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第一轮专题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观点态度教案

时间:2019-05-12 19:5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语文 第一轮专题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观点态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语文 第一轮专题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观点态度教案》。

第一篇:高三语文 第一轮专题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观点态度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属于《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

“评价”的辞典义是“评定价值高低”。用于古诗鉴赏中,即评判诗歌的意义,包括内容积极还是消极,感情向上还是低沉,格调高雅还是平庸等。从近年来高考情况来看,“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通常要求考生回答的是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之类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真正意义的“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评价”题在近年高考中非常鲜见——因为“评价”题一般要求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即要求鉴赏者用自己的话来评点诗歌的高下优劣,而上述类型的设题都属于“是什么”的问题。【高考金题】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0年辽宁卷)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10年浙江卷)

定林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用心

爱心

专心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答案:“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

答案: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背景解读: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参见《学海导航》110页。【方法指导】

一.分类整理,把握同类诗歌的内容特点。

对诗歌分类复习,是备考“评价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尽管古诗数量庞大,诗歌的思想内容多种多样,作者的观点态度丰富多彩,但同一类型的诗歌还是具有一些“共性”,只要平时复习把握了这些“共性”,考试时通过确定考查的诗歌所属类型入手,解题的针对性无疑会更强。

分类鉴赏古诗的“程序”大致如下:

1.分类。即把诗歌按内容特点作大致分类:⑴“送别”类;⑵“怀古”类;⑶“思乡怀人”类;⑷“山水田园”类;⑸“边塞”类;⑹“哲理”类;⑺“讽刺”类;⑻其他。

2.选材。即为上述八类诗歌各选十首诗歌,课内和课外各五首,有的类型课内数量不足则用课外同类诗歌代替,至少保证有五首课外诗歌入选。

3.探究。复习可分为8个时段,在一个时段内完成对一类诗歌内容的分析与归纳工作;或者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类诗歌的分析归纳。提倡合作探究,尽量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完成。

4.展示。完成探究工作后,把各类诗歌或各个小组的探究成果展示出来。可采用个人主动发言的方式,也可由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作介绍。

这种分类鉴赏、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效果较为明显。

二、由“点”及“面”,挖掘诗歌意蕴。

作为设题较为规范的高考古诗鉴赏题,一般都会遵循文学鉴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基本规律。因此,由“点”及“面”应是我们鉴赏古诗的可行方法。这里的“面”,指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里的“点”,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关键点”:

1.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显然,作者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也通过这一“闹”字而自然地流露出

用心

爱心

专心

来了。又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愁”字,就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也为我们的答题明确了方向。

2.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表明了作者高洁的志向;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阐述了人们要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道理。这样的诗句在诗中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都可以说是诗中的关键句。抓住这些句子,就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I 的一道考题:“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只要我们抓住了“最羡渔竿客”一句,写出类似“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的答案就并非难事。

3.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表明该诗属于“送别”诗;《越中览古》中的“览古”,说明它是一首“怀古”诗;《出塞》、《从军行》则显示此类诗歌应是“边塞”诗。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答题就有了针对性。如回答2008年高考重庆卷《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这一设问时,我们就可结合送别诗的内容特点,写出“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之类的答案。相反,如果忽视题目,有时便很有可能因思考失去着落点而盲目答题,如鉴赏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不结合题目理解,则很难把握这首诗的主旨是“谈读书”。

4.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如:松,往往寓含坚贞;梧桐,常常表现凄苦之情;残月,往往暗示离散;柳,表示离别时的难舍之情,也含有挽留之意;杜鹃,往往表示凄凉、哀伤。平时备考加强这方面知识的积累,考试时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古诗鉴赏题是赏析秦观的《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其中第(1)题是:“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作答时只要抓住“落红”、“小雨”、“杜鹃”等几个意象来思考,就不难发现作者是通过描绘残春景象来表现伤春的无奈之情的。

5.注释。出现在高考古诗鉴赏题中的所有信息都应看作是有效信息,包括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是比较鉴赏高蟾的《金陵晚望》和韦庄的《金陵图》注释简单地介绍了作者: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在解答“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和“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这两个问题时,我们不能忽视注释所起的作用,因为这两位身处“晚唐”的诗人,他们在这两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就是为“晚唐国事的衰败”而“伤心”的。

三、借助表达技巧,揣摩诗歌内容和情感。

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主要是借助于某些特定的表达技巧,如比喻、用典、反衬等来表现的。因此,把握诗中的表达技巧、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用心

爱心

专心

也是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古诗鉴赏题的第二首是金代吴激的词作《人月圆》:“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该词化用了唐代三位诗人的诗句: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刘禹锡《乌衣巷》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解题时倘若不抓住三个典故的寓意揣摩,我们对作者蕴含其中的“家国灭亡的悲痛、无奈仕金的隐哀、身世相仿的伤感”就难以理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以乐景写哀情”这种表现手法。古代借景抒情类诗歌绝大多数是以乐景来表乐情的,但也有一些诗歌却以乐景来寄托哀情。我们在解读此类诗歌时,不能被诗歌中明快的景象所迷惑而误解作者的真实情感。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诗就是以“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的热闹、繁华之景(乐景)来表达盛衰无常的慨叹(哀情)的;《旅夜书怀》中“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雄浑开阔之景)寄寓的则是诗人孤独伤感之情。

【典型题例】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答案】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

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04浙江)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案】(1)游子思归乡:

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2)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3)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用心

爱心

专心

【答题模式】

这一部分的答题要根据所问回答,有几个问要答出几点来。

1、问题:这首诗有人这样评价,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回答:第一步先要回答同不同意,第二步说出自己的理由和观点,第三步,结合诗句分析自己的观点正确性。

2、问题:请归纳出诗人在诗中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并说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首先回答出你理解出来的诗歌内容(逐句理解,相同的归并),然后回答具体思想感情的类别。【注意点】:

评价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每首诗词都要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采用独特的表达方式,创造出一种意境,然后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既是作品的主旨所在,也是我们阅读分析鉴赏时绝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由于时代所限,有些古典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甚至还有消极反动之处,对这些我们都应该站在一个高度,具体客观地进行评价。

三、对诗、词、曲思想内容的评价,还要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就乱下结论,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

四.另外,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经常与作品本身的风格流派有关。

巩固练习

[题组一] 概括内容与主旨

1.(2008·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注]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

答案: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忧国忧民)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

用心

爱心

专心

[题组二 评价观点态度] 3.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回答问题。

浣 溪 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有人批评这首词的下片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情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不同意。及时行乐仅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借饮酒来抒发政治理想抱负不得实现的愤世之意,以获得精神上的片刻快慰。

4.(2008·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 江 仙(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用心

爱心

专心 6

第二篇: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教学要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态度,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答题方法与技巧。考点阐释:

1.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2.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明确作品的社会意义。4.把握作品的趣味情调。教学设想:

1.教学中应注意联系课文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掌握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的有关知识,掌握诗歌主题的分类与特点

2.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方法与技巧,注意答题的规范。

3.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辅以教师的讲评,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答题模式,不断提高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

4.拟用二个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 引导学生注意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问题

(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

2、作家生活的时代与写作背景;

3、诗词的题目及“序”;

4、作品复杂的情感; 5、涉及的文化常识、典故神话等。

(二)、熟记古典诗词常见的主题 ①送别诗

例:《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赠汪伦》(李白)

特征(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表现要点:离情别恨

深情厚谊

激励劝勉

②爱情诗

例:《雨霖铃 寒蝉凄切》(柳永)《鹊桥仙 纤云弄巧》(秦观)《一剪梅 红藕香残》(李清照)《锦瑟》(李商隐)

特征(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表现要点:绵绵思念 款款深情 离情别恨

③哲理诗

例:《题西林壁》(苏轼)《观书有感》(朱熹)等

特征:宋诗议理较多。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

④边塞诗 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凉州词》(王之涣)《出塞》(王昌龄)等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⑤田园山水诗

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⑥行旅诗

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表现要点:旅途艰辛 漂泊无依 浪迹天涯 归期遥遥 孤独彷徨 思乡思亲

⑦咏史诗(怀古诗)特征:古迹、古人

表现要点:借古讽(谕、伤)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等。⑧咏物诗 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蜂等。

表现要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⑨其它题材——闺怨诗、题画诗、爱国诗等

二.引导学生掌握诗词各种题材的具体内容与特点

1、边塞征战:边塞诗、闺怨诗

主题:A、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 B、控诉战争痛苦; C、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等

边塞战争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二是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妇女对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一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2、怀古咏史:怀古诗(词)、咏史诗

主题:A、称颂、仰慕英雄;

B、讽谕现实;

C、自比自况等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凭吊历史遗迹,或为历史人物,或为历史事件,作者的胸襟怀抱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表现出来,这类作品多用典故,风格与感怀类似,如辛弃疾的《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或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如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或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3、写景(物)抒情: 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

山水田园诗较多地通过对大自然山水田园的描写,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如杜牧的《山行》。或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其语言风格多平淡质朴,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维的《山居秋暝》。

咏物诗一是托物言志,是通过某一事物来表达某种志向或追求,或自己的品质。一是托物寄情,是通过某一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慨。如仕途失意的苦闷。

4、其他: 送别诗、感怀诗(爱国、爱情、乡愁、惜春、伤春„„.)感怀诗

大都是感物兴怀之作。此类作品多用比兴,风格沉郁顿挫。或慨叹时局险恶,民生多艰,同情人民的疾苦。或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写自己的忧愁哀思。或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离别诗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或者坦陈心志的告白。或者情深意长的勉励,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5.离别诗的情感 1.哀伤凄婉。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分析:(1)、景物:“春江渺茫”、“日暮”、“征帆”(2)、三四句替远去的友人设想: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

2、慷慨豁达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问题: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的真诚情谊。

三、“情感主旨类”之答题模式

(1)考查方向:

1、对所抒感情的理解

2、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

3、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2)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3)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4)答题要领: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5)例题分析:

1、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解析指导】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读解,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2、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解析指导】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花如雪”。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想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你看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苍苍”和“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同。

【参考答案】 这首诗抒发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四、练习:

1、完成《名师一号》P106-108中的“练练吧”1-6题。

2、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1)、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5)、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安石)(6)、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7)、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9)、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10)、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飘弃樽无渌,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杜甫)附答案:

1、闺中怀人之愁;

2、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

3、思友之愁、失意之愁;

4、伤春之愁、家国之愁;

5、昔胜今衰之愁;

6、思念情人的孤独之愁;

7、羁旅之客愁;

8、亡国之愁;

9、人生失意之愁;

10、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

3、请做《练案》备考三部曲之二。附:常用术语(1)评价主旨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

言简意丰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2)分析手法

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以小见大

寄托

衬托(反衬)

烘托

渲染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

情景交融

情景相 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3)风格

纤柔

明快

清新

浪漫

悲壮

平易

平实

峻洁

清雅

清逸

简练 峻拔

沉郁

凄婉

轻艳

朴素

自然

隽永

犀利

婉曲

洒脱旷达

雄浑刚健

豪放飘逸

热情奔放

大气磅礴

笔力雄健

慷慨悲凉

缠绵宛转(4)意境

幽静

宁谧

苍莽

深远

热烈

高昂

壮阔

幽远

空灵

辽阔

苍凉 幽美

朦胧

淳朴

荒芜

孤寂

冷寂 空寂寥落

萧条荒凉

第三篇: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五讲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剖析: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必考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 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 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这个考点,在古诗鉴赏题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命题预测:

1、从近两年看,在对文本情感情趣、思想价值、态度观点的评价中,目前的试题还多从让考生在诗歌文本中指认的层面设题,即以某个句子或整首诗表达出 了什么样的心情,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是否赞同前人的评价等为设题形式。如 “这首诗写到了‘伤心’,诗人什么伤心”,这种试题的答案,一般是指认性、单一性的。考生从熟悉诗歌的基础上去挖掘,去认同,就可依诗歌内容作答。

2、但是,诗歌鉴赏考查也有将思想感情态度等的评价,引向思想的多维度、意趣性价值的多向度、意象主旨的多义性、情感内涵的不定性等方面,这样的题更能体现考生对诗歌文本的个性解读与鉴赏。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越来越深入到语文教学领域的今天,开放试题能鼓励探究创新,不以定向的大一统标准束缚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就允许见仁见智。如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一题,参考答案的说明: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也可以答成“作者态度是‘厚于竹而薄于石’的”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技巧透视

1、加强古诗鉴赏基础知识的储备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建立在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的。诗歌鉴赏是一个从形式到思想内容的过程,真正了解了形式美的内涵,方能探知思想内容的要旨和观点态度的正误。为此,平时应注重积累,多阅读一些古诗词名作,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水平;了解古代诗歌产生的重要年代的一些基本社会特征;还要了解重要诗人的生平经历和艺术风格。

2、掌握古诗思想情感的类型及常用术语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

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

抒写报国无门的悲伤

抒写山河沦丧的痛苦

慨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

慨叹理想不为人知的痛苦 思乡怀人:写羁旅愁思的写思念亲友的写边关思乡的写闺中怀人的 离情别绪:写依依不舍的写情深意长勉励的坦陈心志告白的

山水之情:或明丽,或壮阔,或细腻,等等,表达对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 伤春悲秋:美好光阴的逝去,往往让人想到人生短暂,浮生若梦

怀才不遇:古代诗人多为饱学之士,他们想建功立业,但能平步青云者却寥寥无几,大多数还是布衣疏食,老死林下,因此有怀才不遇的满腹牢骚。

隐逸之趣:一些不容于朝廷的诗人,多归隐江湖有的是真的淡泊宁静,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意趣;有的放达;也有的“身在泉林,心存魏阙”

吊古伤今: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失意,往往借咏叹古人之事而得到抒发。

3、掌握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基本方法

(1)从诗题入手。诗题就是诗歌的眼睛,往往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2)抓关键词。关键词句,尤其是抒情议论性文字往往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

(3)整体把握诗意。读一首诗,如不从整体上把握其意境,是很难深刻理解诗的含义的。古诗讲究“起、承、转、合”,前面几句往往是为表情达意蓄势,最后的诗句才是诗人要表达的主旨。

(4)从现象到本质。诗歌的特点之一是委婉含蓄,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言在此意在彼,一种是用语含蓄隐晦。要读懂前一种诗歌,需要对相关的人事背景有所了解;要读懂后一种诗歌,注意全局把握整首诗的意旨。

(5)发挥想象和联想。创作诗歌需要联想和想象,鉴赏诗歌也离不开联想与想象。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为读者留下了相当大的联想和想象空间。透过一些关键字词,读者可以联系诗人本身,想象诗人创作时的心情、感受、处境等,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由己推人,从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6)从背景出发。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联系背景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是很有帮助的。因此,一定要重视诗词后所附的有关注释,这些注释,一般是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经过、背景,往往能帮助考生准确把握全诗的思想主题。

(7)从典故解读入手。典故都有出处,因文人墨客的长期使用而具有固定的思想内涵。如能从典故出发,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8)了解诗歌的题材类型。不同类型的诗歌表达不同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叮咛、赞颂对方;

送别诗

诉说惜别之情;

叙述别后思念

对古代人、事的凭吊;

缅怀先贤、追慕古人;

咏史诗、怀古诗

表达建功立业的愿望;

倾诉生不逢时的感慨;

借古讽今,感慨昔盛今衰

描写边塞军旅生活

边塞诗

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

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

表现思乡思亲之情

羁旅诗

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

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思乡诗

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情感

闺怨诗

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情感

问答模式 提问方式:

①试分析这首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

②诗人写到了某个意思,说说这个意思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③有人认为本诗是表达什么的,有人认为则是表达什么的,你同意哪种看法? ④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的观点呢? 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表明你的观点。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第三步,紧扣观点,前后呼应,思路清晰 例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唐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问:诗歌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步骤一)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步骤二)诗人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感受到唐朝的萧条衰败,(步骤三)因唐王朝的衰败而生出一片伤心之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唐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问:这首诗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叹?

答:表达了人格高洁却无人赏识的人生感叹。“玉盘”即是白牡丹,它的“承露冷”“无人看”与人人“争赏”的“街西紫牡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诗题中特别点出是“裴给事宅”的“白牡丹”,这就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裴给事人格高洁而无人赏识的人生感叹。

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梅(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问:有人说本词是“咏梅之作”,请简要说明自己鉴赏后的见解。

1、是咏梅之作。词题是“梅”,词的内容或直接或间接写梅。上阙第一句是交代梅开之“时”,第二句写梅与“天淡”、“云来去”相融相洽。下阙虽写情,也是因见梅而生情。

2、是怀人之作。上阙写梅,写得极美,即下片中说的“胜绝”,这“胜绝”之景是为写人情而设,写“胜绝”是为了写“愁绝”,起反衬作用,表达深切的怀人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问: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答:这幅图表现了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

如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也可以。

练习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

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这幅图表现了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如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也可以。

练习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

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兵败十年未能还家,甚至连还家的梦都未曾有过,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自己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练习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这首诗通过在谢朓楼与李云饯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苦闷,也流露出了 的思想。诗歌开头采用的是 的抒情方式,将自己心中的“弃我”、“乱我”的郁结畅快地表现出来,这恰恰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特色。

2、“长风万里送秋雁”这样一幅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为什么会激起作者“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兴致?联系整首诗歌以及李白的生平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诗人有着远大的抱负,可是一再地受到压抑,于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就成了他寄托思想感情的对象。又由于诗人又是酒中仙,因此面对“长风万里、秋雁南飞”的壮丽景象,“酣高楼”就成了必然的宣泄方式,以解脱心中的郁闷。

练习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用典、比喻。语出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①通过用典和比喻暗示奸邪为非作歹,暗示君王为奸邪所蒙蔽 ②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长安不见”忧贤者不得任用,报国无门,表达了一腔忧国忧君忧民之情。

练习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

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练习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 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第四篇: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从近年鉴赏诗歌的题型看,古代诗歌内容上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如果说以上三点是鉴赏诗歌的“形”,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那么“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是评价诗歌的“神”,由“形”入“神”,体现了探究事物的一般规律。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尽可能地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思想的发展轨迹,围绕具体诗作的字词句篇中所透露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作出中肯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在鉴赏过程中,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诗歌题材,把握思想内容 1.儿女情长

写这类内容的诗多为爱情诗、闺怨诗,诗人或表达对恋人的挚爱,或抒写对自由幸福的追求,或倾泻对负心者的不满,或揭露扼杀爱情的罪恶等。如《静女》、《氓》、《孔雀东南飞》。

评价这类诗的内容,首先要整体把握作品体现的情感倾向是积极的、褒扬的,还是消极的、贬斥的;其次要从分析人物的性格入手,通过不同人物对爱情的不同态度,去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分析语言和表达技巧来分析诗歌内容。

2.建功立业

(1)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的《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陆游《书愤》里的“早岁那知世事艰”等。

(2)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这种内容多在怀古诗词中表现。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缅怀古代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失地、为国立功,但又无人问津的悲愤。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怀古,寄托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流露宦途失意之情。

(3)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通过战斗场面的描写,表现了将士们保家卫国、奋起抗敌的英雄气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描写戍边将士平定边患的坚强意志和豪迈气概。

这类诗内容多为边塞诗或怀古诗。边塞诗尽管内容异彩纷呈,但都体现着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分析时要善于把握这一主旨。同时应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盛唐时期,边塞诗大多豪迈、爽朗、昂扬向上;中晚唐时期,国势渐衰,诗中悲壮惋伤渐增;到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之中苟且偷安,诗歌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

3.离愁别绪

写这类题材的多为惜别、送别诗。有的表达依依不舍的感情,如柳永《雨霖铃》描写了长亭送别的情景,表达了离人对情人的离情别绪无限留恋;有的是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是陈述心志,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这类诗,首先要注意人物的主客关系,弄清楚究竟谁送谁;其次要注意送别环境,把握好情与景的关系。

4.归隐自然

这类题材的多为山水田园诗或写景抒情诗。评析其内容,首先要体味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中体现的思想感情;其次要注意其表达技巧,因为丰富的内容、闲适的心情的表达总得有一定的写作技巧来实现。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明月”、“松”、“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等意象的描写,勾画出一幅清新恬淡、安静明净的世外桃源式的秋居图,末句“王孙自可留”的“留”字暗隐了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泉水”、“青松”、“翠竹”、“青莲”正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诗歌情景交融,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歌为表达这一内容,运用了动静结合、实虚相生、烘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意境更加深远。

(二)抓住诗眼,领会观点态度

“诗眼”是一首诗或某联(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句)的词语。如陆游《书愤》的颈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的惆怅和满腔报国的热忱,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

再如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其中的“愁”字,就是上阕的诗眼。一“愁”字,词意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一字点醒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欣赏诗眼,首先要理解这个字眼的本义、语境义和词性变化等;其次要在语境中领会和感受它的效果和精妙;再次,要结合诗歌的主旨,来概括诗眼在表情达意等方面的效果。

(三)抓住典故,分析内容与观点

诗歌用典的目的,一是可以用极其精练的语言来概括比较丰富的内容,二是可以借典故来议论或含蓄地抒发作者自己的感情,所以在咏史抒怀诗词中用得较多,而在写景抒情的题材中则用得较少。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词人借用这些历史事实,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高考试题中的典故,应是课本中学过的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因此对课文涉及的典故应烂熟于心。

鉴赏途径

1.论世知人,通解文字

“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人”即作者,也就是作者的一些情况。尤其是常见的名家和课内名篇作者的主要生平经历。还要具有较高的文言知识水平和语法知识方面的修养,才能读懂诗歌,通解诗歌中的文意、诗意。

2.融入境界,体物察情

诗歌的描写、抒情、议论,都表达着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想真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必须走进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体察诗人所展示的景物,体会诗人所抒发的真情,从而使自己体味诗歌境界之妙。

3.概括内容,分析目的

鉴赏诗歌的内容,就要分析概括诗歌的写作内容(人、事、景、物)和写作目的(情、理、趣)。例: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请分析概括本诗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是一首写事的诗。写自己到洛阳去寻访“才子”袁拾遗不遇,原来他被流放到江岭去了。我们从‘才子”和“流人”的对比中可推知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君主的昏庸。从三、四句我们还可以体味出作者的另一层感情来:作者深深挂念着被远地流放的袁拾遗。因此,本诗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这样概括:这首诗通过写寻袁拾遗不遇、袁被远地流放之事,表现出作者对他的深深挂念,流露出对才子被流放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或是人,或是事,或是景,或是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或是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

练习

例1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例2

秋词二首 刘禹锡

(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

(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 ①嗾,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1.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 例3

移居(其二)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那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例4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例4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例5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例6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例7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

例8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9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第五篇:第四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学案

第四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学案

从近年鉴赏诗歌的题型看,古代诗歌内容上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尽可能地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思想的发展轨迹,围绕具体诗作的字词句篇中所透露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作出中肯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问题】

一、总结评价的思路方法

(一)例1.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重庆卷)

新 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问题】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问题】(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总结】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问题】请分析概括本诗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案】 【总结】

(三)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1、首联描绘了怎样一番场景?

2、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总结】

(四)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难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问题】⑴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

⑵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答案】 【总结】

(五)了解诗歌的题材分类,便于把握主旨 1.儿女情长

写这类内容的诗多为爱情诗、闺怨诗,诗人或表达对恋人的挚爱,或抒写对自由幸福的追求,或倾泻对负心者的不满,或揭露扼杀爱情的罪恶等。如《静女》、《氓》、《孔雀东南飞》。

评价这类诗的内容,首先要整体把握作品体现的情感倾向是积极的、褒扬的,还是消极的、贬斥的;其次要从分析人物的性格入手,通过不同人物对爱情的不同态度,去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分析语言和表达技巧来分析诗歌内容。

2.建功立业

(1)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的《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陆游《书愤》里的“早岁那知世事艰”等。

(2)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这种内容多在怀古诗词中表现。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缅怀古代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失地、为国立功,但又无人问津的悲愤。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怀古,寄托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流露宦途失意之情。

(3)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通过战斗场面的描写,表现了将士们保家卫国、奋起抗敌的英雄气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描写戍边将士平定边患的坚强意志和豪迈气概。

这类诗内容多为边塞诗或怀古诗。边塞诗尽管内容异彩纷呈,但都体现着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分析时要善于把握这一主旨。同时应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盛唐时期,边塞诗大多豪迈、爽朗、昂扬向上;中晚唐时期,国势渐衰,诗中悲壮惋伤渐增;到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之中苟且偷安,诗歌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请注意出现一下字眼常常是边塞战争诗歌:

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浑、胡笳、李广(飞将军)、龙城、烽火…

咏史怀古诗往往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或者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3.离愁别绪

写这类题材的多为惜别、送别诗。有的表达依依不舍的感情,如柳永《雨霖铃》描写了长亭送别的情景,表达了离人对情人的离情别绪无限留恋;有的是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是陈述心志,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这类诗,首先要注意人物的主客关系,弄清楚究竟谁送谁;其次要注意送别环境,把握好情与景的关系。

4.归隐自然

这类题材的多为山水田园诗或写景抒情诗。评析其内容,首先要体味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中体现的思想感情;其次要注意其表达技巧,因为丰富的内容、闲适的心情的表达总得有一定的写作技巧来实现。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明月”、“松”、“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等意象的描写,勾画出一幅清新恬淡、安静明净的世外桃源式的秋居图,末句“王孙自可留”的“留”字暗隐了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泉水”、“青松”、“翠竹”、“青莲”正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诗歌情景交融,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歌为表达这一内容,运用了动静结合、实虚相生、烘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意境更加深远。例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问题】

1、“五千貂锦丧胡尘”什么手法?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

3、就这首诗的内容看,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答案】

【总结】

例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问题】(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总结“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专题的做题方法

二、根据例题总结答题格式

(一)评价内容主旨 题型Ⅰ

提问方式: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变式提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趣)?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例1](2008·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问题】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答案】 【例2](2006·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问题】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

【总结答题步骤】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暗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洼]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问题】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旬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

题型Ⅱ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从中看出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变式提问:前人×××认为此诗写了××X,谈谈你的理解。[例3](2008·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人。善诗文,曾与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问题】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 【例4】(2006 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阄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

【问题】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总结答题步骤】

第一步:结合原诗相关内容来分析评价诗歌主旨或内容。注意点面结合,所谓的“点”,就是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所谓的“面”就是概括写出诗歌相关内容的整体认识或总体评价。

第二步:根据第一步的分析,总结出对前人这句评点的认识。即:或者否定,或者指出这句评点的恰切深刻之处。

【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问题】有人评价此诗表现了“不怨而怨,怨而不怨”的思想。对此,你如何理解? 【答案】

(二)评价思想情感 题型Ⅰ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变式提问:怎样理解和评价诗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例1】【2008·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摇?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

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问题】“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 【例2】(200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注』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

【问题】“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答案】

【总结答题步骤】

【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

秋词二首

(一)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问题】怎样理解和评价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

题型Ⅱ

提问方式:这两首诗(或词)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变式提问:比较××诗(或词)与X×诗(或词)表达情感的不同。试作简要分析。【例3】(2007·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 李 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问题】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总结答题步骤】

【练习】比较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越调]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I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问题】这两首曲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

(三)评价观点态度

题型I

提问方式:这首诗(或词)写出了什么新意?

变式提问:请问诗人(或词人)提出了怎样别开生面的见解? 【例1](2007·江苏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问题】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案】

【总结答题步骤】

【练习】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问题】有人认为秦观“善翻古人之意”。请问词人对牛郎织女一年一会的神话传说提出了怎样别开生面的见解?请结合作品作简要的分析评价。

【答案】

题型Ⅱ

提问方式:这首诗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的? 变式提问:对于这首诗×××的说法,你同意吗? 【例2】【2008·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江仙

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问题】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案】

【总结答题步骤】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晓出黄山寺 高 翥

晓上篮舆①出宝坊②,野塘山路尽春光。试穿松影登平陆,已觉钟声在上方。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①篮舆:竹轿。②宝坊:对寺庙的敬称。

【问题】作者说“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认识?对这一认识,你有什么看法或评价? 【答案】

考点对应直练

训练四 鉴赏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1.阅读下面一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越调]凭阑人「注」 寄征衣

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注】凭阑人:越调中的曲调。

【问题】作者以一个思妇的口吻,通过细腻微妙的心理描写,曲折地表达出了小令的思想内容,请加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李殉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问题】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意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3.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问题】明朝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两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两句‘筋骨毕露”,后两句为其所累。你认同前人的评论吗?请从思想内容方面谈谈你的看法。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拥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问题】上面两首诗描绘的分别是早春和初冬的景致,构思和描写手法相似,但在内容上却不同。你认为哪首诗在内容上更胜一筹?为什么? 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被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集雨来。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完成问题。

宿甘露寺僧舍【注】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僧舍: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问题】(1)这两首诗都写了春,从时间上看有什么不同?请分别说明理由。

(2)从诗歌表达的情感、主题看,两首诗有何不同?请分别陈述理由。

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 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问题】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坐 [宋]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问题】古典诗词摹写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本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观点和情怀?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朱 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问题】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自己对人生社会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着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问题】(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节的情景。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 春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问题】(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 附答案

1【答案】这首小令抓住寄不寄征衣的思想矛盾,曲折地刻画出闺中少妇思念征夫、体贴征夫的心理。

2【答案】主旨是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或离恨)。

作用: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

含义和作用: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了思乡之情。

3【答案】不同意。前两句以精练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烈场面。唐军誓死杀敌,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

9【答案】古典诗词摹写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落寞、寂寥、孤独、凄婉的悲秋情怀,以及对生命凋谢的伤感。而本诗却另辟蹊径,写梧桐不甘凋谢,在秋风中振作精神,表达了作者面对秋天不伤 感,自勉自励的情怀。

10【答案】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奋不顾身,最终全部以身殉国,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后两句没有直写战 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将士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 死,仍然在梦中看见自己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

4【答案】在内容上苏轼为胜。韩诗虽也含有一定哲理,但仍属单纯的写景诗;苏诗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体,借物喻人,赞颂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韩诗所赞乃人人心目中皆以为好的早春;苏诗却把最为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意和诗意,可见诗人旷达开朗、不同寻常的性情和胸襟。5【答案】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放之情。

6【答案】作者以甘露寺所在的地势为立足点,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壮阔。开头写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似乎近在身边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表现了崇山峻岭的雄伟。至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更是突发奇想的神来之笔,以“银山拍天浪”写浪之大,以“开窗放入”,写江之汹涌。作者正是以这样开阔的境界、宏大的气势抒发了自己豪迈、进取的情怀。

7【答案】(1)《城东早春》写了初春之景,绿柳新萌,其色嫩黄.“才”字、“半”字,都暗示其“早”。用细节写出了早春之柳的风姿。《春兴》也写了春,是写了暮春之景。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诗中描绘了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景象。

(2)《城东早春》重点写早春景色的清新可喜,环境的清幽。后两句写芳春时喧嚷若市,是反衬作者对于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春兴》作者因春天之景触发感情,又因落花流莺触动了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把乡梦送到故乡。本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8【答案】拟人。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由 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

11【答案】(1)重阳

(2)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诗人情怀的郁结,但他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迭的话来表现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或者另一种回答: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 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迭的情怀。)

12【答案】(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语意相同即可)

(2)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①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

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衷情),情感表达委婉深刻。

下载高三语文 第一轮专题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观点态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语文 第一轮专题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观点态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关口提示——【高考金题速传真】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在对诗歌内容、情感等把握的基础上更高的要求,能力层级为E......

    2014年高考语文: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精选5篇)

    2014年高考语文: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目标】1、熟悉诗歌中的常见的思想内容;2、熟练掌握该考点的解题技巧。 【考......

    古诗鉴赏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考查方向: 1、对所抒感情的理解2、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3、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二、题目类型: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五篇材料)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在正确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恰当的评价。考点中所说的“评价”与......

    思想内容 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导学案 高考体验 1.【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

    高三语文 第一轮专题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考纲要求】 考纲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包括赏析诗中炼字(词)、炼句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赏析炼字(词......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教学目标掌握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技巧.学会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特征及鉴赏方法.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

    古代诗歌鉴赏-思想内容ppt.ppt.Convertor

    古代诗歌鉴赏—思想内容 河南睢县回族高级中学:李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一般地说,唐诗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