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中《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第一阶段总结

时间:2019-05-12 02:5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普中《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第一阶段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普中《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第一阶段总结》。

第一篇:普中《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第一阶段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研究

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普格县中学语文教研组

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教育是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学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舞台。自2015年3月以来,我校语文教研组承担的省级重点课题《凉山彝区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的子课题《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研究》在州教科所总课题组、在县教科室及学校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按照课题实验方案和既定计划完成了预期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更好地总结既往,开拓未来,特将课题第一阶段研修情况总结如下,不足之处,尚望雅正。

一、课题进行的探索和研究 一)、生命教育的宗旨在研修中确立

在课题的申报及开题后的研修中,我们多次召集课题组成员讨论和研究课题方案,制定了课题实验开题报告和课题研修制度,目标明确,论证充分,措施得当,符合我校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是指导我们搞好研修的依据。同时,还制定了详细,针对性强,操作性较高的课题实验第一阶段计划。

在研修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了科学性与实践性的原则,尊重生命科学,尊重教育科学,以生命教育核心理念为语文课程教学科研的依据和延伸,以改革发展中凉山彝区特有的地域文化为人文背景,以挖掘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以构建并完善凉山彝区高中生的生命意识、生存能力、生命质量、生命价值体系为目标,以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的,进行了开拓性探索。经过近一年半的探索和研究,生命意识和生命教育方法已初步渗透到我校语文教师日常教学环节中,融进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二)、生命教育的理念在学习中提升

课题立项后,课题组便及时制定了课题研修制度,规定了两周进行一次课题理论研修交流会,加强学习与研讨,及时向老师们通报总课题组及国内相关研修的动态,加深对课题研究的理解与认识,并以“挖掘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让学生的生命质量和语文素养切实得以提高”为理念指导实验组语文教学工作。课题组先后组织了语文教师生命教育通识性培训会、课题组成员专业化课题培训及研讨会等等。在各级各类的课题培训中,全体成员理论得到充实,理念也得到了提升。在撰写培训心得的同时,课题组的成员结合凉山彝族地区学生的特点对进行课题研究中的种种问题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促进了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学习方式:

1、规范式学习。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开展实验研究的前提。在研修中我们坚持了两周一次课题理论研讨的制度,邀请了县教研室的刘良富老师、校领导为我组成员进行了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及课题相关知识的培训。并通过互联网等形式,精心筛选了一批生命教研理论文章,由课题组成员轮流担任主讲,集中学习了生命教育有关理论,使课题组成员了解了这个实验研究的意义、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知道了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参加课题研修,在学习过程中全体成员认真做笔记,积极讨论,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

2、自学式阅读。通过给老师划定自学篇目,规定学习任务,让教师摈弃浮躁的心态,沉静于阅读的海洋,在阅读中充实基础理论知识,这是我们提倡自学式阅读的初衷。一学期来,课题组教师阅读教育理论、专业书籍,理论素养有了提升,文化素养得到了积淀。有些教师宽泛阅读,博览群书,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教育智慧也不断呈现。

3、主题式论坛。在每两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中,理论学习与主题讨论是交错进行的,每次论坛都由课题组长拟定一个话题,指定主持人。然后由教师搜集网上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上学期,我们分别围绕“教育的目的——尊重生命”、“如何挖掘高中语文学科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凉山彝区高中生的生命价值观”等话题进行了探讨,本期的话题是“在语文课上进行生命教育的措施与方法”、“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语文课上进行生命教育应注意什么”、“语文课堂上生命教育的实效性”等话题,通过这种沙龙式的主题论坛,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组织有关教师进行了互动,促使大家努力向科研型教师迈进。

三)、生命教育在课程中落脚

限于条件,虽然我校目前还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课程,学校领导在开题会上提出“将生命教育拓展到其他学科,并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的建议也未得以落实,但将生命教育渗透在语文的教学环节中却是可以做到的,因为我们认为在课程中体现生命教育是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资源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对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梳理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的文章

1、直接写对生命看法的作品,通过阅读文章领悟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如《沁园春·长沙》、《小狗包弟》、《老人与海》、《哈姆雷特》、《热爱生命》、《荆轲刺秦王》、《记念刘和珍君》、《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苏武传》、《张衡传》、《狱中杂记》等课文,都是极好的素材,这些文章告诉了我们同一个道理,那就是人活着应该有梦想为民族、社会、国家作出贡献,这是人的生命的全部意义和内涵。

2、有关对社会、对他人及自我生命体验的作品。如《故都的秋》、《荷塘月色》、《项脊轩志》、《归去来兮辞》、《逍遥游》、《滕王阁序》、《祭十二郎文》、《囚绿记》、《再别康桥》、《定**·莫听穿林打雨声》、《念奴娇·赤壁怀古》、《哦,香雪》、《装在套子里的人》、《归去来兮辞》、《赤壁赋》、《拟行路难》等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命存在之趣,感受、欣赏生命的美好,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3、对自然及其他生命的关注。如《兰亭集序》、《飞向太空的航程》、《动物游戏之谜》、《宇宙的边疆》、《游褒禅山记》、《宇宙的未来》、《作为生命的社会》等作品。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怀人类的生命,还要关怀其他物种的生命,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

(二)开展生命教育课堂活动

4、根据凉山彝区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进行生命教育,如通过课前小演讲、应急救灾演练、急救知识讲座、医院就诊感悟、参加亲友殡葬仪式、祝贺小孩出生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参与程度,为学生提供真切的活动情景或场景,增强学生对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体验。

3、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载体,有效开展了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如:杨凯老师在教学高中必修三《孟子二章》的时候,通过在咬文嚼字中品味生命的内涵和意义,再如陈籽莉老师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在朗读、体会文本中有机地将生命教育渗透。敬玥老师在教学《小狗包弟》时引导学生对生命的反思;胡蝶老师在执教《登高》时对诗圣杜甫及中国历代哲圣人生观的比对等。

1、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阳光体育”、“文明课间”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为活动拟写倡议书、公益性广告词等活动,为创建学生积极向上、强身健体的平台呐喊加油,使学生在参与各种阳光体育活动时,不但强健了体魄,养成了阳光心态,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语文教学课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了一些生命教育的小专题教育,例如,如,在语文课堂上配合学校,进行了地震应急、火灾应急演练等紧急事故应对演练,教育学生要镇静应对突然袭来的自然灾害,让学生学会在各类自然灾害中逃生。其余老师也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了交通安全、建筑工地安全、课间安全、家庭安全等教育,以及学生积极预防意外伤害事故、流行性疾病,拒绝不良嗜好与习惯等教育。通过活动,教师不止是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保护生命的措施,还要不失时机地时时告诉学生,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她;年轻的生命承载着人类的未来,我们要重视她;最大的生命长度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光和热,我们要保护她。

5、利用各种手段或途径拓展信息渠道,使学生从图书馆、网络等多方面获取生命教育信息,这样内容更充实、形式也更多样,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把全县的山地河谷、高山峻岭都作为学生体验自然生命世界的场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此外,还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更新生命教育的手段和内容。

6、协助学校创建了普格县中学学生心理辅导室“知心话,悄悄话”,由特邀的课题组成员,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张翠萍老师承担心理辅导师,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及时解开心结。引导学生从正确认识自己开始,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并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

(三)生命教育在亲身体验中渗透

1、开发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使之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调动学生参加生命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2、合理利用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可体验的情景下了解医院、殡仪馆,组织学生了解彝风彝俗;重走红军路、参观红军树纪念碑;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护下登临螺髻山,畅游大漕河,五彩湖寻幽,玛瑙洞探险等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认识健康对于生命来说的重要性,思索生老病死,接触大自然、探索生命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从而使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升华。

3、“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会孩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对于孩子来说,让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和采访自己亲近的人,才能使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让学生回家给弟弟妹妹做一次小老师,感受老师的辛苦;让学生当一天家,感受父母的关爱;让学生陪爸爸妈妈做一天的农活,感受劳动过程的辛苦。教育孩子懂得:活着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他人。

四)、实施方式

1、在阅读教学中感悟生命的灿烂

语文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由语言组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的简单拼凑堆砌,而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阅读就是要让这些富有生命意识的符号深深渗透进入学生思想意识的深处。

(1)充分利用节假日及早自习时间,组织学生阅读一些能够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文章,让学生在朗读品味中感悟生命的灿烂。当学生高声朗读《老人与海》的时候,“不屈于命运的安排”的思想激励着他们的人生斗志;当学生诵读《动物游戏之谜》时,他们了解到人类在关照自己生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和善待大自然的其它生命;当学生读《包身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时候,他们会思考:关爱生命不仅是关爱自己的生命,更应该表现为关爱他人,尤其是弱者的生命。

(2)适时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深处,与文本对话,达到心灵的共鸣。如学生在阅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时,应引导学生读出哈姆雷特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由于自身的人格缺陷——性格的孤僻脆弱和行事的优柔寡断,正是造就其悲剧的主观原因。学生感悟到这一点的时候,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古今中外的哲人智者直面人生、直面挫折的坚强。在对主人公形象的反复品咂中,学生不仅品味了主人公坎坷多舛的悲剧人生,也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生命教育洗礼。又如在赏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应引导学生读出诗人对“爱”、“美”和“自由”的热切向往以及失去之后的痛楚与无奈,只有达到诗人这样的思想境界,生命才能放射出如火的激情。在如在阅读《荷塘月色》时指导学生感受那贮满诗意的荷塘月色的朦胧之美,让学生认识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多么美好,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价值,又增长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意识,收到了很好的生命教育效果。

2、在教学设计环节中诠释生命的意义

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如能用最精巧的环节设计、精炼优美的语言点出文中展现的生命魅力与人性光芒,往往更能使学生理解美文的精髓,又能恰如其分地诠释生命的意义。

如在《老人与海》教学中,我作了这样的拓展设计:你能不能结合所学列举其他“硬汉”式的人物?探究圣地亚哥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价值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列举古今中外硬汉的形象:茨威格笔下的探险者;“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的唐雎;“龙泉三尺书千卷,方是人间一丈夫。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李白;“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引导学生剖析他们不苟且,不油滑,不世故,不屈不移、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胆有识的优秀品质。

又如敬玥老师在《小狗包弟》一课最后环节“认识自我”的设计: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给别人带来过深深的伤害,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

请你以坦诚的心说说自己的“忏悔”,向曾经受到过你的伤害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真诚的表示歉意

富有哲理而又具有振聋发聩效果的语言,如九天飞瀑般的冲击着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沉浸在生命的反思中。

3、在作文训练中提升生命的内涵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适当引入生命教育的素材,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可贵与可敬。

(1)有意识引导学生写作有关“生命”的题材作文

凉山彝区的高中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太深刻,而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凉山彝区学生的生命意识又显得相对脆弱,可拓性强。从作文现状来看,学生作文题材普遍狭窄,而生命问题是一个广泛的题材,它可以是自己的生命状态,也可以是周围的生存环境,还可以是那些自然界小生命的生命过程等。把有关生命问题的题材引到作文教学中,既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作文题材,又能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一举两得。

如指导学生撰写自我小传,包括已有的经历和对未来生命历程的设想,让学生在作文中发泄自己的苦闷忧伤,享受自己的快乐幸福,让学生把写作当作倾吐心声、舒缓压力的“减压”活动。教师还可从中发现学生的种种细微心理,对学生的心结及时化解。另外对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要给予鼓励欣赏,让学生欣赏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

又如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仿写、续写或读后感——学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让学生仿写《假如生命还有三天》、《假如还有三天就高考》等;学习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让学生从人生苦短光阴易逝角度写一篇读后感,借此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志存高远,不要虚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2)坚持要求学生写随感日记

指导学生在日记或随笔中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入思考,也可以锻炼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学生通过记叙成长足迹、观察校园生活、唱响青春旋律、思辨社会人生,会感到生活因感悟而更精彩,人生因日记而更美丽,对优秀日记除了在课堂上点评外,还可结集刊出,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3)在作文讲评和批改中提升学生对生命内涵的认识

作文讲评和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反馈环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所写的作文中有关生命教育意义的语言与素材进行点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讲评和批改中真诚的与学生交流意见,真正的解析出学生想在作文中表达出的情感。

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注重生命教育,不但提高了学生写作技巧,为学生选材提供了素材,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把生命教育滋润到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

4、开展多主题实践活动,强化生命教育(1)重视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要有“大语文”的观念,将学习语文知识的微观学习中解脱出来,关注生活和内心体验。古今中外的文学家如屈原、司马迁、鲁迅、冰心、高尔基、海明威等,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同样的生命意识与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都是课外阅读中生命教育的极好题材。教师可以列出书目,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能体会这些名垂千古的人物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追求,去感悟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百折不挠精神,去寻找安徒生笔下的那一颗颗善良的童心,去感受保尔坚定的信念,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多渠道、多方位地创设生命学习环境,营造生命学习氛围。

如主题黑板报、手抄报评比,以“关爱生命”为主题,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一个个灵动集体的精神面貌,彰显生命的活力。

如主题班会活动,以“珍爱生命为荣、轻视生命为耻”、“珍爱生命,快乐成长”、“成长没烦恼”等为主题,真正使班会课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宣泄情感、感悟生命的舞台,点燃学生们生命的激情。如我班组织的一次“健康生命,从心开始”的主题班会,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精心组织,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活着是多么幸福,让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得到了熏陶和感染,也提高了生命意识。

如主题演讲,学生们在倾听善待生命的感人故事时,也震撼了一颗颗纯真之心,提升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取向。

如主题征文和校园广播稿,在教师节开展“感恩老师”的广播稿的征集,“中国梦,我的梦”征文,“全民阅读——我喜欢的一本书”等,通过征文比赛,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尊重生命。

(3)在表达与交流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后都有表达与交流活动,要求学生不要只是埋头读书,同时要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环境、关注社会,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板块渗透生命教育。如“直面挫折,学习描写”这一内容,我做了充分的利用,让学生通过总结自己高中学习的困难和挫折,培养迎难而上的品质。在小组内交流活动成果与活动体会,并推荐代表在“直面挫折”主题班会上发言,起到了很好地教育效果。如“感动心灵,善待生命”交流会,让学生去讲述感动自己的善待生命的事例,阐述对自己的影响,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发言稿,张贴在教室里,供全班同学阅读等。

(4)开展生命探究活动

如教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陆蠡的《囚绿记》,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感悟四季之美,以“花开花落,月圆月缺”为话题来谈天说地,体验人生的美好。学习过《老人与海》后,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体验老人战胜困难的豪情,增加生命的意义与境界的感悟。在讲《归园田居》和《望海潮》时让学生组织和参与“珍爱生命,绿色环保”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唤醒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友善相处的意识。

二、健全课题研究网络管理,加强领头示范作用

由于广泛宣传,课题组教师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达成了共识。我们多次组织召开课题组会议,研究课题实施阶段性计划,及时总结研究经验,还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

为了做好课题,课题组成员扎根于日常课堂,并定时开展公开示范课: 如2015年5月份陈籽莉老师执教了公开课《记念刘和珍君》,让学生从《记念刘和珍君》课文中找出写刘和珍的文字并思考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到“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的意识。

再如2015年10月刘汉芬老师的课例《故都的秋》(第二课时)拓展部分的导语:故都的“ 秋”,其实是郁达夫的“ 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作者在文中所刻意表现的“种种衰亡的生命” 正好显示了作者对生命满怀感伤与哀怜的情感态度,并由此奠定了本文“悲凉”的情感基调。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跟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关。由此自然引出:“人生苦短,我们应该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拓展生命的宽度呢?”文质兼美的语言拉近了作品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既能使学生通过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生命的反思,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启迪。

又如2016年3月杨凯老师的课例《孟子二章》全文语言质朴,但在平谈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在这一课中,不但紧紧扣住孟子生命价值观这一主题。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了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还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进行了小练笔,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真正的可贵之处在于奉献,在于舍生取义。

2016年5月柳燕灵老师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反思战争对生命的摧残,结合南京大屠杀,深切感受生命与和平的可贵。

所有这些努力,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自在地尽显了个性,在文本解读中绽放智慧的花朵,愉悦、兴奋地在课堂上进行生命的飞翔和超越。让文本进入生活,让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教师提高了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提升了教育水平

1、学校与教师明确了语文教学与进行生命教育及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生命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关注学生素质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指导学生“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教师建设的一系列生命教育的教学环节,在注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又涵盖了生命科学观、生命情感以及生命价值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增加了对学生的了解,科研能力增强,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一年半来,课题组成员通过不断探索、讨论学习,对生命教材的敏感性增强,实施生命教育的意识更强,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性,使生命教育真正“走进学校”、“融入课堂”。教师的责任心增强,教学理念发生转变,与学生建立了平等式的朋友关系,赢得了学生更多的爱戴。同时也激励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激情,不断总结新课程改革的经验,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成绩斐然,一篇篇关于生命教育的论文、案例、反思如雨后春笋涌现。

到目前为止,已有10多篇研究论文(案例)在校级以上交流、发表: 论文:

《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张翠萍2015年1月

《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研究——教材利用举隅》陈籽莉2015年5月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究》刘汉芬2015年6月 《新材料作文中的生命价值观》杨伦刚2016年9月

《彝区高中生心理疏导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张翠萍2016年9月 教学设计: 孟子二章杨凯 老人与海杨伦刚

奥辛维斯没有什么新闻柳燕灵 记念刘和珍君陈籽莉 故都的秋刘汉芬 反思:

利用先烈事迹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陈籽莉 2015年6月 生命教育元素在语文课堂中的体现刘汉芬 2015年9月

结合当代学生实际进行生命价值的几点思考杨凯 2016年4月 在语文课堂中进行生命教育的一点反思 ——以老人与海为例杨伦刚 2015年11月

怎样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生命教育柳燕灵 2016年5月

高中语文教材中中国古代先哲的生命价值观 杨伦刚 2016年10月

2、课堂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生命的关怀。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歧视里有瓦特,你的讥讽里有爱因斯坦。为人师表者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亲近他们。少一点审查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帮助他们在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这种教育至关重要。”生命教育是充满人性关怀的教育,爱具有本体价值。我们要求所有参研教师在教学中做到: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

3、在生活中进行生命教育。生活是生命的存在的状态,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生命。教师有安全地、健康地、快乐地、有尊严地、负责任、有爱心的、有创造性的生活。给学生以榜样。

(二)学生树立了生命的意识,增强了生命的体验,提高了生命的质量。

1、关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学生通过对各种生命现象的观察、调查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特别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身体及成长过程,体验身体各部分的独特功能。在获得对各种生命现象及自身认识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珍惜生命的意识和态度,并获得一定的自我保护的能力。要好好珍惜自己,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认真地去做每件事情;在了解母亲生育我们的时候所经历的痛苦后,要好好对待母亲,理解母亲的唠叨,理解家长的期望。

2、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转变学习方式

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建立起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学生的精神自由,个性得到飞扬,充满信心和快乐,更乐于主动学习并参与学校的活动,提升了生活质量。

3、构建了温馨课堂和阳光班级

课堂教学充满了师生平等、生生友爱的教育氛围,教师课堂教育行为更加规范得当,学生获得自信,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温馨平等的课堂教学同时也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和带动其他方面特别是班级管理的发展。试验班级旷课、打架、抽烟、喝酒等事件明显减少。

四、课题研究遇到的困惑及问题

1、研究的课题对生命教育的理念、理论、做法、措施等了解甚少。

2、生命教育相关的资料非常少。

3、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各学科之间缺乏前后的联系,相对比较独立,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认识生命教育,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五、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设想

(一)由于条件限制,研究对象只选取了课题组成员5位主研人员所带的十个班级,不足全校所有班级的四分之一,范围不够广泛,加上普格县只有一所高中,课题缺乏经费,也没有形成校际间的良性交流,某些数据缺乏对比性,有待日后进一步探索。

(二)生命教育不是阶段性教育,而应是终身教育

学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他们处在动态的环境中,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生命教育要长期开展下去,我们要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各个领域。

(三)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支持系统

生命教育是全方位的,是依赖于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系统工程。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家庭对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社会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组成部分。只有三者结合才能为开展生命教育创造更有利的现实条件。

(四)高中生特定的身心发展规律,凉山彝族地区特定的地域文化环境等主客观因素都导致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不是很稳定,在遇到极端个案时如能及时的干预,可能会得到更圆满的解决。

(五)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坚持在“三个创设”上下功夫:创设道德两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辨别真伪、是非、美丑中建立科学的生命观和在此基础上的生命道德伦理观;创设有意义的生活情境,让激动人心的生活波澜壮阔地展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没有围墙的生活教育中,拥有更多次”终生难忘的回忆”,在心灵震撼中经历他们的青春年华;创设感悟的教育机会,让学生把曾经受过的影响通过体味、回味,上升到一个新的、理性的高度来认识,在与同伴的分享中使感悟得到强化,学校把生命教育具体化为让孩子体验到,生活中不仅有许多欢乐,还有激情澎湃的时刻,又令人感动的细节,久久不能忘怀的经历。体验生命历程,感悟人生道理,唤醒生命意识,激扬人生目标,做大写的人,做大器的人。

反思课题研究过程,计划性还不够强,对一些活动没能及时做小结,还有部分资料整理不及时。课题研究虽然告一段落,但课题组成员会继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在巩固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下去,让生命教育成为每位教师工作的思想,让教师和学生都成为爱生活、爱生命、并自觉去追寻生命价值的人。

六、后期课题需要做的事情

1、从机制上保障,推进“生命教育”实施体系;

2、从经费上保障,确保课题的实施

3、从科研上引领,拓展“生命教育”实施渠道;

4、从平台上构建,丰富“生命教育”实施载体

5、给课题再次定位、研究的具体方法等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使全体课题组成员得到专业化的发展。

6、整理提炼出本课题研究的物化成果。

7、尝试课题与其他学科教学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结合;学校课堂生命教育与社会家庭生命教育的结合,以及教育与实践的结合

总之,总结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深深感到,在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往往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缺乏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成长于这种环境的青少年很难有一种人文的自觉,很难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与成人相比,青少年的心理更娇嫩、更脆弱,更容易受到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产生心理疾患的比例更高。有的孩子不懂得生命的宝贵,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凸显了“生命教育”的缺失。课题组认为,与知识教育相比,没有什么比“生命教育”更重要,要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这关系到学生个人、家庭、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在课题管理过程中,课题组的教师对课题实验都做好了收集、整理材料的准备,并建立了课题项目的档案。今后,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会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质,继续努力地实施研究,规范课题管理,使课题研究内容更加具体化,增强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普格县中学《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研究》课题组

执笔:杨伦刚 2016年10月20日

第二篇: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长期以来,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因此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些问题不仅是我们文科类老师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责任,同时它也是我们其他各科类老师共同的教育内容,我们老师可结合自己本学科的特点,把生命教育贯彻到平时的教学中,使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生命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

那么,数学教育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笔者经过多年的亲身实践,积累了点滴的收获:平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具体操作如下:

一、营造气氛,深刻体悟。

应该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文化,社会和谐发展中去习得和感悟生命的“真、善、美”。这就是当今所倡到的:从社会生活中学习,营造社会生活氛围。在数学教育中,五彩缤纷的世界、现实生活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但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研究并懂得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理解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例如在上九年级第二学期《统计初步》时,我们可以摒弃教材上生硬的例子,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收集本班每位同学双休日的主要活动。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的学生把双休日的时间花在看书、看电视、进行体育锻炼、游戏等方面,尤其以看电视为消遣的居多。根据调查的结果,先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 制成统计图后,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并让学生说出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何感想,教师因势利导:在每个人的宝贵一生中,你是否经常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的一生中取得了哪些收获,我又浪费了多少宝贵的光阴,让学生们懂得一个人活在世上的价值和意义,切不可在年少时虚度光阴,蹉跎岁月。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到几个繁忙的十字路口统计某一时段不遵守交通法规的人次,制成统计图,结合交通事故案例,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让他们牢记“交通法规,生命之友”的交通法则,从而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或者请同学们到农田里去统计一下蟾蜍的只数,通过分析,教育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自然界的小生灵同样有生存的权利,我们人类应关爱它们、善待它们,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建立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在课堂中通过这样的收集、整理、观察、分析后,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对生活应该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创设情景,课间渗透。

生命教育内容广泛,许多学科,特别文科类涉及的内容不少,关键是整合。但数学课程中,没有专门的内容,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渗透生命教育。例如,在九年级语文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问竹高还高几何?我在上课时,用这道题创设情景,在这节课中,除了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我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竹子倒下时,站在竹旁的人有危险,从如何躲避这种危险,引伸到如果有一堵墙倒下来,你应当如何躲避。学生们可能提出很多方案,教师通过总结学生的方案后,指出最正确的方法是顺着墙角快速跑开,增强学生遇到危险时的自我保护、自我防范能力。再如,有许多同学看过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以这部电影作为情景,引出这个问题:一艘轮船以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途中接到台风警报,台风中心正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由南向北移动,距台风中心2010海里的圆形区域(包括边 2 界)都属于台风区。当轮船到A处时,测得台风中心移到位于点A正南方向的点B处,且AB=100海里。若这一艘轮船自A处按原来速度继续航行,在途中会不会遇到台风?若会,试求轮船最初遇到台风的时间,若不会,请说明理由。由此,我们感到,教师在教会学生解题方法的同时,更是教育学生要养成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让生命悲剧不再重演。

三、师生和谐互动、学生真情体验。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教师有序的疏导学生,师生间建立融洽的关系,体现的是教师崇高的素养,教师的人格魅力,它同样也需要融合在教学中。无论是是课内与课外,关键是学生的情感,情绪,感悟,直觉等丰富多彩的生命冲动,千万不要被阻挡,要给予积极引导,否则我们的教育是无法真正进入他们的生命品格之中,更谈不上塑造他们的行为了。

第三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结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总结

东江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组

在未来的社会中,健康人的观念不再局限于身体健康,而应指身体和精神双重健康。因而中学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心理素质作为个体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素质,需要借助各个学科、各个教师的协调配合。语文教学作为与人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的学科,义不容辞地担负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开,如学科渗透、心理咨询、团队工作等。

我校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教材,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调动和激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品质问题和非智力品质问题进行随机辅导,同时结合语文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心理辅导活动。在高中阶段,帮助高中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我们认为语文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他表现为三个层次:第一,生存教育。第二,生命价值教育。第三,死亡教育。有些中学生有变态自尊、过度敏感、嫉妒报复心强、蔑视生命等心理偏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体验的情境,引导他们主动的体验学习,促使其强化积极的心理体验,经过学生主体的思辨和参悟,最后形成或重构自我的精神境界。教材中有带有传记性色彩的课文,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展示主人公对生命的追求和热爱。有表现亲情友情的课文,如《项脊轩志》《祭十二郎文》等。例如在教《项脊轩志》时,我设计一个问题:“作者回忆母亲和祖母,你最感动的是那个细节?”实际上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独特的感受。然后我又要求学生讨论:此时此刻,你们又想对你们的母亲或祖母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生命是生物体最宝贵的财产,决不能放弃生命,因为生命无价!”在写作中就会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正确看待男女生交往,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现代高中生早恋属于正常现象。教师不能“堵”只能“疏导”,更不能谈“情”色变。随着性心理的基本成熟和性心理的进一步发展,高中生已经在思考爱情,向往爱情。但由于他们在性心理发展方面不够成熟,因此在择偶标准上往往以貌取人,过分注重异性外表。所以,形成健康的恋爱观和择偶观,是青少年学生走向美好人生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爱情是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但高中生身心尚未发展成熟,还不具备条件谈恋爱。高中语文第三册有许多古代诗词都写到爱情,怎样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爱情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从《诗经氓》中我们就能了解女主人公当时对婚姻的追悔莫及,我们也可以从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词句中感悟女词人真诚的相思之苦,我们还可以学习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对爱情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式的环境中感染熏陶。其次,让学生明白爱情的力量是强大的,伟大的爱情能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最终使人走向崇高。在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文时,让学生扮演罗密欧与朱丽叶,让学生在朗诵中感悟全剧反映的人文主义者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爱情的理想和追求,它充满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鼓舞人们追求幸福,向往美好的未来。

再次,我校语文教师以作文和日记为媒体,和学生进行真诚的沟通。语文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问题,然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有一位女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对一位男生的爱慕之情。语文老师给她讲了一个故事。故事大意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石榴,有一次石榴还是青的时候我就背着父母摘下来吃,味道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从那以后,就再也不吃没有成熟的石榴了。她很聪明,很快就领会我说的故事的含义。很快她就从情感的沼泽中走出来。语文教师要做学生心理上的朋友,需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入情入理才能入心,入心才能转化为内驱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帮助其健康成长。

语文教师要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由于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所以学生的心理也就具有复杂性。有的学生骄傲自满、喜怒无常,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胆小畏惧,有的学生玩世不恭、庸俗世故等等。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文学,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复述他背熟的东西,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唯有将语文教育的营养内化为学生的人格,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第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让学生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为理想而自强不息的奋斗。例如,在学习莫泊桑《项链》一文时,我让学生讨论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看法。就有不少学生关注她的生存状态,认为她有良知、守信、有责任感。这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好的道德基础。教育学生应有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在学习《我与地坛》时,很多学生都被史铁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学生在日记中表示今后一定以作家史铁生为榜样,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勇往直前,努力奋斗。顽强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会影响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第二,通过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全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例如在学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很多同学对苏轼的人生经历感兴趣,他们就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搜集他的诗词集,准备研究苏轼;还有一些同学探究课题“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体现的情感;还有同学研究“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苏轼的影响”。

总之,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一些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独创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的个性和与人交往的团队精神;培养他们既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有严密的计划性和踏实细致的科学精神,全面促进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品质的发展。

2015-1-26

第四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渗透

摘要: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虽然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但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命教育

我们目前的现状无论在小学还是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出现了很多不珍视生命的现象,这都折射出当代一些少年对生命的漠视和践踏,生命意识的极度淡薄已经成为我国一些少年儿童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不仅对自己、对他人乃至对社会都是一种可怕的威胁。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一个不容否认的现实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生命意识的发展提供前提。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树立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的观念。生命课堂是基于教育的生命意识,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迎接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共同创设新的生活经验,使生命融入新质,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

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虽然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但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是我们渗透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从事教学之初我觉得数学仅仅是传授一些理性的知识,不像语文这样的人文学科,很容易开展生命教育。其实,数学中的生命教育无处不在,只要有心,自然可以开展得很好。

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命教育素材

比如:我曾经在两个班用不同的方式执教《元、角、分》。方式一: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卡通情境,学生在卡通人物的陪伴下愉快的学习完这节内容。方式二:在新课之前,我先给学生展示一组贫困儿童的图片,然后播放一段与他们相同年龄的孩子上课的情景。接着询问孩子的感受,并询问学生我们可以怎么帮帮他们呢,从而引出新课内容。这个为贫困孩子献爱心的场景一直延续到教学结束。

显然,第二个创设的情景在学生心里留下了更深的印象。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状况是我们这些远离贫穷的人无法想象的。这使大家对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加珍惜,也为了改变他们的现状而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接着同学们带着这份感动来学习新知识效果可想而知。这样我就把数学和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而课堂上所展示的图文资料对所有学生来说,就是一次很好的生命教育。这种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生命教育比刻意高举“生命教育的大旗”更有实效!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教会了学生如何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珍惜生命,如何热爱数学,洞察问题,学以致用。[1]

二、通过对数学史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在教材中,很多章节后面的“你知道吗”中都有数学的发展和数学家的故事等内容。我国古代数学有着辉煌的成就,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数学家,他们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勇于克服困难的事例,深深的激励学生。

三、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处理好学生个性与社会性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我们渗透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之一,一个冷漠无情、气氛紧张的课堂,只能让学生把学习当作是一件苦差事,所以,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平等的人,科学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参与教学活动,乐于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见解,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出错,也允许学生给老师提出缺点,错误,让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品质。但如此同时,如果在倡导教学民主时不敢强调教学纪律,在尊重学生个性时忽视了教学秩序。科学的教育要求教师,在忽视个性发展的课堂中,必须充分尊重与提倡个性,在充分尊重与提倡学生个性发展的“生命课堂”,又必须关注学生社会性的培养。[2]

四、淡化学生结果的评价,重视学生过程的评价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以成绩的高低评价学生的好赖,一切唯分数论,造成了学生只为了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其他方面。新课程标准提倡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提倡“生命教育”的课堂上更应该淡化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而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过程中的体会。[3] 生命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的耐心、细心和恒心。目前,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已不同程度参与到生命教育中来,但还要力争扩大社会教育的参与力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其教育内容要通力挖掘,应全面营造生命教育的良好环境。每位教师都有生命教育的责任.都要确立生命教育的意识,不断拓展生命教育的时间和空间。[4]

参考文献:

[1]汪基德.新课程对生命价值的关照[J].课程·教材·教法,2004,(5):78.[2] 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澜教授访谈录[J].教育研究,2004(2):33.[3] 叶玮华.谁来保护教师的人身权益[N].南方都市报,2003-10-23.[4] 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A].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243.

第五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单位:天津市蓟县第二小学 姓名:苏春凤

物质生活日益发展的今天,人的精神世界却在经历一场浩劫。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因一点挫折而跳楼;有人为一点小利而杀人„„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渠道。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讲究策略,把握生命教育的正确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在关注生命存在中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一、让学生置身课堂情境体味生命哲理

1.注重阅读感悟,在感悟中珍爱生命。

我认为生命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须知一颗流星,一点萤光,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他们感受到“这一个”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从而也感受到自己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另外我们的课文篇篇都是文字隽永、文质兼美的佳文,有描写大自然旖旎风光的,有讴歌世间真情的,有阐发真理的„„构成了色彩斑斓的语文百花园。漫步园间,我们要让他们留心周围,及时采撷一些缤纷的生命小花,以馈赠给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

2.以教材为载体,使生命教育“融”入教材。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对于生命教育同样是这样。譬如:四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五单元所展现的是一幅幅感人而又多彩的生命画卷。《触摸春天》中的女孩安静是个盲童,她却用心灵描绘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安静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因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到生活的美好。《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讲了琳达一家几个人先后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故事,他们的生命虽已逝去,但他们的眼睛却因此获得了永生。《生命生命》写了三个事例:小飞蛾在险境中的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和“我”静听自己心脏的跳动,这三个事例蕴涵的意思由浅入深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花的勇气》激励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冷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谓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本组课文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次令人震撼的心灵冲击,生动的人物形象,清晰而明白的人生态度,无不闪烁着生命的光泽。

本册第五单元阅读链接中建议学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塑造健全人格的活教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篇散文佳作。文章主要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失去光明后在黑暗中、万籁寂静中听到的、看到的最美丽的声音、最美丽的风景。对于双目失明的她来说,能看到光明,便是人生一大乐事了,而宽容豁达的她,不求太多,只要三天,只要有三天能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社会体验生命便已知足了,可是残酷的命运,最终给她的还是绵绵的黑暗。但她从不气馁,她的作品中散发着她对生命的强烈的珍爱。海伦·凯勒面对残酷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这种珍爱生命的品质对当代学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这个单元所有的课文学习,最终让学生形成这样一种认识: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活得充实、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这些教材本身就是最好的德育。

二、让学生“感”以致用,习作内化。

学生在依据教材有了自己的感受以后,还要及时的把这种感受强化、内化。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文学即生活”,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抒写的生活生命话题,通过对话式的交流,和学生一起探讨生命的含义。

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可见写作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抒写的生命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

三、让学生把课堂感悟转化为生活实践。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最基本的途径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通过开展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我们班积极组织了“感恩母爱”、“珍爱生命” 等主题班会,还开展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主题讨论活动。活动前,学生利用图书室、网络等资源以及课堂所学的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活动时,他们通过讲述人物的典型事例,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教育要从实践中走出,更要走向实践。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率,才能把汲取的教育理念提升为人的自觉行为。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让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与良好的心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反复尝试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燃起他们对前途的希望之火,让生命的之舟徜徉于人生之海,“乘长风,破万里浪 ”。

下载普中《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第一阶段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普中《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第一阶段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人类是地球的主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塑造、改变着世界,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改变的进程和力度还在不断地加大、加深,但人类在大自然......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摘要】 美术课程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为小学美术教学中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意识......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而语文作为一门具有人文性特点的学科,同时,也具有很重要的......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理念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理念渗透 【摘要】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讲,文学教育是其重要的构成内容之一,增强对学生们的文学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因为现今文化的......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泰安三中 杨伟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其途径有多种,而在语文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不失为一条事半功倍的途径。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晴隆一中语文组 陈清龙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各个学科都蕴含着德育材料,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

    德育教育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范文)

    德育教育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内容提要】:本文从时代的特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语文学科的特点等方面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结合教育教学的实......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之初探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之初探 旬阳县赵湾中学 徐斯花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