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苏少版九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 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7册第一课,课题为《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属于欣赏•评述单元。教材选取了西方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基本反应了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过程。通过赏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雕塑的特征,了解雕塑艺术品对生命的赞颂,雕塑作品所具有的恒久生命力。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力量与生命的传达。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了解雕塑艺术评议的特点,了解外国雕塑的艺术成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陈述、评价,初步掌握雕塑的艺术评议和艺术物点。并结合雕塑本质特征,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节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通过赏析,感受艺术家赋予顽石的力量与生命,以及艺术家对生命的礼赞。
创造目标:雕塑既是提高的艺术,又是普通的艺术;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的艺术。通过赏析,打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链接整合能力,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对作品新鲜的认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雕塑本质特征,立体造型的理解,能够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优秀的雕塑作品,感受雕塑艺术品对力量与生命的礼赞。教学难点:通过党析,理解雕塑作品的抒情与象征性。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学生对雕塑的相关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曾经接触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外国雕塑欣赏,学生对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比较陌生,而且对外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等都知之甚少。要读懂这些经典的外国雕塑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有些难度。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法、合作学习法、故事引趣法、拓展延伸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雕塑实体,一块大理石,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上网查找外国雕塑的相关资料;收集不同时代艺术家的相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设计:
(一)引导阶段:(设疑导入)出示一块大理石。
问:从这块石头中你能领悟到什么?
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其实,那些完美艺术的生命体早已存在于一块块顽石之中,雕塑家的任务只是将它们从其中解放出来。(1501年,米开朗基罗走进佛罗伦萨教学的庭院,发现一块在那儿闲置了46年的大理石,他如获至宝,利用3年时间雕刻成巨像《大卫》。米开朗基罗能从一块大理石中感受到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导入课题。
(二)合作探究阶段:
1、媒体出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请学生分析两幅作品。
重点:《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单纯、明快、极富雕塑的体量感。可能是史前人类对女性的一种崇拜,也可能是当时人们对人类繁衍生息的一种祈祷。有一种生命的张力。《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庄重、妩媚,“残缺”与“完美”的深刻理解。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2、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展示:《摩西像》。
请学生结合文艺复兴的相关背景知识解读作品。
重点语: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史上一次著名的运动,整个西方文化的知识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恢复了古典时期古典美术的形式和题材,同时强调以科学的态度观察事物,对种艺术作品突出表现了艺术家对透视学和解剖学的深刻认识。个性解放和世俗文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个特点。人文主义,颂扬人的智慧和精神。米开朗基罗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发展到了最高峰。他以写实的手法,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艺术语言塑造传神的形象。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对后世的雕刻家有极大的影响。3、18~19世纪作品:《伏尔泰坐像》;《巴尔扎克像》。请学生比较分析两幅作品对人物内在气质的刻画。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伏尔泰坐像》通过眼神的刻画体现哲学家的智慧。《巴尔扎克像》注重人物的精神状态。4、20世纪初期作品赏析。《张弓的赫拉克勒斯》;《河流》。请学生从两幅作品中感受雕塑的多元化与象征性。
重点语:《张弓的赫拉克勒斯》:粗犷、奔放、现代感。《河流》:象征性。
5、现代派作品赏析。《国王夫妇像》;《空间中独特的连续形体》;《马》;《吻》。四个学习小组分别选取其中一幅作品,分析现代派雕塑的特点。
重点语:20世纪是一个色彩缤纷的时代,各种思潮和流派不断产生并流行,并波及整个世界,如立体派、表现派、未来派、抽象构成等等,都是决裂于传统艺术的新形式。《国王夫妇像》:具象与抽象。
6、雕塑与城市环境。《高速》;《衣夹》。
四个学习小组分别比较两幅作品并结合其他城市雕塑进行讨论。讨论雕塑艺术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联系,并选代表在班级进行了交流。
教师进行简单小结。雕塑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在特定的建筑环境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貌,而城市雕塑则使这风貌更为显著。从空间设计的角度来看,雕塑必须与建筑和环境协调,才能产生美学效果。黑格尔曾说:“雕刻作品的内容和题材也可以随多种多样的地点和建筑的性质而有无穷的变化。”金字塔在无垠的沙漠衬托下,显得何等宏伟壮观;而狮身人面雕像的造型与金字塔锥形的对比关系,使建筑空间组合更有变化;雅典卫城建筑群内部构图中心是雅典娜雕像,它使卫城的环境更为完整。雕塑,应当成为这种流动空间中的艺术,和城市、建筑共同形成新的环境艺术。
(三)感悟体验阶段
1、你能从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像》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吗?
2、你能从奥登伯格的《衣夹》中感受到工业社会的文明吗?城市财运亨通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吗?
3、罗丹是一位开才的雕塑家,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四)归纳巩固阶段。
1、为什么说雕塑所具有的形式美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综合?
2、西方现代雕塑的发展趋势?
3、《国王夫妇像》怎样表现出国王与王后的尊严以及神秘的气息?
(五)课后拓展
结合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小论文。你喜欢中国雕塑吗?中西雕塑有何差异? 教学反思:学生明白美术课与文化课的关系,会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九年级学生,之所以忽视美术学习,是他们认为只要文化课学好就行了,美术课学好与否无所谓。其实,美术学科是门基础课,与其它课紧密相关。二者同属社会意识形态。其起源、反映形式、作用都是一样的。美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艺术鉴赏、创作能力的提高和打好专业基础的问题。
第二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认知目标:在对我国传统水墨山水画表现方法回顾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尝试水墨表现新方法,并欣赏具有创新意味的当代水墨山水画,在欣赏和对比中感受和了解新水墨山水特点及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水墨表现的技能技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1、认识当代山水画新水墨表现方法以及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新水墨表现方法表现一幅山水画。
教学难点:
1、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学生创作一幅具有创新意识的山水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用具:课本,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课的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了两种表现水墨山水画山石的用笔方法和表现步骤,哪个同学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两张上学期学生作业,一张为中锋用笔,一张为侧锋用笔。教师:那么这两张作业哪个是用中锋,哪个是用侧锋表现的? 学生回答。
教师:可能有的同学有点忘了,下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两种表现方法好吗?请同学们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表现两块石头。
学生作业结束。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上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设计问题:
1、你画的画哪幅运用的是中锋?哪幅运用的是侧锋?
2、效果有什么不同?
3、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再次表现,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4、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5、……
教师:看来有的同学对上学期学习的知识还是掌握的不错。那么是否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表现这块石头呢?
出示课题
二、新授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对水墨山水表现方法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同学们下面就先来思考和讨论,并在纸上来尝试表现一下。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尝试用新方法表现。
学生尝试完毕,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上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谈谈在画中的表现方法有了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去这样表现,并对学生的奇思构想作出表扬和鼓励。
教师:不管怎样,同学们都已在探索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当代画家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通过多媒体展示四幅当代水墨山水画与古代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对比画面。
教师设问:
1、这幅画在表现方法上有何新的特点?
2、这种表现方法给你什么新的感受? 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以两块石头或两块以上的石头的组合,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新方法,亲自来感受并表现一幅山水画。
三、教师巡回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找出不足进行调整。
四、学生作业评价
互评,教师评,小组评价
要求每小组推选出一幅作业,并请作者相互评价
五、新课结束
教学反思:就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而言,它大致经过感觉、知觉、联想和想象三个阶段。凭借一般的直观艺术感觉,对作品做出“象不象”、“美不美”的评价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综合、判断、想象、联想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习美术获得。
第三课笔情墨意抒胸臆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教学点评(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亲身体验水墨画的独特韵味,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做到因势利导、人尽其才。对水墨画的体验,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谈谈对国画的认识,教师总结: 国画就是中国人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材料,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创造出来的画。国画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时代的画家都以自己的创造,使传统中国画技法更加丰富多彩。水墨画就是在传统技法上不断的创新,水墨画反映出来的审美情趣,既有历史的、民族的特点,又有时代的、创造的新意。富有韵味,是中国画特有的美感。
二.技法探究:
1.学生做水墨游戏:(1)让学生动手用笔着淡墨在宣纸上随意涂一笔,后用浓墨点在其上。(2)让学生动手先用干浓墨在宣纸上随意涂一笔,后用淡墨点在其上。(3)先用墨在宣纸上随意涂一笔后用色在其上点几笔。(4)先用色在宣纸上涂一笔,后用墨点几笔。
学生做完后,互相观赏评论。教师总结:刚才大家做的几种笔墨游戏,就是水墨画的几种表现方法: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这也是水墨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独特之处。
2.用多媒体出示范画,学生欣赏,师生共讨作品中的韵味: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三.学生体验:(教师布置作业,用几种水墨画的表现方法,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表现内容不限,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使画面富有新意。
第四课
熟悉的韵律
教材分析
本课比较抽象,较难把握。虽然初三的学生已有了初
一、初二美术学习的基础,对各种事物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对该课的认识和把握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解析和引导。
教材要求我们在进行探索和体验的基础上,运用我们绘画的元素(如线条、色彩等),在自主或合作中进行创新学习。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体验与探索绘画、音乐中的旋律和美感、感受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学习运用通感的方法,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并使作品具有音乐的节奏与韵律。
教学目标
就本课教学内容而言,主要是通过体验探讨研究绘画与音乐等学科之间的共通及联系,并能运用通感的手法,以熟悉的韵律,流动的音符为学生打开创造之门,培养创新综合能力。由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界定成三块,一、知识与能力。通过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优秀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学会运用色彩、线条等方法进行绘画练习,注意把握好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不同的绘画和音乐作品,使学生能感受和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不同的表现手段,体验艺术作品的共通之处。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多年的美术及其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无论是在学习方法上,还是知识的容量上,已经具备了解决部分实际问题的能力。音乐则更是这些花季少年的最爱,这些都给本课的学习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
教法、学法
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与本课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会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因此本课开始就以学生刚在英语课上学习的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译林版初三上册第11课)作为课件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熟悉的韵律中进入课题。
二、自主探索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而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渠道,本课通过“自主探寻”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感受美的旋律探索适当的表现方式。
三、合作学习法:以相同的学习任务和爱好自由组成学习合作小组,通过“学生作业”环节中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围绕同一主题,完成作业。
四、拓展延伸法:拓展与延伸是综合•探索课的关键之所在,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后收集或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片,制作情感日记或运用信息技术,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学习绘制动漫、动画或MTV。
教学设计
按照前面的分析,我的教学设计如下:首先进入课前准备阶段,这时教师不仅需要准备相关的美术和音乐作品,多媒体演示设备及美术课笺,还需要准备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及动画、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另外美术课笺的制作和印刷及绘画工具的准备也是必须的。在学生准备中,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同时还要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最后不要忘记带好各自的绘画工具及材料。
关于教学思路,首先课堂导入非常重要,因为她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课堂,所以我准备了学生刚在英语课上学习的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作为课件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熟悉的韵律中进入课题。接着在新授时,第一个环节我准备了两首音乐,一首是来至于费翔《故乡的云》,一首是花儿乐队的《嘻唰唰》,这两首音乐,其中一首舒缓,一首激越,很显然两种音乐表现风格会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如果这时就要求学生将视觉的绘画和听觉的音乐直接等同起来,可能还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表情来体现自己现在的内心感受,要知道表情是能够看到的,那我们这个阶段的目标就实现了。第二个环节则通过让我们欣赏几米的连环画《遇见》、杜菲的《向德彪西致敬—1》及奥基弗的作品《蓝与绿》,使我们从具象到抽象的画面中去体会音乐和绘画的联系,进行分析和师生交流,明确色彩表现音乐的内涵,让学生通过感受和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不同的表现手段去体验艺术的共通之处。
我们知道,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具有较强的作用,而自主的探寻则是学生发展的动力,因此在“自主探寻”环节,我通过让学生去探寻绘画、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美术和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并在这里运用设置互动小游戏,让学生来选择最符合的画面,探寻表达旋律的各种表现形式。最终师生交流探寻结果,填写美术课笺,为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做出最理想的铺垫。
作业是知识积累,技能锻炼的巩固过程,而自由组合的学习合作小组,更是将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等进行了最大的优化,必将为学生在美术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我在“学生作业”环节要求学生可以分小组合作,当然,自由组合时学生人数不能太多,4人左右最理想。可以围绕同一音乐主题,运用较统一的表现形式来合作完成作业。
最后,作品的展示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检阅,也是学生成果的一次交流,在这个环节我要求学生各组选出一幅或一组作品在全班交流,并进行立体的评价。
评价与拓展
其实,对学生的评价应注重其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教师作为评价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注意因人、因时、因地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充分体现多元评价的内涵。本人在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方法:
1、美术课笺中“你的课堂随录”就是一个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评价方式。
2、作品展示时的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则是课堂评价的主要体现。结合本课特点,在这个环节我又增加了关于音乐与画面的联想是有时是具有一定主观性的,不同的个体对作品会产生不同的反映,同一个个体在不同的时期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总之,科学的评价方式对于课堂教学的拓展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一个合适的评价方法必然会刺激学生去关心、去探寻其相关的课题。这对课堂的延伸、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本人根据教学实际和本课的特点,认为可以抓住学生在初步掌握绘画和音乐表达方式中的通感,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融合起来时,要求学生收集或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片,制作情感日记;而部分有基础、有兴趣的学生则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动漫、动画甚至MTV来记录自己的心情与成长。
苏州园林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的,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艺术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的园林,既是作为一种物质财富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又是作为一种艺术的综合体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而出现的,园林建筑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相亲和的思想传统”;我国民居建筑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地方色彩,显示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面貌,体现“长幼有序的伦理观念”,主要是实用性。
教材中第一段先对中国园林的地位、起源、特征加以概括的说明;第二段对中国园林的分类、设计思想、艺术手法作了介绍;第三段讲的是欣赏方法与欣赏要点;然后是分别介绍拙政园、网师园、圆明园与颐和园。
民居建筑一节,首先强调了其实用性及民居的分类,然后对南、北及少数民族民居分别加以概括的介绍。
对我国园林与民居的欣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园林、民居建筑知识的积累以及对于建筑的审美的提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与民居建筑有基本的了解; 2. 通过对园林与民居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 3. 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 了解园林与民居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
2. 初步掌握欣赏园林与民居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出象征的意义; 3. 中国园林艺术对现代环保思想的影响。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提问、欣赏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让学生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进入课题“园林与民居”。让学生观看短片(苏州园林),针对短片提问:我国园林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自然山水风景园
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 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 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对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以及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在欣赏过程中穿插讲解。(或让去过园林的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游园的经历)
(教师讲解)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与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我们刚才欣赏的短片中的苏州园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们再来看一些有关园林的图片。(显示远香堂图片)取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之意,提为远香堂。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夏日池中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佳处,园主借花自喻,表达其高尚的情操。(显示“香洲”图片)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用的是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句子,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显示图片“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古人以虹喻桥。
(显示与谁同坐轩图片)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按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法则,不要横加干涉自然法则。园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以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风景园林和城市园林。风景园林是在较广阔的自然环境中点缀少量人工建筑,如,颐和园,而城市园林则是在人工建筑的环境中布置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观,如,苏州园林。分的细一点则,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如清代的圆明园、现存的北京颐和园等;另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这种园林规模也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这三种类型的园林中以前一、二种艺术成就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筑隐于自然山水环境中。)
小组讨论:
我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园林建筑有哪些区别?(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构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规模怎样?)我国园林的特征:
1.取法自然,高于自然,容自然美与建筑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2.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
3.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划分景区和空间,善于“借景”
5.追求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艺术境界
要素:
园林少不了建筑,建筑在东西放园林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西方古典园林的布局中,建筑占主导,园林是延伸部分,服从于建筑,使园林“建筑化”,建筑是孤立的,无须同园林互相渗透。中国园林的布局中,园林统帅建筑,巧妙地使山石流水,花草树木渗透到建筑中去,迫使建筑园林化,要求建筑随高就低,因山就势,自然敞开,使建筑本身与自然融为一体。
中国古代向来把园林看成是一首诗或一幅画,而不是单纯的土木工程,它巧妙地将诗画艺术与园林熔于一炉,如建筑上的匾额、雕塑等。诗画与园林作品不仅赞赏自然本身的形态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内在美,将自然“人格”化,认为松柏延年、荷花廉洁、翠竹虚心,岩石坚贞,都和人的情感相联系。竹影花影、风声雨声、阳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们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
中国园林三大要素:
山水地形: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
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
园路建筑:“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园林中的对景和借景:
对景:中国园林讲究的是“步移景异”随着人的走动,景物就不断地变换。在中国园林中,最好的景点往往置于最有利的地势上,而且有最好的自然环境作衬托,在游览路线最适于停留的地方便是赏景的最佳位置,在景点多的园林中,各个景点常互为对景。有时为了强调对景中最精彩的部分,还利用门洞、窗洞或建筑的间隙把对景框起来
借景:把园外的佳境,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扩大空间感。借景有多种形式:
远借 如,拙政园“依虹亭”、“菏风四面亭”借园外北寺塔
邻借 如,颐和园漏窗,信步间透过一个个窗洞,就能“步移景异”地欣赏到一幅不同的画面 仰借、俯借则是观赏的角度不同,如,晴空万里,春江渔火 应时而借,一日之间的疏影移动,晨曦残阳 借景还可引申为借声、借香等等。园林的景的欣赏
静观(类似欣赏一幅幅图片)
所谓“静观”是庭院中人能够驻足的观赏点,在可停息的小亭里、坐椅上留住人,使人能对四周的景观仔细观赏。因其视点与景物的位置不变,眼前犹如出现一幅立体的风景画,整个画面就象一幅静态图画,造景就是有意识地安排视线范围内的主景、配景、前景、中景和远景,尽可能使画面向纵横发展。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还常常通过各式洞门或通过各式窗户及各种漏窗,透过门框或窗框,透过门,空间相互联系、渗透,使空间感觉更为深远,使画的境界更生动、更深邃,耐看、耐寻思,让人回味。
动观(类似欣赏短片)
所谓动观,是通过一定的行走的路线,把不同的景组成连续的景观序列,随着人的移布,景色不断地发生变化,因其视点与景物相对位移,犹如观看一幅长卷图画,一景一景不断闯入眼帘,成为一种动态的连续构图,获得良好的动观效果。西方“流动空间”的理论和东方“空间分隔”的理论都异曲同工地创造出庭园步移景异的景色。
尤其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苏州一批面积狭小的私家庭园采用了曲径通幽的表现手法,将动观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庭园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之。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故园林造景能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
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在相对较大的庭园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在现代的庭园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引导学生总结: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这些文化遗产,又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中国园林,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与自然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鉴、继承和发扬。
欣赏了我国的园林建筑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我国的民居建筑(显示一组民居图片),将各地的民居建筑进行对比,概括我国民居建筑的特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平面形式丰富,空间组合多变 ?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 造型朴实,群体和谐,环境优美
? 鲜明的民族特色
(新疆喀什地区天旱少雨,居民喜爱户外生活,院落四周设廊,廊下砌土坑,上铺地毯,是平时待客及家人活动之处。
福建永定县古竹乡圆土楼,为自卫防御而形成的一种封闭型聚居环形大楼,外墙用土造,厚达一米多,大楼一般为一环,高2~4层,每层16间,多的有32开间,内部各间有回廊相连,外部下层不开窗,第三、四层开小窗。)
北方寒冷,人口相对少——多四合院、三合院,空间大些 南方炎热多雨,人口密集——住宅紧凑,多为楼房
少数民族由于安全因素——以族为单位,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形成各种形状的土搂,便于防御
民居建筑的实用性大于精神性追求。课后思考题:
l 请举例说说中国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以及它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
l 当今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建筑越来越多,他们同园林建筑、民居建筑能不能相融合?
中国画欣赏——古代壁画 教学目地A
1、通过壁画这种古老独立的绘画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壁画艺术发展的历史和当时社会经济以及审美意识;
2、通过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壁画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以及独特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重 点 赏析汉魏、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的特点,比较娄睿壁画与汉代墓室壁画在画法和表现技巧的异同。
赏评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在前面一节中,我们开始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国古代绘画,哪么请大家回忆一下中国画的基本材料有哪些呢?(宣纸、毛笔、墨汁、颜料等)。哪大家知不知道最早的中国画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的呢? abc 最早的中国画是出现在一些岩洞里,这些形式叫岩画,不过它与其说是画,倒不如说是一种文字,因为其功能只是简单的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情景,最多还能表达人们的一种理解和愿望,还没有具备审美的功能。那么,真正具备了绘画作品审美功能的绘画,应该是随后出现的壁画。【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壁画?
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饰性图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和风格,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壁画是汉代作品,其分布较广,河南、山西、陕西、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都有壁画。画的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
二、规模较大的汉墓壁画——河北望都东汉壁画。
据墓中题记推测,墓主人是一位高级宦官(东汉宦官浮阳侯孙程)。此墓坐北朝南,由墓道、墓门、前室及东西耳房、中室及东西侧房、后室及北壁小龛等构成。因早年被盗,前室只存壁画。在前室四壁和通道两侧画有官吏和祥瑞动物,画高1.4米,43厘米以下为鸟兽,上部为人物,中间一条1厘米的黄边分开。在官吏图像旁边均有隶书写的官名,如“辟车五百”为一武官,短衣着鞋,拱手肃立。用线粗犷流畅,比较注重神气的刻画,能根据各种人物的身份作不同的刻画,相貌神态各一。由此可能看出壁画的作者无论是专业画师还是民间画工,都是具有相当水平的。
三、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的绘画水平、规模都有了发展。——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
墓主人娄睿是北齐武明皇太后之侄,官至大将军、大司马、太师,是北齐政权中的重要人物。
娄墓同墓道、甬通、墓室在部分组成,现存壁画71幅,面积200.55平方米,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戎马生涯和生活场景;第二部分描绘了墓主人死后升天,回归西方净土的虚幻境界。整个壁画组成了一幅人间生活场景与神怪传说合为一体的壮阔画面。规模之宏大,技艺之精妙,在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史上都是空前的,可视为南北朝时期壁画艺术的优秀代表。
娄睿墓壁画虽然继承了汉代墓室壁画以铁线勾勒形象,单纯粗犷的风格,并继承了自东晋顾恺之“以形写神”的人物画技法。在形象塑造上,更注重人物表情和马匹神态的刻画。造型逼真,用线刚柔并济,并有意识的运用了色彩晕染法、明暗映衬、远近对比的方法,使形象更具空间感和真实感,与汉画只注重动态,用笔稚拙率真的面貌拉开了距离。此外,此作者有很强的空间经营能力,既我人通常讲的构图。在作品中,作者巧妙的将人物、马匹、仪仗安置在长卷式构图中,且穿插、藏露有序。层次繁复、变化多端,既有时间序列感,又有浩繁场面的空间感。
四、佛教壁画
自佛教传入我国,除墓室壁画外,还大量出现了宣传佛教内容的壁画。在甘肃、河南等地的石窟寺里,就存留着许多美丽的佛教壁画。abc 敦煌莫高窟:位于我国西北甘肃省,现存有自北魏至元代的佛教石窟492个,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塑作品,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它反映了自北魏以后,近千年古代艺术发展的成就,是我武了解学习古代历史、宗教、文化、风俗、绘画艺术的重要博物馆。abc 《九色鹿本生故事》:位于莫高窟第257窟,是其中优秀代表作之一,是根据《佛说九色鹿经》的动人故事而绘。
九色鹿本生,或称鹿王本生。所谓本生故事,是批佛经中把印度民间流传的种种舍已助人的行善故事,附会成佛祖释迦牟尼前生前世的事迹。该壁画是说有一人个人落水呼救,正逢九色鹿从河边经过,将其救起,落水人为感谢救命之恩,愿为九色鹿寻找水草。九色鹿不图感恩,只求落水人不要透露她的住处,落水人应诺而去。这时王后夜梦一鹿,身有九色,双角如银。次日便与国王说梦,并请求国王下令捕捉,要剥皮取角做服饰和扶柄。于是国王便下令重金悬赏。落水人暗思,发财的机会到了,便向国王告了密,并领兵进山捕捉。九色鹿被重兵包围,九色鹿质问国王,是谁透露我在这里,国王指落水人,九色鹿义愤填膺,向国王揭露了落水人如何忘恩负义。国王听后谴责落水人不义,立即释放九色鹿回山,并下令全国,若有捕捉九色鹿者诛九族。落水人遭到报应,周身遍出毒疮,王后也因阴谋没有得逞,愤然而死。
该画采取了横卷式构图。故事情节分为九个场面,从画面的两端向中间发展,到中间逐渐形成高潮而结束。这幅画具有我国民族传统绘画的装饰风格,画面以人物为主,平列安排,山石树木仅作衬景,土红地色上配青山绿水,并点缀花草。背景处理采取水不容泛,人大于山,人大于屋,房屋不画前墙可窥内庭的表现形式,不追求立体的空间感和比例关系。
在构图上,则依照故事中所出现的景物作统一布置。南端是水,北端是宫殿,中部是途中,不拘泥于情节发生的先后顺序,然人物、动物、自然环境相统一,特别突出了九色鹿高雅坦然的神态。因而使画面有整体感。
在色彩上,画面以土红涂地,青、绿、黑、白、赭色错杂其间,有浓丽、淳厚、质朴之美。
在线描上,大胆地用了白粉线,饱满、圆润、遒劲有力,加上凹凸晕染,更增加了物体质感的表现。
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通过动态,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了人物神情的表现。如落水者长跪宫外,合掌向国王告密的卑微神态;国王扬手作势似乎在说什么,王后撒娇似的把右臂搭在国王的肩上,长裙下露出的光脚,翘起的拇趾,似在不自觉的晃动。这些细节的刻画描写,生动的表现了王后正在唆使国王加害九色鹿的阴暗心理。更突出的是九色鹿与国王相遇时,九色鹿理直气壮地站在国王面前,陈述救护落水人经过的场面,九色鹿显得那么坦然高大。这些都反映了画家对九色鹿舍已救人、不图报答的正义行为和良好美德的赞许,同时也看出画家以美的形式表现惩恶扬善这一严肃主题所倾注的感情。
五、元代壁画——永乐宫壁画《朝元图》
永乐宫:是元代道教建筑。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县永乐镇,1959年因修三门峡水库,按原样迁至山西芮城县北部龙泉村。永乐宫元称大纯阳万寿宫,是集元代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于一体的重要古建筑群。abc 《朝元图》:位于三清殿内,以8个身高3米以上的主像为中心,画身高2米以上的群仙就有280余尊。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壁画完成于1325年,殿中供奉着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像(已毁),和三清像相配的是殿四周的壁画。全部壁画作为一个整体就是《朝元图》。(三清:道教的一个基本概念: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朝元:指360个值日神去朝谒道教的最高主宰元始天尊)
教学反思:在美术教学中我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重要的是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戒骄戒躁,各项工作都能以更大的起色去博得家长挑剔目光的赞许。
第二篇:苏少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7册第一课,课题为《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属于欣赏〃评述单元。教材选取了西方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基本反应了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过程。通过赏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雕塑的特征,了解雕塑艺术品对生命的赞颂,雕塑作品所具有的恒久生命力。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力量与生命的传达。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了解雕塑艺术评议的特点,了解外国雕塑的艺术成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陈述、评价,初步掌握雕塑的艺术评议和艺术物点。并结合雕塑本质特征,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节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通过赏析,感受艺术家赋予顽石的力量与生命,以及艺术家对生命的礼赞。
创造目标:雕塑既是提高的艺术,又是普通的艺术;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的艺术。通过赏析,打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链接整合能力,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对作品新鲜的认识。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教学重点:通过对雕塑本质特征,立体造型的理解,能够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优秀的雕塑作品,感受雕塑艺术品对力量与生命的礼赞。
教学难点:通过党析,理解雕塑作品的抒情与象征性。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学生对雕塑的相关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曾经接触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外国雕塑欣赏,学生对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比较陌生,而且对外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等都知之甚少。要读懂这些经典的外国雕塑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有些难度。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法、合作学习法、故事引趣法、拓展延伸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雕塑实体,一块大理石,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上网查找外国雕塑的相关资料;收集不同时代艺术家的相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设计:
(一)引导阶段:(设疑导入)
出示一块大理石。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问:从这块石头中你能领悟到什么?
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其实,那些完美艺术的生命体早已存在于一块块顽石之中,雕塑家的任务只是将它们从其中解放出来。(1501年,米开朗基罗走进佛罗伦萨教学的庭院,发现一块在那儿闲臵了46年的大理石,他如获至宝,利用3年时间雕刻成巨像《大卫》。米开朗基罗能从一块大理石中感受到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导入课题。
(二)合作探究阶段:
1、媒体出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请学生分析两幅作品。
重点:《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单纯、明快、极富雕塑的体量感。可能是史前人类对女性的一种崇拜,也可能是当时人们对人类繁衍生息的一种祈祷。有一种生命的张力。《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庄重、妩媚,“残缺”与“完美”的深刻理解。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2、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展示:《摩西像》。
请学生结合文艺复兴的相关背景知识解读作品。
重点语: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史上一次著名的运动,整个西方文化的知识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恢复了古典时期古典美术的形式和题材,同时强调以科学的态度观察事物,对种艺术作品突出表现了艺术家对透视学和解剖学的深刻认识。个性解放和世俗文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个特点。人文主义,颂扬人的智慧和精神。米开朗基罗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发展到了最高峰。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他以写实的手法,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艺术语言塑造传神的形象。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对后世的雕刻家有极大的影响。3、18~19世纪作品:《伏尔泰坐像》;《巴尔扎克像》。
请学生比较分析两幅作品对人物内在气质的刻画。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伏尔泰坐像》通过眼神的刻画体现哲学家的智慧。《巴尔扎克像》注重人物的精神状态。4、20世纪初期作品赏析。《张弓的赫拉克勒斯》;《河流》。
请学生从两幅作品中感受雕塑的多元化与象征性。
重点语:《张弓的赫拉克勒斯》:粗犷、奔放、现代感。《河流》:象征性。
5、现代派作品赏析。《国王夫妇像》;《空间中独特的连续形体》;《马》;《吻》。
四个学习小组分别选取其中一幅作品,分析现代派雕塑的特点。
重点语:20世纪是一个色彩缤纷的时代,各种思潮和流派不断产生并流行,并波及整个世界,如立体派、表现派、未来派、抽象构成等等,都是决裂于传统艺术的新形式。《国王夫妇像》:具象与抽象。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6、雕塑与城市环境。《高速》;《衣夹》。
四个学习小组分别比较两幅作品并结合其他城市雕塑进行讨论。讨论雕塑艺术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联系,并选代表在班级进行了交流。
教师进行简单小结。雕塑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在特定的建筑环境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貌,而城市雕塑则使这风貌更为显著。从空间设计的角度来看,雕塑必须与建筑和环境协调,才能产生美学效果。黑格尔曾说:“雕刻作品的内容和题材也可以随多种多样的地点和建筑的性质而有无穷的变化。”金字塔在无垠的沙漠衬托下,显得何等宏伟壮观;而狮身人面雕像的造型与金字塔锥形的对比关系,使建筑空间组合更有变化;雅典卫城建筑群内部构图中心是雅典娜雕像,它使卫城的环境更为完整。雕塑,应当成为这种流动空间中的艺术,和城市、建筑共同形成新的环境艺术。
(三)感悟体验阶段
1、你能从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像》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吗?
2、你能从奥登伯格的《衣夹》中感受到工业社会的文明吗?城市财运亨通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吗?
3、罗丹是一位开才的雕塑家,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四)归纳巩固阶段。
1、为什么说雕塑所具有的形式美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综合?
2、西方现代雕塑的发展趋势?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3、《国王夫妇像》怎样表现出国王与王后的尊严以及神秘的气息?
(五)课后拓展
结合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小论文。
你喜欢中国雕塑吗?中西雕塑有何差异?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水墨交融写青山
认知目标:在对我国传统水墨山水画表现方法回顾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尝试水墨表现新方法,并欣赏具有创新意味的当代水墨山水画,在欣赏和对比中感受和了解新水墨山水特点及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水墨表现的技能技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1、认识当代山水画新水墨表现方法以及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新水墨表现方法表现一幅山水画。
教学难点:
1、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学生创作一幅具有创新意识的山水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用具:课本,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课的导入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教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了两种表现水墨山水画山石的用笔方法和表现步骤,哪个同学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两张上学期学生作业,一张为中锋用笔,一张为侧锋用笔。
教师:那么这两张作业哪个是用中锋,哪个是用侧锋表现的?
学生回答。
教师:可能有的同学有点忘了,下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两种表现方法好吗?请同学们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表现两块石头。
学生作业结束。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上实物投影仪展示。
教师设计问题:
1、你画的画哪幅运用的是中锋?哪幅运用的是侧锋?
2、效果有什么不同?
3、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再次表现,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4、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5、……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教师:看来有的同学对上学期学习的知识还是掌握的不错。那么是否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表现这块石头呢?
出示课题
二、新授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对水墨山水表现方法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同学们下面就先来思考和讨论,并在纸上来尝试表现一下。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尝试用新方法表现。
学生尝试完毕,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上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谈谈在画中的表现方法有了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去这样表现,并对学生的奇思构想作出表扬和鼓励。
教师:不管怎样,同学们都已在探索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当代画家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通过多媒体展示四幅当代水墨山水画与古代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对比画面。
教师设问:
1、这幅画在表现方法上有何新的特点?
2、这种表现方法给你什么新的感受?
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以两块石头或两块以上的石头的组合,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新方法,亲自来感受并表现一幅山水画。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三、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作业评价
要求每小组推选出一幅作业,并请作者相互评价
五、新课结束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笔情墨意抒胸臆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臶。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臵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本课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亲身体验水墨画的独特韵味,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做到因势利导、人尽其才。对水墨画的体验,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案例二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教学设计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谈谈对国画的认识,教师总结: 国画就是中国人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材料,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创造出来的画。国画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时代的画家都以自己的创造,使传统中国画技法更加丰富多彩。水墨画就是在传统技法上不断的创新,水墨画反映出来的审美情趣,既有历史的、民族的特点,又有时代的、创造的新意。富有韵味,是中国画特有的美感。
二.技法探究:
1.学生做水墨游戏:(1)让学生动手用笔着淡墨在宣纸上随意涂一笔,后用浓墨点在其上。(2)让学生动手先用干浓墨在宣纸上随意涂一笔,后用淡墨点在其上。(3)先用墨在宣纸上随意涂一笔后用色在其上点几笔。(4)先用色在宣纸上涂一笔,后用墨点几笔。
学生做完后,互相观赏评论。教师总结:刚才大家做的几种笔墨游戏,就是水墨画的几种表现方法: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这也是水墨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独特之处。
2.用多媒体出示范画,学生欣赏,师生共讨作品中的韵味: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三.学生体验:(教师布臵作业,用几种水墨画的表现方法,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表现内容不限,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使画面富有新意。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熟悉的韵律
教材分析
本课比较抽象,较难把握。虽然初三的学生已有了初
一、初二美术学习的基础,对各种事物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对该课的认识和把握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解析和引导。
教材要求我们在进行探索和体验的基础上,运用我们绘画的元素(如线条、色彩等),在自主或合作中进行创新学习。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体验与探索绘画、音乐中的旋律和美感、感受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学习运用通感的方法,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并使作品具有音乐的节奏与韵律。
教学目标
就本课教学内容而言,主要是通过体验探讨研究绘画与音乐等学科之间的共通及联系,并能运用通感的手法,以熟悉的韵律,流动的音符为学生打开创造之门,培养创新综合能力。由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界定成三块,一、知识与能力。通过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优秀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学会运用色彩、线条等方法进行绘画练习,注意把握好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不同的绘画和音乐作品,使学生能感受和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不同的表现手段,体验艺术作品的共通之处。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多年的美术及其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无论是在学习方法上,还是知识的容量上,已经具备了解决部分实际问题的能力。音乐则更是这些花季少年的最爱,这些都给本课的学习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
教法、学法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与本课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会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因此本课开始就以学生刚在英语课上学习的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译林版初三上册第11课)作为课件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熟悉的韵律中进入课题。
二、自主探索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而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渠道,本课通过“自主探寻”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感受美的旋律探索适当的表现方式。
三、合作学习法:以相同的学习任务和爱好自由组成学习合作小组,通过“学生作业”环节中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围绕同一主题,完成作业。
四、拓展延伸法:拓展与延伸是综合〃探索课的关键之所在,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后收集或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片,制作情感日记或运用信息技术,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学习绘制动漫、动画或MTV。
教学设计
按照前面的分析,我的教学设计如下:首先进入课前准备阶段,这时教师不仅需要准备相关的美术和音乐作品,多媒体演示设备及美术课笺,还需要准备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及动画、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另外美术课笺的制作和印刷及绘画工具的准备也是必须的。在学生准备中,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同时还要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最后不要忘记带好各自的绘画工具及材料。
关于教学思路,首先课堂导入非常重要,因为她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课堂,所以我准备了学生刚在英语课上学习的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作为课件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熟悉的韵律中进入课题。
接着在新授时,第一个环节我准备了两首音乐,一首是来至于费翔《故乡的云》,一首是花儿乐队的《嘻唰唰》,这两首音乐,其中一首舒缓,一首激越,很显然两种音乐表现风格会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如果这时就要求学生将视觉的绘画和听觉的音乐直接等同起来,可能还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表情来体现自己现在的内心感受,要知道表情是能够看到的,那我们这个阶段的目标就实现了。第二个环节则通过让我们欣赏几米的连环画《遇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见》、杜菲的《向德彪西致敬—1》及奥基弗的作品《蓝与绿》,使我们从具象到抽象的画面中去体会音乐和绘画的联系,进行分析和师生交流,明确色彩表现音乐的内涵,让学生通过感受和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不同的表现手段去体验艺术的共通之处。
我们知道,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具有较强的作用,而自主的探寻则是学生发展的动力,因此在“自主探寻”环节,我通过让学生去探寻绘画、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美术和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并在这里运用设臵互动小游戏,让学生来选择最符合的画面,探寻表达旋律的各种表现形式。最终师生交流探寻结果,填写美术课笺,为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做出最理想的铺垫。
作业是知识积累,技能锻炼的巩固过程,而自由组合的学习合作小组,更是将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等进行了最大的优化,必将为学生在美术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我在“学生作业”环节要求学生可以分小组合作,当然,自由组合时学生人数不能太多,4人左右最理想。可以围绕同一音乐主题,运用较统一的表现形式来合作完成作业。
最后,作品的展示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检阅,也是学生成果的一次交流,在这个环节我要求学生各组选出一幅或一组作品在全班交流,并进行立体的评价。
评价与拓展
其实,对学生的评价应注重其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教师作为评价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注意因人、因时、因地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充分体现多元评价的内涵。本人在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方法:
1、美术课笺中“你的课堂随录”就是一个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评价方式。
2、作品展示时的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则是课堂评价的主要体现。结合本课特点,在这个环节我又增加了关于音乐与画面的联想是有时是具有一定主观性的,不同的个体对作品会产生不同的反映,同一个个体在不同的时期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总之,科学的评价方式对于课堂教学的拓展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一个合适的评价方法必然会刺激学生去关心、去探寻其相关的课题。这对课堂的延伸、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本人根据教学实际和本课的特点,认为可以抓住学生在初步掌握绘画和音乐表达方式中的通感,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融合起来时,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要求学生收集或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片,制作情感日记;而部分有基础、有兴趣的学生则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动漫、动画甚至MTV来记录自己的心情与成长。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苏州园林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的,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臶,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艺术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的园林,既是作为一种物质财富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又是作为一种艺术的综合体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而出现的,园林建筑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相亲和的思想传统”;我国民居建筑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地方色彩,显示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面貌,体现“长幼有序的伦理观念”,主要是实用性。
教材中第一段先对中国园林的地位、起源、特征加以概括的说明;第二段对中国园林的分类、设计思想、艺术手法作了介绍;第三段讲的是欣赏方法与欣赏要点;然后是分别介绍拙政园、网师园、圆明园与颐和园。
民居建筑一节,首先强调了其实用性及民居的分类,然后对南、北及少数民族民居分别加以概括的介绍。
对我国园林与民居的欣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园林、民居建筑知识的积累以及对于建筑的审美的提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与民居建筑有基本的了解;
2. 通过对园林与民居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 3. 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 了解园林与民居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
2. 初步掌握欣赏园林与民居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出象征的意义; 3. 中国园林艺术对现代环保思想的影响。教学方法: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讲解、讨论、提问、欣赏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让学生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
进入课题“园林与民居”。让学生观看短片(苏州园林),针对短片提问:我国园林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自然山水风景园
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 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 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对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以及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在欣赏过程中穿插讲解。(或让去过园林的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游园的经历)
(教师讲解)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臶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与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我们刚才欣赏的短片中的苏州园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们再来看一些有关园林的图片。(显示远香堂图片)取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之意,提为远香堂。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夏日池中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佳处,园主借花自喻,表达其高尚的情操。
(显示“香洲”图片)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用的是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句子,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显示图片“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取南北朝宋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古人以虹喻桥。
(显示与谁同坐轩图片)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按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法则,不要横加干涉自然法则。园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以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风景园林和城市园林。风景园林是在较广阔的自然环境中点缀少量人工建筑,如,颐和园,而城市园林则是在人工建筑的环境中布臵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观,如,苏州园林。分的细一点则,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如清代的圆明园、现存的北京颐和园等;另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这种园林规模也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这三种类型的园林中以前一、二种艺术成就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筑隐于自然山水环境中。)小组讨论:
我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园林建筑有哪些区别?(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构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规模怎样?)我国园林的特征:
1.取法自然,高于自然,容自然美与建筑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
2.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3.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划分景区和空间,善于“借景” 5.追求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艺术境界 要素:
园林少不了建筑,建筑在东西放园林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西方古典园林的布局中,建筑占主导,园林是延伸部分,服从于建筑,使园林“建筑化”,建筑是孤立的,无须同园林互相渗透。中国园林的布局中,园林统帅建筑,巧妙地使山石流水,花草树木渗透到建筑中去,迫使建筑园林化,要求建筑随高就低,因山就势,自然敞开,使建筑本身与自然融为一体。
中国古代向来把园林看成是一首诗或一幅画,而不是单纯的土木工程,它巧妙地将诗画艺术与园林熔于一炉,如建筑上的匾额、雕塑等。诗画与园林作品不仅赞赏自然本身的形态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内在美,将自然“人格”化,认为松柏延年、荷花廉洁、翠竹虚心,岩石坚贞,都和人的情感相联系。竹影花影、风声雨声、阳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们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 中国园林三大要素:
山水地形: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
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
园路建筑:“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园林中的对景和借景:
对景:中国园林讲究的是“步移景异”随着人的走动,景物就不断地变换。在中国园林中,最好的景点往往臵于最有利的地势上,而且有最好的自然环境作衬托,在游览路线最适于停留的地方便是赏景的最佳位臵,在景点多的园林中,各个景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点常互为对景。有时为了强调对景中最精彩的部分,还利用门洞、窗洞或建筑的间隙把对景框起来
借景:把园外的佳境,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扩大空间感。借景有多种形式:
远借 如,拙政园“依虹亭”、“菏风四面亭”借园外北寺塔
邻借 如,颐和园漏窗,信步间透过一个个窗洞,就能“步移景异”地欣赏到一幅不同的画面
仰借、俯借则是观赏的角度不同,如,晴空万里,春江渔火 应时而借,一日之间的疏影移动,晨曦残阳 借景还可引申为借声、借香等等。园林的景的欣赏
静观(类似欣赏一幅幅图片)
所谓“静观”是庭院中人能够驻足的观赏点,在可停息的小亭里、坐椅上留住人,使人能对四周的景观仔细观赏。因其视点与景物的位臵不变,眼前犹如出现一幅立体的风景画,整个画面就象一幅静态图画,造景就是有意识地安排视线范围内的主景、配景、前景、中景和远景,尽可能使画面向纵横发展。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还常常通过各式洞门或通过各式窗户及各种漏窗,透过门框或窗框,透过门,空间相互联系、渗透,使空间感觉更为深远,使画的境界更生动、更深邃,耐看、耐寻思,让人回味。动观(类似欣赏短片)
所谓动观,是通过一定的行走的路线,把不同的景组成连续的景观序列,随着人的移布,景色不断地发生变化,因其视点与景物相对位移,犹如观看一幅长卷图画,一景一景不断闯入眼帘,成为一种动态的连续构图,获得良好的动观效果。西方“流动空间”的理论和东方“空间分隔”的理论都异曲同工地创造出庭园步移景异的景色。
尤其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苏州一批面积狭小的私家庭园采用了曲径通幽的表现手法,将动观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庭园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用不同构思设计之。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故园林造景能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
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在相对较大的庭园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在现代的庭园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配臵,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引导学生总结: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这些文化遗产,又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中国园林,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与自然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鉴、继承和发扬。
欣赏了我国的园林建筑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我国的民居建筑(显示一组民居图片),将各地的民居建筑进行对比,概括我国民居建筑的特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平面形式丰富,空间组合多变 ?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 造型朴实,群体和谐,环境优美 ? 鲜明的民族特色
(新疆喀什地区天旱少雨,居民喜爱户外生活,院落四周设廊,廊下砌土坑,上铺地毯,是平时待客及家人活动之处。
福建永定县古竹乡圆土楼,为自卫防御而形成的一种封闭型聚居环形大楼,外墙用土造,厚达一米多,大楼一般为一环,高2~4层,每层16间,多的有32开间,内部各间有回廊相连,外部下层不开窗,第三、四层开小窗。)北方寒冷,人口相对少——多四合院、三合院,空间大些 南方炎热多雨,人口密集——住宅紧凑,多为楼房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少数民族由于安全因素——以族为单位,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形成各种形状的土搂,便于防御
民居建筑的实用性大于精神性追求。
课后思考题:
l 请举例说说中国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以及它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 l 当今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建筑越来越多,他们同园林建筑、民居建筑能不能相融合?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中国画欣赏——古代壁画
教学目地A
1、通过壁画这种古老独立的绘画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壁画艺术发展的历史和当时社会经济以及审美意识;
2、通过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壁画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以及独特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重 点
赏析汉魏、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的特点,比较娄睿壁画与汉代墓室壁画在画法和表现技巧的异同。
赏评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在前面一节中,我们开始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国古代绘画,哪么请大家回忆一下中国画的基本材料有哪些呢?(宣纸、毛笔、墨汁、颜料等)。哪大家知不知道最早的中国画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的呢? abc 最早的中国画是出现在一些岩洞里,这些形式叫岩画,不过它与其说是画,倒不如说是一种文字,因为其功能只是简单的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情景,最多还能表达人们的一种理解和愿望,还没有具备审美的功能。那么,真正具备了绘画作品审美功能的绘画,应该是随后出现的壁画。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壁画?
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饰性图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和风格,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壁画是汉代作品,其分布较广,河南、山西、陕西、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都有壁画。画的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
二、规模较大的汉墓壁画——河北望都东汉壁画。
据墓中题记推测,墓主人是一位高级宦官(东汉宦官浮阳侯孙程)。此墓坐北朝南,由墓道、墓门、前室及东西耳房、中室及东西侧房、后室及北壁小龛等构成。因早年被盗,前室只存壁画。在前室四壁和通道两侧画有官吏和祥瑞动物,画高1.4米,43厘米以下为鸟兽,上部为人物,中间一条1厘米的黄边分开。在官吏图像旁边均有隶书写的官名,如“辟车五百”为一武官,短衣着鞋,拱手肃立。用线粗犷流畅,比较注重神气的刻画,能根据各种人物的身份作不同的刻画,相貌神态各一。由此可能看出壁画的作者无论是专业画师还是民间画工,都是具有相当水平的。
三、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的绘画水平、规模都有了发展。——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
墓主人娄睿是北齐武明皇太后之侄,官至大将军、大司马、太师,是北齐政权中的重要人物。
娄墓同墓道、甬通、墓室在部分组成,现存壁画71幅,面积200.55平方米,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戎马生涯和生活场景;第二部分描绘了墓主人死后升天,回归西方净土的虚幻境界。整个壁画组成了一幅人间生活场景与神怪传说合为一体的壮阔画面。规模之宏大,技艺之精妙,在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史上都是空前的,可视为南北朝时期壁画艺术的优秀代表。
娄睿墓壁画虽然继承了汉代墓室壁画以铁线勾勒形象,单纯粗犷的风格,并继承了自东晋顾恺之“以形写神”的人物画技法。在形象塑造上,更注重人物表情和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马匹神态的刻画。造型逼真,用线刚柔并济,并有意识的运用了色彩晕染法、明暗映衬、远近对比的方法,使形象更具空间感和真实感,与汉画只注重动态,用笔稚拙率真的面貌拉开了距离。此外,此作者有很强的空间经营能力,既我人通常讲的构图。在作品中,作者巧妙的将人物、马匹、仪仗安臵在长卷式构图中,且穿插、藏露有序。层次繁复、变化多端,既有时间序列感,又有浩繁场面的空间感。
四、佛教壁画
自佛教传入我国,除墓室壁画外,还大量出现了宣传佛教内容的壁画。在甘肃、河南等地的石窟寺里,就存留着许多美丽的佛教壁画。abc 敦煌莫高窟:位于我国西北甘肃省,现存有自北魏至元代的佛教石窟492个,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塑作品,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它反映了自北魏以后,近千年古代艺术发展的成就,是我武了解学习古代历史、宗教、文化、风俗、绘画艺术的重要博物馆。abc 《九色鹿本生故事》:位于莫高窟第257窟,是其中优秀代表作之一,是根据《佛说九色鹿经》的动人故事而绘。
九色鹿本生,或称鹿王本生。所谓本生故事,是批佛经中把印度民间流传的种种舍已助人的行善故事,附会成佛祖释迦牟尼前生前世的事迹。该壁画是说有一人个人落水呼救,正逢九色鹿从河边经过,将其救起,落水人为感谢救命之恩,愿为九色鹿寻找水草。九色鹿不图感恩,只求落水人不要透露她的住处,落水人应诺而去。这时王后夜梦一鹿,身有九色,双角如银。次日便与国王说梦,并请求国王下令捕捉,要剥皮取角做服饰和扶柄。于是国王便下令重金悬赏。落水人暗思,发财的机会到了,便向国王告了密,并领兵进山捕捉。九色鹿被重兵包围,九色鹿质问国王,是谁透露我在这里,国王指落水人,九色鹿义愤填膺,向国王揭露了落水人如何忘恩负义。国王听后谴责落水人不义,立即释放九色鹿回山,并下令全国,若有捕捉九色鹿者诛九族。落水人遭到报应,周身遍出毒疮,王后也因阴谋没有得逞,愤然而死。
该画采取了横卷式构图。故事情节分为九个场面,从画面的两端向中间发展,到中间逐渐形成高潮而结束。这幅画具有我国民族传统绘画的装饰风格,画面以人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物为主,平列安排,山石树木仅作衬景,土红地色上配青山绿水,并点缀花草。背景处理采取水不容泛,人大于山,人大于屋,房屋不画前墙可窥内庭的表现形式,不追求立体的空间感和比例关系。
在构图上,则依照故事中所出现的景物作统一布臵。南端是水,北端是宫殿,中部是途中,不拘泥于情节发生的先后顺序,然人物、动物、自然环境相统一,特别突出了九色鹿高雅坦然的神态。因而使画面有整体感。
在色彩上,画面以土红涂地,青、绿、黑、白、赭色错杂其间,有浓丽、淳厚、质朴之美。
在线描上,大胆地用了白粉线,饱满、圆润、遒劲有力,加上凹凸晕染,更增加了物体质感的表现。
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通过动态,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了人物神情的表现。如落水者长跪宫外,合掌向国王告密的卑微神态;国王扬手作势似乎在说什么,王后撒娇似的把右臂搭在国王的肩上,长裙下露出的光脚,翘起的拇趾,似在不自觉的晃动。这些细节的刻画描写,生动的表现了王后正在唆使国王加害九色鹿的阴暗心理。更突出的是九色鹿与国王相遇时,九色鹿理直气壮地站在国王面前,陈述救护落水人经过的场面,九色鹿显得那么坦然高大。这些都反映了画家对九色鹿舍已救人、不图报答的正义行为和良好美德的赞许,同时也看出画家以美的形式表现惩恶扬善这一严肃主题所倾注的感情。
五、元代壁画——永乐宫壁画《朝元图》
永乐宫:是元代道教建筑。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县永乐镇,1959年因修三门峡水库,按原样迁至山西芮城县北部龙泉村。永乐宫元称大纯阳万寿宫,是集元代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于一体的重要古建筑群。abc 《朝元图》:位于三清殿内,以8个身高3米以上的主像为中心,画身高2米以上的群仙就有280余尊。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壁画完成于1325年,殿中供奉着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像(已毁),和三清像相配的是殿四周的壁画。全部壁画作为一个整体就是《朝元图》。(三清:道教的一个基本概念: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朝元:指360个值日神去朝谒道教的最高主宰元始天尊)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全部构图共计人物形象280余尊,安排成浩大的朝元行列。其中有帝王、文臣、天将天兵、玉女、真人等。构图恢宏,气派非凡。人物造型饱满,面目各异,个性鲜明,神情生动,富于变化。他们之间有的对语、有的沉思、有的倾听、有的注目而视,千势百态且彼此呼应,成为一体。将如此众多而巨大的人物形象组织安排在一个构图中,就边每个人物所穿的鞋子都无一雷同,足见画工武精到的构思、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深厚的生活基础。
在衣纹线描上,用笔劲健而流畅,衣纹圆浑沉着有力。衣带飞舞飘动,吸收了“吴带当风”的神韵。在衣纹的组织上,不但继承了前代道教人物画的传统,而且进一步从实际生活中领会衣纹的转折和内部肢体运动的关系,使勾画的衣纹有飞舞临风之感。勾画的金鼎、铜炉等道具,有很强的质感,使画面富有装饰性和真实感,充分发挥了线的丰富表现力,使墨线在全画中起到骨干作用。
在色彩方面,作者采用富于装饰性的重彩勾线填色来增加画面的气氛,有目地的分散使用青绿、石黄、朱砂等石色,用白色或其它单纯的色调间隔起来。画面重点加工细部纹样,用堆金沥粉突出衣袖、缨络、服饰花钮,使观者远望感到有气势,四壁五光十色,金碧辉煌。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生活中的标志设计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标志的设计构思与制作方法,标志设计课教案同时提高品评鉴赏标志的水平。教学重点:
1、标志设计课教案的意义。
2、标志的分类。
3、标志的设计要素。标志设计课教案
4、标志的构思和制作过程。难点:
设计并制作出具有独创性、单纯性、准确性和艺术独特的标志。设疑提纲:
1、标志的概念?标志设计课教案
2、标志的特征?
3、标志的作用?
4、标志的颜色运用?
5、标志的分类、按用途的不同可分几种?
6、世界上的国旗中,除了中国国旗,有哪一面国旗让你印象深刻?原因?
7、联合国会徽的含义?
8、奥运会标志以什么造型为主?
9、中国银行标志的意义?
10、公益标志的色彩特点?
11、构成标志的方式有几种?请列举你所注意过哪些标志符合上述方式? 教学程序:
1、作图形印象测试。
2、评说测试结果。说明标志的视觉性。
3、提出设疑提纲问题在1、2、3。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4、分组讨论答案。
5、提问学生完成答案。
6、教师补充完善。
7、以建国饭厅为例,提问学生对标志用色的看法,说明标志用色的重要性。
8、解析太阳神标志的意义。
9、提问学生提纲6、7。
10、分组讨论8、9、10的问题。
11、分组抽查提问并补充完整。
12、提出问题11。
13、抽查学生回答。
14、熟悉课本关于标志的构思方面的内容。
15、讲述标志的制作过程。
16、课堂作业:分组设计本校学校标志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招贴
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招贴作品的艺术美,初步懂得招贴画的基本分类和艺术风格、创作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铅画纸、水彩笔(蜡笔)等
教学重点: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构图
教学难点:学生对招贴画设计基本要素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播放一段广告(学生比较熟悉的题材),提问学生播放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一般大家都能正确回答
教师:刚才大家是通过教师剪辑的一个画面知道表达的主题,那么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我们平时要获知一些事情除了这种媒体形式外,还能以什么方法获知?(引导学生回答到本课主题——招贴设计)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正确回答。
二、看画、师生互动阶段
教师:给学生看准备好的招贴画图片,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招贴画的图片,在看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招贴画?
学生:回答什么是招贴画。
教师:总结概念:招贴画是紧密联系社会活动与文化、商业活动的画种,又称为宣传画、海报、广告画。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欣赏一些图片来了解什么是招贴画,那老师又有新的问题了,招贴画有很多种类,我们在欣赏时是不是能找到一些方法或者说怎样把它们一一归类,这样欣赏起来就容易多了,老师想把这个任务交给大家,同时,老师还要看看哪组同学发言最积极,最全面。(准备适当的小礼品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三、议画(学生实践阶段)
接上一环节学生在欣赏了一定量的招贴画设计作品,感受招贴画作品的艺术美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共同探讨招贴画怎样画?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教师:出一简单题目,让学生上黑斑作画(2008奥运会),(每组挑选一个代表,比一比、赛一赛)因为时间有限只要求学生画大致内容即可,无需上色。(通过做游戏来挑选学生,以活跃课堂气氛,如:播放音乐传递物品,音乐停时拿到物品的学生上来作画)
学生:评出画的最好的一幅,讲讲为什么?
教师:点评,引出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A、画面 B、标题(主要构成)C、文字(辅助说明)
教师:略带讲解招贴画常见的艺术风格:
1、写实
2、妆饰
3、抽象
4、漫画
四、画画(学生实践阶段)
教师:我们苏州自古以来就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现在正逢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那么围绕这样一个主题,请我们同学设计一幅招贴画。
创作要求:醒目、生动、准确
创作步骤:
1、审题 准确把握表现内容的关键
2、选取形象 寻找与内容相吻合的艺术形象
3、组合构图 严格考虑招贴画的三个组成部分,组成有机的构图
4、色彩设计 选取符合表现内容的画面色调、标题、文字部分的色彩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5、选取制作方法 剪贴、喷绘、拓印、手工绘制等(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由教师规定制作方法)
6、制作
五、教师总结
挑选几幅学生作品讲解,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同学们,今天这堂招贴画设计就上到这儿,老师从同学们的画中不仅看到大家掌握了招贴画设计的要领,更主要的是,从画中感受到大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心情。让我们共同喜迎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标志设计
标志是专用的象征符号。标志的应用范围大到国家,小至个人,涉及到社会分工的各行各业。
不同的标志代表着不同的事物,反映出不同的信息。不同标志也可显现出传统文化,民族风格,地域特征,时代精神等不同内涵的特有痕迹。
第一章 绪论
一、标志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
指代表特定内容的标准识别符号。2、分类(1)广义标志
包括所有通过视觉、触觉、听觉所识别的各种识别符号。(2)狭义标志
以视觉形象为载体,代表某种特定事物内容的符号式象征图案。根据标志所代表内容的性质,以及标志的使用功能,可将标志 分为五种类别。
A: 地域、国家、党派、团体、组织、机构、行业、专业、个人类标志。B: 庆典、节日、会议、展览、活动类标志。
C: 公益场所、公共交通、社会服务、公众安全等方面的说明、指令类标志。D: 公司、产商、商店、宾馆、餐饮等企业类标志。
E: 产品、商品类标志。A、B、C为非商业类标志,D、E由于涉及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活动,属于 商业类标志。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二、标志的功能
标志的标准符号性质,决定了标志的主要功能是象征性、代表性。在人们的心理上,习惯于将某一标志与其所象征和代表事物的信用、声誉、性质、规模等信息内容联系起来。1、信誉保证
商标代表了商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誉,是商品质量的保证。2、区分事物
商标在视觉图形上的个性化特征,成为消费者选择和购买商品时的重 要依据。3、宣传工具
对于商品及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而言,商标本身就具有信息浓缩的广告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强化商品和企业的品牌地位,增加其商品对市场的占有率。犹其在现代企业经营策略的“CI”理念中,更强调以商标为核心,构建完整的企业形象识别体系。企业可以商标为工具,通过创著名品牌扩大商标的知名度,提高商标的美誉度,从而使商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起到无声的产品推销员的促销作用。4、监督质量
商标的信誉是建立在商品质量基础之上的。商品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商品的信誉和企业的形象。因此商标具有监督商品质量,促进优质商品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作用,制约劣质和过时商品生产的作用。商标的这种监督质量的功能,可迫使商品的生产者为了维护商标的信誉,必需持续不断的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及服务质量,并不断的开发出受消费者欢迎的新产品。5、维护权益
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无形资产。商标的知名度、美誉度越高,商标的含金量也就越高。在市场竞争的规则中,商品的生产企业,可通过注册商标的专用权,有效的维护其企业和商品已经取得的声誉、地位;企业可以注册商标为依据,利用有关商标的法律,保护企业的合法权誉和应得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6、装饰美化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标志具又装饰和美化的功能,这一功能在商标的使用中犹为显著。商标在商品包装造型的整体设计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形式优美的商标可“画龙点睛”的起到对商品装饰美化作用。对于社会而言,对标志的审美和设计水平,既可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意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艺术设计水平。
第二章 标志的历程
在文字未出现的早期人类社会,就出现了为记录、表述或象征、区别某种事物而做的各种记号。原始社会各部族图腾崇拜的图腾物和图腾图案,以及各部落间,为相互区别的纹身等,都具有标志的功能。
原始社会的人们相信当时每个氏族社会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天然物有关联。这种关联物就是氏族的图腾。原始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是由图腾对象转变,繁衍而来。所以图腾被理解为,能够保护本氏族的神灵,受到原始人的崇拜。同时,图腾也成为区别和代表不同氏族的标志。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发展,原始部落中图腾的标志功能分化为两大类。一类是还保留有较明显图腾痕迹的标志性雕塑和吉祥物等。
另一类则逐渐演化和派生为以各种内容和形式构成的社会组织、群体及仪典、说明类标志。例如:国徽、国旗、、地域、党派、组织、机构、行业、学校、等群体标志。以各种内容为主题的庆典、节日、会议、展览、、活动等标志。以各种内容特点构成的公益场所、服务、交通、安全、指令、说明、认证等标志。
图腾标志 标志性雕塑 吉祥物
原始图腾(群体标志)群体标志 国家标志 地域标志 党派标志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组织标志 机构标志
行业标志-企业标志-商品标志 学校标志
仪典标志 庆典标志 节日标志 会议标志 展览标志 活动标志
说明标志
公益标志 服务标志 交通标志 安全标志 指令标志 说明标志 认证标志
纹身对原始人而言,除了美化和装饰外,还有很多实用性功能。如: 标志功能(:主指区别功能。转化为民族服释、徽章、印章、名片等)
伪装功能(转化为迷彩服、作战服等)警示功能(转化为警服、警具等)
肯定功能(转化为胸章、学位证、学位帽、奖状、奖杯等)
美化、装饰功能(转化为现代人对面部、手指、脚指等处的化妆等。)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章 商标、标志的设计要求
一、独特
独特是标志设计的基本要求,在视觉上要形成与众不同的视觉感受。应避免形成与各种各样已经注册,并已经使用的现有标志,在名称和形式上相雷同。
二、注目
注目是标志所应达到的视觉效果。要求标志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中,都能有较强的视觉效果。
三、通俗
通俗是使标志易于识别、记忆和传播的重要因素。对商标设计应追求名称响亮、动听、顺口;造型简洁、明晰、易于识别的效果。使商标无论从听觉和视觉,都具有通俗、易记的个性特征。如:“永久”自行车、“扬子”集团、“方正”集团等标志,都具有较广泛的公众审美基础,是将通俗性与独特性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四、通用
通用是指标志应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标志对通用性的要求,是由标志的功能和需要在不同的载体和环境中展示、宣传标志的特点决定的。标志的通用性分为三个方面。
1、保证标志在各种环境中的有效识别性。2、保证标志在各种载体使用中的适用性和谐性。3、保证标志易于制作和延展使用。
五、信息
商标、标志信息的处理和调节,应尽量追求以简练的造型语言,表达出既内涵丰富,又有明确侧重,并且容易被公众理解的兼容性信息为佳。如中国铁路标志、日本三菱株式会社标志等,具有形象简洁、个性突出、信息兼容的知觉的特点。
六、文化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文化性是商标、标志本身的固有属性。商标、标志中的文化性,是通过商标、标志显现民族传统、时代特色、社会风尚、企业或团体理念等精神信息。在具体的商标、标志形象中,所显现出的这些文化属性,又是由标志设计师自觉或不自觉的以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构思,自然而然的融合于商标、标志的内容与形式之中的。因此,也可以将商标、标志中的文化性,看作是具体商标、标志的设计风格,或设计品味的特征。
七、艺术
标志设计的艺术性,是通过巧妙的构思和技法,将标志的寓意和优美的形式,有机结合时体现出来的。
第四章 标志设计的技法
一、定位
1、从标志名称的文字定位 2、从标志名称的图形定位 3、以标志名称的图文配合定位 4、从标志所代表对象的外部特征定位 5、从标志所代表对象的内部特征定位 6、从标志代表对象发挥的效能定位 7、从突出标志个性特征的角度定位
二、形式 1、简化(4)信息简化(5)名称简化(6)形态简化 2、夸张(4)形态夸张(5)性能夸张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6)属性夸张 3、适合 4、互借线 5、互借面 6、多意图形 7、图文互补 8、谐音图形 9、对比(9)信息对比(10)形态对比(11)面积对比(12)位臵对比(13)方向对比(14)肌理对比(15)主次对比(16)需实对比 10、特异(7)形状特异(8)移位特异(9)面积特异(10)空缺特异(11)突破特异(12)附加特异 11、对称(4)反射对称(5)回转对称(6)旋转对称 12、相对均齐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13、均衡 14、重复 15、渐变 16、放射 17、联合 18、折带 19、重叠 20、立体 21、矛盾空间 22、标志色彩
第五章 商标、标志的发展趋势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苏少版 美术 九年级上册 苏州园林 17册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的,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艺术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的园林,既是作为一种物质财富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又是作为一种艺术的综合体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而出现的,园林建筑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相亲和的思想传统”;我国民居建筑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地方色彩,显示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面貌,体现“长幼有序的伦理观念”,主要是实用性。
教材中第一段先对中国园林的地位、起源、特征加以概括的说明;第二段对中国园林的分类、设计思想、艺术手法作了介绍;第三段讲的是欣赏方法与欣赏要点;然后是分别介绍拙政园、网师园、圆明园与颐和园。
民居建筑一节,首先强调了其实用性及民居的分类,然后对南、北及少数民族民居分别加以概括的介绍。
对我国园林与民居的欣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园林、民居建筑知识的积累以及对于建筑的审美的提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与民居建筑有基本的了解;
2. 通过对园林与民居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 3. 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 了解园林与民居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
2. 初步掌握欣赏园林与民居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出象征的意义; 3. 中国园林艺术对现代环保思想的影响。【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提问、欣赏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让学生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
进入课题“园林与民居”。让学生观看短片(苏州园林),针对短片提问:我国园林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自然山水风景园
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 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 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对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以及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在欣赏过程中穿插讲解。(或让去过园林的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游园的经历)
(教师讲解)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
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我们刚才欣赏的短片中的苏州园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们再来看一些有关园林的图片。(显示远香堂图片)取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之意,提为远香堂。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夏日池中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佳处,园主借花自喻,表达其高尚的情操。
(显示“香洲”图片)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用的是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句子,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显示图片“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古人以虹喻桥。
(显示与谁同坐轩图片)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按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法则,不要横加干涉自然法则。园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以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来划分可
然环境中点缀少量人工建筑,如,颐和园,而城市园林则是在人工建筑的环境中布置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观,如,苏州园林。分的细一点则,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如清代的圆明园、现存的北京颐和园等;另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这种园林规模也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这三种类型的园林中以前一、二种艺术成就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筑隐于自然山水环境中。)
【小组讨论】:
我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园林建筑有哪些区别?(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构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规模怎样?)【我国园林的特征】:
1.取法自然,高于自然,容自然美与建筑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
2.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
3.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划分景区和空间,善于“借景” 5.追求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艺术境界
要素:
园林少不了建筑,建筑在东西放园林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西方古典园林的布局中,无须同园林互相渗透。中国园林的布局中,园林统帅建筑,巧妙地使山石流水,花草树木渗透到建筑中去,迫使建筑园林化,要求建筑随高就低,因山就势,自然敞开,使建筑本身与自然融为一体。
中国古代向来把园林看成是一首诗或一幅画,而不是单纯的土木工程,它巧妙地将诗画艺术与园林熔于一炉,如建筑上的匾额、雕塑等。诗画与园林作品不仅赞赏自然本身的形态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内在美,将自然“人格”化,认为松柏延年、荷花廉洁、翠竹虚心,岩石坚贞,都和人的情感相联系。竹影花影、风声雨声、阳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们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 【中国园林三大要素】:
山水地形: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
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
园路建筑:“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园林中的对景和借景:
对景:中国园林讲究的是“步移景异”随着人的走动,景物就不断地变换。在中国园林中,最好的景点往往置于最有利的地势上,而且有最好的自然环境作衬托,点常互为对景。有时为了强调对景中最精彩的部分,还利用门洞、窗洞或建筑的间隙把对景框起来
借景:把园外的佳境,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扩大空间感。借景有多种形式:
远借 如,拙政园“依虹亭”、“菏风四面亭”借园外北寺塔
邻借 如,颐和园漏窗,信步间透过一个个窗洞,就能“步移景异”地欣赏到一幅不同的画面
仰借、俯借则是观赏的角度不同,如,晴空万里,春江渔火 应时而借,一日之间的疏影移动,晨曦残阳 借景还可引申为借声、借香等等。园林的景的欣赏
静观(类似欣赏一幅幅图片)
所谓“静观”是庭院中人能够驻足的观赏点,在可停息的小亭里、坐椅上留住人,使人能对四周的景观仔细观赏。因其视点与景物的位置不变,眼前犹如出现一幅立体的风景画,整个画面就象一幅静态图画,造景就是有意识地安排视线范围内的主景、配景、前景、中景和远景,尽可能使画面向纵横发展。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还常常通过各式洞门或通过各式窗户及各种漏窗,透过门框或窗框,透过门,空间相互联系、渗透,使空间感觉更为深远,使画的境界更生动、更深邃,耐看、耐寻思,让人回味。动观(类似欣赏短片)
所谓动观,是通过一定的行走的路线,把不同的景组成连续的景观序列,随着人
与景物相对位移,犹如观看一幅长卷图画,一景一景不断闯入眼帘,成为一种动态的连续构图,获得良好的动观效果。西方“流动空间”的理论和东方“空间分隔”的理论都异曲同工地创造出庭园步移景异的景色。
尤其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苏州一批面积狭小的私家庭园采用了曲径通幽的表现手法,将动观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庭园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之。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故园林造景能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
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在相对较大的庭园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在现代的庭园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引导学生总结: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这些文化遗产,又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中国园林,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与自然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鉴、继承和发扬。
欣赏了我国的园林建筑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我国的民居建筑(显示一组民居图片),将各地的民居建筑进行对比,概括我国民居建筑的特点:(结合图片进行讲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造型朴实,群体和谐,环境优美 鲜明的民族特色
(新疆喀什地区天旱少雨,居民喜爱户外生活,院落四周设廊,廊下砌土坑,上铺地毯,是平时待客及家人活动之处。
福建永定县古竹乡圆土楼,为自卫防御而形成的一种封闭型聚居环形大楼,外墙用土造,厚达一米多,大楼一般为一环,高2~4层,每层16间,多的有32开间,内部各间有回廊相连,外部下层不开窗,第三、四层开小窗。)北方寒冷,人口相对少——多四合院、三合院,空间大些 南方炎热多雨,人口密集——住宅紧凑,多为楼房
少数民族由于安全因素——以族为单位,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形成各种形状的土搂,便于防御
民居建筑的实用性大于精神性追求。课后思考题:
l 请举例说说中国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以及它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 l 当今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建筑越来越多,他们同园林建筑、民居建筑能不能相融合?
第四篇:最新 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难忘夏天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表达夏天,挖掘创造潜能,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夏天,抓住自己难忘的细节,用美术材料大胆地表现自己对夏天的理解。
2.难点:如何巧妙地安排构图和运用色彩等手段,生动地表现夏天的特点。三.教学用具
1.用于欣赏的课件图片、录像片段等。
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准备美术工具:彩色水笔、油画棒、水粉水彩颜料、彩色卡纸、剪刀、固体胶等。
四.教学过程 教师准备:图片
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忆)同学们,暑假过得快乐吗?你都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活动?还有什么见闻(游戏、夏令营、玩沙、旅游„„)(用简短语言与大家交流,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发展阶段:
游戏:教师出示游戏:“连连看”
红 橙 黄 蓝 绿 紫
以上颜色哪些可以与夏天有联系?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欣赏图片,进一步了解夏天的画面有什么特征(1、仔细地观察,注意图片上的风景,人物、动物在干些什么?动态如何?
2、感受画面上的色彩和构成,找一找画面上最显眼的色彩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夸张地运用色彩刻画和表现人物形象的。“夏天有火热的太阳,有绿树下的浓荫,有暴雨雷电,也游游泳时的欢乐„„”)引导他们理解和感悟美术作品的构思和创意。
三、布置作业: 想一想,夏天哪些事情最让人难忘?这件事情里有哪些人物?当时的天气怎样?自己在做些什么?当时自己的感受如何?把暑假中最值得留恋的一刻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注意表现出夏天的特征。
(提示:配上题目,突出画面主题。可加可不加)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暑假中有趣的经历,感受家乡和祖国的美好、生活的快乐。
2、运用游戏表演、绘画等多种方式表现丰富的暑假生活,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夏天,抓住自己难忘的细节,用美术材料大胆地表现自己对夏天的理解。教学难点:
如何巧妙地安排构图和运用色彩等手段,生动地表现夏天的特点。
三、新授
1.导入新课
请学生思考:夏季中的大自然与其他季节一样吗?(不一样。)2.新课教学
感受:我和学生一起走出教室,来到户外,让他们亲自感受一下夏日的炎热。引导学生观察夏天里的各种景象和人们的穿着打扮。
叙述: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夏天的大自然和生活与其他季节不一样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独特之处。
讨论:夏天里大自然的颜色和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人们的衣着如何?人们的表情如何?人们用什么方式来避暑? 活动:分西瓜,吃西瓜,体验由炎热突然感觉凉爽的快乐舒适。
欣赏:通过图片欣赏,进一步了解人们在夏天里做些什么,夏天的画面有什么特征。理解和感悟美术作品的构思和创意。
技法:油画棒和水粉颜料结合使用的方法。色纸撕贴的方法。(材料和工具的选择应符合低年级的特征,提示工具的使用安全。)
构思:小组内交流,谈谈夏天里最让自己难忘的事情是什么。在炎热的夏季,自己通常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让自己凉爽起来。说一说,然后构思一下自己的画面,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表现手法。
尝试:体验用画笔自由表达夏天的景象,刻画自己对夏天的感受。也可以用彩色纸和其他的制作手段来表现。简单介绍方法和制作特点。
评价:说一说自己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内容,比一比谁表现的夏天最有趣,看一看谁的美术作品最吸引人。评出“小巧手”,发证书。
四、总结全课
联想:想一想世界上最热的夏天在哪里,那里的人们如何过夏天。夏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请学生课后查资料,拓展他们的视野。
机器人伙伴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机器人相关图文、影像的鉴赏,认知机器人的发展情况、科学意义等基础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机器人的同时,学会如何以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
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并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以各种方式方法搜集有关机器人的科普教育图文、影像素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在认知机器人的科学意义及其实用价值的基础上,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现出来,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创造性。
课前准备:
教具:电脑课件、机器人相关图文资料、影像片段。
学具:有关机器人的图片、文字、玩具或模型;绘画工具、废旧材料等。教学思路: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哆来爱梦玩具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的朋友,瞧,它是谁? 生:哆来爱梦!师:你们喜欢它吗? 生:喜欢!
师:我们都知道哆来爱梦来自未来,它是一只机器猫,它神奇的大口袋里能拿出各种奇妙的宝贝,还有能穿越时空的时光机。今天啊,它打算带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去未来的时空看一看,你们说好吗?
2、播放机器人科幻电影片段
师:那小朋友们可要坐好了,睁大你的眼睛,这就开始我们的时光之旅吧!师:哇,未来的生活多神奇啊!在未来,你们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物吗? 生:有许多有趣的机器人„„ 师:都有什么样的啊? 生:„„
师:小朋友们看得可真仔细。未来的科技真是发达啊,居然有那么多有趣的机器人。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
生:喜欢。
师:大熊有机器猫做他的好伙伴,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个自己的机器人伙伴呢?
生:想!
3、揭示课题《机器人伙伴》
师:这都是有可能的,聪明的科学家们已经研制出了很多神奇的机器人。那么,你想有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伙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机器人伙伴》一课吧。
二、发展阶段:
1、课件展示各种机器人图片 师:现在已经有什么样的机器人了呢?让我们跟随哆来爱梦去“机器人科技馆”去看一看吧。
(播放课件,教师介绍各种机器人的特殊功能和奇闻异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各组展示搜集的机器人资料 师:想必小朋友们也已经了解了不少关于机器人的知识,接下来就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吧。
(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展示各组搜集的机器人资料,并请他们各自说一说资料来源来自己对机器人的兴趣,对机器人的了解情况等。教师授予搜集资料多、介绍好的小朋友“机器人小博士”的称号。)
3、讨论交流,开拓思维
师:你们的介绍让老师也增长了不少见识,机器人的本领高超,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我们的科学家真是了不起,可以制造出这么棒的机器人。我们小朋友想不想成为科学家来制造发明神奇的机器人呢?
生:想!
师: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呢? 生:好好学习,多动脑筋„„
师:恩,说得真好!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那么,我想问问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机器人呢?为什么?
生:„„
师:你想让你的机器人伙伴有什么样的本领呢?你最想让它干什么? 生:„„
师:我们看到机器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外形,有像蚂蚁的,有像恐龙的,还有的什么也不像,外形非常奇特,你心目中的机器人伙伴是不是也很独特,有独一无二的外形呢?给我们大家说说看。
生:„„
4、欣赏范作
师:小朋友们很有自己的想法,你们的机器人伙伴真让老师大开眼界。那别的小朋友心目中的机器人小伙伴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瞧瞧。
a、出示《冲洗机器人》
师:你们瞧,这个机器人像什么呀? 生:螃蟹。
师:它在干什么呀? 生:擦玻璃。师:它可真能干!你们仔细看它有什么独特之处吗?生:它的后腿上有吸盘,可以牢牢吸在玻璃上,再高的楼房也不会掉下来,它的前腿可以喷水,这样就能把玻璃冲洗干净了„„
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这位小画家的设计也非常巧妙。b、出示《大力士机器人》
师:再看这位机器人伙伴,它的形象多威武神气啊,你能模仿一下它的动作吗?
生表演。
师:你表演得真是惟妙惟肖,真像一个很威风的机器人,谢谢你。小画家把它画得很仔细,紧握着的拳头和岔开的双腿显得很有力气,是一个大力士机器人。你们看,它还有什么独特之处吗?
生:它身体上有电路板,有控制器,还有许多按纽和指示灯,这说明它有许多功能„„
生:它的眼睛是用回形针贴成的,还有头、身体也都是贴的„„
师:是的,你说得真棒,原来除了绘画,我们还可以用一些其他的材料使我们的机器人更加的有趣,说说看,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表现你的机器人伙伴?
生:锡纸、纽扣„„
三、绘画表现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好的想法,一定迫不及待的要把它画下来了吧,那么我们就赶紧开始吧,记得要把你的机器人设计得与众不同,让它有神气的外形和漂亮的颜色哦。
学生绘画,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四、评价总结
1、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机器人的独特功能。
2、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别人的作品以及原因。
3、教师总评,鼓励为主,表扬作品有创意、表现手法独特的学生。
4、总结:科学家们预言,再过十几二十几年将会出现更加神奇的机器人,它们能说话、有感情、会思考,看来我们的梦想并不遥远,也许这样的机器人就会在我们小朋友的手中诞生,这一切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实现的。最后,哆来爱梦要我告诉大家,它将把大家今天的想法告诉未来的科学家,我们今天的想象中的机器人伙伴会在未来等着我们!
教后记: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其他三个领域的综合体现。内容关注学生的兴趣又富有时代特点,反映了美术教材内容要体现传统与时代的关系的原则,开阔了学生眼界和思路,实现了科学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本课内容具有丰富的趣味性、知识性、科普性。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欣赏多种机器人的形象,了解其功能、结构、特点,并学会用自己喜爱的工具和废旧材料或其他媒材去构思、绘画、制作想象中的机器人。
在教学中,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本课都充满好奇与探究。能否成功的调动和利用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是上好这一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讨论、欣赏、对话等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巧妙地利用综合材料进行大胆的联想创作,让他们在另一个新鲜的世界里大胆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绘画、制作、实践。
总之,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科学领域的兴趣。通过对机器人相关知识的了解,使他们深切感受到科技的无穷力量,并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想象甚至幻想,为学生树立远大的科学探索精神与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了良好素材。这一课所提供的大量图片信息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通过学习,也使学生充分体验。
贺卡
(一)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设计·应用”为主的综合课。以系列贺卡的设计与制作为教学主体,着重引导学生珍视亲情、友情,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爱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突出以美术的方式,培养学生成为充满的人。
二、教学目的:通过讲授生日贺卡的设计,制作方法,让学生重温学过的色彩,设计,制作知识,培养他们尊敬长辈,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操。
三、教学重点:贺卡设计制作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贺卡的设计构思。
四、教学过程
(一)、1、向学生介绍为朋友、老师、长辈祝贺生日、新年等应该怎样做,送贺卡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如果能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贺卡则更有意义。
2、展示课题:做贺卡
说明:结合实际生活来引出课题,可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以致用的愿望。
3、出示一些贺卡的实物供学生观赏。通过分析让学生掌握贺卡的形式可分为:单页式 折叠式 开门式 立体式 抽动式等
贺卡的内容可分为:生日贺卡 新年贺卡 尊师卡 圣诞卡 祝贺卡 友谊卡等
4、说明:以实物展示,边欣赏边讲解,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以下的课堂作业 做好准备,增加学生的创作灵感。
(二)贺卡的设计方法及制作过程。
1、根据赠卡的目的的选定贺卡的类型。
2、根据内容构思适合的图案内容。
3、裁取纸张,折叠成贺卡形状。
4、用铅笔描绘构思好的图案及文字等。
5、上色,应根据图案内容确定色调。
6、修剪外形或开挖窗口等。
7、填写贺词、赠言。
五、学生作业,巡视指导。
1、学生可自行选定贺卡的类型及形式。
2、根据所定贺卡,设计图案色彩及外形。
3、每个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独立完成贺卡的设计与制作。
4、在巡视过程中要重点帮助设计有困难的学生,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从而顺利完成作业。
说明:由于是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完成作业,所以教师应该着眼于辅导学生根据方法步骤,设计并制作完成作业。
六、完成作业,分析讲评,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1、选取3-4张好的作品,请作者从构图、色彩、表现手法、表现心情等方面讲解。学生评价,部分有代表性的作业 展示评比。
2、分小组欣赏,每组选1-3张作业 展示在黑板上,介绍挑选原因。(要多分析每张贺卡的优点,加以表扬。还可请小作者讲述一下设计思想。)
3、表扬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贺卡
(二)课型:设计应用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演示和制作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贺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并学习贺卡制作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贺卡的制作,提高学生装的设计、制作能力,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品德增进师生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平面)剪贴手法设计和制作贺卡。
难点:1、构图设计
2、恰当选择材料。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自制各种示范贺卡;示范制作备用的花纹图案资料;8开白纸,废旧彩图纸,浆糊、剪刀、画板、图钉等。
学具:16开白纸对折,废旧彩图纸、浆糊,彩色笔,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约2分钟)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色彩知识和美术字等课,今天让同学们运用这些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贺卡。(板书课题:贺卡设计与制作)
贺卡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互相赠送的具在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气氛,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自己动手制作,那么,不但能够节约,而且会使人更感亲切,更有意义。
(板书:爱心与祝愿)
3、贺卡欣赏:(出示贺卡范图、边欣赏边讲解边板书)
贺卡的内容广泛:包括贺年卡,对话圣诞卡,尊师卡、生日卡等。贺年的形式很多:单页卡折页卡;有平面的、立体有声的;横式的,竖式的;心形的、树叶形的及不规则形的。
制作贺卡的方法有:摄影的,色彩绘声绘的,镂印喷刷的以及剪贴的。剪贺卡包括利用多种材料拼贴和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的等。贺卡的制作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精致。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贺卡的方法。
4、剪贴贺卡的制作步骤:(边演示制作步骤边讲解、边板书)(约分钟)
(1)构思、设计
我们要制作一张贺卡,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构思,准备制作一个内容,什么形式的贺卡,然后,可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
在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赠送的对象,因人而异,如老年人喜欢爱欢乐、新颖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灿烂绚丽的色彩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对象的心理和爱好来进行设计制作的贺卡就一定会受到珍视和喜爱的。
(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
(3)选材、配色:废旧的画报和图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图形和色彩,我们就是要利用它选取我们所需要的部分图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鲜艳、明快。
(4)剪贴; 剪取合适的图形,按设计稿依层次贴到纸上合适的位置。(5)书写或剪贴赠言: 如:新年好、老师您好、生日快乐等祝愿的字句。(6)整理画面: 看看什么地方需调整,什么地方空了需添画。
5、学生课堂作业
作业要求 :制作一张贺卡,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工艺精致。
(1)请位同学到讲台前各拼贴一张贺卡。
(2)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开始设计制作剪贴形式的贺卡。
(《新年快乐》、《友谊地久天长》、《老师,您好!》播放轻音乐。)
教师巡视辅导,交待注意事项:
构图时要注意疏密、虚实关系;配色要鲜艳、明快图案和文字要眉目清楚剪贴花纹线条要流畅不要把连接处剪断了。
6、课堂小结(约分钟)
(1)与学生一起分析、讲评作业,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2)学生互相交换贺卡。
(3)总结课堂教学情况。
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图片或画报剪贴制作一张贺卡,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工艺精致。
诱人的瓜果
教材分析: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学习领域,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致观察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艺术创作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丰富他们的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他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并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真实而独特的感受,体验美术造型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启发学生观察、体会、表现各种瓜果的外形、颜色、质感等。
2、操作目标:能够用色彩大胆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并运用恰当的构图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提高观察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绘画形式与色彩表现瓜果,体验艺术的美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色彩大胆表现自己独特感受,并运用恰当的构图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教学准备:各种绘画工具、课件、瓜果实物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猜谜,活跃气氛
(1)黄皮包着红珍珠,颗颗珍珠有骨头,不能穿来不能戴,甜滋滋来酸溜溜。
(打一水果)——石榴
(2)黄金布,包银条,中间弯弯两头翘。
(打一水果)——香蕉
(3)身上有节不是竹,粗的能有锄把粗,小孩抓住啃不够,老人没牙干叫苦。
(打一水果)——甘蔗
教师可追问一句:你从哪句猜出来的?
一、创设情境,感知瓜果的特点
1、过渡:同学们真是猜谜的能手,听说我们班有很多同学还是种瓜果的能手呢!是不是啊?(学生疑惑)
2、教师出示开心农场,学生热烈反应。
3、咱们班这么多果农啊,你们都种过哪些瓜果?指名生交流。生:我种过„„ 师:瓜果的品种真丰富啊!
4、这么多瓜果中,你最喜欢吃哪种呢?你能来夸夸它吗?
5、学生夸瓜果,(有幻灯片的大图出示),教师随即引导观察。
【一个学生夸完以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注意一些瓜果上的细节,比如颜色、瓜纹、细节。】
6、教师:这位同学夸了瓜果的形状、颜色、味道、营养,借机板书:形状、颜色,他还关注到了瓜果外型上的一些细节,真不错。
7、教师小结:(出示图片)瓜果有着独特的形状、丰富的颜色,看着就想吃,真是太诱人了!出示课题:诱人的瓜果
二、教师示范,抓住外形的细节和大胆用色
1、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最爱吃什么瓜果吗?我来画一画,你们猜猜看。师范画,画几个椭圆形(不同的姿态、还有前后遮挡),学生马上乱猜,教师公布答案——出示实物猕猴桃。学生马上会反映:画的不像,猕猴桃外面是有绒毛的。教师紧接着:哦,原来表现瓜果的时候要紧紧抓住它外形上的细节特征。随即用点板画绒毛。这样呢?学生反应,师:猕猴桃毛茸茸的质感就表现出来了。
2、猕猴桃的肚子里藏着美丽的秘密呢!展示它的剖面,换个角度观察,能发现瓜果的另一种美,像橙子、石榴、杨桃也是这样。(出示图)
3、看着这绿色的果肉,吃起来一定是——(酸酸的)。(出示粉色的猕猴桃,贴在原来猕猴桃的旁边)那这个猕猴桃呢,看上去——甜滋滋的。因为——指名学生说:粉色给人一种甜蜜的感觉。
4、小结:看来,不同的色彩能表现瓜果不同的味道。
三、欣赏范作,感受色彩、构图和画面情趣
(一)1、看,就像这两幅作品,小朋友想用色彩表达什么样的感受呢。出示一副暖色调的画、一幅冷色调的,让学生感受不同色调的瓜果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2、教师小结:像这样,创造性的运用色彩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能使作品变得更加别致。
(二)1、美术大师也画瓜果,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表现瓜果的。出示作品
2、学生会惊叹,教师:这幅画什么地方让你这么惊叹?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瓜果们有前有后,有疏有密地组合在一起,再通过冷色衬托暖色的瓜果,画面展现出缤纷之美。板书:有前有后,有疏有密
4、看了这幅画,再看看老师的这幅画,你能帮老师的画里面添些瓜果进去,让画面显得更饱满吗?学生说,教师添,巩固上面的要点。
(三)1、画家格里斯是怎么让瓜果显得更诱人的呢?欣赏格里斯的《静物》,学生回答。
2、师:几个造型不同的梨,衬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做点缀,画面充满了生活情趣。板书:背景点缀
3、师追问:你能让老师的画变的有情趣吗?指名学生说 师板书:情景想象。
四、学生创作
1、过渡:像这样,抓住瓜果形状和颜色的特点,注意有前有后,有疏有密的摆放,形成层次丰富的构图,再添加背景点缀,情景想象,一幅幅诱人的瓜果图出现了。静静地欣赏,细细地品味,把得到的启发和同桌交流一下。
2、听,农场广播响了,出示作业要求:农场瓜果丰收啦!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创作一幅诱人的瓜果图。你将有机会获得神秘的农场礼物哦!
3、心动了吗?心动不如马上行动,拿出画笔赶快画起来吧!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一评、奖一奖
1、小组互赏,看看小组内的同学的作品中哪个方面最吸引你?
2、组内推荐,板贴黑板,学生点评,教师点评,学生说创作理由。
3、学生自我推荐,其他学生评。奖励农场礼物
六、课堂总结
通过我们的观察发现,大胆表现,生活中最常见的瓜果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瓜果图,(教师给作品加个画框)我们可以用来装饰房间,装点生活。希望同学们能多多发现生活中的美,创作出更多精彩的作品出来。
瓜果的想象
一、教学目标
①认知领域:了解瓜果在大小、形状、色彩和质感的不同特点。
②技能领域:能掌握切挖、拼接、镶嵌、组合等多种方法设计制作作品。③情感领域: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于生活之中,激发学生大胆参与和积极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应充分利用瓜果本身的大小、形状、色彩进行充分想象,能巧妙地运用拼接、切挖、组合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学难点:能创造性地使用材料,想象大胆,别具匠心。
三、教学过程
(1)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Flash课件“瓜果也美丽”;
·实物投影仪及视频展示台;
·布置好展台“我的瓜果变变变”。
学生:·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牙签、小刀、双面胶等;
·水彩笔、水粉颜料、油画棒、材料纸等。(2)导入(看一看):
播放Flash课件——《瓜果也美丽》片断(逐步演示播放并配解说词)“我本来是个长的圆圆胖胖的大苹果,又香又甜。有一天,我的主人对我说:喂,你想不想变得漂亮一点?我可以帮助你!于是,我高兴地答应了。看,我变了(用两颗黑白扣装上眼睛)——又变了(贴上了用桔子皮剪成翘嘴巴)——继续变(头上插上了一些小碎花)——哈哈!我变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提问:(a)谁来说一说这个苹果是怎样变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的?
(b)你又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呢? 继续演示课件,并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把我们带来的各种好吃的瓜果变一变、打扮一下,看看谁把瓜果打扮得最新奇、最有趣、最漂亮。
(3)讨论、探究方法(想一想)
①教师引导:看了刚才老师播放的内容,你学到了些什么方法?
②学生:有添加五官的、有把水果切割分开的、有在瓜果上挖出口子的、有把挖掉的部分加在另外部分的„„
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添加、切割、切挖、摆放、拼接等方法。(4)“大家一齐来设计”(动动手、说一说、做一做)
学生分别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其间教师巡回关注学生的制作过程,肯定并鼓励新奇的设计及大胆巧妙的组合,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完成制作任务。
(5)“请问你最欣赏谁?”(议一议)
将学生设计的作品摆放在一起,大家围聚欣赏,说一说自己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教师以欣赏的口吻引导学生发现同学作品中的新方法和有新意的、别具匠心、与众不同的新颖作品。
四、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把本来平淡无奇的瓜果和一些蔬菜经过自己灵巧双手的巧妙加工,有的变得有趣极了,有的变得非常可爱,有得又变得非常漂亮,其实,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敢于想象,敢于动手实践,敢于创造,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的!
相同图样排排队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图案、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一些知识。
技能目标:掌握二方连续纹样的描绘技能,能描绘出有装饰效果、色彩美丽的二方连续图案。
情感目标:在二方连续图案的构思、组合、创意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认真细心的态度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描绘技能,描绘出美观大方的图案,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掌握二方连续图案创作的特点和规律,尝试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完成二方连续图案。
四、教学准备:一些图片、绘画材料、树叶。
五、学生准备:彩色纸、胶水、绘画材料。
六、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欣赏通过欣赏一些图片导入新课,出示一些二方连续的纹样,让学生看看他们有什么特点?(作品展示)漂亮吗?这上面是什么?你还发现什么?(每一种物体的形状、颜色一样。)出示单个物体我们来比较:一排重复的物体和一个物体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呢?
每一种物体就像是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型一样,一个一个地重复地连续地排列着。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相同图样排排队。(揭示课题)这里的图样是指什么呢?(刚才欣赏过的物体)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这些纹样都是一些连续的重复纹样,从而引出二方连续的概念。像这样的纹样向上下或左右有规律地连续重复排列起来图案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二方连续。
学习二方连续的制作方法:
1、小游戏:我们来换一个新图样——小树叶,教师用水粉调好,“同学们,谁来给它们排排队?”提醒他们排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什么?(颜色、形状要一样。)
2、看黑板上的排列方法排的怎样,说说有没有其它排列的方法。
3、无论用什么方法排,每一片小树叶都是一样的。
4、这里的纹样能不能变的复杂一些呢?出示和刚才不一样的第二片树叶,两片不一样的树叶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更加漂亮的纹样,现在该怎样排呢?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改变图样(颜色、摆放位置)。
同学们,想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纹样,先请学生讨论讨论,交流在生活中见到的二方连续。然后师生共同欣赏课件中的二方纹样的例子,体会二方连续的美(茶杯上、地毯上、织物上、古代建筑)
小结:原来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二方连续图案,你觉得漂亮吗? 作业要求:
今天,请同学们当一回小设计师,想一想你怎样可以做出一些一模一样的重复图案呢?
启发学生想想怎样可以作重复的花纹呢?
相同图样排排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1.什么是二方连续纹样?
2.二方连续纹样的应用范围?
二、请学生继续完成上节课没有完成的作业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1.叫几个表现好的学生(上课坐得正),跟着老师把设计的作品贴起来。
2、参观作品:请学生议论最喜欢哪一个二方连续图案,好在哪里?(创意和色彩)让学生在评价别人或自己的作品时,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继续发挥自己的优点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
总结:用二方连续图案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我们不但要学会了欣赏美,还学会了创造美!
个性设计:一堂课四十分钟如果让学生充分了解二方连续后再把作业当堂完成似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有意安排第二课时的大部分时间给他们创作,并让他们同龄人之间进行评价,从而在放松的愉快的气氛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小挂件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掌握对小饰品的装饰过程和装饰的技巧。
2、提高学生的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挂饰的装饰过程。
教学难点:装饰设计。
三、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迪斯尼乐园谁是主角吗?(米老鼠,唐老鸭等)你们看谁来了?(出示头饰并戴上)
(学米老鼠的声音)同学们好,今天我米老鼠和你们一起上美术课,真是太好了!不过,我给你们带了不少礼物,你们想不想要?(出示装饰用品同时出示板书:小挂饰)
我还特别带来了一棵西方人最喜欢的圣诞树(黑板板画)它有什么用处呢?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二)、分析讨论
1. 分析小挂饰最基本的特点
我在中国还有一个好朋友,它是生长在云南,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孔雀)它总说自己不是很漂亮,我们帮它打扮一下好吗?(装饰过程演示)(请两名学生装饰,教师指导)2. 分析小挂饰制作过程
这只孔雀想挂在墙上,让你天天看着它,你们想一个办法好不好?(学生发散回答)谁想到前面试一下? 你们每个人也都有礼物,想不想要?(事先在一些学生的书桌里放一些小挂饰)
3. 分组讨论
小挂饰是怎么做出来的?有什么特点? 小结: a.具体形象 b.装饰 c.安挂绳
(三)、实践探索,制作过程 1.(制造气氛)我们这棵圣诞树终于有用了,你们知道是做什么吗?
2.你想给这棵圣诞树挂上什么小挂饰呢?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设计构思)
3.布置作业:用你灵巧的手把这棵圣诞树打扮起来吧!4.学生制作,教师指导(放音乐)
四、小结
我们今天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打扮的不仅仅是圣诞树,还有我们美好的生活,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勤奋探索,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能工巧匠了。
五、师生再见。
亮眼睛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通过观察,了解人类眼睛的结构、形状、色彩和情感意义。
3、能用不同方法表现情感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亮眼睛的形状、颜色、特征和神态的刻画。
教学难点:亮眼睛的不同表达方法以及眼睛的情感意义的表达。
三、教学具
教师:课件、布娃娃(事先用纸或布将眼睛蒙住)
学生:绘画和手工工具、小镜子
四、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位美丽的朋友来到小朋友的中间,想不想认识她一下?
2、示布娃娃。(引起讨论)师:啊?怎么了?
是啊,她没了明亮的眼睛,心情会怎么样?(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失明的滋味)
生:很难过,看不见,不方便„„
师:一双明亮的眼睛多么重要啊!我们来帮帮她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生:画、做„„
师:好的。不过我们在帮忙之前可得好好研究一下眼睛,否则弄错了,她会生气的,是不是?
(二)、讲授新课
1、观察
师: 眼睛都长得一样吗?
桌相互看眼睛,发现眼睛的不同处。生:„„
师:眼睛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眼睛大,有的眼睛小,有的眼睛圆,有的眼睛细长,有的眼角上吊,有的眼角下垂。
2、认识 师:眼睛的外形虽然不一样,但他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看看小镜子里你的眼睛,有哪些部分组成?
生:看一看,说一说。
(示图:眼睛的结构,认识。)师:眼睛的结构以及视觉的形成。
3、初次表现
师:知道了这个知识以后,老师要来考一考大家,我们比比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镜子里的眼睛画下来,看谁又快又好。(请一位同学在视屏展示台上表现)
4、评一评,表扬出色的小画家。
(三)、深入探究
1、眼睛的表情
A、师:刚才我们在镜子里面看到了自己的眼睛,非常明亮美丽。其实啊,在不同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也不一样,你们相信不相信?
B、(示不同表情的眼睛)
师: 说一说,你从不同的眼神里看到了什么样的表情? 生:„„
师:眼睛在惊恐时会变大,高兴时会变小;发怒时„„,悲伤时„„。
2、欣赏眼睛传达的感情
师:不同的眼神,传达给我们的感情也不一样。a、出示希望工程“大眼睛”
师:大家看一下,这张图片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是什么地方? 生:眼睛„„
师:摄影记者通过对这个小女孩眼睛的抓拍,表达了她纯真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她对读书的渴望,引起人们对失学儿童的关注,成为“希望工程”最著名的招贴画。
B、恐惧的眼睛 师:这是俄罗斯学校的人质事件中被抢救出来的一个小姑娘,大家看一下她的眼睛是什么样的,表达了什么?
生:„„
C、慈祥的眼睛
师:这是一张谁的眼睛,你从眼睛里面看到了什么? 生:„„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透过那扇窗户,可以知道很多真挚的感情。
3、眼睛里的世界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明亮的眼睛不仅能传达出人的感情,而且,如果你仔细观察的时候,你还会发现一样很奇妙的现象。
学生相互观察眼睛,看看别人的眼睛里有你吗?
师:眼睛在注视周围的景物时,眼球上会映现出周围的景象。
五、表现
1、表现方法指导
师:认识了很多美丽的亮眼睛,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心里的亮眼睛表现给大家看看啊,今天我们就给我们的朋友设计一双美丽的眼睛。她是高兴还是悲伤?说一说有哪些表现方式,请你根据你的想法来表现。最好再画出小姑娘眼睛里的世界。(示图,音乐。)
六、展示评价
1、展示,选出最亮的眼睛贴在布娃娃的脸上。
师:没有眼睛的日子是难过的,我们应该尊重盲人。没有明亮的眼睛就不能看见美丽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好好保护我们的眼睛。
2、(音乐,校园的早晨)带上你们的好朋友,用你们明亮的眼睛跟老师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一起去感受五彩缤纷的世界。
七、课后拓展
不仅我们人类有神奇的眼睛,动物的眼睛也是千奇百怪,请大家课后搜集一些关于动物的眼睛的资料和图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图文并茂的知识卡片。
感觉肌理
一、教学目的:
1、强调眼、手、脑的结合,尝试用拓印、磨印等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来,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2、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漂亮的肌理美。
三、教具准备:
1、搜集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
2、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
1、组织教学
2、导入 新课:
A、触摸实物(有几件东西在没有让它们亮相之前,我想让几位小朋友来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呢?)这几件实物分别是:海螺、贝壳、麻袋、树叶、陶瓷等。
B、说说触摸的感觉,导出肌理概念
(这些凹凸不平的物体中,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圈螺旋纹,这就叫做肌理。)
C、出示课题
3、讲授新课:
A、出示树叶,感受它的肌理。
指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用手触摸它的叶脉。(树叶上细细密密的叶脉就象张蜘蛛网一样,有意思!)提问学生:漂亮的事物把它表现在画面上才好,怎么表现呢?
B、讨论拓印、磨印的方法。
(可以照着画下来,那就是写生。)再进一步提问:如果要把纹理一模一样地表现出来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结合磨印、拓印的画面,使学生开始对肌理的表现有种认识,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说说磨印、拓印的方法。(磨印是把纸覆盖于物体表面,用硬质的绘画工具在上面来回磨出来的效果。拓印是把物体的表面涂上颜料,然后盖印在纸上的效果)
C、说说特别的肌理。
(大自然孕育了这么多奇妙的万物供我们欣赏。)观察桌上的实物,再通过触摸,把你觉得好看的描述一番。(小组交流,个别提问。)
D、学生作业。
用颜料拓印,用彩色铅笔、蜡笔磨印或选择自己的方法,选择一些物体把它们的肌理表现出来。(全体尝试)
E、把自己的满意之作展示一下。说说通过什么方法能让你的作品看上去更有意思呢?引导学生对自己表现的肌理进行联想。归纳出用剪、贴、添画的方法完成更有意思的画面。
4、巡回指导
四、进行小结:
什物拼贴
一、教学目标:
1、尝试用撕、剪、拼、贴等方法和纸张、废布片、铅笔屑、棉花、丝线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进行平面造型练习。
2、运用看看、画画、拼拼、贴贴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或想像中的事物。
3、体验和享受生活与创造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合理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表现方法,做出有创意的平面造型练习。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和工具,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观察和想像。
三、教学准备:教具:各种废旧材料、手工制作图片和实物欣赏图片。卡纸、双面胶。
学具:各种废旧材料、彩色卡纸、双面胶。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教师用废旧的布条通过简单的剪、拼、贴,做出简单的小动物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分析
1、欣赏各种什物拼贴的图片,进一步加深对什物拼贴的了解,感受制作的乐趣。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和同座位讨论这幅图里用了哪些材料,哪里你觉得设计制作的最巧妙。
(三)、制作分享
1、小组合作,讨论什物拼贴的制作方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比一比谁的构思最具有独特的美感。
2、通过自己的材料产生联想,找出拼贴的切入点,尝试拼贴练习。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创作有自己思想意识的作品。
(四)、展示、评价、小结
1、指导学生小组推选代表上来展示本组合作的作业,说出大家的构思,用了哪些材料,表现什么主题。其他同学欣赏、评价,说出自己对他们作品的感受。
2、教师小结,提出建议,课后平时带着收集更多的什物,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合作更好看的作品。
印出来 印出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以各种废旧材料为媒介的拓印游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2、尝试版画制作的乐趣,体验手工拓印带来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
探究、掌握运用拓印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
在尝试、实践的游戏中感悟纸版画的艺术魁力,用多种材料尝试制作,大胆地进行方法和形式上的创新。
四、教学准备:
教师:视频展示台、投影仪、剪刀、各种纸材、油印工具等。
学生:剪刀、胶水、各种纸材、布、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展示纸版画作品,简单介绍版画。
纸版画是版画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是用不同的纸版,经过剪、贴、撕、刻、揉、压等方法制成底板,然后用多种方法印出来的画。它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效果独特,是一种成本最低廉、最容易掌握的版画种类。
2、交流探索
你见过哪些版画作品?版画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剪纸的作品、图片、小知识等资料。谈一谈自已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A制作纸版画底版的工具、材料
1、常用的工具有:剪刀、刻刀、圆珠笔、铅笔、毛笔等(作制版用);胶滚、刮刀、玻璃、瓶盖、喷壶等(作印刷用)
2、常用的材料有:卡纸、白版纸、吹塑纸、瓦楞纸、蜡光纸、宣纸、过滤纸、皮纸、棉线、乳胶、胶版油墨、颜料(水粉、水彩、国画颜料)等等。
B纸版画底版的制作方法
刻线法、拼贴法、贴线法、撕纸法、揉纸法、折纸法、实物拼贴法、综合法。
C欣赏图片,理解制作方法和技巧
1、用废旧材料印制的小朋友的头部。头发制作得有蓬松的感觉。
2、各种废旧材料综合创作,具有梦幻般的意境。
3、纸剪出马的头和身体,绳子表现马的鬃毛。
4、小朋友在吹笛子。身体用纸剪成,头发是线,衣服用麻布。简单明了的形象。
D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1、起稿
首先,选择自己熟悉和喜欢的题材创作画稿,创作的草稿要反复修改,直至自己满意时方可定稿。
2、制作底版
画稿完成后要制作底版,这里有一个转版的过程,转版可用复写纸将画稿分别转印到底版和分解版上,也可以用复印机将画稿复印一两份分别贴在底版和分解版上。如果画稿上有左右关系,要用画稿的反面来
转稿,将转印好的分解版,按需要分别剪开,再拼贴到底版上,形成不同厚度的待印刷 19 的底版。
3、拓印
在底版上均匀滚上油墨,盖上印纸,仔细磨拓;或将印纸一边用镇纸等工具固定,揭开另一边印纸,分别在底版上涂色,盖上印纸用瓶盖或手用力磨印,将颜料转印到印纸上,直到完成。
六、学生练习
1、尝试制作,剪成简单小鱼或是其他小动物形状,粘贴后进行简单的拓印尝试。
2、用自己带来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
3、可以两三个同学一组合作操作。
七、交流赏评
大胆发表自己的所感所想。
八、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活动情况。
画画虾和蟹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认知领域: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动物,学会观察,了解虾和蟹的形态特征。
(二)操作领域:学生通过大胆想象,用彩笔勾画出虾和蟹的形象,并能 联想其他生物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
(三)情感领域:在交流、表演、绘画等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多媒体,通过观察、欣赏、讨论,认识虾和蟹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教学难点:能生动刻画出虾和蟹的外形特征,并能以联想刻画出海里其他生物。
三、教(学)具准备:
粉蜡笔、课件、铅画纸、头饰、蟹和虾、透明器皿
四、教学流程:
(一)设悬引趣 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声音,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发出来的呢?(师播放多媒体大海的声音)
师:听!大海向我们唱起了欢乐的歌,小朋友,你们喜欢大海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啊?
生:喜欢它的蔚蓝色,喜欢它很大很大的,喜欢海里有着各种的鱼„„ 师:小朋友你们说的真好,我呀也非常喜欢大海,喜欢它的宽广,喜欢海底的美丽与神奇„„,怎么样有没有兴趣去遨游一下这美丽又神奇的海底世界?
生:好!学生异口同声。
(师出示课件(海底世界录象),让学生欣赏,给他们视觉感官上的触动,从而了解虾和蟹的生活环境,及其好朋友,并能为下面很好地引入课题,埋下伏笔。)
师: 参观了美丽的海底世界,怎么样,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我想把他们都画下来”,有的说:“海底里真美”)
师:说的真好,老师和小朋友们有一样的感受,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今天我请来了,海底里的两位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生:想!(学生兴趣极高)。(师拿出实物虾和蟹,给予学生欣赏,引出课题,板书出示艺术字“虾和蟹”,从而让学生观察虾和蟹的外形特征,共同讨论有关虾和蟹的知识)
(二)赏析激思 多维联想 师:仔细观察他们长得什么样?谁来大胆的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看来我们二(6)班的小朋友们真好学,也真细心,对于螃蟹和龙虾的知识了解的真多。
师:老师也通过一些途径了解了他们的一些知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师课件出示一些有关螃蟹和龙虾的内容介绍,给予学生了解)师:想不想用一种方法把那美丽的瞬间保留下来? 生:想!师: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三)欣赏启发 拓展思路
师:对啊,我们熟悉了它们,怎么样?有没有兴趣大显身手一番,来画画他们?(师出示完整的课题)
学生异口同声:“有!”
师:好的,可怎么画呢?要不我先来给大家示范一下。(教师在黑板示范画虾)画的时候先把他们的主要特征描绘出来,还可以画出他们的动作来(一边说,一边画),然后加上它的眼睛,胡须等等。.(学生观察)
师:谁愿意来画画横行大将军——螃蟹?(请一名学生到投影仪上绘画,给予奖励)
师:知道了怎么从何着手来画,照样说,我们可以画了,可老师总觉得好像光他们两太孤单了,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办法?
生:(各抒己见,谈谈他们的想法„„)师:对啊,我们可以为他们找来朋友,再舔画一些海藻,珊瑚之类他们玩耍、嬉戏的场所,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孤单了。
(师学生课件范作出示),看,这些都是小朋友的作品,漂亮吗? 生:漂亮。
师:不过,老师相信我们二(6)班的小朋友比他们画得还要好,有没有信心?
生:有!学生兴趣高昂!
师:好,我们就来连手画一幅龙虾和螃蟹的美丽家园。
(四)学生创作 体现个性
五、师出示作业要求:(课件出示)
(一)比一比,谁能最生动的把龙虾和螃蟹的外形特点和动作画出来。
(二)看看哪些小朋友为龙虾和螃蟹找来的朋友多,漂亮。
(三)看哪些小朋友想像新颖,能大胆绘画
(四)可一个人创作,也可几个人合作创作完成。
六、展评添趣 总结延伸
1、生自评、互评(学生大胆推荐自己的作品,用自评、互评来加强他们的学习创作信心和欲望)
2、教师点评。
七、收拾与整理
做做虾和蟹
一、教学目的:以游戏的方式,营造故事氛围,让学生设计、制作、表现奇特的虾和蟹。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丰富学生的视觉世界。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有情趣的教学方式串联整个教学过程。
三、课前准备:制作材料。
四、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在上一节课中,你是怎样画和做虾和蟹的?
2.你有没有尝试想象一下形象独特的虾和蟹的形象?
3.试试看编一个关于虾和蟹的故事,它们的形象会是怎样的?
(二)、欣赏范作:
1.科幻电影中的龙虾和螃蟹显得那么可笑又可怕。2.螃蟹理发师利用了它的什么特点?
利用螃蟹壳做成酒店屋顶的外形,多么吸引人啊。3.一些利用虾或螃蟹的外形做成的小装饰品。
4.这些虾兵蟹将多滑稽!古怪的身体,穿着坚硬的盔甲,瞪着突出的眼睛,挥舞着吓人的大钳子,好象来自《西游记》。
你用想象力和画笔,编出了什么离奇的故事?
(三)、大家一起来想象:
1.先来编个故事,故事里的虾和螃蟹是什么样儿的? 2.你可以把他们画得很可爱,也可以画得有点可怕。3.构图新颖,想象力丰富。
五、学生绘画。
六、小结
七、整理环境
自然现象
一、教学目标:
1、体验自然界不同的自然现象及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了解几种自然现象,感受自然界的神奇;
3、用彩笔描绘的形式表现一种自然现象。
二、教学重点:了解几种自然现象。
教学难点:自然现象的表现。
三、教学准备:
教师:自然现象的图片、声音,描写自然现象的音乐作品;
学生: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听听看看(一声霹雳,又一声霹雳,大雨滂沱的声音)同学们都被这大自然的吼声惊栗,大自然是奇妙的,刚才雷雨交加,转眼间雨过天晴,在天边还出现了一条美丽的彩虹。你还见过哪些自然现象呢?
欣赏各种自然现象的图片:龙卷风、洪水、彗星、流星雨、极光、春、夏、秋、冬四季图片„„
板书课题
(二)、模仿
我们听过了大雨的声音,让我们来模仿一下小雨的声音;
海浪的声音、打雷的声音;(声音模仿)
日出、彩虹、流星(动作模仿)
起风、波浪、火山爆发(动作+声音模仿)
(三)、画画想想
师板演示范:(表现技巧1、2种,学生联想展开,展示题材分三种:四季风光、美丽而不常见的现象、灾害性现象)
A、写实 B、拟人 在古代,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不了解,想象出了很多神话人物,如:打雷是因为雷公在敲锣,闪电是电母在照镜子„„
(四)、大师们用图画用音乐来表现奇妙的大自然,同学们也一定想将自己的想法、构思表现出来,让我们拿出笔,把你最喜欢的自然现象画下来,还可以用
一、两句话抒发你对这种自然现象的感觉。
(五)、展示学生作业。
四、品品读读
欣赏名家的画作;《日出•印象》《阵风》《晴空万里》
描写自然现象的文字:诗《小星星》
描写自然现象的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
五、小结
当我们和我们的祖先怀着敬畏的心情观察自然的同时,心中都被一个巨大的谜包围着,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古人用神话来解释,我们用科学来发现,谁来说说:你知道哪些自然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当一个又一个谜解开的时候,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就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利用自然,破坏自然,大自然也无情地报复人类,沙尘暴,水土流失„„人们只有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即使避免和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才能与自然界共同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老人和儿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观察老人和儿童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不同特征。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老人和儿童不同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画出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特征。
三、课前准备:有关照片,绘画工具
四、教学内容:
(一)、启发谈话:
1.你的家里有老人吗?有比你更小的儿童吗?
2.在生活中,老人和儿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小朋友与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之间特别亲近。
3.说一说你们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
(二)、欣赏照片:
1.介绍照片中的人物身份。老人满脸是岁月的刻痕,儿童像幼芽一样稚嫩。朝阳、夕阳各有各的灿烂。
从儿童到老人,展示了生命的历程。
2.通过观察照片,说说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的外貌、动作和神态。
(三)、作品赏析: 1.《我的外公》 2.《我爱爷爷》 3.《晒太阳的老太太》
(四)、指导绘画;
1.老人的外形特征:布满皱纹的脸,眼角的鱼尾纹,慈祥的微笑。2.儿童的外形特征:圆润的脸,有神的大眼睛,爱笑的表情。3.可以画成有情节的故事画:(1)构思故事情节(2)勾画轮廓(3)完稿后作色
五、学生作画:
六、作业展评:
老人和儿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利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老人和儿童外貌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老人和儿童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不同特征。
三、课前准备:各种制作工具。
四、教学内容:
(一)、分析与观察: 1.看实物教具:
2.这些老人和儿童的小雕塑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3.这些漂亮的手工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二)、欣赏范作: 1.《老人和儿童》,维格兰德,挪威雕塑师 2.青铜小人,汉代 3.《快乐的老爷爷》
(三)、欣赏身边同学的优秀作品: 1.以陶土、黏土作品为主。
2.思考:这些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四)、学习小雕塑的制作方法: 1.选择合适的陶土或黏土 2.也可以选用橡皮泥。
3.用搓、捏、揉等方法,借用各种小工具,制作老人和儿童的雕塑。=
(五)、学习手工的制作方法: 1.彩纸贴画 2.纸浮雕
3.多种材料结合在一起综合制作。
五、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六、学会自评、互评作品:
1.是否表现出老人和儿童的外形、动作、神态等特征?
2、作品是否完整?
纸线绳小浮雕
一、教学目标:
1、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各种工具、材料,进行组合创作。
2、在创作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要具有美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利用多种材料大胆制作。难点:点、线、面的结合要具有美感。
三、教学准备:
师:范作若干、纸、线、绳、胶水、及剪刀。
生:色卡纸、白纸、线、绳、胶水、剪刀、自选可以用来制作的媒材。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组重新排列桌椅,集体协作完成。
(二)感受材料: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接触所带的材料,说出质感。
2.用小手触摸老师所带的材料。
3.讲述感受:选择某些纸、线、绳,说好所你觉得它们适合表现何种物体?
4.再次加工:对已有的材料根据其特性进行加工:染色、卷曲、打结等,使学生完全融入其中。
(三)尝试创作:
1)欣赏范图,学习经验。
2)勾勒草图。
3)选择材料。
4)动手粘贴。
五、展示交流:
1)开一个小小展览会,请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2)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可以赠给你的好朋友,和他(她)共享艺术之美。
画触觉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触摸、尝试,体验到物体对人肌体的刺激而产生一种感知,这种感知通过线条、色点、色块、笔触表现出来。
2、初步体验感觉绘画,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和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感受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感知绘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然后通过灵活有趣的触觉尝试和体验手段,使学生的联想外现成感觉绘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各种感觉物、大师的抽象作品。
学具:各种表面不同质地的东西,作画材料及工具。
四、教学过程: 游戏、体验
1、把学生的眼睛蒙起来,进行“盲人摸物”游戏,让他们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如:冷热水、石块、抹布、塑料、沙子、胶水等,说出摸到物体产生的感觉,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物体。
2、下面同学也联想一下自己摸到这些物体时会有什么感觉。
尝试表现
1、让这几个进行过“摸物”游戏的同学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用点、线条、颜色去表现刚才摸过的物体给自己带来的感觉。
2、教师总结:直线表示坚硬、光滑;折线表示粗糙和刺手;波浪线表示柔软和流畅。颜色中蓝、绿可以表示冰凉;红、黄、橙表示温暖和滚烫;黄灰、红、蓝表示麻、软等感觉。
欣赏范作
1、教师出示大师的抽象作品,问学生你看到这些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用语言描述。
2、大师用了什么样的色点、色块、线条,你喜欢这样的画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去表现吗?
联想、表现
1、教师在黑板贴上几种实物,启发学生联想自己摸到这样的东西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尝试用色点、色块、线条画一画。
2、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不同质地的东西,互相摸一摸,说出自己的感受,再用自己喜欢的色点、色块、线条去表现。
五、交流评价、小结
1、鼓励学生互相交换作业欣赏,请同座位评价一下你画的是什么触觉。推荐认为好看的作业,表现触觉清楚明显的作业上来向全班展示。
2、教师小结本课。
3、课外延伸:回家后触摸今天没有摸过的东西,把触摸后的感受画下来。
想想说说写写画画
一、教学目标:⒈欣赏古今中外用来记事的画或如画一样的象形文字,感受人类的智慧与历史文明。
⒉欣赏这种画与文字相结合的简单的记事连环画,并学习用这种方式进行叙事练习,培养想象力与创作表现力。
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
二、教学重点:学会用画与文字结合起来进行叙述的方式。
教学难点:文字与画在叙述中的安排与表现。
三、课前准备:学生——纸、彩色水笔、准备一个信封。
教师——图文结合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求同学们根据图片内容(海绵宝宝、香蕉皮、魔法棒、)、展开想象编一个有趣的故事。有意义的故事。感人的故事。
(二)、新授。
1、想不想听听小明编的故事。小明是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故事的,(画画写写相结合的方法)你觉得这样表现好不好,说说理由。故事图文并茂更加生动有趣。
2、讨论字画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哪些地方适合用画来表现,(具体的人或物、景和一些行为动作)哪些地方适合用文字来表现。(一些关联词、比较复杂的内容)
3、这种字画结合、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为小朋友们所喜爱。请同学们打开书,欣赏更多的作品。说说你喜欢的作品。
(a)、妈妈减肥(日记)(b)、小朋友给小狗狗写了一封感人的信。你觉得哪里写得最感人?(写信)(c)、还有一位小朋友写了一个短篇小说。(d)、还有一个很爱运动的朋友在比赛之画了作战图。孙老师觉得他做事讲究方法,运用策略,一定能赢得这场比赛。
小结并板书: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写信,写日记、写小说、画作战图。对于小朋友,特别是爱画画的小朋友来说,一切用文字表现的内容我们都可以用写写、画画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
讨论书写格式,在画画写写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作品的构图。可以横着写,竖着写、横折写。注意行间距离要拉大,这样给画面留下更多的空间。
在这些作品里,还有一些地方表现方法很好。值得我们学习。你发现了吗?在作品的边缘画些边。
(三)、老师就邀请同学们根据图片主题展开想象用画画写写相结合的方法把精彩的故事表现出来。
五、评价小结
六、拓展:其实,文字和图画本身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没有文字的遥远年代,人们是用图画来叙事的。(欣赏古代象形文字、我国云南纳西族的文字。)后来,人们又从图像里抽象出文字。所以画是字的祖先。为了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生动形象,为了让我们的创作过程更加快乐,今后,我们在写日记、写小说的时候一定用上这种看看想想写写画画的表现形式,表现更多精彩的作品。
青花盘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青花瓷盘的花纹及其独特的色彩搭配,感受白底蓝花的美。2.尝试用中心对称的方法装饰圆盘,体验创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课件一套,自制青花瓷盘多个。2.一次性盘子、一次性纸杯人手一个。3.蓝色水彩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出示纸盘问:这是什么?(一次性纸盘)你在吃什么的时候用过这纸盘?(吃蛋糕的时候)吃过蛋糕我们就把这纸盘扔了,老师觉得有点可惜。于是,我用它做了一只漂亮的花盘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二)、欣赏自制青花瓷盘。
1.出示盘子:看,这只盘子上有些什么花纹?(孔雀、花、蝴蝶)在中间的是什么?(孔雀)孔雀在中间,我们称它就是一个中心。它的周围又有什么花纹?(花、蝴蝶)教师指着蝴蝶说:这是一只蝴蝶,在哪里也有这个花纹?(在对面)教师用两只手指分别指出两只蝴蝶说:“这两只蝴蝶是围绕这个中心面对面排列的”。
小结:象这种以中间的图形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面对面用一样的图形来装饰的方法叫中心对称。引导学生一起说:“中心对称”。
2.请个别学生操作:那这盘子上还有哪里是中心对称的花纹,谁来指给老师看看。师:接下来我们继续用中心对称的方法来装饰这个盘子,(师在盘子上贴上一个菱形,请学生来贴中心对称的菱形)。师:对!装饰中心对称的花纹,就是要这样面对面一对一对图形来装饰。你们会吗?(会)
(三)、欣赏课件青花瓷盘。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漂亮的盘子,它们就是用这种中心对称的方法来装饰的,想不想看看?(想)
1.播放第一张盘子图片问:它的中心是什么花纹(一条鱼),中心对称的又是哪些花纹?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把中心对称的花纹找出来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盘子。
2.播放第二张盘子图片问:它的中心是什么花纹?(5朵由线条组成的花朵),中心对称的花纹有什么特点(全是一样的花朵)。
教师小结:原来在中心外面的中心对称的花纹可以是不一样的,也可以是一样的。再看看这个盘子。
3.播放第三张盘子图片:它的中心是什么花纹?(线条和花)在中心外面有几圈?(两圈)
教师小结:原来设计盘子的时候,在中心外面还不止可以设计一圈,还可以设计两圈、三圈能?
4.给学生欣赏各种盘子。
师:盘子这么漂亮,还想看吗?(想)这次我们可要快速的、默默地来看一看,把自己喜欢的中心对称的花纹记在心里。播放轻音乐,学生欣赏。小结:刚才我们看了这些多的盘子,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他们都是由几种颜色装饰而成的?(都是兰色和白色)对,这些盘子都是在雪白的盘子上用一种特殊的材料——青釉装饰成的,这种盘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青花瓷盘。(学生重复:青花瓷盘)青花瓷盘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并且是我国特有的,别的国家是没有的。
四、明确要求,学生开始操作。
1.你们喜欢青花瓷盘吗?(喜欢)那就请你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来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青花瓷盘?
2.提出要求:
(1)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白色的一次性纸盘,请小朋友们在纸盘上用兰色装饰。
(1)你在装饰的时候先要想好在盘子的中心准备装饰什么花纹?在盘子的周围又准备怎样装饰中心对称的花纹?”
(2)装饰时,一定要用中心对称的方法一对一对来装饰,盘子上的花纹要装饰得多一点。
(3)装饰好以后,请你把盘子嵌在一次性纸杯上,然后放到展台上去。想继续装饰的人可以再去拿盘子装饰。
3.学生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好了,小小设计师们,可以开工了。幼儿装饰,教师指导。
五、评价作品。
你最喜欢哪个盘子?它是怎么装饰的?中心是什么?中心对称花纹是什么。
六、盘子秀
师说:你们的盘子设计得这么漂亮,最后,我们来向客人老师秀一秀我们亲手制作的青花瓷盘吧!(学生手拿自己的作品排好队,放音乐走台步)结束活动。
第五篇:苏少版2018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2、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和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 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本节课主要内容: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4、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5、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花鸟和写意花鸟画的不同。
1、自然界中的动物
2、自然界中的植物
3、现实中的鸡与写意国画中的鸡
4、现实中的荷花与写意国画中的荷花
5、现实中的樱桃与写意国画中的樱桃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在 中 国 画 以 花 草、竹 石 鸟 兽 虫 鱼 为 题 材 的 作 品 都 属 于花 鸟 画 范 畴。它
是
以 动 植 物 为主 要
描 绘 对 象 的 中 国 画 传 统 画科。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1)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2)花鸟“拟人化”——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画”(梅、兰、竹、菊)。3)“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内涵。4)“象征寓意,遣兴抒怀”的功能。“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将鸟、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世嫉俗的心情。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中国古代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也称为比兴手法。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是人自身情感与理性的抒发。“栩栩如生”是最终目标,“象征寓意,遣兴抒怀”更使画面有了意境和深度。于是,花鸟画摆脱了客观物象的局限,具有了更为深邃的文化涵义。
4、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古代花鸟画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唐代的《五牛图》属工笔花鸟画,而清代的《鸭》则是属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5、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一)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最早描绘花鸟的作品,是新石器时期画在彩陶上的鸟、鱼、蛙及类似花草的装饰图 案。东汉陶仓楼上的壁 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 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
(二)、花鸟画正式确立是在唐代,经唐、五代、北宋完全发展成熟,唐初画鹤能手薛稷,为花鸟画的建立作出很大贡献。
(三)、五代时期,西蜀、南唐都设立了画院,绘画迅速兴旺起来,其间出现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风格流派。黄荃、徐熙风格迥然不同,但都展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共同把花鸟画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四)、花鸟画发展到了北宋,前期沿袭“黄家”画风,中后期则出现了钟情于野景野趣的画家。他们注重写生,还善于表现运动中的禽鸟和花草的姿势。
(五)、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竹、菊)相继出现于南宋及元代。明代是花鸟画大发展的时期,花鸟画融入了一些水墨写意的笔势,从而赋予画面更多的生动性。随着写意花鸟的深入发展,以明末的徐渭为代表自觉实现了以草书入画并强烈抒写个性情感的变革。至清初朱耷则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
(六)、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花鸟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传统,终于在近现代产生了齐白石这样的花鸟画大师。
写意花鸟欣赏
徐渭,字文长。不幸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混乱、腐败的社会激愤不满,他以犀利的笔墨,用揶揄讽刺,嬉笑怒骂,旁敲侧击,含沙射影的笔调发泄心头的激愤。他不拘程式,用笔恣肆狂放,泼墨汪洋淋漓,作品透出 “不求形似求生韵”的意境。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法,说明了当时的“文人画”已经走向成熟,这一成就对于后来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杂花图》全卷共十幅,画四季花果、树木十三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丰润的牡丹、淋漓的荷叶、皎洁的白莲、孤傲的秋菊、厚实的石榴、挺俏的梅花、萧疏的竹叶,疏疏密密、虚虚实实、浓浓淡淡、轻轻重重所形成的墨的旋律,使人心旷神怡。
*画家生平:
朱耷,寡身孤居,绝交于世。二十三岁时,不甘心明朝的灭亡,抱着愤世嫉俗的心情,装聋作哑,装疯卖傻,出家为僧。朱耷后来蓄发还俗,常游山涉水,七十五岁时,身体健康,登山如飞,年八十而终。其绘画艺术对后世影响巨大,一批大家巨匠,莫不受其熏陶。朱耷作品多署“八大山人”,笔形似“哭之”或“笑之”。作品赏析
《荷花双禽图》画面结构以一枝自左下向上斜出的荷叶和另一枝自右下向左上斜出的荷花交搭成基本的架势,其间又穿插三叶两花,丰富了荷塘的空间进深;下方为一巨石,石上栖一对小禽,均单足独立,耸肩敛羽,虽不作“白眼向天”的本色,但清冷的表情一以贯之。画法随意点,点、线、面的安排似不经意而无懈可击,直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荷梗拉得极长,而略无飘忽,更可见画家功力所聚。
文同少时读书用功,常通宵达旦十二岁左右就有很高才华,文同操韵高洁,诗词书画,人称四绝。因为他画竹最有名,影响也最大,学他的人甚多,画史上称作“湖州竹派”。
《墨竹图》写垂竹一枝,出枝弯曲,枝叶多用浓墨。新枝 嫩叶,渍以淡墨,熟练地运用了行、草书法的用笔。在章法方面,讲求突出气势,虽只作一枝复垂,但它的奔放形迹,生动地表现了竹子临风擎雨的神韵,不愧为墨竹杰作。文同画竹,正因为十分注重观察竹子的形态,领会竹子的神韵,成语“胸有成竹”就是指文同画竹的状态。这一帧笔墨简练、功夫精深的《墨竹图》,正是画家对普通生活现象那种特殊审美观念的显露。崔白“性疏阔度”,画风体制清赡,形象自然而无雕琢痕迹;他技巧熟练,落笔可不用起稿,工而不拘。画面上,一枝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说明这已是隆冬时节,但是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似乎并不感到冬天寒冷,依然在老树枝头鸣跳嬉戏。它们不仅情态各异,而且活灵活现,充满生活情趣,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活力和生机,这说明画家很善于把欣赏自然美时所引起的感触巧妙地表现出来,此外崔白在这一作品中还善于运用对比、变换等形式美法则,如老树干的横斜平直与麻雀形体的浑圆柔润,直与曲等对比,使作品显得更具有艺术魅力。
徐熙,为人宁静淡泊,不慕名利,专心于绘事。
技法上,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用粗笔浓墨,略施杂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而有所创造,开创了一种水墨为主兼用色彩的新体貌,画史称为“徐体”,颇能传达“野逸”之趣。
《雪竹图》是徐熙泛游江湖,写生创作,清秀淡雅,朴素自然,一丛竹林蓬起,根秆枝叶皆用粗笔浓墨,竹节用青色勾点,随风摇曳。
潘天寿《露气》作品是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延续、发展和变革,泼墨荷叶酣畅而凝重,使用体块组合和股价组合,使得花、叶、梗、水草之间组合十分严整。
(三)小结和思考
今天,我们利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赏析了这些作品,了解了有关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知识。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结: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工笔和写意为主的花鸟画传统。在摹刻客观对象的过程中,画家们移注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所以,花鸟画便成了拟人化的观照,审美化的再现,而花鸟画也有了象征寓意、遣兴抒怀的功能。五.教后感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通过对中国画笔墨的学习认识,达到从练习、临摹、写生开始,最终进行创作的目标。
2、情感目标:如若每一位中学生都能把握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审美能力自然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教学重点
1、中国画的用笔、用墨;
2、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3、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利用传统的笔墨造型陈式进行创作;
2、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1、欣赏导趣:通过对题画诗和诗配画的欣赏导入。让学生了解诗与画在意境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2、经典回故:欣赏古今“梅、兰、竹、菊”四君子作品,讲解其思想内涵与表现方法,所蕴含的寓意及象征精神。让学生感受作品的人格魅力与笔墨的情趣。
3、互相研讨:组织学生对其所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讨论:
1、画家为什么要表现这些题材?
2、画家为了能在画画中体现其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方法?
4、教师讲解:“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就是笔法与墨法。A、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使笔要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活,则健中含有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B、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初学画者,最难掌握是水与墨的比例,须经长期的探索和练习数量的积累才能熟练驾驭。
5、酝酿创作:用古诗句或警言给学生命题,例如“只留清气满乾坤”(咏梅)、“疏影横斜三两枝”(咏梅)、“虚心劲节”(竹)、“犹有晚节香”(菊)等。
6、教师示范:教师示范花鸟画的绘制过程,强调其程式的表现方法,并注意鸟画的构图、题款等相关知识。
7、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2)能表面画题的意境。
(3)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五、教学评价与小结 在本课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画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去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更好地掌握本课所介绍的笔墨情趣。学生在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笔墨陈式后,并经过临摹练习,课后都已能熟练应用。
六、教后感
第2课 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
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教学难点:
①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最好能做成多媒体演示,便于学生直观了解和比较)。学生:分组带水果、文具用品。
四、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欣赏和分析:以教材为主,适当增加一些其他类似图片。从古至今许多画家都把描绘身边的物品作为记录生活的一部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它们,并借助这些静物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舞蹈纹彩陶盆上刻画了
新石器时代人的生活情景。(出示范画,在对话中说明这些作品的时代和不同的表现方法,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物品的外观造型、色彩、材质、图形等方面,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学生评述。)
教师归纳:生活中的物品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当作绘画对象画下来,我们就称它为“静物”。体验阶段:
(1)展示多张以不同材料、不同内容表现的静物画图片。请学生在欣赏、评价自己喜欢的静物画作品的同时,尝试去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2)教师结合范图分析归纳:
线在绘画中被广泛运用,是最原始、最基本,最概括、最富有表现力的手段。如:线可以概括物品的外形轮廓、特征动态,也可以表现对象的内在结构,还可以用变化的线,通过线的粗、细、虚、实、刚、柔、深、浅等变化,表现物品的质感、透视、空间美系等。
请学生就手边现有的工具,如钢笔、圆珠笔、铅笔、彩色水笔等,用线造型的方式,分组写生课桌上的文具盒、教科书或者各种水果,注意物品之间的位置、比例关系。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线的表现便于我们捕捉对象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增强静物的体积感,教师结合范图分析明暗产生的原因、明暗变化的规律,明暗造型在静物表现中的作用。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评述明暗造型表现静物的方法。
3、作业过程
请学生根据所学的明暗造型知识,在线造型静物练习的基础上,按照静物的光源,依据明暗变化规律,给其上简单明暗(上明暗的工具不限,上明暗的方法不限)。4活动要求
展示的生活物品要有代表性,最好能激发和调动学生讨论兴趣的物品。展示的静物作品除表现者的表现意图或情感。
要求学生能用线基本表现出物品的大小、结构、比例等关系,对明暗造型不作深入要求,但要了解相关知识点。
5、评价方式
(1)通过小组相互交流作业,各自提出不同意见。(2)师生共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作业。
6、评价点
(1)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某种情感。(2)静物表现方法是否与他人不同。(3)了解了哪些相关知识。
五、教后感
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三、教学难点: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水果、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多媒体出示各种物品,让学生选择出几组最适合摆在一起的物品,并说出理由。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2.体验阶段:
(1)请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物品,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组合摆放。
(2)根据每组摆放的情况,请学生代表先作点评,教师再作分析总结,如何根据主题选物;如何摆放;如何构图等。然后再由小组共同作适当调整。
(3)每组学生根据调整好的静物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表现。表现工具不限,表现形式主要以线造型为主,可适当添加一些明暗。3.总结归纳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重点是如何采用不同构图,不同观察角度和不同工具去表现物体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个性。4.实践阶段:
(1)每班分组是,可分成4-6人一组,摆放的物品不宜太复杂,否则会降低学生表现的欲望和积极性。(2)学生根据自我的能力大小,由选择地表现对象。5.展示评价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静物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2)学生能否借助线来表现自己对身边的观察和理解。
(3)学生能否较完整地把握物品的前后、大小、高低、构图等关系。(4)学生能否彼此合作,共同完成静物组合的摆放。6.小结
第3课 情感的记录(第一课时)
一、1、认知目标:
感受色彩造型作品的艺术美,了解素描淡彩画和水彩画的表现方法,认识色调的运用对作品表达意境的作用,培养观察能力。
2、技能目标:运用色彩关系,熟悉、尝试色彩绘画工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进行有机组合,完成色彩作品,作品要有一定的色调和主题,并试着表现出自己的
3、情感目标:感受色彩作品的丰富,体会色彩对人的情感表达的作用。关注生活的细节,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
了解素描淡彩画和水彩画的表现方法,认识色调的运用对作品表达意境的作用,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规律。认识不同的色彩工具性能。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色彩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进行有感情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课件、静物、画笔、颜料、图片、纸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
教师: 收集凡高的《向日葵》、《星月夜》等代表作以及多幅以淡彩手法表现的绘画作品;收集若干表现人的喜、忧、哀、乐等情绪的音乐片段;准备一张表现“书桌一角”的铅笔素描稿;实物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 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自己喜欢的色彩静物作品数张;毛笔、铅笔、水粉颜料、调色盘,彩色铅笔等。
2、教学策略
引导阶段:
(1)请学生就自己平时的感受,谈一谈自己在情绪处理方面的经验。
(2)播放音乐片段,请学生通过欣赏来时论音乐家是用怎样的乐曲来打动人的情感的,展示优秀绘画作品,请学生讨论分析:
绘画是借助哪些表现语言来反映画家情感的。
(3)通过图片展示,文字说明,分析画面色彩组成、介绍色彩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4)试分析绘画中的客观再现与主观表现的不同,色彩对于表现情感的作用。
体验阶段:
(1)欣赏多张不同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的淡彩绘画作品,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画面的效果,讨论作品的风格特点。
(2)教师在准备好的铅笔素描稿上,用水彩颜料进行演示,了解淡彩的表现过程与方法。
(3)请学生根据自带的色彩静物作品,选择喜欢的工具,尝试用淡彩画的表现步骤和方法来进行色彩改变或临摹。
总结归纳阶段: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体验,根据自己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交流。
3教学评价:
学生能否积极参与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讨论;学生能否按自己的愿望去改画作品。4活动要求:
(1)收集的音乐片段代表性要强,能较直观地激发学生参与判断的兴趣。
(2)淡彩作品可通过上网搜寻查找,内容可以是风景、静物、卡通人物或动物。
(3)学生在收集色彩静物作品时,不宜选择太复杂的、容易挫伤和降低学生在临摹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品。
或者由教师进行色彩静物作品的收集,按照每班2~4人一张,从网上收集若干张,打印成彩色统一尺寸,并封塑保存。
情感的记录(第二课时)
1、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多张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表现工具的色彩静物作品;收集尽可能多的色彩表现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或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油画棒等等,按组带好若干支塑料花或真花及放置的容器。
2、教学策略 引导阶段:
请学生就自然界中的各种颜色,谈谈自己喜欢的色彩,说明原因。请学生再根据自己平时表现色彩的感受,谈谈自己喜欢的色彩表现工具。体验阶段:
(1)展示欣赏多张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表现工具的色彩绘画作品。
(2)请学生将自带的花和容器摆放于课桌上,以4~6人为一组,讨论花卉的组合搭配。(3)学生根据不同的角度,直接用主观色彩表现静物。
总结归纳阶段:
(1)用色彩表现对象时,最主要的是要把自己的第一感受画出来,而不是纯粹地模仿实物。可根据自己的感受适当对颜色、形状作夸张、变形。色彩表现时,恰当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如水粉、水彩使用时,要注意颜色的调配及与水的比例;彩色铅笔使用时,要注意用笔的轻重、浓淡等。
(2)展示的色彩绘画作品,表现形式和表现工具要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从中获得自己喜欢的表现工具和形式,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创作欲望。花和容器的摆放主要根据学生讨论商量的意见,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和喜欢的内容表现。
第4课 人类的朋友(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和动物的关系,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细致的观察能力、用线造型的表现能力;
3、帮助学生树立起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富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
了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对动物的比例、线条变化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
三、课前准备:
1、收集人类与动物关系密切的各种资料和动物图片
2、各种各种形式的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人类不善待动物不合理利用资源,那人类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节课,就来讨论人与动物的关系。
2、交流:
(1)你还能说出那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造型或图案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抢答)
教师归纳总结:从衣食住行四方面说明动物是人类的朋友。(2)将收集来的动物图片进行展示,简要介绍其生活习性。
(3)欣赏课文范图,请学生归纳课本上动物造型主要使用的工具及展现的效果谈谈自己的看法,你比较喜欢哪一幅范图或哪一种工具,为什么喜欢?
教师归纳总结:不管哪一种工具,不管是线造型还是明暗造型都体现了画家对动物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同学们也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就选一种进行表现吧!
3、体验:
(1)根据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动物造型临摹,可以是书中的也可以是自带的动物图片。(2)作业注意点:
①线造型的作品要注意观察线条的多种变化与节奏;
②明暗造型的作品要注意光源的方向,把握好明暗的处理方法。(3)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来回巡视指导。
4、归纳: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作回顾,对学生中作业的典型问题全班探讨并解决,布置下节课准备的工具和材料。
五、教后感
人类的朋友(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和动物的关系,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细致的观察能力、用线造型的表现能力;
3、帮助学生树立起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富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
了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对动物的比例、线条变化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
三、课前准备:
教师:a?准备若干件动物标本(以昆虫、鸟类为主),有条件者可再准备一段有关昆虫的动物影片资料。b?收集课本相关航海家或生物学家的生平简历以及他们所画的动物插图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 件。c?实物探头。
学生:a?自带有关昆虫和鸟类的照片资料,或自带一些小昆虫标本,并收 集好该图片或该动物标本的相关信息资料。b?各种笔和颜料工具。
四、教学过程:
1、导人阶段:
展示一段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昆虫影片资料,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昆虫产 生兴趣,继而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增强对昆虫特征的把握。介绍动物学家法布 尔的生平简介,通过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求实精神。将动物描绘 与生物学同有机结合。
2、交流阶段:
请学生就自己手头收集的动物图片资料,借助实物探头作展示介绍,尤其是 关于该动物形体特征、生活月性等方面的内容。请收集到昆虫标本的同学在实物 探头的帮助下,介绍该标本的相关信息资料。还可请其他学生作相关补充。教师 归纳总结:对于课后认真收集资料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就生活中对人类有 帮助的昆虫作简单介绍,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动物,树立起保护动物的意识。
3体验阶段:
a?请学生就课本上的动物图片作欣贯分析,如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线造 型、明暗造型),造型要素(点、线)等等。
b?你觉得在表现昆虫或动物时应注意和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请学生讨 论)
c?根据学生的讨论,结合自己所带的图片资料或昆虫标本,用点与线的造 型手段来描绘动物或昆虫的基本形体特征,表现工具不限,并可适当添加淡彩。
d?学生体验尝试,教师来回进行辅导,针对问题及时补充说明。
4、归纳阶段: 就本节课的学月内容作简要归纳,鼓励学生多观察和研究身边的动物,帮助学生树立保护动物、关心动物的意识。
五、教后感
第5课 耕牛·战马(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技能目标:把握线条的变化,呈现公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教学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
查阅牛、马的相关历史资料。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图片赏析:各类美术作品中的牛、马形象,通过图片,揭示课题——《耕牛战马》 新授课程
2、分析讨论
(1)你知道哪些有关牛、马题材的美术作品?敦煌壁画耕牛、毕加索的雕塑《公牛》、李可染的《牧牛图》、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野马、汉画像砖中战马、唐代的浮雕《昭陵六骏》„„可以看到牛、马与人们的密切关系,可以感受到人们与牛、马的深厚情感。(2)中国绘画中的牛、马又是如何表现的?
从《五牛图》中看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从《五马图》中看神奇的线条。3.思考欣赏
(1)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是如何划分的?工笔、写意、工笔兼写意。《五牛图》,工笔画,画面工整、古朴,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别无其他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唐朝的牛也契合了当时的审美风尚,都很丰腴,整个画面,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有着浓郁的田园气息。(2)《五牛图》中各自的造型是如何展现牛的性格的?
韩滉对牛的结构比例及透视关系的把握很准确。无论是正面站立,还是回首顾盼,都处理得生动巧妙。画家通过牛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谨慎的。通过低头悠闲地食草、翘首前行、回顾舐舌、纵趾而鸣、缓步而行,令人回味无穷。(3)牛的性格特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有哪些?
牛,勤劳的象征。鲁迅先生曾自喻为牛,手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为自己的座右铭;毛泽东、周恩来都曾自喻为牛;齐白石则自称“耕砚牛”,李可染一生酷爱画牛,在自己的画室里挂着“师牛堂”横幅,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人们对牛的莫大喜爱。
牛除耕田外,还常拉车;牛还曾多次奔赴战场,历尽杀伤,如“燕将早横功”就是指古代的一场著名的“火牛战”。“放牛归马”则指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4.教师演示
在《五牛图》图中,线描的运用有何特征?线描的运用有何作用?
画家选择了粗壮有力且具有块面感的线条,表现牛的强健、沉稳而行动迟缓性格。
线条排比既有装饰性又有独立性,将牛憨态可掬的模样,皮毛褶皱感描绘得惟妙惟肖。尤其对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作了着重渲染,凸显出牛强劲有力的筋骨和逼真的皮毛质感。
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或毛笔演示线条的变化,及对牛的结构、质感表现,增强学生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对线描的感受能力。5.探究分析
(1)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的?(2)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性情特质的?
五牛目光炯炯,既温顺又倔强。画家着重刻画了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借此探究中国画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3)线条在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上起到了哪些作用?
线条的变化:快慢缓急、粗细长短、虚实疏密、曲折起伏、提按。
耕牛·战马(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技能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公牛,呈现公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教学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素描纸、画笔。
四、教学过程
1、欣赏分析(1)《五马图》中的线是如何表现物象的?
马的轮廓,似乎感觉得到其骨骼肌肉,略加渲染后,又似乎能感觉到其皮毛、斑纹。人物的面部刻画得很简单,但结构异常准确,状貌极其生动,须眉之间,不但可视其年龄、身份、民族,甚至从表情可以窥其内心。(2)《五马图》是如何展示中国画简淡风格的?
构图以朴实的肖像形式,分五个部分以线描勾成,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各由一名奚官牵引。前三位控马者为西域少数民族的形象和装束,姿态各异,无一雷同,妙在其精神气质亦微异,有饱经风霜、谨小慎微者;有年轻气盛、执缰阔步者;有身穿官服、气度骄横者。马的造型因品种而异,大小、肥瘦、高低、毛色各别,但性情都温顺平和,以示已被调教驯服。画面虽然不着彩色,仍可使观者从刚柔、粗细、浓淡、长短、快慢的线条变化中感受到富有弹性的肌肤、松软的皮毛、笔挺的衣衫、粗厚的棉袍等各不相同的质感和重量感。(3)《五马图》中的马与奚官的肖像比较。五个奚官则因性格不同,或骄横,或气盛,或谨慎,或老成,举手投足,无不恰如其分,而马的神情则与奚官很相像,也许与奚官相处时间长了,跟随了奚官的习性,使其人格化了,从另一角度反映出人与马的密切情感。
2、探讨交流
(1)中国画中线的表现性特征
《五马图》中线条成为构成画面的独立元素。画家运用线条的变化,如干湿、粗细、缓急、轻重等,呈现出物象的不同质感、神情变化,使线描独立出来,展现书法般丰富的线条韵律。(2)学生作业
作业内容:仔细观察,用线描的方法临摹《五牛图》中的任何一头牛。基本要求:合理运用线条,完成一头牛的临摹。
个性要求:仔细读画,掌握线条的表现语言,尝试运用不同的画笔,表现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3)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作业,互评及教师点评。
第6课 花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自然花卉的生长结构和形态特征,学习图案的变化手法,纹样的构成,体验花卉图案的艺术美。
操作目标:了解并运用一定的图案变化方法和设计式样对花卉进行装饰变化,学习纹样设计的基本规律。情感目标:发现生活的美,并能以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学会用图案的方式美化生活、创造生活。
二、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变化的方法,进行花卉的装饰变化、设计式样的构成规律。教学难点:装饰变化的设计创意。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纸餐盘、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欣赏形色各异的美丽花卉,注意花卉的生长结构与形态特征,感受花卉的自然美。
2、学生活动:小游戏
请四位同学用2-3分钟时间,快速画出指定的花卉。(老师将分别写有郁金香、荷花、牵牛花、梅花的四张白纸贴于黑板)
师生共同点评,学生所画的四种花与真实的花有了变化,引出本课课题:花的变化。
(二)、变化花卉的目的、用途
1、欣赏设计师、艺术家、能工巧匠们根据真实花卉进行变化后的花卉图案,比较刚才学生所画的花卉。
2、欣赏生活中的花卉图案(贯穿于人们的吃、穿、住、行、用),引导学生明了变化花卉的目的:为了使花卉的图形更具有装饰的审美性,更适合某种装饰的需要,为了更好地美化装饰我们的生活。
(三)、花卉的变化方法
由现实的花到变化的花,其方法是什么?
1、三种方法介绍 夸张变化:欣赏夸张变化的花卉图片,理解夸张变化的原理:通过夸张变形的方式,来强调花卉的某些特征。夸张变化的手法是突出某些形态,减弱或去掉某些部分。
丰富变化:通过添加产生的变化,使图案更具有装饰趣味,更符合审美的表现。构成变化:通过形态、空间的构成对花卉进行一种特殊的装饰变化。
2、巩固知识:辨别三种花分别运用了什么变化方法?
3、运用方法:再请先前画四种花的同学将先前的四幅花卉运用丰富变化的方法进行添加装饰,起示范作用。
(四)、表现创造:做小小设计师
1、选择一种花卉进行添加的变化,并用色彩表现,将其用于纸餐盘的装饰美化。
2、作业展示
(五)、小结
(六)、拓展:留意生活中的花卉装饰。
五、教后感
花的变化(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感悟花卉图案设计的装饰美,感受用艺术表达生活的乐趣。认知目标:了解花卉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变化途径。
技能目标:掌握图案装饰变化的基本方法,尝试用喜爱的装饰方式设计制作一幅花卉图案。创造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点:花卉的装饰变化
教学难点:富有创意地进行综合性设计
三、课前准备:花卉图片资料或实物花卉,花卉图案资料,纸张,颜料,画笔,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感受花卉的自然美 1.认识自然中的花卉 感受花卉的造型特征
教师:走进我们的教室,我想你一定猜到了我们今天聊的话题和什么有关? 学生:花!
教师:不错,就让我们先来说一说自然中的“花”。(看图)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花?高雅脱俗的?——郁金香!(学生齐声回答)象征爱情的?——玫瑰花!(学生齐声回答);同样,象征爱情的花中皇后 “月月红”——月季(个别学生),很多人都区别不出月季与玫瑰,能看出它们的区别,你知道吗?——花头玫瑰小、月季大(学生回答);夏季最为普通和常见的另一种花?——牵牛花,别名喇叭花(学生回答);这是什么花?——菊花,非洲菊,不错。老师还知道它有另外的一个名字:扶郞,听说这个名字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由来,大家想不想听听?好,请同学帮我们讲讲怎么回事? 学生:(学生讲故事)
扶郎的由来:20世纪初叶,非洲有位少女,从小就非常喜欢一种野花。当她出嫁时,她要求厅堂上多插一些以增添婚礼的气氛。来自各方的亲朋载歌载舞,相互频频祝酒。谁料酒量甚浅的新郎,只酒过三巡就醉了,新娘只好扶他进卧室休憩。众人看到这种挽扶的姿态与那种野花的生势何其相似,不少姑娘异口同声地说:“噢,花可真像扶郎哟!”从此扶郎花的名字就不胫而走了,它象征互敬互爱,有毅力、不畏艰难。(师生课堂对话)
(教师)相信同学们以后看见“扶朗”就会想起它美丽的传说,看来每朵花的背后都有自己的含义和象征,就像这个?(学生)百合花,寓意百年好合,百事合意。(教师)花中之王?——牡丹,寓意什么?(学生)富贵吉祥、繁荣兴旺。(教师)洁白硕大,宛如马蹄的?(学生)马蹄莲!(教师)优雅的鸢尾花像一只美丽的?——“蓝蝴蝶”,(学生)鸢尾花是法国的国花。(教师)夏季的花另一种花——绣球,还真的很像一只“球”。(教师)这个花你们一定很熟悉?——荷花,常用它来比喻从污俗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记得那句诗与荷花的著名诗句吗?(学生齐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通过对比,感受花卉装饰图案
教师:除了这些花,我相信你们还能想出许多自己喜爱的花,包括有些是连名字都叫不上的花!它们都在默默绽放,装点着我们的大自然。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花”,你能认出它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哪些花吗? 学生:郁金香、马蹄莲。教师: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学生:看它的形态。
教师:通过我们的观察和对比,你能看出这些“花”与大自然中的花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它们是经过装饰变形的花卉,所以应该是更典型、更概括、更美;是一种突出表达花的形象特征,更加理想的艺术形象。
教师:说的不错,这是经过变化的花卉,我们称之为:装饰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来学习“花的变化”,一起走进图案的世界。导出课题:(板书)花的变化
(二)用艺术的方法留住美 1.花卉装饰图案的历史
教师:花卉图案,我们生活到处存在,看看我们的身边,你是否能找到? 学生:老师的裙子,同学的发饰、衣服上的图案,(同学们开始寻找)联想到:服装、窗帘、墙纸、家具、灯具、文具等等。
教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生活,其实,花卉图案在远古的时代就存在了,到了现代社会,它仍然是最为广泛的图案题材和内容之一。我们可以在服装的面料,陶瓷的装饰纹样,环境设计中的墙纸及地毯纹样,家居的设计中发现:唱主角的是“花”元素。
花卉图案的设计与运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敦煌藻井图案中,花卉图案就占有很大的比例。(PPT)你能看出这是什么图形,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学生:莲花、荷花象征着圣洁。
教师:陶瓷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青花瓷,大量运用了花卉图案这一手法进行装饰。(PPT)这是什么图案? 学生:梅花!(齐声回答)
教师:由此可见,花卉图案艺术早已深深地根植于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们心中。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做回设计师,将生活中的花卉变化成装饰图案,让自然的美留在身边,装点和美化我们的生活,好吗? 学生:好!(跃跃欲试)2.花卉的装饰变化
教师:花卉装饰图案是如何由自然中的花“变身”而来的呢?这里面有没有一些变身的技巧和规律? 今天,我们将从牵牛花开始,俗话说“秋赏菊、冬扶梅、春种海棠、夏养牵牛”,看来牵牛花的地位在夏季花卉中是很高的。
让我们一起踏上花卉装饰设计之旅,第一步我们先要做些什么? 学生:观察。教师:观察什么? 学生:认识、了解“花”的生长动态,结构、特征,然后画下来。(板书)第一步:花卉写生——线描法(把握花卉的造型特征)
教师:首先,作为装饰艺术的图案,无论如何变化,都要使人一目了然,能明白无误的辨别出是什么花。以牵牛花为例——(画好的线描稿)
蔓生茎细长,约3~4米,全株多密被短刚毛。叶互生,单枚至数枚花头,花冠呈喇叭状,色彩鲜艳美丽,并富有变化。(板书)第二步:“变身”技巧——变化的方法 1.夸张变化=减化(提炼)+夸张(强调)
“变身”技巧之一:减化——去繁就简,去粗取精
(去除花卉的次要特征,保留其基本的、主要的特征)
教师:为了使花卉的形态更加突出,形象特征更加典型,要将自然写生素材中不规则的部分规则化;繁琐雷同的部分,或者是某些细节简化、单纯化。仔细观察这个写生的画面,哪里可以去掉繁琐与雷同,哪里可以规则化?请同学到大屏幕上给大家指出来。
学生:把花的复杂外轮廓规则化,减化花朵的筋脉和其他细节。教师:你会怎样减化?(同桌间讨论并交流),是不是就像这样,(教师展出减化画),我们有没有想到一起去了?画面看上去是不是比较简洁。
这个过程首先帮助我们完成了从写生花卉到图案花卉的转变,这样的简单变身很重要。除了这个方法之外,另外几个也同样简单,只要我们掌握了方法和规律,就能进入花卉图案的艺术空间。“变身”技巧之二:夸张——强调个性与特征
教师:看到这张花卉图案,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和第一张画有何不同? 学生:一些地方变粗了,加强了。
教师:大的更大,小的更小,长的更长,短的更短,这是我们以前在漫画中提到的什么方法? 学生:夸张!
教师:对!这就是我们要介绍的第二个技巧——夸张。
运用加强的手法突出对方的特征,把美的东西、有特征的部分强调出来,但是夸张要适度,不过分。两种突出对象特征的小技巧构成了第一套方法: 夸张变化(板书小结)
2.丰富变化=添加+组合(通过添加产生的变化,对图案形态进行丰富性的表现)“变身”技巧之三: 添加——用点、线、面或其他形态装饰(教师示范)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老师在做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老师在添加点,使得图案更加生动和丰富,更具有装饰性。教师:第三个小技巧就是——添加(板书小结)
教师:你们能添加得比我更好看吗?让我们来做个限时添加,一分钟的时间看6位同学哪位最有创意? 让学生随堂,快速用点、线、面等元素添一添。(记时一分钟背景音乐;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添加,选派代表讲解)(添加的模板)
教师:好!时间到。同学们我觉得你们添加得很好,如果时间长一点,也许会有更佳的效果,如图:
看来添加确实能使图案更美。不过老师还有一种特别的添加,你们一定想不到,你们能看出来它的特别之处了吗?
变身技巧之四:组合——把美好的东西集中在一起。学生:画面多了叶子和花苞。教师:这样有什么效果呢?
学生:花开放时的不同状态,叶片的不同角度,这样的花看起来更完美。
教师:不错,添加和组合这种内外的丰富技巧,构成了图案变化的第二种方法: 丰富变化(板书小结)
3.构成变化=重复+分解
变身技巧之五:重复——反复与构成变化
教师:看到前面四种图案的变身技巧,你一定感觉效果还不错吧,千万不要满足,因为如果爱思考的同学,一定会想到:在内部添加、在外部组合的基础上,如果我把设计出来的纹样在数量上反复增加的话,就有了我们的第五个小技巧,会叫什么?(学生看PPT)学生:重复!
教师:不错啊,看看效果吧!我们甚至可以将每个花瓣都分解后再重复,这种通过形态、空间的构成,对花卉进行一种特殊的装饰变化构成了我们第三种方法: 构成变化(板书小结)
回顾我们前面的三种方法,六个技巧,为了加深印象,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板书)我们可以选择独立的使用这些设计手段,也可以综合使用,这完全取决于你的喜好。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你们看下面这几张作品以什么手法为主? 学生:夸张变化——丰富变化——构成变化。教师:同学们真是好眼力,看来大家完全理解了。当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更重要的原则是“求其形,取我意”,参照自然界的花卉来表达我对美的理解,进行再创造,也就是说无论怎么样来设计,“美”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在说这几句话的时候,快速播放)
教师:我们可以只在花头上进行变化,以增加我们的设计经验。(三)创造美(学生实践)
教师:同学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也很想来自己来“取其形、求我意”呢?请同学以这些花卉为对象,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设计一幅花卉图案。
如果你觉得复杂可以先怎么做?(学生回答:减化),对了!让我们开始动手吧(配上欢快的背景音乐)。(学生做作业的时候,再次播放)(四)展示美 展一展:
小组展示、评价方式:由小组推荐1-2名同学,展示本组的作品(在KT板上)。说一说:
1.作品设计的方法的运用 2.创新之处
3.作品设计的意义(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
(五)拓展美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以花卉为例学习了装饰图案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不仅仅是对花卉而言的,它们也适用于图案的其他题材,如动物图案、人物图案、风景图案等等。装饰图案是一门系统的设计知识,它还有许多内容和技巧等待大家去继续学习。今天的课程也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图案的构成形式,如: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希望大家关注这个身边随时都存在的实用艺术,课后去主动观察生活中的装饰图案,培养自己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五、教后感
第7课 图案之美(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技能目标:运用图案设计的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创意设计装饰图案。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美感,感受其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形成独特的设计创意。
三、教学准备
装饰图案的优秀范例、植物花卉、动物、风景的图片,纸张、颜料、画笔、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1.探索与发现
展示各自课前收集的有装饰图案的图片或实物并交流讨论问题:
(1)你觉得最吸引你的是哪一件,为什么?
(2)这些物品中的装饰图案都是以什么内容进行装饰的?
装饰图案可以以植物、人物、风景为题材;图案的表现风格可以是传统的、民间的或现代的。(3)这些图案的形式符合哪一种形式法则? 2.尝试存疑
要把生活中的具象元素变成装饰图案时,需要通过一定的设计创意、构思和一定的设计技巧;除了要表达的内容之外,还需要具有独特的形式,形成特定的形式美感。请选择一主题进行大胆尝试,并思考遇到的困难。集体讨论、提问:
在尝试中,要想设计一幅富有装饰趣味的图案,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问题一:选择什么题材来创作?
问题二:怎样使画面产生美感?
问题三:怎样处理画面才能既不呆板,也不凌乱;既具有丰富性也能够统一和谐?
3.讨论解惑
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分析,设计图案必须依照某种基本的形式,并按照美的法则来构成形式的美感,如: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律动。
(1)分组讨论并介绍各自对三组法则的理解。
(2)以某一作品为例,师生共同分析体会什么是“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听音乐体会节奏,运用通感,感受图案中重复或渐变所产生的节奏与律动的美感。
节奏是指有规律的重复,包括完全重复和渐变重复,产生秩序美感。律动是指有规律的运动,如有规律的重复与渐变。4.构思创作
选择鸟、鱼、花卉或树木为主题,进行创意,设计完成一幅有主题的装饰图案。如:“花好月圆”、“年年有余”、“春华秋实”等等。5.作品发布会
全班作品集体展示在黑板上,拼成这一主题的大作品。互相欣赏并讨论评价。6.课后拓展
思考形式美在其他领域中的表现,用装饰艺术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动手实践,美化自己的生活.图案之美(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源远流长的历史。
2、技能目标: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使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具有很强的形式审美特性,些特性诸如:对称、均衡、对比、律动等等;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审美创造,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通过一定的创意、设计、制作形成的创造性活动。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图案的创意与设计美,并以此延伸至自己的生活,美化自己的生活,改善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体会装饰图案所蕴含的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形成独特的设计创意。
三、教学准备
装饰图案的优秀范例、植物花卉、动物、风景的图片,纸张、颜料、画笔、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讨论解惑
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分析,设计图案必须依照某种基本的形式,并按照美的法则来构成形式的美感,如: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律动。
(1)分组讨论并介绍各自对三组法则的理解。
(2)以某一作品为例,师生共同分析体会什么是“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听音乐体会节奏,运用通感,感受图案中重复或渐变所产生的节奏与律动的美感。
节奏是指有规律的重复,包括完全重复和渐变重复,产生秩序美感。律动是指有规律的运动,如有规律的重复与渐变。4.构思创作
选择鸟、鱼、花卉或树木为主题,进行创意,设计完成一幅有主题的装饰图案。如:“花好月圆”、“年年有余”、“春华秋实”等等。5.作品发布会
全班作品集体展示在黑板上,拼成这一主题的大作品。互相欣赏并讨论评价。6.课后拓展
思考形式美在其他领域中的表现,用装饰艺术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动手实践,美化自己的生活.八、教后感
第8课 装点生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被广泛应用于服装、书籍、产品、包装,建筑、环境艺术等领域中的装饰图案;了解不同的装饰风格及其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借助常用物品的外形,富有创意地把装饰图案应用其中,形成具有一定风格与主题的装饰作品。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对丰富和美化生活的作用与意义,实践如何借助装饰艺术去增添我们的生活情趣,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象。
二、教学重点 :了解装饰图案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器形与图案有效的组合。教学难点:有创意的把装饰图案运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中
三、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纸质杯盘、造型工具材料。(学生)纸质杯盘、剪切工具、印刻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图案,同学们学习了图案之后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如:装饰物品、点缀生活)教师:你们知道老师最想干的事是什么吗?演示:出示一个普通的杯子,然后用花卉图案进行粘贴,把普通的杯子变成漂亮的花瓶,使得两种杯子在视觉上形成的鲜明对比,如果加上一束鲜花是不是就会就会更加漂亮了!
教师小结:我们学习了图案之后,可以把装饰图案广泛的运用服装、书籍、产品、包装、建筑、环境艺术等领域中。今天我们就以生活当中的餐具为例,看看图案等艺术造型是如何施展的她的魅力的。教师出示课题。对比:
一组有趣的杯盘设计,你比较喜欢哪个?为什么?观察图案纹样与器具形态的关系。归纳:
杯盘设计,包括器型设计和装饰纹样设计。
(二)器型——纹样连连看
课件中分别给出杯、盘、碗的器形和几组图案,请学生尝试把图案提取出来,用于自己选择的器形设计。教师示范器形的设计制作。(示范时请学生关注教师的造型方法)老师对器形是怎么设计的?
花卉给予了教师灵感,把圆形的盘子做成花卉的造型。老师在造型过程中用了什么方法?
五、归纳:
对纸材进行立体造型时常用的方法有剪、刻、切、卷、粘等,概括起来就是添加、削减、分割重组。
六、第一次作业:
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对纸杯进行简单的器形设计。
装点生活(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被广泛应用于服装、书籍、产品、包装,建筑、环境艺术等领域中的装饰图案;了解不同的装饰风格及其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借助常用物品的外形,富有创意地把装饰图案应用其中,形成具有一定风格与主题的装饰作品。
3、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对丰富和美化生活的作用与意义,实践如何借助装饰艺术去增添我们的生活情趣,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象。
二、教学重点 :了解装饰图案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器形与图案有效的组合。教学难点:有创意的把装饰图案运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中
三、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纸质杯盘、造型工具材料。(学生)纸质杯盘、剪切工具、印刻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
1、感受装饰之美
图案常常带给生活用品的器形设计以灵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案运用实例,感受装饰之美。
2、纹饰的设计与创意
生活中从来不缺少装饰纹样,请你来找找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纹饰之美)。归纳:
装饰图案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如:器具、服装、建筑、环境艺术等等。
图案纹样丰富多彩,如:抽象图案与具象图案;植物花草图案与动物图案,传统图案与现代图案,等等。欣赏与点评:
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生活的器具和生活的环境,这些日常的用品和环境是人类的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它们不仅具有物质的功能,也具有精神上的功能。装饰图案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审美满足,因为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图案纹样,传递和表达不同的审美追求,增添生活的情趣,创造生活的丰富性。创意与设计的实践:
尝试从图案提取纹饰,并用画、剪、贴、刻、印等方法纹饰设计一件器物。
五、合作设计
在第一次作业,即器形设计的基础上,学生分组尝试杯盘的图案装饰设计。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展示、点评作业。
连接:同学们在这一系列的体验当中快乐吗?我们喜欢用这种的方法去装点生活吗?
六、总结
艺术源于生活又装点着生活,装饰图案具体而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我们需要传承千百年来的图案设计文化,在生活多发现美,创造美,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9课 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和中国画的对比赏析,使学生在对比中了解静物画的发
展概况,了解静物画的画面构成要素、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具备分析画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静物画赏析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外国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不同时期静物画的艺术美。
2、难点:
画面构成要素的分析理解。初步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范画、学生优秀作品及相关材料。
学生:搜集静物画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英国诗人布莱克在诗中说:任何平凡的物品皆有生命。诗人的眼里,一粒沙中可以看到一世界,一朵花里可以看出一座天堂。那么在画家的笔下呢?先来听一个来自古希腊的传说:阿尔贝列斯和德甫克西斯是古希两个杰出的画家。他们互相闻名,互相钦慕,却从未见过对方的作品。有一次,德甫克西斯去拜访阿尔贝列斯,受到热情接待客人要求看一看主人的作品,主人带他进入画室,指着墙说“请看吧!”整面墙被挂帘遮蔽着,德甫克西斯以为画放在挂帘后面,伸手去撩挂帘,不料却摸到了冰冷的墙壁──原来“挂帘”是阿尔贝列斯画在墙上的。德甫克西斯对阿尔贝列斯的画艺大为叹服,同时真诚邀请后者到他的画室去,阿尔贝列斯欣然前往。一进入德甫克西斯的画室主人就端出一碟鲜艳欲滴的葡萄招待客人,阿尔贝列斯伸手摘食葡萄,不料主人的猫扑上来与客人争夺葡萄。主人生气地把猫斥退,而客人也同时发现,碟子里的“葡萄”也是主人画上去的。主客相视大笑„„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说说你的感受。(明明是画,却以假乱真,猫上当了,也欺骗了人的眼睛。原本静止的物体在画家的笔下充满了生命力,为什么?)——揭示课题。
二、初探静物画
1.了解——静物画的范畴和概念
以表现现实生活中小型静止物体为主要描绘内容的绘画称为静物画。它作为独立的画种源于十七世纪的荷兰。这些静止物体大多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瓜果、蔬菜、鲜花、器皿、生活用品或居室的陈设品等。2.了解——欧洲最早的静物画《鹧鸪与铁臂铠1504 雅克布·德·巴尔巴里意大利
3.发现——早期静物画的隐喻之美早期的静物画常常具有各种宗教寓意或象征意义。如描绘面包、酒水隐喻耶稣受难;描绘骷髅、计时用的水漏或沙漏、蜡烛等象征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描绘花卉、水果、蔬菜象征时令变化、四季转换等。
4.感受——静物画的自然之美《水果篮》是卡拉瓦乔早期的代表作。明晰而结实的轮廓,单纯而质朴的光线,鲜明而实在的水果、竹篮、干枯的叶子,以及如实刻画的苹果上的虫眼,标明了生活中的物品是对人类生活的折射,描绘这些静物完全可以成为独立的绘画主题而存在。从产生到发展,外国静物画走过了怎样的艺术之路呢?接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
三、走近静物画——了解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
萌芽阶段:西方的静物画,从文献记载看大约在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其萌芽甚至可以追溯到爱琴美术中克里特的陶器彩绘。古罗马帝国时期,可以说这是西方静物画的第一个发展期。(展示庞贝古城壁画作品)
成长阶段:静物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出现于十七世纪的荷兰。刚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荷兰人热爱家庭生活并对居室中的相关物品感兴趣,表现这些物品的静物画也成为市民喜爱的对象。人们购买这些绘画作品,用以美化自己的住宅以及公共场所。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得静物画在荷兰达到了繁荣的高峰期。
1.认识——出手不凡的荷兰画家17世纪的荷兰人真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不仅画美丽的山川河流,也描绘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器物,用高超的写实技巧将他们精致细腻的身影定格下来,成为永恒。
博兰格——《瓶中的郁金香》博兰格是专门描绘鲜花的画家,他对后世的花卉画家有很重要的影响。据说,荷兰的郁金香热便是由他的作品引发的。
扬·凡·海瑟姆——《花瓶中的蜀葵》几朵蜀葵,被画家在深沉的背景前突现了出来,玻璃花瓶隐没在花朵的背后。这是一幅花姿娇艳的静物花卉,画面层次比较复杂,色彩分布讲究,用色沉着华丽,富于质感。画家接受了巴洛克画风的影响,朴实性减弱了,增强了夸饰成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表现色彩的华丽上。但是,静物的生动与奇妙,仍然给你以美的满足。
波斯谢尔特——《静物·花卉》此画作于1620年,描绘了放在一扇圆拱形窗户内插满鲜花的花瓶,画家对绽放的鲜花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彼特·克莱茨——《有玻璃杯和银器的静物》画中那些闪亮的银盘、透明的酒杯,无不表现出画家高雅的审美情趣、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
弗洛里斯·凡·迪克——《有奶酪的宴席》手法细腻,色彩饱满,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美满与愉悦。画家以娴熟的技巧,表现出不同物品质感的差异,形成了画面中的节奏与交响,反映了一种真挚纯朴的感情。
2.品味——静物画的生活之美说说欣赏后的感受。
当几百年前的静物画呈现在眼前时,我们不仅看到了背后主人的生活,更被这些惟妙惟肖、细腻逼真的绘画彻底征服。那透明的玻璃杯中葡萄酒闪着诱惑的光鲜美的水果令人馋涎欲滴,金银器皿蕴含着古老的神秘„„这一幅又一幅优雅的静物画是那么赏心悦目,让我们震撼!
发展:如果说17世纪的荷兰画派是欧洲静物画创作的第一个高峰,那么18世纪法国画家夏尔丹的作品则代表了静物画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他把静物的题材范围扩大到了以往不被人们注意的形象上——朴实、简单的厨房用具和食物,把极普通的对象变成了富于美感的艺术品。厨房用具,食物„„同学们,你留心过身边的这些平凡的器物吗?你觉得它
们美吗?你是否有被它们质朴的美丽打动的时候?
提炼——静物画的平凡之美
展示夏尔丹作品
夏尔丹是十八世纪法国主要描写市民阶层生活的杰出的风俗画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静物画家。夏尔丹用他的眼睛和心灵静静地注视着铜罐、碟子、水果、面包、酒瓶、刀叉、灶台这些极为普通的东西,《铜壶》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画面中表现的正是当时法国巴黎普通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铜壶极其普通的日用品。
欣赏与表述:欣赏作品,请你描述画家所描绘的铜壶。
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不是崭新的铜壶。与17世纪的静物画相比,荷兰小画派的静物作品为了强调物体的不同质感而不时提炼炫目的色彩和光线,让人赏心悦目。夏尔丹为什么要表现这样的一个铜壶?它实在太寻常了,如同碟子、水果、面包、刀叉那样普通到人们天天在用、司空见惯且谁都不会在意它们的存在。
思考并回答(因为普通的物件,特别是使用过的旧的物品,它们有着生活的痕迹,这些常见、平凡的东西,总能引起热爱活的人们思想情感的共鸣。)
罗丹说:“所谓的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夏尔丹正是这样的大师,他把生活之美凝练在简单的静物画里,缓慢而深情。
3、转变阶段:从19世纪末的后印象主义开始,静物画进入了一个新的探索阶段。
(1.)课件展示图片《静物》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他认为:世间万物都可以用几何形体来概括。在创作中塞尚排除繁琐的细节描绘,而着力于对物象的简化、概括的处理。他的作品中,景物描绘都很简约,而且富于几何意味。开拓了静物画创作的新天地。
(2.)19世纪的另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凡·高,则将一种“表现性”引入到绘画的创作中,并用绘画来表达他的各种感受。
展示《向日葵》:这是世界最名贵二十幅名画之一,也是凡·高的代表画作之一。说说你的初步印象。
画家小传:凡·高(1853~1890),荷兰画家,主要生活在法国。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凡·高28岁才开始绘画,对绘画创作近乎痴狂,擅长用浓重的色彩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他是继印象主义之后在画坛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革新者,但是,生前他的作品一直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直到去世后,才引起了评论家一致的好评。
《向日葵》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凡·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对于凡·高而言,向日葵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凡·高亦如像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4、创新阶段:20世纪,西方画家描绘静物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色彩、构图,而是追求彰显个性的表现手法。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等现代流派进一步发展了静物画创作的新形式。
毕加索《水壶、锅子和烛台》:毕加索,一个用自由重组世界的天才画家。20世纪,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风多变而人尽皆知。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皆能。他是20世纪最享盛名、作品数量最多的艺术家之一。毕加索深受塞尚的影响,是立体派的先驱,他将绘画带入到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
小结:从17世纪荷兰画家精美逼真的装饰画风、到18世纪法国夏尔丹朴实无华的生活之美、再到19世纪荷兰凡·高充满主观情感的思想表达,还有20世纪西班牙毕加索个性十足的流派创建。静物画经历了形式和思想的一系列变革。
四、感受和体验
1.课件映示图表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通过了解画家生平,绘画产生的时代背景,观察绘画的内容、构图、造型、色彩、明暗、线条、技法,对这些优秀的画作进行了欣赏,体会作品的艺术美和所表达的情感。2.对于课题“静止的生命”,你现在有怎样的理解?请将你的感受表达出 来。表达方式:①用文字进行描述。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评论。②用画笔进行描绘。通过临摹名家画作,体验静物画的独特魅力。
五、交流反馈
六、课堂总结
在诗人的眼里,一粒沙中可以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里可以看出一座天堂。在画家的笔下,静物亦充满鲜活的生命力。欧洲画家将静物的生命定格在画面上,历经数百年依旧散发着感人的魅力
静止的生命_外国静物画(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静物画的赏析,使学生对静物画的发展概况有初步的认识,了解静物画的画面构成要素、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具备分析画面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静物画赏析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领会外国静物画中呈现的自然美、艺术美。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演变过程。
2、教学难点:画面构成要素的分析理解。画面构成要素有:构图、造型、透视、色彩、明暗、线条、技法等等。通过这些构成要素,画面营造出了节奏旋律优美、外形透视准确、色调协调呼应、空间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生动、质感肌理明显、风格个性独特等一系列形式美感。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分析静物画的构成要素
静物画从美学角度讲,它所传达的语境和情绪,往往可使复杂趋向单纯,使躁动与嘈杂悄然退缩,使所表现的物体本身那种固有特质更加坦然和从容。它不仅是一门独立存在的艺术品种,也是专业基础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手段。
画面构成要素有:构图、造型、色彩、明暗、线条、技法等等。通过这些构成要素营造出了节奏旋律优美、外形透视准确、色调协调呼应、空间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生动、质感肌理明显、风格个性独特等一系列形式美感。所以分辨一幅画的优劣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以具体图例进行分析,并通过以下图表的总结加强认识。
教学建议: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学生看不出一幅画的好坏,是因为他们不懂怎样看画,所以有必要教给他们一些方法以提高审美能力。以一两幅静物画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解读画面构成要素,教学生如何“看”画,品读静物画的艺术美。
四、欣赏精美绝伦的静物画
当一幅优雅的静物画展现在眼前时,你会看到那透明玻璃杯中的葡萄酒闪着诱惑的光,鲜美的水果令人馋涎欲滴,金银器皿蕴含着古老的神秘,你会感到一种赏心悦目的美。
真正意义上的静物画是荷兰画家首先画出来的。这些画家大都身手不凡,画的每一样东西都美仑美奂、精致细腻。这些逼真的静物画是根据作者创作构思的需要,经过认真的选择和精心地安排创作出来的,画面上的许多物体在形象和色调的关系上,都能达到高度的和谐,能传达出物象内在的感情。而画家高雅的审美情趣、敏锐的观察力、高超的写实技巧,使得生活中平凡的器物定格为艺术的永恒。
教学建议:当几百年前的静物画呈现在眼前时,学生们会被这些惟妙惟肖、细腻逼真的绘画彻底征服。它们走过了怎样的艺术之路呢?接下来我们将一探究竟。
五、课堂作业:观察绘画的内容、构图、造型、色彩、明暗、线条、技法,对这些优秀的画作进行了欣赏,体会作品的艺术美和所表达的情感。用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