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西村学习心得体会范吉阳(推荐)
华西村学习心得体会
鱼酉村村委会主任:范吉阳
11月底,在市组织部、市农村工作局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到江苏省华西村参观学习。通过学习,我的感受很深,尤其是对吴仁宝老书记的精神很佩服。
华西村于1961年建村,最初面积0.96平方公里,人口1500多人。40多年来,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华西人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务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吴仁宝担任华西村党组织书记40多年,以自己的不懈追求和艰苦奋斗,把华西从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发展成工农商并举,年营业收入500亿元的“天下第一村”。当然,这样的成就不是吴仁宝一个人的功劳。但是吴仁宝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说,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为民造福、共同富裕的理想境界;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的崇高精神。
我从吴仁宝老书记的身上学到了三种精神。一是实事求是。华西村富就富在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与本村的实际相结合。当人们“抓革命,促生产”时,华西却“抓生产,促革命”;当人家割资本主义尾巴时,华西村
创办了五金加工厂;当全国农村轰轰烈烈地包田到户时,华西村却决定由30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全村粮田,绝大多数劳力转移到工业上去;当中央说“抓大放小”时,华西却“抓大扶小”,甚至要“抓小放大”。吴仁宝老书记实事求是的思想一直在指引着华西村的发展,他用睿智和长远的眼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二是善于思考。吴仁宝的人生阶段可以概括为五个字:50年代“听”,上面说啥就做啥,60年代“顶”,发现明顶要吃亏,就改为暗顶;70年代“拼”,拼命大干,有对有错,80年代“醒”,实事求是,加快发展; 90年代“警”:警惕脑子不清爽说错话。为既做到与时俱进,又实事求是,吴仁宝总结出“一头保持与中央一致,一头保持与老百姓一致”的工作经验。同时,他还总结出了“仁宝精神”,提出“一村两治”,“一分五统”等理论。吴仁宝的伟大,不仅是他为华西的发展所做的空前贡献,也在于他用善于学习和思考,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农民思想家。
三是为民造福。吴仁宝的座右铭是“有福民享,有难官当”,他说:“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这是我的原动力。”“什么是社会主义?人们幸福就是社会主义。正是凭这个信念,我走过了一生。”华西村已经非常富裕了,但老书记始终保持简朴的作风, 喜欢吃青菜面条和鸡蛋,出差照样住小店、吃方便
面。老书记不拿最高工资、不住最好房子,多年来,他依然和他老伴依然住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旧楼房里。所以这些的背后蕴藏着老书记49年来农村基层干部生涯的最大追求,体现的是老书记全心全意为百姓谋利益的情怀。
四是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华西村1961年建村,建村时该村一穷二白,从千斤石磨到五金工厂,从高坡废地变洼地良田,从“小华西”到“大华西”,发展历程是艰辛的,但华西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走上了共同致富道路。许多人特别是为华西的发展摸索了终身,伴随该村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吴仁宝老书记为华西村的发展付出了艰辛和汗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始终不离不弃,使该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贫到富、走向和谐的发展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每一次奇迹,每一次跨越,都蕴含着一个对目标坚定、执着的追求。
以上是我通过学习培训得到的最深的体会,在学习资料上也有。做为一名边远地区的村干部,我认为华西村的经济发展这样快、这样大,我认为学习的还是他们精神,这也是我学习培训中最大的体会。
第二篇:华西村学习心得体会
华西村学习心得体会
2010年6月8日至12日,省委组织部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举办了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短期教育实践培训基地第二期培训班,在5天的学习参观中,通过看、学、问、思,收获颇丰。
高耸的塔群,规整的绿化,密集的别墅,畅达的交通,华西村,就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而在几天的学习参观中,发达的经济、富裕的村民、良好的治安、敢闯的作风,无不深深的震撼着内心。华西村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我们如何借鉴经验搞好新农村建设,我认为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必须有一个好的领路人。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无私奉献、信念坚定、能领着乡亲们艰苦创业的好带头人。就像吴仁宝老书记的儿子、现任华西村党委书记的吴协恩说的那样,华西村有个宝,这个宝就是吴仁宝。华西村的成功、崛起、长盛不衰,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一个思想解放政治强、勇于开拓作风正、实事求是想干事、脚踏实地不出事的村党委,有一个农民致富的带头人村书记吴仁宝。
在吴仁宝心里,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让百姓幸福就是社会主义,让百姓幸福就必须大发展。”几十年来吴仁宝遵循着这样一个“真理”,把一个普通的农村变成了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村城市化的“天下第一村”。“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是吴仁宝用来告诫自己和村干部的名言,也是这种甘于奉献、严于律己的华西精神为华西吸引来了更多的人才。现在在华西党委的班子里,既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既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正是拥有了这样一个高素质、多元化的领导班子,才使得华西村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只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大难化小难,小难变不难。怎样找出一条符合村实际的发展道路,怎样又好又快发展农村经济,是各级党组织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华西村富就富在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富就富在他们走出了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
贵州是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有很大的后发优势。但是,有后发优势,不代表发展速度能追上甚至赶超发达地区,甚至后发会转变成持续的后进。华西村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与因地制宜发展村寨的创造性高度统一,始终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坚持一手抓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一手抓同人民群众保持一致,用这个“两手抓”走出一条以工业化教育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三、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不动摇。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农民手里有票子。吴仁宝曾说:“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这就是我的原动力。”几十年来,在“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引下,华西村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努力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目前华西集团拥有13大公司、60多家企业,2万多职工,拥有1000多个产品,已形成钢铁、纺织、旅游三大产业,雄居全国2000万个乡镇企业之首,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
稳中求发展在华西村几十年的发展中清晰可见。2004年一向以生产“窄钢”为主的华西准备兴建一个当时市场效益最好的“中宽带钢厂”,出人意料的是,吴仁宝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提出新上项目要“急刹车”,现有企业要“开稳车”,已经投入的项目要“开快车”,引来了当时班子中许多成员的置疑。原来,吴仁宝经过调查发现当时“宽带钢”的市场已经基本饱和,生产无疑就是重复生产。因为“三车”原则,华西村的经济没有受到影响,继续保持了持续、高效、健康发展。吴仁宝的这份敏锐则是源于他几十年始终不变的习惯,坚持每天阅读《人民日报》,收听、收看中央媒体的新闻节目。
工业发展了,就要反哺农业。吴仁宝提出的“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的农业发展思路,把山北建成了一个粮仓,打造高科技观光农业园区。让全村3万多村民变成真正“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的新型中国农民。
四、必须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吴仁宝老书记有句名言:“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口袋富了不算富,脑袋富了才是富。物质上富裕起来的华西人时刻不忘精神文明建设。华西村成立了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负责全村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开发公司不产生经济效益,实际上所产生的效果是无法用经济来衡量的。华西提出的“六爱”教育,“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全村人整体素质提高了,社会安定团结了,村风民风变好了,凝聚力增强了。
村里还建立了华西特色艺术团、华西之路展廊等宣传教育载体,抓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技能培训和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村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文明新风吹遍全村。艺术团通过创作节目和常年演出,成为华西思想教育的手段、陶冶情操的创举、净化灵魂的熔炉、村民喜爱的文化大餐。现在,华西村实现了“三无”,即无迷信赌博、无上访告状、无重大刑事犯罪。
华西村的发展告诉我们:只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发展经济,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才能摆脱贫困,带领老百姓走富裕之路。
第三篇:华西村学习心得体会
华西村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的统一安排,10月27日至31日,我们乡一行3人,随我区党政考察团对江苏省华西村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考察。在华西村考察虽然时间不长,但通过工作人员介绍,实地参观华西村的村容村貌、农户家庭、基础设施建设、公园展馆,我们深刻感受到,华西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当之无愧。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话讲就是:“华西村不简单,吴仁宝不简单!”
一、华西村的基本情况
华西村位于无锡江阴市的东南。华西村1961年建村成立党支部,当时只有面积0.96平方公里,120户、667口人,集体资产2.5万元,外债1.5万元,人均收入不足54元;1989年成立党委,有党员1271名。2001年6月开始,先后将周边16个村“并入”华西。现有面积30平方公里,村民3万多人,流动人口近3万人。
华西村的经济支柱是江苏华西集团公司,该公司是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是合作经济组织,于1994年组建集团公司,1999年公司上市。现有职工2.5万人,固定资产40多亿元,下属8大公司(钢铁建材一公司、钢铁建材二公司、钢铁建材三公司、宝昌化纤公司、毛纺服装外贸公司、有色公司、旅游服务公司、建筑房产装潢公司和彩板、香港、上海公司),80多家企业。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07亿元。按中心村1524人计算,销售平均每人超2000万元,利润平均每人超80万(年利润超12亿元),交税每人超35万元(年交税超6亿元)。2008年,华西集团公司完成销售500个亿,实现利税30亿元,相当于华西村人均向国家交税40万元。华西集团公司在2005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94位;在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中,名列第41位;在中国综合类制造业中,名列第5位。2006年8月,福布斯中文版将华西集团列为“中国顶尖企业”百强榜第二。2006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2010年超5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600万元--2000万元。五十年来,华西在全国获得了许多第一,第一个电话村、彩电村、轿车村、空调村、手机村、电脑村、别墅村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康村。近年来,华西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等殊荣,并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天下第一村”!
二、赴华西培训学习的几点体会
1、领导干部思想解放早,解放程度高,敢想敢为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研究落实农业现代化,华西人逐步认识到,经济发展的快与慢,取决于领导干部思想的解放程度,哪个地方领导干部思想解放的越早,解放的程度越高,哪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就越快。
2、华西村的超常规裂变发展,根本动力就在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推进观念创新,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华西村最初的发展与壮大,集体所有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适时改进收入分配方式,积极探索村企管理新机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华西村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逐步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3、华西村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率先发展村办企业,两个文明一起抓,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成为江苏第一个千万元村,1988年成为江阴市第一个亿元村,现在华西已有资产21个亿,成为中国首富村,被称为中国农村希望所在。华西村过去的历史与苏南传统普通的男耕女织没什么两样,全村资产不过两万元。1969年,吴仁宝书记提出“若要富,靠工富”,利用4间破屋,办起一个维修农具的小五金工厂,当年就赢利5万元,在“全国学大寨”的年代里,到处割资本主义尾巴,吴仁宝这种敢为人先的作法,为华西的腾飞打下了基础。如今华西成立了江苏华西实业总公司,已拥有48家企业,其中10家是中外合资企业,形成了铝型材、钢材、铜型材、带管、纺织、化工六大生产系列,43个生产门类,1000多个品种。
三、对改进今后工作的几点启示
这次我们乡领导干部走了出去,开阔了视野,开阔了眼界,开阔了思想,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转变我们的思想观念,进一步确定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改变现有的农村面貌,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与和协发展。我们到华西参观后,看到“以集体经济为主,以乡镇工业为主,以商品经济为主,实现共同富裕”的“三为主一共同”的苏南模式取得了成功,但是我们要结合我们的实际发展提出我乡的发展思路,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学习华西人不断解放思想,与日时俱进,敢想、敢干、敢冒的精神。他们敢于破除思想上的禁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落实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上来。
二是要学习华西人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干劲。他们在经济不发达的时候发扬了艰苦创业的劲头,在经济有了大的发展好后,仍然保持和发扬这种劲头,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历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说尽了千言万语,采取了千方万计。这种“四千四万”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三是要改进我们的思维方式。口袋要富,脑袋更要富。比如我们要在乡级经济发展中找准发展乡集体经济的突破口,与帮扶企业、扶贫单位挂钩,发展特色经济,努力实现乡集体经济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乡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四是要拓宽农民增收途径。要充分发挥各村里致富能手的影响力,带动周边村民一起搞烤烟、蔬菜、畜牧、养殖、茶叶以及紫袍玉带石产业共同致富。争取各种扶贫资金,用于乡里基础实施建设,从思想上清除“一靠二等”的弊病。
五是要多提好建议,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在发展中首先找到制约我乡经济发展的瓶颈。把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好了,就会有发展。目前我乡主要是三缺: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补救。现在我乡各村都安装了远程教育接收站点,我打算利用电脑知识,为村里养鸡户、养猪户提供养殖技术,为他们在网站上发布销售信息,拓宽他们销售渠道,确保养殖能赚钱、无后顾之忧。我一边参观考察,一边收获着、思索着。只要我们的执政者心中装着人民,一心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把党的根本宗旨变成爱民、为民、富民的实际行动,华西村能办到的,我们乡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
第四篇:学习曹阳飞宇心得体会(范)
学习曹阳飞宇心得体会
新桥学校 范建耀
通过观看了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福建三明学院外语系学生曹阳飞宇感人事迹的视频。真的深深地被他的孝心,孝行所感动。
曹阳飞宇,一个21岁的大学生。在父亲生病之后,他毅然做出带着父亲上学的举动。他一边上学,一边悉心照料生病的父亲。从买饭喂药到精神安慰,从洗脸擦身到端屎端尿。他以男子汉的形象坚强地站在父亲面前。烧开水,做早饭,测体温,喂药,安顿好父亲之后再赶到学校上课,这就是曹阳飞宇每一天的开始。他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自己的父亲,累了,困了也只是趴在病房的扶手上眯一下,即便是睡觉也时刻关注父亲的举动。他就是这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爱心、孝心、感恩之心做了最好的注释。
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大学生能担负起这样的责任,真的是难人可贵啊。在现实的社会中,在生活压力中,有多少年轻人能做到呢?像这样的年纪有多少人能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呢?总是能在电视上或者报刊或是书籍上看到有多少兄弟为了抚养老人而走上法庭呢?又有多少人为了争夺家产而变得兄弟、父母反目成仇的呢?试问如果能像曹阳飞宇那样的孝心,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很美好?同样是为人子女,为什么会有抛弃自己亲生父母不养的权利呢?中国是个礼仪之邦的国家,我们有真正做到礼仪了吗?多少人注重自己的礼仪行为呢?作为一名幼儿的启蒙老师,是否也有这样的礼仪呢?我们是不是该反思自己呢?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真正去感受我们的亲情、友情吗?学习了这样的事迹真的应该深思,我们有以礼待人吗?为了给我们的孩子有更大的学习榜样,让我们一起行动吧,从自己做起,担负起我们应该担负的责任。做一个真正的礼仪之人。
孝,是百善之首,人性之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现在社会有多少人已经把我们的传统美德丢在一边,把孝心给丢了。新闻、报纸、街头巷尾、邻里邻居听到见到不孝的实例已经太多太多。而我们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有的已经受到了“污染”。特别有的独生子女,俨然是家里的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还不够。全家上下都要围着他转,稍有不顺心就闹脾气,摔东西。有的顶撞父母,甚至跟父母动手的都有。所以,我觉得,从小对他们进行孝道的教育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必须的。我们必须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祖国的下一代人身上继续彰显人性之美,要在祖国的大地上续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文明华章。
曹阳飞宇同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是我校优秀大学生的杰出代表,是新时代千千万万青年大学生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在开展学习宣传曹阳飞宇同学活动中,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曹阳飞宇同学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实质:
一是通过学习宣传曹阳飞宇同学的事迹,在全校学生中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展示对真、善、美追求的人性光辉;
二是通过学习宣传曹阳飞宇同学的事迹,引导全校学生牢固树立面对逆境和困难,勇于自强自立、乐观向上、敢于承担责任的意志和品格;
三是通过学习宣传曹阳飞宇同学的事迹,在全校学生中进一步弘扬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建设中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温暖的人间真情,牢固树立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的价值取向;
四是通过学习宣传曹阳飞宇同学的事迹,引导全校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增强责任意识,立志成才,奉献社会。
第五篇:感谢吉阳
感谢吉阳
我的家乡在兴安,曾经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镇。低矮破旧的房屋,坑坑洼洼的黄泥路。这曾经是父辈们记忆中的家乡。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建设,我的家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幢幢规划好的崭新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笔直的水泥路正在静静地向我们讲述着家乡的变化……
乐满地、灵渠每年给兴安带来了不少外来游客,让很多人认识了兴安、了解兴安;一年一度的米粉节、葡萄节丰富了兴安百姓和广大游客的假日生活,拉动了兴安的旅游经济;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加快了兴安县城镇化的发展,拓展了城区空间,拉伸了城区的框架,带动了居民就业,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而我们公司桂林吉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公司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推动下,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特别是兴安县委、县政府一直以来对桂林吉阳新能源的通力支持和帮助,关注吉阳的发展动态,让吉阳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所以才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公司的一期,二期相继建成投产,年产值达百亿元人民币,一跃成为广西乃至华南地区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
太阳光辉,造福人类。我们公司在取得辉煌成果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回报兴安。公司组织党员干部去漠川乡小学为贫困小学生捐款捐物,为严关乡免费修建太阳能自动抽水系统,为街道免
费安装太阳能路灯,公司自创基金补助家庭困难同事等等,让我们兴安居民切切实实体会到了吉阳带给我们的方便!而我也是其中收益者之一。我于2010年6月份加入桂林吉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在此之前,本人有过几年广东打工的经历,工作工资经常不稳定不说,社会养老保险的各种福利更是从来没有过。在这几年中,本人也有过几次回家相亲的经历,但都是因为相隔两地,只能靠电话与网络联系,由于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最后都不了了之。相信有很多外出打工的同事跟我有相同感受。自从加入桂林吉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家在兴安,公司也在兴安,工作稳定,社会福利相对较好,不仅每天都能跟自己的亲人朋友朝夕相处,现在还已经娶妻生子,如果没有吉阳这么一个福利好、待遇好的公司,我还不知道在某个城市漂泊。在此,我也深深地感谢公司给我带来的幸福与快乐。我也将更加努力地工作、爱岗敬业,为我们吉阳添砖加瓦,把吉阳建设的更加美好!
外围部:刘鹏
2011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