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讲话稿-鹰之重生感想
每到10月份,大雁就开始往南飞,在长达万里的旅程中,他们要面对狂风暴雨、缺水缺食,要遭遇猎人的枪口、野兽的袭击,但是,每一年都能成功往返。
它们为什么能成功呢?
第一、是对团队精神的忠诚。当每一只雁拍打翅膀时,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所以,其他的大雁会立刻跟进,借着V字队形,整个雁群比每只雁单飞时,至少增加71%的飞行距离。当一只雁掉队时,它会发现,单独飞行的辛劳和阻力,它会立刻飞回队伍,利用前面同伴提供的“向上之风”。它告诉我们:与目标一致的人同行,可以分享团队经验,可以相互帮助,可以让我们更快的到达目的地。
第二、是对团队目标的执着。在团队配合中更应如此,坚定的目标是团队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他们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彼此相互依存,分享团队的力量。成功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困难,只要我们相互鼓励、坚定信念、勇往之前,最终我们会像大雁一样走向成功。
第三、是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大雁南飞的过程中,每个大雁的分工不同,领头雁在飞行中承受巨大的阻力,于是其他雁对领头雁发出“呱呱”的叫声给领队鼓励。而在休息的时候,有大雁站岗放哨,保证大家的安全。在团队中也是如此,每个成员都应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无论是压力重重的“领队”,还是辛苦付出的“站岗雁”,每个成员都应为团队的生存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在团队配合中,我们应首先看到的是对团队的付出和贡献,而不应是一味的索取,只有成就了他人的事业和工作,积极的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最终才能实现自我提升,实现自我的价值体现。
第四、是主动的补位意识,在雁群飞行过程中,当领队疲倦时,它会退到队伍的后方,另一只大雁,则飞到前面替补。依次类推,雁群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轮流承担“领队”的任务。在团队配合中也是一样,每个人都要为团队的前进和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出自身的潜力和能量。
在车间生产线上,一名合格的员工并不仅仅是做好自己的工作,更要在生产过程中积极配合同事。在团队配合的工作当中,只有每个团队成员都积极配合、协调其他成员。在同事脱不开身的时候伸出援手,在自己有困难时,请求他人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团队的高效运作。
无论是补位意识还是贡献意识,重要的都是群体而非个人,作为工作团队,我们要扬长避短,积极配合。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打造高效团队,需要在座每位成员的付出和努力。希望每一个人坚守自己的岗位,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团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像大雁一样,团结一致,从优秀走向卓越!
第二篇:鹰之重生观后感
“鹰之重生”观后感
震撼、冲击、感动、感悟,这就是我观看《鹰之重生》这一短片时思想感受的变化过程,正如短片所给予的启示:如果一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困扰自身的问题不痛下决心整治,就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重生。
最令人钦佩的是鹰的精神,大无畏敢于取舍的精神。当然,还有蝉和蝴蝶都是经过痛苦的蜕变,才得以重生和飞翔。
都说老鹰磕掉了喙,拔掉了指甲,啄掉了羽毛。却没有人说,鹰啄掉的是什么,丢弃的是什么,所得的又是什么?却没有一个人敢说,要想企业鹰之重生,我们应作怎样的变革?做出怎样的取舍。
如果不推陈出新,力行变革,还墨守陈规,光有思想,没有行动,那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最好的思想就是行动上的实施,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我们的鹰之重生不是白看了。我想鹰的这种“重生”也许可以视同为一种“成长”,而“蜕变”过程痛苦也好烦忧也罢,是一种生命的经历。我愿意在这种“成长”过程中让自己“蜕变”,虽然觉悟太晚但仍可以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发现自己的潜能,让一切重新开始。虽然改变自己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但我们只有勇于蜕变,改变自己,那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回首自己的生命历程时,你会发现颜色一定是彩色的!
短片的感受难于用语言来描述,汇总为一句话:过去的只代表过去,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挑战,只有敢于面对困难挑战,不断进取更新,冲破各种束缚的人才能保持立于不败之地。
胡常龙2013/8/5
第三篇:《鹰之重生》学习心得
《鹰之重生》学习心得
4月3日公司组织学习了《鹰之重生》课程,高世军总经理做了总结讲话,结合这次学习情况和目前公司形式,我认识到人只有在反思中才能完善自己,也只有“内省不疚”才能使自己在本职工作中不断进步。
所感所想心得如下:
1、工作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自己并不是不知道,而是思想上存在懒惰行为,鹰的蜕变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痛苦,而自己在工作上往往是“三分钟热度”,不能长久的坚持下来,工作安于现状、缺乏锐气,每天重复着固有模式。
2、满足于现状,得过且过。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公司的制度、规定自己本身就执行不到位,没有给员工做好表率。《鹰的重生》告诉自己只有不满足于现状,才会主动地想要改变。
3、工作怕麻烦、怕风险,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不是本部门的问题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事情不在自己的能力、职责范围内就懒得去做,还有些事情不愿意去做,逐渐形成了拖沓、磨蹭的习惯和低效率的工作状态。
4、工作深入不下去,工作静不下心来,干工作浮躁,甚至对本部门的一些具体工作也存在掌握不熟练的问题。思想上对批评存在抵触情绪,听不进劝告。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并能时常接受别人的建议、批评,努力寻找并改善自身缺点、恶习,要努力做到把别人的建议、批评当成是善意的提醒。
5、思想狭隘、固化,一些问题、想法总是在一个圈子里打转,缺乏创新的思路。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企业才能从自然的轮回中解脱出来,作为企业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也必须要跟企业一同进步,否则淘汰就会摆在自己面前。
经历痛苦才能获得新生,鹰蜕变的故事发人深省,自己需要的是自我改革的勇气与再生的决心。开始一个更新的过程:就必须把旧的习惯、旧的传统抛弃,使自己可以重新飞翔。只要自己愿意放下旧的包袱,愿意学习新的技能,就能给自己创造一个新的未来。
北洛质检部 裴洪亮
第四篇:《鹰之重生》观后感400字
《鹰之重生》观后感400字
鹰是世界上最长寿的鸟类,拥有70年的寿命。但当它40岁到来时,它需要做出生与死的选择。
《鹰之重生》主要讲述了鹰在40岁时,喙变得又弯又长,而且钝,抓不到猎物且无法进食;爪子变得老化,没有了从前的锐利;羽毛变得多且厚,无法飞高飞远。它只能在等死和蜕变中做选择。150天的重生之路,是极其痛苦的,但重生之后,多出30年搏击长空的生命,是辉煌的!
这种痛苦并不是所有鸟类能忍受的。撞击旧喙、拔去旧趾、拔去羽毛……这简直就是自残!懦弱的鹰活到40岁死去了,坚强的鹰选择了痛苦的蜕变……它们又恢复了昔日的辉煌和英勇,重新回到蓝天,这就是它们忍受痛苦付出汗水的成功结果。
这使我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我身边有群“特殊”的人,学习中老想着不劳而获。他们在考试中,“借鉴”别人的答案,得到好成绩就沾沾自喜,考差了也毫不在乎。不总结自己的问题,更不肯付出自己的汗水去努力。殊不知,只有靠自己努力,承受了痛苦与艰难,才能成就辉煌。
鹰的蜕变,能让它再度光辉三十年。小学六年学习,如果投入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努力,就如同鹰的重生,虽然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但却能在成功后再次飞向蓝天,享受蓝天带给它的快乐!
第五篇:鹰之重生观后感
鹰之重生观后感
下午和杜总一起观看了鹰之重生这个片子之后,感受颇多。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这时,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捉猎物;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重新开始飞翔,重新再度过30年的岁月!
鹰重生之后可以再活30年,而我何尝不像这只鹰一样?我的光辉岁月无非也就剩下30年,我需要“重生”!不过我比鹰幸运。能够和聚众一起重生,而非独自一人。我们活着的时间并不长,还会常常忘记活着的目的和初衷,原因是什么,我想是因为缺乏了强烈而持久的动力。人天生都是有惰性的,有了动力才不断向前奔波。要看清楚你站在哪里,弄明白你要往哪去。我面临的一切都是“重生”,聚众的重生,团队成员的重生,自己的重生。只有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抛弃,不放弃,团队才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创造无尽的财富。
企业的成功和个人的重生是相辅相成的。团队的努里造就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圆个人的梦。有时候我经常会想想,梦想是遥不可及的,太飘渺,太奢侈。和阿杜老孙相处这两天让我感受到你们身上有强大的动力,且强烈而持久。因为你们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摸索着怎样去干,千里之行积与跬步,和你们这样有闯劲有理想的人在一起,觉得自己也焕然一新。
士兵突击我没有看完,但朱军说的“一般一部电视红也只能红一到三个演员,可是这部电视却红了一伙人”,我听说过。许三多的持之以恒,“不抛弃、不放弃”的思想听到的也不少。其实许三多把人生的目标放的很低,而且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我想这用许三多的一句话“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来形容最好了。一件件有意义的事成就了他。我坚信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许三多这样的人,这个角色只是我们理想中的一个状态,或者说是把人的一方面的特质放大。但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抓住每个阶段我们的工作重点,想方设法的做好,维护好每一个团队成员,才能“百炼成钢”。
好好活着——每天做——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