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版式设计概述(5篇)

时间:2019-05-12 19:1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章 版式设计概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章 版式设计概述》。

第一篇:第一章 版式设计概述

教学重点:

1.了解和熟悉现代版式设计的概念。2.了解和熟悉西方和中国版式设计的历史。教学难点:

清晰的认识现代版式设计的发展趋势,从而根据这种发展趋势进行创造性的版式设计。

第一章 版式设计概述 第一节 版式设计的概念

版式设计也叫编排设计,是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即将版面构成要素(文字、图形、色彩等)根据特定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排列,把构思与计划以视觉形式表现出来,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觉传达方式。(图1-1 图1-2 图1-3)

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家必须具有的艺术修养与技术知识。从此观点分析,版式设计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大家庭中的一员,它倾向于平面性,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装设计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它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非常密切。随着网络等多媒体的快速发展,版式设计在今天已经超越了平面设计领域,其载体除了一般的纸媒外,还可以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墙体、包装盒(瓶体)、车体、网页、移动客户端以及影视设计制作领域等等。(图1-4 图1-5)

第二节 版式设计的历史

一、西方版式设计的历史

(一)西方早期版式设计 1.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版式

西方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文字版式形式,出现在约公元前3000年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图1-6)。这种文字最初是图画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成苏美尔语的表意文字,将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这种字从上而下直行书写,每一个笔画总是由粗到细,形似木楔,后来改为从左而右横行书写,于是全部楔形符号转了90。笔画粗的一头在左,细的一头(钉尾)在右。这种文字后来形成西方最早的编排版式形式,版面编排规整,文字按照整齐的格子书写,字体十分规范。人类发明文字的同时诞生了文字排列,随后,文字与图形的版式编排就随着人类文明的发生而发展。

2.古埃及的纸草版式

古埃及是古代世界文明中影响力最大的文明之一。古埃及的莎草纸是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介质,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图1-7)。在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法老时期,古埃及人就发明了纸草造纸术,用纸莎草制成的纸作为当时主要的书写材料。埃及博物馆陈列的各种莎草纸文书和图画最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埃及人称其为pa-per—aa,意思是“法老王的财产’’,表示埃及法老拥有对莎草纸生产的垄断权。希腊人采纳了这个名字,并变形为papure,这也是英文中“纸(paper)”一词的来源。对写在莎草纸上手稿的研究,被称为纸莎草学,它是古希腊罗马历史学家的基本工具。在人类造纸术极其落后的古代,埃及纸莎草纸一度成为法老时期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至古希腊、古罗马等欧洲国家,历时3000年而不衰。

莎草纸在埃及一直使用到8世纪才被从阿拉伯传入的廉价纸张代替。皮革,特别是羊皮纸的使用影响了纸草的流行,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记录希腊、罗马思想的主要载体,直到8世纪,当时由于从东方传来一种新型的书写材料,即用旧麻布制作的纸,它才逐渐被淘汰。11世纪左右,欧洲教会依然在正式文件中使用莎草纸。保留到现在、具有确切年代的一份莎草纸实物文件是1075年格里高利七世教皇的敕令。拜占庭帝国直到12世纪依然在使用莎草纸。在古埃及的宗教传说中,人们相信来世,认为现世的人只是人全部生命的一个部分,人的死亡是人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和国度,《死亡书》的图文编排方式体现了古埃及人的神灵思想(图1-8)。莎草纸的产生,为版式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此时的版式十分讲究,插图与象形文字相混合,插图制作精美,文字排版根据实际需要,竖排与横排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版面上,版面整体结构严谨,组织有序,具有绝妙的装饰性。

3.古希腊文字版式

历史证明,西方文明的起源是建立在古埃及与两河流域文化既有成果的基础上,然而,最早的欧洲文明却直接诞生于距腓尼基文化不远的古希腊克里特岛的米诺亚文明。古希腊存在着较为复杂的表意象形文字、线形拼音文字和一种未被破译的文字。在腓尼基文化影响下,公元前2800年左右,米诺亚地区出现了文字符号,最终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被拼音符号取代。古希腊文明自米诺亚文明之后,开始全面走向兴盛,在这个文明的兴盛期中,帝国的版图扩大到地中海沿岸许多地区,使希腊文明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但希腊仍然沿用古老的莎草纸和羊皮作为书写材料,对版式的形式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制约作用。古希腊从象形文字到线形文字的版式演变过程中,象形文字的版式延续了埃及的排版方式,而线性文字的形式及版式奠定了后来拉丁字母基础,文字结构、文字排列更加合理,形态更加完美,方便了人们阅读和书写(图1-9)。

4.古罗马时期字体版式

古罗马人将古希腊文学、艺术、诗歌、音乐、哲学、宗教等成果及相关人才掠走后,古希腊文明开始全面走向衰败,古罗马文明取而代之。古罗马主要以耕牧方式生存,具有粗野、蒙昧、淳朴的特点。建国之后的古罗马崇尚武力,追求社会与国家、法律与集权的强盛与完美,大多是给予帝王歌功颂德和满足罗马贵族奢侈生活的需要,其文学、艺术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与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过分装饰,具有很强的理性精神和集体意识,具有庄严崇高的特征。

古罗马人修建了大量纪念性建筑,建筑上大多刻有建筑性铭文,字体则被称作罗马建筑铭刻体。字体设计上,字母开始用线装饰,每个字母相对独立,字母内的笔画讲究空间的疏密配置。每个字母都是独立的单元,若将其拼成一篇文章,则有着几何状连续性、完整性的特点。凯旋门、纪念柱和相关的碑文均具有庄严、典雅、工整、匀称的外观特点。罗马字走向成熟的“方体字”在公元二世纪普遍使用,书写方式为横细、竖粗,有装饰线,笔画匀称优美。从文字的演化上可以看出,最初传入罗马的拼音文字其实并不完整,罗马人将希腊文字经过改良后变成了今天的拉丁文字母。由于使用价格昂贵的羊皮纸,版式编排的空间相对狭小,字行密度大、字体小,多为对称式。少量插图与文字相配,相对增加了一些活泼的气氛。提图斯凯旋门(图1-10)图拉真纪念柱(图1-11)提图斯凯旋门上的部分字母及版式编排(图1-12)

(二)欧洲封建时期的版式设计 1.封建城邦时期的版式设计

农民和手工业者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者,只能在极小的领域内,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改善生产条件,这种封闭的、个体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决定了广大民众分散的、自私的、保守的特性。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版式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的产生与发展皆由对应的经济基础决定,封建城邦封闭的特征造就其相互间文化交流的不畅,必然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版式特征。

法兰克皇帝查理曼统一欧洲后,原分布于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时期的卡洛林(751年—987年)字体有较强的阅读性,卡洛林小写体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也就是现今拉丁字母中小写字母的雏形。它比以前的字体更易于阅读,且特别适合于书籍的抄写发行(图1-13)。查理曼大帝统一欧洲时期,西班牙由北非摩尔人(moors,中世纪时西欧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对北非穆斯林的贬称)长期占领,他们使用阿拉伯语的哈桑方言,上层社会通用法语。北非摩尔人图、文混合编排版式。(图1-14)

长期以来,由于当时文化一直受阿拉伯文化和欧洲本土文化的双重影响,公元945-1000年间,出现了一种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编排版式,图形的编排大部分以几何形态为主,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与文字编排在一起,版面显得十分生动活泼,这一时期的作品带有早期的表现主义意识。另外,手工业行会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对城市经济发展作过积极的贡献,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它对手工业的扩大、发展和提高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中世纪以后的版式设计

宗教对版式设计有巨大影响。中世纪以后,基督教成为官方最大的垄断性的宗教组织,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按照宗教的标准去做。在神的教诲下,人们以最大的限度泯灭人性,提倡神性,倡导禁欲。欧洲当时所有国家的教堂都修建得极其豪华、威严,《圣经》手抄本是唯一得以广泛传抄的文献,那是盛纳“上帝”灵魂的“容器”,无论从圣经的封面、函套还是内页版式都体现了当时西方的最高水平。(图1-15)(图1-16)

手抄本《圣经》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整部书重点采用插图,插图的方式与文字相统一,与书的整体气质浑然一体,丝毫没有添加或生硬的痕迹,文字与插图结构结合得自然巧妙;第二,广泛使用装饰字体。在主要文字上,都必需经过仔细的设计与装饰;第三,整个版式使用钻石、珠宝、金、银等华贵材料装饰。虽然中世纪的宗教统治极为黑暗,泯灭了人类的许多创造性,但中世纪毕竟脱胎于古典时期,大量极有价值的国家法典、宗教圣经的设计制作不免带有古典时期的烙印,版式设计吸收了许多古典风格的精华。

3.文艺复兴时期的版式

起源于14世纪意大利的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为神的艺术”向“为人的艺术”的转变时期。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已引起社会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人民表现出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由于各国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不同,文复兴时期,各个国家的版式都带有本国的特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华景象。

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促进了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自然科学的各门类突破中世纪神学的禁锢,迅速发展壮大,为技术和技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蒸汽机的发明带动了社会一系列的变革,给社会带来了丰富的财富。(图1-17)文艺复兴虽然学习古典,却绝非单纯的复古,实质上是通过学习古典,从而创造新文化。在造型艺术方面,首要的是写实传神,开创了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善用线条,注重空间透视和人物造型。15世纪的文艺复兴艺术已基本掌握再现现实表现方法,透视法则与人体结构的科学知识已相当丰富,在此基础上,16世纪,艺术家们集中精力创造艺术典型,在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方面,达到古典艺术之后的新高峰,在风格和技法上,它和东方艺术以及一切近代之前的艺术有本质区别。

4.金属活字印刷后对版式设计的影响

公元105年,中国发明造纸术,造纸术在中国广泛使用1000多年之后,公元1150年,摩尔人建起了欧洲第一座造纸厂。印刷术也是如此,15世纪时,欧洲人还未能 掌握这种技术。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为了解决印刷给文化造成的滞后现象,各国都花大力气进行开发研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人古腾堡1450年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术,金属活字印刷术发明后,纸在西方取代了羊皮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对欧洲的思想和社会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使德国的文化教育水平急剧提高,加速了文艺复兴传播的速度,有助于民族文字和文学的建立。(图1-18)

印本的大量生产,使书籍留存的机会增加,减少手写本因有限的收藏而遭灭绝的可能,使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广为传播。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古腾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印刷技术不断革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世界上第一张报纸是1615年创刊于德国的《法兰克福新闻》。

(三)欧洲近现代的版式设计

市场竞争与设计的经济环境的突变,使商品比从前大为丰富。自由竞争使城市商业出现了畸形的发展和繁荣,从而导致要求全面提高竞争力的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体系的出现,设计的商品化使一切变成商品,智慧和技术也不例外,企业主为取得有竞争力的设计而投资扶植设计行业,风格的个性化呈现纷繁杂沓的格局.由于资产阶级学者大力鼓吹个性解放,由于文化的商品性,使欧洲工业革命以后,各种机械电气应运而生,新思想新技术的出现促使欧洲的版式设计有了新的发展。

1.照相技术的发明进一步拓宽了版式发展的空间

世界上最早的照片拍摄于1825年,是被世人誉为“照片之父”的法国人尼瑟佛尔·尼埃普斯所拍摄(图1-19),被称为第一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1839年8月19日,巴黎天文台台长弗朗索阿·阿拉戈,在科学院和美术学院联合召开的大会上公布了达盖尔照相术,这一天后来就被定为照相术的发明日。照相技术是相对于古典主义绘画的一种新型技术,对照西方焦点透视绘画,这种方法达到的光影效果称得上是一种真正的写实主义,在科学尚且朦胧的文艺复兴早期,这种神奇的光影写实,使得西方传统的绘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照相技术借助于光学与化学技术,使人与物投射的形象成形,从而不再需要任何形式的人工干预,形体、笔触、光影、色彩,这些曾经最受画家关注的东西变得无足轻重起来,这从根本上动摇了绘画大师们在画坛的霸主地位。

自1870年之后,照片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肖像画的廉价替代品。欧洲艺术家纷纷退出肖像画制作这一领域。照相技术普及后,艺术家不再以真实描绘客观对象为能事,强调个人感受和情感的表现,开始了非写实的时代。

2.各种艺术流派对版式的影响

照相术发明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从塞尚开始,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绘画艺术开始了非写实艺术的尝试。此后,非客观物体的绘画或者没有实际主题的绘画开始产生。从此,俄罗斯艺术家开始了描绘非客观世界的准备工作。

构成主义一词最早来源于俄国塔特林等人的设计作品,其特点和理念在于歌颂工 业材料如金属、玻璃、砖石等在现代工业中的作用,设计手法上力图从自然中发现和提取几何形态,以纯粹的基本元素为造型手段,通过感觉性、自由性和均衡性的手法进行创作。从现存的构成主义设计作品来看,虽然构成主义强调理性、简洁的设计思路,但每幅作品均有独立的设计含义,绝无雷同的设计思维,充分反映了构成主义版式设计的实用性、功能性和独创性。

现代设计的基础理论与思维方式的形成,是以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风格派及德国的包豪斯为核心的理性主义设计思想为代表的主流设计。其中,尤以俄国的构成主义设计运动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图1-20)

3.国际主义运动时期的版式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平面设计停滞了很短时间。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一种崭新的平面设计风格终于在联邦德国与瑞士形成,被称为“瑞士平面设计风格“(Swiss Design)。由于这种风格简单明确,传达功能准确,因此很快流行全世界,成为二战后影响最大、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因此又被称为“国际主义设计风格”。

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根源应该说是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与包豪斯和荷兰的“风格派”运动等有密切的关系。国际主义平面设计运动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两个关键人物,西奥·巴尔莫(1902—1965)和马克斯·比尔(1908一)都是毕业于包豪斯的瑞士平面设计家。巴尔莫是最早采用完全的、绝对的数学方式从事平面设计构造的设计家之一。马克斯·比尔则重视设计的一致性和统一性。1950年,比尔担任联邦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的第一任校长。乌尔姆设计学院对于奠定国际主义设计风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959年,瑞士出版《新平面设计》杂志,瑞士的国际平面设计风格真正形成气候。这本刊物是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基本阵地和发源地,在平面设计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瑞士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在美国引起很大的震动,并在美国得到高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最早促进国际主义在美国发展的是洛尔·马丁,他于1947年开始在美国辛辛那提美术博物馆担任平面设计工作,并放弃了美国当时流行的写实插画方式,而采用国际主义风格策划博物馆的展览、刊物和海报。瑞士国际主义平面从50年代起在美国开始流行,一直延续了20多年。

美国采用了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之后,极大地提高了美国科学技术出版物的普及和推广,对于美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都有极大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4.电脑及激光照排给版式设计带来革新

战后工业化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工业化国家,研制开发的电脑技术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电脑及激光照排技术被应用之后,印刷业便掀起了一场革命,印前设计、排版、印刷等环节迅速电子化,古老的铅字排版时代一去不复返。

版式设计在当时出现了两个著名的标志性人物:美国人戴维·卡森和英国人内维尔·布罗迪。在设计风格上,他们的作品采用图形摄影技术,作品在二维空间中具有三维的视觉错觉,作品每一个局部都以精湛的编排方式,将所有的图形与文字纳入到统一的版式空间中,给人的感受极其精美。戴维·卡森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具争议性、最具创新性和最有影响力的美术设计者,他在活版印制和版面布局方面的革新在全世界引起了争议,同时也鼓舞了一批年轻艺术家,使他们渴望打破传统,进而打造全新的美学理念。电脑及激光照排技术为版式设计形式提供了物质上、技术上的保障,从此,版式设计弥补了理性主义设计在感官上的不足,朝着洒脱、自由方向发展,版式设计进入到了一个自由王国的时代。戴维·卡森的版式设计作品(图1-21 图1-22 图1-23)

二、中国版式设计的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的版式设计

在很久以前,人类就把有声的语言作为传递与交流知识的工具,但语言的传播受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人们也曾先后使用了结绳、契刻等方法来帮助记忆,但这一方法只能助记,不能直接表达复杂的事物。只有使用图画和文字,才能比较精确地表示事物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我国古代发明了造纸术后,书籍版式的装帧形式就逐渐由简策式发展到卷轴式。后来,以抄写为手段的复制方式,又被我国人民发明的印刷技术所取代,于是装帧形式又由卷轴式发展为册页式。雕版印刷发明后,图书批量产生的理想变为现实。中国的版式设计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历史悠久,样式繁杂,曾在世界设计艺术史上达到很高的成就。为了理顺中国古代版式发展的脉络,现结合相关资料,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析中国古代几种版式设计形式。

1.甲骨文版式 甲骨文版式(图1-24)甲骨文拓影(图1-25)

1899年,发现于河南安阳殷王朝都城遗址的甲骨文是中国现存较早的“版式”形式。距今约3400年前,甲骨文是用刀刻在龟甲和兽骨等天然材质的“版”上,应该说后来的拓印与刻版插图技法已经萌芽于其中了。

考古学家经过考证,在同时期,青铜器、石器和陶器上也出现了甲骨文的书写方式,从文字学构字方式角度分析,它同样属于文字学的范畴,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祖先,其存在与发展有着必然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它以字体结构和书写方式的合理性作为存在的基本前提,它在汉字的演化过程中扮演着原创的角色,以至后来汉字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未离开其基本母形的构字结构,并起着重要的参照作用。

甲骨文版式的显著特点是:文字与图形编排受天然材质的形状和大小制约,体与形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字图一体性的版式形式,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相关信息,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金文版式

金文出现在比甲骨文稍晚的商代,金文亦称铭文、钟鼎文。青铜器制作方法大多用浇铸法,青铜器与铭文在浇铸前必先制范,范上的凸凹与实际器物的凸凹相反。(图1-26)(图1-27)

在河南安阳曾发现很多陶范和为了制造陶范所用的“模”。“模”就是制范前的坯型。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及其表面的铭文,必先造字模,然后制范,最后浇铸成形。字模是凸起的反体字,说明当时已有高超的文字雕刻技艺,有的铭文;是由单个字模拼组而成,这对后来发明泥活字技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金文的版式特征是甲骨文版式的进一步发展,都是从右开始,竖排,文字的间距排列有着比较严格的限定,一般为三分之一个字距,行距紧凑,与字距差别不大,有的仅为半个字距,有的则与字距完全一致。版面安排由于受材料的限制,秩序感很强。

3.石鼓文与碑文版式

先秦时期秦国石刻文字,因其刻在十个形似大鼓的石头上,故名。石鼓文字体为籀文,文体为诗。石鼓文是将文字镌刻在磨光的石面上的一种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对文字的统一整理,最终发展成小篆,并在笔画的书写方式上作了规范化的统一。碑文是继石鼓文后的石刻,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碑文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在中国石刻史上,《礼器碑》是较有名的石刻。《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劝造孔庙礼器碑》,汉永寿二年(156年)刻,隶书,高227.2厘米,宽102.4厘米,藏于山东曲阜孔庙。(图1-28)石刻文字的字距、行距差别不大,亦遵循由上往下,由右往左的排版方式。石刻的制作工艺的起源应该来自金文制作工艺。由于材质的特殊性,后世存留的碑文作品较多,但它作为传达信息的手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即不能随身携带。

4.简策版式

简策作为书籍形式用于传播文化,在中国的文明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简分竹简与木简。单片的简一般只写一行字,也有少数单片简上写数行小字的情况。成片的简装订成策后,便有了版式的早期编排形式,“策”通“册”。据蔡邕(132--192)《独断》载文日:策简也,其制长者一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下附扎牒也。次日简编次简也,次简者,竹简长短相间排比之,比绳横联之,上下各一道,一简容字无多,故必比次编之,乃容多字。

简策的版式排列沿用了甲骨文的坚排格式,自右向左,单片竹简之间天然形成的隔线,可以有效地控制行距,界内的字迹可大可小,但不能突破界线。简策的版式形式作为中国古籍的代表之一,为日后书装。‘汉代长安词典’,张之禄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09—510页版式的编排提供了基础性模式,现代书籍的“册”即是出自于此,今天有关书籍的名词术语,以及书写格式和制作方式,大多是承袭简策时期形成的传统。(图1-29)

5.帛书版式

帛书是略晚于竹简的一种书籍形式,绢的发明和使用,为书写材料的改进提供了可能,对文化的广泛传播有着一定的影响,由于材料昂贵,多为统治者书写公文或作绘画用,一般书籍使用较少。帛书在版式形态上,远不及汉简对后世的影响大,但作为从原始笨重的传播方式过渡到便捷的书写形态来看,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同时,也为后人对书写材料乃至对新型版式的探索,提供了历史传承的依据。(图1-30)

二、中国传统书籍的版式形式

(一)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式 1.卷轴装

卷轴装是中国古代书籍装订法的一种,把纸粘成长幅,用木棒、象牙、玉石等做轴,从左到右卷成一束。是中国古装书装订形式之一。将纸张粘成长幅,用木或金、玉、牙等制成轴,从左向右卷成一束。卷轴装始于帛书,隋唐时期,纸本书盛行时应用较广泛,以后历代均沿用,现代装裱字画仍沿用卷轴装这种传统字、画版式。(图1-31)

2.旋风装

旋风装也称为“旋风叶”、“龙鳞装”,旋风装由卷轴装演变而来。它形同卷轴,由一长纸做底,首页全幅裱贴在底上,从第二页右侧无字处用一张纸条粘连在底上,其余书页逐页向左粘在上一页的底下。书页鳞次相积,阅读时从右向左逐页翻阅,收藏时从卷首向卷尾卷起。内部的书页宛如自然界的旋风,故名旋风装;展开时,书页 又如鳞状有序排列,故又称龙鳞装。旋风装是我国书籍由卷轴装向册页装发展的早期过渡形式。(图1-32)

3.经折装

经折装也叫梵夹装,佛教经典大多采用这种版式。卷轴长幅改为折叠,成为现代书籍形式,前后粘书面。它是从卷轴装演变而来的,因卷轴装展开和卷起都很费时,改用经折装后,使用比较方便。经折装的书籍称为“折本”。它的装帧形式与卷轴装 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形状和今天的书籍非常相似。现代在古籍书画、碑帖装裱等领域仍偶尔在使用。(图1-33)

4.蝴蝶装

蝴蝶装也称为“蝶装”,又称“粘页”,是早期的册页装,始于唐代后期,盛行于宋朝。张萱《疑曜》中说:“会秘阁中所藏宋版诸书,皆如今制乡会进呈试录,谓之蝴蝶装”。蝴蝶装出现在经折装之后,由经折装演化而来。人们在长期翻阅经折装书籍的过程中,经折装书籍的折缝处常常断裂,而断裂之后就出现了一版一页的情况,同时,雕版印刷发明以后,特别是到了宋代,雕印书籍盛行,由于雕印书籍受版面制约,即每版只能雕印一定的行数,且通常都有边栏,引起书籍装帧方法和形式也相应发生变化。据《版本通义》记载:宋版款式大抵以白口单边或细黑口者为多。口以中缝言,边以四匡言,中缝折页不见一线黑者,为白口;而鱼尾上下有一线墨者为黑口。从上述记载看,宋版书的版式设计已日趋成熟且功能完善。(图1-34)

5.包背装

包背装大约出现于南宋中期。包背装是将书页背对背地正折起来,使文字面向外,版口作为书口。将书页的两边粘在书脊上,用纸捻穿订,再用整张纸从封面包住书脊和封底,最后把书边裁齐。《中国书装源流》中说:“盖以蝴蝶装式虽美,而缀页如线,若翻动太多终有脱落之虞。包背装则贯穿成册,牢固多矣。”包背装的书籍文字页面是单面印刷,每两页书口处相连,其它特征均与今天的书籍相似。包背装书籍的装订 及使用比蝴蝶装方便,但装订的手续复杂,所以不久即被另一种装订形式——线装所取代。(图1-35)

6.线装

线装是书籍装订的一种技术。在装订时,纸页折好后,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 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图1-36)

(二)古代书籍版式中的“图“与“书”

我国古代书籍的插图版式,有着优良的传统。《书林清话》语:吾谓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这是中国古典书籍版式编排的一大特色,尤其明清之后小说更 是如此。有书必有图,有图才称得上完整的书。古籍手抄本插图,大多由画家直接绘于书本之上,最早以印刷的方式出现的插图是石刻画像,《孔子七十二弟子像》(图1-37)。之后,古人发明了雕版印刷,使插

图有了大批量生产的可能。唐代的佛经印刷中,配有卷首图,宋代插图的书籍更多。宋朝景定二年(1261)《梅花喜神谱》全书分上、下两册,是中国第一部专门描绘梅花种种情态的木刻画谱。宋《梅花喜神谱》手抄本(图1-38)

到了明代,书籍插图艺术达水平很高,在民间刻印的戏曲剧本中,大量使用印制精美的插图;官方出版的科技书、医学书、地方志书中,也使用较多的插图。“图”、“书”自古不分家,明代之后古籍书中插图传达信息的作用不言而喻。插图的地位即使到了今天,也无法用其它方式来取代。

(三)古代书籍版式特征

中国古代版式的编排形式由于受到材料、加工工艺、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呈现出特有的版式特征,总体归纳如下:

1.甲骨文、简册等特殊材质的运用造就了中国特有的版式形式。

2.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使图形、文字混合编排更加方便,形式更加多样,同时,也加速了文化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3.中国古代书籍版式的视觉流程总体遵循先上后下、先右后左的顺序。

4.人们总是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当一种版式形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时,随着技术的革新和新材料的运用,更加实用、合理的版式形式就出现了。直到18世纪,随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西方现代印刷技术逐渐传入 我国,中国近代出版、印刷业开始兴起。现代的册页装及矩形开本书籍,虽然在材料、工艺等方面有较大改进,但书籍形式基本没变。

三、中国近现代版式设计发展

中国传统版式设计有独特的表现和功不可没的贡献,也曾有过骄人的辉煌业绩,然而近代以来的事实表明,中国与文化相关的设计艺术,是在他国的影响之下才开始转型的。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一步沦为半殃民半封建社会,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中国部分仁人志士开始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足以摧坚破垒,所向克捷”,洋务运动兴起,并逐步建立起近代工业体系,最终,洋务运动被朝廷否定,但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已种下文明的种子。

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但“废科举、兴学堂”得到贯彻,并有不少学生官派或自费出国留学,新式教育培养的近代设计人材,是中国第一批新式造物设计的骨干,有效地推动了中国近代设计的发展。

1928年担任国立艺术院校长的林凤眠先生,“以兼容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弘扬中华文化为办学宗旨”,首先建立“实用美术系”,设置了商标、广告、装潢等课程,并聘请外籍教师来校执教。林风眠先生早年留学法国,对于新艺术运动和美术与工艺运动,以及莫里斯等人的工艺思想十分了解,因而在教学中努力以手工艺制作与绘画并重,为振兴我国传统工艺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

1949-1976年的27年中,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尤其是手工工艺的发展,成绩是巨大的。但是,由于政治上和社会上的原因,我国经济和文化在此期间却一直处于与世界环境、尤其是与西方主要工业大国的市场相互隔绝的状态。因而,发达工业国家设计科学的发展,国内所知甚少。十年**时期,整个国家几乎处于停顿状态,现代设计更难有发展的可能。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我国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使我国经济处于国际大环境中,并大胆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计艺术发生了质的飞跃。80年代初的一个特点是教育先行,由政府派遣留学生去欧、日等国学习现代设计、并邀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各种“现代设计”、“工业设计”的研讨会、学习班、讲座等在国内各地举办,相关的专业学科也相继建立,一些专门的设计杂志、设计理论书籍以及电视专题也对现代设计进行宣传介绍。许多构成的书籍也于此时纷纷问世。终于在七十、八十年代之交,取道香港入境大陆,并在数年内风行中国。严格说来,纳入现代艺术设计范畴的与版式设计相关的设计学科,也正是从改革开放后得到蓬勃发展。

第三节 版式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生搬硬套别国版式

从80年代设计艺术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设计的一种趋向:尽力突破旧的艺术观念的束缚,拓展设计领域,不断贴近生活,但发展极不平衡。有些设计仍属起步阶段,无法与国外现代设计相抗衡。此从80年代初的搿三大构成”热,80年代末的“工业设计”热,再到90年代的“CI熟”,许多西方构成理论书籍纷纷问世,谈及设计就是“包豪斯”的设计理论,即使是传统的敦煌壁画、天津杨柳青年画、陕西皮影等都被联系到“点、线、面”相关理论中普通民众似乎不屑提及传统版式,传统的纹样与版式形式似乎正从人们的视线中隐退。

今天,全球化大旗飘扬,又是一个西方横扫六合的年代,对中国传统设计文化形成强力冲击,设计教育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高素质师资来源严重缺乏,知识结构不合理,加上盲目照搬西方设计教育方法,于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为潮头的价值观系统开始深入骨髓,缺乏对中国实际现状研究的兴趣,严重影响了设计艺术的正常发展。虽然,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设计界面临“万国来朝”的契机,应该运用“拿来主义的”的观念,对中国传统设计文化和外来设计文化都必须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选择性地选取有益的设计理念,以推进我国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设计文化的发展。但现实的残酷总让人悲哀,毫不夸张的说,与版式设计相关的设计领域,生搬硬套国外的设计成果已形成一股风气,似乎正慢慢溶进普通民众日常生活,西方设计取代中国传统的设计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不同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形式多样。

二、民族化版式焕发生机

运用图形、文字作为版式设计的基础元素,对于中国传统中秋节的月饼盒外包装设计而言,没有哪种图形能比月亮、自兔更有说服力,只有纯粹的中国人才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中国是一个文明礼仪之邦:汉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古代文学源远流长、灿若星辰,古籍图书浩如烟海、众彩纷呈,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四大发明卓越领先,建筑艺术巧夺天工,艺术成就绚丽辉煌,中国的民族文化内容博大,内涵丰富,底蕴深厚。

在与版式设计相关的国际化设计大赛上,运用流落于民间角落的、最能代表各民族的、地域性极强的民族元素设计的作品总能得到世界的认可。皮影、剪纸、布艺、面食、刺绣、漆器、傣锦等民族传统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广泛应用,正日益重新散发出勃勃生机。

作业:

1.搜集国外不同时期的版式设计作品。2.搜集中国不同时期的版式设计作品。

第二篇:《概述式纪要》实例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搞好沿长江的对外开放意义深远重大。过去13年,我们的开放政策主要是向沿海地区倾斜,这是完全必要的,它为全国的对外开放起了先行探索和示范的作用。现在,中央提出进一步扩大沿长江和沿边的对外开放,这对于在沿海开放的基础上,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整体开放格局,实现我国对外开放“全方位、多元化”的战略目标,推动对外开放向内地深入,促进沿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长江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江流域占国土面积的1/5,人口近4亿,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多。这里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城市密布,市场发达,人才荟萃,是我国最具自然地理优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综合优势相结合的地方,开发潜力巨大,前景良好。扩大沿长江的对外开放,通过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人才,开拓国际市场,可增大开发长江的力度,加快开发步伐,从而为国民经济发展增添后劲。

扩大沿长江的对外开放,对五市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为此,代表们指出,搞好沿长江的对外开放,首先要解放思想、破除迷信,联系实际找差距,真正解决和克服长期束缚人们手脚的认识问题。要增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形成齐抓经济工作的合力;要进一步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开拓搞好对外开放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途径;要强化商品经济意识,克服温饱即满,不愿冒风险,不敢迈大步的小农思想,自觉按照经济规律办理;要树立全局观念,防止和克服狭隘的部门利益,树立一盘棋的战略思想。

扩大开放,必须深化改革。代表们提出,与沿海地区相比,沿长江城市在对外开放方面已滞后了一步,旧的体制严重阻碍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因此,应通过深化改革,克服“左”的思想和守旧观念,给企业以更大自主权,使各项政策措施相互配套,逐步完善。改革需要探索,要敢想、敢干、敢闯、勇于实验,对的就大胆推广,错的就加以纠正。

开放是促进和带动一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代表们认为,应围绕开发抓开放,通过开放促开发。通过开放,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行业,解决内陆城市产业单调、技术陈旧、产品老化的问题,使经济发展具有新的活力;通过开放,不断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开放,把利用外资和老企业嫁接起来,加速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搞好长江的开放开发,必须走联合协作的路子。代表们认为,长江流域自然地理条件的多样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优势,决定了要通过联合协作的方式来搞好开放开发,如果化整为零,搞区域割据、市场封闭,长江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开放开发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会有负效应。因此,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拿出长江开放开发的总体规划,各省、各中心城市、各中小经济区域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力合作,加强横向联系;要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加强政策的对接和连贯,使龙头、龙身、龙尾一起摆动,努力在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交通运输、资源开发利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市场开发等方面,做到协调一致。

投资环境建设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代表们认为应把它放在对外开放的重要地位来看待,作为一项持久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既要搞好投资硬环境的建设,努力使“七通一平”符合国际标准;又要加强各项软环境的建设,使有关政策措施符合国际规范。还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养大批懂业务、善经营、敢开拓的外向型经济人才。

第三篇:设计管理概述

关于项目开发的设计管理:

一、项目开发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总体设计是否成功?项目开发产品设计是否上乘?总体进度

控制是否成功?总体造价控制是否经济合理?各部门的工作是否得到有力的技术支撑?均同项目的设计直接相关和密切相关,因此设计管理在项目开发管理中占有龙头地位和起着关键性作用,项目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的设计管理。

二、项目设计管理在项目开发各阶段的作用及工作内容

1、项目拿地阶段

地产公司称为拓展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对公司的拓展部门进行专业技

术支撑,对意向用地的规划条件、区位、市政、自然等用地条件进行设计专业的分析,分析用地进行产品设计的可行性、是否有硬伤等,此阶段一般进行强排,会同拓展部、销售部、财务部、造价部等进行综合分析,为公司拿地提供支撑、进行机会的甄别。

此阶段工作可委托设计单位或咨询单位进行也可由设计部专业人员

进行,成果深度满足规划设计条件及营销定位要求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专业的总图布置与分析;为其它部门的分析提供前置条件;最终汇总为公司的决策提供参考。

2、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阶段

在拿地前的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目的是通过概念性方案设计向政府推销开发的构想,打动政府为在土地竞标中胜出和向政府争取相对优惠的开发条件。此阶段设计重在得到政府的认同,为成功拿地提供支撑,因此要求充分思考能给政府带来什么、能给当地的城市格局及风貌带来什么、能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什么以及自身运营项目的丰富的经验和成功案例。此阶段设计深度比较粗,但设计成果一定要充分有想法要要亮点有全局观,一般此阶段一般直接委托相对熟悉的有实力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周期比较短、设计质量要求很高、设计费用的浮动区间比较大。

拿地后的概念性方案设计,是主要是为开发商产品开发服务,也是为进步向政府咨询意见,以便建筑方案设计能通过政府的审批。此阶段设计的前置条件为用地规划条件、产品策划及定位书以及有关国家和地方的规范规程等。因为此阶段决定了项目开发整体的走向,因此显得非常重要,期间可能邀请有实力的咨询公司进行咨询规避开发商对市场对产品的局限性,大型项目一般会邀请3家左右的设计单位进行概念性方案设计,开发商进行比选甄别或综合汇总,使开发设计思路明朗,最后委托其中的一家进行方案设计。计费方式一般第一名在邀请招标文件中约定设计费其它单位明确达到深度的成本补偿标准。

3、方案设计阶段

一般会采用概念性方案单位中的一家进行方案设计,此阶段主要作用是将概念性方案落地进行细化优化,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同时做文本做方案上会,取得规划方案批准意见书。

此阶段的工作深度为基本同建设部要求的方案设计深度,方案直接落实了开发商用地开发的总体构想(总平)、产品组成及产品的平立剖设计、景观总体构想、物业管理总体构想等,核心目标基于专业的设计达到用地价值的最大化、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能有效通过市场的产品,各地产公司的操盘方式不一样盈利模式不一样具有较大的差异。

1-3阶段项目开发最有关键的阶段,直接决定了项目开发的走向和成败。

4、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

当方案确定后有很多并行性的设计管理工作同时进行,包括景观的设计工作、展示系统的设计工作(样板间示范区售楼部)、地勘及基坑支护的设计工作、建筑施工图的设计工作等。并配合开发完成地勘的审查、深基坑的专家论证、规划报建、施工图审查节能备案以及消防人防园林等方面的专项审查工作。

概括的讲此阶段一方面需完成图纸的设计工作也同时配合其它部门完成有关的审批工作,取得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此阶段涉及到很多单位的选择,根据情况有议标、招标、直接委托,根据开发企业资源情况而定。

5、后期服务阶段

此阶段主要完成一些深化工作和协调设计单位处理现场问题,主要有门窗幕墙的深化、立面分色及材料定板、电梯扶梯的深化等,主要对销售系统、工程系统、开发系统进行技术支持。直至竣工备案交付业主使用。

第四篇: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郭 成

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是否能按照教学设计的理论和要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率的重要前提条件。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特点及功能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

在西方,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于教育技术领域的一种现代教学技术。至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等人提出的理论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已较成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情境教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有知识工程、人工智能)相结合的“第二代教学设计理论”开始兴起。在我国,教学设计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学者开始涉足教学设计,相继翻译了一些有关的著作和论文。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出版有关的研究专著。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肯普(J.E.Kemp)在《教学设计过程》一书中指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与技术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和途径,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系统的计划过程。”我国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虽然上述对教学设计这个概念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但都蕴涵着教学设计的本质含义: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修改方法,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的过程。

教学设计这个概念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外延宽广。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按照其研究的范围,教学设计从大到小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以教学系统为中心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如一个新的专业的设立或一个新的培训项目的出台就需要进行教学系统设计;以一门课程为中心的层次──课程教学设计,如某个专业内一门课程的实施就需要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以一堂课为中心的层次──课堂教学设计,如某门课程内一堂课的处理就需要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以教学媒体为中心的层次──教学媒体设计,如课堂教学中要使用的多媒体产品的研制就需要进行教学媒体设计。沈建民:《课堂教学设计要关注并渗透学习策略》,载《课程·教材·教法》,2002(3)。由此,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系统中的一个层面,是一个直接作用于师生心理和行为的层面,没有这个层面的科学设计,再好的教学设计也难以实现其价值。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系统中的关键层面。

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因此,目前对课堂教学设计这个概念还没有一致公认的解释。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与主张,依据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主要要素(内容、学生等)的系统分析,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创造一种教学活动模式,并形成有序的操作流程(包括反馈),其目的是指导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4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根据教学设计的内涵,综合有关课堂教学设计的定义,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运用现代教学心理学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有效安排和组织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使之序列化、最优化、行为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制订教学方案的过程。从性质上看,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谋划过程,既涉及教师对教学诸要素的内在认知加工过程,更涉及如何有效选择、安排和呈现教学信息、组织教学实践活动的行为操作过程;从内容上看,一个完整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解决好四个基本问题:现在在哪里──课堂教学的主体分析;要去哪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何去那里──课堂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与方法等的设计;是否到达了那里──课堂教学的监控与评估。因此,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是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

1.课堂教学设计是为课堂教学活动制订蓝图的过程

课堂教学设计规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和大致进展,是师生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将受到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约束和控制。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整体把握,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进行。另外,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改进措施。所以说,课堂教学设计是为课堂教学活动制订蓝图的过程。

2.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

系统的方法是指把对象放在系统当中,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化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课堂教学设计是一种教书育人的全方位的系统的科学设计,它由各个部分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各个环节互相关联,缺一不可,否则这个系统就不能有效地运转。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课堂教学系统各因素的地位和作用,使各因素得到最紧密、最佳的组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

创造性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它的一个最高表现。俗话说,文无定体,教无定法。面对着千差万别的学生,课堂教学不可能有一套刻板的程式。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在创造性思考、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为成功进行教学绘制蓝图的过程,这也是教师发挥创造才能的过程。

4.课堂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和具体性的特点

虽然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具有一定的模式,需要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但课堂教学的实际工作往往不一定按照特定模式的线性程序开展。这是因为有时候有些环节没有必要或无法开展。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我们应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情况和要求,决定从何处着手工作,重点解决哪些环节的问题,略去一些不必要或无法完成的工作步骤。此外,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培养人的活动,教师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课堂教学中就有可能出现一些意外的、无法预知的新情况。这也要求课堂教学设计不能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蓝图”,需要有灵活性。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性则是因为课堂教学设计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理论与技术,因此,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是相当具体的。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习材料进行再加工,通过取舍、补充、简化,重新选择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材料。此外,教师对选定的教学内容还要进行序列化安排,使之既合乎学科本身内在的逻辑序列,又合乎学习者认知发展的顺序,从而把学习材料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功能

1.有利于课堂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传统教学中,虽然教学设计的活动普遍存在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当中,但只是把设计看作是一门艺术,其设计思想之精华也只掌握在少数优秀教师的手中。而现代教学设计则是从教学的科学规律出发,对教学问题的确定、分析,对解决问题方案的设计、试行乃至评价和修改等系列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都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上,从而使教学活动的设计摆脱了纯经验主义而纳入到科学的轨道,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容易学、乐于接受,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教学工作的普遍科学化,可以大面积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提高教育教学的投资效益,这正是教学设计的宗旨。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是推动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

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设计出低耗高效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一方面,我们需要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者进行客观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内容和活动,然后清晰地阐明教学目标,科学地制订教学策略,经济地选用教学媒体,合理地拟订教学进度,正确地确定教学速度,准确地测定和分析教学结果,使教学活动在人员、时间、设备使用等方面取得最佳效益。可以肯定地说,没有课堂教学设计,就不可能有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设计设计了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因为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特点,运用了相应的教学策略,采取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更好地解决了学习者的学习方法问题,灵活地应用了教学媒体。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减轻了学习者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习者乐学、会学、主动地学。在轻松愉快、巧妙安排、精心策划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无疑会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3.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为了使教学活动高效、有序,人们一直致力于探讨教学的机制,对教学过程、影响教学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教学理论。但长期以来,教学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脱离教学实际,使教学理论成为纸上谈兵,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在这种情况下,被称之为“桥梁”的教学设计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实际上,课堂教学设计不是一种直觉的冲动,而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它既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同时又是明确指向教学实践的。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可以把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实际教学中,指导课堂教学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科学,充实和完善教学理论,这样就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4.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过程,更是一种艺术表现过程。没有高超的教学技巧,把握不了教学的艺术性,就不可能有好的课堂教学。因此,教育教学技能对于教师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知道,知识经验与实践是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师范教育的传统做法往往是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基本教学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年轻教师大多通过模仿和经验积累来计划和组织教学,延缓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课堂教学设计则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教师通过教学设计不但可以迅速掌握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且在实践中不断熟练和提高,最终成为一名教学专家。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课堂教学设计要研究教与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许多教学因素构成的,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其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手段是主要因素,而教师和学生又是主要因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本质的关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教与学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教与学的矛盾运动过程。教与学的矛盾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始终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发展,确定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中,抓住了这一本质关系,就是抓住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根本,探索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的过程,也就是揭示教学本质、总结教学规律和形成教学理论的过程。只有摆正了教与学关系的位置,才能使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计划,才能使课堂教学设计成为实施课堂教学计划的指南。

(二)课堂教学设计要研究教与学的目标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教学目标的研究已逐渐成为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教学目标之所以这样重要,是因为教学目标在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达成课程目标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设计不论是对一节课的设计、一个单元的设计,还是一门课程的设计,最终目的是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因此,对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时要研究课堂教学目标都有哪些分类,如何确定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并表述出来等等。此外,影响教学目标确立的因素很多,如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考虑教学目标的角度和观点并不一致,即使是中小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的和目标,由于它所具有的滞后性,同样存在信度问题。所以,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既要研究外在目标,又要研究内在目标,做到外在目标与内在目标的统一,也要研究教的目标与学的目标的实例,以保证课堂教学设计的效度。

(三)课堂教学设计要研究教与学的操作程序和策略

当前我国教学论研究中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不能转化为能够对实践产生直接指导意义的操作技术、方法、策略、规范和模式。而课堂教学设计则恰有媒介的作用,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因此,将教学原理和规律运用于教学实践是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核心问题。课堂教学设计要研究解决教学问题和需求的各种方法及适用范围和操作要求、教学媒体运用的程序纲要、课堂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工具的编制技术及使用规范、教学调控策略等。概言之,就是要研究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策略和技术问题。

三、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

我们从当前国内外教育设计领域的研究状况分析,认为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课堂教学设计理论的不断拓展和深化

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能够获得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持续不断地受到新理念和新观念的影响。我们所说的新理念和新观念主要是指发展中的教学和学习理论,这些新理论正是教学设计近年来十分关注的内容,因为这些理论是各种教学策略、手段和技术的源头。每次新理论和新观念的引入,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教学设计的理念,从而动摇传统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为教学设计提供多样化的视角和广阔的视野,以及实际操作的方式和方法。教学设计理论的拓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建构主义的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教育技术界也已开始探索以活动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来设计和开发基于网络的学习系统;基于关系论、宏观论、混沌理论和信息化等的教学设计的研究也日渐兴起等。教学设计理论的深化则表现在向具体的学科或课堂深入。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最终归宿是走向具体的学科或课堂。我们认为,把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的研究仅仅看作是一般性理论研究而与具体学科无关的思想是片面的。在理论意义上,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支持任何学科的教学和学习,因为它属于方法学和技术学层面的学科,具有良好的指导性、适应性和操作性。但是每一门学科或课堂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这必然要求教学设计应该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因此,教学设计的理论应向具体学科或课堂深入,否则教学设计的生命力就不会旺盛。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研究呈现多元化

1.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teaching-centered 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TID)也称传统教学设计,主要研究的是“教”,即如何帮助教师教好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强调教学目标的实现。其理论基础在80年代以前主要是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理论。进入80年代后,认知心理学在学习理论中占据了主要地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吸收了行为主义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的优点,提出了联结—认知学习理论,为TID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经过多年来教育技术专家、学者的努力,TID已经比较成熟,而且可操作性强。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这种课堂教学设计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中仍然有着重大影响。它也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端,即强调“教”,相比之下对“学”的考虑就比较少,因而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很好地发挥,不利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然而,由于TID适合当前我国广大地区的教育教学的现状,所以TID还是近一个时期内的重要选择,我们应大力研究和推广,以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进程。

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learning-centered 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LID)主要研究的是“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LID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是在认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对学习作了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的区分;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思想和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重视“情境”“协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还提出一系列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如支架式教学策略、认知学徒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社会建构教学策略等。由于LID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这是其突出的优点。但是,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容易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些主张对深化我国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LID代表了今后教学设计的发展方向,我们应组织力量认真进行研究和实践,并逐步建设必要的学习环境,在有条件的地区、学校及相关学科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3.“主导—主体”的交互式教学设计

时至今日,在讨论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时,还有人常常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对立起来,其程度已经到了“有他没我,有我没他”的地步。事实上,这种看法割裂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其实,教和学是同在一个过程之中的。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单方面说以谁为中心,都不利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早在1983年,王策三教授就提出并论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强调长期存在的问题在于强调“教”就轻视“学”,强调“学”就轻视“教”,从一个片面走向另一个片面,来回摇摆,反复循环。基于此,有学者着重分析了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劣,提出了“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这个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克服了以“学”为中心和以“教”为中心的片面性而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辩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绝对地以何者为中心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中心”也是不断换位和转移的,运用辩证观看待教学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显然,使学与教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今后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发展方向。

4.自动化教学设计

自动化教学设计(automated 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AID)首先是由梅里尔(M.D.Merrill)提出来的。由于教学设计过程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同时又要做很多重复劳动,因此对于普通教师来说是不胜其烦的。如果能够实现教学设计的自动化,将会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教学过程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要真正实现AID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由于各种智能指导系统开发成功、多媒体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实现,使得AID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已有不少AID系统开发成功,如Electronic Trainer(电子教练)、GAIDA(教学设计咨询指导)、JBMT(基于教学策略的课件开发平台),以及梅里尔等人研制的ID Expert TM(教学设计专家系统)等,都为AID的实现作出了努力。

(三)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将进一步加强与科技的结合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全面、深入运用为特征。在教学领域,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必将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教学设计也必然随着技术形态迅速、显著的变化而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教学系统与计算机辅助教学

这两项研究在教学传递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尽管在斯金纳(B.F.Skinner)程序教学理论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渐趋式微,但随着计算机智能水平的提高、核心软件的不断开发,新时期的智能教学系统超越了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的限制,积极吸收了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如建构主义),并把“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整合于自身之中,从而在某种意义上预示了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在课件开发方面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基于教学策略的课件、电子作业支持系统、群件、积件四种类型。基于教学策略的课件是指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于课件之中,尤其是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手段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电子作业支持系统是指一种具有“及时学习”或“即求即应”学习功能的课件类型;群件指能支持群体或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课件类型;积件是指基于多媒体的教学素材元素或知识单元。这些系统比过去围绕一系列目标只教一个学习者的状况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2.互动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当前,新的互动技术(如CD互动、教学视频互动等)开始用于教学传递方面,它们与录像、计算机、电话系统、印刷系统联姻,大大增加了视听材料数字信息的密度和对它们的加工能力。互动技术对教学设计的贡献将是巨大的。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则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目前主要的研究趋势和热点有虚拟现实、电子出版物、超媒体技术等方面。

3.网络教育的应用

随着教育向大众化、终身化方向发展,网络教育成了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新型教育形态。它的发展和应用将成为教学设计应用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在网络教育应用方面,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有以下几方面:远距离教学、网上学校和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网络远距离教学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局域网实现全球范围或区域范围的课程传送和教学,这种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必须体现双向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网上学校是指将一所学校所具有的全部功能搬到网络上;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是指基于网络来进行群体或小组形式的学习,这种学习形式强调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支持学生同伴之间的交互活动。

小结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现代教学心理学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有效安排和组织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使之序列化、最优化、行为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制订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有助于课堂教学工作科学化,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有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有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目标、教与学的操作程序和策略。其发展趋势呈现三大特点:课堂教学设计理论的不断拓展和深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研究呈现多元化,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将进一步加强与科技的结合。

第五篇:排版设计概述

版式设计概述

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家必须具备艺术修养和技术知识。

1.1 版式设计的定义

版式-指书刊等的版面格式

版面-(报刊、书籍的一)整页

所谓版式设计,就是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

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觉传送方式。

传达信息,同时,也产生感官上的美感。

版式设计的范围,涉及到报纸、刊物、书籍(画册)、产品样本、挂历、招贴画、唱片封套和网页页面等平面设计各个领域。

1.2 版式设计的原则

让观看者在享受美感的同时,接受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1、主题鲜明突出

版式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版面产生清晰的条理性,用悦目的组织来更好地突出主题,达到最佳诉求效果。

按照主从关系的顺序,使放大的主体形象视觉中心,以此表达主题思想。

将文案中的多种信息作整体编排设计,有助于主体形象的建立。

在主体形象四周增加空白量,使被强调的主体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2、形式与内容统一

版式设计的前提-版式所追求的完美形式必须符合主题的思想内容。

通过完美、新颖的形式,来表达主题。

没有文字的版面,最难设计。

3、强化整体布局

强化整体布局-将版面的各种编排要素在编排结构及色彩上作整体设计。

加强整体的结构组织和方向视觉秩序。如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斜向结构、曲线结构。

加强文案的集合性。将文案中的多种信息合成块状,使版面具有条理性。

加强展开页的整体性,无论是产品目录的展开嶡版,还是跨页版,均为同一视线下展示,因此,加强整体性可获得更良好的视觉效果。版式的基本类型

骨格型、满版型、上下分割型、左右分割型、中轴型、曲线型、倾斜型、对称型、重心型、三角型、并置型、自由型和四角型等13种。

2.1 骨格型

规范的、理性的分割方法。

常见的骨格有-竖向通栏、双栏、三栏和四栏等。一般以竖向分栏为多。

图片和文字的编排上,严格按照骨格比例进行编排配置,给人以严谨、和谐、理性的美。

骨格经过相互混合后的版式,既理性有条理,又活泼而具有弹性。

2.2 满版型

版面以图像充满整版,主要以图像为诉示,视觉传达直观而强烈。文字配置压置在上下、左右或中部(边部和中心)的图像上。

满版型,给人大方、舒展的感觉。是商品广告常用的形式。

2.3 上下分割型

整个版面分成上下两部分,在上半部或下半部配置图片(可以是单幅或多幅),另一部分则配置文字。

图片部分感性而有活力,而文字则理性而静止。2.4 左右分割型

整个版面分割为左右两部分,分别配置文字和图片。

左右两部分形成强弱对比时,造成视觉心理的不平衡。这仅是视觉习惯(左右对称)上的问题,不如上下分割型的视觉流程自然。

如果将分割线虚化处理,或用文字左右重复穿插,左右图与文会变得自然和谐。

2.5 中轴型

将图形作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排列,文字配置在上下或左右。

水平排列的版面,给人稳定、安静、平和与含蓄之感。

垂直排列的版面,给人强烈的动感。

2.6 曲线型

图片和文字,排列成曲线,产生韵律与节奏的感觉。

2.7 倾斜型

版面主体形象或多幅图像作倾斜编排,造成版面强烈的动感和不稳定因素,引人注目。

2.8 对称型

对称的版式,给人稳定、理性、理性的感受。

对称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一般多采用相对对称手法,以避免过于严谨。

对称一般以左右对称居多。

2.9 重心型

重心型版式产生视觉焦点,使其更加突出。

有三种亚型

直接以独立而轮廓分明的形象占据版面中心。

向心-视觉元素向版面中心聚拢的运动。

离心-犹如石子投入水中,产生一圈一圈向外扩散的弧线的运动。

2.10 三角型

在圆形、矩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中,正三角形(金字塔形)最具有安全稳定因素。

2.11 并置型

将相同或不同的图片作大小相同而位置不同的重复排列。

并置构成的版面有比较、解说的意味,给予原本复杂喧闹的版面以秩序、安静、调和与节奏感。

2.12 自由型

无规律的、随意的编排构成。

有活泼、轻快的感觉。

2.13 四角型

版面四角以及连接四角的对角线结构上编排图形。

给人严谨、规范的感觉。

3版式设计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确定主题(需要传达的信息)。

第二步:寻找、收集用于表达信息的素材-含文字、图形图像。

文字表达信息最直接、有效,应该简洁、贴切。

应该根据具体需要确定视觉元素的数量和色彩(黑白、彩色-色系)。

第三步:确定版面视觉元素的布局(类型)。

第四步:使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制作。

下载第一章 版式设计概述(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章 版式设计概述(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概述

    本课程是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的课程。主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教师教育教学的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使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了解和掌握现代......

    展示设计概述

    展示设计概述 一、展示设计的含义 展示,英文“display”,它源于拉丁语的名词diplico和动词diplicare,表示展现之类的状态行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展示活动,......

    现代汉语中ABB式词语变音概述

    现代汉语中ABB式词语“B”的声调变化概述 都昌二中石亮星 现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读音上会有所变化,它们有的并不是多音字,也不是一般的音变,只是在声调上发生变化,这类词以叠词最......

    文本式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设计方案编写 一、教学设计方案编写的格式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有两种编写格式,即叙述式与表格式。不管是哪种教学设计方案都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行为、......

    《情感概述》教学设计

    《情感概述》教学设计田甜一、教学目标1、理解情感的涵义;2、明确情感的功能;3、掌握情感的分类。二、教学重点1、情感的分类;2、情感的功能。三、教学难点:学生自身情感的调节......

    细胞概述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一 细胞概述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年级:高二年级 教材分析 《细胞概述》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细胞学说、细胞......

    教学设计概述[推荐5篇]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特殊认识活动,为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概述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概述 吴波(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历史教研员) 李亚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历史教师)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通过国外学者关于教学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