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下大全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下)
董振华 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教授
三、经典荐读
我们就要问几个问题,马克思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创造这样的主义,我们为什要举这样的旗帜,你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才能明白我们共产党人所坚守的那个灵魂到底是什么,一谈到马克斯,我们会觉得马克思是一个哲学家,是个思想家,是个理论家是个政治家。好像没有马克思不能成为的家,我们甚至写任何文章都可以引用他的话,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加个脚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几卷,第几页,这样显得就有学问了,有权威性。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写过,说实话我也是经常这么写的,我的学生也经常这么写。有一次一个博士生让我指导论文也这么写,也正如毛马克思所指出的,我越看越不对头,我马克思怎么能这样说话,我说你把马克思全集第几卷拿出来你给我找一找,结果他找了半天没找到,后来问说我老师怎么没有了,我说我也奇怪,难道是马克思忘了说了,我说你老师交代这段话到底是哪来的,后来说实话是从网上抄来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特别赞同总书记所倡导的读经典,读经典非常重要,因为你取了真经,避免了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东西,你想了解马克思,想了解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和经典作家对话,你就要感悟经典的精神以及它的力量,关键怎么读经典,我们不可能整天把马克思全集几十卷天天从头读到尾,邓小平的观点我觉得有道理,他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精是什么意思,精在我看来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少,多了肯定不能叫精,但是少也不一定就是精,你要抓住精髓,把握灵魂这才是精,学马列的目的是管用,学的目的全部在运用,就像毛主席所说的学以致用,总书记说各级领导干部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作为看家本领他并不是说让每一个人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理搞的滚瓜烂熟,他只是强调我们要自觉运用和掌握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这才是学习的目的,就本着这个原则。我给大家推荐三篇原著供大家参考,你反复读,就能基本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
(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第一篇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个读起来不费劲,1000字多一点,三五分钟就读完了,已经入选中学语文教材,那些中学生都会背,我们知道1883年3月14号,下午两点三刻马克思去世,1883年3月18号前后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做了这个讲话,在墓前的讲话是什么,就是悼词,咱们经常说盖棺定论,这个讲话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吧。在这个讲话中,恩格斯是怎么评价马克思的呢,他这么说的,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我人家这个评价特别到位,咱们说马克思是个哲学家、思想家、理论家、政治家都不错,恩格斯说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使命就是以这种或者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他第一次是无产阶级定位了自己的地位和历史使命,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也正是在这个讲话中,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到处被驱逐,我们大家共同回顾一下马克思的一生你看看是不是到处被驱逐,从柏林到巴黎,从伦敦到布鲁塞尔,被各国政府所诅咒和驱逐,他为什么到处被驱逐呢,你想他是一个革命家,哪里有马克思哪里就有辩论,你能听到他的声音,你能读他办的报纸,你能看到他的文章。他说你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们起来革命吧,你想一想哪个当政的会喜欢他,人家好不容易想办法维稳了,他突然革命了,他能不被驱逐吗。但是我的问题是,马克思为要宣传革命,为什么投身革命,他为什么要立志做一个革命家,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因为我们答案就在这个问题里面。我们知道马克思完全没有必要做一个革命家,他的家庭背景非常好,他的父亲是当初著名的一位律师,他应该是中产阶级以上,他的亲自燕妮是贵族,燕妮的哥哥是当时的大臣,而他本身23岁就拿到哲学博士学位,这个非常了不起,我们都知道德国的哲学博士学位是非常难拿的,而他23岁就拿到哲学博士学位,据说黑格尔很欣赏他,就凭黑格尔的推荐他完全可以在大学里教哲学,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而他却选择了革命的道路。
马克思的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几个孩子先后夭折,命运及其坎坷,他为什么放弃了这么优秀的生活去选择了革命道路呢,你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才能明白,我们为什么一代一代的共产党人,抛头露、撒热血,离开富裕的家庭而投身到革命的洪流,这背后肯定是有力量在支撑,这个力量非常之强大,除非是信仰,就像我们革命先烈写的那个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样的信仰就是由马克思创导的,被共产主义意识所坚守的那个核心价值追求。虽然马克思他的一生思想曾经经过多次转折,从黑格尔的终身信徒到黑格尔学派,到费尔巴哈的革命民主主义再到共产主义。但是他的人生理想一经确立从来都没有改变,在我看来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的理想就已经基本确立了。
(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我们知道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号,1835年秋8月份他中学毕业,那一年马克思17岁,写了三篇作文作为中学的毕业论文。其中有一篇作文特别著名是一篇宗教作文,是专门讨论信仰问题的,这也是我推荐给大家读的第二篇原著,它的题目叫《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作文读起来同样不费劲,不到3000字,十分钟、八分钟就读完了,大家不要认为马克思写的东西都是非常难懂,不都是。确实有特别难懂的,比如《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等等很多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博士生都读不太懂,这个可以理解,因为德国是一个哲学的民族,而马克斯的思想尤其深刻,但是也有通俗易懂的,你比如说这篇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他用诗一样优美的语言表现了一个十分崇高的理想,你读着读着就会自然而然会被这优美的语言所吸引,被他高尚的情操所感动,被他深刻的思想所折服。我每次读都热血沸腾,爱不释手。至于这片作文写的到底有多美,我真的没法用语言来表达,因为所有的语言都不足以来表达这篇作文之美。在这篇作文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黯然失色,建议大家读一读,你感悟一下你才能领悟它到底会美到什么地步,肯定会给你一种震撼的感觉。也许我只需要一段话就足以说话问题了,这段话不是这片作文中最精彩的,但是它的结尾表明了这篇作文的主旨和大意,它是这么说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我们是为大家而献身,到那时我们所能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会默默的存在着,它将永远的发挥作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会洒下热泪。
大家觉得写的怎么样,别忘了,这是一个17岁中学生写的作文,你能想的到吗,你读一读肯定会让你爱不释手。正像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中间里面对马克思所做的一个评价,他说我们至多能够称得上是能手,而马克思是天才。恩格斯这个评价真的恰如其分,马克思确实是一个天才,通过这段话我不知道大家感悟怎么样,一个17岁的中学生,青年马克思当时就写下作文就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这是什么,这是不是我们现在共产党人所一再强调人民的立场,群众的观点,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这个核心价值观。这就是马克思的人生价值追求。
(三)《共产党宣言》
在1848年2月份,发表的那篇《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把这个理想正式表达了这么一段话,这段话我们都很熟悉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就是为了人的自由、人的解放,人的平等,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这就是马克思所追求的价值理想。但是当时他所面对的所看到的那个此岸世界,那个经验世界,那个此岸,那个现实是什么呢,恰恰是资产的制度人的不自由,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那个剥削被剥削的关系。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对于资本主义制度极其不合理的批判并不是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这些很多思想家都批判过,像我们所熟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傅里叶、圣西门甚至包括费尔巴哈都批判过。他们的批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和马克思相比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但问题是他们仅仅的批判而已,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现实路径,也就是说我们的资本家进行教育,通过爱的宗教的宣扬,弘扬爱的精神,让资本家脱离剥削的本质不要再剥削了,这是费尔巴哈和他学生们提供的方案,这个方案行得通吗,通过教育的方式就可以让资本家脱离本质,这个怎么可能呢。
我们都知道,资本家是资本的代言人,而资本的本性是什么,逐利,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对资本的本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引用一句话把它介绍的淋漓尽致,这段话我们都很熟悉了,资本一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太小,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它要活跃起来,有了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为了50%的利润它就敢挺而走险,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为了300%的利润它敢冒任何罪行甚至被绞首的危险。马克思还以贩毒为例说明资本这种拼命逐利的本性。对于资产阶级的本性,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这部著作里面他用一段话把它刻画的惟妙惟肖,他说在资产阶级看来,整个世界都是为了金钱而存在,连他们自己也不例外,他们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的发财之外,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失去财富之外他们根本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入木三分,根本不可能,人说我们工人阶级争取席位,如果我们争取席位的大多数,我们修改法律从而取缔这样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吧。但那个时候有没有工人阶级到议会争取席位修改法律改变制度的可能性呢,根本没有。
甚至还有人做了共产主义的实验,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人叫欧文,他本来是个建筑设计师,手里有点钱,原来是个著名慈善家,有一天突发奇想,想共产主义,就在北美洲买了一块地,有一千多公顷,找来了不到两千人跟他一块建设共产主义。当记者去采访他什么是共产主义,他把记者带到社区、医院、学校、食堂说这就是共产主义,你看眼前这些就是我们共产主义的人民。后来欧文发现不到两千人不到4年的时间内竟然划分好几派互相斗争,就以至于把他搞破产了。虽然失败了,后来欧文伤心的说看来共产主义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前提,所以这是空想。正像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所指出的,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光说这个世界不应该,这个制度不合理,但是怎么办,所以只有想法没有办法,所以他们叫空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对于世界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来说,全部的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他们就指出我们就拿起革命的问题打破旧的世界,建设新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面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那是一个的联合体,这个想就集中体现和表达着共产党宣言中,这也是我推荐大家读的第三篇原著《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读起来也不费劲,两万字多一点,一个半小时肯定读完了,我建议大家把《共产党宣言》单行本放在你的枕头边,作为每天晚上睡觉间的必读之物。《共产党宣言》就是我们共产党的声音,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从来没有读过《共产党宣言》就好比一个基督徒从来不读《圣经》一样的道理。那《共产党宣言》写的太好了,它不仅是一篇非常光辉的政治理论论著,这个当然毋庸置疑,同时它还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学艺术作品,它一上来就用优美的语言,平等的态度抓住你的眼球让你爱不释手。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警察,都联合起来了。你看语言写的多美。《共产党宣言》每一个结论都不是强加给你的,它都在字里行间自然而然走出来的,你读着读着你自己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它是逻辑的力量,因为《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制度肯定进行批判,但是奇怪就奇怪它批评的方式并没有攻击,也没有谩骂,而且恰恰相反,不仅没有攻击、没有谩骂它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最后却得出了彻底否定的结论,这就是逻辑的力量,什么逻辑?辩证法的逻辑。
四、马克思主义
(一)辩证法、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第一卷他有一段话,对于辩证法的本质揭露的淋漓尽致恩,他这么说的,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在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从这个意义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什么意思,为什么辩证法会其合理形态上会引起资本主义及其夸夸其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呢,因为辩证法对事物的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理解,也就是必然灭亡的理解。在辩证法看来,任何的事物它的存在都是合理的,这是肯定的理解,同时包含着否定的理解,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是要灭亡的,合理性都要丧失的,也就是必要灭亡的理解,也就是在辩证法看来,任何事物它的存在都是合理的,但是所有存在的事物最终都是要灭亡的,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会作为过程而存在的,世界不过是过程的集合体而已,也就是在辩证法看来世界不过是不断的生生灭灭,从来没有永恒的东西。这个为什么让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呢,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把这样辩证法的逻辑用在分析社会制度,结果会怎么样,把它用到历史领域我们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任何一个存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它的存在都是合理的,但是这种合理都是一种历史的合理性,也就是说都是暂时的,它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合理,都是暂时的具体的历史的合理性。奴隶社会相对封建社会而言它逐渐上升合理性,但是相对于原始社会就有合理性。同样的道理,封建主义相对奴隶社会有合理性,但是它必被新的社会所取代这就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怎么样呢,它相对以前具有历史合理性它的存在是合理的,但是它必然也要灭亡,所以任何想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是永恒的都是惘然的,因为世界根本没有永恒的东西,这样的话会让资产阶级和它的夸夸其谈的代言人恼怒和恐怖。恼怒是因为他们发现了马克思揭示了这个规律,恐怖是因为他们发现他们根本没法推翻这样的规律和判断,所以资本主义必然要灭亡。
辩证法、唯物史观就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必要灭亡,而剩余价值学说告诉我们这里面有剥削、有压迫,这个制度不合理,这个制度应该灭亡,一个必然灭亡,一个应该灭亡,所以我们得出两个必然,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逻辑。
(二)消灭私有制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开头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他们充分肯定资本主义及其历史贡献,你看是不是对资本主义及其繁荣的景象进行绘声绘色的描绘呢,他们说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是不是充分的肯定呢,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比过去全部时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本主义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资产阶级对历史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个是它们的伟大之处。但是这个恰恰成了它正要灭亡的原因了,为什么,因为正是因为他们创造了如此巨大的生产力,但是也使他们的狭隘的生产关系就落伍了,他无法容纳这个巨大的生产力了,除非消灭这个生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初对付封建主义的武器现在开始对准他们自己了,当然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就是因为封建主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让封建主义应该被打碎了,正在被打碎,已经被打碎了。而现在资本主义又面临同样的命运了,他们用这样来比喻资本主义必然要灭亡的命运。他们说就像一个魔法师一样在无法控制自己用法术从地下互换上来的魔鬼,这个魔法师就是资本主义,这个魔鬼就是生产力,魔法师互换的魔鬼,资本主义创造巨大的生产力但他再也无法控制了。为什么,因为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他必然会高度的社会化,而这种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的本质这个矛盾就会日益突出,除非消灭私有制。
所以《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话,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改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也许只需要指出一个简单事实就能说明问题了,不断爆发的,周期性的商业危机这个瘟疫,这就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除非消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应该灭亡了,资本主义必然会灭亡,但是它并不意味着自己灭亡,怎么办,在《共产党宣言》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在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原理对历史事实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论证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们说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目的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是用暴力推翻全部的现代化社会制度才能够实现,让统治阶级在伟大的共产主义面前发抖吧,在这场革命中无产者失去的知识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系起来!《共产党宣言》结束。大家看联合起来干什么,用暴力推翻全部现代化社会制度。所以咱们说马克思是个革命家,他的理论是革命的理论,他的实践是革命的实践,这个没错,但是问题是他为什么要做一个革命家,他为什么要投身革命,他为什么要选择革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革命在马克思主义是目的还是手段,很显然是手段不是目的,《共产党宣言》中说的非常清楚,过去一切运动形势都是少数人或者为了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所以咱们这么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而有与时俱进的,这个一脉相承的脉到底在哪里,就在它科学性的基础上,这种高尚的价值追求,在人类道德的脂膏但就是造福人民,为绝大多数谋福利。什么是主义,我的理解主义就是核心的价值追求,能不能这么说呢,你比如说,他说这个人绝对拜金主义思想,什么意思,就是说他把金钱作为核心价值追求,置于至高无上的地步,一切以金钱为中心,把金钱作为判断是非取舍的根本标准,谁给钱替人服务,谁给钱替人卖命,所以他是拜金主义。这个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什么意思,就是说他不集体利益作为核心价值追求,一切以集体利益为中心,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他认为理所当然,在所不惜。这个人是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者,什么意思,就是说他把个人利益作为价值追求,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把个人利益看的比天都大,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任何条件都不能伤害到他的个人利益,哪怕这样的情况。即使拔一毛,就可以利天下,在他看来这样的事情也坚决不能做,因为天下怎么样他管不着,这个毛是他的绝对不能丢,甚至为了个人利益可以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他认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这是个人主义。
可以显然,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所倡导的被共产党人所坚守的那个核心价值造福人民,为绝大多数谋福利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就是马克思主义。当然铁人王进喜有一句名言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要我说还要加一句话,离开了人民立场,离开了群众观点,离开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马克思主义在哪,就在我们造福人民群众的行动和实践中,我们往往在不同的层次上来使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你在这里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你说我们所从事的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活动,因为这是造福人民的活动,你在这里指的是马克思主义运动和实践,你说我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你这类指的是把这个主义当成信仰的人,而无论是理论、运动或者信仰,里面都贯穿着一个魂就是这个主义本身。就像王夫之所说的道不离器,这个主义就是道,道在哪,就是在于我的一言一行中,在于我的运用实践中,就在我们的信仰,在我们的理论体系中。道是用来行的,不行根本就没道。
比如说毛泽东思想为什么叫马克思主义,因为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带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人们的解放,它回答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我们革命是为什么,是为了造福人民,是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坚守这个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追求。邓小平理论为什么叫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它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评价改革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最终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回答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我们改革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造福人民,为绝大多数谋福利,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核心价值追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什么叫马克思主义,因为它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三个代表”,最终是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回答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我们党的建设是为什么,是为造福人民,为绝大多数谋福利,坚守了社会主义这个核心价值追求。科学发展观为什么叫马克思主义,因为它提出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它回答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我们发展是为什么,是为造福人民,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坚守了这个核心价值追求。
而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总书记就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参加12届人大一次会议他到,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参加俄罗斯冬奥会开幕式,记者采访他,他说我们的执政理念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担当。七一讲话他谈到不忘初心,首先强调永远也不要忘记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他让全党同志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人心的主体地位。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他强调,我们做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尤其是造福人民的事业。都是坚守了这个核心的价值追求。他回答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我们治国理政是为了了什么,是为了更好的造福人民,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所以这也是马克思主义。
(四)实践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什么,马克思主义就是实践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什么是科学性,就是说他揭示了人类社会自然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就有客观规律性,它追求的是一种真,它就有真理性。什么是价值性,他公开声明是为无产阶级和绝大多数人谋福利的,也就是它的价值性,它的价值追求,它追求的是一种善。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无论是真的追求或者是对善的追求,真就是找到规律性,善就找到我的价值新。合规律性以及合目的性相统一,但是它不仅仅在这个意义,它的意义在于改造世界,无论真或者善都是我们认识的结果,但是它要改造世界就是实际的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也就是说它的归根结底,它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它具有实践性。
什么是实践性呢,就是追寻真,追求善,所有的实践都是遵循规律,追究目的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从此岸世界走向彼岸世界的一个桥梁就是实践,因为实践中既包含着对规律的把握也包含着对价值的追求,所以它能作为一个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能作为一个桥梁从此岸走向彼岸。也就是说改造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的一个根本特点,实践性追求什么,它追求的是一种美的境界。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对共产主义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现存的事物。怎么反对,怎么 改变,往哪改变,往共产主义理想,往那个价值追求来改变。而对于共产主义社会它的价值理想这种价值追求,马克思曾经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论述,就在1844年《经济政治学手稿》里面他有这么一段话,他说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和解,在这里面他设计了几个概念,共产主义、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大家注意以后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要注意这么一个区别,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区别,把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区别开来一个作为高级阶段,一个作为初级阶段,在列宁的一个划分方法,在马克思、恩格斯里面都是一个概念,就是后资本主义。而这样看来,这种后资本主义,这种共产主义是什么呢,作为完成了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什么是自然主义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要服从自然主义,什么是人道主义呢,就是人和人的关系要服从人道主义。也就是说马克思他理解社会人和自然,他从两个方面,对立面中把握统一来理解的,他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人和人的关系,他理解人和人的关系从来不能离开人和自然的关系。比如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什么意思呢,生产力也就是说人类要面临一个矛盾就是任何自然的矛盾,这个矛盾就是自然不会主动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自然,在多大的可能性中改变了自然了,让自然来满足我们这个能力就叫生产力。而这个生产它不是个人的力量而是一种人类的力量,也就是说在处理人和人关系的同时又分工有合作有分配的,结合成一定关系的去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这就是表现了人道主义,自然主义追求的是效率,满足的是人的需要。而人道主义追求的是一种公平,满足的是人的是正义和价值。而马克思说这种共产主义是完成了自然主义等于是人道主义,完成了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是追求真符合规律,人道主义是追求善符合价值,你完成了真就等于完成了善,完成了善就真,也就是科学性和价值性是统一的,统一到实践性,而实践性是追求美,什么是美呢,美就是和谐。
而马克思恩格斯说到这里的时候,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和解,这个真正和解就是和谐,共产主义社会是一种和谐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而这个就是和谐就是和道顺德,按照规律追求价值,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就在它具有实践性。而马克思的历史贡献,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一个是强调了它的真理性,当然也有可能价值性,一个是强调了价值性,同时又追求真理性,这是真和善的统一,最后统一到美,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这个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也就是唯物史观它实际上人的解放它的意义所在。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以前旧的思想家们,把人的解放要么寄托于一种精神,要么寄托于一种天国,而马克思把它寄托于一种此岸到彼岸的一种运动之间,这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所得出的一个启示,也就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运动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实现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追求的过程。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下)
第五章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视频合48分28秒)视频6
第一节 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第六章 社会基本结构(视频合54分钟)视频7
第一节 社会结构新探
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视频合55分19秒)视频8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
第二节 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第八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视频合64分19秒)视频9
第一节 社会进步的必然性和曲折性
第二节 人的本质与人发展
光碟包含课程相关其它视频:
从莎士比亚的生死偶合等看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视频 11分钟)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视频 17分钟)
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特点(视频 24分钟)
网络与人的发展问题(视频 9分钟)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1、命题是正确的。(结合课本148-149)
因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运行机制。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因而应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只有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才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2、命题是正确的。(结合课本44-46)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理论品质。所谓与时俱进,是指要紧跟时代,及时准确地把握时代的特征和不断发展的实际,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不断地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创
新和发展。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过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面向实践不断创新的过程。
这里至少有三层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成果;纵观人类进步的历史,任何先进思想都是在深刻认识历史规律、吸 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第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本质上要求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深化,不断创新、完善,不断向前发展。第三,与时俱进是对待马克思主义最科学的态度。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不断汲取和融 入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开辟自己的发展之路。
3、答:命题是错误的。
1.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
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有主体地位,这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二、1、(结合课本135-137)
简单来说,之所以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可是这种增长方式不好,所以要转变。那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究竟要咋样转变呢?主要是促进“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领先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增加、管理创新转变。
便当前来瞅,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比较严峻,当今世界又迎来低碳时代,没这种“转变”,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也难以适应当代时代的低碳要求。
2、答: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而言的。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
所以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答: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多用于社会分配领域。一般说,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公民应公平享受社会产品,公平分配劳动收益。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对社会生产的贡献率不同,也就是产生社会产品的效率不同,因此,在分配原则上应当首先按效率衡量,实行效率优先,也就是贡献大的分配多,贡献小的分配少,同时国家采取适当的政策调节,兼顾分配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原则。效率优先,实质就是发展生产力优先,我国现阶段的收入政策时,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
在我国当前各地区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强调财政公平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各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也未见明显缩小;而我国的财政政策,依然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方针。
首先,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未明确国家、企业、居民三者的合理分配比例,劳动者报酬偏低,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其次,二次分配中未明确各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等支出比例,公共服务支出低,导致居民不得不增加医疗、养老和教育储蓄,成为居民消费乏力的直接原因;
再其次,分配调节和监管不力,贫富差距扩大,分配不公严重,近年来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长过快,并迅速拉大与其他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成为当前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最后,三次分配规模较小,调节功能有限。由于社会慈善意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慈善法规、慈善机构和运行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有待加强,慈善组织公信度有待提高,慈善捐赠规模小,除重大灾害捐赠外,日常慈善捐赠短腿,导致三次分配调节功能有限。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哲学的内涵
1、哲学的科学内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2)哲学的党性是指在世界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还是坚持唯心主义,这里一定要把哲学的党性与哲学的阶级性区分开来。哲学的党性与哲学的阶级性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哲学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社会中,哲学从属于一定的阶级,为一定的阶级服务。哲学的党性是其阶级性在理论上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要求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反对各种唯心主义。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已过时?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得体会 上了几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在老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解下,马克思主义这个既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马克思主义的晨曦照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的耀眼光辉和巨大威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崇敬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由此也就产生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同,结果大不同。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呢?他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申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他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他终生站在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最前线,但从不对自己不熟悉的斗争指手划脚。在巴黎公社存在的日子里,尽管他对公社的事业十分关注,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但他始终认为,身居伦敦,对巴黎事件的直接参加者发号施令是根本不行的。他终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位创立者恩格斯,同样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他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共产党宣言》发表24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宣言》中的一些观点、一些论述“是不完全的”,有的“已经过时了”;如果可以重写,“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写法”。恩格斯撰写的《反社林论》——这部被马克思誉为他和恩格斯理论的“百科全书”——发表八年后,恩格斯在新版序言中说,本书有许多地方是应该修改的,例如“关于理论自然科学的那部分,这里叙述得极其笨拙,有些地方现在本来可以表达得更清楚些。更明确些。……我理应在这里作自我批评。”恩格斯满怀信心寄希望于未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因为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去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也许可以用列宁的两句话做出概括:“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从这种态度出发,列宁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发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同时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已经不适合“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从而得出社会主义革命在单独一个国家内可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成功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这种态度出发,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实现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关键性转变,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表明了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必须把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正是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同曾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斗争,在危难中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在我们这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坚持和结合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着极其生动、极其丰富的科
请问有没有谁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