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八谈》与《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心得体会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心得体会
最近学习了《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这本书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一场理论学习的热潮。这本书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客观辩证分析问题,深入探究破解办法,读后给我以强烈共鸣和深刻启发。由‚‘涨’字牵动百姓心‛开始解读怎么保持物价稳定问题,从组合拳、转稳定、保供应、畅流通、强监管、增补贴几个方面生动阐述了中央宏观调控为保持物价稳定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体现了中央坚决保持物价稳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决心。‚劳有所得,干有所值‛,是广大劳动者的心声。当前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解决分配不公迫在眉睫。提高劳动报酬,提升最低工资标准;规范分配秩序,强化监管保公平;加大调节力度,财税杠杆缩差距;帮助困难群体扶贫济困促公平,这一系列措施现在已经初显成效。‚重拳抑房价,保障助安居‛,高居不下的房价牵动着广大百姓的神经。‚新国八条‛的出台、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现了中央强力控制房地产市场,抑制房价过高过快上涨的决心和信心。‚优先战略保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中央主要从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加大扶持力度;扩大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保障就业畅通 等几个方面着手来缓解当前就业难的问题,努力为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铺就13亿人的健康之路‛,解决看病难,任重而道远。中央提出必须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着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在缓解看病难上取得扎实进展。‚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教育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由此,中央从缓解‚择校热‛、公平惠及‚民工娃‛、破解‚入园难‛、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方面努力促进实现教育公平。‚走好统筹路,下好一盘棋‛,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推动一体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打破身份束缚,财政‚三农‛投入稳定增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统一基本医保政策、全面覆盖养老保险、城乡就业服务平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是中央逐步解决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所做的重大决策。‚由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说起‛阐述了中央对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强大决心,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体系,只要领导干部搞腐败,就要一查到底,绝不手软。
阅读后我觉得《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成功创作,凝聚着一批又一批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专家学者的智慧心血,体现了理论思维优势、方针政策优势、实践经验优势的有机结合,这是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向党和人民交出 的优秀答卷。这就深刻地启示我们,理论工作者要找到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获得最大的价值实现,赢得更多的社会尊重,就要深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汲取实践创造的思想养分,提炼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和境界修养,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无愧于时代的重要贡献。
凝聚思想共识、培育信心力量,在伟大实践中鼓舞激励群众,把握昂扬向上的鲜明基调。时代前进需要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强大的进步力量来推动。
第二篇: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心得体会
《十八谈》、《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心得体会
我于2011年10月利用国庆长假期间,认真阅读学习了《十八谈》和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两部书刊,阅读后给我以强烈共鸣和深刻启发。
《十八谈》由一书中收录了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2010年6月3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何平九论的内容中的何平‛并非人名,而是‚河南日报评论文章‛的缩写,每逢重大政治思想动员,河南日报会以何平的名义发表政治评论文章,这种做法已经七年了。河南日报自2010年12月22日起至2011年1月21日止陆续刊发的9篇署名‚何平‛的系列政论文章。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个方面,深入论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方式方法等。从4月21号起,河南日报将陆续刊发全省18个省辖市的文章,统称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十八谈‛。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前提和保障,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当务之急。这是对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的一场‚大考‛,18个省辖市的领导感受更深。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氛围,形成合力,河南日报集中力量,精心编发‚十八谈‛稿件,展示解放思想的真思考、真成果,每一谈还配发署名‚何平‛的感言。18个不同角度,18种独特样本,在深入学习中深入思考,在深入思考中各抒己见,‚十八谈‛是一次精彩的集体亮相,是一席丰盛的精神大餐。
阅读完《十八谈》后,我深深感到文章中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心。对于指导全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方式、提升能力,破解难题、科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要从加强环境监察队伍建设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工作定位,改进方式方法,以改革创新精神和尽职履责意识,为郑州市环境保护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于2011年10月利用国庆长假,认真学习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这本书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一场理论学习的热潮。这本书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客观辩证分析问题,深入探究破解办法,读后给我以强烈共鸣和深刻启发。由‚‘涨’字牵动百姓心‛开始解读怎么保持物价稳定问题,从组合拳、转稳定、保供应、畅流通、强监管、增补贴几个方面生动阐述了中央宏观调控为保持物价稳定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体现了中央坚决保持物价稳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决心。‚劳有所得,干有所值‛,是广大劳动者的心声。当前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是多种原因造成 的,解决分配不公迫在眉睫。提高劳动报酬,提升最低工资标准;规范分配秩序,强化监管保公平;加大调节力度,财税杠杆缩差距;帮助困难群体扶贫济困促公平,这一系列措施现在已经初显成效。‚重拳抑房价,保障助安居‛,高居不下的房价牵动着广大百姓的神经。‚新国八条‛的出台、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现了中央强力控制房地产市场,抑制房价过高过快上涨的决心和信心。‚优先战略保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中央主要从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加大扶持力度;扩大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保障就业畅通等几个方面着手来缓解当前就业难的问题,努力为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铺就13亿人的健康之路‛,解决看病难,任重而道远。中央提出必须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着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在缓解看病难上取得扎实进展。‚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教育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由此,中央从缓解‚择校热‛、公平惠及‚民工娃‛、破解‚入园难‛、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方面努力促进实现教育公平。‚走好统筹路,下好一盘棋‛,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推动一体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打破身份束缚,财政‚三农‛投入稳定增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统一基本医保
政策、全面覆盖养老保险、城乡就业服务平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是中央逐步解决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所做的重大决策。‚由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说起‛阐述了中央对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强大决心,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体系,只要领导干部搞腐败,就要一查到底,绝不手软。
阅读后我觉得《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成功创作,凝聚着一批又一批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专家学者的智慧心血,体现了理论思维优势、方针政策优势、实践经验优势的有机结合,这是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向党和人民交出的优秀答卷。这就深刻地启示我们,理论工作者要找到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获得最大的价值实现,赢得更多的社会尊重,就要深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汲取实践创造的思想养分,提炼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和境界修养,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无愧于时代的重要贡献。
凝聚思想共识、培育信心力量,在伟大实践中鼓舞激励群众,把握昂扬向上的鲜明基调。时代前进需要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强大的进步力量来推动。
第三篇:《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心得体会文档
知与行,解决成长的烦恼
----读《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有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并向小康迈进。中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综合国力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然而,在国家飞速发展的同时,“成长的烦恼”也逐渐显现,物价疯涨,分配不公,房价高居不下,就业艰难,看病难,教育不公,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现象等问题已然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显然是一场及时雨,该书紧密联系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针对我国“成长的烦恼”,既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怎么看”,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怎么办”。该书深入浅出又不失简约通俗,读后顿觉醍醐灌顶,受益颇深。
一是深刻认识发展中日益复杂的社会局面,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到解决当前突出矛盾的事业中。
改革开放来,我国综合能力迈上新台阶,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同时,我们也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前进的道路并非坦途。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在看到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增
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而不盲目乐观、奋发有为而不动摇懈怠。通过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有利于深刻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未来走向,有利于深刻认识大学生村官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有利于自觉地把个人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去。
二是充分认识到新时代里新问题重要性,更加科学和系统地掌握正确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书中涉及的收入分配、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发展不平衡等八大问题,既是大问题,又是难问题。说清楚、讲明白并不容易。本书知行合一,透彻分析怎么看,又具体阐明怎么办,理论联系实际,出实招,求实效,为成长的烦恼开出一剂剂良方,充分体现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辩证统一关系。
例如在保持物价稳定方面,本书先强调物价在经济、社会、政治层面的重要意义,从输入性原因、自然灾害频发、流通环节成本上升,流动热钱增多,投机炒作等等多个方面具体分析了物价上涨的原因。同时又对症下药,提出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引导资金流向、严控境外“热钱”等方法管好货币,保持稳定;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完善储备吞吐、用好进出口调节等方式增加供给,保证稳定;通过产销对接减少环节、完善设施减少损耗、降低费用减少负担等方式畅通流动,降低成本;通过维持良好市场秩序、加大打击力度查
处价格违法、严格监审强化价格监管、推进信息透明等方式规范市场;通过及时发放补贴、提高救助标准、建立联动机制等方式增加补贴。在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不仅客观辩证地分析各个问题产生原因,更深入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思路,有利于我们增强对政策法规的了解,增强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有经济学家指出,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公共权力部门提供的、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物品或服务)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已经取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是本富有时代气息的书,敢于直面社会主要矛盾,紧扣人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浅出地阐释和解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全面准确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当前形势地重视程度,对于每个读者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认识社会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宝镇下湾村
吴昱
第四篇: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谈大学生就业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谈大学生就业
内容摘要:十二五规划,国家乃至各级各地区都将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促进社会就业,解决就业难问题的重中之重。当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空间缩小,很多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矛盾十分尖锐,国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从大学生,就业单位,学校,国家政策等方面来实施。
十二五在京隆重召开,为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的同时,也根据现阶段国情,制定了一系列计划,为中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及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加大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十分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就业指导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脚步,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作为80后、9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欣逢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见证着祖国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发展,同时也深知,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前进的道路并非坦途,面临的困难大量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这就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国情,增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今后十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将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时期,恰恰是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时期。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未来走向,深刻认识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加自觉地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来。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关心诸多社会问题中最为尖锐的一个:大学生就业问题。读大学容易就业难的现状,挫伤了很多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也引发了很多社会矛盾。“毕业等于失业”成为了当代大学
生最为恐慌的事情,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理性的认知,并要努力的为自己争取。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直面现实,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引导我们以理性、严肃、全面、具体的眼光看待问题,从而不断增进共识。
理性的看,世界上各个国家在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都曾经出现过这样那样的社会热点问题,我国在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变革和快速发展后社会热点问题的凸显并不奇怪,面对当前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应该客观承认、积极面对。对于问题的视而不见、漠然置之的态度,那种视问题为洪水猛兽的态度,既不利于对于问题的正确认识更不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严肃的看,就是高度重视这个问题,认真对待,坚持实事求是,不放大不缩小。
具体的看待,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就业形势严峻。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历年大学毕业生数量,从2004年的280万,2005年的333万,2006年的413万,2007年的495万,2008年的559万,2009年的610万,2010年的631万,到2011年的660万,与之相对的是连年持续下滑的就业率,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且在今后若干年不容乐观。
2: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就业难不是供大于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的市场需求错位,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人才分布上,不同地区大学生比例差距结构性矛盾突出。
3:知识陈旧,转化率低。60%企业认为,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利用率不足40%,多数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专业知识转化不成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以及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在校大学生多数精力都来应付考试,考试结束之后学习的专业知识的不到充分时间的应用。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陈旧,要想获得比学校书本上更前沿的科学技术和知识,还得自己通过书店,企业,上网,听讲座来补充。
4:准备不足,职业目标模糊。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该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要考虑自己的生涯规划和职业前景问题,一年级自我了解,二年级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生涯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没有职业目标难以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5:急功近利,就业心态浮躁,毕业学生仍然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近八成企业认为大学生仍然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行业要求,职位要求,假期要求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6:就业效率不高,学生缺乏求职技巧。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7:夸大就业压力,就业消极被动。目前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受到国家社会家庭的普遍关注,有些人过于夸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这样的思潮大大影响了正在就业的大学生。尤其是一些大学生经历了找工作的四处碰壁后由积极变消极,由主动变为被动,甚至开始埋怨一些客观因素,而最终选择放弃就业,这实际上是意志品质薄弱的表现
除此之外,经济危机下的全球就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差强人意,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与一个国家就业需求状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经济政策失调有关。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另外,高等教育本身存在一些弊端,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第三,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不管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靠拢。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
行动是认识的指向,重行动才能出实效,对于当前社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既要正确认识,弄清“怎么看”,更要有效解决,即“怎么办”。总体来说,就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真抓实干。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在我看来,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政府,企业,大学生三方面结合,从高校招生模式,教育模式和就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这是解决中国当代教育体制,与社会市场需求之间矛盾的一种长效发展机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质量评价、考试招生制度”、这是提高我国办学质量、教育质量、人才素质的重要举措。
2:社会: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3: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2):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4)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
教育的一个趋势。
4:政府: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其实,国家和社会提供给我们的就业空间十分的宽阔,我们作为学习城市规划专业的当代大学生,接受着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通过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和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确保城市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大学生就业指导》指出:在当前新形势下,大学生应树立一下几个方面的择业新观念:勇于面对竞争的观念、正确对待待业的观念、坚持终身教育的观念。我们要关注国家最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对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来,更加自觉地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贡献智慧和力量很有教益。从十二五规划对人才建设的任务看来,管理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发展的机遇大一些,因此我们应当结合实际需要,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和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提高竞争力。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还应另辟蹊径根据自己的性格、特长、专业去寻找一个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职业,实现成功的方式有很多,我们理应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说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那么大学生就业就像是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中寻找绿洲,机会到处都有,看你怎么把握。我想,只要我们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自己肯努力、不怕苦。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参考文献:
【1】中宣部理论局.《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2011年8月23日版
【2】邓曦东,吴立生.《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第1版(2002年5月1日):
156页
【3】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划纲要》.2011年3月14日
第五篇:十八谈心得体会
学习新十八谈·和谐发展谱新篇心得体会
河南日报自4月21日起,在一版重要位置陆续刊发全省18个省
辖市的文章,统称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十八谈”。这
是暨《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何平九论”又一重要论
述,“十八谈”谈明了问题、探索了方向、反映了心声、推动了工作,我们更应该对它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5月3日河南日报刊登了“十八谈”许昌篇《求客观规律之真》
和何平短评《成事唯真》,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对这两篇文章认
真学习,文章认为“真是什么?是真理,是真义,是真经,归根结底,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提出,“求真,首先要正确认识规律;
求真,关键要科学把握规律;求真,最终要有效运用规律”。文章总
结,“求经济规律为真,科学发展是大道;求执政规律为真,为民惠
民是正途;求领导方式转变为真,为民发展是真谛”。通过文章的学习,我的观念得到转变,意识进一步提升,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
基层的工作人员,一名大学生村干部,与群众走得最近、让群众觉得
最亲,更应该把“求真”铭记在心,才能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真真
切切为群众服务。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寻真理、探真义、找真经。
一、在理论学习上求真
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在平时的工
作中,我坚持理论知识的学习,解放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认识,及时理解各项新理论、新政策,并向村两委、群众讲解,让政策理论
真正得到落实。
二、在为群众服务上求真
在为群众服务上,我本着“用真心换真情”的工作理念,时刻用温总理的那句“群众之事无小事”提醒自己,在村中群众向自己反应的问题耐心解释,自己不能解决的及时向村、乡请求帮助及时进行解决。在师庄村最突出的事情就是农业园区的派工问题,部分群众感觉不公平,我给大家解释的同时,及时向村两委、开发商进行反应,商议合理的用工制度,编排了用工表,群众对此认可,少了争议,干劲更足;对群众提出的创业政策、粮农补贴等问题,真心解释,耐心解答,得到了群众的满意。
三、在工作方式上求真
大学生村干部的首要职责就是为所服务的村干实事、办好事,在完成乡党委、政府布置的任务的同时,自己给自己提出要求“每天为群众办一件事”的工作计划,打扫大街,整治村容村貌、走访困难农户,确保低保享受、杏树疏果访虫害,确保丰收等,每件事情要真心去做,真正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