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时间:2019-05-12 19:2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上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上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一篇:八上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八上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2)通过探究历史事件的过程,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3)学会阅读,提升从历史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 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法1: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此导入新课。

方法2: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是怎样被袁世凯窃取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这一斗争表现在文化思想方面的情况怎样呢?以此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要求学生阅读 40——43 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 2——3 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1、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是什么?

3、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做了哪些努力?

4、新文化运动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㈠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㈡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新青年》的创办”。(1)要指导学生观看本课导入框中的《青年杂志》封面,可加以放大,让学生对《新青年》杂志有一直观印象,并指出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核心杂志。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讲清三点:①是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在当时的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中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影响。②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推行孔教。这里,教师要说明孔子个人的思想与后来逐步形成的儒教有区别,并指出被袁世凯作为统治工具的“孔子之道”,主要指的是封建主义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等说教。教师可以小字课文及插图讲解或指导学生阅读,说明当时的思想界,由袁世凯为首的国内外反动势力掀起了一股文化逆流。③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由此掀起了一场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

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课中动脑筋题:“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了出来的。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以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二十世纪初叶中国人民探求救国救民道路、进行不屈不挠民主革命的必然产物。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 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号召青年们从消极、保守、退缩、闭塞的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树立起积极进取、求实、科学的精神,向腐败的封建意识进行斗争。新文化运动开展起来。

这里教师可指导学生观看书中人物画图,并作必要的人物介绍,以突出地说明这是在《新青年》旗帜下聚集起来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知识群体。

(4)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应讲清楚: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锋芒直指孔教,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

这里,教师应强调两点:①要说明新文化运动包括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两个方面,思想革命决定了文学革命的方向,文学革命扩大了思想革命的影响。②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小字内容,归纳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文章及主要思想,进而指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世纪的曙光”。

教学过程中,应讲清两点:(1)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文明虽然优越于封建社会制度,但其自身的弊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日益暴露,特别是一战把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以极其尖锐的形式暴露出来,人们对西方文明价值产生了怀疑。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2)李大钊热情宣传社会主义。教师应通过讲解或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文献材料,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李大钊先生对于十月革命的热情赞美和对于社会主义的坚强信念,另一方面说明,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新文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逐步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从而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本课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叙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新文化运动作出客观评价,以真切理解“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所在。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动脑筋

“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空造出来的”。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引导】不对。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借以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这是违背民主潮流的倒行逆施,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意志。

2、阅读分析:有人说:“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且限于文体形式方面的改良”。请阅读下面胡适的两段文字,在小组里,谈谈你对上述意见的看法。

【引导】从两段文字材料可以看出,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首先强调文体形式的革命:“先要做到文学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同时也注意到文学内容的革命:“新文学必须要有新思想做里子”,第二段文字材料即为明证。只是胡适对于解决种种社会问题的态度是改良的,而不是革命的

五、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1.利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教师小结:

新文化运动歌谣 新旧思潮起冲突,《青年杂志》运动搞。民主科学摇大旗,陈李胡鲁做代表。十月革命送曙光,马克思主义响中国。新文化运动载史册,人们思想大解放。板书设计

一、《新青年》的创办

1、背景:

时间:1915年

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口号:“民主”“科学

主要内容: 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二、“新世纪的曙光”

1、“新世纪的曙光” 2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一、精挑细选:

1、创办《新青年》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C/胡适 D、鲁迅

2、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①民主②平等③博爱④自由⑤科学

A、①② B、②③D C、③④D、①⑤

3、把反封建内容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的代表人物是(A、陈独秀 B、李大钊C/胡适 D、鲁迅

二、问答题: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七、教、学后记)

附:练习答案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一

1、A2、D3、D

二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二篇:部编历史八上第9课 -重点范文

部编历史八上第9课《辛亥革命》知识点

第9课《辛亥革命》

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时间:1906年冬。

组织者:同盟会会员刘道

一、蔡绍南。地点: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结果:失败。

地位:萍浏醴起义时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

时间:1907年夏。

组织者: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地点:安庆。

结果: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在绍兴准备策应,因告密而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 时间:1907年。

组织者:孙中山、黄兴。地点:广西镇南关。结果:失败。

4、黄花岗起义

背景:1910年,孙中山、黄兴、赵声等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临时决定举事。领导者:黄兴。

结果:失败,很多革命党人牺牲。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起义失败后收敛到的72具烈士遗骸,合葬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意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是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武昌起义

1、组织团体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2、起义力量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起义爆发原因

10月9日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

4、起义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5、起义经过

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11月下旬,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5、辛亥革命的由来

1911年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6、辛亥革命的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第三篇:7上第8、9课教案

课题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甲骨文、文字演变。

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学方法、手段讲述法、讨论法、观察比较法

多媒体

教学过程二次评课

导入:

文化,主要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思想意识、历史风俗、政治经济„„等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就的总和。当文化发展到一定高度,融合到一定程度时,随着一个国家的诞生,一种文明就正式形成了。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最终汇合到中原大地,随着夏朝国家的诞生,中华文明就正式形成了。中华文明是世界现存的唯一个经过数千年的岁月依然高度保持其传统文化的文明。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从不间断,让中华文明的辉煌永不终结?让我们一起走进先秦的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勃兴。

引出《中华文化的勃兴》课题

新课

一、文字

文字是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走过了四千年的悠悠岁月,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有生命力,最富想象力,最具表现力的文字„„

1、汉字的雏形

神话中仓颉发明汉字;半坡彩陶上的符号;大汶口灰陶尊上的符号;二里头陶器上的符号[夏]

2、汉字的成熟

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清]。

请同学们看课本42页动脑筋,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活动与探究: 认识“六书”法则 探寻汉字渊源

象形(木)、指事(本、末)、会意(休)、形声(案、杆)、转注(老和考)、假借(自)。

3、金文、铭文

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毛公鼎上的铭文[西周]。

西周晚期,人们对各地的铭文进行了初步的统一,形成了大篆。

4、毛笔书写

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便于书写的毛笔,用毛笔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文字。

5、汉字的演变

二、科技

科技是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古代科技体现了中华民族蓬勃的探索精神和伟大的创新力量,推动着中华文明茁壮成长并长期雄踞世界之巅„„

1、天文

商朝甲骨文里有目前最早的关于日食和月食的文字记录。

当地球、月球运行到位置与太阳大体成一条直线时,如果月球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处在月球挡住部分或全部太阳所形成的阴影区的地球上的观测者会看到日食现象。如果地球在太阳与月球之间,处在地球挡住太阳所形成的阴影区的地球上的观测者就会看到月食的现象。

哈雷彗星围绕太阳从东向西沿着扁长的椭圆轨道运行,平均周期为76年。地球上的观测者平均每隔76年可以看到它的“回归”。

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录了哈雷彗星在公元前613年的“回归”,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这颗彗星最近一次光临地球是在1985—1986年,人们要到2061年才能再次见到它。

请同学们看课本43页动脑筋,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2、历法

农历是中国古人根据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月球的月相盈亏和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来制定的历法。以月球完成一次月相盈亏变化周期(即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积12个月为一年,有354或355天,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365天)约差11天,所以在19年里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有13个月,共383天或384天。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又把太阳高度完成一次变化周期(即地球绕太阳一周)的过程分成24部分,设置二十四节气,用来指示对应的气候特征,指导农业生产。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朝,故称为“夏历”。到商周时已经相当完备,后一直完善并沿用至今。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

六、廿一,下半年是

八、廿三。——《二十四节气歌》

3、医学

活动与探究: 讲扁鹊的故事 认知中医奇效

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中国古代科技探寻自然规律,关注人民生活。但对于伟大 的中华民族而言,人民拥有富足的生活,健康的身体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他们永远保持蓬勃向上的伟大生命力„„

三、文艺

文艺是民族情感的充分绽放。中国古代文艺反映了中华民族浓厚的关注民生的感情、热爱祖国的激情、和谐社会的热情,陶冶了中华民族和谐豁达的性情,成为使中华文明数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伟大情感力量„„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古代中国人民集体灵感的结晶,是中华文学的伟大源头。

《关雎》《木桃》《蒹葭》反映了先秦人民对美好纯洁的爱情的向往;《无衣》反映了对战斗英雄的礼赞;《伐檀》《硕鼠》反映了劳动人民对不劳而获的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憎恨„„一部《诗经》,反映出中华民族丰富的情感世界。只有有着丰富情感的人,才是一个健全的人;只有有着丰富情感的民族,才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民族。

2、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博采众家之长,汲取民歌精华,创造了新的文体——楚辞(“骚”)。他把自己的政治主张、人生理想、对祖国和人民深厚的情感熔铸在楚辞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离骚》是楚辞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用他的治国的理想、爱国的热情、忧国的痛苦,以至于整个生命的激情所铸就的宏伟诗篇。

3、钟鼓之乐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乐于创作、欣赏音乐,但只有中华民族把音乐提高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这就是中华礼乐。钟鼓之乐不仅是宫廷礼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寄托了中国人通过礼乐和乐心灵、和顺民众、和睦家庭、和合国家、和谐天下的理念。代表了中华文化独特的礼乐精神,而注重礼乐成就了中国数千年礼仪之邦的美名。

四、小结

课堂练习创新课时训练第8课“探索导学”部分

1、通过“甲骨卜辞”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商朝历史。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反馈

教后反思

课题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辩论关系的能力;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通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

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教学方法、手段讲述法、讨论法、观察比较法

多媒体

教学过程二次评课

导入:

哲学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自然、人生、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进行探讨,试图创造一个和谐的理想世界。他们的思想让理性的光辉照耀中华大地,铸就了伟大的中华精神„„

引出《中华文化的勃兴》课题

新课

一、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是楚国贵族,避难迁鲁。他出生时,家世已经没落。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口)等。三十多岁到齐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晚年在鲁国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尚书》《春秋》等,教授门徒。孔子的弟子曾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一书。《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1、学派

儒家学派是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儒”在古代,是指从巫分化出来的,专门为贵族人家祭祖事神、办理丧事的知识分子。孔子以后,儒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指的是以孔子为宗师的儒家学派。儒家学说的内容,主要是“祖述尧舜,宪章(效法)文武”,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礼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战国时,“儒分为八”,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各个时期的儒家总是适应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来。

2、时间:春秋晚期

3、思想

政治上提倡“仁”。

“仁”字最早见于《尚书·金滕》:“予仁若考(我的才能和美德同先父一样)。”这个“仁”指的是才能和美德。后来的政治家讲“仁”,则指的是人际的伦理关系。孔子对仁作了充分的阐发,把它提高到伦理哲学的最高点,形成为一种系统的儒家学说。孔子所讲的“仁”,涵义十分宽泛,“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则是其最主要的两个内容。孔子强调,仁既是人的内在心理感情和自觉道德意识,也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仁者应该“泛爱众”“亲亲”“能爱人、能恶人”,为此必须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卫灵公》),“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孔子讲“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劳动者身份地位的变化,这是思想发展史上的飞跃。孔子所讲的“仁”,又是同“礼”联系在一起的。他说:“克己复礼为仁。”只有克制自己,使自己 的行为符合于周礼的规范,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才算有了仁德,这反映了他对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僭越周礼行为的不满。在上述伦理观念的基础上,孔子针对春秋时弊,要求体察民情,减轻剥削,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择可劳而劳之”(《论语·尧曰》),“薄赋敛”(《说苑·理政》);反对暴政虐民,斥责“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主张行德政,省刑罚。后来,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形成为“仁政”学说和重民思想。

教育上也有突出贡献。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春秋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有些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退休官吏,回到家乡收徒设教,兴办私塾,不过影响不大。到春秋晚期,随着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地主政权需要大量知识分子为其服务,民间聚徒讲学的风气日渐兴盛,孔子也开始兴办私学,广收门徒。孔子办学,主要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大约在他30至35岁之间,第二个时期在他37至50岁之时,第三个时期是他的晚年,即68至73岁之时。他主张“有教无类(类,指贫富贵贱的等级区别)”(《论语·卫灵公》),只要“自行束脩(十条干肉)以上”(《论语·述而》)就收为门徒。这样,比较贫寒的平民只要交得起束脩的都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孔子一生教授的门徒多达三千人,其中“身通六艺(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认字写字、数──算术)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这些学生大多出身贫贱,出身贵族的不多。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应注意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对于中等以上水平的人,可以跟他讲高深的学问,对中等以下水平的人,则不可以讲高深的内容)”。平时,孔子非常注意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爱好、个性和程度,熟记在心。在教学中,他一方面根据学生程度的高低和接受能力的大小,进行不同的指导。“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为政》,原文为:“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指学习过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指未学习过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

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4、地位

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学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动脑筋:阅读课本47页的“动脑筋”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二、老子

史书关于老子的记载不很清楚。司马迁的《史记》一说他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就是孔子曾向他问礼的老聃;一说他可能是周烈王时见过秦献公的周太史儋;又说他可能就是老莱子。教材取前一种说法。

1、学派

道家指的是以先秦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不过,道家一词出现较晚。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老子学派、庄子学派,并没有道家学派的说法。道家之名,是汉代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第一次提出的,称为“道德家”。至《汉书·艺文志》,始名之为道家,列为“九流”(“九流”指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九家)之一。道家学派的内容,以老庄的自然天道观为主,认为天地万物是由“道”派生的,强调人们在思想、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而

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道”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而不居功自恃,有所成长而无意作主宰)。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法治”和“尚贤”,认为“法令滋彰”反而造成“盗贼多有”,“不尚贤”可以“使民不争”。

2、时间:春秋晚期

3、思想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他认为“道”就是“无”。这个“道”是“先天地生”的,是没有意志、没有具体形状、无声无臭的,是无时无地不在的。“道”即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老子猜测到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双方互相依存,相反相成,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而且,事物对立的双方会互相转化,“正复为奇(反常),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但是,老子这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存在严重的缺陷,他不仅忽略了对立面转化的必要条件,而且把事物向反面转化看作是循环的,而不是上升发展的。老子的学说,对后来中国哲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唯物与唯心两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吸收了他的思想。

老子思想有消极的一面。老子长年居住在周,春秋末期,周朝政治日益紊乱,礼坏乐崩,社会正面临着一场大变革。面对这一切,他消极悲观,提出一个回复到“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的主张,让人们重新过上“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的生活。

4、著作:《道德经》

5、地位:大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动脑筋:阅读课本47页的“动脑筋”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三、百家争鸣

1、原因

①社会变革,引发诸多问题;

②私学兴起,各派相互争辩;

2、诸子百家

自读课文归纳要点,完成课文50页表

按表中的要求,填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各一名的情况。

姓名时期著作主要思想

孔子春秋晚期《论语》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墨子战国《墨经》主张“兼爱”、“非攻”

老子春秋末期《道德经》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韩非战国 《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孙武战国《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四、小结

课堂练习创新课时训练第9课“探索导学”部分

1、儒家学派对我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创始人是

孔子。

2、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反馈

教后反思

第四篇: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

教案

一、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二、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三、导入:复习导入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中国人的梦想是什么?不同阶级为之做出了哪些努力? 面对不断探索不断失败,中国人将何去何从?那什么拯救你,我的中国?

四、背景

师过渡: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是谁首先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呢? 生:陈独秀

师:思考:通过了解课件中陈独秀年谱及任健树先生的一段话,思考陈独秀为什么在1915年发起了新文化运动?除了个人因素外,结合课件提供的几则档案及课本53页123段,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解说员,你给大家介绍一下20世纪初的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生:----------------------

五、概况

学生阅读课本53页第4段内容填写此表格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例如复辟主义,民国所排斥也,本校教员中,有拖长辫而持复辟论者,以其所授为英国文学,与政治无涉,则听之。„„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

--蔡元培

思考:北大为什么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以上这段话体现的是什么办学宗旨?实质是什么

六、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54页第一段找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思考:材料中所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究竟指什么?为什么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思考:新道德与旧道德分别指的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 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以此之故,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宜采用俗语俗字。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华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钱玄同《中国今后文字问题》

思考:文学革命的利与弊? 4.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七、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通过课件材料学生找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思考: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学习外来文化?

七、高考题演练

1.(2013江苏单科)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2.(2013海南单科)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3.(2011年天津文综)《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4.(2011浙江文综)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

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B.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八、拓展作业

总结各阶段各阶级为实现独立富强梦想所进行的活动(表格形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该如何去实现你的梦想呢?

第五篇:新文化运动教案(模版)

第6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历史事物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的探索,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和科学。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的时候,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中国的发展状况怎样呢?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通过武装斗争终于摧毁了满清专制,但照搬西方政治的结果,却是画虎类犬。虽然名义上建立了共和政体,民主政治却仍与中国无缘。先进的中国人由此得出了新的结论: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要振兴中华民族,就必须首先刷新国民的观念,将国魂重铸。教师设问:辛亥革命有没有使中国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造成国家贫弱的根源是什么? 学生一步步回答。

教师: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就得重铸国魂,于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那就是——新文化运动。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领略先辈们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怀。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设问:一定时期的文化现象是该时期政治和经济作用的结果,那么新文化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呢?

请大家阅读课本的第一部分内容思考这个问题。(请学生来回答,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根本原因)

政治方面: 袁世凯复辟帝制,专制独裁,破坏民主共和,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思想文化: 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思想界出现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引导学生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找出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指出辛亥革命没有在思想文化领域完成反封建的任务,新文化运动则补上了这一课。

2、概况:

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内容齐声回答,完成下面内容: 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口号: ①引导学生观看新青年的图片。

②展示四位主要任务的图片让学生来辨认。

③展示北大的图片,简单地介绍北大的发展历史。

④当时被称为“官僚养习所”的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谁起了重要作用?(蔡元培)。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⑤在旧思想、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北大,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教师进一步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课件展示以下材料: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①“德、赛两先生”的含义是什么?(民主、科学)②“西洋人”闹了“那些事”才“到光明世界”?(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③中国“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长期存在;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④你认为作者认识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是什么?

(主张民主科学,敢于斗争但又片面地认为西方民主、科学可以拯救一切的黑暗)引导学生对材料一步步进行分析。教师点拨:“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①引用鲁迅在《狂人日记》里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旧道德。(这是一篇反封建的战斗檄文,同时还引用《孔乙己》、《药》、《祝福》等文章,深刻揭示了封建传统思想对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

旧道德指的是什么?而要提倡的新道德又是什么呢?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新道德: 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②为什么要提出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陈独秀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孔教与帝制,有着不可离散的因缘。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教师点拨:封建伦理道德造成中国的危亡;使民主科学不能实现;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还是一场文学革命。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文学革命呢? 引用顾问汉乐府诗的文言文和白话文体让学生来比较。

②大家学习过文言文,和我们现在接触的白话文相比,哪个更容易理解? ③新文化运动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到大众之中?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中进行文学革命的原因吗?(学生一步步回答。)

教师点拨: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

教师:文学革命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呢?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文学革命是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 q、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b、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

4、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后期):

学生回答内容和代表人物:宣传十月革命;李大钊

正当新文化运动进行的如火如荼时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从兴起到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份《新青年》引导了一场新文化运动,一批新青年,开创了一个新时代,那么新文化运动“新”在什么地方呢?(指导思想新、内容新、形式新、历史作用新)

课件展示练习题。

教师:如何看待这场重铸国魂的运动呢?(引出下一标题)课件展示问题: 对于新文化运动:有人说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有人说它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你认为怎样评价这场运动呢?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设问: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积极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2、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

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作了思想准备。(《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4、后期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设问: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请同学们通过下面材料进行分析。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学生分析、回答。教师点拨:

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

设问: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的这种态度是否正确?应该怎样对待东西方文化?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 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学生回答。

【课堂总结】提问知识要点:背景、概况、新文化运动内容、评价

教师强调: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和探索史,在探索的道路上新文化运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刷新了国民的观念,重铸了国魂,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四、【板书】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政治方面: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②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③北洋军阀专制独裁。(3)思想文化: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2、概况: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l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 旗

帜:民主

科学主要阵地:《新表年》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宣传十月革命(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 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积极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局限性:

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教学反思:

下载八上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上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 导入采用谈话法导入 作为高中生,大家一定有自己的高考梦。你们理想的大学是什么?(生回答后)你们对北大了解多少?知道北大的校训吗? 北大以及北大校训中的民主、科学与......

    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合集]

    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案 山 东 冯 静 教与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

    八上第8课《设计封面》教案

    第八课 设计封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杂志封面的组成; 2、了解WORD文档提供的丰富的功能; 3、掌握word文档中图片的插入、大小、位置的调整方法; 4、掌握word文档中艺术......

    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二中学 林泽纯 一、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 1.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指导思想、及发展概况。 2、概述新文化......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新文化运动》word教案

    第7课 新文化运动【内容标准】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陈独......

    八上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鸦片战争 主备教师:张立华备课日期:2014-8-30 一. 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

    八上第二次作文★

    梁垛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吴勇主备 清楚明了、简明扼要,这样就做到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二、写作要求 (一)、审题 《有详有略 详略得当》作文训练 双休日只是规定了取材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