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党校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党校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
考
乡镇党校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党校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最近,我们对全区7个乡镇业余党校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乡镇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网络的基础、作为创建学习型村镇的主要基地,在培训乡村党员干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部分乡镇党校生存窘迫,功能萎缩,具体表现为“四无”:一是无场所。部分乡镇党校只有一块牌子,根本没有集中学习场所和培训基地。二是无师资。有些乡镇党校除了组织机构如谁任校长、副校长之外,教师队伍建设无从谈起,遇到培训任务则临时从外
地或上级党校约请。三是无经费。一些乡镇疏于党校建设,连必要的教学器材都没有,现代化教学设备更是难见踪影。四是无培训。有些乡镇党校没有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长期培训规划,全年办不了几期班,培训不了多少乡村干部。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乡镇党委重视不够。部分乡镇党委没有意识到乡镇党校在干部培训中的重要作用。个别乡镇主要负责人借口经济工作压力大,中心工作任务重,基层工作头绪多,乡镇党委无时间、无人员、无精力去抓党校的建设。二是乡级财政投入太少。当前,乡镇财政状况紧张,很难对乡镇党校进行必要的财力投入。三是上级对乡村干部培训包揽太多。有时,上级直接调训乡村干部或农村普通党员,客观上造成乡镇党校在干部培训上过多依赖上面,失去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乡村干部对乡镇党校缺乏认同感。大多数乡村干部认为乡镇党校只是业余性质,培训环境差、教学力
量弱、学习收获少,远远比不上市、县级党校。从而对乡镇党校的有关培训兴趣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乡镇党校的生存危机。加强乡镇党校建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乡镇党校建设责任制。要把乡镇党校的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纳入乡镇的”双文明”考核内容,制定出具体的考核细则,由区委组织部和区委党校严格考核。同时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为乡镇党校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由其兼任党校校长,给其压力,促其出力。
二、多渠道解决经费问题。一是可以采取县乡财政和县级自管党费各出一点、乡村党员捐献一点的方式,解决乡镇党校的基础建设问题。二是从乡镇财产中划拨出一定的经济实体如林场、果园、种养殖基地作为党校的专用资产,一方面可以作为农村学员的实践和培训基地,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党校的“造血”功能,适当解决培训经费,起到“以园养校”的作用。三是乡镇党校可以开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并开展有偿技
术服务,以此解决部分经费问题。
三、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乡镇党校的师资队伍,从身份上来说,应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从专业特长来讲,既要有政治理论方面的人才,又要有农村实用技术方面的专家。作为乡镇党委,可以从乡镇班子成员、中小学教师、站所专业技术人员、乡村土专家、专业部门、上级党校中聘请高素质、高水平人员担任党校兼职教师。作为上级党校可以组织灵活的理论研讨和教学活动,促进乡镇党校教师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
四、严格干部分级培训制度。没有特殊原因,一般不要越级调训乡村干部。要明确乡镇机关和站所的一般干部、除村党支部书记以外的其他村干部、农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应由乡镇党校进行日常培训,从而调动乡镇党校的积极性,切实发挥乡镇党校的作用。
第二篇:泗阳县棉纺织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思考
泗阳县棉纺织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思考
------------------
2010-05-24
【字体:大 中 小】
一、我县棉织产业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县棉纺行业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行业,社会效益明显,为我县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004年底,我县仅有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6家,总资产1.5亿元。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围绕打造新兴纺都的要求,紧紧抓住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通过组建专业招商局、组团招商等多种形式,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先后引进了华威纺织、江南纺织、华泰纺织等规模较大的棉纺企业,目前,我县规模棉纺企业已发展到31家,是2004年的5倍,2005-2007年是我县棉纺织行业发展的最好时期。但在金融危机暴发后,我县的棉纺企业遭受的冲击较大,从2007年下半年起,生产迅速回落,到2008年底,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部分企业处于维持状态,绝大多数企业亏损。2009年10月起,我县棉纺织业的生产开始走出低谷,呈回暖向好趋势,效益逐渐走高,到今年3、4月份已恢复到2007年的最好水平。
1、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目前我县棉纺织行业已形成40万纱锭、年产9.5万吨纱的生产能力。2009年实现各类棉纱产量5.2万吨,是2004年的3.8倍;实现销产值9.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1%;用工人数5600人,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8%;资产总额8.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6.6%;利税总额1.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0.8%。其中有三家企业实现销售超亿元。
2、技术含量不断提升。
2004年以前,我县的棉纺企业生产的棉纱基本上是21支和17支,较低的还有10支,只有少量的32支纱,这些产品都是粗加工产品,成本高,利润空间小,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目前我县生产的棉纱大部分是32支、37支、40支、45支,产品的科技含量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现在嘉泰棉纺、恒泰棉纺织等企业色纺纱也可正常生产。
3、社会效益日益提高。
2009年底,我县棉纺织行业用工人数已达5600人,不仅为我县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吸纳了安徽、泗洪、淮阴等周边地区人员到来我县的棉纺企业就业,就业人数在我县纳入统计的27个行业中排名第四。
4、企业间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县棉纺织行业虽然处于蒸蒸日上的时期,但企业间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企业生产红红火火,如华泰纺织、江南棉纺织、侨兴棉纺、晶升实业、华鑫纺织等;有的企开工严重不足,如华威
纺织、嘉泰棉纺等,华威纺织10万纱锭投入生产仅一万锭;有的处于艰难的维持状态,如伟伟棉纺、盛源纺织等。
二、棉纺织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的稳定性差。
我县棉纺织行业是两头在外的行业,企业所用的棉花大部分是从河南、山东、安徽以及苏南等国内市场买入,也有部分是间接进口的。产品主要是服装和纺织制品的原料,而我国的服装和纺织品出口较大,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十分明显,因而国际市场的动荡也将直接影响我县的棉纺行业产销情况。
2、融资难、资金短缺。
融资难、周转资金不足,是棉纺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棉纺企业投资较大,所需的流动资金较多,从民间融资利息高,风险大,虽然有小额贷款但扣除风景险抵押金后,贷款成本仍然很高。贷款难是企业最为突出的问题。我县20家规模较小的棉纺企业如自行采购原料,满负荷生产,这些企业实现的税收总额应在1500万左右。但由于受流动资金不足的制约,不少企业只能选择来料加工,年税收仅10万元左右。
3、成本偏高,影响企业的发展。
我县棉纺企业所用的三、四级棉花近几个月价格上涨较快,每吨棉纱每月涨幅都在200-300元,今年4月份的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0%左右,与此同时,工人的工资也比去年增长15%左右。今年1-4月份全行业成本同比增长了36%,成本的加大收窄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4、劳动力短缺,企业开工不足。
最近几年,我县新投产的棉纺企业较多,一般工人和各类技术型员工缺口较大。据统计,仅东开发区的企业缺口就在1500人以上。造成员工不稳定、劳动力短缺主要原因是:一是少数企业以乱承诺、抬高工资待遇等非正常手段,互相争夺技术人才,造成行业内劳动力市场混乱。二是很多年青人不愿到本地企业工作,有到外面去闯一闯的愿望。三是我县原有的有一定技术和经验的熟练工人流失到泗洪、沭阳等地。四是有些长期从事棉纺的工人有厌烦心理,不愿在纺织企业工作。
三、几点建议。
1、大力招商引资,延长产业链。
目前长三角和珠三角都面临用工荒和用工成本高的双重压力,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棉纺行业势必要进行产业再次转移,这对我县做大做强棉纺织产业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应该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引进档次高,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坚定不移地构造新兴纺都,提高我县棉纺行业的竞争力。
2、改善企业招工、用工环境。
一是做好员工储备工作。鼓励我县纺织学院和各类职业学校走出泗阳,特别是招收到企业所需的各类员工,可以和学生签订合同,对于毕业后愿意在泗阳就业的,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政府和企业可共同出资免除其各类学杂费。二是做好企业员工稳定工作。杜绝企业虚假承诺,防止招工的无序竞争造成用工市场混乱和盲目流动。三是做好构建和谐劳工关系工作。协助和指导企业完善企业用工制度,改善工作条件,为职工提供良好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环境。
3、树立品牌意识,加大科技投入。
为应对能源、材料价格上涨,我县一批优势棉纺企业在原有竞争优势上,应加快科研、新产品研发步伐,对企业发展有较大制约的关键技术和工艺上取得一定突破。优势企业在带动整体行业进行技术革新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建立自主品牌,增强竟争力。
4、加强政策扶持,增加金融扶持力度
增加纺织行业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推进银企合作,进一步降低银行融资的门槛、简化手续,扩大质押物范围,促使土地、股权等都可以作为贷款抵押物。继续加大担保公司的担保规模,并降低担保费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公司债券、短期融资等手段,增加融资规模。突出抓好重点项目的招商服务工作,鼓励骨干企业采取联合、兼并、收购、参股等资本经营方式做大做强。
第三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发展状况调查
湖北省XX市XX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发展状况调查
系部名称:XXX 专业:XXX 年级:X
班级:X
姓名:XXX
学号:XXX 实践地点或单位:XX市XX乡乡镇府、同兴村、连棚村、枣林村、胡祠村、沈畈 实践时间:2011年八月四号——八月九号,共六天
报告正文:
我家在靠近农村的地方,在当地乡镇的各个村子有不少亲戚熟人,乘此便利我调查了我们当地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发展状况,并做了些思考。
我首先拜访了当地的乡镇府,询问了相关负责人陈店乡的基层党建情况,并获得了书面材料。接下来的几天我去了陈店乡管辖的几个不同的村子,并询问了当地的村干部、一些党员和农民,进行实地调查并进行了一些数据统计。
下面是具体调查情况: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情况
XX乡下辖26个村,有23256人。全乡共有30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26个;共有党员542名,其中农村党员464名。近年来,该乡党委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狠抓了村级规范化建设、党员先进性教育、“三级联创”、乡村干部管理等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了全乡第八届支部换届选举,使全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大部分农民党员切实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此次调查显示,半数的农户认为党员在劳动致富方面有发挥作用,多数农民党员能积极参与村“两委”工作,绝大多数村支部能够代表群众积极参与村务管理,较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以下为党建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与成效:
1、强化管理,严格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建立健全了党员登记制度,村支部日常工作考核制度、中心组成员理论学习制度等。
2、对换届后的村组干部进行了法律法规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农村相关科技知识、党风廉政建设、党务知识等的培训。
3、不断完善和创新载体,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发展好党员。村党支部认真遵循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严把关口,同时积极疏通出口,纯洁党员队伍。今年该乡发展党员20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8名。
(2)加大了对党员队伍的教育工作。2010年在乡党委、政府的组织下,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此次活动,让党员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大部分党员在此次活动后对我们党的事业有了新的认识,都表示要把热情继续投入到建设美丽、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工作中去。同时,在该乡开展了大规模的信访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村干部集中下访活动。通过对有关法律法规及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的宣讲、乡班子成员到村讲课、印发宣传资料到每户等多种形式,对各村广大党员进行了信访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同时对所有影响稳定、影响环境发展的矛盾、问题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摸底排查。
(3)开展了共产党员向组织和所在区域群众做出承诺的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广大党员的支持和认同。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融洽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该乡全年各项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了的组织保证和舆论支持。
(4)乡党委制定了党委成员帮贫扶困制度,对该乡的贫困党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特困群众进行了走访慰问,实施了五大关爱工程。同时,对有一定特长的困难党员和农村乡土人才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适时培训,充分发挥其特长作用。
(5)认真开展了“双向培养”工作。拟定了今年的培养计划和明确了培养对象,并落实了具体责任人。要求将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同时将这部分同志作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对象进行登记造册。目前该乡的“双向培养”对象有26人。
(6)该乡评选了党员示范户,并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各村共有党员示范户50户。
4、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情况。村组织活动场所相对简陋,设施较差,远远不能满足乡级系统化工作的开展。
5、党费收缴情况。目前该乡的党费收缴工作顺利,所有农村党员都能主动上交党费。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基本概况
1、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党员素质总体偏低,存在“一高三低”现象,即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科技水平偏低,“双带”能力偏低。
2、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不到位。部分农村党员组织纪律涣散、思想观念陈旧、党性修养偏低,一些农民党员包括外出党员对村党组织活动不感兴趣,很少参加甚至不参加组织活动,消极对待组织分派的工作,不愿交纳党费。
3、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软弱涣散,形不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些农村干部素质低,业务水平差,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履行职责不到位,使上级的政策、精神在落实过程中大打折扣,造成政令不畅,群众有怨言。
4、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帮助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
5、村级民主管理部到位。部分村党务村务公开较少,特别是财务方面不够透明,财务管理机制有待尽快健全完善。
(2)具体问题及成因
在新农村改革和发展向纵深推进同时,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暴露,反映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滞后及其执政能力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
1、党员结构性问题突出。一是老龄化问题严重。全乡464名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仅32人,占7%;55岁以上有206人,占44%。二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农村党员中女党员只有64名,仅占14%。三是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综合素质不高。农村党员中,高中以上文化120人,初中文化220人,小学文化124人,分别占26%、47%、27%。此外,少数党员还存在封建迷信思想,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个别党员涉及赌博、盗窃他人财物、滥伐林木等违法犯罪活动。致使党员结构性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基层党组织不重视发展农村党员,乡党委在发展新党员时,往往向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倾斜;部分支部党书记思想保守落后,担心优秀人才进入党组织后,会影响和分化自己的威信,进而“夺权”,所以不热心发展新党员。另一方面是农村群众素质偏低,而素质偏高的年青人,大都倾向于发展经济,政治意识不强,向党组织靠拢的愿望不突出,发展新党员也是“矮子里面挑矬子”。
2、基层支部阵地建设落后。全乡26个农村党支部中,只有同兴、伍店、胡祠村、连棚、刘店6个支部拥有较规范的办公室,其他支部是利用村小学作为支部办公和党员会动的场所,其中上周、枣林等村的小学教学楼还是被禁止办学的危房。这些不规范的阵地大都是村子两委办公室、计生和综合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为一体,比较简陋、狭窄;办公设施简陋不堪,一般只有陈旧的桌椅板凳,除了伍店、连棚、陈店主镇这三个地方拥有现代远程教育终端外,电话、电视、电脑等现代化设施一概全无;办公室应备有的制度、记录、图表等各种资料残缺不全。同时,大部分支部的“三会一课”等活动流于形式或很少开展,有的甚至不开展,各支部队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很少。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客观上是乡财政困难、村级经济薄弱,财力有限,无力投入的原因;客观上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够,不愿投入的原因。
3、优秀的支部班子产生较难。一是干部队伍青黄不接。许多支部平时不注意培养后备干部,一旦换届选举时就没有合适的党支部候选人,如:东罗和饶湾,原支部书记因违反计划生育未能继任后,现任支部书记分别是一名基本无工作经验的同志和一名55岁的已卸任村主任六年的同志;高岗和中桥等村多年来村主任、村书记由几名党员轮流担任。二是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下降,优秀人才不愿意当村官。由于村干部官小责大事多少薪,还经常被群众误解受气,致使农村年轻有为的“能人”经济意识强于政治意识,宁愿外出闯天下也不愿当村干部服务群众;部分村干部由于工作及生活原因也不安心任职,如枣林村原支部书记任职期间两次书面要求辞职,松林、何胡等村几名历任支部书记辞职去经商、务工。三是选举环境有待改善。如双河村,原支部书记是一名工作能力很强的党员,由于配合乡党委、政府工作被部分群众误解,在今年的换届选举中,个别党员进行串联使其落选。
4、支部执政能力偏弱。一是维护大局,确保一方政令通畅的能力偏弱。目前农村党支部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群众信任降低、威信降低的情况,讲话群众不听、许诺群众不信、指挥群众不从,在向群众宣传上级的方针政策,把党的政策交给群众,把党的方针落实到实处时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发展经济,带动一方共富的能力偏弱。许多支部工作时思路不清、经济意识不强、发展方法不多,在发展村级经济,带动群众致富上,支部的领导和带头作用没有充分体现。三是维护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能力偏弱。当前农村正处于体制和社会的转型期,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问题和矛盾多发,一些村干部嫌麻烦,群众有了矛盾纠纷不想去处理,一些村干部担心得罪人,群众的矛盾纠纷怕去处理,群众有诉求、甚至有涉访问题了也不积极处理,而是寄希望与上级解决。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较多,从当前的形式看,随着农村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群众对基层组织和村干部的依赖小,在新形势下,农村工作方法没有太大改进,工作效果大打折扣;从思想认识看,部分村支两委及其成员思想认识落后,班子不团结,只想当和事佬、太平官,工作不积极主动;从党员自身素质看,当前的农村工作政策性、操作性越来越强,部分村干部由于个人综合素质不高,在执政时,不能很好的贯彻意图、把握关键,工作质量差强人意。
三、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我参考了陈店乡乡镇府对自身发展的总结及相关行政人员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想法对党建中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建设党建工作办公经费支出保障制度,确保农村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首先,建议乡委将村级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支出预算,从而有效保证农村党组织有足够的经费开展党建活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其次,村级党组织要切实做到有钱办事、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把农村党建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二)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农村党组织执政的经济基础。加强党组织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从而加快发展;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经济实力,对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要把加快发展作为中心任务。个村党支部除集中力量抓好符合我村总体规划发展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外,还要充分分析和认识到我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围绕“产业活乡、工业强乡、商贸兴乡、和谐稳乡”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鼓励更多农民向科技含量高,收益较好的特色产业发展。同时各村支部还应该坚持以机制创新做大集体经济,通过多种形式盘点村集体资产,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
(三)紧紧把握好加强村党支部建设这个关键,发展壮党员队伍,优化党员结构,达到“五好”目标。一是发展壮大党员队伍,要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围绕加强能够在生产中带头致富的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培养锻炼有潜质的年轻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其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注意总结和推广做好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和发展青年入党工作的经验。还要加强对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帮助共青团切实加强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做好“推优”工作和加强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奠定基础,使共青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二是继续坚持“双向培养”的要求,加强对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力度,进而培养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三是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要接续推进以乡党校和村党员活动室为依托,以党员活动日为基本形式的“校、室、日”党员教育网络,不断扩大教育的辐射面。教育要突出重点,要讲究方法,注重实效。教育内容上,着力解决好个别农村党员思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淡薄、愚昧落后、信奉封建迷信等问题,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形成党支部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另外还要着力解决好一些农村党员政治法律水平低,应对市场经济的基本功差、缺乏致富能力和本领问题。
(四)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农村党支部的执政活力。首先要建立其富有活力的村级工作机制。鼓励村“两委”干部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乡党委要充分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着力于放权给村“两委”,努力解决对村级“统的过多、管得过死”的问题,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强化村“两委”的职能;要着力于减负村“两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为村干部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其次是建立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高度重视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建全议事规则,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用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尽量避免和减少失误,同时建立群众对决策实施监督的机制,让群众依法行使自治权利。再次是建立村“两委”分工责任制、“两委”联席会议、民主评选“两委”干部等制度,形成“两委”协调一致,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
这次的调查让我感触颇深。农村基层党组织并不容易,有好的领导、正确的方针、群众及各级基层干部的配合才能让其真正健康发展并保持良好势态。农村的发展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此外部分村子的贫穷状况及人员流失令人心中伤痛。一些村干部只说些官话、摆架子,只想让上级领导满意实则害己且害了这个村子。不过也有不少接受采访的人实话实说,向我说他们村的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社会交往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如不太懂得随机应变,不能很好的察言观色,碰了钉子就会灰心丧气。若不是有熟人的介绍和帮助,调查过程会更难。因此我觉得自己应该多接触社会,参加实践,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因为农村低层的许多人的生活还是那么辛苦,而我现在是在享受着富足安宁的生活,实在不应抱怨什么。
第四篇: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的调查与思考(2012-07-04 21:03:22)转载▼ 标签: 杂谈
为了解和掌握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切实加强和改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此,辽源市委宣传部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一、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下)311746人,其中城市150511人,农村161235人;小学校未成年人86977人,中学65418人,大中专(包括职高)院校5331人;特殊家庭(单亲、残障、流动人口等家庭)未成年人占全市未成年人口的近20%,约达62342人。
调研多次深入学校、社区、家庭,共召开座谈会18个,并对16所农村及城市的高、中、小学校1000名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总的看,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他们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有着积极向上的追求,竞争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创新意识普遍增强,他们充满生机和活力,是祖国的未来,辽源的希望。
二、存在问题
(一)、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
当前,部分正规学校尚未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不少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还存在着重智轻德的严重问题,在教学管理、治学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1、学校德育工作相对薄弱,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
部分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把德育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都是以各学科考分为标准,学生以考分“论英雄”。由于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工作,造成少数学生思想品德“滑坡”。有一部分未成年人缺乏远大的理想。学生之间在生活上互相攀比,金钱至上、“我字当头”、“唯我为上”,自我中心意识较强,社会责任弱化。这种现象在私立学校表现更为突出一些。
2、传统美德逐渐淡化。调查发现,48%的同学与父母有对抗和抵触情绪,不愿和父母交朋友,说实话。能记住情人节、愚人节是哪天,却说不出七一、八一是什么节日,问9.18是什么日子,有40%的未成年人说不出来。
3、教师职业道德滑落。极少数教师逢年过节收受学生家长的红包;调换学生座位时“以钱定位”;部分教师“办班敛财”。教师师德的滑坡,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4、缺乏对后进生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往往是批评多鼓励少、挖苦多表扬少、责难多引导少。个别学校和教师甚至对这部分学生放任自流,部分学校按考分分班,划分三六九等,导致少数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辍学,过早地流入社会。
(二)、家庭教育有误区。
1、家庭教育目标出现偏颇。家庭教育重心倾向技能与智力训练,忽视人格养成与身心素质培养,大多数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其它方面极少过问。表现为:重智商,轻情商;重关爱,轻体验;重经验,轻理性。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溺爱 型家庭教育使有些未成年人养成了追求享受、厌恶劳动、害怕吃苦、自私自利的恶习。某实验中学一名14岁的女孩在校园内鞋带开了,竟然自己不会系。高压型的家庭奉行棍棒政策,极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人格扭曲。放任型的家庭对孩子无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使他们失去家庭温暖,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形成不良个性。2001年到2003年间,某区法院共审理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89起,判处未成年罪犯133人,占判决刑事犯罪总数的12.16%,这些未成年人犯罪80%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关。
3、父母的不良行为对孩子影响极大。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人生态度、道德品性、文化修养等方面存在着问题,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4、未成年人的感情和心理承受能力弱。常听说“某校尖子生因一次考试成绩下降而服药自杀”、“某中学一初三学生,因挨老师批评而离家出走”之类的消息,这些现象与学校教育有关,更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5、特殊家庭的未成年人存在较大的成长隐患,这部分未成年人是目前最应关注的群体。特殊家庭的家庭结构残缺,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在部分农村或贫困矿区,单亲、残障、贫困、流动人口家庭,占未成年人家庭总数的20%,这些未成年人寄养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中,孩子身心受到了创伤,心理不健全,加之隔辈的老人过分溺爱和管理、教育方法不当,使他们 缺少父母关爱,抑郁、易怒、不驯、忧虑、好斗、缺乏激励,不能控制情绪,在学校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既自悲又自私,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常游离于学校、家庭之外,有的有意或无意随长辈参加封建迷信和教会活动。
(三)、社会环境不佳。
1、社会风气不正。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危害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一位老德育工作者感叹地讲:“校园德育教育在泥沙俱下的社会风气下,在强大社会浊流面前,犹如螳臂挡车。”
2、学校周边环境不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条件还存在很多不足,常年坚持“作战”在某些校园周围的小商小贩想方设法地哄骗未成年人,向他们兜售劣质食品,摆摊抽奖、卖口袋书、黄色卡通画、流氓玩具等现象屡禁不止。在某实验小学门前设摊骗学生抽奖的一天可达10伙之多,有关部门一去检查,他们立即“烟消云散”。检查过后,又聚拢在校园周围。
3、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匮乏。全市仅有青少年宫2个,图书馆(校园内除外)开放3个,爱国主义基地5个。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久失修,设施陈旧,难以发挥教育功能,有的已经面临关闭的危险。这些已经满足不了未成年人的需要,使大部分未成年人离开学校和家庭后不知去向何方。前不久,一小学校想组织同学祭扫烈士陵园,让学生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准备就绪后又改变了主意,原因是进入公园要收门票,孩子们只能“望门兴叹”。
4、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现象严重。一些未成年人把网吧和游戏厅当作自己消遣娱乐的寄居地。有的老师和家长视网吧和游戏厅为学生的“精神鸦片”,对学生影响很坏。据调查统计,小学校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和游戏厅的占15%,高中、初中的占28%,痴迷者占这些“网民”的85%,他们只要一有空闲就立即钻进网吧和游戏厅。有的上色情网站,有的参与赌博,有的与异性聊天。某县高中一名学生在网吧内参与赌博输去几万元;一名曾经获得奥林匹克数学奖的尖子生钻进网吧后,“走火入魔”,精神失常。有的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骗家长的钱,更有甚者不惜铤而走险,去偷、去抢。网吧和游戏厅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5、社会文化环境污染。影视作品、电子游戏、新闻传媒中渲扬的凶杀、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衔接不到位。
存在着“5+2=0”现象,“5天(校园教育)+2天(假日“大撒羊”)=0”。某中学班主任老师深有体会地讲:“周一和周五两天学生的思想存在很大反差,周一要对在家和社会闲散两天的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引导。周五学生们已经心态平衡,很有秩序地离开了校园,再到周一,孩子们的思想情绪又会再起波澜。”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接脱节,缺少统一协调的工作运行机制,没有确定一个机构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没有对各个部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科学的、细致的、完整的评价,缺少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几点思考
1、学校务必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纠正一些地方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切实改进德育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寓教于乐,使德育课成为孩子们真正喜爱的课程。要继续开展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幸福观、道德体验和诚信教育。要拓宽德育教学的渠道,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要把贯彻实施《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德育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学生不仅了解掌握《守则》、《规范》的基本要求,而且用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人人皆知,人人践行。
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的设施,组织开展富有趣味,怡性益智的课外文体、科技等兴趣小组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军事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等契机,组织学生开展夏令营、冬令营、“手拉手”、“少年雏膺行动”、少年军校等活动,让他们到生动有趣的课余活动中舒展身心,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要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教育广大教师树立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榜样力量,严于律已,为人师表,以德施教,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引导和影响未成年人全面发展。要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同时,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经常地、细致地关心每个未成年人的成长。
2、家庭务必将行为养成教育作为重点,并贯穿于品德、人格教育全过程。要从娃娃抓起,从家庭教育抓起。调查中显示,48%未成年人,认为“父母的言行影响最大”。各级妇联组织、教育局、社区要紧密配合,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工作载体面向社会广泛开展教育宣传,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时树立正确的成长观,使孩子们在健康向上、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成人成材。
3、社会务必将整治环境作为当务之急,并形成齐抓共管新格局。
首先,要抓好社区建设。社区组织要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社区内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依托社区的各种活动阵地,发挥社区内离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人才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同时,每个社区组织还要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对社区内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做出具体规划和安排。
其次,各职能部门要统一认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委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目标管理体系和工作考核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建立健全文明委协调工作机制。文明办要切实担起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加强指导的重要职责,宣传、教育、文化、体育、科技、广电、信息产业、民政、公安、财政、税务等部门,要结合业务工作,分工负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团委、妇联、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要发挥自身工作优势,组织开展好未成年人的道德实践活动。
第三,加大整治力度,净化社会环境。文化、工商、公安、城管等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实行严管重罚,坚决取缔校园周边的违规网吧,对容留未成年人上网和包宿的黑网吧要依法治理。对校门前违规经营的小商小贩,要严厉打击,绝不手软,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色情口袋书、黄色卡通画和流氓玩具等列入“扫黄打非”斗争和文化市场日常管理重要内容,一经发现,坚决查处,依法严惩,净化我市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各新闻单位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舆论环境。各种媒体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制作、刊播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公益广告。各种媒体针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内容,都要努力做到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趣性相统一,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加强正面宣传,传播先进文化。辽源信息网站要充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增设栏目,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指导,增加网上道德教育和点评。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校园、社区有组织地开办一批非盈利性的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提供活动场所。
第四,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和活动场所。要从未成年人成长进步的需求出发,把向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精神产品作为神圣职责。精心策划选题,创作、编辑、出版一批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图书、电子出版物、游戏软件等面向未成年人的读物和视听产品。市属文化艺术团要有计划地组织创作有利于塑造广大未成年人优良品质和身心健康成长的优秀作品,要加强少儿文艺创作和表演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少儿文艺骨干力量,大力繁荣和发展少儿文化艺术。
各级部门和单位要把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确保按照规定指标建设综合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青少年之家等设施,逐步健全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配套的市、县、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有关部门要对已建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进行认真清理整顿,名不副实的要限期改正,被挤占、挪用、租借的要限期退还。已有的未成年人专门活动场所,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面向未成年人、服务未成年人的宗旨,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把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于其中,充分发挥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功能。
第五篇:关于某乡镇劳务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加速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战略举措——关于**乡劳务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所谓劳务经济,就是通过开发劳动力资源,调整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再分配、再利用、再开发,创造更高经济效益,使农民收入快速增加的一种经济形式。党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小康,关键是加快发展农业
和农村经济,核心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重要途径就是把大批农民逐步从土地中转移出去。**乡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截止目前,全乡输出劳动力*多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0以上,年人均收入按最低标准3000元计算,总收入可达**万元。
一、基本特点
经调查发现,我乡劳务经济已实现了五个根本性的转变。
一是劳务输出的性质已由过去农民增收的一个项目,向牵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一种重要经济成份转变。以往农民都以农业生产为主,即使有一些外出搞劳务的,也只是小打小闹,偶尔出去挣点零花钱而已。但近年来,随着政府抓劳务输出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外出的劳务人员日渐增多,出现了长期在外、常年在外,甚至举家搬迁的输出形式。其安置富余人员的数量、所创造的经济价值,都是其它产业所无法相比的。由此可见,它已经成为牵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成为农村的一种重要经济成份。
二是劳务输出的形式已由过去的自我分散输出,向有组织的规模输出转变。我乡劳务输出工作曾一度处于自然发展状态,无人抓、无人管。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心计、头脑灵活的人先走了出去,但大部分是投亲靠友、奔熟人,你东他西,你南他北,不集中,没有形成规模。随着劳务输出工作重要意义被逐渐认识,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此后,有组织、有规模成为劳务输出的主要特点,有干部带的,有能人领的,有经纪人联的,但无论哪一种形式,都体现出了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
三是劳务输出的领域已由过去的县内省内,向省外国外转变。过去人们对劳务市场不熟悉,怕跌倒、怕摔跟斗,不敢出县、出省、出国务工,即使大胆走出去的,也都心里没底。2002年,我乡进县城务工的有421人,县外省内的有584人,省外的有312人,出国务工的没有。而2004年前10个月,进入县城的就达738人,省内的1975人,走出省外的1046人,国外的17人。如果说进入县城务工是利用了地缘优势,那么众多走到县外、省外、国外的人,则更多是因为具备足够的能力、创新的魄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输出人员层次的提高。
四是劳务输出的行业已由过去单一体力型,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转变。过去的劳务人员大多从事建筑力工、装卸力工等体力活,从事技术工种的不多,而现在却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发展。目前从事装璜、磨工、焊工、车工、钳工、机修工等技术工种的人员已占相当比例。特别是去年以来,向哈药厂、哈轴承厂等一些单位输送了一批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这些单位的岗前培训,将来成为这些企业的技术工人。这一方式架起了我乡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智能型转变的金桥。
五是劳务输出的效益已由过去的补充收入,向主导收入转变。过去,劳务输出大多是农民在农闲时出去干一点零活,土地完全转让、远离家乡一心在外搞劳务的少,收入少,只能作为农民的补充收入。而现在,劳务输出的一些农户把土地全部转包出去,举家搬迁;或主要劳动力常年在外,妇女或老人在家经营土地,劳务收入远远高于在家从事农业的收入,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的主体收入。
二、现实意义
实践证明,发展劳务经济对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通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外出搞劳务的人员,把土地转让出去可以得到一份收入,在外务工又可得到一份收入,而且在家农户的土地因此增加,收入也随之增加。因此说,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
2、通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前提是非农产业大发展,劳务输出能够不断将农业劳动力吸纳到非农就业岗位,不断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从而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改变了农业中种植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另外,土地的集中,有利于调整农作物布局,又使林、牧、副、渔等产业得到有效调整。
3、通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农民富裕后必将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速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有利于农业水利工程的兴修,会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力整体水平的提高。
4、通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广大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劳务输出不仅仅是出去务工,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一是转换了脑筋。在外面怎样能挣钱,怎样挣大钱?环境迫使他们要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养成良好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