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语文知识总结2
外国文学第一讲
西方文学两大源头:
古希腊罗马文化;希伯来《圣经》文化
七大思潮:
1、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思潮2、17世纪新古典主义文学思潮3、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思潮4、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5、19世纪和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6、20世纪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7、20世纪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希腊文学的分期
一、荷马时代
(前11世纪-前9世纪)
二、奴隶制城邦形成和繁荣时期
(前8世纪-前6世纪)
三、古典时期
(前5世纪-前4世纪)
四、希腊化时期
(前3世纪-前2世纪中叶)希腊神话的内容
神的故事;英雄传说
古希腊神话的特点:神人同形同性。
阿喀琉斯: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在希腊军中举足轻重。但急躁、任性、甚至残忍。其性格中亦有重友情的一面,体现在与帕特洛克罗斯的关系上;当特洛亚老国王普里阿摩斯向其跪求其子尸体时,他顿生同情之心,慷慨还尸。
赫克托耳:特洛亚的主将,同样英勇无畏,但其责任感更强,在强敌在前的情况下,他为国为民计,不畏强敌,视死如归,明知武艺不及对方,但仍勉力而战。他辞父母、别妻儿,奋而迎敌,直至战死,突出表现了他的英雄本色。
奥德修斯:理想化的早期奴隶主的英雄形象。智勇双全。表现出勇敢、智慧和进取精神。但他身上亦表现出早期奴隶主的特征:即私有观念和婚姻上的贞洁观念。
《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
《伊利亚特》通过部落战争的描写,展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表现古希腊人民的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 《奥德赛》歌颂奥德修斯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勇于进取的精神,表现了人类在征服在自然的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赞美忠诚和贞洁,肯定的赞扬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新的奴隶制关系和婚姻道德观念,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伊利亚特》中诗人对战争双方的英雄均采取了歌颂的态度,这种情况缘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还不是阶级矛盾,而是部落之间的冲突。战争的结果不是某一阶级的存亡,而是关系到整个部落的存亡。战争的非阶级性决定了史诗没有战争的道义观念。
《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异同
均以特洛亚战争为背景,建立在希腊神话传说的基础之上,前后连贯,又相互独立;相同的剪裁、结构方式。 不同的主题:战争与自然、家庭。
不同的叙述方式: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 不同的风格: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悲剧起源于“酒神颂”
埃斯库罗斯(前525-前456)“悲剧之父”
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奴隶主民主制繁荣时期的悲剧诗人,被称作“戏剧界的荷马”
欧里庇得斯他是欧洲第一位描写妇女命运的作家,有“剧场里的哲学家” 之称。古希腊悲剧的基本特征
取材于神话传说,但紧密结合现实斗争,反映古代的民主斗争,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深刻的思想性。
崇高的风格:重在表现崇高悲壮的英雄主义精神。 基本的戏剧冲突是人和命运之间的冲突。
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由英雄悲剧到凡人悲剧、由表现理想到摹写现实。
阿里斯托芬(前446-385年)“喜剧之父”
在欧洲文学史上,中世纪文学是指是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文学。骑士文学
主要内容:骑士的冒险故事和与贵夫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主要体裁:抒情诗和叙事诗。
前者的中心主题是骑士之爱,即所谓骑士的典雅爱情,以“破晓歌”最有代表性。
后者主要写骑士的行侠冒险生活,按题材来源可分为三大系统,即古代系统,不列颠系统和拜占廷系统。
骑士文学被称为宗教阴影下的浪漫主义,是骑士制度的产物。
前期英雄史诗是氏族社会的
部落生活,有较多神话色彩
《神曲》分为三部:《地狱》《炼狱》《天堂》
每部各33篇,加上序言共100篇.诗人采用了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一个幻游三界的故事.维吉尔是地狱和炼狱的引路人,贝阿特丽采是天堂的引路人。
但丁随着向导先后去了地狱、净界和天堂。字面意义——但丁游历地狱、炼狱、天堂情景; 寓言意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道德意义——对人类的警告,对迷途者的指导:人通过自觉的受苦,可以改善人性,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神秘意义——对于未来神圣事物的预言。
《神曲》思想上的两重性
首先,但丁关心现实,热爱祖国,渴望意大利的和平与统一,积极探索意大利民族的出路,对教会与僧侣的罪恶痛加揭露,尤其痛恨教皇干涉世俗政治。然而,在他设想的民族出路中,信仰和神学却是高于一切的,强调节欲、苦修和道德净化,这些都是基督教的思想。
其次,《神曲》在思想上的两重性,还表现在它的宗教思想体系和人文主义思想萌芽之间的矛盾。《神曲》所表现出的宇宙观和道德观,从整体上讲,无疑是属于中世纪唯心主义的宗教思想,但是,我们同时又看到,作者的构思与教会的宣传又有所不同,作者主张的苦修是一种靠理性指导的个人自身的修炼,并不靠教皇和教会作引导,这已经接近于近代资产阶级的宗教观。
第三,但丁在诗中所表现的对人对事的态度也是矛盾的。他虽然按照中世纪的宗教观点来安排亡魂的归属,但并不完全按宗教的观点来决定自己对待亡魂的态度。虽然把现世看作是来世的准备,但他歌颂现世生活的意义,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也肯定世俗爱情的思想,与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思想相矛盾。
《十日谈》为薄伽丘赢得 “欧洲短篇小说之父”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A、脱离实际,耽于幻想(可笑)
B、学识渊博,富于理想,甘于献身(可爱) C、目的是崇高的,方式是可笑的。(可悲)
马克思说:“堂吉诃德认为游侠生活可以和任何社会经济形式并存,结果遭到了惩罚。”
鲁迅先生说:“堂吉诃德立志打抱不平不能说是错误的,错误的是他的方法。”
堂吉诃德形象的意义
A.通过堂吉诃德的游侠冒险,广泛地反映了西班牙的社会现实;
B.反映了作者的思想矛盾,即具有人文主义理想又找不到实现理想的道路的矛盾;
C.批判了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学;塞万提斯说:“这是对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要把骑士文学万恶的地场完全捣毁。”
堂吉诃德作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已成为脱离实际、耽于幻想、主观主义的同义语。
骑士传奇与《堂吉诃德》之比较
骑士小说里的英雄是武艺超人,战无不胜的,而堂吉诃德却是一哭丧着脸的老儿,每战必败;英雄往往有仙丹妙药,而堂也如法炮制了神油,但喝下去呕吐不止;英雄有骏马为坐骑和坚固的盔甲,堂有驽辛难得和霉烂的盔甲;英雄有娇贵无比的绝世美人为意中人,而堂有杜尔西内亚,且壮硕无比。
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之比较
我们不妨在拿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相比较。后者在行动是无疑要高出前者一筹。在一定意义上,他们是两个对立而互补的典型形象。但如果有必要在他们之间选择其一,很可能选择堂吉诃德的人占多数,当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清醒了的堂吉诃德。无怪乎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也曾在他的著名评论文章《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中精辟地分析了这两个形象的意义,并从俄国现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堂吉诃德的勇往直前地探索真理和见义勇为、安良除暴的献身精神。
相反,他在同情哈姆雷特的不幸境遇的同时,又指出和谴责了他们的无力的行动和软弱性。
总之,哈姆雷特的性格中既有强的一面(能思善辩),也有软的一面(优柔寡断),他是一个矛盾体,我们去认识这一形象时必须顾及两方面,反之,强调一面而否定另一面都将不失片面。哈姆雷特由于种种因素,酿成了不可避免的悲剧,但他的悲剧不给人以悲伤绝望之感,而是一种悲壮之感,尽管他自身仍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但他仍不愧为进步力量的代表,他的深刻的哲学思考永远给后人以不尽的启迪。
《哈姆莱特》与其命题的意义
性格的悲剧——优柔寡断,思想与行动、智慧与力量、雄心与意志的不协调
社会的悲剧——花盆与大树的关系,历史任务的艰巨、个人力量的渺小 存在还是毁灭——人生有无意义
对生命的意义本身提出疑问,然而意识到死亡并不意味着痛苦的解脱,没完没了的思索无助于矛盾的解决。《哈》剧已经超越了复仇,哈姆莱特的意义,不在于是否成功地消灭了罪恶,改造了社会。而在于他认识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以及缩短距离、解决矛盾的重要性。他对于人和世界的看法加深了。
哈姆雷特—— 忧郁与延宕 奥赛罗
—— 轻信与嫉妒 李尔王
—— 刚愎与愚蠢
麦克白
——
野心与贪婪
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莎剧翻译家卞之琳总结说:“就莎士比亚悲剧而论,客观上恐怕难于否定这四个„最‟字称号:《哈姆莱特》----地位最重要;《奥赛罗》----结构最谨严;《李尔王》----气魄最宏伟;《麦克白》----动作最迅疾”。
巴 洛 克 文 学
Baroque,源出意大利语,原为“奇异、怪诞”的意思,最早出现在文艺复兴后的意大利美术中,不久影响到文学创作。
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庄重,和谐背道而驰。内容:信念危机和悲观颓丧的思想。艺术:绮丽浮华,刻意雕琢,追求怪异
1、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统一。
2、它是唯理主义,古典主义是崇尚理性的文学。
3、在艺术创作上提倡模仿古典,遵循规则。“三一律”是古典文学影响最大的一种规则。古典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三一律:
即一个剧本的情节只能限制在同一事件,事件发生在同一地 点,剧情包含的时间只能在一天(24个小时)之内 彼埃尔·高乃依
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
义务与情感的矛盾,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人物多为意志坚强的理想人物。
古典主义悲剧的后期之秀。最典范的古典主义悲剧诗人 《安德洛玛克》
启蒙运动: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反封建的、反教会的、具有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与发展,为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从表面上看,启蒙运动就是启迪蒙昧,提倡科学,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就其精神实质而言,它是构建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启蒙思想家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以“理性”为基础的国家——“理性王国”。让·拉辛
启蒙文学同古典主义文学特征比较
1鲜明、尖锐、彻底地批判封建政治势力和教会。古典主义揭露封建势力和教会,但拥护王权,赞美开明君主。
2都强调理性,古典主义提倡的理性带有封建色彩,启蒙文学的理性是指资产阶级的理想:自由、平等、博爱。
3古典主义主人公多半是贵族,启蒙文学主人公多半是资产阶级和平民。
4形式上的不同。一些启蒙主义学者突破古典主义法则,在艺术形式,语言方面形成自己的创造。笛福(1660?-1731)
英国第一个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家
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
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英雄形象。
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以《百科全书》的出版为中心,形成了法国启蒙思想运动的高潮,以狄德罗为首参加了《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宣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主张的人士,在历史上被称为“百科全书派”。
哲理小说: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造的一种新型小说。它既有别于哲学著作,又不同于寓言式的作品。它是通过创造富有寓意的形象和故事,以通俗的语言传达深奥的哲理,使哲理和文学达到水乳交融,表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见解,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教诲性。
启蒙戏剧: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造的一种新型剧种。它着重反映市民尤其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日常生活,打破悲、喜剧的严格界限,而又兼备悲、喜剧的某些优点,能充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它也被称作“市民剧”或“正剧”。
歌德描写浮士德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悲剧:第一部写知识悲剧和爱情悲剧,第二部写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的悲剧。
按歌德自己所说,第一部里的浮士德尚在小世界中,追求个人的生活享受,第二部的浮士德进入大世界之中,追求事业的成功。
浮士德:人类积极精神的象征(1)哲学层:对人生是正面的肯定。不断追求、不断探索;(2)道德层:是“善”的代表;(3)社会学层:不满现状、勇于批判、充满理想、具有行动。
《浮士德》在西方文化史上的地位:同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悲剧并列为西方文学长河上四坐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
• 社会基础:法国大革命的回声;
• 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
• 文学基础: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启蒙文学(感伤主义文学、卢梭的文学);狂飚突进运动;古典主义文学的清规戒律的“反作用”;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描写理想,注重主观抒情,抒发了强烈
的个人感情。
2、寄情山水,着力于歌颂大自然,诅咒城
市文明。
3、重视民间文学、民族文学。
4、丰富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鲜明的对比。
海涅完成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向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过渡。政治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英国文学:
1、第一代浪漫主义——湖畔派:因隐居昆布兰
湖区而得名,诗人有华滋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2、第二代浪漫主义:拜伦(1788--1824)
雪莱(1792--1822)
济慈(1795--1821)• 华兹华斯:“桂冠诗人”,“自然诗人” •
• 拜伦式英雄的意义
1.积极的革命作用
19世纪20年代,欧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开展,拜伦式英雄起了揭露反动统治者,号召人民起来斗争的积极作用。拜伦式英雄在欧洲青年中得到广泛传播。
2.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
孤独斗争,脱离人民,消极悲观。
法国文学:
1、早期浪漫主义:夏多布里昂《阿达拉》、斯塔尔夫人、拉马丁、维尼、雨果(早期)。
2、后期浪漫主义:雨果、大仲马、小仲马、乔治•桑、缪塞。
欧文 “美国文学之父”《见闻札记》
雨果(1802—1882)是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的成功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其主要观点是: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主张创作自由;提出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主张使用丰富多采的人民语言。
美、丑对照原则
是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的浪漫主义创作原则,其内容是: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共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巴黎圣母院》与对照原则
首先,人物形象的对照是《巴黎圣母院》对照艺术的精髓。第一,爱斯梅拉达与周围人的对照。
第二,人物之间对照。克罗德与卡西莫多;卡西莫多与费比斯,卡西莫多与甘果瓦。——心灵美高于容貌美。
第三,人物自我对照,卡西莫多丑的外貌突现出美的心灵,费比斯外表漂亮内心肮脏。
美丑善恶同归于尽,明显宿命论倾向。
雨果在序言:“整本书是在宿命论的基础上写出的”。
其次,情节场景的强烈对照。
整部小说情节由爱斯梅拉达先后5次遇险和得救的曲折过程组成,最后出现的悲剧性结局又与开头的喜剧性场面遥相辉映。
小说具有充沛的感情,离奇的夸张。
爱斯梅哈尔达--小说主人公,一个在巴黎街头卖艺为生,美丽,善良的吉卜赛姑娘;
加西莫多--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相貌奇丑,暗恋着爱斯梅哈尔达。法比--国王侍卫队队长,爱斯梅哈尔达追求的情人。克弗洛德--圣母院副主教,一直想占有爱斯梅哈尔达。
甘果瓦--穷诗人
克罗班--乞丐王国国王
居第尔--圣母院女修士
《巴黎圣母院》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了雨果的浪漫主义文艺观。其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 1.离奇的情节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离奇,富有戏剧性,充满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巧合,夸张和怪诞。如:“奇迹王朝”对诗人奇特的审判;加西莫多的劫法场,抵御千军万马的进攻;母女重逢;加西莫多的尸骨一被分开就化为灰尘等。这些曲折多变,但在本质上又是真实的情节,大大加强了小说的戏剧性,从而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2.非凡的人物
小说的人物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人物:爱斯梅哈尔达的美貌和人格力量是非凡的:加西莫多的非凡则表现在他可怕的外貌,奇特的举动,巨人般的体力,以及对爱斯梅哈尔达高尚而充满自我牺牲的爱情及表达方式;克弗洛德的禁欲和纵欲的矛盾等。这些人物的特点,表现了雨果独具的浪漫主义特征,即追求夸张,想象而不求细节的真实,不求酷似现实。
3. 强烈的对比
首先是巴黎城市和圣母院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与人民阴暗不幸的生活构成鲜明对比,这样更突出暴露了封建暴政的黑暗。
其次是草菅人命,任意诬陷的封建王朝与尊重人权,公正廉明的“奇迹王朝”的对比;
最主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对比: 正面与反面人物的对比--爱斯梅哈尔达和加西莫多是善良,真诚和美好的人性的代表,克弗洛德、法比则是自私、冷酷和丑恶的人性的代表、善与恶十分鲜明地分别体现在这两组人物身上,产生强烈的对照。还有正面与正面,反面与反面人物之间的对比以及人物自身对比,如加西莫多外貌与心灵的对比等。对比原则的运用, 使得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显得更奇特,主题更鲜明,突出。
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英国兴起,后波及俄国、美国,成为欧美文学主流。
代表西方文学的最高峰。
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因而又称为“批判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真实的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2)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3)追求人道主义理想;
(4)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的决定作用;(5)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和正面人物。
夏绿蒂·勃朗特:《简·爱》
艾米莉·勃朗特:英国著名小说家于诗人。性情孤僻,沉默寡言,代表作《呼啸山庄》。
安妮·勃朗特:代表作《艾格妮斯·格雷》 《简·爱》思想内容
揭露英国慈善事业的虚伪性和残暴性。
慈善学校黑幕
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物欲横流” “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提出了妇女要独立
平等的主张。
首开英国文学描写妇女争取独立解放之先河。
简·爱的魅力
不寻常的气质
平等
自尊的人格魅力
为维护人格和自尊而勇于反抗的精神。
里德太太家
劳渥德学校
反叛中溶入了男女平等的新内涵。
在追求爱情上,独立
平等
自尊的个性更鲜明 动人。
聪明
博学
待人真诚 心地善良
司汤达是法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著名小说《红与黑》,以其进步的思想倾向,以及对当时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刻描写,和对典型性格的出色的刻画,在全世界享有盛名。“红与黑”
《红与黑》的象征意义
第一,从整体构思来看。“红”象征着拿破仑时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血和丰功伟绩;“黑”意味着复辟时期的王朝和教会的黑暗统治。
第二,从于连的生活道路看。“红”部队的军服;“黑”圣职人员的荣耀。第三,“预言性”场景:到德·瑞那家前教堂地上圣水的颜色,枪杀夫人;小姐4月30日全身披黑;监狱里关于猎人的“黑”靴子踢翻蚂蚁窝时的“火光” 等,都带有“红”与“黑”的描写、寓意和哲理含义。主题:
《红与黑》是具有强烈政治倾向的小说,反对教会,德•瑞那夫人告密,真实地反映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阶级的精神状态和政治气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局势。于连形象解读
于连是一个受过教育但又贫穷,带着特有的欲望和冷酷的感情踏入社会的年轻人。
性格矛盾和分裂:
既自尊、勇敢又自卑、怯弱; 既有自主意识又屈从和依附;
既有追求自由、平等的高贵灵魂,又狂妄、虚荣,具有强烈的控制欲望,自私、不择手段;
既有对社会清醒的认识和反抗,又有卑微的妥协和迎合。
于连是无信仰的现代个人主义者。其悲剧,既是时代和社会造成的,也是平民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社会造就了于连,于连使社会对之提防。 现代于连问题的认识与警醒。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全方位展示了19世纪前期的法国社会生活,由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入木三分的刻画,因而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分三部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六个部分。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揭露了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现代主义:是一种具有“反传统”倾向的文学,它表现了欧美传统文学在新时代的转型与创新。
1、从文化思想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后的产物。
2、现代主义文学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3、现代主义的“反传统”显示了对传统文学的超越,但这种超越本身又是传统文学演变的结果。
现代主义的特征:
在思想特征上:
1、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
2、突出地表现异化主题。
在艺术特征上:
1、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
2、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3、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
4、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某些作家的创作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以二次大战为界限,可分为现代主义和后期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包括:
1、象征主义(后期象征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于法国。坚持以象征暗示的方法表现内心“最高的真实”,反对过多强调主观精神的自由与无限,以至于走向过分抽象化,也反对过于强调客观事物的形象、具体而走向平淡无意蕴,同时又反对前期象征主义的隐晦艰深,主张情与理、主观与客观、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
2、表现主义: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表现主义文学善于透过事物的外层表象,展现内在的本质,从人的外部行为提示内在的灵魂;善于直接表现人物的心灵体验,展现内在的生命冲动。
3、未来主义:20世纪初从意大利流行到欧洲各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彻底抛弃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歌颂机械文明和都市混乱,赞美“速度美”和“力量”;主张打破旧有的形式规范,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造。
4、超现实主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法国流行到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强调表现超理性、超现实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主张用纯精神的自动反应进
行文学创作,广泛使用“自动写作法”和“梦幻记录法”进行创作,具有晦涩艰深的风格;追求离奇神秘的艺术效果。
5、意识流小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着力于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
后期现代主义包括:
1、存在主义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产生于法国,战后盛行于整个西方世界。揭露世界和人的存在的荒诞性,肯定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表现人在荒诞、绝望的境况中的精神自由和自由选择。
2、荒诞派戏剧:二次大战后不久首先产生于法国。它是“对某些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之后的哲学概念的艺术吸收”,揭示了世界、人的处境和人自身的生存状态的荒诞性,以荒诞的“梦呓”代替传统戏剧中机智的应答和犀利的对话等。
3、新小说:50年代形成于法国。新小说家贬低文学的思想性和倾向性,对文学的社会意义和道德功能没有兴趣,他们关切的是技巧和表现手法。
4、“垮掉的一代”:二战后出现于美国。在思想倾向上,深受欧洲存在主义的某些观念的影响,他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是个人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抗议社会对他们的压抑,但往往以颓废、堕落、犯罪来表现他们的“脱俗”,和传统的价值与行为规范抗衡;在艺术上,他们标榜“以全盘否定高雅文化为特点”,追求无节制的自我放纵,作品的结构无拘无束乃至杂乱无章,语言粗糙甚至粗鄙。
5、黑色幽默:
六、七十年代主要流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在思想上,也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大多数黑色幽默作家都关注现实、对现实的荒诞有一种深沉的痛苦和恼怒。
6、魔幻现实主义:
三、四十年代形成于拉丁美洲,六十年代后成就辉煌。作家以“印地安人的灵魂”自命,一般都很关心祖国和人民的命运,题材来自现实生活,同时大量引入各种超自然的力量,使作品本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现实主义文学:
一、除前苏联文学以外的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思想特点:
1、社会主义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作家;
2、作家借鉴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力图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3、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更多地成为作家反映的对象;
4、战争文学或反法西斯文学成为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艺术特点:
1、频频出现“长河小说”,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较好地反映每个历史时间的变迁; 2、20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无疑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3、越来越淡化情节,越来越淡化塑造典型人物。
表现主义的特征:
1、强调内心世界与主观感情的表现,强调表现人的主观感受和复杂、多变的精神状态,揭示人的灵魂;
2、反对忠实于事物表象和印象的倾向,主张挖掘事物内在的本质,从而展示抽象的、永恒的真理;
3、寻求人的主观外化,表现人物的心灵、直觉和下意识;
4、采用象征手法。卡夫卡的《变形记》
1、《变形记》的主要内容
(1)真实地表现了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2)表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一种生存恐惧。(3)表现了现代社会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变形记》的艺术特点
(1)运用“变形” 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怪诞化,而且具有象征意义。(2)融滑稽性于悲剧性之中,以讽刺的笔调达到黑色幽默的效果。(3)叙事风格冷漠、客观、简洁。卡夫卡的艺术表现手法
(1)卡夫卡的小说在艺术特点上与此同时19世纪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小说明显不同。它不讲求故事的明晰性、人物性格的典型性、环境描写的具体性。
(2)不交代具体的地点、没有确切的时间,不说明具体的社会背景,所有这些特点都是由小说内容的哲理性所决定的。(3)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寓言性。卡夫卡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段
(1)象征。用象征的形象来表达他对社会关系的理解。
(2)荒诞。主要指表现情节与人物行为上违反常情与理性的情况。
(3)独特的讽刺。主要表现在对现实荒诞性的揭露上,这种讽刺往往是苦涩的幽默。
(4)叙述简洁、平淡、冷漠,此风格很适于表现卡夫卡小说的寓言性质、主人公的痛苦、困惑,及作品抽象的主题。
魔幻现实主义:是指借助某些具有神奇或魔幻色彩的事物、现象或观念,如印第安古老的传说、神话故事、奇异的自然现象、人物的超常举止、迷信观念(如相信鬼魂存在等),以及作家的想象、艺术夸张、荒诞描写等手段反映历史和现实的一种独特艺术手法。
文学评论界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述评开始于评论哥伦比亚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6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
1、基本手法:把现实魔幻化或者把魔幻现实化
2、陌生化:把人们熟知的事物以一种陌生的眼光 或角度重新加以观照和传达,以重新造成一种新 鲜感,重新唤醒人们对这个事物的认知和体验。
3、神话化:也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普遍运用的法 则。
4、加拿大文学理论家弗莱总结的几种神话原型:
天堂神话、原罪堕落神话、出埃及记神话、田园牧歌神话、启示录神话等。
《百年孤独》艺术特征:
1、浓重的魔幻色彩
2、多方位地使用循环往复的表现手法
《百年孤独》的主题:
它的核心主题就是孤独。正是孤独,构成了“家族的人一个个相继失败的原因,也是马孔多毁灭的原因”。“孤独的反面是团结,是个政治观念,而且是个很重要的政治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尔克斯是从整个拉丁美洲的地缘政治学的立场出发来思考孤独的主题。
海明威20世纪美国小说家,其独具风格的作品具有世界影响。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艺术特色
“迷惘的一代”——“迷惘”的文学主题
“硬汉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冰山”风格——独特的形式美 文学主题:
“迷惘”的文学主题:对战后一代美国青年厌恶战争、恐惧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惘的集中反映,对世界文坛产生过极大影响;
“硬汉”的文学主题:塑造了众多在迷惘中顽强拼搏的“硬汉”形象。
“硬汉”形象:坚强刚毅、勇敢正直,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无论命运多么严酷、死神多么可怕,都不失去、人的尊严,表现出临危时的优雅风度。
“硬汉”类型:
斗牛场和拳击场上的孤独、倔强,为人格尊严和职业荣誉孤注一掷的“硬汉”;
为事业,为追求生命的意义,获得丰富生命体验的各种职业的“硬汉”;
哲理化和象征意义的“硬汉”。
“冰山”风格——独特的形式美:简约、清新的文体;简约含蓄却内涵丰富的表达形式:电报式的对话、象征和意识流手法等,具有丰富的艺术神韵。
第二篇:大学语文实用知识
一、大学语文学习偏好调查
调查报告的写作要素
调查报告的一般性错误
有关概念的界定
完成报告的工作过程
报告
二、公务文书写作(写作要求;需要掌握的重点;范例)报告
请示
函
通知
会议纪要
三、事务文书写作(写作要求;需要掌握的重点;范例)计划
总结
简报
求职信
应聘辞
四、专用写作(写作要求;需要掌握的重点;范例)学术论文
民事合同
法律诉状
产品广告
五、日常应用写作(写作要求;需要掌握的重点;范例)演讲稿
启事
海报
贺信
六、汉语朗读(要求,需要掌握的重点)
基本要求
步骤
技巧
普通话测试对朗读的要求
朗读的常见错误
七、中国书法知识
六书
著名书法家
钢笔字练习技巧
粉笔字练习技巧
书法欣赏的基本知识
第三篇:《大学语文》知识要点
《大学语文》知识要点
《诗歌鉴赏概要》知识要点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涉及《诗经》楚辞、乐府、古诗十九首、唐宋诗的最主要发展梗概,以及作家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王安石的创作特色、代表作品、对文坛的贡献。词的简要发展历程,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词人及其成就。
《散文鉴赏概要》知识要点
唐宋八大家清代桐城派散文三大家
《小说鉴赏概要》《戏剧鉴赏概要》泛读
《文学专题》之《中国现代文学概述》知识要点
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标志作家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冰心、朱自清、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丁玲、萧红、林语堂、曹禺、赵树理、孙犁、张天翼、钱钟书、张爱玲、艾青的创作特色、代表作品、对文坛的贡献
《中国当代文学概述》知识要点
少数民族叙事诗代表作革命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文革时期的文学现象朦胧诗的兴起,特点,代表作家作品文化寻根小说的兴起、特点、代表作家作品先锋小说的兴起、代表作家作品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反思文革的散文代表作家作品网络文学的兴起和特点、代表作家作品文化散文的兴起、代表作家作品
《外国文学概述》知识要点
古希腊文学:古希腊独唱体抒情诗人,三大悲剧家,喜剧家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伟大成就
日本文学:《源氏物语》
法国古典主义喜剧:莫里哀及其代表作
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及其代表作
法国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巴尔扎克及其代表作
法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左拉及其代表作
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及其代表作
德国文学:歌德的创作
表现主义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黑色幽默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上课讲授重点课文
《春江花月夜》《长恨歌》《雪花的快乐》《大学(节选)》《傅雷家书》《黛玉葬花》《家(节选)》《人生》《哈姆雷特》
课外重点阅读课文
诗歌:《蒹葭》、《西洲曲》、《终南别业》、《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秋兴》、《无题》、《明妃曲》
散文:《中庸》、《论语》、《战国策》、《韩非子》、《史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乌篷船》、《我与地坛》
小说:《世说新语》、《三国演义·曹孟德横槊赋诗》、《**》、《金锁记》、《棋王》《安娜·卡列尼娜》、《饥饿艺术家》、《堂吉诃德》
戏剧:《单刀会》、《西厢记》、《俄狄浦斯王》
阅读作家小传、作品背景概述、课文内容、解读点拨、课文链接
应用写作
1、了解应用写作的基础知识。
2、掌握行政公文的写作格式。
3、重点掌握通知、通报、请示、批复、函、计划、总结、求职信、毕业论文的写法。
说明:
2012年4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2012年7月1日正式实行。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作废。《条例》在公文种类、公文要素、行文规则、公文拟制、公文办理、以及公文管理上与原《办法》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参看最新文件。
第四篇:大学语文作业2
大学语文作业2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李斯的《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取消驱逐客卿成命的主要原因是()。
A、论点紧扣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切中要害
B、反复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是非昭彰
C、论据十分充足,事实胜于雄辩
D、排比对偶联翩,气势充沛
答案:A
第2题
《谏逐客书》中,作者先说驱逐客卿是“藉寇兵而赍盗粮”,后说驱逐客卿是“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这两者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是()。
A、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B、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C、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对比法
D、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对比法
答案:C
第3题
《张中丞传后叙》一文,在行文上的一个最大特点是()。
A、叙事与抒情并重
B、抒情与议论并重
C、叙事与议论并重
D、描写与议论并重
答案:C
第4题
《张中丞传后叙》一文中所抨击的人物是()。
A、张巡
B、许远
C、南霁云
D、贺兰进明
答案:D
第5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总写西山高大特立的侧写语句是()。
A、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B、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D、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答案:A
第6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游西山后精神解脱、达到物我两忘境界的语句是()。
A、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B、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C、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答案:D
第7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所引用的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的典故出自()。
A、《论语》
B、《孟子》
C、《战国策》
D、《庄子》
答案:D
第8题
苏轼在赠给文与可的诗中说:“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这里所暗示和照应前文的一个文艺思想是()。
A、胸有成竹
B、尺幅万里
C、心手相应
D、庖丁解牛
答案:A
第9题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所提出的一个文学主张是()。
A、写文章应“有补于世”
B、写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C、写文章应“惟陈言之务去”
D、认为文章应“合为时而著”
答案:C
第10题
《答李翊书》中采用“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的比喻,是为了说明()。
A、为文立言要“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
B、为文立言要“惟陈言之务去”
C、为文立言要“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
D、为文立言要以思想修养为本
答案:D
多项选择题
第11题
李斯《谏逐客书》的说服力来之于()。
A、论点始终紧扣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
B、反复对比论证利害得失鲜明
C、正言直谏,敢于批评秦王耽于声色
D、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E、语言铺陈排比,文章气势充沛
答案:A|B|D|E
第12题
下列文学观点,属于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来的有()。
A、文以载道
B、无望速成 C、辞必己出 D、陈言务去
E、气盛言宜
答案:B|D|E
第13题
《张中丞传后叙》中,用以刻画南霁云形象的典型细节有()。
A、引绳绝之
B、抽刀断指
C、射矢明志
D、就戮时颜色不乱
E、背《汉书》尽卷不错一字
答案:B|C
第14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描写西山之高峻的语句有()。
A、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B、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C、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D、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E、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答案:A|B|C|D
第15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的文体可称之为()。
A、题画记
B、文艺随笔
C、记人散文
D、记事散文
E、人物传记
答案:A|B|C
判断题
第16题
形散神凝,是《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的主要特色。全文以文与可论画竹始,中间叙述二人画竹的交往,以曝晒竹画作结。“画竹”一线贯穿始终,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
答案:正确
第17题
《谏逐客书》中,李斯反复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正面论述强调纳客之利,反面推理突出逐客之害,利害并举,两相对照,是非分明,产生了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
答案:正确
第18题
《答李翊书》属于书信体议论文,是阐述中唐古文运动理论的重要作品。文章主要阐述了为人与为文、立行与立言之间的关系。作者以自己学文的亲身经验,阐明了道德修养对治学、为文的重要意义。
答案:正确
第19题
《张中丞传后叙》不是要给张巡等人重新立传,也不是在写《张巡传》的读后感。韩愈沿用了《史记》传后论笔法,就有关《张巡传》的内容发表议论并补充以自己搜集的史料,形成了本文议论、叙事并重的写作特点。
答案:正确
第20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首篇,起着开宗明义的作用。它写于作者初贬永州之时,文中用清新峭拔的文笔描绘了西山的景物,寄寓了作者政治上遭受迫害的激愤之情。
答案:错误
第五篇:大学语文-复习2
二十七、鲁迅常识;鲁迅《狂人日记》中狂人的文化形象。1、1918年,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第一篇现代白话短篇小说,此后又有《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多篇小说问世,并先后结集为《呐喊》、《彷徨》。
2、《边城》最能体现沈从文的风格,是沈从文的传世之作。
3、分析鲁迅《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
(1)“狂人”的幻觉中从古到今“吃人”的普遍现象,“狂人”从“仁义道德”字面中看出“吃人”,“被吃”者加入“吃人”行列的现象,其中蕴涵着对封建伦理道德本质的揭示;对封建制度文化虚伪性的批判。“狂人”对“从来如此”的挑战与反思,渴求“真的人”社会出现的含义。
(2)《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形象,艺术地表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启蒙先知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孤立的处境和痛苦的心路历程。绝望与希望,苦闷与乐观,弱小与强大,孤独与充实,坚忍与抗争,癫狂与理性,失常与超常,这一切的一切,都表现出了狂人这一现代中国的先觉者和被迫害者的复杂的不可言说的心灵挣扎的过程。对封建文化道德虐杀人的精神的揭露,是反对封建道德文化的战斗檄文;对人的发现,体现了现代意识,代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指向.十、《长恨歌》的主题分析。
主题三说:讽刺说。唐玄宗贪色误国,造成了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悲剧。爱情说。描写且歌颂了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双重主题说。前为讽刺,后为同情。
这里主张爱情说。作品的实际叙述,总马嵬事变开始,作者对李杨的描写都倾注了同情。一方面,作者对历史事实有取舍。改动和回避了一些史实。开头写杨按正规方式进宫。对杨国忠等任用回避,一笔带过。
总之,诗歌描写李、杨的爱情故事,赞美二人忠贞不渝、缠绵悱恻的爱情,同时对李、杨贪爱怠政、荒淫误国有所讽刺谴责。不满二人沉湎于骄纵淫逸,荒怠朝政,最终导致战乱,误国误民。
关于此诗主题,影响较大的有讽喻说、爱情说和双重主题说三种,目前学界多采纳后者。双重主题说指诗的主题思想有双重性:既讽刺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又同情李、杨之间坚贞专一的爱情。
从诗的内容看,前半部分讽刺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荒淫误国。首句即一语点破唐明皇是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帝王。接着写他们二人的荒淫生活,有明显的讽刺批判之意。而他们的荒淫终于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给国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造成了他们的爱情悲剧。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在很大程度上把他们看作爱情悲剧中的男女主人公,突出写他们的刻骨相思和绵绵长恨,对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深表同情,对他们的坚贞不渝给予渲染和歌颂。
据陈鸿《长恨歌传》载,他们写诗和写传的目的“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即有感于李杨悲欢离合的爱情悲剧故事,并对其荒淫误国加以批判,以为后世戒。应该说,此诗较好地体现了他们的创作意图。
2、项羽人物形象
“垓下之围”,是项羽最终失败的英雄悲歌。成功地表现了他丰满动人的英雄气概和悲剧性格,显示了他失败的历史必然性。作者从三个层面揭示出这位旷世英雄性格中的悲剧因素所导致的悲剧结果:
第一,是个人情感生活和盖世英雄之间的矛盾。以“四面楚歌”为背景的“霸王别姬”场面,是对他性格中儿女情长一面的真实展示。这里项羽的表现不再令人惋惜,而是令人对其产生深深的同情
第二,是项羽的自我崇拜情结再次得到尽致的展示。为说明自己仍是盖世英雄,是“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他向属下提出“三胜”汉军的设想。但这除了满足他的虚荣心给他挽回一点面子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第三,是项羽临死都没放弃“沽名钓誉”的积习。他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在他心中生命的意义和事业的成功都远不及脸面重要。为了脸面他放弃“卧薪尝胆”的努力,结束了他悲剧英雄的一生。二
十九、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形象。
《金锁记》以一个日趋衰败的世家望族微背景,塑造了一位由人沦为金钱奴隶的非人——曹七巧的形象。出身卑微, 开麻油店的哥哥贪图彩礼, 将她嫁给了姜家残废的二少爷。作品描写了她在“婚姻”这桩大买卖上的心理变异,有人说, 曹七巧占了便宜, 门不当户不对的小户人家却当上了正头奶奶。多得了彩礼不说, 再熬上几年分了家, 这二房的财产就都是她的了。殊不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曹七巧为了财产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她做了堂堂正正的姜家二少奶奶, 有一双弱小的儿女, 在这种正常欲望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 她就像是鼻子前拴着红萝卜的驴子, 黄金欲重新开始变相膨胀, 终至人性彻底迷失, 酿成了一场灭顶之灾。
这是一位由爱情悲剧走向精神裂变而不自觉的悲剧性人物,是一个体现人性恶的典型。不幸的婚姻害了她,而她不自觉断送了儿女的幸福,甚至葬送了几条青春的生命。她是在市侩式的庸俗与封建化的专制合谋中心灵被扭曲的悲剧人物;她自以为是黄金的主人,实为黄金的奴隶。
5、简述《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代表意义。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的故事,赞扬真情、至情,批判了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不同,她并没有一个现实中的情人,她为追求梦中情人而死去,又因情而复生。她不是在现实的感情中苦恼,而是为梦境而痛苦,她不是死于爱情的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的渴望。在这里,汤显祖不仅写出了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的困境:生活中受到重重束缚,行动也受到多方约束,对于爱情,仅仅只有渴望,而无法实现。
同时,汤显祖更借杜丽娘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至情观:“情”可以超越现实的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真情是无法为常理所规定和约束的。杜丽娘是一个具有至情、执着理想的女子:(1)杜丽娘的生活环境令人窒息,这也是那个时代现实十女性的困境;(2)对爱情的大胆主动追求,因情而死,因情而生;这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观.即情可以超越现实、超越时空。(3)杜丽娘对父母的牵念,代表了她对现实社会的礼义的回归。
1、分析郭沫若《天狗》中“天狗”的象征含义。
(1)“天狗”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反叛精神的象征,是“开辟洪荒的大我”;
(2)借“天狗”自由、无羁、破坏与反叛的形象,发出气吞一切的绝叫:“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用剥食自己的皮肉、心肝等匪夷所思的夸张,表达要扫荡一切、彻底破坏一切,非常自信而又有些惘然的情绪;那是觉醒之后的渴望与焦灼,是典型的五四“暴躁凌厉之气”; 二
十一、艾青《北方》中的“土地”意象。
(1)“土地”意象在诗歌中有双重意蕴。
(2)首先,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北方》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民族战争的必胜信心。
(3)其次,“土地”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劳动者的崇敬和热爱,因为这片贫瘠而伟大的土地孕育了他们顽强、坚韧,不向困难低头的高贵品质。诗的第五节有集中的表达。
二十二、分析余光中《白玉苦瓜》中“白玉苦瓜”的多重象征意义。
首先,白玉苦瓜象征生命的现实。苦瓜,正是充满苦难的现实人生的写照。其次,白玉苦瓜也包涵了诗人艺术生命的自况。再次,白玉苦瓜也是整个民族文化的象征。它由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哺育出来,又经历了近代血与火的洗礼,是整个民族脱胎换骨的历史见证。2.分析文中 “灯光”意象的象征性。
全文的核心意象是“灯光”。作者主要写了三种灯光:旧居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心灵的灯光。这三种灯光分别象征了昏昏欲睡、了无生气的旧家庭的命运,对被旧家庭葬送而无缘再见的姐姐的思念,和作者追求新的生活、新的理想的心理动力。
整篇文章始终以“灯光”为线索,最后又以灯光作结,结构严谨,笔墨集中,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意象整体。
二十八、沈从文《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小说中塑造了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翠翠,是《边城》美好的灵魂,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理想的艺术形象。“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鹿一样„„”作者用“小兽物”,“山头黄鹿”几个简单的比喻烘托出翠翠生动与活泼,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副水晶般清澈透明的性格,展现出她身上弃绝了世俗尘埃的纯真与清新。
翠翠形象的深刻性主要通过她和二老的爱情以及翠翠心理活动发展的脉络展示出来的。美丽、善良、天真的翠翠, 是作者寄托超现实的美好理想的化身,她的美丽、善良与天真, 就是大自然清辉灵性的投射,而这个生命体本身又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与山水融合一体的气质, 与自然进行生生不息的回环、交流、映照的本能, 使得翠翠成为一种生命现象,闪烁着纯粹而美好的人情与人性。1)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提倡新格律诗的诗歌流派是_(新月派)。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_。”大学.学之道》)3)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可分为_风、雅、颂_三部分。
4)曹禺5部经典剧作是《雷雨》、《日出》、《原野》、《家》、《北京人》(1)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者是鲁迅(2)《世说新语》产生于(南北朝)
四、曹操与建安文学
汉末魏初,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刘桢、陈琳等所谓“建安七子”,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
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诗以四言、五言为主,兼有杂言。语言古朴,气韵沉雄,形成了雄健深沉、慨慨悲凉的诗风。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
3)《荀子》已是成熟的专题论文,是先秦说理散文定型的标志。1)鲁迅追忆旧事的散文集是《朝花夕拾》。
2)“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3)朦胧诗的代表有北岛、顾城、舒婷、江河、杨炼等。
(4)《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国风。
3、《汉书》常识
班固的史学著作《汉书》又称《前汉书》。主要述起于汉高祖元年(前20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23年),囊括了西汉一代(包括短暂的王莽政权)近230年的史事。
《汉书》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后来的“正史”,也都是断代史,其体例也大都以《汉书》为基准。
《汉书》在古代享有极高的名声,与《史记》并称“史汉”,或又加上《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八、初唐四杰;王维、李白、杜甫常识;岑参与边塞诗派。
1、初唐的著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誉为“初唐四杰”
2、唐诗两大高峰:李白的浪漫主义和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分别代表了唐诗的两大高峰。是唐诗史上“双子星座”。“诗仙”李白,诗风豪迈飘逸;“诗圣”
杜甫诗风沉郁顿错。
3、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写作田园山水诗的传统,大力写作山水田园诗。
4、盛唐边塞诗人及其代表诗人:
边塞诗是以写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它与军旅、战争题材的诗作有联系却又不能划等号。唐代是我国边塞诗创作最为繁荣的时代,如今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大多产生于这一时期。
而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家则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颀。
一、《诗经》六义;《国风》常识;《蒹葭》的题材。
1、《诗经》“六义”:《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305篇。又称“诗三百”。“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诗经》按照音乐不同分为: “风”、“雅”、“颂”:
“风”:地方音乐。15国风。“声调”。《秦风》、《魏风》,陕西调、山西调。一般黄河流域。乐歌。“雅”:“王畿之乐”。周王朝直接统治。“正也”。“正声”。乐歌。《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专门用于宗教祭祀的音乐。乐歌。《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诗经》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叙事。“比”:借物托情,譬喻,史的光辉起点。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而《诗经》本身被简称为“风”。
3、《蒹葭》的题材
本诗选自《诗经·秦风》,由于诗歌朦胧,古人对其主旨有怀人、相思、求贤等多种说法。本教材主张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即思慕和追寻恋人的情歌。即爱情诗。诗人渴望与意中人相会,而意中人 却在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诗歌通过反复描写,刻画了一个颇具象征意义和朦胧美的伊人形象,抒发了痴情者对伊人深切思念、反复追求的挚爱之情和求之不得的惆怅。
二、屈原《离骚》常识;“风骚”之意;《湘夫人》中写秋之句。
1、屈原的文学地位: 屈原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者,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具有进步政治理想的思想家、政治家,同时又是中华民族历史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在楚国民间歌谣的基础上,融南北夷夏之交,创造出一种新的骚体诗歌——楚辞。
《楚辞》是一种诗体,又是《诗经》以后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它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楚辞是地方色彩最为鲜明的楚文学代表作。
“楚辞”一名,秦汉间已出现,至西汉末刘向收集屈原及其后学宋玉、东方朔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
楚辞是地方色彩最为鲜明的楚文学代表作。宋人黄伯思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2、《离骚》常识:《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全诗2400多字,是我国古典文挚执着的念祖爱国忠君恋乡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他不畏邪恶势力、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
《离骚》在艺术上也具有独特的风格,主要表现在采用夸张手法与比兴手法的运用,是积极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杰作。由于它开创了楚辞创作的新途径,奠定了楚辞的历史地位,故后人称楚辞为“骚”或“骚体”,称屈原诗歌为“屈骚”。
3、“风骚”之意:《诗经》与《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我国文学史的光辉灿烂的源头。
五、1、《论语》:记载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约而意旨丰厚;
2、《孟子》:是语录体散文向专题论文过渡的桥梁;
3、《庄子》:道家的经典著作,先秦最富有文学色彩的散文作品。其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幽默机智,妙趣横生;词藻瑰丽,富有诗意。
4、《湘夫人》中写秋之句。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王国维)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 的《倩女离魂》。学中最长的抒情诗。全诗体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奉献精神,洋溢着真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匊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薜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六、《大学》的“三纲”与“八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七、《史记》常识;鲁迅对《史记》的评价;项羽的人物形象。《汉书》常识。
1、《史记》常识:司马迁的史学巨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仅是伟大的史学著作,而且是伟大的文学著作。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史记》继承和发扬了《左传》纪传体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其写作目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5种体例组成。“本纪”按编年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 “表”以年表形式,按年月先后的顺序,记载重要的历史大事; “书”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的演变,以及天文历法等; “世家”记载自周以来开国传世的诸侯,以及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事迹,30篇;“列传”记载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事迹,其中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及循吏、儒 林、酷吏、游侠、刺客、名医、龟策、商人的传记。
全书130篇,由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组成,计526500字它记载上起黄帝轩辕氏,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记述了近3000年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少数民族和外国历史等丰富的内容。可见,它是百科全书式的通史。
三、《古诗十九首》常识:《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编的《文选》。《文选》将东汉末年一些内容和风格相近的无名氏作品编在一起,定名为《古诗十九首》。这些佚名作者多为失意文人,这些作品多为他们在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古诗十九首》标志着我国文人五言诗的成熟,为建安诗坛出现五言腾涌的局面作了准备,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九、张若虚常识《春江花月夜》中的名句。“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若虚一生留下两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十一、宋词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就内容和风格而言,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大流派。
婉约派继承了晚唐五代花间派词风,主题多写风花雪月,男欢女爱和悲欢离愁,风格则清丽柔媚、委婉含蓄,婉约派形成于晏殊和欧阳修,到柳永时基本定型。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为柳永、秦观和李清照
豪放派词人的作品气字昂扬,刚健遒劲,声势宏伟,立意博大,激人向上。范仲淹、王安石是豪放派的先声,至苏轼,豪放派风格趋于定型。豪放派代表人物为苏轼和辛弃疾。
十二、背诵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十三、唐宋古文运动与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1、“古文运动”
唐宋散文一改六朝浮靡的文风,提倡更接近生活的“古文”是秦汉散文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文学史上里程碑似的时期。
所谓“古文”,是相对于唐宋之际盛行的“今文”或“时文”(即骈文)而来的。文学史上,将唐宋两代古文家写作“古文”以取代骈文的这个创作思潮,称为“古文运动”。
2、“唐宋八大家”:就是指唐宋两代八位优秀的散文作家,即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和苏洵、苏轼、苏辙。
3、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柳宗元自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被贬到永州后,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不少山水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此后,至元和七年(812)间,作者多次游西山、冉溪一带,又陆续写了《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七篇,后人合称为“永州八记”.十六、刘义庆、干宝常识。
1、志怪小说:两晋,干宝的《搜神记》。
2、志人小说:魏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十四、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论证技巧。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乃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论证技巧
正反对比论证。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第二、三自然段正反两面运用事实论据,叙述庄宗奉父遗命发奋复仇,破敌兴国的壮举,及后来为伶人所困而穷途对泣的史实。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鲜明对比映衬,突出庄宗先盛后衰的历史悲剧的根源,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和规律,使文脉前后贯通。
十五、苏轼《前赤壁赋》情景理三者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及文体。
1、苏轼《前赤壁赋》的文体是赋,即散文。
2、论述《前赤壁赋》情景理三者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本文做到了景、情、理三者的有机统一,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文章第一段描绘秋景,写“清风徐来,微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画一般的优美景色是为了引出作者感情来的,因景而生乐。作者不仅因景生情,而且借景寓理,用风、月、水这自然景物来为议论、说理部分铺垫。
在第二段里客人的议论就用“羡长江之无穷”来扣住第一段的“水”,用“抱明月而长终”来扣第一段的“月”,用“托遗响于悲风”来扣第一段的“风”。这样就把一种虚无消极的人生观,借助于具体现实的景物,形象的表现出来。
第三段,苏轼反驳一开始就用“客亦知水与月乎?”用水和月就近设喻,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事物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的道理。文章最后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知足长乐的人生态度。全文议论部分使自然景物具有了微妙的哲理和深厚的意蕴。写景部分使人生哲理呈现出生动可感的形象。这就是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统一。不仅有诗情画意之美,更有理趣之美。
十八、“元剧四大家”;王实甫、汤显祖常识;《牡丹亭·游园》中的名句。1、2、元杂剧中,关汉卿和王实甫成就最高。后者的《西厢记》:“愿天下人终成眷属”。
3、汤显祖以戏剧名世,一共写了五部传奇剧本,按创作时间先后排列是《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除《紫箫记》外后四本,剧中都有做梦的情节,所以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玉茗堂”是汤显祖居住的地方。《临川四梦》中《牡丹亭》最著名,影响最大。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益处惟在牡丹”。
4、《牡丹亭·游园》中的名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十九、郭沫若《天狗》中的“天狗”意象。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凤凰涅槃》、《天狗》、《晨安》、《匪徒颂》、《地球,我的母亲》等。
二十、新月诗派;三美理论。朦胧诗派。
1、最早试验和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1917年2月刊出了胡适的白话诗8首。2、1920年胡适的《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诗集。
3、新月诗派 在新诗第一个十年间,继自由诗确立之后,格律诗的问题便被提出来了。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戴上镣铐跳舞”,并且在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绩的当首推闻一多。闻一多于1926年发表《诗的格律》一文,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更以自己的创作来印证,得到徐志摩、朱湘、陈梦家诸诗人的应和,迅速形成了以讲求格律为标志的流派,它就是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内的第二个诗歌流派,即“格律诗派”,也就是新月诗派。
4、“三美”理论,是从三个方面来要求诗歌:“音乐美”,诗歌有和谐的韵律和韵脚;“建筑美”,诗歌在正整体上有节的匀称、句的均齐;“绘画美”,强调诗画相通,突出意象,诗歌具有画面感。
5、朦胧诗派:
朦胧诗公开出现在刊物上是一九八0年。朦胧诗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思考十年**,多采用心灵独白以及曲折的象征、暗示和隐喻等方式来揭示时代悲剧给人造成的精神创伤,语言有了强烈的“陌生化”效果。朦胧诗的代表有北岛、顾城、舒婷、江河、杨炼等。 北岛诗中以人本主义为价值核心的启蒙精神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高峰,《回答》、《宣告》等诗的时代精神的郁结是最浓的。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双桅船》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大写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顾城的《生命幻想曲》、《一代人》、《弧线》等诗可以看到这一“童话诗人”精神世界的多侧面。经历了对文革的批判与反思,他们转向历史文化寻根之作,后一个阶段的代表诗人是杨炼和江河。杨炼的《天问》、《敦煌组诗》、《西藏组诗》及《与死亡对称》是“文化寻根”诗的优秀代表作品。
二十三、巴金常识;《爱尔克的灯光》中“灯光”意象。
1、巴金: 爱情三步曲:《雾》、《雨》、《电》
描写封建家庭的腐败和衰落题材:《春》、《秋》、《家》:就最大影响 二
十四、曹禺的戏剧;高行健与先锋戏剧。1、1907年,中国留学生组成的春柳社在日本演出中国现代话剧第一部作品、文明新戏《黑奴吁天录》,正式宣告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
2、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家》、《北京人》。
3、高行健 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创作先锋戏剧著称。创作了《绝对信号》(与刘会远合作)、《车站》、《野人》等剧作,引起很大反响。《绝对信号》一剧,一度成为戏剧环境(舞台)的假定性和深刻的人物心理真实性相结合的一个范例,也是中国第一次“无场次”小剧场实验剧演出的成功实践。二
十五、论述曹禺《日出》的社会批判性主题。
曹禺在《日出》前面引用了老子《道德经》的一段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 奉有余”。可以说在揭示“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不公平现象就是曹禺《日出》所要表现的主题。
在这个不公平社会中,人们争夺的核心就是“钱”,作为“有余者”的顾八奶奶、潘月亭等人,“钱”可以把丑变成美,把老迈说成年少,可以吃喝玩乐、胡作非为。而没有“钱”的“不足者”们,就只能做“有余者”的牺牲品和玩偶。剧中人物的穿插与人物关系的冲突丰富了情节的戏剧性,潘月亭与金八的冲突,潘月亭与李石清的勾心斗角,顾八奶奶与胡四的调情,金八与小东西、潘李对小职员黄省三的弱肉强食,乔治张与陈白露的逢场作戏,陈白露与方达生的的难以名状的纠葛等等都共同反映了剧本的主题,生动地描绘了以钱为核心的社会的“吃人”现象和“大鱼吃小鱼”的残酷现实,批判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不公平。
十七、章回小说常识;《红楼梦》常识。
1、明代章回小说:标志着中国大型叙事文学体制的成熟。“四大奇书”
1)《三国演义》:历史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清代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 “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2)《水浒传》:英雄传奇,明初,施耐庵。
(3)《西游记》:神魔小说,明代,吴承恩。
(4)《金瓶梅》:世情小说。“古今第一淫书 ”。兰陵笑笑生。
2、清代小说:(1)《儒林外史》:讽刺小说。吴敬梓。清初。
(2)《红楼梦》:被公认为是明清小说的高峰。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颠峰。曹雪芹等。本名《石头记》。
(3)《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蒲松龄。清初。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明代后期,冯梦龙。“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稍后。凌蒙初。二
十六、简析《茶馆》的戏剧冲突特点。
自始自终没有一个贯穿戏剧的冲突,一幕之中众多独立的事件构成各自的戏剧冲突,众多各自独立的零碎冲突合在一起使戏剧的每一幕都充满了高潮,也构成了全戏最大的戏剧冲突——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
《茶馆》全剧无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只有人物速写与戏剧片断的连缀,凸现了带有民族文化心理积淀的人物形象与风俗画面,这种戏剧结构被称为“人像展览式”或“图卷戏”。打破了中国传统戏剧中强调的“一人一事”的概念,《茶馆》三幕戏中都出场的只有王利发、常四爷和康顺子,而且也没有一个事关大局的情节把三个人联系到一起,整个戏都是零零碎碎的事。
但这并不意味着《茶馆》没有冲突,而是每一幕的众多零碎事件都蕴涵着各自的冲突,这众多的冲突合在一起,使每一幕都高潮迭起。所以,《茶馆》整体上没有遵循冲突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的模式,而是创造了第一幕即是高潮,以后每一幕都是高潮的戏剧新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