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育、管、用”结合 助推选调生健康成长

时间:2019-05-12 02:0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坚持“育、管、用”结合 助推选调生健康成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坚持“育、管、用”结合 助推选调生健康成长》。

第一篇:坚持“育、管、用”结合 助推选调生健康成长

坚持“育、管、用”结合 助推选调生健康成长

一、注重教育培养,奠定选调生成长基础。

加强培养教育是促进选调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我们结合选调生特点、创新方式、努力提高选调生综合素质。一是落实帮带责任。明确党委书记作为选调生培养管理第一责任人、党务副书记作为选调生培养管理直接责任人,按照选调生培养管理计划抓好落实,确保选调生在思想认识上有人引、工作方法上有人教、工作作风上有人带、工作困难中有人帮。二是抓好教育培训。针对选调生刚从校园毕业、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系统、业务和实践还有空白等问题,分别安排具体的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系统培训、座谈交流心得和基层实践锻炼,不断提高选调生的思想业务素质和基层工作经验。三是精心安排工作岗位。结合选调生年富力强、文化程度高、干劲十足等特点,有意识地把选调生安排到工作任务相对较重、综合协调性较强、接触基层较多的部门和岗位,适时安排一定的“急、难、险、重”任务,让选调生在基层一线、在艰苦工作环境、在实际工作中磨练意志,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二、注重规范管理,营造选调生成长环境。

我们紧密联系实际,从制度的规范和执行入手,严格对选调生规范管理,努力做到既严管更厚爱。一是认真落实选调生“三级负责”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市、区组织部门关于选调生培养管理的相关要求,支持鼓励选调生积极参与市、区组织的相关培训,积极向上级推荐优秀选调生到更高层次的平台施展才能,坚决服从区委关于选调生任用

页第 页 或挂职的相关决定。二是建立定期汇报谈心制度。要求选调生每月要向分管领导和帮带责任人汇报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每半年要向镇党委上交书面总结,年终向区委组织部上交总结并汇报;规定分管领导和帮带责任人要定期不定期对选调生进行谈话,及时了解其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动态,帮助解决其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做到“雄其心、壮其志、分其忧、关其情”。三是建立座谈会制度。安排选调生参与全镇举办的中青年干部、大学生村干部、产业发展等相关座谈会,让他们参与承办“三八”“五四”“七一”和工会等活动,为选调生提供相互交流思想的平台,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建立跟踪考核制度。由党务副书记牵头、从事组织和人事监察的干部参与,定期对选调生的学习工作进行考核,建立选调生工作档案,将每人的工作汇报、谈话记录、工作实绩、考核材料等及时归档,作为推荐、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注重轮岗使用,促进选调生早成“通才”。

实践锻炼是加快选调生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工作中,我们根据选调生的不同层次和业务专长,有计划、有目的的协调工作岗位,让他们在实践中加强锻炼、接受考验、增长才干。一是突出基层锻炼。实践是加快选调生成才的重要途径,有计划地安排选调生进行基层实践锻炼,有意识地安排参与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通过走访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从最基层、最具体的工作干起,让其真正了解基层、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和一定独立工作的能力。二是开展岗位轮换。选调生在一个岗位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有意识地进行多部门、多岗位

页第 页 安排工作岗位,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综合实力,逐步由“专才”变为“通才”,由抓单项工作的经验积累提升为统揽全局的工作能力。三是实行破格提拔。对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有魄力、发展有潜力的选调生,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搭梯子促其快速成长,依据其特长及时提拔到青年、妇女、办公室主任等中层干部岗位,让他们唱主角、挑大梁。

总结两年来的选调生工作,尽管我们遭遇了选调生定位不准、心态不正、基层不熟等“管、育、用”方面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但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规范化管理新模式,促进了选调生的健康快速成长。今后,我们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为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页第 页

第二篇:坚持育管用结合

坚持育管用结合 大力加强选调生队伍建设

中共确山县委组织部

确山县始终把选调生工作作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选调生工作的有关政策,对选调生严格管理、强化教育、注重培养、大胆使用,选调生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大批优秀选调生相继走上了领导岗位。

一、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用优良的环境吸引选调生。我县工业基础薄弱,农业自然灾害频繁,财政相对比较紧张,发展任务相当艰巨,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大。全县干部队伍中,高学历、知识型的人才数量不足,尤其是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领导干部相对缺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干部素质决定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品位,要改变落后现状,促进确山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优秀年轻干部作支撑。对此,县委认真贯彻中组部和省、市委组织部有关人才和选调生工作的文件精神,切实用好现有人才、积极吸引外来人才。特别是对选调生工作高度重视,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和人事部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他们快速成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每年5月份省、市招录选调生工作一开始,县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就编制接收计划,积极向市委组织部争取名额,力争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吸引到确山工作,仅2006年至2009年就接收省、市选调生32名,去年又一次性接收9名。在选调生安臵工作中,组织、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积极落实相关政策,为选调生及时到岗到位创造条件,各乡镇党委把每年新接收的选调生安排到乡镇机关工作,在办公、住房、生活等方面给予照顾。可以说,县委和各乡镇党委对选调生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形成了一个爱护人才,尊重选调生的浓厚氛围。

2、完善机制,用科学的方法管理选调生。我们始终坚持“管理就是爱护,管理就是培养”的理念,紧紧围绕选调生队伍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切实管用的规章制度。一是专人帮带制度。在选调生的培养管理上,乡镇党委副书记为直接帮带人,重点帮思想、帮工作、帮学习,对选调生政治上爱护,工作上重用,生活上关心。县委组织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乡镇党委开展选调生帮带工作的情况,督

导工作岗位、住房、工资落实情况,征求乡镇党委和选调生个人的意见和建议,让选调生时刻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二是思想汇报制度。选调生每半年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县委组织部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的情况,使单位党组织和县委组织部能够准确掌握选调生的全面情况。三是座谈谈心制度。县委组织部每年组织召开两次选调生座谈会,谈工作、谈体会、谈经验、谈感受。在选调生工作变动、职务晋升、取得成绩或受到挫折、出现偏差的关键时刻,组织部及时派人与他们谈心,教育鼓励与批评提醒并重,使选调生始终保持了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促进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四是定期考核制度。县委组织部对选调生除坚持日常跟踪考察,掌握情况外,实行每年一次全面考核制度。严格按照选调生工作政策,对在乡镇工作时间达到期限,组织考核优秀的选调生,及时提拔担任乡镇长助理,解决副科级待遇。

3、强化锻炼,用有效的措施培养选调生。始终坚持把选调生培训工作纳入干部队伍整体培训规划中,统一安排、全面部署、同步落实。2005年以来,先后举办了16期干部培训班,每期都有计划地安排选调生参加。2007年春季,我县选派6名选调生到市委党校参加为期1个月 的理论培训。2009年4月、11月,又分两批组织含8名选调生在内的143名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进行了每期10天的学习培训。此外,为缩短刚参加工作的选调生对农村工作的适应期,我们还有针对性地安排到不同工作岗位加强锻炼,要求新分配的选调生,第一年一律到乡镇党政办公室工作,以便尽快熟悉县情乡情,多接触、多参与中心工作,丰富实践经验;对工作一年以上的选调生,每年轮换到不同的岗位,压担子、多锤炼、长见识。同时,还采取上挂锻炼、外派学习和下派挂职等形式,不断拓宽选调生实践锻炼的新途径。近年来,先后选派30余名选调生,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企业挂职锻炼、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挂职担任党支部副书记,从而丰富了实践经验,提高了实际能力。

4、大胆使用,用成功的事业激励选调生。始终坚持“早压担子早成才”的理念,对优秀选调生及时破格任用,缩短成才期,提高成才率。1985年从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如今担任县委群众工作部部长、普会寺乡党委书记的郭全新同志,作为选调生到乡镇工作,一干就是二十五年,在组织的培养下,从科员、乡镇团委书记、乡镇副书记、乡长,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30岁就担任党

委书记,先后在5个乡镇工作,2007年享受副处级待遇,2008年提拔为县委群众工作部部长。今年刚满34岁的市委组织部选调生杨彦博同志素质好、威信高、工作能力强,从2004年8月提拔为乡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以来,不到四年的时间,先后被提拔为乡镇党委委员、副书记、人大主席、乡镇长。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前夕,在人事冻结的情况下,县委专门召开常委会,一次性将2004年以前的选调生全部提拔到乡科级岗位上任职,其中,6名选调生提拔为乡镇长助理、2名提拔为副乡镇长、3名重用为乡镇党委副书记、1名提拔为副局长。去年县委将当年毕业的3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选调生直接提拔为镇长助理。

二、主要成效

1、规模不断扩大,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选调生队伍。1981年以来,我县共接收选调生102人,调出37人,现有65人。2006年以前,我县共接收选调65人,从2007年开始,每年选调数量大幅度增加,去年达到13人,今年又分配9人。目前全县65名选调生中,省委组织部选调生33人,市委组织部选调生32人。大学本科学历54人,占83 %;研究生学历7人,占11%。女选调生数量明显增加,有31人,占48%。选调生中党员比

重增大,有43人,占66%。去年分来的9名选调生,全部是党员,有3名是研究生学历。

2、素质不断提高,培育了一批党政领导干部及其后备人才。经过各级党组织的精心培育和基层锻炼,一大批选调生迅速成长起来,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目前,担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有15人,占选调生总数的14.7%,其中,在我县工作的有3人,在外地工作的有12人;担任正科级干部的21人,其中,在确山工作的12人,在外地工作的9人;担任副科级干部的42人,在确山工作的28人,在外地工作的14人。同时,还有一大批选调生被列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后备人选,这些选调生文化素质较高,经过基层艰苦环境的磨练,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基层情况,工作成绩突出,作风扎实,赢得了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赖。

3、方向不断明确,选调生已成为乡镇干部队伍中一支朝气蓬勃的力量。县委始终把选调生工作摆上重要位臵,列入议事日程。近年来,我们着眼于选调生的健康成长,不断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注重在基层锻炼,在基层培养,在基层选拔使用,既丰富了选调生基层工作经验,又充实了乡镇干部力量。目前,全县65名选调生,在乡

镇工作的47人,占选调生总数的72%。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选调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看,还存在一定差距和问题。一是选调生队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金融、外经外贸等专业人才偏少;二是选调生的培养与使用力度还不够大,选调生成才周期较长,成才率偏低;三是少数选调生有“镀金”思想,不愿扎根基层,工作浅尝辄止,怕苦怕累,一心盼着提拔调离;四是部分选调生工作经验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工作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应对基层复杂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五是个别选调生纪律性不强,组织观念淡薄等等。

四、下步打算

1、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注重缩短成才期,提高成才率。如可以选派选调生到县直综合部门上挂锻炼,提高宏观管理的能力;可以选派选调生到村委担任“村官”,让其在最基层、最具体、最实际的工作中经受锻炼,磨炼意志,增强才干,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选派参与艾滋病帮扶、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等急难险重工作,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2、坚持严格管理与培养选拔相结合,注重跟踪问效,量才使用。如在跟踪管理上,注重建立健全“1+1”帮带制度、实绩档案制度、跟踪考察制度、动态管理制度等;在选拔使用上,坚持看发展、看主流、看潜力,在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组部和省、市委组织部关于解决选调生政治待遇政策规定的基础上,对扎根基层工作、综合素质全面,工作政绩突出,群众比较公认,各方面比较成熟的选调生,及时提拔重用。

3、坚持县乡联动和分工协作相结合,注重健全机制,形成合力。选调生工作涉及到组织、人事、教育、财政、编制等方方面面,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相互配合。只有真正做到上下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开创选调生工作新局面。如组织部门要加强对选调生的管理和培养使用,经常了解掌握选调生的工作、生活和表现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乡镇党委要负责抓好对选调生的日常管理,定期向县委组织部报告,帮助选调生解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三篇:龙阳镇育、管、用结合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龙阳镇育、管、用结合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龙阳镇把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强化培养、细化管理、注重使用,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种植养殖能手、农村经纪人。

拓宽渠道,“培育好”实用人才。围绕特色蔬菜、林果种植和生态养殖等主导产业,结合请进来、走出去,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今年以来,先后聘请上级农业以及相关部门专家到龙阳镇实地指导农业生产,开展“对症下药”讲座20余次,编写技术指导材料2000余份;组织全镇农村致富带头人交流互学和到外地考察学习农业现代化技术,对外出人才采取干部跟踪联系的方式,及时了解外面发展的形势、行情和适应本地发展的致富信息并把家乡的相关政策告知他们,培育出一大批种、养、产、供、销全面发展的“田秀才”、“土专家”,不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强化措施,“管理好”实用人才。建立实用人才信息库,对接劳动、农业、卫生、科技等部门,与对口人才建立联络体系,做好跟踪管理和服务工作。同时,组织 “三支一扶”大学生、经验丰富的“土专家”、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及回乡的外出务工技术人员等实用人才,建立实用人才服务中心,对农村科技知识进行示范、讲解、总结、交流、推广,今年举办培训班16余次,参训人员800余人,实现推广一项新技术,培养一批新人才,带富一方新农户。

搭建平台,“使用好”实用人才。通过“结对子、帮带扶”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作用,组织村“两委”成员与农村实用人才结对子,通过定任务、压担子,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政治觉悟;重点培养政治上成熟、群众基础好、带头致富好、领富能力强的农村实用人才,列入村级后备干部库,培养成党员、村干部;发动农村实用人才与农户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帮技术、帮项目、帮信息,增强致富意识,提高致富本领,带出更多的实用人才。通过打造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龙阳镇特色马铃薯、绿萝卜、樱桃、冬枣种植以及生猪、肉牛、肉鸭养殖等一大批富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建筑、装修、工程方面的致富能人明显增多,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四篇:坚持用法治引领和助推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坚持用法治引领和助推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一、坚持法治原则,勇于探索创新,我省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到综合执法,改革已经推进了近二十年。各级各部门在深化改革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解决了多层执法、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及执法扰民等问题,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的社会满意度也明显提高。改革中的很多成熟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去总结推广,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在法治框架内推进改革,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来确定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组织改革实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总书记强调:“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充分凸显了法治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作用,越是重大改革,越要坚持法治先行,越要注重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就是坚持把“于法有据”贯穿改革全过程的一个很好的例证。早在1996年,《行政处罚法》就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其中第16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1997年,国务院部署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对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我省从矛盾比较突出的城市管理领域入手开展试点工作,实现了城市管理相集工作在市、县的全覆盖。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向其他领域拓展,先后在风景名胜区管理、湖区管理、砂矿资源管理、文化市场管理等领域开展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为破解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难题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入“快车道”。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重点在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监、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内推行综合执法,有条件的领域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为贯彻落实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这都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支撑。在符合法律法规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的前提下,我省全面落实中央改革精神,坚持扎实、有序、稳步推进改革,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山东实际、具有山东特色的好路子。从2013年开始,我省在胶州市开展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探索成立综合执法机构,集中行使多个领域的执法权,实现了执法重心下移和网格化管理。2014年7月,夏耕副省长专门赴胶州进行调研,就试点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推动了改革工作持续有力开展。2015年6月,省政府正式批复胶州市开展相集工作。在胶州试点的基础上,我省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在机构编制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各试点单位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下一阶段的改革中,应当继续坚持改革与法治的有机结合,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确保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二、履行法定职责,遵循法定程序,形成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工作合力

法律程序是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法律程序是依法办事的基本要求。我们在开展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程序规定。比如,在进行重大行政决策时,就要遵循四中全会提出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五大法定程序,违反程序规定,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再比如立法工作,在制定政府规章时,就要严格履行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和公布等程序要求。同样,在开展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时,也要遵守相关的程序性规定。

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是一项法律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多年实践证明,开展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工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认真领会、吃透省政府批复以及经省政府同意的工作方案,并严格按照批复要求和方案组织实施。在改革中,如果产生了新的执法机构,承担了跨部门、跨领域的行政处罚权,就要按照相集工作的要求,逐级报省政府审批,这是必须遵循的法定程序。对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和省政府贯彻实施的通知都作出了明确要求。

审查时把握的重点内容:一是综合执法范围要科学合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范围应当经过充分论证,确保权限边界清晰,权力事项明确,避免出现职能交叉等现象。相对集中的领域应当符合实际,对执法权的变动存有争议或者效果不可预料的,应当先行研究论证,待条件成熟时再进行集中,不能一味追求“全科医生”。二是综合执法机构和人员要符合规定。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应当是本级政府直接领导的独立的行政执法部门,依法独立履行规定的职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能是部门的内设机构或者下设机构,执法人员也应当具备行政执法资格。三是工作方案要经集体研究讨论决定。也就是说,相集的工作方案必须经本级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并形成会议纪要,以政府名义逐级报省政府批准。四是管理体制的设置要符合中央改革精神。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要求,完善综合执法机构管理体制,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三、强化制度约束,提升队伍素质,切实加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

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是对行政执法体制的重大变革,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综合执法机构权力更加集中,任务更加艰巨,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容易产生更加严重的违法和腐败,最终损害国家机关的权威和公信力。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必须强化对综合执法工作的规范和约束,不断提升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一要明确权责边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过程中,各地已经详细梳理了需要集中行使的权力事项,并在相集工作方案中予以了明确,但省政府的批复只是规定了需要集中的几大执法领域,对于具体的权力事项,还需要各地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等,向社会公布,明确界定综合执法的权责边界,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同时,还要与中央部署的有关领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做好衔接,协同推进。比如,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分别就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出台了指导意见,涉及面较广,政策性也很强。我们在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时,要做好与这些改革工作的衔接,通盘考虑,避免产生新的问题。省政府法制办也将及时破解矛盾和难题,与有关部门做好沟通协调,为推进改革做好法律论证。

二要严格权力运行程序。综合执法工作要遵循执法程序的一般原则、法律规定和具体操作细则。《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对行政执法程序有了比较明确、全面的规定,需要在具体执法实践中抓好落实。同时,各地开展的权力清单工作,制定并公布了各项权力的运行流程图,为行政执法提供了直观的程序依据。一些试点单位根据执法实际制定了更加具体的操作细则,对综合执法作了全面规范。在这些工作基础上,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还要落实好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这是四中全会的明确要求,是规范执法办案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完善执法程序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执法全程留痕、有效固定保存执法证据,真实、准确反映执法行为,减少执法争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要切实提高综合执法人员素质。综合执法机构承担的是跨部门、跨领域的行政执法工作,执法依据涉及多个部门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执法人员掌握大量的法律知识,熟记并准确适用众多的法律条文,所以说,与普通的执法岗位相比,综合执法人员的任务更重,面临的要求也更高。同时,综合执法行使的都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执法权,与普通老百姓直接打交道,如果缺乏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和能力,往往会限于被动、疲于应付,执法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组建并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和法律素养过硬的综合执法队伍,是一项非常必要和紧迫的任务。一方面,要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把优秀的工作人员配备到综合执法岗位上来。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实务操作和法律应用水平。去年,省政府法制办以行政执法人员应知应会公共法律知识为重点,通过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对全省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考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我们也发现,与执法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个别领域和部门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还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试制度,根据综合执法岗位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培训考试方案,确保执法人员尽快适应综合执法工作专业化、复杂化要求。

四、理顺体制机制,注重监督实效,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环节,行政执法权力行使到哪里,执法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发挥好执法监督作用,有利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促进行政执法部门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及时纠正违法和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一要正确认识行政执法监督。行政执法监督的作用是规范执法、遏制违法,将违法行为防患于未然或者消除在行政系统内部。如果从一开始,就注重执法监督工作,实现监督对执法活动的“全覆盖”,就能大大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所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对推进综合执法来讲,不是一种限制,相反,它能够保证我们的综合执法从一开始就依法开展,为综合执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要理顺监督体制机制。也就是说,要建立与综合执法工作相适应的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这对于提高监督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去年2月,省编办与省法制办联合发文,在全省开展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批复同意在试点市的政府法制办加挂行政执法监督局牌子。这为政府法制机构切实承担起执法监督的法定职责、履行好监督主体责任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体现了机构编制部门以法治手段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的意识能力和坚定决心。下一步,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将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起与促进和保障综合执法工作需求相匹配的监督体制机制,推动综合执法工作深入开展。

三要严格抓好各项监督制度的落实。去年5月,《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正式实施。《条例》规定了十余项监督制度,包括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等。这些制度更多的是对违法行为的事前预防和事中规范。比如,实施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目的在于确保执法行为的合理性。综合执法机关的处罚权涉及裁量区间的,要细化量化裁量权,制定裁量基准,并在执法时严格执行,如果违反裁量基准实施行政处罚,也会构成违法。再比如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行政执法部门在作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之前,要经过法制机构审核,这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重要手段,对避免和减少行政执法错案的发生,倒逼行政机关提高执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把这些监督制度落实到位,既需要我们法制部门加大工作力度,也需要执法部门积极配合,主动落实,特别是综合执法部门要带头执行好这些制度,才能体现出新体制下综合执法的优势。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复杂艰巨,直接关系到法律法规能否全面正确实施,关系到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切实保障,也关系到依法行政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积极稳妥予以推进。只要我们坚持用法治精神引领和助推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就一定能推动建立起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综合执法 体制改革

第五篇:坚持用“四个结合”强化军人荣誉感

坚持用“四个结合”强化军人荣誉感

摘 要:崇尚荣誉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对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实现强军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人们对荣誉的认识程度不足,以及受社会上负面思潮的冲击,致使军人荣誉感有所缺失。从教育、养成、宣传以及奖励四个方面对强化军队荣誉感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军人;荣誉;四个结合

中图分类号:E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3-0069-02

荣誉感是激发战斗精神、维护军队士气、增强战斗力的关键。热血军人可以为荣誉而奋战、为荣誉而献身。荣誉感历来是激发军人责任感、使命感和维持军心士气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任何一支强军都概莫能外。拿破仑说过,只要有足够的勋章,我就能征服世界。其道理正在于以高度的荣誉感激发部队的士气,从而焕发出无与伦比的战斗力。

我军历来是一支崇尚荣誉的部队,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有无数的革命行列,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的富强,怀着一颗拳拳之心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用自己的热血去捍卫军人荣誉,如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就是涌现出的杰出代表。硝烟散尽,和平始来。在和平年代,尽管极少要流血牺牲,但崇尚荣誉仍应永驻官兵心里,这不仅是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精神财富,也是在新时期树立军人形象,赢得人民尊重的基本要求,更是捍卫国家和民族荣誉的必须选择。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文化环境和政治气候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家致富成了民众关注的中心点,如何在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中坚守军人品质,捍卫军人荣誉,是我们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历史性课题。

一、坚持军队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打牢崇尚荣誉的群众基础

尊重军人荣誉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尽快健全完善国家功勋荣誉制度”就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军队人大代表、总参陆航部政委陈向东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军人荣誉是国家对军人牺牲奉献的肯定,应该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更多优秀青年参军入伍,才能让每名军人平时守岗位,战时不惜命。军队人大代表、兰州军区某集团军政委刘雷也认为,军人身份象征着一种莫大的荣耀。崇尚荣誉问题,事关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涉军功勋荣誉制度建设贵在从部队到地方、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层面同步衔接、综合解决,才能让全社会都更尊崇军人的功勋荣誉。”而制度的建立也需要教育的倾力配合,通过教育打牢崇尚荣誉的群众基础。首先是促进公民教育发展。当前,中国公民缺乏行之有效的荣誉教育,现有的教育也基本以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教育为主,范围比较狭窄,既脱离实际又僵化,难以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这就给一些封建思想糟粕以及西方低俗文化得以流行留下了空隙。军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重要力量,要与地方政府通力配合,采取走街串户、知识讲座等方式,增进驻地民众对军人的社会认同感,并坚持把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正所谓水涨方能船高,军人只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教育更应如是。只有从公民教育开始抓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荣誉感缺失的问题。其次是军队教育应向外拓展。教育只有走出军营,与社会接轨,才能体现教育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如军队可利用演习、比武等时机,有条件地组织驻地民众参观,上一堂鲜活生动的教育课;又如适时对外开放军史馆,让更多的民众增进对驻地部队的了解,认同军队荣誉等等。在这方面,美军的一些做法对我军很有借鉴意义。美军在思想教育和精神灌输方面十分注重从公民角度出发,除了军人价值观层面的教育外,在社会意识形态层面进行全球性国家利益教育、世俗化的宗教教育等,引导人们爱美国,爱资本主义,维护美国荣誉。同时在方式、方法上通过结合、渗透实现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如军民共享传统教育资源、军民共度“军味节日”,筹划全国性军民参与的活动等。

二、坚持法规约束与自我修养相结合,培养崇尚荣誉的自我认知

崇尚荣誉从自身做起,不是仅在嘴上说说讲讲,会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知道几个英雄事迹就能做到,更需要用行动去证明,捍卫军人荣誉。只有自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体现崇尚荣誉的自我意识。一是提高法规执行力。杰弗逊曾说过执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规章制度只有做到人人遵守,严惩违法乱纪,才能彰显其生命力。培养崇尚荣誉的自我认知首先要加强法规约束,在法规执行力上下功夫。不仅要通过条令学习、知识竞赛以及图片展览等多种方式普及法纪观念,还要采取多种举措予以配合。如促进军地联合办公机制的建立,对假军人、假军车以及军容不整等违规违纪行为,实行联合督察等,进而纯洁外部形象,树立军人品牌。二是加强自我修养。道德约束是法规约束的基础,在道德层面上提升军人的荣誉意识就需要从细处着手,从小事抓起,抓好点滴养成,才能将规范变成习惯,才能将崇尚荣誉融入到官兵骨子里去。一方面要坚持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是文化的传承,不读书必然导致文化底蕴不足,从而也会带来道德的缺失,而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读书情况着实让人心忧。因此,官兵应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既要精武也要习文,把个人学习计划落到实处,通过文化的熏陶来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进而形成崇尚荣誉的自我认知。另一方面要坚持领导带头,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给部属树立良好形象,既能起到崇尚荣誉的榜样作用,对于凝聚人心,鼓舞干劲同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坚持宣传造势与活动牵引相结合,营造崇尚荣誉的良好氛围

军人荣誉感的形成不仅需要自我认知的提升,还需要崇尚荣誉的良好氛围,而氛围的营造就要靠强有力的宣传工作作为保障。尤其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军事透明度高,各国军人同台竞技,不注重宣传工作,势必会重蹈“落后就要挨打”的覆辙。一是要注重拓宽宣传渠道,加强军地合作。信息时代以信息为主导,宣传渠道的多寡不仅关乎军人价值社会认同感的强弱,还影响着舆论战的发挥。以美军为例,国防部控制的电台、电视台共300家,每年放映3 500部电视片,拍摄1 110多部电影,出版的杂志、报纸1 850种,发行量超过1 200万份。仅出版1 800多种刊物一项,每年需耗费两千多万美元。反观我国,在影视方面,虽有《士兵突击》、《亮剑》等诸多红色影视佳作,但多为地方出于商业目的拍摄制作,军方主动参与性不强;在媒体方面,军方宣传广告几不可见,电视频道占有率也仅CCTV-7一个,且为农业、军事混用;在报纸杂志方面,种类不够齐全,数量也不足千份。这不仅制约着我军的发展,也与我国的国际形象不相符。因此,在新时期营造崇尚荣誉的良好氛围必须要改变以往军队内部搞“一枝独秀”的做法,坚持“走出军营,走进社会,走向世界”。通过整合军地两用资源,借鉴商业广告的有益做法,提高军人价值观的传播效益,树立军人乃至社会的荣誉意识。如适时邀请地方媒体参加军队活动,借媒体之舌宣扬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成为军人的观念;与地方传媒签订合同,在官兵受到表彰时,在其家乡报纸、电视等载体上予以报道;广邀全国优秀艺术专家研究设计征兵广告,以特殊艺术向年轻一代传播我军的光荣历史和行为准则等等。二是要做好传统活动的延续和拓展。回顾我军历史,党在密切军民关系,激发官兵荣誉方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做法,如悬挂“拥军匾”,寄送喜报等。但由于近年来地方受市场经济影响,民众趋于功利化,以及部队自身工作节奏加快,加之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致使许多好的活动得不到很好的保持和发展。针对当前军人荣誉淡化的现象,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十分必要,这不仅是强化荣誉意识的有效手段,也是先进军营文化的历史积淀。一方面要收集整理相关活动举措,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加强军军之间、军地之间的协调配合,并建立监管机制,由省军区牵头,每年对本省拥军情况进行普查,活动成效与单位政绩挂钩。另一方面要拓展活动内容。以激发官兵荣誉感为根本出发点,并充分考虑民众生活需求,做好新时期的拥军爱民工作。如为有突出贡献的军人家庭发放购物券,提供部分商场的打折服务;颁发具有一定期限的军属光荣证,可享受出行、居住等一定的优惠政策。

四、坚持奖励措施与奖励仪式相结合,增强崇尚荣誉的积极动力

奖励是对军人的肯定,也是军人荣誉的具体体现,做好奖励工作对军人崇尚荣誉有着积极推动作用。一是健全奖励体系。当前我军奖励体系不科学、不灵活、不实用的问题依然存在,如再多的嘉奖也不抵一个三等功实惠;集体立功在个人档案却无记录等。而“台军”施行的将功补过制度,可将官兵的奖励按照一定的换算标准抵消处分,以及积小功换大功制度,官兵可按相关要求用低级别奖励换取高级别奖励。又如俄军以有卓越贡献的官兵姓名命名武器装备,美军以官兵姓名命名各类建筑以及参战即有奖等做法。因此笔者建议我军在现有基础上细化奖励内容,注重方式的灵活多样,如可表彰官兵延长当年假期天数或在本单位军旅前照相留念等,并结合兵种、任务以及和平与战时等不同,设计种类齐全、寓意不同的勋章。同时也要重视适当的物质激励作用,科学设计军人待遇标准等。二是注重仪式牵引。外军除了有丰富的奖励内容,也十分注重奖励仪式的举办。通过仪式不仅使奖励更显庄重,还起到了增进个体所在群体对其价值认同的作用。我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但我军在奖励仪式上不太注重,次数较少且形式、内容也多千篇一律,实属不该。首先应丰富仪式内容。只要事关军人荣誉,根据性质不同,都应安排一定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活动予以庆祝。如官兵晋职晋衔,可由单位主要领导等为其亲自更换标识符号,身着礼服于军旗前重温军人誓词等。其次应与社会接轨。军人的荣誉不仅属于个人、军队,更属于全社会,理应扩大军人荣誉的社会认同,而不是当作“圈内事”搞“自娱自乐”。应广邀驻地政要参加活动,共同见证军人荣誉;有条件的将部队一些象征军人荣誉的地点或活动向当地群众开放,增进了解,密切军民关系。此外还可于重大活动之前,根据情况通知官兵允许家人前来观礼等。

参考文献:

[1]朱少华,赵耒,等.美军政治性工作[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9.[2]袁亚楠.浅议俄罗斯军人荣誉感培育[J].军队政治理论研究,2011,12(4).

下载坚持“育、管、用”结合 助推选调生健康成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坚持“育、管、用”结合 助推选调生健康成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