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 课 横的教学设计[样例5]

时间:2019-05-12 19:4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5 课 横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5 课 横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5 课 横的教学设计

第5 课 横(长横、短横)

陵城区临齐街道马厨社区小学 孙寿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写好长横和短横,指导学生练习书写含横画的字“三”。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汉字艺术。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横与短横的书写要领。掌握它们的书写要领,写好长横和短横以及“三”。

教具准备:

毛笔、粉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现场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与学生聊自己与书法结缘的故事,以人们普遍的金钱观和养生观引起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一、故事激发兴趣导入

1、同学们,如果你到过长城,登上山海关,就一定回看见一块横额巨匾,上书“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这五个大字笔法苍劲有力,既庄重又洒脱,这是谁写的呢? 明朝有个叫萧显的举人,擅长书法,远近闻名。但他家境贫穷,连进京赶考的钱都没有。有一位自己不富裕的孤老太太同情他,把一块祖传的古砚拿出来卖了十两银子送给萧显。萧显感激得热泪盈眶,转身挥毫,在宣纸上写下了:“天下第 关” 四个大字,捧给孤老:“听说皇上要给山海关东门的箭楼挂块’天下第一关’的横匾,我先写出这四个字,您到时候献上去,皇上一定会找人补写’一’字,您再来找我。” 果然,不久,孤老奉旨来找萧显补写“一”字。萧显这时已经考中做了大官了,但他仍恭恭敬敬地对孤老说:“请您老给我磨满满一缸墨。”萧显把头发扎成一根“绳刷子”,伸进墨汁缸,用力一搅,饱蘸浓墨,在宣纸上一甩、一挫、一拖、一顿,一个笔法如神的“一”字就写出来了。孤老将“一”字献上去,皇上重赏了她,使她得以安享晚年。从那以后,“天下第一关”这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就高高地挂在山海关东门的箭楼上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毛笔基本笔画横--“一”。

二、温故而知新,1、复习所学,了解学生对书法的基本掌握情况。(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2)正确的书写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3)执笔方法:擫、押、钩、格、抵。

2、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同学们,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们写字工具都准备好了吗?自己检查一下毛笔、墨水、字帖、习字纸都带全了吗?新笔使用前要用温水或冷水浸软,洗净胶水,然后用卫生纸吸干。

3、看来同学们都是有备而来,那么我们就进入今天的学习:长横与短横。

三、指导学生写好横画

(一)长横 古人说:横如千里阵云。人们常说长横是笔画之师,在一字之中,长横通常为主笔,是全字的关键所在。

(1)那么大家仔细观察米字格中的长横,你有什么发现吗?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明确读帖方法:a看高低--左低右高;b看中间形状--有弧度(上平下弧);c看粗细--两端粗,中间略细。(观)

我们该怎么写呢?谁愿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经验?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图片指导:起笔:逆锋起笔,顿笔。行笔:中锋行笔,逐渐变轻。收笔:至末尾,稍向上提笔,向右下方顿笔,回锋收笔。(明)

(3)同学们对横的写法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横的运笔口诀。谁愿意来说一说?自己先练一练,说给同桌听一听。指名说。我们一起念行笔的口诀在空中写一写。

(4)说到写字,许多初学者常用的一个方法就是双钩填墨。我们先来试着勾出轮廓,填好墨,记得一边钩填,一边说口诀。注意:勾画笔画轮廓时,也要按照起笔、行笔、顿笔的顺序来。(钩)

(5)你们愿意用这个口诀来教老师写吗?

(6)老师边根据学生的提示示范,边详细解说长横的起笔、行笔、收笔要领:①先向左上方逆锋着纸,(仅笔尖轻轻与纸相触)②再转锋向右下顿笔,直至意想中的笔画宽度,稍作停顿后将笔肚稍右上推,调整笔锋向右行笔至末端,③将笔往上提,使笔锋着纸幅度变小,后将笔锋移向笔画右上边缘,再向右下顿圆,④最后向左回锋收 笔。以及横画的运笔感觉:用力:重--轻--重;速度:慢--快--慢;效果:粗--细--粗。(范)

(7)你们真厉害,帮助老师写好了长横,相信你们自己也可以写好。正确的姿势能使我们事半功倍,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坐姿,(齐背);正确的握笔姿势也是写好字的良好开端,请大家齐说口令拿起笔,检查调整自己的握笔姿势。

(8)万事具备,我们试着写 2 个吧,注意下笔之前回忆运笔口诀,慢慢写、用心写、求质不求量。(师巡视指导)(临)

(9)同学们,对照着字帖,再写一个。

(10)同桌互相看一看,字有没有进步?有进步的站起来,大家用掌声鼓励他们,其他人也要加油哦!

(二)短横

(1)同学们那么快就会写长横,相信短横一定也难不倒你们。短横用处也极其广泛,例如“二”“三”。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写好短横:短横与长横写法上相近,只是比较短,粗细变化也不大,起笔、收笔时顿笔的幅度较小,要更干净利落。藏锋起笔,轻顿下按,向右中锋行笔,收笔轻顿小回锋。(学生齐读运笔口诀)

(3)我们一起边念口诀边书空,想好怎么写了再在练习纸上写2 个(师巡视指导)。

(4)谁愿意像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短横,勇气可嘉,大家给点掌声鼓励一下。实物投影有代表性的学生的作业,全班评议,夸一夸 优点,再进行“会诊”、“治疗”,师随机用红笔纠正。

(5)同学们看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错误,思考该怎么改正,再临写一个。自我检查,是否有进步?觉得有进步的,自己给自己用铅笔打上五角星。大家再临写一个,相信这 一次大家能写的更好。

四、学写“三”

1、同学们,看看这个字,它是由哪几个笔画组成的?(三是由两个短横和一个长横组合而成的)

2、我们一起再回忆一下短横的写法,边念口诀边书空。长横呢?

3、虽然我们刚才已经学习了长横和短横,不过要写好一个字可不容易,不仅要注意把字的笔画写好写美,同时注意各个笔画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和长度。老师还真有点胆怯,细心的同学们看看字帖,有什么想提醒老师的吗?(整体看,呈上窄下宽的梯形;三横重心基本在竖中线上,保证两边均衡。局部看,三条横上横短、下横长;短横在横中线的上面,长横在横中线的下面,中间一横压在横中线上。三横基本平行且左低右高。)

4、有了同学们的提醒,老师又充满了信心,看我来写一写,可要专心看哦,老师待会可要和你们比赛呢。

5、在空中写一写,然后从课本上轻轻勾画一遍,再在练习纸上试一试,写2 个!(注意双姿)生练习书写。

6、观察自己的字,和字帖中的字对照,想一想有哪些地方写的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正,再临写1 个。

五、了解楷书四大家颜欧柳赵及其代表作。颜--颜真卿;欧--欧 阳询;柳--柳公权;赵--赵孟頫。

六、以店小二补书天下第一关的“一”字,让学生懂得熟能生巧、巧而精通的道理,也即孔子教导我们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板书设计:

第5 课 横(长横、短横)

长横:先逆锋起笔,右下顿笔,再向右中锋行笔,最后顿笔下按,回锋收笔。

短横:藏锋起笔,轻顿下按,向右中锋行笔,收笔轻顿小回锋。

附:本节课的设计

1、课前交流,增进了解,摸透学情。

2、由明代萧显为山海关题字“天下第一关”,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基本笔画:横。

3、教会学生习字的方法:观、明、钩、临以及读帖方法---看整体、看局部。

4、通过双钩、描红、填墨、临写,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字要领。

5、从故事和字的练习中,让学生明白善于观察、勤学苦练的重要性。

6、让学生知道著名的的书法家,了解书法发展的历史;书法走向了全世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7、渗透思想教育:《论语》中对我们的教导: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时习之。使学生产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从而热爱并弘扬传统文化。

第二篇:第5课教学设计

《哲学与人生》

第5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理解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情感态度观念:乐观进取、不怕挫折、积极向上。运用:正确对待自己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

教材分析: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5课题目是变化发展与顺境逆境本节通过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引出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从而让学生懂得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学情分析:

1.现在的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他们少受磨难,对社会的认识比较粗浅。遇到困难和挫折会一筹不展,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进入社会以后如何去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磨难。3.理论有些偏多且深,学生难以理解。

4.基于以上情况,不能把本门课程上成面面俱到的理论课,而应深入浅出教育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磨难。教学重点:

1、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如何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磨难。教学难点: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设计:多媒体教学、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1、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2、出示多媒体图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变化发展。

3、通过和学生互动方式引出新事物和旧事物

4、举例说明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5、举例说明人生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一、复习旧课:提问:什么是联系?

二、讲授新课:

第5课、变化发展与顺境逆境

一、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及其本质

1、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

概念: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新事物: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2、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量变: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3、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小结:总结本节重点难点。

布置作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包含的哲学道理。教学反思:通过本节教学今后在举案例的时候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第三篇:第5课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标精解】

1、课标要求: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课标分析:在经济建设取得初步成就的基础上,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有发展,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教材分析】

经济发展又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也为下一课的三大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工业发展有一些体会,因此本课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要容易一些,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工业发展的资源,追根溯源引导学生认识建国初期工业发展情况,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要好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归纳、概括及综合分析其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教师提供的影像资料、史料和图片,训练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证明了中共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同样成绩斐然。引导学生加深对共产党的热爱,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

【教学重、难点解读】

1、教学重点: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重点解读:为了工农业生产能顺利进行,需要宪法的保驾护航,同时工农业发展又使民主法制建设有了经济基础。

处理方法:新宪法的性质采取教师讲解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社会主义”特征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直接结论。

2、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难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为宪法的性质这一问题很抽象,对初二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因而将它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处理方法:同上。【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策略】

1、对比临时宪法与正式宪法的异同,理解正式宪法的真正含义所在。

2、教师讲述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法:对于一些概念性的难点问题教师讲解分析更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的顺利展开和解决问题,保护和提高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用时5分钟)复习“一五”计划的成就

导语:为了给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在逐步展开,颁布新中国第一步正式宪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新闻链接:

资料一:2012年3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们通过行使审议权、提议案权、选举权、表决权、质询权、罢免权等权利,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资料二:2012年3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代表们对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进行审议,并做出相应的决议。

问题1:根据资料分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有什么权力?又有什么义务? 教师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构,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做出的决议一旦生效就具有法律效应,必须遵照执行。

学生阅读教材:

要求:掌握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时间、地点、通过的宪法及新宪法的性质。学生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学生根据教材介绍,解答下列问题 问题1:这部宪法能否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请用数据说明你的观点。问题2:请用宪法中的原话解答我国的国家权力属于什么人?

问题3:结合政治所学解释人民行使权力的机构是什么?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内容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六条 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问题:4:根据宪法内容分析,新中国追求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什么?希望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

问题5:根据上述四个问题你能判断出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吗? 教师解释:《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区别 ①产生方式不同:

1949年,共产党邀请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及华侨等方面代表共635人,组成政治协商会议。与当年9月29日,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7章、60条。在内容上规定了建国初期国体、整体、军事、外交、公民权利等方面的内容。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开会决定成立宪法起草委员,毛泽东任委员长。3月,毛泽东把中共中央拟定的宪法草案初稿提交给起草委员,作为起草宪法的基础。征求意见并修改,政府委员会于1954年9月决定将宪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1954年9月20日,第一次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4章、106条,分为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章节。1954年的宪法的规定比较完备,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其内容和规定得到有效的实施。

②根本不同:《共同纲领》不是真正意义的宪法,在1954年以前,《共同纲领》发挥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并为以后正式宪法的制定提供了蓝图。

设计思路: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宪法的性质属于政治专业名词,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因此采取教师讲解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社会主义”特征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直接结论。而《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区别由教师解释更合适,学生还不能从一定的高度把握。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经济上,“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使我国基本构成了现有的政治体制。他们通过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政权。

【评价方案】 自我评价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

A、发展重工业 B、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培养建设人才 D、把生产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 2、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立。下列与其相关的事件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行农业合作化 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中共八大的召开

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③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 ④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及宝成铁路修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东北工业基地,其中心是()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沈阳第一机床厂 D、宝山钢铁公司 5、1957年,一座连接了南北交通的长江大桥在什么地方建成?()A、武汉 B、沈阳 C、长春 D、鞍山

6、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中国人民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A、颁布了《共同纲领》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7、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8、拓展延伸 走访身边的老人,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的家乡有哪些重要建设成就? 【教学反思】

1、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之间的区别,否则学生会混为一谈。

2、本课内容总体上学生还是较感兴趣的,特别是与现在生活关系密切的时事、经济发展概况、国家经济发展前景等,这也提醒我们教师备课时要把历史的现实作用放在一定的位置,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史是有用处的。

3、本课教师介绍和引导的内容较多,特别是工业化的背景、新宪法的性质等,为了降低学习难度保持他们探究的热情和兴趣,这样做是必要的。

第四篇:第2课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矫正坐姿和五指执笔书写方法。

2.学习掌握楷书笔画横的写法和运用。

3.掌握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运笔要领。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逐步提高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横画的运笔方法。

教学难点

横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运笔要领,练习横的起笔、行笔和收笔过程。

教学用具

毛笔、墨汁、练习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解法、示范法、对比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带领学生一起做手指操,锻炼五指的灵活和协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检查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书法家练字的小故事,指名两个学生讲一讲,让同学们思考从这些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学生答出:学习书法需要废寝忘食、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等)

3、复习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投放五指执笔的书写姿势,指名学生说一下五个小手指是怎么分工的,并上讲台展示执笔姿势,大家一起来评价优点和不足,然后小组内学生互相检查、互相纠正,看看哪位同学做的最像。,最后一块读五指执笔歌以加深巩固。

二、探究新知

1、智力抢答。

投放图片:大家猜一猜像什么?像汉字中的哪个笔画?(生:横)(师:真聪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横。)(板书课题:第2课 横)

2、讲述学习笔画的重要性。

让学生回忆一下汉字的基本笔画有哪些?(生:横、竖、撇、捺等)(师:这些笔画就好比盖大楼的砖瓦,虽然简单,却是基础,无论简单还是复杂的汉字,都是由这些笔画组成的,把笔画写好了,字体就会看着很漂亮,笔画写的不好看,字就会看着歪歪扭扭。所以想写好楷书,首先应掌握基本笔画的形态和写法。横画是汉字的主要笔画之一,是汉字的基本骨架,在字中起着横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横的写法。)(板书:

一、形态

二、写法)

3、我来读贴认识横。

投放:带有长横和短横组合的例字。仔细观察,横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总结出横有长横和短横之分,写法基本一样,一长一短。

(1)横画大多左低右高,有些横画中间稍微有个弧度。

(2)有的横画的左端稍尖,中间部分稍细,收尾处较粗。

4、我来分析。

(1)请大家认真观察长横的书写方法。

(2)观察运笔。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写横(教师指名几名学生回答问题,并指导学生逐步思考和分析)

A、起笔:先在米字格中确定好起笔的位置,笔锋先向左轻入纸,朝右下斜按笔。

B、行笔:接着调整笔锋,向右行笔。

C、收笔:然后收笔时向右下顿笔,最后回锋收笔。

注意:笔画的长短、倾斜和弧度,以及收笔的位置和形态。

(3)教师示范书写。

示范横画的写法。学生伸出小手,以手代笔作握笔状在空中跟老师一块写,提醒学生注意横的起笔的位置,以及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方法。学生认真听讲,注意运笔方法。

5、书写实践(我来临摹)

1、指导学生书写五个横画。注意横的起笔的位置,以及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方法。注意坐姿和执笔的方法。找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讲解优点及时鼓励,指出存在的不足。

2、指导学生观察课本第8页的三个例字,比较横的形态差别,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告诉学生写字前要对字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拿起毛笔,尝试描红。双钩填墨,临摹例字。

3、教师巡视指导,纠错。提醒学生注意运笔的方法,注意字的长横短横区分开;对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字又写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4、展示评价(我来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先自评、互评,然后教师点评。

(1)自评:说说自己是否学会了横的写法,检查描红是否完全盖住了红色,是否超过了红线,双钩填墨是否完全填满,是否掌握了运笔方法等。

(2)互评:引导学生说说谁的执笔姿势规范,运笔过程正确等。

(3)教师点评:对写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不好的地方指出不足和改进的方法,然后点出共同存在的问题。

6、知识拓展

1、投放学生书法作品和名家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

2、投放书法名人故事,激励学生热爱书法,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练习书法。

小结:同学们练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练习书法,老师希望大家人人努力,争取成为小小书法家!

第五篇:第5课教学设计分析

沧源民族中学

八年级上

语文教学案

20112年2月3日

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陈鸿燕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织,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更是震动人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表达了“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学习本文,还要体味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 目标定位: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目标分析:

1、本文篇幅较长,学生可通过朗读去感知课文内容。

2、分析文中难理解的句子,进一步品味全文。

3、通过对战争的深入认识,让学生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三、问题诊断及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记叙性散文欣赏能力,对事物有了一定分辨能力,在其他学科中也了解到有关战争方面的知识,在生活中也接受了许多有关战争方面的教育,都为学习本课积累了很好的学习因素,为学习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我们用稚嫩的嗓音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时,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亲切的呵护!然而,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当300个孩子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时,随之而来的却是法西斯匪徒灭绝人性的枪声。今天我们来学习华裔作家聂华苓的《爸爸妈妈》一文,去认识法西斯强盗的凶残,感受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问题与例题: 沧源民族中学

八年级上

语文教学案

20112年2月3日

问题一: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例题:说说作者及写作背景。

明确:聂华苓,1925年生于湖北应山县。1949年去台湾,开始发表作品。1964年赴美定居,后与丈夫安格尔共同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已出版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台湾轶事》及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等。聂华苓的作品以深邃的历史感表现现代中国的沧桑变化,抒写台湾中下层人们的乡愁和海外浪子的悲歌。创作坚持“溶传统于现代,溶西方于中国”的艺术追求。问题二:检查预习。【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生字词。例题: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聂华苓(líng)

呵护(hē)杀戮(lù)

悼念(dào)屹立(yì)

蜿蜒(wānyán)恍惚(huǎnghū)

荒谬(miù)憧憬(chōngjǐng)

明赫白(hè)缭绕(liáorào)

执著(zhuó)纳粹(cuì)

簿子(bù)问题三: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例题

1、阅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明确:1)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2)看纪念演出;3)记述作家的座谈;4)参观纪念馆

例题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明确: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例题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明确: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

例题

4、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明确: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 沧源民族中学

八年级上

语文教学案

20112年2月3日

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问题四:重点研讨。

【设计意图】:研读重点段落,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阅读一、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例题

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明确: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例题

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明确: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

例题

3、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明确: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却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

问题五:品味语言

【设计意图】: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例题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明确: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例题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沧源民族中学

八年级上

语文教学案

20112年2月3日

例题

3、你怎样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一句?

明确: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例题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明确: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

五、课堂小结:

对照德国,我们的邻国日本忤逆民心,一意孤行,肆意推卸蓄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责任、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掩盖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攻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正义审判,拒绝修改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教科书。种种卑劣行径,告诉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要时刻提高警惕呀!

六、目标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一聂华苓()呵护()杀戮()悼....念()屹立()

蜿蜒()...恍惚()

荒谬()憧憬().....明赫白()缭绕()

执著()....纳粹()簿子()..

2、本文作者是美国华裔女作家________。萨特是________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等。

3、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发生于______年_____月,我遇难同胞达________人。能力提高

4、在括号内填写引用的作用

引号的作用有:A.引用;

B.特殊含义;

C.强调作用。1)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沧源民族中学

八年级上

语文教学案

20112年2月3日

响遍山谷。()

2)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在南斯拉夫讨论“放逐与文学”。()3)“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

七、配餐作业: A组: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恍惚(hū)模糊(mú)肃穆(mù)纳粹(nà)

B.蜿蜒(wǎn)残酷(ù)屠杀(tú)荒谬mlù c.屹(yì)立 憧憬(jǐng)石雕(diāo)韵律(yùn)D.笼罩(1ǒng)融合(róng)云霄(xiāo)杀戮(lū)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眼花瞭乱

不可明状

荒谬

憧憬

B、响彻云霄

头发班白

屏障

屹立

C、杀戮

荡然无存

赃物

荒谬

D、憧憬

月明风清

寒襟

张皇失错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歌颂远征部队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封信。

B、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缺一不可。

C、《亲爱的爸爸妈妈》开头第一句“凄风。苦雨。天昏。地暗”写出了天气的恶劣。

D、《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作者是聂华苓,女,中国当代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著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等小说集。

4、下列文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不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B、“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抒发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C、萨特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纲,“沉重”与“美丽” 沧源民族中学

八年级上

语文教学案

20112年2月3日

两个主题词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D、“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这句话其实就是对日本人的含蓄的批评。

B组: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①另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②“……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也有广岛原子弹,也有一片沉寂。” ③安格尔低声对我说:“我要问他三个问题:________他们先发动战争()他们先杀人()”安格尔接着问我是否应该站起来反驳他呢?

④“不必了。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 1.第③段中画线处应填入三个问题,对此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屠杀过日本老百姓吗? ②中国人侵略过日本吗?

③美国在日本进攻珍珠港之前扔过炸弹吗?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2.第③段两处括号内应使用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3.听了那个日本人的发言之后,安格尔想站起来反驳他。请你结合安格尔的三个问题,替安格尔写一段反驳的话。

4.请写出4个有关“战争”的成语。

①____ ____②___ _____③_____ ___④_____ ___

(冲锋陷阵、荷枪实弹、短兵相接、调兵遣将、运筹帷幄)

八、教学反思:

下载第5 课 横的教学设计[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5 课 横的教学设计[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5课 “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富庶的大唐吸引了众多的周边少数民族,引发了唐与吐蕃等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一、课程标准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

    第5课 飞机美术教学设计

    第5课飞机(一) 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2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欣赏交流中认识飞机的历史发展、种类、外形、构造及简单的飞行原理。让学生学会表现生活中的飞机,继......

    第5课 网络摘记 教学设计

    第5课 网络摘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资料的查找、搜集,并把搜集到的资料通过文档进行整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探索学习,能简单的对WORD进行排版;通过尝试操作学......

    五年级语文第5课教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

    第5课 学习好帮手 教学设计

    第5课 学习好帮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网上的各学科的学习网站,使学生掌握并熟练在搜索引擎中利用多关键字搜索相关资料的方法; 2、初步体验利用电脑......

    第5课“绘制”长卷 教学设计

    第5课“绘制”长卷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画图程序设置画纸大小并利用“粘贴来源”命令粘贴图片;掌握ACDSee中的“添加文本”工具的使用。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

    第5课 认识鼠标教学设计

    第5课 认识鼠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鼠标; 2.认识鼠标指针的形状; 3.学会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

    第5课《gkh》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5课 《g k h》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标依据;依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多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g、k、h,配有一幅图。 第二部分是g、k、h与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