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教学空间建设的原则与设计思路
网络教学空间建设的原则与设计思路
摘要:在信息化背景下,各类教学层次都在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该文主要从教师的视野,就网络教学空间的建设原则与设计思路两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新时代的教学活动有所助益。
关键词:空间建设;建设原则;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9-7100-02
众所周知,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甚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信息化大潮的驱动下,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正在向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快速推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高职院校,必须抓住有利时机,保证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真正成为职业教育的助推器,使高职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对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起到了促进作用。我院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推行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空间建设。实践已经证明,这场教育教学的空间革命,已经成为我校驱动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发生深刻变化的引擎,更是我校推进信息化、国际化、标准化、模块化的新动力。空间建设的原则
1.1 实用性
网络空间的最大特点在于空间的无限性,理论上看,学校推行的教学空间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空间,这使得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在自己的空间上传海量的教学资源,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面对教师空间内容时,如何选择,“取其精华”学以至用却变得不再容易。教师作为信息的发布者,则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的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一味追求数量,不但不能促进自身的教学,甚至可能贻误学生的学业。总而言之,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都必须以实用性为前提,并非多多益善。
1.2 专业性
毫无疑问,我校推行的教学空间既不同于各传播信息为主的门户网站,也不同于各式以交流信息为主的信息平台,它必须是一个以教学为主要目的的网络空间,专业性是师生建设自己空间的基本原则。教师应根据空间教学的特点,不断开发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建设好自己的空间,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求知欲望。学生则应该自身的学习学要,一方面收集与自己学科相关的学习资源,同时在个人空间完成学习作业、考试考察、提出问题等,使个人空间最大限度为自身的学习服务。
1.3 实效性
信息自身的实效性决定了空间资源的实效性。在建设自己的教学空间时,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及时反映最前言的学术理论、最新颖的科学技术、最先进的教学动态、最贴近的教学案例,一方面更新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同时为学生提供适时的、有效的学习服务。学生则应该利用自己的空间不断吸取课内外的学习资源,将最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最新的案例,学习新的知识。
1.4 互动性
网络空间的社会性与开放性使得空间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变成了可能,所以互动性是空间建设的另外一个原则。“世界大学城”网站为我们提供的个人空间本身已经提供了很多实现信息发布者与信息接收者互动的途径。比如“好友”、“交流群组”、“消息中心”等。教师在建设自己的教学空间时,既可以按照教学科目,也可以按照传统的行政班级为单位建立交流群组,和自己的学生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和教学管理的自动化。学生则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互动实现学习的自主化、任务的合作化。
1.5 标准性
作为以教学为目的的网络空间,其整体风格应该是严肃为主,在力求追逐自己空间设计新颖、美观的同时,网页整体上尤其是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遵循标准化的原则。比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院长贺雪娟就提出,每位老师的教学空间至少进行空间二级导航、每位老师的教学空间必须统一标题栏,做到整齐规范,一目了然。空间建设的设计思路
2.1 定位设计
首先确立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空间,然后才能确定需要建立一些什么样的栏目。实际上,网页制作的开发工具很多,建设自己空间的关键在于自己空间的定位和内容的设计。对专业教师而言,教学空间的重点应该是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教学空间的平台,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同时为学生学习提供各种便捷和服务。所以教师的空间建设设计定位应该是专业性、研究性的空间。而学校行政人员、辅导员、学生等的空间建设定位则应该有所区别。
2.2 目标设计
一个网站的好坏往往是以访问量的多少和需求程度来衡量的,评价我校推行的教学空间的好坏则应该是以学生对空间资源的搜索、利用以及学生依托老师的教学空间进行学习的效果为衡量依据。所以专业教师的空间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多的访问、利用自己的空间。同样学校行政人员和学生的空间建设也应该有自己的目标。
2.3 风格设计
前文提到教学空间的专业性、标准性等原则,并不意味着所有师生员工的空间不可拥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只是在追求个性化风格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确保页面结构清晰、主次分明、色彩清新而不艳丽。
2.4 内容设计
对教师而言,教学空间的建设应该是以资源建设为核心,所以内容设计是空间建设的最关键环节。只有专业、实用、新颖、实效的内容才能赢得最多的点击率和利用率。对教师而言,内容设计要紧紧围绕空间的教育教学主题进行。笔者认为,教师空间应该设计如下内容:
1)资源库:教师的教学空间任务之一就是向学生提供有用的信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以丰富的资源为基础的,所以教师的空间必须有丰富的资源库。资源库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声频、视频,资源库的内容可分为概念库、方法库、原理库、案例库、训练库等。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将不同形式的资源的按一定顺序组织起来,形成自己的资源库模式,使其系统性、整体性更强,利于检索和利用,便于知识追踪和内容更新。
2)资源导航:资源导航的目的是为信息接收者有选择性、目的性和经验性地提供导航,领导用户(主要是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遨游。具体的导航项目可以包括:个人空间管理导航、课程资源导航、专家教授导航、参考书籍导航、专业学术会议导航等。所有导航项目都是教师自己精心选择并和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行政人员和学生的空间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和学习需要建立自己空间的导航项目。
3)科研项目:作为教学型和研究型的专业空间,专业教师在自己的空间必须建立科研相关的栏目,体现其研究价值。教师个人空间可以
按专题进行研究,每一时期,根据学术界研究热点和实际需要设立研究课题,定期公布研究成果,并将其他网站上的相关资源经专业编辑评估选择后汇集在对应的专题下,不断更新,形成某一专题的较为全面的信息集合。
4)互动版块:教学空间的互动版块也要专业化建设,教师既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也要对自己空间所在的群组成员负责,包括答疑解难、经验交流等。教学空间的推行使得教材多媒介化以及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但正是互动版块的设立不仅没有使得师生关系变得疏远,反而使得他们之间有更多机会进行更多形式的“面对面”交流。
鉴于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也处于摸索阶段,我校园的空间建设也是处在不断探索中.本文提出网络教学空间建设的原则与设计思路,希望这项教学革命在以学校领导为主帅,齐抓共管,建立保障有力的组织体系的前提下,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统一规划,统一部署,一定能使我校的整个教学工作不断展现出亮点和新意,切实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能力,突显出技术为教育服务的功能,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
参考文献:
[1] 杨晓宏,粱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 祝常红,浅谈Internet网站和网站建设[J].电脑与网络,2003(3).[3] 陈金艳.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6(8).[4]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王忠诚,赵景辉.校园网与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5).[6] 万里鹏,陈雅.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J].情报科学,2004(3).[7] 卢志鹏,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坚持三个相适应[J].理论导报,2010(8).
第二篇:浅析办公空间设计思路论文
一、现代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
基于新世纪人们工作价值观念的转变,现代办公空间的发展也呈现出几个明显的趋势:更为个性化和标识化;更注重对高新科技的应用;更为人性化。[1]模式化的办公空间设计已经失去了市场地位,个性化和标识化更为企业和员工津津乐道。国际化大公司如谷歌等创意企业自不必说,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也希望通过个性化的设计来展示企业的文化内涵。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高科技和智能化的办公设备,促使办公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如固定办公、在家办公、远程办公、虚拟办公、移动办公、“第三地”办公等,无论哪种模式都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给员工提供舒适有度的工作环境,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让员工身心愉悦地工作,这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国内创意产业办公空间设计的新思路
1.更新观念:关注员工健康。大多数公司都认为工作和休闲是两个对立的要素,一方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减少。在进行办公空间设计时,业主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实现快节奏的、高效率的办公环境,而忽视了员工的精神需求。不良的生活习惯正在透支着办公室一族的健康,办公室人缺乏运动、过度疲劳、自我封闭、很少倾诉等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企业的管理者要正确对待员工健康与工作效率的关系,考虑清楚到底是要员工“快乐地工作”还是“义务地工作”?为了吸引人才,挽留住员工的心,管理者务必要认清形势,为员工提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工作场所,把休闲区域引入办公空间,使员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享受片刻的放松。譬如,可以减少个人的工作区域以增加更多的公共区域和非正式会议区域。公共区域中可以设置一些运动和休闲设施,鼓励员工加强锻炼以保持身体健康。在这里,员工们还可以用更放松的方式相互沟通与交流。张弛结合的工作环境不仅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同时还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2.整合办公模式:在固定办公场所中综合“第二地”、“第三地”办公的优势。现代人的时间分为工作、休息、生活,人的关系分为同事、亲人、朋友,所以相对应的活动场所也就分为办公室(“第一地”)、家(“第二地”)、“第三地”(包括商务中心、俱乐部、图书馆和非正式场合,如咖啡馆等地)。员工之所以乐于选择在办公室之外的“第二地”或“第三地”办公,是因为这些地方有着办公室没有的吸引力。例如,在家办公,可以节约交通成本,通勤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别的事情,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员工还可以享受家庭氛围,自主安排工作时间,自由自在的工作。“第三地”办公潮流正风靡欧洲,ZZAResponsiveUserEnvironments(ZZA响应用户环境调研机构)。最新在上海发布的独立调研报告揭示,“‘第三地’办公带来了许多优势,例如,对于员工而言,有助于改善工作生活平衡性,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2]事实上,“第二地”和“第三地”的办公模式并非对每个公司都适用,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以及实际的管理障碍都很难克服。况且,这两种办公模式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家办公的人士中间,43%的人表示他们会看电视或电影,20%的人会玩视频游戏,26%的人会午睡一会。”[3]同时,“第二地”、“第三地”办公都缺少足够的办公设施和专业氛围。通过以上分析得知“:第二地”“、第三地”办公模式各有优缺点,又很难在国内创意产业中被普遍推广,所以整合办公模式,在固定办公场所中综合“第二地”和“第三地”办公的优势,不失为设计创新的一种好办法。通过精心的设计,让办公室的灯光、家具和摆设都渗透着温馨的气氛,让人们在办公室也能感受到像家一般的舒适与开心。还可以通过周密的思考将员工爱去的图书馆、咖啡馆、酒吧、俱乐部等进行浓缩,将其“搬到”固定的办公场所,使其成为一个舒适的,可以进行交流、激发灵感、供员工聚集和与商业伙伴进行洽谈的地方。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效仿一些大型国际公司。例如,国际广告公司智威汤逊为了打造一个更加灵活、鼓励合作和激发人心的办公环境,在2011年5月份竣工的上海办公室装修时,就打造了一个融合了餐厅、咖啡馆和会所感觉的办公空间。与其让员工到“第三地”寻找灵感,不如给他们创造一个多样化的办公场所,员工的工作时间更加弹性化,可以随时随地捕捉灵感和激发创意潜能。
3.营造多功能型办公区。国内很多创意产业的办公空间在设计时依然循规蹈矩,注重高效性,依据职位、等级和重复性等设计原理实现设计意图。空间布局按部门划分,尽可能减少互动性,突出静态和独立性的工作方式,将员工固定在某一位置。办公环境的空间限定,决定了员工在该环境中的工作生活方式及其相应的能力,这种限定往往也限制了员工某些活动的自由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员工既需要拥有独立工作空间来满足相对隐私和安全感的需求;也需要拥有一定开放的空间与他人交流,以便随时获得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还可以进行各种想法的碰撞。多功能型办公区正好能解决员工对办公空间的这种需求,这种办公区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随时随地进行改变。办公家具既适合个人独立工作,也适合团队一起工作、开会、接待或者休息。多功能型办公区打破了原来办公空间功能单一的弊病,不仅使办公空间的移动性和灵活性得以增强,也让办公空间变得更加美观、舒适和便于交流。科技进步也帮助办公空间格局得以千变万化,2012年德国科隆国际办公家具展览会上有些展商还推出了模块式可调节办公家具,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轻松地组合移动,这也为多功能型办公区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奠定了基础。
三、结语
办公空间设计在经历了个人办公室、团队办公室、开放办公室等多种理念的进化之后,未来又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这是业内人士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国内创意产业的办公空间设计方向进行分析,希望创意产业的办公空间设计理念紧随时代前进的步伐,真正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舒适、方便、安全、高效、快乐的工作环境。
第三篇:校园网络设计思路
总体思路及工程步骤:
进行对象研究和需求调查,弄清学校的性质、任务、网络建设的目的和发展的特点,对学校的信息化环境进行准确的描述,明确系统建设的需求和条件;
在应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校Intranet服务类型,进而确定系统建设的具体目标,包括网络设施、站点设置、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目标;
确定网络拓朴结构和功能,根据应用需求、建设目标和学校主要建筑分布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确定技术设计的原则要求,如在技术选型、布线设计、设备选择、软件配置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确定好以上四点包含的所有具体细节内容后,基本上我们就可以为用户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解决方案了,不过一个完整的网络建设工程,有过项目经验的人都知道,当然以下三点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贴近网络现状的测试方案;
规划安排校园网建设的实施步骤(项目管理);
内容完善的验收文档。
校园网建设的原则:
先进性,先进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开发工具,采用市场覆盖率高、标准化和技术成熟的软硬件产品;实用性,建网时应考虑利用和保护现有的资源、充分发挥设备效益;灵活性,采用积木式模块组合和结构化设计,使系统配置灵活,满足学校逐步到位的建网原则,使网络具有强大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具有容错功能,管理、维护方便。对网络的设计、选型、安装、调试等各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和分析,确保系统运行可靠,经济性,投资合理,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校园网是建构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之上的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并与因特网连接的校园内局域网络环境,是一种教育科研网络。计算机网络毕竟是个新生事物,在各方面还不尽人所知,不顾自身需求和经济实力而一掷千金的事例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多数为对校园网工程的具体事项了解不够,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校园网工程事关学校的发展大计,必须慎重考虑。
网络建设需求汇总:
对校园网建设进行各步骤全面的需求分析,是成功校园网建设的必要条件,下面就从以上方面,结合目前校园网络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学校网络建设的需求分析做一下汇总,主要是网络方面,对于终端、服务器等不做过多介绍。
软、硬件需求:
硬件是架构校园网的基础,选择硬件产品时,需要选择兼容性好、扩展性强的设备,并且在选择过程中综合设备的性能价格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且该设备厂家必须能够提供良好的售前及售后服务,解除用户的后顾之忧。比如对中心设备一定要采用性能稳定、功能强大、安全的网络设备,服务器等存储设备也要采用高性能设备;还有在特定区域,如象图书馆等可能有大文件、图片等数据需要传输的地方也要应用性能较好的设备。
软件包括系统和管理两种,学校应根据自身考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
资源需求
校园网资源建设是校园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类型与功能是校园网区别于其他企业网 的重要特征,对校园资源的分析是我们建设校园网的出发点,也是一个校园真正的需求所在,应用策略也要根据这方面的需求来选择。比如vlan的划分需要根据内部资源来定,安全问题则是外部资源需求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对于校园,主要应该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内部资源区域划分:对于一个有序、正规的网络,区域划分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把一个校园的各个部门进行合理的划分。比如图书馆、档案馆、宿舍等都要细划分出来。再细划分,还应该考虑学生的资料,如学生成绩、入学等;员工教师的资料等等等等。
外部资源划分:包括internet、学校网站、电子邮件、公共信息交流、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等需求。
应用需求
这方面的需求不同学校有着明显不同,大体都可以分为,教学、科研、办公、服务这四方面应用。如对教学、科研方面的网络设计应考虑稳定、扩展、安全等问题;办公、服务等带宽是要着重考虑的方面,所以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考虑网络的结构,及安全问题。
网络需求
网络需求我们要遵循几大要点,一个成功、合理的网络一定要考虑资金、安全、管理、扩展性、实用、高性能这几大方面。
网络技术需求
网络技术需求就是要解决的网络问题。在一个网络中会存在许多网络自身的问题,如vlan的划分、ip地址冲突、mac地址冲突、数据安全、数据备份都是我们在设计网络时要考虑的问题。
结构化布线:
我们知道网络故障70%来自综合布线,合理的布线不但可以使网络更好的畅通而且可以减少网络故障的发生。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它既能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连接,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互连接,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点,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以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校园网为园区网,楼群间子系统采用光缆连接,可提供千兆位的带宽,有充分的扩展余地。垂直子系统则位于高层建筑物的竖井内,可采用多模光缆或大对数双绞线。楼内布线包括水平布线和主干布线。一般水平系统采用超五类双绞线,新的楼宇采用暗装墙内的方式,旧的楼宇采用PVC线槽明装的方式。
校园网络架构设计:
校园网的拓补结构基本上是混合型的,它是由星型、总线型等典型拓补结构组成,在现代网络结构化布线工程中多采用星型结构,主要用于同一楼层,由各个房间的计算机间用集线器或者交换机连接产生的,它具有施工简单,扩展性高,成本低和可管理性好等优点;而校园网在分层布线主要采用树型结构;每个房间的计算机连接到本层的集线器或交换机,然后每层的集线器或交换机在连接到本楼出口的交换机或路由器,各个楼的交换机或路由器再连接到校园网的通信网中,由此构成了校园网的拓补结构。当然这其中还有对网络整体结构的设计,如vlan的划分,各不同区域的细划分都需要根据学校情况来定。
校园网络中心以及各分校区均通过2M E1光纤或DDN专线或ADSL接入Internet。对于我们画定的区域如图书馆、宿舍等,都可以通过100M交换口连入校园网,而各个终端可以采用10/100M共享式端口。
目前的校园网大多数是纯三层的交换网络。由于交换机都具有三层功能,汇聚层一般已经可以与接入层归纳为一个层次。各楼层和各楼之间的交换设备都直接上连到核心设备上。
网络技术:
目前比较常见的主干网技术有FDDI、ATM、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等。前二种技术,由于缺点众多,已经退出了主流市场;后二种以太网技术由于有很多技术优势,已经成为现今网络的主流,其中具有交换功能的快速以太网,支持VLAN,并容易升级到千兆以太网,性能优越,价格适中,一般建议采用快速以太网作为校园网的主干技术。快速以太网,以上已经提到主要应用在校园的接入层,如楼层,楼间;千兆以太网主要应用在核心设备之间,主校园与分校之间及上连广域网设备上。
快速以太网
传统以太网用的是10Mb/s技术,快速以太网是以太网的升级,速度可提升到100Mb/s,现在的网卡和集线器等网络终端设备都支持这种技术,是当今的网络技术的主流,应用非常广泛。不光是校园,快速以太网也很好的应用在政府、企业的网络中。快速以太网的设计非常灵活,几乎对网络结构没有限制,可以是交换式、共享式的或基于路由器的。现在正在应用的网络互联技术,例如,特定IP交换技术和第三层的交换技术,都与快速以太网完全兼容。并且可以通过价格便宜的共享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来实现。
千兆以太网
千兆位以太网是相当成功的10Mb/s以太网和100Mb/s快速以太网连接标准的扩展,并且继承了快速以太网的所有优点。现在千兆位以太网成熟的标准为IEEE802.3z。千兆位以太网技术以简单的以太网技术为基础,为网络主干提供1Gb/s的带宽。千兆位以太网使用的传输介质有光纤、5类非屏蔽双绞线(UTP)或同轴电缆。目前,千兆以太网支持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和同轴电缆,支持5类非屏蔽双绞线的标准正在制定中。
设备选型:
目前的校园网络结构大多都采用交换设备搭建,我们针对学校校园网的结构及用户,对设备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服务,管理性、稳定性、安全性、性能价格比等因素。
核心层是校园网络的最重要的部分,在这里一定要选用性能稳定,安全的设备。学校网络中心的核心交换机可以选择H3Com Switch 7500系列局域网络核心交换机、SuperStack 3 系列局域网络交换机或者思科Catalyst 6000、5000、4000系列交换机。这些设备都是各大厂商的主流设备,并且广泛应用与网络结构的核心,具有管理方便、性能稳定、安全(可增加安全模块)和高扩展性。
汇聚层则可以选用3Com SuperStack 3 系列局域网络交换机或者思科Catalyst 4000系列、3500系列等设备,这些设备性能稳定,管理方便,扩展性强。
接入层可以采用思科Catalyst 2900、3500系列交换机,也可以采用华为的28系列。这些设备性能稳定,价格便宜,功能强大。
当然,汇聚层也可以与接入层规划为一层,设备也可以根据上面的设备再根据自己学校的需求与能力来自行选择,那么接入层就可以使用价格更加便宜的集线器。
8回答者:
第四篇:《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
教育部 2018年4月
目 录
前言...................................................................................................................................................1 1.总则................................................................................................................................................2 1.1网络学习空间内涵............................................................................................................................2 1.2空间建设与应用目标........................................................................................................................2 1.3空间建设与应用原则........................................................................................................................3 1.4空间建设与应用流程........................................................................................................................3 2.网络学习空间的构成.....................................................................................................................5 3.个人与机构空间.............................................................................................................................6 3.1个人空间基本功能............................................................................................................................6 3.2教师角色功能....................................................................................................................................6 3.3学生角色功能....................................................................................................................................7 3.4家长角色功能....................................................................................................................................7 3.5管理者角色功能................................................................................................................................8 3.6机构空间基本功能............................................................................................................................8 4.公共应用服务...............................................................................................................................10 4.1资源共享服务..................................................................................................................................10 4.2教学支持服务..................................................................................................................................10 4.3学习交互服务..................................................................................................................................11 4.4决策评估服务..................................................................................................................................11 5.数据分析服务...............................................................................................................................13 6.空间安全保障...............................................................................................................................14
前言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三通两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与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为贯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精神,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与应用模式,拓展信息时代教学、管理与服务方式”的要求,推动网络学习空间的深入发展,规范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创新教育服务模式与管理体制机制,特制订本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
本指南分为六个部分:总则、网络学习空间的构成、个人与机构空间、公共应用服务、数据分析服务和空间安全保障。
第一部分:总则。规定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内涵、建设与应用目标、原则和基本流程。
第二部分:网络学习空间的构成。规定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框架,包括个人空间、机构空间和集成的公共应用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等。
第三部分:个人与机构空间。规定了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等个人空间的功能要求,班级、学校和区域等机构空间的功能要求。
第四部分:公共应用服务。规定了资源共享服务、教学支持服务、学习交互服务和决策评估服务等公共应用服务的功能要求。
第五部分:数据分析服务。规定了数据分析服务的功能要求。
第六部分:空间安全保障。规定了空间建设与应用中的技术、信息、数据、内容安全等要求。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
1.总则
1.1网络学习空间内涵
本文件所指网络学习空间(以下简称“空间”)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认定的,融资源、服务、数据为一体,支持共享、交互、创新的实名制网络学习场所。其内涵为:
(1)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根本目标是引领教育服务模式创新,促进教育体制机制变革,推动教育信息化升级转型,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
(2)空间建设与应用的基本任务是提供教育应用服务,引入行业、机构等社会资源,支持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空间建设与应用的重要内容是聚合学习过程和教育管理数据,开展学情分析和学习诊断,精准评估教学效果,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支持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4)空间的核心属性是共享、交互、共创,基本特征是个性化、开放性、联通性和适应性。
(5)空间的基本构成包括个人空间、机构空间、集成的公共应用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等。
(6)空间建设与应用的基础是无障碍获取空间服务的网络和终端接入条件。1.2空间建设与应用目标
重构学习环境。建立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学习环境,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教与学需求,推动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合,实现有效支持个性化、适应性学习的智能化学习支持环境。
优化资源供给。通过利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企业与社会教育资源,共享智力资源等方式,汇聚适应区域教育发展需求的优质资源,缩短资源生成、进化周期,支持个性化资源推送,实现精准服务,创新资源供给模式。
变革教学模式。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流程,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支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
为主转变,从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重塑评价方式。跟踪监测教与学全过程,由结果导向的单一评价扩展到综合性、过程性的多维度评价,实现基于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从注重评价的筛选功能扩展到注重评价的诊断、激励与预测功能。
创新服务模式。从面向群体共性需求的规模化、无差别供给,转变为面向个体定制需求的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适应性供给,创新教育服务供给渠道、手段和内容,形成多元教育服务并存的良性供给模式。
提升治理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促进教育管理业务重组、流程再造,建立智力资源共享、社会资源准入的监管评价机制,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体制机制改革,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发展需求。
1.3空间建设与应用原则
需求导向,统筹规划。面向教育整体发展战略与需求,明确空间建设与应用的目标和任务,在统一标准和规范指导下进行统筹规划。做好与已有系统的整合,做好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汇聚应用数据。
明确职责,协同合作。规划并改造组织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政策规范、管理机制等,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主体在空间建设与应用中的职责,分工协作,确保空间建设与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开放服务,创新应用。面向多样化教育需求,在遵循空间建设与应用共性规律的基础上,秉持开放服务理念,不断丰富教育服务类型,创新空间应用模式,关注空间建设与应用实效。1.4空间建设与应用流程
空间建设与应用流程包括规划与设计、建设与部署、应用与推广、管理与维护等环节。
1.4.1规划与设计
规划与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空间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和建设方式等。规划与设计要素包括:教育发展战略、现状分析与诊断、建设目标、组织机构、建设内容、实施策略与进度、经费预算和保障措施等。
1.4.2建设与部署
建设与部署要区域、学校整体推进,可通过自主研发、委托研发、购买服务等形式进行,采用私有云、公有云等方式进行部署,保证网络、计算、存储等服务能力稳定可靠、可弹性扩展,在数据、身份认证和应用服务三个层面进行系统集成。
1.4.3应用与推广
应用与推广要采取灵活手段和多种策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服务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空间应用与推广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空间应用培训体系,组织空间普及应用活动,凝炼、推广空间应用典型案例等。
1.4.4管理与维护
管理与维护要建立组织机构,制订规章制度,完善流程,提升管理与维护人员能力,加强公共服务管理、数据管理、用户管理及安全管理,保障空间的稳定运行。
2.网络学习空间的构成
网络学习空间分为个人空间和机构空间,并集成了公共应用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支持不同角色用户(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在同一空间中的身份切换,实现“一人一空间”;支持不同角色用户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沟通与数据交换;支持各类公共应用服务的汇聚与调用,实现服务贯通。空间功能框架如下图所示。
图 网络学习空间功能框架
个人空间是具有角色基本功能且可拓展的个性化工作与学习场所,是调用各类应用服务的个人应用枢纽,支持资源管理、教学管理、交流互动和信息查询等。
机构空间包括班级空间、学校空间、区域空间等,能够调用公共应用服务,支持成员管理、生成性资源管理、信息发布、活动组织与活动分析等。
公共应用服务包括资源共享服务、教学支持服务、学习交互服务和决策评估服务等。
数据分析服务提供各类数据分析工具,利用用户的基础数据、空间行为数据,对用户行为进行动态分析,为个性化资源推送、学习分析与诊断、精细化管理、科学决策等提供支持。
用户通过个人空间或机构空间,调用公共应用服务,支持教育教学活动。空间应用中形成的生成性资源,根据用户意愿,存放于个人空间或机构空间。
3.个人与机构空间 3.1个人空间基本功能
个人空间包括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管理者空间等,能够调用各类公共应用服务,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
3.1.1个人管理
支持设置个人基本信息、访问权限、空间布局等,实现个人管理。3.1.2消息管理
支持留言、通知公告、关注空间动态信息等,实现消息管理。3.1.3资源管理
支持分类、评价和分享个人收藏、上传的资源等,实现资源管理。3.1.4应用管理
支持快捷访问、分类、评价和推荐个人收藏的各类教学、管理、学习交互类软件工具与平台等应用,实现应用管理。
3.1.5社区管理
支持对个人创建、参与或订阅的社区进行分类、推荐等,实现交互社区管理。3.2教师角色功能
在具备个人空间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教师空间还应提供以下功能: 3.2.1教学管理
a)支持在线备课、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课程设计与开发等,实现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
b)支持在线作业发布、在线作业批改、在线组卷、在线测试等,实现分层、个性化智能测评与诊断。
c)支持课后答疑、网上指导等,实现个性化辅导。3.2.2学情分析
支持跟踪、监测学生学习全过程,开展学情分析、学习诊断等,实现精准教学、个性化资源与作业推送等。
3.2.3网络研修
a)支持记录教学思考、教研心得等,实现教学反思。
b)支持创建、参与、关注教师研修工作坊、名师工作室等,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3.3学生角色功能
在具备个人空间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学生空间还应提供以下功能: 3.3.1学习管理
a)支持参与在线学习活动,自行选择数字教育资源与智力资源进行学习等,实现知识建构与能力培养。
b)支持在线完成作业、获取答疑辅导等,实现问题解决与即时反馈。c)支持自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定学习步调、自我管理与监控等,实现自主学习。
3.3.2学情反馈
支持查询学情分析和学习诊断报告,了解学习情况等,实现自我认知与反思。3.3.3成长记录
支持记录成长过程,获得成长分析报告等,实现自我改进与全面发展。3.4家长角色功能
在具备个人空间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家长空间还应提供以下功能: 3.4.1学情查询
支持查询学生的班级公告、课程表、学习活动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实时掌握学生情况,实现有针对性地监督与指导。
3.4.2家校互动
支持家长与教师互动交流、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等,实现家校协同教育。
3.5管理者角色功能
管理者包括学校管理者和区域管理者,在具备个人空间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管理者空间还应提供以下功能:
3.5.1办学情况查询
a)支持查询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培训、学生活动组织等情况,实现办学情况动态跟踪。
b)支持查询教师教学情况等,实现教学情况动态跟踪。
c)支持管理者根据不同业务职责,获得相应数据分析结果等,实现精准决策与科学管理。
3.5.2空间应用查询
支持查询空间应用情况,如关注度、活跃度、影响力、公共应用服务使用频率等,实现空间应用动态跟踪。3.6机构空间基本功能
机构空间包括班级空间、学校空间和区域空间等,能够调用各类公共应用服务,支持成员管理、生成性资源管理、信息发布、活动组织与分析等。机构空间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3.6.1成员管理
支持对机构空间成员(包括区域、学校和班级等)的添加、修改、删除等,实现成员管理。
3.6.2生成性资源管理
支持对教学案例、网络课程等生成性资源进行汇聚、评价、筛选、分类与发布等,实现生成性资源管理。
3.6.3信息发布
支持教育政策解读、各类培训、活动安排等信息发布,实现信息公开。3.6.4活动组织
支持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研修活动等,实现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3.6.5活动分析
支持可视化呈现各级各类活动组织的频次、参与人数、活动结果等,实现活动情况动态跟踪。
4.公共应用服务
空间要提供资源共享服务、教学支持服务、学习交互服务、决策评估服务等基本公共应用服务。各类应用服务应包含下述列出的支持服务功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教育创新应用的需要,可不断扩充与升级建设。公共应用服务可由多方提供。
为了适应不同区域空间建设与应用的需要,本指南增加了可选项,用▲标识。标记为▲的条目可以根据区域实际情况选择性建设,未标记▲的条目是所有区域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4.1资源共享服务
资源共享服务是指利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企业与社会提供的教育资源,支持开展教与学活动,通过资源交易提高优质资源利用效率的服务。资源共享服务的基本要求包括:
a)提供各类检索功能,支持用户根据需要获取教育资源。
b)提供生成性资源的申请、评价、审核等功能,支持用户向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送资源。
c)提供根据用户个性化特征自动寻找、关联、生成与汇聚资源的功能,支持适应性资源获取。▲
d)提供资源交易场所,支持数字教育资源与智力资源的多元共享。▲ 4.2教学支持服务
教学支持服务是指集成各类教学应用,提供教学设计、知识管理、课程开发、协同教学、个性化学习等教学工具和环境,支持师生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支持服务的基本要求包括:
a)提供教学设计模板、课件制作工具等备课工具,支持教师在线备课。b)提供内容展示、资源下发、互动、屏幕共享、终端分组等工具和学科教学工具,支持教师授课。
c)提供在线组卷、在线测试、智能评阅等测评工具,支持学习评价。d)提供在线课程、微课等开发工具,支持师生创建课程资源。
e)提供在线思维导图、小组管理、协同写作、项目进展管理等协同工具,支持协作学习。
f)提供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等环境,支持学生开展探究与虚拟实践活动。g)提供直播、点播等教学环境,支持在线授课、远程辅导、协同教学等。h)提供自动出题、自动批阅等工具,支持测评自动化。▲
i)提供学习障碍自动诊断与及时反馈等工具,支持个性化智能教学。▲ j)提供个性化问题解决等工具,支持个性化问题解答与指导。▲ 4.3学习交互服务
学习交互服务是指集成学习交互应用,支持师生、师师、生生及其他各类角色间的交互活动。学习交互服务的基本要求包括:
a)提供语音会议、视频会议等实时交互工具,支持用户组建交互环境,组织交流研讨、答疑辅导、合作探究等互动活动。
b)提供内嵌或无缝衔接已有的社会性交互工具,支持用户建立交互社区。c)提供可视化分析工具等,支持交互过程分析,提升交互质量。d)提供研修工作坊、名师工作室等教研环境,支持开展教研活动。e)提供智能助理、智能伙伴等,支持开展精准教研。▲ 4.4决策评估服务
决策评估服务是通过采集用户行为、过程与结果数据,提供可视化分析结果,生成分析报告等,支持管理者进行教育决策、教学质量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的服务。决策评估服务的基本要求包括:
a)采集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反映教学行为的数据,为教师、管理者等提供可视化分析结果与分析报告,支持教学评价。
b)采集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成长过程等反映学习行为与综合素质的数据,为教师、学生、家长等提供可视化分析结果与分析报告,支持学习诊断、学习预警、综合素质评价等。
c)采集资源应用、管理行为、家校互动等活动数据,为资源提供者、教育管理者等提供可视化分析结果与分析报告,支持资源个性化推送、精细化管理与科学决策等。
5.数据分析服务
数据分析服务是指集成各类数据分析工具,利用从个人空间、机构空间和公共应用服务中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实现个性化学习、精准教学和科学决策等提供支持。数据分析服务的基本要求包括:
a)提供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教学分析工具,实现教学分析服务。
b)提供学习成绩、学习水平、知识结构、认知风格等学习分析工具,实现学习分析服务。
c)提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等数据分析工具,实现学生能力发展分析服务。
d)提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分析工具,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服务。e)提供用户空间应用行为、空间功能应用情况等数据分析工具,实现空间应用分析服务。
f)提供多类型数据分析工具,满足多样化数据分析需求。▲
6.空间安全保障
空间建设与应用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通过制定空间安全政策和利用网络安全技术设备等对空间系统进行安全防护。
a)明确空间安全职能部门,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确定网络安全负责人,落实网络安全保护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空间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水平。
b)落实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技术措施。做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测评整改工作,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提出的管理和技术要求,提高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能力。
c)落实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处置安全威胁;定期对空间网络日志进行分析、研判,系统排查安全隐患,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
d)采取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备份和加密等措施,规范空间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开放共享,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防护体系,保障空间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
e)健全网络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置规范;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将影响降到最低,并及时将实际情况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f)落实空间内容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内容审核、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依据“属地管理、职权一致”的原则,与用户签订安全协议(如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长之间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g)学习网络安全法规,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尤其要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在教师、家长的监控与指导下负责任地使用空间。
第五篇:药用植物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设计思路(本站推荐)
药用植物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设计思路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药用植物学实验网络教学建设的思路,从课程特点、平台构架等方面,探讨了网络教学模式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在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等作用,使其在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药用植物学辅助教学
【基金项目】新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256-01
药用植物学实验是《药用植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教学,加强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植物科属鉴定能力,为后续的药学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构建《药用植物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的目的是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与传播,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构建实验视频库、模拟考试、交流论坛、虚拟实验室等,使学生能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一步消化吸收所学内容,也方便对教学效果的考核,学生随时可以查阅教学资源的更新,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帮助自我学习和提高[1]。
1.结合课程特点制定平台目标
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主要观察植物的组织形态、根、茎、叶的正常及异常构造,根茎的构造,花、果实、种子的类型及其构造。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影响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难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和激情;留给师生的交流空间很小,师生关系疏远,学生在学习中的大量问题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教师也缺乏来自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对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全面,从而没有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的动力,教学能力也得不到提高。总之,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难点归纳为:1.植物的组织、器官及细胞的构造比较复杂;2.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较为抽象;3.野外教学具有时间及地点局限性;4.内容繁复,信息量大,需要大量的师生互动交流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等。
由于网络的信息量大,能随时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求知需求,能使教学过程具备了个性化及多元化的特点,能为广大学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展示其优势,教师彼此之间还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增强了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交流,有效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可弥补药用植物学实验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2.合理的网络平台构架
药用植物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设置为四大功能模块(见图1):课程视频、虚拟实验、交流论坛、模拟练习。
图1:网络平台模块划分
其总体模块功能如图1所示。版块设置不易太多,且每个版块定位明确,要有核心内容,具体如下:(1)课程视频:即学习资源区,由教师上传。为了方便查阅,可以再细化为下一级分区,分为按章节查看及按教师查看。(2)虚拟实验:可以利用3DMAX等多媒体创作工具与计算机的多窗口技术, 将一个个具体的实验过程通过视频完整地模拟出来, 轻松实现实验过程的多次重复, 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 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3)交流论坛:即发起讨论的区域,教师、学生均可发起讨论话题,讨论内容比较自由。以提问为基点,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再学习为目的。(4)模拟练习:建立网络题库和自测功能,设计章节题库,综合测试可随机抽题, 按需选择题型、题量要尽可能丰富, 帮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2],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我们不断学习知识的阵地,网络教学模式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 网络教学的最大优势是可将传统模式下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网络系统下的自愿学习、开放性学习,可将传统教学中的个人教、学行为转变为师生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互助而促进教学相长,并可将接收型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究型学习方式。
对教师而言, 他不仅仅是面对面的知识传授者, 还要负责通过建设、完善网络课程, 督促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学习资源,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导者、答疑者及研究者, 通过组织和设计网络教学平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的指导, 使学生善于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另外,教师可以通过BBS 对学生模拟考试、自测练习等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监控与指导。
对学生而言,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强大功能,可随时随地查阅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可以通过论坛、email、微信等方式及时与老师沟通,可随时进行在线测试,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形成教与学的“全天候”互动,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总之,通过构建药用植物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药学知识学习, 还可在全社会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素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John P Walsh,Jerry Chih-Yuan Sun, Michelle Riconscente.Online teaching tool simplifies faculty use of multimedia and improves student interest and knowledge in science.CBE Life Sci Educ.2011 Fall;10(3):298-308.[2]高德民.药用植物学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0(02):384-386.作者简介:
徐海燕,1980年9月出生,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新疆医科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医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从事中药资源质量评价研究。
盛萍(1967-),女,博士,教授,从事中药资源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