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储粮工作汇报
欢迎各位领导来我库检查指导工作!
陕西****粮食储备库始建于1984年,1988年建成投入使用,建设房式仓九栋十八廒,仓容3.15万吨,XX年国债项目扩建四栋高大平房仓,建设仓容2.5万吨,现共有仓容5.65万吨。企业占地面积120亩,注册资金524万元,固定资产1872万元,XX年被国家粮食局批准为中央储备粮代储库,批准仓容5.65万吨。共有干部职工45人,承担中央及省级储备粮的保管工作以及贸易粮的经营任务。按照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西安分公司中储粮西[2008]154号《关于开展2008年秋季粮油库存检查的通知》精神,我库对承储的中央储备粮进行全面的检查,现就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央储备粮及贸易粮帐实情况:
截止2008年9月30日我库共储存中央储备粮32,537吨,其中:小麦2,6037吨,分别存于新2号库6,250吨,新3号库6,000吨,新4号库6,250吨,4号库1,900吨,7号库1,900吨,8号库1,837吨,9号库1900吨;玉米6,500吨,分别存于10号、11号、12号、15号、16号库各1,300吨;贸易粮9,039吨。现存粮食粮情变化正常,均处于安全状态。
11、15号库储存的2600吨中央储备玉米,分公司批准同意2008年进行轮换,我库准备轮换出库。
二、严格按照“两个确保”要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为了管好中央储备粮,我们严格按照“两个确保”的要求,加强中央储备粮管理工作。一是按照储备粮“一符、三专、四落实”规定,对中央储备粮做到专仓储存、专帐记载、专人管理。二是定期核对“三帐”,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数量真实。三是认真做好粮食品质的检测,3月份,我们对库存的中央储备粮食邀请宝鸡市粮食局粮油检测站进行检测,粮食品质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无陈化和指标超标现象。9月份,我们对轮换销售的11、15号库玉米邀请宝鸡市粮食局粮油检测站进行检测,粮食品质达到国家标准。
三、坚持保粮方针,积极开展“一符四无”粮仓活动。
对储粮管理我们始终贯彻保粮方针,从加强仓储基础工作入手,积极开展“一符四无”粮仓活动,首先是完善储粮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储粮安全管理责任,按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要求建立健全查粮制度,保管员职责等相关制度,与包库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实行储粮安全岗位责任制,落实储粮安全责任。二是坚持经常性“一符四无”粮仓工作,对储备粮管理要求是“清洁卫生天天搞,仓房设施定期查,各种记录按时填”确保中央储备粮仓常年达到“一符四无”标准。三是严格查粮制度,按照《粮油储存技术规范》要求,严查细管,定期检测粮温、水分、害虫等情况,坚持人工检查与微机检测相结合,认真对照分析,解决储粮中不安全因素,确保储粮安全。四是在储备粮安全管理中,我们积极探索科学保粮新技术。坚持搞好“双低”科学保粮工作,坚持“低温、低剂量”保粮。认真搞好“低温”机械通风。在冬季,利用外界气温较低、空气干燥的有利时机,对新2号库采用轴流风机负压通风和自然缓速通风,降低粮堆温度,达到了节约费用的目的,通风效果较好。在去年改造五座老仓库的基础上,今年对老仓改造六座,安装地上笼进行机械通风,确保储粮安全。五是对于贸易粮管理,严格按照“四分开、两明确”要求,加强管理,确保贸易粮安全。
四、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按照总公司务实创新、精细管理、促进仓储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的要求,认真贯彻分公司提出2008年仓储管理“三巩固一提高”的仓储管理措施,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强化仓储基础设施管理,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1、严格按照“三巩固一提高”的管理目标要求,实施精细化管理,仓储科结合我库实际,制订2008年仓储管理工作安排意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与仓库保管员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实行包仓制,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2、抓好仓房基础设施的建设,严格按照规范化要求,做到仓库隔热、密闭性能良好,仓房设施健全。
3、对机械设备、计量器具、用具用品等实施精细化管理,制订各项管理制度,从严从细管理。
4、配置“二牌三薄”,坚持按时查粮,准确记录、定期分析,责任人审核签字,力争将工作做细做实,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5、严格档案管理,做到帐卡健全,粮食出入库、检化验原始记录齐全,粮情分析记录详细,熏蒸和通风记录规范,数据真实,装订整齐。
6、积极推行包仓制,对近三年的仓储保管费用进行认真的核算,制定了包仓制工作草案,在13个库安装了电表,改造了供电线路,为包仓制试行做好了准备工作。
五、狠抓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储备粮安全。
为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首先成立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制订了《防火、防汛工作预案》、《防震工作预案》、《迎奥运综合治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业务操作规程,为安全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消防工具,定期维修、保养消防栓,各种防火、防汛设施配备齐全。三是加强对化学药剂的管理,明确出入库制度,建立药品管理台帐,严把药品出库关,药剂库实行专人管理,双人双锁,全程监管。出库药品经县粮食局审批,主管领导审核签字后方可出库,确保使用安全。四是加强防汛工作管理,库区坚持24小时值班,定期检修排水管道,确保畅通,消除不安全隐患。五是做到防火、防汛等各种安全标志醒目、标准。
六、强化监督,落实责任,确保中央储备粮安全。
为了落实责任,我们一是切实抓好规范化管理的日常工作检查,仓储科每天在班前会要求,下班检查,对安排的工作督促落实,保证管理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坚持自查和上级检查相结合,宝鸡库定期不定期来我库对储粮安全和规范化管理等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使我库管理工作有安排,有检查,落实责任。
以上是我库对中央储备粮安全保管工作自查情况,请各位领导检查指导,指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我库将尽快加以整改,确保中央储备粮安全储存。
陕西****粮食储备库
第二篇:中储粮职工半年工作汇报
半年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在忙忙碌碌中,2018年已经过去一半。回顾这半年,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为接收东北移库玉米,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我和储备科同事一起对几个新建仓房整理、铺设风道,保证玉米按期入库。
2、接收东北玉米入库。今年的入库玉米达5万多吨,是我库有史以来最多的一年,我自己负责18号仓,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看守风道,时刻注意卸车工人安全,及时清扫散落的粮食。遇到工人较少,我就亲自帮忙卸车。最终完成了玉米入库任务。看着满仓的金黄的玉米,虽然累,但是很快乐。
3、随着小麦收购的开始,我又来到3号仓做小麦入库工作。作为一名保管员,我时刻牢记岗位职责,对各项工作丝毫没有懈怠。我认真复检,严把小麦入库质量关。同时,及时铺设风道、油毡、窗纱,封大门等细节工作。
4、此外,我定期进责任仓检查粮情,做好防护工作。每天晚上,开仓房的窗户,通风、散仓顶集热,确保小麦的储存安全。
习主席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半年虽然忙碌和累,但我认为值得,因为只有职工爱岗敬业,我库的发展才能充满希望;只有企业的发展壮大,我们职工的利益才能有保障。
下半年中,我将一如既往,踏实工作,时刻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职责,为我库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第三篇:2021年安全储粮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2021年安全储粮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根据宜市发改粮行1号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工作,继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维护全县粮食行业安全形势稳定。现就两个安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强化领导职责,落实安全责任
单位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周密部署当前安全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做好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工作,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做了一次全面的、彻底的隐患排查和整改,做到了不放漏洞、不留盲点、不遗死角,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二、进一步抓好安全储粮
目前全系统储粮库存11514.9万公斤,各储粮单位都能认真抓好储粮安全稳定工作,做好“三六”测检,充分利用气温低、空气干燥的有利时机进行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降低储粮温度。确保储粮安全。组织相关人员于2021年1月12日、1月27-28日、2月4-5日、3月3-4日先后四次到各基层粮管所(库)进行安全督查,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通过督查发现,有的单位也存在个别问题,如石市19-1仓发现有储粮害虫,库区卫生不彻底,天宝5-2仓通风不彻底,存在墙角储粮表层水份偏高等不利储粮安全的隐患。督察组责令立即整改,并于3月4日复查已整改到位。
三、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
为抓好春节和“两会”期间的安全生产稳定工作,成立了安全生产督导组,具体工作由副局长、股长负责,思想上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抓好安全生产。一是突击检查生产设备消防设施是否完好并随时可以投入使用;二是检查安全责任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是否落实;三是检查出租仓库、土地等场所的安全隐患,告诫租赁企业安全注意事项,特别是火灾隐患;四是重点做好安全用车、安全用电、药剂保管、资金保管、建筑施工、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工作。
组织相关人员于2021年1月12日、1月28日、2月5日、3月3日先后四次到各基层单位进行安全生产专项督查。通过督查发现有个别单位存在隐患问题,如:米业烘干车间皮带轮无防护罩、烘干车间楼梯无防护栏;粮管所库区由易燃物;粮管所库区有杂草、杂物等安全隐患,督察组责令各单位立即整改,并于3月4日复查已整改到位。
第四篇:绿色储粮
中国储备粮管理“绿色储粮”工作综述
2011年10月16日 19:50新华社记者王立彬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王立彬)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世界粮食日”前发表《2011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强调了努力减少粮食浪费,特别是减少粮食产后损耗的重要性。为积极解决各国共同面临的粮食产后损耗问题,中国储备粮管理正全面推进一项意义深远的“绿色储粮”行动。目前全系统氮气气调储粮规模达70亿斤,三北地区低温储粮比例达80%以上,储藏品种由稻谷扩展到玉米、大豆和小麦。这是安全储备、节约粮食、减排降耗的新篇章。
记者在“世界粮食日”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获悉,目前全系统氮气气调储粮规模已达70亿斤,今年又启动40亿斤氮气气调储粮工程建设,储藏品种由稻谷扩展到玉米、大豆和小麦,地域由南方高温高湿地区逐渐向中部及北方扩展。在有效防治害虫、品质保鲜同时,改进了工艺、优化了技术、降低了建设成本和能耗。
在“三北”地区,中储粮大力推广隔热保冷、膜下环流通风、缓释通风等技术,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目前三北地区低温(准低温)储粮比例达80%以上,比5年前提高近30个百分点,延缓了粮食品质变化,并将水分损失控制在1%以内,黑龙江、吉林、北方等地的中央储备粮全部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在南方,中储粮积极开展压盖、隔热保冷、气囊控温、空调控温等稻谷控温
储粮技术推广,长江以南直属库储存的中央储备稻谷全部采取控温储藏措施,出库质量明显优于常规储藏。
据中储粮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储粮管理中,传统储粮方法主要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存在化学药剂残留物污染粮食、污染环境并导致储粮害虫产生抗药性等问题。随着各国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对储粮害虫防治化学药剂的限制日益严格,低温、气调、物理与生物综合防治成为储粮发展大方向。氮气气调储粮技术具有对大气环境无污染、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无伤害、对操作者身体无损伤优势。
目前中储粮大幅降低化学药剂使用量,北方大部分粮库储存期间不再使用化学药剂,新疆分公司全辖区实现绿色储粮;南方地区化学药剂使用量逐步减少,福建、浙江、贵州等分公司中央储备粮免熏蒸率均超过40%。
“绿色储粮”推动了节能减排。中储粮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开展粮食烘干设施设备改造,合理配置烘干系统风温、炉温,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东北地区直属库整体热效率提高5%以上。通辽直属库烘干塔采用烘干水分智能控制节煤30%,采用自主研发节电装置和智能控制通风系统,节电20%。浙江、福建等华南高温高湿地区全面推广空调控温储粮技术,单位能耗降低30%。
第五篇:安全储粮责任制
安全储粮责任制
为加强各级储备粮的管理,确保各级储备粮的安全,以及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开展真正起到控制监督保证作用。特制定本责任制。
一、苦钻研业务技能,严格执行中心的管理规章制度,知法守法,爱岗敬业,熟悉业务做到做到所管理的仓库,实现“三专、四落实”及“一符四无”工作。
二、严格执行粮情的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和处理,使出现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保持仓库内外清洁卫生,粮食堆码整齐,做到仓外三不留、仓内面面光。
三、做好粮油入库质价相符率调查,监督检查各站库正确执行国家粮油标准,加强粮油检化验科学管理,检验时认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对单位每批进、出库粮油及加工品质的质量检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掌握粮情,积极配合各部门做好粮油销售经营工作,保证粮油质量不出问题,保证粮油的安全储藏,提高经济效益。
五、负责对粮食调出、调入的检验及计量工作,粮食出入必须坚持国家质量标准。管理好所管仓库的粮食档案资料,做到粮食数量“三相符”、“三对口”。负责对粮食调出、调入的检验及计量工作,粮食出入必须坚持国家质量标准
六、认真执行好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积极抓好大、小春粮食收购入库工作,掌握粮源。
七、确保安全生产,规范操作,严禁烟火,安全用电,预防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