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美术教案A
王从华 2015.09
九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形式美及其法则》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形式美以及多样统一、对比、节奏、对称、均衡、单纯齐一等形式美法则,并会运用这些法则分析美术作品。
第一部分:游戏导入
引导学生通过摆苹果的小游戏,体会不同的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激发学生对形式美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第二部分:认识形式美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在此基础上,总结什么是形式美。
第三部分:运用形式美法则分析作品
从自然界、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均衡、对比、节奏、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法则,知道如何运用形式美法则分析艺术作品。
第四部分:学习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生活中的形式美,尝试运用形式美法则分析美术作品。
本课件有一个视频链接,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旨在帮助学生感受音乐、舞蹈中的节奏。视频设置为单击后播放。教师可在提出观看视频的要求后,点击视频画面,进行播放。教师也可以随时点击视频外的页面空白处,停止视频的播放,进入下一页。
本课件有两个音频链接,一个在《雪原图》的页面,一个在《百老汇爵士乐》的页面,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件作品传达出的不同画面节奏。音频设置为单击后播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点击小喇叭播放音乐。音乐播放期间,教师可随时点击页面的空白处,停止音乐,进入下一页。
第2课《线条的表现力》
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软件,操作方便。全课共有39张幻灯片,运用了大量精美的图片,给人以直观感受;教学环节清晰,内容明确,简单易学。具体内容分为八个部分:
一、观察感受
请学生细心观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线具有哪些不同的形态,和不一样的美感。
二、概括提炼线条
我们可以用曲、直,粗、细,流畅、顿挫等不同的线来表现不同的感受。
三、艺术家笔下的线条
艺术家笔下独特的线条表现形式,也是艺术家个性和风格的显现。
四、案例分析
以“树”这一身边非常容易找到的物象为题,用线条进行表现。1.了解树的形态特点
2.欣赏画家笔下的树
五、作业要求
明确作业要求和步骤,出示教师示范作品《胡杨树》(炭铅)。
六、展示与评价
七、课堂小结
八、课后拓展
第3课《速写练习》
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软件,操作方便。本课为一课时,共有31张幻灯片,内容结构为十部分。欣赏名家作品,立足现实生活,以引导学生兴趣和理解为主。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上课的需要调整部分内容前后顺序,或者重新取舍组合,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一些问题,便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一、导入部分
以一组动态图片和速写作品相对比的方式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兴趣。通过问题引起学生对速写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二、速写的基本用途
1.训练造型的功课。2.记录生活的手段。3.收集更多的素材。4.抒发丰富的情感。5.准备创作的小稿。
三、速写的工具材料
速写工具材料的选择很宽泛,无论铅笔、钢笔、毛笔还是炭精棒,都可以画出很有味道的速写来。
四、速写的表现形式
展示了单纯用线、线面结合和勾勒出基本物象再加些简单色彩的作品。
五、画速写的注意事项
六、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速写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对速写有更进一步的直观感受,为接下来的创作实践奠定基础。
七、思考与讨论
八、学习建议
九、拓展延伸
十、结束语
第4课《工笔花卉》
工笔花卉用线精致考究、设色匀整细腻又长于变化,呈现出雅俗共赏、浓淡相宜的艺术面貌。本课件中利用视频、图片等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理解并学习传统工笔花卉的一般表现方法和步骤。
第一部分:导入
通过海棠花摄影图片与音乐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启发学生感悟自然之美,并引出教材中的重点作品《海棠蛱蝶图》。
第二部分:学习新知
一、工笔花卉的笔墨特点
(一)用线精细考究
(二)设色均匀细腻。
二、工笔花卉的绘画步骤
(一)花卉写生
(二)拓稿
(三)白描
(四)渲染
第三部分:课堂实践
根据课前收集的照片资料,写生一支花卉,并对写生稿进行整理,将其用白描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进一步绘制成一幅工笔画小品。
要求:构图合理
刻画细致
线条流畅
设色匀整
第四部分:课后拓展
第5课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软件,操作方便。全课共有29张幻灯片,运用了大量精美的图片,给人以直观感受。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和学习明暗变化与形体立体感之间的关系。课件通过“你知道物体的明暗是怎样产生的吗?”“物体的明暗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这两个瓶子,哪个立体感更强?为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明暗产生和变化的规律、油画作品中的明暗关系、明暗的表现方法、明暗与质感,详细介绍了如何用明暗关系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并出示多幅学生作品供学生欣赏。
明暗的产生:1.光影效果。2.物体固有色的作用。
明暗变化的规律:在光线照射下物体呈现的明暗变化及物体本身的颜色变化。
油画作品中的明暗关系:针对明暗关系比较明显的油画作品分析,发现色彩与明暗之间的联系。
明暗的表现方法:介绍简单的表现技法。
明暗与质感:金属、玻璃等不同质感的物体都能通过明暗的变化体现出来。
绘画步骤:
1.直线起稿看比例。2.亮面暗面要分明。3.深入刻画立体感。
学生作品欣赏。
第6课 《黑白装饰画》
1.本课件第1页标明了课题。
2.课件第2页为导入内容,展示两幅装饰画作品,请学生指出它们的差别。差别非常明显,即:左图为黑白装饰画,右图为彩色装饰画。目的是让学生对黑白装饰画有初步印象。
3.课件第3页解释了人们为什么喜欢欣赏黑白装饰画。4.课件第4页说明了黑白装饰画的定义。
5.课件第5页就教材装饰画主图从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6.课件第6页总结了黑白装饰画的三个特点。7.课件第7页请学生就黑白装饰画表现手法进行区分。8.课件第8-12页列出了五种黑白装饰画的创作手法。
9.课件第13-18页举例说明了创作黑白装饰画的三种方法。方法一用例图详细说明了创作步骤,方法二和方法三以例图加以说明。
10.课件第19页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学习建议,供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水平进行作业选择。
11.课件第20-24页为学生作品。作品类型分别为动物黑白装饰画、花卉黑白装饰画、静物黑白装饰画、风景黑白装饰画和人物黑白装饰画,学生可以参考。12.课件第25页为评价内容,可以此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在班级进行作业评比。13.课件第26页为知识拓展,提供了几种黑白装饰画的实际应用,学生如有兴趣可以尝试。
第7课《从二维到三维》
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软件,操作方便的。全课共有33 张幻灯片。内容结构为七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上课的需要,调整前后顺序,或者重新取舍组合。
一、导入部分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五角星,同时出示纸牌做的五角星,让学生体会不同之处在哪儿,为理解“二维”和“三维”的概念作铺垫。
二、从二维到三维的基本概念
介绍了一些基本概念,包括维度的概念和三维造型的特点。
三、从二维到三维设计的一般过程
介绍了一些学习的基本步骤,并穿插半立体造型的实践活动。
四、从二维到三维设计的常用方法
此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介绍了从二维到三维设计的四种常用方法。
五、从二维到三维设计的广泛应用
展示了不同设计方法创作的作品,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中,突出了设计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
六、学习建议
七、评价建议
第8课《走进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世代传承和历史积累而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历史文化底蕴。本课通过大量民间美术作品,向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视觉体验,让学生感知民间美术独特的美感和表现特点,及其与民俗文化的密切关系,充分体验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课件分为六个部分:
导入环节:以过春节庆祝的方式——贴窗花、贴春联、舞龙灯、吃年饭等进入本课学习。
一、民间美术
展示民间美术在家居环境等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应用。
二、民间美术的种类
1.绘画类(版画、年画、壁画等)2.雕塑类(泥塑、面塑、木雕等)3.玩具类(泥玩具、布玩具等)
4.染织类(蜡染、扎染、刺绣、补花等)5.服饰类(民族服装、嫁衣、绣花荷包等)6.剪纸 7.纸扎灯彩 8.皮影 9.其他
三、民间美术的吉祥寓意
1.以谐音表达美好寓意。
2.吉祥民间图案的寓意——将某一形象进行简化作为代表。3.象征法——借某一物象来表示一个概念,使人产生联想。
四、民间美术精品赏析
秸秆扎刻技艺、剪纸欣赏。
五、课堂小结
第9课《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
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软件,操作方便。全课共有27张幻灯片,教学内容脉络清晰,主要围绕民间艺人的配色口诀展开。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色彩特征,并结合民间艺人的设色口诀,引领学生自主分析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规律,最终能够独立设计具有民间味道的色彩作品。教师应尽量搜集一些民间工艺品进行现场展示,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一些问题,便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本课以实物展示作为导入,通过设问“民间艺人有什么配色秘笈吗?”揭示课题,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方法的求知欲。
一、引导学生自主提炼民间美术色彩特征
以实物展示,师生共同感受、探讨的方式走进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归纳民间美术色彩的特征。
二、探究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特点
以民间艺人口口相传的配色口诀为基线,展开对民间美术配色特点的学习。
三、做个小小民间美术家
自选图形,设色、填色。巩固本课知识。
四、学习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意义
联系实际,从衣、食、住等方面明确指出,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第10课 民间工艺品制作1 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软件,操作方便。全课共有25 张幻灯片,内容结构为五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上课的需要,调整前后顺序,或者重新取舍组合。
一、导入部分
复习前两节课所学知识,观看糖人制作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课题。
二、介绍民间泥塑及造型特点,引出本课制作内容——泥塑 简单介绍泥塑概念与民间泥塑作品。
重点介绍民间泥塑的造型特点——装饰、夸张、寓意。
三、泥塑动物的制作方法
介绍泥塑的制作步骤及方法,并配以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以十二生肖为题创作,检验学习效果。泥稿完成后再讲授上色方法。
四、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创作过程。
五、作品展示,教师总结
第10课《民间工艺品制作》2
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软件,操作方便。全课共有31张幻灯片, 内容结构为四部分,教学内容脉络清晰。内容安排:欣赏部分简略,从题材、寓意、造型特点、色彩特点和材料几方面,引导学生欣赏民间工艺品,了解民间工艺品的特点。重点介绍民间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展示泥塑小马和北京民间工艺品“毛猴”的制作过程。在我国许多地区都具有独具特色的泥塑工艺品,课件中对于泥塑的制作过程有较具体的介绍。北京“毛猴”的制作,录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北京“毛猴”萧掌柜之子完整的制作过程,直观而生动,让学生了解“毛猴”作为老北京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留存着老北京人的美好回忆。
通过对两种民间工艺品制作过程的介绍,让学生有了较形象的认识,感受到民间工艺品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通过学习并完成民间工艺品的制作,加深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喜爱,掌握一两种民间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和理解。
一、欣赏民间美术
以问题“为什么民间美术在民间广泛流传、经久不衰,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引出民间工艺品的造型、色彩、题材、寓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以及美好、朴素的情感,理解为何民间美术扎根于民间,经久不衰。
二、学习制作民间工艺品
1.泥塑小马的制作。2.北京毛猴的制作。
通过介绍具体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学习民间工艺品设计制作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
三、学习建议
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一两种民间工艺品。
四、拓展
第11课《戏曲与美术》
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软件,操作方便。全课共有45张幻灯片,内容结构为六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上课的需要调整前后顺序,或者重新取舍组合,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一些问题,便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一、中国戏曲在我们身边
以小游戏导入,“你在哪些场合可以看到以下物品?”引起学生对戏曲物品的关注,引出本课主题。接着以四个调查问题让学生感知戏曲就在我们身边,这四个调查会让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学生都有所了解和感悟。之后出示的是中国地方戏曲和戏楼照片,可以引起学生共鸣。
二、感受戏曲的魅力
1.美轮美奂的京剧脸谱 2.精致华美的戏曲服饰
精选戏曲舞台上《怜香伴》《贵妃醉酒》《古城会》的人物服饰图片,学生可以感悟不同角色、不同身份穿着的服饰区别和细节美感。3.感受戏曲魅力——精彩纷呈的舞台动作
戏曲舞台中所有动作都有程式,都有舞蹈美感,很多美术作品也是根据这些带有舞蹈美感的动作进行变形和设计。
三、欣赏艺术家用多种美术形式表现戏曲艺术
这部分列举了中国画、速写、雕塑、邮票等美术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根据戏曲人物或戏曲元素为主题进行创作的。
四、利用戏曲元素创作美术作品的方法
1.观察造型,进行写生。2.提炼造型,卡通风格。3.夸张脸谱图案、提取脸谱色彩。4.提取脸谱的部分图案。
这四种方法为不同能力学生设定,可以单一应用,也可以综合应用。
五、学习建议
六、学生作品
第12课《如何欣赏工艺美术》(选修)
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软件,操作方便。全课共有43张幻灯片, 内容结构为六部分。教学内容脉络清晰,主要围绕如何欣赏工艺美术的四个方面展开,通过欣赏经典工艺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理解工艺美术的基本门类和概念,并以问题引领学生学会从品类形式、材料工艺、题材内容和文化历史方面描述、分析工艺美术作品。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上课的需要,在图片内容上有所取舍组合,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再设置一些问题,便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引入课题
视频导入,以问题“这段视频展现的是美术的哪一个门类?” 明确本课的主题内容为工艺美术,了解工艺美术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工艺美术产生视觉印象。
一、介绍工艺美术的类别
以问题“你能归纳工艺美术作品的种类吗?”引导学生总结出工艺美术的类别。
二、如何去感受和欣赏一件工艺美术作品
从品类形式、材料工艺、题材内容和文化历史方面引导学生欣赏、评述不同种类的工艺美术作品,探究其宝贵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三、学习建议
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欣赏活动。
四、课堂小结
五、评一评
六、课后拓展
第二篇:九年级美术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李锦洲
第1课长河漫步(第一课时)(1)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源流,了解彩陶、青铜器、兵马俑有关知识以及审美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源流。教学难点
彩陶、青铜器、兵马俑的审美特点。教学媒体
中国古典音乐。教具准备
彩陶、青铜器、兵马俑的图片。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欣赏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陶器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1、器物的用途: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
2、設想陶器产生的过程。
播放古典音乐
小结:陶器的出现标志了社会生产力的一大进步;随着采集、耕织和手工业的发展,定居后的氏族成员需要一些器物来保存种子,储藏粮食,要有适合日用炊饮的各种器皿。最初这些器物很可能用植物为制作的,如草、藤、木头等。由于编织器物不能放在火上作为炊具,人们就用黏土涂在木器或编织物的表面,增强其耐火性,很可能由此发明了陶器。从早期陶器上装饰的绳纹、篮纹、席纹等编织上可以得到证明。
二、彩陶、青铜器纹样分析
欣赏分析《人面鱼纹盆》的纹样,推想史前人类生活情景以及纹样所反映的社会内容:
1、鱼在人面周围有规律的排列,形成规则的图形,纹样组合采用了哪些手法?
2、渔猎是原始人类重要的生产方式,但图案并没有直接表现捕鱼的情景,你认为还有其他的意义吗?它是单纯的装饰吗?
教学提示: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生殖崇拜的象征,鱼在仰韶文化陶绘中是出现最多的图像之一。
《人面鱼纹盆》以图案结构作为抓形的基础。有人把它看做半坡人的巫术图腾,象征其氏族人丁昌盛的局面。
三、分析彩陶纹样具象与抽象的变化,通过讨论得出方法和结论。
出示图片
1、摄取、归纳并最大限度简化图形中的关键特征。
鱼纹、鸟纹、蛙纹以及相关几何纹的关系和变化。
2、按照一定规则重新组合排列。
彩陶鸟纹与青铜器凤纹比较:
视党感受:朴实与华丽,简略与丰富
造型手法:写实与夸张
象征意义:氏族图腾(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
教学提示:商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祭祀的“礼器”而制作,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
四、学习活动
尝试将动物或植物的形象变化为抽象图形,并将其组合为适合纹样。
五、课堂评价
1、参与的程度与认识问题的深度。
2、明确辨识所学纹饰,对彩陶有较清晰的了解。第1课历史长河(第二课时)(2)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源流,了解彩陶、青铜器、兵马俑有关知识以及审美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源流。教学难点
彩陶、青铜器、兵马俑的审美特点。教学媒体
中国古典音乐。教具准备
有关彩陶、青铜器和兵马俑的网址。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欣赏 教学流程
一、知识链结
1、器物的用途: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
2、設想陶器产生的过程。
二、商周青铜器欣赏
商周青铜器纹饰:饕餮、夔龙、夔凤。
小结: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龙或夔凤图案,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祗。
极度夸张变形和图案化的动物主体纹样则配以典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威严典重、狞厉神秘、雄伟华丽的总体艺术风格。
三、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了解写实与装饰。
具有高度写实风格的秦始皇兵马俑。
向东行进的布阵设计,清楚地代表了秦军由西而东消灭六国的锋芒所指。
等身高大写实的兵马形象,面部造型的真实性。
教学提示:秦陵兵马俑和彩陶、青铜器不同的是,它没有拆诸巫术鬼神的作用,而是通过强大的军事组织,显示出一代君王的雄才大略。
四、学习活动
课后通过互联网收集有关彩陶、青铜器和兵马俑的图片、文字资料,分主题进行编辑成册。
五、课堂评价
1、图形的理解、变化能力以及美威有作业中的表现。
2、明确辨识所学纹饰,对青铜器有较清晰的了解。第2课我的居室(第一课时)(3)
教学目标
利用纸质材料制作比例关系基本准确的简单居室模型。通过观察探究,对透视的基本规律有进一步认识。教学重点
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
透视变化规律 教学媒体
多媒体演示课件或居室模型幻灯片 教具准备
挂图、纸质居室模型、家具模型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制作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谈谈自己的居室,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风格。
二、制作居室模型
1、出示挂图、立方体的展开平面。
2、列举学生准备的材料,讲解材料的特性以及加工方法。
3、讲解门窗切割加工以及装饰方法:
4、讲解家具制作的展开平面以及折叠、粘合方法。
5、讲解加工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6、小组分工安排工作任务,讨论制作规划:
1)小组内协调统一风格、样式、设计思路达成一致。
2)在俯视图和侧视图上按比例确定家具尺寸。
3)确定分配制作材料。
制作过程中巡视辅导。
三、通过观察模型,认识透视现象
1、通过一个视点观察模型内部体积,找出近大远小规律。
2、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研究透视的方法。
3、利用网格工具观察模型内部形体的垂直面和水平面在前后位置上的变化规律,讨论并得出结论。
四、归纳与总结,讲解平行透视的原理。
归纳学生的结论,讲解平行透视的原理:
1、与网格(画面)平行的线继续平行。
2、与网格(画面)垂直的平行线都消失于视平线上的消失点
五、课后作业:
进一步完善居室模型,继续观察室内以及自然界的透视现象。第2课我的居室(第二课时)(4)
教学目标
在对居室色彩搭配、家具设计等相关问题思考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尝试运用透视知识画出自己居室的设计稿。教学重点
透视知识 教学难点
色彩搭配 教学媒体
居室模型幻灯片 教具准备
居室透视图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制作 教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
复习透视知识
二、依据模型,运用所掌握的透视知识画一张居室草图。
1、讲解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透视规律要点
1)名词讲解:视平线、消失点、消失线;
2)画面、物体、消失点之间的关系。
从一个固定的位置(视点)通过透明薄膜用一只眼睛观察模型或模型中的某一家具,用笔描绘到透明薄膜平面上,再根据获得的透视知识,把透视图在纸上画出来。
三、色彩与设计
1、比较同一设计但不同色彩运用所产生的效果:
2、讨论、分析居室设计中色彩的搭配,以及色彩对心理情绪的影响。
3、欣赏《在阿尔的居室》。
4、谈自己的居室色彩设计的构想。
四、绘制居室设计效果图
作业要求:
1、运用本课所学的透视知识;
2、较准确地反映设计意图;
3、画面效果清晰整洁。
五、教学评价
理解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动手制作能力。第3课静物有声(第一课时)(5)
教学目标
掌握欣赏静物画的一般方法,了解静物画表现有关知识,并能组合自己的感受对静物画作品发表独特见解。了解绘画造型基本要素在静物画中的作用,并能够运用于静物组合和草图。教学重点
了解静物画知识 教学难点
绘画造型基本要素在静物画中的作用。教学媒体
幻灯机 教具准备
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物品,取景框、作业纸和铅笔等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欣赏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
引导学生就课题展开议论,理解《静物有声》的含义,进入作品欣赏的学习内容
小结:艺术家出于对表现生活的兴趣,描绘那些静止的物体,表达他们的心声,把极其普通的对象变成了富有美感的艺术品。”
二、作品欣赏
《冠军的象征》欣赏引导(关于题材)
1、排球和冠军之间的联系;
2、作品给予我们的整体感受,画家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3、如果我来表达这个题材
《高更的椅子》欣赏引导(细节分析、感受)
1、作品给予我们的整体感受与《冠军的象征》一画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2、依据时间,物品感受画面的环境气氛?押明亮的、沉闷的、宁静的、压抑的?
3、椅子、书籍和蜡烛在这里有什么寓意吗?
4、强烈的色彩对比与画家当时的心情,平静的、高兴的、心烦意乱的、伤感的还是其他;
“
5、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谈谈当时的心情。
同样是椅子,《天伦之乐》却表现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运用以上方法,尝试对比分析。
小结:欣赏静物画的一般方法:从画面的整体入手,最初的感受十分重要,要细心揣摩使你形成这样感觉的原因,作品中描绘的物象与表现主题的联系,光线的角度、物品的组合构图以及色彩、质感的表现都是形成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构图分析
比较苏巴朗和塞尚的作品,不同的构图和光线给我们完全不同的感受。《有壶的静物》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使物体凸现在深沉的背景上,水平线构图使画面平静并具有秩序感,表现出沉着、宁静、优雅的古典风格;塞尚的《静物》明快艳丽,三角形的物体组合、衬布的斜线以及水果不同方向的摆放,使画面形成活跃气氛。
四、摆放静物
按照活动一的任务要求分组,确定各自的主题,运用以上所学知识摆放静物;
各组派代表就表现意图、光线运用、色彩搭配、物品组合的构图方式等内容进行讲解。
五、学生练习
以草图形式进行写生,教师进行巡回辅导,对部分作业进行讲评。第4课凝固的音乐(第一课时)(6)
教学目标
欣赏经典建筑的形式美,体会和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能利用简便的材料制作简单的形体,并构想建筑模型,画出设计草图。教学重点
利用简便的材料制作简单的形体 教学难点
体会和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教学媒体
教具准备
制作模型用纸张、工具刀、尺子、铅笔垫板、直尺、圆规等 教学方法
欣赏、分析、讨论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为好的建筑不仅仅是用于遮风避雨的构筑物,它还像音乐一样,使我们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二、欣赏、分析与讨论
1、感受作品:布达拉宫、天坛祈年殿、悉尼歌剧院等。
2、运用建筑造型美感要素,对作品的造型、结构、色彩、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1)布达拉宫、天坛祈年殿、悉尼歌剧院造型都有向上的趋势,却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
直线与曲线、规则与变化、环境因素
2)仔细观察天坛祈年殿,从基座至屋顶排列的距离和层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节奏
3)比较布达拉宫和加拿大蒙特利尔某住宅,同样是直线造型,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说说你的感受。
三、制作小训练与草图设计
1、参照图片中屋顶和墙面的造型,通过剪切、折叠、粘合等方法,用纸做一个简单的造型;
2、转动这个造型,从不同角度观察感受形体和明暗的变化。
3、基于这个造型,设想添加其余部分后的小建筑模型,并画出草图,与同学交流。
4、按设计风格进行小组组合,利用课余为下节课的制作活动做好准备。准备工作包括集体创意设计,成员分工以及图纸、材料、工具的准备,教师为小组制作提出建议。
四、总结、评价、布置后续任务
1、小结本课内容,点评新颖的制作和设想并提出建议。
2、讲解下节课任务,布置准备工作。第4课凝固的音乐(第二课时)(7)
教学目标
根据设计草图,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进一步感受经典建筑的魅力。教学重点
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 教学难点
感受经典建筑的魅力 教学媒体
教具准备
制作模型用纸张、工具刀、尺子、铅笔垫板、直尺、圆规等 教学方法
分析、讨论、制作 教学流程
一、学习制作方法
1、对小组的设计进行评价,为制作提出建议
2、明确制作过程中安全、卫生以及爱护公物等注意事项
3、折叠、挖切、粘合等方法的演示、讲解。
二、制作建筑模型
分小组制作模型,教师巡回指导,对制作工序、方法及良好习惯及时总结点评
三、作品展示与评论
1、从视觉效果感受、造型、结构、色彩等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2、师生结合经典作品交流制作体会
四、总结
对本单元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第5课走进微观世界(第一课时)(8)
教学目标
发现和欣赏微观世界呈现的形式结构美感,探究自然结构与图形结构的共同规律,根据自然形象进行想像和表现,创造性地运用简单元素构成图形。教学重点
运用微观世界自然形象元素构成图形 教学难点
自然结构与图形结构的共同规律 教学媒体
多媒体演示课件、演示挂图、作业范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练习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1、名词解释
形态:形态是指事物的形状和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形态包括形状和情态两方面。
2、导入新课
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以其特定的方式表现着自己,它们有没有规律何循呢?
二、欣赏分析
1、“原子”整齐排列,秩序感的体现显而易见,“神经细胞网络”看上去复杂零乱,它的秩序是怎样体现的呢?是它统一的结构方式,相同的是点和线的组合。
2、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细胞团形成的过程也是形状变化的过程,分离和集聚是这一过程的基本形式。
3、想像浮游生物的变化过程,说说它后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小结:自然形态和构成形式和规律:基本元素与构成方式。
三、回忆记录
回忆显微镜里的微生物,记录它们的形象
四、绘画尝试
将回忆起的微生物形象经过想像加工成基本形,按一定规律进行组合,画一幅画。
五、作业讲评
评价内容:
画面具有形式美感,运用一定的造型规律,基本形创意具有想像力,学习态度认真。第5课走进微观世界(第二课时)(9)
教学目标
运用微观世界自然形象元素构成简单图形,利用插接方法,制作立体造型。教学重点
插接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立体造型的构成 教学媒体
教具准备
纸板、工具刀、铅笔和尺子等。教学方法
手工制作 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展示上节课学生作业,总结上一课时的知识要点,导入新课:
大自然的美是在变化统一的矛盾中形成的,人工形态正是基于 对自然形态生成和变化的认识、理解。看一看这些图片和作品多么想似。
二、立体造型制作
1、插接方法:
要点:确定基本形体、找好插接切口、手工进行插接,理解立体造型。
2、进行制作方法演示
3、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业讲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表现的形态进行描述,相互评价。
2、作业评价内容:
造型具有美感;运用一定的造型规律;创意构思具有想像力;学习态度认真。第6课以形写神(第一课时)(10)
教学目标
”
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
通过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教学难点
了解“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具准备
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练习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1、名词解释
参照教材P25“资料库”
2、以《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为例展开讨论,理解形和神的概念。
小结:“以形写神”是传统人物画重要的审美标准,即通过足以显现人物内在的本质的外形的描写,真实地展示不同人物的性格、个性与内心世界,同时也揭示其品格,反映其社会属性,并给予或尝试新的审美判断。
二、欣赏分析
《太白行吟图》欣赏要点
1、画面感受:简约造型和空白的处理所营造的气氛。
2、诗人的神态:沉浸在无际的冥想之中。
3、了解写意画的特点,感受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以及流畅的运笔,转折顿挫;墨色随着线的流动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呈现出的丰富效果。
三、临摹体会
教师示范,讲解概念,学生选择教材提供的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体会运用笔墨的感受和人物神态的表现。
四、展示评价
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交谈临摹过程的体会和对自己的评价。
教师总结,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第6课以形写神(第二课时)(11)
教学目标
运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水墨的基本技法。教学难点
了解“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教学媒体
教具准备
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练习教学流程
一、赏析作品、讲解创作表现方法
欣赏《学步》
小孩和小乌龟描绘画题明示的事件,认真的神态表现儿童的天真幼稚,植物的点缀表现季节和院落环境,大片空白营造了凉爽活跃的氛围,留给我们想像的空间。
伯乐的眼神与“相马”的主题;
衣着打扮与人物身份
构图:人物、马和款识的位置关系,改变它们效果会怎样?
笔墨运用特点:线条与大块水墨形成对比,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用线自由,不拘形似。
二、尝试创作
1、学生讨论:画什么?怎样画?
2、创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3、不会创作的同学临摹教材范画,体会水墨的基本技法。
三、作业评价
评价内容:
1、主题表现
2、人物神态
3、画面效果
四、小结
第7课幽默与智慧(第一课时)(12)
教学目标
品味漫画的乐趣,了解漫画的知识以及创作的方法,尝试漫画创作;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并引起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积极的关注和思考。教学重点
掌握漫画和知识以及创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尝试漫画创作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具准备
漫画资料,简便的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练习教学流程
一、看漫画
漫画欣赏从作品表达的主题入手,以交谈的方式联系生活中相似的现象,发现作者把握的典型特点。分析作者的表现意图和表现手法,并提出用其他方法表现的可能性。
二、说漫画
1、总结漫画的种类,探讨漫画的功能
漫画的功能:歌颂、讽刺、传播、娱乐等
漫画的种类:独幅、多幅、连环等(形式),政治漫画、新闻漫画、科学漫画、哲理漫画、幽默漫画、肖像漫画、故事漫画等(内容)。
2、找出你喜欢的漫画作品并谈谈喜欢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漫画学习需要观察生活和锻炼思维。
3、从笑话、故事到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发现和寻找漫画素材,提高筛选漫画素材的能力。
三、画漫画
在认识思维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接力画练习创作和专题练习,以书、电脑、足球等生活学习中常见物品做漫画练习。
四、评漫画
展示作品,教师总结评价。第7课幽默与智慧(第二课时)(13)
教学目标
品味漫画的乐趣,了解漫画的知识以及创作的方法,尝试漫画创作;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并引起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积极的关注和思考。教学重点
掌握漫画和知识以及创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尝试漫画创作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具准备
漫画资料,简便的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练习教学流程
一、欣赏漫画
指导学生以艺术的表现手法为重点欣赏漫画
二、说漫画
1、结合图例,师生共同分析漫画家运用的艺术手法。如:外国漫画《无题》构思的夸张(内容和情节的夸张),做到了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如《武大郞开店》、《百鬼斩尽 此鬼独留》、《画白居易诗意》等灵活借用人们熟悉的事件、诗句、典故,创造和虚构了新颖、有趣的情节,达到借古讽今的效果。如车祸后的伤者直接进了救护车的漫画是运用巧合手法制造出的新奇效果。
2、学生将经过自己寻找、筛选后的漫画素材,转化为漫画点子(艺术手法),并说给大家听,做创作的构思准备。也可以先画出草图,请老师和同学提意见。
三、画漫画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构思大胆表现出来,完成漫画的创作。
作业的安排,以每人能够完成1-2幅漫画为宜。形式的内容可多样化,不应过多限制,使不同程度,不同个性的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作业辅导应侧重构思和艺术手法方面的启发和引导。
四、评漫画
采用随堂展览的方式,选定一个“小展漫画”的组织评选班子。由学生确定自行参展的作品,并围绕参展作品,模拟展评形式,开展观摩、讨论和评价活动。第8课过大年(第一课时)(14)
教学目标
了解传统民间美术活动和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运用民间剪纸的表现方法,完成一件剪纸作品,表现节日的喜庆心情。教学重点
掌握民间剪纸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常用的剪纸方法。教学媒体
录放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物及剪纸所用的材料工具 教学方法
欣赏、讲解、观察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导语: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各族人民都以最隆重的形式来庆祝。
指导学生欣赏教材: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播放音乐)
欢度春节的各种活动:划旱船、舞龙、帖窗花。
二、剪纸的基本类型
剪纸是我们中国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剪纸的类型多样,窗花是剪纸艺术的一个主要品种,它用于岁时节日民俗,题材大多是对吉祥、幸福、美好的祝福,形式上则要求热闹、火红、有看头,起着装饰、美化环境的作用。
剪纸的基本技巧:
阴刻:图案上的装饰纹样被(剪)去,形成镂空效果,一般要求线线相断。
阳刻:将图案中的装饰花纹留下,花纹以外的部分剪(刻)去,要求线线相连。
一幅漂亮、完整的剪纸作品往往是阴刻、阳刻相结合的,它们互相连接,互相映衬,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
(出示相关的剪纸图案)
三、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
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
锯齿纹:常用来表现动物的皮毛、刺、草以及类似的东西。特点:较硬
鱼鳞纹:用来表现鱼鳞、波浪以及类似的东西。特点:柔和,具有动感。
月牙纹:用来表现衣纹褶皱、头发纹路以及类似的东西。特点:用途广泛,变化多端。
云纹:用来表现云朵、花朵、波浪等类似的东西。特点:作用广泛,装饰感强。第8课过大年(第二课时)(15)
教学目标
了解传统民间美术活动和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运用民间剪纸的表现方法,完成一件剪纸作品,表现节日的喜庆心情。教学重点
掌握民间剪纸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完成一件剪纸作品。教学媒体
录放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物及剪纸所用的材料工具 教学方法
欣赏、讲解、观察、练习教学流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剪纸的基本方法:
阴刻:图案上的装饰纹样被(剪)去,形成镂空效果,一般要求线线相断。
阳刻:将图案中的装饰花纹留下,花纹以外的部分剪(刻)去,要求线线相连。
二、探究与表现
1、传说故事:讲有关蝴喋的民间传说,欣赏蝴喋剪纸
2、讨论、分析:交谈感受。讨论点、线、面不同组合表现的不同美感。
点:散,像礼花,有闪烁感。
线:有方向感,动感。
面:饱满,富贵。
3、学生表演高兴与愤怒的表情,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表情的面部特征。
高兴的表情:具有面部结构舒展、线条弯曲等特点。
愤怒的表情:具有面部结构紧张、线条聚集、呈直线状等特点。
结合以上结论,从外形、装饰纹样运用等方面分析表情的变形手法。
4、设计与制作:
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剪纸作品完成一幅剪纸作品。
三、展示评价:
将学生的剪纸作品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第三篇:2013湘教版九年级下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九年级下:第一课 画布上的阳光
一、教材分析 《画布上的阳光》
本课《画布上的阳光》是“欣赏·评述”的类型课,作为本套教材中学阶段三个独立的欣赏课教学单元之一,本课《画布上的阳光》试图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强化一种最为实用与常见的欣赏方法——比较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在对比或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从而提高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二是初步掌握研究一个艺术流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应该注意关注哪些相关的角度与层面,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美术史学的研究角度与方法。通过对绘画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的比较和经典作品从不同层面的分析,强化学生养成一种“比较欣赏”的良好习惯。
教材主体内容定位在印象派是东西方艺术平衡及与相关课目知识整合的选择。教材介绍了19世纪末印象画派的艺术特点、代表画家以及印象派绘画与科学成就的联系。
本课首先明确了印象派绘画在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的意义和地位。帮助学生进入印象派绘画与古典绘画色彩特点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其为何“极大地丰富了色彩的表现能力”。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分别从色彩倾向、对光色构成的理解和表现以及笔触的运用和表现特点等方面积极引导并提出相应的思考题,为学习讨论提供基本路径,促进学生之间更有效地展开学习讨论,也为教学的深入进行做好必要的铺垫。
接下来教材重点帮助教学从色调倾向、对光色的理解和表现以及笔触的运用和表现特点几个方面对《日出·印象》进行重点分析,然后通过展现同时代其他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归纳出印象派绘画在题材、笔触和光色气氛表现等方面的典型特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点。
教材介绍印象画派部分画家和他们的作品,不但帮助学生从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中归纳印象派绘画共同的艺术特点,也为学生搜集资料和短文写作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线索。
“活动一”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强化一种比较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在对比与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
“活动二”设置更加侧重学生对艺术流派的相关了解与探索,通过一篇欣赏短文的写作练习,促进学生从更多角度与层面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及艺术流派的看法。
“教学提示”对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概括:科学成果对艺术风格形成与变化的影响、艺术家对色彩的认识过程以及自然科学法则和他们艺术观点的结合运用。
“教学评价”的建立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为基准,分别从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习得水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资料库”选用了莫奈在不同时间光色变化中对卢昂大教堂的写生,以这一著名的事例及一组写生作品的类比,再现了印象派画家对自然光色探索表现的过程。
“学习大空间”选用了新印象派代表画家修拉和西涅克的点彩画,提示了印象派绘画对其后艺术的影响。突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解一个艺术流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应该注意关注哪些相关的角度与层面的编写意图。
二、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提高运用比较欣赏方法欣赏作品的能力。
*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培养对美术作品进行综合审美评述的能力。
*增进对人类艺术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内在联系的体会和理解。
三、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日出·印象》可以作为教学的欣赏导入。旭日初升,雾气迷蒙,画家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水面流光溢彩,显得生机勃勃。透过淡紫色的晨雾,港口的船只若隐若现,具有含蓄的气息。画家运用神奇的画笔将这瞬间的印象永驻在画布上,使它成为永恒。提倡课堂教学运用教材中提示的作品局部放大法,强化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视觉记忆,同时为作品笔触、造型等具体的形式分析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教材的两组图片比较明确地呈现了印象派绘画与古典主义绘画的风格差异。适合作为学生展开“学习活动一”设置的教学讨论素材。强化作品形式的比较和风格的感受,尝试引导学生就两组作品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并展开讨论。
1、画面色调的比较;
2、光色的不同表现;
3、笔触。
如果教学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利用影视媒体设备,展现这些作品清晰的放大图片。也可以根据对教材的理解,课前寻找其他一些风格明显、画面清晰的经典作品,作为教材作品图片的补充信息,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P31一段介绍莫奈的文字提供了对《日出·印象》的一种艺术感受及与此幅作品相关艺术事件的简单描述,教学中不宜把对作品的审美感受拘泥于教材的这一种介绍,鼓励学生自己感受作品的视觉印象才是更为合理的教学选择。
《日出·印象》的欣赏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侧重对细节进行研究和讨论:画面气氛、色彩关系、造型手法以及笔触的运用、表现题材等等。
务必把握教材中提示的几个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运用有关色彩知识和学习方法,分析画面的色彩关系;感受画面上表现早晨的朦胧气氛;比较学院派严谨的造型结构和细腻的形象塑造、庄重严肃的主题等等,逐步整体把握印象派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
归纳总结:
1、印象派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
2、作品欣赏学习活动中掌握和运用的方法。
布置课后学习活动,明确为第二课时准备的资料收集和短文写作的方法及要求。
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提供有关书目或直接提供资料供学生选择,根据学生特点分别指定任务。短文写作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重点落在对具体作品形式美感的感受上。
积极策划一次班级演讲活动:鼓励学生独自完成或小组合作,制作多媒体演示讲稿,整理自己对艺术作品进行自主欣赏探究的结果。
(第二课时)
展开即兴演讲活动,学生根据课前收集、整理的结果,评论自己喜爱的印象派绘画作品,借助媒体,展示学习探究的成果。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同意见进行辩论。活动前教师可以明确提示从以下几点评价学生的演讲,引导学生演讲努力的方向。
1、自觉运用比较的欣赏方法,研究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
2、具有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在欣赏活动中把情感与理智有机结合起来;
3、在欣赏活动中能够表现出对自然色彩、生活情感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
4、大胆参与,见解独特,语言生动,表达清晰。
本课时生动活泼的关键是把课堂教学时间作为教学成果展示的时间,把教材上“活动二”的欣赏短文写作变成课前的准备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能,也提供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学习空间。
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尽量在每次学生展示后及时做出简短的评价,一是对应关照活动前提出的评价要点给予学生合适的定位,重点是鼓励;二是必须及时更正学生在演讲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错误;三是提示学生提高作品欣赏水准的具体建议。
四、教学选择
为达到“了解印象主义美术,通过欣赏活动,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这一目标,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形式:
1、组织报告会或收集印刷品举办展览,让学生直接从资料中了解印象主义绘画;
2、通过色彩游戏或一定目的的简单练习,如阳光下的云、一棵树和地上的投影、物体明暗两面的色彩关系等等,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了解印象派绘画;
3、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通过艺术史线索简介印象派绘画产生的条件以及对现代美术的影响,从较高的层面上把握和理解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五、教学建议
为了加强学生对作品艺术手法的直观感受,本课可以大量采用作品局部抽取放大法。
注意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直接利用《多彩的风景》学习中获得的色彩观察方法与经验来分析印象派作品色彩处理的特点。
本课如果没有更多清晰图片资料的支持,就很难让学生从作品形式技巧方面的分析过程中获得更多真正有意义的直观审美感受。一般来讲,现在许多网络图库中一些高清晰印象派作品的图片都可以基本满足教学的要求。
但是,对于信息资料相对贫乏的地区,或许根本没有多媒体的设备作为日常的教学支撑,所以在此教学就有必要避实就虚了。建议教师紧紧抓住P31大幅的《日出·印象》进行作品形式技巧的重点分析,力争以点带面地组织教学深入开展,帮助学生初步理会印象派的绘画特点。
虽然比较的方法是美术欣赏中极为常见的方法,但是在作品的具体比较中却存在较大的教学选择空间。比如,特定的作品与什么作品相比较?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教材中为凸现印象派的艺术特点,选择了古典主义画派的作品来进行对比。这样的比较适合帮助学生区分印象派以前的艺术风格与印象派之间形式上的大体风格差异,教材上设置“活动一”的讨论就是这个意图。
这里值得指出的是“活动一”很难单独成为支撑一个课时的学习活动,更多意义上可视为课时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至于印象派到底具有怎样的特点与风格,或许光运用对比的欣赏方法就不够了。此时选择比较的作品建议是印象派的一些代表作。对同一画派作品的仔细类比,往往是获得某个艺术流派更多艺术风格特征的重要手段。
六、教学资料
19世纪西方的美术中心在法国,主宰法国画坛的仍然是有政治势力的官方学院派。19世纪下半叶法国画界有一部分青年画家反对官方学院派古典主义艺术的墨守成规,由于他们的创新作品不能在官方艺术沙龙展出而强烈反对官方的艺术作品审查制度,他们要求艺术上的革新和创作自由,经常聚集在巴黎的盖尔波瓦咖啡馆自由交换对艺术的见解,共同寻求艺术创新道路。
由于光学和色彩学研究成果的突破,使追求创新的画家们深受影响和启发,他们尝试着纯粹的“外光”描绘,以及新的色彩关系分析,并把这种自然科学的法则和他们的艺术观点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是因为光的照射作用,才显现出它的物象,而一切物象又是不同色彩的结合。太阳光是由七种原色组合而成,如果离开了光和色彩便没有这个七彩的世界。他们还认为,画家要认识这个世界,主要是从“光”和“色彩”的观点上去认识,“光”和“色彩”既然成为这个世界的中心,也就是画家认识世界的中心,所以画家的任务也就在于如何去表现光和色彩的效果。“光”为“色”之母,有光才有色,世界上任何具体的物象和事件只是传达光和色彩的媒介罢了,它本身的意义是次要的。这种艺术观念成为他们的主导思想,从而支配他们的创作活动,形成了排斥主题的艺术倾向。
由于他们把“光”和“色彩”看成是画家追求的主要目的,在他们看来世界万物在阳光下一律是平等的。雷诺阿曾说过:“自然之中,决无贫富贵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这种近乎偏执的艺术观念导致他们在创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绘“光”。一方面促使艺术家开始走进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中,不拘于描绘所谓高雅的画面与室内场景,大量的平民生活场景进入了艺术家描绘的视线,极大地拓展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印象派绘画的主张客观上使艺术从贵族宫殿走进了世俗生活。这标志着与传统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的决裂。所以说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印象派画家在阳光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重要发现,在对光与色的表现上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他们倡导走出画室,面对自然写生,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出现不寻常的新鲜生动的感觉,揭示了大自然丰富灿烂的景象,这是对艺术创造的一大贡献。他们的艺术是属于现实主义范畴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在艺术中的反映。他们的艺术创造是具有革新和社会进步意义的。
印象派的产生是西方绘画发展的必然结果。绘画自16世纪威尼斯画派起就关注光和色彩的描绘,尤其是提香,而后经鲁本斯、委拉斯贵兹、伦勃朗、哈尔斯和维米尔,在他们的作品中都闪耀着迷人的色彩,尤其是善于描绘阳光的维米尔,他曾描绘过充满阳光的房间,可谓印象派的先驱者;英国风景画大师透纳和康斯太勃尔画中充满阳光和空气,使法国的德拉克洛瓦如获至宝,他在自己的画中就已竭力表现过,人们称他是“打开印象主义天窗”的画家;巴比松画派的画家已经将自己的画架移到室外大自然中去对景写生,为印象主义画家开了先河;库尔贝的画中已经充满了阳光。所有这些大师们的探索成就,都为印象主义画派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官方学院派的压制,这批年轻画家探索创新的作品不能在官方举办的艺术沙龙展出,于是他们共同于1863年举办了“落选沙龙画展”,遭到古典主义学院派的猛烈攻击。年轻画家们没有灰心,又埋头奋斗10年,于1874年在巴黎的闹市区举办了震惊画坛的“无名艺术家、油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协会展览”。在这次画展中展出了莫奈的一幅风景画,题名“印象·日出”。有位叫勒罗瓦的作家发表了一篇小品文评论这次展览,题为“一次印象主义的展览”,以此讽刺莫奈作品脱离学院派古典主义的艺术审美标准。“印象派”由此而得名。1876年举办第二次展览,有20位画家参加,这次展览干脆打出了“印象主义画展”的旗号,从此印象派登上了法国画坛,扩及欧洲,影响世界。
×《世界美术大典》(电子出版物)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
×《美术及其教育》 尹少淳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教案]
课目
第1课 画布上的阳光
年级
九年级下册
执教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活动导入
一、活动导入
展示在明媚的阳光照射下的校园景色,请学生感觉照片上的色彩,分析其中各有哪些色彩成分和色彩成分比例。
小结:大家的感觉和分析是否完整和准确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作品,看看画家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色彩瞬间的印象的。
自拍本校的色彩感觉较强的风景照片。
作品欣赏
二、作品《日出·印象》欣赏
1. 画面的瞬间景象的感受和印象:旭日朦胧的光色,船、物、大气、水、阳光交融成一片。
2. 如何表现画面的光的感受?
①光源:橙红色,天空受光照射变成橙色,水面有的直接变成光源色,受影响有的偏黄,有的偏紫。
②物体的色彩:强调瞬间的色彩氛围,没有仔细描绘物象的具体轮廓。银灰色的海面,在光与物的影响下,色彩丰富多彩。
③笔触:短小而清晰的笔触,把不同的色彩一点点地排列上去,看上去有一种光影在颤动的效果。
欣赏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
活动对比
三、色彩分析
活动:请再一次感觉校园的照片,分析其中各有哪些色彩成分及色彩成分各占多少。
小结:欣赏了作品《日出·印象》后,我们再一次感受照片的色彩成分,同学们对照片的色彩有了更全面、更丰富的分析,同时还发现,绘画色彩绝不是简单的物体固有色的明暗变化。《日出·印象》是19世纪后期,在法国画坛上出现的一个标新立异的画派——印象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莫奈的作品。为什么说是标新立异的画派呢?让我们一起来比较几幅作品。
自拍本校的色彩感觉较强的风景照片。
印象画派的基本特点
四、印象派艺术的基本特点
1. 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彻底打破了传统固有色和棕色调的造型观念。
印象派前的作品《石桥》《父亲的肖像》《卖水的人》以棕色调为主,重点欣赏《卖水的人》,分析画家对写生色彩的认识,即固有色的明暗变化。印象派的作品《草垛》《农家少女》《阿戎堆的桥》,色调有的温暖,有的偏冷,色彩丰富,光与色交融,画面具有生命力。
2. 用明确的笔触画出交织融会的色点和色束,强调客观再现个人的瞬间视觉印象。
印象派前的作品《父亲的肖像》和印象派的作品《打阳伞的女人》进行比较。前者像是在永恒不变的光源下描绘的;而后者则让人不得不叹服阳光这个无形的东西,被画家莫奈描绘得具体而具有生命力。
3. 关注色彩、线条给视觉造成的印象和刺激,而不在乎其内容或画什么,重复地对同一题材和同一对象进行描绘。
画家莫奈的作品《卢昂教堂》与德加的作品《舞台上的舞女》和《芭蕾舞预演》欣赏。
欣赏《石桥》《父亲的肖像》《卖水的人》。
欣赏《草垛》《农家少女》《阿戎堆的桥》。
《父亲的肖像》
《打阳伞的女人》
欣赏莫奈的作品《卢昂教堂》四幅与德加的作品《舞台上的舞女》和《芭蕾舞预演》。
课堂小结
五、课堂小结,布置课后学习活动
印象画派的产生,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手法。画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莫奈、马奈、德加、雷诺阿等。每位画家都有自己关注的题材,有自己的绘画风格。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老师提供的有关书目和网站搜集资料,对印象画派的代表画家进行了解、总结和归纳。下节课,我们将由每一小组组织一个话题,进行演讲,通过对印象画派中某一位画家的作品的评析,加深对印象画派的特征的理解,体会画家的艺术风格。
提供印象画派相关的书目和网站。
(第二课时)
活动链接
一、活动链接(已完成)
课余,同学们已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有关印象画派的资料,今天,就让我们各抒己见,共同走近艺术家的作品。
为学生收集大量印象画派的代表作品,为欣赏、评析提供良好的平台。
即兴演讲
二、即兴演讲
1. 各小组进行即兴演讲,评论印象画派各画家的绘画作品。
在引导的同时,对有不同意见者,多予以鼓励,引导其发表自己的见解。
2. 客观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作品,剖析印象画派的基本特点,领会画家和作品的特色。
②鼓励学生灵活地对生活中大自然的色彩进行感受和表达。
③生动的语言,合理的逻辑。
④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辩驳。
修拉、凡高、塞尚、高更等的作品欣赏。
总结
三、总结
印象主义绘画是世界绘画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与解放,它对绘画形式的探索和对绘画性的追求,使绘画变得更丰富、更自由,更具绘画特点,并由此引发了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形成。
板书:初中美术教案九年级下:第一课 画布上的阳光
第四篇: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部分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
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内容结构:
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
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
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重点和难点:
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揭示今天的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体验过程
回想刚才的一幕,让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去表现?
老师:讲述郭子仪如何明白唐代两位著名画家的水平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画的灵魂——传神写照
二、鉴赏过程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的是平常的装束,但眉宇间很有神采。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执笏引班的官员之后,神情恭谨而机警。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表现的是自汉至隋十三个帝王: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蜀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图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反映了五代时期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它以连环图画形式表现了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情节,以展现夜宴活动的丰富内容,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画中主要人物有十余人,反复出现于五个情节之中,合共46人次。其中多数是见于记载的真实人物,即韩熙载与他的宾客太常博士陈雍、门生舒雅、紫微朱铣、状元朗粲、和尚德明、教坊副使李家明及其妹、女伎王屋山等。图中成功地表现了韩熙载的形象,不但画出了他的外形特征,而且比较深入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特殊心理状态。韩熙载是南唐政权中比较有政治见识的,但由于他来自北方,言行又不守名检,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权臣的排挤,不得不借放纵行径以示消沉,以图自保。画中韩熙载有志不得伸,抑郁苦闷的情绪由于夜宴欢乐气氛的反衬而得到深化与加强。画中的其余人物则主要是围绕五个不同的情节,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和人物之间的呼应、联系,表达其精神状态和统一的环境气氛。其中以起首的“听乐”和第四段“清吹”表现得最好。
(通过鉴赏此幅作品让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画理论精华,宋苏轼的“得其人之天”,南宋陈郁“写形不难,写心惟难。”)
鉴赏其它样式的人物画作品:
行乐图——清·禹之鼎《幽篁坐啸图》
标准像——明清肖像画(让学生体验不同样式人物画作品的各自特点)
三、拓展练习
选择不同的画比较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第二部分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
2、情感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重点: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难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活动等。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山水画挂图布置教室环境,设计多媒体课件。
2、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
布置预习:
1、熟悉课文内容。
2、收集一些与山水画有关的诗与画。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3-4分钟)
1、由学生背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
2、切入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板书课题)(二)欣赏(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7-8分钟)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1、电脑平台边放音乐边放映欣赏图片,这些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都作了简单介绍,让学生的视听觉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
2、屏幕显示图片: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介绍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已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出现了。
3、屏幕显示图片: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此画是我国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展示早期山水画的基本风貌即青绿法,标志山水画已独立成画科。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4、屏幕显示图片 五代 董源《潇湘图》(水墨代表作)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青绿代表作)——比较俩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实物投影仪演示笔法上的几种皴法)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
5、屏幕显示图片: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 清 石涛《淮扬洁秋图》
——结合时代背景,介绍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强调此时山水画已发展成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6、欣赏小结:归纳板书 1-魏晋时期 萌芽 2-隋代时期 独立 3-唐宋时期 高峰 4-元明清时期 主流
(三)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10-15分钟)
1、通过 设疑 讨论 解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完成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刚才的浏览欣赏相信同学对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从大家的表情我可以感受到此时你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电脑平台显示图片: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元代 倪赞《六君子图》。
3、抢答题:小组讨论抢答
(1)这三幅画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2)这三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提示意境概念)(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4、重点欣赏小结: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刚才的回答都很精彩,大家不但能很仔细的观察画面,而且还能深入画的内涵,讲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主观感受。这段时期的山水画确实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你看从北宋的无我之境到南宋的诗画结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义深远。欣赏这些绘画作品确实让人回味无穷。
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欣赏我们家乡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局部
(四)小组比赛(10-15分钟)
1、展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及提示要点。
2、小组成员根据提示共同欣赏讨论,小组长执笔记录,教师巡堂组织并指导。
教师总评
(五)课后总结与反馈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学设计
四、教学目标的确立:
1、背景:丰富学生的阅历,积淀专业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2、要点: ①知道中国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②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3、教学重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五、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用多媒体展示乐山大佛的图片,提问
1、你知道雕塑的名字吗?说说有关信息。
2、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头、金属、泥土、木头等。)
3、雕塑和绘画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用手就可以摸得着。)
(一)雕塑的涵义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作为雕塑作品而言,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言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尽管雕塑也可以实现由三维到二维空间的转换,但是立体空间才是其生命根本之所在。
(二)雕塑的种类
下面两件雕塑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从表现形式可分为圆雕、浮雕(这里将浮雕和圆雕以概念结合实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
(三)想一想: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
⑪教师板书: 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
⑫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教学活动
1、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产生的背景:
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在他们的陵墓区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欣赏:中国古代雕塑──陵墓雕刻
欣赏任务:霍去病陵墓雕刻
教师提出问题:①说 一说: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特点
②学生讨论,回顾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作回答。
形体单纯、古朴,构思独特,气魄雄伟,力量沉厚。作者通过岩石的自然形态,产生联想,某些部位甚至不施一凿一锤,极富艺术创造力。
教学活动
2、中国古代雕塑──石窟造像
佛教造像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段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自然地会向往有一个能解放他们的救星出现统治者也需要一种法宝来证明自己作威作福是理所当然的,使人民甘愿受宰割。佛教就这样出现了。因此当时的统治者都大力推崇佛教,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欣赏任务:我国四大石窟简介
在我国,自魏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开始凿的石窟有15处,其中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个石窟群:
A 甘肃敦煌石窟 B 甘肃天水城东麦积山石窟
C 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崖的云冈石窟 D 河南洛阳市南郊的龙门石窟
(四)教师总结
1、陵墓雕刻产生的社会原因:是帝王贵族为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盛行厚葬而产生的。
2、佛教石窟造像产生的原因:在战乱的年代,人民要寻求得到解脱的精神支柱,统治者要寻求巩固政治的理论根据。佛教恰恰提供了这样包治百病的精神药方。随着佛教的传播,石窟雕刻得以产生。
3、石窟造像、陵墓雕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时代特点:在什么样的特定社会环境里,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作品的出现。没有游离于时代背景之外的艺术。如陵墓雕刻与佛教造像。
民族风格:古朴庄重、深沉雄大、气魄宏伟、想象神气、富于审美理想,是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突出的特点。
六 课后拓展作业(网上查阅)
查阅《秦始皇兵马俑》《断臂维纳斯》的相关资料,试比较它们的艺术特点。
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品种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问方式结合学生回答,逐步深入阐述主要工艺美术种类的成就特点。降低学习难度,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中国工艺美术与中国文化相联感受其文化基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教学难点: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三、教具准备:本课教学幻灯片及相关画册
四、教学过程:
(一)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门类众多,品种十分丰富。本课仅选择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品种加以介绍,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辉煌成就和多姿多彩的面貌。建 议补充本课未能选取的其他重要工艺品种如漆器、金银器、景泰蓝、服饰、家具、竹木牙角雕刻等内容,或就当地的工艺名品及学生感兴趣的品种加以介绍。
(二)授课方式当灵活多样,尽可能安排一次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工艺美术展览或工艺美术生产机构,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工艺美术的了解。
(三)工艺美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鼓励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和现有条件,自已动手临摹、制作工艺品,并以之与中国古代优秀的工艺作品作比较,以进一步领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因材施艺、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等特点。
(四)本课的内容可以与中国历史、地理、语文的相关内容衔接起来讲授,如彩陶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与青铜时代、丝绸与丝绸之路、玉器与“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等,启发学生综合掌握所学的知识,使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全面、深入。
教学框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方式
教师收集工艺材料 一 导入 提问1:提到中国的古代工艺美术,我们脑中会闪现哪些工艺品?
展示老师与学生准备的真实物件,指出青铜器、丝绸、陶瓷、漆器、玉器、金银器、景泰蓝等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性品种,即工艺的分类。
提问2:我们准备了这么多的工艺作品,想不想知道与它们有关的背后知识? 二 讲授新知 A 丝绸
提问:说出与丝绸相关的成语? 推出中国丝绸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1.丝绸种类
2.以《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卷草凤纹锦》为例,分析中国丝绸的装饰艺术特点。
B 瓷器
1.提问:汉唐以来,除陆上的“丝绸之路”,你知道另一条海上通道是什么?
播放各国留有中国瓷器的图片及片断“陶瓷之路”(历史短片)
2.分别介绍原始彩陶和宋元等朝代的瓷器。
分析《人面鱼纹盆》、《青花八吉祥纹扁瓶》,说明中国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
3.简介陶瓷之路,景德镇瓷器,唐三彩 C玉器 提问:玉的象征意义?
欣赏当代画家李爱国人体系列指出人体即玉,并分析《玉凤》、《白玉雕桐阴仕女》艺术特征。
引出玉文化概念 D 青铜器
提问:你知道的中国最早的金属器? 通过几件作品简介青铜器的历史及艺术特点。E其他工艺品种
补充了课本未选取的其他重要工艺品种如漆器、金银器、景泰蓝、服饰、家具或当地的工艺名品及学生感兴趣的品种加以介绍 学生课前收集材料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倾听及欣赏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简介丝绸之路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 学生讨论发言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自主性学习在学生已知信息中进行扩展及延伸,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入主题
文学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进行知识逐步深入阐述,是学科整合的体现
利用多媒体艺术补充学生课外资源。
通过提问、欣赏、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基础,进而逐步深入阐述新知识。扩充学生对工艺美术的理解认识 提问式 引导式 启发式 提问式 引导式 提问式 探究式 提问式 启发式 引导式 提问式 讲授式
教师总结:工艺美术涉及到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不仅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丰富和改善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也体会到了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学生倾听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及时鼓励,增加学生掌握知识的自信心。讲授式
课后思考
课题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学习目 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类别。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提高对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祖国建筑以及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
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突破方法: 观察,欣赏,了解。
难点
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能够从外观、结构、布局、装饰、类别来欣赏祖国古代的建筑艺术。突破方法:
欣赏,比较,思考。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课本、自己收集的资料、水彩笔、图画纸。
板书设计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 类别:宫殿、坛庙、塔、寺庙、民居
师生活动预设 个案完善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观察建筑,点出建筑
师:同学们,我们坐在什么地方?(教室)
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它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墙壁、天花板、地面、门窗)还有什么地方有这些特点?(电影院、家„„)
(二)新授: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的欣赏一下课本各种古代建筑。小组交流一下自己对古代建筑的感受。
同学们说一说自己交流的感受。(造型美丽、色彩缤纷)(2)欣赏建筑的外观造型
同学们观察一下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板书)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
从课本中找出答案来读一读。“屋顶 屋身 台基”
说一说,各个部分的造型特点。(3)欣赏建筑结构
同学们说一说我国古代建筑主要使用的材料是什么? 让我们走近古建筑找一找它的特点。读一读课本中的注解。(4)欣赏群体布局
同学们来看一看,这些建筑无论是宫殿还是民居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点?(群体布局)
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的文字。小组·讨论交流,总结。(5)欣赏建筑装饰色彩
同学们分组从课本中找出在建筑中所包含的艺术内容。请每个组来说一说。
我国古建筑综合运用了绘画、雕刻、书法等艺术表现手法。(匾额、楹联、棂格)请同学们看一下如:额枋上的匾额、柱上的楹联、门窗上的棂格。
同学们说一说在建筑中加上各种艺术手法的效果是怎样的?
色彩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同学们从课本中找一找我国古代建筑在色彩的运用上都是怎样的?
(6)我国古代建筑的类别
师:刚才同学们的介绍很精彩,大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建筑,我们来为同学们的介绍分分类。(根据学生的介绍分出:“宫殿、坛庙、塔、寺庙、民居”板书)
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各种建筑类别。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分别说说什么是宫殿、坛庙、塔、寺庙、民居?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建筑类别。
(三)拓展:我们来争做“优秀小导游”,谁来介绍一下家乡的古代建筑。
了解建筑的基本特点
总体了解本课欣赏内容
了解建筑的外观造型
了解群体布局特点 了解建筑装饰色彩
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类别。
培养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能够从外观、结构、布局、装饰、类别来欣赏祖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课堂练习设计
1、从 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各方面来欣赏
宫殿、坛庙、塔、寺庙、民居的不同特点。
2、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建筑类别,争做“优秀小导游”,来介绍一下家乡的古代建筑。
一课一得
剪纸
教学目的:
(1)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
(2)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2)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具准备:剪纸作品若干,各色彩纸,剪刀、刀子各一把.白纸两张;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作业要求: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对称剪纸,做到造型 单纯、简洁、富有剪纸情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学习新课
l,出示剪纸作品并明确剪纸的概念。
剪纸,又叫剪花样、绞花、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2.多媒体展示各色剪纸作品,欣赏的同时归纳剪纸的题材种类。(教师板书)
3.讲解剪纸的类别,剪法及流派
(1)剪纸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用一种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就叫单色剪纸,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显得十分朴素大方。而套色剪纸则是用不同颜色的剪纸拼贴出来的作品,这种形式并不常用,这类作品看起来生动形象。(2)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教师板书)(3)阳剪:将图中的装饰花纹留下,花纹以外的部分剪(刻)去,要求线线相连。
阴剪:图案上的装饰纹样被(剪)去,形成镂空效果,一般要求线线相断。综合剪:一幅漂亮、完整的剪纸作品往往是阴刻、阳刻相结合的,它们互相连接,互相映衬,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4.教师将向学生展示剪纸的一般剪法
月牙纹 柳叶纹 圆形 锯齿纹
7、教师展示单独对称式的剪纸的剪法
(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注意剪刻刀味
8布置课堂作业,用对称式剪法完成一个蝴蝶图案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板书: 剪纸
(1)剪纸的艺术特点:单纯、明快、简朴、朴实、富装饰性。
(2)剪纸的题材:花鸟虫鱼、人物、自然景观、吉祥图案、传说、神话。(3)制作方法:剪、刻。、表现形式:阴刻、阳刻、点色、套色、分色、衬色。(4)造型手法:简化、夸张、添加。(5)纹样的构成形式:对称、均衡。
编结艺术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北京申奥标志,讨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什么图形。为什么申奥的标志要选择中国结,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展示用中国结装饰的生活物品,如扇子、手机、筷子、车饰等,还有身上穿的民族服饰上的结饰,如盘扣、腰带等,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中国气息,是我们炎黄子孙挥之不去的中国情结。北京申奥标志挂图、用中国结装饰的生活用品。
二、略谈结的来历与意义 1.师生互动,用最快的速度打一个结。
2.观察比较师生打出的不同结形,有活结、死结、蝴蝶结等不同结形,哪一种更美观,哪一种更实用。
3.结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具有美好意义的。远古先祖在文字发明之前“结绳记事”、“以绳德厚”;有文字之后,“结”与“吉”同音,它承载着我们对亲友真挚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各种色线、色绳;黑色展板、珠钉或吸铁石,展示学生打的不同结形。
三、平结的编结法 1.平结是一种古老、实用的结形,有高低相等、不相上下之意,又有平稳安定之意,用途广,常用来做手链、项链、门窗等物品。
2.示范,老师带着学生编几个来回。1)固定中间的两根主绳;
2)在需编结处穿上副绳,并打一结固定,使主绳,左右各有一根副根。
3)右绳与左绳相交后从后面绕过主绳,压住左绳穿出。4)右绳绕在主绳上,并压住主绳;
5)左绳与右绳相交,从后面绕过主绳,再从主绳与右绳形成的圈中穿出;
6)拉紧,继续下一轮编结。
3.编完之后,剪断余线。用打火机烧副绳尾部,趁热抹在主绳上固定。
4.装饰玉珠、木珠、铜钱、瓷珠等饰物。黑色展板、泡沫板、对比
色丝绳、珠钉、打火机、小饰物、平结编结步骤图
(如条件许可在投影仪下操作,学生能看得更清楚)。
四、学生制作 1.选择自己喜爱的色绳及饰物。2.构思怎样编,在什么位置装饰什么样的饰物,怎样穿插、固定。可以画几个草图,做到心中有数。
3.编制完成,教师指导并及时解决问题。泡沫板、珠钉或大头针、色绳、饰物、剪刀、打火机。
五、展示总结 1.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学生互评、师评。2.出示用平结编成的动物图案、蜻蜓结、表链、发夹、小型壁挂或背包,引发学生继续尝试、创造的兴趣。
3.布置下节课的课前准备 黑色展板、学生作业、用平结编成的其他物品
课 题:线材造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利用可弯曲的线材(旧电线)的造型创作,体验线材人物、动物造型设计要素和制作方法。
2、床头小摆设的设计制作练习,发现和感知生活的美,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选择创作题材。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动手中创作,在创作中动手。教学准备:
教具——示范作品,铅笔,线材艺术作品图片资料。学具——电线或铁丝,图画纸,铅笔。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联系生活,以讲述方式导入新课)①在地球上和我们工处一个家园的美丽邻居——动物。有些已濒临着灭绝的命运。增强学生维护生态平衡爱护好身边的小生灵。让学生认识到如果人类再不爱护动物,会造成怎么样的后果。
②要求学生描述他们最喜爱的动物,包括形状、构成等 展示一组线材工艺作品,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结合线材作品引入。
二、讲授新课:
(1)请学生分组研究课本中的动物、人物线材作品,分析并找出作品的创作思路和制作方法。
(2)用一笔画的方法,抓住动物、人物的形象和动态,在图画纸上绘图。
指导要点:
1、可参考用线描绘的动物、人物图案资料,按立体造型表现加以改进。
2、完成绘图,用电线进行创作时先要考虑线的首、尾如何处置得更巧妙。
3、未创作成功的作品,将线拉直后再重新创作。设计和制作时,要考虑重心问题,作品完成时能平稳站立,有较好的稳定性。
4、由于电线较长,教室空间较狭窄,制作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把电线两头折卷弯曲呈圆滑状,避免发生被电线切断处划伤的意外事故,一定要注意安全。
三、课堂练习:
用废弃电线按一笔画的画稿制作线材动物作品或临摹书中的作品。
四、展示讲评(小结):
交流展示作业,师生、学生之间共同评述作品的优缺点,总结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课题:扎染和蜡染艺术 学习目标:
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原理,体会扎染和蜡染特有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扎染、蜡染工艺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以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感受扎染、蜡染之美,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制作工艺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观摩制作过程 教学用具:课件、录像 教学过程: 扎染工艺
在大理,扎染制品主要用于服饰和各种家庭装饰用品。大理的扎染图案多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和花卉。染制的图案形象生动,晕纹自然,蓝地白花,青里带翠,呈现素雅凝重之感。特别是大理古城,大街小巷摆满了色彩艳丽的各种各样扎染装饰品,以及服装、鞋帽等制品,为风景如画的高原小城平添了几分美丽的色彩。
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现在扎染普遍应用在壁挂、家居用品、以及服饰上面。其色彩艳丽,古朴、新颖,有一种田园的质朴,回归自然的感觉。深受国内外友人的欢迎和喜爱。
一、扎染简述
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在染色前将织物或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在染色过程中由于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压力,色浆浸渗于织物纹理中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可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
二、扎染的艺术风格
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整体美 ,更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辉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欣赏扎染制品
扎染壁挂、扎染桌布、扎染窗帘、扎染门帘、扎染围巾、扎染面料、扎染服饰等
四、扎染的制作工具和材料
1、材料:真丝、棉布、棉线、麻绳、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促染剂、固色剂等。用于扎染的织物一般用薄而精细的面料,这样染出的成品手感柔软,光泽度也好。
2、工具:缝衣针、剪刀、线、电炉(加热器)、量杯、天平、搪瓷锅、碗、木夹、熨斗搅拌棍、水桶、胶手套等。
五、扎染扎制的基本方法
(一)捆扎法 捆扎法是将织物按照预先的设想,或揪起一点,或顺成长条,或做各种折叠处理后,用棉线或麻绳捆扎。
(1)圆形扎法(2)环形扎法
(3)条纹扎法(4)折叠扎法
(5)打结法
(二)缝绞法
缝绞法可形成线状纹样,可组成条纹,可制作花形、叶形。用大针穿线,沿设计好的图案在织物上均匀平缝后拉紧。这是一种方便自由的方法,可充分表现设计者的创作意图。
(1)平针缝绞法(2)卷针缝绞法
(三)夹扎法
夹扎法是利用圆形、三角形、六边形木板或竹片、竹夹、竹棍将折叠后的织物夹住,然后用绳捆紧形成防染,夹板之间的织物产生硬直的“冰纹”效果。与折叠扎法相比,黑白效果更分明,且有丰富的色晕。
(四)综合扎法
将捆扎、打结扎、缝绞及夹板等多种技巧综合应用,不同的组合可得到丰富多彩的效果。
六、扎染的染制方法 煮染法
将扎好的织物放入染锅内沸煮达到高温染色的效果。最常用的是直接染料与酸性染料。直接染料易溶于水,适染棉、麻、人造丝、绢类。酸性染料色彩鲜艳,易于拼色,最适染动物纤维。
工艺程序:溶解染料-->放入织物-->煮染30分钟-->冲洗晾干
七、欣赏扎染的制作过程
学生通过看录像,了解扎染工艺的制作过程。欣赏儿童扎染制作。
蜡染工艺
一、蜡染简述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二、蜡染的艺术风格
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蜡染的冰纹就是它让人们为之赞美不绝的性格特征。那种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花纹,象冰花,象龟纹,妙不可喻。同样图案的蜡画布料,浸染之后,冰纹就似人的指纹一样决不相同,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亦梦亦幻。
三、蜡染的现状和存在形式
目前的蜡染,大体可以分三大类:—类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人和农村妇女自给自绘自用的蜡染制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民间工艺的范畴。另—类是工厂、作坊面向市场生产的蜡染产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第三类是以艺术家为中心制作的纯观赏型的艺术品,也就是“蜡染画”。这三大类蜡染同时并存,互相影响,呈现出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这种复杂的、多元化的现象在艺术界是少见的。蜡染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民间蜡染走向现代的蜕变,既是当代蜡染艺术家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的结果,也是具有强大内在生命力的民族民间艺术求存图变、回应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
主要形式有蜡染壁挂、蜡染信插、蜡染桌布、蜡染服饰、蜡染小品、蜡染画等。
四、蜡染的工具与材料
1、布料:棉布、麻布、棉绸。
2、蜡料:白蜡、蜂蜡、蜡烛等,加热溶匀后使用。
3、染料:天然染料,直接染料
4、绘蜡工具:蜡刀、油画笔、排刷等。
5、其它工具:天平、量杯、温度计、塑料手套、搅拌木棒、搪瓷碗、盆或桶、可调温电炉、电熨斗等。
五、蜡染的制作过程
(1)设计图案。在布上把要染的图案画好。(2)溶蜡。把蜡(或蜡烛)放到小铁罐里,放到电炉上加热,把蜡溶开成水浆状,并在上蜡过程中一直加热。
(3)封蜡。用毛笔点蜡水,在画好图案的棉布上,按图案需要涂在防染部分。着蜡必须透过织物,并保持一定厚度。
(4)冰纹处理。上完蜡后,进行冰裂纹的处理。(5)漂染。根据不同染料配方配成染液,将好蜡的织物放到缸里浸染,并用木棍搅动它,使布料更好的着色。取出冲去浮色,待脱蜡。
(6)脱蜡。染过色的织物经水洗后,可用电熨斗脱蜡法也可用皂煮法进行脱蜡。
(7)漂洗。大部分的蜡去掉后,用水冲洗棉布,晾干熨平即可。
六、走进中国著名的蜡染之乡,走进手工作坊,去感受那里的蜡染制作工艺。
学生观看录像,了解蜡染工艺。
七、儿童题材蜡染作品欣赏
作业:
上网搜集有关扎染、蜡染的相关资料和图片,下次上课在班级中相互交流
教后记:
第四单元土与火的艺术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2.通过对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认识陶瓷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的综合设计,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5.教学难点分析: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二.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2.通过对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认识陶瓷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的综合设计,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讨论研究
课堂小结
环视教室,组织上课。
在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中,陶艺是最独具魅力的,不仅是因为水、土、火等因素与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更主要的是土和火这两种朴素的材质为艺术家提供了极为宽广且变化莫测的想象空间。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片独具魅力的艺术空间。
1.陶艺之美http://www.xiexiebang.com 找教案 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欣赏。
教师提问:(1)欣赏作品后请同学们想一想,陶艺与雕塑有什么不同吗?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它们各有何特点吗?
教师提问:(2)陶艺与其它艺术门类有何区别?它有哪些独特的艺术语言吗?
2.中国陶艺
教师提问:英文的中国如何拼写?
中国享有盛誉的陶瓷艺术,在世界发展史中,写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篇章。英文“中国”China,指的就是瓷器。它以我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影响着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的陶艺发展概况。(1)原始陶器(2)原始瓷器(3)秦兵马陶俑(4)瓷器发明(5)唐三彩(6)宋代陶瓷(7)元代陶瓷(8)明代陶瓷(9)清代陶瓷 想一想
1.瓷器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2.宋代有哪五大名窑? 中国的陶瓷发展历史悠久,而外国的陶瓷艺术也精彩纷呈,给同学们留一项作业,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考察一下世界各国的陶艺历史。
想一想,陶与瓷一样吗?你会辨别吗? 看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一定想亲手尝试一下陶艺制作的乐趣,别着急,下节课我们就请同学们亲身体验一下陶艺制作的乐趣。
体会陶瓷艺术设计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学生欣赏并思考。
课件
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讨论。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欣赏,启发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入手,学会全面观察和了解作品中的形象。并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1分钟 8分钟
15分钟
12分钟
4分钟 板 书 设
计 第四单元 土与火的艺术
一、陶艺之美
二、中国陶艺
三、陶瓷辨别
第五单元民间美术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 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2. 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学生进行民间美术创作时,对造型的把握。教学方法:讲授,学生亲手制作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概述
一、导入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
二:民间美术的概念:
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
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人,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扎纸、符道神像、服装饰件、龙舟彩船、月饼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差异又形成丰富的品类和风格。但它们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另外,它们的制 作材 料大都是 普通的木、布、纸、竹、泥土,但制作技巧高超、构思巧妙,擅长大胆想象、夸张,且常用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手法,积极乐观、清新刚健、淳朴活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民间美术的形式
民间美术品种极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亦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总的来说,可分为:①绘画。其中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灯笼画、扇面画等。② 雕塑。有彩塑(奇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等。④刺绣染织。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⑤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⑥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⑦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⑧ 剪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⑨纸扎灯纸。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⑩ 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 食品。糕点模、面花面点造型、糖果造型等。
四、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 言传身教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言传身教”是中国民众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一样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言传身教”在民间所承担的技艺传播作用,体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是师徒、父子关系直接传授的方式。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口头语言不需雕饰,自然随性,因此能更生动直观的交流技艺。在这言传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可以让被传播者比较方便记忆起创作的规律,是对民间美术技艺规律的高度概括,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关于泥人造型要“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用笔要领“直线要直、曲线要曲”施彩讲究“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自得净。”民间皮影口诀:“若要娃娃恶,鼻子挨眼窝”、“文人一根钉武人一张弓”等等。在民间的师徒传承中“身教“的情况可能比“言传”多的多。在很多民艺传播者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他们或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要的情况下,以实际操作来教育徒弟,徒弟观察师傅技艺的“身教”就成为民间美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㈡文字、图谱记载
殷商之后,文字的出现为民间美术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媒介基础,民间美术也出现了借助文字传播的方式,大大扩展了其传播的范围。出现了一些记载民间手工艺的理论专著和民间创作者所作的艺谱,前者带有官方修饰的痕迹,如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唐代《工艺之法》、明代《天工开物》等等①。而艺谱以物相传的民间美术,主要是通过谱子的形式传播的,如画谱、剪花样谱、影戏谱、年画版样等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都有程式化的范本有的是集体的创作总结,有的是名艺人亲手绘制的,有的则是借鉴其它艺术形式而从程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来的。②童虽其来源不一,但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日积月累而逐渐积淀、完善和再创作而形成的摹本,这种传播形式有利于普及和传播。有利于民间艺人的交流。
㈢民艺品传播
民艺品传播和图谱传播一样属于以“物”为媒介进行的传播。但是它并不是在创作者内部的传播,而是通过这些艺术品的购买者而将民间美术的技艺带到四面八方。这种参与商品交换,又不局限于行业内部的传播方式,使民间美术的传播方式更加广泛,其社会功能也随之增强了。
第二节
民间美术的造型
民间美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淳风之美的结晶,蕴含着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反映着质朴的审美观念。民间美术是民间劳动群众创作、为美化自己生活服务的,它的创造者和享用者人数最多,几乎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民群众在创造时,根据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就地取材、相机而生,而不是囿于已有的形式创作。所以说民间美术在造型艺术的意义上远远超越了一般的审美功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造型规律,具有普遍程度的审美文化。
一、民间美术的实用造物观念
民间美术的实用生活形态和实用功能目的决定了民间美术的工艺造物思想。人类造物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这种实用需要的满足又是与人的生命原则和生命价值紧密相连的。民间美术的创造不仅忠于这一原则,而且把生命维系过程与造物活动相沟通,成为联系生活的重要方式,因而是一种生活的艺术,遍及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是一种真正为生活造福的艺术。其创造题材以生活为基础,主体形式上也体现了生活的真实、清新、质朴的艺术风格,它源于生活的要求,又服务于生活的目的,实用生活性规约了民间美术在文化和造型艺术上的特征和风格。
二、民间美术的自然性、地域性
我们常说民间美术是淳朴的、粗犷的,这种艺术造型特征,更多的是来自自然的造化。古人十分重视地理环境、自然状况,“天人合一,万物有灵”,并把自然环境与生产劳动、工艺创造结合在一起,《考工记》中说“天有时,地有气”,表现的就是造物与自然的关系。世界上的生物靠一定的自然环境而生存,而造物又依赖于这种存在而创造,可见一切造物活动包括民间美术的造型创造都与自然相互依存,具有密切关系。
不同的地域、地貌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对民间美术造型和风格样式有不同的制约作用,这必然造成民间美术在造型特点上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甚至同一种工艺品种在不同地区,其造型特点也各有千秋。以民居而论,高原、山区、平原、沿海各有格局,互不相同;以南北地域文化而论,民间美术作品的造型特点也各有差异,江南水乡吴侬软语培育出桃花坞年画,造型细腻精致,色泽艳美;而北方年画则显得潇洒大气,陕西剪纸以质朴、豪放的造型特色称雄。民间美术的创作因适应地域、自然条件的变化而积成人群的生活特点,又促成了不同的民族心理与性格特色,最终潜移默化地导致各地民间美术的不同造型特色与表现手法。
三、民俗性
民俗是创造于民间,传袭于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民间美术作为一种民间传承的文化现象,它的创作核心是民俗,同时民俗又是它的生长土壤。每一种民俗活动都可以说是一次民间美术作品的博览会,为民间美术提供了一个展示场所。民间美术创作源于民俗活动,在题材选择和造型形式上必然要受到民间各种约定俗成的民俗系列活动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制约同时又是形成民间美术造型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岁时节日民俗系列中产生了大量的民间美术作品,如红灯笼、门神、年画、窗花,都是新年的装饰品、实用品。这种实用功利性目的,在民俗活动中其造型和形式必然与其活动的气氛相协调一致。比如,喜庆的日子中的剪纸、刺绣题材都是“喜鹊登梅”“吉星高照”等,造型手法以符合题材所表现的内容相一致。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实用目的和装饰效果,也符合民众的心理习惯和民众活动的民俗活动气氛。
四、创作材料、工艺的影响和制约因素
民间美术品种丰富多样,不仅有我们常见到的民间年画、剪纸、皮影和泥玩具等之类,而且还包括凡人们的起居衣饰、风俗节令、人生礼仪,乃至劳作工具等,都是民间美术的形式,真可谓种类繁多、材料丰富、工艺复杂,在其创作中不仅要受到其实用目的的限制,同时制作材料、工艺也为其在造型、构图上提供了很高的要求。如民间泥玩具,其创作是以材料完成其物态转化的,材料媒介是艺术表现的物质基础,它以自身的物理性质规定艺术造型的感性特征,决定了其造型的简约性,在创作时必须概括物象的形体特征,来适应泥土这种材料的特性,这种材料的特质,正好又形成了民间泥玩具独特的造型魅力,如简洁、概括的造型轮廓,令人很容易把握其造型意义,并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
五、审美性
满足实用功能兼顾审美
艺术在起源时,首先是以实用标准来对它加以评价的,它不是一件纯粹的艺术作品,而是具有明确用途的东西。民间美术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至今仍保持着艺术起源时最为原始的状态即以满足人们的实用生活为创作目的,只是到了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出现了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又兼顾体现了人们的审美心理趋向,这样的物品在民间美术中比比皆是。如陕西凤翔的“青蛙耳枕”,我们看见了一定觉得新奇,首先是造型上的不同,为什么在枕头中心要挖一个小洞洞呢?想不到是妈妈为了保护孩子的耳朵不受压挤和便于漏泪水、透气,在功用上的“发明”,耳枕的形体往往又是引导孩子认识世界的玩具,所以在“小洞洞”的周围绣上荷花、荷叶、水草使它装扮得更漂亮,更招人喜爱,此耳枕形象设计中蕴含着母亲的祝福和发挥了耳枕功能的舒心,也表现出一种稚拙的艺术格调。当孩子把它当作玩具时,不同样体现的是“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统一吗?
2、为了满足观念而影响造型
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不考虑所表现的对象生理和物体的科学属性,而以自己心中之意象,即“心”的幻觉去补充“眼”的不及,将所表现的对象都赋予传统所规定的观念,加以自由地、随心所欲地、不受什么科学的透视学、解剖学的限制的再创造。他们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是意念的表现,或规整概括、或装饰均衡、或模糊抽象、或大胆夸张,只要他们认为好看的、美的,都是合情合理的,全是理念中普通的艺术法则,取其神、保其意,追求天地相通、人神交往、物我合一的境界,所以说民间美术的造型在很大程度上受民间传统观念的影响。民间剪纸中的“抓鸡娃娃”造型的诞生和盛行,就是体现了人们希望自己家族,能够人丁兴旺,生殖繁衍永不止息地传续下去的传统观念。
3、降低功能满足审美
绍兴花雕,是以酒坛外面的五彩雕塑描绘而得名,色彩斑斓,图案瑰丽,题材多样,四时花卉,灵禽神兽,历史典故,无所不有,是绍兴一带婚嫁喜庆中不可缺少的民俗实用品。花雕酒在审美上是养足了人们的眼,使人爱不释手。可是,要想喝到着陈年佳酿就必须把花雕酒坛外部华丽、漂亮的泥塑打坏,要不酒坛被泥塑封锁着,酒就没有办法倒出来,在这里漂亮的外表装饰就只是为了满足嫁女儿时华丽、气派、丰美的心理情感,在这里是实用功能明显让位于审美功能,以降低功用而更好的满足审美意义。但是民间还是延续了这种风俗习惯,为了和嫁女儿时的喜庆气氛相协调,同时也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可见这也是民间美术造型的独特之处,同时也反映出民间民众的心理需求。
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特色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和其创造环境、创作主体、实用对象的审美公约、制作材料、传统的民间文化观念、民间民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影响、制约使民间美术的造型具有了不同于其他艺术造型的特征,民间美术将以其造型的淳朴、自然、清新的气质永远给我们谜一般的诱惑和向往,从而唤起我们真挚的艺术情感。
第三节
民间美术的形式
我们在第一节课讲过民间美术的形式,但只是一略而过,今天我们详细的讲民间的美术的形式。
1、民间美术中的重要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十美放风筝》。画面描绘的是初春时节,12位美丽的女子放飞凤筝的场面。人物表情有别,姿态各异。人物是按当时的审美时尚塑造的——柳叶眉、丹凤眼、瓜子脸、樱桃小口一点点。再看看放飞凤筝的女子们的衣着:服饰鲜艳浓重,颜色搭配得当,在淡色建筑、树木和天空背景衬托下,整幅画面的色彩“艳而不俗”,极为引人注目。俊秀婀娜的女子轻闲欢快地放飞着风筝玩耍。舒缓高翔的风筝,扑面而来初春的轻风,一片舒心祥和的景象。这不正是终年劳作的人们热望和祈盼的心境吗?这正是这幅年画寓意深刻之处。从中我们也看到民间年画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杨柳青年画产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传说发源于17世纪初叶。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虽为民间木版年画,却犹存宋元绘画遗风。杨柳青年画;受北方雕版插图和版画传统的影响很大,其特点是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等艺术构思,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理想。取材多戏曲故事、胖娃娃和美女,寓喜庆吉祥之意。作品通俗易懂、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杨柳青年:画的制作,以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为其特点,人物头脸等重要部位,多以粉、金晕染,别具风采,是一种雅俗共赏,具有强烈地方特点的画种。
在我国南方影响最大的木版年画是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早在明代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清代中叶为盛期,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南北齐名。桃花坞年画受传统木版书籍插图的影响颇大,线条清秀,用色淡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鲜明,风格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桃花坞年画《上海火车站》一画。①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情景?②这幅画是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和环境的?③这幅画寓意的思想内容是什么?④概括一下这幅画的艺术特点。(这是一幅反映清朝末年民国初期,上海火车站情景的风俗画,画面围绕着火车站这一特定的环境,展示了不同身份人物的各种活动;这幅画中人物活动明确,场面热闹。人物的衣着浓重、鲜明。背景不着颜色,但借用树木、阳伞、人物,点明了夏日炎炎的热闹气氛;这幅画通过表现热闹、新颖的火车站——以在当时十分新鲜的事物为内容,表达了人们在辞旧迎新之时,除了求
第五篇: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剪纸》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剪纸》教案
教学目的:
(1)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
(2)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
(2)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
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具准备:
剪纸作品若干,各色彩纸,剪刀、刀子各一把、白纸两张、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作业要求:
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对称剪纸,做到造型
单纯、简洁、富有剪纸情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学习新课
l、出示剪纸作品并明确剪纸的概念。
剪纸,又叫剪花样、绞花、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2、多媒体展示各色剪纸作品,欣赏的同时归纳剪纸的题材种类。(教师板书)
3、讲解剪纸的类别,剪法及流派
(1)剪纸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用一种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就叫单色剪纸,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显得十分朴素大方。而套色剪纸则是用不同颜色的剪纸拼贴出来的作品,这种形式并不常用,这类作品看起来生动形象。
(2)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教师板书)
(3)阳剪:将图中的装饰花纹留下,花纹以外的部分剪(刻)去,要求线线相连。
阴剪:图案上的装饰纹样被(剪)去,形成镂空效果,一般要求线线相断。
综合剪:一幅漂亮、完整的剪纸作品往往是阴刻、阳刻相结合的,它们互相连接,互相映衬,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
4、教师将向学生展示剪纸的一般剪法
月牙纹
柳叶纹
圆形
锯齿纹
5、教师展示单独对称式的剪纸的剪法
(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注意剪刻刀味
6、布置课堂作业,用对称式剪法完成一个蝴蝶图案
(三)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剪纸艺术是九年级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既要继承传统民间美术,又要在学习图案形式美和造型设计方面进一步发扬光大民间美术,提高生活品味。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的积累与疏导
剪纸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传统、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优秀民间艺术品种,不同地域形成不同风格流派。
2、技能掌握与指导
了解并掌握剪纸的创作、制作步骤。
能独立完成一幅简单的富有传统文化意蕴内容的剪纸制作。
3、智能提高和指导
感受并理解传统剪纸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在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创新。
4、情意修炼与开导
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观念确认与引导
懂得剪纸的概念。
理解剪纸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平面构成,同样具有平面设计的形式美。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1、剪纸艺术属于设计范畴,理解和体现形式美法则是关键。
2、赏析优秀剪纸作品,提高自己的设计和制作能力。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1、课前准备
教师:不同风格、种类的剪纸作品,示范用的画稿、步骤图,以及剪纸用的工具材料。
学生:一块垫板、彩纸、剪刀、刻刀、稿纸及其他文具。
2、课堂教学
A、引导阶段
展示不同的民间艺术(利用多媒体)
导入本课
B、发展阶段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形式的剪纸作品,介绍剪纸艺术。
(1)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2)
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区别,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流派。主要有北方流派和南方流派。
北方流派:粗犷豪放、造型简练
南方流派:构图繁茂、精巧秀美
结合典型作品,强调剪纸造型要夸张变形、简洁概括
(3)
剪纸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剪刀、刻刀、蜡盘(刻垫物)
材料:一般是纸张
(4)
剪纸的表现方法: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
(5)
示范团花的剪刻,讲解三种剪纸:
a、阳刻剪纸
b、阴刻剪纸
c、阴阳结合(6)
展示示范作品,讲解剪纸的制作步骤:
1、起稿
2、剪刻
3、揭离
4、粘贴
C、布置作业:
1、内容:用单色纸剪刻一幅人物或动物剪纸
2、要求:
a、造型简洁、单纯
b、剪刻精美,富有装饰情趣
D、巡回辅导
个别辅导,发现共性问题,及时提出、解决
E、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夸夸自己的作品,通过展示,让学生们发现他人之长,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利用多媒体
展台)
F、课外延伸
1、了解中外剪纸的异同。
2、了解本社区的剪纸艺术状况,有无民间剪纸艺人。
3、用剪纸装饰自己和他人的房间。
五、练习与拓展选题
六、个别与重点指导
在巡回辅导中个别指导,发现共性问题,重点指出并解决
七、反思与点评记录
1、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
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还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学习剪纸,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发现身边的美,懂得美,追求美,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2、九年级学生相对来说,年龄稍大一些,团花对他们来说,已显简单,他们对那些富有情趣的、具有动态美的人物、动物造型会更感兴趣。这堂课的作业不是简单的团花剪纸,而是较复杂的,不仅要剪、还要刻的人物、动物造型。实践证明,九年级的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当他们的作业被展示出来的时候,他们很满意自己的作品,很自豪,从而使他们对剪纸艺术更感兴趣,对民间美术更富探究精神。
内容仅供参考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