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测风仪模型设计教案
测风仪模型设计
——第5单元,科技模型与美术
教学目的:学习测风仪模型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能独自动手完成设计和制作一个造型独特、装饰美观的测风仪模型,教学难点:了解测风仪里面所蕴藏的科学奥秘和美术的运用。
教具准备:准备古代和现代的测风仪的质料图片,测风仪模型设计教学视频,教学示范制作时所用的的工具材料。
板书课题: 1 在校园里、实验室、博物馆······你能看到哪些你感兴趣的的科学仪器或科技模型?它们有什么科学原理和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仔细欣赏古今中外各个精巧奇特的观测仪器,你能发现它们在造型、结构、材质运用等方面美的元素吗?能否从中得到设计灵感,并运用在自己的科技模型设计中。
制作作品:
根据自己的的思维,自己想做的造型实践。先绘画出作品的平面图,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来上色,然后用剪刀,刀子,胶水制作产品。学生绘画,教师辅导。辅导的要点主要是主题的选择。要让学生敢想敢画,激发学生对科学和美术的结合和向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
课堂小总结:
把比较有创意的学生作品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学生也可以互相评价。
布置下节所要带的学具和下节所要上的内容。
第二篇:太空豚探索课程-第二册-风的测量 测风仪
风的测量-测风仪
学情:二年级、29人、80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风的知识:知道风向和风力;2、能够独立成功完成测风仪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1、帮助孩子理解测量这种方法;
2、能够利用简单的工具(测风仪)进行测量风向与风速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大胆设计测量风向与风速的工具;
2、培养孩子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判定风向与风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定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教师:风的预告图片10分 测量记录表10份。学生:每人一份测风仪实验套件 教学注意事项: 教学流程:
一、开场(10’)
1、打招呼、自我介绍、点名、分组、口号、规则、奖励(10’)
二、导入(5’)
2、通过谜语导入到风(看不见来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5’)
三、探究(25’)
3、看一看:通过展示风的预告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预报告诉了我们什么?(5’)
4、想一想:通过情境或视频引导孩子思考如何判断室外刮的风的方向与风的大小?(5’)
5、画一画:让孩子亲自设计一个心目中的测风仪,并上台分享优缺点(10’)
四、阅读(5’)
6、通过PPT让孩子阅读有关测风仪的发展历史(5’)
五、应用(35’)
7、应用:制作测风仪(25’)
8、体验:让孩子体验测风仪的测风效果(10’)
六、拓展(2’)
9、布置拓展作业:用自制的仪器测量并记录一星期的风向,并与气象台公布的天气预报相比较。(2’)
七、收场(3’)
10、总结、卫生、组织放学等(3’)教学详案:
一、导入(聚焦)
T:各位小朋友大家下午好,又开始我们一周一次的太空豚科学探索课程了。你们还记得我是什么老师吗? S:石头老师
T:很高兴同学们依旧记得我,现在我依旧把同学们分成四个组,每个组都要选取一个组长哦 S:....T:你们再来说说组长的权利和责任是什么? S:
T:组长可以帮老师发材料,但是组长要协助老师服务管理好组内的每一位同学 S:
T:还记得我们科学课独有的三个小准则吗?
1、科学课需要同学们有严谨的科学思维;
2、科学课需要同学们用勇气敢于去挑战;
3、科学课需要同学们大胆的去猜想和细心的验证。同学们都记住了吗? S:记住了
T:那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我们今天的科学探索之旅哦 S:
T:老师首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谜语,大家猜一猜,谁最先猜对,小组加一分。看不见来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打一自然物 S:风
二、探究
1、看一看:风的预报告诉了我们什么?
T:那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个天气预报里关于风的预告,看看那组那位同学谁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释表格中的内容呢?
S:风有很多的方向,比如北风,西北风,东南风? S:每天的风的方向都不一样
S:风有很多的级别,有2级,有2-3级,有1-2级 S:每天风的级别也不一样 S:……
T:同学们的归纳能力真不错,不仅从风的预告中发现了风有很多的方向,还发现了风的大小不一样,每天的级别都不一样。那么同学们说说你们了解哪些关于风的方向的知识呢? S:有东风,南风,西北风…..T:老师现在在黑板上画一个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请一位同学来表示一下东风 S : T :这位同学对不对呢? S : T :再请一位同学来表示一下西北风 S:
T:那么谁来归纳一下风的方向的定义呢? S;T :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风如果来自北方,就要北方;而且我们用一个箭头来表示风的风向。那么你们有知道多少关于风的级别的知识呢? S: T :风的力量叫做风力。风的速度越快,风力就越大。人们把风力从小到大分为0级-12级。0级风是什么意思呢?
2、我们怎么测风的方向和风的大小?
T:现在同学们知道了风有风向和风力,那么老师问问你们,现在看看教室外,现在刮的什么方向的风?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呢? S:看看树叶往哪个方向吹 S:观察红旗的方向 S:观察头发 S:……
T:刚刚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方法来判断风的方向,还有同学说用仪器来测量风的方向,那么一会我就会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来设计一个工具,来测量风的方向哦。接下来,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又有什么方法来判断风力的大小,也就是风的速度的大小呢? S:用一张纸放在风下面,看纸杯风吹的弯曲程度
T:这位同学是想用一个物体的弯曲程度来判断风速的大小,除了用纸以外,还可以用一些什么样的材料呢? S:
T:还有其他的方法呢?
S:用一个可以旋转的物体,放在风里面,看物体旋转的快慢
T:这位同学的想法是观察一个旋转物体的旋转的快慢,具体可以用什么样的物体呢? S:
T:那么你们还有什么方法呢?
S:利用风力发电的性质,风可以发电,设计一个发电机器,看发电量的多少判断风速 T:恩恩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还有呢? S:听听风的声音,风力越大风的声音可能就越大 T:这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法,还有吗? S:用一个风袋,看看风袋鼓起的程度 T:还有吗?
S:用一盘水放在风的下面,看看水面的波浪的情况 T:还有吗? S:
T: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方法,我简单的归纳一下,就是可以通过物体的弯折程度,旋转快慢,声音,水的波浪情况,风袋的鼓起情况等,那么一会同学们就可以自己设计一个测风力大小的工具哦 S:
T: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请你们设计一个可以测风的方向的工具或是风力大小的工具,也可以同时设计两个工具,或是设计一个工具既可以测风的方向又可以测风力大小的工具,这个环节给同学们15分钟,要求写明使用什么材料,利用的是什么原理,越详细越好 S:(设计)T;现在每个小组先开放一个名额请同学们上来分享一下哦 S;(分享)
三、应用
T:同学们也设计了一个测风的方向或风力大小的工具,也分享了自己的设计思路。接下来你们想不想在课堂上亲手做一个测风的仪器呢? S:想
T:这就是我们制作测风的仪器,叫做测风仪。老师现在把材料发给同学们,请你们和老师一起来清点一下材料 S:
T:上课的时候老师说了老师会按照组别的星星数量来发器材,现在那组星星最多 S:4组
T:好,老师要兑现我们的奖励规则,先给第4组发器材。然后是哪一组? S:2组
T:现在请2组同学来拿器材 S: ......
T:大家都做完了吗? S: 老师,我们做完了……
T:现在石头老师带着你们去教室外面去测测风向去哦。不过出去之前我们要约法三章。第一,老师说回教室的时候所有人要马上回教室,第二不允许私自走出活动范围,第三更是不允许私自离开学校。能不能做到? S: 能
T:好,我们现在就出去吧 ……
T:我们现在回教室哦
五、拓展
T: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做了测风仪,接下来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继续挑战科学实验的时候到了。今天课后有两个小任务,第一就是每天测两次家里小区的风向,每个小组一个人完成就加一颗星,全部完成就每个人加一颗星,你们能不能做到呢? S :能
T:这是测量记录表,测量好了以后要和当天的气象台公布的天气预报进行比较哦 S:
T:第二就是思考怎么改进自己的仪器,使测量结果更正确呢?大家下节课过来与石头老师分享哦,记住了吗? S:记住了
T:那么现在石头老师宣布正式放学 S:老师再见
第三篇:模型教案
室内手掷滑翔机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手掷滑翔机使学生初步感受空气动力学相关知识,培养
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兴趣和科学理想。
2、让学生学会看图,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3、通过活动感受探究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态度。
教学重点:
制作和调试手掷滑翔机,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懂得并初步掌握手掷模型调试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会根据对模型飞行姿态的综合分析的判断,确定调整手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思考:为什么没有螺旋桨或发动机,仍可以翱翔于天空?
2、认识手掷滑翔机
二、自学制作方法
1、了解套件材料有哪些
2、根据制作说明图,说说制作要点
三、介绍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1、滑翔机的组成:机翼、尾翼和机身
2、制作材料:机翼和尾翼——吹塑纸或硬质纸,机身——吸管
3、说明制作要点
四、制作与试飞
1、学生制作滑翔机
2、了解如何调整
3、学生试飞并调整
第四篇:《模型》教案(本站推荐)
模型
教学目标:
1、知道模型及其功能,理解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
2、理解模型是技术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方法。
3、关注模型方法的广泛应用,感受模型在技术中的价值。
4、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设计能力,及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模型及其功能
2、理解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用
3、根据方案设计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教学方法:
学生主动思考、讨论、设计,教师配合讲解、演示、提问,师生互动。
教学媒体运用:电脑多媒体平台
教学资源准备:CAI课件、模型、模型设计装置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映一段《大东方号》的视频导入新课。
一、原型及其作用
1、原型
原型(Prototype)可以是产品本身,也可以是在产品生产之前制作的与产品大小相同、使用功能一致的物体。
2、原型的作用
(1)有利于对设计方案的实现效果进行评估。
(2)有利于实现对于大规模生产的生产技术与成本的估算。
案例分析(一): “大东方号”事例
“大东方号”集中了当时造船技术的精华,运用了所有最先进的动力设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航轮船。但是,“大东方号”并没有进行模型制作就投入了生产。结果,由于动力设备与庞大船体的动力需要不匹配,首航便宣告失败。思考:这个事件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一、模型及其功能
1、模型
模型(Model)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
马上行动: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一些模型,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生活实际列举一些模型的例子,并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案例分析
(二):神舟飞船中的“模拟人”
(1)为什么要进行“模拟人”试验?
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模拟人”试验的成功,为航天员上天后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以及航天员的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模拟人”有什么特征?
具有人体代谢功能和生理信号。
2、模型的功能
(1)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模型是一种可视、可触、可控制的实体设计语言,为设计的表达和交流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使设计委托者、生产单位和设计人员之间能够直接沟通,全面认识设计方案。
(2)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
设计一件较复杂的产品,必须通过模型制作,分析设计的可能性后,才能投入生产。
放映一段《月球车模型》的视频帮助学生加深对模型的功能的理解。思考:“大东方号”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有时直接制作原型,不通过模型对设计方案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分析是不行的。
三、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
1、草模
草模用于产品造型设计的初期阶段,用立体模型把设计构思简单的表示出来,供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时使用。
2、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就是在草模的基础上,用概括的手法表示产品的造型风格、布局安排、人机关系等,从整体上表现产品造型的整体概念。
3、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是为了研究产品造型与结构的关系,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尺寸和连接方法,并进行结构强度试验而制作的模型。
4、功能模型
功能模型主要用于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同时也用作分析、检查设计对象各部分组件尺寸与机体的相互配合关系等。
5、展示模型
展示模型是采用真实材料,按照准确的尺寸,做成与实际产品几乎一致的模型。作为产品的样品进行展示,以便提供实体形象,并可以直接向设计委托方征求意见,为审核方案提供实物依据。
四、练习:海豹顶球模型的设计改进
分小组进行讨论,改进海豹顶球模型的设计,使效果更逼真更合理。
五、小结:
一、模型
1、草模
2、概念
3、结构
4、功能
5、展示
二、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
1、原型及其作用
2、模型: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
3、模型的功能:
(1)使设计对象具体化。(2)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
第五篇:模型教案
【教材版本】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
【设计理念】
以兴趣为入手点,以模型的学习为载体,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落脚点,让学生在学习体验模型的过程中联系自己的实际,实现方法的迁移。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苏教版教材中属于第七章的第一节,是在学生完成了方案构思和设计图样绘制的学习后,进入模型或原型制作的过度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是实践性较强的章节,其内容也隐含着一定的思想方法。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过程,实现方案到产品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本章在第一节中专门设置了“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一小节,强调了模型方法在设计的各个环节中的作用。这里,模型不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模型,它还被赋予了思想方法的内涵。
本节课从模型的概念入手,使学生体会模型的功能及模型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作用,渗透制作模型的重要性,明确模型制作过程不仅是设计思想体现的过程,还是发展构思的创造性过程。教材中案例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且数量较少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故教材处理时补充了部分模型案例,变更了榨汁机的模型为汽车模型。
【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前面的一段时间的学习,从学习内容上来看,学生了解了设计的一般过程,体验了发现、明确问题和方案构思、呈现,应当顺理成章的进入模型活原型的制作环节,但大量的理论消磨了学生的兴趣,此时的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兴趣正在减弱时期,如何恢复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从模型的学习中感悟出来影响自己其他学科学习的潜在根源,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学习通用技术有没有用、重不重要等问题,因此教师的引导就很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列举生活中模型或原型的实例,知道模型或原型及其功能。
2)理解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认识模型的过程,理解模型是技术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模型及其功能的认识过程体会动手“做”的重要性,加强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实现方
法的迁移。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模型是设计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
2、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难点:
如何从模型的学习中体悟到“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理念的延伸,让学生构建“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
【教学思路】
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听到的模型的功能,结合学生和生活实际,选择汽车的设计制作过程为载体,分析模型在构思、试验、改进和交流中的作用,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那就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讲解】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模型或原型。
一、原型与模型
1、原型
【设问】 那什么是原型呢? 原型(prototype)通常是第一个能全面反映产品功能的形体,它广泛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中,有时原型就是最终产品。
【讲解】
新产品的开发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在开发一款新汽车的车型时其美学的创造性要受到安全、人机工程学、可制造性等多方面要求的制约,建立产品的物理原型,可以对这些方面作出较好的评价。一般来说原型有两方面的作用。
2、原型的作用
(1)有利于对设计方案的实现效果进行评估。
(2)有利于实现对于大规模生产的生产技术与成本的估算。
【过渡】 既然原型具有许多作用和优点,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直接制备原型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分析(一): 《大东方号》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