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内部如何实施导师制
企业内部如何实施导师制
综观企业人才发展的措施,常用的无非有如下几种:正规教育、全球委派、导师制、外部培训、内训、轮岗、人才培养项目、业务项目(使用是最好的培养)。
曾做过调查,在排名前20位的公司中,有95%的公司热衷于导师制。可是,导师制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即使是通用的好方法,那具体的实施过程可定也是因公司而异。要真正发挥好导师值得作用,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1、公司的文化支撑这种开诚布公、助人为乐、开放的沟通方式。国内的企业大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不会直接去一语道破,而是讲究“顿悟”。如果这样,很难在导师制上取得效果。
2、高管以身作则。高管的言传身教有无穷大的放大作用,如果“老大”都不去做,谁还会做呢?
3、系统化的实施方案。人力资源往往面临政策不连续的尴尬,尤其是国内的企业。外企往往用大量的人财物花大量的时间去做他们认为重要,哪怕很小的事情。而国内的企业往往是一阵风一阵雨,这不利于包括导师制在内的任何人力资源方案的实施。
4、结合公司实际,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比如,采用精神、物质的激励,沟通宣传机制、成果汇报、考核机制、感恩等等。
5、专人负责。人力资源部要有专人负责,专人向公司领导汇报。这很重要,专人负责保证信息及时有效反馈,引起高管和行动人的重视。
6、效果评价方法。能够将成果外化,会促进行为的进行。
草拟导师制设想
导师制的价值观:助人者横自助,给别人一片天空,您将收获一片绿地。
导师制背景:公司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总在2010年员工大会的讲话精神。
导师制实施方案
1、理念和原则
(1)大局观:跨部门、无边界协作;
(2)成就动机:如果你可以带领千军万马攻城拔寨,那你是一名将军;如果您培养的学生成为将军,那您是将军的老师,拥有跟将军一样的荣耀。
(3)事业心:个人的工作时光如白驹过隙,万华事业是百年大计。
2、方法论(1)双向选择
首轮双向选择,导师和学员分别填写辅导意向表,双选一致的优先确定,不一致的优先考虑被辅导人的选择,再考虑导师的选择。(2)签订辅导责任合同,确定激励措施;(3)辅导期限一年,建立“导师制档案”,每年的辅导关系图、辅导记录和成果材料,被辅导人成长记录和成长事迹材料;
3、导师级别: 一级:高管;
二级:部门经理:
三级:部门主管、车间主任;
四级:工序主管、业务骨干和其他资深员工。
可以跨级、跨部门选择导师,选择时列出导师、学员名单;一个人既可以是别人的导师,也可以时接受另外一个导师的辅导。或者,导师级别按类别设置如下: 领导力导师:高管、部门经理
管理导师:车间主任、部门主管、工序主管 业务导师:资深员工
领导力导师由高管牵头,各部门经理为主组成;学员由潜力人员组成。管理讲师主要准对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方面辅导员工,以及业务和职业素养方面; 业务导师:由资深员工构成,主要针对新入职员工和年轻员工,辅导内容包括业务、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等
4、导师制激励因素
(1)绩效评估:将辅导次数和质量作为导师年度绩效评估的参考因素。
(2)领导认可:被辅导人成熟度测评,主要是领导对导师和被辅导人的评价。(3)荣誉激励:由部门推选、人力资源部审议,公司领导审批后产生钻石导师、黄金导师、白金讲师等荣誉称号。(2010年度人才发展大会上予以表彰)
(4)导师奖金:根据导师合同、辅导效果和各方评价,对导师实施适当数额的奖金激励。
5、工具:
(1)导师选择表;
(2)导师合同(辅导计划表),需双方签字;
(3)访谈记录表:辅导的能力项和目标提前确定,辅导方式和具体内容自由发挥;建议结合行动学习的方式进行辅导,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管事、理人的事项来进行出谋划策和辅导。导师和学员每季度提交报告一次,可不用签名,按照内容和格式要求按时提交即可。每三个月整理一次成果交流报告。
6、导师制保障措施
(1)高管支持、参与,树立榜样;
(2)辅导经费:每季度导师和学员可分别有100元经费,学员和导师可凭票报销。
(3)交流会:辅导期限内,三个月召开一次导师交流会、学员交流会,分别召开,总结好导师和好学员的特质和好的做法,并进行分享。交流会前参会人员会前提交心得体会和发言纲要,但开会时可以自由发挥、进行头脑风暴。
7、导师制沟通宣传平台——《人才发展简报》 沟通亮点通过《YTPU人才发展简报》展出。附件:
1、导师选择表;
2、导师合同
3、导师辅导事项建议
第二篇: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
摘要: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关系到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企业为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必须要建立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在企业内部的职责分工、责任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有关企业管理制度中,都应具体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论,接着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最后研究了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实施;实施有效性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论
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两者共同为企业内部的良好运作保驾护航。
一个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促使企业从根本上保证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避免或降低经营风险,科学、合理地使用资源,顺利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不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控制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其原因是复杂的,这里既有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缺陷,也有人的素质因素,我们必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之逐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2.1 控制环境薄弱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决定着内部控制的结构与规则,包括最高管理层的完整性、道德观念、能力、管理哲学、经营风格和董事会的关注、指导等。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主要表现为:(1)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不完善,内控组织虚位。由于组织结构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产生了大量“内耗”,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2)企业制度不健全。一是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人事政策和实务不完善。三是企业制度不全面,没有针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顾此失彼现象严重。(3)人员素质较低、诚信度不足。(4)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2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许多企业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实现了总经理负责制,而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建立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没有全面行使其应有的职权,履行其应有的职责,无法真正起到约束经营者日常行为、保护股东利益的作用。
2.3 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内部控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其形成的效益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来。而且建立内部控制体系需要设置众多岗位,制定大量规章制度,增加办事环节和程序。所以有的企业认为加强内部控制,会束缚自己的手脚。影响办事效率,甚至认为这是对本企业人员的不信任,容易产生内部矛盾等。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有效性的措施
3.1 建立科学完整的控制程序
控制程序,它是管理部门为实现其特定控制目的而建立的业务处理的工作步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大主要措施:首先是要提高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人作为企业的主体,作为企业各项政策的执行者,应该最先从根本上提高自身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这是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首要条件,只有企业各级人员认识上得到了提高,企业各个业务部门或成员才能真正的贯彻企业的各项制度,只有提高认识,才能增强自觉性,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真正落实到位;其次是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构筑良好的内控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企业的整个资源,及时提供各方面所需的会计、管理信息,可以使企业管理者掌权企业的运营状况,以便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
3.2 内控人员具有胜任其职责的能力与品行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再完善,若没有称职的人员来执行,也不能发挥作用。内部控制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企业负责人内部控制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是关键。从理论上讲,内部控制本身也具有局限性,其中主要是企业最高领导人控制的随意性或相互串通,搞内部的人为控制。因此,提高企业负责人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更为重要。
3.3 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中每一个人的表现和业绩。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企业人员,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企业应面向人才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合理配置企业人力资源,形成任人唯贤、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行为,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企业应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学习教育,从知识、技能到职业道德,经营理念等方面,提高其素质,逐步形成学习型企业,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3.4 重视对各单位内部控制的实务指导
内部控制理论也早已超出早期以核对账簿、账簿记录与财产的一致性以及会计报表数据可靠性为内容的思想范畴,而进入了多元化控制阶段。企业建立了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和相互协调的内部控制制度后还要考虑到解决内部控制的实务运用问题,以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尤其是在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实务运用的指导显出了必要性,如果缺乏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一些必要了解和操作的熟练性,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内部控制会适得其反,因为这些处理系统第一手的基础数据仍然是靠人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机基础培训的基础上,也对每个信息系统的具体操作进行业务培训,确保不会因为基础信息的不正确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
3.5 强化外部监督
发挥财政、税务、审计等机构的权威性和监督作用,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检查和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评价;形成行之有效的外部监督合力,以杜绝企业管理者利用职权对设置或实施的内部控制不予理睬、形同虚设的情况,推动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3.6 控制标准要明确
考核和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必须有明确的衡量质量和业绩的标准。内部控制标准,可以在业务预算、工作计划、技术手册中予以规定;每项经营业务的标准,都应书面成文,并把它交给负责实施的人员;具体的内部控制标准可以单独制定,也可以把他们并人各项经营业务的标准中去。
3.7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会计人员处理业务必须依据事前授权分责的权限行事;二是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必须实行双签有效的“四眼”原则,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三是对于不相容职务必须进行分离。
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竞争的深度和广度将成倍增长,所面临的竞争程度也将更加激烈。面对这种无法回避的现实,我国企业要想在世界市场中站住脚并求得发展,就必须在技术和管理两方面下功夫,迎头赶上。管理方面,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基础工作,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提升企业管理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籍树东.论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及启示[J].商业会计,2007,(03).[2]陈容.试论企业内部控制[J].市场周刊.新物流 ,2006,(07).[3]徐鲭.谈强化企业内部控制[J].中国市场, 2006,(28).[4]牟善忠.企业内部控制若干问题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7,(07).[5]朱海.企业内部控制之道[J].中小企业科技, 2006,(10).
第三篇:企业内部员工提案实施管理办法
企业内部员工提案实施管理办法
一、总则:
提案中心定义:
提案即意见和建议,提案中心即针对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成立的管理中心。
针对企业文化专员所做的大量员工沟通,提案中心可以将基层的提议性质的沟通,代提议者拟订提案申报表,此类提案纳入提案奖励流程中。
考虑员工提问题但困惑于解决建议的实际情况多,提案中心也将对一些存在的问题及争议(无建议处理办法的问题)综合受理,由提案管理中心代拟订提案,提交《提案申报表》,但此类处理结果不纳入奖励流程中。原则上提案中心集体的一些提案不纳入奖励流程,但属于自发的个别突出提案,视情况提请奖励。提案中心的指导思想:
为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公司管理的积极性,强化管理的民主性和员工的创造性,鼓励员工针对公司现状提出建设性的改善意见或改革方案,籍此改善公司经营管理,节减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活力,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提案中心实施和管理的权责部门/人:
1、由人事部企业文化专员对提案中心进行全程管理。
包括: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在公司内广泛地宣传并营造出改进的良好氛围;收集公司改进提案,整理、汇总改进提案中的信息;组织相关人员对改进提案进行分析、评价,汇总改进措施;协调各部门进行有效地改进;对重大改进提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改进提案的相关资料的归档;改进提案总结与奖励。
管理的表格文件有:《提案申报单》《提案效果报告表》《提案改善评分表》 《提案奖励标准表》《提案办理情况记录总览表》。
2、责任部门负责改进提案的改进措施的制定与具体实施。
3、提案的内容涉及其他部门时,先由提案中心管理人员协调,必要时请总经理协调;
二、细则:
提案的来源:
1、公司领导层下达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2、各部门管理人员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3、基层员工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提案项目范围:(目前公司的产品即为服务)
(一)重点建设性提案项目
1、ISO流程的改进;
2、市场渠道开拓方案、营销手段及营销创意;
3、广告宣传创意设计、形象设计、销售产品设计;
4、具开拓市场潜力的新品种的引荐、引进;
5、控制、节约成本费用、简化作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新方法;
6、减少或预防浪费的方法;
7、对公司采购、营销、仓储、物流运输、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建议;
8、对公司未来经营、发展规划的调研、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等;
9、公司急需解决的难题;
10、其它能给公司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建议和提案。
(二)一般性意见、改善措施项目
1、各种操作方法的改进及现场改善;
2、设备保养方法、废料利用、节约能源、作业安全等的改善;
3、对于质量、管理制度、人员结构、各项隐患防护等的改善;
4、对不良行为的举报及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各项建议。
提案申请、审核程序:
1、提案申请人填写《提案申报单》,并附详细实施方案交提案中心,口头申报无效;提案编号由提案管理人员填写,格式如:20070522-01。(附表:提案申报单)
2、提案中心将《提案申报单》存档,并初步对提案进行评审,并将初审意见及时回复给提案人,并附注信息:公司感谢你为公司发展所做的努力,并希望你今后再接再厉,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3、一般性建议、改善措施等提案直接提交提案涉及的部门主管鉴定批准,予以实施。被否决打回的提案转移到下一个流程探讨。
4、重点建设性提案项目和存在疑问的一般性建议,提交提案中心组会评议复审;
5、提案实施如需经费开支,报总经理批准核定;
6、提案实施需其他部门、人员予以配合,先由提案中心管理人员协调,必要时请总经理协调;
7、提案审核结果,由提案中心反馈给提案人。如提案未被采纳通过,还应注明原因并通知提案人。提案评审依据:
1、提案的客观性及具体性,即要求提案人把现状真实地反映出来,以事实和数据说话;
2、提案把握问题原因的准确性,即要求提案人把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找出来;
3、提案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即要求提案人针对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具体的改善对策,也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对只提问题不提解决办法的提案被视为无效提案;
4、针对有问题无建议的一些观点或争议,可由提案管理中心考虑是否有必要代拟订提案,提交《提案申报表》。
5、改善的绩效性,一切提案都以绩效为导向,这种绩效不一定是以金钱去衡量,它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的判定标准是促使公司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提案效果的评估、鉴定:
1、提案采纳实施后,由实施部门主管以上填写《提案效果报告》《提案改善评分表》,必要时备齐报告所需的数据、图表等相关资料,交提案中心。
2、提案中心在收到上述提案资料后一周时间内,会同提案中心成员,根据该项目创造性大小、水平高低、难易程度、经济效益大小、对公司发展的贡献率大小等进行复核与综合评定,并将结果上报总经理。
提案奖励:
1、公司根据《提案改善评分表》,对提案申请人员进行奖励;
2、奖励办法,见《提案奖励标准表》。
3、对因改善而降低成本或增加收入的,超过 5万元的,提案中心专案提报总经理核定奖励奖金。
4、联名提案的奖金分配由第一提案人主持分配。
5、及时回复提案单:当提案处理结果完成时,给提案人回复“合理化建议反馈信息单”,见《合理化建议反馈信息单》。
其他:
1、任何单位及个人无正当理由,不得阻止相关人员进行提案的申报和奖励申请。
2、对弄虚作假、骗取荣誉者,提案中心有权撤销奖励,追回奖金,情节严重者,追究其行政或刑事责任。
3、本办法自公司领导签字颁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附表:
《提案受理流程图表》;
《提案申报单》;
《初审回复信息单》
《提案效果报告表》;
《提案改善评分表》 ;
《提案奖励标准表》;
《合理化建议反馈信息单》;
《提案办理情况总览表》
新闻发布系统[提案中心]栏目。
第四篇:普通高中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思考
对普通高中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认识与思考 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背景 1.1时代背景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新时期需要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而新课程以教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强调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显然传统的学校德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德育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1.2 班主任工作现状分析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和操作者,承担着学生的教育管理任务。班主任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完成班级事务性工作,挤占了其做细致、有效的思想工作时间。反观这些工作:从受惠对象看,面向全体的多;从内容上看,制度层面管理的多;从方法上看,说教灌输成分多。真正面向个体的沟通、关怀、疏导少,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学生主体参与的道德实践少,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也大打折扣。1.3 学生需求现状分析
当前许多高中学生由于面临来自社会、家庭、学习等各方面压力而产生了行为习惯不良、纪律观念不强、自信心不足、责任心缺失以及心理亚健康等问题。传统的班主任与政教处相结合的学校德育模式重视群体忽视个体,强调共性忽视个性,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德育导师制及其操作策略 2.1 德育导师制的的内涵
德育导师制是“班级德育工作导师制”的简称,是大学教学管理中的“导师制”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运用。德育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依据师生双方的个性、兴趣、特长、爱好,尊重师生双方意愿,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导师在任教班级导学、导育数名学生,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从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各方面关心帮助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的班级教师管理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德育导师制是学校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的有效途径。
德育导师制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即导师定义和受导对象定位。现阶段由于班级和教师数量等客观原因,导师制只能是班主任与政教处相结合的传统德育模式的有效补充,并不能替代而成为学校德育模式的主体。在导师工作实践中,德育导师一般导育5~10名学生,是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多种问题、烦恼甚至是挫折,实施德育导师制就是引领他们健康成长。要坚定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初衷,避免使其变为“导差转潜”工作。2.2 德育导师的任务及工作目标
德育导师的任务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他们是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员、生活上的指导员、心理上的疏导者。因此,德育导师必须是教学水平高、师德好、有爱心、乐于奉献、在师生中有较高威信,并有丰富的育人经验的教师。导师可成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的引导者,可以成为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多方面发展的辅导者。
德育导师的工作目标:
(1)培养受导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人的个性道德除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外,主要是个体在共同生活及合乎人性的教育环境下生成的。而教育的作用在于创造契机、情境和氛围。德育导师制试图通过导师对受导学生的关怀、激励、鞭策、辅导、期望、规范,从而唤起、激活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2)提升受导学生的需要层次。人的需要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原始动力,具有社会性、发展性、丰富性、积极性以及能动性的特点。德育导师制试图通过导师正视、尊重、珍视和满足学生个体的现实需要,再通过德育引导提升学生的更高层次需要,促进受导学生的人格完善。
(3)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德育导师试图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指导他们处理学习生活问题,鼓励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发展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自主判断和自主选择能力。2.3 德育导师的工作内容
教育是人类崇高的事业,它通过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服务和帮助,以便使作为个体的学生获得健康的发展。学校教育应服务于三大目的:对学生的监护、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发展学生的人格(诸如兴趣、态度、价值等)。为此,结合导师工作的实际我们确定导育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对受导学生开展学习辅导、人格培养、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
(1)学习辅导。导师应着重对学生学习情绪、动机、意志和技能进行训练和辅导。许多学生都有过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经历,有的学生能正确对待,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有的学生却因此而产生焦虑和自卑。这种消极情绪还会带来不做作业、旷课甚至逃学等退避行为。而对学生进行注意力、记忆力、学习策略的辅导也是日常教学中常被忽视的。斯普瑞克说:“没有比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学习、成长和成功更为重要的事情,当我们就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自我概念束手无策时,唯一的途径就是教学!”这句话道明了要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给予反馈和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很重要。例如针对学习积极主动意识不够的学生,我们可以和他一起制订学习目标。当学生付出大量的努力实现了这个学习目标时,他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学生的学习积极就会得到强化。
(2)人格培养。导师应着重对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意志品质、人际关系及青春期心理进行辅导。让学生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自己的短处和不足,帮助和指导学生应对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冲突;帮助学生学会调节情调,更好地适应环境;帮助学生学会与同伴、老师、父母沟通。导师在学生人格培养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受导学生当前的情绪发展水平及情绪缺陷,并且通过加强自己对心理学专业知识学习,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来训练和促进学生情绪的健康发展。在导育时切忌说教,而应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让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实现道德判断进而得到发展。例如,针对自我意识低的学生(消极、错误的自我认识和消极的情绪反应,如“我不会做”、“我做不到”),我们应设计一些活动,如可以任命他担任同伴学习的辅导者,给他回答难度不大的题目,写信鼓励他„„通过活动来激励他的自信心。
(3)生活指导。导师应着重关心受导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生活情况,及时了解、检查、帮助受导学生。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指出,我们关注孩子的生活行为,但没有注意到在孩子的行为背后起支持作用的思想观念。这说明孩子(同学)的生活细节背后往往有需要我们导育的内容。指导关心受导学生的生活是我们导师体现亲情化,实现师生零距离接触的最有效的方法。老师的爱是阳光,她能包容一切,温暖一切,改变一切。导师导育工作是心育,贵在从生活上关心学生的疾苦,贵在心的感动与感悟,情的体验共鸣。导师用慈母般的爱心无微不至地关爱受导学生是最有效的教育,因为爱是教育的根本。
(4)心理辅导。导师如在导育工作中遇到心理困惑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学生,应请学校心理辅导室专职心理辅导员协助导育。2.4 德育导师的主要工作策略
(1)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联系的最主要形式,沟通是人的生存方式。导师应与学生在平等的气氛中,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理解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只有这样师生才会架起一座座理解的桥梁,敞开一启封扇扇心灵交融的窗口,真诚合作的关系才能够形成,学生的自主意识、积极的情绪和创造的精神才会得到有效地激发。良好的沟通主要体现 在三个方面:尊重和信任学生;与学生民主平等;理解与关心学生。同时还要与受导学生的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每月至少一次电话联系,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
(2)谈话。谈话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和纽带,导师与受导学生要建立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导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放矢进行谈话,并且在谈话时讲究艺术,使谈话能有所收效。
第一,充分准备。在谈话前应对谈话内容和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弄清事情,找出根源,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要针对受导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谈话方案。
第二选择时地。教育的成效往往取决于是否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学生情绪激动时要冷处理,待平静后再谈;学生有困难时导师要主动地去谈话。谈话的地方也应讲究,选择寝室、家中、教室、操场„„这些都应该视不同的情况而有所选择。
第三,学会倾听。倾听是沟通的关键,只有倾听才能获取重要的信息,才有利于解决问题。导师应该关注受导学生的倾诉,不急于回答与评价。
第四,学会批评。受导学生在导育期间会出现问题,导师应少批多评。评论要重在方法上的指导、情绪上引导与心理上的疏导。
(3)价值澄清。价值澄清法是美国学者路易斯·拉斯(L.Raths)等人提出。价值澄清是通过导师与学生间的讨论来澄清学生的价值混乱,从而让学生达到自主学习、自我评估、自我改进的目的。它是心理辅导中常用的方法。导师在开展导育活动中也值得借鉴与使用,因为受导学生行为偏差的背后都有他自以为合理的价值观在支撑。导师运用价值澄清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是:①界定需要价值澄清的事件(如学生异性间亲密行为)。②采用讨论、谈话等形式引导学生对事件进行深入的价值辨析,辨析主要围绕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原因、后果、体会等方面展开。③导师归纳澄清事件的社会公德和符合现实的价值趋向,并说明应承担的责任和后果,从而让受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领悟。
(4)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制度。导师要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学生每月的表现、每次考试成绩记录及分析。学校可定期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成效及改进措施
以德育导师制为载体,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德育工作,充分整合德育资源,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新模式,形成着眼全体,关注全面,既管又导,整体推进的新局面,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成果。
首先,提高了德育导师的德育工作能力,有效促进了全员育人格局的形成,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改变了传统德育工作只由少数人在实施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改变了以往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扩大了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加强了德育工作力量,形成了全员育人的格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育导师制的实施真正实现了“师”和“范”的结合,使课任教师能以教书育人为宗旨,把握德育时机,利用德育资源,使德育成为教学的有机部分。由于导师与受导学生是一对一的个性化、亲情化教育,因此德育变得更深入、更细致,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具人文关怀,可以说德育导师制架起了师生间的“心灵桥梁”,改变了过去德育工作者居高临下进行说教的形象,所以教育也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教育效果也更好了。
其次,培养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促进了受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德育导师制由于师、生双方比较熟悉,导师也往往会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从而进行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引导,导师会因人而异,对受导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尊重受导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避免过去班主任一人无法“因材施教”的局限,同时因德育导师有定期的家长接待和不定期的家访联络制度,所以学校与学生家长间的联系会更加密切,双方的整合优势会发挥的更为淋漓尽致,学校的形象也会在社会中得到大力提升。导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为学生分担烦恼与忧愁;导师的指导、辅助,帮助同学解决了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导师的尊重与关爱,改善了同学的人际关系,培养了健全的人格。通过导师设计的具体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判断力。
第三,加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促成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德育导师制的实施使关爱每一位学生由口号转变为积极的实践。改变了过去班级只由班主任一人来管,学生只跟班主任熟悉的局面,充分调动了课任教师的积极性,许多任课老师转变了过去“重教学、轻德育”的观念,使他们的目光从课堂教学扩大到课堂管理、学生工作上,而且提升了课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无论是哪一位受导学生有任何的事情,那么他找到的第一位教师很大可能就是他的德育导师,这无形之中提高了德育导师的责任感、成就感和在学生当中的亲和力。由于受导学生的情况复杂多变,迫使德育导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工作水平与能力,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许多导师为了提高导育质量纷纷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导师成功的完成了角色转换,教育的方法和新型的师生关系得到落实和确立。实施德育导师制为所有教师都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提供了有效的机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
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成效虽然明显,但由于德育导师制还处于探索实施阶段,目前还有许多不规范、值得思考、有待进一步完善改进的地方:
(1)导师培训。如德育导师的素质问题(包括数量与质量),从学生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导师工作深浅不一,导师工作艺术参差不齐,导师责任心强弱有别。如何让导师都能提高自己导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开展导师工作校本培训是当务之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2)制度建设。要使德育导师制深入、持久的开展,健全的制度建设就非常必要。如德育导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因德育工作的长效性,有些目标无法评估),当前对导师工作的评价侧重在定量评价且缺乏有力的依据、合理的标准、办法等;如导师工作的待遇制度、奖励机制,当前学校对导师的工作待遇也仅停留在精神鼓励的层面,在物质补助和评先、评优、评职等政策上都没有很好地落实。
(3)组织建设。学校在推行德育导师制过程中虽有组织领导体制,但是由于机构人员来自不同的部门,结果反而是过程管理职责不明确。我们认为,学校在德育导师制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由校长亲自挂帅,并由一名分管校长具体落实此项工作。
同时在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若干关系:
(1)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教学的关系。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教书”与“育人”彼此脱离的现象,通过德育导师制,真正落实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因此,德育导师既要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状况,也要指导他们学会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正确处理导师与班主任的关系。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实施德育导师制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补充,不是取消班主任,也不是以导师取代班主任,班主任也可以担任导师。在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将德育导师对受导学生的个别教育与班主任对班级的全面管理有机整合,两者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合效应。
(3)正确处理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基本规范与因地(校)制宜的关系。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我省普通高中开展德育导师制试点工作已有几年,各试点地区和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德育导师制运作的基本规范。在全面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学校要善于发现和总结经验,既要坚持并不断完善这些规范,防止随意性,又要根据本地、本校实际,不断创新、发展、丰富德育导师制的内涵、操作模式、运行机制,要大胆实践,重点开展研究如何构建既切合本校实际又行之有效的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运行机制,发挥德育导师制的育人功能。参考文献:
[1]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教学月刊,2005.1
第五篇:后枣小学实施德育导师制工作总结
后枣小学实施德育导师制工作总结
一.认识到位 建立组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涉及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一项事关党和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
德育导师制,把需要更多关心的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分解给德育导师,让更多的老师关心理健康和学习,形成了既管又导、整体推进的学生思想工作新模式。
德育导师制,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是全员导师制的育人模式,通过实施德育导师制,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助。
鉴于以上认识,我校召开全校教师大会,校长传达了教育局德育导师制的有关要求,强并对德育导师制的开展进行部署。德育组制定了齐家中心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学校建长任组长,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总部人员任组员,并进行了责任分解。
二、明确职责 全面实施
我们对导师的定位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倾诉对象,不是训导是引导,不能把受导学生
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参与管理”,引领学生健康成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全面提高素质,为学生发展成为坚强自信的优秀人才奠定基
导师通过参与管理、活动协助受导学生班级的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与文化建设,为受导境。
(一)、导师的具体职责:
1、思想引导: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步。
(2)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行为习惯。特别是要促进品质的形成。
2、学业辅导:
(1)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按照学生的个性、经历与基础制订学习与发展计划,介绍地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定期了解该生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困难。
(3)每次测试以后要帮助学生分析,找出问题提出对策。
(4)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3、生活指导:
(1)关心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2)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争取多方协作,帮助学生
4、心理疏导:
定期与学生谈心,了解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做学生生理的长辈,心理上的医生。引导题、烦恼、挫折。对受导学生反映的问题要与各相关部门、教师、家长联系,及时为指导对
(二)、导师与受导学生的确定
1、导师确定
教师自愿和学校推荐相结合2、学生确定:
(1)面向全体学生。各层次都要确定有代表性的学生(特别关注学业困难、品德偏常生),以后逐步推广,力争每位学生都有导师。
(2)原则:本学期受导学生由导师确定。以后学生自愿报名。
3、受导学生主要要求
(1)尊敬师长,听从师长教导,在约见的时间应当按时到。要尊重导师,要主动跟导
(2)要积极进取,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合理安排时间。
(3)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培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三)、德育导师根据相应制度开展工作
1、档案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表现、考试成绩等逐一记录,分析对照。
2、学生成长记录(册)袋制度。
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我校的德育导师制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效果,行为有偏差的受导庭有困难的受导生、单亲的受导生,有了长足的进步,问题学生得以明显改观。下一步我校功经验和不足,使更多的学生配有德育导师,下学期力争有40%-50%的学生配有导师。
后枣小学 20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