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大学课堂重现学习之风
让大学课堂重现学习之风
小学、中学、高中阶段,学生对于必考科目都比较重视,即使对某些学科不感兴趣,但他们仍会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反复演练,上课时几乎不用教师去维持纪律,去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学生会自觉地专注于听讲。
然而到了大学阶段,一切都变了。课堂上专注于听讲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大多数学生都只是在自己的专业课上付出相对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听讲。而对于诸如英语、政治等公共课则花费较少的时间:对于一些去上课的学生来说,课上老师讲的即使在生动有趣,除非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否则他们根本不愿去听,埋头专注于“自我”之中,上课于他们纯属例行公事。甚至一些不去上课,逃课,缺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之所以高考前后,学生对于上课的态度有如此之大的转变,笔者认为这很大程度上与应试教育“高考指挥棒”有关。在大学之前,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学生都普遍认为“只要考试成绩好,就是最大的成功,也就会有好的未来”。在这种唯分是图观念的驱动下,整个社会都掀起了重视“知识”的狂潮,而这大大影响到了身心还不成熟的学生,他们错误地以为只要把成绩搞好,不管感不感兴趣,就会成为其他人眼中的“成功者”,因此课堂上出现一片学习的盛况就不难解释了。而到了大学,经历高考洗涤后的学生,仿佛已“得道成仙”,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公共课只有很低的“60分标准”,大学仿佛就成了“混日子”“混文凭”的象征。在本身没有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如果在没有外界对于课业的施压,那么学生几乎都不会再去专注于学习,不会再去课上听讲,公共课堂也就成了有教无学的“假”教学。而对于专业课,学生也不是出于兴趣,只是认为“现在不学点东西,没法给家人交代,毕业后,也不好找工作”,出于这种考虑,因此才会去上课。
综上所述,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学生的学习很少是以个人兴趣为中心的,更多的是来自于“外在因素”的鞭策。大学之前,在分数至上的理念下,学生认为好好学习,实现大学梦是个人的职责所在,是理所当然的。大学之后,在“就业压力”之下,学生以为把专业知识学好才能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而认为公共课的学习与找工作无关,因此不愿意去听,不愿意去上课。要解决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问题,需要从教育制度、教育环境、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改进,这不是本文阐释的重点。笔者写此文章的意图在于如何使大学里的公共课堂也成为与专业课一样的情况,即学生每节课都会去听,去记笔记。之所以要让学生花时间与精力去上公共课,是因为公共课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发挥着专业课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而这些对大学生来说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一旦缺失势必影响学生作为“完人”与“理想公民”的实现,所以一定要改变当前不注重公共课学习的现状。笔者认为,做到使学生在公共课堂上认真听讲也不难,就是与专业课的学习一样,跟大学以前一样,给学生施以外在压力,提高对学生的分数要求,加强课堂纪律的约束。
第二篇:让错误行为重现培养良好习惯
让错误行为灵活重现培养良好习惯
内蒙古锡林浩特油田学校 徐丽卉
我们知道,习惯就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自然的不知不觉、不假思索的行为。它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地、“自动化”地表现出来。人类的行为十之八九是习惯,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许多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家的名言都说到了习惯养成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以下两句话不但说明了习惯的重要,还告诉我们,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是可以训练的,是需要教育者不断加以强化并直到习惯养成为止的;王尔德说:“起先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曼恩的话同时道出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持续性。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长期培养,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增强学生好的行为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活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是乌申斯基又说到:“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
由于种种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会做出一些不符合规则的事,经常会犯一些小错误,甚至经过老师和家长的说教、管教还会重复犯同一个错误,形成一种坏的习惯;很多时候,孩子经常是当面说得很好,转身却又故态复萌。这时老师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应该想一想:为什么孩子屡教不改?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种行为?你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否合适?有些时候孩子性格内向,或者有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当面说教孩子会感觉受不了或者会当面顶嘴怎么办?还有可能错误的行为出现后班级没人承认或者不止一个人犯同样的错误时我们又该怎么办?
行进在习惯养成的大道上,怎样有效地纠正错误行为,改掉坏习惯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请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描述一
夏令营里,孩子们住在干净的寺院里。可是与之很不和谐的是,走在路上随处可见孩子们吃完扔掉的糖纸和卫生纸。说过几次后不见成效。其实我知道是几个大点的学生已经形成这样的习惯,改起来很难的。那天,又走在路上看到不少糖纸。我灵机一动一边走一边把垃圾捡起来,把它们一一塞到随身带的包里。走到教室,我没有立刻上课,等孩子坐下,我先不说话,他们静下来后,我把手放到小挎包上,慢慢拉开最后面一层的拉链,放慢动作,不再进行下去,手就放在那儿。学生开始好奇地问起来:“老师包里到底是什么?”“宝贝儿”我故作神秘,笑着等待他们更加好奇、更想参与的最佳热情。看到差不多了,“想看看吗”“想”。“想要吗”“想”。我从包里掏出第一张糖纸,给了第一个孩子。又费劲地从包里拽出第二张,然后是第三张直到第六张。我的包满满的,是我使劲塞进去的所以才这样费劲拿出来。“啊,是糖纸”说着有孩子就要随手扔下去,我不说话把它们一一收回来,暂时轻易阻止了他们扔糖纸的举动。孩子们感觉到什么,看着我等我说话。“这是刚才我一路走来捡到的,故事已经讲过很多了,真希望那个一路走来的是你!捡到糖纸的是你,而扔糖纸的不是你!上课!”
这次过后,扔糖纸和卫生纸的明显少了许多。
案例描述二
小强放在口袋里的一百元钱不翼而飞了。
我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从农家小院花高价买来的苹果干,却不想让孩子看到。|“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老师你要做什么?”孩子们边问边闭上眼睛,当然也有几个调皮的家伙不愿意按照要求去做,甚至闭上又反复睁开,最后大家都闭上眼睛趴在了桌子上。“请大家耐心等待我说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好吗?”“好了,睁开眼吧!”“这是什么?”“苹果干儿,我见老师买的。”“这是老师给你们的惊喜,每人两小块。”看到大家高兴的样子,我也很开心。但是随即我又说:“接下来还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会发生什么?”
趁着苹果干还都在桌子上,我把其中三个同学的苹果干又拿走了。“睁开眼睛吧!看看发生了什么?”“我的没了,我的也没了”三个人相继喊起来。“现在请没了的同学说一说现在的感受。”“很神奇”“很好玩”“还想让苹果干回来。”
“是呀,假如真的我们身边的东西没有了,钱丢了,我们还会感到神奇吗?还会感到好玩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唯一的感受就是难过吧,总想让它再回来吧?平日里我们都愿意的到惊喜,而谁也不想失去什么,尤其是失去快乐的感受,不是嘛?所以我们尽量不去做让别人失去快乐感受的人,而要做给人快乐的人。真希望小强的钱也能游戏般的回到她身边!”
几天后,一个同宿舍的男同学告诉我,他们看小强不顺眼,把钱放在了床上的褥子底下了。
案例描述三
孩子们在为广播操比赛做最后的努力,几个孩子的动作明显的不够标准规范。教练让大家停下来,笑着对大家说:“请大家看我的几个动作”,接着他把头一甩,学着女生。把衣服使劲向下拉,大家哈哈大笑。接着他说:“在比赛过程中千万不要这样子。”孩子们很快纠正了动作。
案例四描述
期末考试了,我们两个班的孩子们跑到别的班考试了。考完试,我有事去考场找他们却看到满地狼藉,看不下眼去。拿来簸箕和扫帚把那个教室打扫干净,锁上了门。赶紧端着簸箕到了其中的一个班门口,把簸箕放在门口。孩子们见我沉着脸进来,大多不说话了。这时我把簸箕端起来让大家看有什么,大家说这说那,明摆着吗,废纸团、乱纸屑,灰尘吗。我问:“你们说我从哪儿端来的?”他们说什么的都有。最后我说:“这就是从你们刚刚走出来的教室端出来的。假如那班班主任看了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们在自己教室知道保持卫生,为什么到别的班就不行呢?”他们低下了头,垂下了眼。
以上这几个案例是我在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一丁点经验之谈,与大家共勉。
案例分析
其实我们知道,孩子都有这样那样不好的习惯,儿童就好比小树,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可能要有多余的枝杈,教育者就好比园丁,要把小树多余的枝杈及时修剪掉。如果方法恰当得体,小树就能健康茁壮成长,最终成为有用的栋梁之材;如果方法不对头或进行硬性处理,就有可能使小树受到伤害,甚至枯萎。可见,教师在教育孩子时对孩子进行的批评或赞扬,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只有正确地运用了这种教育艺术,才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育孩子是需要教师的耐心、爱心的,因为儿童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儿童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该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我们要努力创设一个能使儿童感受到被接纳、关爱、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儿童社会品质不是讲解灌输的产物,也不是说教命令的结果。儿童社会品质的培养需要一个宽容和接纳的环境。而这种宽松的教育环境同样是需要教师付出努力的。
宽松的环境有助于儿童良好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展,而这种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又将反过来激励儿童形成对社会的良好认识、情感和行为。
宽松意味着教师要善待孩子的错误。我们应从儿童自身学习发展的角度,从他们自己积累经验的角度来看待儿童所犯的错误,而不仅仅是将儿童的错误看作是不符合正确标准的,更应看作是他们自身获取经验的必经途径。当教师发现孩子犯了错误并屡教不改时,说明孩子对错误并未察觉,此时的孩子对错误甚至是麻木的、无知的。这时就要求老师用心找到孩子犯错的根源,然后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情绪,在原谅孩子错误的同时,抓住孩子的错误不放,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要像润物的细雨,在无声中悄悄到来,创造性地、机智灵活地让错误重现。在孩子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让孩子对所犯的错误行为进行一次再体验,让错误行为对孩子进行一次看似无声却很可能是强有力的刺激,让孩子慢慢接受和懂得自我检查、自我反馈和自我反省,让孩子自己体会到错误行为是不美的,体会到错误行为的危害以及负面影响,然后加以正面的引导后,孩子就比较容易或更为自觉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以认真、积极、热情的态度,敏锐地抓住教育契机,灵活地创设环境、情境,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儿童的有效发展。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有教育、点点滴滴皆教育”。我们要随时观察,把孩子的错误记在心中,相机行事。要善于激发儿童思考、探索,调动与激励儿童主动、有效地学习,促使儿童自我反思、自我判断,促进儿童道德水平的提高。案例中,老师就是抓住一个个时机,设计了一个个让错误行为变相重现的情境和场景,让孩子们再度发现问题,从而让孩子自己醒悟到所犯的错误,明了自己行为的错误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通过活动得到发展。
培根道:“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每天从自己做起,如一地从小事做起,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持之以恒,使孩子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的校园会更美好,我们的社会风貌也会更良好。让我们一起努力!
第三篇:《构建高效课堂,重现课堂魅力》
构建高效课堂,重现课堂魅力
摘要: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应该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最根本的准则;高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关键词: 以学定教 学会学习惜时如金 全员参与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下面我就从怎样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课前准备充足,为提高课堂效率作好保障
课前需精心准备的内容很多。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切实的做法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即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第一,要为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环境。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进行科学分组和平等排座位。一个小组中要同时安排成绩、思想“好、中、差”三个档次的学生,形成原生态学习环境,让差生得到优生的帮助,受到优生良好道德品质、学习习惯的熏陶。排座位必须遵循身高、视力的特定规律,考虑性格差异。无论学生的家庭状况如何,学习成绩如何,都必须一视同仁。各班可以成立一个小组,由学生共同决定座位的安排与调动,尽量避免班主任包办。第二,指导学生充分地预习。预习分为整体预习、周预习和单课预习三种。整体预习就是指导学生利用寒假、暑假时间阅读下学期教材,周预习就是指导学生利用双休日预习下周要学内容,重点是找出疑难之处,尝试解决后作好记录。单课预习指每次上课前的针对性预习,它类同于我们平时进行的预习。这些预习将有力地促进学生自学。第三,加强三级备课。三级备课指初备、集体备和细备三次备课。初备是指教师在寒假、暑假期间钻研教材,定好目标。初备过程中,教师除系统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则,背诵学生该背的内容,写下小作文;典型题例自己先要做,相关的知识要充分学习。集体备是指提前一周集体研究下周备课时的教学方案。细备是指教师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各个环节的细节。
二、合理安排时间,创建学习型课堂
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们要改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
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坚决杜绝浪费时间的行为,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比方说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安排收发作业等。上课要守时,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三、优化学法指导,探究最佳教学途径
学贵得法,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传统习惯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得就越快、越好,一直认为教师带领学生,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来得更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学生成了被动的“哑巴”。
“教”也是有讲究的。教什么?怎样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教师绝不就题讲题,或只找出答案,而是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启发让学生进行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
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几乎都是让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教师几乎成了“哑巴”,不是说教师“无为”,而是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自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好比是在驾驶汽车,而教师好比是“路标”,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上“高速公路”,不走“岔路”。
四、完善督促机制,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
办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提升、发展,课堂两个关注,即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相信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教师的苦是在把差生教好。课堂纪律差是学生闲,闲则生非,课堂不允许一个学生闲,忙了,纪律就好,成绩就好。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必须有约束的机制。每个学生的课堂练习必须按时交,哪怕是交白卷,完成情况不好的要反思学习过程。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位同学每天至少举手发言一次。课堂上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写错的作业必须更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每位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学风格制订相应可行措施,督促学生全员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五、师生关系融洽,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取得好的效果。课堂气氛应该是和谐的、民主的,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教师要经常听取学生对于本科学习的建议,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要尽最大可能地尊重学生意愿选取学习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要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营造和谐氛围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教师必须主动地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
六、善于教学反思,改进提升教学水平
教”的反思是指导教师的反思。教师要写好课后记、单元后记、学期总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教师要整理自己反思内容,提高教研水平。“学”的反思指学生的反思。要指导学生及时的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改进学习方法,学生的反思要形成文字,要有改进的措施。加强师生双方的反思将会使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快速前进。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我们要切实的抓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使我们的学生人人成才、人人成功。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让作文讲评课重现生机
小组合作学习让作文讲评课重现生机
甘南六中杨先红
小组合作学习让作文讲评课重现生机
甘南六中杨先红 案例背景
写好作文是最让学生头疼和害怕的事,而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也是最让语文老师困惑的事。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细批改,但其效果却是令人失望的:学生对老师给予的评语要么不看(看分数或优良中差),要么看两眼后一笑了之。而我们的讲评课也往往就着批改记录不痛不痒地说一通,蜻蜓点水一下,对学生作文毫无帮助。案例分析
我的作文讲评课常用的模式是:批改时选取学生习作范文,课上由其本人朗读习作,其他学生听后从立意、选材等角度进行评价。这种模式最初确实受到学生欢迎,但是时间长了就不新鲜了,尤其是评价时没人愿意主动发言,老师只能被动点名,进行摊派式的硬性评价,作文讲评课成了优等生的舞台,大部分学生成了观众,对写作和评价的参与热情不高了。看到这种现象后我在自责的同时也在反思:作文讲评过程中不能由教师或几个学生唱“独角戏”,搞“一言堂”,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那么作文讲评课如何才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这时我脑中闪过开学初公布的教学计划中的比较醒目的几个黑体字:小组合作学习。我想何不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上一堂作文讲评课呢,心动不如行动。于是我以《——改
变了我》这一考场作文的讲评为契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首先确立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作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考场中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并学以致用。
2.在评讲过程中,善于发现和欣赏同学们文章中的美点,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案例描述
课前准备:印发考场范文《书香改变了我》
导入: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最夺人眼球、倍受阅卷老师青睐而得到一个高分吗?这节课我们就以上次寒假作业考试中的高分作文《书香改变了我》为例,讨论并学习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出彩?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将写作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挂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合作探究:学生先自读范文,然后以组为单位讨论,这篇考场作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呢?请将你组讨论结果分条记录并选出中心发言人按如下格式发言与大家交流:我们组认为„„我们组发言结束,谢谢。(课前我很害怕学生不讨论而陷入僵局,可是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对这一活动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在我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讨论不但很热烈而且有条不紊,有说的,有记的,人人参与,都成了课堂的主人。我不由得暗暗高兴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文本让每个孩子都有交流的机会,创设了平等、自由、和谐的交流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领悟写作要领。这样才能深入骨髓的逐步提高欣赏与写作能力。】
交流心得:(二年二班共有八组,我原想按组依次来交流,可当我问道哪组先来时,已有李宇婷组的代表站了起来。)
康楷:我们组认为:①文章选材真实,贴近生活。②结构完整,段落清晰。③结尾刻意点出书对“我”的影响改变。④景色描写烘托气氛,恰到好处。我们组发言结束,谢谢。(他们的发言已让我感到惊讶:这些评语以前都是我包办代替的。我想我们这些师者在教学中的角色确实该改变了: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独特感受。)
姜超:我们组认为:①字迹清晰,吸引阅卷老师眼球,印象分高。②语言优美,流畅,善于引用古诗文名句,让人感觉到作者挺有才的。③有过渡段承上启下,衔接自然紧凑。④结尾扣题,首尾呼应。我们组发言结束,谢谢。
王吉:我们组认为:①恰当引用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②每个片段后都有总结,排比段使全文浑然一体。③题目拟得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我们组发言结束,谢谢。
(学生们井然有序的发言,发自肺腑的评价,完全没有以往作文讲评时你推我让的无奈。当最后一组发言结束时,我似乎还沉浸在他们精彩的评论中。)
教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你们的评价打动了
我,我没有想到你们的发言这么精彩,这么有条理。下面我就把你们智慧的结晶书写在黑板上。
板书:考场作文佳作的特征书写规范整洁
题目别具匠心
结构精巧完整
选材贴切真实
首尾浑然一体
语言优美传神
教学反思:这次作文讲评课的尝试让我受益匪浅,也让作文课重新焕发了生机。我认识到作文讲评课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恰恰体现了作文训练的人文性和主体性,其过程是教师、学生、习作内容三者之间的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参与活动认识中的主体,只有学生的这种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淋漓的发挥,才会真正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才会出现新的生机与勃勃活力,学生的习作水平才会得以提高。
第五篇:大兴学习之风
大兴学习之风,争做文明学生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大兴学习之风,争做文明学生”
同学们,我们知道,现在是同学们学知识最好时机,再过10年或是20年,你们将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生力军。在新的征途中,将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与挑战。面临着无数的艰难险阻,如果没有现在的刻苦学习,就将无法肩负起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历史重任。所以,我们学校的每一位同学,都要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使我们祖国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就必须具有刻苦顽强的学习精神。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不下苦功是学不好的。我们都知道张广厚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可是你曾知道他考初中时,10道数学题他只会做3道。数学考试不及格,他落榜了。但是,张广厚没有气馁,他下决心要考上中学,在补习期间,他常常天没亮就回校:教室的门还没开,就站在路灯下,把做过的作业再仔细检查一遍。经过3个月的苦读,他终于考上了唐山市开滦二中。以后,他更是志向高远,刻苦学习,成为校、市的数学尖子。张广厚的事迹告诉我们:勤奋学习、积极进取。这种高尚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及其重要。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就能克服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障碍,奋发向上、自强不息,能使弱者,后进赶上先进,先进更先进。在我们历史上还流传着许许多多古人苦学的故事,像我们每个同学都熟悉的王冕学画的故事,爱迪生的故事,童第周的故事,海伦凯勒的故事等,那种苦学精神都是很可贵的。我们要特别提倡坚韧不拔和百折不回的学习精神。
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还必须珍惜时间。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们只要充分地利用它, 珍惜每分每秒,我们就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永世的辉煌。爱因斯坦, 爱迪生等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的生命将成为永恒。在爱迪生79岁时,他就宣称自己是135岁的老人,他用自己79年的时间为人类创造了135年的财富。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是一位一分一秒的时间都不放过的人。一个人如懂得充分利用时间就等于有效地延长着生命,把一天24小时变成25小时,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勤奋、刻苦、上进、拼搏这些人类至美的品德,无不从对时间的珍惜中得到展现。惜时和勤奋不仅是天才的摇篮,也是成就一切的基础。一天24小时,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但由于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不同,结果却不一样。只有那些珍惜时间,善于运用时间的人,才能比别人学到更多的知识,做出比别人更大的贡献。我们每一个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只有抓紧分
分秒秒的时间,学到更多的文化科学知识,长大才能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不知不觉中,中考临近了,小学毕业考悄然而至,我们其他同学又要在学习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过五关斩六将。我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从此刻开始,将成为我们成长的新起点!勤奋刻苦的同学,在这里播洒汗水,奋发向上的同学,在这里收获希望。同学们,让我们从这里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