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夏天的旋律》教案 鄂教版
夏天的旋律
设计指导思想
1.初中学习散文的目的:
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丰富语言文字的积累,提高表达情感的技巧和能力。2.教材特点:
本册书安排了11篇散文,说明散文是本学期语文教学的重点,散文是学生积累词汇、陶冶情操的良好素材,是为学生提供写作范例的有效模板。3.学情特点:
通过上学期对散文的初步感知和前面几篇散文的学习,学生对散文应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缺少基本的阅读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找出中心句、抓住关键词,以整合、概括其中心内容及写作特点。在语言积累、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在现实生活中,七年级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对于大自然中的众多物象还不了解,对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更是陌生。4.平中语慧教学思想:
让充满智慧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让高效美感的结构改变教学的思路。(1)我即语文(2)以案说法(3)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单了解夏季不同节气的物候特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
3.学习本文细致的观察和形象化的语言。
能力目标:
1.学会抓关键词句理解文章思路,领会作者情感;
2.学习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
3.通过对形象化语言的学习,能模仿说话、写作。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对大自然观察的兴趣;
用心
爱心
专心2.启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导入语)前面我们刚刚伴随着林斤澜的春风,和朱自清先生一起深深陶醉在姹紫嫣红的春天里,今天我们又将和著名作家杨德祥一起走进火热的夏天,高唱《夏天的旋律》,歌唱美丽的大自然,歌唱美好的生活图景,感悟人生永恒的真谛。(出示标题)在同学们的眼里,夏天又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换句话说,夏天有什么代表性的景物和人的活动呢?说到夏天,可以说是个非常非常美好的季节。夏的夜晚,在梧桐树下,驰骋着梦想,许许多多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流动着时尚元素的街头,许多的太阳帽,舞动的曲子,漂亮的姑娘一闪而过,给街头增添了不少的风景。作者杨德祥他不仅看到了夏天的颜色、形象,而且还感觉到它有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就像一曲美妙的歌曲一样,有动人的旋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夏天的旋律》。
一、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文中描绘的夏日风景。
1.带着对夏天的热爱之情朗读课文,读书时看有哪些不认识的字、词,划一划,然后同学们一起解决。
2.建立每一部分的阅读信息摘录卡片:物像库、音效库、色彩库、百味居、诗词苑(或用不同的符号表示)
二、传授整体感知文章线索和行文思路的方法。要求:快速浏览、跳读。
①分几个小标题?小标题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方法:抓小标题跳读,了解文章结构线索]
② 从标题中的“旋律”入手,抓与“旋律”相呼应的句子,探解“旋律”的含义。[方法:抓标题,找呼应,了解文章行文思路](提示:旋律一般用在音乐上,描写音乐的句子就是)③提问:在作者描写的这些景物当中,有没有特别重点观察描写的一种景物?这种景物刚好反映了夏天旋律的变化过程?[方法:抓着反复出现的事物,了解文章行文思路。]
三、帮助学生掌握抓住关键词句快速理解文本的阅读方法
1.方式:师品读示范,分小分别组阅读六个节气,比一比哪个组获得的信息多,推荐代表交流展示。2.导语: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先范读,我是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先读、后想,思考节
用心
爱心
专心
1.过渡语:
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的美词佳句,一定有一种创作的冲动,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描绘,也一定能写出同样好的文字来。
2.展示课件图画,帮助学生完成由图画走进文字,又由文字想象图画,再由图画创造文字的转换迁移过程,同时减少学生思维时间,提供一个创造想象平台。3.生仿写,然后在班上展示,由学生对其作品进行评价。
七、总结全文。
诗人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自然风光无限,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长出角须触摸自然,我们会发现美无处不在,人生美不胜收,生活无限美好。
八、板书设计 夏天的旋律
立夏
竞相争艳
快
喜
热爱夏天
小满
孕育成熟
满
芒种
编织快乐
忙
热爱大自然 夏至
充满活力
活
小暑
果实累累
趣
热爱生活
大暑
享受炎热
乐
爱
过程
景
色
特点
情感
主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夏天的旋律》课件 鄂教版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1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立春春分
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2象征气温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3反映降水量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4反映物候现象或农
事活动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积累词语菖chāng 蒲pú茭jiāo 簇 cù箬ruò 祭
祀sì媲 pì美 苋xiā
n菜倩 qiàn 影 菜薹 tái跌宕dàng 姗姗 shānshān龟jūn裂积累词语祭祀倩影媲美 突如其来跌宕起伏 姗姗
来迟 酣畅淋漓孔雀菱盘 荷叶草莓 远山近水大
麦 青梅 槐树花章树花野蔷薇芭蕉 豆藤 瓜藤樱桃 状态描写
动植物状态描写动植物快速的阅读课文 讨论并归纳理解探究
课文第一节内容填写表格立夏小满 小南风悠悠地吹起
来新菖蒲 新茭白 新芦苇 黄瓜四季豆葡萄 马尾松的新叶和竹林的新叶稻谷油菜子和豌豆的荚儿小麦穗儿状态描写动植物欣赏形象化的语言《立夏》一节你最欣
赏的形象化的语句是哪一句 为什么例1光是槐树花 章树花和
野蔷薇花的清香 就把时间和空间挤得窄窄的了挤字用拟人的手法
把花香浓郁的时间之长 空间之广写得十分形象2那浓绿 深绿 墨
绿 黛绿 已经把远山近水染的严严实实染字也是拟人手法好象人
工加工似的把大自然妆扮成各种绿色 范围是那么大 程度是那么深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夏天的旋律》教案 鄂教版(小编推荐)
夏天的旋律
教学目标:
1.阅读本文简单了解夏季各节气的物象特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生活。
2.学习本文运用小标题的结构特点。
3.学习本文诗化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二)一边看书边听读课文,并体会:
“夏天的旋律”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三)抓住小标题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写作顺序和写作结构。
(四)美读课文。了解夏季各节气的物象特点,天气特点等
1. 一个学生配乐朗读“立夏”部分,其他学生看大屏幕的图片。形象体会“立夏”节气中的物象特点和天气特点。
2.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这一节气物象特点,天气特点和立夏在“夏天的旋律”中的地位。
3. 几个学生配乐朗读其他部分,其他学生看大屏幕的图片。进一步形象体会其他五个节气中的物象特点、天气特点、在“夏天的旋律”中的地位。
4. 学生分组讨论其他五个节气中的物象特点、天气特点、在“夏天的旋律”中的地位。并完成各表。
5. 教师小结。学生做笔记。
(五)品读课文,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1. 你最喜欢或最欣赏哪一句或哪一段语言?并说说你最喜欢或最欣赏的理由.2.你在阅读中有哪些疑惑?请写出来并寻求解决的方法.2. 教师指导:品味散文美词佳句的方法指导。① 学会品读动词.形容词.叠词.名词等.②学会体会短语所创设的美.② 学会体会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丰富的含义
③ 学会体会作者灵活运用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表情达意的方法.④ 体会长短句式相间,文章读来琅琅上口的特点.教师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六)个性化朗读课文,让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的碰撞。心的交流。
爱心
用心
专心 1
第四篇:2015—2016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鄂教版第七课 夏天的旋律 教案.doc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夏天的旋律
教学目的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夏天六个节气的不同特点。2.体会作者以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象来突出季节特点的写法。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和形象化的表达。2.体会本文形散神聚的散文美。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暑假生活是异彩纷呈的,作者罗兰女士说她最喜欢暑假,因为它丰富、鲜明。不同的人对暑假的印象是不同的。但对于刚刚过去的2004这个暑假,这个夏天,我相信大家的感受是相同的,这是一个激情如火的夏天,赛场的呐喊和看台上沸腾的热血构成了这个夏天的主旋律,青春的色彩因奥运会发出动感的绚丽。今天,我们就随着杨德祥一起感受夏天的旋律吧。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准确认读,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柳絮 蔷薇 栀子花 豇豆 酣畅淋漓 苋菜 艾蒿 媲美 跌宕 姗姗来迟 2.课题解说:
本文取题为“夏天的旋律”很明显是把夏天比作一首乐曲在看。一个丰富多彩的夏天,一个拥有众多节气的夏天,在作者笔下就犹如一首荡气回肠的乐曲,每一部分都是值得回味的,每一个音符都是有魅力的。作者如数家珍一般描绘着夏天整个季节的每一点变化,再现了一幅幅生动活泼、充满热力的画面。3.“逐题”分析:
本文抓住夏天的六个节气,以此为写作顺序和写作内容,层次清晰描绘了夏的全貌。“立夏”,夏天来临的正式宣誓,它标志着夏天来了。作者在描写这一节气时自然扣住了春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夏之交、夏天来临这一标志性特点,通过写变圆的青梅,变香的大麦,变红的草莓,出水的菱盘、荷叶,尺把长的豆藤、瓜藤,散发清香的槐树花、樟树花、野蔷薇,突出夏的迅速、快捷、热烈、鲜美等特点,更突出了夏的形形色色的绿。
“小满”,意为小麦的穗儿渐渐饱满。但饱满的岂只小麦?于是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满”,如饱满的麦穗、豆菜子和豌豆荚,马尾松的新针和竹林的新叶,占满湖畔江滩的新菖蒲、新茭白、新芦苇,黄瓜的绿藤,四季豆的青藤,葡萄的长藤,结茧的老蚕。小满诗意正浓,夏天也日趋丰满。
“芒种”,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对于晚稻、素、稷等夏播作物,此时也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忙种”。忙是其特点,收和种是其主旋律。梅雨季节、龙舟竞渡、雄黄酒的神话,让芒种的日子清晰而又浓重地再现出来。飘香的艾蒿和菖蒲,栀子花开,江鲥上网,杏桃结果,绿豆糕滴翠、咸鸭蛋冒油,作者极富生活化的刻画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丰满的小满。
“夏至”,夏之及至。这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所以,白天最长,夜晚最短,本节正是抓住夏至这一特点,展开联想,铺陈开来。“最长的一天”,按理也是最热的一天,作者由热联想到消暑的大蒲扇和芭蕉扇,又由夏夜乘凉联想到乘凉的人们聊着星座里的神话故事。当然,由热联想到知了是再自然不过了。之后,女贞花、芙蓉花为夏至增添了色彩,蝈蝈儿、蛙鼓儿,为夏至配好了音乐。闪电、雷声、雨滴、彩虹自然都会出来捧场。自然而然的联想,丰富的想象,使夏至达到了及至。
“暑”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小热,还不十分热,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有到最热。“出梅入伏”简单的四个字抓住了小暑的节气特点。文章以极富生活化的物件——晾衣绳又引入更丰富的联想:一条条攀援的藤,每条藤上都长满了叶子,开满了花朵,挂满了果子。叶子、花朵、果实,这才是小暑真正的主角。而在孩子们的眼中,云斑天牛、青翅刀螂、虎纹蜻蜓才是小暑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荷叶亭亭玉立,新稻登场,棉花挂桃,莲子应市,葡萄变紫,一系列的典型意境的呈现,揭示出了大暑的鲜明特点。
三、品味特色:
在具体描写中,本文运用了极为丰富的写作技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内容。1.通过选取典型的物候现象和特殊物件来突出节气的特点。2.运用大量的比喻,让语言生动,内容贴切。
3.采用铺陈写法,大量列举典型物象,将每一个节气的特点鲜明地表现出来,内容表达极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为充分。
4.巧用典故和民俗,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
5.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让文章呈现出灵动之美。
四、难点探究:
1.本文的标题为什么说是“夏天的旋律”,旋律从何体现?
文章写每一种节气都有和旋律有关的句子,作者是刻意的将夏天作为一首乐曲描绘,阅读时将这些材料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对全文的印象就会更清晰,对旋律的理解也更明确。2.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何效果?
文中有大量的句子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画面丰富多彩,有动感,有乐感。读起来有琅琅上口的节奏感和回环往复的韵律美,而且丰富多彩,形象贴切。使文章本身就如同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
五、鉴赏语言:
《立夏》一节你最欣赏的形象化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 讨论并归纳:
(1)“光是槐树花,章树花和野蔷薇花的清香,就把时间和空间挤得窄窄的了。”“挤”字用拟人的手法把花香浓郁的时间之长,空间之广写得十分形象。
(2)“那浓绿 深绿 墨绿 黛绿,已经把远山近水染的严严实实。”“染”字也是拟人手法,好象人工加工似的把大自然妆扮成各种绿色,范围是那么大,程度是那么深。《小满》一节你最欣赏的形象化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
(1)“油菜籽和豌豆的长长的荚儿,被圆圆的喜欢装满了” “圆圆的喜欢”不仅写出了果实的圆满,而且写出了农民收获的喜悦。
(2)“追赶花期的放蜂人,用嗡嗡嘤嘤的吟唱”主语是放蜂人,实则指蜜蜂的采花蜜闹声。“六角形的猛”,主语也是放蜂人,实则指蜂巢里填满了蜂蜜,而这也是放蜂人梦寐以求的。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意,把江南溢满„„,“溢”字写出了江南小满节气里,到处充满着诗情画意。
《芒种》一节你最欣赏的形象化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夏至》一节你最欣赏的形象化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小暑》一节你最欣赏的形象化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大暑》一节你最欣赏的形象化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饮酒》教案 鄂教版
《饮酒》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
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3.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教学重点:
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陶渊明生平
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今江西九江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但到陶渊明时,家境衰落。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终于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回家乡当隐士去了,与官场彻底决裂。《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陶渊明的诗作有两类题材:
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二、通过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感情和诗的意境美。1.散读课文
2.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
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按二/三结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洁身自好不受尘俗的烦扰。起句应读的平静些,转折句也可处理为平静的读法,但体现出得意感。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何能尔”设问,尔,代前句,写出了反常,与众不同,故应读重音。
“心远地自偏” 此句为全篇之骨,要读出一份自豪,体现出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读这两句之前,应有个停顿。因为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这两句是颇有意境的诗句,要读出你的想象和联想来,要读出“见”字的“悠然”、怡然自得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爱心
用心
专心 1 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朗读时应想象林中美景,想象相与归巢的鸟儿的自在快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句应一字一顿,而且要有余音,似乎自己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3.散读课文 4.听录音范读 5.跟读 6.散读课文
三、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心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富有意境。请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体会这份意境美。
(学生可以有各自的想象联想,只要与诗句的淡然悠闲、物我合一的意境即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时俯时仰,“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意境宁静清远。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归隐山林。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意境体宁静恬淡。这四句,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恬静优游的情景。
四、艺术特色鉴赏
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一、二句叙事,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自然引出后面两句。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前面四句在事理情中融情,透露出诗人恬淡的心境。五至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景中寓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为后世所称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从写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小结:
这首诗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诗歌,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特别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就是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我们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我们在这个非常热闹的现实当中,只要我们每个人他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远离了一些世俗的官场,那么我们住的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我们也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这样使自己变得非常的宁静,这个对于我们自己人生的修养,对于我们社会的安宁都是很有好处的。
爱心
用心
专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