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02:3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发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对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发展的思考

对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发展的思考

来源:刘新跃 日期:2008-01-09 16:07:55 点击数:641

刘新跃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已胜利闭幕,师党委要求七师全体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全面领会十七大精神,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七师各方面的工作,本人通过学习十七大报告,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结合在农业战线工作的工作实际及学习曹政委、刘师长的文章,深受启发,现结合今年农业生产的体会在深化团场承包机制改革,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改进农业工作方法等方面阐述一些个人认识,请多提宝贵意见。

一、今年我师农业生产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今年是我师农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全师广大干群艰苦努力,创新拼搏的一年。今年农业生产表现出几大特点:一是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投入6000万元完成了中路排干疏竣改造工程和柳西干渠,黄沟干渠等新建工程,各团场加大控排治碱力度,降低了地下水位;通过条田整合小地块变为大地块,全师增加10余万亩耕地,通过20余万吨牛羊粪的土地投入,使10万余亩良田提高了土壤肥力;通过土地整理项目使各团渠道防渗;田间道路通行条件有了很大改观;团场在土地平整方面也加大了力度,使全师的土地平整度,降低土地盐份和地下水位,增加土壤肥力和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二是今年加大了农业装备投入力度,全师共完成加压滴灌工程110万亩,90%以上的棉田使用了加压滴灌新型灌溉设备,使全师高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得以全面推广。今年更新改造了精量播种机970余架,实现了精量播种。农业生产基本装备有了很大提高,师投资1600万元对锦棉种业的123团和125团原种加工厂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全师高品质种子供应有了统一供种的可靠保障。三是今年是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力度最大的一年,全师杂交棉推广达30万亩,杂交棉试验制品800亩,棉花育苗移栽800亩,各团在当前棉花品种多、杂、各种生产性状不一致的情况下,加大了品种对照田建设管理试验示范力度,使农业新品种,新种植栽培模式,新的棉花高产配套技术在大面积推广前有了一个全体职工技术人员接受教育培训工作的平台,为今后棉花再创优质高产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和管理人才的储备。四是在大灾之年积累抗灾夺丰收的管理经验。今年春季全师普降多次暴雨,总量达100毫米以上,低温高湿地表盐渍化,使播后棉田烂种死苗严重发生,到6月14日之前棉花都未正常生长,棉花生产面临很大困难,此时先进装备在各团强有力的组织下发挥了巨大作用,播种机补种,加压滴灌设备滴水追肥、补墒排碱等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灾害给棉田带来的损失。五是认真贯彻兵团惠农支农政策,全师土地承包费用让利达1亿元,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达1360万元,新增加压滴灌团场当年每亩只分摊40元折旧费,使职工种田的积极性有很大提高。六是从今年10月份开始,全师牛奶收购平均价格达2.8元/公斤,养牛业将摆脱亏损全面盈利,预计全师12个牛场1.4万头将盈利达4000万元/年,为全师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带来良好发展机遇。

二、对实现“六大转变”的思考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完成好师党委提出的农业经济发展目标。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是职工富裕幸福,团场发展壮大,实现建设和谐七师,实现好兵团的三大作用。围绕上述目标,做好“六大转变”。

(一)对团场考核办法的转变

任何一项考核均是对完成最终任务的管理手段,全师对所属单位的考核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分为三个层次,即师考核团场,团场考核连队,连队考核职工,考核也好,检查也好,最终目的是实现职工增收,团场增效。我们的考核办法还需进一步完善,如考核后奖励多、处罚少;考核中对发现问题追根溯源少,整改落实少;考核中包括检查评比中缺少综合比较效益优先的科学机制;考核中缺少对职工遵章守纪、诚信评价、违规处理的考核内容,使团场和职工两个经营主体的管理内容在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制约关系中部分内容缺失或落实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今后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团场对连队的考核应依各连队实际,重点完善农业生产阶段目标管理内容和标准,使年终目标能够完成。二是连队和职工如何能拥护团场的考核办法,如果一个考核办法连队和职工经过多方努力指标仍无法实现,该办法既使执行也会是夹生饭,其结果不但不利于工作进展,还有可能贻误工作。三是连队对职工的考核办法应结合兵团特殊体制和当前团场发展实际进一步将种地人员分类后考核,如职工一类,临时从业人员承包一类,私人大户承包一类,对职工建立农业生产出勤考核和诚信公示制度,以便年终以职工劳动态度和诚信程度、职工家庭状况为依据制定阶段目标考核办法,接受职工(职代会)的民主监督,表彰优秀职工,督促后进职工,将好吃懒做、无事生非的人员分流出去,逐步建立起一个和谐连队。师对团的检查考核适当宏观一些,团对连,连对职工的考核应该全面细致一些,逐步形成一个职工对连队负责,连队对职工负责,团场对师负责的考核系统。

(二)产值总量和经济效益并不是同增同减的对应关系,这两个经济指标都很重要,在计划经济时代往往只重总量不注重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往往经济效益好坏是衡量一个团场经营成果和职工收入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师农业生产上,单位面积所产出的年收入是师、团、连和职工最关心的核心经济指标。先进适用技术,低成本高收益的措施,提高劳均创造效益的先进装备,优良的低价格高产量的优良种子将一直是我们选择的目标。

(三)近年来,师党委按照兵团党委的要求加快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并安排条件较好的131团和124团高泉区进行大胆试验,取得了很多好经验,131团依托区域、番茄酱厂及糖厂在奎屯的优势,加大了甜菜和酱用番茄的种植力度,依托劳动力丰富资源和城市消费需求增加了蔬菜瓜果设施园艺和线辣椒种植面积,压缩了产品管理难度大的棉花面积,通过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生产形势和经济效益,七师种植棉花已有几十年的生产经验,平均是两年盈一年灾,一年平,其中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主要原因,加之连续多年连茬种植棉花,使土壤有机质肥力下降,病虫害增多,棉花品种多而杂,形成了不良的农作物倒茬恶性循环。所以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好处:

1.全师耕地资源可以得到休养生息。如果全师三分之一以上面积全部倒茬种粮食、油料作物,全师棉花地可以三年轮作一次,则土壤中棉花病虫害会大量减少,有益于棉花生产的有机质和各种微量元素会大量增加,作物种植和管理进入良性循环,棉花和其它作物的病虫害影响会很大程度减少,较容易使七师种植业降低种植成本,减少投入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由于扩大种植粮食和油料等机械化程度高的作物,可以使劳均种植面积扩大,玉米劳均可以种100-150亩,油菜劳均可管理200亩左右,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可以保证收入低的职工有地种,当前粮食和油料作物市场价格在持续走高,也是国家支持补助产业,团场种植这类作物同样会实现职工增收,团场增盈的目标。这样七师可以杜绝共管田,同时也不会产生大户承包大面积棉花的不正常现象。

3.种植业结构调整后,可以给畜牧业供应大量饲草料,有利于七师畜牧业快速发展,团场通过澳牛核心群的养殖,提高效益获得较好的稳定收入,同时可以带动职工养牛业的发展。

4.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大宗农产品统一管理和收购,师里供销单位积极联系郑州粮食交易市场,依各团粮食外销总量可以统一将粮食销往国库或外省,并享受国家粮食补贴各种政策,产、供、销可以有机结合,另外可以招商合资引进部分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增加团场收入。

5.由投资承包转为全部生产资料自理才能将兵团“1+3”文件精神落在实处,全面落实这一文件的关键点即是生产资料全部自理。只要坚持这一点,很多当前团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其优点是:

(1)职工种地自己拿钱自己交售产品,除上交土地费之外其余的产品全部是自己所有,流失和其它人倒卖的产品全是职工个人的,真正做到了产权明晰,各团棉花产品不存在流失问题。

(2)职工种地自己拿钱,将大大提高职工管理土地的责任心,如果团场帮扶职工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将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有利于转变当前催种、催管、催收的不正常关系,直接缓解干群矛盾,建立好和谐连队。

(3)可以理顺团场与职工两个经营管理主体关系,团场从种地投入的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中解脱出来,团场供应的大宗生产资料逐步由职工自立比较价格和质量后选购,同时依市场变化中的价格收购大宗农产品,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将会极大提高。

(4)通过落实生产资料自理,可以加强对职工的诚信教育,通过自理到位数量调整职工种植作物种类,资金多的种棉花,拾花劳力自接自管自己兑现拾花费,无法保证接劳力的全部由采棉机收获,以降低拾花成本,减少职工负担。资金少的职工自己选择其它作物种植,没有资金的职工由连队统一管理种小麦、玉米及油菜,保证其劳有所得。通过分类管理可以使职工劳有所得,不劳者不得,理清了职工队伍。要坚持生产资料自理必须彻底断掉团场对职工小额贷款的担保。

(5)使职工由政策性收入向效益性收入转变。首先应加强职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适应能力的教育,由职工十分依赖团场转为不依赖团场应该有一个过程,当前国家给职工很多优惠政策,全师各单位应不折不扣落实到职工头上,同时团场要积极引导职工种植附加值高,市场受欢迎的农作物,团场还应培养职工搞多种经营,如养牛、种温室蔬菜和果树,使职工收入多元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给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只有职工合理收入途径多了,职工才能安心在连队生产,才能完成好团场维稳戍边的长远大计。现在连队职工养鸡养牛还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连队治安环境、职工勤劳程度、职工无长期扎根思想等,职工的财富是由小积累多的,职工富裕团场才会强,七师才会稳,才能建设好和谐社会。

6.七师要从行政指令型转变为引导服务型是正确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近年来,所有为团场服务的职能部门已有较大改观,但还有一些方面需改进,如师农业生产检查考核办法应进一步完善,农业团场考核办法应比照效益和团场社会发展综合指标进一步完善,农业部门多协调、多示范、多引导,对团场农业生产具体工作应以指导为主,检查为辅,由此使师、团、连的干部职工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发展好七师的农业生产。

以上是我通过对“十七大”报告的学习,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如何深化团场改革,实现师长提出的‘六大转变’”的问题的一些体会,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二篇: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烟叶产业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烟叶产业发展

邓绍锋

一、磨坪乡烤烟产业发展历史、现状

秭归县磨坪乡烤烟种植已有30多年的历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曾有过产值税收双丰收的辉煌,有过全县产烟大乡的殊荣。但由于过去政策导向的原因和盲目发展的主观原因,致使烤烟生产、管理、技术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到位,加之烤烟市场起起落落、忽高忽低,全乡的烤烟处于艰难徘徊阶段,烤烟产业一再受挫,全乡烤烟生产大幅度下滑,政府、企业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农民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甚至部分干部群众得了“恐烟症”,有些人谈烟色变,心有余悸,顾虑重重。从1996年开始,乡党委、政府痛定思痛,充分认识到烤烟产业是磨坪人民经过几十年艰苦努力、付出巨大代价精心培育起来的优势产业,事关全乡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大局,烤烟产业于乡、于农、于企不但不能丢,而且必须做大做强。为此,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坚持把烤烟产业作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来培育,认真总结经验,以科学的发展观,重新研究烤烟产业的发展问题,并及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从2001年起,我乡烤烟生产终于开始从“低谷”走出,有了恢复性的发展。截止2011年底,全乡烟叶种植面积达7000亩,产量21000担,产值1650万,税收可达36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7.6%、31.25%、4.5%、27.7%,规模效益逐步显现。

二、烤烟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多年来我乡发展烤烟生产的实际和对烤烟生产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制约我乡烤烟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及症结主要是:

一是认识上没有突破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部分乡村领导及农户对发展烤烟是富民的好产业没达成共识,对发展烤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把烤烟优质、适产、高效的精神很好地贯彻落实。群众对烟的看法没有一个质的变化,广种薄收,重栽轻管。更严重的错误是有人认为烟是为烟草公司栽的,产业核心还是种点粮食,仍然抱有消极态度,不愿把更多精力、劳力、财力投入烤烟生产。这样,全乡烤烟种植比例相对较小,发展速度缓慢,总体效益不高。近两年烤烟虽然迅速发展,量上有突破,但质上没有明显的起色。

二是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近几年,部分干部的思想不够稳定,出现“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心态不够平稳,决心小、情绪大、拉客观多,缺乏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思想,不能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缺乏沉下身子、深入一线抓落实的精神,抓烤烟生产措施不够有力,工作不够到位。部分抓烤烟生产热情不高,存在有布置无检查,抓落实不力的情况;有的投机心理严重,没有从落实科技措施、落实烤烟种植面积上下功夫,没有从提高烤烟生产种植水平、提质增效上思考和研究工作,存在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

三是比较效益不明显,烟农积极性受影响。种烟收益难提高。近几年虽然对烟叶价格作了一些相应调整,烟农的烟叶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烟叶与经济作物价格比,烟叶的价格优势并未有太大的改变。中央和省减免农业税,对粮食生产采取一系列倾斜政策,其它农业产业的加快发展,粮油价格上涨,烤烟生产物资、尤其是煤炭的价格居高不下,致使种烟的比较效益不够明显。同时烤烟生产与其它产业相比存在工序较多、劳动强度较大、科技要求高、风险大等特点,急于脱贫致富的农民更倾向于投入少、风险小、费工少的“享受型”产业项目,农民被动种烟的现象较为普遍。

四是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产业争地争劳力。首先,近几年来我乡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调整力度,蜜柚、核桃、蔬菜等产业得到发展,与烤烟产业争地争劳力现象突出。其次,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外出务工的农民增多,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更愿意选择投入少、风险小、挣钱快的外出务工致富渠道。在家种烟的农民多数是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无力担负起烟叶生产的繁重劳动,特别是相对文化素质较低,对科学种烟的内涵难以理解,科技推广难度较大。

五是农民科技素质低,影响烤烟生产。烤烟是一种科技含量高的经济作物,从烤房建盖到育苗、移栽、管理、采摘、烘烤、分级、扎把等环节中都有很多严格的技术要求。但是,由于种烟农户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接受科技知识的能力差,难以把学到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烤烟生产当中,大部分群众习惯粗放耕作,无精耕细作意识,难以适应烤烟生产各环节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生产上墨守成规、知识更新滞后、观念陈旧、凭传统经验种烟的问题在一些技术员和广大烟农身上表现明显,病害的防治上重治轻防、田间卫生意识淡薄的问题在烟农中普遍存在。因此,在种植过程中,不是这个环节出问题,就是那个环节出问题,有的甚至个个环节出问题,这样,烟叶的产量和质量都难以得到保障。

六是种烟条件差,基础设施脆弱。我乡山区分布散,面积广,海拔高差大,大部分烟地都位于高山区和半高山区,土地瘦薄,交通不便、水利设施配套不足,水利化程度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沟、渠、路不配套,抗灾能力弱,烟叶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大部分烟地要“靠天吃饭”,每年的春旱、伏旱,不同程度的影响了烤烟的产量、质量,烟农收益相应受到影响,制约了烤烟产业的发展。

七是规模连片种植区域小,轮作面积不大。我乡种烟土地零星分散,大部分的烟地基本属于烟农随意选择少量的承包土地种植烤烟,加上户均耕地面积不大,轮作的余地很小,村、组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控能力较弱等,致使烟地规化难度大,百亩以上的连片种植区域少,种植烟地的随意性、掠夺性使用及田间管理较差等导致烟地地力衰退、营养失衡、病虫害严重。

三、做大做强烤烟产业的对策

当前,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给烟叶生产带来矛盾;产业结构调整对烤烟种植产生较大冲击,主要是争地、争劳力现象突出;菜价高和烟用物资涨价给烤烟生产带来很大压力;行业规范和加强管理给基层工作带来困难。为此,烤烟生产如何发展,值得深思。为了让烤烟这个产业可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根据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真抓实干

烤烟生产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农、工、商、科、教、金融等部门多方面的密切配合,鼎力相助。各级党政组织、烟草部门以及各行各业,都要把烤烟生产放在振兴经济和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切实加强领导,真抓实干,进一步完善干部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有关烤烟生产的扶持政策,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造就一个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烟草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确保烤烟生产的稳步发展;需要进一步协调好各级部门,重视科学技术学习,提高干部和职工的知识水平,提高引导群众种好烤烟和为烤烟产业作出贡献的能力,认真落实“严、实、细”的工作作风,促进烟草经济繁荣昌盛。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粮食是基础,烤烟是支柱”,这是山区人民的共同体会。如何加强基础、巩固支柱,就要继续解放思想,依靠科技种好烤烟,提高经济效益。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思想的解放,才能拓宽思路,放开手脚,转变观念。由于烟叶生产技术含量较粮食作物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有的人对发展烤烟生产信心不足,产生畏难情绪,还有的人对烟叶生产部门效益好,待遇高,产生抵触情绪,这对我们发展烤烟生产极为不利。为此各级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一要增强发展烤烟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危机感,树立抓好烤烟生产的决心和信心;二是要树立市场观念。市场竞争讲到底是商品通过交换实现其使用价值的,因此,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生产适销对路的烟叶,才能满足工业生产,达到优质、适产、高效的目的;三要树立质量效益观念。提高效益的核心是在于烟叶质量。为此,我们要在“三化”措施上狠下功夫,努力提高上中等烟比例和等级合格率;四要转变拼面积、凑数量的陈旧观念。过去一提到烤烟生产,不论是适宜区不适宜区,通上拼凑在此积,完成任务,导致烤烟生产水平低。要在从量上增加效益的空间不大了的前提下,必需从数量效益型转为质量效益型,烤烟才能可持续发展。各级要破除陈旧观念,树立新观念,集中精力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质取胜来搞好烤烟生产。要牢固树立“市场经济就是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观念,并用这一观念来指导烤烟生产。用好用活用足政策,严格遵守经济规律的运行轨迹,夯实基础,主攻质量,力争几年内把我乡的烤烟质量搞上去,凸显质量效益。

(三)积极争取资金扶持,夯实田间基础设施建设

应充分利用目前全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政策,重视田间基础工作,做好烟田布局和规划,重视投入扶持,切实为基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改善烟区的交通、水利等生产条件,实实在在地抓住良机,开发新烟区,建设一大批烟水路配套工程,提高烤烟生产综合抗灾能力,确保烤烟丰产丰收,增强烤烟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为了使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要避免投入的主观随意性,要充分考虑长远性与现实性,这就要求在建设基地烟田的基础上,对农田、水利、电力、道路、收购网点进行综合规划,尽快实现以烟促粮,以粮保烟,走优质高效的农业路子,把优质连片样板与水浇地工程配套起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四)重视培训,认真落实各项科技措施,走科技兴烟的道路

树立科技兴烟理念,是广大烟农急需解决的难题,更是做强烤烟产业的关键。如果对移栽的烟苗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烘烤时又缺乏技术指导,那么就是种得再多,产量再高,最终还是没有效益。因此,加大烟农的科技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应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形成共识,切实把科技兴烟,提高烟叶生产科技含量落实到行动上,增强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力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技术培训网络,将科学种植、烘烤技术培训开展好,做到人人参加培训、人人掌握技术,增强广大烟农的科技意识、质量意识,形成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下决心、花气力、全方位的办好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干部和群众种烟的水平,使每户烟农有一个科技种烟明白人,积极用好各项科学技术,依靠科技,提高烟叶质量。一是适当集约经营,提高群体水平,发挥规模效益。近年实践证明,要继续完善以村为单位,规划区域连片轮作。过去对轮作认识不够,缺少预见性和长远性,使烤烟地块病害越来越重,肥料越施越多,产量却越来越低,质量越来越差。要做好连片轮作这一工作,就要充分发挥统一的功能和服务功能,调整种植业结构。对连片内有地但无栽烟能力的农户,要采取调整、租用等有效办法,帮助农户各有所得;二是在生产的各种技术措施上要有创新,重点突破。要根据市场需求,即工业生产需要来确定种植品种。在结构上,要在区域布局、空间布局上科学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品种单一的问题。同时在推广优良品种时,要进一步提高优良品种对烟叶质量的重要性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优良品种的普及和推广;烟农则要根据技术要求自觉行动,做到良种良法;烟草部门要积极引进优良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三是要抓早,早育苗,早移栽,要提高烟苗素质,大力推广机耕、预整地,提高覆膜质量,坚持揭膜培土,把传统的精耕细作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整体效应;四是要施肥好,保证施肥量,要根据烟株需肥量、品种、气候、土壤、烟株生长情况等合理运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比例,做到底肥、追肥、水肥结合,分层、分次施足施够肥料,要做好测土施肥,提升科技,把经验施肥和科学施肥有机地结合起来;五是要继续抓好各级样板,提高科技到位率。办好样板,典型引路,不仅可以起到科技示范作用,而且是提高烟叶质量的突破口。实践证明,哪里的样板办得过硬,哪里的科学技术普及程度就深,普及面就宽,哪里的烤烟生产整体水平就提高,哪里的烟叶质量就好,哪里的经济效益就明显;六要加强田间管理,注意田间卫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五)保证投入,连片种植,提高烟叶质量

我乡烟叶种植分散,千家万户,烟农素质差别大,其产量、质量不但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烟农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产量、质量关键在连片种植,只有连片种植,才能更好地推广优良品种更好地落实种植面积、签订种植合同、搞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做到栽培品种、移栽时节、施肥水平、移栽规格、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成熟采摘、科学烘烤、分级预检九个统一,提高群体生产水平。但是连片种植,也要因地制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为推广这一措施有必要制定鼓励、扶持和优惠政策。在烤烟生产扶持政策上,要增加投入,保持化肥、薄膜、农药等价格要相对稳定。为提高烟叶质量,对上中等烟分别实行奖励。

(六)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完善技术体系,促进烟叶科技化

随着市场对烟叶质量要求的愈来愈高,烟叶生产的科技含量与技术要求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农村相当部分有文化、体力强的劳动力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致使从事烟叶生产的劳动者素质和体质不断下降,由于他们对新技术接受能力有限,无疑加大了新技术推广实施和烟叶经济政策宣传的难度。为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创新和改进烟叶生产管理方式,完善技术指导网络,开展多层次培训,为烟农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提高烟叶生产管理水平是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因此,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技术队伍是提高烟叶质量和培养企业发展后劲的关键。要采取得力措施不断充实和加强烟叶生产技术队伍,并逐步优化技术队伍结构,实现技术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在技术队伍的建设上,应充分引入竞争机制,通过采取考试、考核、竞争上岗等形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将一批思想文化素质较高、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工作能力强的大中专毕业生招聘到技术队伍中来,提高技术队伍的技术指导、业务管理、科技创新能力。还要充分发挥党政公务人员的作用,做到人人懂技术,人人当师傅。在技术服务上,要建立分工负责、上下紧密、管理到户的技术推广网络,要真正做到技术服务到田、烘烤指导到炕、预检把关到户、质量管理到组。

(七)建立烟地耕作保护制度,创新烟叶生产组织模式

在进一步调整优化烟叶种植结构的同时,要用政策和加大投入力度的方式引导、组织烟农向优质产区、好田好土转移,扩大种植规模,稳定烟农队伍。通过统一规划烟地,向种烟能手、种烟大户转租种植,实行土地合理流转,促进烟叶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通过组织发展育苗专业户、种植专业户、烘烤专业户,让烟农分别从事专业化育苗、专业化种植,解决烟叶种植分散、技术推广困难、效益低下不稳、种植风险大的问题。通过建立烟农协会的组织形式,实现烟农自发组织、自我管理、自行发展,以提高烟区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升烟叶生产水平、管理水平、效益水平。在合理生产布局的基础上,要制定优质烟叶产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把烟叶生产融入大农业统筹规划,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积极采取改良土壤、防止土壤板结的有关措施,防止污染生态环境。

总之,要进一步打牢基础、进一步深化认识、进一步强化领导、进一步重视科技、进一步规范种植、进一步增加投入是循序渐进做大做强烤烟产业的关键因素,既不能盲目乐观,片面追求发展速度,也不能碰壁即屈,停止不前。要找准症结,逐步加以解决,努力实现烤烟产业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磨坪乡人民政府

第三篇:对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法院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法院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人民法院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事业能不能健康发展,人民法院能不能为率先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法院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队伍建设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人民法院又好又快发展就失去了根基。因此,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民法院工作全局,把这一重要战略思想落实到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人民法官为人民”,推进法院队伍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要求“队伍学习常规化”

“读不尽者世间之书,参不尽者身边之理,走不尽者天下之路”。科学发展观有着丰富深厚的政治底蕴和精神实质,这就需要首先对科学发展观有正确的把握,才能更加自觉和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法院工作。通过学习以更加高效地保证法院队伍高素质,更加准确地把握新形势新任务下对法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更加自觉地把法院工作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中去思考,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目标中去探索,放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格局中去谋划。

学习内容体现时代性。学习如逆水行舟,要顺势而进,时刻紧跟时代步伐。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大学习、大讨论”等主题教育中,通过学习深刻领悟当代政治、司法理念的丰富内涵,以及对法院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对新颁布的法规、司法解释,在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用。“会道者一缕藕丝牵大象,盲修者千钧铁棒打苍蝇”,我们用最新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科学的方法推动审判实践,面对不断变幻的新形势,迎接不断出现的新挑战,应对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学习方式把握多样性。在学习中,我们要推行“走出去、请进来、跟我学”的学习模式,让法官的法制课堂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邀请专家、学者、上级法院领导授课辅导,鼓励一般干警登台互教互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谈心活动,及时掌握干警的思想动态,了解干警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模糊和错误认识,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入手,在帮助树立科学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上着力,解决“选择法官职业为了什么,工作要干什么,身后留点什么”的主观认识问题;通过走访活动了解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自查自纠,抓好纪律作风专项学习教育整顿活动,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效果。

学习效果注重实效性。我们要通过学习抓好三个结合。即抓好集中学习教育与组织教育、家庭教育、法官职业道德教育的结合,创新开展“廉洁法官、廉洁家庭、廉洁庭室、廉洁法院”创建活动,真正使学习教育抓出成效,逐步培养法院干警的“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能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按特色定位,聚精会神搞审判、一心一意促和谐。

学习理念追求科学性。在学习中,我们要注意抓住精髓、抓住本质、抓住科学体系,做到全面系统。特别是结合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学习,在发展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同时,在学习中做到“四个克服、四个反对”即:克服教条主义,反对照搬照抄,照本宣科;克服经验主义,反对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而故步自封;克服实用主义,反对只关注个人或小团体利益,断章取义甚至随意曲解理论的原意和精神;克服形式主义,反对投机取巧,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学。另外,还注意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全面掌握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业务培训与考试考核相结合,努力做到融会贯通。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经验,使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理、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法院的日常工作之中,使之入心入脑,真正收到实效。

三、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要求“队伍改革创新化”

改革创新是推动法院工作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新形势下加强法院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就是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创新法院队伍建设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努力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法院队伍建设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事业共发展。

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加大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抓住法院队伍建设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抓住最需要解决的紧迫性问题,积极研究深化法院队伍管理机制改革的措施,着重围绕职业保障、人员录用、行为规范、权益保护等问题组织好专题调研。要根据队伍实际状况和法院工作需要,建立健全业绩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建立符合法院工作规律和法官职业特点的管理机制。要严格法官职业准入,保证初任法官和新进人员符合法定资格条件,具备相应专业能力和水平。研究探索基层法院定向招生途径,试行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初任法官,尝试推行法官助理制度。要针对当前法院队伍中存在的编制紧缺、法官断档、专业人才缺乏等突出问题,提出完善人员编制政策、改革和规范进人体制的建议,配合有关部门改革人员招录制度,努力消除队伍管理中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

要按照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精神,研究制定审判机关机构设置指导性意见,科学规范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程序、改进方法,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继续推行和完善审判人员与政法院校、法学研究机构的教授、学者相互挂职的制度,促使法院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严格法官退休制度,解决法官非正常退休或提前离岗问题,保留和用好资深法官。研究符合法官职业特点的工资待遇,增强法官的职业荣誉感和对优秀法律人才的吸引力。

三、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要求“队伍管理人文化”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灵魂。在队伍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法院班长、班子与队伍的全面发展。“肩上百斤不算重,心头四两胜千斤”。一个班子、一支队伍,团结干事,是缘分、是力量。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团结,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团结,把团结作为一种素质来历练,作为一种品格来锤炼,作为一种能力来锻炼,作为一种意境来修炼。

一方面,好班长要带出好班子。作为院长,在工作中要处处弘扬“长子风范”,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亲历亲为,当好“领头雁”、“排头兵”。要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带领其他班子成员努力成为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改革创新的模范,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模范。要通过开展党组民主生活会和中心组集中学习,全体班子成员要有更加自觉高尚的道德追求,即以学立德,用科学理论和文化知识净化灵魂,陶冶情操;以行立德,在危难时刻、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砥砺品质;以律立德,自觉接受监督,始终以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

另一方面,好班子要带出好队伍。一个人能力再大不如一个班子的能力大,一个班子的能力再强,不如一支队伍的能力强,一个好班长带出好班子就能带出好队伍。在选人、用人标准上,我们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决不能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能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从政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把坚持科学发展观,创造经得起实践、改革和历史检验的政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做到既看审判工作的情况,又看队伍建设情况;既看实干精神,又看科学态度;既看法律业务修养,又看政治理论水平;既看工作业绩,又看发展潜力。同时,引导干警克服“一年看、二年盼、三年等着换”的浮躁心理、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行为,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干部任用机制,逐步拓宽干部能上能下渠道。同时,教育干警树立扎根基层、甘于奉献、踏实苦干、建功立业的思想,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个人,经受住各种考验。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对干警的考核手段和考核方法,突出综合考核评价,做到全面、系统、客观、公正,防止在用人上出现“失真失实”和“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的问题。通过正确引导和科学用人,把人看准、选好,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警选拔出来,为法院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四、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要求“队伍监督立体化”

公生明,廉生威。司法廉洁是人民法院的立身之本,廉政建设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法院和法官在人民群众中的“严格、公正、文明、清廉”的司法形象,关系到审判工作服务党委中心工作的职能作用的发挥,关系到科学发展观和“三个至上”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法院对社情民意的把握和人们司法需求的满足。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和谐司法的过程是我们履行审判职能经受考验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品格、境界的考验。我们要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院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法院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干警个人的目标管理,与审判执行工作和队伍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我们要更加注重事前的警钟长鸣,而不仅仅是事后的“现身说法”,让法院干警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荣辱感,强化干警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提升依法治国的法治意识。我们要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着力构筑“不愿为”的自律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制约,努力形成“不能为”的防范机制;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进一步强化“不敢为”的惩治机制;坚持从严治院与法官待遇从优相结合,积极探索“不必为”的保障机制。

(二)提升队伍形象公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司法需求不断提高,对法院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新期待。为此,必须要深刻正确认识人民法院、人民法官的职责,认识人民法院、人民法官的人民性,把司法为民作为我们司法理念、司法方式、司法目的和工作思路、工作标准的根本要求。法官形象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重要保障。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要坚持把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与践行“三个至上”重要思想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全体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法院工作的最高标准,认真恪守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真正使自己成为宪法和法律以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维护者。通过法院干警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让当事人感受到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感受到人民法院、人民法官的亲和力,进而提高法院工作在人民群众中的认可度、满意度,扎扎实实地把法院工作推向前进。

(三)监督要实现内外并举。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12月25日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时强调:“要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完善对司法权行使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切实解决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问题。”我们要在内部监督上,强化诉讼中的监督,充分发挥法院内部的审判监督职能,维护司法公正;强化执行工作中的监督,实行执行票款分离、黄牌警告及执行回访制度,实现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有效制衡;强化审判管理监督,院长、庭长要按照岗位职责和管理规定,在尊重和保障合议庭、独任法官审判权力的基础上加强审判管理;强化法院监察机构的监督,将监察监督渗透到审判工作、执行工作和法院其他工作中去。在外部监督上,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落实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法官形象监督员的常性工作联络制度,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强化舆论监督的力度,拓宽监督渠道,将监督工作延伸到八小时以外。通过上下联动、左右互通的立体监督网络,形成人人接受监督、人人参与监督的良好机制,以防止审判权力失控,防止法官行为失范,防止人民法院失信。

(四)责任推行“一岗双责”。我们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评价自身工作,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法院的各项工作都经得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要明确自身职责,落实好“一岗双责”制度,做到“一手抓队伍,一手抓业务,两手都要硬”。班子成员在工作、学习、生活上都要做好表率,发挥“领航”作用,做勤恳务实的带头人,廉洁自律的带头人,司法为民的带头人,从而引导干警在形象上自重,在思想上自省,在纪律上自警,在工作上自励。干警也要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做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三效合一”,不断提升法院工作的公信度,赢得社会对法院和法官的信赖和爱戴。

党的十七大特别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必须牢固树立为法院事业科学发展服务的理念,必须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推进队伍建设,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自觉做到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确保队伍建设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

第四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做好贵州民族语言文字工作

贵州省民委副主任

刘晖

有机会参加教育部召开到2009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感到十分高兴。这里,我就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方面的情况作简单汇报和交流,以求教于各位领导和同志。

一、贵州民族语文工作的基本省情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省份,堪称少数民族语言“富矿”省。语言的多样性决定了贵州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贵州宝贵的人文资源。全省总人口近4000万,其中世居少数民族17个,人口15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9%。在全省17个世居少数民族中,除土家族和回族转用汉语外,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在全省15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中,有900多万人以母语为主要交际工具,其中有500多万以妇女和儿童为主的人不懂汉语,有200多万人只是半懂汉语。在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地区,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通晓当地主体少数民族语言的现象较为普遍。

从上世纪50年代新创民族文字诞生后的1957-1958年,贵州陆续开展了苗文(4种)、布依文、侗文和彝文(本民族传统文字)的实验推行工作(期间还在壮族地区推行过壮文)。1959年以后,由于受到极左思潮的干扰曾一度中断。自1981年秋开始,我省民族语文工作得到恢复实验推行。推行工作由最初的几个县逐步发展到高峰时的57个县(市、区、特区)。到目前,共开办农村扫盲点6000余个,学员45万余人,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点)1350多个,学生37万余人。加上其他渠道的学习,全省掌握民族文字的人数达100余万人;民族语文课本、读物及报刊杂志近100种,出版发行300余万册(份)。

5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我省推行民族语文是成功的,是符合贵州实际的,深受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对促进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发展民族经济、繁荣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届省委省政府对民族语文工作十分重视。在2008年10月的全省第六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明确指出:要因地制宜在不通晓汉语的民族地区开展少数民族语文和汉语文“双语”教育,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林树森省长在2008年5月12日 省政府第一次民族工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支持力度,使少数民族不但能够更好地融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而且使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省民委认真组织学习省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既要站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高度认真思考,也要切实遵循教育规律特别是母语教育与民族教育的规律,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协同配合我省教育主管部门,探讨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及时把省领导关于大力支持“双语”教学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2008年12月初,根据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石宗源同志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主要任务分解表》的通知精神,按照我委的具体分工,语文办提出并上报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石宗源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双语教育工作的初步意见》。

二、2008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做好我省民族语文工作

一是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先后到我省黔东南、铜仁、六盘水、黔南州等州、市、地调研,共走访基层单位和教学点28个。

二是开展了新创民族文字学习使用认同情况内部调研。先后在雷山的陶尧小学、凯里学院、省委党校第38期民干班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多数看法对新创民族文字的作用持肯定态度,主张从民族工作大局上慎重对待新创民族文字。此项调研为民族语文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三是认真传达学习和贯彻全国民(语)委系统民族语文工作会议精神。2008年4月6日 至9日,国家民委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了全国民(语)委系统民族语文工作会议。省民委党组对学习贯彻国家民委“海南会议”精神十分重视。委主要领导及时听取了会议精神汇报,委主任办公会议认真组织了传达学习,研究了结合省情贯彻落实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二)认真抓好双语文教材、读物、工具书的编译出版工作

一是组织有关专家完成了苗语文(川黔滇方言、湘西方言)、布依文、彝文的第三册,苗语文(黔东方言)、侗文的第二册等6本小学双语教材编译工作:。

二是积极与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协调,对2007年所编译5本双语教材进行了审查。经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审读和相关部门审定,4本双语教材获得通过,已交付出版。三是完成了《侗汉常用词典》的编著及出版工作。《侗语成语集》已交付出版。《贾理》等读物的组稿编译正在按计划推进。

(三)加强双语师资基地建设和培训工作

根据基层对双语师资的实际需要,拟定2008年“双语”师资培训计划,全年共培训双语师资351名。其中与省教育厅合作,在贵州民院民族文化学院先后举办了苗(西部方言)汉和彝汉双语师资培训班各一期,共培训学员198人;积极支持与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双语师资培训,分别在松桃自治县举办了苗文师资培训班;在六盘水,市民宗局与市教育局举办了“布依文师资培训班”;从江县民宗局与县教育局举办了“侗文侗歌”双语文师资培训班。

(四)推进“民族语言环境建设示范区”试点工作

一是配合与指导开展“松桃双语环境建设示范区”各项工作。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民委的示范点,自2006年8月启动以来,工作成效受到了国家民委的肯定。我们继续指导做好2008年的项目论证与监督落实工作。在认真总结其成功经验基础上,经委领导签发,于8月向国家民委上报了《贵州省民委关于松桃苗族自治县“苗语环境建设示范区”工作情况及2008年工作计划的报告》,积极争取了国家民委对此项工作的大力支持。2008年12月上旬,我们对松桃苗族自治县“苗语环境建设示范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导,与松桃方面共同探讨,在认真总结前两年成绩与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下一阶段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方向,明确了今后从“苗语环境建设示范区”上升为“双语和谐”环境建设示范区的工作思路,以期通过“双语和谐”的环境建设,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二是借鉴“松桃双语环境建设示范区”工作经验,针对我省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迫切需要加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实,结合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的需要,初拟了《贵州省“双语和谐”环境建设示范点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积极与省语委协同配合,共同推进有我省特色的双语环境示范点建设。

三是逐步选点探索推进“双语和谐”环境示范点建设。在继续指导抓好“松桃双语环境建设示范区”工作的同时,初步选择毕节市的大南山(苗语西部方言-汉语)、榕江县的宰荡村(侗语-汉语)、六枝特区的居都村(仡佬语-汉语)、威宁自治县的板底村(彝语-汉语)4个点,作为2008年启动的“双语和谐”环境建设示范点。

(五)做好全省双语教学点的管理、指导、督促和扶持工作

2008年6月24日,与省教育厅民教处协同组织召开了双语教学工作座谈会,就我省使用母语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开展双语教学进行了认真研讨。来自教育厅、省民委,有关州、地、县、双语教学点及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省教科所等有关单位的学者和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参加座谈会的多数代表认为,立足实际需要开展的双语教学,既是落实民族政策的体现,又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语言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把民族文化进校园与双语教学有机结合,不仅是深化民族地区学校素质教育改革,而且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传承民族文化,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

同时,加强对基层双语教学单位工作的支持与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和“自愿自择”原则,坚持分类指导。凡基层教学单位自愿开展双语教学,认真给予业务指导和双语教学专项经费的支持。

(六)启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根据中央和我省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工作规划,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关于“建立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数据库”的目标任务,为保护和抢救已经处于濒危状态的仡佬族语言和文化,省民委主要领导明确指示民族语言文字办公室将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列入2008工作目标。为了顺利完成此项工作,省民委成立了以包括委领导、省仡佬学会负责人、专家学者在内的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评审委员会,2008年6月5日召开了仡佬语言数据库建设工程及仡佬族文化综合研究课题论证会。

仡佬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之一。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仡佬族58万人口的96.5%居住在贵州境内.仡佬族中会说仡佬语的人,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万人下降到本世纪初的约6000人,目前估计只有3000人左右。国家语委将其列为国家濒危语言种类,要求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同时仡佬语也是我省唯一一个被国家确认为濒危语言的语种。因此,建立仡佬语数据库,并及时开展仡佬族文化综合研究,对于仡佬族语言的存史抢救和文化的保护、传承具有重大的意义。

省民委及时开展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工程,受到国家民委、省仡佬学会、语言学界、文化界等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省社科联负责以及贵州日报等新闻单位代表充分肯定《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及仡佬族文化综合研究》对于仡佬族语言的存史抢救和文化的保护、传承的作用。

最近,贵州省仡佬学会在贵州民间发现了一本被称为《九天大濮史录》、初步考证被认为成书于南宋郑清之之手、属于1906年抄本的此书,所记录的仡佬族古代史及其他内容,对仡佬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对夜郎史、贵州古代史、南方民族历史的研究,是珍贵的资料。全书共511页61个细目(含“大元夜郎国邑图”一幅),由线装四卷合订构成,每面竖写双文5列,全书共约6000余字。并列的双文,一列即汉字为黑墨,而另一列即朱砂书写的被认为是仡佬族古文字。专家初步的看法是:被认为是仡佬族古文字的文字符号,是一套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对寻求中国古文字研究的突破,应当具有重要的价值。《九天大濮史录》一书在我省遵义发现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光明日报、中华民族报对此均作了专题报道,引起了省民委高度重视。2009年2月11日下午,我们听取了省仡佬学会及有关学者关于“发现仡佬族古文字”的情况介绍。贵州省民委已向国家有关部委报告,希望引起重视并组织专家进行权威考证。

(七)认真做好民族语文信息化、规范化等相关工作,继续支持彝文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国际编码申报工作

形成民族语文标准化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关于支持做好彝文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申报国际编码的工作总结;彝文计算机软件项目研究情况汇报材料。

(八)进一步做好跨省区民族语文协作工作

国家民委4月6-9日在海南召开的全国民语委系统民族语文工作座谈会,强调跨省区的民族要建立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协作机构,要求以人口较多、相对集中的省份牵头,有关省份的民族工作部门和民族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参加,不定期地开展组织协调工作。当前,我省民族语文工作涉及协作的基本情况是:

一是苗文湘西方言:我省的松桃苗族自治县与湖南的湘西自治州,一直保持着较密切的民族语文工作联系。近年,我省组织编译出版的双语教材、读物、工具书等,在印量上,基本上也考虑了湘西的需要。此方言的协作组织是否建立,当前可暂不考虑;即使以后要考虑,也在地州一级建立协作组织即可。

二是苗文川黔滇方言。一方面,川黔滇方言的苗文需要与四川、云南商议协作问题。另一方面,川黔滇方言苗族与国外苗族语言一致,但使用着不同的苗文。1997年后,某国基督教人士曾经到过贵州苗族教区考察,他们多次要求派人到这些地方传授国外苗文,但都遭到了有关部门的强烈反对。目前,贵州境内的苗族群众,还没有人公开学习国外苗文。如何解决川黔滇方言苗文和国外苗文的使用问题,这个工作需境内外苗文机构共同协作研究。

三是关于滇东北次方言新老苗文的使用问题。贵州境内的滇东北次方言苗族主要集中在威宁、赫章一带。滇东北次方言老苗文创制时间较长,推行范围较广,1956年创制和改革后的苗文方案,推行时间较短,大部份苗族群众是支持和拥护推行改革后的苗文方案的,但仍然存在所谓的新“规范苗文”问题。如何解决滇东北次方言新老苗文以及“新规范苗文”的使用问题,我们认为同一次方言必须使用国家帮助改革的拉丁文字,个别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新老苗文并用,逐渐过渡到拉丁苗文;今后向国务院申报滇东北次方言苗族文字为正式使用文字必须是拉丁苗文。我们必须以大局为重,以民族利益为重,从一切有利于民族发展进步的角度来规划民族文字的改革方向。

四是关于侗文协作问题。侗族300百万人口中,近200万在贵州,因此贵州省责无旁贷,应当按照国家民委要求,承担牵头的责任,积极促进黔、湘、桂、鄂等跨省区的侗族语言文字协作机构的早日建立,以便及时开展协作。2008年10月中旬,在省民委召开的纪念侗文创制5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期间,围绕建立跨省区侗文协作组织问题,与广西三江自治县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充分交换了意见。11月中旬,在广西三江自治县举办的纪念侗文创制5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我省与会代表和三省(区)代表就建立跨省区协作组织问题进行了协商,初步形成了一个协作组织方案。有关工作有待进一步落实。

五是关于彝文协作问题。彝文协作是目前各文种运作较为正常的工作,牵头方面是四川。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支持、积极参与,按照分工,做好工作。

(九)认真做好民族语文宣传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组织编辑《贵州民族语文工作50年》(暂名)的前期工作。随着苗文和布依文的先后批准试行,1958年12月,侗族文字方案经中央民委[(58)民杨字第795号]批准实验推行。至此,新中国为我省的苗族、布依族、侗族创制的母语文字进入了三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同时,彝文的规范与使用在新中华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焕发出蓬勃生机。50年来,我省民族文字的试行留下了许多不平凡的印记,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全面总结50年来我省开展民族语文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广泛收集对我省民族语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评估民族语文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语文工作的思路创新;也为了记载和反映一代又一代民族工作者特别是老一辈语言学家为民族进步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为此,我们决定编辑出版《贵州民族语文工作50年》一书。围绕入编内容,已发出邀约文稿的函100多件,广泛征集50年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珍贵资料(含图片)。

二是分文种组织和筹备召开了民族文字创制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纪念布依文50周年座谈会于2月26日 举行;纪念侗文5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于10月16日 在贵阳召开;纪念苗文创制50周年座谈会于12月18日 在贵阳召开。

三是组织召开了“纪念国际语言年座谈会”。12月1日,在贵州民院民族文化学院组织召开了“纪念国际语言年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贵大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所的领导和外籍专家学者,贵州民族学院的专家代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研究的代表和新闻界代表。本次座谈会达到了交流对党和国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的理解,沟通我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省情,广泛听取有关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科研与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等目的。

四是以纪念民族语文工作50年为主题,与贵州民族报联合推出宣传专栏和系列文章,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由于组稿与策划到位,2008年,贵州民族报共编发民族语文专版5个,各类文稿70多篇。此外,省民语办还编辑印发《贵州民族语文工作简报》23期,更新《贵州民族语文宣传窗》两期。

(十)积极参加有关学术活动

切实加强民族语文工作的省际交流与协作。先后派员参加了8月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翻译大会,参加了9月初国家民委文宣司、中华民族语文翻译局、中国译协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在西藏林芝地区组织召开的第九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暨全国民族译协会长、秘书长工作会议。认真做好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学会管理和参与做好贵州省少数民族翻译协会相关工作。完成了 “贵州省民族语文休息化调查报告”(三万字)。

三、关于2009年工作计划

2009年是喜迎建国60周年大庆之年。贵州民族语文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和贵州民族工作的大局,切实把握贵州民族语文工作的省情, 认真贯彻全国民语委系统民族语文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语言文字平等原则,保障我省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实事求是,分类指导,慎重稳妥地推进民族语文工作,以多语和谐促进民族团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具体工作是:

(一)配合开展民族语言文字立法调研和语言普查工作

一是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和国家民委抓好在我省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立法调研;二是积极配合省人大已经立项的《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立法调研。同时,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我省语言普查的有关工作。

(二)认真抓好“双语和谐”环境建设示范工程

从2006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家民委选点在我省松桃自治县开展了“苗族语言环境建设示范区”试点工程。实践证明,语言环境建设是一项涵盖面广、极富弹性、有远大纵深的综合工程,是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语言文字“自愿自择”的学习使用需求与“政府供给”保障的结合点,很适合我省省情。一方面,要遵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努力为各族群众提供学习使用普通话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及我省的相关法规,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在“自愿自择”原则下的学习使用母语的需要。

因此,我们拟与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同商议,联合推动“双语和谐”(少数民族母语和汉语普通话)环境示范点建设工程。2009年,首先对我省仍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的人口较多的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按每个民族至少一个点,其中苗族按文种至少4个点,逐步开展“双语”环境示范点建设工程,使本民族母语(文字)与汉语普通话双语和谐,共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教水平的提高。

(三)积极稳妥地协同推进“双语”教学

我省双语教育必须立足省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语言文字平等原则,既认真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切实保障少数民族“自愿自择”地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科学把握母语思维特点,严格遵循民族教育规律,必须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言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从而把省领导关于加强双语教学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在对待“双语”教学问题上,应当尊重教学单位从本校、本班情况出发而作出的或开展或不开展双语文教学的意见;与教育主管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在双语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为基层教学单位开展双语教育提供相应的条件。

(四)继续推进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工程

语言已经被公认为一种国家资源,是文化资源宝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文化多样性是建立在民族文化多样性包括语言的多样性的基础上的。因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数据库”的目标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语言分为充满活力、有活力、有濒危迹象、已经走向濒危、已经濒危、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失去交际功能六个等次。我省尚存的少数民族语言,绝大多数处于“有濒危迹象”和“已经走向濒危”两种情况,而仡佬语,属于“已经濒危”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我们从仡佬语数据库建设着手,及时开展濒危语言的存史抢救。2009年,要在2008年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工程初步完成田野调查基础上,继续推进并基本完成仡佬语数据库建设。同时,2009年还将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工作安排全面开展全国范围的语言普查及有关调研工作。

另外我们在准备完成以上四项主要工作的同时还要认真抓好以常规性工作。一是民族语文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针对我省民族语文工作和教师专业队伍人才匮乏等实际,继续支持贵州民族学院抓好基地建设工作,逐步在毕节学院等有关州、市、地建立双语师资和民族语文人才培训基地。二是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双语教师奇缺,是严重制约我省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根据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山区开展双语教学的“自愿自择”需要,一方面,积极配合基层民委和教育部门分期分批共同举办双语教师骨干培训班;另一方面,在贵州民院直接安排200人的骨干培训。三是全省双语教学点联系指导。继续支持省级双语教学联系点开展工作,量力而行地对其他双语教学点予以资助。四是双语文教材、读物、工具书的编译出版。我省民族语文教材特别是农村实用科普读物和工具书奇缺。按照十一五”双语教材编写计划,2009年要与省教育厅民教处合作,报经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立项,组织专家编撰新一批双语教材,交由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出版社公开出版6个文种各一册;编译出版各个文种《风情旅游100句》作为课外读物。五是探索母语文学前教学实验。按照省教育厅和省民委黔教民发[2001]361号《关于建立学前“双语”教学点的通知》,2009年按计划以10个作为省属实验点予以资助,切实推进学前母语教学实验工作。六是加强跨省区民族语文协作。跨省区协作是国家民委组织和倡导的民族语文协作组织。在我省7个语种中,除布依语文外,其他都是跨省(区)或跨国境的文种,都要进行跨省(区)协作。因此,要加强省际协作,开展交流研讨。七是民族语文工作队伍学习培训和专题调研。参加国家民委、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等举办的相关培训和学习考察,组织全省民族语文工作者参加有关培训和学术交流会议;完成国家民委等中央部委安排的专题调研任务,其中主要参与做好本届省人大常委立法项目的《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立法调研。八是民族语文信息化和规范化工作。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和信息化工作是民族语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事关我省乃至全国民族语文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推进。其中,按照基层需要,宜尽快制作几个文种的标准音网上学习声像文档。九是民族语文宣传及科普推广等工作。继续以多种方式加强对民族语文方针政策的宣传;二是制作民族语言(文字)的科普声像包括组织有关人员将相关广播影视及科普资料用民族语文翻译和进行涂磁录音等,使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群众拥有获取当代信息的渠道。十是为进一步宣传党和国家民族语文政策,贯彻落实省委书记石宗源和林树森省长关于“双语”教学的重要讲话,为广大民族语文工作者、双语人才提供交流平台和满足读者之需要,我们拟创办《贵州民族语文》(内刊)杂志。

同志们、朋友们:欢迎各位到贵州指导工作,参观旅游。我省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在您的关心和支持下一定能够迎来新的、更加灿烂的明天。

谢谢大家!

第五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医院宣传工作

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2012年,宣传部门在学校、医院领导的正确指引下,紧紧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对外积极协调媒体,通过积极的正面宣传报道,树立医院良好社会形象。对内进一步夯实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从而全面提升医院内涵和品质。

2012年,我们在各级媒体发稿数量稳中有升,同时更注重宣传质量,在多个领域和层面展开突破。中央电视台1、2、4、9、10套以及新闻频道,凤凰卫视、上海东方卫视、香港大公报、健康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及省内媒体发表(播放)稿件10000余篇(次)。

一、内宣工作

首先,我们进一步强化了为临床服务意识。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激烈,临床专家也意识到宣传的重要性。我们主动和科主任、医生建立联系,寻找宣传线索,挖掘典型病例,专科特色,并且和媒体进行及时沟通交流。通过宣传提高了科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我院针灸科周凌云教授发明的“眼部内刺与透刺法”、“电针眼外肌穴”方法,对治疗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复视、斜眼等眼肌麻痹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们把这一技术在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节目播出后,全国各地患者慕名而来,甚至吸引到一些国外患者前来就医。

俄罗斯的奥丽娅、以色列人的丹本卡南治疗前与周凌云教授合影

第二、进一步加强全院职工对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国内各大媒体播出宣传我院的专题节目时我们短信通知全院科主任、护士长组织收看,引导科室积极主动宣传,同时,增强了职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也增强了医院的凝聚力。

第三、建立新闻报道奖励政策,奖优罚劣。为了鼓励全院科室积极参与宣传工作,医院将宣传工作作为临床科室加强学科建设的一项必要任务,并纳入临床目标综合目标考核评比。根据每年科室及个人宣传的质量评选宣传工作先进科室及先进个人,先进科室获得的10分奖励纳入每医院综合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系统,先进个人给予证书及

奖励。若科室出现负面报道则扣分。

第四、加强医院网络宣传力度,拓展医院的宣传渠道。

进一步加强了与好大夫网、搜狐健康网、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合作,利用对方网络平台,积极宣传我院形象。在好大夫网上,为我院二十余个科室建立在线平台,为700余位专家开通个人网站,全年通过网络转诊患者200余人次,回复患者提问近3000余次,收到良好效果。今年在院内网开辟了“全力救治最美女教师”、“学习贯彻宣传十八大精神”等专题栏目,营造了一个学习、贯彻和落实十八大精神的舆论氛围。

第五、配合医疗、教学、科研、护理等部门积极做好宣传和资料整理工作

主动与各科室联系,及时了解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并进行宣传报道:工作中发扬团结友爱,相互协作精神,为与临床科室撰写宣传材料、拍摄宣传片等,帮助职能科室(护理部、药剂部等)编辑出版工作简报,受到医院好评:协助各科室举办学术会议及继续教育班,参加国际国内、省、市学术活动30余场,为活动拍照、录像及宣传报道,配合医务部门深入边远乡村义诊10余次,并进行了广

泛的宣传报道。

第六、通过院内文化载体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院报、简报、网站、电子屏幕、文化长廊及各科室宣传栏的作用,及时向群众宣传医院提供的新的服务信息、专家信息等,感受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同时运用这些载体将医院发展状况、文化建设等信息传递给全院职工,营造医院良好文化氛围。

1、我们将2011医院工作总结制作成视频,突破了传统的旧模式,在总结大会上,院长做工作报告的同时,LED屏幕上同步放映视频,让全院职工耳目一新。视频

2、按着院领导的指示,我们把获得2011各项奖励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拍成照片,制作展板,在医院地下文化长廊展出。以此激励和号召全院广大职工向这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学习,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医院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照片

3、在救治张丽莉过程中,出版“救治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专刊”二期,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全院职工展现了我院医护人员救治张丽莉的的精湛医术和无微不至的护理。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编辑出版了“科学发展铸就五年辉煌、齐心协力谱写一院新篇章”专版,展示了十七大以来医院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图片

第七、积极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哈医大一院院报》已出版179期,是全国优秀院报。2011年末我院承办了第五届全国文化建设学习班,来自全国50余家医院领导及同行参观了我院,对我院开展的文化建设给与充分肯定和赞誉。201

2我院荣获第四届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出院后,在院领导的指导下,我们编辑,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爱的延续》一书,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哈医大一院医护人员救治张丽莉的艰难历程,内容丰富、详实,情节生动、感人,图文并茂。书中既有对救治过程的叙述,也有一线医护人员内心真实感受的表达;既介绍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大仁大爱,也表现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高尚的情操和顽强的意志,是表现医护人员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一本好教材。院报、简报、网站、地下长廊照片

书的照片

二、外宣工作

第一,进一步强化了新闻采访制度,规范记者在医院采访活动。医院是社会的缩影。一些伤亡事故、爱心救助、突发事件经常使医院成为媒体记者关注采访的对象,仅今年我们日常接待记者采访就达2000人次。为使这项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既协助媒体工作,又维护医院利益,我们进一步规范了媒体采访制度和流程。(流程图)

第二、建立统一发布制度,保证医院正常医疗秩序。

象香港游客吉林车祸、辽阳街路面坍塌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大批记者涌到医院了解伤员情况,我们请示院领导指派特定专家接受媒体集中采访、并以第一时间形成文字通稿介绍病情,介绍医院积极救治情况,提供给媒体。这样既配合媒体工作又宣传医院,同时维持医院正常医疗秩序。

(照片)

第三、聘请媒体记者作为医院行风建设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为医院发展建设提供建议和想法,同时增进了友谊。

(照

片)

第四、及时宣传高新技术,传播医疗信息,树立医院形象和品牌。医院中的每一个医疗信息都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及时地借助媒介宣传医疗新技术和治疗手段,为社会和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连体婴、魏德安视频

第五 关注弱势群体和人物,塑造医院慈善、公益的社会形象。保罗 第六、利用媒体关注的事件,充分展示医院形象,提升医院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如媒体大力宣传张丽莉感人事迹时,我们同时提供素材,积极宣传医院和医护人员,在整个媒体报道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医护人员高尚形象。(刘延东照片等)

第七、利用健康日和学术会议开展宣传活动。今年我院举办20余次学术报告会、12个健康日活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义诊咨询活动。为扩大影响力和患者群,我院提前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通知社会和广大患者,并将活动内容积极报道。健康日义诊照片 如:为迎接第六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我们根据此次活动的主题“糖尿病的教育与预防”,与内分泌科共同策划了“蓝光行动”等系列活动,由内分泌科60多名医护人员组成义诊医疗队,在我院门诊、索菲亚广场开展糖尿病防治宣传、免费义诊、发放宣传材料、点亮蓝光等一系列糖尿病宣传活动。

内分泌科的医护人员同糖尿病患者高举蓝色丝带,组成代表糖尿病患者希望的蓝环标志,组成心形图案,象征着医护人员和患者心连心,共同关系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此次蓝光行动,共免费诊治患者1500余人,发放宣传手册近5000册,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糖尿病防治和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第八、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等媒介做好院外宣传。如,我院与省电视台《新闻夜航》联合开展了“夜航社区行”活动,新闻夜航邀请我院的专家团队每周举办一次进社区送健康,受到老百姓的强烈欢迎,活动从5月一直持续到9月。专家进社区活动,不但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4个视频

第九、借助媒体大力宣传医院扶贫义诊活动,扩大医院的影响力。照片和

(眼

科)

第十、围绕医院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组织、策划大型宣传活动。

如近期我们策划的以三氧化二砷发明人张亭栋老师80岁生日为契机,举办三氧化二砷造福人类40年研讨会,从而进一步宣传医院、宣传三氧化二砷对人类的贡献。张亭栋视频(2个)在活动中我们与龙广合作,从邀请专家、设计邀请函、舞台搭建、生日蜡烛、生日蛋糕、鲜花、节目等等都进行了精心策划和设计,同时邀请15家媒体莅临了晚会现场进行宣传报道。邀请函等照片

在开展学雷锋活动中,我们策划了学雷锋系列活动践行雷锋精神

1、精心策划组织“爱心送给奉献爱心的人”活动,为龙广交通台127名爱心车队队员及路况信息员进行了义诊和免费体检。前期,我们针对司机的职业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做了相关的检查项目。为每位路况信息员拍照,采集信息,设计制作爱心卡。设计制作了印有“爱心送给奉献爱心的人”背景板,启动仪式上院领导将“爱心卡”发到爱心车队队员手中,持有“爱心卡”队员及其家属在我院享受就诊优先等待遇。爱心车队队员激动地说,感谢哈医大一院,我们会将这份感动和爱传递 2、2、和学生党总支联合开展青年志愿服务队到哈尔滨市福利院献爱心

3、和研究生党总支联合开展到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义诊

4、和院团委联合组织青年志愿者在门诊开展服务活动。

三、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化的时代。我们每天知道的社会突发事件几乎都是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了解到的。我们看到听到的事情都是通过媒体加工、处理过的事实,即媒介化的事实。所以正确对待媒体、协调好媒体,在突发事件中,消除媒体负面报道、充分发挥媒体正面宣传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举例一;我院323实习医生被害事件发生后,公安部门及时介入调查,定性为是一起“偶发治安案件”,凶手是“激情杀人”。但有些不负责任媒体以医患纠纷为导向错误地引导舆论。为防止恶意炒作,在学校、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下,我院立即将事件经过形成《情况通报》,通报给各大媒体,并第一时间在互联网上发布。特别是在新华社、人民网、健康报等国家级重大媒体进行客观公正报道,及时澄清舆论,控制住局面。其间,包括湖南卫视、南方周末、上海东方早报等省外四十多家媒体,以医患矛盾的角度纷纷来到医院要求采访。我们一一耐心接待并婉言谢绝,并尽量取得理解和支持。

为及时扭转被动局面,把危机事件变成医院正面宣传机会。我院积极与中央电视台联系、沟通,最终,连续两天在白岩松主持的《新闻1+1》做了两期专题节目,树立了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正面形象。视频

2012年6月我院应卫生部邀请参加了在济南举办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媒体沟通培训”并在大会上做了题为《3.23事件中如何应对媒体》经验交流,来自全国60余家部属部管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照片 突发事件小结

1、要敢于正视媒体,不逃避,一个口径,一个声音面对媒体。

2、要保持头脑清醒,掌握与媒体沟通的尺度,避免成为媒体炒做的焦点。

3、因势利导,借助媒体的优势,抓住机会,更加鲜明地树立医院良好的形象。

举例二;救治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是全国瞩目的人物,5月13日转入我院后,众多记者踏至而来。

张丽莉在我院住院的113天,积极救治的同时,我院积极开展媒体接待和协调工作,及时发布信息,有效引导舆论,共举行三十次新闻发布会。照片每天接待省内外媒体,采取集中采访、公平对待、化解媒体间矛盾、及时沟通、赢得理解的原则,既让媒体有了发稿的“粮食”,又积极宣传了医护人员的辛苦和无私奉献。我院先后接待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大公报、光明日报等省内外50余家媒体1000余人次采访,协助媒体报道10000余次,充分扩大了医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经过医护人员努力,张丽莉在我院得到了最积极有效的救治。在转入北京康复之前,我院以欢送丽莉老师,祝福丽莉老师为主题,组织省内二十多家媒体参加欢送会。为我院成功救治张丽莉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让我们再重温那激动温馨的时刻。

2013年,我

四、在积极进行正面宣传的同时,全力以赴平息负面报道

在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中,以及医院各个环节工作运营中,患者经常以向媒体投诉的方式向医院施压。为此,我们宣传部门积极协调

媒体,提供真实材料,以真诚的态度赢得媒体的尊正理解和信任,从而避免负面报道的产生。全年无负面报道,避免了由此引发的医院在全国医疗界造成的负面影响。

展望2013年,我们将在学校、医院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探索宣传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严谨求实,开拓创新,为学校、医院的中心工作增光添彩、保驾护航!

下载对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发展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发展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职工互助保障发展专题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职工互助保障发展 职工互助保障历经多年发展,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具有一定的影响,为职工群众抵御风险,纾困解难,构建和谐社会较好地发挥了补充保障功能。但与我......

    关于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县移动公司发展的调查思考范文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关于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县移动公司发展的调查思考 关于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县移动公司发展的调查思考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落实到县移动公司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集五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公安工作再上新台阶 ——区公安分局局长萧伟光同志先进事迹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

    以科学的金融发展观指导银行卡产业发展

    以科学的金融发展观指导银行卡产业发展 [找文章到☆第1文秘 (http://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体制机制创新调研思考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体制机制创新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体制机制创新调研思考2010-06-29 18:56:2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

    2011 对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思想汇报

    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思考 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思考 摘要:为了解决我国目前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

    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思考

    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思考 摘要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

    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思考(合集)

    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思考 姓 名: 张浩曦 院、系别: 建筑学院 班 级: 10规划一班 日 期:2012年4月19日 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思考 摘要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