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心得体会
读《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心得体会
开拓三队 陈 宗 威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读《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心得体会
像一位老朋友如约而至,2011年版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从怎么看到怎么办》面世了。捧读这本书,感受到了它一如往昔的鲜明风格:直面热点问题、富有时代气息,寓深刻于通俗、化厚重为简约,让人不禁一读为快。
这本书紧扣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8个热点难点问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语言阐述理论,用生动鲜活的事例讲述问题,似家人谈心,亲切自然,如沐春风,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阅读学习中得到理论的熏陶、政策的解读、智慧的启迪。对于大学生来讲,这本书堪称理论宣传普及的成功之作、形势政策学习的良师益友。
第一,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能够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国情,增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80后、9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欣逢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见证着祖国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发展。同时也深知,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前进的道路并非坦途。通过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认识。书中涉及的收入分配、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都是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是“成长中的烦恼”。这些问题的集中凸显,说明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说明我们正面临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这需要我们在看到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而不盲目乐观、奋发有为而不动摇懈怠。今后1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将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时期,恰恰是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时期。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未来走向,深刻认识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加自觉地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来很有教益。
第二,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刻变革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不可避免,关键是要弄清楚“怎么看”、“怎么办”。《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一书,通过深入浅出地阐释和解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全面准确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从普通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问题,到大学生就业、“民工娃”上学问题,再到涉及全局的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用百姓话语娓娓道来。阅读这一篇篇文字,字里行间能看到一种真诚的态度,一种宝贵的勇气,一种关注民生、心系百姓的情怀,能深切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关切和温暖,清晰地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和前景。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对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来,更加自觉地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贡献智慧和力量很有教益。
第三,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培养博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品格。学可立德,问则广智。阅读《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不仅能加深对具体问题的认识和了解,更能学习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这本书涉及的这8个问题,既是大问题,也是难问题,说清楚、讲明白并不容易。而它善于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观点认识问题,善于运用历史的、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这样就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寻找到事物的规律和发展的趋向。它还善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把逻辑的力量与事实的力量结合起来、把理论的严谨与表述的生动结合起来,展现了高超的说理艺术。与前几本理论通俗读物相比,今年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既分析了“怎么看”,又阐明了“怎么办”,体现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结合。由于这些特点,我们不仅可以称之为一本通俗理论读物,也可以说是一本哲学读物。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对于我们拓展视野、开阔思路,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很有教益。
总之,《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以其选题的针对性、方法的科学性、语言的通俗性,为我们青年学生进行形势政策学习提供了难得的好教材。希望每一位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大学生朋友,都能读一读这本书,相信定会受益匪浅。
第二篇:读《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有感
读《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有感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作出新的理论概括,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定理想信念。”最近,我学习了中宣部理论局编写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该书以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站在事实和逻辑相统一的高度,客观辩证分析问题,深入探究破解办法,读后给人以强烈共鸣和深刻启发:
物价涨、房价高、看病贵、就业难、分配不公、发展不平衡……当下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成长的烦恼”。这些“烦恼”牵动着社会的神经、困惑着人们的思想,更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到底应该怎样看待问题,又如何破解问题?
聚焦热点难点、直面现实问题,在迎接挑战中攻坚克难,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热点难点往往是矛盾集中、制约发展的关键点,也是理论回应现实、着力突破的重要结合点。经过多年艰苦奋斗,我国改革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困难也大量存在,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怎么保持物价稳定、怎么解决分配不公、怎么解决住房问题、怎么解决就业难、怎么解决看病难、怎么实现教育公平、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怎么遏制腐败现象蔓延,这些问题绕不开、躲不过,不容回避地摆在我们面前。应该看到,这些问题社会关注度高、关联度高,人们思想困惑多、模糊认识多,回答解决挑战大、难度系数大。《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敢于直面现实,敢于触摸“深水区里的坚石”,体现了勇立潮头的战略眼光,体现了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体现了非同寻常的理论胆识。这就深刻地启示我们,理论必须深入改革发展前沿,关注人们所思所盼所惑,准确把握社会脉搏,积极应对实践挑战,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改革发展稳定的有利条件,才能不辜负党的厚望、人民的期望、社会的盼望。
服务人民群众、致力民生改善,在析事明理中维护群众利益,坚守人民至上的政治情怀。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人们的具体利益存在着很大差别。理论要为谁立论、为谁著说、为谁服务?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世界观、价值观、利益观问题,是一个根本政治立场问题。《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以大众视角观察社会现实,从米袋子菜篮子到住房安居,从看病医疗到教育就业,每个选题都来自生活、关乎民生,使我们深切感到理论并不灰色、道理更不遥远,其实蕴含在百姓衣食住行中,融会在人民群众心坎上。《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以朴素感情折射百姓生活,物价上涨使人们钱包变薄,房价过高让中低收入者望房兴叹,看病上学又使不少家庭返贫,这就深刻反映了群众生活酸甜苦辣,其忧国忧民之情之理,使人感同身受,发人深思。《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以鲜明态度维护群众利益,为实现人民群众利益最
大化谋思路、出对策、想办法,特别是对于如何抑制物价、房价过快增长,如何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不断增加劳动收入,如何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取信于民等等,都给出了合情合理、条分缕析的明确回答,目标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就深刻地启示我们,只有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原则,时刻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惑,群众才会才会更加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才能赢得群众更多的理解、响应和支持。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把实际状况、问题成因分析得很清楚,把有关政策、所作努力介绍得很明白。阅读本书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央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领导坚强有力,这是战胜困难的核心力量;各项政策措施思路清晰、成效初步显现,这是战胜困难的现实依据;全党全社会上下一心、共同应对,这是战胜困难的依靠力量。全书字里行间都传递着自信自强、不畏艰辛的时代气息,体现着团结奋进、勇克难关的坚定信心,承载着人民的期待期盼、信心希望,给人以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精神力量,是一本值得我们学习的好书!
第三篇:读《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有感
贴近实际的理论才有生命力
——读《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有感
肖 鹏
理论怎样才能有生命力和说服力?这始终是理论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只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理论才是有生命力和说服力的理论。
贴近群众。实践证明,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我们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提出和采取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各项改革和建设措施。我们说《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是贴近人民群众的,它的一个重要体现是这些理论热点是来自于群众的,是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本书编写者为了编写好这本书,从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问题中梳理出更为集中、更具特点的怎么保持物价稳定、怎么解决分配不公、怎么解决住房问题、怎么解决就业难、怎么解决看病难、怎么实现教育公平、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怎么遏制腐败八个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社情民意,体现了从群众中来、贴近群众的特点。贴近群众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是解民忧。该书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解答,既分析了“怎么看”又阐明了“怎么办”,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使人民群众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贴近生活。在工作、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一提到理论就挠头,觉得理论这个东西太高深了,搞不懂。有些人碰到单位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往往不愿参加,认为是浪费时间。这一方面反映了这些同志对理论本身认识有偏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的理论宣传工作离群众生活太远,使他们认为理论学习是领导干部的事,是党员的事,是理论工作者的事,与己无关。列宁在《论策略书》一文中曾这样写道:“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我的朋友,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列宁的论述说明,真正的理论是来源于生活的,也只有来源于生活的理论才能把本来苍白的理论变成绿色,才能有生命力。《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关注人民群众生活的大事小情,物价问题、教育问题、住房问题、看病问题等无不紧密连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深切关注。
贴近实际。贴近实际,就是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一书中阐述的八个问题都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都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问题既是理论热点,也是实践热点。这些问题准确把握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既作出了理论概括,又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中既有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也有学者的建议和意见。比如,在《重拳抑房价 保障助安居——怎么解决住房问题》这一部分中,除了提出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新国八条”精神,努力巩固和扩大前一时期调控的成果,努力实现市场供求量基本平衡、结构和价格基本合理的目标之外,还指出应该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在全社会倡导树立适度、合理、节约的住房观念。就家庭和个人来讲,应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放大住房预期。特别是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不应过早把自己“拴”在房子上,“先租后买、先小后大”未尝不是好选择。这些观点不失为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篇:读《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有感
读《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有感
像一位老朋友如约而至,2011年版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从怎么看到怎么办》面世了。捧读这本书,感受到了它一如往昔的鲜明风格:直面热点问题、富有时代气息,寓深刻于通俗、化厚重为简约,让人不禁一读为快。
这本书紧扣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8个热点难点问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语言阐述理论,用生动鲜活的事例讲述问题,似家人谈心,亲切自然,如沐春风,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阅读学习中得到理论的熏陶、政策的解读、智慧的启迪。对于青年人来讲,这本书堪称理论宣传普及的成功之作、形势政策学习的良师益友。
第一,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能够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国情,增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80后、90后的新一代青年人,我们欣逢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见证着祖国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发展。同时也深知,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前进的道路并非坦途。通过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认识。书中涉及的收入分配、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都是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是“成长中的烦恼”。这些问
题的集中凸显,说明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说明我们正面临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这需要我们在看到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而不盲目乐观、奋发有为而不动摇懈怠。今后1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将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时期,恰恰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时期。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未来走向,深刻认识当代青年人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加自觉地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来很有教益。
第二,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刻变革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不可避免,关键是要弄清楚“怎么看”、“怎么办”。《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一书,通过深入浅出地阐释和解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全面准确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从普通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问题,到青年人就业、“民工娃”上学问题,再到涉及全局的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用百姓话语娓娓道来。阅读这一篇篇文字,字里行间能看到一种真诚的态度,一种宝贵的勇气,一种关注民生、心系百姓的情怀,能深切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关
切和温暖,清晰地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和前景。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对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来,更加自觉地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贡献智慧和力量很有教益。
第三,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培养博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品格。学可立德,问则广智。阅读《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不仅能加深对具体问题的认识和了解,更能学习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这本书涉及的这8个问题,既是大问题,也是难问题,说清楚、讲明白并不容易。而它善于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观点认识问题,善于运用历史的、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这样就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寻找到事物的规律和发展的趋向。它还善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把逻辑的力量与事实的力量结合起来、把理论的严谨与表述的生动结合起来,展现了高超的说理艺术。与前几本理论通俗读物相比,今年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既分析了“怎么看”,又阐明了“怎么办”,体现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结合。由于这些特点,我们不仅可以称之为一本通俗理论读物,也可以说是一本哲学读物。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对于
我们拓展视野、开阔思路,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很有教益。
总之,《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以其选题的针对性、方法的科学性、语言的通俗性,为我们青年人进行形势政策学习提供了难得的好教材。希望每一位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青年人,都能读一读这本书,相信定会受益匪浅。
第五篇: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心得体会
《十八谈》、《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心得体会
我于2011年10月利用国庆长假期间,认真阅读学习了《十八谈》和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两部书刊,阅读后给我以强烈共鸣和深刻启发。
《十八谈》由一书中收录了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2010年6月3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何平九论的内容中的何平‛并非人名,而是‚河南日报评论文章‛的缩写,每逢重大政治思想动员,河南日报会以何平的名义发表政治评论文章,这种做法已经七年了。河南日报自2010年12月22日起至2011年1月21日止陆续刊发的9篇署名‚何平‛的系列政论文章。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个方面,深入论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方式方法等。从4月21号起,河南日报将陆续刊发全省18个省辖市的文章,统称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十八谈‛。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前提和保障,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当务之急。这是对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的一场‚大考‛,18个省辖市的领导感受更深。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氛围,形成合力,河南日报集中力量,精心编发‚十八谈‛稿件,展示解放思想的真思考、真成果,每一谈还配发署名‚何平‛的感言。18个不同角度,18种独特样本,在深入学习中深入思考,在深入思考中各抒己见,‚十八谈‛是一次精彩的集体亮相,是一席丰盛的精神大餐。
阅读完《十八谈》后,我深深感到文章中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心。对于指导全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方式、提升能力,破解难题、科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要从加强环境监察队伍建设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工作定位,改进方式方法,以改革创新精神和尽职履责意识,为郑州市环境保护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于2011年10月利用国庆长假,认真学习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这本书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一场理论学习的热潮。这本书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客观辩证分析问题,深入探究破解办法,读后给我以强烈共鸣和深刻启发。由‚‘涨’字牵动百姓心‛开始解读怎么保持物价稳定问题,从组合拳、转稳定、保供应、畅流通、强监管、增补贴几个方面生动阐述了中央宏观调控为保持物价稳定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体现了中央坚决保持物价稳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决心。‚劳有所得,干有所值‛,是广大劳动者的心声。当前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是多种原因造成 的,解决分配不公迫在眉睫。提高劳动报酬,提升最低工资标准;规范分配秩序,强化监管保公平;加大调节力度,财税杠杆缩差距;帮助困难群体扶贫济困促公平,这一系列措施现在已经初显成效。‚重拳抑房价,保障助安居‛,高居不下的房价牵动着广大百姓的神经。‚新国八条‛的出台、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现了中央强力控制房地产市场,抑制房价过高过快上涨的决心和信心。‚优先战略保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中央主要从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加大扶持力度;扩大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保障就业畅通等几个方面着手来缓解当前就业难的问题,努力为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铺就13亿人的健康之路‛,解决看病难,任重而道远。中央提出必须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着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在缓解看病难上取得扎实进展。‚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教育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由此,中央从缓解‚择校热‛、公平惠及‚民工娃‛、破解‚入园难‛、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方面努力促进实现教育公平。‚走好统筹路,下好一盘棋‛,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推动一体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打破身份束缚,财政‚三农‛投入稳定增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统一基本医保
政策、全面覆盖养老保险、城乡就业服务平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是中央逐步解决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所做的重大决策。‚由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说起‛阐述了中央对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强大决心,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体系,只要领导干部搞腐败,就要一查到底,绝不手软。
阅读后我觉得《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成功创作,凝聚着一批又一批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专家学者的智慧心血,体现了理论思维优势、方针政策优势、实践经验优势的有机结合,这是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向党和人民交出的优秀答卷。这就深刻地启示我们,理论工作者要找到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获得最大的价值实现,赢得更多的社会尊重,就要深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汲取实践创造的思想养分,提炼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和境界修养,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无愧于时代的重要贡献。
凝聚思想共识、培育信心力量,在伟大实践中鼓舞激励群众,把握昂扬向上的鲜明基调。时代前进需要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强大的进步力量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