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1认识内能教案
12.1认识内能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 3.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内能以及内能改变与温度改变的关系 2.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三、教具准备:
红墨水、玻璃杯、热水、冷水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
由已学过的机械能知识类比得出内能的概念
(二)、内能
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大,内能越多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因此此种运动又叫热运动.
(四)、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能,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
机械能是宏观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
教材图14-3所示两幅图片展示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图片、阅读图下文字,知道改变物体内能可以采取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准备铁丝、酒精灯、热水、锤子、铁砧、砂布等,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并实际操作,改变铁丝的内能。学生可能会想出许多办法,如用热水烫、用酒精灯烧、来回弯折铁丝的某一部位、用锤子敲打铁丝的某一部位、把铁丝在砂布上来回摩擦等。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展示时,对各种不同方法,要引导学生梳理归类,使学生明确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例题: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10m高处,则这两个冰块相比较()A.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乙的内能大 答案:选项B、C
(五)、小结
内能与温度有关
(六)、作业
第二篇:内能教案
内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
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器 打气筒 矿泉水瓶 带导管的塞子 酒精灯 铁丝等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阅读法,科学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内能
1.分子的动能、温度
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我们知道,温度这个物理量在宏观上的意义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而它又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动能大小的标志,这是温度的微观含义。
2.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3.物体的内能
(1)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
课堂讨论题:下列各个实例中,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并说明理由。
①一块铁由15℃升高到55℃,比较内能。
②质量是1kg50℃的铁块与质量是0.1kg50℃的铁块,比较内能。
③质量是1kg100℃的水与质量是1kg100℃的水蒸气,比较内能。
(2)物体机械运动对应着机械能,热运动对应着内能。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同时还可以具有机械能。例如在空中飞行的炮弹,除了具有内能,还具有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
提问学生:一辆汽车的车厢内有一气瓶氧气,当汽车以 60km/h行驶起来后,气瓶内氧气的内能是否增加?
通过此问题,让学生认识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之总和,而不是分子定向移动的动能。另一方面,物体机械能增加,内能不一定增加。
二、物体的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
1、热传递可改变物体的内能
【演示】点燃酒精灯,将铁丝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让一名同学手握铁丝的另一端,一会就觉得发烫. 此实验说明:热量从铁丝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这一端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物体的内能改变了.请同学举出那些生活例子利用的是热传递来改变内能放在太阳下晒;放在热水中烫。结论: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单位也是焦耳。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内能的改变是用热量来量度的.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通过前面的探究,对物体内能的改变,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热传递的实质就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要使学生了解热量的概念,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内能,内能改变的多少不能用功来量度,而要用热量来量度,并介绍热量的国际单位也是焦耳。
2、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生活体会――冬天时手很冷,经常通过搓手以取暖;用锯条锯木板时,用手摸一下锯条,会觉得很烫;野外生存中取火的一种方法是钻木取火,等等。
【演示】空气引燃压缩仪.用力猛压活塞,会看到硝棉花燃烧起来。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演示实验】气体对外做功实验 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在瓶内出现白雾。解释:瓶内的气体推动瓶塞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凝成小水滴。结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就会减少。小结:从能的转化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功可以用来度量内能改变的多少。小结: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本质上有所区别。
讨论:有一个装有铁屑的烧瓶,可以用什么方法使铁屑的内能增加? [练习]:
1.为什么用气筒给自行车打完气后,摸一下气筒外的外壁,会变热? 当我们给充足气的轮胎放气时,能看到在气门芯附近有一些小水珠,能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吗?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增量一定相同 B.一定量0℃的水结成0℃的冰,内能一定减少 C.一定量气体体积增大,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一定减少 D.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一定减少 3.金属制成的气缸中装有柴油与空气的混合物,有可能使气缸中柴油达到燃点的过程是()
A.迅速向里推活塞
B.迅速向外拉活塞
C.缓慢向里推活塞
D.缓慢向外技活塞
4.指出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a 冷天用热水取热,人体感到热和.b比中,从竿的顶端滑到底端时手感到发热 c 密封的空气被压缩时温度变高 d 火炉上烤饼子,饼子变热 e 用挫刀挫铁块,铁块变热 f 把火烧热的工件放到冷水中,工件会变凉下来 【板书设计】 一.内能
1.内能定义: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 1.做功 2.热传递: 三.热量
1.定义: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 2.单位:焦耳 符号: J 3.热量、温度、内能的区别
第三篇:12.1认识内能练习题
课堂练习12.1 认识内能
【要点透析】
一、分子动理论
1、内容: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的运动。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扩散现象说明: 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4、分子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越高扩散越快。
5、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内能:
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 和分子 的总和。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的改变: 和。【范例讲解】
例1:关于分子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时物体里所有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也越剧烈
D.物体的温度越高,表明它内部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例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 B.物体举得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C.温度为-40℃的冰块没有内能
D.火箭升空过程中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例3: 物体的温度升高了,这表明()A.物体内分子运动加剧,内能增大了
B.物体内部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了,内能增大了
C.物体内部每个分子的内能增大了,所以总内能增大了 D.物体内部分子的距离增大了,物体的机械能增大了 例4: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具有内能,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热的物体具有内能,冷的物体没有内能
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D.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多 例5:一个物体的内能减小了,则()
A.物体的温度一定降低 B.物体一定对外做了功 C.物体一定放出了热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基础练习】
1、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具有 能和 能,还具有 能。子弹落地静止时,以上三种能中不为零的是 能。
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 能和分子 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3、物体里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
4、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它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具有的内能。温度降低,它的内能。
5、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内能的单位是。
6、摩擦生热的过程实质上是 能转化为 能的过程。
7、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这是由锯条被做功,使锯条的内能,温度。
8、在一段金属丝的某处反复弯折数次,弯折的地方温度会,这是因为。
9、摩擦生热说明了克服摩擦做功时,物体的内能,温度。
10、用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一会儿筒壁变热。这主要是由于迅速压缩活塞时,活塞对筒内空气,使空气的内能,温度,并传热给筒壁的缘故。
11、冬天,手冷时可以捂热水袋取暖,也可以两手搓搓取暖.前者是用 的方法改变内能的,后者是用 的方法改变内能的。
【巩固提高】
1、关于内能和机械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内能的物体一定具有机械能 B.内能大的物体具有的机械能也一定大 C.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而它的内能不可能为零 D.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2、下列各实例中,属于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大的是()
A.用铁锤敲打石块,石块发热 B.钻木取火
C.爆竹点燃后腾空而起 D.火药的燃气把子弹从枪膛中推出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多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C.热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到内能少的物体 D.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4、下列各图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两手相互摩擦能发热B.水沸腾时蒸汽冲开壶盖 C.锯木头锯子发烫D.压缩空气引火
5、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 B、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 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 D、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6、下列事列中,用做功的方法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热水淋浴后全身感到暖和 B、冬天,对手“哈气”,手感到暖和 C、冬天,两手互相摩擦,手感到暖和 D、冬天,在房间内用暖气取暖,全身感到暖和
7、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
A.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 B.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
C.温度升高 内能减少 D.温度降低 内能增加
8、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菜刀在砂轮上磨得发烫 B.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 C.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 D.在炉子上烧开水
9、物体的内能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物体运动的速度 B.物体的温度 C.物体所处的高度 D.物体的运动速度和高度
10、当物体的温度降到0℃时,物体中()
A.所有分子全部停止运动 B.所有分子仍然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有一部分分子停止运动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1、烧红的铁块在冷却过程中,它具有的内能()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无法确定
12、一杯水温度从10℃升高到20℃的过程中,水的内能()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温度越高的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 B.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一定越大 C.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 D.温度越高的液体蒸发越快
14、给自行车轮胎打气,当用力将活塞向下压时()
A.筒内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B.筒内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增大 C.外界对筒内空气做功,筒内空气内能减小 D.外界对筒内空气做功,筒内空气内能增大
15、下面各实例中,不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锉锉铁块,铁块变热 B.酒精涂在手背上,会觉得凉快 C.钻木取火 D.两手相互搓搓,会觉得暖和
16、在试管中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把软木塞冲开。在软木塞被冲开的过程中()
A.水蒸气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B.水蒸气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增大
C.水蒸气膨胀对外做功,内能不变 D.外界对水蒸气做功,水蒸气内能增大
17、小马从斜面顶端匀速滑到斜面底端,在此过程中,小马的()
A.动能减小 B.动能增大 C.机械能不变 D.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
18、锯条在锯木头时温度会升高。对此,下列说法中确切的是()
A.人手的拉力对锯条做功,使锯条内能增大 B.木头对锯条的摩擦力做功,使锯条内能增大
C.锯木头时,锯条对木头有压力,压力做功使锯条内能增大
D.锯条对木头有压力,木头对锯条有支持力,支持力做功使锯条内能增大
19、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其原因是()
A.一定是物体对外做了功 B.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C.一定是物体吸收了热量 D.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20、两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A.它们具有的内能不等 B.它们的温度不等 C.它们必须相互接触 D.它们具有的热量不等
21、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大了,那么()
A.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且温度一定升高了B.物体一定对外做了功,且温度一定升高了
C.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且温度一定升高了 D.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22、下列各例中,属于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A.用打气筒打气,筒内气体变热 B.擦火柴使火柴燃烧
C.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被晒热 D.用锯子锯木头,锯条温度会升高
23、当一个物体的温度降低时()
A.物体一定放出了热量 B.物体一定对外做了功 C.以上两种都有可能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4、一杯热水放在空气中,慢慢变凉了,这是因为()
A.热水的温度传到空气中去了 B.热水对外做功,内能减小了 C.热水的内能传给了空气,本身的内能减小了 D.热水放出了热量,它的热量减少了
25、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拿到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起来,水蒸气会把木塞冲出去。从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角度可用下边三句话来概括:
(甲)水和水蒸气吸热,内能增加;(乙)酒精燃烧,酒精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传给水和水蒸气;(丙)水蒸气对木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
以上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乙)、(甲)、(丙)D.(丙)、(乙)、(甲)
26、下列现象中,不是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在火炉旁取暖 B.在煤炉上烧水 C.用锉子锉铁块,铁块变热 D.冬天,用热水袋取暖
27、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填序号)(1)冬天,人们用两只手掌相互摩擦取暖(2)在古代,人类钻木取火
(3)冬天,人们往手心中呵气取暖(4)把烧红的铁块放到冷水中,冷水变热(5)晒太阳时感到很热
(6)用锤子反复打击一些铁片,它的温度升高(7)多次弯折一根铁丝,弯折处会发烫 简答题:
27.小明发现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里有自己未喝完的水.他想“杯子静止在桌面上,那么杯内水的动能为零,可杯内水的内能是否也为零呢?
第四篇:青一下:2.1认识钟表教案
《认识钟表 》
一年级数学
李晓辉
教学内容:
务教育课程标准青岛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教学具准备:
课件,钟表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喜羊羊吗?(喜欢)为什么喜欢他?(因为他聪明)现在老师出个谜语让大家猜猜,看看你们是不是和喜羊羊一样的爱动脑思考。
(点击片1谜语,师读)是什么?(闹钟)同学们真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喜羊羊一起来认识钟表。(出示片2课题)板书课题
认识钟表
一天,下着大雨,下午放学后,王老师班里的几个学生是自己回家的,看着他们独自冒雨回家,王老师放心不下,于是发生了下面的故事。(出示片3情境图)
仔细观察情境图,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打了电话,而且还问了相同的数学问题,“你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我们把这个数学问题齐读一遍。我们来帮他们回答好吗(好)要想知道时间,我们就要先来认识钟表的钟面。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仔细观察钟表面,你都看到了什么?(12个数字,长针短针)(出示片4钟表面)
钟面上有12个数字,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齐读,齐指)
那谁知道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转动的?用手来比划一下.(老师演示)时针和分针从12转到1,到2,一直到12 再到1,时针走过1大格是1个小时,分针走一圈是1个小时。他们转动的方向我们一般叫顺时针方向。(跟读一遍)
2认识整时
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现在来看看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出示片5,6小力图)
先仔细观察钟表面,分针指到哪,时针指到哪,是什么时间?(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5,是5点)非常好,在数学王国里,通常把几点叫做几时,跟老师说一遍,谁还想说(找几个学生说)
现在拿起你的学具,(出示片7)拨出11时,12时,3时,6时,像这样的时间,我们把它叫做整时(板书整时,出示片8)7时,8时,10时,12时,6时,9时。(小结)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齐读)
大家都认识整时了吗?好,准备接受挑战吧(出示片9小菲图1)星期一早晨,公鸡叫了,太阳公公出来了,小鸟开始唱歌了,小菲在睡觉呢。现在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7,是7时)(出示片10小菲图2)现在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8时,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8,是8时)8时了,小菲还不起床,想一想,有什么后果?你想对她说些什么?早睡早起上学不迟到,你们能做到吗?(能)大声点。
3认识半时
刚才我们知道了小力到家的时间,接下来看一看小云到家的时间(出示片10)先认真的观察钟表面,看一看分针指到哪,时针指到哪,再说出时间(分针指到6,时针指到5和6中间,是5时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说5点半,在数学中读作5时半,(跟读)分针指到6,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像这样的时间我们叫做半时。(板书 半时,跟读)
(备用)都认识半时了吗,下面开始过关游戏,如果需要帮助就叫老师
(出示片13到16)学生回答,教师纠正。
三.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我们一起帮小力和小云看时间,我们在看钟表时,首先看分针指到哪,时针指到哪。如果分针指到12就是整时,如果分针指到6就是半时。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钟表,那你知道钟表是哪个国家最先发明的吗?(中国,出示片17)对,同学们要好好学习,以后有更好的发明。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
李晓辉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青岛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但学生已有这方面的一些生活经验。因此,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运用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向学生充分提供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开展好教学活动。3.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
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4、教材重难点:认识整时和半时。
本课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利用钟表模型,课件等教学具,加强观察,比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拨一拨,说一说等活动中认识钟表,认读时刻。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英国教育家皮斯博说:“如果你想儿童能够独立的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的能力,你就应该采取加强这种智慧品质的方法。”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在教育方法上应采取启发式。正如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四、说教学
第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我利用学生喜欢的喜羊羊和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喜羊羊吗?为什么喜欢他?现在老师出个谜语让大家猜猜,看看你们是不是和喜羊羊一样的爱动脑思考。
同学们真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喜羊羊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认识钟表
接着出示情境图
一天,下着大雨,下午放学后,王老师班里的几个学生是自己回家的,看着他们独自冒雨回家,王老师放心不下,于是发生了下面的故事。
仔细观察情境图,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打了电话,而且还问了相同的数学问题,“你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我们就要先来认识钟表的钟面。第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仔细观察钟表面,你都看到了什么?钟面上有12个数字,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那谁知道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转动的?用手来比划一下。他们转动的方向我们一般叫顺时针方向。(跟读一遍)
2认识整时
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现在来看看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先仔细观察钟表面,分针指到哪,时针指到哪,是什么时间?
现在拿起你的学具,拨出11时,12时,3时,6时,像这样的时间,我们把它叫做整时(小结)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
认识完整时,练习星期一早晨,公鸡叫了,太阳公公出来了,小鸟开始唱歌了,小菲在睡觉呢。现在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7,是7时)现在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8时,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8,是8时)8时了,小菲还不起床,想一想,有什么后果?你想对她说些什么?早睡早起上学不迟到,你们能做到吗?
3认识半时 出示图
先认真的观察钟表面,看一看分针指到哪,时针指到哪,再说出时间(分针指到6,时针指到5和6中间,是5时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说5点半,在数学中读作5时半,(跟读)分针指到6,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像这样的时间我们叫做半时。
练习(出示片13到16)学生回答,教师纠正。
第三课堂小结
我们在看钟表时,首先看分针指到哪,时针指到哪。如果分针指到12就是整时,如果分针指到6就是半时。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钟表,那你知道钟表是哪个国家最先发明的吗?(中国,出示片17)对,同学们要好好学习,以后有更好的发明。
第五篇:《12.1 认识内能》教案1(小编推荐)
《12.1 认识内能》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的单位焦耳。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知道对于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4、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过程方法
1、通过类比、分析实例,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动能和势能。
2、通过物体在温度高时表现出的做功本领比温度低时强的是列,认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内能的概念;
2、通过温度高低来判断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
3、改变内能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内能概念。
三、器材准备
装有适量冷、热水烧杯(400ml)各一只、铁丝一段、压缩空气引火仪、酒精灯、锤子、铁砧、砂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展示各种热机图片,如汽油机、柴油机、汽车、火车、拖拉机、轮船、喷气式飞机、火箭等,让学生看图比较,讨论交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
交流、归结要点:(1)都需要燃烧燃料;
(2)最后都产生动力,带动其他机器工作
提示:热机实质上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内能来产生动力的。由此引出本章课题《内能和热机》。那么,什么是内能呢?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内能
(1)阅读分析,充分交流讨论: 思考:
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对于物体具有内能,你是怎样理解的? 2)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相同,为什么? 3)同一物体的内能与其温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4)为什么说“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每小组向全班汇报一个问题;教师及时点评总结。
2、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1)内能是可以改变的。物体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是可以改变,内能是可以改变的。
(2)怎样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1)活动:每个小组准备铁丝、酒精灯、热水、锤子、铁砧、砂纸等,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并实际操作,改变铁丝的内能。
学生汇报展示时,对各种不同方法,梳理归类,明确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2)分析课本图片,判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3)用做功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演示:压缩空气引火 2)列举事例,分析解释。
列举生活中的有关事例,并进行分析解释。(4)用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各自的特点:
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定义: ①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叫做传导;演示实验:热传导
②对流——靠液体或者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演示实验:热对流 ③辐射——热由物体向外发射出去叫做辐射。演示实验:热辐射
相同点:热量都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不同点:传导是热沿着物体传递,物体并不运动;对流是靠物体(液体或气体)流动传热;辐射不需要媒介,热直接射出去。(红外线或电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