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绕诗》教学设计稿
《有趣的环绕诗》教学设计稿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绕诗,对儿童诗产生一定的兴趣,尝试简单的创作。
教学重难点:理解环绕诗的规律。
教学准备:儿童诗歌《房子里有箱子》《需要什么》《孙悟空打妖怪》《我底下有什么》 教学过程: 一. 趣味读诗
1.魔术展示。学生看老师的演示说句子。(从外到内,从内到外展示。)
2.学生说完句子,老师出示文字。师:孩子们,你们看,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句子连起来就成了一首小诗哦。看来,写诗并不难,咱们也可以当个小诗人。
3.读诗,个人读,谁能流畅,声音洪亮的读出来?集体全班读。教师纠正读音。
4.这么有趣的小诗,咱们能不能用更有意思的方式去读一读呢?比如,让读的声音有大小变化,加上动作,强调重点字词?(学生尝试读)读诗真好玩儿,咱们再来一次。5.请大家仔细观察,从这首小诗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如果老师用这卡片来演示这首诗的规律,谁来帮老师贴一贴?(学生上台贴卡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从外到内,从大到小)对啦,这首诗里写到的事物是从外到内,从大到小,又从内到外,从小到大来叙述的。像这样一个一首往里面绕,往外绕的小诗,就叫做“环绕诗”(板书课题)
6.刚才咱们一起写出了一首环绕诗,现在我想请大家动一动聪明的小脑袋,和同桌讨论,认真思考,即兴作诗。出示需要填空的诗歌,请学生写诗。学校里有教室,教室里有______, ——————— 我家里有客厅,客厅里有冰箱,冰箱里有食物,食物里有全家的晚餐。
7.引导学生填写诗句后,启发学生自己创作。教师给提示词。(菜地里,大海里,图书馆里,文具盒里,书包里,宇宙,舞台,森林,草原)教师评价,孩子们你们真棒,看来做一位诗人,一点儿也不难。
二. 其他类型的环绕诗
1.老师又想变魔术了,但是需要你们大家的帮忙。请看,老师手上的卡片,一起读“花朵”,老师想用一朵花变出一张课桌,你们相信吗?大胆猜想,谁能比老师更厉害?(学生大胆猜想,教师引导并评价)2.教师揭晓谜底。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出示卡片引导学生读: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需要大树。为何需要大树?
生。。(为什么又需要种子,果实,花儿?学生回答,师总结:所以花儿开花结果之后有了种子,种子种在底下长出参天大树,大树被工人叔叔锯掉做成木头,现在才有了咱们用的课桌椅,唉,咱们同学们用的课桌椅可真是来之不易呀,咱们更应该珍惜叔叔阿姨宝贵的劳动成果。当我一开始说,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现在看来一点儿也不奇怪啦。)师:出示图,引导孩子们再读一遍。这也是环绕诗的一种类型。
3.老师还有一首很特别的诗,请听老师读一读。(教师朗诵)咦,这首诗还缺一句呢,现在我想请大家动一动自己聪明的小脑袋帮着诗人写完最后一句诗。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师评价。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你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诗人原本写得是什么呢?现在呀,就到了揭晓答案的时刻啦,大家看好啦,(出示最后一句话:我不告诉你。)哈哈,小朋友们,你们没想到吧,咱们的大诗人竟然写了这样一句。4.师生共读。师:你们觉得是你写得好,还是诗人写得好?(学生自由发挥,鼓励说出自己的想法)三.拓展延伸
1.师:其实呀,咱们有一次在早读的时候也读过环绕诗,大家请看(出示:《孙悟空打妖怪》)
师:(师一边打节奏一边读诗。)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或者说谁能够比老师读得更有趣?请你们来试一试。学生尝试读。师引导学生评价(是否准确流畅,节奏,声音等)师生共读。
师:环绕诗的类型有好几种,咱们今天学得这些都是属于有趣的环绕诗。你们还想读一读这样的诗歌或者故事吗?老师这里有两本书,他们的故事就是围绕着一件事物一直绕啊,你们想看吗?(出示《爷爷一定有办法》《打瞌睡的房子》)
现在请你们拿出你们的纸和笔,写一写诗,老师想把这两本书借给咱们班的小诗人。三. 读写创作
师生共同创作简单的环绕诗歌
汉字里有知识 四. 延伸拓展
《打瞌睡的虫子》《爷爷一定有办法》 1. 2. 3. 4. 各种形式读第一首诗歌
提示词:模板,有层次层层递进,方位,大小,胖瘦等等 回答问题,从一般到好的回答
我底下有什么,指导朗读,读出童真童趣,对比自己的和作者的答案,说出喜欢哪个 5. 6. 语言简练,直接变魔术,出示诗歌
四首不是同一类型的诗,简单总结介绍,环绕诗也有很多种,写课题 7. 需要什么。直接让学生猜测,花朵怎么变成桌子的?让学生展开想象。。不要死板的出示二者的关系
第二篇:环绕近义词
环绕近义词3篇
环绕近义词1中文发音:
环绕[huán rào]
基本解释:
1、沿由路程、行进和旅行所形成的圆圈运动。
2、在四周构成圆环;构成弯曲或圆形边界。
近义词:围绕,环抱,盘绕,缠绕。
用环绕造句:
1、站在黄山脚下,凝神抬望,但见峰峦起伏,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深邃,漫山红叶,织就了深秋的彩锦。静立半坡,倚在古老的松下,只觉自然造物博大,人是那样的低矮渺小。
2、苍山19座山峰连为一体,宛如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环绕着整个大理,成了一座天然的“挡风屏障”。
3、草坪三面有高楼环绕:正面是图书馆,右边是教学楼,左边是体艺楼。每到夜晚,草坪就在高楼的拥抱中入睡,像摇篮中的安眠的婴儿。
4、喷香的味道开始在我身边环绕,突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就和了播放器里的音乐,不由得扑哧一笑,自此,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伤,都消失不见了。
5、爱上灯光便是爱上父亲,父亲的爱融入灯中;在灯光的环绕下成长就是在父亲的关爱下成长,父亲的言语行止都在灯光下见证。爱上灯光,爱上父亲。
6、雾,朦胧了山的身体。山,坚定了雾的信念。环绕。依恋。缠绵。丝丝缕缕中。点点滴滴间。不会轻易地离开。不在轻浮的抛弃。在那一刻已是永远。
7、华清宫那华丽的楼阁被华清池池水环绕,浮萍满地,碧绿而明净。
8、外婆家门前的那条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小溪地两旁,各色各样的小花,明媚、鲜艳;清澈见底的小溪中,条条鱼儿悠闲自得地在溪中游着。小鸭们成群结队地在小溪中追逐打闹。这就是我最爱的小溪。
9、碧波荡漾,绿水环绕,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刑。一环接着一环,微风拂过,似有万千愁绪,湖中泛起了涟漪。
10、湖内碧波荡漾,藻花点缀其间。湖面周围青山环绕,树木茂密,流水潺潺,偶尔的风,水面便泛起一道迷人的光波,倒映在水路的景物一会儿聚拢,一会儿散开,一会儿扩大,一会儿又缩小。
11、远处环绕的.群山,被霏霏细雨覆盖着,雾蒙蒙地。分辨不出五月里秀丽群山郁郁葱葱,只有朦胧的美。
12、广场周围群山环绕,峰峦叠嶂。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到处都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山坡上的野花五颜六色,争奇斗艳,把千佛山公圆装扮得美丽极了!
用环绕近义词造句:
围绕:在梦想与现实中给自己定好位,然后一心一意地围绕着自己的目标,埋头做自己的事。
环抱:淡蓝色的雁归湖静静地躺在绿色的环抱之中,就像是镶嵌在一片天然翡翠上的一块蓝色宝石。
盘绕:沿峡谷盘绕而行,但闻水声鸣响,不见涓滴水流,别有风趣。
缠绕:鲜花盛开的夏季,晨雾在林间缓缓流动,缠绕着每一棵红云杉,看去恰似仙女身上长长的飘带。
环绕近义词2中文发音:环绕[huán rào]
环绕的词语解释:环绕指沿由路程、行进和旅行所形成的圆圈运动或者是在四周构成圆环;构成弯曲或圆形边界。
环绕的近义词:围绕、缠绕
用环绕造句
1、卫星被射入环绕月球的轨道。
2、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树环绕、花团锦簇。
3、把绳子环绕在柱子上。
4、秀丽的青山上有着一座精致的白塔,树木重重环绕着它,将它衬得更加有禅意。
5、他们把一颗气象卫星送入环绕地球的轨道。
6、一排排果树环绕在操场的周围,就像一座绿色的城墙,美呆了。
7、山丘环绕着村庄。
8、水池的四周树木环绕。
9、小岛的四周环绕着美丽的白塔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用环绕的近义词造句
围绕:我们的校园被绿树围绕着。
缠绕:山上的杂草丛生,相互缠绕着。
环绕近义词3环绕的近义词:
1、围绕:缠绕,环抱,盘绕
2、环绕:沿由路程、行进和旅行所形成的圆圈运动。
环绕的近义词造句:
1)油菜花四片花瓣,整齐地围绕着花蕊,朴实个性。花瓣十分精致,有细细的纹路,那是技艺多么高超的雕刻家也无法雕琢出来的。
2)质疑问难是指围绕事物边读边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折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读物理解的一种阅读方法。
3)我们写文章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4)在梦想与现实中给自己定好位,然后一心一意地围绕着自己的目标,埋头做自己的事。
5)在这个围绕着我的黑暗世界中,在这个荒凉的宇宙中,在我所站立的广漠而又昏暗的废墟中,在为自己和为一切而恐惧地战栗中,我有一个支柱,这个支柱就在这儿。……就是你。
6)处事依照“条例”干,雷池一步不越;育人围绕“宗旨”行,民众半分莫离。
7)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为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
8)有钱人会让自己身边围绕的都是有钱人。
9)慢步山道,常常有一种仙境的感觉,宛如白练腾空。云雾弥漫山谷,那时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又像巨大的幕布。一道道云雾围绕半山,像一条条云带。
10)原始森林里的大树藤条相互缠绕,如同罩上了层层叠叠的大网,也极似暗绿色的海底,一丝阳光也透射不进来。
11)太阳正被薄云缠绕着,放出淡淡的耀眼的白光。
12)不觉,将脸往层层缠绕的围巾里深埋,那里有熟悉的温暖,有我想要停驻一生的依靠。想起你,我拼命微笑,却笑得心疼而脆弱,笑出了泪。
13)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两个人,彼此理解,互相尊重,不缠绕,不牵绊,不占有,然后相伴,走过一段漫长的旅程。
14)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两个人,彼此理解,互相尊重,不缠绕,不牵绊,不占有,然后相伴,走过一段漫长的旅程。如果我遇见你,就会紧紧抓住你。
15)当你面对失败的时候,也被那痛苦的回忆缠绕,只有把那些失败的教训转化为动力,才不会有重蹈覆辙的结局。请记住,拼搏改变命运。
16)默默的相思,在春夏秋冬缠绕,萦绕在你离开的渡口,挥不去的影子,总在空白的脑海弥漫,却找不回点滴的真实。但心中的愁,又有谁知晓?
第三篇:环绕的造句
环绕拼音
【注音】: huan rao
环绕解释
【意思】:围绕。
环绕造句:
1、人造卫星每天环绕地球飞行。
2、卫星被射入环绕月球的轨道。
3、能量将环绕地球并影响到其上的你们每一个人。
4、当我们在休斯敦看到它的时候,我们就想念那些空间站里的宇航员,以及他们的睡袋,环绕着地球飞行。
5、然后只要保持呼吸让它们出现并环绕你,与你在一起。
6、环绕地球的卫星能看到什么,以及相对于宇宙地球的适当的定位,如同我们看到的一样。
7、你可能会体验到你的思想和情绪就像是云朵一样环绕在你周围,你能集中注意力在云朵之上或者不能。
8、我的工作使我坐着飞机环绕世界,与销售商及顾客们打交道。
9、简单的快乐环绕我们的生活步伐。
10、这条线应该是环绕脑袋的一条直线,包括耳后、发际线和鬓角部位。
11、而一个相对较薄较平整的气溶胶层覆盖了云层并将其环绕。
12、这就是说,观众可以环绕显示出来的图像踱步,从不同的角度随意观赏。
13、它是为进入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环绕一个天体的轨道而进行的第一次探索。
14、研究人员说,这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最小的有行星环绕的恒星。
15、罗阿岛由13个被珊瑚礁所环绕的白沙小岛组成,从空中俯瞰,像一个蓝绿色的护身符在闪烁。
16、在他的戏剧《一报还一报》中,莎士比亚提到过一个由砖墙环绕的花园。
17、游客们感到就像走在被本土植物和野生动物环绕的沙漠之中。
18、南海,也就是环绕南极大陆的那片海域,就平均水平而言,有着地球上最猛烈的风。
19、进入大象保护区你先要通过一扇阔大的门,那是环绕保护区周围的厚厚的带电网围墙的一部分。
20、现在,我们第一次有证据表明,宇宙中存在一颗环绕常态恒星运转的岩状行星。
21、这个环绕在岩石中的样本已经在波兰的一个博物馆中陈列了50年了,但是却从来没有任何人发现过这个脚印。
22、现在,新的研究又证明,在吸烟者环绕的环境里生活或工作的人,可能还会遭受心理上的伤害。
23、不在环绕地球的轨道放置任何携带任何种类武器的物体,不在天体放置此类武器,不以任何方式在外空部署此类武器;不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
24、环绕在如此混乱的环境下,你仍旧能够找出你的名字是因为你集中精力在这上面了。
25、此外,两个地区都驻留在火山圈内,那是环绕太平洋的一个区域。在那里太平洋地壳构造板块和其它板块潜于其它地球板块之下。
26、想想一下攀登钻石山,或者环绕由石墨构成的沥青湖岸边徒步旅行。
第四篇: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培养语感,提高记诵能力。
2.引导学生领会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生动性的特点。
3.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写作特色。
4.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2、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故事情节,深入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2、文中出现的重点古诗词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巾帼英雄的事迹,请讲一讲。(学生讲)说到巾帼英雄不得不提到木兰,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会对女英雄木兰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二、探索新知识
1.相关的文学常识(投影显示)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中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诗中的“双璧”。
2.朗读课文
⑴让学生认真听朗读录音,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播flash)
需要注意的字音:
机杼军帖可汗鞍鞯辔头溅溅胡骑啾啾朔气扶将著扑朔戎机
⑵让学生结合所听的录音和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
⑶找学生读文,并找其他学生评价朗读效果。
⑷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读时要读出节奏感,例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让学生给自己最喜欢的话划分节奏,并大声读出来。
学生划节奏,读文。
找三至五名同学读。师生共评价。
⑸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着读文,提出不懂的字词句。学生质疑:
学生需积累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例如:当户织:户,军书十二卷:十二,阿爷无大儿:爷,胡骑,戎机,朔,赏赐百千强:强,郭,扶将,著,裳,扑朔,迷离,傍,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指上下文中相关词语互有省略,而意义上则互有补充,从而使文辞简洁精练。古诗文中由于字数、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的限制,常常用互文见义的表达方法,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完备的意义,增加语句的内涵。如王昌龄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等于说“秦时汉时的明月,秦时汉时的关”。
3.整体阅读,把握故事情节,合作探究
⑴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概括回答。
明确: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⑵用五个四字短语概括全文主要情节。
明确: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辞官→-木兰还乡(最后一节是一段附文,是歌者对木兰的赞辞)。
⑶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叙述的详略。
诗中对木兰出征前置办行装、从军征战生活以及得胜归来等情节,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诗中对木兰从军的准备以及还朝辞官、回家与亲人团聚写得详细,对战场写得简略。由于诗的重点不在于表现主人公驰骋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这样写使主题更加突出。
⑷立足全诗,把握人物形象:
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
学生回答。
这首诗所叙写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木兰这个巾帼英雄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根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喜欢木兰的原因吗?
参考: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4.教师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5.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看谁背的又快又准
三、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四、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五、作业: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木兰诗
南北朝民歌
故事情节: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辞官→木兰还乡
《木兰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复述故事情节,评述人物形象。
(2)初步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木兰诗》所表现的木兰纯朴、勤劳、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精神,是对其艺术形象特点的概括,也即本诗的中心思想。木兰的形象是随着诗歌的故事情节逐步展开而丰满、鲜明起来的,学生对于本诗的中心思想也必须在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木兰这一形象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把握。因此,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诵读、熟悉情节、抓住关键语句才能实现这个目标。为此,笔者设计了表演、欣赏插图、结构分析、人物分析等教学环节。
《木兰诗》是千古流传的名作,也备受西方瞩目,学习本文的难点在于深入挖掘文章的人物内涵,初步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将好莱坞大片《花木兰》与《木兰诗》相比较及出示“木兰从军”特种邮票,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使其思想得以启迪、情感得以熏陶,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教学对象分析
注重活动感知。适当用活动的方式来演绎作品,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而本班学生又是初一新生,活泼好动,擅长表现。围绕教学目标之一,笔者让学生登台表演,能复述故事情节,但只是用形体语言(类似于哑剧)来演绎整首诗,演员及道具数量适当压缩。虽然时间仅为5分多钟,但学生情绪高涨,台下不时爆发出会心的笑声、掌声。通过表演,学生更真切地领略了巾帼英雄花木兰的风采,为下面“评述人物”的环节奠定了基础,学生表演首先是建立在自己对课文的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同时,也不能说没有再创造,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文学作品的内涵。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
(一)延伸课堂训练,注重“起承转合”
一节好的语文课不是平淡的,而是“波澜起伏”的。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情感得以熏陶,人格得以升华,灵魂得以净化。
在本课教学中,力求凸显三大高潮,为此,设计了3个环节:上课伊始的“学生表演”,中间阶段的“分析邮票”及最后的比较“‘洋木兰’与‘土木兰’形象的异同”。
这3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逐层推进的。它们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和内容。为此,通过以下途径来表现:
1.另辟蹊径拓展,补充相关材料
深入感知教材,寻找有价值的信息源,它们往往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感知文学形象加
深理解,评述完木兰形象后,引出:
(1)提出关于2000年4月我国推出的“木兰从军”特种邮票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若你是邮票设计者,你会选择哪4个场景的画面?画面如何设计?为什么?学生们畅所欲言,虽然只是初一学生,但大多能做到观点正确,有理有据,且答案基本符合邮票设计者的意图。
(2)此时教师再出示“特种邮票”的投影,两相比较,学生很快领悟了设计者的真正意图。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如有的学生摒弃了“木兰纺织”这一内容,但特种邮票把它列为第一枚,是为了突出木兰纯朴天真的农家少女形象。
(3)鉴赏特种邮票,提问:第二张“木兰从军”设计者给木兰穿上战袍,但未戴上头盔,为什么?学生很快领悟到是为了突出木兰此时的女儿身。笔者就此再延伸,由于此时木兰仍在征途跋涉,还未参战,所以仍保留那份纯朴天真。又如:第三张“木兰归家”,大部分同学都设计了爷娘姐弟齐欢迎的热闹场面,但邮票上只有:一只手,手中一面铜镜,铜镜中顾盼生辉的美目,为什么有此设计?学生经过反复思考,有的能联系课文,答出:“对镜贴花黄”。在笔者的提示下,学生进而领悟到“眼睛是心灵之窗”,而画面上那顾盼生辉的美目最能表现木兰回复女儿身
第五篇:《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京东学校何花荣
教学目的: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美。
2.了解木兰诗这一文学形象,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体味诗歌的语言美、人物美。
2.品味诗情、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前听一段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同学们知道这首歌里歌唱的谁吗?同学们回答(花木兰),可原汁原味的木兰是诞生在一千多年中国南北朝 一首民歌《木兰诗》。点幻灯片1
二、体裁简介:在我国文学史上有民间叙事诗“双璧”的美誉,一首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另一首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木兰诗》。点幻灯片2
它们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同学们现在带着对花木兰这个人物的理解和倾注的感情,放声地、自由地读这首诗,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诗歌贵在诵读,老师今天介绍四种方法:
1.音读:读准字音,要求字正腔圆。
2.意读:读出意,把握内容
3.情读:读出情感、读准节奏。
4、美读:读出意境,赏析语言、人物及表达技巧。
四、第一环节:音读。1.检查预习:请以“的字或词很重要或很难写或易错,同学们需注意”的形式汇报自己的收获。
2.出示老师整理的字音:机杼鞍鞯辔头可汗旧时裳溅溅朔气........金柝军帖云鬓 ...
五、第二环节:意读(听录音朗读,概括主要内容)
1.请哪位同学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师:用替父从军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完整吗?木兰是一位女性,她是怎样完成替父从军的任务的?生:女扮男装
师:你从哪里知道木兰曾经女扮男装?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师:对《木兰诗》就是叙述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2.请同学们在思考一个问题:围绕中心内容,这首诗叙述了哪些情节?也就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有那些经历?生:先是决定从军然后登上征途、在沙场多年征战,最后荣归故里。
漏掉最后一段,请同学们读
3.最后一段叫做什么?古时候的民歌在结尾的时候,作者常常 要写一 段赞美的话,叫赞词。它是民歌的特点之一。同学们,对于诗歌,朗读 是走进诗歌世界的捷径。只有认真去读,反复吟诵,我们才能把握《木兰诗》这样叙事诗的情节,领会诗歌创造意境,体味诗中包孕的情感,理解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
4.师范读
六、第三环节:情读
请同学合作朗读,读出情感。
分组读,每组按“抛问题”环节展开合作学习。
(每一大组分朗读小组、收获小组、质疑小组,组与组展开竞赛)
1.第一大组汇报
(1)朗读小组:决定从军——忧愁苦闷、犹豫、坚定
木兰在想我到底替不替父亲去打仗呢?她左思右想很犹豫很发愁。那么木兰最后去了没有?
下定决心的这两句“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应读坚定些(生读)
(2)收获小组:我们读到了一个深明大义、勤劳善良、孝顺的木兰。
(3)质疑小组:为什么从木兰的叹息写起?
2、第二大组
(1)朗读小组:登上征途——凄婉又坚定
木兰是英雄 又是一位年轻的姑娘,她的感受是多方面,有豪情万丈,也有柔情一点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木兰心中思念家人。“不闻爷娘唤女声„ 鸣啾啾”(当夕阳西下,暮霭沉沉之时,木兰独自露宿 黄河之畔,耳听哗哗作响的黄河水,心中却时时回想着父母声声的呼唤。渐行渐远,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也娘的亲切的呼唤呀!
这些诗句 写的情感多么丰富啊!我们要反复诵读,才能品味出来。
(2)收获小组:我们读到了一个义无反顾又有女儿情怀的花木兰。
(3)质疑小组:“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这句单是写水声吗?
木兰是不是跑到东西南北四个集市买战争用具呀?
3.第三大组
(1)朗读小组:征战沙场——悲壮豪迈
战争的场面我们从电视电影上见过一些,千军万马,气势磅礴。这部分最适合集体朗读,请同学们齐读一遍。(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师:我为大家描绘一个场面 大家闭着眼睛想象,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前线,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英勇杀敌,浴血奋战。当深夜来临时,凛冽的朔风传来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冰冷的铠甲上,枕戈待旦,木兰又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同学们想想这组画面,用我们的声音和情感将他们传递出来
(2)。收获小组:我们读到了一个英勇善战、战功赫赫的花木兰。
(3)质疑小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怎么理解?
(生读)同学们各展其能,现在我们将注意力投注到木兰荣归部分
4、荣归故里——欢快喜悦
人逢喜事精神爽
七、美读
1.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种喜悦欢快表达出来的呢?
先看看动词:开、坐、脱、着、理帖一气呵成。干脆利落;
还有修辞手法,对偶、排比都很整齐,有气势,所以读来仿佛就有“不尽长江滚滚来”所以呢,木兰荣归故里的喜悦欢快就表达出来了。(师生共读)
师:刚才很明显听出有两句诗在朗读时语调有些不一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思维训练
木兰是以一名壮士的身份回来的,当进屋换装后,一个女郎却款款地来到同行多年的战友面前。这时伙伴们自然又是惊奇又是迷惑,他们想,同行这么多年居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他们一再思索,当然还有不少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诗歌在这时留下了了想象的空间。伙伴们的表情自然取决于木兰换装前后截然不同的言谈举止、神情。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设想木兰进屋前与出来后判若两人的样子,想象木兰进屋前后不同的神态变化和伙伴们面对木兰进屋换装前后的不同模样他们复杂的心理活动。
然后争取表演一下。
小结:这节课我们的感受是丰富的,但《木兰诗》还有很大的魅力等待大家去品味,希望我们进一步努力,提高我们的素养,丰富我们的知识,然后将无数首和《木兰诗》一样优美的诗篇采撷更多的美。
八.作业:
1.有感情地将这首诗读给家人听。
2.思考木兰是位怎样的女性,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