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状况调查与思考
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状况调查与思考 【摘要】:基层公安民警直接负责跟群众的接触和交流,其工作内容涉及到了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各个方面,对其工作质量的要求较高。由于基层公安民警一直工作在一线,其言行举止代表着我国所有公安队伍和政府的形象,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多年来,我一直工作在基层民警岗位,工作过程中我明显的感觉到广大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其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就针对基层公安明镜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了解广大基层公安民警的想法,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且采取正确的方法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促进我国基层公安队伍的健康发展。【关键词】:基层;公安民警;积极性
一、造成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管理体制不顺
1、目前我国公安部门在管理过程中采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受上级公安机关和地方政府的双重管辖,其工作过程中容易受上级领导部分思想和命令的左右。由于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公安部门在工作过程中所受干扰因素较大。如经常出现地方政府出面说情,导致公安部门不能够按照正常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另外还会出现调派公安机关人员完成一些非警务工作,造成大量警力资源的浪费。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眼中,公安部门能够为群众提供所有类型的服务,遇到问题群众首先会选择报警;当然也有群众认为警察代表了暴力,是政府用来打压和管制群众的机器;在人大代表眼中警察是一个执法人员;面对这么多不同的角色,基层公安民警开始对自己的职责和定位捉摸不定。平时工作过程中经常会有民警问:我们的职责是什么?我们到底该做什么?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民警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较差。
2、我国目前仍然采用财政拨款的经费机制,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安部门需要处理的工作类型和数量越来越多,财政拨款金额确没有相应的增加。财政所拨经费除去民警的工资,还要支付其办公所需的水电费、油费以及差旅费等等,经费数量严重不足。从工作角度来看,警察也是一种职业,需要获取工资来满足其生活需求。经费不足导致公安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比较困难,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也会下降。
(二)单位内部利益分配不公
我本人所在的单位名义上为黔东南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的内设机构,但是,支队民警领取的是州里面的住房公积金及增量补贴,抽调到支队科室的人员又和支队民警一起得到州里面的住房公积金及增量补贴,还在基层工作的一线民警领取的是工作所在地县市的住房公积金及增量补贴,由于县市住房公积金与州公积金相差较大,各级领导对待基层民警的合理诉求不闻不问,过于强调组织规定,基层民警敢怒不敢言,不给基层民警解释和争取,导致领导与民警身份、地位,收入的不公。以上分配不公是影响和制约民警发挥积极性的客观原因。调动积极性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在利益分配上统一,给基层民警以实质性的关怀和爱护。久而久之,导致基层民警怠工、怨工,在工作中出工不出力。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存在,极大地挫伤和损害了民警的积极性。
(三)警力不足、超负荷工作量使警察不堪重负
1、近些年来,各种犯罪和治安事件层出不穷,需要大量的警力。虽然公安部门每年都会招录一批警力充实到民警队伍中,但是这跟公安部门增加的工作量相比,微乎甚微。据调查,我国大部分的基层民警每天需要加4小时班,不能得到足够的休息时间,其健康情况堪忧。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导致民警工作过程中承受的精神和心理压力较大,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2、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安机关开展从严治警,对公安队伍进行了大力整顿,但是忽略了警察的身体承受能力,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发展。(1)警察需要24小时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支持,警察的工作时间比一般职工的工作时间要长得多。警察也是人,也需要正常的吃饭和休息,但是这种身体正常的需求确跟其服务宗旨相背离,面对群众的需求他们不断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
(2)繁重的工作,导致民警的休息时间较少,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其家人,导致家庭矛盾频繁发生。特别是节假日期间,民警需要坚守在每个岗位中,不能够实现其跟家人团聚的愿望。警察也是社会人,也拥有正常人所拥有的各种感情,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其精神归属出现问题,必然造成其心理压力的增加,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
(3)公安部门的政工服务质量较差,他们高高在上,对基层民警的需求不能及时掌握,缺乏对基层民警必须的关怀。工作过程中还一味要求广大基层民警能够表现出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对民警的家庭和思想状态毫不关心,导致民警消极怠工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四)群众对警察的要求片面化
长期以来,人们过分关注警察的义务,认为他们拥有执法权利,处于上层优势地位,忽视了对其个人权利的保护。如在治安事件中,如果群众出现过激行为,人们能够理解其所处的环境和心理变化,但是如果发生在警察身上,就不容易被理解,导致冲突事件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暴力袭警事件频发,警察的安全性受到了较大的威胁,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二、提高和调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意义 公安部门是我国主要执法部分,负责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是我国各项生产和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工作过程中,民警积极性的大小直接关系着其工作质量,同时也关系着我国各项秩序是否能够正常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首先,提高警察工作的积极性,能够实现公安工作质量的提高。哲学中证明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作用和反作用效果。长期以来,公安部门深陷繁重的工作中,将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处理各项事务,忽略了对民警思想意识的培养,导致其整体思想意识水平不高,影响其工作质量的提高。大量的实践证明,加强对民警思想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的基本方法,二者相辅相成,只有民警提高了其思想意识水平,才能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推动其各项业务的正常进行。
其次,提高警察工作的积极性,能够保证公安工作成绩的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警察在工作过程中采用的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其绩效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警察的工作积极性较差,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能力,导致其工作效率较低,工作质量不能够得到保证。提高警察工作的积极性,能够使其在工作过程中发挥其主动性,以取得较高的工作绩效。
三、提高警察工作积极性的途径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政治建警 思想是人和其它动物的主要区别,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主要特点。思想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警察的工作积极性,所以首先要加强警察的思想教育,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具备对社会中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肩负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重大责任,他们承担着制裁和保护的双重角色,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要比其他人高出很多。只有提高其思想意识水平,对当前社会和政治形势形成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扬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够实现其对自我的控制,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先,做到舍小家,顾大家,才能够使其在面对困难时能够迎刃而上,克服各种阻碍,顺利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各项任务。
(二)理顺体制,强化警察的执法保障机制 改革现有的公安管理体制,建设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相适合的管理体制,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改革以前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突出公安部门的领导地位。在充分保证党的领导地位的基础上,建立公安机关内部垂直管理机制,降低政府部门对公安机关的干涉。重新进行各级公安机构建制的分布,按照城区规模和管理内容的不同设立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公安部门,实现其各项事务的统一管理和指导,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安部门的整体优势,实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优化配置。同时降低地方政府对公安机关工作的干涉力度,做到其对公安工作相应的监督即可。同时还要加快公安队伍素质的建设,不断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工作效率,并且逐步缩小不同级别民警之间的待遇,充分调动民警工作中的积极性。
2.改革现有人事管理制度,建立我国公安机关特有的管理机制。公安机关在管理过程中采用了半军事化的方式,其基层工作人员数量较多,工作过程中需要的专业性较强,同时其工作过程中的危险性较大。管理过程中大部分民警工作在一线,其领导岗位人数较少,民警职级和待遇处于较低的水平。人事管理过程中要根据民警工作的这些特殊性,给予其不同的职务序列,并且合理设置其水平水准,保证其工资待遇高于地方,低于军队,不断改善其生活水平,降低跟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的薪资差别,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公安民警的队伍建设
公安机关工作中缺乏大量的警力人员,国家和政府部门要采取各种措施,招录更多的人员充实到公安队伍的建设中去。首先要保证公安部门的警力数量,按照每个地区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治安情况的不同科学的设置警力人员数量。第二要提高警力人员的质量,严格把握警察的入门关,警察招录过程中要优先考虑公安和政法院校的毕业生,保证招录的警力人员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和执法意识。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警力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水平。第三要提高现有警务管理水平,为了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国外将大部分的警力分配到了公安工作的基层,但是目前我国公安机关中工作人员数量较多,基层工作人员数量严重缺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头重脚轻现象,一方面增加了国家财政的负担,另一方面不利于公安各项工作的进行。第四提高公安部门的科技水平,科技决定生产力,公安部门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其设备和人员的技术含量,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坚持从优待警
鉴于当前严峻的社会形势,公安部门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为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各级部门要加强对警务人员的关怀,为警察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政治上,加快公安部门人事制度的改革,不断拓宽其用人渠道,做到能者居之,通过人事关系的改革调动广大公安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在公安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过程中,不断增加警察的优惠政策。首先,加强对警察各项权利的保护。目前我国对警察执法情况监察的部门非常多,但是对警察权利保护的部门确少之又少,导致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各项权益受到侵犯时,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所以要尽快建立警察执法权利保护委员会,在国家各级执法部门的支持下,实现对广大公安工作人员权益的有效保护,使其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其次,要通过各种途径引进资金,改善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加强其各项办公设施的建设水平,为基层民警工作人员提供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
3.在生活上,给予警察适当的关心。如定期对基层民警工作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对患有疾病的警员给予相应的资金帮助,帮助其迅速恢复身体健康。同时设置特困救助金,对于那些生活中有特殊困难,需要照顾的同志,给予适当的救助。根据警务工作的需要,为警察制定比较合理的休假计划,保证其得到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另外还可以通过多方筹措资金,保证警察工资和各项福利的正常发放,解决其生活基本问题。开展各种类型的文体活动,丰富其业务时间,使其能够充分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到工作中去。
(五)合理设置绩效考评机制
心理学家通过对人们心理特点的研究表明,人类具有加强的归属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其他人的肯定。绩效考核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对每个人工作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确定其绩效的高低。公安部门也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对每个民警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且要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性,提高警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具体的实施策略有:
1、成立专门的绩效考核部门,负责制定相关的绩效考核标准,并且对警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和评定。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和通报机制,确保公安部门各项信息的畅通。
2、开展各种评优活动,在公安机关各个部门之间开展各种业务能力评比活动,如办案速度、调节能力、执法能力和贡献大小等,通过对公安部门各项业务能力的评比,提高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在整个公安部门中树立榜样作用,为民警未来的工作提供方向。使其能够朝着目标的方向不断前进,实现公安机关人员素质水平的整体提高。
3、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将评比考核的结果跟民警的绩效考核挂钩,对比业务比较突出在警员,在进行绩效发放、干部选拨以及记功授奖时优先考虑。公安机关跟其他的企事业单位不同,他们肩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必须提高其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其工作质量的提高。针对当前公安队伍中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我们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采取各种措施尽快改善,切不可麻痹大意。【参考文献】:
[1] 胡建刚.《论新公共管理思潮下的警务机制改革》.[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报 , 2005年2月第21卷第114期.[2] 么子国.《论公安经费保障机制的完善》.[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报 , 2005年2月第21卷第11期.[3] 邹少陶.《公安实践与思考》.[M].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2年2月第1版.[4] 陈琴.英国警察组织的发展趋势及启示.《公安学论丛》.[D].法律出版社第1卷.[5] 王彦吉,余凌云.《当前英国警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报, 2005年1月第21卷第113期.[6] 张立新.《警察执法中的权益保护》.[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2月第21卷第113期.[7] 王渤.《发达国家警察管理制度》.[M].时事出版社.[8] 黄维维, 范季海.浅论公安执法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
第二篇:浅谈如何调动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
文章标题:浅谈如何调动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
浅谈如何调动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
积极性是指人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在行为活动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主动自觉、认真负责、热烈紧张、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公安民警(以下简称民警)工作积极性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民警意识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内在联系的情况下,在本职工作
中所表现的主动自觉、认真负责、热烈紧张、勇敢顽强的工作态度和以奉献为荣的精神境界。县级基层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治安,确保一方平安的前沿阵地,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公安工作的全局。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政治建警,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核心动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思想教育,提高人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从而指导人的正确行为,防止在行为上发生偏差。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凝聚人心的工作。通过教育,可以使广大民警保持思想统一,团结一心,步调一致,形成合力。总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灵魂,是统帅,是一切公安工作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西方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对我渗透的渠道和机会进一步增多,敌对势力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意识形态出发,大肆对我进行心战、策反和渗透活动,寻找“代言人”。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更加活跃,社会上少数人为了寻求其政治、经济利益,将无所不用其极,千方百计在公安机关和民警队伍中寻求“保护伞”,公安队伍中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更为尖锐复杂。特别是基层公安民警常年处于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一线”,接触的社会阴暗面多,对民警的理想信念、立场观点、是非标准和价值观念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政治建警,打好“预防针”,用足“防腐剂”,提高“免疫力”,让广大民警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坚决挫败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政治图谋,在渗透与反渗透、演变与反演变的斗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使公安队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最大限度地保证其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二、正确实施奖惩,坚持以工作绩效公正评价,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持恒动力。
现代心理学的原理表明:在社会群体中每个群体成员都有归属感,都希望自己的工作绩效得到公正的评价。如果评价公正,则起激励作用,如果不公正,则会使人产生苦恼不安和紧张心理,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要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坚持以工作绩效公正评价民警,并根据考核结果,正确地实施奖惩激励,从而使民警得到到公平的评价和回报,激发起积极性。一是评价与奖惩要客观。奖励是对人们的某种行为给与的肯定,如果奖励得当,可以进一步调动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奖励不当,名不符实,不仅会使没有受到奖励的人感到不公,挫伤其自尊心,还有可能使被奖励者感到受之有愧,产生内疚心理。而惩罚是对人们某种行为给与的否定,惩罚得当,既能消除行为人的不良行为,还可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惩罚不当,或偏轻或偏重,不仅达不到惩罚的目的,还会导致侥幸心理或激发矛盾。二是评价与奖惩要及时。对民警中好的和不良行为,都要及时给与相应的评价,及时奖励或惩罚,使被奖励者或被惩罚者都感到组织上时刻都在关注着自己,使好的行为从组织的反馈中得到发扬光大的动力,使不良的行为从组织的反馈中感到压力,在本单位本部门的民警记忆犹新之时即受到启发和激励。如果时过境迁,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民警都容易产生“无所谓”的心理,影响奖惩的效果。三是评价与奖惩要公正合理。评价要掌握好“度”。无论奖励还是惩罚,都要留有余地,不要无限拔高,把话说死。如有十分成绩,就说七、八分以利继续奋发努力,防止骄傲自满;对民警的缺点错误,更要注意分寸,要根据其心理承受能力,做到既指出不足和错误,又寄予期望,增强其改正错误的信心,逐步引导、启发其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三、关心、爱护民警,坚持从优待警,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助推动力。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则产生于需要。也就是说,人的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因此,满足需要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而在各种需要中,人们对物质生活基本条件的需要,对被尊重、被关心、被爱护等人身基本权利的需要又显得尤为迫切。如果连上述几项基本的需要都得不到满足,人的积极性是难以调动起来的。基层公安民警常年战斗在同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犯罪分子和治安灾害事
故作斗争的第一线,工作充满了危险性和艰苦性,随时随地面临着生与死、苦与乐、情与法、荣与辱的严峻考验。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严峻复杂,公安保卫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而公安工作经费又难以得到有效地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关心、爱护民警,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措施,以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一是要在政治上从优待警。要以公安改革为契机,加快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用人渠道,进一步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治环境。二是要在工作环境上从优待警。要加强民警执法权益的保护,把民警的权益保护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对严重侵害民警及其家属权益的案件要依法严惩。对因执行公务而负伤、遭受围攻的民警及时予以慰问和抚恤。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努力改善基层公安机关的办公条件和设施,为民警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三是要在生活上从优待警。要关心民警的身体健康,定期组织民警进行身体检查,并建立民警健康档案,对患有严重疾病的民警要想方设法予以全力救助。要结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安排民警的休假时间,对在法定休息日、节假日加班的民警,尽量安排其补休。要通过科学理财,多方争取资金,确保民警的各项正当福利、补助发放到位。尽最大可能帮助民警解决家属、子女下岗、待业、入学入托等实际问题。要丰富民警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振奋民警的精神,保持其高昂的斗志。
四、领导率先垂范,坚持典型引路,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引导动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者的带头示范是对民警最实际、最有力的动员和教育,对民警的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的作用。只有通过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的发挥,才能进一步增强民警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才能够感召民警,赢得警心,以进一步促进和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一是领导干部要带头爱岗敬业,遵纪守规。要在民警中响亮地提出“向我看齐”、“对我监督”的口号,凡是要求民警做到的首先带头做到,凡是要求民警遵守的首先带头遵守,并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来鼓舞、鞭策民警。二是领导干部要知人善用,科学、合理的使用干部。要坚持任人唯贤,坚持以实绩取人,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同时还要能容人之长短,知人善用,用人之长,避其之短,使民警从事与其相适应的工作,创造一种催人奋进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三是领导干部要作风民主,善于授权。要做到在工作中相信和依靠民警,充分相信民警的能力,使民警感到有用武之地,能使民警产生自信心、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四是领导干部要胸襟坦荡,勇于自责。基层公安工作千头万绪而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多,工作上出现失误在所难免。如果领导者总是把责任推给民警而不主动承担或是害怕承担任,就会使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地挫伤。反之,如果领导者有坦荡的胸襟,能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勇于承担责任,则会使民警保持或增强取得工作成功的信心,激发民警更加奋发努力地工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民警身边的先进典型是一面旗帜,与单纯的理论说教相比,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吸引力和号召力。民警通过学习先进典型排除困难以公安事业为重的风范,克服困难以奉献牺牲为荣的精神,可以把潜在的自尊心、进取心激发出来,把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工作氛围。因此,利用先进典型带动,是提高民警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坚持真实可靠的原则。在选树、宣传典型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维护典型的本来面目,不添枝加叶,刻意渲染,将典型变形走样,让广大民警感到既可亲可信又可学可鉴;二是要坚持群众性原则。民警满意不满意、服气不服气、认可不认可,应当作为典型是否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因此,在选树典型时,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调查研究,挖掘出广大民警公认的典型。三是坚持对典型的关心爱护原则。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先进典型,为它们的进一步成长创造条件,同时在学习、提职、晋级方面给予优惠条件,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浅谈如何调动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谈如何调动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
第三篇:公安民警幸福感调查与思考
公安民警幸福感调查与思考
一、背景和意义
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幸福感”渐渐成为了心理学中一个热点的研究领域。人们希望通过对现在社会个人幸福感的研究来分析出现在人类对生活状况的主观认知情况。因为现在的社会是个不断发展的社会,现代化的同时带来了物资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从而使得我们对幸福感的探究变的更加的重要。
近年来,在我国“幸福感”也逐渐成了一个关注度极高的热词,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将“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放到了重要位置。“幸福感”的作用已经被社会所肯定,社会普遍认为其就是不依赖于任何外来的客观标准而是来自于人们内在的主观感受,于是也被称为主观幸福感,主要由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生活满意度构成,与物质享受、精神追求和情感温暖等因素息息相关。目前已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域和不同职业人群的幸福感指数进行了调查研究,但有关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幸福感调查研究情况却鲜见报端。事实上,公安民警的幸福感不仅影响着民警个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安事业的荣辱与成败,其作用不容小觑。公安机关是我国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经济活动和民众生活得以有序展开的重要力量。对于我国的警察群里而已,其面临的压力之大是其他职业所无可比拟的,而伴随着这样的职业性质,广大公安民警的心里健康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12月20日,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多次强调要让公安民警“真切拥有成就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真正做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为新形势下的公安文化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新思路、新要求。但是,如何提升民警幸福感却成了各级公安机关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因此,我们对公安民警幸福感开展样本调查研究,既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不同警察群体之间的幸福的差异,也为明确各类警察人群在面对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所会产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展开针对性的分析和解决。从而真正的做到了解公安民警“幸福感”的具体依托和形成。保障人民警察的幸福生活和快乐工作,让我们的警察队伍成长的更加健康与和谐。
二、方法和对象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民警幸福感调查问卷》对**市**区分局部分民警开展了思想状况问卷调查。在抽样的过程中尽量实现了样本在不同性别、年龄、警种,职级、任职年限之间的平衡,提高调查样本对于公安队伍的代表性。此次问卷调查共设选择题40条,问答题5条,共有120名民警参加问卷调查,主要从职业荣誉感、工作归属感、事业成就感和生活满意感等情况对民警的“幸福感”深入调研,并对分局创建幸福警队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讨。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对于职业荣誉感而言,大多数民警对自身荣誉感看待较重,较珍惜自身职业。从对有关警察职业的看法,及对自身职业荣誉感的认知这个几个问题来看,大多数的民警对警察这份职业抱有很强的荣誉感。有78%的人认为,职业荣誉感是警察职业不可或缺的一份动力。所以对于现在的警察而言,职业荣誉感是他们在精神上热爱这份职业的关键点。但是同样的单纯从选择警察这份职业的问题回答中,我们也看到了,现在虽然大多数在职的警察对本职的荣誉感很看重,但是当初报考警察的动机也不仅仅处于对警察职业的喜爱和向往,报考警察职业的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出于职业情感理想、谋求公务员待遇、家人的建议意见成为三大主流,数据显示:喜爱和出于追求荣誉感而报考警察、出于寻求一份稳妥的“铁饭碗”和父母及亲友的要求、建议,分别占35.3%、33.5%和21.6%。另一方面,目前的青年对所报考职业(警察)的前期性认识更充分,其报考决定也更为理性,对岗位也更懂珍惜。74.8%的新警表示体会到择业的不易,对现职业倍加珍惜。79.4%的新警面对其他职业收入待遇高,能理性认识并接受职业间的这种待遇差别。所以从这些分析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警察荣誉感是一个警察认知自我,加强工作责任心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态度,但是荣誉感并不能完全装换成对这份职业的热爱,还是必须结合实际的生活和工作,在工作的收入,稳定性等各方面做好保障,这样才能使警察这份职业的“幸福感”得到稳步的提升,才能够让警察会以职业的荣誉感为奋斗的目标。
(二)、对工作归属感的问题进行分析,大多数警员对工作内容还是存在颇多质疑,工作是否和本职相适应成了最主要的问题。对现在警员所处理的日常工作和本身的预期相比较。有45.3%的警察认为其工作和所处职位应负责的内容有出入,有44.2%的警察认为他们的本职工作完全符合预期想法,剩下还有10%的警察认为现在所做的工作完全和预期不符,没有工作的方向和动力。从这一个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工作的归属感,警察这份职业因为其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每每都需要负责各种疑难类的案件。所以,对工作的归属感非常强烈,如果一个警察无法爱上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那么对于这份职业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感,从而降低自己的“幸福感”。同时对于职业的调查中,对于警察的这份职业而言有88%的民警表示仍然有较强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并且有87%的民警表示会努力工作,争取有所成就。假如让民警重新选择职业,61%的人表示会继续当警察,29%的人会选择其他党政机关。这也看出了现在还是有很多的警察对本职工作的“幸福感”感受不深,没能真正的融入这个职业,融入这个集体。
(三)、从职业成就感这方面出发,大多数警察认为成就感的中心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本身的职业成就,二就是社会肯定。首先,从我们警察职业本身的升职情况以及各种嘉奖的现状来看,有69%的人满意于现在的升职速度和现状。有23%的人认为警察的升职速度过于慢而且各种的嘉奖较少。剩下8%的人认为警察的各类职务职级安排十分不合理,对基层民警的职业成就感帮助不大。而另一方面则是社会群众和相关媒体等对警察工作的看法。近些年来有关警察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大家也都十分的关心警察职能的运用和监督。从而导致了对警察的不信任日益加剧。从我们的调查分析中也看出。对于警察在公众中的整体形象一项,65%的民警认为有了很大或一定的改观;同时也有25%的民警认为比以往有所倒退。有10%的民警更是认为现在的形象非常的差,到了历史的低谷。所以,如何保障民警对于工作职业本身的成就感,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对于警察而言,想要在工作成就这些方面获得“幸福感”,就要更好的认识自身工作的性质,更好的和人民群众多沟通,互相了解,互帮互助,形成更好的警民关系。
(四)、关于生活的满意度而言,现在的警察主要从工资待遇福利,以及家庭生活和婚姻等各方面提出了要求。调查结果也显示,对于现有的工资待遇,54%的民警认为工资待遇非常的合理,23%的民警认为工资待遇有待提高,还有23%的民警认为警察的工资待遇过低。所以,从这份调查内容中可以看出,对于现在的大多数警察而已,保障生活的工资待遇还是有的,但是更有进一步的期待和期许,以希望能够有更合理的工资待遇,从而提升整体的生活水平。那么,对于婚姻及家庭问题的调查显示,89%的民警认为自身的婚姻较为和谐,76%的民警表示能兼顾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家人对民警工作的态度表示理解和支持的占81%,还有19%是理解但不支持。这样就在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大部分民警能够兼顾好工作与家庭,并且家人对于警察的工作表示理解。
综上所述,分局民警在职业荣誉感、工作归属感方面有相对较高的满意度,而在事业成就感和生活满意度上民警的幸福感相对较低。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主观方面:
1、心理层面
(一)心理压力大。有个国内通行的说法:警察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没错,警察经常面对暴力行为,不断面临死亡的高危险,使从事警察工作的人精神上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心理学家提供的资料表明:警察在参加工作后的头三年中所接触到的社会丑恶现象,就要比普通人一生接触到的还多。另外,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违法犯罪活动更加多元化、动态化,一些新型犯罪和作案手段超过了民警的心理预期,加上还要承担大量的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处置等维稳处突任务,这些都对传统思维观念和工作模式造成了冲击,无形中增加了民警的思想压力。
(二)组织压力。有研究发现,警察受来自于组织机构的压力甚至比工作压力更大,通常警察个体所感受到的压力和麻烦更多地来自组织和管理,而不是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比如管理风格不适应,沟通缺乏,社会支持不足等等。这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其他工作负荷过大,时间紧张,人员短缺的职业领域,如医生、护士、教师、消防员等。这些似乎都在暗示,职业压力、应激通常来自于工作环境和性质,而非具体的工作内容。
(三)家庭压力。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对工作时间要求比较严格,值班、加班、节假日上班等情况普遍存在。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紧急任务时更要随叫随到。这使得民警陪伴家人的时间非常少,不能像其他人一样与家人分享天伦之乐。部分家人对于民警工作性质虽表示理解,但也无形之中施加了不少压力。另外,部分民警对于因不能较好的照顾家人,内心深处对家人有一种愧疚感,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压力源之一。
2、生理层面。在当前警务活动繁重和警力不足的情况下,不少警察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各类临时性工作、突击性勤务任务繁多,加之上级公安机关开展的行动一边倒的压至派出所等基层单位,形成严打活动经常化、专项斗争全年化的态势。多数基层民警为完成工作任务,夜以继日地工作,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经常牺牲正常休息时间,却又没有更多的时间补休、调休。警察普遍感到工作累、精力透支、身体吃不消。例如,**区公安分局康桥派出所民警,在“扫毒害保平安”专项行动中,每人每月平均加班天数13天,每人每天平均睡眠时间5.6小时,致使不少警察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影响了工作效率。另外,各种压力使他们更容易患有与压力有关的躯体疾病,如冠心病,肠胃功能失调,皮肤病,偏头痛和胃溃疡等;由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更容易使警察患有情绪障碍等方面的心理疾病,警察个体经常被发现比其他大部分职业的工作者更为紧张和焦虑,拥有更高的癌症发病率、自杀率、离婚率。据问卷调查统计,53%的警察表示“经常吸烟”,他们当中又有75%以上的警察认为“公安工作加剧了他们吸烟行为的频率”,吸烟的原因多是“工作压力大,遇到困难时,吸烟可以帮助提神与思考”。由于警力不足、工作量大、时间长,如果长期得不到休整,生活无规律,导致他们身体健康状况差、个人情绪无处宣泄、家庭关系紧张,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
(二)客观方面
1、社会期待日益增高。随着法治进程加快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对安全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安机关必须把更多精力放在文明规范执法和提供公共安全服务上。再加上“有困难找警察”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群众有很多非警务问题也拨打110,而且动辄投诉。大部分的民警都是基层一线的工作者,每天接处警的内容都是各类纠纷、打架、盗抢等,这些问题长期反复困扰着基层一线民警,也牵制了大量的警力和精力。
2、社会舆论有失偏颇。“做警察难,做一名好警察更难”。公安民警,特别是基层民警,在工作中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接触机会多,其中会遇到不少性情火爆、刁钻的办事群众,一旦处理结果不能满足群众的期盼,就有可能引发群众在网上发表帖子进行舆论攻击等此外,因极少数公务员在岗位上抑制不住贪婪的欲望,出现在其位不谋其职、收红包、贪污腐败等现象,加上社会转型期矛盾容易滋生,部分群众的仇富、仇官心理也较为明显,往往将“腐败”、“贪污”等词眼与公务员联系在一起,警察更是被误认为直接将罚款收进自己的腰包,这让部分警察忍受着较大的公众压力。少数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制造“眼球效应”,对涉警负面信息不断放大、反复报道,而对警察的默默奉献和工作成果等正面消息轻描淡写甚至避而不提。再加上目前舆论媒体等对国家政府机关的监督更为透明化,信息传播平台多元化,很容易将少数民警的不当执法行为推至风口浪尖,以至于影响了整个警队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致使民警的许多合理执法行为被误解,甚至被暴力阻碍。媒体报道的选择性和不客观性,不但误导了公众对警察的印象,也对警队形象和警察情感造成了伤害。
3、结构机制尚不完善。由于公安队伍规模庞大、人员众多,民警职务序列参照公务员的行政级别区分,基层职务层次过少,警衔衔级区别不明显,导致民警压职压级现象严重,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民警处于被管理的状态。当民警发现虽然自己长期牺牲与家人欢聚的时间,带着负疚感兢兢业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无法实现个人目标时,很容易丧失工作动力,变得士气低落、没精打采、萎靡不振。近年来,公安机关大力开展“三基”工程建设和“三项建设”,在公用经费保障、警务装备配备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在民警的经济和政治待遇、执法权益维护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队伍保障机制与社会形势发展尚有差距,与公安机关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承担的职责任务不相适应。
四、对策与建议
(一)、思想上做好引导,帮助民警调整心态,树立积极价值观。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幸福的量尺”,其粗细、长度都不会相同。它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对待幸福问题上的标准,是幸福评价标准和评价思想的综合观念形态,对幸福感具有导向与动力作用。在工作、生活中,民警是否感到快乐幸福,属于一种主观上的感受,尽管这种感受很大程度上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但根本还是取决于每个人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取决于思想境界、认知水平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公安作为一个服务性的职业,并不是享受型的岗位。“公仆”的职责定位和“奉献”的使命担当,注定了这个职业有苦、有累、有委屈。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义无反顾地坚守和承受。我们要针对民警的幸福诉求,坚持不懈地开展警察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广泛深入地进行警察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实事求是地解决损害民警幸福感的思想问题和工作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只有整个警队的职业认同感增强了,把警察从职业谋生层面上升为事业追求层面,形成一种导向、一种风尚、一种氛围,民警的幸福感才能得到根本提升。只有树立了正确、积极的幸福观,警察才会有阳光的心态,懂得与群众换位思考,善于从服务群众中享受乐趣、获得幸福,并时常将自己的幸福与群众的幸福“对表”,乃至幸福着群众的幸福,那么警察的幸福观就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如果能为群众实干,干出实绩,警察的幸福感也自然会提高了。
(二)、工作上适度调配,合理安排量度强度,协调工作娱乐时间。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对各单位现有的警力和承担的工作进行科学评估、合理分工,尽量精简机关警力,把警力更多地向基层实战部门倾斜,做到警力资源与工作量的大体平衡,避免工作任务分配不当。此外,民警长期紧张的工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不但工作效率降低,而且会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娱乐休闲活动,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有助于提升民警的幸福感,通过适时举办文学创作、诗歌朗诵、管弦乐队培训班,举办摄影、书法绘画展和文艺晚会,组织游泳、射击训练,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和围棋、象棋等棋牌比赛,培养民警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开设小图书室、小阅览室、网络学习室、书画创作室、乒乓球室、健身房、卡拉OK室、台球室、棋室、咖啡厅、茶室等场所,使民警在读书娱乐中学习提高,放松身心,丰富民警的业余文化生活,防止因精神贫乏而沾染不良的生活习惯。通过登山、钓鱼和“每日一操”等活动,增强民警的健康体质;建立全员休养制度,在确保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下,鼓励并安排民警轮流到发达城市公安机关学习休养,消除工作压力;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使民警做到劳逸结合;每年组织民警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建立民警健康档案,及时了解民警的健康状况,适时调整工作安排,保障民警身体健康;分批组织民警外出考察学习,让民警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三)、制度上加强完善,建立健全维权机制,保障民警合法权益。公安维权机构要注重维权信息评析研判,加强民警的学习宣传教育培训,推动公安机关改善警用装备,进一步制订完善执法规范,注重民警提高自身执法水平、应变处突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依法维权能力和收集固定证据能力,切实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原则执法,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侵害民警执法权益案件的发生。一方面,在依法维权的框架下,全省各级公安维权部门继续创新维权机制,推动公安维权工作走制度维权之路。各级公安机关领导要把维护民警执法权益作为关爱民警、从优待警,提高队伍凝聚力、战斗力的一项“警心工程”来抓。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增强一线执法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强与舆论媒体的良性沟通,善于挖掘宣传,把公安民警的拼搏奉献、正义忠诚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多角度、多视野、全方位展现在群众面前。对那些歪曲事实、恶意炒作的少数媒体,公安宣传部门要充分运用警察公共关系手段,及时澄清事实,以正视听。只有民警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树立起法律和警察的权威,民警才能放心执法,才能有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篇: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本站推荐)
XX区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
村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核心要素,也是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农村工作执行力的根本保证,直接承担着建设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的重要职责。在新形势下,不断激发村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释放村干部的工作活力,切实形成“劳有所得、退有所养”的激励保障机制,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动XXXX重点治理的客观需要,也是当前农村党建工作应着力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为此,我们深入XX区乡镇村组,对当前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现状表现
XX区现有XX个乡镇、X个指挥部,XXX个村民委员会,村干部1356人,村干部平均年龄47.1岁,高中以上的959人,占70.7%。近年来,XX区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要求和XXXX重点 治理的目标任务,按照“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具体标准,大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批思想解放、视野开阔、富有创新精神的村干部队伍。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村干部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待遇偏低,奖惩不力,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在XXXX重点治理这样难度大、责任重的工作中,应付工作、消极怠慢的现象普遍存在,逐渐显现出了不稳定的苗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村级岗位的吸引力不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村级岗位已经丧失了过去一流人才趋之若鹜的吸引力:经济外向型特点越来越显著,农民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农民对村级组织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弱化,村级岗位失去了精神统治的神圣光环;村干部的个人职业发展路径狭仄,政治激励不够,村级岗位失去了政治引力的诱人色彩;从事其它职业的比较效益明显,村干部职业收入相对较低,在村上任职会影响到个人产业的发 展,村级岗位失去了经济利益的有效支撑。以XX乡XX村为例,全村总人口952人,其中20岁以上、60岁以下、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78人,这些人中常年外出务工的33人,忙于经营自家产业、对村级岗位没有意向的16人,经济条件不好、怕担任村干部影响家庭收入的23人,对村干部岗位有兴趣的6人,占7.6%。
二是村干部的荣誉感不强。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指导下,工作环境、群众认识、评价体系的剧烈转变,使村干部的荣誉感普遍降低:随着公共服务的制度化、公开化、平等化,农民办事的程序更加规范,村干部丧失了一些过去令人羡慕的特权;村民民主自治进一步深化,农民自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民主平等的要求日益强烈,村干部失去了受人尊重、被人抬举、高人一等的良好感觉;村干部的工作更多地由管理转向服务,服务态度和人脉关系的融洽程度成为农村社会评价村干部工作的重要依据。村干部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够,岗位荣誉感不足,严重影响了村级事业自主谋划和自我发展。我们分片对XX、XX、XX等18个乡镇的68名村干部进行了座谈交流,认为当村干 部很自豪,乐意把村干部当成一种事业来对待的不足20%。
三是开展工作的主动性不强。随着村级组织工作职能和决策方式的转变,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有所下降,开展工作的主动性明显不够:近年来,农村民主进程不断加快,农民参与评价村干部工作和村级事务的要求强烈,村干部失去了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的集中权力,议事难、执行难成为村级事务管理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与其“说了不一定算、定了不一定办”,还不如干脆不去管,这种心理因素在村干部中普遍存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村干部处在中央政策、地方政府利益和农民个人意愿矛盾的焦点上,责任大、权力小,农村工作的新形势使村干部觉得无所适从、不好开展工作,产生了迷茫感;部分农民小农思想较为严重,对村干部不尊重、不理解、不支持,持怀疑否定态度,一些宗族势力故意刁难妨碍村干部工作的开展,负面因素的影响让一些村干部产生了退缩感;村级组织普遍有欠款借债,财政转移支付的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税费改革后,大部分村没有村级集体积累,发展后劲不足,影响和制约了村干 部工作的主动性。据统计,全区村级组织中,有各种贷款欠款的村占到了65%,每个村每年仅有转移支付的办公经费5000元。
四是重点工作的推动力不强。日光温室建设等重点工作,是XX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XX重点治理的重要举措,工作的推进涉及农村和农民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区域利益之间的矛盾,压力是空前的、难度也是空前的。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作为农村工作的前沿阵地和主要力量,对推动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全区日光温室建设任务24670亩,已建成墙体13550亩(不包括温棚养殖面积),已扣棚7943亩(不包括温棚养殖面积),已定植5148亩(不包括温棚养殖面积),与市区年初确定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村干部思想认识不清、措施办法不多、推动工作不力所造成的:一些村干部对重点治理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执行态度不坚决,存在信心不足、等待观望和拖等靠要的思想,在重点治理中一遇到困难就出现畏难情绪,一碰钉子就心灰意冷、消极应付;一些村干部工作中畏首畏尾、怕担风险、怕担责任,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 责任,客观条件讲得多,主观上不积极努力,不深入做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一些村干部在日光温室建设中不能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过分夸大,以个别现象代替普遍现象,影响了工作推进。据统计,目前,全区村干部中已经搭建日光温棚的471人,占村干部总数的34.7%,村干部没有建棚的村168个,占村级组织总数的37.4 %。
二、影响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原因分析 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状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报酬待遇与工作强度不相符,“劳有所得”无法满足。村干部从事的工作处于最基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干部这个“官”虽小,管的事却不少,从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到千家万户的安危冷暖;从重点治理、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到邻里纠纷、婆媳矛盾、夫妻口角,什么都得干,样样都得管。特别是开展XXXX重点治理以来,各项任务特别重,工作压力相当大,村干部好话说得千言万语,工作做得 千辛万苦,办法想到千方百计,任务指标还是难以完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村干部的报酬待遇一直比较低。目前,我区村干部的误工补贴为每人每年3000元到5000元不等,平均为3600元。尽管近几年,村干部的报酬待遇逐年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今年XXXX重点治理各项工作任务极其繁重,而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标准不断提高,村干部普遍认为工作压力大、报酬待遇偏低,与实际付出不相适应。
二是政治待遇与个人期望不相符,“干有所盼”无法解决。普通农民从走上村干部岗位之日起,村级组织这个特殊的岗位就赋予他们以特殊的双重身份:村干部是农民,又不是纯粹的农民;是干部,又不是标准的干部。村干部和农民一样,有自己的承包地、生产资料、经营项目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经济收入,不列入国家公职人员序列,不享受国家干部所具有的工资福利、医疗养老等待遇。村干部又与农民不一样,从国家领取误工补助,履行国家公职,手中多少有一点公共权力。可是村干部享有的待遇是不稳定的,是 与村干部岗位相联系的,一旦离开这个岗位就什么都没有了。村干部有付出,也希望得到政治回报,希望在政治上能得到认可,享受待遇。而这种客观上亦“官”亦民的不稳定身份,造成了村干部对未来预期的降低,村干部作为一种职业来说发展空间狭小,没有什么盼头,村级工作无法当作一种事业来奋斗。
三是养老待遇与发展趋势不相符,“退有所养”无法保障。近年来,我国先后建立了各类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解决了社会各类群体的养老问题。村干部作为一个有着亦“官”亦民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心有不甘,迫切希望政府能够解决养老问题。去年以来,XX区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为在职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退养矛盾,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但由于只解决在职村干部的养老保险,并且政府补贴的部分也只限于在职期间,不仅引发了许多离任村干部的上访问题,也使在职村干部产生了疑虑:在任时由财政补贴一部分,自己就能交剩余部分;离任后财政不再补贴,自己全额交纳比较困难。而且目前情况下,大多数村干部在职时间不是过长,一旦离任,他们大多数选择 不再续保,会提前兑出养老保险金。这样,村干部退有所养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四是工作要求与工作能力不相符,“业有所成”无法实现。当前正处于农村改革发展和XXXX重点治理的关键时期,特殊的形势任务对村干部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村干部不仅要有较强的文化素质,较高的个人威望,要需要有统筹协调的实际领导能力。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需要把农村一流人才留在村干部的工作岗位上。而目前,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兵团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2007年XX区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约22万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0 %,20-50岁的占86%;留守人员中妇女、学生和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67%。一些留在农村有致富主业的致富能人,由于怕影响自己事业发展,不愿意担任村干部。这样,担任村干部的人中,一流人才很少,一些村甚至面临选不出村干部的尴尬困境。特别是今年日光温室建设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部分村干部不堪负重,无法胜任,主动选择辞职。经调查,今年年初,在落实XXXX重点治理各项工作任务时,提出辞职的村干部就有18名,占总数 的1.3%(其中:书记兼主任4名,书记3名,主任5名),因工作压力大辞职的12名,占村干部总数的0.9%。能力素质影响了村干部作用的发挥,使一些村干部无法在村级岗位上有所作为。
三、增强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思考
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XXXX重点治理要求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完成XXXX重点治理的历史重任,需要依靠村组干部,发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这是落实工作的主体。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融入农村改革发展伟大实践的蓬勃活力,发挥他们在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中的聪明才智。
一要实行结构工资财政统发制度,形成奖惩分明的工资发放机制。2006年,我们制定了《XX区村干部工资报酬管理办法》,把村干部工资分为工龄工资、职务工资、基础工资、奖励工资等四部分,由于工资差距较大、操作较难,绝大多数乡镇没有严格执行。下一步,要根据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兼职情况和村组规模等综合因素,适当考虑村干部的工作时间、学历等因素,分档次、分类别,建立统一的村干部工资标准,进一步完善《XX区村干部工资报酬管理办法》并严格督促执行;公开村干部工资发放标准,公示村干部工资实际发放情况,接受村干部和广大群众监督;实行村干部工资财政专户统发制度,将村干部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和奖励工资两部分,基本工资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和工龄工资,由乡镇按《办法》的要求,年初核报村干部工资标准,财政专户按月统发,村干部持工资卡按月领取,奖励工资由乡镇年终按考核结果上报,财政专户核发,确保村干部工资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财政专户要监管村干部工资发放标准,对未按《办法》要求实行结构差别工资标准的,一律不予核拨,进一步明确“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和“奖勤罚懒”的村干部报酬发放原则,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要建立重点工作重金奖励制度,形成注重实绩 的利益导向机制。要形成区上考核村一级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办法措施,由专门的部门,对日光温室等一些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在全区层面上进行评价;建立重点工作重金奖励制度,每年奖励20-30个经过实地考核评价,重点工作成绩突出、考核排序靠前的村,每村奖励10000-20000元,允许作为村干部个人奖励资金,通过实实在在的利益,激发村干部干好重点工作的热情,激活他们实实在在抓工作、促发展的动力;建立长效的重点工作奖励制度,形成村干部重视重点工作的利益导向机制,实行“活人死奖金”,杜绝因一年优秀而长期享受奖励的负面影响,将村干部工作的优秀与否,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增强奖励的实效性。
三要建立特殊贡献破格任用制度,形成建功立业的政治激励机制。村干部录用公务员是把双刃剑,能否调动工作积极性,关键看如何利用这一政策资源。村干部录用不同于一般的公务员考录,我们考录的目的是奖励那些埋头苦干、工作业绩突出的村干部,激励广大村干部队伍向他们学习,从而形成注重工作实绩、崇尚建功立业的工作氛围。所以,录用村干部不 应以考为主,而应该把工作实绩作为最重要的标准。表彰村干部一年的突出成绩,重金奖励制度就足够了。如果把录用公务员作为激励村干部的一种手段,我们更应该从长期地、动态地角度来衡量一个村干部的工作实绩。要建立特殊贡献破格任用制度,对于任期内在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促进思想解放等方面工作实绩突出、有特殊贡献的村干部,在经过综合考核、广泛考察,在当地群众认可同意的前提下,可考虑录用公务员或聘用事业干部,但一般仍应留在村干部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对于那些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抵制歪风邪气、敢于见义勇为等方面表现突出、有特殊贡献的村干部,也要考虑享受公务员或事业干部待遇,以彰显社会主义道德力量,在农村形成弘扬正气、建功立业的良好氛围。
四要完善养老保险长效投保制度,形成规范有序的养老保障机制。进一步修改完善《XX区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适当提高政府补助比例,降低村干部自己交纳部分的压力;扩大村干部参保范围,将过去在村级岗位上工作10年以上的村干部全部纳 入,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对离任村干部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办法措施,在大部分参与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对不能参保的给予适当补助;改革村干部养老保险在职政府补贴、离任不补贴的方式,按村干部年龄、工龄确定政府补贴的标准和年限,一般要延续到离任后5年以上(离任后补贴标准可按规定降低),鼓励村干部离任后继续参保,切实形成长效投保制度,不断提升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参加村干部养老保险的积极性,有效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五要建立培养教育关爱扶持制度,形成以人为本的工作动力机制。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制度,从致富能人中吸引人才,为村级组织发展储备后续力量;建立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将村干部教育培训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坚持每年轮训一遍村干部的做法,邀请工作年限较长、工作业绩突出的村干部实地授课,开展全区范围内村干部工作经验交流活动,每年组织一定数量的村干部到省内外发达地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建立村干部关爱扶持制度,关心村干部的个人生活,每年组织慰问一批离任村干部,乡镇 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开展与村干部的交流谈心活动,在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给予关心,在发展产业、建设项目方面给予支持,动员帮助他们在做好村级事务的同时,积极创业发展,带头致富;在工作上,乡镇党委、政府既要“交任务、压担子”,又要“出主意、想点子”,还要“出实招、解难题”,切实帮助村干部做好工作,激发他们勇于攻坚、乐于创新的热情和活力。
第五篇:关于对基层公安民警身体素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范文模版]
民警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公安队伍整体战斗力的源泉和根本保证。当前,治安形势十分严峻,增强民警身体素质刻不容缓。这也是圆满完成各项公安保卫工作的重要保证。下面笔者结合我局实际,就当前基层公安民警身体素质的现状、原因及如何提高作一浅论。
一、当前基层公安民警身体素质的现状
2008年10月份,局党委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情
况下,克服一切困难,为全体民警进行了体检。结果显示,在参加体检的366名干部职工中,体检结果基本正常的仅有56人,仅占参检总人数的15.3%,其余310人均不同程度地患有疾病。其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依次是:脂肪肝(29.8%)、结石症(29%)、高血压(25.7%)、高血脂症(24.9%)、高胆固醇(23.7%)、高血糖(10.9%)、心脏病(0.11%)。综合分析,患病群体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疾病呈多发性态势。在患病民警中,既有“三所三队”等基层一线民警,也有装财、法制等部门的机关民警,男民警患病明显高于女民警。在各警种中,交警、刑警、派出所民警的患病率名列前三甲,患病民警占民警总数的73.4%。据了解,基层公安民警中精神类疾病已不再是个别现象,应当高度关注。
二是疾病呈年轻化趋势。25岁至45岁的民警是队伍的中坚力量,而我局这个年龄段的民警占患病民警总数的73.1%,大大高出了平均比例,有的民警所患疾病还十分少见,诊治难度较大,患病的年轻民警群体在逐年扩大。其中,尤以脂肪肝(31.3%)、高血压(30.4%)、高血脂(28.4%)发病率最高,确实令人担忧。
三是疾病呈职业化特点。经常性的加班加点,休息时间得不到保障,生活没有规律,导致民警中肝病、高血压病患者增多。体检发现,我局患有肝病、高血压的民警分别占患病民警总数的39%和24%。
四是疾病呈严重化状况。由于公安工作任务繁重,警力严重不足,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民警特别是基层一线民警的患病问题日趋严重。本次体检发现,我局在岗民警患有严重高血糖症10人、心脏病4人、肺病3人、肝胆病20人。病情的加剧直接影响了民警的健康和寿命。据不完全统计,公安民警的寿命大大低于其他行业,平均年龄不足65岁。
二、浅析基层公安民警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一)民警锻炼身体意识不强。通过调查了解发现,有的民警缺乏“健康是生命之本”的意识,不能遵循养生之道,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体魄;有的民警忘我工作,使健康受损、身体致残,甚至付出生命;有的民警生活习惯不好、不规律,不爱走路或上下班以车代步,熬夜通宵达旦,长年累月,势必引起疾病的发生;有的民警以为年轻体质好,即使身体不适,也认为“扛得住”而不及时治疗,以至于小病拖大,大病拖难。本来从学校毕业时的体态匀称,体质良好,飒爽英姿,工作三、五年后由于不注意锻炼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体重剧增,体态失衡,身体素质每况愈下。
(二)部分民警超负荷工作。当前,治安形势日趋复杂,公安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各种检查越来越多,工作强度也越来越大,但是警力的增加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和任务变化的需要。自2006年以来,我局新增民警31人,退休24人,实际增加民警仅7人,这与3年来公安机关所面临的艰巨任务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为完成工作任务,民警只能去拼意志、拼身体,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以致于病倒在工作岗位上。
(三)从优待警制度落实不力。近年来,公安机关相继推出了医疗保险、年休假与年体检、“五小工程”建设及民警职级高配等从优待警举措。但实际工作中,由于主客观原因,民警年休假和职级高配很难完全兑现,即使是法定节假日休息也要大打折扣。部分基层实战单位的小食堂、小健身房等“五小工程”建设因经费紧张而停,部分民警因病致贫的问题也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小病无时医,大病医不起”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精神压力过大。当前,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严,民警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也极易引发群众对民警的误解和偏见,稍不留神就会引起投诉、上访,更有别有用心者恶意诽谤、中伤、诬告、陷害,致使民警成为当今社会的“弱势群体”,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影响民警的身心健康。此外,在当前民警政治经济待遇偏低的情况下,部分民警承受的工作压力和家庭经济压力超限,给民警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给民警身心健康留下了诸多隐患。随着暴力犯罪的日益增多,民警因公负伤甚至以身殉职时有发生,极易给民警造成一定的职业恐惧心理。
三、对提高基层公安民警身体素质的几点意见
(一)提高民警自主锻炼意识。增强民警身体素质,必须把提高民警的思想认识摆在第一位。要树立“呵护健康就是增强队伍战斗力”的理念,切实克服“勇于牺牲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