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二 二极管和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实验报告
实验二
二极管和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晶体二极管、三极管的外形及引脚识别方法。
2.熟悉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类别、型号及主要性能参数。3.掌握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和三极管的极性及其性能的好坏。
二、实验仪器
1.万用表
2.不同规格、类型的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若干。
三、实验步骤及内容 1.利用万用表测试晶体二极管(1)鉴别正负极性
万用表及其欧姆档的内部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图中E为表内电源,r为等效内阻,I为被测回路中的实际电流。由图可见,黑表笔接表内电源的正端,红表笔接表内电源的负端。将万用表欧姆档的量程拨到R100或R1K档,并将两表笔分别接到二极管的两端如图所示,即红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而黑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则二极管处于正向偏置状态,因而呈现出低电阻,此时万用表指示的电阻通常小于几千欧。反之,若将红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而黑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则二极管被反向偏置,此时万用表指示的电阻值将达几百千欧。
-+E红-+红-+r黑黑电阻小电阻大
(2)测试性能
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二极管正极,红表笔接二极管负极,可测得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此电阻值一般在几千欧以下为好。通常要求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愈小愈好。将红表笔接二极管正极,黑表笔接二极管负极,可测出反向电阻。一般要求二极管的反向电阻应大于二百千欧以上。
若反向电阻太小,则二极管失去单向导电作用。如果正、反向电阻都为无穷大,表明管子已断路;反之,二者都为零,表明管子短路。2.利用万用表测试小功率晶体三极管
红黑-+(1)判定基极和管子类型
由于基极与发射极、基极与集电极之间,分别是两个PN结,而PN结的反向电阻值很大,正向电阻值很小,因此,可用万用表的R100或R1K档进行测试。先将黑表笔接晶体管的某一极,然后将红表笔先后接其余两个极,若两次测得的电阻都很小,则黑表笔接的为NPN型管子基极,如图所示,若测得电阻都很大,则黑表笔所接的是PNP型管子的基极。若两次测得的阻值为一大一小,则黑表笔所接的电极不是三极管的基极,应另接一个电极重新测量,以便确定管子的基极。(2)判断集电极和发射极
判断集电极和发射极的基本原理是把三极管接成基本单管放大电路,利用测量管子的电流放大系数值的大小来判定集电极和发射极。以NPN型为例,如图所示。基极确定以后,用万用表两表笔分别接另外两个极,用100K的电阻一端接基极一端接黑表笔,若电表指针偏转较大,则黑表笔所接的一端为集电极,红表笔接的是发射极。也可用手捏住基极与黑表笔(不能使两者相碰),以人体电阻代替100K电阻的作用。
黑100K-+红
第二篇: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方法
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方法(2)
课型:理论+实践 教学目标
1、熟悉三极管外形,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2、了解三极管的种类与特点;
3、了解三极管的特性与参数;
4、掌握常用三极管的命名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三极管的外形,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2、了解三极管的种类与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项目实施
任务一:普通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工作任务:
1.识别不同类别的三极管 2.测量三极管 工作步骤:
1.识别各种三极管(按功率)(1)普通小功率三极管
普通小功率三极管通常采用TO-92封装,如图所示为9013三极管,其引脚顺序为E、B、C(引脚向下,面向元件型号)。(2)中功率三极管 图所示为NPN型中功率三极管TIP41,其引脚顺序为B、C、E(引脚向下,面向元件型号),中功率三极管通常采用TO-220封装。(3)金属外壳三极管
如图所示为开关三极管2N2222A,该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采用金属外壳封装TO-18或TO-39,其引脚顺序如图所示,引脚向下,从凸起位置依次为E、B、C。(4)大功率金属外壳三极管
图为大功率金属外壳三极管,其封装形式通常为TO-3,其外壳通常为集电极(C),另外两个引脚分别为基极(B)和发射极(E)。(5)贴片三极管 图为贴片三极管8550,8550为小功率PNP三极管,其贴片型号为2TY,引脚顺序如图所示。
2、识别各种三极管(按引脚的现状)(1)色点标志(2)凸形标记(3)三角排列(4)三脚等距平面性(5)带散热片的三极管
3.用指针式万用表测量三极管 步骤一:判断三极管的基极(B)用万用表R×1K档或R×100档依次测量三极管各极之间的正反向阻值,并将测得阻值填入表中。然后分析表中测得数据,观察哪一个引脚与其他两个引脚之间的测得的阻值均较小,如果符合这一条件,则这个引脚就是三极管的基极(B)。步骤二:判断三极管的管型(PNP还是NPN)将万用表置于R×1K档或R×100档,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三极管的基极,红表笔在其他极,如果阻值均较小,则表明这是一个NPN型三极管。如果是高阻值,改用红表笔接三极管的基极,黑表笔在其他引脚,若阻值均较小,则表明这是一个PNP型三极管。步骤三:辨别三极管的集电极(C)和发射极(E)方法一:将万用表置于R×1K档或R×100档,用“鳄鱼夹”夹持管脚,或用两手分别捏住表笔和管脚,然后用舌尖舔基极,利用人体电阻作为基极偏流电阻,也可进行测量。指针偏转较大的那一次,黑表笔所接为集电极(NPN管),红表笔所接为发射极。PNP管正好相反。
方法二:将万用表置于HFE档,将三极管管按假定的E、C插入万用表的“三极管测量插座”中,其中基极和三极管的极性(NPN或PNP)必须正确,观察并记录显示的被测管HFE值;交换假定的C、E之后再测一次。两次测量中指针偏转较大的一次为正确插入,由此可以判断出被测管的E和C。课堂小结
1、掌握各类三极管的分类及识别方法。
2、学会检测三极管的基极、管型,发射极与集电极等。
作业
实践:检测各类三极管的基极、管型,发射极与集电极等。
第三篇:《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实训教案(共)
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一、实训目的和任务
1、了解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的类型、外观和相关标识
2、掌握用万用表检测二极管的极性
3、掌握用万用表判别三极管的管型和每个管脚
二、实训学时:4个学时
三、与实训相关知识
1、二极管的判断
从外观上看,二极管两端中有一端会有白色或黑色的一圈,这圈就代表 二极管的负极即N极。利用万用表根据二极管正向导通反向不导通的特性即 可判别二极管的极性;指针式万用表两根表笔加在二极管两端smt检测设备,当导通时(电阻小),黑表笔所接一端是正极即P极,红表笔所接一端是负极即N极.指针式万用表置于电阻档时,黑表笔接的是表内电池的正极,红表笔接的 是表内电池的负极;
若使用数字万用表则相反,红表笔是正极,黑表笔是负极,但数字表的 电阻档不能用来测量二极管和三极管,必需用二极管档。
2、三极管的判断(1)三极管的分类:
半导体三极管可分为双极型三极管、场效应晶体管、光电三极管。本实训内容重点掌握双极型三极管。双极型三极管分为有PNP型和NPN型两种; 按照功率大小有大、中、小功率之分; 按照频率有高频管、低频管、开关管之分; 按照材料有硅管与锗管之分;
按照结构有点接触型和面接触型之分。按照封装方式有金属封装和塑料封装。(2)国产三极管的型号命名方式
国产三极管的型号命名通常有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3”代 表三极管,第二部分通常是A、B、C、D等字母,表示材料和特性,由 此可知是硅管还是锗管,是PNP型还是NPN型,具体表示方法为:
3A代表PNP锗管(如3AX21);
3B代表NPN锗管(如3BX81);
3C代表PNP硅管(如3CG21);
3D代表NPN硅管(如3DG130)。
(3)双极型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双极型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可分为直流参数Icbo、Iceo等,交流 参数β、Ft等,极限参数Icm、Uceo、Pcm三大类,具体可参见《模 拟电子技术基础》
(4)双极型三极管的测试
要准确了解三极管的参数,需用专门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如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当没有专用仪器时也可以用万用表粗略判断,本实训内容要求重点掌握用万用表(以指针表为例)进行管脚的判 别。通常以下判别都是设在电阻1K档。
基极的判别:假定某一个管脚为基极,用黑表笔接到基极,红 表笔分别接另外两个管脚smt贴片焊接设备,如果一次电阻大、一次电阻小说明假定 的基极是错误的,找出两次电阻都小时说明假定的基极是正确的,如果没有找到两次电阻小只有两次电阻大,可以用红表笔接到假定 的基极上,黑表笔分别接另外两个管脚,一定可以找出两次电阻都 小。
PNP管与NPN管的判别:当基极找出来以后,用黑表笔接在基极 上红表笔接另外任意一个管脚,若导通说明基极是P,此被测三极管 即为NPN管松下smt设备进口smt设备,反之为PNP管。
集电极与发射极的判别:用指针万用表判别集电极和发射极,要设法令到三极管导通起来,根据三极管导通的基本条件是必需在 发射结上加正向偏置电压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在集电极与基极之间 加一个分压电阻(大约100k),且在集电极和发射极上通过万用表 的两根表笔加上正确极性的电压,从而令到发射结导通进口smt设备松下smt设备,此时万用 表的两根表笔之间有电流通过,也即反映出电阻值小,根据这一原 理可以判别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
发射极接指针表的红表笔发射极接指针表的黑表笔
具体方法是:
对于NPN管,假定基极以外的某一个极为集电极,万用表的黑表 笔接在假定的集电极管脚上,红表笔接在假定的发射极管脚上,用 手指替代电阻同时接触到基极与假定的集电极之间,此时若万用表 电阻档测出电阻较小,参照上图(a)可知进口smt设备,假定的集电极是正确的。若万用表电阻档测出电阻较大,说明假定是错误的。
对于PNP管,假定基极以外的某一个极为集电极,万用表的红表 笔接在假定的集电极管脚上smt生产设备,黑表笔接在假定的发射极管脚上,用 手指替代电阻同时接触到基极与假定的集电极之间松下smt设备,此时若万用表 电阻档测出电阻较小,参照上图(b)可知,假定的集电极是正确的。若万用表电阻档测出电阻较大,说明假定是错误的。
四、实训训器材
万用表1块
整流二极管2CP系列、检波二极管2AP系列、稳压管系列各2个
三极管PNP管与NPN管各3个以上(例如:3DG6A、9012、9013、3AX31、3DK4、3CG5、BD137)
五、实训内容和步骤
a)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对照二极管外形看看判断是否正确
b)用万用表判断三极管是NPN还是PNP管smt检测设备,判断三极管的唢呐个管脚,记下三极 管的型号,画出管脚排列图,同学间相互检查判断是否正确
第四篇:单片机实验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指导老师:李素敏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自动化
日期:2014-04-10 地点:理工楼603
实验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① 掌握keil软件和STC-ISP 软件的使用方法 ② 熟悉发光管的工作原理 ③ 通过编程体验发光管的延时闪烁及移位等功能
2.主要仪器设备
PC机
单片机学习开发套件(型号:89C52RC)
3.实验内容
①实验内容1:第一个发光管以间隔200ms闪烁
源程序:
#include
//宏定义
main(){
while(1){ P1=0xfe;delay(200);P1=0xff;delay(200);} } void delay(uint z)//延时函数,z的取值为这个函数的延时ms数 {
uint x,y;for(x=z;x>0;x--)
for(y=110;y>0;y--);
一台一件
}
实验结果说明:要使发光管闪烁,只需设置合适的时间延时即可。
②实验内容2 : 8个发光管由上至下间隔1s流动,其中每个管亮500ms,灭500ms,亮时蜂鸣器响,灭时关闭蜂鸣器,一直重复下去。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宏定义
unsigned char a,b,k,j;
//定义五个字符变量 sbit beep=P2^3;// 定义蜂鸣器的接口
void delay(uint z)//延时函数,z的取值为这个函数的延时ms数 {
uint x,y;for(x=z;x>0;x--)
for(y=110;y>0;y--);}
void main(){
k=0xfe;//先给k一个初值11111110等待移位 while(1){
delay500ms();
beep=0;//打开蜂鸣器
delay500ms();//让它响500ms
beep=1;//关闭蜂鸣器
j=_crol_(k,1);//把k循环左移一位
k=j;//把移完的值再送给k
P1=j;//同时把值送到P1口点亮发光二极管 } //再次循环 }
实验结果说明:在此程序中用到了_crol_(k,l)函数,此函数的功能在于循环移位,在每次发光管闪烁相应时间后左移一位,把移完的值再送到P口,点亮对应的发光管。这样循环往复,达到发光管流动的效果。
③实验内容3 :用8个发光管演示出8位二进制数累加过程,即用8个二极管表示8个二进制位(亮为1,灭为0),依次以二进制形式显示0,1,2,……255。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宏定义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宏定义
void delay(uint z)//延时函数,z的取值为这个函数的延时ms数,{
uint x,y;for(x=z;x>0;x--)
for(y=110;y>0;y--);} void main()
//主函数 {
} uchar a;while(1)
//大循环 {
} a++;P1=~a;delay(200);
实验结果说明:在此定义一个无符号字符变量a,a的值进行累加,但是由于表示的二进制数要求亮为1,灭为0,与发光管的0亮1灭正好相反,所以将a的计数取反并设置相应延时,重复此过程就得到了在发光管上显示八位二进制数的累加过程。
④实验内容4 :间隔300ms第一次一个管亮流动一次,第二次两个管亮流动,依次到8个管亮,然后重复整个过程。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void delay(uint z)//延时函数,z的取值为这个函数的延时ms数 {
uint x,y;for(x=z;x>0;x--)
for(y=110;y>0;y--);} void main()//主函数 { uchar a,i,j;while(1)//大循环
} {
} a=0xfe;//赋初值
for(j=0;j<8;j++){ for(i=0;i<8-j;i++)//左移
} {
P1=a;//点亮小灯
delay(300);//延时300毫秒
a=_crol_(a,1);//将a变量循环左移一位
} a=_crol_(a,j);//补齐,方便下面的左移一位 P1=0xff;//全部关闭
a=a<<1;//左移一位让多一个灯点亮
4.心得体会:此次实验中练习较多的就是闪烁和移位,在编程过程中,设置闪烁的时间必须达到人眼正常观察的要求,这就需要计算合适的闪烁时间,不停的尝试,最终选择适宜观察的时间间隔。发光管的循环移位时调用_crol_(k,l)函数
可以大大简化编程的行数。所以熟悉单片机的函数库,可以方便我们编程。所以在以后的实验中还得继续学习这个函数库,从而更轻松的完成实验内容。
第五篇:电子商务上机实验报告实验二
实验二:新闻组信息发布实验
(三)实验思考
*
1、如何通过新闻组进行信息发布?
选择一个新闻组中,单击“新邮件”按钮,得到新邮件窗口,这时收件人是就是新闻组的名称,单击可输入主题,然后,书写正文。当新闻写好之后,单击“投递邮件”按钮,就自动将这篇新闻发送到新闻服务器的新闻组中
2、如果进行新闻发布为什么需要注册?
(1)发新闻邮件必须用已注册并设置成功的账号密码登录。
(2)注册信息中的电子邮件地址,Internet新闻服务器是发新闻邮件必需的。
3、一般电子邮件发布与新闻组发布结果有何异同?
通过电子邮件交换信息。
新闻组和邮件列表的几个重要区别是:
1.新闻组需要自己去查找:在电子邮件信箱中,因特网邮件列表会自动显现,但要阅读新闻组时,就需要先用新闻组阅读软件搜索它,然后再阅读。
2.新闻组被编辑过:新闻组阅读软件可以把信息组织为提纲要点的形式,因此阅读的只是编辑过的主题或要点,而邮件列表则是线性的,不论你是否需要,信息都是按发送时的顺序排列。
3.新闻组不需参加者正式登记:邮件列表需要参加者用确认电子邮件作为加入的标志,但要加入新闻组时,只需要一个新闻组阅读软件。
4.e-mail是一种私人的通讯工具,就像信件一样,里边的信息是不公开的,只有e-mail的主人才能阅读。而新闻组是一种基于e-mail的服务,任何人都能访问里面的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