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面积》公开课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60~62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神奇,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例认识并理解物体及图形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正方形、长方形、方格纸、小圆片、橘子、粉笔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很开心,因为家的房子在装修房子,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你们从图中看到什么?
生:工人给墙面粉刷。生:工人给地面铺地砖。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墙面、地面,你们还能找到其他面吗? 生:书面、桌面„
师:你能从这些物体找到面吗?如果找到,请用手摸一摸。(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师:再摸摸硬币、橘子的面(学生摸一摸)
师:同学们,不管这些面是平的、弯的,它们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现在请同学们摸一摸粉笔盒的表面。(学生摸一摸)
师:观察黑板不同物体的面,这些面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
师:谁的面大?谁的面小? 生:数学书封面大,硬币表面小
师:看来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板书:大小)。在数学当中、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面积”。(板书)
二、观察体验,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硬币表面的大小是(硬币表面的面积);(粉笔盒上面的大小)就是粉笔盒上面的面积;(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谁还能按照上面的样子说一说?)生:„
师:考考你们,手掌的面积就是()生:手掌面的大小。师:(击掌)你们看到什么?
生:老师手掌面的面积比学生面的面积大。师:手掌的面积还比什么的面积大? 生1:手掌的面积比硬币表面的面积大。师:那手掌的面与数学书的封面比较呢?
师:你能说一说有哪些物体的面比手掌的面积大? 生:数学书的面积比手掌的面积大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不错,已经认识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接下来,我们分别把数学书的表面印在黑板上,你们看到什么? 生:长方形
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而现在数学书封面变成长方形,也就是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同理:硬币也是一样)
师:接下来请两位同学将长方形、圆形的面积通过涂色表示。(学生涂色比赛)
师:你们觉得游戏公平吗? 生:不公平,长方形大、圆形小 师:原来图形也有大小之分。(板书:图形大小)接下来请同学为这个图形涂色(学生涂色)
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图形有缺口,颜色会漏出去,根本不能确定面积,什么图形才能确定面积? 生:封闭图形
师:说得很好,只有封闭图形才能确定面积。(板书)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知道面积指的是什么?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面积这个概念有这样两层含义,第一层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 第二层是:(封闭图形的大小)我们都把它叫做面积。
三、多种策略,比较大小
师:(出示课件。)看来不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图形也是有大小的。那让我们来比较这几个图形,它们的面积相同吗?那到底谁大谁小,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吗? 生:我认为最大是长方形,第二个是正方形,第三个是圆形。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我认为最大是正方形,第二个是长方形,第三个是圆形。师:你们都能通过观察找到最小的圆形,但长方形和正方形看起来比较相似,究竟谁的面积大?
师:接下来我们使用学具:方格纸、小圆片。小组合作想出什么样的好办法比较出它们的面积大小。(小组合作探究。)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想出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谁想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小组汇报,小组成员到投影前展示自己的方法。)生1:我用的圆片,长方形8个圆片,正方形6个圆片,得到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2:我用的是透明方格纸,长方形8个格子,正方形6个格子。师:它们都能比较面积的大小,相比之下,数格比较方便。能非常准确地判断出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四、课堂练习。(观看PPT)
五、区别周长与面积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面积,上学期我们还学习了什么是周长。大家回忆一下周长是表示图形的哪一部分,用手势告诉我。再想一想,面积表示的是图形的哪一部分,用手势告诉我。
下面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如果你觉得它与周长有关,你就做这样的动作,如果你认为与面积有关,你就用这样的动作。
师:早上起来,小明跟着爸爸去锻炼身体,他沿着篮球场的边跑了一圈。下课后,小明主动把黑板擦干净。放学后小明把教室地面打扫干净。回家后,小明把相框周围加了一个铝合金框。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准确区分出周长与面积,对这两个概念已经真正理解了
六、知识梳理,总结全课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我们不但认识了新朋友——面积,还知道了面积的含义,还学会了比较面积的大小。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与面积相关的知识,大家课后一起去寻找,下节课继续交流。
四、作业设计 练习册30页
五、板书设计
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 或
封闭图形的大小 就是它们的面积
第二篇:认识面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教学目标
认识面积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2、在具体的操作体验中,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能用自选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难点: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具袋(袋中装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卡纸,小三角形、小正方形、圆形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感知大小:
师:同学们,这有两张白纸,小鸟和小狗将要进行涂颜色比赛,谁先涂满谁就获胜,你们认为谁会获胜呢?
生:小鸟,因为小鸟的纸小一些,小狗的纸大一些。师:那我们看看谁会获胜(PPT演示动画),确实是小鸟获胜,刚才大家所说的纸的大小实际上是纸的面的大小。
(板书:大小)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的面积。感知面:
师:生活中的物体都有面,你能从你的身边找到面吗? 生:数学书的面、课桌的面、黑板的面……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一下就找到了那么多物体的面,有些物体还不止一个面呢?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这是我们的手掌面,跟着老师一起来摸一摸,(摸的时候得慢慢的全都摸到),好,这是我们的手背面,再请你请你拿出数学书,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摸的时候得摸整个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背面,那这些面是数学书的侧面(用手摸4个侧面),好,同学们来比较一下我们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谁大谁小啊?
生:数学书的封面大我们的手掌面小
师:你说的可真完整,看来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像刚才我们所摸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同学们所说的课桌的面、黑板的面我们都把它统称为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而且我们发现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板书:的 叫做它 的面积)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面积)师: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ppt展示)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手掌面的面积(PPT展示)
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 生:课桌面的面积。
师:老师想问黑板表面的面积是什么? 生: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师;请你能像这样(()的大小就是()的面积ppt展示)与你的同桌说一说。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好了,同学们,请把头转过来,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小,那以前学过的图形它也有大小吗?(ppt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师: 这是? 生:正方形 师:这是? 师:三角形
师:比较一下他们谁大谁小啊? 生:正方形大三角形小。师:你说的可真完整。
师:看来图形也是有大小的(板书:图形),其实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像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PPT展示闪动)三角形的大小就是?
生:三角形的面积。(PPT展示闪动)
师:(ppt出示不封闭图形)那这个图形它有面积吗? 生:没有(有缺口、没有封闭就没有界限就没有面积)师: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它的大小(板书:封闭)。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或 们)生:齐读概念
师:那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图形中哪些图形的红色部分能够表示它的面积?
生: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不能表示它的面积呢? 生:那涂得只是它的三条边
师:那三条边的总长度是三角形的什么? 生:周长
师:那它的面积应该是那一部分? 生:那三条线段围成的里面的那部分。师:那爱心形为什么不是呢? 生:因为它没有涂满
师:那它的面积应该是覆盖整个爱心形的表面。
三、自主探究,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方法
1、观察法
师:面积有大有小,那我们该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师:请同学们观察,在这几个图形当中 谁的面积最小啊?你一眼就可以看到。(ppt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封闭图形)生:圆形
师:是的,当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差异很大的时候,我们就用观察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板书:观察法)师:在这里,还有一个图形的面积也比较小你也一眼能看出来,是哪个? 生:三角形(消失)
2、重叠法
师:那剩下的这两个图形你还一眼能看出来吗? 生:不能/红色长方形的面积大、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一样大。
师:到底谁说的对呢?那你们能想个办法验证一下吗? 生:把他们合起来,重叠一下
师:好,就听你们的,把他们重叠一下,现在谁的面积啊? 师: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是的,你们很有数学头脑!当两个图形他们的形状大小都比较接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板书:重叠)
3、探讨测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师:(ppt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那老师这还有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呢?用观察法行吗?(不行),用重叠法法试试?好像还是看不出来?那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小组指导,点拨用图形去摆),看看有什么好的方法?开始。讨论完汇报
生1:用剪刀剪,把多余的部分拼在一起进行比较(剪拼法)师1: 你可真会思考,这个方法很好,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缺陷,我一动剪刀就破坏了它原来的图形,所以在这不太合适,你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生2:用小正方形去摆,看哪个图形小正方形摆的多,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用某种图形作为测量的单位,分别放到这两个图形中去摆,摆的多的面积就大是吗?是这样的吗?
师:那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这种方法?
师:好的,大家说的这些材料老师都为你们准备好了,请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图形进行拼摆,在操作之前呢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3人拼摆,1人填写报告单,看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师:有不明白的吗?请小组长从课桌里面拿出学具带开始组织活动。师:四处巡视。
师:好了,同学们,请做好,表扬动作最快的前面的同学,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已经测量完了,比较出结果了吗?哪组愿意上来汇报一下?
师:看!多勇敢的小组,掌声鼓励。
师: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做起来,认真看,注意听,看哪个小组最会倾听?来,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生1:我们组是用圆形纸片来测量的,正方形中共需摆9个,长方形中共需摆10,结论,长方形的面积大。师:好,你们组汇报的很清楚。
生2:我们组是用正方形纸片来测量的,正方形中共需摆9个,长方形中共需摆10,结论,长方形的面积大。师:哪个组也选的这种图形?你们的结果是谁的面积大?
好,你们也交流的很明白,请回!
生3::我们组是用三角形纸片来测量的,正方形中共需摆15个,长方形中共需摆33个,结论,长方形的面积大。师:像刚才同学们用正方形、圆形、以及试着想用三角形去拼摆的方法叫做拼摆法(板书:拼摆法)
4、回顾优化
师:同学们,把学具收到桌子的一边,看哪组同学动作最快,好了坐起来,看黑板。你们真是太厉害了,发现了这么多种方法,那在这些图形当中,你们认为用什么图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呢?为什么?
生:用正方形最合适,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所测的图形且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在拼摆时不受摆放的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师:你懂得可真多,还知道密铺的知识。
师:用三角形和圆形去摆仅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但他们没有铺满,还有空隙,只有正方形能铺满。所以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最合适。
师:老师这还有一个工具,方格纸,如果借助它我们就会很快的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不想知道老师是如何操作的? 生:想
师:我把这张透明的方格纸放在两个图形的上面,就能直接看出这两个图形各占了多少格?占的格子多的面积就大,我们来看正方形一排有几个格子? 生:6个 师:有几排? 生:6排 师:那6个6是?(36)正方形共占了36格
再看长方形,一排有10格,有4排,4个10是40,长方形共占了40格,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测量吧
师:请同学们轻轻的把数学书翻到62页,快速完成最下面的做一做,开始!
三、巩固应用
1、下面的图形面积各是多少?
师:面积单位选出来了,会不会用它来测量面积呢? 师:(1)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师:几个面积单位? 生:有15个
师:它里面有15个面积单位,我们就说,它的面积就是15(2)
师:这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这个不够一个面积单位怎么办?
生:移到那个地方
师:不够一个的,凑成一个面积单位 师:我们就说它的面积是16.(3)自己数一数 生:27
2、区分面积和周长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说说下面生活中的小事是和面积有关还是和周长有关。
(1)、为了使这块黑板更加美观和坚固,装修工人在它的四周装上了铝合金边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2)、老师在黑板上写满了字,下课后一个小朋友主动地把黑板擦干净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四、回顾小结
1、回顾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生1:我认识了面积
生2:我学会了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生3:我知道了面积单位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小脑袋很会思考,知道了什么叫面积,还会比较面积的大小,对吗?最棒的是同学们自己发现了测量面积的工具,是什么图形啊? 生:正方形 延伸
师:下面老师给你们一个任务,用这个小正方形去量一量我们学校的操场的面积吧?
师:用这个小正方形合适吗,到底用多大的好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先不告诉你。回头先自己去量量看多大合适,好吗?
师:同学们关于面积的知识你还想学习什么? 生:面积的计算 生:面积的单位 生:……
师: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数学学习就是这样有魅力,吸引着我们,让我们永远都有这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今天这节课只是面积学习的开始,后面我们还会学很多关于面积的知识。好,这节课就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课。
第三篇:认识面积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学习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1.师(呈现下图):大家来进行涂色比赛。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座位完成涂色任务,最快涂完的获胜。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的概念。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这里所谓的大、小,实际上是说树叶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的概念,为认识面积作好准备。
二、合作探究
2.1.初步认识面积。
(1)摸一模,认识面。请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
(2)比一比,知大小。请学生说一说:数学书封面和课桌的桌面比,哪一个面比较大?
(3)通过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比较面的大小的经验。教师请学生观察教室中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说一说哪一个面比较大。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
(2)通过想象,举例说明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边想象边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观察下面两个图形,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3)为学生提供一个橘子,请学生摸一摸橘子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橘子表面的面积。
4.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二、探讨比较面积的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为学生提供下面两个图形,让学生思考哪一个面积大。学生可以看一看,也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1)让学生思考:能不能直接看出哪一个面积大?
(2)让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一比,想一想:能比出结果吗?
(3)小结: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1)激发度量意识。
请学生思考: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吗?
如果学生想不到,可以一起听听小精灵的建议。(用课件呈现小精灵和提示。)
学生思考:你听懂小精灵的话了吗?如果选一种图形作单位,这个图形可以是什么形状呢?
(2)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度量的方法。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提供小正方形、圆片、三角形若干,尺子、笔,也可以将橡皮制成不同形状的小印章。
为学生提供足够数量的学具,学生两人一组,可以用学具在长方形中摆,也可以在长方形中画格子,还可以用小印章在长方形中通过盖章的方式进行度量。
(3)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组织学生反馈,说说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
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说明自己的想法,再通过电脑课件一起回顾各种不同的方法。
组织学生结合以上三组图形思考:
①用这些图形作单位,能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②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加以体会:一是正方形能铺满(密铺)所测图形;二是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教师介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通过摸一摸的活动,使学生感知物体的表面,再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认识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教师结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让学生通过边摸边说和边想边说等活动,用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通过为学生提供的丰富实例,使学生认识到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曲边图形、曲面也有面积,进一步完善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通过判断不同位置摆放的数学书封面面积,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物体无论怎样放,面积大小不变,以此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观察法与重叠法这两种比较方法,同时在比较中产生认知冲突,为激发用度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奠定基础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过程,在拼摆过程中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单位的依据,通过比较感受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认识正方形是最合适的面积单位。
三、巩固应用 完成第62页做一做。
交流时,让学生不但说明自己所填的结果,还要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进行思考、解答。通过完成做一做的练习,使学生体会一个图形中含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个单位),感悟单位的价值。在交流数第二、第三幅图中正方形个数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为了方便数出面积单位的个数,可以将图形进行割补,割补后图形的面积不变,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说一说学会了什么,自己表现怎么样。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四篇:认识面积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明光市逸夫小学
张芳 教学内容: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十四页至七十六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观察、重叠、画格子的方法比较物体表面面积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理解面积的含义;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乐趣,并适时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理解面积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面积大小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准备两张大小不等的长方形纸,一张方格模,两只颜色不同的水彩笔。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长计算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也是学习学习和探索其它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课时是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时应根据内容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比较、数格子等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表面面积和平面图形的大小,从而使学生获得初步面积的概念。设计理念:课标指出“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了使整节课都在探索活动中进行,我设计了一个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观察——设疑——探究——解决,并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能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措施: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这一理念,本节课中我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中的主人,成为参与者、创造者,而教师只是他们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创造出探究自主型的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流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趣导入:
1、击掌游戏:小朋友们谁愿意和做个比手掌的游戏?(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做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的手掌一样大吗?现在我们把手掌印画下来,看一看好吗?
2、现在请同学们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能找出一些带有面的物体吗?(教师待学生说一说后,课件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图)指出:国旗的面、黑板的面、讲桌的面课本的面等等。(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1、认识面积的含义 师:刚才我们说的这些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面积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2、比较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片树叶,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片树叶的面和老师手掌的面谁的大些?你是怎么像想的?
请小组内同学交流一下,想好了告诉老师。生汇报:略
师小结: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大小差异大些的我们可以观察出来,大小差异小些的我们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他们的大小。
3、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带有面的物体,你能举例说说吗?
生答:如微波炉的门的面、桌子的面、柜子的门的面、电脑的屏幕等。师:老师把冰箱的门和电脑的屏幕印画出来,变成了两个长方形
(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同学们观察一下他们一样大吗?(学生猜测)
现在就请同学们动动小手,想想办法看怎样才能验证他们的大小呢?(小组内合作交流,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1)可以把两个长方形重叠在一起比一比。
(2)可以用方格模数一数的方法。
4、小结:物体表面的面积和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是有大小的,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如:观察、重叠、数格子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合作的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促进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的发展。)
三、练习反馈,应用新知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师:你认识它吗?点击出示台湾省、西藏自治区、安徽省,他们的面积一样大答吗?(生答略)同学们,它们都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重任将来就落在你们的肩上了,所以你们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祖国有用的人。(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观察面积大小的方法,并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2、师:你们今天学习得真棒!咱们的数学课真有意思啊!我们的课本上也给我们准备了一些有趣的图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4题。
(设计意图:通过描图形的边线和涂图形的面积,让学生体会周长与面积含义的区别)
3、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格子的方法知道不规则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设计意图:通过数格子比较一组平面图形的大小,可以为后面进一步认识面积单位以及探索有关的面积计算公式作一些孕伏)
4、师:老师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好吗?谁能说说老师来自什么地方?(生答略)老师带同学们去参观一下老师的家好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你能从图上获得哪些跟面积有关系的信息? 小组内交流一下。
5、实践运用:选择教材77页的动脑筋作为一个实践活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要铺满两块空地所需方砖的快数,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又能使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不同思考方法,同时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总结全课:你们今天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物体表面的大小
观察
面积
重叠
平面图形的大小
数格子
教后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由于是即兴备课所以我准备得并不是太充分,只能凭着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来完成我的教学设计。在教材挖掘上我努力体现“新、实、活”三个字。“新”——体现在教学理念上的创新,教学设计上的创新;“实”——在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上,教学中实实在在地把教学内容及重难点体现出来;“活”——学生的思维要激活教材的处理要灵活。
一、感觉比较成功的地方:
1、能够深入地挖掘教材,开发教材资源。准确理解教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教师如何通过加工改造,将枯燥、单薄的内容演绎成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这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这节课中,围绕教学目标,在学习材料选择上,既尊重教材又活化教材,尽量做到简捷实用。由于这是一节即兴设计又借班教学的课所以我无论是教具准备还是学具准备都要从简,只要求学生准备了两张长方形卡纸一张方格模和两支彩笔,而教师只要准备相关课件,尽量利用教室里和生活中的物体来进行教学。
2、教师组织丰富的数学活动,学生愉快地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玩中学“是我这节课的教学特色。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时间,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面积意义的产生过程、学会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面积意义分两个层次:物体表面的面积和平面图形的面积,这两个层次重在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面积的意义。教师对“物体表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平面、曲面,立体的表面,这样学生对表面的认识才较为全面。在封闭图形的面积形成中重点抓住面积的表象的建立,通过“画一画”活动真切体验到面积是一整片,是有大小的,并且自然生成周长与面积的比较。
3、体验面积的大小比较过程,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以学生自己的体验和知觉为基础,特别需要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课堂中学生在经历面积的形成过程中,逐渐积累丰富的表象,使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此环节以比较两个面积相近的长方形面积大小为主线,渗透各种比较面积的方法。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比较、评价学会解决问题,并学会不同的比较方法,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初步感知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下节课埋下伏笔。在教学想想做做第3题时,我让学生观察这些方格有什么特点?接着问:如果这些小方格的大小不一样能数出它们的大小吗?此时让学生思考,教师渗透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5、数学知识生活化。
“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着这样一个理念,我在最后设计了一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既能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有一定的趣味性。
二、不足之处:
1、课堂语言不够精炼,有些随意。
2、在描述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时不够语言准确。
3、教学中没能重点突出物体表面面积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
4、板书不够精美。
三、我的几点困惑:
1、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时候,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出数格子的方法?
2、让学生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的过程,在教学中是否有必要,有什么价值?应把握到什么程度?
3、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角度,这节课到底哪些地方体现了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有哪些方法去利用和生成学生的资源?
第五篇:认识面积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学生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生活性,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法学法:
合作、讨论、交流。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大胆质疑、发现新知、获得新知、运用新知。教学准备:面积测量方格纸,正方形和长方形,彩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趣,初步感知面积含义
1、激趣导入
(1)老师和孩子们击掌,你有什么发现?
(2)老师的手掌“面”比较大,手掌面指的是哪里?摸一摸。
(3)学生摸周长的可能性多一些,关于面积能提到,就顺势让学生涂面积,不提到,就让学生给小树叶涂上颜色。
(5)涂完后,从数学的角度说说涂的感受,根据课堂的生成,如果学生不能说到有关面积的主题,接着问:现在,我们如果来进行一场涂色比赛,你会选择哪片树叶,为什么?(6)总结:同学们,刚才涂的这个面,就是树叶的表面(板书:表面)
(设计意图: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区分的不好,所以我在对概念的引入从周长入手。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感受周长是表示长度的。而在涂面的时候,感受面积的概念是和长度的含义是不同的。)
2、物体表面的大小
(1)教师出示手掌,这是手掌面,谁来和老师比一比,谁的手掌面大?谁的手掌面小?(2)摸一摸,文具盒盖的面和数学书封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3)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面比这本数学书的封面大?
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面比这本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通过这些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我们通过这些比较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板书:物体的 大小)(设计意图:在“摸一摸”、“找一找”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体会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并且是可以比较“面”的大小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联系现实生活,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轻松地感受到什么是“面”,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封闭图形的大小
(1)课件出示三个图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请学生辨认。三角形和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 三角形和圆形,哪个大,哪个小? 长方形和圆形,哪个大,哪个小?
(2)接着出现一个有缺口的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形能和它们比较大小吗? 讨论交流:让学生发现不封闭的图形是不能比较大小的。师: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我们通过这些比较又发现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板书: 封闭图形)
4、揭示面积的含义
(1)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板书:面积)黑板面的大小叫黑板面的面积。
问:课桌面的大小叫什么?这个长方形的大小叫什么?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面积,今后再说面积的大小,就可以用上“面积”这个词。(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意识的要求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述。)(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面积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老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3)板书完整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齐读。读了这句话,你认为哪些词语特别关键?(表面、封闭、大小、面积)读这些词语该怎么读?让我们再读一遍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二、比较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1、出示一个红色正方形,一个面积稍小蓝色长方形,请同学们拿出这两个图形,比一比,谁的面积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通过观察、重叠的方法能比较出图形面积的大小。
2、出示课本第42页图形,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3、看来大家的意见不统一,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图形,我们用重叠的方法试试,能比出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 看起来,我们必须想出一些好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工具,请你们借助这些工具,想出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操作前,请大家看清活动要求。(工具:剪刀、硬币、有格子的透明胶纸若干)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面积相差很大的两个物体或图形,可以用观察、重叠的方法直接比较出面积的大小,当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差不大时,我们就必须找出更合理的办法才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调动他们动手尝试的欲望。)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先看看有哪些学具,每位同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比较过程。看看哪一组的方法多。(3)比较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现在你们认为哪个图形的面积更大?大家都同意吗?谁愿意来把你的好办法,展示给我们大家看。
生:剪一剪,拼一拼。生:摆硬币,数一数。生:摆格子,数一数。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课件出示这三种比较方法。这些方法,你认为哪种更好些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时感受到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的优势。
小结:这种数方格的方法能又快又准的比较出图形的大小。今后,我们将重点研究这种数方格比较面积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体验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策略的多样性,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各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感受到数格子的方法在比较中的优势。)
三、应用于生活,深化认识
1、课件出示北京奥运场管图,下面让我们跟着欢欢去参观北京奥运场馆。这是它们的平面图,你能完成有关面积的问题吗?(1)田径场的面积等于()个方格。(2)足球场的面积等于()个方格。(3)鸟巢和游泳馆,()的面积更大些。2、这是网球场的什么?(周长闪现)。涂色部分是网球场的什么?(课件演示)。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四、比一比
课件出示几组图形,请学生分别比一比每一组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最后,出示一组方格数相同,但面积大小不同的图形,请学生比较。
思考:为什么方格数相同,而面积大小不同?讨论交流。
小结:在利用方格比较图形的面积大小时,不仅要看方格的数量,也要看方格的大小,下节课,我们还会接着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在学生比较的过程中,再次理解面积的含义,感受到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的优势,以及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的前提条件,同时,揭示新的问题,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研究的欲望。)
五、师生交流,总结课堂
这节课,大家学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六、尝试设计,展现个性。课件出示招聘广告:
同学们小精灵设计院要招聘设计师:请你在方格里画出不同的封闭图形,使它们的面积等于7个方格。比一比,谁画的准确又有创意。请同学们开始设计吧!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使学生发现:虽然每个人画的图形面积都是7个方格,但它们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学生自己评价,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2—44页。设计指导思想: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把面积概念独立教学,目的是改变以往偏重面积计算及单位换算,不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现象."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材中所提供的大量的"比一比"、“猜一猜”、“摆一摆”、都将成为课堂中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教材分析: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表面的大小比较,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面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个面积相差不大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比较,然后合作、交流得出“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这一问题的结论,最后让学生画出规定面积的图形,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什么是面积”这一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创新思维。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面积之前,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认识了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要到五年级上册才学习,特别是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