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徜徉艺海 着色人生
徜徉艺海 着色人生——记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青年教师陈功军
陈功军,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现任油画教研室主任。2004年毕业后,由于表现优异,陈功军留校任教。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他从一名优秀毕业大学生华丽转身,用五彩画笔为自己艺术创作之路着色,用感恩之心为自己人生之路作伴,用坚定执着为自己事业之路守护,逐渐成为兵团和新疆知名的青年艺术家。
陈功军记得,大学毕业时没有钱交学费,他自己东拼西凑借了一部分,但还是无法凑齐。当时美术系书记董忠厚、主任王爱军知道情况后,两个人商量:陈功军来自农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不能因为学费耽误了毕业,系里就给他垫付1万块钱,等他毕业后有了工资再还给系里。得到这一消息的陈功军欣喜不已,又百感交集,内心充满感谢。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母校以及老师们对自己的关心照顾和帮助,让他内心那种回馈母校、感谢恩师的想法愈发强烈而坚定。
2004年毕业留校任教后,陈功军在工作岗位更是无比努力,对于系里安排的其他工作,从没有怨言,承担了《色彩》、《素描》、《写生》和《素描材料与技法》4门课程。虽然课时相对较多,但陈功军没有把这看成是负担,反而觉得,这是自己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的难得机遇。因为他知道,在高校从事美术教学和研究工作,作为一名年轻人,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所以,在随后的几年里,陈功军无论是在教学上、艺术创作上,还是学生管理上,都严格要求自己,并先后承担了《油画风景写生与创作》、《油画静物》、《艺术考察》、《油画肖像》等多门课程。
工作后,陈功军先后担任美术系2005级、2010级美术学班主任,因为自己也是美术系毕业,所以作为“过来人”,他知道如何与学生们建立感情,如何管理班级,那就是要在平时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和他们交朋友。2014年,美术系有一名毕业生已经签约华山中学,可是没有钱交学费,作为班主任的陈功军拿出6000块钱交给他,让他先把学费交了。在奖学金评选中,陈功军和同学们商量,首先考虑单亲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如果第二年学习成绩不好,他获得奖学金的资格就会终止,转给其他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他的这种做法得到了全班同学们的支持和理解。因此,陈功军也多次获得学校和学院的“优秀学生工作者”荣誉称号.
有一次,陈功军带学生到清河写生,所带班级学生所有的生活费上交后都由班长进行保管,但班长由于疏忽把大家交的1000多块钱给弄丢了,万分着急。了解情况后,陈功军想,也不能让班长自己一个人把钱补上,于是他带头为班长捐款。这让班长对陈功军万分感激。陈功军说:“关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
2004年大学毕业时,陈功军举办了系里首个毕业生的个人画展。如今,作为班主任,陈功军也经常组织同学们办画展。他说,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更能让学生们在办展的过程中学到很多课堂上没法学到东西。期间,他先后组织策划2010级美术学专业举办“艺行——师生交流画展”、“艺行——风情写生汇报展”,“马不停蹄的青春”卜天伟、余婷双人毕业联展、“随类赋彩”七人毕业联展、艺行——2010级美术学毕业作品展”等多个展出,陈功军帮助学生布置展厅、撰写前言、邀请媒体,累并快乐着。展览受到天山网、兵团电视台、石河子电视台、石河子日报等媒体的关注,极大的提升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如今,2010级美术专业学生毕业展的很多作品已经被学校收藏,悬挂在博学楼里。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他一肩担着义务,一肩担着责任。2013年,石河子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路边很多墙体、电表箱都是小广告和涂鸦,极不美观。陈功军想,如果能带领学生利用石河子当地的人文特色及资源优势,采用经济、耐用、美观的环保涂料在空白墙体、电表箱上进行彩绘创作,通过墙体彩绘,既美化城市环境,又开拓新的宣传阵地,挤压城市牛皮癣的存活空间,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基本功。他这一想法得到了石河子市建设局的大力支持。
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由于使用的是丙烯颜料,在墙上画厚了容易爆裂起皮,薄了又无法着色。陈功军带着学生边琢磨边实践,结合城市的文化内涵先拿出设计方案,通过后再在墙体、电表箱上进行彩绘创作近200幅,对塑造美丽石城形象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后来,陈功军组织成立了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艺·行社会实践团队”。
2014年7月,兵团第十师一八六团逐步由农业连队向旅游连队转型,他们邀请陈功军的团队参与各连队、驻团单位的文化建设。陈功军答应后,在暑假带领团队大学生共绘制具有兵团特色的图画共200余幅,绘画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对城镇外观、设施农业基地、文化墙以及对一八六团北沙窝边防哨所的墙体进行绘画装饰,使之与环境融为一体,为一八六团连队由农业连队向旅游连队转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宣传与美化的双重效果。“艺·行社会实践团队”成立至今,已经先后为石河子市进行了“美丽石城正能量”墙体彩绘、石河子大学中区文化建设、石河子卫校、沙湾电信、143团部等进行了墙体彩绘,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肯定。
陈功军明白,要教好学生,不光要关爱他们,自己还要在艺术创作方面有深厚的功底。为了提高艺术技法和理论水平,他常常把自己关在系里一间20多平米的画室,有时大门紧闭,有时彻夜不眠,甚至有时候忘乎所以,纵情挥舞画笔。
为了能尽快形成自己的创作特点和画风,陈功军一直坚持把自己创作的风格和题材锁定在新疆风光上,带着画笔从帕米尔高原到边陲小镇,从昆仑雪域到茫茫戈壁,走遍了天山南北。期间,陈功军的作品先后入选新疆第二届油画展、新疆当代水粉水彩画邀请展、第十六届全国书市画展、新疆香港水彩水粉交流展等画展,在《绿洲》、《绿风》、《石河子文艺》、《兵团文艺》、《美术兵团》等各级杂志报刊发表美术作品近百幅。
2005年和2012年,陈功军创作的水粉画《寂静的山野》、油画《云上》先后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第七届全国水彩、水粉画展、第七届中国西部大地情画展,让陈功军在学校里名声大振,在新疆和兵团美术圈里也崭露头角,有了一席之地。如今,陈功军是新疆美术家协会水彩·粉画艺委会委员、石河子大学美术家协会主席,石河子美术家协会理事,石河子书画院院外画家。
2014年和2015年,陈功军先后获得石河子大学“十佳优秀青年教师”和石河子大学“青年五四奖章“。他说,荣誉是激励,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教师和艺术工作者,在当前文化大发展的形势下,更应该有一种自觉的文化担当,多出精品,回报母校和社会。
第二篇:徜徉诗海作文600字作文
徜徉诗海作文600字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徜徉诗海作文600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太阳渐渐落于西山,我又翻开了意志深远的古诗书,又一次,我融入了诗山之中,在诗山之间回荡……
我漫步于诗曲之间,我的心又一次变得舒悦,好像漫步于仙境之中,我寻觅着,我找寻着,我看见刘邦气质飞扬,吟诵着《大风歌》;往前一步,我又看见杜甫坐落江边,迎来《春夜喜雨》,报晓春的到来;又跨一步来到西湖景前,偶遇雨后天晴,苏轼不禁叹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泛出微微的淡波,光影离合,起落不平,看似显出一种静美,又似一种动美,波纹起落跃伏,楚楚动人,极美之景;转眼踏至庐山瀑布,飞流直下,李白叹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景不看,千世难觅,只见瀑流直泻而下,与大地撞开朵朵莲花。水雾飘飘洒洒,世人不仅为之感叹。我问:“诗中谁最美?”李白曰:“我诗最美”。好高傲之气,我转眼又到桃花潭水前,“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汪伦送李白,情深意重,潭水之深也不及。
漫步于诗中,觅宝无穷尽。李白之大气;苏轼之唯美;杜甫之有感及发;刘邦之气质飞扬。让我不枉此行,诗山之美,美得楚楚动人,美得形形色色,美得让人心动……
看一本好书,如同漫步于自然,总能有所发现……
我不曾多少次寻觅于诗山,但每一次,都能看见不同的人、诗、景、物,每一次好像都能走遍大江南北,结识诗山中的人,这一次,我又寻觅到一些……
诗山能给你带来快乐,能让你领略诗人的风范,能让你结识许多好友,来吧,你也来诗山中寻觅吧,徜徉吧!
第三篇:徜徉诗海 与诗同行
徜徉诗海 与诗同行
我们在“秋”的早晨;漫步“黄沙道中”,欣赏“春夜喜雨”,赞美“白桦”的潇洒,听“爸爸的鼾声”,“我们去看海”的浪涛声,中国是一个诗的大国,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诗歌总集《诗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写的古诗让我们过目难忘:冰心、金波、艾青、郭沫若……他们的现代诗使我们难以忘怀。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我们收集、分类诗歌,学习、创作诗歌,等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进入了诗歌的殿堂,感受诗歌的无限魅力。从小到大,我读过许多诗,在诗中我领略了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飞流的瀑布,当自己写诗歌的时候,个个都跃跃欲试,我写了一首《幸福是什么》自我感觉不错,嘿嘿,好像能和李白杜甫媲美,其实我们的境界还和他们差的老远呢,不过我们正在努力当中!
活动中,我们沉浸在如歌如画的境界中,也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古诗对仗工整、韵律严格:现代诗语言自由,形式洒脱:儿童诗充满童趣,富有想象。还明白了诗歌的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和读懂古诗的方法。
我们在收集分类诗歌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诗歌的伟大,诗歌的艺术魅力,我为自己身在一个拥有悠久诗歌历史的过度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各种活动依然在我记忆深处。轻叩诗歌的大门,让我们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自由徜徉,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六(2)班 金诗雨
第四篇:徜徉唐诗宋词之海,感受审美体验之乐(精)
徜徉唐诗宋词之海,感受审美体验之乐
——对《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的反思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在高中阶段开设选修课深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喜爱。进入高二以后,我怀着一腔热忱,投入全部身心与学生一起沉浸在唐诗宋词的精彩世界里。学期结束,《唐诗宋词选读》的课程也已授完,现在,回想起授课的经历,我觉得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认真反思。
首先,鉴赏诗词,不应该盲目追求唯一的、标准的分析与评价,避免教师的话语霸权,而应该尊重学生的多元表达与个性体验。唐诗宋词是古人生活体验、生命感悟的结晶,沉淀着古人丰富的情感,文学性极强,且充满了人情味。这些决定了诗歌教学的过程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实验论证、逻辑推理,而在于呈现文本的真实内涵,激活学生的生命激情,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文本世界进行审美体验。一首《将进酒》可能使女孩子们的一腔豪情被激发,一曲《雨霖铃》也可能让男生们的脉脉柔情被撩起,一首《锦瑟》可能引发所有学生的千般感慨、万种惆怅。当每首诗词作为教学对象出现在课堂中的时候,它呈现出的是一种开放的、发散的状态,召唤着师生将它唤醒,将它丰富,将它品味。新课程标准中多处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种体验就是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个人的感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活学生的想象力、直观能力、体验能力和感悟能力,那么通过对作品的解读,不但教师可以把创造主体在创造艺术形象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复现出来,加以充分理解与体验,而且学生也能渗入自己的人格、气质、生命意识,重塑艺术形象,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甚至体味到作家创造艺术作品时未曾想到的东西,从而深化原来并不深刻的东西。这既是文学鉴赏的必由之路,也是一种非常高的审美境界。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而不要因为手中的一本教学参考书,去扼杀学生思考的自由,去破坏他们审美的情趣。
鉴于诗歌鉴赏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就不能盲目追求作品赏析时的群体共鸣(即所谓标准答案),而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个人体验,给学生独立体验的自由与空间。例如,在讲《青玉案》时,因为之前对辛弃疾的生平、性格、作品都有过详细的介绍,所以我除了在授课时简单提及创作背景外,并没有做过多的补充,在理解了全词的基本内容后,我请学生讨论:如何理解作品中“那人”及其处境?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解读方式也很多,概言之,“情人”、“志同道合的知音”、“孤傲、清醒的自我写照”、“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状态”。固然,这些解读于我而言都非新解,但当时学生的发言的踊跃和投入对我的触动却非常大。有些学生是通过分析表现手法——反衬加以评价;有的学生是知人论世,通过分析辛弃疾的性情、志向与政治际遇、人生处境来理解;有些则联系南宋同时代词人的作品,如李清照的《永遇乐》,由南宋朝廷粉饰太平的做法来理解“那人”的正义感与时代感(这种对知识进行迁移的做法非常值得赞赏);还有一位同学由处于寥落、清冷之处的“那人”联想到苏轼《卜算子》中的孤鸿,而表 达自己并未经历过但可以感受到的那种缺少知音、独处高处的人生处境的体味,他的语言还很稚嫩,但在这样小小的年纪就能够自然地去体会人生的况味、生命的本色,不由我不感动。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这首词以及这首词所营造的境界对学生内心的深深震撼。人们常常感叹现代社会是一个人心与人心隔阂不通的世界,既然语文教育格外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那我们就完全可以、也应该积极地以唐诗宋词的人情来打通并开阔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也许诗词是太古老的东西,但诗词里那个人情的世界亘古常新,就像现代的诗歌评论家说的:“唐诗是不死的心灵”,“在现代社会中保留一点唐诗精神,不是风花雪月,不是语言艺术,而是回到唐人的梦中去,回归到可以通而不隔的心灵中去”。当诗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激活了学生的心灵时,当学生主动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去解读诗词时,诗词才是最有价值的,学生的主体性也被真正体现出来,而这样的鉴赏课才是有生命、有个性、有风格的;这样的诗歌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产生心灵的愉悦感和美的陶冶。
实际上,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从来都注意对文章的直觉体悟,即意会,在学习过程中凭借直觉感受体味、领悟作品内容、形象和意义。直觉是个体的,它注重学生对作品的心领神会,即学生个人心灵的体验;它追求悉心体味和崇高灵性的把握,着意发挥主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和能动性。这种直觉体悟的模糊性体察,是学生对文本的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发散性的把握。有些诗词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字词问题,对于作品的意境、语言的鉴赏,则引导学生去自己展开。例如李商隐的《锦瑟》,诗人隐去了平生所历之事,而通过神话、寓言、比喻、引用前人成语等手段,使全诗基调哀怨,意境迷离。对此诗的体悟关键在于对其中独特意境的解读与欣赏,古往今来,解读此诗者不少于几十家,而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就是不同人对诗歌内在情感、境界体验不同所致,学习此诗就不能去刻意追求师生间的群体共鸣,而要更注重学生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很多学生对这首诗都非常感兴趣,虽然它理解起来并不容易,文科班有的学生甚至在开课之前就想由他们自己来讲。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萌发,老师更应该予以尊重并加以保护。在老师的引导、学生的精心准备与积极参与下,这堂由学生主讲、教师参与的诗歌鉴赏课上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这引发了我对语文教学的又一个反思,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定“学”。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要求学生配合自己,一旦担心学生不懂,就以包办来代替学生学习。例如分析一首诗歌的思想内涵或艺术风格时,让学生背诵标准答案,这就压缩了学生的思考与体味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便习惯甚至喜欢上被灌输,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学生初进入诗歌鉴赏领域时,需要老师来引领,以避免走弯路,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以此为基点,当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储备多了后,他们的思考力、判断力、审美力也会相应提高,这时,老师就应注意给学生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老师仍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例如在学习到“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时,学生已经学习过唐代诗歌和北宋词作,建立了诗词的基本知识体系,具备了初步的诗词鉴赏能力。在学习李清照的两首词时,我让学生去比较《如梦令》、《醉花阴》中的“愁”与高一学习的《声声慢》中的“愁”是否相同,以此感悟这三首词的意蕴。学生从词人的创作年代、时代背景、生活境遇、景物描写、语言等许多角度入手,都可以感悟并深刻的理解到后一首词明显比前两首感情更沉痛、更深重。
《唐诗宋词》这本选修教材的一大优点就是在每个专题都精选了讲读、自读相配合的诗词,既突出了重点诗词人,也突出了重要的作品。教材的知识结构合理,知识内蕴丰厚,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利用教材的优点,在讲授自读篇目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个性解诗、开朗诵会、交流心得等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活了学生的热情。
反思《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的时候,心中感触多,遗憾也多,但更多的是经历之后的踏实。我想:随着轰轰烈烈的新课改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的改革也为我们这些中学语文教师创造了独立思考与行为选择的空间。处于自己工作生涯中一个重要转型期的我们,面对改革,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相应的观念、经历、体验、思考作为支撑,唯有这样,改革才有可能不限于浅尝辄止,而是真正地深入进去、坚持下去。我是这么想的,我也会这样努力去做的。
第五篇:大学生实践活动艺海阳光工程
“艺海阳光”工程是共青团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委员会倡导发起的,其目的是积极推进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特色活动,培养和形成第二课堂教育体系,立足学校办学理念、特色和优势,提高中小学生艺术修养与提高教师文化素质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相结合,发挥艺术教育基地的辐射与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教育工作的开展。
“艺海阳光”工程实践基地在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恩施市教育局以及恩施市金茂希望小学的大力支持下已走过两年,在这两年中,我院基地负责人严格按照各级专家、及指导老师的要求,多次实地考察,并参阅大量此方面学术论文及教育主管部门文件,周密计划部署、认真组织、紧扣时代脉搏,针对鄂西山区实际,顺应广大在校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促进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相融合,提高大学生支教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全面协助教育主管部门努力提高鄂西山区的素质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