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感受两代人忠于职守,维护纪律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词意,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军人行礼吗?谁来表演一下板书:军礼
质疑:文章会写什么?(一个军人向别人行军礼。别人做错事军人去纠正……)
二、读课文,了解大意
要求:(1)、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的大致意思
1、自学
2、检查交流
(1)、辩字组词
霄()恼()钥()瞟()
屑()脑()阴()漂()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纠正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根据右边提示用记号标出描写姑娘傲气的词句,哨兵的神情、语言、动作,并体会哨兵的思想品质
2、讨论交流,结合语句理解下列词语
不屑 气恼 旁若无人
3、思考:(1)、司令员为什么要向哨兵行庄重的军礼?
(2)、司令员的女儿最后明白了什么?
4、讨论交流
四、作业抄写词语
课后小结:体会人物的思想要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思想教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试用给课题添加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说读后感
教学重点、难点:借助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借助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是怎样点题的?
2、借助课题——军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
谁向谁先进敬军礼?为什么要敬军礼?
这位姑娘看到这种情景又有什么表现?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二、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成两段,并说说段义
学生读课文,分段交流
1、在讨论第一段时,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2、在讨论第二段时,进一步理解当司令员向哨兵敬礼时,哨兵为什么热血沸腾,强忍泪花?体会司令员的思想品质
三、让学生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想
加深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
四、写一段话
读《军礼》后的感想
课后小结:体会一位上级对下级态度,体会作为一位好领导的不易,产生对司令员的敬佩和对警卫员的尊敬。
《军礼》教学设计
第二篇:课文《军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选学课文)《军礼》。积累本课词语、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心理进而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学习陈司令员严格要求家人,以身作则遵守一切制度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
复述课文,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心理进而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四.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黑板、录音机。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理清思路,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理清思路,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军礼”
2.设疑问:谁给谁敬军礼?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默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1)详细复述(2)简要复述
3.指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出示提示:
课文记叙了事情发生的地点在();人物有()、()和();主要人物是()。
(2)填表
出现人物 发生的事情
“她” 到门岗处仍骑车前进
哨兵 拦住“她”,要“她”下车,走进大门。
陈司令员 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哨兵回了一个军礼。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分组讨论:事情是怎样叙述的?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并概括意思。
第一段(1~9):“她”无视进司令部大门要下车的制度,对哨兵傲慢无礼。当哨兵锁了“她”的车时,“她”认为当司令员的爸爸能帮“她”,于是打了电话。
第二段(10~11):陈司令员来了,径自走向哨兵,并庄重地行了个军礼,哨兵向司令员回了个军礼。
第三段(12~13):“她”呆呆地望着两代军人,惭愧地低下了头。
(四)检查预习情况
1.默写词语
不屑 迅速 贴画 挺胸 撑伞
沸腾 魁梧 瞟一眼 胸脯
2.练习
(1)填空
()若无人不动()色热血()()脚步()()
(2)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军人()的身材()的目光
()的脸()的军礼()地望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故事的意思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赏析课文,体会人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选学课文)《军礼》》。
(二)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内容,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导语: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心理的。
(二)听录音读课文,并连线。
出示投影:
哨兵 傲慢无礼
“她”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陈司令员 尽职尽责
(三)自学课文
1.教师提要求:
(1)边默读边画出每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语言用直线表示,动作用曲线表示,神态用括号表示。)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句子:猜猜他(她)当时的心理
(1)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我”是司令员的女儿,你一个小小的哨兵管得了“我”!)
(2)她迎上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
(“我”爸爸来了,看他怎么教训你,哼!)
(3)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涨红的脸上,然后,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这名小同志,对工作真是尽职尽责,都是“我”女儿不守规矩,应该代女儿道歉。)
(4)他强忍着就要涌出的泪花,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了一个军礼。
(“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司令员不但没有责怪“我”,而且还给我敬礼,这太令“我”感动了!“我”由衷地敬佩您!)
说明:猜想的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不做统一答案。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教师指导
3.深读课文
(1)体会带点字的妙用,出示句子:
①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②她迎上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
“瞥”和“瞟”这两个字,都有“看”的意思,把他们分别都换成“看”好不好?说明原因。
(当然不好。因为“瞥”和“瞟”虽然都有看的意思,但看的程度不同。“瞥”是很快地看一下,说明她不把哨兵看在眼里。“瞟”是斜着眼睛看,更说明她很神气,看不起哨兵。这两个字用得很妙,都能明显地体现出她的傲慢无礼。所以不好。)
(2)指导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然后思考问题。
一老一少两代军人的心,在这庄严的军礼中紧紧贴在一起了。
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①两代军人的心紧紧贴在一起了,说明了什么?
②她明白了什么?
4.回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
(五)布置作业
和同学表演这个故事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回顾课文,体会人物所表现的品质。
(二)用“缓缓”、“紧紧”造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人物所表现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巩固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读全文
2.理解题目的意思:军礼
(1)你印象中的军礼是什么样的?
(2)本篇课文是讲的谁先给谁敬礼?9司令员给哨兵敬礼。)
(3)这是一次普通的军礼吗?他们之间互敬军礼都包含着怎样的特殊意义?
(司令员向哨兵敬礼:包含了对哨兵行为的肯定与支持,也包含了代女儿向哨兵致歉。)
(哨兵给司令员回了个军礼:包含了哨兵对司令员的敬佩之情。)
3.你觉得陈司令员和哨兵身上各自有着怎样的优秀品质?
(1)分组讨论、交流
(2)陈司令员: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哨兵:对工作尽职尽责
(二)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1.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指名背诵,并阐明喜欢的理由。
(三)练习造句
1.缓缓:下雾了,车辆都放慢了脚步,缓缓地向前行驶。
2.紧紧:过马路时,
第三篇: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
1.教学内容分析
2.教学目标分析
3.教学重点分析
4.教学难点分析
5.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学活动一
活动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活动二
活动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环节二:(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学活动一
活动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活动二
活动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环节三:(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学活动一
活动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活动二
活动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6.教学资源参考
教学资源一
教学资源二
教学资源三
教学资源四
……
第四篇:关于《教学设计》教案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一课件网 免费教学资源下载基地
第一课件网 免费教学资源下载基地
第一课件网 免费教学资源下载基地
第一课件网 免费教学资源下载基地
第一课件网 免费教学资源下载基地 篇二:《幼犊》教学设计 《幼犊》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运用对比,紧扣“摔跤”这一生活细节,阐述主旨的特色。
2、增强学生质疑、阐发、评价文本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3、透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在成长中感悟亲情,以达到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品味揣摩,把握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感知小中见大的记叙角度,探究“成长与亲情”的主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走进文本
1.课前播放《懂你》的伴奏音乐。使学生很快融入情境,走进作者的“叙述”,体味生长中的浓浓深情。
(通过播放课前音乐,使课堂凝聚一种凝重感、沉淀一些历史沧桑感。)2.导入新课:
牛年说牛!请大家看屏幕上两张关于牛的图片,猜两个带“犊”字的成语。(多媒体出示两张图片:1.母牛舔小牛 2.小牛与老虎搏斗)学生发言。
教师明确:“舐犊情深”,比喻对子女的慈爱;“初生牛犊不怕虎”,是成长过程中一种勇猛大胆的精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幼犊》,体会孩子成长中的快乐和感伤,共同探讨“成长与亲情”的话题。
(由牛年说牛,导入自然,又能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体现课堂民主性;而两个成语的出示无形中引导学生从“体味成长,感悟亲情”两方面入手品读课文。)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大家觉得这个美国家庭的生活氛围怎么样?
明确:和谐融洽、温馨动人、其乐融融、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2.这样的家庭氛围是通过哪些事情表现出来的呢?
明确:儿子与爸爸不断较量争斗的小故事,主要是通过写抓狗熊与三次摔跤。
(“整体感知”的进行阅读就是在全篇整体的角度中对不同层面的整体进行考察与理解。在阅读中进行“整体感知”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和指导思想,但并非是在阅读教学中追求“面面俱到”。就一篇具体的课文而言,应由全篇文章的意义开始,字词句等项目的学习必须在有意义的整体脉络下进行。)
3.请大家谈谈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摔跤?并说说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三次游戏特点。
(1)第一次游戏
孩子还很小,对父亲很崇拜敬仰。父子俩差异很大,爸爸高大强壮,孩子小巧可爱。(抓语言“俯下高大的身子、厚密、强壮有力、宽大厚实有力/小手、咯咯直笑、高兴地尖叫”,玩“狗抓熊”的游戏时,常要抱住爸爸的双膝。
(2)第二次游戏
品尝到长大的滋味,个子长高,力量增长,不服气,向爸爸发起挑战。(品味语言:跃跃欲试、得意、“哼,爸爸,总有一天”)
(3)第三次游戏
随着岁月的流逝,儿子越来越强壮,终于在摔跤中战胜了爸爸。伴随着儿子的成长,父亲却在一天天衰老,日渐显露岁月的痕迹。(品味语言“真奇怪,爸爸竟不像以前那样高大,那样双肩宽阔。”,与第一节形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几次游戏的对比,让学生在梳理中体悟儿子成长中的变化以及父亲的衰老。本环节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学生围绕中心问题以课文研读为本,合理选择信息进行阅读、丰富认识、完善内化、研讨建构;教师则围绕中心问题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探究能力。)
(三)再读文本,品味语言
1.结合语境和标点符号,思考:最后一次较量中四个“投降”有何不同?
(1)请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
(2)学生点评,教师分析
刚开始有些势均力敌,当儿子终于把爸爸压在身下的时候,他先后四次发问。
①比尔终于把爸爸压在身下。“投降!”他命令道。
第一次发问有些少年人的轻狂和终于战胜父亲时产生的欣喜和得意,因而迫不及待地用命令的口吻强迫父亲投降,好印证自己已经长大了,真正有力量了;
②比尔问:“投降?”
第二次他用了疑问语气,有点试探的意味;
③“投降!”他说着,又加了点劲。
看爸爸摇头不肯投降,比尔又有些着急。
④比尔俯视着爸爸,问:“投降吗?”
第四次“投降吗?”,多了一个“吗”,语气又缓和一些,已经由对立逐渐向亲情回归了。
(3)再请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
(通过分角色朗读旨在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促使感情共鸣,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口诵,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2.争斗结束后,文中写道:爸爸止住了笑,湿润着眼,说:“好吧,我输了。”这时候的父亲为何又笑又哭?
明确:有对儿子成长的喜悦;有对自己在儿子心中形象的倒塌的失落;有对年华老去的伤
感。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体味父辈对孩子成长的喜悦感,这种感受是建立在他们承认自己年华
已老的基础上的,份量很重,要仔细品读。)3.品味妈妈的三句话
当父子两人较量时,妈妈有些什么反应?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父子摔跤,妈妈又担心又焦急又为难又无助。正如但丁所说的:世界上有一种最
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听到妈妈的嘱咐,我们心里暖暖的。浓郁的家庭生活气息由妈妈为数不多的三句话烘托出来了。(此环节让学生意识到,文章很很不起眼的一些语句都值得我们挖掘深思,文章处处透着浓
浓的亲情。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细心、耐心。)
教师过渡:不管是爸爸还是比尔或是妈妈的内心,作者都没有给予直接描写。作者以第三者的口吻叙述着,没有过多的形容词,也没有过多的抒情语句,只是纯客观地叙述。随着儿子的成长,向我们展示了三次父子摔跤的情景。
4.倒数第二段是两个回放的镜头,在文中有何作用呢?
明确:呼应开头父子间玩耍的内容;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当这些美好的回忆在眼前一一闪过时,那些愉快轻松的往日时光被过滤得如此透明而美好,但又是那样地留也留不住,忽地流逝了。让人在这舒缓的叙述中不自觉地“心有戚戚焉”了。所以比尔哭了。
(旨在让学生感受首尾呼应的写作效果。)
(四)探访内心,亲情共鸣 1.探访比尔内心
最后一段写道“泪水充满了眼眶,流下了脸颊。”仰望着满天星斗的夜空,比尔在想些什么呢? 假设你是比尔,对着夜空,你会说些什么?
学生发言
(教师要努力营让学生在展示、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促使其全面发展。)2.亲情共鸣
其实长大后的我们每个人都像一棵大树一样,尽管临风的枝条,响遏行云,但它的豪迈,却来自它深入泥土的根本。
请同学们选择生活中的一两件事,来说说父母的变化和自己的感悟。
(教师示例:早上妈妈为我煮面,天朦朦亮的时候??)
学生展示:每天早晨的催床,自己生病时的呵护,自己失败时的鼓励等无不体现父母的爱(描写角度:声音的变化)。父母饱经风霜的脸,日益增多的白发,渐变粗糙的双手,不再挺拔的身躯,无不是为子女付出的见证(描写角度:外貌的变化)。)
(这一环节灵活,学生可充分独立展示其思维过程,培养其挖掘生活细节的能力。这一过程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其学会概括归纳生活琐事。)
五.教师小结
天大地大,不如爹娘的恩情大。我们应该能做的,就是像父母当年呵护我们一样去呵护他们。全班齐读“生命不是一张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一张永远不老的容颜。亲情是一个永恒的故事,从冬说到夏,又从绿说到黄;步履是一个载着命运的轻舟,由南驶向北,又由近驶向远??”(幻灯片出示文字)
六.作业 1.课外拓展
《出走的父亲》(获得首届华语校园网络文学大赛金奖)是一篇写中国乡村父亲的文章,通过父亲的两次出走完成自己对父亲形象的认识。请课后阅读。
(与课文形成对比,体会美国父亲和中国农村父亲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明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也使本文的特点在比较中更加鲜明。)2.亲情沟通
了解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童年,父母的爱好等,了解自己成长的历程,体会父母对子女的良苦用心。每天跟父母说说学校发生的事,也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缩小代沟。写一段500字左右的沟通感悟。
(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学习并掌握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我们的课堂在同学们《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的歌声中结束??(总结能引导学生理顺中心问题,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业是对课堂内容的巩固、补充,引领他们走向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附板书设计:
幼犊
父(母)子
温犊 生 融
馨情 牛 洽
深 犊
摔跤、抓狗熊
本课设计特点: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本堂课在踏踏实实地钻研文本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解读文本,深入细致的鉴赏文本,恰如其分地评价文本。通过品味语言,挖掘字里行间人物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感悟成长道路上所体会到的亲情。不仅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从品读中了解叙事的角度切入问题,更是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性,即感受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之情,让学生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2.“抚——领——放”的教学思路
教师通过抚着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再到领着学生品味语言,最后放开让学生达到情感共鸣,逐步激励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自主积极的状态,进入课堂也不会显得太突兀。当然,第三环节的语言品味,教师应视课堂学生发言情况,适时地融入到第二板块中“谈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摔跤”这一环节。如果学生涉及到四次“投降”,妈妈的话语以及父亲的笑和哭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言适时点拨品读。3.注重人文熏陶
职高学生普遍对亲情感悟较单薄,通过本堂课的学生,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通过反复阅读文章,体会文章所表现的成长过程中的快乐骄傲与失落感伤。所以第四环节的“探访内心”有助于学生完成对亲情的深入理解,实现对两代人关系的重新认定。同时,通过讲述自己经历与感受,更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把握文章的主题。篇三:《上下》教学设计
《上下》教学设计
苍渡小学 李晓娟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课“前后”的基础上继续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三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知道上下是相对的,是比较的结果。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五官位置使学生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能确定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下位置的关系与顺序,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练一练”里的习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自己判断上下的位置关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感知上下位置关系的经验,尤其是在生活中,在具体的活动中,基本能确定上下的位置顺序,但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认识有限,这是理解和体验的重难点;所以这节课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适时地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况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
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况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资源利用:
多媒体课件、课本、文具盒、橡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说一个字,请小朋友说一个意思相反的字。
师:大—小、多—少、前—后、左—右、上—下,激励: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说得又对又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伸出小手来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上下。
二、情境探究 1.看一看。
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参加森林舞会。你看,已经有两只小动物先到了。瞧!它们是谁呢?分别在什么地方?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初步体验上下(先不让中间的小松鼠出现)。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2.说一说。
出示松鼠,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瞧!又来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的位置在哪里呢?(松鼠在小兔的上面,松鼠在小鸟的下面。)3.议一议。
有的同学说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松鼠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谁说得对呢?为什么?分组讨论,汇报结果。4.教师小结。
这两个同学说得都对,只是因为一个同学是把松鼠与小兔比,一个同学是把松鼠与小鸟比,所以说法不一样,但是说得都是对的。孩子们,你们真棒!让我们一起轻松一下吧!5.放松小游戏。
说一说自己鼻子的位置。
轻松过后,让我们一起去闯关吧!只有顺利闯过5关的小朋友才有机会去参加森林舞会呦。加油,孩子们!
三、拓展应用 1.第一关:“练一练”第1题。
出示小书架,请同学们看一看、填一填、说一说,要求先独立完成,再在班上交流。
第一关顺利通过,恭喜你们!2.第二关:我来说,你来摆。
把课本放在桌子上,文具盒和橡皮放在课本的上面。怎么放呢?文具盒不在最上面。动手试一试吧!教师巡视,指导纠正。
你们简直太出色了,为你们拍拍手吧!一起来!
你拍手,我拍手。大家一起拍拍手。前拍拍,后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一起拍手来庆贺!3.第三关:“练一练”第2题。
本题答案不统一,先组织学生观察图,房子有几层?哪是第一层„„哪是第四层?然后再按自己的意愿确定小动物的位置,即把小狗、小猫、小兔、小象的头像贴在相应的窗户里,最后说一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顺序。
第三关闯关成功!夸夸自己吧!4.第四关:“练一练”第3题。
本题不仅复习了上下关系的概念,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根据第一句话,推断出宝物可能在(2)(3)号盒子内,根据第二句话,就可以确定宝物在(2)号盒子内。
你们都可以做小侦探啦!让我们的小侦探来攻克最后一关吧!5.第五关:“练一练”第4题。
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先让学生根据第一句话,确定小红和小英的位置,然后根据第二句话,把小兰放在小英的下面。从而得出小红在最上面,小兰在最下面。
你们顺利地闯过了这五关,那么下次就可以参加森林舞会啦!祝贺你们!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用你的巧嘴巴讲一讲、说一说吧。
五、作业
将今天所学的讲给家人听一听。
第五篇:比较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4、德育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黎明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层次一: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1)将数按数位分类 多媒体展示: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展示
(2)比大小 多媒体显示: 一位数和两位数比大小,学生口答,教师多媒体展示多媒体显示:(3)练习并小结:
课件出示题目,指明学生口答,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层次二:例题,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1、出示多媒体主题图
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大白兔说,我们去拾贝壳吧。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子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层次三:比较 53○56 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1、多媒体显示 21○26: 21<26
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
大。
2、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100、98)(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比较大小时,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肯定大;都是两位数时,先比十位上的数,十位相同时,再比个位上的数。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1)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 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温度计的温度,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
(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
(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 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