表现了出来?

9.拓展欣赏:纸艺大师用纸表现的作品。教师总结:创意无处不在!

第十八课

良渚古玉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良渚文化的历史、地域分布等知识,感受良渚文化玉器的特征。

2.通过对良渚文化玉器在材质、色彩、造型、纹饰等特征的欣赏、描述,以及利用适当的工具、材料表现良渚文化的玉器或神徽,提高审美评述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激发对良渚古玉的探究兴趣,培养热爱古老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对文化遗址的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良渚文化不仅在浙江省有很高的认知度,而且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也有相当的知名度。良渚文化的出土文物在全国多个博物馆均有陈列,在书店或图书馆也能找到有关良渚文化的文献、图片。通过上网查询,还能找到更多有关良渚文化的资料,在当地还能买到良渚文化器物的复制品。这给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教科书主要呈现了良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玉器,具体介绍了玉琮、“神徽纹”——神人兽面纹及各类玉器。教科书通过“小知识”、“想一想”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了解良渚古玉的神韵、特征,感受良渚古玉的美感特征。同时,通过“学习建议”及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探究与创作活动。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编排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良渚古玉的欣赏,了解传统文化。学习基本的欣赏方法,学习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良渚玉器的造型、纹饰特征以及自己欣赏的感受,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兴趣和水平。

2.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了解良渚古玉的造型、纹饰特征。

难点: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良渚古玉的造型、纹饰特征。

三、教学课时

l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签字笔等。

(教师)相关图片、课件及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出示PPT提问:

①请看大屏幕,这幅照片拍的是什么?

②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这是考古发掘现场,是良渚文化的考古发掘现场。他们在进行考古发掘。

(3)提问:

①你知道良渚在哪里吗?

②你对良渚文化有哪些了解?

出示PPT,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新石器时

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 300-4000年。经半个多世

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

溪、瓶窑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

(5)出示PPT,学生欣赏了解良渚文化分布区域。

(6)教师谈话,呈现课题: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良渚文化遗址频繁出土了不

少珍贵文物。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玉器。今天一起来欣赏良渚古玉,出示PPT。

2.初步赏析。(1)提问:

①你见过良渚文化的玉器吗?在哪儿看到的? ②你认识哪些良渚文化的玉器?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逐一呈现良渚文化的玉器及名称。③良渚文化的玉器给你怎样的感觉?

(2)学生交流后教师谈话引导进一步欣赏探究良渚文化的主要玉器及特征。

3.深入探究。

(1)欣赏“玉琮王”及神人兽面纹。

①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个玉器叫什么?造型和纹饰是怎么样的?

②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件玉琮是已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琮王”。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神人兽面纹图像。以转角为中轴展开,琢刻有简化的神人兽面纹。

③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玉琮上神人兽面纹有什么特点?用了怎样的雕刻手法?为什么要刻这样的形象?

④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图案上部为人像,脸呈倒梯形,重圈为眼,两侧有三角形的眼角,宽鼻,用弧线勾出鼻翼,大口,露出两排十六颗牙齿。头戴宽大的羽冠,冠上羽毛呈放射状排列。双臂抬起,肘部屈曲,双手五指平伸插于兽面眼眶两侧。中部是兽面,重圈为眼,双目圆睁,两眼间有短桥相连,宽鼻,阔口,上下两对獠牙露出唇外。下部为兽足,双足呈爪状相对,爪甲尖利弯曲。无论人像或兽面,都有一种凶猛逼人的气势,给人以神秘、恐惧之感。用了浅浮雕和细线刻两种雕刻技法。增加玉琮的神圣感、神秘感。

(2)欣赏比较各种玉琮的异同,进一步了解玉琮的特点。①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玉器都叫“玉琮”,在造型和纹饰上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②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PPT呈现): 相同:方柱体,内圆外方,中间有圆孔。以转角为中轴展开,琢刻有简化的神人兽面纹。

不同:分单节和多节。转角处雕刻的简化的神人兽面纹有的精细复杂,有的粗犷简单。玉琮是良渚古玉的代表性玉器,是祭天地的重要礼器。

(3)欣赏各种玉璧,了解玉璧的特点。

①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玉器叫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玉璧,扁平圆形,正中有圆孔,代表财富,也是祭天用的礼器。

(4)欣赏各种玉钺,了解玉钺的特点。

①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玉器叫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玉钺,造型像斧子。是军事首领的象征物,也是重要的礼器。

(5)通过认一认、猜一猜,进一步了解其他各类良渚玉器及其特征。

①教师逐一呈现PPT图片,请学生认一认、猜一猜玉器的名称。②根据课件提示,请学生说说良渚文化古玉器的特征。(6)讨论总结良渚玉器的特点及成就。

①教师逐一呈现总结的类别:请学生说出其各自的特点。②总结呈现良渚玉器的艺术成就。4.课堂尝试练习。

(1)练习要求:

(在下列两项练习中自选一项)

①用萝卜、陶泥、彩泥等材料以雕刻的方式表现一件良渚玉器。②用线描的方式临摹或表现神人兽面纹。(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5.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6.学生作品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7.拓展欣赏。良渚玉器造型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第十九课

清明上河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活面貌。认识手卷这种国画形式并初学其欣赏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场景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古代画家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代城市生活画卷。北宋画家张择端用画笔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画长卷的艺术魅力及其所包含的古代都市的商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历史文化信息。四年级的学生对古代城乡的生活面貌比较陌生但充满好奇,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自主寻找长卷中的兴趣点进行细致观察、研究、讨论,从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提高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场景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难点:对古代建筑、人物服饰、风俗活动的了解。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水、长条宣纸。

(教师)课件、长卷复制品、画卷局部打印稿、作业纸。教学过程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城市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学生自由猜想)

今天,我们就要通过一幅传世名画去了解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出示课题:清明上河图。

2.看一看,感知体验。

让我们展开画卷,跟随画面的场景,体验视觉欣赏之旅吧。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动态展示图。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讲解画作相关信息。(作者、年代、题目含义等)

(3)了解长卷的表现形式和欣赏方式。

长卷因是横幅且画面窄长,不能悬挂,只能用手展阅,故又名“手卷”、“图卷”。这幅五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是汴京郊野的风光,中段描绘了繁忙的汴河码头,后段展示了热闹的城区街道。

欣赏长卷,一般是放在书案上手握长卷两头从右至左的顺序展开欣赏,画作距离眼睛40厘米左右。(教师实时演示)

3.探一探,细品互说。

分发长卷各段落的打印稿,四人小组仔细观察画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人物、动物、建筑、船舶等)仔细观察、研究讨论,完成作业纸。各小组代表结合画作进行全班交流反馈,教师补充总结。

4.学一学,尝试实践。教师示范国画白描法,学生在长条宣纸上自由临摹长卷中的人或物。

5.评一评,展示评价。

将学生作业组合成长卷形式,并添加背景,进行展示评价。6.拓展。

《清明上河图》摹本很多,最为著名的有明代画家仇英仿本,现为辽宁省博物馆藏。还有清代乾隆年间由清官画院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的清院本,现藏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馆。

第五篇: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汉字的视觉联想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激发民族自豪感。

2、技能目标:体验各种不同的形态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

3、情感目标: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绘画制作的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教学重点: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用新奇的联想装饰一个或几个字。

教学难点:如何发掘的学生的创造力,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猜一猜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六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现在用的汉字已经是简化的汉字了,简化汉字之前是繁体的汉字。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汉字最初的形态呢? 让学生思考再回答。

那我们就先来猜猜这几个古代的文字是什么字?(课件展示字谜图片)

汉字中有很多这样的象形文字,远古时候的人们看到什么就根据他所看到的用简单的图画线来表示,用这种方法形成的文字就叫象形文。这些象形文是刻在甲骨上的,所以我们也可以叫他甲骨文。(课件展示甲骨文图片)这些甲骨文就像在画图画一样,今天我们也学学古人的方法用图画来装饰我们的文字。

一、讲授新课

1、看一看

让学生欣赏一些现代的文字装饰图片,了解生活和文字紧密相连。教师讲解:我们的祖先创造文字的时候,就得到生活和大自然的启示,无论象形还是会意,文字和世界万象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家再来欣赏一些装饰美术字的应用,想想你还在哪里见过这种例子?让学生举例看到这样的字?

2、学一学

教师讲解方法,学生体会。我们欣赏了这么多装饰美术字,下面让我们学习一些联想的基本方法吧,文字的联想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字意联想:从字的意思联想到很多事物,用联想到的物体代替文字的某个笔画。(板书)

(二)字形联想:联想到的物体和文字的某个笔画形状较接近。(板书)

(三)夸张变形联想:根据字的意思把笔画进行夸张变形。(板书)

3、试一试

课件展示并示范,欣赏教材中个别的范例,提问学生都用到了什么方法。教师加以确定和补充。

4、想一想

欣赏作品(课件展示)

从下面的字中,任选一个字做联想,可以用一种方法,也可以同一个字用多种方法来设计美化,选一种你喜欢的进行创作。

(花、虫、鱼、鸟、羊、雨、心、球、竹、烛、眼、门、口、晴)

5、做一做

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吧!让文字更形象、更别致、更有趣。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作业点评:每名学生的作品向同学们展示。教师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联想的?要求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和鼓励。

7、课后拓展:同学们都做的不错,通过联想,我们把文字变得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趣了。那么这么美丽的字除了用画的方式还能用什么方式方法呢?回去想一想。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文字的联想,知道用什么方法把我们的文字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有趣。课后我们再去想想把我们生活中的文字变得更加美丽!

2色彩的冷暖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教学重点: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

学具准备:色彩冷暖涂色印样、水粉画颜料、笔、笔洗、调色盒。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组、色相卡、生活中冷暖色调的作品、色轮等。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

二、导入新课:

(一)、谈话,引起学生兴趣。“在讲课之前,先回答老师几个问题。请大家要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来回答,看谁最积极、回答的最好。” 教师提问:(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喜欢穿蓝色的、白色的、红色的、黑色的„„。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指名回答)---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课题:

“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好”)。

板书课题:

7、色彩的冷与暖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屏幕放映,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让学生去亲自感觉。

(1)、放映冷色调画面《雪山》,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观察后回答)---给人以冷的感觉。

(2)、放映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这幅画面又给你什么感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3)、屏幕同时显示这两幅画面,让学生再次去体会感觉。

启发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看哪位同学观察的仔细。(指名回答)

师根据回答情况小结: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两间屋子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到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觉较暖。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回忆我们刚才作品里所见,再联想一下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冷和暖的感觉?看哪位同学想象的更丰富。

分别让生起来举例,如:太阳、火焰给人以暖的感觉;天空、大海给人以冷的感觉。师小结给予鼓励:看来大家平时是很注意观察事物的。只有经常去注意观察事物,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色彩中的冷与暖。究竟什么颜色属于冷色?什么颜色属于暖色呢?

(二)放映色轮,让生边观察边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

(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分的。提问:仔细观察,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朱红色)最冷的是什么色?(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

提问:谁能从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谁敢上台来试一试?

请一名同学上台板演,将色相卡分成两部分摆放(冷、暖两个序列),并说出自己分的规律。

其余学生从活动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偏红偏黄的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的色彩属于冷色。因此在色环中红、橙、黄属于暖色,绿、紫、蓝属于冷色。(3)绘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教师显示色卡,并进行举例说明)如:黄和黄绿比?黄暖黄绿冷;黄绿与绿比?黄绿又显得暖,而绿则比黄绿冷。所以,色彩的冷暖决不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它需要相对比较去感觉。

(4)同样的一幅画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冷与暖不同的色彩感觉在绘画中当然是很重要的问题。如书上第7页下边四幅画,一样的画面它们的冷暖色调是完全不同的。

(三)结合色相卡讲解色彩的补色对比。

在色彩中最富有明快强烈对比作用的是两个相互起补色关系的色彩,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相对的三组色(显示色相卡),红绿、黄紫、蓝橙。在色彩中称它们为补色对比(板书)。补色对比在绘画中运用很多,如我国民间年画中具有这种典型特征,欣赏河南朱仙镇年画(屏幕显示),体会补色对比中的美感。

四、作业 要求:

(一)内容: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填涂一组同样的图形,看看它们的画面感觉有何不同,体会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用色彩冷暖涂色印样)

(二)要求:将这四幅图分别涂成冷的、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和冷色调中偏暖的。涂色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

五、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强烈对比颜色使画面产生对比中的美感。调色时笔要洗干净,涂色要匀。

六、讲评学生作业,课堂小结,:

将学生作业 分组(分为冷、暖、冷色调中偏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全部展示出来。评出涂色较匀、颜色搭配较好的作业,给予表扬鼓励。并指出作业 中存在的不足。

3用色彩画心情

教学目标:

1、欣赏画家名作,了解其运用色彩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色彩表达的感受和认识。

2、愿意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心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1、看书和光盘。通过欣赏名画,大师的画。开拓学生视野,感受色彩的不同表现形式。通过欣赏不同色彩表现形式的作品,打破学生头脑张固有的写实色彩观念,认识到色彩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深入认识色彩,充分感受色彩的情感性、表现性及主观性等特征。

让学生欣赏分析野兽派、立体主义画派、表现主义画派的名作。传达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信息:色彩是表现画家情感和认识的有利手段。

3、引导学生怎样用色彩表现自己的心情

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自己曾经有过那样的心情,你认为用那一类的色彩来表达比较合适。

4、学生作业,老师辅导

教师对学生的创造给以欣赏和拿悦

三、课后小结

学生自评、互评作品。提醒待下次课所需东西:各种纸盒、双面胶、剪刀。

4生动的表情

认知目标:学习画表情用简单表现人物面部五官结构及表情的方法,画表情使学生今后能初步掌握表现人物情绪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画表情,使学生理解五官中特别是眼、嘴、眉的微妙变化就可以传达到人的不同情绪。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人物面部表情变化,画表情理解世间事物都有规律性的道理。{ 教学设想 }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面部表情变化规律。教学难点:面部表情变化规律的运用。

教学准备:计算机、实物投影、录音机。画表情 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这里有四种味道的食物,我要 找四个同学到前面来品尝,请同学们根据它们作出的表情猜一猜,他们吃到的分别是什么味道的食物?”

2、(学生做游戏)“他吃的是什么味道的?”“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你能做一下这个表情吗?”

B、传授新知 画表情

(一)《表情歌》

1、通过这个游戏,我们知道在生活中,味觉的刺激可以引表情的变化。那么,还有那些情况会影响表情的变化呢?我们先不急着回答,我们来表演一下学过的《表情歌》。”

2、学生表演《表情歌》。

3、你们表演的可真棒!

提问:现在,你又了解到表情的变化还和什么有联系?(心情的变化)

(二)学生表情图片

4、你们回答的非常精彩,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带来 了一份礼物,是我们班同学的相册,你们想看吗?”

5、(微机演示同学各种表情的照片)“这是谁呀?”“他 在干什么?” “这些表情是通过什么的变化表现出来?”

[五官的变化]

小结:对,在生活中,人的表情都是通过五官中特别是眉、眼、嘴的微妙变化表现出来的。这些表情往往也反映了人的内心 世界。

(三)表情的变化规律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了解了各种表情的特点呢?现在我要给你们出一个难题。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眉毛、眼睛、嘴,请各个小组同学合作,摆一摆,看一看,看哪个小组能拼出不同的表情来!

6、[学生活动] 请一个小组到前面拼摆。

7、(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同学的图片,归纳为哭、笑、怒、愁四种表情。

8、学习学生总结哭、笑、怒、愁的五官特点。

小结:你们说的真棒,老师把同学们的这些内容组织在一起编成了一首儿歌,想听听吗?(微机演示:表情儿歌)

儿歌:画人愁,垂眼落嘴皱眉头。画人怒,瞪眼咬牙眉上竖。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角向下竖。C、学生操作与教师辅导

根据这首儿歌,请你们画一张带有自己表情特点的自画像。D、作业展评 E、教学小结:

关于表情的内容还有很多,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学习,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下课。

5节日的餐桌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食品的特点,感受和了解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

2.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食品造型的创作,发展学生选择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3.能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餐桌的场景和气氛,发展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4.通过综合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乐于探究的精神以及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食品造型的创作,认识中国食品的特点,感受和了解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提前一周浏览课本内容,从中得到启发,动手搜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废弃物。如:饮料杯、包装纸、废旧玩具、布头、纸盒、旧毛线等。同时请学生注意通过观看电视节目或翻看家中菜谱方式等主动了解中国食品的一些特点。

师:精选一些造型和色彩都很美的菜肴图片准备课上使用。

二、课题引入:

师生谈话:说说节日的餐桌

生:展示自己通过电视节目或翻看菜谱了解到的知识与图片资料。(了解中国的食品文化,丰富学生的感受)

师:可以抓住学生对本课比较感兴趣的特点,在课堂上营造出和谐、自由的教学气氛。用谈话法引入教学,启发学生回忆并谈谈感受: 你家是怎样过节的?

爸爸妈妈做了哪些好吃的菜? 菜肴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还可以启发学生:有和家人一起去过饭店的经历吗? 菜肴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在与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学习,及时补充典型的图片资料进一步欣赏,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中国食品造型讲究色、香、味、形俱全的特点。另外,还可以补充一些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

三、设计制作菜谱和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作食品造型

1、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想一想如何把它变废为宝。师:对学生提出挑战,“敢不敢尝试利用各种废旧物品,通过动脑筋想办法,使这些废品‘变废为宝’,制作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提示学生 “饭”要大家一起“做”才有意思,引导学生一起设计菜谱。可以进一步提示学生,你有什么好主意来安排一顿“节日的大餐”?怎样搭配才会有营养?“节日的大餐”有什么特色等。)小组合作:

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参与课堂活动。

(在个体创作中张扬个性,在合作学习中完善人格。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实践创新。

(通过学生对媒材和表现方法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其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探索。(由一盘盘美食为探索的起点,通过生活中已有的体验及资料的查阅和有趣的制作活动来多方位感受与探索中国饮食文化的简单面貌。)学生集体交流想法。

2、动手制作菜肴

师:制定好菜谱就可以进行菜肴的设计和制作了。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利用了怎样的材料?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去表现吗?

从学生手中的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的颜色和外形特点使你联想到哪些菜肴?它适合做些什么?材料之间怎样搭配等。

(大家集思广益想办法,最终来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进行创作学习。)

小组选定一个节日,大家资源共享,团结协作,合理分工来布置节日的餐桌,共享节日的欢乐。学生创作

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去,引导学生挖掘材料的特点,让学生动脑筋从多个角度去想,怎样巧妙地利用材料的色、形及质地来表现菜肴?用怎样的方法来进行表现等。

(训练儿童思维的变通性。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用富有鼓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进行集体的或个别的辅导。重点放在鼓励学生创新和与他人愉快合作及进行高效有序的工作上。)

四、作业展评

进行与游戏相结合的评价活动。可在模拟进餐的活动中进行隐性评价.比如,哪道菜让你看了流口水?谁做菜的想法最奇特?谁的菜名起的最美等。

(师要注意将知识技巧性评价与人文性评价相结合,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学生表演一家人过节时所表现出来的尊老爱幼、待人接物的礼貌等都应该是评价的内容。)

五、课后拓展(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利用一个课时完成,效果会更好。)让学生用画一画节日里聚餐的情景,表现出节日的欢乐。

(引导学生从节日的餐桌前的欢乐气氛开始回忆。节日里你和家人围绕在餐桌前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桌前的气氛又是怎样的?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和场面?还可以通过模仿自己亲人的动作及表情来加深对人物具体形象的理解。)

师:重点从运用怎样的色彩来烘托节日的气氛,及怎样构图更能表现出餐桌前热闹的情景这两个方面和学生进行探讨。

6盘筑成型

1、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学生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创造力;形成设计的意识,并进行表现创作。

3、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师: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师: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我们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 “物象重组”。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是怎样将事物巧妙的进行置换的?这样的置换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深化主题,使创作的结果更具意义)。

2、命题创作练习:

(1)、放:有一个事物发散开来,比一比谁的想法更多。(2)、收: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想法对主题的传达效果更好。

3、进行“同题异构”的方法开展想像。

三、创作表现:

独立完成,在表现上以手绘为主,还可利用实物照片、图片进行拼贴完成。

四、成果展示:

展示作品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五、知识拓展:

欣赏大师的招贴置换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7纸筒玩具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尝试用卫生纸筒制作玩具,体验创作的乐趣。

二、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节能意识,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准备

一、废旧的卫生纸筒若干、废旧瓶盖若干。

二、宽胶带每组一卷、胶水每组一瓶、剪刀每组一把。

三、废旧毛线、火柴棍(每组一份)。

四、图片:各种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

五、堆满垃圾的地球挂图一幅、教师范例一至两个。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堆满垃圾的地球挂图,引导学生要爱护环境。师:你们来看,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地球妈妈现在的心情好吗?你们认为人们这样做好不好?我们能为地球妈妈做些什么事情呢?

教师与学生一起玩“手指变变变”的游戏,引出图形变变变。

二、播放图片,引出主题。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玩具是用什么做成的?你最喜欢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还可以用、扔了挺可惜、废旧利用、节约能源)

三、出示范例,学生欣赏。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个好玩的玩具,你们喜欢吗?仔细观察一下,是用什么做出来的?现在,我们就为地球妈妈减轻一点负担,把这些废旧纸筒利用起来,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制作好玩的玩具。

四、变变变,废物变宝贝。

㈠学生分组坐好,老师介绍为学生准备的物品。

㈡学生开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五、作品展示。

师生共同欣赏,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的想法。

8纸筒人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纸筒人的制作方法,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和彩色纸制作纸筒人。

2、进一步提高剪、折、卷、粘、及构思、设计的能力。

3、通过立体造型,知道变废为宝,美源于生活,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完成纸筒人的设计制作。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纸筒人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欣赏感知,揭示课题)

1、出示范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设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纸筒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学生汇报,师小结。想不想自己亲手制作一件呢?从而导入本课。(点击课件出示课题)

二、发展阶段:(讨论分析,探索激趣)

1、观察分析结构特点。(出示课件中的纸筒人)学生汇报:

(1)省略上肢,以圆筒为人的头、躯干,下肢。(2)造型夸张概括,色彩鲜艳生动。

2、讨论分析制作方法。

设问:你能说出纸筒人运用了哪些方法制作的吗? 学生汇报:卷、折、剪、粘等方法。

3、构思讨论动手制作。

(1)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材料构思设计。(2)教师演示制作过程。(出示制作步骤)

纸筒人制作步骤:①构思设计 ②选材制作(用硬卡纸卷成圆筒状,站牢。将彩色卡纸剪成细条,一条一条粘在圆筒上部。剪眼睛、嘴,用红粉擦脸颊。剪彩纸做衣裙。加花裙和头饰。)③装饰美化

三、实践阶段:

1、作业要求:

(1)根据设计思路完成纸筒人的制作并加以创新。(2)合理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3)同学们加油,争取创编出故事,讲给大家听。

2、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评价阶段:

1、开纸筒人展示会,请同学们自评作品。

2、邀请听课领导教师做评委,选出优秀作品。

3、小结:大家肯动脑筋,制作出这么多漂亮的纸筒人,真的很棒!建议同学们可

以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你喜欢的人,同时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作出更多的美术作品来!

9瓶子巧变化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产生对瓶子的装饰意识,了解瓶子装饰的手段与方法,并能用一些设计加工方法进行加工设计,在设计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设计能力,并能对艺术作品进行简单的点评。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们能够保护环境,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能设计多种方法对瓶子进行装饰,培养学生想象力,设计能力,并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瓶子的不同角度的观察,感悟,想象,培养装饰意识,能够学会运用巧妙的手段进行装饰,并能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一、情景导入

游戏 “猜猜猜”导入新课

1、有一个可爱的伙伴想和同学们交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师拿出礼盒,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2、师不急于揭开谜底:究竟是什么宝贝呢?我请一位学生上来摸一摸。师:你摸到了什么?大声地告诉大家!

3、师拿出瓶子:漂亮吗?今天圣诞老人送给我们的礼物是什么?

4、师引导观察瓶子外形,并了解瓶子各部分的名称。

二、初步欣赏感知

1、我们还能用一些看似没有用的东西把所猜的事物制作出来,请看﹙出示课件﹚小组讨论

2、小结:一个小小的瓶子,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它,展开丰富的联想,就可以装饰出来奇妙而有趣的新形象来。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瓶子巧装饰》。(出示课题)。

三、再次感知,体会方法。

1、提问:同学们,我们平时看到的瓶子有很多,经过打扮就改变了原来的模样,那它们究竟变成什么样了?在欣赏的时候就要仔细观察,看完后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欣赏图片(出示课件)

3、学生小组交流,从颜色、材料、制作方法等方面说出特征。

四、创作体验 在制作之前老师要求,制作过程中提示学生使用工具注意安全。<1>剪出装饰材料

1、去圣诞老人家欣赏各种各样的瓶子。(课件展示不同形状的瓶子,师引导观察形状)

2、喜欢圣诞老人家的瓶子吗?我也喜欢。

3、师按对折剪法演示步骤(1)画(2)剪

4、学生试着用对称法剪出一个自己设计喜欢的瓶子形状,师提醒注意大小适中,不要浪费材料。(小组活动)

(学生剪,师巡视指导)<2>美化瓶子:

1、和圣诞老人比瓶子(课件演示不同瓶子)引导学生可以用一些点、线条、图案、人物等装饰瓶子,(出示几幅学生作品)别班小朋友用画的方法做了漂亮的瓶子,你们想做吗?

2、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装饰瓶子?

3、学生小组合作美化瓶子,教师巡视指导。

4、先做好的展示在黑板上。

五、游戏评价

1、课内作品展评

2、学生创作作品展评

3、小组合作作品展评

4、全班展示作品

5、互相赠送瓶子作品。

6、师当记者随机采访几个同学,夸一夸自己得到的礼物。并提出建议。

六、课外图片欣赏

刚才大家利用瓶子自身的特点运用各种方法制作出了精美的作品,我被你们的聪明才智所感动,我这里还有一些精美的图片,你们看。

七、谈感受

学生从不同角度谈感受。

八、拓展创新:

我们还可以用许多更奇妙的材料和方法做漂课瓶子,课后试着制作一个更漂亮的瓶子。也可以把家里的瓶子装饰一下,用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九、兴趣作业

结合本课学到的知识课下自己设计一个作品(要求:独立完成 题材不限 简明大方)

11绘画日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绘画日记的结构特点,并能应用到生活当中。2,通过听声音引发的语、形、色来描画记忆,完成日记的内容,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重点

学习绘画日记的表现特点,并应用到生活当中。

教学难点

通过听声音引发的语、形、色来描画记忆,完成日记的内容,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作业要求

用色彩完成一幅绘画日记,要求内容积极向上,主题突出,色彩鲜艳,文字概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分钟

二、导入

新课 2分钟

师:我们很多同学有记日记的习惯,大部分同学都用文字记录的形式,你们知道不知道 有一种比它更直观、更形象的表现方式是什么呢? 生:绘画日记。

师:那么哪位同学能说掸什么是绘画日记呢?

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绘画日记就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每天发生的有意义、有趣 的事,我们这节课就学习绘画日记。(板书:绘画日记)师:那么,•什么能帮助我们回忆起日记的内容呢?我们想「想,生活除了少数寂静无声的场面,多数都是有声音相伴的,当我们听到了某种声音就会联想到以前看到的或发生的事情,那些色彩缓纷的目子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所以这甘课我们要通过听声音画彩色记忆画来表现绘画日记的内容。

(板书 听声音画彩色记忆画)

三、讲授新课 7分钟

师:老师播放几种声音,请同学们注意听,然后描述一下是什么声音?使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及色彩?

师:同一种声音能联想到的不同情景和色彩吗?

师:老师先放一种玻璃碎了的声音,然后出示听到这种声音后画的一幅绘画日记,并让学生观察这幅作品除了绘画部分以外,还有什么内容?(板书:绘画日记结构:1•绘画部分;2•文字部分)

师:注意有横式、竖式、中间。文字部分有日子和说明。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这幅绘画日记是怎么画的呢?

师:当老师听到这种玻璃碎的声音以后,就想到前些天有一个小朋友在楼下踢足球的时候,不小心把我家一楼的玻璃打碎了,并向我道歉的情景,我想这个画面主题应该是做了错事就承认,背景是白色楼房及碎了玻璃窗,蓝色的天空和葱绿的树木。通过大屏幕实物投影展示绘画步骤。

(板书)步骤:仙)构思画稿。(形象、匀称)记(2)用色彩画。(大胆、鲜明)(3)文字说明。(概括、简练)

这样二张由玻璃碎了的声音回忆的绘画日记就完成了。那么同学们听到一种声音以后能蔓不能自己画一幅彩色记忆的绘画日记呢?

师;下面我们就用色彩来描画日记内容。(作业 要求)

四、课堂练习

师:老师放一段声音,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黑板上贴带有插图装饰的“听”字),然后讲述一下你听到这种声音以后想到什么样的情景及色彩。

(贴一张带有插图装饰的 “讲”字),再按绘画日记的结构和步骤把它描绘出来。(贴平画“字)

生;学生听完声音以后,回忆起了许多情景,教师通过大屏幕投影展示了同一种声音联想到的不同情景和色彩的绘画日记。

师:阿学们,刚才很多同学回忆起了一些美好的情景,还有一些同学已经想好了情景没有说,现在就用你们手中的画笔把你们刚d讲的和想到的情景画下来,你们能行吗?

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挑内容新奇的展示一下。学生可以自由上前面从电脑的声音素材库中调声音激发想象,鼓励大胆用色,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放优美的音乐营造一种氛围。

五、作业 展评 s分钟

让勇敢的孩子自己到前面通过大屏幕实物投影讲自己的绘画日记,形式不拘一格,教师把良好的道德观念渗透到老师的参评中,”(学生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提问题讨论)遇到走形的,教师也不要责怪,从其他方面鼓励。

师:同学们,感谢你们把老师带到你们美好的有声音有色彩的世界申;;也希望绘画日记成为你们的朋友。

(板书粘贴)教师建议:绘画日记的规律

12搭座塔

教学目的1、通过画制作塔,掌握塔建筑的特征,感受塔建筑的独特艺术魅力。

2、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井可以进行简单的装饰。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2、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

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新课:(1)、拼摆游戏:在桌面上有不同形状的图片,请用2分钟的时间摆一摆,看一看哪组能拼摆出塔。(2)、说一说拼成了什么样的塔。(3)、教师板书:塔

(二)、新授:

1、学生说说见过什么塔,出示带来的关于塔建筑的图片。

看图片,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总结:塔身上小下大,单层,中心对称。

学生用图片拼摆:看看圆形、梯形、长方形、半圆形分别可以做塔的什么部分。

2、现在我们看一看世界上的名塔,打看书第26、27页。

(1)书中展示了什么塔的图片?(2)分组讨论。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总结,如塔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材料也非常丰富,像应县木塔是最高、最古老樟木结构的纯木塔,没有用一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颗钉子。这些塔由于建造的时间、地点、材料及结构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相同。

4、请学生分析塔的基本形设计及绘画的表现方法。

(1)、如果你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塔?(2)、先画什么?再画什么?(3)、怎样让塔更美观?用什么方法?

5、布置作业。

作业:可以设计一座新颖的塔,也可画自己见过的塔。要求:画面饱满,设计新疑,可选择喜欢的方法表现。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添加背景。

2、引导学生画出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宝塔。

3、注意塔身的对称。

(四)、展示作业、进行讲评。

1、学生互评。

2、教师评讲。(选构图适当,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画幅来进行讲评。)

总结反思

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了线性材料的特点,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性材料搭座塔。效果不错。

13各式各样的鞋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仔细品味鞋上的文化,了解鞋的历史及鞋的造型特点,知道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双心中的鞋。

教学重点:了解鞋的文背景,鞋的艺术特点,感受鞋的装饰美。

教学难点:A、摆脱对原有形象的束缚,培养标新立异的创造精神。B、根据鞋的特点巧妙的联想及制作,创新使用材料设计制作,体现审美性和实用性。

学具准备:教学课件、鞋子实物,制作材料、鞋的相关资料和图片。教学方法:欣赏、观察、讲解、讨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维,激发兴趣。

(课前将搜集来的各式各样鞋子挂在教室的墙壁上,摆在桌子上,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琳琅满目的鞋的世界。)师:今天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儿去参观鞋子商城,看看商城里的鞋子奇在哪里?怪在哪里?

(二)直观感受,分析讨论,加深印象。

今天就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去追朔渊远流长的鞋的文化吧。出示课件:赏析与讨论,学生自主探究。

① 从这些鞋上你能看出历史的足迹、时代的步伐吗?② 从这些鞋上你能猜出穿鞋人的身份吗?③ 从这些鞋中你能说说它们的功用吗?

(从古代的作品中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鞋的样式。从我国不同民族中分析鞋的特点,从鞋的造型、装饰、结构、色彩几方面交流。

(三)观察体验,活跃思维,大胆设想。

① 教师实物投影演示分析鞋的结构,了解鞋的装饰。② 生活中处处都有艺术设计,不同的设计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虽是一双小小的鞋子,但设计却贵在奇思与妙想。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种的鞋子,分析、讨论鞋子哪部分最有特点?哪些部分最奇特。(自主探究,发散思维。)

(四)自主合作

①观看课件了解制作方法:制作材料的展示,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

②布置作业:A、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合理进行分工制作,并要求对小组内制作的作品用文字卡片进行说明,介绍鞋子的特点和奇特之处。B、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五)作品展示,评价反思,文字描写。①自评:说说自己的设想、创意。

②互评:A、评别出心裁之作。B、评造型巧妙之作。C、评材料运用合理之作。D、色彩鲜明之作。

(六)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①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鞋子的造型形式多样,构思巧妙之极,我想通过这节课大家一定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创作的乐趣了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美术创作中,敢说,敢想,敢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智,便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14礼品巧包装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商品包装的形式及作用。

2、能够利用各种材料较巧妙的设计制作盒式包装结扎式包装作品。

3、对包装设计活动感兴趣,热爱丰富多彩的生活。教学重难点:包装的设计

教具准备:丝带、彩布、皱纹纸、包装纸、彩笔、剪刀、透明胶带、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指导探究

1、教师提前做三个不同形式、不同品位、豪华程度不同的礼品包装,但内部的礼品是一样的。发给各个小组。

提问:①你收到礼物后的心情是怎样的?

②你的礼品的包装有什么特色?

③会引起你怎样的联想?

2、让学生猜一猜礼品的内容再打开来看看?

学生讨论后回答:总结出包装的材料、颜色、形式、对方的年龄、爱好以及场合等。

3、教师选择一种基本包装形式演示给大家 如:包装纸大小的选择;丝带花的制作等

三、学生制作,教学巡视辅导。

1、教师可以请同学当小老师的形式,将自己知道的包装方法介绍给大家。

2、对于有创意的作品及时鼓励、表扬。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本节课继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并制作礼品包装。

1、着重讲解一下存在的问题,以便即使纠正。

2、提出要求:你想送给谁?并写好赠言。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2、对于好的作品及时鼓励。

四、展示与交流

1、采用同学间互赠礼品,谈感想。①说一说收到礼物的心情。②说一说自己设计包装的感受。

让学生感受到礼品包装的重要性,又能了解包装设计的技巧,方法是探究学习的过程。

15吹塑纸粉印版画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2、让学生体会颜色的和谐之美,并创造出一些很有趣味的绘画内容。

教学重点:

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 : 制版和上色 教具:

水粉颜料,水粉纸,吹塑纸,画笔,小铁夹,一些大小粗细不一的铅笔或硬笔,以及圆珠笔,静物。学具:

水粉颜料,水粉纸,吹塑纸,画笔,小铁夹,铅笔或硬笔,以及圆珠笔。教学过程 :

一、出示吹塑纸,让同学猜猜这是什么材料? 板书:吹塑纸版画

二、简介版画: 版画是刻刀或其它工具在平面板材上作画,它不同于一般绘画,刻制一块版画即可印出多幅同样的作品,版画主要分黑白两色和彩色的。

三、引入吹塑纸版画的印制方法:

(一)水粉颜料印制的,称水粉印吹塑纸版画(板)

(二)用油墨印制的,称油墨印吹塑纸版画(板)

四、吹塑纸版画需要经过三个过程才能完成:

(一)自画

(二)自刻

(三)自印(板)

五、画前提示:

不论是油墨印还是水粉印都应选用细腻单层塑料纸板为好,新买的吹塑纸有一层油性物质,而粉印版画是水性颜料,往版子上涂色时会因为油水分离而产生水珠现象,因此有必要在制版前对吹塑纸板表面进行一番处理,可用毛巾蘸洗衣粉擦拭整个吹塑纸板表面,擦拭后再涂色时,颜色就会附上。

六、讲解吹塑纸版画

1、它是利用吹塑纸这种材料,用圆珠笔、5B铅笔或自制粗细不同的硬笔,竹笔在上面用近似篆刻中阴刻的方法,直接刻画出所需要表现的内容。

2、学生动手制版、自画、自刻,以摆好的静物为例,3人为一组制作,两个人制版,另一个人在水粉纸上涂底色(一般以黑色为好)。

教师作巡回指导,刻外轮廓纸选用较粗的笔刻,稍微刻重一点。

3、印制过程: A、固定一端。

B、涂上颜色,颜色不要涂得太多,注意留出轮廓线,颜色要浓要稠。

C、涂好一部分颜色后将画纸盖回版上,在相应的部位用手掌压扫,如印的效果不理想,可以重印。

(注:

1、涂色可以一次用沾有一种颜色的笔,将所有的部分一一涂好;

2、粉印除平涂外,也可采用又叠印的方法,产生一种特殊的肌理效果。)学生动手涂色。

七:简介油墨印吹塑纸版画

八、教师总结:

吹塑纸版画的最大特点是取材容易,工具简单,制作方便,费用低廉,效果独特,可以拓印多幅原作。

今天这堂课就学到这里,同学们,祝愿你们用你们手中的画笔描出你们心中的美好蓝图。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6漏印的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习漏印版画的知识和基本的制作技法。

2、过程方法:通过欣赏版画作品,引导学生体验漏印版画的艺术美,通过版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体验漏版画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对生活环境的美化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学习漏印版画的相关知识和技法,并能运用这一技法创作简单的漏版画作品。

2、教学难点:学生体验漏印版画的肌理美并能够创造性地制作漏印版画作品。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示范工具和范作。

2、学生准备:卡纸、刻刀、壁纸刀、水粉颜料、画笔、拓包、牙刷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小组活动:尝试用各种材料在纸上拓印留下痕迹,例如:树叶、脚印、手掌印、布片印痕、石板等等,学生探索这些有趣的印痕肌理,并了解这些肌理同样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版画创作中。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表面有凹凸的物体创造一些奇妙的印痕肌理效果,将不同的肌理组合到画面中形成趣味版画。

这一节课我们就继续探索趣味版画,由此导入课题。

2、作品欣赏:

(1)欣赏艺术家的孔板漏印版画作品,并分析作品。

(2)欣赏其他学生制作的孔板漏印版画作品,思考一下这些作品都有什么特点?

审美特征:造型概括、简洁,色彩丰富,画面生动,边缘整齐。(让学生感知孔版漏印版画的审美特点。)

3、探索研究:

(1)学生讨论孔版画的制作原理。

出示孔版漏印版画的制作原理:重点强调“孔”和“漏”,它是用镂刻的方式来制版,是整个版有各种各样的孔,再将颜色漏到下面的纸上。

(2)探索拓包材料,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材料的特性。

(3)请学生探讨用拓包如何做出孔版漏印版画的效果?学生讨论、回答。

探索孔版漏印版画的制作技法。学生通过自己拓印对比怎样才能使图案边缘印的清晰,得出拓包拓印时使用水分要适当。

(4)技法示范:教师演示孔板漏印版画的制作方法。学生试着用拓包印出简单图形,探索发现制作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示范用拓包沾颜色来拓色,完成画面。强调制作的要领,拓印的时候注意要边缘整齐,上的颜色不要太厚,上色时水份不要太多。拓包表面的纹理会使颜色块产生一些肌理感,就像动物身上的毛一样的质感效果。

5、肌理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拓包来上色以外,还可以用什么工具材料来上颜色?

例如废旧的牙刷,用手指拨动牙刷来喷色。请学生观察这样的方法有什么特点?有一定的点状颗粒感和喷洒的感觉,效果很有趣味性。

学生思考:运用多种色彩拓印可以表现金鱼身上丰富的色彩变化。小组讨论探索使用不同的材料得到不同的肌理效果,引导学生感受版画作品中丰富的肌理美感。例如:揉皱的报纸、纹理粗糙的粗布、编织物的纹理等。

6、创作尝试:

请学生先来构思一下:你想用哪种材料来制作肌理丰富的孔版漏印版画作品?学生制作之前老师出示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选择简洁、概括、美观的图形或者一些剪影效果的图像,用对折剪或者刻刀镂空的方法制作底版,例如:

(2)将漏印的图案运用到体恤衫上,每个小组合作,在卡纸做的体恤衫上用漏印版画的方法添加画面。

(3)选用单色或者不同的颜色进行漏印,可以选择拓包、粗糙的布片、旧报纸、牙刷等材料拓印不同的肌理效果,要求画面的肌理丰富。

7、评价交流:

设置“体恤衫展销会”的场景

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进行一次作品展评。学生先自评,介绍和推销自己小组制作的体恤衫,上面的花纹是如何设计的?肌理效果是采用什么材料和什么方法印制的?学生互相评价作品,从制作技巧、色彩搭配、画面效果、图案设计有创意等各方面进行评价,找到作品的优点和改进建议。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8、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会了制作空版漏印版画的制作技法,孔板漏印这种技法也被广泛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文化衫、花布纺织品图案的印刷,还有一些墙体装饰等。同学们在学习了这一节课后,可以学以致用,用这种方法来装饰我们的墙面、衣服、书包等,来装点我们的生活。

17小剧场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生自主的艺术游戏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在塑造、感受美的同时,增强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相互协作及人际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木偶戏的魅力 教学过程

1、激发情趣,进入情景。

教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好看的动画片,请大家来看一看。(欣赏三个和尚的动画片)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画么?

2、集体商议,确定主题。

教师:你们喜欢木偶剧吗?喜欢木偶剧里的什么? 学生互相讨论

3、学生自主选择,体验木偶剧的乐趣。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学生有的在制作布景、有的制作舞台、有的京剧欣赏、有的在制作服饰、有的还在商议。

活动室的一角,几个孩子自成一组,用颜料及油画棒在纸、布、扇子等不同材料上画各种不同形态的图案,4、师生互动,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木偶戏大舞台:学生做完后 分小组表演自己的舞台剧 活动评析:

整个活动构思巧妙,情趣盎然,其内涵则体现了艺术 性为游戏的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游戏的灵魂。学生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艺术表现艺术创造,以“剧场”为主线完成了一系列活动环节,充分体验到动手做、游戏乐的愉悦。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不断地感知、尝试、操作,在学生感受美、塑造美的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作业布置根据情节画小剧场

18祖国的古建筑

教学目标:

1、欣赏祖国的古建筑,了解古建筑的常见类型、一般特征。

2、能运用语言或文字评说一处古建筑的造型色彩及特色。

3、通过对家乡古建筑的描绘,激发学生对古建筑的热爱、保护之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建筑的常见类型、一般特征。从怎样的角度欣赏一座古建筑。教具准备:祖国古建筑的图片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中国古建筑是文物类型中体量最大、数量最多、保存各种艺术品示物最为丰富的一种。众多的古建筑就像颗颗明珠镶嵌在祖国各地,它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些祖国的古建筑。(板出课题)

三、欣赏

1、介绍欣赏的方法:

(1)历史:知道建造的年代、地点、因何而建。

(2)类型:同洞、宫殿、坛苗、寺观、陵墓、园林、民居、娱乐性建筑。样式:亭台榭、楼阁、塔。

(3)造型: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觉?

(4)色彩和装饰:色彩和造型、用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哪些地方的装饰让你最感兴趣?这些装饰起着怎样的作用?

(5)材料:运用的是怎样的材料?

(6)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或与居住人的关系。

2、运用上述方法介绍承德避暑山庄。

3、向学生介绍故宫、大雁塔、十七孔桥、布达拉宫等(其问可以与学生互动,对些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说说)

四、总结学生活动情况

五、布置作业: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祖国的古建筑,今天大家就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用你的画笔画一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评价、展示

下载浙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小学四年级 (下册) 美 术 教 案 学校:回龙小学教师:钟永兵 第1课 聚聚散散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课题 首页图版 教材分析本册为中国古代的玉器欣赏。这儿选取的四件作品都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玉器作品。中国玉器产生于新石器时......

    小学四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

    黄山小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浙美版美术学科五年级 任课教师:黄礼财 第一课 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资源的知识,初步学习招贴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

    浙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2014新版)5篇

    1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资源的知识,初步学习招贴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综合应用活动,提高对水资源的危机感的认识,知道用美术的方式关注生活 3、......

    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 2.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

    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 2.技能: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

    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 反思

    1.画家故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引导学......

    新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浙美版

    1、五彩的烟花 教材分析: 本课以《五彩的烟花》为题,意在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放烟花的习俗,表现烟花灿烂辉煌的瞬间。教材选择以油画棒或蜡笔(这两种作画工具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