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校本 依托师本 发展生本Microsoft Word 文档
立足校本 依托师本 发展生本
------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课改纪实
华池县列宁学校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对于学校给予了厚望,各级领导也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切地一切都源于学校对教育的理解——教育是一种使命,是一种担当。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深知,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空洞盲目的,没有担当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若想让学校不辜负社会的重托,不辜负各级领导的厚爱,就必须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基于此,学校提出了“立足校本,依托师本,发展生本”的课改理念,通过创新形式,增强实效,凸显特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进步,继而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发展之魂——建立全方位管理体系,重实效、抓落实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党政班子对教育的理解,更离不开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制度制定的合理、可行,对学校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华池县列宁学校领导班子凭借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经过大范围的一线调研,最终出台了一系列学校管理制度,同时重点强调实效,狠抓落实。多年的实践表明,这些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为学校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堪称学校发展之魂。
通过常规管理主攻课堂教学。学校制定出台《关于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五到位”“八会”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五到位”,即教师“教”的行为在课堂上体现为“兴趣激发到位、重点强化到位、疑点点拨到位、课堂学生评价到位、目标落实到位”;“八会”,即学生学的行为在课堂上体现为“会读书、会观察、会合作、会表达、会倾听、会质疑、会书写、会总结”。“五到位”“八会”目标的提出,可以为教师教学创新指明方向,同时又能给教师的自主发展留有广阔的空间。构建基于校本的学科教学模式,即数学教学体现“以学代教,以练代讲”,凸显“三测一拓展”,即课前测、课中测、课后测和拓展提升;英语学科开发“导学稿”,集听说读写训练为一体;语文文本教学采用“导—读—悟—练”四段式教学,做到“立足文本”而又“超越文本”;理化生学科构建“问题再现—自觉解答—交流展示—归纳拓展—反馈检测”五环节教学模式,政史地学科形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测反馈”三环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立足于校本,对教学模式的提出进行理性思考,对教学模式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实施课例研究,将教学模式的应用完善确定为学科组的研讨主题,提练并总结归纳。学校每学期安排两轮听课活动,一到两次精品课展示活动,重点是根据教学实践效果,分析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时效性。注重专业引领,上好引路课,组织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学科组长,把不好教的内容或实施中的问题集中起来,研究、制定预案,然后让教学能力强的同志为大家上引路课,最后再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预设生成情况等进行研讨,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们在教学中的困惑。
学校通过建立随机听评课制度,更真实地了解教学情况。如果在听课中发现了相关的问题,那么在听课后,教师们就一同从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入手,从最基础的方面研究,对听课情况及时进行反馈评议。学校还建立“干部沟通谈话制”,包括听课谈话、评课谈话、经验总结谈话、质量分析谈话、教改谈话等,让教师在实践中受到指导,在指导下进行反思,在反思后获得提高。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对教师的授课情况、奖励情况、计划完成情况、课例研究做详细的全程记录。学期初,教师个人保留档案,并按时间顺序如实填写,学期末由学校统一汇总反馈返还教师,这便于教师对本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回顾,也利用教师通过一学期甚至几学期的对比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坚持每月举办一期教学论坛,一是将教师已经遇到或可能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到全体教师中进行解决;二是将教师近期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交流,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经验的理想平台。
教师成长之路——引导教师自主学习,引领教师综合发展 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学校的水平,教师的口碑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口碑,教师的发展自然也直接地反映着学校的发展。为此,我校在教师提升发展层面下足了功夫,鼓励教师不断反思与提升自己的执教素质和水平,并通过多种途径为广大教师搭建发展平台。
学校号召全体教师通过“五步走”的形式,为个人的提升做出行动。首先,全体教师认真地分析自己的现实情况。针对自己的学历、年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业务能力、思想素质、科研成果等全方位进行自我反思。接着,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每名教师都制定了自己的近期发展目标,一般以一个学期作为一个阶段,自己确定一个“最近发展区”。有了近期发展目标后,教师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描绘出发展目标的具体情境,并分析自己达到目标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解决办法和希望提供的帮助。第四步,教师要确定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和方法并记录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应该是自己短缺的或想发展的,是拜师傅还是结对子,是向专业杂志学还是看名师课堂实录,并将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想、所悟记录下来,及时整理,撰写成教学心得或教学随笔。最后一步是,在学期末每名教师要分析学习效果及案例。评价学习是否有效果,不是笼统地描述,要有证明自己进步的数据和典型案例。
另一方面,学校还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听评课、交流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听评课是教师学习他人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让教师带着问题听、带着想法听、带着学习的态度听,听完课后应及时地进行反思和整理,再翻一翻听课记录,及时补充在上课时来不及记录的一些细节。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课,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对于一些好课,进行理性分析,为我所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注重发挥学科组长、教研组长和学科骨干的引领作用,深入探索“备、说、议、评”的校本教研新路,建立群体学习氛围。通过典型示范、教学展示、课堂锻炼、团队合作、案例研究,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效益结合起来,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教师成长结合起来。
教师,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精英”,更应该是涉猎范围广泛的学者,为此,学校特别注重强调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用好书”,这其中,还着重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带动广大教师共同提高。
一是建立系列读书奖励制度。每月选取质量较高、对教育教学有指导意义的读书心得在校本教研刊物上刊登。为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对多读书多写的教师学校专门为他们出专辑。每学期末评选“书香教师”并进行奖励,奖品是时下最畅销的教育著作。
二是硬性规定,促习惯养成。在教师中掀起“读名著、品经典”活动,做到“十个一”,即每天读一篇教研文章,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教学完一个单元(或章节)完成一个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分析,每月读一本业务杂志,每学期读一本教育名著,上一堂反映课改思想的研讨课,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发表(或交流)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向教研组提出一个有探讨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举办每学期一次读书沙龙,以此来寻求更多的教育教学策略。
三是充分发挥群体优势。让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做专题讲座、组织个案分析主持教研主题活动、结对帮扶等,激发教师解决问题的欲望,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是注重校本培训。根据学校师资结构特点,对教龄不满3年的教师,重在点拨提高,如在教学中怎样更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怎样熟练地使用“三五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等;定期召开满5年教师学习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和专题研讨会,使他们乐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带头人;学校中层人员,坚持写教育日志或工作日志,定期记录日常的教育生活事件,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样做更能学会思考,萌发自己的教育见解,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生成才之基——学习状态评价体系与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通过研究制定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成才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往的学生学习状态体系往往以分数作为标准,其实这样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所以,学校制定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突出对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课堂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四个方面的评价。其中,对参与状态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参与时间是否充足,是否调动了多种感官,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自信心;对交往状态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师生、学生之间互动的深度和广度;对思维状态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对学生达成状态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情况。通过看学生的这四种状态,研究教师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模式使用是否自如,教学策略选择是否得当,教学风格是否彰显。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学校着力通过校本课程打造自己的品牌。一是开展礼仪教育课程。根据学生现在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现状,组织教师自编礼仪教材,从最基本的怎样叠被、洗脸到如何待人接物、送去祝福等方面进行详细地讲解,每周一课时,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深入开展孝亲敬老“六个一”活动,即:每周末回家对老人说一句问候或祝福的话;双休日做一次家务劳动;在父母的生日送一件自制的小礼物;帮助身边的老年人做一件好事;写一篇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作文;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时开展“感谢父母”“我给父母洗一次脚”教育活动。
二是开发歌谣、古诗词诵读课程。修订完善校本教材《红星照耀陕甘》,并收集整理增加华池歌谣、华池诗词、有趣的地名、南梁革命史话的精华,编写了红色诗词读本——《长使丹心贯日月》,激发学生的诵读激情,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文化积累,陶冶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是开发可爱的家乡课程。学校发动全体师生收集家乡的历史名人、风土人情、名特产品、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资料,组织专人编写教材,开展有关庆阳农耕文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寒暑假期间,请家长带领孩子到南梁革命纪念馆、抗大七分校、军民大生产基地进行一日游活动,缅怀刘志丹、XI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丰功伟绩,大力弘扬南梁精神。广泛开展“十个一”活动,即听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演讲一个红色小故事,学唱一首红色歌谣,撰写一篇有关南梁精神的文章,游览一处革命圣地,参加一次南梁精神讨论活动,观看一部红色影视剧,品读一本红色经典书籍,帮助一位贫困学生,为家乡人民至少献一次爱心。
四是开发节奏律动课程。根据部分学生的需求与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组建“红色南梁腰鼓”、“百人艺术团”,以“红歌伴我行”为主旋律,创造性地将美妙的红色经典乐曲与学生盎然的形体律动以及舞蹈、艺术体操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学生营造一个陶冶情操、艺术健美的天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印证了学校“立足校本,依托师本,发展生本”的课改理念:立足校本,激活了学校的活力,给学校带来了新的生机,改变了教育的科研范式,改变了学校的发展模式,先后荣获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红旗飘飘”红歌演唱会一等奖,甘肃省第九套广播体操通讯赛三等奖,庆阳市示范性初中等32个荣誉称号;依托师本,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实施者,课程的开发者,从而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促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获县级以上奖励28人次;发展生本,将学生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作为知识的构建者,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学生获县级以上奖励54人次。学校特色日益明显,教学质量逐年提升,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被中央、省、市、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华池县列宁学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责任”!
第二篇:立足生本教育
立足生本教育 构建语文教学的灵动课堂
岁去弦吐箭,感觉时间过得真是很快,一个学期又要接近尾声了,回头看看自己这个学期深深浅浅的串串脚印,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
本学期,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生本教育和课堂教学创新的教育理念,一直贯穿于理论学习的始终。尤其是关于生本教育的理念,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文章,学习了《人民教育》生本教育专刊,从网上学习各地在实行生本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们的心得体会感悟困惑,观看牛主任从广东带回来的生本课堂教学视频。脑海里逐渐建构起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三维目标的理念、转变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理念等。我认为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就要从掌握这些理念开始。实施生本教育最重要的是学习生本教育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这些理论学习,使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生本教育,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
二、注重积累引导,加强方法指导,夯实基础。
学期伊始,重在学法指导,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努力落实基础知识的巩固掌握,面向全体学生,降低起点和难度,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培养,努力让学生有个好的开始。教学上充分利用学案导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注重课本学习,从积累入手,夯实基础。语文学习,积累很重要。学期初就坚定抓落实,夯实基础,强化语文积累。倡导学生建立积累本、练笔本、练字本。文言文重点积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文言文每学完一课,现代文学完一单元,就做一次20多分钟的巩固练习。通过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性的查缺补漏,及时复习及时巩固。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坚持引导不放松。譬如课堂合作、探究的习惯,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习惯,认真书写、卷面干净整洁的习惯等。让学生懂得一个好的习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三、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努力 构建语文教学的灵动课堂 10月份,在牛主任的倡导下,高一年级尝试生本教学。一开始,比较茫然,不知从何处入手。为此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观看了一些生本教育的课堂实录,开始尝试新的教法。把“生本教育”理念纳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1、以先进理念重塑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语文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开展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完全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有人说,一切的教学行为,如果缺少思考学生,并且不把学生作为第一思考对象,那么这样的教学行为就会偏离教学的正常轨道,甚至是南辕北辙。因此,生本式的语文教学必须强调学生本体这一重要的理念基点。
2、以高度的信任引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有很大的学习潜能,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能量是巨大的。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生本教育”的本质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作为教育价值的基本原则。教学要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不是有人误认为的老师不备课了,而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所提问题可能会涉及很多方面的,老师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就很难实现课堂的效果。有些“生本课”上,老师要求像个脱口秀的主持人,广博、深厚的知识与灵活的应变能力,化解了一个个出乎意料的问题,点拨得是恰到好处,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灵活的应变与因势利导的能力,来化解一个个随机生成的难题。所以,教学真正实现了相长。
3、以教学创新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创新是教学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并且把“发现、创新”列入课程目标的最高等级,要求“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所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如课前五分钟演讲、组间辩论赛、读书心得交流、“我”推荐的文章交流等,利用多媒体观看各种与教学有关的视频,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在进行辩论赛时,让全班同学做准备,每组推荐出一名最佳辩手,有八个组组成正反方,让九组主持当评委,实现所有同学参与的目标。从发动到组织辩论赛,完全让学生组织。并且给优胜组买了奖品,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4、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引领学生探索质疑。
前置性作业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利用前置性作业,引领学生自己先学,然后将自己学习的成果拿到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最后再由学生进行总结。目的是让他们在课前去自主的学习,去收集相对应的知识,提前去感知课本知识。
应该说,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学生还是有很大的潜力的,课堂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后,还是能实现课堂的灵动的。
四、教学的困惑和疑虑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学生存在大量的知识缺陷,他们在实际的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往往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意思这样的肤浅层次,而很难达到课文的深层意蕴,更不要去奢望他们提出来一些视角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了。每当这时,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两难选择:讲,还是不讲?若讲,对一些正在思考且马上就要接近胜利终点的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似乎有一点强行剥夺他们思考权利和成功喜悦的嫌疑,显然有悖于生本课堂的精神。而对另一部分不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正好满足了他们的“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可谓害处多多;不讲吧,眼睁睁的看着孩子们在成功的花园围墙外乱撞而不得其入门要领,心中总是于心不忍,尤其是宝贵的时间也随着学生们的叽叽喳喳而悄悄流走,教学任务眼看无法完成,又不由得让人心生焦虑和郁闷。
而且班级之间也不平衡,有的班进行的好,有的班推进的难。主要表现在多数科都进行生本,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前置作业,无论浅易难,总是有部分不愿意去完成。所以不得不经常利用课堂时间来完成前置性作业,教学进度只好慢下来。采用分组座位后,学生讨论方便了,但闲话的机会也更多了。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生本教学有怨言,认为课堂上变闹了,老师讲述的内容便少了,心里接受不过来。个别学生选择沉默,课堂不参与讨论。小组发言时,其他组不能完全静下来听。前置作业布置容易但完成难,教师难以跟进。
虽然有困惑,有难度,但我对生本教学充满了信心,也许困难解决之时,就是我们真正达到的生本教学创新目标的关键时机。虽然任重道远,但我想只要坚持,就一定有收获。
第三篇:立足师本让“校本研修”更接地气
立足师本让“校本研修”更接地气
一、农村小学“校本研修”现状
教师发展是学校办学质量的有效支持,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基础。我校是农村中心小学,学校教师敬业踏实,安静内敛。目前学校以读书活动、主题式研修、教师论坛、校际研修等四大培训模式为基础,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做到有制度、有安排、有主题,正努力探索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模式。
二、农村小学“校本研修”存在的普遍问题
1.校本研修模式比较单一,落脚点还是以上课、磨课、评课为主,缺乏对研读教材能力、研究课堂能力的系统培训。
2.校本研修的内容比较务虚,并未有针对性解决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缺乏一流师资的引领,校本研修对教师素质的提升效果不够显著。
4.部分教师参与研修的热情不高,还未真正激发教师的内需。
5.校本研修制度还需完善,要保证教研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三、农村小学“校本研修”改进措施
(一)制度先行、任务分解,保障校本研修有序开展
1.研修制度先出台
学校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并征求各教研组、教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等各项制度,并且通过教代会、教师会议大力宣传,帮助教师明确制度、落实任务。
2.研修任务巧分解
学校教导处、教科室根据年级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督导、调研的情况,确定研修主题。于学期初制定研修方案,拟定《学校校本研修活动方案》,以菜单式落实、分解任务到各教研组。(活动内容分为必修、选修两大块面)由教研组长根据组内教师的实际情况勾选本教研组的研修内容及研修形式、确定研修时间、研修地点、研修活动召集人、主持人、资料汇总人等细节,并在《教研组研修计划》中体现、确定。各教研组要在开学首周上交计划、教导处负责审核通过。
(二)问症教学、切实需求,推进校本研修多样开展
1.研修内容接地气
学校依据年级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督导、调研的结果,确定校本研修的主题。督导调研本着发掘各教研组教学亮点,发现教研问题来推进,从而通过校本研修解决教学问题,完善教师素质。同时,研修内容由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引领,保证研修活动有主题、有针对、有特色并符合教师的发展内需。
2.研修形式多元化
根据教师的需求与学校师资结构等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教学研修。分引领式研修、同伴式研修、即时性研修、对比式研修、校际研修等形式开展。多元的形式可以满足更多教师的需求,同时也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研修活动的实际效益。
(1)引领式研修
以“2+1”模式开展:“2”是指以读书活动、专家讲座为研修形式的教学理论学习;“1”则以骨干教师示范课为主要形式。意在理论联系实际,提供教师了解教育教学新理念的机会,拓宽教师视野,改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2)同伴式研修
以“1+1>2”的理念推进。具体分为两种形式:常规式教研活动和竞赛式研磨活动。
第一个“1”指常规式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以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为主题:静心思(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静心思考的时间和机会,高年级学生的思考是否有一定的深度);灵活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方法是否多样,比如自己学、同桌学、小组合作学等等);有效练(教师是否合理安排讲练的时间,结合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习题,能给学生充分的演练时间和机会,关注练习的效果等。比如语文课就要有至少10分钟的练字或者练笔的时间)。要求各教研组根据研修主题,确定听课、议课的观察点。
研修流程分四步走,步骤一:集体备课。由主备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意图、教材理解及教学流程,其余教师根据主题发表自己的建议。并在教研组长的主持下确定听课时的观察点。
步骤二:听课活动。主备教师上课,本教研组的教师必须参加听课(鼓励跨学科听课),根据观察点做好听课记录,并写好听课评析与反思。
步骤三:评课活动。活动由教研组长主持,蹲点行政参与。本教研组教师根据观察点逢听必评,教研组长进行总结梳理。上课教师整合评课建议,修改教案或上重建课。
步骤四:资源积累。主备教师上交一备、二备两份教案电子稿及课件,教研组上交评课资料。优秀的重建课学校进行录像。
第二个“1”指竞赛式研磨活动,按学科、年级分成若干个教研小组。然后根据教导处确定每个学科的竞赛内容,各教研小组进行同课异构,并推荐一名教师参加赛课活动。这样的赛课形式,更多的是在教师们心目中强调团队互助的重要性,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跨年级上课。同时以这种竞赛的形式提高教师研究课堂的能力。最后结合常规式教研的开展情况与竞赛式研磨的比赛结果,评选优秀校本研修教研组。
同伴式“1+1>2”研修模式以常规式教研活动为保障,以竞赛式研磨为促进,以优秀教研组评比为激励,旨在探索科学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开发教研活动的最大效益,真正意义上为教师发展减负增效。
3.即时性研修是指不确定时间,不固定场所及参加人员的研修,鼓励教师随时随地对教育教学中产生的疑问或争议进行研讨。这样的研讨形式是自发的,往往也是有效的。即时性研修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常规式教研活动中提出并给予解决。即时性的研修一旦形成,也将是办公室文化的一种。
4.对比式研修是指教研组之间的观摩学习活动。每学期教导处将指定一到两个优秀教研组进行常规式教研活动的示范,组织其他教研组参加观摩。其他教研组成员进行学习与比较,取长补短,不断优化自己的教研活动。
5.校际研修是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级各类的研修、培训活动,开阔眼界和思路。
(三)行政参与、评价反思,确保校本研修有效开展
1.研修过程常督导。为了保证研修活动有质有量地定时开展,学校可将各行政根据任教学科的实际情况安排到各教研组进行蹲点教研。一是协调帮助教研组组长开展研修活动;二是及时发现研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引领;三是对研修活动中的创新方法进行总结推广。
2.研修活动勤反思。学校规定,每个学期教研组组长要着眼于不同的研修主题、不同的研修形式进行及时的调查与总结,找到最受教师欢迎、最能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方法,形成书面反思,上交教导处。教导处再根据这些反思来改进、推进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
总而言之,学校以完善教师素质为目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扎实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提高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研究课堂的能力,打造有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将以教师内需为本,在执着中前行,在反思中求效,脚踏实地,让校本研修更接地气、更有实效。?
第四篇:立足生本课堂 激发自主潜能
立足生本课堂 激发自主潜能
让师生焕发生命活力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并进行得如火如荼,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学校纷纷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积极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共赢。广元市昭化区昭化初级中学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办学条件与城里学校相比较,相去甚远,生源基础相对薄弱。2015年,学校新任领导班子组建后,认识到必须改革,才能改变,才能求生存、谋发展。学校抓住这一契机,从2015年开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逐渐走上了一条“模仿借鉴——自主创新——形成特色”的教改之路。内引外联 自主创新
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在吸取了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清落实措施和杜郎口的“三三六”课堂模式,昭中也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式围坐,训练学生“爬黑板”,但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昭中人感觉运用起来并不得心应手,于是更多的老师意识到要想突破,改变目前的困境就必须要探索具有特色的、适合昭中的课堂模式和管理模式。就这样昭中开始了自己的关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试验——自主学习试验。自主学习试验研究是根据新课程理念,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实验。昭中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先自学教材,再讲解交流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校将课堂分成三种课型:自学课、展示课、反馈课,并创新设计了自学清单,教师的集体备课主要从设计各个课时的自学清单为主,自学清单的内容以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考点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校师生在自学清单的基础上,将之完善修改为问题清单,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问题设计,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再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就比原来只让学生自学好多了。有了问题清单以后,为了解决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昭中又将自学、展示、反馈的三种课型融为一节课的三个环节,这便是后来的DJP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学、讲解、评价三个核心要素的来源。
学案雏形初现。2016年4月初,昭中邀请了区部分学科教研员来校,对自主学习实验进行考察研究。他们跟踪课堂,调查访问学生,以研究的态度真诚地参与实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昭中人重新审视课堂,调整课堂结构,修改问题清单。之后进一步把问题清单细化,变成一个详细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这个方案就是学案的雏形。
DJP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在此之后,学校通过实验老师与教研员和专家一起备课、上课、交流讨论等活动,并根据情况不断调整。实施一个月后,昭中学子的学习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学校还根据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调整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加大了对学生的培训和指导以及对学生评价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学习小组长培训方案”和《自主学习小组评价手册》。从此,昭中的实验研究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研究后,内江师范学院的王新民教授、区特级教师王富英、区数学教研员谭竹等老师对该实验课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和总结提炼,把这种具有昭中教学特色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命名为“导学讲评式教学”(简称为“DJP教学”)。自主合作 特色兴校
DJP教学是指学生在学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独立阅读教材、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与组内同伴进行交流、面向全班讲解以及师生对其讲解进行评析的过程,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学科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学科活动经验的积累,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评价的教与学活动。
DJP教学的核心要素是“导学”、“讲解”和“评价”。DJP教学的理念可概括为“三先三后三促进”。三先三后三促进是指:先学后教,以教促学;先思后启,以启促思;先讲后评,以评促化。DJP教学模式有以下五个环节:示案导学—交流讨论—精讲评析—练习巩固—反思拓展。DJP教学是在学生利用学案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合作、讲解评析而获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它促使学生与他人,与社会的不断交往、交流,对自我不断地认识、评价和调节,从而使主体的品质得以不断地发展。
学案的编写与运用。DJP课堂教学是在以学案导学为载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在编写学案时,学校教师在教研员的引领下,通过拟定学科的三维目标、课时分配、任务分配,定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编写出学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反复思考推敲学案的编写,它也为教师的集体备课提供了一个平台,从而使老师们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上得以转变,实现了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讲授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多元融合的教学方式。
小组的组建与评价。昭中的学习小组采用的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各班级在班主任引领下,结合各学科老师的意见,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是四到六人为一组进行围坐式小组合作学习。由小组同学共同搞好小组建设,包括组名、小组精神、组歌、宣传口号和组规,再在组内选出学习小组组长和各科的学科小组长。
在DJP教学中,评价是其核心要素之一和重要环节。昭中的评价分为课堂评价、常规评价和综合评价三个板块。DJP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评价就是学生和教师对师生讲解的内容进行评价分析,以肯定成绩、纠正错误、比较鉴别,建构意义。通过评析使学生消除疑难,纠正错误,生成知识的内部表征,促进知识的内化,从而达到“以评促化”的目的。同时学校还结合学生的一日常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表现、参加社团活动、各类竞赛等的表现综合于一体进行评价,以此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所有的评价最终以分数的形式由记录员负责进行记录、统计,然后将记录、统计结果在班级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评比栏”中公示。总评分数统计后从高到低进行排列,评出优秀学习小组、达标学习小组、争达标学习小组,然后对优秀学习小组实施奖励进行肯定。
学生自主管理与培训。在DJP教学的课堂上,昭中主要采取了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校不仅培养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讲解的学习能力,而且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上,昭中人也花了不少的心思和精力,勇敢地进行了尝试和探究。根据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昭中大力倡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管理,积极构建了具有十中特色的自主管理体系,逐步提高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合作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各个班级配合学校工作,积极探索学生的自主管理,建立了学生执行校长、校学生会、年级学生会、班委干部、学习小组长、学科小组长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了各个管理岗位的职责,健全了学生会的职能,形成了浓厚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氛围,每学年昭中都会评选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自主管理之星,这些学生也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实践中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具有昭中特色的管理理念。活力绽放 生命精彩
几年来,在课堂教学改革这条不平凡的征途上,昭中人洒下一路艰辛一路汗水,收获一路花香一路阳光。通过DJP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实现了重构,教学方式得以转变,培养了教师的学习意识和科研意识,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学生得以从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学习方式得以改变,增强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逐步培养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品牌愈加闪亮。短短两年多,以DJP教学为载体的课改试验和学生的自主管理实验,使十中的校风、学风和教学成绩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拒绝模式化,但并不拒绝模式。DJP教学模式的提出、实践、探索、研究,可以帮助广大师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动态地把握课堂教学。它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充分彰显了“以生为本”的信念和追求。环环相扣,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完整而有层次,科学而有梯度;人人受益,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的个性体验和互动感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真正实现了教师有效教学、学生高效学习。昭化中学的DJP教学模式实践启示着广大教育同仁:改革固然艰辛,但只要有了科学的引领、坚定的信念、智慧的经营和辛劳的付出,所有美好的愿景都将化为现实,教育的真、善、美将带给每一个生命成长的希望与力量!
第五篇: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摘 要:生本教育是新式教育特点之一,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可以运用到各科教学中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贯彻生本教育理念。笔者主要通过针对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入探讨分析,制定一些教学策略,希望对众多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立足生本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策略 探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B-0028-01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比较特殊,是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包含着对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汉语文化以及道德认知等方面的训练。而立足生本教学理念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观察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活动中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重视生本教育理念。
一、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点分析
首先,关注学习目标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小学语文生本教学课堂中,教学主体是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与对语文知识的逐渐掌握,其能力在不断提升。立足生本教学课堂的学习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师制定学习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其次,关注学习方法与目标达成的关联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充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教学。而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师能够关注学生学习方法与目标达成的关系。再次,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点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被动接受区别较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根据自身的学习认知与知识点,教师的引导点拨十分重要。而在生本语文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不仅对学生进行个体引导,在学生合作学习时也给予引导,帮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二、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一)制定目标引导学生自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立足生本教学课堂的目的在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关键在于小学语文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制定的学习目标要清晰全面,不仅要有知识学习目标,还需要学习技巧目标。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是关键,但是有效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中做笔记,也可以把重点或疑点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小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学习方法之后,有利于推动自主学习。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可以将学习目标分解,降低难度。
(二)充分运用合作学习模式
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学生为教学主体,自主构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时间与权利交给学生,语文教师给予正确引导或指导,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掌握学习技巧,从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生本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把自己学习与掌握的语文知识或技巧分享,将遇到的难点或疑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增加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使自主学习效果得以巩固。另外,生本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中,也包含课前预习合作,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布置一些预习,让小组成员根据目标预习语文课文,将难以理解的地方做笔记,再到课堂上讨论分析,要求全员参与。
(三)强化学生语言文字训练
小学语文生本教学课堂强调学用结合,以学定教,教学方法与流程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与发展情况出发,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快速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促进学以致用。小学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实践性、综合性学科,应该强化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知识时,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积累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已有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仿写或续写,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能准确用词,提升语文素养。
(四)落实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比较关注有效学习。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上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测学习目标是否实现,不仅能够让小学生明确语文知识学习目标,还能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成果。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留下合理的检测时间,落实学习目标,检测学习成果。课堂检测能够使学生对学习的语文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及时反思,发现问题,从而纠正解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合理运用生本教学理念,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静.小学语文效能课堂构建途径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2).[2]王庆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2).[3]范文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