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杜威教育智慧的48句箴言
老师们,新学期来了内心忐忑?读一读浓缩了杜威大师教育智慧的48句箴言,遇见啥样的难题都不怕!
暑假快要结束啦!我们的好老师暑期阅读营也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
“教师思想力”修炼阶段——经典共读:三位一线教师,带您共读三本教育经典,向三位教育大家学习致敬!
今天,邱磊老师(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教师,区兼职地理研究员。中国教育报刊社特约评论员,《教师月刊》“2012年度教师”)将带我们一起向杜威“偷师”学做好老师!想学点武功秘籍,浓缩了大师教育智慧的箴言怎么能不读呢?
要开学了,我们快一起来读一读杜威的教育箴言!在这些箴言中遇见做老师、做教育的真谛。新的学期我要做这样的老师!
第一招:经验改造
1、如果我们采用与儿童获得最初经验尽可能相类似的方法来扩大儿童的经验,很显然,我们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儿童没有进学校以前所学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与他的生活有直接的联系的。他怎样获得这种知识,这个问题为自然的学校教育方法提供了线索。这个答案就是,不是通过阅读书本或倾听关于火或食物性质的说明,而是自己烧了一下或自己吃东西,那就是做些事情。因此,现代的教师说,儿童应当在学校中做些事情。(《学校与社会》)
2、所谓教育目的,就是训练儿童使他们对于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环境能够运用得非常适当。(《杜威教育箴言》)
3、哪里的学校设置了实验室、车间和园地,哪里充分地运用了戏剧、游戏和运动,哪里就存在种种机会,使实际生活的景境重现于校园内,使学生求得知识和观念,并加以应用,使进步经验向前发展。(《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二招:从做中学
1、帮助别人,不是使接受者更加依赖别人的一种施舍形式,而仅仅是一种帮助,使被帮助者舒展力量,继续前进。(《学校与社会》)
2、学生一般没有他自己的主动性,结果使儿童胡乱摸索所要的东西,并使他们养成依赖别人提供线索的习惯。(《民主主义与教育》)
3、人们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识是关于 “怎样做 ”的知识。(《民主主义与教育》)
4、教师的职务仅仅是依据较多的经验和较成熟的学识来决定怎样使儿童得到生活的训练。(《学校与社会》)
5、如果他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答案,百分之百正确,他还是学不到什么。(《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三招:教育即生活
1、“生活 ”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努力使自己继续不断地生存,这就是生活的本性。(《民主主义与教育》)
2、人生来不仅不了解、而且十分不关心社会群体的目的和习惯,必须使他们认识它们,主动地感兴趣。教育,只有教育能弥补这个缺陷。(《民主主义与教育》)
3、如果从儿童身上舍去社会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去个人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集体。(《学校与社会》)
4、只要把学校和生活联系起来,那么一切的学科就必然地相互联系起来。(《杜威教育论著选》)
5、共同生活过程本身也具有教育作用。这种共同生活,扩大并启迪经验;刺激并丰富想象;对言论和思想的正确性和生动性担负责任。(《民主主义与教育》)
6、对未开化的人来说,尝试就是碰运气,而不是尝试他的观念。与此相反,科学的实验方法乃是观念的试验。(《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四招:学校与社会相融合
1、我们应引进更生动的、富于表情的和自我指导的各种因素 ……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以反映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并充满着艺术、历史和科学的精神。(《学校与社会》)
2、目前学校可悲的弱点在于,它所致力的是在社会精神的条件显然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培养社会秩序的未来成员。(《学校与社会》)
3、教师们喜欢说:“你们记得上星期我们从书本中学到的东西吗?”而不是说:“你们不记得曾看过或听过这样那样的事吗?”其结果是,儿童形成了孤立的、独立的学校知识系统,它静止地盖在日常生活经验的上面,使日常生活经验变得阴暗无光,而不能得到扩大和改善。(《我们怎样思维》)
4、学校科目过分复杂,课程和功课过分拥塞,所产生的最永久的恶果并不是随之而来的忧心忡忡、神经紧张和肤浅的理解(尽管这些后果是严重的),而在于不能使学生理解真正认识一件事和真正相信一件事的含义。(《学校与社会》)
第五招:要以儿童为中心
1、儿童世界的主要特征,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这个意义上的真理,而是感情和同情。(《学校与社会》)
2、把事物归了类,并不是儿童经验的事情;事物不是分门别类地呈现出来的。感情上的生动的联系和活动的联结,把儿童亲身的各种经验综合在一起。(《杜威教育箴言》)
3、进入儿童的现在经验里的事实和真理和包含在各门科目的事实和真理,是一个现实的起点和终点。(《学校与社会》)
4、我们由于给儿童太突然地提供了许多与这种社会生活无关的专门科目,如读、写和地理等,而违反了儿童的天性,且使最好的伦理效果变得困难了。因此,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学校与社会》)
第六招:从实用主义出发
1、各门学科即是一个人扩充经验界限的工具。日光,风,溪流,商业,政治关系,它们从远处来,把思想引向远处去。追踪它们前进的路程,就是扩充心智。而这种扩充的方法,不是通过用附加的知识去充塞头脑,而是通过对从前视为当然的东西的意义进行改造。(《民主主义与教育》)
2、人们最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识是关于 “怎样做 ”的知识。(《民主主义与教育》)
3、发现和安排最有价值的作业,它们应是:(a)最适合于儿童发展阶段的;(b)为了准备行使成年人的社会职责,它们对未来的前途是最有希望的;(c)同时,它们对形成敏锐的观察习惯和连续推理的习惯具有最大限度的影响力。(《我们怎样思维》)
第七招:要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1、一切能发展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都是道德的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
2、教师对学生的道德生活的关心所采取的形式往往是警惕他不遵守学校的规则和常规。从这时儿童发展的立场来判断,这些规章都多少是传统的、专横的。(《学校与社会》)
3、对儿童的培养要能培养他的自制,使他能照管自己;使他能不仅适应正在发生的变化,而是有能力去形成变化,指导变化。(《学校与社会》)
4、教育必须使每个人懂得,不妨碍他人和在某种程度上积极尊重他们的利益,这是谋求自身幸福的可靠保证所必须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5、所谓德行,就是说一个人能够通过在人生一切职务中和别人的交往,使自己充分地、适当地成为他所能形成的人。(《民主主义与教育》)
6、对于从生活的一切接触中学习感到兴趣,就是根本的道德兴趣。(《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八招:教育无目的
1、教育是自治的,应该自由决定其目的。绝非教育者能独立而勇敢地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在教育进行过程中缓慢形成和实行的,否则他们不会知道自己的实际作用,别人更不会重视他们的工作,因为 ——连他们自己都不重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杜威教育箴言》)
2、如果学生的每一个行动大概都由教师命令,他的许多行动的唯一顺序来自功课指定和由别人给予指示,要谈什么教育目的,就是废话。(《民主主义与教育》)
3、学生唯一的问题是为了学校的目的,为了背书和升级,才去学习这个奇异世界的构成部分。在今天大多数人看来,知识一词的最显著含义不过是指别人所确定的许多事实和真理;就是在图书馆书架上一排排地图、百科全书、历史、传记、游记、科学论文里面的材料。(《民主主义与教育》)
4、任何目的,只要能时时刻刻帮助我们观察、选择和计划,使我们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就是有价值的目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九招:教材心理化
1、形式地理解符号和反复记忆的兴趣,在许多学生中成为对现实的那种原始的、生动的兴趣的代替品,这一切都由于课程教材同个人的心理具体状况缺乏联系。(《学校与社会》)
2、教科书和教师互相竞争,把专家所坚决主张的分类教材提供给儿童。教材经过一些改变或修改,只是消除某些科学上的困难,而且一般地把它降低到更低的智力水平。我们没有把教材转化为生活的名词,而只是把它作为对儿童现在生活的一种代替品或一种外加的附属品直接提供出来。(《学校与社会》)
3、教材对儿童永远不是从外面灌进去。学习是主动的。它包含着心理的积极开展。它包括着从心理内部开始的有机的同化作用。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儿童,而不是教材。(《学校与社会》)
4、从教材的观点来看,严格的逻辑形式实际上是体现了专家、内行者所取得的结论。传统的教科书上的定义、划分、分类等是把专家们取得的各种结论加以浓缩提炼而写成的。一个人要想获得作出准确的定义、透彻的分类和完整的概括等能力,唯一的办法是根据自己现时的水平,进行灵活而周密的思维。(《我们怎样思维》)
第十招:教育要让学生学会思维
1、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所谓思维或反思,就是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民主主义与教育》)
2、教师愈是了解学生以往的经验,了解其希望、理想和主要的兴趣,就愈能更好地理解为使学生形成反省思维所需要加以指导和利用的各种工作动力。(《我们怎样思维》)
3、一般说来,教师必须搞清楚好奇心是什么,而不是盲目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很难期望激发甚至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我们怎样思维》)
4、我们并不生活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和完结了的世界,而是生活在一个向前发展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展望未来,而回顾过去——一切知识和思想不同,它是回顾过去的 ——它的价值在于使我们可靠地、安全地和有成效地去应付未来。(《民主主义与教育》)
5、我们能够向学生提供数以千计的现成的 “观念 ”,而且的确这样做了;但是我们一般并没有尽很大努力使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在这种情境中,他自己的活动能产生观念,证实观念,坚守观念 ——即察觉到事物的意义或联系。(《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十一招:教育制度要民主
1、一个进步的社会把个别差异视为珍宝,因为它在个别差异中找到它自己生长的手段。因此,一个民主的社会,必须和这种思想一致,在它们的各种教育措施中考虑到理智上的自由和各种才能和兴趣的作用。(《民主主义与教育》)
2、尊重个人自由和人类关系中的礼让和仁慈的原则,最终将使人们确信,这些原则同压制、强迫和暴力的方法相比,会有助于更多的人获得更好的经验。难道不是如此吗?我们相信,互相协商和通过说服而取得信任,比那些另外的办法,能够在任何广阔的范围内提供质量更好的经验,难道这不是我们有所选择的理由吗?(《经验与教育》)
3、在一个教师一手包办,学生只能倾听和回答问题的课堂中,允许儿童随自己的喜爱安排自己,走来走去或谈话,是不可思议的。只有当教师的作用改变为帮助者和观察者,每个儿童的发展就是目的,这样的自由才成为工作上必不可少的东西,就像在只许儿童背诵的环境下安静是必不可少的一样。(《学校与社会》)
4、为了创造一个民主社会,我们需要一种教育制度。在这种制度中,道德、智力发展的过程,在实践上和理论上乃是自由、独立的人从事探究的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些人把过去的思想和继承的东西,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作为进一步丰富生活的手段和方法,他们运用已获得的良好成就来发现和制造更美好的东西。(《杜威教育论著选》)
第二篇:智慧箴言
现在的人,夸你一句找不着北,骂你一句更找不着北,别人说句水准差的话,马上去讥笑辱骂他,别人回一句,马上就气血冲脑要反驳、辩论。要多试着努力提升自己的器量和涵养,就算做不到宠辱不惊,但也总要学着使自己内心的平静一些,沉稳一些,别人的一句话就能激起你内心那么大的涟漪,要多反省和磨练。
一只死老鼠,能坏一锅汤。你的水准是一锅汤,一只死老鼠就能转你。如果你的水准是大海,千百条污流也转不动你,你反而把他们转清。
一句赞美和鼓励,可能给别人带来一天愉悦的心情,可能给低谷绝望的人带来希望;反之嘲讽和恶语同样可能给人带来一天的不愉快,或者正好推下正在悬崖边徘徊的绝望中的人。因你快乐的人可能带给别人更多快乐,因你受伤的人,可能带给别人更多的伤害,言语伤人,胜於刀伤。不要忽视语言的力量,请不要吝啬赞美与鼓励。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我们有多少时间来真正的呼吸着,看着,闻着,听着,坐着,躺着,站着,游着,跑着,走着,有多少时间是真正活在当下去品味人生旅途中的丰富美景呢,如果看不到自己身边无处不在的美好,如果抓不住随手可以触及的快乐,健康,幸福人生。那个宏伟的目标就是空中楼阁。人生旅途风光美,回到当下细品味。
运气,灵感,机会,只会降临在表里如一的去努力的人身上。
没有人让可以你烦恼,没有人可以让你痛苦,遇到事情,自己想不通,那是自己的智慧不够、修行不够,自己应该要承担。圆满和不圆满,就在于心态。你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维,把各个方面都考虑到,然后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那一切就都是圆满的。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你哭泣没有好鞋子穿的时候,看看有多少人没有脚,当你嫌弃饭菜不好吃的时候,想想多少人没饭吃。
在说别人的缺点之前,先反省一下自己的发心是出于自私自利还是真心为他好,再看看你们有没有这个因缘,再观察他的自尊底线,还要看自己有没有调伏他的能力,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不但不能让他改正,反而还会更让他走入极端,所以要慎重。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有太多可以开我们眼界,增我们智慧的书籍,比如易经,道德经,南华经,四书五经,经史子集。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如果不先读书,行万里路也只能是个邮差。如果想提升自己境界,多读古人书,站在圣贤的肩膀上看世界,如果你把论语背下来,孔子曾子跟你一辈子,把道德经背下来,老子跟你一辈子,把心经、金刚经背下来,佛菩萨跟你一辈子,多用古圣先贤的„德‟与„智‟来对照自己,修正自身的思、言、行。
事出必有因,有因必有果。不要合理化自己的过错,将一切不顺己心、不如己意之事怪罪于他人。凡事从自身找原因,是变命第一法。
有不喜欢的人,是自己看人的角度问题,没关系,试着挖掘其优点。实在找不到,暂时距离别太近。千万别在背后说坏话,闲话。说是非之人,其人本身必定是是非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些人喜欢骂人,或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他可没想到,听到的都是他自己。骂人的声音就像魔音一样,听得最多的人,伤得也最深。当口出恶言成为习惯后,经由自己的耳朵日以继夜的聆听、灌输,久而久之,这种语言就成了心田的种子,早晚会给自己创造恶运的果实。谨记祸从口出。
守护口业,成佛一半;现在的人一出口,一打字就是恶语,妄语,绮语;……慎言,慎言,慎言,慎言。
好多时候,人的生命,就是一场修炼。不管你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它都不会改变。当你非常积极、非常精进地面对这场修炼时,你心灵的升华,就会使你的命运发生改变;当你非常消极,满足于一点点小小的成绩,或者总是妥协于内心的许多欲望、懒惰、愤怒等令你向下的东西时,你就会像那拉磨的驴一样,沿着命运的磨道兜圈,怎么走,都走不出一种魔咒般的轮回,欲望所构成的轮回。
小孝孝其身体,中孝孝其心灵,大孝孝其智慧。
不同心态造就不同人生,比如有些人看到这个帖子后选择费尽心思挑毛病,想反驳想辩论,一竿子打翻所有东西,而无视掉其背后的珍贵财富,而有些人选择吸收产生共鸣的东西,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学会了用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多了一种思考方向,而实现向内的觉察,反省,完善,升华。
同样的瓶子,为什么要装满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半杯水,为什么一定要看空的一半呢,这个世界不只有黑暗的一面,不要紧抓着一边不放而忽略了另一边的风景。学习包容不完美的世界,你就会拥有一个完整的世界了。一念转,乾坤换。
生气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对别人不满,不宽恕别人,是苦了你自己;暴怒能使小过变成大祸,有理变为无理;谴责的话比敌对的行为伤人更深。
如果你讨厌一个人的没修养,此时,问问自己,我有修养吗?如果你讨厌一个人傲慢、自恋、没素质、装腔作势,那问问自己,我是那样吗,……读人时反思自己,如果你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要指望其他人就没有,越是我们讨厌的人,越是能帮助我们看清自己。试着从别人认识自己短处。然后看见、承认、接纳它们,就自然不会再掌控你了。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如果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不要总看别人不顺眼。做好自己,莫管他人。把別人当成一面镜子, 看看自己有沒有这样, 也是修行。把別人当成人生试卷, 试试自己会不会考过, 也是修行。把別人变成良善益友, 问问自己可不可转念, 也是修行。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人之所以快乐,并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乐观的心态来自宽容,来自大度,来自善解人意,来自与世无争。人生没有完美,想通了,想开了就是完美。
抱怨就像是毒气,抱怨父母,抱怨儿女,抱怨爱人,抱怨工作,抱怨家庭,抱怨上天。自己散发的毒气不仅完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让自己和被抱怨者吸收毒气而制造双倍痛苦。抱怨是最不应该犯的错误。放下抱怨,试着活在不抱怨的世界里吧。
如果你不喜欢月亮,不喜欢秋天,讨厌雨和雪,讨厌一个人和物,而我喜欢,那我拥有的就比你多,那我就比你快乐。讨厌,不喜欢一件事其实就是在关闭自己的内心。无需强迫自己去喜欢,只要试着放下之前的讨厌与不喜欢,想着“其实某人也没那么讨厌嘛,某物也不那么坏嘛”再感觉一下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反应对你身体的影响,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多打开自己的心,会有不一样的世界等着你。
当你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待人处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局限之处,可以参照某个伟大存在—比如佛、老子、孔子的人格,改正它,在生活工作中升华自己的人格,变得更加智慧、更加慈悲、更加清醒,并且将自己的收获——清凉、明白、快乐,以及把一种对世界有益的理念、思想、文化和光明——传播出去,让许多人都能因此而过得比昨天更快乐的时候,就是最好的修炼。在所有的修炼中,这种修炼是最高境界。
所有的感情就像握在手里的沙子,你握的越紧它流失的越快。真爱是分享,是创造,不是占有和控制,我爱你,我用我的言语,我的行为,善待你,创造一个更好的你,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同样也创造了一个新的更好的我自己。
不要恨伤害自己和离开自己的人。选择被他们伤害的是你自己。他们的存在是让我们长大成熟,还是让我们愚昧极端,一切都在于你的选择。可以不忘记过去,但一定要放下,能学会包容,宽恕。是这一辈子最大的财富。
就算一个人很富有,但如果他是自私自利的人,那他也一定是最痛苦的人。反之一个人就算一无所有,但乐于助人不求回报,那也一定是最快乐的人。自私自利带给人的永远只有痛苦,行善助人永远只会收获双倍的快乐。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人们何时才会明白这个真相啊。
如果人们不是斤斤计较他人的小过失、小缺点,而只关注他人身上最美的东西,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会大不一样,人们会感到非常幸福。即使当你们献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而别人却无动于衷时,也不要难过,继续献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吧,你们为之奉献出友谊与爱的人尽管今天接受不了,但他或许明天就会感觉得到了!也许在你们向他献出这友谊与爱时,会从新揭开他们被世俗遮盖住的真心。
在每个人最重要的转折点即将做出选择的时候,请多问问自己的心,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到底得到了什么才让心里真正感到快乐和幸福。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园不是用金钱物质堆砌而成的,是用心中的真爱堆积而成,用智慧经营而成的,物质金钱够用就好,知足就好。
批评一个人,或宗教,或某件事物之前,一定要先去了解他,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就像品尝一个菜的好吃与否,一定要用清净心亲自品尝过盘里的所有的菜之后才有发言权,不然只会误人误己。这个误,可能是一辈子。所以要慎重。
如果人人都把最美丽的花藏家里自己欣赏,那自己只能够欣赏到这一盆花的美丽。但是,当人人都乐于把最美的花搬到社区空地那里顺序摆放的时候,成百上千盆花组合在一起,这个曾经荒芜的空地就变成了所有人的美丽花园,晨练,上班路过,下班回家,饭后散步,每个人都可以随时共享这一方美丽的景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乐于分享自己的美好的一面给所有人,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每日三省吾身;一个人一定要学会反省和修正自身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一个不想去提升自己道德修养的人,是最可怜的。身体成长了,内在的精神与心灵没有成长,那与动物又有何区别。
多诚心诚意地赞美别人,少虚情假意地恭维别人;多说让别人进步的鼓励话语,少说虚无飘渺的恭维话给别人灌迷魂汤让人家看不清方向;如果多说和谐生活的话,说开心愉悦的话,那你的周围会一团和气,一派祥和,赞美多一些,恭维少一些,世界便纯洁些。
世界上百分之70以上的争吵不是因为信仰观点不同的问题,只是沟通时表达不当的原因,成年人说话打字之前多斟酌一下,不要胡乱随性说话,让自己陷入毫无意义的争论是非中,务必三思而后行。
一个人要多在生活中注入自己的意识,不要每天无意识的跟着念头走,被念头转,要么被念头带到过去或带到未来,无法自在活在当下,无法做头脑的主人,要学会观察念头的升起,观念头时,如人坐河边,看河水流动,水流,而人不动,不压制,不排斥,久而久之即可降服,此方法也可以用于对治情绪。
你是靠贬低别人提高自己的身份的人吗,你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的人吗,你是靠伤害别人来掩饰自己脆弱的人吗。试着问问自己吧。
真正有道德的人, 不是在人前刻意做君子,显高尚,装正派,让别人显得道德修养不够。不是去做道德法官,光审判别人长短是非而没时间看自己。别人在前面做事, 自己在人后乱评判, 好像把别人不清净不道德的地方都看清楚了就是非常道德,这是道德比较差的人才这样做,也就是书上写的“下德”。修身养性不是为了指责其他人的不干不净,不是为炫耀自己,真正的道德, 他不执着做正派, 做清净, 而是什么对别人实实在在有益, 他就怎样做。
如果你之前是用傲慢优越的心态耻笑和讽刺那些你眼中的无知,愚昧的人的话,现在试着用慈悲和怜悯的心态同情那些因为无明而痛苦的人吧。
人有一分器量,便多一分气质;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人有一分人缘,便多一分事业。不要总因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内心要敞亮,胸怀要海量,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装得下世界,世界才会容你。把自己的心量都打开吧。
傲慢之心,嫉妒之心,抱怨之心,贪婪之心,嗔恨之心。这五毒的坏处,是永远都不会让自己和他人变智慧,变幸福,带来的只有痛苦。一个人处在这种情绪时,心已经处在地狱了不是吗。
易经上说:“上天对于骄傲自满的万事万物,总是亏损他,以帮助谦虚的事物。”佛道又说:“鬼神对于骄傲自满的人总要折损他,而庇护谦虚之人。”其实人也一样,骄傲自满者,必为人所憎恨,惟有真正谦虚之人,才最受人敬重。
觉人之诈,不愤于言; 察人之过,不扬于众; 受人之辱,不动于色; 识人之贤,不妒于才; 容人之谤,不屑于争。施人之惠,不记于心; 受人之恩,不忘于怀;
每天争取做到上面的其中三项吧,是提升你涵养的好方法。
一个人出生时的美丽或丑陋,富贵或贫穷,聪明或愚笨,都是有因缘的,都是自己修来的,而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去嫉妒和憎恨,这是不让你生命更糟糕的最有效的方法。在这之后,你人生的所有准备,就是一颗不愿堕落、想要向上的心灵,一颗相信因果、懂得自省的心灵。
如果你相信没有人可以了解你,你将会吸引那些不了解你的人。如果你有一个你不值得被爱的信念,你将吸引藉由对你不好来反映你的信念给你的人,进入到你的生活中。如果你坚信自己办不到,没能力,你的身体就会去执行你的命令而封闭潜能去实现„办不到,没能力‟。„我永远找不到一个完美的伴侣。‟的这个念头,抗拒了完美的伙伴;„我不是一个难相处的人‟这句话如果重复够多的话,会使你产生难相处的个性。
如果你自我批评并且持续地用自己的思想攻击自己,你将吸引反映这项特质的人,他们将贬低你,甚至对你进行身体上的攻击。
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活在别人的目光下,将永远是别人的奴隶;依赖别人的人等于折断了自己的翅膀,体会不到飞翔的快乐。
认真之前一定要试着用智慧对准方向,去北方而往南走只会浪费时间。
与人辩论之前,或被动辩论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自己的初衷是什么,这对提升我的人生价值有一点点的帮助吗?如果你只是想把你的想法强加给别人,或者只是因为一口气,那只是浪费时间让自己更愚昧罢了。
大的争吵,一定意味着两个人都是愚者,因为至少有一个人明智的话就吵不起来。有些事情一个巴掌拍不响。
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不管是对家人,朋友,客户,一切都是如此。这是让你生活变美好的基础。
千金财富,必定是千金人物。如果没有厚德载物的胸襟与器量,给你也装不下。
有罪恶感,就会想办法让自己变成一无所有(破坏已有的,或让将来的事不成功)。穿越罪恶感最大的方法是宽恕——我宽恕我自己,我那时还是个孩子!不要恨你自己,不要瞧不起你自己。试着承认和接纳自己的黑暗面。接纳自己的每一面,像拥抱光明那样地拥抱自己的黑暗面,然后整合两面向的自己。你抵抗什么,什么就会坚持;你静观什么,什么就会消失。不爱自己,无法去爱别人。
聪明才智必须为良心服务。科学必须为道德服务。感情必须得到聪明才智的启发才能转化成真正的大爱,而聪明才智必须要注入感情才能转化成大智慧。进化水平是智慧加上爱心的水平,也就是聪明与感情的结合。正确的进化,一定是“爱心与智慧的平衡,道德与科学的平衡,精神与物质的平衡”
宇宙法则之一:施于他人的必将加倍返还回来,布施于他人微笑、帮助、金钱、智慧、健康、欺骗、恶语、伤害。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结果只会因发心而有差别。大智行善不为人知,殊果累累;中智行善患得患失,以因待果;小智行善念念还债,失多得少。
易经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佛家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道家讲福祸无门,惟人自召,为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一个不相信因果的人,是最可怜的人。
成功的第一要点是要想怎样才能让别人获得利益,而不是想怎样才能从别人手上获得利益。如果你利益到了别人,你不可能不会成功。长远的成功不是机关算尽得来的,而是水到渠成。
学会技能是小智慧,学会做人是大智慧;看淡名利,注重心灵。心灵是主人,名利是装饰品。
有一些富翁,拥有如山的财富,但没有智慧,他们睡着高床软枕,吃着山珍海味,心里却充满了欲望、恐惧和痛苦。假如有一天,财富名利忽然离开了他们,生活中的一切突然分崩离析,或者说他们再也承受不了那种无形的压力,没法用物质和虚荣填补欲望和空虚时,他们就可能会选择轻生。所以我们要学会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境界,不被外在的东西转的心境,学会看破,放下的智慧,知晓让内心真正富足与快乐,不是来源于物质和名利。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世界上最珍贵的瑰宝是人的善念,而最小的善行高过最大的善念。
如何对待陌生人和朋友不能知道一个人的真面目,要看如何对待恩人,长辈,国家才能看出他的深层的品性和人格。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什么人投生到什么地方什么家庭都是有因缘的。如果你想有善良孝顺容易带的孩子,就把自身变成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吧。什么样频率的父母吸引什么样频率的孩子投生,有什么福报有什么因缘就去什么样的家庭,不要把自身的不幸都归结于父母,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真相。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越不认同谁,你就会越像谁。如果不彻底原谅父母,要么自己变成父母那样,要么将配偶变成父母那样,他们对子女的过失不是有意的,宽恕吧。最大的哀痛,是子欲孝而亲不在。
一年不抵触顶撞父母,能灭尽三十年的戾气,如果生活各个方面不顺,95%都是你不尊重你的生命源头的关系,正所谓不孝敬父母,天怒鬼神怨,孝顺父母永远是最快的改命方法,大家却不知道,太可惜了。
没办法被疗愈的人有共性:不相信世界上有力量可以疗愈他们,其实是自己遮住了阳光的进入;天助自救者。
请时刻铭记,现在的科学只证实了这个宇宙的4%,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了解的,只有这个宇宙的4%而已,大部分人类目前只利用不到大脑的10%。科学对DNA的了解还不到2%。证明不了有还是没有的东西,不要主观的否定没有,要学会open minded。
人们不应该只是为了自身的口腹之欲而完全无视食物的来源,每个月规定几日或用一半时间素食,是升华你心灵最好的行为。
我们都在追求幸福,常人企图用物质来填补欲望来获得满足,但这些永远是填补不完的,有限的东西,永远无法填补无限的空间,我们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物质带来的感受是有限的,我们能否活的幸福,都取决于我们的内心,而并非受制于环境是否舒适,物质是否充裕,如果我们的幸福是基于物质上,那物欲给我们的痛苦一定会远远的超过他所带来的幸福。欲望的放逐,是所有痛苦和堕落的根源。一切的幸福都是基于满足感之上的,学会满足,幸福随之而来。
真心忏悔是人类最能清洗心灵污垢的方法。同时也是消除慢性疾病、绝症与灾难的良方。感恩与祝福是人类内心中最深沉、最能快速激发出正面情绪的一股源源不绝的能量!宽恕是人类最能解脱自己内心与外在障碍的方法。
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境;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谢抛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的自立;感谢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你的定慧。
要成为伟人,贤人,圣人,除了使自己变纯洁与有深度以外,别无他法。唯一的途径,就是走入内在,了解自己。
即使曾读书万卷、无论积累多少知识、即使被称为活字典、即使遍历各地、周游全世界、不清楚自己的心、不清楚自己的本质者不称其为智者。反之,即使知识不足、见闻狭隘、孤陋寡闻、但深知自己之心、深治自己之心、认清自身者、降服自心者,堪称智者。
人生不存在失败。看似失败、挫折、不幸、其实是为让你灵魂闪光之物,让灵魂闪光之磨刀石。并非说此世不存在痛苦与困难,而是以痛苦为目的之痛苦不存在。只有痛苦与苦难作为磨刀石,才被允许存在。痛苦与困难乃打磨灵魂、使之发光的磨刀石、砂纸、锉刀。通过这些磨练、才会让我们的灵魂像金刚石般耀眼。
多数人过于受肉体外形而烦恼。日日因个子高矮、身材胖瘦、容貌美丑为话题而为此苦恼。人要为心不够美丽与纯洁而烦恼。心若美丽、自然显现于外。心若不美、眼睛也不会美丽。心若混乱、心若浑浊、眼睛也会变暗淡,充满邪恶。眼睛也会诉说阴险的心思。心不端正、嘴角就会歪曲。经常讽刺、嘲笑、批判他人者、嘴会变得尖而歪曲。变成那样令人讨厌的嘴角。心不能安稳者、显现于其举止。经常责备他人、折磨他人者、也会有与其相应的体态举止。
调律肉体之前、先调律内心。美化肉体之前、先美化内心。
解决争吵和矛盾的方法永远只有一个是最好的,那就是想一想接下来爱会做什么,爱会做的行为是想到你生气的那个人的优点,而不是捉住缺点不放,会想到先做宽恕的那一方,不要先要对方承认错,你先自己承认错,先把是非放一边,选择先宽容和大度,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对方会被你的这种爱的举动所折服和震撼,随即而来你得到的是他的反省和自责。当你选择先做这些爱心的行为以后,你的心境会立马从伤心转为自豪和踏实,并且所回馈给你的身心灵的益处,将是远远超越这之上的。我们要像水学习,以柔克刚,水能渗透和改变一切,哪怕再刚硬的人,都将被水软化,当你动之以情的时候,任何人都能被你折服,都能去配合你,都能接近靠近你。爱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有智慧和最强大的力量。充满爱的语言和行为是最有力量的,你可以在生活中去实践并善用它,你将会体悟很多。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要因为那点缺点而忽略掉一个人所有的优点。
能说不能做,不是真智慧。看了这么多,记了多少,悟了多少,反省了多少,希望各位再遇到人,事,物,可以用不一样的心态和角度去看待和解决,如果这个帖子可以让你的思,言,行得到一丝改善,提升,什么都值了
第三篇:杜威教育哲学(专业课)
单选题
-------
2.约翰?赫尔巴特是近代()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正确答案:A.德国
3.()一书标志着杜威完成了对自己哲学思想的改造。
正确答案:C.《逻辑理论研究》
4.杜威在北平目睹了五四运动之后思想发生了转变,改造中国的思想由通过实业改造转向通过()改造。
正确答案:B.教育
9.格林和杜威都同意在经验方面,()负有建构性和综合性的角色。
正确答案:B.理智
10.杜威认为对10到13岁儿童的教育重点应放在()
正确答案:B.学科知识的学习
多选题
-------
1.生命展开和成长的全部经验包括()
正确答案:A.社会的经验 B.纯粹自然的经验
3.杜威把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编为11个班,其中儿童生长阶段第三阶段()
正确答案:B.十班(13岁)C.十一班(14-15岁)
4.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部分()
正确答案:A.伦理学 B.知识论 C.心理学
判断题
-------
5.杜威把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编为11个班,其中儿童生长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过渡阶段包括(8岁)、(9岁)
正确答案:错
第四篇: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
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
摘要:约翰.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儿童中心论等教育主张,一直是整个20世纪教育革新的思想源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的理论是尽善尽美的,我们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眼光正确认识杜威的理论思想。
关键词: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儿童中心 从做中学
一、杜威简介
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现代著名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他一生著述甚多,涉及各个领域。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教育上的道德原理》(1909年)、《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等等。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一般认为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它是现代世界中理论体系相当完整和系统的教育巨著。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和发展了卢梭的教育思想,进行了长达8 年的教育改革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的, 它影响了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教育发展进程。虽然这一教育思想曾经遭到其他学者的猛烈抨击, 但是, 杜威对教育的贡献是空前的。正如美国学者罗思(R.J.Roth)所说:“未来的思想必定会超过杜威⋯⋯可是很难想像,它在前进中怎么可以不经过杜威而超过杜威。”① 在西方哲学史上,特别是在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杜威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杜威建立了一个十分庞杂、影响广泛、又颇有争议的教育思想体系。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简介
杜威用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作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无目的”等观点。
(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②、“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生活”既包括个人生活, 也包括社会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生活。他认为, 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 教育的开展及过程就是眼前生活的本身, 而
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如果把教育看作是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必然要教给儿童以成人的经验、责任和权利,而忽视了儿童此时此刻的需要与兴趣,教育仍然会成为一种“外铄”的东西,重复了以往旧教育中儿童的被动地位。
(二)学校即社会
“学校即社会”也是基于“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而提出的,它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应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 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 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 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是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环境,应该具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功能:一是简化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二是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三是创造一个适合青少年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他要求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溶合为一,使儿童学会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特别强调教育要与儿童参与其中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不是学习既定的、系统的文理科目的科学知识。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社会的组成是因为人们具有互通的信仰、目的、意识和情感,是由于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交际,而教育正是实现有效联系和交际的渠道。教育的职能就是延续社会生命,即教育能传递人类世代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维系和发展社会生活。不管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实际上都在进行经验的改造。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经验连续不断的改造”。
(四)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在于这种过程中。他说生活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生活,教育也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教育,不能任何外加于生活和教育的目的。他认为生长和生活是无
止境的,因而也无最后目的;儿童和青少年在生长和生活的过程中,在扩充、提高、更新、重组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并最终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这就是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批评传统教育为儿童确定他们不理解不需要的目的,把目的和手段分开;活动作为手段其价值取决于能否达到目的的要求,活动变成了苦役。然而,自由活动中出现的目的是与手段密切结合的。一项目的达到后,活动并不中止,已达到的前项活动的目的成为下一活动目的的手段,如此交替进行,目的也是手段,手段也是目的。其实,在杜威心目中教育是有目的的,即“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他的教育无目的论是为了纠正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旧教育,并非根本放弃教育目的。
三、杜威的教学思想简介
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从做中学
杜威从批判传统教育的“从听中学”出发, 提出了“从做中学”。他认为,“从做中学”是一种比“从听中学”更好的方法, 体现了知与行的结合。从学校角度而言,“从做中学”是现代教育的特征, 教师应该为儿童提供一个能够“从做中学的环境, 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变化和儿童的整体发展。对个体来说,使儿童能在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使学生将学校里的活动与生活中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 激发儿童自身对所学知识原发的兴趣和目的的理解, 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展。杜威提出活动教学应具备四个条件: 必须具备兴趣的条件, 使儿童对活动有情感和需求;所从事的活动要表现着生活的价值;要能够提示问题, 唤起儿童新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要给儿童以充分的活动时间, 以求得作业的圆满完成, 使之不断地从一个境界达到新的境界。凡具备这些条件的教学,即为活动教学。杜威倡导活动教学, 绝不仅仅是为了使儿童获得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 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训练思维, 开发理智。一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灵敏、缜密而透彻的思维习惯”,“学习就是学习思维。”杜威所说的思维, 并不是指对客观世界的感性知识进行理性概括的认识过程, 而只是有机体适应环境、解决疑难时的一种行为。他说:“思维是用来控制环境的工具, 这是通过行动完成的一种控制。”杜威要求在个人活动中展开思维, 在思维中取得个人的直接经验。
(二)儿童中心论
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教科书“是过去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机体,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言人”。因而,传统教育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传统教学的计划实质上是来自上面的和外部的灌输。它把成人的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只是正在逐渐成长而趋于成熟的儿童。差距是如此之大,所规定的教材、学习和行动的方法,对于儿童的现有能力来说,都是没有关联的。„„尽管优秀的教师想运用艺术的技巧来掩饰这种强制性,以减轻那种显然粗暴的性质,它们还是必须灌输给儿童的。”由于传统教育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教师和教科书上面,而不是放在儿童的本能和活动中,于是,儿童只能受到“训练”、“指导和控制”以及“残暴的专制压制”。去除这种弊病的出路是使教育实现重心的转移。“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身上,这就是杜威倡导的“新教育”(或“进步教育”),也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四、结束语
杜威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我们进行教育革新的重要参考。但他的理论也存在着历史局限性,我们应从历史的辩证眼光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的为我们所用。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学说,在克服脱离社会现实和不顾儿童身心发育的教育弊端方面,是富有积极意义的;但就人接受教育的实际途径看,除了通过直接经验接受教育外,通过间接经验接受系统的知识教育,才是更主要的。杜威强调教育与实际的社会生活协调一致。通过把学校办成小社会让儿童获得直接经验的设想对于过去只让儿童在读书的学校教育,应当说是一种进步。学校应当给儿童提供动手和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的场所与条件。但是,他把教育等同于生活,把学校等同于社会,则否定了学校教育的特殊职能。他过分强调儿童儿童的中心地位,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以及教师作用的发挥,会造成了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匮乏,是违反教育规律的。杜威主张“从做中学”,强调学习者个人的直接的主观经验,提倡学生的个人探索,重视知识的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教学过程的一个侧面而言,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把“做中学”
绝对化,其结果必然导致否定间接的知识和系统知识的价值,把学生独立探索的作用同教师的讲授知识、指导与训练学生智力活动的必要性割裂开来,这又是片面的。
毕竟,杜威的教育理论产生于美国社会并且是为完善其制度服务的,所以必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他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是深刻的,对进步教育的态度是热情的。他所提出的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发表的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主张还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总之,杜威对世界教育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参考文献
[1][美]杜威.杜威五大讲演[M].胡适,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2]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3][美]爱丽司.齐泊门.初等教育[M]/ / 杜威.杜威五大讲演.胡适,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4]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教育与经验[M].姜文闵译.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5]赵祥麟.外国教育史[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58.
[6]伊里亚斯·梅里安.成人教育的哲学基础[M].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90.59.
[7]杜威.杜威五大演讲[M].胡适译.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137 ~ 138.注释:
①
② 转引自, 张翠平,《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实践课程观的启示》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58
第五篇:浅谈杜威的主要教育理论
浅谈杜威的主要教育理论 浅谈杜威的主要教育理论
摘要: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哲学家,一生从事教育活动与教育理论的研究工作,他依据美国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当时的背景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对美国及整个世界的现代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美国人肯定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谈到杜威的教学论,“从做中学”是其中心。可以说,“从做中学”渗透教学论的许多方面。下面我就谈谈杜威的主要教育理论。
关键词:从做中学、以问题为中心、课堂与作业活动室、教师主导作用
一、杜威的主要教育著作
杜威在1896——1906的十年间在芝加哥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虽然这个
实验学校只存在了8年,但却构成了杜威全部教育理论的实验基础。1877年发表了他的重要论文《我的教育信条》,1900年在美国出版了名著《学校与社会》,1902年又出版了《儿童与课程》。这三者形成了杜威早期的重要代表教育著作,他们反映并形成了杜威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杜威在1910年出版了《我们怎样思维》,1913年写了《教育上的兴趣与努力》,1915年与他的女儿合著了《明日之学校》,1916年出版了他的教育哲学代表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被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家视为伯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有同等地位的重要教育著作。
二、杜威教育理论的理论基础
杜威把自己的教育理论建立在一系列的理论基础之上。
实用主义哲学是杜威教育理论的首要理论基础。实用主义哲学的中心概念是“经验”,宜称超越于唯心与唯物的斗争,而只把经验看成是现实世界的基础。正像列宁所批判的:“实用主义既嘲笑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也嘲笑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他宣扬经验而且仅仅宣扬经验。”①
他说:“自然和经验是和谐地并进的——经验表现为认识自然、深入自然奥秘的方法,并且是唯一的方法。”②
又提出经验“不承认任何行动与材料、主体与客体的区分,而把双方面都包括在一个不可分析的总体之中。”③
归论起来就是:自然依据经验而存在,事物依据人的思维而存在。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经验论是杜威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依据,据以否认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客观的、实践的基础。
杜威的教育理论,同时是以人性论和庸俗进化论为核心的社会学观点为理论基础的。杜威从人性观点出发,吸收了实证主义者的庸俗进化论的社会学思想,把人类社会形成的基本原因看作是带有人类原始本性的个人的结合。他说:“个人与结合或社会的关系有如字母与字句。字母拼合成字句,个人连合成社会。”④
社会既然只是人性的组合,因此教育在改进社会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使社会进步,只要采用发展人性、激发智慧的教育方法,而无需进行阶级斗争。杜威的社会观也被称为“社会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发展在于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他经常提出个人为社群的利益“服务”的问题,其实质是广大群众为断垄断工业资本统治的社会效力。而从教育这个角度来看,这种“社会个人主义”的主张也说明了通过对个人的教育达到社会改良的要求。
杜威教育思想的又一重要理论依据就是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美国从詹姆士、杜威开始,创建了机能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的研究对象在于研究意识的机能或功用,而反对仅仅研究意识的内容。用杜威的话来说就是心理学家应关心的是整个心理的协调作用,而反对心理学内的元素主义。杜威把这种生物化本能论的心理学作为他的教育、教学论的心理学依据,提出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按照儿童本能生长的不同阶段供给他适当的材料,促进本能的表现与发展。他曾说过:儿童基本本能的生长乃是“教育的天国”,他的“儿童中心”学说就是以本能论的心理为根据的。
杜威的哲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观点又有其内在的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杜威把它们作为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一方面是其全部学术观点的必然反映,一方面也以此使自己的教育理论表现为一种完整的科学体系,足以加强其理论的能动作用。但事实上,正像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在资产阶级夺得政权以后,资产阶级所提出的理论已“不再是这个或那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对资本有利还是有害、方便还是不方便”,⑤
已经谈不上是什么科学了。杜威的教育学理论的本质就其总体来说,也只能如此。
三、杜威的教学理论及其基本原则——“从做中学”
杜威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是他的教学理论,“从做中学”是杜威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渗透到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等中去。“从做中学”是对传统的以知识、讲授和教师“三中心”的教学的全部否定和批判。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他直接地提出“人们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为此,教育就应循着获取知识的“自然途径”为学生“设备相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那么教学就应以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以自由活动和已从经验中学为主。学校教学的真正中心是儿童及其社会活动。因此,“从做中学”实际上是符合儿童的自然发展的,可以使所学知识与现实实践相联系。但是,“从做中学”这一原则在理论上带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首先,杜威居然使用了“活动”“实践”等等概念,也就是他所强调的“做”。但他把“做”看作是人的生物本能活动。他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和探索的本能。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社交和艺术表现与探索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可见,杜威所强调的“做”基本上是指基于生物本能需求的一种“活动”,与唯物主义所理解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其次,杜威的由做而学否认了客观规律。他只承认经验,不承认理论指导的社会实践与人类已经认识了的客观真理,而只强调个人的个别活动。他引证卢梭的话说:“你的学生学习地图,而我的学生制作地图。这是你的学生有知识和我的学生无知识的区别。”⑥
但是,卢梭的矛头在当时是针对封建教育用虚妄的知识去束缚儿童,而杜威却宣扬这种盲目想的“做”,否认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实践。
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一系列重要方面之中。1.“以问题为中心”的教材体系
杜威想拟定一套以社会性的作业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他的理论根据是“儿童为中心”、“社会为中心”、“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那么,我们需要重视三个问题:一是学生应该学习什么知识;二是这些知识是综合性知识还是系统科学知识;三是哪种知识对解决问题有利。
第一个问题,杜威主张儿童学习适合他身心发展的、有兴趣的、社会生活中需要学习的知识。但是,只有这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他还要学习未来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既对儿童本身发展有利,同时也对国家有利。杜威的想法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片面的、不合实际的。杜威自己也承认按照他的要求来解决教材与课程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并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解决,而且永远不可能彻底解决。”⑦
第二个问题与第三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杜威自己也承认他并没有建立一个真正以儿童生长发展和兴趣为中心的课程教材体系。原因主要在于儿童的生长发展、兴趣、社会生活都随时在不断变化,所以无法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课程教材体系。但是他这种做法对反对旧的脱离儿童的生长发展、兴趣及社会实际的传统课程教材体系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旧的传统课程教材体系是按人类关于社会和自然方面的科学知识来分科设置的,虽然形式、内容都是系统的,但却是孤立的。所以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杜威主张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组织课程和教材,对克服传统课程教材体系的缺点是很有帮助的,也是一种进步。但是他没有考虑到这样做会使儿童只能学到片面的、不系统的知识,二者对解决问题提出了难题,在对解决将来更复杂的问题设置了障碍。因此,杜威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传统课程教材体系的缺点,而没有看到它的优点。而系统的科学体系的知识恰恰是深入全面研究解决问题的基础。所以二者应结合起来,即一方面是各科的“科学体系”变成“学科体系”,另一方面,各科内容间要有机的互相渗透,以利于综合利用,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可见,我们可以批判的吸取杜威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教材体系的合理内容。2.课堂与作业活动室
课堂教学是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班集体传授科学知识和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人类的物质的与精神的文化的创造与获得都是与人类的各种创造活动分不开的。心理学实验证明,动觉对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如记单词,口诵、眼看、耳听、手写同时并举比只是默默背诵要快得多,而且容易巩固。学习任何事物也是一样。自己亲身做一做,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比不做要好得多。杜威认为儿童的身体发展是与活动分不开的。如他说:“我们可以确知婴儿的主要兴趣。他最基本与最重要的问题是支配自己的身体而得到束缚,并能够有效的适应自然和社会的环境”⑧,“因为支配身体的各器室为后来许多发展所必需,所以也就提供了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这证明支配身体能力的发展,不仅是属于身体的,而且是理智的成就。”⑨
杜威主张打破呆板的课堂学习的框框,采取作业活动室学习的办法,使儿童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对适应儿童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个性差异,特别是反对形式主义的课堂教学起了积极作用。自从这个组织形式形成后,逐步地又发展了多种类型的课,如:讲授课、讨论课、作业课、实验、实习课等等。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它是有效的,他在《明日之学校》中总结一个学校(密苏里大学附属小学)关于活动作业教学的实施情况说:“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叫儿童去做下面的四件事件: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⑩
。这四种活动性教学内容在从一至八年级中有不同程度与不同形式的实施。如在低年级多为竞技或有组织的游戏,在高年级则多为自由运动。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也在“课程中的游戏和工作”一章中论述了学校应使游戏与活动的作业在课堂占有明确的位置,以便使儿童从中获得正常的与有效的学习。
但是,杜威这种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有他的缺点,如不利于儿童习得比较系统的基础知识,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下降等。我们不赞成儿童在做中学,但是我们并不反对儿童亲身实践。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类型的课以及变化课的结构来创造条件,让儿童实践,学以致用。此外,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去做他们所感兴趣的事。这样他们就能在系统的科学知识基础上发展其爱好和兴趣。3.教学方法与步骤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原则也鲜明地体现在他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步骤的论述中。他批评以赫尔巴特的教学方法为代表的近代传统教育的教学法仅仅重视教师对学生的书本传授,而不考虑儿童在活动中主动地学习的重要性。在他的教学理论体系中,以儿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活动既是教材,也是教学方法。这种活动以儿童的需要为中心,所以他的教学方法看重解决儿童怎样学的探讨,而不是看重教师怎样教。
在论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问题时,杜威又着重论述了关于教学步骤的问题,即通过学习活动(做)的几个步骤来实现学生的经验不断地改造。而关于教学步骤的提出又是根据他对人的“思维”发展阶段提出的。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依据经验论,杜威论述了“思维”的重要作用。他说:“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11 他也把思维称为“反省”或“反思”,即对所产生的疑难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反复的观察、思考、设问、推理等等思维活动的过程。他说:“反省思维的功能,在于将经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12 也就是说,在反省前,处于迷惑与纷乱中;而在反省后,则得到“一种制胜、满足和愉快的直接经验”。13 思维在这前、后之间按照一定的步骤发展进行。杜威提出思维的五个步骤,他也称之为“反省思维的五个形态。”这就是:①在情境中感觉到要解决某种问题的暗示;②明确要解决的疑问是什么;③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④推断锁定假设的内在含义;⑤在行动中检验假设,从而解决疑难,取得直接经验。
杜威所说的思维,只是有机体适应环境、解决疑难时的一种行为。他说:“思维是用来控制环境的工具,这是通过行动完成的一种控制。” 14 杜威不承认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实践,也不承认前人实践的理论成果,他只要求在个人活动中展开思维,在思维中取得个人的直接经验。把他提出的思维的五个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就形成他所提出的教学的五个步骤。他指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这些要素就是: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15 这是一种“从做中学”的教学步骤,在“做”中思维,通过思维提出和解决问题,在“做”中验证所获经验的有效性。
杜威要求教学方法中要使学生能动地活动,积极地思考,并重视学生的兴趣与需要等等都是合理的,为“发现法”的研究打下始基,应该说这是对教学论改革的一个积极的贡献。但他从经验论出发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的带有盲目性的“做”的基础上的观点则是不科学的,并不符合教育学的规律。4.教师的主导作用
杜威在《思维与教学》一书中写道:“教师在旧式教学里是独裁之王,在新式教学里是无用之物。但在事实上,他应该是一个社会集团(儿童与青年的学问的集团)的领导者。他的领导,不以地位,而以他的渊博知识和成熟的经验。若说儿童享有自由以后,教师便应逊位而退处无权,那是愚笨的话。” 16 他又说:“为了减轻教师的责任,有些学校里,不让教师决定儿童的工作,或安排适当的情境,以为这是独断的强制。……不由教师决定,而由儿童决定,等于让偶然的事情,偶然的接触来决定……你不让教师来决定,不过以儿童的偶然的接触,代替了教师的计划而已。教师有权为教师,正是因为他是最懂得儿童的需要和可能,从而能够计划他们的工作。”17
由此可以看出,杜威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他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他改变了教师主导作用的方式。正因为他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地位,因此他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
首先,教师必须有渊博而熟练的知识和技巧,如此在教课时才能有条件去观察分析儿童在学习中的心智活动。他要教师注意学生的口语表达、体态表现等等以便判断儿童观察和理解的程度。
其次,教师要有专业训练。教师是儿童心智的研究者,他要有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巧。这样就能有效的给儿童以正确的指导。
第三,教师必须充分备课。他要求教师在教课前要认真考虑学生有什么旧经验可以利用,如何使新旧教材联系起来,如何引起动机,如何应用教材等等。
杜威这些观点是可取的,极具现实意义。但是由于杜威采取了“从做中学”的方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难度就比较大了。
结束语
杜威的教育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理论大厦,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不仅在美国推进了“进步教育运动”,而且在世界上各种社会制度的30多个国家内,都在引进杜威的教育理论基础上,实施了时代所提出的教育要求。20世纪前半期在美国出现的许多种教学制度与方法就深受杜威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欧美各国出现的一系列重视活动与劳动操作能力培养的教育思潮也大多是与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相同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在十月革命后的苏联也具有很大影响。同时,从20世纪20年代起,通过杜威来华和他的教育著作在中国的广泛译述,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对旧中国的教育影响也很深。但是实用主义所到之处,最终几乎都告以失败。在美国,杜威的教育理论被美国资产阶级教育界视作导致美国教育质量下降的原因。前苏联在上世纪20至30年代教育改革过程中发现的许多错误与教训,许多与引证杜威的教育理论有密切的关系。20世纪20年代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实施,虽然有助于在中国批判旧的传统教育和学习西方的文化与教育革新的新成果,但他的广泛传播却更加深了旧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的性质。
总的来说,杜威的教育理论虽然是一派为垄断资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教育理论,但它所涉及的基本教育问题不仅范围广,而且意义深,需要对它做深入的研究与科学的分析,才可能消除谬误,并吸收其精华。【注释】
① 列宁选集》第二卷,第349页。
② 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266页。
③ 同上,第272——273页。④ 赵一萎等译:《杜威哲学》(上),台湾世界书局1979年版,第299页。⑤ 《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页。
⑥ 参阅卢梭著《爱弥儿》上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222页。⑦ 《杜威教育论著选》,第323页。⑧ 杜威:《思维与教学》,孟承宪等译,商务印书馆,第181页。⑨ 同上书,第183页。⑩ 杜威:《明日之学校》,第40页。○11 《杜威教育论著选》,第297页。○12 同上,第298页。○13 同上,第302页。
○14 转引自《现代西方哲学》,第285页。○15 《杜威教育论著选》,第191页。○16 杜威:《思维与教学》,第246页。○17 同上,第246——2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