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11.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物体表面和图形大小的比较活动,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一、激趣导入
1.涂色比赛:教师出示黑板上提前准备好的小正方形。选两名学生进行填涂比赛,甲同学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学填涂老师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们猜一猜,哪位同学先涂完?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师:小正方形比较小,其实就是说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小。(板书:面积)
2.揭示课题。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观感受面积,建立面积的表象。因为是比赛的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认识面积
(一)认识物体表面。
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物体,每个物体都有它的表面。比如,黑板书写的这个面就是黑板的表面(边说边摸)。你们能像老师这样举一些物体表面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交流。注重学生摸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在摸物体表面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老师提炼:平整、光滑、连续、面是有大小的。
(二)认识面积。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2.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想老师这样来说一说,比一比吗?请看自学学习单:
自主学习单
(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边物体的面。
(2)说一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3)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单
(1)边摸边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2)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4.全班交流。
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每个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大小之分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上的一个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的面积。
(三)认识平面图形面积
1.出示一组平面图形。说说什么是图形的面积?
2.总结: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当学生感知物体上面积的含义之后,再顺理成章地引入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使学生对面积有全面的认识,也为教学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三、比较面积大小。
1.观察法。
比较刚刚平面图形的大小和四个省的大小。
点拨:有时通过观察能直接比较。
2.重叠法。
出示两张面积大小接近的纸,让学生感知当观察法不行时可以用第二种方法:重叠法。
3.数格法。
出示两张面积接近的长方形彩纸(例2),让学生感知两种方法都不能比较出面积大小时,怎么办呢?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提供材料:小正方形、小长方形、透明方格纸)
(1)可以自己想办法,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材料。
(2)想出一种方法后,组长带领大家去探究其它的办法。
(3)操作后把得出的结论在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灵活使用三种方法。
[设计意图]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亲自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探索活动中,激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题。
师:涂色部分是图形的什么?哪个图形面积最大?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比较?
师:梯形面积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点拨:将半格与半格拼接起来,其他是整格子,数一数就可以了。
红色的边线指的'是什么?
2.出示“想想做做”的第5题。
(1)观察题找那中的每个图形,你知道些什么?(交流图形面积的大小)
(2)辩一辩:下面两个问题分别是求图形的周长还是面积?
A.学校要在草坪上重新铺一层草坪,要铺多大的草坪?
B.在草坪的四周围一圈围栏,围栏是有多长呢?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中安排了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借助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更生动诠释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五、反思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面积的含义,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面积与周长的区分,加深
学习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面积与周长的区分
学习准备:学具(方格纸、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小印章等)、课件。
学习过程:预设
一、激情导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与“面”有关的知识
二、民主导学
1.任务一:初步认识面
(1)摸一模,认识面。请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
通过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比较面的的经验。教师请学生观察教室中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2)找找自己身上的面,比比脸面与桌面的不同。
(3)认识曲面(苹果、乒乓球)
2.任务二:认识面积大家来进行涂色比赛。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座位完成涂色任务,最快涂完的获胜。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积”的概念。)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
(2)通过想象,举例说明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边想象边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4.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5.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三、检测导结
完成第62页做一做。
交流时,让学生不但说明自己所填的结果,还要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面”,引发新知的生成。
在学生沉浸于生活体验时,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这里所谓的大、小,实际上是说树叶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积”的概念,为认识面积作好准备。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及时地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先就具体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为“面积”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摸身边物体的表面,观察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物体的表面,并且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能加深学生对“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较大小”的认识,巩固面积概通过完成做一做的练习,使学生体会一个图形中含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个单位),感悟单位的价值。
但反思整节课,还存在许多遗憾和不足的地方:
1、在教学认识物体的某个面时,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多说说各种各样的物体的面并说说什么是它们的面积。虽然学生已经知道了课本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等,但没有延伸到课堂以外,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很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组织的还是不够到位。虽然已经特意明确了活动要求,但由于平时的课堂中缺少训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仍显乱糟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认识面积的课件
2.《认识面积》课件
3.认识面积课件
4.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
5.关于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
6.《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7.面积的认识课件
8.认识面积单位教案
9.面积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二篇: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 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比较,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教学过程:
一、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
今天我们班来了这么多听课的家长,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学生鼓掌)感谢大家的热烈的掌声。热烈的掌声是我们两只手的什么地方相碰发出的声音?也就是我们手掌的整个面都相碰了,这个面也叫手掌面,伸出你的左手,用右手摸一摸你的手掌面。谁想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让你摸一摸,2-3名学生)比较这两个手掌面,谁的手掌面大,谁的手掌面小?手有手掌面,且有大有小,数学书也有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拿出你的数学书和老师一起摸一摸课本的封面。(手要贴着封面,按一定的顺序,慢慢的摸,摸课本封面的全部)比较一下:数学书的封面和你自己的手掌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我们再一起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① 能找到一个比练习本的封面大的面? ②谁能找到一个比练习本的封面小的面? 我们发现物体表面有的大,有的小。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的(停顿一会)——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面积。
例如说:课本封面的大小是课本封面的面积.————课件出示本句,和老师一起说一遍课本封面的面积。谁再来说说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说的真好,谁还能再说一说。(2名学生)那手掌面的大小是……?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什么是手掌面的面积? ①什么又是练习本封面的面积? ②什么又是课桌表面的面积?(同上)
你还能自己举个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吗?大家说得真好。那你知道教室地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呢?你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 ①篮球场的面积指的是…… ②
指甲面的面积指的是……
礼品盒前面的面积(课件出示动的过程)指的是…… 如果老师把礼品盒的前面用笔画下来,就得到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长方形也称它为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图形,这又是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对,又是一个平面图形。这两个平面图形一样大吗? 看来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因此,平面图形的大小也是平面图形的———(停顿一下)面积。
例如说:一号长方形的大小是一号长方形的面积。二号长方形的面积谁会说?
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又怎么说?(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大小是……)(圆形的面积是指……)
二、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老师出示两张纸,一张大,一张小师问:你是怎么比较出大小的。生:一眼就能看出大小的。
教师出示第二组图片。一张10×10厘米,另一张10×9厘米,第二组:一眼看不出大小的。
对于这两张图形卡片,(贴在黑板上)你能比较出他们的面积大小吗? 请学生表明观点,并问学生:你用什么方法比较的?都是用观察的方法来比较他们的大小的,可结论却不相同,这说明了什么呢?(仅凭观察来比较大小已经不够准确了.)
我们能不能想一个方法让全班同学都认可呢?(用直尺量)好方法。带上你的直尺来量一量。(长度不够)谁有更长的直尺?看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用我们手中的直尺来量是有一定难度的。还有没有其他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你上来把他们合起来比较一下。(重叠一下)你的结论是什么?你们同意他的结论吗?
这种合起来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叫做重叠法。板书:重叠
(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棒的方法,并且还给这个方法起了个名字叫————重叠)
小结:当图形的大小比较接近时,仅凭观察已经难以比较他们大小,我们可以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第三组:一眼看不出且重叠也难以比较大小的图形 教师出示贴在黑板上,(学生可能会用观察比大小)我们说对图形大小比较接近时,仅凭观察来比较大小有时是不够准确的。那我们还能不能想到用其他什么方法来检验我们观察的结论是正确的呢?你想到用什么方法?
(学生会想到用重叠的方法)这两个图形怎么重叠到一起呢?
(先剪下再重叠)不错,是个方法。这是老师事先在同样的纸上剪下的这两个图形,我们重叠一下,谁得面积大? 小结:这种方法也能比较出纸上两个图形的大小,那你能不能想出一些既不破坏作业纸,也能比较出他们面积大小的方法呢?
生:用一个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小正方形,圆片,或三角形。师:这个方法不错,老师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请一名同学读一读;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并在组里进行交流。请学生上台展示。并汇报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62页的做一做。
2、做课本64页的第二题。
3、做课本64页的第三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第三篇: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 认识面积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教学难点: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操作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课件出示——认识面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
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④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 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3)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4)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面积大小吗?
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5)出示第58页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6)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
2.教学例2。
(1)出示两个长方形。
问:你们能想办法比出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吗?
(2)谈话:我们看不出哪一个面积的,重叠在一起比不出来!我们用什么方法呢?
(3)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4)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到周长,现在我们也能用这种方法吗?(课件出示)
(5)在第109页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你的同桌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9页“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这是我们中国的地图。从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
(指名回答,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在课后从中国地图上再找出一些省份来比较。)师:这是老师搜集的这几个省份的面积,同学们的观察力真强!2.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第4题的图形,提问:下面的图形哪个面积最大?为什么?用什么办法比较四个图形的面积?(数方格)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数方格,并比较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教师提示:碰到半格的,可以将两个半格看成1格。
3.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中的平面图,提问:这是美丽的校园平面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比较平面图中各个区域面积的大小吗?
先让学生互相交流,再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师:办公楼的格子比生活区多,面积就比较大吗?(延伸)师:数方格时,格子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才能比较。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1、挖掘资源,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虽说学生对“面积”这一知识并非一片空白,会从平时家长的一些谈话中有所耳闻,但都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感觉上,并没有和数学产生联系。因此,通过摸一摸数学书封面、文具盒盖面、桌面„„感受“物体的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2、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无论是“感知面积的概念”的环节,还是“比较两个物体的面积的大小”的环节,我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耳倾听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让学生摸一摸、数学书、感知物体的面,体验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这个大小就叫物体的面积。
3、设计冲突,让学生深化对面积的理解。
在教学“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这一环节时,我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不断地创设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考,可谓层次递进。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索,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挑战性和趣味性,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我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及评价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时,做得还不够,收放得不够自如。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抓住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学习成果,更要尊重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的情感和程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向40分钟要质量。
第四篇:《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刘丽
常德市武陵区社木铺小学 电话:*** QQ:120589070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61、P62页
一、教材分析
“认识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后面认识面积单位和探索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重要基础。这部分内容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题一,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表面与电视机表面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初步含义。并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从而使学生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例题二,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学生进一步丰富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学生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即用相同的单位直接计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认识了物体的面,真切感知过面是什么?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平面图形。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 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时面积又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或物体的面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比较,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老朋友,看看它们是谁?(猫和老鼠)它们约着一起去比赛,谁赢了?
2、猫赢了,小老鼠可不服气,再比一场!比刷墙。(猫和老鼠同时完成)这次它们同时完成了刷墙的任务,又是比的什么呢?(刷的墙面的大小)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面
(二)、理解面积含义
1、猫和老鼠刷的墙有墙面,我们的手掌也有手掌面,一起来摸一摸我们的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谁的手掌面大?
2、这是我们的课桌面,用我们的手掌面来摸一摸,哪个大哪个小?
3、物体的面,有的大,有的小,在数学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板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
4、比如说: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表面的面积。我们一起摸一摸课桌的表面(师生摸课桌桌面,齐说: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桌面的面积)。
5、我们一起来玩个 指令游戏,我来说,你来做。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左手手掌面的面积
课桌的表面的面积
6、在我们的教室里,你还能找到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请学生摸一摸、说一说)
7、物体表面的面积我们能找到,那图形的面积你们能找到吗?(出示4个图形图片)
8、你能找到这些图形的面积吗?请上来指一指(学生指出图形的面积,课件随之涂色)涂色部分的大小就是图形的面积
9、第四幅图你能找到它的面积吗?为什么不能?(第四幅图没有封闭,没有封闭的图形不能确定大小,所以没有面积)
怎样才能确定它的面积?(请学生添上一笔,变成封闭图形)
10、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做封闭图形。在数学上,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板书)
(三)、面积大小的比较
1、我们已经认识了面,也知道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猫和老鼠的刷墙比赛到底是谁赢了呢?谁刷的墙面大?
2、这一次,还是被猫赢了,于是,我们要给获胜的小猫颁发第一名的大奖状、给小老鼠颁发第二名的小奖状。可是老师把两张奖状弄混了,不知道哪张大那张小,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帮老师吗?
(学生演示重叠、剪拼方法)
3、奖状这么珍贵,可不能剪开弄坏了,还有别的方法吗?
4、老师这里准备了三种形状的小卡片,我们可以用更小的面来进行测量比较。每个小组的小组长请挑选一种形状的图形来进行测量。
5、小组合作活动要求:
5人一组,选择一种形状进行测量
测量时用固体胶粘好
测量完成,进行比较,并填写报告单
6、为什么选择小正方形进行测量?
(四)、拓展延伸,区分面积和周长的关系
1、Tom猫拿到了大大的奖状,可开心啦,于是,它想给这个奖状用一个画框框起来,好好保存。于是它找来一块大小合适的玻璃,放在奖状的表面,再用四根木条钉起来,瞧,画框制作好了。
2、Tom猫的这个画框上的这块玻璃表面的大小,就是这个长方形画框的什么?(面积)那周围的四根木条又是这个画框的什么呢?(周长)想一想,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3、周长和面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朋友,不能把它们放在一起。
(五)、总结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 《认识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直观感知面的大小。利用身边的材料引领学生理解不同的面各有大小的基础上,顺势指出物体“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并注意让学生边动手摸面的大小,边用语言准确表达,建立正确的面积概念。接着通过学生的举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在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时,我充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找出比较面积的方法,在学生交流不同的方法时,考虑到后面学习的需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小纸片量的方法,初步感知比较面积的大小要用相同的单位去度量,既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又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六、案例研讨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是什么呢?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进一步是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愈来愈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刘丽老师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和学生谈自己理解的“面”;接着是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引导,过渡到数学学科中所谓的“面”,揭示面积的概念,再接着,组织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安排测量身边物体面积的实践体验活动,巩固知识,积淀新经验,内化知识。学生从学到什么是物体的面,到发现面是有大小的,再到主动测量,主动建立测量标准,无不体现这是一节扎实的课。
教师简介:刘丽,女,出生于1994年11月,2015年6月,大专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通过自学考试,2015年12月,取得湖南文理学院教育管理专业的本科文凭。2015年9月参加工作,连续两年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任务,始终致力于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2016年3月,参加武陵区小学数学片段课竞赛活动,荣获二等奖,2017年3月,参加武陵区小学数学教学竞赛活动,荣获二等奖。
第五篇:《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认识面积》,课本第60、61页和62页上面的例
1、例2。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和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涂色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教学准备:不同形状的实物﹑若干个大长方形、小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卡片、胶棒。字典﹑地球仪和剪刀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这是课前同学们涂的叶子,(出示两片已涂色的叶子)谁知道红队为什么会获胜? 师:这片叶子小,也就是这片叶子的面小。
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一)初步感知面积
1、其实,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有面,瞧!(出示课件)这是篮板的面、流动红旗的面、餐桌的表面、窄口水库的湖面,那你们能不能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物体的面?(出示课件),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物体的面。
2、(出示课件:)谁来说一说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的表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再看看黑板的面和国旗的表面,(出示课件)哪个面比较大? 我们就说黑板面比红旗面大。
3、揭示概念。
可见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板书 “物体表面的大小”和课题“面积”)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
4、出示学习目标:(出示课件)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
(2)、学会用观察、重叠、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3)、在观察、比较中体会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
不光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现在请大家先拿出自己的字典。
5、议一议,深理解。(出示课件:活动六)
(1)、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同桌互相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物体的曲面也是有面积的。
(2)地球仪的表面就是个曲面,谁能说说什么是地球仪的面积? 同一个物体,如果摆放位置不同,面积会发生变化吗?(出示课件)
6、摆一摆 将数学书
你发现数学书的封面面积的大小变了吗?看来同一个物体无论怎样摆放,面积大小不变。
(二)、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物体表面的面积,那么这些图形有面积吗?(出示课件),涂色部分就是他们的面积。
这两个图形有面积?(没有)因为他们的首尾没有相连,他们不是封闭图形,只有这些封闭图形才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
1、我们来看这些封闭图形中,哪一个图形的面积最大?你是怎么知道的?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观察法。哪一个图形的面积最小?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2、师出示两个正方形:这两个图形,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用观察法能比较出来吗?
3、谁愿意到讲台上来,学生演示重叠法,得出粉色图形的面积大,师讲述这种方法就是重叠法.这也是比较面积的一种方法。
4、(出示课件)例2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 观察法能比较出来吗?重叠法呢?(师演示)(不能)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吗?(如果学生想不到)
我们可以一起听听小精灵的建议。(出示课件)出示小精灵的话:(话外音)
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
请大家思考一下:你听懂小精灵的话了吗?如果选一种图形作单位,可以是什么形状?(三角形、圆、正方形)
师追问:摆完后,您怎样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5、小组合作,体验度量的方法
现在拿出学具袋,在小组内摆一摆。我们先来看一下 合作要求:
6、学生6人一小组开始操作,7、学生展示不同摆法:(哪一小组来汇报)
8、出示三种不同的摆法
这就是刚才我们说的不同摆法,请看大屏幕。思考以下问题(课件出示)
(1)、用、来摆,能不能大概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2)、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你是怎样知道的?
(3)、要准确地测量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测量最合适? 用正方形测量时,我们要数一数共有几个小方格,面积就是几?这种比较的方法就是数格子法,四、谈谈你的收获? 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五、快乐的练功房
学完新知识后,我们要多加练习才能学以致用,现在赶快让我们到快乐的练功房去吧。(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2号纸)
1、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2.先用红笔描出每个图形的一周,再涂色表示出它们的面积。
小结:周长一条线,面积一大片,周长在四周,面积在里面。
六、拓展延伸
最后,我们进行一个游戏。请男生先闭上眼睛,女生数一数这个图形有几个方格?(9格)好,请女生闭上眼睛,男生数一数这个图形有几个方格?(9格)你认为它们的面积怎么样呢?是这样吗?(师演示)为什么?我们下节课一起来研究。