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经纬小学 刘 洋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有关简便计算类型,梳理简便计算的计算方法。
2、通过巩固练习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和解方程的几种特殊类型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小学阶段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运算定律?
2、小学阶段,你都知道哪些简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对简便运算的几种方法进行回顾与梳理。
二、回顾整理
1、原则一:凑整、凑
十、凑百
请你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0.23+0.34+0.77 3.2-1.09+1.8 0.125×3.5×0.8 1.25×32×0.25 小结:进行小数和分数的相关运算时,可以运用相关的运算定律把能够凑成整数或能够凑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相结合,先进行运算,使运算方法变得简便。
2、原则二:运用减法或除法的性质
25473527 请你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1 6.8-2.4-0.6 13.5÷2.5÷0.04 小结:当遇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或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运用减法或除法的性质,先算后两个数的和或后两个数的积,这样也可以使运算方法变得简便。
3、原则三: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
请观察这些算式,它们又有什么特点?
9.2×2.3+2.3×0.8 3.2×1.01(2.4+3.2)×0.2 小结:当遇到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时,我们可以正向或反向运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进行运算,这样可以使运算更简便。
4、原则四: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谁能说说,下面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1()
小结:当遇到分数加减法运算中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时,我们可以按照分数加减法运算法则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运算,这样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便。
三、巩固练习
总结了这么多简便运算的方法,看看下面这些题应该怎样计算。(7.6 -3.6÷2)×1.5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52×78+3.52×22
7-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414×3.2×25 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四、回顾与小结
我们一起总结了小学阶段所学习过的简算方法,希望你们能够运用这些简便计算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运算速度。
第二篇:《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对五大定律和两大性质的理解,了解每一个定律、性质在哪种运算中来用。
2、培养学生根据算式和数据特点灵活选择算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和速度。
3、使学生能够应用运算定律、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加深对定律的理解,能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运用所学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组题,请你仔细观察,如果让你人选一组进行计算比赛,你会选择哪一组?为什么?
出示:A 1、107+58+135 B 1、7+58+932、25×17 2、43×4+43×63、3000÷24 3、3000÷ 25÷
42.结:是的,运用运算定律可以进行简便计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对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初步整理,形成学生网络。
1、师:,这一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7页,浏览本单元内容,画出你找到的知识点。开始吧。(学生看书)
2.从你们端正的姿势中,我知道你们都找完了。
哪位同学能把你找到的知识点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说出运算定律及字母表示。生汇报:(师往黑板上写,并引导生说是什么定律或性质)
a+b=b+a
(a+b)+c=a+(b+c)
a×b=b×a
(a×b)×c=a×(b×c)
(a+b)×c=a×c+b×c
a-b-c=a-(b+c)
a÷b÷c=a÷(b×c)
4.你们可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区别,你们能把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分分类,使它们更有条有理,便于理解,又便与运用吗?
5.请看要求(课件)
1、小组合作整理,用线、箭头等你们喜欢的方式勾画知识之间的联系。
2、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选出代表汇报整理内容。
6.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然后组织汇报。师完善板书
加法 a+b=b+a
(a+b)+c=a+(b+c)
乘法
a×b=b×a
(a×b)×c=a×(b×c)
(a+b)×c=a×c+b×c
性质
a-b-c=a-(b+c)
a÷b÷c=a÷(b×c)
(二)精细整理,形成网络。
1.经过各小组的努力把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按课本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分类整理,全面、清晰,还体现了我们学习的先后顺序——这就是我们平时最常用的整理复习知识的方法。
2.同学们,请看黑板,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我们可以将它们分成一类。性质再分一类。(之后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完善板书,最后总结板书,明确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知识它们合起来就是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所有知识点。
交换律
区别:加法交换律是加数交换,乘法交换律是因数交换。
联系:它们都是数字位置改变,但运算顺序不变。
结合律
区别:加法结合律是加数结合,乘法结合律是因数结合。
联系:它们都是数字位置不变,但运算顺序改变。
运算性质
区别:运算符号不同
联系:改变运算符号,改变运算顺序
定律与性质包含
师:交换律和结合律属于什么?
生:运算定律
师:运算定律与性质都属于(生说,师把课题移下来)
3.运算级的区别:
再仔细看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观察其中的运算符号,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根据学生的回答,大括号勾出属于同级运算的,和不属于同级运算的。
师:看着我们共同整理的结果与小组整理的(拿一块小组整理的板)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整理方法不同
生:深入
生:详细
4.师小结:是啊,集体的力量就是大,这种整理方法虽然打破了我们当初学习的先后顺序,但同样呈现出了所有知识点,我们还找出了这么多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与区别,这也是一种很好地整理与复习知识的方法。
5.同学们看,一个单元的内容,经过我们的整理后,提炼成了这么简单的一幅图。像这两种整理知识的方法,你们会运用到其他单元吗?
老师相信你们以后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6、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啊,这些运算定律、性质并不是这个单元才刚认识,我们早就在用了,只是你们没发现!请看大屏幕!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课件出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应用,让学生说说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师:同学们,对于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你们掌握得这么好,把它们放到计算中,你还能不能一眼就认出它们来?走,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请看大屏幕(每小组选做一题跟你小组相同序号的题)
1、8×11×125 2、117×3+117×7 3、79+132+21 4、3200÷25÷
42.生边汇报师边出示计算过程与结果(汇报完毕,要说一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定律或者性质)
3.师:观察这四道题,尽管运用的定律和性质不同,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把两个数凑成整十整百的数。
师:把两个数怎么才能凑?
生:合起来。
4.师:为了凑成整十整百的数。我们要用“合”的方法。“合”是做题的一种选择思路。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既然有合的方法可以凑整,能使计算变得简便,有没有其他方法也可以凑整呢?
生:(猜测)有,分
2、师:你真善于思考,到底有没有“分”的方法呢?请接着看(课件)。
出示125×16 101×37 99+2+999
师:125×16谁能口答。
生答。
3.师:真快,说说怎样算的才有这速度
师:看来你们猜的正确,分开也是为了凑整,也是为了计算简便。
4.101×37
师:你是分的哪个数?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生:把101分成100+1,应用了乘法分配律。
生口答99+2+999
5.小结三道题,师:通过这三道题的验证,确实 “分”的方法也可以凑整,使计算简便。
6.小结:刚才我们运用的合与分,它们都只是一种解题方法,做题时不但要灵活运算定律和性质,还要注意观察用什么方法来做,可以原本繁杂的计算变得简便,同时也体现了一种转化的思想。
转化
(板书:繁 → 简)
7、练习
师:同学们,对于这种由繁转化成简的方法,你们理解了麼?下面让我们来试试,同学们对这种思想理解得怎么样。
请看屏幕(各小组选作与组号相同的题)。
35×14-25×14 1230÷5÷123 157+59-57 314-137-11
4(1)、简便计算。
(2)、用——标出计算过程中最关健一步。
(3)、想一想,小组交流,为什么这步最关健。
8.生汇报35×14-25×14,师问35×14-25×14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并引导生发现是逆用乘法分配律。
9.师小结:也就是说这些定律和性质,我们既可以从左边推到右边,还可以从右边反推到左边(板书:左--右)
生汇报1230÷5÷123 157+59-57 314-137-11
410.师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除了运用基本定律和性质,我们还有这么多可以简便计算的方法,看来运用了运算定律和性质不一定就简便,计算能简便也不一定因为用了运算定律和性质,所以我们计算时要观察数据特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快捷方法。
11、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师:同学们关于运算定律的使用,有个经典的故事,想不想了解一下?(课件展示)
12、故事看完了,你们想成为善于思考的数学王子吗?女生还想当数学公主呢,不管王子还是公主,那得先接受我的考验,干吗?请看大屏幕
1、每人任意出一道可以运用简便方法解决的算式
2、数字不用太大,只要能体现出运算定律或性质即可
学生自己写。
13.生汇报写的算式,让另一生说运用什么定律或性质
小结:咱们班同学,真是个个都善于动脑,勤于思考,老师从心底赞赏你们,好样的!
四、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哪点你印象最深?
生回答。
师: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通过今天的学习,对整理与复习学过知识的方法,你是不是有了更深的了解?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三篇: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2017年春六年级毕业复习研究课
课题:简便运算的复习
厚禄乡中心小学 陈阳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能自主总结小学阶段的简便算法,进一步熟练掌握运算定律。
2、进一步理解算法多样化,形成较好的简算策略,并能够灵活应用简便算法计算。【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通过拆、分、移数据进行简便运算。【自主学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运用了什么定律。4×0.25+8×0.25 786÷12.5÷8
5.06-(3.06+1.3)25×
2.说说学过的运算定律,并用字母来表示下面的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3)乘法交换律:(4)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6)除法的性质:
89××
2598(7)减法的性质: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任选4题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
59×101 2.8÷2.5÷0.4
12.5×8÷12.5×8
24×(【课堂总结】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任选4题)(1)×[
14(3)12.5×32×0.25(4)(***+6–)7.32 –(2.32+
234)
-(-
716141)](2)1.8×4+7.2×25%+0.25
66×73.6-5.4(6)12.5×98
第四篇:“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9页例1及练习。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简便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在探究、发现和讨论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减法运算中简便计算的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做凑数游戏。
(1)老师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使两个数的和是整百数。
师:我说59。
生:我说41。
师:59+41等于――
生:100。
师:375。
生:25。
师:375+25等于――
生:400。
(难度可逐步加大,也可以学生说教师接或学生说学生接。)
(2)接下来换个游戏规则,你们说的数要与我说的数的差是整百数。
师:我说173。
生:我说73。
师:173-73等于――
生:100。
师:265。
生:65。
师:265-65等于――
生:200。
(依照前面的方式,适当变换说数与接数的对象。)下面我们口算几道题(课件出示口算题)。
第一组:76-3-7=
85-4-6=
158-20-80=
(指名学生快速口答,边答边用课件出示结果。)
第二组:76-(3+7)=
85-(4+6)=
158-(20+80)=
(学生口答,课件出示结果。)
问:你们喜欢哪一组的算法?为什么?
〔引导比较两组题中对应题目的异同,如76-3-7与76-(3+7)〕
师:同学们都喜欢减整
十、整百的数,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这就是减法中的简便算法。(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解决问题,探索规律教学例1。
同学们,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你最想干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是啊,春天到了,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正是踏青的好时节,你们还记得那个骑自行车旅行的李叔叔吗?他在旅行之前要阅读《自主旅行指南》,现在他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来帮助解决。(多媒体出示例1:一本书一共234页,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请同学们说说,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回答。)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列算式?请你们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在自己的草稿本上列出算式。
(教师巡视,留心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
(小组汇报)说说你们小组这样列式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板演。(以下是可能出现的算法,也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整。)
方法一:234-66-34
=168-34
=134(页)
方法二:234-(66+34)
=234-100
=134(页)
方法三:234-34-66
=200-66
134(页)
请学生说说这三种方法的解题思路分别是怎样的?有什么区别?结果怎样?
师:不同的算式得到了相同的结果134,你认为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
引导学生比较,达成共识:
通过解决问题看出,在计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时,简算方法有:(1)从左往右按运算顺序计算;(2)用第一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3)先减去第三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简便计算。
我们在学习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的时候已经学会了用字母来表示运算定律,连减的简便算法也能用字母来表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
(1)a-b-c=a-(b+c)
(2)a-b-c=a-c-b
请思考:在什么情况下用第一种方法简算?在什么情况下用第二种方法简算? 把例1中的234改成266(出示改编题),想一想,我们该选择哪种方法计算才更简便呢?说说你们的想法。(学生说后用课件出示两种做法。)
三、巩固训练,拓展运用灵活运用
(1)数学小医生:指出错误,算出正确结果。
389-35+65
=389-(35+65)
=389-100
=289
764-146-46
=764-(146-46)
=764-100
=664
247-(147+64)
=247-147+64
=100+64
=164
(2)比一比,谁是计算小能手。(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528-53-47
470-254-46
545-167-145
学生独立完成后板演,集体订正。解决问题。
奶奶参加小区居委会主任的竞选,有效票共计425张。其中赞成376票,反对24票,弃权有多少票?
四、课堂评价
师生共同总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作者单位
宁洱县宁洱镇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李瑞龙◇
第五篇: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
简便计算
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加减法简便计算.(教材第39页例
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8题.)
教学要求
1.掌握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2.灵活地掌握计算技巧和策略.
3.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简便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成情境
我们每天在学习,在看书.小明有一天在看《格林童话》,他对我说:“这本书我昨天看到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你知道他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吗?
学生汇报:要知道还剩下多少页,就必须知道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如果老师告诉你这本书有234页,你可以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列式.
汇报:234-66-34
二、自主探究
1.揭示课题: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2.你能说一说你列式的理由吗?
3.这道题你可以怎样计算呢?
4.学生自由地计算.
5.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学法尝试:一般先用234-66,再用差减去34,顺着依次计算.我发现66和34是互为补数的数,所以,66和34都要减去,我可以将它们一齐减去,也就是用234-(66+34)=234-100=134,说明小明已经看了100页,剩下134页.针对这道题,因为234和34是同尾数,如果将它先减去,会得到整数,再减去66,也很简单,也就是234-34-66=134.]
6.你总结出了同尾数,大家举例说一说哪些数是同尾数.如果是同尾数,若做减法,可以简便,若做加法就不能简便了.
7.在加减简便运算中,如果两个数是互为补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将是一个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也就是互为补数的数做加法,会使计算简便.但如果是两个补数相减,就不能利用补数凑整.
8.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先观察每道题中的数的特征,并观察符号的特点,然后确定计算的策略.
(2)学生演板,说一说我是怎么想的.
(3)老师点评.
9.第39页“做一做”第2题.
(1)因为票只有三种:赞成、反对、弃权,所以求弃权票,应该用减法.325-276-24.
(2)学生独立计算,并总结计算方法.
10.多媒体出示例2.
四本书的价钱分别为56元、31元、19元、24元,哪三本书的价钱在100元左右?
11.引导学生分析有几种可能性.如果用A、B、C、D分别表示四本书,取三本的可能性有如下四种:A+B+C、A+B+D、A+C+D、B+C+D.这四种里面分别是取三种书,不取A、不取B、不取C、不取D的情况,因此用总价分别减去A、B、C、D,也可以求出三种书的钱数.
12.引导学生分别计算,看哪些数接近100.
13.如果小明只买48元和47元的两本书,付出1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学法尝试:我可以列出以下几个算式:100-48+47,100-48-47,100-(48+47),50-48+50-47.]
14.同学们相互交流.
15.组织学生讨论,该如何添括号?如何用符号连接两个算式?50-
48、50-47之间为什么用“+”号连接呢?
16.课堂小结.
17.学生看书,质疑.
[学法反思:我刚才的列式中100-48+47是错误的,47也应该减去.在加减的简算中,注意补数和同尾数的处理.在符号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学会带符号搬家.]
三、实践应用
1.练习七第1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学生交流,重点说明为什么可以减去它们的和.
(3)注意形式的把握.
2.练习七第2题.
(1)学生读懂题目的含义,理解416、284的意义,然后列式计算.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七第3题.
先让学生理解平均身高的意义,如何求平均身高,然后列式解答.
4.练习七第4题.
学生理解题意,获取信息,然后列式求原价.
5.课堂作业:练习七第5~8题.
四、创新拓展
一列火车从A开往B,途经C、D、E、F、G五站,其中AC间距离为1 800米,CD间距离为2 100米,DE间距离为3 700米,EF间距离为2 300米,FG间距离为3 200米,GB间距离为1 900米.你能算出AB间的距离吗?
教练创新
课后练习指导
练习七第5题:引导学生注意:672-36+64=672-(36+64)的错误,25+75-25+75=100-100=0.注意这里只有25作减法.第6题:学生填表,看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第7题:注意这里提供的信息较多,首先要让学生理解,4390是6月11日上午10时之前已经出院的总人数,表中的人数是6月11日上午10时以后各时段新出院的人数.第8题:145+263+55-198=263+(145+55)-198=265 127+133+184+240=(127+133+240)+184=684 487-187-139-61=300-(139+61)=100 300-123-75-77=300-(123+77+75)=25.
思考题:结果有两种情况:1 963×4=7 852 1 738×4=6 952
补充习题及解答
1.口算下列各题: 15×18 13×19 17×12 13×14 12×19
2.计算下列各题: 576-(132-76)83-17+52 73-27+73-27 56+42-56+42
[解答:1.270 247 204 182 228
2.576-(132-76)=576-132+76=520 83-17+52=66+52=118 73-27+73-27=146-54=92 56+42-56+42=84]
简便计算
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材第43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2.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绳子,苹果.
教学过程
一、生成情境
1.口算.
(1)上下两题为一组. 560÷8÷7= 720÷9÷8= 1 800÷6÷3= 6 200÷62÷10= 560÷56= 720÷72= 1 800÷18= 6 200÷620=
(2)你发现了什么?
2.动手操作.
(1)出示16个苹果的教具.
先将它分成2份,每份几个苹果?
把每份中的8个苹果,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苹果?
刚才的过程,怎样列出算式?
学生汇报:16÷2÷4=2(个)
(2)老师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把平均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依次表述出来.
(3)从刚才分苹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把16个苹果先平均分成2份,再把每份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共分成了几份?
(4)这个8份是怎样来的?
(5)现在每份几个,怎样列式呢?
(6)算式16÷2÷4与16÷(2×4),最后结果都表示什么?相等吗?
(7)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式子连起来?
(8)学生用小棒操作.
[学法尝试:先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再把每份中的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我可以这样计算:12÷3÷2,还可以这样想:12÷(3×2).]
比较两个算式,能用等号连接吗?
(9)学生自由地折绳子,体会连除的意义.
二、自主探究
1.观察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6÷2÷4=16÷(2×4)
12÷3÷2=12÷(3×2)
2.交流并小结.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3.出示例3.
(1)学生口述题意,分清已知条件与问题.
(2)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3)交流解决问题的算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4)为什么改变计算顺序会使计算简便?
(5)学生交流并点评.
[学法尝试:比如说1 250÷25÷5=1 250÷(25×5),改变运算顺序后,相当于1 250÷125,就可以口算出结果.如果说改变运算顺序不便于简算,那么这种顺序的改变就没有必要了.]
4.学生小结.
[学法反思: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的计算中,我们可以除以两个除数的积,使计算更加简便.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这种改变都会使计算简便.]
三、实践应用
1.第43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说一说改变计算策略为什么会使计算简便.
(3)这种改变的依据是什么?
2.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读懂题意,自由列式,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2)体会420÷3÷7与420÷(3×7)这两个算式表达的不同意义.
3.练习八第3题.
(1)先求出每本相册可以放几张照片,32×6=192(张).
(2)判断900张照片5个相册够不够用,有几种方法?
(3)如果有5个相册可以放:192×5=960(张),如果以900张相片为主:900÷192=4„„132.
(4)根据计算得出结论.
4.课堂作业:练习八第1、2题.
四、创新拓展
李汝珍是清代“学无所不窥”的才子.他写的《镜花缘》是流传很广的一本书,其中描写了一个才女叫米兰芬.一天米兰芬和众姐妹在宗伯府聚会,来到小鳌山楼上观灯.楼上的灯形状有两种,一种灯是上面三个大球,下缀六个小球;一种灯是上面三个大球,下面十八个小球.楼下的灯也有两种:一种是一个大球缀二个小球;一种是一个大球缀四个小球.知道楼上有大灯球396个,小灯球1 440个,楼下有大灯球360个,小灯球1 200个.请你算一算,楼上楼下的四种灯各有多少盏?
教练创新
课后练习指导
练习八第1题:引导学生用除法计算,350÷14=25(本).第2题:引导学生先求出一天共花2.40+0.6=3(元),再求一星期花的钱,3×7=21(元).
补充习题及解答
1.自编一道用连除计算的应用题.
2.5头牛8天共吃草160千克,30头牛20天要吃草多少千克?
3.(24+48+72+96)÷4
[解答:2.(160÷5÷8)×30×20=2 400(千克)
3.原式=24÷4+48÷4+72÷4+96÷4=6+12+18+24=60]
简便计算
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乘除法综合题的简便计算.(教材第44页例4,练习八第4、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简便计算的方法,能够灵活选择.
2.对于除法简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灵活变换的意识.
教学重点
乘除法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对除法简便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成情境
元旦快到了.为了庆祝元旦,我们班要开展元旦庆祝活动,准备购买一些物品,请大家每人造一份购物预算.
学生汇报:
1.扎花纸5卷,每卷4元.
2.各类水果,花销80元.
3.各类点心,花销100元.
4.游戏活动奖品要三种,每种分别是10元、8元、5元的标准,各准备15个.
5.其他花销50元.
通过大家的预算,可以看得出大家对购物很有经验.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购物的生活问题有哪几个基本量呢?
学生汇报:单价、数量、总价,这三者之间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要求某个量,就必须知道相关的另两个量.
你对生活中的单价、总价、数量分别是怎样理解的呢?
[学法尝试:在我的理解中,生活中的单价是单个数量物品的价格,而总价足相对于单价而言,数量不是1的物品的价格,单价和数量之间有种对应关系.]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4.(多媒体出示)
2.你从例4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1)羽毛球拍的数量与总价.(2)羽毛球的单价和数量.(3)“副”和“打”的生活含义.
3.通过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掌握对条件定性的能力,看到数据就明白它是什么.
4.通过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1)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2)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3)每个羽毛球拍多少钱?(4)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5.探究问题(1):
(1)学生独立尝试解答:一共买了25筒,每筒12个.
(2)列式:25×12.
(3)怎样可以简便计算?哪个数是特殊数?
(4)简便计算方法1:25×12=25×4×3=100×3=300.
简便计算方法2:25×12=12×100÷4=12÷4×100=300.
(5)重点理解:一个数×25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学法尝试:一个数×25,因为25×4=100,一个数乘以100可以很简便计算出来,因此,把25扩大4倍为100时,要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就必须缩小4倍.]
(6)把一个数×25的计算方法推广到一个数×
5、×125、×15等计算中去.
(7)学生自己联想.
6.探究问题(2):
(1)求羽毛球的总价,必须知道单价和数量.
(2)列式:32×25=8×(4×25)=800(元)
(3)明白方法的实质是分解:把32分解为8×4的积,因为由25联想到4.
7.探究问题(3):
(1)每副羽毛球拍等于两个羽毛球拍.
(2)要求单价必须用总价÷数量.
(3)列式:330÷5÷2=330÷(5×2)=33(元).
8.探究问题(4):求一共花的钱等于两种物品价钱的和.
9.学生自学教材第44页例4.
10.学生质疑、总结.
[学法反思:除法的简便运算中,如果有特殊的数,如25、5、125、4、2、8等数,根据它们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将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缩小,并由此可以推广到37、3、15等一些数.]
三、实践应用
1.练习八第4题.
通过学生独立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符号感.
2.练习八第5题.
(1)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策划、组织语言来阐述理由.
(2)对于重点题要求同桌的同学相互检测、过关.
四、创新拓展
鸡兔共有100只,共有240只脚.那么鸡兔各有多少只?
教练创新
课后练习指导
练习八第5题:(1)运用加法结合律正确.(2)将16分解成2和8,是正确的.(3)是错误的,因为32是作加法,添上括号后,就变成减了.(4)是错误的,102×56表示的是102个56,包含着100个56,另外的2表示的是2个56.(5)错误的,这里的3没有表示3个12的意义,而是自然数3.
补充习题及解答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25×125×64
825÷25
400÷900
17÷8+19÷8+21÷8+23÷8
2.计算下列各题:
37×18
000÷125
34÷628÷68×1 256
349 965÷35
3.计算下列各题:
442 222÷6 666
333×33 334
[解答:1.200 000 33 26 10
2.666 120 1 9 999
3.6 667 1 111 122 222]
简便计算
第四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教材第45页例5及练习八第6~8题.)
教学要求
1.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
3.渗透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用分段的方法掌握时间的计数.
教学准备
日历.
教学过程
一、生成情境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时间的变化,时间一去不复返.那什么叫一个月,什么叫一年呢?有谁能举例说明.
学生汇报:
(1)7月1日到8月1日这是一个月.
(2)7月15日到8月15日这是一个月.
(3)7月15日到8月15日这是一个大月.
(4)2005年的10月25日至2006年的10月25日叫一年.
学生议论,刚才大家说得对吗?
[学法尝试:这些说法不正确,错在对月、年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什么叫月呢?从1月的1日到31日是1月的31天,如果是从1月1日至2月1日,就应该分两段:1月1日到31日,另外加2月1日这1天共32天.年的计数方法依此类推.]
二、自主探究
1.快速算出下列日期的天数.
(1)7月2日至9月2日.
(2)1月8日至1月31日.
(3)2005年7月8日至2006年7月8日.
(4)2006年10月17日至2007年11月1日.
2.学生自己用分段的方法分别算出每个时间段的时间.
3.集体订正.
(1)7月2日~8月1日,31天;8月2日~9月1日31天;9月2日1天,共31+31+1=63(天)
(2)1月1日至1月31日共31天,1月8日至1月31日,从8日开始,要减去前面的7天,因此共31-7=24(天).
(3)2005年7月8日至2006年7月7日是一年,到7月8日,是一年多一天,共365+1=366(天).
(4)2006年10月17日至2007年10月16日为一年365天,从10月17日至10月30日有30-16=14(天),再加上11月1日的一天,共有365+14+1=380(天).
4.关于星期的计算.
(1)每个月至少有几个星期?
(2)3月1日星期三,3月29日星期几呢?
(3)一年有几个星期,余几天?
(4)2005年8月11日星期四,那么2006年8月11日星期几呢?
5.学生练习.
6.集体订正.
(1)每个月至少有4个星期.
(2)3月1日星期三,3月29日星期三,这是因为1日至28日均分为四个星期,那么29日与1日对应星期数相同.
(3)一年有52个星期余1天,记住364这个数.
(4)2005年8月11日周四,那么到2006年8月11日一共有366天,减去364天余2,因此是周五.
7.出示例5.
(1)学生获取信息.
(2)从3月1日到7月26日一共经历了多少天?
(3)学生独立练习.
[学法尝试:我们按月算:3月1日~31日,31天;4月1日—4月30日,30天;5月1日~31日,31天;6月1日~30日,30天;7月1日~26日共26天,因此有31+30+31+30+26=148(天).简便计算为31×2+30×2+26=148(天).还可以简写为(31+30)×2+26=148(天).如果我们按星期算一共有21个星期多1天,因此共有7×21+1=148(天).]
8.学生相互讲述,掌握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9.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3月1日从日历上看出是星期三,那么经过148天,为什么还是星期三呢?
10.集体讨论:
148÷7=21„„1,这余1天说明第148天与第1天的星期数是一样的.如果改为再过148天,那就是星期四.
11.学生质疑,小结.
[学法反思:经过今天的学习,我觉得天数的计算关键要学会分段去计数,这样就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三、实践应用
1.练习八第6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观察每道题中的数和符号,有什么特点?
(3)明确每种模型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2.课堂作业:练习八第7、8题.
四、创新拓展
周末到了,小红帽又要去给奶奶送面包.一路上,她要走一个下坡和一个上坡.小红帽在下坡时飞快,速度是120米/分,一看表,用了8分钟;而上坡的时候非常吃力,速度才有40米/分,用了16分钟.想一想,她离奶奶家有多远?
教练创新
课后练习指导
练习八第8题:36×25=9×(4×25)=900(张)或者36×25=36×100÷4=900(张).
思考题:从前两个算式得出:△+△=○+○+○+○,得到△=○+○.从第3个算式得到,△+□+△=400.由第1个算式得:□+□+□+□=400,□=100.因此:△=150,○=75.
补充习题及解答
1.计算下列各题:
999×23+333×31
777×9+111×37
2.计算下列各题: 005×20 062 006-2 006×20 052 005
998×19 991 999-1 999×19 981 998
3.计算下列各题: 457×8 457-8 456×8 458
353×2 353-2 352×2 354
[解答:1.33 300 11 100
2.0 0
3.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