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晶体三极管与场效应管的识别与检测教案.
晶体三极管与场效应管的识别与检测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小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晶体三极管与场效应管(MOS)的识别与检测
二、教学重点、难点:
晶体三极管与场效应管(MOS)的识别与检测 晶体三极管与场效应管(MOS)的区分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晶体三极管的识别
手机中的三极管一般为黑色,普通三极管有三个电极的,也有四个电极的,外型及引脚排列。四个引脚的三极管中,比较大的一个引脚是集电极,另有两个引脚相通的是发射极,余下的一个是基极。晶体三极管的外型和双二极管(即两个二极管组成的元件,也为三个引脚)、场效应管极为相似,判断时应注意区分,以免造成误判。
2、晶体三极管的检测
首先找出基极,并判定管型(NPN或PNP)。对于PNP型三极管,C、E极分别为其内部两个PN结的正极,B极为它们共同的负极,而对于NPN型三极管而言,则正好相反:C、E极分别为两个PN结的负极,而B极则为它们共用的正极,根据PN结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的特性就可以很方便的判断基极和管子的类型。具体方法如下: 将模拟万用表打在R×100或R×1K档上。红表笔接触某一管脚,用黑表笔分别接另外两个管脚,这样就可得到三组(每组两次)的读数,当其中一组二次测量都是几百欧的低阻值时,若公共管脚是红表笔,所接触的是基极,且三极管的管型为PNP型;若公共管脚是黑表笔,所接触的也是基极,且三极管的管型为NPN型。
其次可判别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在判别出管型和基极后,可用下列方法来判别集电极和发射极。将万用表打在R×1K档上。用手将基极与另一管脚捏在一起(注意不要让电极直接相碰),为使测量现象明显,可将手指湿润一下,将红表笔接在与基极捏在一起的管脚上,黑表笔接另一管脚,注意观察万用表指针向右摆动的幅度。然后将两个管脚对调,重复上述测量步骤。比较两次测量中表针向右摆动的幅度,找出摆动幅度大的一次。对PNP型三极管,则将黑表笔接在与基极捏在一起的管脚上,重复上述实验,找出表针摆动幅度大的一次,对于NPN型,黑表笔接的是集电极,红表笔接的是发射极。对于PNP型,红表笔接的是集电极,黑表笔接的是发射极。这种判别电极方法的原理是,利用万用表内部的电池,给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加上电压,使其具有放大能力。有手捏其基极、集电极时,就等于通过手的电阻给三极管加一正向偏流,使其导通,此时表针向右摆动幅度就反映出其放大能力的大小,因此可正确判别出发射极、集电极来。
3、场效应管的识别
手机中的场效应管一般也为黑色,大多数为三只脚,少数为四只脚(有两个脚相通,一般为源极S)。场效应管的外形和作用与晶体三极管极为相似,在电路板上很难辨别它们,只有借助于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识别。晶体三极管有NPN、PNP两种类型,场效应管有NMOS管、PMOS管两种类型,其三个电极(栅极G、源极S、漏极D)分别对应于晶体管的三个电极(基极B、发射极E、集电极C)。但与晶体管相比,场效应管具有很高的输入电阻,工作时栅极几乎不取信号电流,因此它是电压控制组件。以晶体管或场效应管为核心,配以适当的阻容元件就能构成放大、振荡、开关、混频、调制等各种电路。
使用MOS管时应注意:由于MOS管的输入阻抗高,很小的输入电流就会产生很高的电压,从而导致MOS管击穿。因此,拆卸场效应管时需使用防静电的电烙铁,最好使用热风枪。另外,栅极不可悬浮,以免栅极电荷无处释放而击穿场效应管。
另外,手机中还有双场效应管封装方式,一类是单纯的两个管子封装在一起,还有一类是两个管子有逻辑关系,如构成电子开关等。
4、场效应管的检测
可用模拟万用表来定性判断MOS型场效应管的好坏。先用万用表R×10K挡(内置有9V或15V电池),把负表笔(黑)接栅极(G),正表笔(红)接源极(S)。给栅、源极之间充电,此时万用表指针有轻微偏转。再改用万用表R×1挡,将负表笔接漏极(D),正表笔接源极(S),万用表指示值若为几欧姆,则说明场效应管是好的。
也可用万用表定性判断结型场效应管的电极。将万用表拨至R×100档,红表笔任意接一个管脚,黑表笔则接另一个管脚,使第三脚悬空。若发现表针有轻微摆动,就证明第三脚为栅极。欲获得更明显的观察效果,还可利用人体靠近或者用手指触摸悬空脚,只要看到表针作大幅度偏转,即说明悬空脚是栅极,其余二脚分别是源极和漏极。其判断理由是:JFET的输入电阻大于100MΩ,并且跨导很高,当栅极开路时空间电磁场很容易在栅极上感应出电压信号,使管子趋于截止,或趋于导通。若将人体感应电压直接加在栅极上,由于输入干扰信号较强,上述现象会更加明显。如表针向左侧大幅度偏转,就意味着管子趋于截止,漏-源极间电阻RDS增大,漏-源极间电流IDS减小。反之,表针向右侧大幅度偏转,说明管子趋向导通,RDS减小,IDS增大。但表针究竟向哪个方向偏转,应视感应电压的极性(正向电压或反向电压)及管子的工作点而定。
在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试验表明,当两手与D、S极绝缘,只摸栅极时,表针一般向左偏转。但是,如果两手分别接触D、S极,并且用手指摸住栅极时,有可能观察到表针向右偏转的情形。其原因是人体几个部位和电阻对场效应管起到偏置作用,使之进入饱和区。二,也可用舌尖舔住栅极,现象同上。
四、课后作业或思考题:
如何区分晶体三极管与场效应管(MOS)?
五、本节小结:
1、晶体三极管与场效应管(MOS)的识别与检测
第二篇:晶体三极管教案
1.6晶体三极管
第___周 课时___节 执教者:___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三极管的结构、符号、类型及其电流的放大作用。2.能力目标:使学生对三极管的内部结构及放大工作原理有更具体的了解及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三极管的结构、符号、类型及其电流的放大作用。(2)掌握半导体三极管中的电流分配关系;
(3)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共发射极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主要参数及温度对参数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晶体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符号:
有3个区――发射区、基区、集电区;
2个结――发射结(BE 结)、集电结(BC 结);
3个电极――发射极 e(E)、基极 b(B)和集电极 c(C);
2种类型――PNP 型管和NPN型管。
(2)工艺要求:
发射区掺杂浓度较大;基区很薄且掺杂最少;集电区比发射区体积大且掺杂少。
晶体三极管的符号
箭头:表示发射结加正向电压时的电流方向。
(3)三极管的放大的条件 :发射结正偏
、集电结反偏
从电位的角度看:NPN管,发射结正偏VB>VE;集电结反偏,VC>VB。
PNP管,发射结正偏VB (4)晶体三极管有三种基本连接方式:共发射极、共基极和共集电极接法。最常用的是共发射极接法。 (5)三极管内电流的分配和放大作用 三极管中电流分配关系如下: 因 很小,则 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基极电流微小的变化,引起集电极电流 IC 较大变化。 交流电流放大系数 b——表示三极管放大交流电流的能力 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表示三极管放大直流电流的能力 通常,所以 可表示为 (6)三极管的输入和输出特性: 输入特性曲线: 集射极之间的电压 一定时,发射结电压 与基极电流 之间的关系曲线。特性曲线有如下特点: 1.当 ≥2V 时,特性曲线基本重合。 2.当 很小时,等于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3.当 大于门坎电压(硅管约 0.5 V,锗管约 0.2 V)时,逐渐增大,三极管开始导通。 4.三极管导通后,基本不变。硅管约为 0.7 V,锗管约为 0.3 V,称为三极管的导通电压。 5. 与 成非线性关系。 输出特性曲线: 在基极电流 一定时,集、射极之间的电压 与集电极电流的关系曲线 1.截止区 外部条件:发射结反偏或两端电压为零。 工作特点:,管子工作在截止状态。 2.饱和区 外部条件:发射结和集电结均为正偏。 工作特点:,管子工作在饱和状态。 称为饱和管压降,小功率硅管约 0.3 V,锗管约为 0.1 V。 3、放大区 外部条件:发射结正偏和集电结反偏。工作特点:Ic保持恒定 (7)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1.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三极管工作时,当集电极电流超过时,管子性能将显著下降,并有可能烧坏管子。 2.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 当管子集电结两端电压与通过电流的乘积超过此值时,管子性能变坏或烧毁。 3.集电极――发射极间反向击穿电压 管子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最大允许电压。当电压越过此值时,管子将发生电压击穿,若电击穿导致热击穿会损坏管子。 四、教学小结: 三极管的基本概念、结构、工作特性以及电流放大作用。 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方法(2) 课型:理论+实践 教学目标 1、熟悉三极管外形,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2、了解三极管的种类与特点; 3、了解三极管的特性与参数; 4、掌握常用三极管的命名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三极管的外形,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2、了解三极管的种类与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项目实施 任务一:普通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工作任务: 1.识别不同类别的三极管 2.测量三极管 工作步骤: 1.识别各种三极管(按功率)(1)普通小功率三极管 普通小功率三极管通常采用TO-92封装,如图所示为9013三极管,其引脚顺序为E、B、C(引脚向下,面向元件型号)。(2)中功率三极管 图所示为NPN型中功率三极管TIP41,其引脚顺序为B、C、E(引脚向下,面向元件型号),中功率三极管通常采用TO-220封装。(3)金属外壳三极管 如图所示为开关三极管2N2222A,该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采用金属外壳封装TO-18或TO-39,其引脚顺序如图所示,引脚向下,从凸起位置依次为E、B、C。(4)大功率金属外壳三极管 图为大功率金属外壳三极管,其封装形式通常为TO-3,其外壳通常为集电极(C),另外两个引脚分别为基极(B)和发射极(E)。(5)贴片三极管 图为贴片三极管8550,8550为小功率PNP三极管,其贴片型号为2TY,引脚顺序如图所示。 2、识别各种三极管(按引脚的现状)(1)色点标志(2)凸形标记(3)三角排列(4)三脚等距平面性(5)带散热片的三极管 3.用指针式万用表测量三极管 步骤一:判断三极管的基极(B)用万用表R×1K档或R×100档依次测量三极管各极之间的正反向阻值,并将测得阻值填入表中。然后分析表中测得数据,观察哪一个引脚与其他两个引脚之间的测得的阻值均较小,如果符合这一条件,则这个引脚就是三极管的基极(B)。步骤二:判断三极管的管型(PNP还是NPN)将万用表置于R×1K档或R×100档,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三极管的基极,红表笔在其他极,如果阻值均较小,则表明这是一个NPN型三极管。如果是高阻值,改用红表笔接三极管的基极,黑表笔在其他引脚,若阻值均较小,则表明这是一个PNP型三极管。步骤三:辨别三极管的集电极(C)和发射极(E)方法一:将万用表置于R×1K档或R×100档,用“鳄鱼夹”夹持管脚,或用两手分别捏住表笔和管脚,然后用舌尖舔基极,利用人体电阻作为基极偏流电阻,也可进行测量。指针偏转较大的那一次,黑表笔所接为集电极(NPN管),红表笔所接为发射极。PNP管正好相反。 方法二:将万用表置于HFE档,将三极管管按假定的E、C插入万用表的“三极管测量插座”中,其中基极和三极管的极性(NPN或PNP)必须正确,观察并记录显示的被测管HFE值;交换假定的C、E之后再测一次。两次测量中指针偏转较大的一次为正确插入,由此可以判断出被测管的E和C。课堂小结 1、掌握各类三极管的分类及识别方法。 2、学会检测三极管的基极、管型,发射极与集电极等。 作业 实践:检测各类三极管的基极、管型,发射极与集电极等。 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随着电子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迅速发展,元器件种类日益增多,学习和掌握常用元器件的性能、用途方法,对提高电气设备的装配质量及可靠性将起重要的保证作用,对以后进一步的专业学习也有很大好处。而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等都是电子电路常用的器件。 二实习计划 1听取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讲座,初步了解电子元件 2利用万用表的组装了解各种原件作用 3在模电实验室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进行电子原件的识别 三实验内容 1电阻阻值的识别 文字符号直标法 用阿拉伯数字和文字符号两者有规律的组合来表示标称阻值,额定功率、允许误差等级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整数阻值,后面的数字依次表示第一位小数阻值和第二位小数阻值 2、色标法: 色标法是将电阻器的类别及主要技术参数的数值用颜色(色环或色点)标注在它的外表面上。色标电阻(色环电阻)器可分为三环、四环、五环三种标法。 五环色标法 标称值第一位有效数字 标称值第二位有效数字 标称值第三位有效数字 标称值有效数字后0的个数 允许误差 电阻器的质量检测 电阻器的质量好坏是比较容易鉴别的,对新买的电阻器先要进行外观检查,看外观是否端正、标志是否清晰、保护漆层是否完好。然后可以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一下电阻器的阻值,看其阻值与标称阻值是否一致,相差之值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电容器 把组成电容器的金属板两端分别接到电池的正、负极上,那么接电池正极的金属板上的电子就会被电池的正极吸收过去而带正电荷,接负极的金属板就会从电池的负极得到大量电子而带负电荷。这种现象就叫做电容器的“充电”。 如果将电容器与电池分开,用导线把电容器的两端联接起来,在刚接通一瞬间,电路中就有电流通过,随着电流流动,两金属板之间的电压就很快降低,直到两金属板上的正负电荷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叫做“放电” 晶体二极管 晶体二极管也称半导体二极管,是半导体器件中最基本的一种器件。它是用半导体单晶材料制成,故半导体器件又称晶体器件。晶体二极管具有两个电极,在收音机、电视机和其它电子设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半导体材料和导体、绝缘体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电阻率的大小受杂质含量的影响极大,二是电阻率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很大。 单向导电性是二极管的基本特性,正向电压作用下,二极管导通,而在反向电压作用下,二极管不导通。常见的二极管可分为:整流二极管、检波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变容二极管、发光二极管 晶体三极管 晶体三极管是由两个做在一起的PN结加上相应的引出电极线及封装组成。由于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用三极管可以组成放大、振荡及各种功能的电子电路。 晶体三极管的分类很多,依工作频率分为低频三极管、高频三极管和开关三极管;依工作功率分为小功率三极管、中功率三极管和大功率三极管;按其导电类型可分为PNP型和NPN型;按其构成材料可分为锗管和硅管。 完成情况 通过实习了解了常见原件的功能性质鉴别,尤其是组成万用表的几件原件 实习收获感受 可以熟练的辨别创建的电子原件,并读取其具体参数 单向晶闸管的引脚识别 张洁瑾 嘉兴技师学院 【课题】项目九 晶闸管的识别与检测 【课时】2节 【选用教材】 本堂课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子元器件与电路基础》一书。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出自教材中的项目九——晶闸管的识别与检测。【学情分析及设计理念】 学生特点: 理论知识较差,动手能力一般,学习缺乏动力。设计理念: 1、化繁为简,整合教材内容,适应学生学习。 2、学中做,做中学。通过模拟操作,先看到现象,再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 3、任务驱动,共设三大任务,环环相扣,逐层递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单向晶闸管。 2、掌握判别单向晶闸管引脚判别的原则。 3、理解单向晶闸管导通关断的条件。能力目标: 1、万用表欧姆档的使用。 2、判别单向晶闸管的引脚。 3、检测单项晶闸管的质量。情感目标: 1、锻炼能力。 2、提升兴趣。 3、自主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任务 二、用万用表欧姆档判别单向晶闸管的引脚。 2、任务 三、检测单项晶闸管的质量。难点:检测单项晶闸管的质量。【课前准备】 材料:四种常用的单向晶闸管,万用表,仿真课件。 学生分组: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复习晶闸管的结构及图形符号。视频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2、讲授新课: 任务 一、根据外形判别单项晶闸管的引脚。分组讨论,集中展示。任务 二、使用万用表欧姆档判断晶闸管引脚。 通过模拟操作,先看到现象,再做解释。最后,通过一个练习,用万用表欧姆档判 别一个引脚未知的晶闸管,来巩固知识。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任务 三、检测单向晶闸管的质量。 检测质量包括3方面的内容。其中,晶闸管的控制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模拟操作,解释晶闸管导通关断的条件,再请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巩固练习。 3、总结评价: 总结课程内容,突出重点。 评价学习效果。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及老师点评的方式,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以鼓励为主,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兴趣的提升。 4、拓展练习: 用一道思考练习题,来巩固学习的成果。为下一节课做准备。第三篇: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方法
第四篇: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实习报告
第五篇:单向晶闸管的引脚识别与检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