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
论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
黄安心(广州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091)摘要:本文理论上分析了与网络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依据,提出了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的原则和选择策略,企望对当前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关键词:网络教育 精品课程 实践教学 设计原则 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08)09(a)-0144-03
教育部于2 0 0 3年开始,进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2 0 0 7年开始启动网络教育类国家精品课程评选活动,共有4 9门课程被评为首届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评选将有力推进我国网络教育事业。但是也要看到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目前还处在较低发展水平上,呈现“观念孤岛、投资孤岛、资源孤岛、软件孤岛和市场孤岛等问题,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缺乏,共享不够,难于进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1]。”等问题。课程教学设计较弱是制约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瓶颈问题,表现在教学目标要求抽象而不清晰、学习者不明确学习目的也缺乏网络学习经验、学习内容呈现传统而不符合网络学习者学习需求、学习环境创设粗糙、教学策略呆板学习过程无法控制、评价传统有效性差等六个方面。[2]而网络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则更是处在起步阶段。同时相比较于本科和高职类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而言,网络精品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与实现以其网络环境条件的约束,是其特点也更是设计制作的难点,本文企望对此做一点抛砖引玉的探索。
与网络精品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相关的范畴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课程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通常包括:案例教学、课程作业,课程实验、实训、实习,课程大作业等形式,网络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基本是这些形式,但这些形式的实现都渗透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因素,变得更加开放、实时、便捷、人性化。在这种情况下,其实践教学设计要求更高,实现更复杂、更艰难。这并不是简单将实践教学网络化的问题,它是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和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创新,是对传统实践教学方式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运用,是将传统实践教学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结合所的进行策略性组合利用。可以说设计思想创新与实现方式现代化是精品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与实践灵魂。
实践教学设计的要素应该包括主体、内容、对象、环境四大要素,课程设计的主体是设计者,是体现不同设计理论、设计思想的教学设计专家,设计实践教学模式也必然不同;课程设计内容又与对课程内涵的理解有关。课程是为了达到一定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全部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是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其中包含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3]。因此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应该包括课程教学的上述内容,课程实践教学离不开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效果评价等的内容。对象是指导含有不同学科内容和教育功能的课程,不同的课程,其实践教学内容所处知识层次、对学习者的素质与技能习得的要求、实扣扣614247574
现教学的方式方法都有差别和特殊要求。环境是课程设计所处的教学环境,如网络学习、分散学习等物质环境,学习习惯、学习需求等社会环境,远程教育教师队伍、教学理念等教育环境,这是教学设计与教学实现必须考虑的因素。优秀的实践教学设计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去实现,这又与精品课程内涵的理解密切相关。关于按精品课程按官方解释,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4]。既然是精品课程就应该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利于带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系统性、适用性和示范性是精品课程最显著的特点。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以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和电讯通信网络为介质,以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学习资源,在网络教育环境中开展教学与学习活动的教育组织形式[5]。因此网络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与实践,应具备以下特征:第一是有一流教学设计专家、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组成教师团队;第二是有与课程实践教学所实现专业素质与技能教育功能相匹配的一流教学内容;第三是提供多种先进教学手段组合一流的教学支持服务;第四是开发建设出多种媒体合理配置一流资源,并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第五是采用开放、多元、交互的一流教学管理理念与方式方法进行实践教学。
纵观目前国外网络课程的评价标准,除了要符合一般传统课程的基本要求,如:清晰的教学目标、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的作业和练习、合理的评价方式以外,还有与网络相关的如下特点:突出交互的重要性、重视学习环境的创设以及管理与支持的评价,这部分内容占有很大比重[6]。总体上来讲,网络精品课程实践教学,从课程角度它首先应符合上述精品课程的所有特质,从教学角度它又是网络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教育教学活动的总体。根据这一特点,网络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与实践,除了充分发挥传统实践教学的优势外,还必须充分使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创设在线实训环境,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与评价,并且能够做到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系统之间、教师与系统之间的及时的交互与交流。如通过在线方式进行的作业、答疑、实训、案例教学等进行的实时和非实时的自主分散实践教学活动。
网络精品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的理论分析
网络课程设计思想来源于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与应用,也决定了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成果的实现程度与效果。从用现代教育理论角度讲,学习是主动学习不是被动接授;从创新教育理论的角度,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角度讲,教学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要以合作、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为,通过自我控制达到教学目标;从主体教育理论角度讲,教学是“沟通”和“合作”的活动,未来的教学模式将从“人(教师)——人(学生)”系统转变为“人(学生)——应答性学习环境”系统。这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型的教学环境[7]。所有这些理论从教学设计原则上对网络精品课程实践教学设计都有指导意义。它必须遵循一些普遍的原则:积极主动的,合作的,支持性的,开放交互的,创新的,有效的等等。
然而网络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首先作为“课程”的教学设计要解决教扣扣614247574
学设计的概念问题。它必须清楚知道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要素,并遵循教学设计的规律开展教学设计处理活动。教学设计(含评价设计)是一个专业概念,首先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教育研究者加涅(RobertGagne,1965)。认为“教学是对学生在教师论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设置的刺激环境中适当反应的强化”的思路。并提出“Instructional Design(ID)”的概念。国内学者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
其次是作为“精品课程”教学设计,必须在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进行,运用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思想和方法来进行网络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现实中是教学设计对这些理论的应用,存在一些偏差,从第一代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I D 1)到第二代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ID2),从加涅(Gagne)的“学习条件论”到梅瑞尔(M.David Merrill)呈现理论和教学处理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总体来说,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基本上都是基于行为主义的,不能为在教学中应用新的交互技术提供必要的指导,都具有以下共同的局限性:内容分析缺乏整合性,无法理解复杂、动态的现象;在知识习得上缺乏举措;课程组织策略极为有限;理论基本上是封闭的系统;ID1法将教学开发的各个阶段整合起来;ID1中的每一个理论都试图规定出提供给学生的刺激呈现的特点,但是这些教学策略通常所表现出的是无序性:内容要素一个接一个地被教授,却极少有人能将这些要素整合成一个整体;ID1的教学通常是被动的,而非交互性的;I D 1中的每个呈现都必须从微小的成分中建构起来,不仅费时而且费力;I D 1是劳动密集型的。针对第一代教学设计的局限性,梅瑞尔转向第二代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方法(ID2)的研究,提出教学处理理论。ID2的优点所在:可以用于分析、表征和指导教学来教整合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为交互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处理的选择和排序提供教学法指导;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整合关于教和学的新知识以及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教学设计过程中;整合了教学发展的各个阶段。进一步梅瑞尔引入P E A网的概念,所谓P E A网是一个包含了实体、活动和过程的知识结构图,三者相互联系提供一个整合起来的整体。每一种教学处理都应由以下五方面组成:①教学处理所要促进的教学目标;②这种处理所要求的知识结构;③提供给学生的信息表征;④教学处理所要求的带有反馈的练习;⑤为学习提供便利的学习指导。有效的教学策略应该包括提供与所要教的知识和技能相适应的知识表征、练习和学习者指导。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环境。
再次,作为“网络教育”的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应该体现网络教育设计的特质。网络教育与普通本科、高职高专在办学定位、学生特征、学习环境与条件、学习方式、课程组织形式、资源共享与服务模式等方面有以下差异和特色:办学定位为非全日制教育,主要面向“在职成人”,不脱产的“业余”学习,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岗位培训及其他非学历培训等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生主要是成人,其中在职人员较多(如电大开放教育学生中在职从业人员占9 6.5%),工作任务重、家庭事务多,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地点来有效地保扣扣614247574
证学习任务的完成,但成人学生大都是由于在工作中感受到学习的需要,因此他们学习的知识是其社会实践的延伸和探索,也是其职业培训的内容所在,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学习环境受所在区域、家庭条件、社会地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差异很大,学习主要在学习中心或家里等场所完成,没有很多的教室和集中的宿舍,甚至不再有大量的教师,但一般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了网络学习的平台、虚拟实验室和数字图书馆等;学生是分散的,学习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师生的交流、讨论及学习活动主要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具有开放性、协作性、交互性等特点;网络教育通过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和远程导学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教学过程的动态资源、作业批改、测试评价和网上答疑等教学辅导服务;资源共享与服务模式上,网络教育主要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立体化的教材),主要由校外学习中心和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服务主体和办学主体分离,学习者选择合适的学习终端(如P C、NC、DTV或PDA)和接入方式(如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网、有线电视网或电力网),从公共服务平台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展所选课程的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并得到来自网院、公共服务体系及学习中心的推送式学习支持服务,特别是基于学习支持服务导航系统获取“一站式”服务。因此,网络教育与普通本科、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在建设和评审方面也具有较多的差异。普通本科精品课程要体现教育教学改
革的方向,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引导教师创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要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不仅要贯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特别还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适合于在职从业人员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更关注“课程资源”、“教学过程”和“支持服务”等主要要素和关键环节,即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资源和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和网络教育特色的示范性课程[10]。
扣扣614247574
第二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网络考核方案(2016)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作为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教育管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程,于2003年春季学期首次开出,目前在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两个本科课程体系中作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设。课程主学文字教材,经修订2005年第二版而形成的第三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三版)内容结构已有较大调整。
新版课程的基本内容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一般理论基础(第一章);以课程开发为导向的课程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内容、课程组织和课程实施(第二至六章);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与教学评价等(第七至十章)。
本课程现有文字教材1种,原有基于文字教材的网络课程已于2007年启用,学习者可以参考学习。新版网络课程将同步本网络考核方案的实施试行,原有录像教材一套10学时;IP课件5学时;直播课堂1学时,网络教学辅导资料若干仍可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
本课程的特色是它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学科特点是综合了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的“教学论”与“课程论”的一般原理,因而可作为师范类专业的综合必修课程,为教师教育专业所共用。该课程文字教材由国家课程改革实验主持专家担任主编,注意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具有综合、简明、实用的特点。
二、网络考核说明
(一)网络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100%形成性考核方式,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进行。形成性考核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即可获得本课程相应的学分。
网络考核成绩的评定原则上由教学班课任老师负责。国家开放大学有关方面为保证质量可以通过网络抽查监督评阅情况。国家开放大学本课程主持教师负责与教学单位有关人员联系、沟通和解决有关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网络考核的管理细则按照国家开放大学考试中心的统一规定执行。
(二)形成性考核(网络)任务
形成性考核(网络)任务共计为4次。考核采取开卷答题方式进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学生通过网络提交。每次形成性考核任务的成绩以百分计,按实施方案的规定分配每次考核的分值,其中第1、2次形考任务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第3、4次形考任务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30%。学生每次考核成绩按上述权重折算后相加,即为该生本课程学习总成绩(百分制,60分为及格)。形成性考核重点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时发布的考核题目要突出教学要求的重点,帮助学生自觉运用网络学习条件来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互动。同时,各级教学部门要重视通过网上形成性考核来加强对一线教学过程的督导、教学效果的了解与评估。
三、网络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
(一)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预习完成本课程文字教材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六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考核题目:提交自主学习计划,讨论可以从别人的学习计划中学到什么?
考核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自己的学习计划初稿,和经过讨论后吸收到的修改意见,并将两份材料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考核学习计划的主要内容:
1.学习者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与本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30分)2.学习者对于自己运用现代远程手段学习本课程的条件分析。((30分)
3.学习者经过与同学讨论后形成的完善学习计划的意见和本阶段学习小结。(40分)
评分: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上传的学习计划初稿和修改意见、本阶段学习小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客观正确地认识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发现自己学习本课程的优势条件,并能够与同学讨论交流学习的任务与条件,具有学好本课程的坚定信心。
(二)第二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学习完教材绪论和第二至第六章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的第七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十二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网络小组讨论(自学过程中组成网络学习小组,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考核题目:提出一项工作实践中的课程目标方案,讨论其中涉及的与本课程相关的内容有哪些?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提纲应包括: 1.自己曾经接触到该课程目标编制的相关实例。(30分)
2.个人对此课程目标方案设计的认识,提出可以提交小组进行讨论的要点。(30分)
同时,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的总结,包括说明讨论的情况,自己吸收到的观点,自己对讨论中焦点问题的认识等。(40分)
评分: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全面准确地运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正确分析实例,吸收同学的认识,总结说明基本的理论观点。
(三)第三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学习完教材第七至第十章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的第十三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十七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一份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报告(字数在1000-1500字),并通过小组讨论征集修改意见。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工作报告,将其上传到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主要内容应包括: 1.自己较熟悉并有兴趣作为教学过程改革尝试的某个学科或知识领域。(30分)2.个人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情况,并注明一些重要资料的来源。(30分)
3.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形成自己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归纳小组讨论形成的意见,并提出可以进一步讨论的要点。(40分)
同时,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的修改意见。
评分:教师重点考查学习者的工作过程,判断其选题是否可行并具有实用价值,考查所使用资料是否详实、科学和来源清楚,分析学习者在实践问题中的合作学习的能力。注意:防止出现抄袭,凡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四)第四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学习完教材全部内容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的第十五周的星期二。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十八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总结课程学习体会,从基层一线教师的认识角度,举例说明自己对“教学过程的矛盾与动力”及其表现的认识。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有独立思考分析的实例报告(约1000字),将其上传到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主要内容应包括:
1.概述教学过程的矛盾一般情形及其动力特征表现(30分)
2.从基层教学工作中,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意义。(10分)
3.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现实工作体会,专门撰写的教学经验短文(500字左右),提出自己亲历或身边真实发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事件,概括自己对于其中所体现的“教学过程中的矛盾与动力”的状况分析(有实际进程为证),并分析此经验如何帮助自己提升了教学工作的能力。(60分)
以上考核方案,自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执行。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组
2016年1月
第三篇: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系统设计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系统开发的实践,系统探讨了网络课程教学
评价的教育功能、理论墓础和设计原则。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设计原则
以计算机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络为代表的当代信息和通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发展速度更快、传播空间更大的新型教育形式,它与课堂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一同构成多元的教育体系。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网络教育已经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教育形式。
众所周知,网络教育的基本载体是网络课程。目前,我国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与国外的差距不小。无论是高教司组织实施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制作的网络课程,还是现在已经使用和正在制作之中的网络课程,从网络课程的形式来看,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但从网络课程的质量来看,可谓是鱼龙混杂,良秀不齐。对此,笔者认为值得探讨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网络课程在开发制作过程中忽视了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的设计应用。因此,本文结合《教学系统设计》网络课程的开发实践,较为系统地开展了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期从教学评价设计方面促进网络课程质量的提高。
教学评价设计是网络课程必要的组成部分,是网络课程的指导者与学习者之间交流反馈的枢纽,是检验网络课程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指示灯,具有强大的功能。
一、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设计的相关概念和教育功能
(一)概念
网络课程,顾名思义就是用于网络教育教学的课程。首先,它是课程,其次我们强调它必须具有网络的特点。因而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是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系列可行可控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网络课程的(二)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l、目标导向功能
在制订评价标准和设计评价活动时,要注意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单元学习目标。注意评价方式和测试题目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针对性,使评价标准和教学目标保持和谐一致。换句话说,就是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可以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向着学习目标规定的方向变化。
2、反馈调节功能
“评价作为一种反馈一矫正系统,用来判断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必须及时采取什么变革,以确保过程的有效性。”(布卢姆B.S.Bloom)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能够及时反馈有关教学信息,以便于师生调节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通过自我评价反馈,深化自我认识,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及时获得有关网络课程教学过程各个方面实施情况的信息,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薄弱环节,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3、强化激励功能
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肯定的评价一
般会对学生的学习起鼓励作用,通过测试评价,学生的进步会得到教师和自己的承认,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强化了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否定的评价往往使学生产生焦虑,而适度的焦虑则可以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因,当紧张和焦虑的程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学习的进展情况最好。
4、提高教学功能
测验和评价,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经验。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其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一方面,测试和评价可以促使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可以确证、澄清和校正一些模糊的观点和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估计学生现有学习水平的前提下,将与之相关的有深度和广度的学习内容以测试题的形式出现,使题目包含某些有意义的启示,让学生自己探索、领悟,获得新的学习经验或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从而促使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学效果的不断优化。
二、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设计的理论基础
随着教育竞争日益激烈,教育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评价从传统的“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学生”转变为“创造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这一评价思想的重大转折,产生了巨大的动力,促使我们认识到在网络课程环境下,教育评 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鉴定、考核,更是为了推动和发展;不仅仅是为了选拔、淘汰,更是为了教育和提高。网络课程教学评价应该建立在对评价目的的科学认识和评价价值观的重新理解,以及对人的本质尤其人在教育视野本质的重新解读和教育教学本质的重新定位之上。因此,网络课程评价的理论体系在吸取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精华的基础上,又注人了新鲜血液,其中影响颇大的有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加世纪9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改革影响深远。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由八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一组智能组成,它们是言语语言智能、音乐韵律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人际沟通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加德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地看待人的智能的视野和方法。多元智能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和评价学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和实施测试评价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
(二)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它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由探索,强调学习者与教师和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所以,在设计网络课程测试评价时,重点应放在学生如何有效自我评价、如何与环境、学习伙伴的相互作用上,从学习态度、相互作用与交流、资源利用等多维度对学生的总体情况做出评价。
(三)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去掉本质和必然。后现代主义注重过程的思想、注重目的与手段统一的观点均为个体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的。后现代主义给网络课程教学评价提供的新视野是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评价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网络课程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从上述网络课程评价设计的理论基础给我们的启示可以看出,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行为主义作为理论基础,评价注重结果,即学生的考试成绩。网络课程环境下的学习评价,以多元智能、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理论基础,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表征,而是属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在不同的情境中又可以被重新建构。因此,其价值取向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侧重于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反馈的有效性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三、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依据多样性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性
l.以学习目标作为评价的标准。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达到的最终结果,包括外显的行为和内在的心理变化。从布卢姆关于认知教学目标的分类和加涅关于认知学习结果分类的对照关系中知道:对于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等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的学习,需要达到识记、理解、综合运用等不同的学习目标。因此在网络课程教学评价中要通过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综合运用题等多种类型的测试题目来考察不同目标层次的学习内容。
2、以知识和经验的建构作为评价的标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启示我们:知识是建构的,而不是复制的。如果把这视为学习的有意义的目标,那么就需要评价知识建构的智能过程,而不是重做或重说。知识的建构需要 高级的思维。因而,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应该评价高级的思维。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评价他们正在学习什么。应该在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学习意义的过程中进行评价—评价他们如何收集信息、做出假设和解决相关问题。
3、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为评价标准。
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作为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就是坚持评价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只要坚持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为标准,就能做到以评价促发展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风格,发展学生的自身优势智能,弥补弱项智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到充分的个性发展。
(二)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突出评价的主体性
建构主义主张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研究,发挥首创精神,实现自我反馈。学习者每一次实现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与重组,也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辩证评价过程。网络教学强化了学习的自主性,为自我评价提供了强大的“硬件平台”,如在线测试系统,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等,使学生和学习结果之间有了更直接的联系。同时它既可以现场记分,定量评价,又可以定性评价,并且可控性强,反馈及时有效,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骤,通过多次测试、评价反馈达到自己理想学习效果。这种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使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当然,我们也不应忽略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的作用。教师评价为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了一种引导,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协商、评价,可能引起各种层次和类型的文化碰撞,价值观的碰撞以及思维的碰撞,这有助于我们在认知层次上达到协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我们也为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提供了平台,就是通E一mail和在线学习论坛来交流评价。总之我们只要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可以使评价更科学、更合理、更客观。
(三)对评价对象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促进评价的多元化
建构主义重视个性发展,提倡多情境解决问题,主张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多元智能理论和后现代主义主张评价的多样化、个性化。以往传统教学的评价参照标准比较单一,往往只依据考试成绩的高低,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却无视不同学生各异的特质、情感和学习风格,无形之中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网络教学的出卿酗项应了个性发展的需要,为自主学习
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例如,我们在设计《教学设计应用模式调研》的评价时,通过小组内的学生分别扮演教学管理人员、学科教师、软件专家、建构主义设计专家等不同角色,着重评价他们基于模拟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各个小组展示小组成果,着重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调研过程中的整理分析数据、成员分工协作、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的交流沟通、小组成果的完成与展示,来评价他们的数理逻辑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言语语言智能等多元智能的发展。由此可见,在网络课程学习中,我们能够科学地、理性地、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评价的多元化,从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多项指标去衡量每一名学生。运用更具个性发展的评价策略,激发学习者潜意识中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网络教学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事物,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更是刚刚起步。笔者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对网络课程评价设计的有一些浅薄的认识,所述主要是探讨如何进行网络课程的评价设计,应该依据怎样的评价设计理论,遵循怎样的评价设计原则,达到怎样的评价教育功能。目前,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设计还在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阶段,还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规模的实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归纳和总结,不断提炼和修订,从而保证网络课程质量的不断提高,促使大批精品网络课程的出现和网络教育的健康蓬勃发展!
第四篇:电工技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电工技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摘要]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基本概念,又有工程技术上的一些分析思想和方法,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存在着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重点介绍电工技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关键词]电工技术网络课程设计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63-01
一、前言
由于电工电子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使该课程内容繁多,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必须遵循最优原则。教学设计系统由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的阐述、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教学评价及修改等七项有机整合构成。网络课程的开发要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不对头,再好的技术也不能发挥效用。因此,认真做好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的关键[1-5]。本论文详细介绍电工技术网络课程的设计。
二、电工技术课程设计
(一)电工技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电工技术的学生都已经学过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先修课程,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他们已经了解和掌握基本电路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有独立学习这门功课的能力。对于电工技术网络课程来讲,期望学生达到的状况是进一步深化学习,全面掌握电路基础知识,如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几种典型电路和电路的暂态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电机与控制部分,最后了解电工的测量及供用电等实用技术[3-6]。
(二)电工技术教学内容分析。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相对独立的知识结构,即电路部分、电机与控制和电工测量;然后,明确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结构关系,即首先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电机与控制部分,最后学习电工测量技术,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际应用、循序渐进地学习,同时也保证学习者头脑中清晰的教学流程,但是各个内容之间相对独立的,方便学习任意选择学习。电工技术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三)教授对象分析。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要通过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体现出来,而学习者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和自己的学习特点联系在一起。学习者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媒体的选用等提供依据。了解学习者的基本特征,确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起点,作为网络课程设计依据。本课程主要是面向技术学校的学生。技术学校的学生学习具有参与性、自我教育性、差异性和矛盾性等特点。
(四)学习目标分析。电工技术是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达到能够熟练掌握常用电工、电子器件及其基本放大电路和典型电路的功能和应用,能够自如运用一些电工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五)教学策略制定。在本网络课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方式:讲授型模式、个别化学习模式、讨论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探索学习模式。在电工网络课程设计中,对这五种主要学习模式进行有机结合,使之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适合于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媒体是承载和传播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工具。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主要考虑媒体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媒体与教学方法的协调性;媒体与认知水平的相容性。本网络课程主要面向成年人,采用文本、图像和动画三类教学媒体,以文本为主要教学信息表达形式。
三、电工技术网络课程制作
(一)电工技术网络课程体系结构。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由课程目录、课程要求、内容索引、习题指导、课程实验、教学资源、讨论天地七个模块组成。这七大模块构成一个系统,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二)电工技术网络课程页面设计。文本是在Dreamwaver网页编辑下,进行文字录入的。对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页面中的字体设计基本原则是字体不易过多,不要使用超过三种以上的字体,并且要尽量使用常用字体。本网络课程图形图像采用FireworksMX和photoshop7.0软件进行处理。
网络课程是由一页一页的网页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结构组成的。页面设计中注重根据主题内容的不同制作出生动、和谐、美感的界面,整个课程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节奏和韵律的格式,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审美感受中进入网络学习世界,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
(三)电工技术网络课程导航设计。网络课程的导航要求切实做到没有迷航现象的发生,它能够使学习者在学习内容之间自如跳转,不受任何的限制,同时,也不能使页面中的导航按钮功能重复,杂乱无章的任意摆放,以免造成页面面积的浪费。导航系统一般要求清晰、明确、简洁、方便。在电工电子网络课程设计中采用以下几种导航方式:主导航栏、菜单式树状导航等方式。
(四)电工技术网络课程交互设计。“交互”是网络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遵守如下原则:一致性、简单性、可靠性、趣味性。设计本课程中提供了很多方法和手段支持人际交互,比如电子邮件、电工电子技术论坛、聊天室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际交互方法都是学习者协作学习的有效工具。
四、结束语
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成功开发的一半。本文就详细介绍了电工技术网络课程的课程设计步骤: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确立、教学策略制定、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效果评价。按照这七个步骤进行逐一分析与设计,然后把他们有机的整合在一起,确立出电工技术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系统,为后面网络课程的制作提供指导意义。给出了电工技术网络课程制作过程和制作原则。
参考文献:
[1]杨振坤等,电工电子网络课程的体系结构与实现技术,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2]成谢峰,电工电子网络化教学系统,青岛大学学报,2001
[3]娄淑琴、盛新志,“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中国远程教育,2003.[4]陈宝军、杨改学,试论网络课程的教学交往本质,中国远程教育,2003.[5]晶玉课件编写组,多媒体课件制作实战,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沈二,从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看国外网上开放课程发展,中国远程教育,2002.作者简介:
陈正莉(1962-),女,汉族,中级职称,本科学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第五篇:华师网络教育-《课程与教学论》2018秋年作业
华师网络教育-《课程与教学论》2018下半年作业
我的成绩100分
单项选择题
1、历时态课程要素,是构成作为一个时间动态系统的课程研制过程的基本因素。下列属于历时态课程要素构成的是(2.5 分)
A.教育宗旨和目标、教育内容、活动样式、效果 B.教育目标、课程研制者、教育效果 C.课程研制者、教育内容、课程学习者 D.课程学习者、教育效果、教育环境 我的答案:A 得分:2.5分
2、为了使课程与教学适合于学习者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生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估是(2.5 分)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我的答案:C 得分:2.5分
3、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是(2.5 分)
A.教师、课本、课堂 B.学生、经验、活动 C.教师、学生、课程
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 我的答案:B 得分:2.5分
4、在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已经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概括水平较高的测试和成绩评定是
(2.5 分)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我的答案:A
得分:2.5分
5、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是教育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是(2.5 分)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整合课程 D.显性课程 我的答案:C 得分:2.5分
6、课程研制目标模式的奠基者是(2.5 分)
A.波比特 B.泰勒 C.布卢姆 D.司滕浩斯 我的答案:A 得分:2.5分 7、17世纪,《大教学论》,这本被认为是历史上专门而系统研究和阐述教育问题 的专门著作问世,一般人将这本专著的发表看作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这本 著作的作者是(2.5 分)
A.昆体良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我的答案:B 得分:2.5分
8、“三要素说”认为,教学系统由下面三个要素构成的(2.5 分)
A.教师、学生、课程 B.教师、学生、教材 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 D.教师、学生、环境 我的答案:A 得分:2.5分
9、强调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满足学生认知上的需要,而且要注意和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要的学者是(2.5 分)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罗杰斯 我的答案:D 得分:2.5分
10、在课程研制中以价值判断和选择为核心的、对理论指导、目标、内容或经验、组织与结构、活动样式或策略、评价等多种可能性和方案进行选择、确定和应用的过程被称为(2.5 分)
A.课程决策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我的答案:A 得分:2.5分
11、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时间为单位代替固定统一上课时间的教学组织形式是(2.5 分)
A.文纳特卡制 B.道尔顿制
C.贝尔—兰卡斯特制 D.特朗普制 我的答案:D 得分:2.5分
12、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萌芽时期,产生了一批论述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其中,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论专著是(2.5 分)
A.《理想国》 B.《论语》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我的答案:C 得分:2.5分
13、教学过程的“老三中心”是(2.5 分)
A.教师、课本、课堂 B.学生、经验、活动 C.教师、学生、课程
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 我的答案:A 得分:2.5分
14、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性的要求全体学生或某一学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 类是(2.5 分)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必修课 D.正规课程 我的答案:C 得分:2.5分
15、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预定一个客观的或者理想的标准,并运用这个固定的标准去评价
每个评价对象的评价类型是(2.5 分)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他评价 D.元评价 我的答案:A 得分:2.5分
16、在某一教学思想和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
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就是(2.5 分)
A.教学内容 B.教学模式 C.教学形式 D.教学方法 我的答案:B 得分:2.5分
17、学校教育中的那些虽然在课程指南或学校政策中未明文规定,但却显然是学校教育经验中经常的和有效的部分的实践和结果的课程形态是(2.5 分)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蔽课程 D.显在课程 我的答案:C
得分:2.5分
18、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被称为(2.5 分)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形式 D.教学方法 我的答案:D 得分:2.5分
19、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2.5 分)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夸美纽斯 我的答案:A 得分:2.5分
20、课程的各个组成成份或组成要素及其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的总和是(2.5 分)
A.课程类型 B.课程结构 C.课程平衡 D.课程组织 我的答案:B 得分:2.5分
21、下列课程设计模式中,属于历史最古老,并被广泛使用的课程设计模式是(2.5 分)
A.学科设计 B.问题中心设计 C.科目设计
D.学习者中心设计 我的答案:C 得分:2.5分
22、下列课程设计模式中,属于问题中心课程设计模式的是(2.5 分)
A.学科设计 B.生活领域设计 C.科目设计
D.学习者中心设计 我的答案:B 得分:2.5分
23、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为中心的、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是(2.5 分)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整合课程 D.显性课程 我的答案:B 得分:2.5分
24、萌芽于古巴比伦学校和古希腊的学校,成型于近代学校,以夸美纽斯的百科全书式课程
为代表,经赫尔巴特而模式化的课程类型是(2.5 分)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必修课 D.正规课程 我的答案:A 得分:2.5分
25、课程与教学评价本身也是评价的对象。判断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价值与效果,即对课程与
教学的评价进行评价叫(2.5 分)
A.自评价 B.相对评价 C.他评价 D.元评价 我的答案:D 得分:2.5分
26、在课程研制模式中大力倡导目标模式的美国学者是(2.5 分)
A.泰勒 B.司腾浩斯 C.沃克
D.施瓦布 我的答案:A 得分:2.5分
27、认为课程与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结构、直觉思维和发现学习的学者是(2.5 分)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罗杰斯 我的答案:C 得分:2.5分
28、学校教育应该为儿童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是教育领域的永恒话题。20世纪以来,许多教育家对此问题提出来很多不同主张。其中,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自然主义流派提出,学校教育内容的应该是(2.5 分)
A.“文化要素” B.经验为核心 C.社会问题为中心
D.有理智训练价值的永恒学科 我的答案:B 得分:2.5分
29、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2.5 分)
A.现场教学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授课 我的答案:D 得分:2.5分
30、我国特级教师魏书生的中学语文“六步教学法”属于以下哪种教学模式(2.5 分)
A.活动教学 B.范例教学 C.程序教学
D.自学指导教学 我的答案:D 得分:2.5分
31、“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是(2.5 分)
A.教师、学生、课程和物质条件 B.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 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目的 D.教师、学生、环境和反馈
我的答案:A 得分:2.5分
32、根据波比特的观点,那些儿童需要掌握和形成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和知识的形式 就是(2.5 分)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目的 D.课程目标 我的答案:D 得分:2.5分
33、为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介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携带并传递着教学信息,影响师生信息相互交流与传递的工具被称为(2.5 分)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形式 D.教学方法 我的答案:B 得分:2.5分
34、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为(2.5 分)
A.萌芽期、建立期和繁荣期 B.古代、近代和现代 C.原始、古代和现代
D.原始、封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我的答案:A 得分:2.5分
35、把教育的根本目的看作是培养社会精英的课程与教学论是(2.5 分)
A.发展主义理论 B.结构主义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社会改造主义理论 我的答案:B 得分:2.5分
36、通过详细分析学科结构,详细说明内容和选择内容,遵循程序原理来进行的课程研制模式是(2.5 分)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自然模式 D.情境模式 我的答案:B 得分:2.5分
37、意义学习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2.5 分)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施瓦布 D.奥苏贝尔 我的答案:D 得分:2.5分
38、冲突理论所反映的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是属于其(2.5 分)
A.哲学基础 B.社会学基础 C.心理学基础 D.自然科学基础 我的答案:B 得分:2.5分
39、拉斯卡提出的“四种基本教学方法”是(2.5 分)
A.呈现、实践、发现、强化 B.注意、期待、探究、行动 C.情境、疑问、推断、验证 D.动机、假设、验证、总结 我的答案:A 得分:2.5分
40、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儿童的生长发展,主张在教学内容上以经验为中心,在教学组织上以活动为中心的学者是(2.5 分)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罗杰斯 我的答案:A 得分: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