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学案例分析作业整理
一 简答题
1、教学案例分析的内容和指标有哪些?答: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与教学特色
2、评价“教学内容”方面的指标有哪些?答:教材分析正确,概念讲解清楚,技能运用熟练;内容分量和安排适当,重点突出;注重学生实际,重视能力培养;寓艺术性、思想性、科学性于音乐教学之中。
3、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的指标有哪些?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针对性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信息反馈及时,调控得力,师生互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恰当。
4、评价“教学效果”方面的指标有哪些?答:音乐教学能感染学生,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师生合作愉悦、和谐。
5、评价“教学过程”的指标有哪些?答:体现体验、参与、愉悦等音乐学科特点;突出探究、创造、合作、综合等教学方式;教学节奏张弛有序,教学环节连接自然;教学氛围好,情景化教学。
6、评价“教学基本功”方面的指标有哪些?答:教态自然亲切,语言规范、生动;范唱范奏准确,富有感染力;善于处理偶发事件,调控课堂得力。
7、高中音乐教学策略有哪些?答:体验式音乐学习与教学;比较式;探究式;合作式1.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用活波生动的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音乐创造,重视音乐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并设计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想象力4.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
8、何谓探究学习?答: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9、教材使用的原则有哪些?答:
1、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资源。
2、尊重教材、活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3、开发利用乡土音乐教育资源。
4、合理利用教学参考书等。
10、如何理解“尊重教材、活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这个观点?答:精选教材、适补教材
二 论述题
A 一节好课的评价指标有哪些?你是如何理解的? 一堂好课的主要指标:一堂好课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高超的教学艺术。
(1)真实的学习过程:课堂的教学与学习方式真实,不弄虚作假。
“真实”,体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模糊到清晰、错误到正确、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体现在教师的循循善诱、真诚帮助、严格要求等······ (2)科学的学习方式:实事求是,讲究实效
(3)体现教师的“高超的教学艺术”----组织艺术、引导艺术、合作艺术、激励艺术、语言艺术、板书艺术、练习设计艺术、“顺应”和“同化”艺术。 B 请用实例对教材使用的误区进行论述。
教材使用的误区有“教材无用论”和“教材中心论”,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三 教学案例评析题
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实施到教学程序的设计意图、教师素质、教学效果等方面做评析。
(教学案例分两类:教案文本或教学VCD,提供的材料不一样,评价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没有标准答案,按照个人的发挥)
答:我不会
分析以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第八课 百花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四首音乐作品及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表演民歌《盼红军》、《编花篮》,感受四川、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3、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崇高品格。
答:
1、教学内容、形式过多,让人目不暇接,课堂教学有明显凌乱之感。
2、主题不够明确,重点不够突出,脱离“百花园”的主题,与教学内容脱节
3、音乐综合表现活动的展示和延伸占据了音乐学习的时间过多,喧宾夺主。
第二篇: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四年级音乐教学案例:《我们的田野》
教学课题:《我们的田野》 教学内容说明: 《我们的田野》创作于五十年代,由管桦作词,张文纲作曲,曾作为影片《我们的田野》的主题歌.由于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易于上口,多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此歌于198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管桦(1922-2002),原名鲍化普。1922年1月生于河北省丰润县三女河乡女过庄村。1963年调入北京市作家协会任驻会作家。代表作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长篇小说《将军河》,作词的儿童歌曲有《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快乐的节日》。张文纲,作曲家,广西合浦人。
歌曲结构为三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调式为F宫调式,2/4拍子.其节奏平稳宽广,旋律亲切委婉,优美流畅,具有明亮的大调色彩.尤其是第一,第二乐句起唱时的弱起节奏“0 X”和乐句中的跨小节切分节奏“X | X”,使乐曲富于动力,显得新颖独特,增强了歌唱的抒情韵味.此曲的歌词极富诗意,分别从田野,湖水,森林,群山,天空五个侧面抒发了对祖国的赞颂与热爱之情.歌曲特点:《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
培养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以优美柔和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并从中体验旋律的美感;了解弱起小节的演唱。
2、技能目标:认识弱起知识,并掌握其唱法;通过综合训练,认识前后两个乐句在节奏上的联系,以及节奏组合的规律;认识连线这一音乐符号,感受它们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和欣赏两首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内容的歌曲,激发学生对美丽而伟大的祖国的热爱之情,感受两首歌曲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培养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心灵和真挚纯朴的情感;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描绘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学会《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曲,引导学生体验旋律的美感。通过演唱,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教学难点:
体验歌曲旋律的美感。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合唱曲,我在教学中以“美”为主线,通过欣赏美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觉到美,再让学生去体验歌曲的旋律美,并用自己的歌声来表现美,最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结合我们美丽的校园环境,谱写出自己的心声。
教具准备:电子琴 多媒体 美丽的田野风光图片、收录机。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下面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跟老师一起去我们的田野中看看。
2、出示田野的图片:你们看到什么?这些情景给你什么感觉?
3、图片中的田野好美,老师这有一首歌唱田野的歌曲,你们听听。放歌曲录音。生聆听并感受其旋律。引导学生用优美柔和抒情的声音演唱歌词。学习弱起小节的知识,并能初步掌握其唱法。(听之前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认真听)歌曲描绘了什么?情绪怎样?速度?给你什么感觉?旋律很美,歌词描绘的意境更美。我们的田野如此美丽,我们应感到自豪。通过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激发学生对美丽而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谁表达的有新意,和别人不一样?歌曲描写田野美好风光。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鲤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壮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
作者用歌声唱出了自己美丽的家乡,表达了对家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告诉老师,这首歌的作者是谁?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听音乐,学生跟随范唱轻声演唱歌曲。反复听唱第一段,提出疑问:你觉得第一段哪句比较难唱?谁会唱?你觉得哪句好听,唱出来。“︵”是什么符号?歌曲中出现了几个圆滑线和延音线?延音线是一条向上或向下弯曲的弧线,其作用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连。在演唱或演奏时作为一个音符,它的长度等于所有这些音符的总和。连音线分为两种,即延音线和圆滑线。它们的形状几乎一样,圆滑线稍粗一些。延音线是连于两个或多个音高相同的音符之间的连音线,功能是延长这个音,唱(奏)法则按照节拍唱(奏)完即可。还有一种延音线是用在滑音上的,表示两音之间的滑音是圆润,光泽,平滑过渡的!连线有两种: 一是连接相同音高的音叫做连音线;二是连接不同音高的音叫做圆滑线.一开始有个O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唱?(弱起小节,按照前面的节奏练习点头,抬头的时候唱出)这首歌很美,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要怎样才能唱好它呢?(优美、抒情、轻声演唱)唱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唱好前两句的弱起的节奏,(提醒学生间奏出现的位置。演唱的时候,应该轻声,整齐,字正腔圆,甜美的表情。用圆滑轻巧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首歌给我们的感觉是宽广、优美。
二、教学扩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美妙的音乐把我们带进了美丽的大自然中,仿佛身临其境.结合我们美丽的校园环境,谱写出自己的心声《我们的校园》
教学反思:
我认为要让学生知道词作者的生平事迹,进而从中得到启示。歌曲创作的背景,也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从而加深对歌曲的感性认识,继而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锦绣河山的赞颂和热爱之情。学生非常非常喜欢听老师唱的翻版歌词,老师唱完后,学生们给我掌声、欢呼声、赞叹声,学生还喜出望外地在课堂上请求老师给她们签名,夸赞老师将来会成为有名的音乐家的。学生很佩服老师能翻版歌词,并且能歌声甜美地唱给他们听,当堂夸赞老师真棒!真了不起!学生个个喜形于色!课堂效果非常的显著、突出和美好。
2016年12月
第三篇: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探索竞赛教学的音乐课堂模式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音乐教师也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主题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纪律难控制及发生意外事件等一些问题。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曾遇到过,不知道各同行是否遇到过。
案例描述一:
有的同学在大家听音乐的时候窃窃私语,还有的写别学科的作业等。我都会采用“目光暗示”的方法提醒他们,效果往往也很好,孩子们有时会不好意思,有时会和我开心的一笑,赶紧收起自己的“作业”,专心听课。我还时常会为自己的这种方法暗自得意。可是今天„„
当我走进这个教室,学生就沸腾了。“音乐课是我们放松的一节课。”学生是这么想的。我站在讲台上默不做声的看着他们,直到5分钟后,才有少部分同学知道发生什么事情,都端正的坐好;可是大部分还是自顾自的翻看着音乐书,唱着“自创”的歌曲。我有些急了,怎样才能让处在兴奋状态的孩子们安静下来呢?我知道这是一个纪律有些“活“的班级,便在心里叮嘱自己要注意学生的情况。我打开了录音机,把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用最大的音量播放出来,学生们也自觉的跟唱起来,一曲唱罢,我抓住这个时机,说:“今天我们的音乐课要进行一个比赛!” 学生们都安静的看着我,等着我说下去,我心中有些得意,总算是安静下来了。我继续到:“每个小组为一组,回答对一个问题或者坐得比其他组好的就奖励一个五角星,课后那组获得星星多就是冠军组,反之纪律等不好的就要扣除你组得来的星星。”很快,学生们都非常认真的回答着问题,有次序的进行着律动,如果真有不守课堂纪律的同学出现的话,同组的同学马上就警告他。我根本不需要多说什么,只要给他们加上象征他们劳动成果的星星即可。一节课相当顺利的结束。
案例分析:
这个班级是学校有名的调皮捣蛋的班级,学生的自觉性都相当差,然而让他们在课堂上井然有序的良药竟是一颗小小的五角星,竟是我这节课要比其他组的小朋友坐得要好,不让自己组输给他们组的集体荣誉感。看来竞赛的力量不可小窥。
我意识到,这样组织课堂教学,不但教师本身能省下许多组织纪律等闲杂的时间,学生也能在这种氛围中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养成自觉的行为规范。
案例描述二: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因此“听”应作为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如果说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听的审美能力,那么听唱培养则是学生的记忆力与再现能力。
在学习歌曲《蜗牛与黄鹂鸟》一课时,我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以外部活动和游戏为兴趣的特点,在上课前,我把学生分成蜗牛队和黄鹂鸟队来展开听音视唱的音乐游戏竞赛,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1、听音排序
听音游戏开始了,每队在队长的带领下各选派出两名同学参加比赛。每人头上戴一个音符头饰,随意站成一队。教师先给一个标准音,然后按照乐句中音符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弹奏出来,戴头饰的同学则按照师弹奏的顺序从新排成一队。教师分别弹奏出的音符是“5、3、1、6”,戴头饰的同学们屏住呼吸、侧耳倾听,恐怕自己给队里抹黑。很快根据自己的判断从新站成一队。教师再弹奏出第二组音符“5、3、2、1”,请另外一组的同学进行比赛。
2、评委评判
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是全班同学,教师只起一个辅助作用。当一个同学听辨后,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准确的用手势判断对错。遇到有争议的时候,教师及时补充,给予标准答案。凡是判断正确的队能够获得一个小奖杯,于是欢呼声一片。教室里立刻成了欢乐的海洋。
看的出来,同学们对这种学习形式非常感兴趣。
3、听音模唱
歌曲的主要构成单位是乐句。乐句的主要音符顺序听出来后,教师再分别请代表视唱完整乐句(1)55 535 ︱ 16 5 ︱;(2)55 532 ︱ 13 2 ︱;比赛难度加大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却更高了。在紧张、激烈的竞争中,一首歌曲的主要乐句非常轻松地学会了,再学唱歌曲就轻车熟路了。
案例分析:
《音乐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音乐评价,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一种情感体验。所以,在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中,应当采取正确、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价,促使音乐素养得以全面的发展。通过竞赛形式评价学生在这节课的表现,即直观又客观。学生看着自己的表现(每次比赛的成绩),及时评价自己。
1、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夸奖的话语,对于学生们来讲,都是鼓励和欣赏,能自然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每个契机,运用竞赛的形式,及时的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不管学生的音乐表演是否精彩,只要学生大胆参与了音乐活动,我们都应给学生一定的鼓励,给他们加上一颗“星”。
2、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应该具有独特性,以独特的方式去赞扬学生,不要刻意给学生“戴高帽”,也要避免矫揉造作的“夸奖”。当学生在竞赛中为自己队伍增加了一颗星,赢得了比赛。这时再多的语言也无法比拟,学生的自信心也油然而生,在下一次比赛中尽可能的要给队伍再加上星星。
3、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个性相当鲜明。对于“集体”这个词的理解不够深刻,运用了竞赛教学,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合作精神,使他们不再是个体而是一个整体。
4、减少学生胆怯心理
大多数学生虽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正确答案,但是不喜欢举手的他们就不想表现出来。自从运用了竞赛教学,由于集体荣誉感的促使,他们也高高得举起了双手。胆怯的心理不再是他们的阻碍。
建议思考的问题:
1、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意外事件呢?
2、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规范养成?
总之,新的时代唤醒了新的教育,新的教育生成了新思想、新理念,做新时代的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观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一个崭新的理念逐渐在头脑中形成,那就是竞赛教学。它使我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法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立,都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通过竞赛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的情操。
参考文献:
1、《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金孔雀轻轻跳》舞蹈教学案例分析
一、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二、案例背景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构建互动型教学。”《金孔雀轻轻跳》音乐选自人教版第三册音乐课本,一首二拍子的节奏规律浓浓傣族舞蹈风格的歌曲。我启发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所以选择以孔雀为题材的教学设计。本课是以孔雀手势和踮脚走两个基本元素展开的一堂自主、开放、活泼的舞蹈课。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关键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好奇、好动、善于模仿”是儿童的身心特点,所以本课通过观察孔雀的特征以及老师的舞蹈,启发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基本动作。通教师孔雀舞表扬学生欣赏,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模仿学习孔雀的动作。针对儿童“好奇”的年龄特点,我的一段精彩的孔雀舞表演作为课堂的开场、新颖的引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来感受舞蹈中的美感和乐趣。通过听、说、想、做、跳等活动进行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始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创。我以大孔雀的出现,始终贯穿整堂课,和学生展开一系列的互动,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孔雀舞蹈,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音乐,认识傣族音乐的风格,并且掌握二拍子的节奏特点。
3、通过学习舞蹈,准确掌握孔雀舞蹈,训练学生的协调性。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音乐是重点,学习舞蹈是难点。
五、精彩片段: 课堂回放一:孔雀舞
教师表演形象、优美的孔雀舞进行导入。(提示学生此舞蹈是用用一块布围成一条漂亮的裙子开始跳舞。)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请大家跳一段舞蹈,这是跳的一种小动物。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跳的是什么动物?(教师表演)生:孔雀。
师: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说说怎么看出来的啊,哪个动作最像孔雀呀?(出示孔雀图片)
生:孔雀的手势看出来的。啊,好漂亮的孔雀啊!(学生看图片)师:那老师想问问小朋友想不想跳呢?
师:刚才你们看到的表演的是大孔雀,小朋友想不想学小孔雀怎么跳舞的呢? 生:想。
课堂回放二:学习孔雀舞音乐 师出示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师:仔细听孔雀舞蹈的音乐。大家听听看这音乐是几拍子。生:二拍子。
师:我想看看哪小朋友最聪明,告诉老师二拍子有什么特点?小朋友听听强拍的位置?(强拍击掌,弱拍拍肩)生:„„
师:小朋友有没有注意看老师拍掌很重,拍肩很轻啊!注意重轻的区别,所以二拍子的节奏特征是强弱的区分。希望小朋友记住,呆会跳小孔雀肯定是活泼的孔雀。
师:巩固练习节拍(要求学生在身体其他部位拍打出节奏型)师:好小孔雀音乐熟悉了,那我们现在开始学习孔雀舞蹈。
(更好的熟悉和掌握音乐,为学习孔雀舞打下基础。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我们舞蹈课的音乐教学是为舞蹈教学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了解舞蹈,学习舞蹈,激发学生舞蹈兴趣)课堂回放三:学习孔雀舞蹈
师:刚刚小朋友是从什么动作看出跳的是孔雀舞? 生:学生做出那手势的样子
师:有些小朋友摆的孔雀手势不错,现在老师教教小朋友们怎么样更形象的跳小孔雀舞。首先我们先学手势----孔雀手势。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后面三个用劲立起。生:模仿
师:后三指一定要立起,那样才是漂亮、有精神的小孔雀。你们看,大孔雀漂亮吗?摆好后我们手腕法力碎抖动 生:跟音乐练习手势(碎抖动)
(形象的模仿动物,使学生对舞蹈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可是我们小孔雀还是不会动啊!那么我们来学下小孔雀怎么走路。(学习踮脚走)
师:老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大孔雀跟那么这些小孔雀有什么不一样。教师立起前脚掌。生:老师立起来了。
师:踮脚走(一拍一下地走),现在还有什么不一样? 生:走起来了,大孔雀立着走起来。(争先恐后的回答)
(我设计这样教学充分体现探索性教学,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不是老是老师教学生学。让学生自己成为小老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真正的实现学生自主)
六、案例分析:
1、抓住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激发、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舞蹈的审美性。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比较适合采用模仿性的形体舞蹈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学习,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因而本课各个环节都以模仿为主线,将形象的舞蹈通过模仿动物来展开,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小动物。培养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更深一部的了解。一开始教师抓住学生爱模仿表演的特点,利用舞蹈小律动组织教学,通过形象生动地和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让学生比较主动自然集中了注意力,进入学习中。总之,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给出典型的节奏型,并与学生互动感受傣族的孔雀舞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2、注重“美”,以审美为核心,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为更好的让学生第一感觉喜欢上舞蹈,欣赏优美的舞蹈,促进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以孔雀舞欣赏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对美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在情境的创设上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为了营造轻松的环境,我采用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
3、充分调动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自主,模仿,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进学生学习舞蹈的重要保证。创设大孔雀和小孔雀的互动情境。学生为主体扮演小孔雀参与学习中来。在教学中,1)先由欣赏到教师示范(为了更形象我把自己比成大孔雀,学生为小孔雀),学生跟着模仿。2)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进一步补充学习(主要用了我问学生答)。3)要学生仔细观察动作,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减少老师教,学生学的程式化教学。要发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来教老师的互动学习。4)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动作,我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合作进行练习。学生做着小孔雀动作来寻找大孔雀,让学生完全融入美的意境中,产生出美的画面。5)完全掌握好动作后,要求学生与学生合作,在整齐有序对型上表演。“今天大孔雀和小孔雀相处得非常开心,现在大孔雀要跟小孔雀说再见了。我们抖动孔雀手势配上踮脚走跟老师说再见” 我的话音刚落,下课铃声刚好响起.此时此刻我的心理充满喜悦。因为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得很成功,基本实现我的教学设想。更值得高兴的是准时完成教学任务,时间掌握恰到好处,这是我最大的进步。
4、要让孩子喜欢舞蹈,首先应该让孩子喜欢你——老师。
要想让孩子喜欢你,就必须做到爱孩子,要有一颗童心,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用孩子般纯净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和形体动作,唤起他们的兴奋感,把他们吸引到奇妙的舞蹈世界里来
总之,舞蹈艺术的融入,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新的活力,我们应继续改进、完善、落实,使舞蹈艺术更进一步的发挥其独特作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加砖添瓦。
第四篇: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2012-02-27 09:40:51| 分类: 教学随笔|举报|字号 订阅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聆听、学习描写小动物的歌(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2、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动物说话》,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为学生积累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素材,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律动。播放轻松、幽默的器乐曲《三只小猪》,教师和学生自由地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用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问好吧!
“汪汪 汪,朋友们 好!”
学生们也用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与我问好,“喵喵 喵,小狗 好!” “叽叽 叽,老师 好!” ……
【这样的开课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感受导入新课。
聆听模仿。在四周贴满动物图片的教室里,投影屏幕中出示森林的背景图片,播放描写大森林早晨美丽宁静景色的音乐,拉开幕布展示贴有大树、小草、湖水的板书,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森林中的动物王国。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播放描写动物的音乐。有轻快奔跑着的小马,爱唱歌的布谷,骄傲的小兔,勤恳的乌龟,咆哮的狮子,……学生随音乐自由地用肢体语言表现动物,寻找“藏”在教室四周的“动物”。师:“看!我们到哪儿呢?森林里的动物可多了。听!这是谁来了?让我们用动作和声音模仿、表现这些小动物。”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模仿音乐中的动物,同时也在活动中自觉地辨别评价自己与别人的动作,选择肢体语言和体态表现活泼可爱的小动物。】
谈话:日常生活中你都喜爱哪些动物,会模仿它的叫声或动作吗? 游戏猜一猜。请学生模仿动物动作和声音,其他同学猜一猜动物名称。【学生间通过信息交流可间接地拓宽视野,在互动中展示自我、自由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喜爱的音乐激趣活动。】
三、学唱歌曲。
出示小鸡、小鸭的图片。模仿小鸡、小鸭的动作和叫声。小鸡 说话 唧唧 唧,小鸭 说话 嘎嘎 嘎。
【学生们在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的同时也学会了歌曲节奏,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初次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特点和演唱情绪。
再听歌曲演唱,把没有唱词的地方拍出来。在没有唱词的地方做你喜欢的动作。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活跃起来,有的晃头,有的拍腿,有的跺脚,有的学小兔跳,有的学小狗叫 …… 1=D 2/4 6 3 3 2│3 5 3 │(5656 3 3 │ 1212 3)│ 6 2 2 1 │2 3 2 │(3535 2 │ 6161 2)│
【学唱歌曲《动物说话》时,歌中的间奏是学生较为难掌握的一个环节。通过律动认识歌曲中穿插的间奏,引出间奏如何处理,让他们去思考并寻找出他们心中的答案。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悦的活动中学生们智慧的火花便开始迸发为间奏创编出千姿百态的动作。】
随歌曲伴奏演唱《动物说话》,在间奏处学生自由加上自编动作。
四、创编活动。
师: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也想加入我们的演唱了,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演唱呢?
【前面的音乐活动如:用动物叫声问候,听表现动物的音乐,看同学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猜动物名称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编素材。学生们感觉正是展示自己的机会,积极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发言。】 有的学生说我想请小狗来演唱,有的说我想请小羊唱歌,还有的说我想请小猫来演唱…… 1=D 2/4 6 3 3 2 │3 5 3 │(5656 3 3 │ 1212 3)│ 小狗 唱歌 汪汪汪, 小羊 唱歌 咩咩 咩, 小猫 唱歌 喵喵 喵, 合作学习。学生自由分小组,改编和创编歌词,结合律动进行表演。其中部分学生为新加入的小动物编歌,另一部分同学为歌曲编动作。
【通过小组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交际合作协调能力。师生、生生互动,情感交融。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探究式的自主学习。】
教师和学生讨论:如何把小马和大象请到我们的歌曲中演唱?讨论中得出: 1=D 2/4 6 3 3 2 │3 5 3 │(5656 3 3 │ 1212 3)│ 小马 跑步 嗒嗒嗒, 大象 走路 嘭嘭 嘭, 表演展示。师:欢迎大家来到“快乐大比拼”!学生们尽情表现自我、展示自我,遨游在音乐王国。
【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探究式学习方法既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学生的自我感觉也为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唤起他们的表现欲和创造欲。有了成功的体验,就能极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音乐学习的兴趣,则更能终身享受音乐。】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的美、听觉的美、肢体的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其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入手,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聆听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进行体态律动、舞蹈、表演的活动中,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自主地合作、探究,在互动中、情感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实践,产生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第三,在活动中肯定学生多种不同的感受,尊重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这种激励机制即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我觉得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更多巧妙的环节让学生去实践,去创造
第五篇: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模版)
音乐《草原上》教学案例分析
XXX XX县第X小学
《草原上》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案背景
歌曲《草原上》,选自小学四年级音乐教科书,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民歌。音乐语言十分简练,旋律优美、节奏舒展,形象的勾勒出一副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刻画出了牧民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二、教学片段
1、通过欣赏由蒙古族特有乐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激发学生对蒙古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老师:请同学们欣赏《蒙古人》的乐曲,聆听它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学生:欣赏乐曲、感受乐器音色特点、辨别所演奏乐器。
2、从了解民族乐器——马头琴引入大草原与蒙古族。老师:悠扬的马头琴声来自远方,象是马儿在向我们倾诉着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那就是美丽的大草原,神秘的蒙古包和勇敢、多才、多艺的少数民族——蒙古族。
学生:观看多媒体中大草原风光,在优美的画面中,富草原特色的音乐背景下了解内蒙古草原地区的地域特点、民族风情以及少数民族——蒙古族的主要情况。
(1)认识“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2)蒙古包、马头琴、摔跤;
(3)蒙古歌舞:挤奶舞、马刀舞、旋子舞等。
3、初步感受蒙古族歌曲的特点,更好学习歌曲《草原上》。
三、案例分析
1、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对蒙古民族音乐的探究和学习欲望。用多张辽阔的草原照片做的动画,先让学生进入课题的情景中,激发了他们对美丽草原的爱慕之情,使学生一下就对草原上的人和事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中引用马头琴的演奏特色,加上多媒体画面的视觉冲击,一下就把学生带入了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美丽的大草原。
2、发扬个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每个学生各有各不同的特点,在分组创编活动中,选自己喜欢的特长去组队,去创造表现的形式,实际是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为小组作努力取得好成绩,增强了与人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的团体合作精神。既遵循课改精神,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舞台,刺激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3、形体表演,增强学生的创编能力。
要求分几个小组用不同内容的形体表演方式,来展出对大草原的喜爱以及对蒙古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同学们的表现形式各不一样,有画美丽的草原景象的、有跳蒙古舞蹈小组合的、有用乐器演奏的,让他们感受到表演、创编、合作的乐趣。让他们觉得原来遥不可及的蒙古音乐与自己的距离如此贴近。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就能理解到民族的优秀音乐内涵,体会到民族音乐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